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魯宇文集
卷三
作者:鄭忠弼
1881年
卷四

上百弗庵崔先生乙亥

编辑

累月軒下。幸得安調病父。終至無撓舁還。此莫非執事始終之賜也。私心銘鏤。已難殫喩。竊又有微分所感幸者。從容丈席。穩承謦欬。此固夙昔之願。而今乃得遂。雖以侍癠煼迫。未得受一書質一疑。而竊伏覸執事居家言行之萬一。自覺心醉而誠慕。於此益信古人悅之而欲學未能之意也。第切歎仰。早欲謹奉尺書以候起居之節。自致稽頓。不任逋慢之誅。忽此便中。伏審大碩人軆度一向康衛。棣堂道履起居均享萬福。仰慰尤摯。忠弼。病親完復尙遠。日事焦煎。且多撓汨宂務。不得著意溫理。恐無以仰塞俯與警誨之意。是爲憂懼耳。

答百弗先生戊子

编辑

萬不料。伏承辱惠下存。感拜僕僕。足慰春間霎拜餘悵也。况伏審體中節宣連獲神相。尤庸慰仰。忠弼。親癠尙未就復。煼煎可喩。尊先臺巖先生墓碣書役。猥蒙謬托。至有遣子弟來汝之敎。唯恐鄙拙不堪當。先德顯刻之重事。豈可坐違勤命。以不能辭耶。擬以念間趍進。以聽前卻之命耳。

答百弗先生丙申

编辑

便中伏承下覆書。謹審體候有愆旋復。驚慮之餘。繼庸慰仰。伏未審日來。調養節宣更若何。忠弼。荏苒之頃。奄經伯父初朞而未得行祥祭。悲隕尤倍常例。除服一款。謹攷喪服小記久而不葬。唯主喪者不除。其餘以麻終月數者。除喪則已。註。麻終月數者。期以下至緦之親。以主人未葬。不得變葛。故服麻以至月數足而除。不待主人葬後之除也。此可以旁照於主人雖未變。練期以下。亦可以除。故前便有所及於書信矣。今承下詢。旋更思量。則是日主人旣無變服節次。只是奠哭而已。則除期之節。亦不必於是日矣。以月數足而除之文推之。欲於來月朔奠除之。或不戾於寧厚之意耶。

上百弗先生

编辑

久闕起居之候。曷云有常時慕仰之誠也。天氣向寒。伏問靜養道體履玆若何。忠弼。立腳不牢。一向爲浮念所動。奔走千里。取困而歸。未知先生長者哀其晩悔。不棄而終敎之否。秋來。丕擬趍拜軒屛。少滌鄙吝之萌。而往者旣誤於遠役。近又爲商山李丈所敦迫。俾校禮藁。以爲冬內脫草之計。極知不敢承當。而猶不得免焉。未卒業前。似當閒出入不得。其爲悵仰。可勝旣耶。喪禮補編。多有欲考處。因便許借。千萬切望。

上百弗先生戊戌

编辑

頃嘗拜一書。竊計已獲關聽矣。仲春向和。謹問僑寓調養若何。祠官新除。出於輿望久鬱之餘。雖知素履高風不以外至者爲輕重。而風聲所及。曷勝聳嘆。忠弼。奉親仍昔而一味勞碌。了無新況。愧懼奈何。痘火熾梗。末由趍進承誨。只有嚮風傾慕而已。惟祝加衛以慰溯仰。

上百弗先生庚子

编辑

頃日候拜。實出於積月經營之餘。而旋復辭歸。無以穩承敎誨。得變其愚魯之質。益信一曝之無益。而只少伸慕庸之私也。伏問至寒。靜養道體若何。定夫還侍。留意書冊否。忠弼。湖山之行。跨月始返。老人姑安。候診先執。酬債名山。亦是一事而歸困餘憊。尙無親切工夫。每誦退陶身歷所契之訓。不覺瞿然發歎也。游錄出於戲筆。不足塵聽而旣承面敎。亦難終隱。謹此因便呈上。伏望鐫誨。自餘加護鼎茵。以慰瞻慕。

上百弗先生壬寅

编辑

忌疾中梗。未遂趍拜。伻候起居亦久闕如。時憑往來。傳聞動靜以自慰焉。且聞除命超敍六品。倘來宮名。雖不入於燕居求道之心。而朝家尙德之典。亦足激厲風聲也。卽憑季房耑伻。伏審體候萬安。慰喜尤萬萬也。忠弼。奉親仍昔而私累纏繞。伎倆依舊。恐終歸於無聞也。懔惕奈何。中塗尙阻。未涯承誨。伏切悵仰。

上百弗先生

编辑

拜違悵仰。昨因李宅而伏承令庶從弟竟不救。想來親愛之餘。幹替且乏。曷勝奉念。伏未審日間。氣體一向康衛否。忠弼。南行卽返。親候少愆。煎迫何喩。謬囑文字。極知猥僭。而違敎亦甚惶恐。少有構思。不敢有隱。而刊落諛語。竊附記事之體。難免拙澁本色也。伏祈爲道加護。

答大山李先生己亥

编辑

一自前秋兩度承誨之後。居常瞻注。不比平昔。卽接穎中自達城來。伏承辱惠下書。兼以墓道文字。自顧不敏。何以得此於先生長者哉。感拜僕僕。不知所以攸謝也。况伏審冬令。閒居道體萬重。尤切慰仰。忠弼。奉親仍昔。而歸汨宂務。前日薰陶感發之端。旋復消散。依舊這樣人。益覺親有道受鉗鎚。不可以或間也。下惠文字。豈敢妄有所議。但以膚見。亦覺敍事嚴簡。銘詩淸婉。可以傳久也無疑。痛惟先君未嘗忘世。而無命遂坎壈而泯泯也。今得執事之文以爲重。不肖兄弟。其銘骨攢手當如何哉。輒有愚悃。敢此申請。伏承書誨。稱兄稱弟。薄俗雖於長幼懸絶之際。或有如此者。然忠弼於執事。不但先契之厚非世俗執友之比。且從前夙有執贄請業之願而迄未决然者。特以未嘗實用其力於此邊事業。而先立標榜。恐爲世人嗤點也。從今以後。切望刊去浮世例貌。惟以門生年少相處。扶策頹惰。責勉工程。要使契好後生。得免小人之歸。豈非先生長者之厚賜哉。地步相間。候拜亦闊。其得於觀感之益者。常患未深。今聞痘熾近里。恐未得從近拜牀。然或仍就淨。竊擬以春間委進。得奉從容。未間伏冀爲道加護。

上大山先生庚子

编辑

發春候拜之計。阻痘未遂。不無往來便仍。而久闕起居之候。逋慢之誅。何以自文。秋序已生。餘暑未滌。伏未審靜養道體履玆若何。慕仰區區之至。忠弼。奉親仍昔。而運氣不佳。春夏都從憂窟中過了。循常尋數之工。亦復擔閣。職事亦覺弛廢。愧懼何喩。就控伯父幽宅。尙闕誌文。前秋進拜時。所當一時仰請。但以家狀之未及構出。勢須次第申懇。而正言戚兄曾已稟告。伏惟契分之厚。必不有所靳難而不卒其惠矣。方謀與從姪並進。恭聽可否之命矣。仁里痘忌更發。未免使渠先行。稍俟易月以爲進拜之計。伏乞俯察哀懇。嘉惠終始。千萬切祝。

上大山先生辛丑

编辑

伏惟新正。靜養道體納休增福。新年候拜。迄此差池。咫尺書替。亦未趁時。愧罪奈何。前冬除命。迥出常格。凡在愛慕。擧切得輿之喜。而伏想觀象玩占。又添耄境一端憂鬧。旋不勝貢慮之至。忠弼。蒲柳先衰。了無新進。一生用力。只是應擧進取之計。雖於從遊之暇。得承內外輕重之誨。而亦常患其撓奪。及此晩暮。知難而止也則鼎器已破。收拾不得。只自瞻仰浩歎也。伯父墓文。伏聞已至構草。早晏可得拜領。痛惟先人兄弟潛幽之光。幸賴執事信筆。不終至泯泯也。其爲感頌。當作如何。前秋龜笙二韵。忘拙和寄於令胤兄。而顧以猥僭。未敢求敎。早晩候拜。可蒙鐫誨耶。未間爲道加衛。以慰瞻慕。

