卷二 鲁宇文集
卷三
作者:郑忠弼
1881年
卷四

上百弗庵崔先生乙亥

编辑

累月轩下。幸得安调病父。终至无挠舁还。此莫非执事始终之赐也。私心铭镂。已难殚喩。窃又有微分所感幸者。从容丈席。稳承謦欬。此固夙昔之愿。而今乃得遂。虽以侍癠煼迫。未得受一书质一疑。而窃伏覸执事居家言行之万一。自觉心醉而诚慕。于此益信古人悦之而欲学未能之意也。第切叹仰。早欲谨奉尺书以候起居之节。自致稽顿。不任逋慢之诛。忽此便中。伏审大硕人軆度一向康卫。棣堂道履起居均享万福。仰慰尤挚。忠弼。病亲完复尚远。日事焦煎。且多挠汨冗务。不得著意温理。恐无以仰塞俯与警诲之意。是为忧惧耳。

答百弗先生戊子

编辑

万不料。伏承辱惠下存。感拜仆仆。足慰春间霎拜馀怅也。况伏审体中节宣连获神相。尤庸慰仰。忠弼。亲癠尚未就复。煼煎可喩。尊先台岩先生墓碣书役。猥蒙谬托。至有遣子弟来汝之教。唯恐鄙拙不堪当。先德显刻之重事。岂可坐违勤命。以不能辞耶。拟以念间趍进。以听前却之命耳。

答百弗先生丙申

编辑

便中伏承下覆书。谨审体候有愆旋复。惊虑之馀。继庸慰仰。伏未审日来。调养节宣更若何。忠弼。荏苒之顷。奄经伯父初期而未得行祥祭。悲陨尤倍常例。除服一款。谨考丧服小记久而不葬。唯主丧者不除。其馀以麻终月数者。除丧则已。注。麻终月数者。期以下至缌之亲。以主人未葬。不得变葛。故服麻以至月数足而除。不待主人葬后之除也。此可以旁照于主人虽未变。练期以下。亦可以除。故前便有所及于书信矣。今承下询。旋更思量。则是日主人既无变服节次。只是奠哭而已。则除期之节。亦不必于是日矣。以月数足而除之文推之。欲于来月朔奠除之。或不戾于宁厚之意耶。

上百弗先生

编辑

久阙起居之候。曷云有常时慕仰之诚也。天气向寒。伏问静养道体履玆若何。忠弼。立脚不牢。一向为浮念所动。奔走千里。取困而归。未知先生长者哀其晩悔。不弃而终教之否。秋来。丕拟趍拜轩屏。少涤鄙吝之萌。而往者既误于远役。近又为商山李丈所敦迫。俾校礼稿。以为冬内脱草之计。极知不敢承当。而犹不得免焉。未卒业前。似当闲出入不得。其为怅仰。可胜既耶。丧礼补编。多有欲考处。因便许借。千万切望。

上百弗先生戊戌

编辑

顷尝拜一书。窃计已获关听矣。仲春向和。谨问侨寓调养若何。祠官新除。出于舆望久郁之馀。虽知素履高风不以外至者为轻重。而风声所及。曷胜耸叹。忠弼。奉亲仍昔而一味劳碌。了无新况。愧惧奈何。痘火炽梗。末由趍进承诲。只有向风倾慕而已。惟祝加卫以慰溯仰。

上百弗先生庚子

编辑

顷日候拜。实出于积月经营之馀。而旋复辞归。无以稳承教诲。得变其愚鲁之质。益信一曝之无益。而只少伸慕庸之私也。伏问至寒。静养道体若何。定夫还侍。留意书册否。忠弼。湖山之行。跨月始返。老人姑安。候诊先执。酬债名山。亦是一事而归困馀惫。尚无亲切工夫。每诵退陶身历所契之训。不觉瞿然发叹也。游录出於戏笔。不足尘听而既承面教。亦难终隐。谨此因便呈上。伏望镌诲。自馀加护鼎茵。以慰瞻慕。

上百弗先生壬寅

编辑

忌疾中梗。未遂趍拜。伻候起居亦久阙如。时凭往来。传闻动静以自慰焉。且闻除命超叙六品。倘来宫名。虽不入于燕居求道之心。而朝家尚德之典。亦足激厉风声也。即凭季房耑伻。伏审体候万安。慰喜尤万万也。忠弼。奉亲仍昔而私累缠绕。伎俩依旧。恐终归于无闻也。懔惕奈何。中涂尚阻。未涯承诲。伏切怅仰。

上百弗先生

编辑

拜违怅仰。昨因李宅而伏承令庶从弟竟不救。想来亲爱之馀。干替且乏。曷胜奉念。伏未审日间。气体一向康卫否。忠弼。南行即返。亲候少愆。煎迫何喩。谬嘱文字。极知猥僭。而违教亦甚惶恐。少有构思。不敢有隐。而刊落谀语。窃附记事之体。难免拙涩本色也。伏祈为道加护。

答大山李先生己亥

编辑

一自前秋两度承诲之后。居常瞻注。不比平昔。即接颖中自达城来。伏承辱惠下书。兼以墓道文字。自顾不敏。何以得此于先生长者哉。感拜仆仆。不知所以攸谢也。况伏审冬令。闲居道体万重。尤切慰仰。忠弼。奉亲仍昔。而归汨冗务。前日熏陶感发之端。旋复消散。依旧这样人。益觉亲有道受钳锤。不可以或间也。下惠文字。岂敢妄有所议。但以肤见。亦觉叙事严简。铭诗清婉。可以传久也无疑。痛惟先君未尝忘世。而无命遂坎𡒄而泯泯也。今得执事之文以为重。不肖兄弟。其铭骨攒手当如何哉。辄有愚悃。敢此申请。伏承书诲。称兄称弟。薄俗虽于长幼悬绝之际。或有如此者。然忠弼于执事。不但先契之厚非世俗执友之比。且从前夙有执贽请业之愿而迄未决然者。特以未尝实用其力于此边事业。而先立标榜。恐为世人嗤点也。从今以后。切望刊去浮世例貌。惟以门生年少相处。扶策颓惰。责勉工程。要使契好后生。得免小人之归。岂非先生长者之厚赐哉。地步相间。候拜亦阔。其得于观感之益者。常患未深。今闻痘炽近里。恐未得从近拜床。然或仍就净。窃拟以春间委进。得奉从容。未间伏冀为道加护。

上大山先生庚子

编辑

发春候拜之计。阻痘未遂。不无往来便仍。而久阙起居之候。逋慢之诛。何以自文。秋序已生。馀暑未涤。伏未审静养道体履玆若何。慕仰区区之至。忠弼。奉亲仍昔。而运气不佳。春夏都从忧窟中过了。循常寻数之工。亦复担阁。职事亦觉弛废。愧惧何喩。就控伯父幽宅。尚阙志文。前秋进拜时。所当一时仰请。但以家状之未及构出。势须次第申恳。而正言戚兄曾已禀告。伏惟契分之厚。必不有所靳难而不卒其惠矣。方谋与从侄并进。恭听可否之命矣。仁里痘忌更发。未免使渠先行。稍俟易月以为进拜之计。伏乞俯察哀恳。嘉惠终始。千万切祝。

上大山先生辛丑

编辑

伏惟新正。静养道体纳休增福。新年候拜。迄此差池。咫尺书替。亦未趁时。愧罪奈何。前冬除命。迥出常格。凡在爱慕。举切得舆之喜。而伏想观象玩占。又添耄境一端忧闹。旋不胜贡虑之至。忠弼。蒲柳先衰。了无新进。一生用力。只是应举进取之计。虽于从游之暇。得承内外轻重之诲。而亦常患其挠夺。及此晩暮。知难而止也则鼎器已破。收拾不得。只自瞻仰浩叹也。伯父墓文。伏闻已至构草。早晏可得拜领。痛惟先人兄弟潜幽之光。幸赖执事信笔。不终至泯泯也。其为感颂。当作如何。前秋龟笙二韵。忘拙和寄于令胤兄。而顾以猥僭。未敢求教。早晩候拜。可蒙镌诲耶。未间为道加卫。以慰瞻慕。

