鲒埼亭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十四

卷第十三 鲒埼亭集 卷第十四
清 全祖望 撰 清 董秉纯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卷第十五

鲒埼亭集卷第十四

  鄞 全祖望绍衣撰  馀姚史梦蛟竹房校

 碑铭

  中条陆先生墓表

有明中叶以后上国风雅之枋递有所属而吾乡辄与

之桴鼓相应嘉隆之交张尚书东沙其最也神庙时则

屠仪部长卿天崇而后王涪州右仲杨尚宝齐庄陆舍

人敬身并长骚坛王杨遭革命之厄齿发已高旋下世

而舍人又以身任风雅之寄者二十年顾但以风雅目

舍人则尚为知其粗者而百年以来幽光未启虽邻比

通家如予亦至今始知之故国有贞臣乃㢙置之诗人

之列苟不亟为表章岂非里社后死者之过乎先生讳

宝字敬身一字青霞学者称为中条先生鄞之白檀里

人也陆氏为甬上四姓之一其家在细湖之西畔门施

棨㦸者相望鄞人各以其房别之曰尚书房曰副使房

曰都御史房曰布政房曰榜眼房曰翰林房曰大廷尉

房曰给谏房则以先生尊人大参之官著而先生所居

有双桂皆藤本先生使工人环而结之其状如井络故

鄞人别称曰桂井陆氏先生贵公子其田园宅里甲于

甬上乃少即喜为诗屠仪部与沈尚宝云将为社集引

为小友先生本从王涪州受诗法而骤出与之齐名当

时称为王陆先生退避乃与杨尚宝并称杨陆以太学

高等授舍人典诰敕其时京洛诗人葛震甫汪遗民林

茂之唱和无虚日先生雅志在用世已已以边事请缨

自效思宗下诏褒答刘侍郞之纶出师先生戒以莫

浪战侍郞然其言卒不能用而衄已而以母老乞养不

复出时杨尚宝亦家居乃紏合里中诗人李封若周农

半共为甬东诗括一书三百年之风雅始有所萃其后

杲堂本之以为甬上耆旧集盛行于时而诗括遂为所

盖然非诗括为之综罗于前杲堂亦无从得蓝本也有

别业一在仲夏一在夏禹王庙前北里南馆绝不以家

事关怀会国难作倾家输饷诸督师皆援之入朝不赴

事去遁入仲夏而城居为◍来大将军所据马湩羊酪

杂遝其间先生匿景不还者五年幸大将军去得归及

行乡饮礼当事欲延之宾筵力辞不应年逾八秩诗逾

万首刲羊祭三百篇以来之诗人尽集同社诗人馂馀

曰吾不愧放翁之后矣次年卒先生之才名颇以素封

掩即以其诗已鲜有知其根柢者顾就令知之亦不过

以其诗而先生之志节又以诗掩盖先生之初集曰霜

镜次集曰辟尘三集曰悟香其馀别种独为小集尚数

十种唯霜镜盛行于时辟尘亦稍不著而悟香则虽开

雕而未尝以示世予观霜镜之诗出入中唐然尚未尽

免竟陵习气非其至者辟尘则诗已进步放笔直陈所

言皆有关系至于悟香乃当改步之后国事君雠惓惓

魂梦邓林心事颂言不讳故缄固深藏世皆莫得一见

近者先生后人丧失其家青毡故物遂无一草一木之

得保于是𬃷梨之属皆出而予始得见之乃与老友陈

南皋为之流涕而读读已长恸久之呜呼是亦眢井之

藏也矣先生藏书最富多善本吾乡之以藏书名者天

一阁范氏次之四香居陈氏又其次则先生南轩之书

也三十年来亦四散予从飘零之后摭拾之尚得其宋

椠开庆宝庆四明二志及草庐春秋纂言皆世间所绝

无也呜呼先生之志节至今日而始白然而论先生者

不当但以其诗而先生之所以至今日而得白者亦终

赖其诗司空表圣虽忠不读一鸣集无以知也韩致光

虽忠不读翰林集无以知也斯则立言之功所以在三

不朽之一也先生墓在夏禹王庙前游人皆呼为陆紫

