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邓俊峰
2022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录于《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2日在邓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及“十三五”主要成就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邓州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按照市委“一抓三突破”的工作部署,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与南阳各县区平均增速持平。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省社科院《2020年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报告》,邓州排名全省104个县(市)第20位。我们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一抓三突破”蓝图变为现实,把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推向深入!

一年来,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牢牢守住了河南的西南大门。迅速阻断疫情蔓延。新冠疫情爆发后,我们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号令,果断出击、从容应对,迅速采取排查、隔离、劝返等措施,赶在武汉“封城”前设置三级卡口,村庄小区封闭静态管理,全市人民万众一心,打了一场漂亮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西医协同救治。排查返乡人员1.3万余人,收治疑似患者39例,确诊17例。把市中心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启动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成立以国医大师唐祖宣为组长的中医指导小组,一人一方,辨证施治,短短一个月内迅速控制了局面,守牢了南阳、河南的“西南大门”,受到了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的充分肯定。统筹常态化防控。遏制住疫情蔓延势头的同时,全力推进复产复工复学,以最快速度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严格落实精准防控措施,加强对境外和中高风险区域入(返)邓人员的精准排查,对重点监管产品、对象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核酸检测,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自去年2月6日以来,全市无新增病例。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全市共有1850名医护人员、流调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8万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下沉一线、日夜值守;各界爱心人士踊跃捐款捐物;在外乡贤全力支持家乡抗疫。全市上下生动诠释了荡气回肠的伟大抗疫精神,交出了一份优异的“邓州抗疫答卷”!我提议,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向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我们干字当头、孜孜以求,“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局面已经形成,“三起来”示范县建设乘势启航。乡贤回归成果丰硕。坚持乡镇为主,乡贤为要,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全市在建项目、签约项目、对接成熟的在谈项目共计138个,合同引资额375亿元;搜集项目线索104个,拟投资额154亿元;一半以上为乡贤回创、推介项目,乡贤已成为推动邓州发展的中坚力量。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70个,总投资230亿元,完成投资86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120%,其中超20亿元项目1个,超10亿元项目5个,超5亿元项目17个,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行“三个一”“挤墙角”“四集中”等机制,实现“招得来、快落地、早见效”目标。全面开展“办事不求人”“项目落地不过百日”行动,营商环境位居南阳前三名,“四最”目标逐步实现。项目储备积蓄动能。建立“十四五”项目库,谋划重点项目1825个,总投资2543亿元。其中,2×100万千瓦电厂、通用机场、镇邓燃气管道等14个重大项目,338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已纳入省“十四五”重大项目系统。

一年来,我们爬坡过坎、勇往直前,工业瓶颈渐次突破,工业强市未来可期。工业运行稳中向好。面对疫情对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倾情用力暖企稳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5.6亿元、增长2.1%。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实施重点工业项目32个,计划总投资5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驰诚汽车拆解、星光产业园、金丰电子、君达锂电、国控鸿发无纺布、干云医疗等18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金碧材料、晶良钼靶材、有奇食品、川诺机械、中联水泥废弃石灰石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可建成投产。承载能力持续提升。启动建设了产业孵化园二期、回乡创业创新产业园、圣艳化纤产业园、益广内衣产业园、牧原农牧装备产业园等专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内规上工业企业达到66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2.8亿元、全口径税收2.6亿元。低效用地整治取得突破,消化批而未供、闲置土地1548亩,腾退产业孵化园、企业低效利用厂房17.7万平方米。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备案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家,位居南阳市前列。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一年来,我们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双回”蓝图已经绘就,古城复兴雏形初显。规划体系持续完善。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期方案编制。启动市域村庄布局、新“回”水系规划编制。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邓州东站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建成投用。建成干线公路111公里,修建通村公路540公里,城乡道路通达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提升改造迎宾大道、新华路、G207城区段,续建改建南阁东路、邓孟路、穰城南路等主次干道12条,改造背街小巷51条,路网“微循环”持续改善。三贤路北延等18条主次干道全面畅通,实验区“井”字形路网基本形成。敷设改造供水管网65公里、污水管网22公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污二期等顺利开工。平安大道跨湍河桥、穰城路跨湍河桥即将竣工。古城复兴大步推进。内城河清淤、截污和西城墙、平成门复建以及新华路桥梁改造等压茬实施。外城河实现截污纳管。历史街区修复有序推进。福胜寺西侧商业街开工建设,北侧古街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大十字”历史建筑修复快速推进。“突破口”广场建设顺利启动。电影《突破口》有望今年“七一”前夕上映。城市文明不断提升。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处置各类“双占”设施7.2万余处,“十乱”有效遏制,“双违”基本杜绝。改造老旧小区40个。新建棚户区安置房10846套。花洲览秀、银基王朝、壹号城邦等群众关注度高的11个问题楼盘得到初步化解。重点解决44个小区房产证遗留问题,发证率提升到62%,有效解决住户孩子上学、抵押贷款、户口迁移等难题,惠及群众5万余人。