上春窩孫內舅己亥

编辑

偶然一出。遂違臨枉穩敍之便。不惟下情追悵。伏想意下亦不無缺少之歎也。卽問花早。寓中體候連康。新僑冷酸。曾所目擊者。春深以來。其不益甚否。徒有懸懸仰念。忠弼。爲梅谷宗侍所邀。往留山亭。訂其遺稿魚魯。日昨僅得畢歸。粗幸慈候依昔。旋思安適於岳色泉聲之中。趣亦足樂。歸墮塵累。頓覺煩惱。不聊柰何。未涯奉拜。臨書忡仰。

上孫內舅辛丑

编辑

歲新尙稽伻候。秖切瞻仰。此卽意外邐訪。伏承臈末所惠下書。謹審伊時安節。且有鷗江餞歲之行。伏想二水三山。已極湖海風流。雪膾軟鰒。又非細生盤菜之比。無論履端納休。尋常抃賀。惟此一事。又是縮蟄者所健羨也。忠弼。老人粗安。身亦不甚病。稍是幸事。常季日昨向環丘。爲負螟計。今當還歸而尙未耳。從子醮日在今晦。將以十九加冠於首。雖未盛設速賓。擬邀良洞一友。略行三加之儀。其時倘蒙枉臨則實爲萬幸。

與樊巖蔡相公濟恭○癸卯

编辑

忠弼再拜。秋高氣淸。伏惟相公閒居道亨。軆候康福。忠弼。遐陬一腐儒耳。曾未一供灑掃之役望見顔色。而輒以區區名姓干冒下執事。可謂非愚則妄耳。雖然。竊嘗夤緣耳熟於璞巖文丈平日稱道之餘。備諳閤下德義之盛如此。文章之富又如此。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一一常在心目。無異親覩風範。面承音旨。雖未料聰明之或可記有。而私自傾慕則葢已四十餘年于玆矣。夫愛慕之甚則尙有曠世之感。而况生世幸同。足跡亦嘗屢及於洛陽之陌矣。豈不欲一趨門下以遂得御之願。而終且趑趄而不敢焉。是亦拘儒常態之可笑者歟。今有先世乞銘事。不揆猥僭。敢以一書爲贄而謁焉。忠弼之六代祖。早遊寒旅之門。仕至寧陵舊傅。有葛庵狀甁窩誌。微言實行。亦足以發揮而傳信也。但今隧道尙闕顯刻。欲得當世大人君子之筆以爲重。顧主盟文苑。且爲吾嶺所依歸。唯閤下一人而已矣。竊伏見記言中眉翁之爲嶺中丘墓文。不勝其多矣。今閤下有眉翁之文之道。而閤下之爲嶺人文字。僅可以一二數。豈以眉翁中年。窮而邅於嶺。故作於嶺者自不得不多。閤下一生。達而立於朝。且無節麾之出於嶺則其勢然也。然而若有不遠千里。至誠控請則是亦眉翁之所屑爲。閤下亦豈忍嚴卻耶。玆遣舍弟東弼。奉書自通於閽人。恭俟進退之命。果不以愚妄而終辭否。自餘爲時加護。以慰瞻仰。

與李參判丈辛丑

编辑

一自車馬西征。雲泥迥隔。憧憧瞻遡。何日可忘。伏惟位躋亞卿。恩推三世。榮動鄕邦。早欲一奉賀儀。而千里之遠。偵便未易。因循以迄于今。深愧不敏也。嶺北多寒。謹問台候動止際玆若何。忠弼。輒有愚悃。敢瀆崇聽。竊念執事始以拿命入都。尋蒙寵擢。歷敭華要。此莫非聖上追念先正不遺耆舊之至意。而人臣處義。若蒙非常之眷遇。當有非常之報效。未知昵侍經幄。出納惟允之際。果能責難陳善。出謀發慮。有可以裨闕政而除弊事否乎。若或未然而惟以趨走承順爲恭。則亦將無以自解於懷祿保寵之嫌矣。乞暇焚黃。當在何時。似聞以誕慶爲期云。此政相近於南軒會慶爲期之說。而朱先生所論彌綸又疏之慮。不可不念也。平日投分。許露肝膈。故敢發妄言如此。不審台意以爲如何。忠弼。幾死於夏秋毒痢。方又苦寒。嗽喘喘呻。頓作一癃廢。自分如此而畢命於窮廬。豈敢復有當世之念哉。前月中。伏見求言綸音曉諭坊曲。未知伊間。上自有位。下至韋布。應旨進言。果有幾人。而其中亦多有忠言讜論可以致君澤民者否。顧忠弼愚無知識。何敢出位妄有指陳。而徒以秉彝憂愛之誠。竊感詢蕘之盛擧。略構短疏百餘言。欲效獻芹之忱。而癃殘貧病。無路自致於公車。且念寂寥數語。未卜其有所裨益於國家。而或招外人自衒自鬻之譏。故遂卽焚棄其藁。是亦忠愛不足而然耶。抑亦年邁氣衰。漸得情性之正而然歟。伏想台慈欲知拙者近日伎倆。故閒並及此。亦必始笑其狂妄而終恕其庭對餘習消磨不盡也。永陽族人。爲先世請諡事入洛。想必源源候拜於泮邸矣。若其隨節指敎。必不待愚言之及也。謹因其行。奉付一書。伏惟台察。

與李參判丈甲辰

编辑

三冬旅宦。愷悌神勞。千里鄕山。騶旆利稅。望八筋力。能若是焉則矍鑠是翁之歎。非獨古之人爲然也。私竊慰幸。早宜奉尺書修賀儀。而忠弼方以妄言之罪。見絶於令季氏。或恐切膚之言已先深入。聰明之照似難旁及也。以是趑趄。緘意未遂。旋思人情始聞則驚。再聞則疑。三聞則疑或反而得正。竊自惟念車馬還卸。日已累矣。觀象玩變。不啻三聞之熟。則心平氣定。庶可詳察於一得之言矣。玆敢不避煩瀆而陳其一二。伏惟恕諒而裁幸焉。嘗聞退陶先生之言。曰書院本爲尊賢重道而設也。今於晦齋老先生尊享之院。刊先生衛道之書。則所當尊者。明道之賢也。所當重者。傳統之道也。夫所謂道者何也。通天下萬古所當然之理也。公而非私者也。正而非欺者也。誠而非誣者也。眞而非僞者也。然則僞而非眞者非道也。誣而非誠者非道也。欺而非正者非道也。私而非公者非道也。道之所存。賢之所尊。而或道或非道。只在毫釐之間。而其繆或至於千里之遠。則尊賢重道。亦在乎精察而審處之如何耳。前冬中坪問疾之行。貴處往復。亦得目擊而稔詳。其所謂裏面節拍。則所以只存序文。刪去跋文。而遊辭推諉者。自可畢露而無餘矣。局外旁觀者。似當含默卻立。無失其爲故。而燕居深念。百爾籌度。則始終注措。似未一出於四當。而不知不覺之間。駸駸入於四非之域矣。原其主意。雖在尊先生。而殊不知尊之不以道則適足以害先生也。私憂過計。妄以爲道之將害。不扶則罪。寧可見忤於久要。不可得罪於先生。先生之道。廣大如天地。高明如日月。若有一毫私僞欺誣之端參錯於其間。則終亦爲日月之抱珥。天地之憾恨矣。請言之。旅軒之跋。詳說當時命編之意。請謄之節則雖未若序文所謂寒岡彙輯之重。然兼存跋文。不害爲寒岡之所命。而若沒當時之實事。則恐反歸於誣告寒岡。何以知其然也。寒岡所編書。詳載於墓誌中。有曰萬曆元年。撰家禮集覽補註。七年撰昏儀。十年撰冠儀。二十六年。編次古今忠謨。三十一年。撰五先生禮說心經發揮。三十二年。編次洙泗言仁。丙午撰治亂提要。三十九年。釐正經書口訣。四十三年。編次禮記喪禮分類。後二年。五服沿革圖成。後四年而考終。其間元無編次太極問辨云者何也。且武屹藏書。無書不在。而冊錄獨無太極問辨草本或印本者何也。据跋文。只云以朱陸書爲上篇。然則周子太極圖及說。誰所添入也。小識題註。其亦誰所撰耶。嘗觀心經發揮紙頭十餘字小註。亦自書諱曰某識。况是書何等書。而不書諱字以識之乎。反覆看覰。其爲請謄者受命謄寫時。有或誤謬者。灼然可睹。而今也勒成寒岡之手編。必欲不書跋文以諱實蹟。不亦謬乎。至於前集之脫誤等字。陸書之總結末段。决非是正之例。傳統之道。而一向護疾遂非。力拒補跋。至以已經睿覽。脅制萬口一辭之公論。一世公議。尙或可以力戰。其將置三尺之喙於後世之人人乎。凡人心鑑。本來虛明。果能濯去私見而反求自省。則似此議論。其可謂公而正乎。誠而眞乎。無乃一切反於是乎。其弊甚至於自欺而欺人。自誤而誤人。欺誤之端。亦及於不當及之地。於心可自安乎。嘗聞聖學十圖進御之後。心統性情圖。累次移改。先生遺集舊本。亦經乙覽。而其後重刊。多所添入。然則已經睿覽之後。古亦可添者添之。今何獨不然而當補者不補乎。仰恃知照。言似傷直。或恐見怒於弘度矣。然程子之言曰。易發而難制者。惟怒爲甚。第能於怒時遽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則於道亦思過半矣。道學不明。固非人人之所可勉及。而區區之誠。深恐台慈位德方爲吾嶺之達尊。而偶失於周詳稱停。有損於晩節也。言出肝膈。伏惟心鑒。