薇坟今且华表翁仲俱不可问不特丙舍之荒也予乃

即其墓上梅园一片石勒志文焉庶几有见而惄然者

因为呵䕶而省视之乎是则所深望于有心者也

  忍辱道人些词

道人姓朱氏讳金芝字汉生乱后别署道人浙之宁波

府鄞县人也朱氏以好古世其家城南所称五岳轩书

画库者鼎𢑱金石无所不僃而道人更喜讲学漳浦黄

公授徒大涤洞天道人从之游漳浦之学兼综名理𧰼

数诸家其所谓三易洞玑者尤邃故道人于学极博而

亦以易为专门复社诸公争引重之至其挥洒翰墨则

先世所传之馀技也甲申道人方在北都遭逢大难削

发南遁流滞陪都又遇兵祸截江之役道人以隔绝不

得豫遂往来英霍诸山寨及太湖军中盖几死者数矣

时故乡诸公力为海上扶残疆道人不知也董推官若

思者其亲家道人以书邀之令游吴楚间以观事会而

推官荅以海上之局劝道人归赴同仇道人始返里门

甫至而推官死于告变之手道人不为𪫟好事益甚未

几亦牵连被捕亡命深山久之喟然襆被长往有叩以

所之者则曰吾将排阊阖故先访三闾自是踪迹遂绝

其兄弟求之消息杳然或曰道人直抵辰沅客中湘王

幕中湘殉节不知所终或云曾入滇中崎岖扈从卒死

王事或云投郧阳山中为道士究之不可得而详也呜

呼漳浦门下死事如刘太仆振之姚太仆奇𠃔华职方

夏王评事家勤皆吾浙产其从死于南中赵职方士超

赖中书惟谨蔡秀才春溶则皆闽产毛通判玉洁吴训

导士绣则皆楚产其困守遗民之节以死如彭观察士

望涂上舍仲吉亦皆楚产叶侍郞廷秀则闽产董戸部

守谕何秀才瑞图吕秀才叔伦则皆浙产尚有为闻见

之所未僃者道人之耿耿不下其亦如谢皋父所云死

无所借手以见信公而为此恝绝之行乎死于兵耶死

于饿耶死于缁黄耶要之不愧于师门其仁一也道人

所著有竹谿小记赈荒议湘帆集练川倡和集登楼集

汝南怀古集玉笙篇弹铗篇许可篇素心艸瀫谿留别

草八音艸其有关于大节者曰恸馀吟则北中所作也

曰闻变诗则纪乙酉丙戌事也曰哭冯诗则挽簟谿侍郞

作也馀尚有𢭏衣落叶闻砧等诗笺共二十馀种多佚

不传道人无子孺人某氏以穷死其从弟曰廷试曰𬬩

皆有高节为道人葬衣巾而以孺人祔之今五岳轩已

衰圮图书散荡朱氏子孙无能言道人之大节者呜呼

茫茫桑海季汉月表之不作志士之理没盖亦多矣予


以其族孙德言之请为之志其大招之词曰

天南迢迢渺孤魂些滇王竹侯零落无存些汨罗于邑

空吐吞些祗馀江蓠犹映芳孙些杜鹃哀鸣促羁人些

瘴云如墨莫判朝昏些故乡之乐曷云可怀些湖山湛

湛净尘霾些墓堂洁治双阙崔嵬些宰木纷披具百材

些域中莱妇目断夜台些我词酹君倘归来些

  明故兵部员外郞蘖庵高公墓石表

高公讳宇泰初字元发改字虞尊别字隐学晩年自署

宫山已而又署蘖庵浙之宁波府鄞县人也陜西巡抚

兼制川北副都御史斗枢之子光禄寺署丞之孙广

东肇庆知府萃之曾孙而宋儒万竹先生元之之后都

御史以孤军守郧阳三御闯贼语在姚江黄公所作志

铭公为都御史长子负才名性地尤忠醇乙酉六月之

役都御史尚在军而公辅钱忠介公起兵于鄞监国手

谕奖之以为不愧江东乔木版授兵部郞绾武选㝷以

奉使过里门而江上陷其时都御史入陜陜已内附还

郧郧亦内附旁皇无之念光禄公尚在家间道来归而

海上诸公方思挥鲁阳之戈以挽落日勾馀遗老呼吸

响应公父子辄豫之丙戌之冬蜡书自海至谍者得之

公首被捕戊子之夏华王事泄再随都御史囚系辛卯

几复株累㢙得脱壬寅之逮尤为震撼虽幸得保而家

已破都御史诸弟斗权字辰四后改允权斗魁字旦中皆遗

民之苦节者时人并公称为四高公虽累遭困折其于

