鮚埼亭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十四
鮚埼亭集 卷第十四 清 全祖望 撰 清 董秉純 撰年譜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
鮚埼亭集卷第十四
鄞 全祖望紹衣譔 餘姚史夢蛟竹房校
碑銘
中條陸先生墓表
有明中葉以後上國風雅之枋遞有所屬而吾鄕輙與
之桴鼓相應嘉隆之交張尚書東沙其最也神廟時則
屠儀部長卿天崇而後王涪州右仲楊尚寶齊莊陸舍
人敬身並長騷壇王楊遭革命之厄齒髮已高旋下世
而舍人又以身任風雅之寄者二十年顧但以風雅目
舍人則尚爲知其粗者而百年以來幽光未啟雖隣比
通家如予亦至今始知之故國有貞臣乃㢙置之詩人
之列苟不亟爲表章豈非里社後死者之過乎先生諱
寶字敬身一字靑霞學者稱爲中條先生鄞之白檀里
人也陸氏爲甬上四姓之一其家在細湖之西畔門施
棨㦸者相望鄞人各以其房別之曰尚書房曰副使房
曰都御史房曰布政房曰榜眼房曰翰林房曰大廷尉
房曰給諫房則以先生尊人大參之官著而先生所居
有雙桂皆藤本先生使工人環而結之其狀如井絡故
鄞人別稱曰桂井陸氏先生貴公子其田園宅里甲于
甬上乃少卽喜爲詩屠儀部與沈尚寶雲將爲社集引
爲小友先生本從王涪州受詩法而驟出與之齊名當
時稱爲王陸先生退避乃與楊尚寶並稱楊陸以太學
高等授舍人典誥勅其時京洛詩人葛震甫汪遺民林
茂之唱和無虛日先生雅志在用世已已以邊事請纓
自効思宗下詔褒答劉侍郞之綸出師先生戒以莫
浪戰侍郞然其言卒不能用而衂已而以母老乞養不
復出時楊尚寶亦家居乃紏合里中詩人李封若周農
半共爲甬東詩括一書三百年之風雅始有所萃其後
杲堂本之以爲甬上耆舊集盛行於時而詩括遂爲所
蓋然非詩括爲之綜羅於前杲堂亦無從得藍本也有
別業一在仲夏一在夏禹王廟前北里南舘絕不以家
事關懷㑹國難作傾家輸餉諸督師皆援之入朝不赴
事去遁入仲夏而城居爲◍來大將軍所据馬湩羊酪
雜遝其間先生匿景不還者五年幸大將軍去得歸及
行鄕飮禮當事欲延之賓筵力辭不應年逾八秩詩逾
萬首刲羊祭三百篇以來之詩人盡集同社詩人餕餘
曰吾不媿放翁之後矣次年卒先生之才名頗以素封
掩卽以其詩已鮮有知其根柢者顧就令知之亦不過
以其詩而先生之志節又以詩掩蓋先生之初集曰霜
鏡次集曰辟塵三集曰悟香其餘別種獨爲小集尚數
十種唯霜鏡盛行於時辟塵亦稍不著而悟香則雖開
雕而未嘗以示世予觀霜鏡之詩出入中唐然尚未盡
免竟陵習氣非其至者辟塵則詩已進步放筆陳所
言皆有關係至於悟香乃當改步之後國事君讐惓惓
魂夢鄧林心事頌言不諱故緘固深藏世皆莫得一見
近者先生後人喪失其家靑氈故物遂無一草一木之
得保於是𬃷梨之屬皆出而予始得見之乃與老友陳
南臯爲之流涕而讀讀已長慟久之嗚呼是亦眢井之
藏也矣先生藏書最富多善本吾鄕之以藏書名者天
一閣范氏次之四香居陳氏又其次則先生南軒之書
也三十年來亦四散予從飄零之後摭拾之尚得其宋
槧開慶寶慶四明二志及草廬春秋纂言皆世間所絕
無也嗚呼先生之志節至今日而始白然而論先生者
不當但以其詩而先生之所以至今日而得白者亦終
頼其詩司空表聖雖忠不讀一鳴集無以知也韓致光
雖忠不讀翰林集無以知也斯則立言之功所以在三
不朽之一也先生墓在夏禹王廟前游人皆呼爲陸紫