一年来,我们言出必行、善作善成,教育率先突破取得重大进展,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扎实推进为教育为教师办实事“十六条”。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达标国家评估验收。湍北高中正式招生,一高中扩建二期加快建设,湍南高中启动建设。全年引进各类教师1116人。高考成绩持续向好,一本进线1633人,增幅20.6%。一高中高考名次由南阳市第6提升至第4。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投入资金2700万元,高中生均公用经费由800元提高到1000元。增设寄宿制普通高中教师生活补贴,发放补贴资金1960万元。实施“三名一优”战略,评选名师100人、名校长10人、名校10个、优秀班主任200人,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特殊津贴。教育环境不断优化。加强校园周边安全设施建设,对交通信号灯、指示牌、斑马线等进行优化完善。实施“双查双清”行动,开展2次集中整治活动,校园及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南阳科技职业学院顺利获批,首批开设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控技术、艺术设计等5个专科专业,首年招生圆满完成省教育厅下达任务。幼教学院启动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在全省进行典型经验交流。

一年来,我们合力攻坚、不辱使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三农”基础更加稳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市贫困人口外出务工2.1万人,公益岗位安置10309人,较上年均有大幅增加。185个扶贫项目全部竣工。发放扶贫贷款4.8亿元,带动贫困户1.6万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投入资金2.3亿元,对24所乡镇敬老院、61所村级幸福大院等进行改造升级。全市剩余贫困人口3146户8353人全部脱贫。李征同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诚挚的敬意!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种植面积330万亩,总产量28亿斤。建成杂交小麦产业化制种基地5000余亩。完成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切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生猪存栏96万头,超额完成省定88万头目标任务,出栏118万头,在国务院生猪生产督查中受到表扬。建成牧原“百场千万”养殖场5个。黄志牧业被命名为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坚持“四优四化”,发展优质花生110万亩、蔬菜65万亩、林果7万亩、水稻3.5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达到15个、认证面积15.4万亩。推进黄志牧业与茅台集团合作,建立“茅台猪”生产基地。推动荣冠酒业茅台酒小麦原粮种植基地建设。四川通威集团邓州稻虾(渔)混养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快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9家,其中省级10家,国家级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获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称号。积极开展“四美乡村”创建。成功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18个。改造农村厕所3.5万户。赵集水厂建成通水。习营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邓习画廊29.2公里道路及游憩栈道等配套设施全面建成,杏山韩营旅游小镇、引丹会战博物馆建成开放。

一年来,我们回应民意,守望相助,各项民生实事全面落实,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健康邓州建设稳步推进。市中心医院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疾控中心P2实验室、26个乡镇发热门诊、68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成投用,疫情防控体系得到逐步完善。深入开展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重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新机制,患者在医改中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落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04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医疗保险政策严格落实。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300元、238元。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30处,惠民殡改工作全省先进。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全年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3.5%,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7.4%,优良天数303天,优良天数比率82.8%,三项指标位居全省、南阳前列。湍河、刁河、小草河三条河流出境水断面执行地表水Ⅲ类标准,综合达标率91.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疑似污染地块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不断改善,农用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为100%。社会治理成果丰硕。“两量两率一推行”纳入高质量党建考核,基层信访迈向有序轨道,扫黑除恶深入推进,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贯彻“四个最严”要求,持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整治。全市未出现一例重特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刁河店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年来,我们勤勉尽责、排难而进,财政保障坚强有力,金融要素充分激活。切实强化财力支撑。受疫情冲击、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消费承压、投资不振、工业税源加速成长但尚未成为财力支柱,邓州财政时刻处于紧平衡状态。为此,我们对到期债务进行展期和低成本置换,托住财政底盘,同时大力组织财政收入,保障“三保”支出。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8亿元,增长4.3%。争取上级资金78.4亿元,位居全省第二位。土地基金收入30亿元。财政总支出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5亿元。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优先保障基本民生项目,全年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3.2%。积极落实企业减税降费政策,减免各类税费7591万元、各类保险费用9263万元,返还失业保险费1142万元,惠及职工4134人,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大力推进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出台地方国有投融资公司转型方案,搭建“1+5+N”的现代地方投融资体系。稳妥推进地方投融资公司优质资产整合和债务重组,提升国有资本运营能力,各国有公司共获融资(授信)23.4亿元。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能力。加大财政资金注入,扩大过桥续贷资金池规模,提升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全力保市场主体,放水养鱼,留得青山。全市贷款余额278亿元,较年初提升8.1%。为1711家市场主体提供新增融资28.6亿元,融资余额37.7亿元。持续推进企业上市和直接融资。出台企业上市扶持政策。驰诚驾校、邓农食品等2家企业纳入省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3年内完成上市挂牌。康硕智能制造、好想鹅、永泰棉纺等5家企业纳入南阳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积极开展资本市场融资,国控集团10亿元私募债上交所成功获批,即将承销发行。

同时,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双拥氛围更加浓厚,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不断强化,实现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第七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外事、侨务、史志、文史、气象、测绘、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年来,我们顶住了压力,打开了局面,坚定了信心,赢得了民心,各方面工作全面起势,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阔。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持之以恒把“一抓三突破”部署贯彻到底、落实到位,我们的项目储备一定会达到新高度,产业发展一定会迈上新台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一定会实现新突破!