與李參判丈

编辑

頃拜一書。未及登覽而中沈。因致情悃未暴。浮言胥動。雖以包容之度。眷愛之深。不無疑恠恚怒之端。反求懔惕。不知所以措躬也。鄙性狷滯。言語拙直。不能宛轉以論事。委曲以曉人。徒以盡己之道。竭蘊之意。妄以爲所執非邪心。所證非己見。則或可以少過而冀蒙其採納矣。議者以覈論編輯爲咎。遂致忿懟轉激。譴斥方峻。此莫非忠弼狂妄僭率。言不擇發之罪。愧死何言。固當負荊詣門以謝其愆。而或恐心氣未平。嘖言未已則誠意未必孚。義理未必明。故敢又踵前作過。略陳前書主意之所在。伏惟平心而恕察焉。忠弼所以極言竭論。敢說人不敢說者。竊以爲不書跋文。有三大未安者。何也。不取旅軒文字一也。質言寒岡手編二也。不要是書盡善三也。曷謂不取旅軒文字之爲未安也。當初士林之會院校正也。考跋於集中而登書於校本。此則台慈平日之意也。而異議橫生。終至見拔。似此注措。恐難免進退前賢文字之嫌。此非未安之甚者乎。曷謂質言寒岡手編之爲未安也。花本舛誤甚多。故會校之時。漏者補之。宂者刪之。訛者正之。缺者塡之。是編果是寒岡手編。則安有如此紕繆。而誰敢任意下手乎。旣往者已如彼。今尙多可疑處。而欲諱跋文中命編請謄之實事。只憑序文中彙集之語。凡係可疑之條。未盡之端。一倂歸之於寒岡。此非未安之甚者乎。曷謂不要是書盡善之爲未安也。先生之道。廣大如天地。高明如日月。固不待是錄之爲寒岡手編而後方可以尊且重也。然則雖不藉重於手編。若存記實之跋。則寒岡所命嫡朱續編之重自若也。今必欲回互而杜撰。此非未安之甚者乎。今之議者必曰。書跋則非寒岡所編而書不足重也。殊不知非跋則難明後世之疑誣。以跋則可知爲寒岡之所命也。一書跋文則非徒於寒,旅二先生毫無未安之嫌。其於老先生衛道之書。亦將有光而尊且重也。然則覈論不置。必欲書跋者。是果不重是書乎。倘使忠弼妄加議論於老先生太極之書。則固可謂原書之罪人也。不但老先生子孫之所當深誅。抑亦一國士類之所共討也。今所論三未安者。所以尊信旅軒也。恐其貽累寒岡也。欲其尊先生之道正大光明也。由此言之。覈論編輯。欲盡尊賢之道者。似不可以深罪也。竊覸台慈未曾目勘鄙書。而惟以轉傳之抉摘言句。懸斷罪案。不問情實之所在。不究是非之如何。不顧事體之當否。而欲加黜削之罰。此豈平日之所期而意慮之所到乎。其在自處之道。固不必更爲強聒。而區區之誠。猶未敢遽然自絶於長者。不避嫌礙。復發狂言如此。伏惟台慈熟察而深思之。可罰則罰。可削則削。如此則可以懲妄言之罪。亦足快一時之怒。若其三未安者。依然故在也。倘蒙忘怒而觀理。則必不以此爲安而不思所以得正之道也。如未中理。却賜指敎。忠弼雖至愚。理到之言。不敢不服。自作之過。亦不憚改也。不審台慈以爲如何。

與良洞諸益癸卯

编辑

前論刊事之拔去張先生跋語一款。愚意不能無疑。初頭處事之不能博訪公聽。姑置勿論。目下善處之道。似宜兼採人言。且與東洛士林。反復稱停。以求至當之歸。不惟義理之所當爲。亦非事勢之所甚難者。而卽聞貴門僉議。膠守前論。無意與道內相議焉。則尤不知其爲何說也。從前區區之必欲一經大方家斤正者。葢慮其編書之或未免紕繆則不無後世指摘疵纇之患矣。今旣不能然則亦當舍己從人。兼聽竝觀。以求無大段駭人觀聽足矣。區區所以極論張先生跋文之不可拔者。意亦有在焉。是錄也旣是寒岡先生所授規橅。而又有旅軒先生之跋語。則老先生深造之學。旣得晦翁之嫡傳。又有寒旅二先生以發明之。一錄之中。隱然道脈之不墜而可成完書。其于老先生。亦有光矣。花山本之無跋者。葢或刊事急而跋語之未及成也。考其年代。亦可以默揣也。今也主張不刻跋語之意見而諉曰。姓諱追書。有所未安。或曰。當時見漏之意。亦未可知也。不如一依花山本之爲得也。是果直截之公議乎。若使花山本果出於寒岡手編而親經勘校。則後人雖不可妄意犯手。至於跋語之追刊。亦未知有些嫌礙。况今則不然。乃於元錄之中。亡者補之。宂者刪之。誤者正之。而至於跋文。則曰不敢追補。不幾乎敢於所不敢而獨不敢於所可敢者乎。愚之爲此言者。非所以咎夫主校之太快。乃所以駁正依花本之不成議論也。若使一依花本。亡者不補。宂者不刪。誤者不正。而曰此是寒岡所編云爾。則幾何不誣寒岡而貽累於百代乎。主校之看得到此。可謂不易而與有功矣。以不書跋文之故。至於辭免。而僉兄看作一門事。不有人言。不謀道內。必欲勒成而後已。近世私意橫流。事係一門。則排公議主私見而苟成之者。往往而有矣。是錄也。决非胡伯逢之主張家學者比。則僉兄其將私刊於一門之私所乎。今雖欲一道之不共與知。一道之人。其終無耳目乎。朱夫子所謂不知主意如此偏枯者。正爲今日道也。辱在盡言之後。敢發狂言如此。或不中理。却望指敎。