薇墳今且華表翁仲俱不可問不特丙舍之荒也予乃
卽其墓上梅園一片石勒志文焉庶幾有見而惄然者
因爲呵䕶而省視之乎是則所深望於有心者也
忍辱道人些詞
道人姓朱氏諱金芝字漢生亂後別署道人浙之寧波
府鄞縣人也朱氏以好古世其家城南所稱五岳軒書
畫庫者鼎金石無所不僃而道人更喜講學漳浦黃
公授徒大滌洞天道人從之游漳浦之學兼綜名理𧰼
數諸家其所謂三易洞璣者尤邃故道人於學極博而
亦以易爲專門復社諸公爭引重之至其揮灑翰墨則
先世所傳之餘技也甲申道人方在北都遭逢大難削
髪南遯流滯陪都又遇兵禍截江之役道人以隔絕不
得豫遂徃來英霍諸山寨及太湖軍中蓋幾死者數矣
時故鄕諸公力爲海上扶殘疆道人不知也董推官若
思者其親家道人以書邀之令遊吳楚間以觀事㑹而
推官荅以海上之局勸道人歸赴同仇道人始返里門
甫至而推官死於告變之手道人不爲𪫟好事益甚未
幾亦牽連被捕亡命深山久之喟然襆被長徃有叩以
所之者則曰吾將排閶闔故先訪三閭自是踪跡遂絕
其兄弟求之消息杳然或曰道人抵辰沅客中湘王
幕中湘殉節不知所終或云曾入滇中崎嶇扈從卒死
王事或云投鄖陽山中爲道士究之不可得而詳也嗚
呼漳浦門下死事如劉太僕振之姚太僕奇𠃔華職方
夏王評事家勤皆吾浙産其從死于南中趙職方士超
頼中書惟謹蔡秀才春溶則皆閩産毛通判玉潔吳訓
導士繡則皆楚産其困守遺民之節以死如彭觀察士
望涂上舍仲吉亦皆楚産葉侍郞廷秀則閩産董戸部
守諭何秀才瑞圖呂秀才叔倫則皆浙産尚有爲聞見
之所未僃者道人之耿耿不下其亦如謝臯父所云死
無所藉手以見信公而爲此恝絕之行乎死于兵耶死
於餓耶死於緇黃耶要之不媿于師門其仁一也道人
所著有竹谿小記賑荒議湘帆集練川倡和集登樓集
汝南懷古集玉笙篇彈鋏篇許可篇素心艸瀫谿留别
草八音艸其有關於大節者曰慟餘吟則北中所作也
曰聞變詩則紀乙酉丙戌事也曰哭馮詩則輓簟谿侍郞
作也餘尚有擣衣落葉聞砧等詩箋共二十餘種多佚
不傳道人無子孺人某氏以窮死其從弟曰廷試曰釴
皆有高節爲道人塟衣巾而以孺人祔之今五嶽軒已
衰圮圖書散蕩朱氏子孫無能言道人之大節者嗚呼
茫茫桑海季漢月表之不作志士之理没蓋亦多矣予
以其族孫德言之請爲之志其大招之詞曰
天南迢迢渺魂些滇王竹侯零落無存些汨羅於邑
空吐吞些祗餘江蘺猶映芳孫些杜鵑哀鳴促羈人些
瘴雲如墨莫判朝昏些故鄕之樂曷云可懷些湖山湛
湛凈塵霾些墓堂潔治雙闕崔嵬些宰木紛披具百材
些域中萊婦目斷夜臺些我詞酹君倘歸來些
明故兵部員外郞蘖菴高公墓石表
高公諱宇泰初字元發改字虞尊別字隱學晩年自署
宮山已而又署蘖菴浙之寧波府鄞縣人也陜西廵撫
兼制川北副都御史斗樞之子光祿寺署丞�之孫廣
東肇慶知府萃之曾孫而宋儒萬竹先生元之之後都
御史以軍守鄖陽三禦闖賊語在姚江黃公所作志
銘公爲都御史長子才名性地尤忠醇乙酉六月之
役都御史尚在軍而公輔錢忠介公起兵于鄞監國手
諭奬之以爲不媿江東喬木版授兵部郞綰武選㝷以
奉使過里門而江上陷其時都御史入陜陜已內附還
鄖鄖亦內附旁皇無之念光祿公尚在家間道來歸而
海上諸公方思揮魯陽之戈以挽落日勾餘遺老呼吸
響應公父子輙豫之丙戌之冬蠟書自海至諜者得之
公首被捕戊子之夏華王事洩再隨都御史囚繫辛卯
幾復株累㢙得脫壬寅之逮尤爲震撼雖幸得保而家
已破都御史諸弟斗權字辰四〈後改允權〉斗魁字旦中皆遺
民之苦節者時人并公稱爲四高公雖累遭困折其于