各位代表!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南阳市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谋发展、心无旁骛抓发展,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五年,经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经济总量比2015年新增115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30亿元,年均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比2015年增长47%,年均增长8%。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在全市形成较强竞争力,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商贸流通、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升级发展。着力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百万亩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8亿斤左右。

这五年,城乡发展面貌不断改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建成了明珠湖、广亿万商城、湍北高中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城市现代化气息渐浓。突出“三线三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突破。编制完成了水美古城发展规划,启动了古城修复工程,开工建设解放邓州突破口工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四美乡村”创建扎实推进。郑万高铁、浩吉铁路建成通车,邓州进入高铁时代,与焦柳铁路形成了三铁通市新优势,互联互通的大交通格局基本实现。

这五年,社会民生事业显著改善。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10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2.7万户8.2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南阳科技职业学院顺利获批,圆了全市人民多年来的“大学梦”。建成湍北高中,新增学位3300余个。建成了北京路学校,改扩建一批城乡中小学校,义务教育学校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卫生体系日益完善,人民医院湍北分院、中心医院“县域医疗中心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4%以内。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大局稳定。

这五年,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加强。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深入推进“河长制”,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10、PM2.5年平均浓度大幅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多,省控出境水断面平均达标率95.8%。工业点源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和露天矿山治理持续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21.8%,丹江口库区绿色屏障地位进一步巩固。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这五年,改革开放取得关键突破。“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实行行政审批集中服务,市级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超过90%,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市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文明、价格、盐业等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乡贤招商、以商招商、驻地招商等格局基本形成,年引进市外资金100亿元以上。与北京西城区对口协作效果明显,年获得对口支援项目资金4000万元左右,建成了杏山特色小镇、北京路学校等一批重点项目。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过去五年的工作成就,是省委、省政府和南阳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委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汗水与智慧,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关心支持邓州发展的广大乡贤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也面临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不平衡”和“三个不充分”: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不平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任务仍然艰巨;资源要素与发展要求不平衡,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制约依然存在。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不高;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发挥不充分,城镇化进程缓慢、要素集聚偏弱、辐射带动有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充分,还不能很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2035年远景目标及“十四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生态功能区、粮食核心主产区、省直管县、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等一系列政策,为我市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万人,人口基数大,城镇化有基础、有支撑、有潜力、有后劲。疫情催生出一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速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为突破工业短板创造了机遇。253万亩耕地、年6亿立方米丹江水资源,坚实稳固的资源基础将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势能。五年来,实施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十四五”时期将集中陆续建成见效,为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政治生态净化优化,干部队伍担当实干,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

一个地方的发展尽管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十四五”期间,将是邓州实现向更高能级发展跃迁,转“优势”为“胜势”,由“量变”到“蝶变”的关键时期。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汇集各方智慧,科学谋划了“十四五”邓州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战略定位、主要任务和组织保障。全市上下要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明大势、识大局,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规律,强化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占得主动,奋力推动新时代邓州发展实现新突破。

根据《中共邓州市委关于制定邓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邓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纲要草案》提出了2035年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市必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展望二〇三五年,邓州要达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要求,全面开创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基本建成“四个强市和一个邓州”。我市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进入省直管县第一方阵,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纲要草案》用“六个新”描绘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到二〇二五年,全市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在省直管县中位次不断前移,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在省直管县和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中走在前列:一是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突破工业瓶颈制约,基本建成与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占比逐年提升,现代服务业量质齐升,农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乡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城乡融合迈出新步伐。突破中心城市制约,古城风貌、水城景观充分彰显,城市综合交通和配套设施持续完善,中心城区核心引领功能更加凸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三是生态文明取得新成效。丹江口库区生态屏障更加巩固,“森林邓州”全面建成。水、土、大气质量持续提升,优良水体比例、PM2.5平均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均达到国家和省考核要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四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社会文明程度更高,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健康邓州”“平安邓州”全面创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五是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深度融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开放水平大大提升,招商引资引智成效显著。政府职能深刻转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六是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依法治市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基层基础更加稳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安全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这些目标顺应了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我们将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现代化邓州建设的新业绩!