上春窝孙内舅己亥

编辑

偶然一出。遂违临枉稳叙之便。不惟下情追怅。伏想意下亦不无缺少之叹也。即问花早。寓中体候连康。新侨冷酸。曾所目击者。春深以来。其不益甚否。徒有悬悬仰念。忠弼。为梅谷宗侍所邀。往留山亭。订其遗稿鱼鲁。日昨仅得毕归。粗幸慈候依昔。旋思安适于岳色泉声之中。趣亦足乐。归堕尘累。顿觉烦恼。不聊柰何。未涯奉拜。临书忡仰。

上孙内舅辛丑

编辑

岁新尚稽伻候。只切瞻仰。此即意外逦访。伏承腊末所惠下书。谨审伊时安节。且有鸥江饯岁之行。伏想二水三山。已极湖海风流。雪脍软鳆。又非细生盘菜之比。无论履端纳休。寻常抃贺。惟此一事。又是缩蛰者所健羡也。忠弼。老人粗安。身亦不甚病。稍是幸事。常季日昨向环丘。为负螟计。今当还归而尚未耳。从子醮日在今晦。将以十九加冠于首。虽未盛设速宾。拟邀良洞一友。略行三加之仪。其时倘蒙枉临则实为万幸。

与樊岩蔡相公济恭○癸卯

编辑

忠弼再拜。秋高气清。伏惟相公闲居道亨。軆候康福。忠弼。遐陬一腐儒耳。曾未一供洒扫之役望见颜色。而辄以区区名姓干冒下执事。可谓非愚则妄耳。虽然。窃尝夤缘耳熟于璞岩文丈平日称道之馀。备谙阁下德义之盛如此。文章之富又如此。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一一常在心目。无异亲睹风范。面承音旨。虽未料聪明之或可记有。而私自倾慕则盖已四十馀年于玆矣。夫爱慕之甚则尚有旷世之感。而况生世幸同。足迹亦尝屡及于洛阳之陌矣。岂不欲一趋门下以遂得御之愿。而终且趑趄而不敢焉。是亦拘儒常态之可笑者欤。今有先世乞铭事。不揆猥僭。敢以一书为贽而谒焉。忠弼之六代祖。早游寒旅之门。仕至宁陵旧傅。有葛庵状甁窝志。微言实行。亦足以发挥而传信也。但今隧道尚阙显刻。欲得当世大人君子之笔以为重。顾主盟文苑。且为吾岭所依归。唯阁下一人而已矣。窃伏见记言中眉翁之为岭中丘墓文。不胜其多矣。今阁下有眉翁之文之道。而阁下之为岭人文字。仅可以一二数。岂以眉翁中年。穷而邅于岭。故作于岭者自不得不多。阁下一生。达而立于朝。且无节麾之出于岭则其势然也。然而若有不远千里。至诚控请则是亦眉翁之所屑为。阁下亦岂忍严却耶。玆遣舍弟东弼。奉书自通于阍人。恭俟进退之命。果不以愚妄而终辞否。自馀为时加护。以慰瞻仰。

与李参判丈辛丑

编辑

一自车马西征。云泥迥隔。憧憧瞻溯。何日可忘。伏惟位跻亚卿。恩推三世。荣动乡邦。早欲一奉贺仪。而千里之远。侦便未易。因循以迄于今。深愧不敏也。岭北多寒。谨问台候动止际玆若何。忠弼。辄有愚悃。敢渎崇听。窃念执事始以拿命入都。寻蒙宠擢。历敭华要。此莫非圣上追念先正不遗耆旧之至意。而人臣处义。若蒙非常之眷遇。当有非常之报效。未知昵侍经幄。出纳惟允之际。果能责难陈善。出谋发虑。有可以裨阙政而除弊事否乎。若或未然而惟以趋走承顺为恭。则亦将无以自解于怀禄保宠之嫌矣。乞暇焚黄。当在何时。似闻以诞庆为期云。此政相近于南轩会庆为期之说。而朱先生所论弥纶又疏之虑。不可不念也。平日投分。许露肝膈。故敢发妄言如此。不审台意以为如何。忠弼。几死于夏秋毒痢。方又苦寒。嗽喘喘呻。顿作一癃废。自分如此而毕命于穷庐。岂敢复有当世之念哉。前月中。伏见求言纶音晓谕坊曲。未知伊间。上自有位。下至韦布。应旨进言。果有几人。而其中亦多有忠言谠论可以致君泽民者否。顾忠弼愚无知识。何敢出位妄有指陈。而徒以秉彝忧爱之诚。窃感询荛之盛举。略构短疏百馀言。欲效献芹之忱。而癃残贫病。无路自致于公车。且念寂寥数语。未卜其有所裨益于国家。而或招外人自衒自鬻之讥。故遂即焚弃其稿。是亦忠爱不足而然耶。抑亦年迈气衰。渐得情性之正而然欤。伏想台慈欲知拙者近日伎俩。故闲并及此。亦必始笑其狂妄而终恕其庭对馀习消磨不尽也。永阳族人。为先世请谥事入洛。想必源源候拜于泮邸矣。若其随节指教。必不待愚言之及也。谨因其行。奉付一书。伏惟台察。

与李参判丈甲辰

编辑

三冬旅宦。恺悌神劳。千里乡山。驺旆利税。望八筋力。能若是焉则矍铄是翁之叹。非独古之人为然也。私窃慰幸。早宜奉尺书修贺仪。而忠弼方以妄言之罪。见绝于令季氏。或恐切肤之言已先深入。聪明之照似难旁及也。以是趑趄。缄意未遂。旋思人情始闻则惊。再闻则疑。三闻则疑或反而得正。窃自惟念车马还卸。日已累矣。观象玩变。不啻三闻之熟。则心平气定。庶可详察于一得之言矣。玆敢不避烦渎而陈其一二。伏惟恕谅而裁幸焉。尝闻退陶先生之言。曰书院本为尊贤重道而设也。今于晦斋老先生尊享之院。刊先生卫道之书。则所当尊者。明道之贤也。所当重者。传统之道也。夫所谓道者何也。通天下万古所当然之理也。公而非私者也。正而非欺者也。诚而非诬者也。真而非伪者也。然则伪而非真者非道也。诬而非诚者非道也。欺而非正者非道也。私而非公者非道也。道之所存。贤之所尊。而或道或非道。只在毫厘之间。而其缪或至于千里之远。则尊贤重道。亦在乎精察而审处之如何耳。前冬中坪问疾之行。贵处往复。亦得目击而稔详。其所谓里面节拍。则所以只存序文。删去跋文。而游辞推诿者。自可毕露而无馀矣。局外旁观者。似当含默却立。无失其为故。而燕居深念。百尔筹度。则始终注措。似未一出于四当。而不知不觉之间。骎骎入于四非之域矣。原其主意。虽在尊先生。而殊不知尊之不以道则适足以害先生也。私忧过计。妄以为道之将害。不扶则罪。宁可见忤于久要。不可得罪于先生。先生之道。广大如天地。高明如日月。若有一毫私伪欺诬之端参错于其间。则终亦为日月之抱珥。天地之憾恨矣。请言之。旅轩之跋。详说当时命编之意。请誊之节则虽未若序文所谓寒冈汇辑之重。然兼存跋文。不害为寒冈之所命。而若没当时之实事。则恐反归于诬告寒冈。何以知其然也。寒冈所编书。详载于墓志中。有曰万历元年。撰家礼集览补注。七年撰昏仪。十年撰冠仪。二十六年。编次古今忠谟。三十一年。撰五先生礼说心经发挥。三十二年。编次洙泗言仁。丙午撰治乱提要。三十九年。厘正经书口诀。四十三年。编次礼记丧礼分类。后二年。五服沿革图成。后四年而考终。其间元无编次太极问辨云者何也。且武屹藏书。无书不在。而册录独无太极问辨草本或印本者何也。据跋文。只云以朱陆书为上篇。然则周子太极图及说。谁所添入也。小识题注。其亦谁所撰耶。尝观心经发挥纸头十馀字小注。亦自书讳曰某识。况是书何等书。而不书讳字以识之乎。反复看覰。其为请誊者受命誊写时。有或误谬者。灼然可睹。而今也勒成寒冈之手编。必欲不书跋文以讳实迹。不亦谬乎。至于前集之脱误等字。陆书之总结末段。决非是正之例。传统之道。而一向护疾遂非。力拒补跋。至以已经睿览。胁制万口一辞之公论。一世公议。尚或可以力战。其将置三尺之喙于后世之人人乎。凡人心鉴。本来虚明。果能濯去私见而反求自省。则似此议论。其可谓公而正乎。诚而真乎。无乃一切反于是乎。其弊甚至于自欺而欺人。自误而误人。欺误之端。亦及于不当及之地。于心可自安乎。尝闻圣学十图进御之后。心统性情图。累次移改。先生遗集旧本。亦经乙览。而其后重刊。多所添入。然则已经睿览之后。古亦可添者添之。今何独不然而当补者不补乎。仰恃知照。言似伤直。或恐见怒于弘度矣。然程子之言曰。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则于道亦思过半矣。道学不明。固非人人之所可勉及。而区区之诚。深恐台慈位德方为吾岭之达尊。而偶失于周详称停。有损于晩节也。言出肝膈。伏惟心鉴。