故国之感不少衰尝自序曰在昔辛壬之岁里中诸名

士大会于南湖华王其执牛耳者而予亦以卧子先生

所许滥竽其间国难以来华王得追随范倪诸老游于

虞渊而子䩄颜视息虽键戸屏绝人事以期不负此初

监然以视亡友则可耻也志趣不齐菀枯随之向之同

社半己出山攘攘如也咸淳面目守之亦希不可悼哉

于是为梓乡耆会其豫选者甚严王水功林荔堂徐霜

皋之徒仅九人焉尝曰谢皋羽非易及矣然而月泉之

集何其会之滥也得无有妄豫其中者乎惜不起而问

之壬寅之在四也终日鼓琴有仁和令者亦解人也以

虑囚入闻琴声而异之及见其壁上所题诗皆危言叹

曰先生休矣顾左右曰为我具酒馌来既至拉公饮风

波亭上公固辞令曰无伤也是日遂剧饮至漏下相与

赋诗而别是后隔一日必至及公事解遣人谢之竟不

往谒所著有雪交亭集雪交亭者张公肯堂翁洲所寓

树一梅一梨东西相接公爱之取以名其集盖自甲申

十九人以后分年为死节诸公立传而附诗文于末有

敬止录则甬上旧闻也考证最博如黄公林之讹黄姑

林大禹庙之讹谢女庙其后闻性道所改正者皆本之

公有肘柳集乃所作诗文诸种公生于某年某月某日

宜人某氏葬于某乡某原子某孙某其雪交集手稿予

从陆披云先生书库得之而肘柳集亦尚存于家独敬

止录残断不复传公之太夫人黄氏先侍郞外女孙也

故高氏于予家为重表而先赠公兄弟以遗民尤相睦

公之卒也墓上之文未傋至是予始为之铭其词曰

墓树垂垂枝指南朱鸟集之声喃喃有书早己出枯函

有铭聊以昭幽潜

  李驾部墓志铭

李驾部文缵字昭武一字梦公鄞人也学者称为𬒈樵


先生少以诗古文词受知尊宿天启丁卯年二十一为

叔氏封若先生作寒香阁赋杨高唐南仲见而惊曰轶


齐梁而上矣兼工书画时称三绝钱忠介公起兵诸生

最先从之者先生也授驾部郞疏附奔走其间已而事

去其中之悒悒卒不可化丁亥夏由天台故道入翁洲

因谋从王于闽翁洲诸公方倚先生以中土之事劝其


归于是连染五君子之难方难之初发所获帛书中人

自分必死降臣夫已氏亦思一网尽之赖华公过宜独

承其事而里中义士亦营救大行金帛故五君子外多

得免者然诸公廷讯不能不为逊词以求免而先生独

强项斩斩不挠华公叹曰君故文弱诸生耳不意骨力

若此先生在囚中日与同难杨公圆石分赋雁字诗一

月之中遂成卷帙未几司狱者尽取诸囚分系他所而

独留华公相传以为大吏将独杀华公而释其馀先生

独自请留伴之司狱者大骇乃怵之曰汝不畏死耶先

生笑曰白首同归吾亦何恨适评事倪公端木亦以蓄

发被首下狱三人共一狴戸相与歌传奇中木公不肯

屈魔鬼锦纒道诸阕以为笑乐闻者益惊遂伴华公过

冬明年再讯先生再被拷终不屈而华公力辨之乃放

归先生叹曰过宜生我过宜之义我之惭也虽然我不

求生过宜自成其义耳呜呼过宜何曾死我虚生矣已

而杨公圆石亦死先生以其子骝娶其女因抚之追践

囚中之诺也已亥苍水长江之役间道归至天台先生

遇之途中时关津戒严以死士卫之得复入林门乱定

遨游四方以老皆仿谢翺为游录临终其子问遗言命

取纸笔则题曰众人皆醒非夫也瞋目而卒先生学极博

生平露抄雪纂手录至三千馀卷上自星纬律历方舆

礼乐名物以至诗话丛谈无不具依稀宋儒王厚斋之

风及成公宝慈以戌来鄞先生从之讲学益深造自得

又私淑高忠宪公之学难后入秦尤与李中孚相契晚

年尚作小楷荟萃诸儒言其所著于三礼则有注疏诠

集于易则有舌存于春秋则有鲁书皆不肯苟同宋人

之学其诗古文词曰殖阁草曰跪石吟曰赐隐楼集其

缉孴诸编有三嵕听雪有石臼闲课有鹿谿新语有井