三、2021年重点工作

发展未有穷期,我们任重道远。今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们将坚定信心、奋力拼搏、乘势而上,确保“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是:突破、巩固、再突破,具体讲就是“打开局面、持续突破,巩固阵地、连点成线、全面突破”。工作重点是“三个一”,就是紧盯“一个目标”: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坚定“一个部署”:持续深入推进“一抓三突破”,破解“一个瓶颈”:工业化程度低。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化率提高1.8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粮食产量保持在28亿斤以上。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项目统揽,激发发展活力

强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乡镇为主,乡贤为要”,叫响“老家河南,回城邓州”,持续深化拓展乡贤招商成果。择机举办乡贤大会。坚持“全年、全域、全员”招商,聚焦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生物基降解材料、农牧装备、农副产品加工、装配式建筑等重点领域,深入研究相关产业脉络,精准锁定目标企业的产业布局和投资趋向,编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积极开展靶向招商、以商招商、以链招商、资本招商。坚持“两要两不要”,取舍有度,让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好项目优先落地。用好京邓协作、豫沪合作两个“大平台”和各地商会“小平台”,做实驻点招商。增设京津冀招商联络处。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茅台镇等地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开展城市营销。打出优惠政策“组合拳”,创制“个性化”扶持方案,争取在总部经济招引上实现突破。落实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对业绩显著的单位和人员,要高规格表彰。实现全年招商引资项目5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2个、5亿元以上4个、1亿元以上20个,合同引资额1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0亿元。

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一个重量级项目可以振兴一方经济,一个标志性项目可以改变一座城市,重大项目就是最大变量。今年,我们将继续围绕“一抓三突破”以及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实施16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6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62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12个,总投资348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32亿元,确保发挥出项目建设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主引擎作用。在项目推进上,继续实行“三个一”“四集中”制度,坚持“每月通报、季度考评、半年观摩、全年总评”的考核办法,盯死盯紧,狠抓落实。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办事不求人”“项目落地不过百日”行动。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拿出“突破性”思维,逐项对照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坚决向各类不科学、不规范的制度和流程大胆开刀,以政府工作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带动审批管理、为民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最简单、最便捷的程序,最大限度压缩办事时限。并利用办事指南、互联网平台全方位公开,让老百姓都可以监督。建立县处级干部和主管部门现场办公、对症下药的“上门服务”制度,多部门协同办公、联审联批的“一站式”服务制度,重大事项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绿色通道”制度,学习借鉴杭州等地作法,推广“告知承诺制”“提交后不回复视同默认”等制度,只许设“路标”、不准设“路卡”,推行“指尖上”的审批,让“跑一次”成为上限、“不用跑”成为常态。

切实做好资金保障。持续抓好专项债项目谋划及申报工作,实现专项债落地10亿元以上。继续扩大企业债规模,争取企业债发行10亿元以上。加大政策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70亿元以上。不断优化融资建设模式,探索“投、融、建、管、还”一体化良性循环运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利用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金参与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争取银行贷款50亿元以上。毫不动摇做大做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国有公司全面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运营。加快国有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运营,做好存量融资还本付息和结构优化调整,积极谋划优质项目争取新增融资。用好国控公司AA信用等级评定,实现标准化和非标准化融资10亿元。

(二)突破工业短板,增强产业支撑

聚焦“主新特”,形成园区集聚优势。以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大力推行“链长制”,聚焦“主新特”开展产业链招商和产业链培育,力争每条产业链都形成行业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引领性的科创平台、标志性的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围绕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主导产业补链。重点扶持凯达环境、沃尔福、星光机电、德同电子等骨干企业,加快星光机电调迁、金丰电子、瑞泽线束、凯德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完善涡轮增压器、汽车车锁和车用电子三个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围绕生物基合成材料制造等新兴产业建链。加快金碧材料项目建设,两年内项目一期、二期建成投用,形成年产2万吨生物可降解材料的规模,打造豫西南生物基合成材料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康硕智能制造二期建设,打造中部地区3D打印增材制造基地;推动晶良电子两条钼靶材生产线投产运行,在新材料产业化竞争中抢占先机。围绕屠宰及肉类加工特色产业强链。加快牧原500万头生猪屠宰线等项目建设,支持黄志牧业持续扩大产能,建成熟食品加工项目,打造集育种、养殖、屠宰加工、精深加工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肉制品产业链;加快建设邓州福德食品肉类加工项目,与黄志食品、福建御厨特供熟食形成产业配套;推动有奇食品熟食加工项目建成投产。产业集聚区力争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以上。

壮大产业规模,打造市域产业集群。优势传统产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邓州必须端的饭碗,要以大个龙头企业为引领,着力壮大规模,形成集群。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牧原集团、黄志牧业等为龙头,与整合市场资源的“高手”合作,打响“茅台猪”“丹江水”等品牌,用品牌带动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支持牧原在邓州设立总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积极融入十堰、武汉、郑州汽车产业带,实行差异化竞争、融入式发展;支持凯达拓展“制造+服务”模式,打造城乡环卫一体化综合服务提供商;发展汽车拆解与再制造产业,重点支持驰诚汽车拆解产业园建设,启动驰诚汽车城项目建设。纺织服装业,支持企业加快设备换代、技术升级、品牌创建,推动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化、品牌化、开放化、绿色化发展;深化与依服宝等知名企业合作,提升邓州服装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农牧装备、建材及装配式建筑等传统产业,突出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引导农神机械、躬耕农机等企业,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领域,发挥渠道优势,跨界融合发展,不断扩大产能,拓展市场;支持邓州中联水泥实施“水泥+”战略,加快产能置换和城市固废垃圾再利用工程,推动预制式混凝土构件生产线建成投产。利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批主营业务或总产值超3亿元的骨干企业,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与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80%,打造3-5个50-100亿级产业集群。