与李参判丈

编辑

顷拜一书。未及登览而中沈。因致情悃未暴。浮言胥动。虽以包容之度。眷爱之深。不无疑怪恚怒之端。反求懔惕。不知所以措躬也。鄙性狷滞。言语拙直。不能宛转以论事。委曲以晓人。徒以尽己之道。竭蕴之意。妄以为所执非邪心。所证非己见。则或可以少过而冀蒙其采纳矣。议者以核论编辑为咎。遂致忿怼转激。谴斥方峻。此莫非忠弼狂妄僭率。言不择发之罪。愧死何言。固当负荆诣门以谢其愆。而或恐心气未平。啧言未已则诚意未必孚。义理未必明。故敢又踵前作过。略陈前书主意之所在。伏惟平心而恕察焉。忠弼所以极言竭论。敢说人不敢说者。窃以为不书跋文。有三大未安者。何也。不取旅轩文字一也。质言寒冈手编二也。不要是书尽善三也。曷谓不取旅轩文字之为未安也。当初士林之会院校正也。考跋于集中而登书于校本。此则台慈平日之意也。而异议横生。终至见拔。似此注措。恐难免进退前贤文字之嫌。此非未安之甚者乎。曷谓质言寒冈手编之为未安也。花本舛误甚多。故会校之时。漏者补之。冗者删之。讹者正之。缺者塡之。是编果是寒冈手编。则安有如此纰缪。而谁敢任意下手乎。既往者已如彼。今尚多可疑处。而欲讳跋文中命编请誊之实事。只凭序文中汇集之语。凡系可疑之条。未尽之端。一倂归之于寒冈。此非未安之甚者乎。曷谓不要是书尽善之为未安也。先生之道。广大如天地。高明如日月。固不待是录之为寒冈手编而后方可以尊且重也。然则虽不藉重于手编。若存记实之跋。则寒冈所命嫡朱续编之重自若也。今必欲回互而杜撰。此非未安之甚者乎。今之议者必曰。书跋则非寒冈所编而书不足重也。殊不知非跋则难明后世之疑诬。以跋则可知为寒冈之所命也。一书跋文则非徒于寒,旅二先生毫无未安之嫌。其于老先生卫道之书。亦将有光而尊且重也。然则核论不置。必欲书跋者。是果不重是书乎。倘使忠弼妄加议论于老先生太极之书。则固可谓原书之罪人也。不但老先生子孙之所当深诛。抑亦一国士类之所共讨也。今所论三未安者。所以尊信旅轩也。恐其贻累寒冈也。欲其尊先生之道正大光明也。由此言之。核论编辑。欲尽尊贤之道者。似不可以深罪也。窃覸台慈未曾目勘鄙书。而惟以转传之抉摘言句。悬断罪案。不问情实之所在。不究是非之如何。不顾事体之当否。而欲加黜削之罚。此岂平日之所期而意虑之所到乎。其在自处之道。固不必更为强聒。而区区之诚。犹未敢遽然自绝于长者。不避嫌碍。复发狂言如此。伏惟台慈熟察而深思之。可罚则罚。可削则削。如此则可以惩妄言之罪。亦足快一时之怒。若其三未安者。依然故在也。倘蒙忘怒而观理。则必不以此为安而不思所以得正之道也。如未中理。却赐指教。忠弼虽至愚。理到之言。不敢不服。自作之过。亦不惮改也。不审台慈以为如何。

与良洞诸益癸卯

编辑

前论刊事之拔去张先生跋语一款。愚意不能无疑。初头处事之不能博访公听。姑置勿论。目下善处之道。似宜兼采人言。且与东洛士林。反复称停。以求至当之归。不惟义理之所当为。亦非事势之所甚难者。而即闻贵门佥议。胶守前论。无意与道内相议焉。则尤不知其为何说也。从前区区之必欲一经大方家斤正者。盖虑其编书之或未免纰缪则不无后世指摘疵颣之患矣。今既不能然则亦当舍己从人。兼听并观。以求无大段骇人观听足矣。区区所以极论张先生跋文之不可拔者。意亦有在焉。是录也既是寒冈先生所授规橅。而又有旅轩先生之跋语。则老先生深造之学。既得晦翁之嫡传。又有寒旅二先生以发明之。一录之中。隐然道脉之不坠而可成完书。其于老先生。亦有光矣。花山本之无跋者。盖或刊事急而跋语之未及成也。考其年代。亦可以默揣也。今也主张不刻跋语之意见而诿曰。姓讳追书。有所未安。或曰。当时见漏之意。亦未可知也。不如一依花山本之为得也。是果直截之公议乎。若使花山本果出于寒冈手编而亲经勘校。则后人虽不可妄意犯手。至于跋语之追刊。亦未知有些嫌碍。况今则不然。乃于元录之中。亡者补之。冗者删之。误者正之。而至于跋文。则曰不敢追补。不几乎敢于所不敢而独不敢于所可敢者乎。愚之为此言者。非所以咎夫主校之太快。乃所以驳正依花本之不成议论也。若使一依花本。亡者不补。冗者不删。误者不正。而曰此是寒冈所编云尔。则几何不诬寒冈而贻累于百代乎。主校之看得到此。可谓不易而与有功矣。以不书跋文之故。至于辞免。而佥兄看作一门事。不有人言。不谋道内。必欲勒成而后已。近世私意横流。事系一门。则排公议主私见而苟成之者。往往而有矣。是录也。决非胡伯逢之主张家学者比。则佥兄其将私刊于一门之私所乎。今虽欲一道之不共与知。一道之人。其终无耳目乎。朱夫子所谓不知主意如此偏枯者。正为今日道也。辱在尽言之后。敢发狂言如此。或不中理。却望指教。