中录今皆散佚少传者惟鹿谿新语存先生之墓在城

东其曾孙某乞铭乃为之词曰

是为五君子之孑遗忼慨对簿而无咿唲天网恢恢以

䕶周之馀𥠖

  天多老人墓石志

天多老人姓杨氏讳秉纮字祁牧浙之宁波府鄞县人

太仆卿益美曾孙也明杨氏自文懿康简公以来宅望

为鄞第一老人于推官瑶仲兄弟为父行国难时共从

戎江上老人见事不可为不受官及推官兄弟娣姒六

人仗节死而老人以遗民力扶汐社为杨氏宗老老人

最多学读书不徇古人成见尤精考索里中后辈遥望

见老人曵杖来辄杂遝迎之听其谈故国事滔滔汨汨

以为异闻先公尝述老人言初年闻项仲昭误抺艾千

子文不自愧反䧟之停科又抑陈大士而进李青妄以

为杨维斗及行赂于嘉定伯再入闱求雪耻而所得又

为陈名夏辄思唾其面及项亡命至慈水匿冯氏园慈

人捽其发投诸水复提而问之曰降贼者汝耶如是者

三而死是生平一快事又言阎古古劝史道邻清君侧

然观其所言兵事尚不足望辛幼安项背即用之亦未

必能扶危疆特其壮志则百死不折当是时老人雒诵

古古箚子如河注海又言近闻澹归晩节稍委蛇诸公

可为我审之如其果耶则其人可绝如其不然莫妄言

盖先公所闻于老人者极多晚年所记秪此然皆榷史

之助也老人自丙戌以后頺然自放所著书甚多其浙

江水利考尤关于实用顾早丧其子文麟有孙如童

乌年十四而殇忽忽不自得逾八十更遭大火其书尽

焚偕其老妻匍匐烈𦦨中㢙免叹曰我已无国无家今

又无书是天多我也因自号天多老人然神明尚不衰

常言苟得容膝之地衣食粗足自赡平生著述尚可一

一记出适有延之课子者老人以为如愿欣然而往既

适馆设崇筵于綘帐含杯未饮而卒呜呼老人之穷如

此遂无片词𨾏字存于人间然则郑所南之沈井其

亦有见于此而豫裁之耶谢皋羽之殉葬幸免生前而

终忧其不保耶是则大造之酷有不可解者生于某年

某月某日卒于某年某月某日娶某氏葬于某乡某原

今杨氏宗支衰落甚矣予为老人作志盖先公之意也

其铭曰

世所希天所多书可爇铭不磨

  钱东庐征君墓表

郑高州寒村之殁也谓其子云吾有不了事二其一则

姚江黄先生墓文其一则老友东庐钱丈墓文也岁在

丙辰予为黄先生篹神道碑东庐先生仲子际盛见而

喜曰是足以毕高州之一憾矣惟吾先子之志子其并

为高州毕之予曰诺会连遭先人之变不及为而际盛

卒然其病中尚惓惓以此为属既除丧先生伯子中盛

又以其亡弟之言来速予曷敢辞先生讳廉字稚廉别

号东庐浙之宁波府鄞县人也明山东提学副使启忠

之子副使以讲学名于世世所称清谿先生者也先

生少孤副使之卒方三岁其丁国难方四岁当是时先

生之从兄太保忠介公举义已而航海家被籍太恭人

挈先生避兵武林依外家遂从外家之姓为高氏事定

始复姓长而励志读书以名节自任不屑为里巷曲谨

之儒副使之讲学在明儒中为蔡云怡黄海岸朱震青

一𣲖颇参以宗门之旨及姚江黄先生讲学于鄞则申

明蕺山之传钱氏子弟多从之游而先生才气横溢思

为王霸有用之学以见于世故自𧰼数兵法地险无不

推究遥接同甫稼轩一辈其于家学固为转手其于黄

门亦为别𣲖也聊城师相傅公尝欲荐为中书舍人不

就耿藩之乱和硕康亲王提军至浙邺园李公为制府

邺园固出副使门下延先生问策先生授以秘传火攻

之法皆按壬遁支干行之师遂有功王命叙先生从征

功授官先生以母老固辞不赴邺园亦欲荐之先生中

夜遁去先生豁达伉爽笃于友朋之谊故郑高州寒村

曰管夷吾称鲍叔推财以我为贫吾于东庐见之性介

特姚江黄先生之卒先生素车往吊径哭其墓不见丧

主而返雅称契家子万承勋之才其后忽有不可斥之