培育乡镇工业,实现“家门口企业”蓬勃发展。顺应未来乡村振兴发展趋势,深入挖掘乡镇产业特色和优势,依托全市锂电池、小磨油、黄酒生产加工现状及特点,大力培育乡镇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推动穰东服装、构林面粉及副食加工、刘集黄酒、赵集校油泵、张楼休闲食品等特色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专业产业园,争创省级特色产业小镇。力争年度培育小微企业300家以上。让“家门口企业”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

推行“一区多园”,提升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全面落实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按照“一链一园”发展思路,依旗舰项目建设特色园区,用特色园区加速配套企业集聚,以配套完善吸引更多旗舰项目入驻,形成既有大项目带动、又有中小微支撑的产业梯队,更好发挥特色园区内项目集中、企业集聚、创新集成的乘数效应。依托依服宝、国控鸿发无纺布等企业,推进棉纺与无纺布产业园建设。依托中联水泥、凯颖钢构等企业,规划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依托金丰电子、瑞泽线束等企业,推进电子产业园建设。依托福德食品、黄志食品等企业,谋划推进肉类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依托益广、木棉花等企业,积极承接汕头内衣产业内迁,打造内衣创意产业园。依托一牧机械、农神机械等企业,加快农牧装备产业园建设。推动园区更多企业与牧原装备开展供应链合作,在园区形成“隐性”牧原农牧装备产业园。提升产业孵化园二期、返乡创业园、中科万邦等专业园区承载力,鼓励引导规模企业以“搬迁+升级”方式入园,以搬迁为契机加速设备更新、产品迭代。持续开展低效用地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处置“僵尸企业”闲置资产,剩余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完毕。以亩均税收、亩均投资、亩均产值、就业容量等为核心指标,建立项目入驻园区(标准化厂房)的准入门槛制度。深入推进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制度,并探索向其他投资项目延伸推广。

开展“服务企业提升年”活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出台实施支持工业突破“十二条”意见。建立“直通车”“茶叙”制度,畅通企业家提出意见诉求的渠道。强化“首席服务官”制度,探索推行“两清单”制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大张旗鼓宣传企业家精神,切实提高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声誉。以市场化思维,打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要素保障环境,发起设立或引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基金、企业担保基金、过桥基金和供应链金融,力争为工业企业实现市场化融资30亿元以上。做好驰诚驾校、黄志牧业、康硕智能制造、凯达环境等重点企业的上市培育,引导企业上市融资。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加快构建有利于留住创新人才、激发创造活力的创新创业制度体系。强化干部业务培训,真正培养一支“两懂两会”干部队伍。践行“九要”“九不得”要求,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优环境,让乡贤回归兴业既是基于情怀,更是基于理性,让企业家时刻感受到党委政府助其发展壮大的真心和决心。

(三)推进“双回”联动,提升城市能级

完善规划编制。完成以“水”为母规划和最上位基础性规划的空间规划。构建“一张图”监督信息系统。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试点村庄规划编制,抓好高铁片区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等重点区域的空间规划编制。推进复合型大新区和历史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开工建设以新“回”为启动区的邓州新区。

完善中心城区功能。实施中心城区道路环线“除堵保通”、主次干道“提升改造”和背街小巷“补白增绿”三大行动。对中心城区范围内卡脖、断头路全面摸排,分期分批,逐步贯通。今年重点贯通雷锋路西延、南一环、灵山大道等四横两纵6条主干道和三贤路、邓孟路等三横五纵8条次干道局部段。完成雷锋路、穰城路、人民路、交通路等城区超期服役道路和内回环线内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实施老城区整街区更新改造、城区集中供水供气供暖、中心城区污水管网提升改造。二污二期、中水回用、污泥处理、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建筑垃圾消纳等废物处置项目加快推进,保证城市消化系统良好运转。完成110千伏中心输变电工程及配套管沟建设,开工建设镇邓燃气管道,破解中心城区供电、供能瓶颈。新建社会化停车场9个。持续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项目建设,加快区内6385套棚户区改造步伐。建设花洲水街。以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基础,打造西起湿地公园,东至新G207,14公里长、3.8平方公里的湍河复合型生态廊道,形成靓丽的城市名片。