与良洞诸益

编辑

顷承回谕。纵横反复。警诲深切。仰认相爱之至。罄尽所蕴之盛意。而徐究辞意。似不能尽乎人言而殊欠原情科罪之法。早宜奉谢自咎。而或恐言语拙直。重得罪于全交之间。以是嗫嚅稽顿至此。因复思之。一向掩置不报。又非亲厚商确之道。故略此条答。伏惟平心而恕察焉。区区狷滞之性。矫揉万方而未得其力。见人有小失。每忍而不欲言。至于不得已而言则冲口而出。必至伤事而后已。前书果有太伤直之病。来谕所谓带得忿懥气象者。愚不得以辞其责也。若其忿懥之所以发则盖有所致之矣。初发于旅轩跋文置之旅轩集中以看之语。再发于以跋则非寒冈所编而书不重之说。三发于不与东洛士林相议之举。凡此数者。亦可谓小失而不一言于尽情之间乎。及其不得已而言也。直截说破。太欠宛转委曲之意。病根故在。狂妄可罪。然原其本情。亶出于尊前贤以正道。恐一毫之累及也。来谕所深咎者。私意二字也。愚请辨之。夫以刘共父之聪明博识。张南轩之造诣精深。朱夫子犹以先著一个私意横在肚里为言。又曰。既用官钱刊一部书。全不赌是只守胡家错本文字以为至当。可谓直截不成议论。其所以警责之者严且峻矣。未闻以此转致乖激也。朋友尽言之道自当如是。而佥兄何其深恶于一私字乎。力拒人言。不谋道内。主张己见。似不可谓至公也。来谕又曰。此书虽经寒老所编。讹误厘正。无害于尊阁之道。愚亦主厘正无害之论。而又必极论跋文之不可不书者。恐没当时事实而贻累于寒冈也。此录果经寒冈勘校。则有何讹误之可正而冗杂之相混乎。其于元录之移动删补则不曰依花本。而至于不书跋文则独曰依花本。由是观之。佥兄之意。不在于依花本。而惟在于不用跋文也。佥兄不用跋文之意。灼然可知。而乃以游辞诿语。周遮糚撰。有曰序文跋文。俱是一人之所往复而请来者。则似无刊事急未成之患。而花本之一漏一刻。固未知当日主事者取舍之如何。佥兄信以为序跋俱来于刊时。而主刊者一漏而一刻之乎。又曰。既欲添入则姓讳不可不书。而姓讳非自家亲题。则后生似不敢容易下手。佥兄既以为跋文及来于刊时而漏之。则请来文字。岂有不书姓讳之理乎。凡此为说。自相矛盾。不必多辨。然不书跋文之未安。反有甚于书姓讳之不敢容易也。愚之为此言者。非但尊信旅轩文字。实恐寒冈受后世编书纰缪之累也。佥兄但知寒冈所编之为重。而不知旅轩跋文之不害于重是书也。不亦可慨之甚者乎。来谕曰。月沙年代相齐。而序之曰寒丈所编。执事后生微末而质之曰。寒冈所授。后生既不能亲见于当时。则所可凭信者。惟记实文字。而若如执事之言。则先辈文字。亦不足取信耶。此政夫子之自道也。然则序文独可为先辈之记实文字。而跋文不可为先辈之记实文字乎。先辈文字。序跋固无轻重之别。而今乃不书跋文。只存序文。则佥兄信以为跋文爽实而不足信。序文切实而独可信耶。旅轩出入寒冈之门。无异师生。时相同也。居相近也。月沙则去寒冈之居。千里而遥也。且应人文字之例。惟所请言是信。则先辈之知寒冈实事者。宜莫若旅轩也。后生之所可尊信者。不专在月沙也。两存之固无伤也。佥兄何不深念及此。而只欲驱人于不根持论。立异戏事之科哉。来谕云。若曰所授则必有所受之人。其能指名而的言之耶。佥兄何不考之跋文。而必欲穷蹙之。困迫之。有若纳招勘罪者然哉。至若来谕所谓用意隐影。造语糢糊。若有所知于不敢言之地。可慨亦可怕者。尤不知其为何说也。至于伯逢家学之说。似不详悉于朱子本书。及鄙说所云。决非主张家学者比之意。而隐然以家学自当。勒以打破为罪。佥兄试取朱子书看之则本意所在。自可见矣。来谕有曰。若使执事主鄙等之论。鄙等主执事之议。则执事果不以私于祖先。而复以私门事讥斥之乎。噫。佥兄之从前相视者。果是外为好意。而看作全不识义理。只是作怪遂非之一妄物者可知已。区区言行。不足取信于朋友。而同得罪于乡里不悦者之辈。反躬自责。无地自容。然迂直之性。不习时态。妄以为投分既厚。所言惟公。则或冀高明之不以为罪。而辱与之上下其论也。来谕满纸。似欠开心见诚之意。而不无咆哮丑诋之气象。朱夫子有言曰。朋友商论。正要得失分明。彼此有益。何必于此揜覆。只是私意根株。若不拔去。使之廓然大公。何缘见得义理真实处。愚之欲取道内之议者。正要彼此之有益。义理之得正。不敢自是已见也。根株揜覆之戒。佥兄似亦当少留意也。来谕云。执事既欲取正于道内。则固当虚其数板以待矣。夫取正道内。果非刊所之所当为。而发论者之所可自为者耶。责人之际。不究本情。苟不同己。一切逆拒之。每事自主张如此。佥兄虽恶一私字。终亦脱出私字不得矣。朱子所谓不惟老兄为有识者所笑。朋友亦且陷于收司连坐之法。此是愚之所惧。故亦敢极言以求正论。若犹未以为然。固当缄口结舌。反身省愆。庶几免狂妄之归耳。此外非所望也。

答李校理显靖○丁未

编辑

日昨。家弟自达城归。承拜十三日所赐惠书。满幅郑重。无非恤患之至意。牖迷之勤诲。盖以风声凛烈。过为执事者忧。然苟非平日眷爱之出常。何以及此。感服铭佩。不敢以今日之幸免而少有所忽忘也。在执事。可无不及事之叹。忠弼岂敢效同父之呶呶哉。但公议愈张。私分愈踧。事新一番。毒结一层。道儒罢归之后。彼边奔走经营。尚不知止。势须一番行遣而后少快其心。有非回面污行所可𫐸免。只可守吾太玄。听天所命而已。何当奉际。话此积怀。临纸只觉冲黯。惟冀加护以慰悬情。

与李戚叔命天

编辑

春中躬进。巧值车马之远戒。逮其返税。又被贱行之迫归。一未能从颂周旋于提撕诲诱之下。以少伸夙宵慕仰之忱。自顾无状。无分于得佐下风有如是矣。伏切耿结。尚今往来于心也。伏惟清和。静养神卫体履康福。忠弼。奉亲粗保。是甚私幸。而第悠泛成痼。卤莽日甚。惧不免小人之归。柰何。穷乡书籍甚贵。亦不得见其所欲见矣。年前。得蒙漆溪崔丈愍其愚而借之书。以性理大全一帙见寄。虽惧难塞其期勉之意。其为私感则深。近方就其中传写易学启蒙。以为终身奉持之资。但恨其板有刓缺。字多讹误。欲得要解以证之。兼又备誊于传写之册头。以便考阅之地。而此处近地。苦无可得处。玆敢仰恳。未知其果有意惠借否。顾此疏陋。其于爱护书册之意。虽不敢望济阳江君之为。而寻常书籍。亦粗知不可慢。而况于长者之所常御者乎。是役当于夏内收毕。毕则当完璧耳。荷眷之深。不避烦缕。惶仄惶仄。

与浩亭李丈丙午

编辑

忠弼辄有愚悃。冒昧妄陈。欲望执事深察而采纳焉。昨因永人来访。闻今因事会。方有甁窝先生院享之议。其在后生久郁之馀。曷胜庆幸。然窃惟念此实重事。苟非经画久熟则庙斋堂庖。非一二日所可创办。设若规模措画。果无窘窒。式礼器数。皆合义理则其为庆为幸。固莫大焉。若犹未也则岂可为乡俗所驱。为此万万苟屑之举哉。夫所贵于院享者。岂不以崇奉其道。尊荣其礼矣乎。如今所为则非荣而适累也。非尊而反忝也。乌在其崇之以道而奉之以礼乎。未论举措之失于今。亦未思及于后日之事端也。本乡士林之必欲汲汲者。固无足怪。而执事一身。岿然独存。尚不能深念而痛抑之。甚非平昔之所仰恃也。以事则非宜。以道则不正。其他可羞可虑之节。难遍以疏举。千万三思而寝罢之。先生尝铭先祖竁志蓝田一句。似亦当留念也。鄙性狷滞。不能合污。盖慕先生卓荦之道。而不欲其混同于苟简之弊也。一士却立。亦将有妨于佥同之谋也。此出传闻。不可准信。且念执事处事必不如是不思之甚。而愚诚所激。言人所不敢言。伏惟恕谅焉。