故國之感不少衰嘗自序曰在昔辛壬之歲里中諸名
士大㑹于南湖華王其執牛耳者而予亦以卧子先生
所許濫竽其間國難以來華王得追隨范倪諸老遊於
虞淵而子靦顔視息雖鍵戸屏絕人事以期不此初
監然以視亡友則可恥也志趣不齊菀枯隨之向之同
社半己出山攘攘如也咸淳面目守之亦希不可悼哉
於是爲梓鄕耆㑹其豫選者甚嚴王水功林荔堂徐霜
臯之徒僅九人焉嘗曰謝臯羽非易及矣然而月泉之
集何其㑹之濫也得無有妄豫其中者乎惜不起而問
之壬寅之在四也終日鼓琴有仁和令者亦解人也以
慮囚入聞琴聲而異之及見其壁上所題詩皆危言嘆
曰先生休矣顧左右曰爲我具酒饁來旣至拉公飮風
波亭上公固辤令曰無傷也是日遂劇飮至漏下相與
賦詩而別是後隔一日必至及公事解遣人謝之竟不
徃謁所著有雪交亭集雪交亭者張公肯堂翁洲所寓
樹一梅一梨東西相接公愛之取以名其集葢自甲申
十九人以後分年爲死節諸公立傳而附詩文於末有
敬止錄則甬上舊聞也考証最博如黃公林之譌黃姑
林大禹廟之譌謝女廟其後聞性道所改正者皆本之
公有肘柳集乃所作詩文諸種公生於某年某月某日
宜人某氏塟於某鄕某原子某孫某其雪交集手稿予
從陸披雲先生書庫得之而肘柳集亦尚存於家獨敬
止錄殘斷不復傳公之太夫人黃氏先侍郞外女孫也
故高氏於予家爲重表而先贈公兄弟以遺民尤相睦
公之卒也墓上之文未傋至是予始爲之銘其詞曰
墓樹垂垂枝指南朱鳥集之聲喃喃有書早己出枯函
有銘聊以昭幽潛
李駕部墓誌銘
李駕部文纘字昭武一字夢公鄞人也學者稱爲礐樵
先生少以詩古文詞受知尊宿天啟丁卯年二十一爲
叔氏封若先生作寒香閣賦楊高唐南仲見而驚曰軼
齊梁而上矣兼工書畫時稱三絕錢忠介公起兵諸生
最先從之者先生也授駕部郞疏附奔走其間已而事
去其中之悒悒卒不可化丁亥夏由天台故道入翁洲
因謀從王於閩翁洲諸公方倚先生以中土之事勸其
歸於是連染五君子之難方難之初發所獲帛書中人
自分必死降臣夫已氏亦思一網盡之賴華公過宜獨
承其事而里中義士亦營救大行金帛故五君子外多
得免者然諸公廷訊不能不爲遜詞以求免而先生獨
强項斬斬不撓華公嘆曰君故文弱諸生耳不意骨力
若此先生在囚中日與同難楊公圓石分賦雁字詩一
月之中遂成卷帙未幾司獄者盡取諸囚分繫他所而
獨留華公相傳以爲大吏將獨殺華公而釋其餘先生
獨自請留伴之司獄者大駭乃怵之曰汝不畏死耶先
生笑曰白首同歸吾亦何恨適評事倪公端木亦以蓄
髮被首下獄三人共一狴戸相與歌傳奇中木公不肯
屈魔鬼錦纒道諸闋以爲笑樂聞者益驚遂伴華公過
冬明年再訊先生再被拷終不屈而華公力辨之乃放
歸先生嘆曰過宜生我過宜之義我之慙也雖然我不
求生過宜自成其義耳嗚呼過宜何曾死我虛生矣已
而楊公圓石亦死先生以其子騮娶其女因撫之追踐
囚中之諾也已亥蒼水長江之役間道歸至天台先生
遇之途中時關津戒嚴以死士衛之得復入林門亂定
遨遊四方以老皆倣謝翺爲游錄臨終其子問遺言命
取紙筆則題曰衆人皆醒非夫也瞋目而卒先生學極博
生平露抄雪纂手錄至三千餘卷上自星緯律歴方輿
禮樂名物以至詩話叢談無不具依稀宋儒王厚齋之
風及成公寶慈以戌來鄞先生從之講學益深造自得
又私淑高忠憲公之學難後入秦尤與李中孚相契晚
年尚作小楷薈萃諸儒言其所著於三禮則有注疏詮
集於易則有舌存於春秋則有魯書皆不肯苟同宋人
之學其詩古文詞曰殖閣草曰跪石吟曰賜隱樓集其
緝孴諸編有三嵕聽雪有石臼閑課有鹿谿新語有井