恢复古城风貌。完成内城西门(平成门)和内城河清淤、驳岸、桥梁改造、亲水平台建设。实施内城河西城墙、角楼复建和外城河清淤、驳岸、桥梁改造,以及月牙池公园项目建设。迅速推进突破口广场建设,早日建成投用。加快实施内城东门(迎旭门)、外城南门(荆襄门)和突破口段土城墙修复,通过拆迁安置,实现“透水见墙”。同步对城河两侧道路景观及绿化进行提升,逐步把“回”字型城河打造成水绿空间和历史人文廊道。加快推进星光厂搬迁。完成大十字历史建筑、团结路历史街区修复,推进古城路、花园街、文庙街历史街区修复,实施古城文庙、文庙街老剧院、双忠祠、三贤祠修复,多点成面,水陆双环,形成高品质人文休憩空间。历史是城市的脉络,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回”字型城河是邓州区别与其他城市的重要文化烙印和历史财富,历史把一个厚重的邓州交给了我们,我们一定要深度谋划、逐步突破,让邓州古城的美丽画卷在“十四五”期间渐次展开、华丽绽放,把一个更加水美宜居的“人文名城”留给未来!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国家级卫生城市”“国家级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始终保持对“双违”“双占”“问题楼盘”的高压态势。全面启动“双改”行动,改善以城区道路为载体的公用设施配套、改善以社区为单元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完善城市功能,让邓州更加安全、整洁、有序。学习借鉴杭州智慧城市管理经验,强化大数据、智能技术运用,为城市装上“数据大脑”,为市民搭建“共管平台”,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为突破口,逐渐扩展到城市治理各个领域,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优化交通网络。做好南邓高速建设协调服务工作,谋划邓桐高速、三淅高速延长线建设,打造市域高速环线。加快G328新建、迎宾大道下穿二广项目建设。G207城区段、S335邓州至渠首、S231南阳至邓州、S244陶岔至孟楼等改建提升工程,年底前竣工通车。S334改建、邓州东站核心区进站大道、经三路等续建工程加快推进,着力构建纵横交错、高效通畅的干线公路体系。启动东站交通枢纽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和焦枝铁路火车站改造。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建47公里县乡道路、131公里乡村振兴通村公路,提升82公里美丽农村路,推进通村入组向通组入户延伸,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

加快物流电商发展步伐。抓住建设省际区域物流枢纽的契机,组建产业专班,制定发展规划,强化龙头培育,打造特色园区,引导成立专业协会,推进物流、电商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大物流、大电商发展格局。谋划推进万里物流园与牧原合作,打造邓州牧原物流中心。依托建国物流园、丹水情物流园,不断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打造豫西南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加快铁路物流基地二期、邓州西站集装箱货场建设,启动西站物流园建设,引导各类运力资源集聚,打造集货运配载、专线物流、公共仓储、分拨配送、多式联运等功能为一体的省际交界区域大宗商品仓配运转中心。出台扶持政策,推动电商产业园集聚发展。大力发展直播经济,积极培育“网红”品牌、带货达人。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500家以上,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聚合邮政、“四通一达”等企业,建设快递物流分拨配送中心,助推电商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四)大力发展教育,实现率先突破

改善基础教育条件。湍北高中全面建成投用;湍南高中9月份实现招生;完成南阳幼师搬迁,置换改建一所完全学校;坚决将“3年内建成3所高中、新增1万学位”的承诺提前一年完成。加快推进一高中二期、六高中改扩建工程。新建功勋路、灵山路、书院路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快推进一初中西校区、花洲实验小学西校区扩建工程。完成城区小学配套幼儿园治理,确保11个小区7所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建都司、桑庄、孟楼、穰东4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尽快实现每个乡镇办好1-2所高质量公办幼儿园的目标。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稳妥推进城乡教育发展项目,逐步解决乡镇大班额问题,让更多的邓州孩子通过教育实现完善自身、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支持一高中创建名校,进一步明确各高中的目标定位,大胆实施分层办学、分层教学,使之努力创办出自己的特色。着力解决优质生源流失现象。进一步提升一本进线率,实现一本进线和“双一流”高校录取数量持续增加,力争到“十四五”末,邓州高招一本进线人数位居南阳各县(市)第一。加大教师补进力度,全年补进教师不低于1000人。强化高中教师补进,在基本解决高中教师缺口的基础上,增加总量5%的储备。拓展优秀教师职称晋升绿色通道。持续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智慧校园工程,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打造职业教育高地。职业学院扩建工程一期完成建设,学院图书馆布设完成并投用,启动配套教师住宅区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培优培强骨干专业(群),在学前教育、健康服务、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新增6个高职专业,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和对口招生,高职办学规模达到2500人以上。完成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4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产教融合,努力擦亮更多职教品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对脱贫村脱贫人口开展监测,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提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村级幸福大院管理和运营,分层分类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救助。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把抓好粮食生产摆在首要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落实国家种子战略,大力推进杂交小麦基地建设,打造国家级杂交小麦现代种业基地。在小杨营、文渠、穰东建设2000亩小麦高产示范方,开展主导品种筛选试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探索推进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提高种粮积极性。推进2021年度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千方百计抓好生猪稳产保供。持续推进牧原“百场千万”工程,积极争取黄志牧业制繁种猪基地建设,确保生猪存出栏恢复到常年水平。