答崔上舍益重

编辑

德孙夤缘拜床。归致手翰。擎读感叹。窃愧不敏不及修问。而反使执事者先焉。厚意不可当也。况审闲养体履对序增胜。且闻葺治园亭。规模甚盛。有以寓孝思而咏先王。则其视屏园志荒之戒。亦已贤矣。追思玉洞倾盖。已仰高致之迥出流俗。而今详示意。益叹晩境脱洒之乐乃至于斯也。如忠弼。何足道哉。匏系田舍。老而无闻。蔑一善状。倾仰高风。奚啻黄鹄之于壤虫哉。第于山水佳处。粗知有可乐。云谷之我字有警。邵子之行处有窝。岂不欲冥寻胜区。借境成趣。而穷居奉老。知不得做。前秋仅得一游于武屹桧渊之间。彼距仙庄亦不甚远。而促促而去。遽遽而归。迨今耿结于中也。但红流武陵。留作后债。春暮。极有山阴棹兴。亦可以历叩高亭。以续胜践。而第恐未出门而兴尽。又不及子猷耳。万万非远书可既。

与活山南丈

编辑

顷造轩下。得承款诲。所以警发昏滞者多矣。其何感幸如之。春气早和。伏惟静养体履益膺康泰。伏慰且溯。无任鄙悰。忠弼。奉亲仍昔。更何足喩。顷者出示难疑一册。谨此袖归。暇日翻阅。近才卒业。足见静里探赜之工。已到极穷地头。固非区区肤浅所可容易窥测。而第于其间。或有未尽乎人言而径加句断者。亦时有工诃古人。务求新巧处。玆敢不揆僭率。拈条妄论。以为求教之地。不审尊意以为如何。

别纸

编辑

左右旋。难疑曰。存斋推月行而较之星宿升沈。以斥刘说者。甚精。然有曰二十八宿各主十度若如存斋言则每过十日。当移次他宿。周天凡二百八十度而后可矣。

窃观此条。未及详究存翁立言之意。而只因虚凡十度之句而勒加把持也。夫二十八宿各有度数。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一度。斗二十六度。牛八度。女十二度。虚十度。危十七度。室十六度。壁九度。奎十六度。娄十二度。胃十四度。昴十一度。毕十六度。觜二度。参九度。井三十三度。鬼四度。柳十五度。星七度。张十八度。翼十八度。轸十七度。且有零分。此政存翁所谓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者天之体也。二十八宿者其表也。只为安成论冬至日在虚。而有虚沦于申。日当躔毕之谬。故辨其一日退一度之数。而以虚宿元度数证之。以明其行十日恰过虚十度而方入危矣。夫岂以虚为十度之故而二十八宿皆置其元度多寡之数。而一例以十度限之耶。况考本集。只云虚凡十度。而未尝言二十八宿各主十度。则斯翁岂不知宿度之元数。以二百八十度为周天之度。而不忧其八十五度有奇之不足耶。后之览者。必将有疑于高见之偶失照管耳。或可详察而厘正否。安成之安。又作元字。此则似是传写之误耳。

续衽钩边。难疑曰。续衽云者。以裳十二幅上续于衣身之衽也。钩者。物之向上而曲者。衣身之制。当背腹处差长。当腋下两边处差短。故衽下皆向边圆曲。而上乍若月钩状。所谓钩边也。

续衽钩边之制。纷纭多歧。诚如所谕。然自经传注疏。以至宋儒及东贤之说。亦未尝有以衣身为衽者也。盖自汉至宋。皆以为别用布一幅。裁之如钩。缀于裳旁。而朱夫子亦未及修定。杨氏用夫子晩岁所服深衣。去旧说曲裾之制而不用之意。力辨疏家之失。而详破于曲裾之下。今据家礼曲裾下附注。可考也。玉藻曰。衽当旁。深衣曰。续衽钩边。郑注曰。续。犹属也。衽。在裳旁者也。属连之不殊裳前后也。朱子晩岁所服盖本于此。而皇氏熊氏孔氏三说之不同。即所谓其谬如彼。皆可一扫而去之者也。惟孔氏以为衣下属幅而下。裳上属幅而上。衣裳二者。相对为衽。盛论立说。似本于此。然孔氏亦未尝以衣身为衽。若以衣身可训为祍。则其曰衽当旁者。推不去矣。丧服之衽。其非衣身亦明矣。古人字义。必有一定不可易者。岂可以敷衽敛衽之云。而强谓之衣之下垂也。大抵礼经。掇拾于煨烬之馀。又多为汉儒之傅会。故后之讲究者。率多疑惑。号为聚讼。然只当遵守经传正义。尊信朱子定论而已。决不可别立新奇。更附勘破已扫之谬说。以为藤葛迷藏之归耳。

色斯举矣。山梁雌雉。难疑曰。此二章盖简策之颠倒者。以上章子曰至后章十字。置之三嗅而作之下。则语意甚备。

此章既有阙误。如此易置则意似稍通。可谓不易看得。箚录其疑。以备一说。蔑不可矣。而末乃易置大文。自附注说。窃以为过也。朱子之俱载两说而不折衷者。盖亦阙疑阙殆之意。则今所改注。虽十分无欠。人有所见。皆思变易则其流弊固不可胜言。况注语所谓雉见害己之色。作而避也者。亦未见其稳当乎。大抵高明穷索之工。超出等夷。到处十分到。心窃叹仰。而至于变动处。或恐失于太快。虽程朱正论。往往显有未满之意。如下条大学章句改正之类是也。此固非浅陋之所敢与议。而顷者。窃伏闻诸传说。上御经筵。论大学补遗曰。此亦古时事。大哉王言。其微意盖有在焉。而亦可推其今人之决不敢为也。然则不食马肝。亦未为不知味也。况近世礼记类编之事。又足可鉴者乎。

费隐。难疑曰。费隐注解。读之终未觉其通快隐亦道也。谓之所以然之理者。文势恐不然。

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器也。所以阴阳者。道也。谓道为所以然之理者然也。窃详盛论主意。则必欲以莫显乎隐之隐字。为费隐之张本。至以夫妇之至隐至微处证之。为说则似巧。而若其造端之端。分明指道中之一端。而今以道体之隐者当之。其于本末之别。何如哉。盖于道之体用显微处。恐未甚端的。故于其所谓所以然之理者。未觉其通快。而直以为不然。又曰。以隐一边谓所以然之理。而置之莫之见之地。于此不能涣悟其信然也。盖所谓道者。有体焉。有用焉。自体而言则至隐而莫之见。自用而言则至费而莫之御。以言乎道体之隐则无形体。无方所。而实为万化之枢纽根柢。文王诗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濂溪所谓无极而太极。皆是也。今以置之莫之见之地为不然。然则信以道为有形体。有方所。可见可指而后方可以通快而涣悟耶。而况暗处之隐。细事之微。决不可比同于费隐之隐也。又如所谓道之在隐微之中也。道之致中和之极功云者。语势恐未顺。其亦异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也。

鸢飞鱼跃。难疑曰。子思取其物之易见而易知者。以明一费一隐之著乎上下也。鱼潜在下。而能跃乎渊则是其隐之著也。鸢飞在上。而能戾乎天则是其至著而费也。

此一节。章句及小注已备。不容更有他说。而盖其鸢鱼飞跃。俱是道体之流行者。所谓费也。而若其所以飞跃之理则至隐存焉。分明二物各具费隐。而盛论似以鱼为隐。以鸢为费。盖于体用费隐之义。既未端的。故立言自不觉其差失。如曰道之大体至费云者。又以体为费。亦恐未安耳。

元亨利贞。难疑曰。易卦之有四德也。犹人之有四端也。仁义礼智全备者圣人也。三则为贤。二则为中。一则下者也。

此说亦恐未然。直以仁义礼智为人之四端。则已失于性情体用之分矣。孟子道性善。朱子曰。天降生民。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人性中无论圣贤中下。自有个仁义礼智四者。曷尝言圣人全备四德。贤人得四之三。中人得四之二。以下得四之一乎。原其立说。只欲比类于易卦之或具四德。或不具四德。故有此圣贤中下之证。而以四端为言。然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亦不可言有其三或二或一也。信如是则韩子三品之说。亦未为失。而末流之弊。易入于荀子性恶之说。其可乎哉。