中錄今皆散佚少傳者惟鹿谿新語存先生之墓在城
東其曾孫某乞銘乃爲之詞曰
是爲五君子之孑遺忼對簿而無咿唲天網恢恢以
䕶周之餘𥠖
天多老人墓石志
天多老人姓楊氏諱秉紘字祁牧浙之寧波府鄞縣人
太僕益美曾孫也明楊氏自文懿康簡公以來宅望
爲鄞第一老人於推官瑶仲兄弟爲父行國難時共從
戎江上老人見事不可爲不受官及推官兄弟娣姒六
人仗節死而老人以遺民力扶汐社爲楊氏宗老老人
最多學讀書不徇古人成見尤精考索里中後輩遥望
見老人曵杖來輙雜遝迎之聽其談故國事滔滔汨汨
以爲異聞先公嘗述老人言初年聞項仲昭誤抺艾千
子文不自愧反䧟之停科又抑陳大士而進李靑妄以
爲楊維斗及行賂於嘉定伯再入闈求雪恥而所得又
爲陳名夏輙思唾其面及項亡命至慈水匿馮氏園慈
人捽其髮投諸水復提而問之曰降賊者汝耶如是者
三而死是生平一快事又言閻古古勸史道隣淸君側
然觀其所言兵事尚不足望辛幼安項背卽用之亦未
必能扶危疆特其壯志則百死不折當是時老人雒誦
古古箚子如河注海又言近聞澹歸晩節稍委蛇諸公
可爲我審之如其果耶則其人可絕如其不然莫妄言
蓋先公所聞於老人者極多晚年所記秪此然皆𣙜史
之助也老人自丙戌以後頺然自放所著書甚多其浙
江水利攷尤關於實用顧早喪其子文麟有孫如童
烏年十四而殤忽忽不自得踰八十更遭大火其書盡
焚偕其老妻匍匐烈𦦨中㢙免嘆曰我已無國無家今
又無書是天多我也因自號天多老人然神明尚不衰
常言苟得容膝之地衣食粗足自贍平生著述尚可一
一記出適有延之課子者老人以爲如願欣然而徃旣
適館設崇筵于綘帳含杯未飮而卒嗚呼老人之窮如
此遂無片詞𨾏字存於人間然則鄭所南之沈井其
亦有見於此而豫裁之耶謝臯羽之殉塟幸免生前而
終憂其不保耶是則大造之酷有不可解者生於某年
某月某日卒於某年某月某日娶某氏塟於某鄕某原
今楊氏宗支衰落甚矣予爲老人作志葢先公之意也
其銘曰
世所希天所多書可爇銘不磨
錢東廬徵君墓表
鄭高州寒村之殁也謂其子云吾有不了事二其一則
姚江黃先生墓文其一則老友東廬錢丈墓文也歲在
丙辰予爲黃先生篹神道碑東廬先生仲子際盛見而
喜曰是足以畢高州之一憾矣惟吾先子之志子其并
爲高州畢之予曰諾㑹連遭先人之變不及爲而際盛
卒然其病中尚惓惓以此爲屬旣除喪先生伯子中盛
又以其亡弟之言來速予曷敢辭先生諱亷字稚亷別
號東廬浙之寧波府鄞縣人也明山東提學副使啟忠
之子副使以講學名於世世所稱淸谿先生者也先
生少副使之卒方三歲其丁國難方四歲當是時先
生之從兄太保忠介公舉義已而航海家被籍太恭人
挈先生避兵武林依外家遂從外家之姓爲高氏事定
始復姓長而勵志讀書以名節自任不屑爲里巷曲謹
之儒副使之講學在明儒中爲蔡雲怡黃海岸朱震靑
一𣲖頗參以宗門之旨及姚江黃先生講學於鄞則申
明蕺山之傳錢氏子弟多從之游而先生才氣橫溢思
爲王覇有用之學以見於世故自𧰼數兵法地險無不
推究遥接同甫稼軒一輩其於家學固爲轉手其於黃
門亦爲別𣲖也聊城師相傅公嘗欲薦爲中書舍人不
就耿藩之亂和碩康親王提軍至浙鄴園李公爲制府
鄴園固出副使門下延先生問策先生授以秘傳火攻
之法皆按壬遁支干行之師遂有功王命敘先生從征
功授官先生以母老固辭不赴鄴園亦欲薦之先生中
夜遁去先生豁達伉爽篤於友朋之誼故鄭高州寒村
曰管夷吾稱鮑叔推財以我爲貧吾於東廬見之性介
特姚江黃先生之卒先生素車徃弔徑哭其墓不見喪