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行动。在小杨营、构林、十林、张村等乡镇谋划建设茅台酒用小麦原粮基地,打造酒用小麦特色产业区。在邓南引丹灌区大力开展稻渔混合种养,同时发展鱼料加工、鱼苗繁育、鱼肉加工、冷链配送、仓储物流等产业,在全国重点水域禁捕限养的有利环境下,乘势培强邓州水产养殖、加工竞争优势,争取到“十四五”末,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创建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在湍河沿岸乡镇鼓励种植高油酸花生,确保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抓住被确定为全省烟叶最有发展潜力县、核心烟区重点培育县的机遇,在高集、彭桥、张村、赵集等乡镇大力发展烟叶生产,力争到“十四五”末,总量达到8万担以上。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在张村、高集、腰店等乡镇,发展艾草、白术、金银花、甜叶菊等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建设中药材示范基地2个。持续推进品牌强农,做好蔬菜、水果、黄酒等一批“名特优新”产品申报工作。举办“农民丰收节”“农特产品年货节”等农产品展销活动,促进产销对接,让邓州的好资源“走出巷子为人识”。

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扶持牧原、黄志牧业、好想鹅、永盛油脂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完善基地共建、资源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重点支持以盛全观光牧场、馨润牧业为龙头,组建以奶牛养殖及奶制品加工为主的奶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以通威公司、建国农副产品、宇中水产养殖等企业为龙头,组建水产养殖产业联合体。坚持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让农业“接二连三”,创建粮食精加工大县、畜产品加工大县、肉食品加工大县、油料加工大县,力争把邓州全域纳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复制借鉴韩营建设模式,引导乡村积极开展省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南阳市“四美乡村”和“美好移民村”创建。推进邓习线韩营、习营、西亭、杨场,迎宾线双庙、黑龙等美丽乡村建设,串点成线,打造农业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完成2.3万户农村户厕改造任务。通过市场化运营,完善改厕后期管护服务。在构林、腰店、桑庄等水源充足乡镇,开展美丽水乡建设试点。实施引丹灌区湍西分干工程,解决文渠、九龙、十林等3个乡镇10万亩农田灌溉问题。全力争取“湍北灌区”项目,早日实现全域自流灌溉。建设桑庄水厂、九龙水厂,让10个乡镇近60万农村居民喝上甘甜的丹江水,逐步实现全域地表水置换。在文渠、张村、十林、龙堰等11个中心城区周边乡镇、旅游重点镇率先试点,探索建立“群众可承受、财政可负担、运营可持续”的城乡客运均等化体系,让群众的出行更为便利快捷舒适。

(六)着力改善民生,兜牢民生底线

毫不动摇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常态化防控要求,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人物同防、闭环管理。加强进口商品、冷链物流等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管控,对重点场所采取严格的环境监测和卫生措施,落实重点人群排查管理和应检尽检。强化防控物资储备。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发挥发热门诊等“哨点”作用,做好防控救治、信息发布、溯源流调等工作。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切断疫情蔓延渠道,巩固疫情防控来之不易的成果。

推动高质量就业。继续做好援企稳岗工作,增强就业岗位韧性。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多渠道灵活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计划。加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支持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多渠道就业。大力开展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加大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支持力度。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大职业年金归集力度。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持续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养育保障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持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工作。全面落实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殡仪馆迁建、城市公益性公墓和乡镇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推行火化全覆盖,实现“逝有所安”“安有其所”。

全力打造健康邓州。年内实现人民医院湍北分院、妇幼保健院、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病、传染病病房楼)主体完工。开工建设中心医院综合楼、疾控中心新址等。启动第二人民医院、骨伤医院迁建、构林镇卫生院新址建设,汲滩、张村等10个乡镇卫生院扩建提升。继续推进村级卫生室产权公有化改革,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20个。持续强化县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支持中心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争创三级医院。发挥“医圣张仲景”“国医唐祖宣”资源优势,实施中医药传承和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发展中医及康养事业。持续开展省市级健康卫生乡镇、村、单位、社区、家庭、学校等创建活动,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入挖掘“四种精神”的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邓州故事。坚持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理念,提升引丹记忆韩营村、家风传承习营村、花洲书院、邓习画廊、蓝城小镇等旅游目的地内涵,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打造“两天一夜”精品旅游线路。积极争创一批3A级景区。今年春季,举办首届邓习画廊“油菜花季双周游”活动。启动邓瓷文化产业园建设。做好湍北图书馆布展和博物馆、文化馆的对外开放,持续推进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基层群众手中。不断完善文物保护和安全管理制度,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扎实推进“金元碑”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快邓州黄酒酿造技艺、罗卷戏传习所和老梆子、邓窑青瓷烧制技艺、古邓缘小磨油制作技艺申报省级非遗工作。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升级版”。强力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及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进一步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打好蓝天保卫战,力争国家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坚持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治理,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六个聚焦”,着力提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打好碧水保卫战,以水质提升和出境水断面持续达标为目标,统筹抓好污水治理和生态补水,大力开展“四水同治”,持续实施水污染治理“六大工程”,着力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以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为目标,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监管,强化塑料污染、医疗废物、废品收购站管理。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我们要持续健全风险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切实做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严防各类风险干扰中心工作。把“两量两率一推行”作为主攻方向,提高乡村善治水平。严格管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效化解历史债务负担,维护地方信用环境。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工作,关注特殊群体利益诉求。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依法预防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和暴力恐怖活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重点打击网络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着力建设高水平的平安邓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预警监测,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盐业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办好十项民生实事。一是免费开展农村适龄妇女、纳入城市低保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和出生缺陷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二是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现有需求残疾儿童应救尽救。三是高质量完成7个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升任务。四是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实现全市2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五是持续推动农村电网提档升级,重点解决局部电网薄弱、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加快城区道路弱电入地,确保“蜘蛛网”、安全隐患全面消除。六是开展全市窨井设施隐患排查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窨井设施进行更换改造。七是提高5G网络覆盖面,加快推进5G重点场景应用,实现乡镇、农村热点区域全覆盖。八是提升移动政务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各部门移动端应用在“豫事办”汇聚。九是加快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为农村学校招聘特岗教师150人,完成621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任务并交付使用,启动乡村教师保障房建设。十是扩大村(居)法律顾问服务面,专业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比例达到80%。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