坤上六。难疑曰。程子于爻义。已说尽无馀。但于龙字。不指言其归。故读者皆认坤六为龙。愚恐未尽窃意龙战之龙。亦指乾阳言。

程传一遵孔翼。文言既曰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称龙之义。莫详于此。故程传略之欤。大抵易之取象。多不可通。今以说卦。求之经文。多不相应。如说卦震为龙。而震之爻象。未尝言龙之类是也。然易之爻象。与他经文义不同。故曰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又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盖易所以言天下之至赜。而不滞于一隅。故说易与解他经大异。旁推曲证。无不通其一隅。自古专主象数之家。虽有附会繁碎之病。而亦不无所见。如近世来易错综之说。极其通变。夫坤上六之称龙。文言既明言之。似不可谓非言坤六也。然又以卦变言之。自初而变至于上。则坤而变干矣。以来说坤错干之例推之。亦可以言龙矣。六十四卦中。以错卦取象处极多。不可枚举。奚独疑于坤之称龙。而乃曰亦指乾阳而言乎。

蒙大象。难疑曰。若必分著艮坎两卦而论果育二字。则于蹇之象。亦当曰果行育德。盖不知名卦本义也。

程传既曰。观其出而未能通行则果决其所行。观其始出而未有所向则以养育其明德。皆主坎而言矣。从程传而斥或人分属之非。诚是矣。而凡卦皆有两象。未有遗其一而独取其一者也。程子虽于行与德。皆以泉出为言。然其未能通。未有所向。皆以遇险而然。则亦未尝离艮而单说也。盛论所谓分著两卦则蹇之象亦当曰果行育德云者。亦恐未然。试以两象分属者言之。如损之惩忿窒欲。虽取惩之如摧山。窒之如塡壑。何尝更言窒惩于咸之象乎。又如益之迁善改过。虽取迁之如风疾。改之如雷迅。曷尝更言改迁于恒之象乎。信如是说则三十六宫。只有三十六象而已。何以穷天下之至变乎。大抵坤厚艮止。率多言德。如坤象之厚德。否象之俭德。豫象之崇德。晋之昭德。升之顺德。取坤厚也。小畜之懿德。大畜之畜德。夬之居德。以干错坤也。渐象之居贤德。取乎艮也。蹇象之反身修德。亦取乎艮也。以此论之则育德之象。谓之有取于艮山。亦不为过矣。而况山泉为蒙则果行育德。水山为蹇则反身修德。蒙蹇二卦之取象。虽谓之反复相因。蔑不可矣。信乎易象之不可泥也。然则或人之说。亦不为无见。似不必峻斥也。

答活山南丈

编辑

昨自院便。伏承前月卄五日辱下书。谨审闲居味道。体履神相。区区慰仰。曷有其已。顷呈条辨。既有所疑理。宜反复求教。故不揣妄庸。乃敢唐突。而窃恐文辞拙短。殊欠婉逊委曲之意。宜得咆哮无礼之诛。反赐条诲。与之酬酢如此。仰见盛德包容。不以僭妄而弃绝之至此之极。感荷眷厚。不知所以为谢也。第以轻示巾藏为悔。或成骚屑为忧。是则不敏之罪也。何敢更有论说。以犯止之之戒耶。虽然。自古讲质之道。务归至当。不分彼己。岂可以一噎而废食耶。有疑还呑。决非尽情请益之道。故略略奉告。如衽之以方言为解则明是下裳也。非上衣也。而必曰衣之下垂者。似有上下相混矣。丧服之衽。只明衽当旁之证而已。非更取别用布之误也。鸢鱼之说。终不敢闻命。只当各尊所闻而已。但以道无形象之故。而归之于寂灭。盖前书体用之说。未见槪于高鉴而然耳。夫道固有体有用。体用动静。相须不离。寂而常感。感而常寂。夫岂以道之用之广。而遂并指道之体。为有形之物事耶。来教又谓既曰君子之道。则君子乃人也。窃意指在人者而言之。故愚见未到于形而上之地矣。此正所谓弟子之惑滋甚者也。未知执事信以形而上之道。为非人物之所得与乎。瞢陋之所闻者则异于是。有物必有则。其所谓则者。即形而上之道也。物物各具形而上之道。何况于在人而疑之乎。人之有夫妇者。固是形而下之物事。而若其中恰好当然之则。是所谓形而上之道也。此正朱子所谓事物又为体。而事物之理为用者。然也。不知尊意以为如何。忠弼。奉老粗遣。更无可喩。贵册既承催还。不可徐俟躬进持纳。谨此专人封上。视至伏望。自馀为道加护。以慰瞻仰。

答崔载叔兴厚○癸巳

编辑

区区行役。始于前月念间。还泊得闻华旆枉临旋发。乖逢之叹。至今耿耿。忽承辱书。眷念周挚。感戢无已。从审静履神相康谧。尤庸慰仰。忠弼。间有不幸之故。远贻知旧忧虑。是亦抚昔愧惧处也。金公梦弼。在彼相从。情契自别。闻其还家未几。奄至不淑。不胜惨悼。仲氏尊丈终祥不远。方谋趍临灵几。而道路尚今炽梗。未知几时可得遂计耳。泮人治送之助。虽仰通财之义。然不赡之中。必为其可为者。亦觉不安也。馀惟珍卫以副远忱。

与崔载叔甲辰

编辑

从氏丈来去路历顾。得闻近节颇详。稍慰乍阻怀仰。不审日间。起居若何。诸节仍安否。忠弼。奉亲依遣。孙儿醮日。定来以今卄九。将以卄一加冠于其首。仰请执事莅教。而远未躬禀。敢此书告。另施趁枉。深所望幸。

与李大有辛丑

编辑

三秋病伏。忽闻仙游向蓬莱。望若天上事。虽欲从之。末由也已。益觉衰健之殊质。不啻仙凡之异路也。窃计旆旋有日。未知领略何等奇观。果无撼顿所损否。无从促膝听高谈以替卧游。又一怅也。忠弼。几死入生。亦已数月。而真元换脱。无复跨马畅叙之势。长作茧蚕模样。又无意中人一来开怀。老杜多病之句。身到此境。益信其名言也。

答柳士极𪶙○辛未

编辑

一自云谷分携。向风驰义。日以勤止。日昨转拜三月十八日所惠辱复。纵横一幅。摠是道情不遐之眷。三复以还。苏倒十分。况审彼时定省学履清裕。尤慰悬想。第见与甚厚。似若有可与诱掖而先后者然。忠弼岂其人乎哉。明者于是。不免拟人非伦之失也。不然则岂以忠弼朴野拙讷。有足可施之熏沐湔拂之力。而欲其激励之。振发之。收以录之于臭味万分一似之列者耶。自顾汗缩实非所堪。然而此意何可忘也。谨当奉以周旋。益穷其所未知。益励其所未能。庶无负相期之意耳。大抵朋友相资之益。不惟于观感规警之道为有力。其有所赖于扶策引进之功。亦不浅浅矣。以是常自引领。窃欲自附于敦厚好古之士。少慰伥伥擿埴之忧。而不可得也。顷者数旬奉晤。得叩其所存之一二。略陈其鄙陋之悃。而常病夫世之留意于此事者。往往言过其实。文灭其质。以飞腾于口舌。掩耀人耳目。非关自家切己工夫。而向外为人之意较多。以故深创若是。畏首缩颈。半呑半吐。不敢出言剧论者。实出于耻躬之不逮也。旋复思之。似此一向遮掩。畏被标榜。虽有间于张王矜伐之为。有似乎谦虚退让之意。然此莫非知之不明。行之不果。预忧其日后所成之难保其能相掩也。故为此因循苟简随俗自便之计。若此不已。窃恐志气日渐卑下。脊脚日益懦弱。未有担当了事之期。其分有在于毫厘之间。而不可以不察者矣。今承示谕。微发其端。欲使肆志极言。略无所隐。故窃不自揆其僭妄。而敢效其区区如此。幸望痛加镌诲。兼示可否如何。忠弼。奉亲仍昔。无足言者。唱酬诗。又此追寄。朗咏数遍。清气逼人。益觉曩白促膝团讨之乐。宛在目前。其何幸如之。谨即塡写册子。以为常目不忘之资耳。极欲奉和。少叙离阔向往之怀。素不能肆力于声律之间。在彼时亦且临卒创成。其无足观甚矣。更安有一分意思可以仰尘清听耶。大字。如戒写呈。但恨顿废已久。荒拙殊甚。其不水火之否。令从氏来留近地有月。亦未能源源进叙。殊觉缺恨。地步稍间。更晤未易。尺纸道怀。亦无其便。或可自漆溪崔公普许时寄德音。以慰莫往莫来之叹耶。