與良洞諸益

编辑

頃承回諭。縱橫反覆。警誨深切。仰認相愛之至。罄盡所蘊之盛意。而徐究辭意。似不能盡乎人言而殊欠原情科罪之法。早宜奉謝自咎。而或恐言語拙直。重得罪於全交之間。以是囁嚅稽頓至此。因復思之。一向掩置不報。又非親厚商確之道。故略此條答。伏惟平心而恕察焉。區區狷滯之性。矯揉萬方而未得其力。見人有小失。每忍而不欲言。至於不得已而言則衝口而出。必至傷事而後已。前書果有太傷直之病。來諭所謂帶得忿懥氣象者。愚不得以辭其責也。若其忿懥之所以發則葢有所致之矣。初發於旅軒跋文置之旅軒集中以看之語。再發於以跋則非寒岡所編而書不重之說。三發於不與東洛士林相議之擧。凡此數者。亦可謂小失而不一言於盡情之間乎。及其不得已而言也。直截說破。太欠宛轉委曲之意。病根故在。狂妄可罪。然原其本情。亶出於尊前賢以正道。恐一毫之累及也。來諭所深咎者。私意二字也。愚請辨之。夫以劉共父之聰明博識。張南軒之造詣精深。朱夫子猶以先著一箇私意橫在肚裏爲言。又曰。旣用官錢刊一部書。全不賭是只守胡家錯本文字以爲至當。可謂直截不成議論。其所以警責之者嚴且峻矣。未聞以此轉致乖激也。朋友盡言之道自當如是。而僉兄何其深惡於一私字乎。力拒人言。不謀道內。主張己見。似不可謂至公也。來諭又曰。此書雖經寒老所編。訛誤釐正。無害於尊閣之道。愚亦主釐正無害之論。而又必極論跋文之不可不書者。恐沒當時事實而貽累於寒岡也。此錄果經寒岡勘校。則有何訛誤之可正而宂雜之相混乎。其於元錄之移動刪補則不曰依花本。而至於不書跋文則獨曰依花本。由是觀之。僉兄之意。不在於依花本。而惟在於不用跋文也。僉兄不用跋文之意。灼然可知。而乃以游辭諉語。周遮糚撰。有曰序文跋文。俱是一人之所往復而請來者。則似無刊事急未成之患。而花本之一漏一刻。固未知當日主事者取舍之如何。僉兄信以爲序跋俱來於刊時。而主刊者一漏而一刻之乎。又曰。旣欲添入則姓諱不可不書。而姓諱非自家親題。則後生似不敢容易下手。僉兄旣以爲跋文及來於刊時而漏之。則請來文字。豈有不書姓諱之理乎。凡此爲說。自相矛盾。不必多辨。然不書跋文之未安。反有甚於書姓諱之不敢容易也。愚之爲此言者。非但尊信旅軒文字。實恐寒岡受後世編書紕繆之累也。僉兄但知寒岡所編之爲重。而不知旅軒跋文之不害於重是書也。不亦可慨之甚者乎。來諭曰。月沙年代相齊。而序之曰寒丈所編。執事後生微末而質之曰。寒岡所授。後生旣不能親見於當時。則所可憑信者。惟記實文字。而若如執事之言。則先輩文字。亦不足取信耶。此政夫子之自道也。然則序文獨可爲先輩之記實文字。而跋文不可爲先輩之記實文字乎。先輩文字。序跋固無輕重之別。而今乃不書跋文。只存序文。則僉兄信以爲跋文爽實而不足信。序文切實而獨可信耶。旅軒出入寒岡之門。無異師生。時相同也。居相近也。月沙則去寒岡之居。千里而遙也。且應人文字之例。惟所請言是信。則先輩之知寒岡實事者。宜莫若旅軒也。後生之所可尊信者。不專在月沙也。兩存之固無傷也。僉兄何不深念及此。而只欲驅人於不根持論。立異戲事之科哉。來諭云。若曰所授則必有所受之人。其能指名而的言之耶。僉兄何不考之跋文。而必欲窮蹙之。困迫之。有若納招勘罪者然哉。至若來諭所謂用意隱影。造語糢糊。若有所知於不敢言之地。可慨亦可怕者。尤不知其爲何說也。至於伯逢家學之說。似不詳悉於朱子本書。及鄙說所云。决非主張家學者比之意。而隱然以家學自當。勒以打破爲罪。僉兄試取朱子書看之則本意所在。自可見矣。來諭有曰。若使執事主鄙等之論。鄙等主執事之議。則執事果不以私於祖先。而復以私門事譏斥之乎。噫。僉兄之從前相視者。果是外爲好意。而看作全不識義理。只是作恠遂非之一妄物者可知已。區區言行。不足取信於朋友。而同得罪於鄕里不悅者之輩。反躬自責。無地自容。然迂直之性。不習時態。妄以爲投分旣厚。所言惟公。則或冀高明之不以爲罪。而辱與之上下其論也。來諭滿紙。似欠開心見誠之意。而不無咆哮醜詆之氣象。朱夫子有言曰。朋友商論。正要得失分明。彼此有益。何必於此揜覆。只是私意根株。若不拔去。使之廓然大公。何緣見得義理眞實處。愚之欲取道內之議者。正要彼此之有益。義理之得正。不敢自是已見也。根株揜覆之戒。僉兄似亦當少留意也。來諭云。執事旣欲取正於道內。則固當虛其數板以待矣。夫取正道內。果非刊所之所當爲。而發論者之所可自爲者耶。責人之際。不究本情。苟不同己。一切逆拒之。每事自主張如此。僉兄雖惡一私字。終亦脫出私字不得矣。朱子所謂不惟老兄爲有識者所笑。朋友亦且陷於收司連坐之法。此是愚之所懼。故亦敢極言以求正論。若猶未以爲然。固當緘口結舌。反身省愆。庶幾免狂妄之歸耳。此外非所望也。

答李校理顯靖○丁未

编辑

日昨。家弟自達城歸。承拜十三日所賜惠書。滿幅鄭重。無非恤患之至意。牖迷之勤誨。葢以風聲凜烈。過爲執事者憂。然苟非平日眷愛之出常。何以及此。感服銘佩。不敢以今日之幸免而少有所忽忘也。在執事。可無不及事之歎。忠弼豈敢效同父之呶呶哉。但公議愈張。私分愈踧。事新一番。毒結一層。道儒罷歸之後。彼邊奔走經營。尙不知止。勢須一番行遣而後少快其心。有非回面汙行所可𫐸免。只可守吾太玄。聽天所命而已。何當奉際。話此積懷。臨紙只覺冲黯。惟冀加護以慰懸情。

與李戚叔命天

编辑

春中躬進。巧値車馬之遠戒。逮其返稅。又被賤行之迫歸。一未能從頌周旋於提撕誨誘之下。以少伸夙宵慕仰之忱。自顧無狀。無分於得佐下風有如是矣。伏切耿結。尙今往來于心也。伏惟淸和。靜養神衛體履康福。忠弼。奉親粗保。是甚私幸。而第悠泛成痼。鹵莽日甚。懼不免小人之歸。柰何。窮鄕書籍甚貴。亦不得見其所欲見矣。年前。得蒙漆溪崔丈愍其愚而借之書。以性理大全一帙見寄。雖懼難塞其期勉之意。其爲私感則深。近方就其中傳寫易學啓蒙。以爲終身奉持之資。但恨其板有刓缺。字多訛誤。欲得要解以證之。兼又備謄於傳寫之冊頭。以便考閱之地。而此處近地。苦無可得處。玆敢仰懇。未知其果有意惠借否。顧此疎陋。其於愛護書冊之意。雖不敢望濟陽江君之爲。而尋常書籍。亦粗知不可慢。而况於長者之所常御者乎。是役當於夏內收畢。畢則當完璧耳。荷眷之深。不避煩縷。惶仄惶仄。

與浩亭李丈丙午

编辑

忠弼輒有愚悃。冒昧妄陳。欲望執事深察而採納焉。昨因永人來訪。聞今因事會。方有甁窩先生院享之議。其在後生久欝之餘。曷勝慶幸。然竊惟念此實重事。苟非經畫久熟則廟齋堂庖。非一二日所可創辦。設若規模措畫。果無窘窒。式禮器數。皆合義理則其爲慶爲幸。固莫大焉。若猶未也則豈可爲鄕俗所驅。爲此萬萬苟屑之擧哉。夫所貴於院享者。豈不以崇奉其道。尊榮其禮矣乎。如今所爲則非榮而適累也。非尊而反忝也。烏在其崇之以道而奉之以禮乎。未論擧措之失於今。亦未思及於後日之事端也。本鄕士林之必欲汲汲者。固無足恠。而執事一身。巋然獨存。尙不能深念而痛抑之。甚非平昔之所仰恃也。以事則非宜。以道則不正。其他可羞可慮之節。難徧以疏擧。千萬三思而寢罷之。先生嘗銘先祖竁誌藍田一句。似亦當留念也。鄙性狷滯。不能合汙。葢慕先生卓犖之道。而不欲其混同於苟簡之弊也。一士卻立。亦將有妨於僉同之謀也。此出傳聞。不可準信。且念執事處事必不如是不思之甚。而愚誠所激。言人所不敢言。伏惟恕諒焉。