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用新理念指导实践,全力抓好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确保圆满完成市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依法行政守规矩。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创建法治政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权责清单,落实重大民生决策依法听证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推进政府决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接受人大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大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审计监督,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察和人民监督。

勤政廉洁作表率。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续整治“四风”突出问题。紧盯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行政审批、民生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以“零容忍”的态度,治理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树牢过“苦日子”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真正把有限的财力用到发展最需要、群众最受益的地方。

担当作为抓落实。按照“操盘手”“实干家”要求,坚持有解思维,狠抓工作落实。聚焦“一抓三突破”、经济指标运行等重点工作,挂图作战,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横向打擂台,定期亮成绩,严格兑奖惩,形成决而有行、行而有成的良好局面。坚持问题导向,转换工作视角,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理念,融入政府治理和服务全链条,把方便交给企业、麻烦留给政府、评判交给群众,全力提升政府效能。坚持以民为本,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紧迫、最需要的事情做起,在人民群众面前老老实实说话、踏踏实实干事,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坚决兑现!

各位代表!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前行;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帮助下,干字当头,接续前行,在新时代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名词解释:

1.“三个一”机制:一名牵头领导总协调,一名分管领导配合抓,一名责任领导具体“操盘”。

2.项目推进“四集中”模式:集中评审、签约、审批、开工。

3.“四最”营商环境: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

4.“双占”:擅自占用公共空间、占侵公共资源。

5.“十乱”:乱堆乱摆、乱扯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

6.“1+5+N”:成立地方投融资决策委员会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组建国控集团、水务集团、国土开发公司、城乡开发公司、发投公司等5家一级公司,形成“1+5+N”的现代地方投融资体系。

7.“四个强市和一个邓州”:工业强市、文旅强市、生态强市、开放强市和幸福邓州。

8.“四水同治”: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治理。

9.“两量两率一推行”:赴“上三级”信访量及万人信访发生率、农村刑事治安案事件发案量及万人案件发案率、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情况。

10.“主新特”:一个主导产业、一个新兴产业、一个特色产业。

11.“三线三区”:三线,迎宾线、邓习线、“回”型城河岸线。三区,高铁站区、古城片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12.“标准地”: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定区域内,在完成矿产压覆、地质灾害、节能、水土保持、地震安全性、雷击风险评估及环境评价等区域评估的基础上,带着准入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用地产出、容积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比例、建筑系数、绿地率、能耗标准、环境标准等控制性指标进行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13.“九要”“九不得”:河南省《关于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提出:“九要”,要积极推动政策落实,要平等对待市场主体,要主动提供高效服务,要规范行政执法监管行为,要认真落实联系企业制度,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要积极推动经贸活动,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诚信守法履约践诺。“九不得”,不得向企业乱伸手,不得在监督管理服务中人为设置障碍、选择性执法,不得在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制定实施歧视性政策,不得在联系企业过程中只挂名不履职、只联络不服务,不得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或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财物,不得违规干预和插手企业项目选定、招标、工程建设、采购销售等市场经济活动,不得违规在企业兼职、挂靠或借用资格资质证书,不得以刑事案件名义等违规插手企业经济纠纷,不得“新官不理旧账”。

14.“首席服务官”:由分包企业的市“四大家”领导担任企业“首席服务官”,邀请退休老干部作为监督员,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

15.“两清单”制度:问题解决清单,通过“首席服务官”、监督员、联络员、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渠道,收集市场主体反映的问题,分级负责、一企一策、全面回应、限期解决。政策落实清单,对上级出台的政策,逐一梳理,明确到企业,定期调度落实情况,出现梗阻严肃追责。

16.“两懂两会”:培养出一批懂工业、懂经济、会招商、会服务的干部队伍。

17.“四个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18.“四美乡村”:农村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

19.“四种精神”:雷锋精神中的钉子精神、渠首精神中的担当精神、忧乐精神中的奉献精神、探索“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创新精神。

20.“六个聚焦”:聚焦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燃煤散烧、挥发性有机物(VOCs)、扬尘污染及烟花爆竹、秸秆禁烧等大气污染防治。

21.“六大工程”:城区雨污分流及小草河水质提升工程、排子河水质提升工程、乡镇(村)污水处理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水系连通工程、二污厂处理能力提升工程。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