答柳士极甲辰

编辑

不向玉渊。倏已三四年。书问亦不相续者。只缘衰懒转甚之致也。忽承先施之问。披读再三。欣豁如对。且有警诲周悉。愍其涉世之迷方。指示补过之道。倘非平日爱余深厚。何以及此。伏居穷隩。耳边绝不闻箴规之语。凡所接类多是朝置膝而暮坠渊者。而得此拨云散于数百里之外。使我有如兄者数人。何患乎狷滞之不化而语默之乖当也。感服铭佩。深思所以寡过于将来也。仍审外除以后体力连相。可见素养有方。深轸终孝之道。区区慰幸。忠弼。奉亲穷居。无一善状。深惧平生志业仍成废坠。不无回头惕虑以为收之桑楡之计。虽于检束向里。不敢不勉。而终是于讲讨思辨之工。全不肆力。恐不免一轮不转之患。如此而可望其不至无闻之归耶。所以欲与如兄者得遂其观善攻错之益。而地步稍间。年光荏冉。江舍一会之约。竟成未了之债。诚足咄怅。至于向者乡里困厄。亦系沧浪。杜门咋舌。已付之鸟有久矣。自反忠礼之外。毫无是已非彼之意。然尊贤卫道之风。颓坏日甚。虽以此获罪。终亦无所悔也。而朋友四面之责。皆以费气力闲争辨为咎。此是气质偏处。顶门一针。方将猛省著胸。勇往克去。而私窃叹夫山南正气。渐熟于元祐之长厚也。寄来纸。重违勤教。仅此涴墨。是亦近来破戒之一也。

别纸

编辑

玑衡之说。年前猥有商确。所恃者屏谷注解如此。必不误人矣。春间。达城孙友寄书来。打破虚中受直距之说。要说双直距挂玉衡于两距之要中。其说极有理。盖用单直距则玉衡搭在偏傍。不能正窥午中之星。而本注中各施内面外指等语。全没下落。所以有此起疑。此间士友。多执孙说。方欲改商屏翁注解。望兄更勘本注回示。

示及玑衡孙说。可谓甚新。不易见得到此。但惜其早阏耳。然虚中受直距之说。恐未易打破。此非屏谷说。乃朱子说。屏谷解不在。虽未详知其如何。然其所谓虚中者。即书注所谓二极皆为圆中而内向者也。下文又谓两面当中。各施直距云。则虚中受直距者本此。来谕亦以各施为汲下落。而欲以证成双距之各设。此则粗识文理者。皆知其不然矣。若如彼说则书注何不依双环单环之例。而明言双直距乎。以吾兄之该博而亦不无所动。可怪也。大抵占窥之法。无论中星。日月五星。皆以四游仪周遍测之。不必以为中星之不能正窥而妄改书注之本意也。至于改商屏解则愚意窃以为未稳。千万消详于书注论二极处及当中施直距之文。而通贯反复。融会无疑。然后慎重处之。无贻轻改之悔如何。

答崔公普丁卯

编辑

顷奉一书。敬叙寒温。兼呈鄙语。冀得砭石之规。自揣妄庸。宜得唐突之罪。不意从者之不外而收纳之。反赐手札。眷诲谆悉。大开奖饰。益加采菲拔茹之意。且惠新诗一篇。俾作刮眸之金篦。奉读感佩。继之以踧踖不自安也。即惟比来。侍彩增庆。学力日进。积岁倾想。相望落落。未蒙观感渐染之益。但切憧憧往来之思。向承示喩。可见鲤庭承诲。门路正当。朋友讲讨。学业长进。既得玩绎乎性理之原头。推其所浃洽于中者。发之为声音。而自不失法家相传之旨诀。从事于下学直方之工。而有优游不迫之意。自顾河鼠之腹。徒切望洋之叹。固知吾人合做事。不在于巧文丽辞无补无阙之赘言。而惟在于持敬穷理真知实践之为可贵。如忠弼。心力不强。脊梁不硬。不能勇前担当。以做为己近里之学。而惟以少小趋庭。粗袭义方。时自惕厉。不无感发兴起之心。然于天理深妙之几。情性隐微之间。既无一分真的之见。则岂敢妄容说话。自陷于躐等杜撰之科耶。虽然。从者之所以推其讲磨之馀论。俯索续貂之拙语者。莫非提撕引进之道。故敢欲献忱。亦不敢傅会臆说于四七理气之分。但以泛论为学之道。依样奉和。而素乏诗思。不能达意。且无实见得可形容其所欲言者。故颇有隔靴爬痒鹘囵说去之病。极知似此荒芜。不足以仰溷清览。而难孤勒索之意。且不容自默于相爱之间。乃敢自发己病。求药石以自治耳。幸望随证投剂如何。

与崔公普庚午

编辑

涉夏跨秋。音闻阂阻。寻常瞻注。长悬于清斋硏经之傍。即于人中。得伏闻重闱气度昔諐今复。省下学致。亦获佳胜。其为欣贺。当复如何。忠弼。依昔度了。且蒙贵藏册子之惠借。得见前所未见者。深感厚赐。第恨才地庸下。其于义理渊薮。都是鹘囵呑枣之气象。且立志不强。作辍无常。将孤期勉之意。是为愧惧处耳。未知贤者近看何书。又作甚工程也。夏间。有丹山一知旧见顾鄙所。其人所学。门路为最正。见弟方看彼书。规责其不能笃行而务博其知。弟答以知行不可偏重之意。而弟本无小学之工。妄欲窥性命之蕴。其躐等倒学之病。固为可罪。此友警砭之语。极为对证之良剂。心甚镌佩。而于是乎益叹兄诗礼趋庭。馀力学文之为两进也。心有所感。不敢有隐。闲并及之。刊补盛嘱有年。前已借人。未即奉副。日前始得推来。故今始付呈。可想讲究参证之便耳。或有近工可闻者。因风示及。以备警发如何。

答崔公普辛未

编辑

顷者。伏蒙尊丈宠临。获承提撕诲诱之勤。其所警发昏惰者多矣。不胜感幸。而且拜辱复。恰敌对讨。亦可喜也。承谕知往者湖洛之行。能办几处壮观。若其通都佳丽之地。永保清旷之境。固是恢廓其胸襟。宣畅其湮郁处。而至于得御星湖文丈。惯听奇伟惊人之论。尤是一大愉快处。兄行所得。一何富且壮也。闻已箚其所与答问语以来。凡人寻常山水录。亦且供卧游之资。而况于论文讨理之语。又非等闲行录之此。顾此跧伏穷陬。无师友警发之益者。能得此录而申复之。亦足有得于言论风旨之万一。而激厉其志意。引发其心思者。幸望因便投示。以慰颙望也。