甚至而承勋感先生之意愈厚有姊适杭许观察文岐

为子妇观察死难姊寡居无子先生迎养之终身副使

有妾叶氏随任江西后为尼先生归骨祔葬之盖自明

万历以后东皋钱氏一门奇节伟行靡所不有而先生

当丧乱之后克溯流风独殿一军顾惜其以有用之才

不肯出而施之而隐约于东庐以老先生生于明崇祯

庚辰六月十二日卒于康熙戊寅五月初八日娶陈氏

副使绍英之女继翁氏知县叔朗之女继陈氏经师同

亮先生妹也葬于太白山之吴公嶴子三中盛际盛德

盛皆能承其家风际盛先卒女二一适万编修经一适

黄戸部廷铭孙男十孙女四所著东庐集若干卷又辑

钱氏诗文在兹集若干卷盖纪善以来之文献也予文

于高州无能为役顾以通家子弟之谊颇悉先生之学

术风节是为表

  南岳和尚退翁第二碑

南岳和上退翁者名⿰氵𠔏储字继起扬之兴化县人也其


姓李氏早岁出家师事三峰为高弟其后十坐道场而


苏之灵岩最久退翁父嘉兆志士也甲申之变贻书其


子曰吾始祖咎繇为理官子孙因氏理其后以音同亦

氏李今先皇帝死社稷而贼乃李氏吾忍与贼同姓乎

吾子孙尚复姓理氏先是中州李鬯和寒石耻与贼同


姓上书请改理氏嘉兆未之知也而适与之合天下传

为二理退翁虽出家然感其父之大节时时思所以继

之丙戌以后东南之士濡首没顶于焦原相㝷无已而

吴中为最冲退翁皆相结纳从之者如市退翁才厚重

泄其为人排大难最多世不尽知也辛卯竟被连染

诸义士争救之久而得脱好事如故或以前事戒之则

曰吾苟自反无愧即有意外风波久当自定又曰道人

家得力正于不如意中求之又曰使忧患得其宜汤火

亦乐国吴中高士徐枋叹曰是真以忠孝作佛事者也

枋所居涧上草堂正当灵岩之𪋤生平少所可宁耐寒

饿不肯纳人一丝一粟之馈顾独于退翁有深契自称

白衣弟子退翁时其急而周之无不受尝曰退翁是竺

国中所谓大人者也故仪部郞周之玙亦吴之良也临

终脱然谈笑而逝退翁独沉吟曰是恐非故国遗臣所

宜闻者瞿然禾人吴鉏雅有大志一见退翁叹曰军持

中有此老吾辈宁不愧死一日登堂说法忽发问曰今

日山河大地又是一度否众莫敢对退翁澘然而下退

翁既久居吴明发之慕老而不衰乃筑报慈堂于尧峯

以祀其父同人为上私谥曰孝敏晩以南狱之请主讲

福严寺吴人惟恐失之复迎以归壬子卒于灵岩年六

十九其出家年四十所著有灵岩树泉集孝经笺说退

翁之在沙门闳畅宗风笃好人物大类三峯海内皆能

道之而徐枋曰是非退翁心之精微但观其每年三月

十九日素服焚香北面挥涕二十八年如一日是何为

者年来灵岩香火日微吾友长洲陆锡畴每为予叹之

因请重为之碑以表其塔文献脱落弗能详然略为言

其大节则琐屑可置也易姓之交诸遗民多隐于浮屠

其人不肯以浮屠自待宜也退翁本国难以前之浮屠

而耿耿别有至性遂为浮屠中之遗民以收拾残山剰

水之局不亦奇乎故予之为斯文也不言退翁之禅而

言其大节仍附之诸遗民之后以为足比宋之杲公殆

庶几焉退翁法嗣满天下而最贤者曰故大学士嘉鱼

熊公开元从亡不遂自蛮中归闻退翁名往依之为执

㸑退翁一见曰是非常人也既而有识之者曰是熊公

也其后居华山名正志曰故监司宣城沈公寿岳子麟

生监司死节深抱王裒之痛依退翁说法其后居姚江

名大⿰夸瓜 -- 瓠曰归安故诸生董说经学极博隐居浔溪辛卯

之难寺中星散说独负书杖策入山以是尤为时所重

其后居尧峯名南潜




鲒埼亭集卷第十四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