答崔上舍益重

编辑

德孫夤緣拜牀。歸致手翰。擎讀感歎。竊愧不敏不及修問。而反使執事者先焉。厚意不可當也。况審閒養體履對序增勝。且聞葺治園亭。規模甚盛。有以寓孝思而詠先王。則其視屛園志荒之戒。亦已賢矣。追思玉洞傾葢。已仰高致之迥出流俗。而今詳示意。益歎晩境脫洒之樂乃至於斯也。如忠弼。何足道哉。匏繫田舍。老而無聞。蔑一善狀。傾仰高風。奚啻黃鵠之於壤蟲哉。第於山水佳處。粗知有可樂。雲谷之我字有警。邵子之行處有窩。豈不欲冥尋勝區。借境成趣。而窮居奉老。知不得做。前秋僅得一游於武屹檜淵之間。彼距仙庄亦不甚遠。而促促而去。遽遽而歸。迨今耿結于中也。但紅流武陵。留作後債。春暮。極有山陰棹興。亦可以歷叩高亭。以續勝踐。而第恐未出門而興盡。又不及子猷耳。萬萬非遠書可旣。

與活山南丈

编辑

頃造軒下。得承款誨。所以警發昏滯者多矣。其何感幸如之。春氣早和。伏惟靜養體履益膺康泰。伏慰且遡。無任鄙悰。忠弼。奉親仍昔。更何足喩。頃者出示難疑一冊。謹此袖歸。暇日繙閱。近纔卒業。足見靜裏探賾之工。已到極窮地頭。固非區區膚淺所可容易窺測。而第於其間。或有未盡乎人言而徑加句斷者。亦時有工訶古人。務求新巧處。玆敢不揆僭率。拈條妄論。以爲求敎之地。不審尊意以爲如何。

別紙

编辑

左右旋。難疑曰。存齋推月行而較之星宿升沈。以斥劉說者。甚精。然有曰二十八宿各主十度若如存齋言則每過十日。當移次他宿。周天凡二百八十度而後可矣。

竊觀此條。未及詳究存翁立言之意。而只因虛凡十度之句而勒加把持也。夫二十八宿各有度數。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一度。斗二十六度。牛八度。女十二度。虛十度。危十七度。室十六度。壁九度。奎十六度。婁十二度。胃十四度。昴十一度。畢十六度。觜二度。參九度。井三十三度。鬼四度。柳十五度。星七度。張十八度。翼十八度。軫十七度。且有零分。此政存翁所謂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者天之體也。二十八宿者其表也。只爲安成論冬至日在虛。而有虛淪於申。日當躔畢之謬。故辨其一日退一度之數。而以虛宿元度數證之。以明其行十日恰過虛十度而方入危矣。夫豈以虛爲十度之故而二十八宿皆置其元度多寡之數。而一例以十度限之耶。况考本集。只云虛凡十度。而未嘗言二十八宿各主十度。則斯翁豈不知宿度之元數。以二百八十度爲周天之度。而不憂其八十五度有奇之不足耶。後之覽者。必將有疑於高見之偶失照管耳。或可詳察而釐正否。安成之安。又作元字。此則似是傳寫之誤耳。

續衽鉤邊。難疑曰。續衽云者。以裳十二幅上續於衣身之衽也。鉤者。物之向上而曲者。衣身之制。當背腹處差長。當腋下兩邊處差短。故衽下皆向邊圓曲。而上乍若月鉤狀。所謂鉤邊也。

續衽鉤邊之制。紛紜多歧。誠如所諭。然自經傳註疏。以至宋儒及東賢之說。亦未嘗有以衣身爲衽者也。葢自漢至宋。皆以爲別用布一幅。裁之如鉤。綴于裳旁。而朱夫子亦未及修定。楊氏用夫子晩歲所服深衣。去舊說曲裾之制而不用之意。力辨疏家之失。而詳破於曲裾之下。今據家禮曲裾下附註。可考也。玉藻曰。衽當旁。深衣曰。續衽鉤邊。鄭註曰。續。猶屬也。衽。在裳旁者也。屬連之不殊裳前後也。朱子晩歲所服葢本於此。而皇氏熊氏孔氏三說之不同。卽所謂其謬如彼。皆可一掃而去之者也。惟孔氏以爲衣下屬幅而下。裳上屬幅而上。衣裳二者。相對爲衽。盛論立說。似本於此。然孔氏亦未嘗以衣身爲衽。若以衣身可訓爲祍。則其曰衽當旁者。推不去矣。喪服之衽。其非衣身亦明矣。古人字義。必有一定不可易者。豈可以敷衽斂衽之云。而強謂之衣之下垂也。大抵禮經。掇拾於煨燼之餘。又多爲漢儒之傅會。故後之講究者。率多疑惑。號爲聚訟。然只當遵守經傳正義。尊信朱子定論而已。决不可別立新奇。更附勘破已掃之謬說。以爲藤葛迷藏之歸耳。

色斯擧矣。山梁雌雉。難疑曰。此二章葢簡策之顚倒者。以上章子曰至後章十字。置之三嗅而作之下。則語意甚備。

此章旣有闕誤。如此易置則意似稍通。可謂不易看得。箚錄其疑。以備一說。蔑不可矣。而末乃易置大文。自附註說。竊以爲過也。朱子之俱載兩說而不折衷者。葢亦闕疑闕殆之意。則今所改註。雖十分無欠。人有所見。皆思變易則其流弊固不可勝言。况註語所謂雉見害己之色。作而避也者。亦未見其穩當乎。大抵高明窮索之工。超出等夷。到處十分到。心竊歎仰。而至於變動處。或恐失於太快。雖程朱正論。往往顯有未滿之意。如下條大學章句改正之類是也。此固非淺陋之所敢與議。而頃者。竊伏聞諸傳說。上御經筵。論大學補遺曰。此亦古時事。大哉王言。其微意葢有在焉。而亦可推其今人之決不敢爲也。然則不食馬肝。亦未爲不知味也。况近世禮記類編之事。又足可鑑者乎。

費隱。難疑曰。費隱註解。讀之終未覺其通快隱亦道也。謂之所以然之理者。文勢恐不然。

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又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器也。所以陰陽者。道也。謂道爲所以然之理者然也。竊詳盛論主意。則必欲以莫顯乎隱之隱字。爲費隱之張本。至以夫婦之至隱至微處證之。爲說則似巧。而若其造端之端。分明指道中之一端。而今以道體之隱者當之。其於本末之別。何如哉。葢於道之體用顯微處。恐未甚端的。故於其所謂所以然之理者。未覺其通快。而直以爲不然。又曰。以隱一邊謂所以然之理。而置之莫之見之地。於此不能渙悟其信然也。葢所謂道者。有體焉。有用焉。自體而言則至隱而莫之見。自用而言則至費而莫之禦。以言乎道體之隱則無形體。無方所。而實爲萬化之樞紐根柢。文王詩所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濂溪所謂無極而太極。皆是也。今以置之莫之見之地爲不然。然則信以道爲有形體。有方所。可見可指而後方可以通快而渙悟耶。而况暗處之隱。細事之微。決不可比同於費隱之隱也。又如所謂道之在隱微之中也。道之致中和之極功云者。語勢恐未順。其亦異乎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之意也。

鳶飛魚躍。難疑曰。子思取其物之易見而易知者。以明一費一隱之著乎上下也。魚潛在下。而能躍乎淵則是其隱之著也。鳶飛在上。而能戾乎天則是其至著而費也。

此一節。章句及小註已備。不容更有他說。而葢其鳶魚飛躍。俱是道體之流行者。所謂費也。而若其所以飛躍之理則至隱存焉。分明二物各具費隱。而盛論似以魚爲隱。以鳶爲費。葢於體用費隱之義。旣未端的。故立言自不覺其差失。如曰道之大體至費云者。又以體爲費。亦恐未安耳。

元亨利貞。難疑曰。易卦之有四德也。猶人之有四端也。仁義禮智全備者聖人也。三則爲賢。二則爲中。一則下者也。

此說亦恐未然。直以仁義禮智爲人之四端。則已失於性情體用之分矣。孟子道性善。朱子曰。天降生民。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人性中無論聖賢中下。自有箇仁義禮智四者。曷嘗言聖人全備四德。賢人得四之三。中人得四之二。以下得四之一乎。原其立說。只欲比類於易卦之或具四德。或不具四德。故有此聖賢中下之證。而以四端爲言。然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辭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亦不可言有其三或二或一也。信如是則韓子三品之說。亦未爲失。而末流之弊。易入於荀子性惡之說。其可乎哉。