与崔公普庚辰

编辑

音书相阻。已至累月。憧憧悬想。有倍常品。节届清和。时物畅茂。远惟静摄适宜。调候渐臻佳境矣。似闻更入渊亭有日。且有相聚讲讨之乐。未知检方疗证之暇。时作翻书遣怀之业耶。仍记前冬相守。语及易经大象。有云周公所作。兄亦主其说。心窃疑之。而未及索言辨破。山中且无书籍。未得相与穷核矣。归后始为考见则干大象本义曰。象者。卦之上下两象及两象之六爻。周公所系之辞也。于是始覰前所云云者。不究上下文义。而只看末句周公所系之辞之文而有此错录也。盖两象者。即干天坤地之类。而两象之六爻云者。即指两象重之为一卦。一卦有六爻。而六爻之辞。乃周公所系云耳。岂可以此遂指大象为周公所系耶。且末条双湖小注。又有夫子六十四卦大象之语。尤为了然易辨。当初相确。只闯大纲。而亦未有真实的解。故留作未决之案。还可愧叹。今之详告者。亦非自是前见以求必胜。既知有此。不可不与兄看破。或有未当。更望镌示。庶有相益之道耳。仲宾兄亦相聚否。忙未别书。轮照如何。汝直远来相访。且与稳叙。可慰。第无真实工夫可与相长。可叹。鄙册数法。幸须勿忘还掷如何。

答崔公普辛巳

编辑

客腊一书。承拜于久阻之馀。奉玩珍感。无异促膝对讨。喩及读易颇笃之云。必是传者过耳。三馀好隙。不忍全然废度。亦尝时时翻阅。而固不免诱夺之患。虽于象数粗显处。亦不能窥闯其一二。而况进于是者乎。想兄调养之中。减却周罗闲酬应。正好专意书册。其间必有新得之意。而恨无由与闻其馀论也。书末所嘱。亦非所难。但纸束不来。或可徐图否。仲久兄客冬枉顾。亦极感幸。便猝未克修书贺新。雷照是仰。

与崔公普壬午

编辑

往在庚辰四月日所惠书。备论易大象是周公所系。而鄙书所陈孔子所作之说。未蒙印可。段段辨难。推类精详。末乃有如得朱子说明证。可以示破云云。忠弼于是时。未得朱子说证。故不复敢提及于书疏寒温之馀。适对毅仲。略论此事。指出彖传注及大象传注而语之曰。彖传注曰。彖者。文王所系之辞。传者。孔子所以释经之辞也。后凡言传者放此。以君所见。信以为大哉乾元以下。是文王所系乎。特以彖辞是文王所系。而彖传则乃孔子所作云耳。此何异于大象传注所谓六爻周公所系之云乎。前既言凡言传者放此。故不复更说象传乃孔子所作。以是有来谕之疑耳。毅仲便能言下领意。以为更无难晓。未知果以此意归告否。区区愚见。自谓看得分晓。更无可疑。而犹未书布者。或虑夫姑未得朱子明说。难保高明之信得及矣。日前闲看周易总目。至易说纲领第六板。有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所谓大象之传。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所谓小象之传。皆孔子所作也云云。此条在于朱子曰以下。明是朱子说也。得此始信愚见之未为谬妄。而或可为明者见信之证。故玆以具录书布。幸望搜之本册。从容考究如何。因此而又有一献其愚。前谕所谓双湖之说。恐与本义有异云云。此固然矣。然经传中先儒小注。与集注不同处亦固有之。双湖父子深于易学。而得之考亭为多。则洁静精微之蕴。虽未保其必臻其极。至于爻彖之谁某作。彖传象传之谁某作。实非艰深隐晦之语。则似无见不及而误说之理也。来谕未曾深考本义之文义。而遽以双湖为未足信。如使古人有知。得无为双湖所笑乎。似此主己见。薄古儒之习。恐有害于虚心逊志之学。玆敢不避烦缕。敢效相规之诚。不识高明以为如何。

答崔公普

编辑

夏秋以来。连据西来消息。叩得调将之节尚欠苏完。每切奉虑。且以未得一鞭驰诊为叹。今承惠存。感倒已极。况又字画劲健。宛是旧日手迹。且有书册翻阅之示。可想宿痾之十去七八。其慰何可量耶。自后日累更。未审尊丈軆度若何。忠弼。侍事粗依而冗务缠身。太半是课农忧岁之计。三馀之暇。亦不废温理旧业。而不能刻意诵读。苦无新得可以奉闻于知旧者。然目下渐觉随分日用。自是本业常行。似于向外妄想。可谓消减分数。自笑从前猷为。透不得名利关作祟耳。前日往复。已蒙印可。有幡然虚受之意。其雅量不可当也。如是以往。朋友之贤于弟者。谁不竭所闻乐告之也。第其推借过当。实非疏慵之所可堪。是甚愧惶耳。

答崔汝直丁未

编辑

世阅沧桑。消息莫凭。溯郁政尔难堪。忽承转札。如闻稀世音信也。况审履用平迪。眷集均宜。为幸莫大。第漂麦艰食之虞。信如所料。虽是不少之忧。然忍穷当如百战馀卒。岂便于秋前数月间。不得抵敌耶。用是慰恃耳。忠弼。老人当暑以后。恒苦泄痢。真元渐铄。往复无常。焦迫已极而身亦宿嗽间剧。长事呻伏。亦觉恼怜也。一者惠顾。望之已久而迄未得。瞻怅曷胜。赵孙两友之不淑。不胜惨然。顷接士极书。亦及其悼惜之意。而台甫事。今始创闻。况忠弼于斯人。有不凡之契。尤可怆伤。

与崔士毅光镇○壬辰

编辑

顷枉。迨增怆涕。既未克稳摅哀臆。继以宾客丛扰。不得拼送。尤可怅惘。未审归税之后。侍节万安。制履支宜否。忠弼。命灭不灭。益切抚时哀苦而已。中间甥女之病。阅月危剧。老慈躬护。澌煎无比。今幸甦减。才数日耳。顷于相对时。谩及心丧计禫出于通典。许以投示誊纸矣。其后适阅通典。有近似者。故却以录呈。未知前所云者果此否耶。其中虽有禫者丧事之极也之语。而以自尔以下推之。则乃是十五月之制。非指二十七月之禫也。此非可疑则或别有他议耶。或所誊非全文而阙自尔以下语耶。后更示破为幸。数日在山庐。今暮始还。闻有来便。而晓发忙甚。未果修疏于春府。罪恨罪恨。

与崔士毅丙午

编辑

先生之葬。奄迫启涂。想佥隆爱沈痛益新。白首门生。病违临圹。未死之前。此恨何穷。窃料一道群贤。志丧礼葬。夫孰曰人之葬贤也。区区私悃。无以自效。玆布之左右。或可商量于道席耶。题主一款。想有定论。但铭旌尤贵简严。先生若有遗命。似当云百弗征君月城崔公矣。今用士林之礼。亦将曰朝鲜征士百弗庵崔先生云云。而幽识既殊于显刻。退陶晩隐。亦足为古据。深体遗意。敢以为请。

与崔士毅己酉

编辑

病客冲寒。为主者心不自安。矧又一向无闻乎。未知还税后堂候康宁。馀证更不发作否。丧馀又迫。想怆慕益新矣。忠弼。亲候仍昔而薪忧尚不如相对时。气渐惫苶。眼又如沙雾。书册不得近。只兀兀愦愦。殆无以度日耳。谬嘱文字。难孤敦迫。不量才力而强所不能矣。未知佥议云何。湖上之行。何间当发。下字未稳处。随看辄改。别纸录去。依此改正。或可使年少缮写以去耶。病倦未有候仪于堂上。诠告恨意是望。

答崔清彦湜○丁未

编辑

忠弼一病。经冬跨春。废伏无人事。书疏问讯。一切担阁。而至于哀侍。曷尝置相忘之域哉。才闻重经疹证。搬寓已撤。方拟一纸修问之际。旋承哀札。备谙近节。苟非眷意之出常。何以及此。感念之至。殆无以为怀也。信后有日。未知旧痾新疹次第渐复否。忠弼。准拟病歇。一遭痛哭于墓草未宿之前。而癃喘犹昨。姑未卜迟速。只自悲叹而已。先生行状。已有所谒。若得趁早就緖。何幸如之。适添寒疾。倚枕胡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