主而返雅稱契家子萬承勳之才其後忽有不可斥之
甚至而承勳感先生之意愈厚有姊適杭許觀察文岐
爲子婦觀察死難姊寡居無子先生迎養之終身副使
有妾葉氏隨任江西後爲尼先生歸骨祔塟之葢自明
萬歴以後東臯錢氏一門奇節偉行靡所不有而先生
當喪亂之後克溯流風獨殿一軍顧惜其以有用之才
不肯出而施之而隱約於東廬以老先生生於明崇禎
庚辰六月十二日卒於康熙戊寅五月初八日娶陳氏
副使紹英之女繼翁氏知縣叔朗之女繼陳氏經師同
亮先生妹也塟於太白山之吳公嶴子三中盛際盛德
盛皆能承其家風際盛先卒女二一適萬編修經一適
黃戸部廷銘孫男十孫女四所著東廬集若干卷又輯
錢氏詩文在兹集若干卷蓋紀善以來之文獻也予文
於高州無能爲役顧以通家子弟之誼頗悉先生之學
術風節是爲表
南嶽和尚退翁第二碑
南嶽和上退翁者名儲字繼起揚之興化縣人也其
姓李氏早歲出家師事三峰爲高弟其後十坐道場而
蘇之靈巖最久退翁父嘉兆志士也甲申之變貽書其
子曰吾始祖咎繇爲理官子孫因氏理其後以音同亦
氏李今先皇帝死社稷而賊乃李氏吾忍與賊同姓乎
吾子孫尚復姓理氏先是中州李鬯和寒石耻與賊同
姓上書請改理氏嘉兆未之知也而適與之合天下傳
爲二理退翁雖出家然感其父之大節時時思所以繼
之丙戌以後東南之士濡首没頂於焦原相㝷無已而
吳中爲最衝退翁皆相結納從之者如市退翁才厚重
不其爲人排大難最多世不盡知也辛卯竟被連染
諸義士爭救之久而得脫好事如故或以前事戒之則
曰吾苟自反無愧卽有意外風波久當自定又曰道人
家得力正於不如意中求之又曰使憂患得其宜湯火
亦樂國吳中高士徐枋歎曰是眞以忠孝作佛事者也
枋所居澗上草堂正當靈岩之𪋤生平少所可寧耐寒
餓不肯納人一絲一粟之餽顧獨於退翁有深契自稱
白衣弟子退翁時其急而周之無不受嘗曰退翁是竺
國中所謂大人者也故儀部郞周之璵亦吳之良也臨
終脫然談笑而逝退翁獨沉吟曰是恐非故國遺臣所
宜聞者瞿然禾人吳鉏雅有大志一見退翁嘆曰軍持
中有此老吾輩寧不媿死一日登堂說法忽發問曰今
日山河大地又是一度否衆莫敢對退翁澘然而下退
翁旣久居吳明發之慕老而不衰乃築報慈堂於堯峯
以祀其父同人爲上私謚曰孝敏晩以南獄之請主講
福嚴寺吳人惟恐失之復迎以歸壬子卒於靈岩年六
十九其出家年四十所著有靈岩樹泉集孝經箋說退
翁之在沙門閎暢宗風篤好人物大𩔖三峯海內皆能
道之而徐枋曰是非退翁心之精微但觀其每年三月
十九日素服焚香北面揮涕二十八年如一日是何爲
者年來靈岩香火日微吾友長洲陸錫疇每爲予嘆之
因請重爲之碑以表其墖文獻脫落弗能詳然畧爲言
其大節則𤨏屑可置也易姓之交諸遺民多隱於浮屠
其人不肯以浮屠自待宜也退翁本國難以前之浮屠
而耿耿別有至性遂爲浮屠中之遺民以收拾殘山剰
水之局不亦奇乎故予之爲斯文也不言退翁之禪而
言其大節仍附之諸遺民之後以爲足比宋之杲公殆
庶幾焉退翁法嗣滿天下而最賢者曰故大學士嘉魚
熊公開元從亡不遂自蠻中歸聞退翁名徃依之爲執
㸑退翁一見曰是非常人也旣而有識之者曰是熊公
也其後居華山名正志曰故監司宣城沈公壽嶽子麟
生監司死節深抱王裒之痛依退翁說法其後居姚江
名大曰歸安故諸生董說經學極博隱居潯溪辛卯
之難寺中星散說獨書杖策入山以是尤爲時所重
其後居堯峯名南潛
鮚埼亭集卷第十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