坤上六。難疑曰。程子於爻義。已說盡無餘。但於龍字。不指言其歸。故讀者皆認坤六爲龍。愚恐未盡竊意龍戰之龍。亦指乾陽言。

程傳一遵孔翼。文言旣曰陰疑於陽必戰。爲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稱龍之義。莫詳於此。故程傳略之歟。大抵易之取象。多不可通。今以說卦。求之經文。多不相應。如說卦震爲龍。而震之爻象。未嘗言龍之類是也。然易之爻象。與他經文義不同。故曰不可爲典要。惟變所適。又曰。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葢易所以言天下之至賾。而不滯於一隅。故說易與解他經大異。旁推曲證。無不通其一隅。自古專主象數之家。雖有附會繁碎之病。而亦不無所見。如近世來易錯綜之說。極其通變。夫坤上六之稱龍。文言旣明言之。似不可謂非言坤六也。然又以卦變言之。自初而變至於上。則坤而變乾矣。以來說坤錯乾之例推之。亦可以言龍矣。六十四卦中。以錯卦取象處極多。不可枚擧。奚獨疑於坤之稱龍。而乃曰亦指乾陽而言乎。

蒙大象。難疑曰。若必分著艮坎兩卦而論果育二字。則於蹇之象。亦當曰果行育德。葢不知名卦本義也。

程傳旣曰。觀其出而未能通行則果決其所行。觀其始出而未有所向則以養育其明德。皆主坎而言矣。從程傳而斥或人分屬之非。誠是矣。而凡卦皆有兩象。未有遺其一而獨取其一者也。程子雖於行與德。皆以泉出爲言。然其未能通。未有所向。皆以遇險而然。則亦未嘗離艮而單說也。盛論所謂分著兩卦則蹇之象亦當曰果行育德云者。亦恐未然。試以兩象分屬者言之。如損之懲忿窒慾。雖取懲之如摧山。窒之如塡壑。何嘗更言窒懲於咸之象乎。又如益之遷善改過。雖取遷之如風疾。改之如雷迅。曷嘗更言改遷於恒之象乎。信如是說則三十六宮。只有三十六象而已。何以窮天下之至變乎。大抵坤厚艮止。率多言德。如坤象之厚德。否象之儉德。豫象之崇德。晉之昭德。升之順德。取坤厚也。小畜之懿德。大畜之畜德。夬之居德。以乾錯坤也。漸象之居賢德。取乎艮也。蹇象之反身修德。亦取乎艮也。以此論之則育德之象。謂之有取於艮山。亦不爲過矣。而况山泉爲蒙則果行育德。水山爲蹇則反身修德。蒙蹇二卦之取象。雖謂之反覆相因。蔑不可矣。信乎易象之不可泥也。然則或人之說。亦不爲無見。似不必峻斥也。

答活山南丈

编辑

昨自院便。伏承前月卄五日辱下書。謹審閒居味道。體履神相。區區慰仰。曷有其已。頃呈條辨。旣有所疑理。宜反覆求敎。故不揣妄庸。乃敢唐突。而竊恐文辭拙短。殊欠婉遜委曲之意。宜得咆哮無禮之誅。反賜條誨。與之酬酢如此。仰見盛德包容。不以僭妄而棄絶之至此之極。感荷眷厚。不知所以爲謝也。第以輕示巾藏爲悔。或成騷屑爲憂。是則不敏之罪也。何敢更有論說。以犯止之之戒耶。雖然。自古講質之道。務歸至當。不分彼己。豈可以一噎而廢食耶。有疑還呑。決非盡情請益之道。故略略奉告。如衽之以方言爲解則明是下裳也。非上衣也。而必曰衣之下垂者。似有上下相混矣。喪服之衽。只明衽當旁之證而已。非更取別用布之誤也。鳶魚之說。終不敢聞命。只當各尊所聞而已。但以道無形象之故。而歸之於寂滅。葢前書體用之說。未見槪於高鑑而然耳。夫道固有體有用。體用動靜。相須不離。寂而常感。感而常寂。夫豈以道之用之廣。而遂並指道之體。爲有形之物事耶。來敎又謂旣曰君子之道。則君子乃人也。竊意指在人者而言之。故愚見未到於形而上之地矣。此正所謂弟子之惑滋甚者也。未知執事信以形而上之道。爲非人物之所得與乎。瞢陋之所聞者則異於是。有物必有則。其所謂則者。卽形而上之道也。物物各具形而上之道。何况於在人而疑之乎。人之有夫婦者。固是形而下之物事。而若其中恰好當然之則。是所謂形而上之道也。此正朱子所謂事物又爲體。而事物之理爲用者。然也。不知尊意以爲如何。忠弼。奉老粗遣。更無可喩。貴冊旣承催還。不可徐俟躬進持納。謹此專人封上。視至伏望。自餘爲道加護。以慰瞻仰。

答崔載叔興厚○癸巳

编辑

區區行役。始於前月念間。還泊得聞華旆枉臨旋發。乖逢之歎。至今耿耿。忽承辱書。眷念周摯。感戢無已。從審靜履神相康謐。尤庸慰仰。忠弼。間有不幸之故。遠貽知舊憂慮。是亦撫昔愧懼處也。金公夢弼。在彼相從。情契自別。聞其還家未幾。奄至不淑。不勝慘悼。仲氏尊丈終祥不遠。方謀趍臨靈几。而道路尙今熾梗。未知幾時可得遂計耳。泮人治送之助。雖仰通財之義。然不贍之中。必爲其可爲者。亦覺不安也。餘惟珍衛以副遠忱。

與崔載叔甲辰

编辑

從氏丈來去路歷顧。得聞近節頗詳。稍慰乍阻懷仰。不審日間。起居若何。諸節仍安否。忠弼。奉親依遣。孫兒醮日。定來以今卄九。將以卄一加冠於其首。仰請執事莅敎。而遠未躬稟。敢此書告。另施趁枉。深所望幸。

與李大有辛丑

编辑

三秋病伏。忽聞仙遊向蓬萊。望若天上事。雖欲從之。末由也已。益覺衰健之殊質。不啻仙凡之異路也。竊計旆旋有日。未知領略何等奇觀。果無撼頓所損否。無從促膝聽高談以替臥遊。又一悵也。忠弼。幾死入生。亦已數月。而眞元換脫。無復跨馬暢敍之勢。長作繭蠶模樣。又無意中人一來開懷。老杜多病之句。身到此境。益信其名言也。

答柳士極𪶙○辛未

编辑

一自雲谷分攜。嚮風馳義。日以勤止。日昨轉拜三月十八日所惠辱復。縱橫一幅。摠是道情不遐之眷。三復以還。蘇倒十分。况審彼時定省學履淸裕。尤慰懸想。第見與甚厚。似若有可與誘掖而先後者然。忠弼豈其人乎哉。明者於是。不免擬人非倫之失也。不然則豈以忠弼朴野拙訥。有足可施之薰沐湔拂之力。而欲其激勵之。振發之。收以錄之於臭味萬分一似之列者耶。自顧汗縮實非所堪。然而此意何可忘也。謹當奉以周旋。益窮其所未知。益勵其所未能。庶無負相期之意耳。大抵朋友相資之益。不惟於觀感規警之道爲有力。其有所賴於扶策引進之功。亦不淺淺矣。以是常自引領。竊欲自附於敦厚好古之士。少慰倀倀擿埴之憂。而不可得也。頃者數旬奉晤。得叩其所存之一二。略陳其鄙陋之悃。而常病夫世之留意於此事者。往往言過其實。文滅其質。以飛騰於口舌。掩耀人耳目。非關自家切己工夫。而向外爲人之意較多。以故深創若是。畏首縮頸。半呑半吐。不敢出言劇論者。實出於恥躬之不逮也。旋復思之。似此一向遮掩。畏被標榜。雖有間於張王矜伐之爲。有似乎謙虛退讓之意。然此莫非知之不明。行之不果。預憂其日後所成之難保其能相掩也。故爲此因循苟簡隨俗自便之計。若此不已。竊恐志氣日漸卑下。脊腳日益懦弱。未有擔當了事之期。其分有在於毫釐之間。而不可以不察者矣。今承示諭。微發其端。欲使肆志極言。略無所隱。故竊不自揆其僭妄。而敢效其區區如此。幸望痛加鐫誨。兼示可否如何。忠弼。奉親仍昔。無足言者。唱酬詩。又此追寄。朗詠數遍。淸氣逼人。益覺曩白促膝團討之樂。宛在目前。其何幸如之。謹卽塡寫冊子。以爲常目不忘之資耳。極欲奉和。少敍離闊嚮往之懷。素不能肆力於聲律之間。在彼時亦且臨卒創成。其無足觀甚矣。更安有一分意思可以仰塵淸聽耶。大字。如戒寫呈。但恨頓廢已久。荒拙殊甚。其不水火之否。令從氏來留近地有月。亦未能源源進敍。殊覺缺恨。地步稍間。更晤未易。尺紙道懷。亦無其便。或可自漆溪崔公普許時寄德音。以慰莫往莫來之歎耶。

答柳士極甲辰

编辑

不向玉淵。倏已三四年。書問亦不相續者。只緣衰懶轉甚之致也。忽承先施之問。披讀再三。欣豁如對。且有警誨周悉。愍其涉世之迷方。指示補過之道。倘非平日愛余深厚。何以及此。伏居窮隩。耳邊絶不聞箴規之語。凡所接類多是朝置膝而暮墜淵者。而得此撥雲散於數百里之外。使我有如兄者數人。何患乎狷滯之不化而語默之乖當也。感服銘佩。深思所以寡過於將來也。仍審外除以後體力連相。可見素養有方。深軫終孝之道。區區慰幸。忠弼。奉親窮居。無一善狀。深懼平生志業仍成廢墜。不無回頭惕慮以爲收之桑楡之計。雖於檢束向裏。不敢不勉。而終是於講討思辨之工。全不肆力。恐不免一輪不轉之患。如此而可望其不至無聞之歸耶。所以欲與如兄者得遂其觀善攻錯之益。而地步稍間。年光荏冉。江舍一會之約。竟成未了之債。誠足咄悵。至於向者鄕里困厄。亦係滄浪。杜門咋舌。已付之鳥有久矣。自反忠禮之外。毫無是已非彼之意。然尊賢衛道之風。頹壞日甚。雖以此獲罪。終亦無所悔也。而朋友四面之責。皆以費氣力閒爭辨爲咎。此是氣質偏處。頂門一針。方將猛省著胷。勇往克去。而私竊歎夫山南正氣。漸熟於元祐之長厚也。寄來紙。重違勤敎。僅此涴墨。是亦近來破戒之一也。

別紙

编辑

璣衡之說。年前猥有商確。所恃者屛谷註解如此。必不誤人矣。春間。達城孫友寄書來。打破虛中受直距之說。要說雙直距掛玉衡於兩距之要中。其說極有理。葢用單直距則玉衡搭在偏傍。不能正窺午中之星。而本註中各施內面外指等語。全沒下落。所以有此起疑。此間士友。多執孫說。方欲改商屛翁註解。望兄更勘本註回示。

示及璣衡孫說。可謂甚新。不易見得到此。但惜其早閼耳。然虛中受直距之說。恐未易打破。此非屛谷說。乃朱子說。屛谷解不在。雖未詳知其如何。然其所謂虛中者。卽書註所謂二極皆爲圓中而內向者也。下文又謂兩面當中。各施直距云。則虛中受直距者本此。來諭亦以各施爲汲下落。而欲以證成雙距之各設。此則粗識文理者。皆知其不然矣。若如彼說則書註何不依雙環單環之例。而明言雙直距乎。以吾兄之該博而亦不無所動。可恠也。大抵占窺之法。無論中星。日月五星。皆以四游儀周徧測之。不必以爲中星之不能正窺而妄改書註之本意也。至於改商屛解則愚意竊以爲未穩。千萬消詳於書註論二極處及當中施直距之文。而通貫反覆。融會無疑。然後愼重處之。無貽輕改之悔如何。

答崔公普丁卯

编辑

頃奉一書。敬敍寒溫。兼呈鄙語。冀得砭石之規。自揣妄庸。宜得唐突之罪。不意從者之不外而收納之。反賜手札。眷誨諄悉。大開奬飾。益加采菲拔茹之意。且惠新詩一篇。俾作刮眸之金篦。奉讀感佩。繼之以踧踖不自安也。卽惟比來。侍彩增慶。學力日進。積歲傾想。相望落落。未蒙觀感漸染之益。但切憧憧往來之思。向承示喩。可見鯉庭承誨。門路正當。朋友講討。學業長進。旣得玩繹乎性理之原頭。推其所浹洽於中者。發之爲聲音。而自不失法家相傳之旨訣。從事於下學直方之工。而有優游不迫之意。自顧河鼠之腹。徒切望洋之歎。固知吾人合做事。不在於巧文麗辭無補無闕之贅言。而惟在於持敬窮理眞知實踐之爲可貴。如忠弼。心力不強。脊梁不硬。不能勇前擔當。以做爲己近裏之學。而惟以少小趨庭。粗襲義方。時自惕厲。不無感發興起之心。然於天理深妙之幾。情性隱微之間。旣無一分眞的之見。則豈敢妄容說話。自陷於躐等杜撰之科耶。雖然。從者之所以推其講磨之餘論。俯索續貂之拙語者。莫非提撕引進之道。故敢欲獻忱。亦不敢傅會臆說於四七理氣之分。但以泛論爲學之道。依樣奉和。而素乏詩思。不能達意。且無實見得可形容其所欲言者。故頗有隔靴爬癢鶻圇說去之病。極知似此荒蕪。不足以仰溷淸覽。而難孤勒索之意。且不容自默於相愛之間。乃敢自發己病。求藥石以自治耳。幸望隨證投劑如何。

與崔公普庚午

编辑

涉夏跨秋。音聞閡阻。尋常瞻注。長懸於淸齋硏經之傍。卽於人中。得伏聞重闈氣度昔諐今復。省下學致。亦獲佳勝。其爲欣賀。當復如何。忠弼。依昔度了。且蒙貴藏冊子之惠借。得見前所未見者。深感厚賜。第恨才地庸下。其於義理淵藪。都是鶻圇呑棗之氣象。且立志不強。作輟無常。將孤期勉之意。是爲愧懼處耳。未知賢者近看何書。又作甚工程也。夏間。有丹山一知舊見顧鄙所。其人所學。門路爲最正。見弟方看彼書。規責其不能篤行而務博其知。弟答以知行不可偏重之意。而弟本無小學之工。妄欲窺性命之蘊。其躐等倒學之病。固爲可罪。此友警砭之語。極爲對證之良劑。心甚鐫佩。而於是乎益歎兄詩禮趨庭。餘力學文之爲兩進也。心有所感。不敢有隱。閒並及之。刊補盛囑有年。前已借人。未卽奉副。日前始得推來。故今始付呈。可想講究參證之便耳。或有近工可聞者。因風示及。以備警發如何。

答崔公普辛未

编辑

頃者。伏蒙尊丈寵臨。獲承提撕誨誘之勤。其所警發昏惰者多矣。不勝感幸。而且拜辱復。恰敵對討。亦可喜也。承諭知往者湖洛之行。能辦幾處壯觀。若其通都佳麗之地。永保淸曠之境。固是恢廓其胷襟。宣暢其湮鬱處。而至於得御星湖文丈。慣聽奇偉驚人之論。尤是一大愉快處。兄行所得。一何富且壯也。聞已箚其所與答問語以來。凡人尋常山水錄。亦且供卧遊之資。而况於論文討理之語。又非等閒行錄之此。顧此跧伏窮陬。無師友警發之益者。能得此錄而申復之。亦足有得於言論風旨之萬一。而激厲其志意。引發其心思者。幸望因便投示。以慰顒望也。

與崔公普庚辰

编辑

音書相阻。已至累月。憧憧懸想。有倍常品。節屆淸和。時物暢茂。遠惟靜攝適宜。調候漸臻佳境矣。似聞更入淵亭有日。且有相聚講討之樂。未知檢方療證之暇。時作繙書遣懷之業耶。仍記前冬相守。語及易經大象。有云周公所作。兄亦主其說。心竊疑之。而未及索言辨破。山中且無書籍。未得相與窮覈矣。歸後始爲考見則乾大象本義曰。象者。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周公所繫之辭也。於是始覰前所云云者。不究上下文義。而只看末句周公所繫之辭之文而有此錯錄也。葢兩象者。卽乾天坤地之類。而兩象之六爻云者。卽指兩象重之爲一卦。一卦有六爻。而六爻之辭。乃周公所繫云耳。豈可以此遂指大象爲周公所繫耶。且末條雙湖小註。又有夫子六十四卦大象之語。尤爲瞭然易辨。當初相確。只闖大綱。而亦未有眞實的解。故留作未决之案。還可愧歎。今之詳告者。亦非自是前見以求必勝。旣知有此。不可不與兄看破。或有未當。更望鐫示。庶有相益之道耳。仲賓兄亦相聚否。忙未別書。輪照如何。汝直遠來相訪。且與穩敍。可慰。第無眞實工夫可與相長。可歎。鄙冊數法。幸須勿忘還擲如何。

答崔公普辛巳

编辑

客臘一書。承拜於久阻之餘。奉玩珍感。無異促膝對討。喩及讀易頗篤之云。必是傳者過耳。三餘好隙。不忍全然廢度。亦嘗時時繙閱。而固不免誘奪之患。雖於象數粗顯處。亦不能窺闖其一二。而况進於是者乎。想兄調養之中。減却周羅閒酬應。正好專意書冊。其間必有新得之意。而恨無由與聞其餘論也。書末所囑。亦非所難。但紙束不來。或可徐圖否。仲久兄客冬枉顧。亦極感幸。便猝未克修書賀新。雷照是仰。

與崔公普壬午

编辑

往在庚辰四月日所惠書。備論易大象是周公所繫。而鄙書所陳孔子所作之說。未蒙印可。段段辨難。推類精詳。末乃有如得朱子說明證。可以示破云云。忠弼於是時。未得朱子說證。故不復敢提及於書疏寒溫之餘。適對毅仲。略論此事。指出彖傳註及大象傳註而語之曰。彖傳註曰。彖者。文王所繫之辭。傳者。孔子所以釋經之辭也。後凡言傳者放此。以君所見。信以爲大哉乾元以下。是文王所繫乎。特以彖辭是文王所繫。而彖傳則乃孔子所作云耳。此何異於大象傳註所謂六爻周公所繫之云乎。前旣言凡言傳者放此。故不復更說象傳乃孔子所作。以是有來諭之疑耳。毅仲便能言下領意。以爲更無難曉。未知果以此意歸告否。區區愚見。自謂看得分曉。更無可疑。而猶未書布者。或慮夫姑未得朱子明說。難保高明之信得及矣。日前閒看周易總目。至易說綱領第六板。有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所謂大象之傳。潛龍勿用。陽在下也。所謂小象之傳。皆孔子所作也云云。此條在於朱子曰以下。明是朱子說也。得此始信愚見之未爲謬妄。而或可爲明者見信之證。故玆以具錄書布。幸望搜之本冊。從容考究如何。因此而又有一獻其愚。前諭所謂雙湖之說。恐與本義有異云云。此固然矣。然經傳中先儒小註。與集註不同處亦固有之。雙湖父子深於易學。而得之考亭爲多。則潔靜精微之蘊。雖未保其必臻其極。至於爻彖之誰某作。彖傳象傳之誰某作。實非艱深隱晦之語。則似無見不及而誤說之理也。來諭未曾深考本義之文義。而遽以雙湖爲未足信。如使古人有知。得無爲雙湖所笑乎。似此主己見。薄古儒之習。恐有害於虛心遜志之學。玆敢不避煩縷。敢效相規之誠。不識高明以爲如何。

答崔公普

编辑

夏秋以來。連據西來消息。叩得調將之節尙欠蘇完。每切奉慮。且以未得一鞭馳診爲歎。今承惠存。感倒已極。况又字畫勁健。宛是舊日手蹟。且有書冊繙閱之示。可想宿痾之十去七八。其慰何可量耶。自後日累更。未審尊丈軆度若何。忠弼。侍事粗依而宂務纏身。太半是課農憂歲之計。三餘之暇。亦不廢溫理舊業。而不能刻意誦讀。苦無新得可以奉聞於知舊者。然目下漸覺隨分日用。自是本業常行。似於向外妄想。可謂消減分數。自笑從前猷爲。透不得名利關作祟耳。前日往復。已蒙印可。有幡然虛受之意。其雅量不可當也。如是以往。朋友之賢於弟者。誰不竭所聞樂告之也。第其推借過當。實非疎慵之所可堪。是甚愧惶耳。

答崔汝直丁未

编辑

世閱滄桑。消息莫憑。遡鬱政爾難堪。忽承轉札。如聞稀世音信也。况審履用平迪。眷集均宜。爲幸莫大。第漂麥艱食之虞。信如所料。雖是不少之憂。然忍窮當如百戰餘卒。豈便於秋前數月間。不得抵敵耶。用是慰恃耳。忠弼。老人當暑以後。恒苦泄痢。眞元漸鑠。往復無常。焦迫已極而身亦宿嗽間劇。長事呻伏。亦覺惱憐也。一者惠顧。望之已久而迄未得。瞻悵曷勝。趙孫兩友之不淑。不勝慘然。頃接士極書。亦及其悼惜之意。而台甫事。今始創聞。况忠弼於斯人。有不凡之契。尤可愴傷。

與崔士毅光鎭○壬辰

编辑

頃枉。迨增愴涕。旣未克穩攄哀臆。繼以賓客叢擾。不得拚送。尤可悵惘。未審歸稅之後。侍節萬安。制履支宜否。忠弼。命滅不滅。益切撫時哀苦而已。中間甥女之病。閱月危劇。老慈躬護。澌煎無比。今幸甦減。才數日耳。頃於相對時。謾及心喪計禫出於通典。許以投示謄紙矣。其後適閱通典。有近似者。故却以錄呈。未知前所云者果此否耶。其中雖有禫者喪事之極也之語。而以自爾以下推之。則乃是十五月之制。非指二十七月之禫也。此非可疑則或別有他議耶。或所謄非全文而闕自爾以下語耶。後更示破爲幸。數日在山廬。今暮始還。聞有來便。而曉發忙甚。未果修疏於春府。罪恨罪恨。

與崔士毅丙午

编辑

先生之葬。奄迫啓塗。想僉隆愛沈痛益新。白首門生。病違臨壙。未死之前。此恨何窮。竊料一道羣賢。志喪禮葬。夫孰曰人之葬賢也。區區私悃。無以自效。玆布之左右。或可商量於道席耶。題主一款。想有定論。但銘旌尤貴簡嚴。先生若有遺命。似當云百弗徵君月城崔公矣。今用士林之禮。亦將曰朝鮮徵士百弗庵崔先生云云。而幽識旣殊於顯刻。退陶晩隱。亦足爲古據。深體遺意。敢以爲請。

與崔士毅己酉

编辑

病客衝寒。爲主者心不自安。矧又一向無聞乎。未知還稅後堂候康寧。餘證更不發作否。喪餘又迫。想愴慕益新矣。忠弼。親候仍昔而薪憂尙不如相對時。氣漸憊苶。眼又如沙霧。書冊不得近。只兀兀憒憒。殆無以度日耳。謬囑文字。難孤敦迫。不量才力而強所不能矣。未知僉議云何。湖上之行。何間當發。下字未穩處。隨看輒改。別紙錄去。依此改正。或可使年少繕寫以去耶。病倦未有候儀於堂上。詮告恨意是望。

答崔淸彥湜○丁未

编辑

忠弼一病。經冬跨春。廢伏無人事。書疏問訊。一切擔閣。而至於哀侍。曷嘗置相忘之域哉。纔聞重經疹證。搬寓已撤。方擬一紙修問之際。旋承哀札。備諳近節。苟非眷意之出常。何以及此。感念之至。殆無以爲懷也。信後有日。未知舊痾新疹次第漸復否。忠弼。準擬病歇。一遭痛哭於墓草未宿之前。而癃喘猶昨。姑未卜遲速。只自悲歎而已。先生行狀。已有所謁。若得趁早就緖。何幸如之。適添寒疾。倚枕胡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