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巫恒/史书/大周皇史/卷030

宗庙之制

编辑

周初,太祖皇帝以明制,于皇城西南设三庙,祭皇祖、皇曾祖、皇高祖三代。以皇高祖亲庙居中,以皇曾祖为昭,以皇祖为穆。庙皆南向,每庙中室奉神主,东西两夹室,旁无廊,三门,门设二十四戟。外为都宫。正门之南斋次,其西馔次,俱五间,北向。门之东,神厨五间,西向。其南宰牲池一,南向。

元贞二年七月,太祖皇帝命内阁议宗庙制度,内阁总理宋逸嘉等言:

“商制,以始祖契及太祖汤居中,为六庙,始作庙号。而周制,天子七庙,天子七庙,可以观徳,”

于是,追尊皇高祖考谥曰献文皇帝,庙曰肇祖,妣曰献穆皇后;追尊皇曾祖考谥曰昭武皇帝,庙曰宣祖,妣曰昭宁皇后;追尊皇祖考谥曰桓肃皇帝,庙曰显祖,妣曰桓思皇后。神主曰“考某祖某皇帝神位”、“妣某皇后神位”。

而祭器,以银制,以金涂之。酒壶盂盏皆八,朱漆盘碗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箧笥帏幔浴室皆具。后又诏器皿以金涂银者,俱易以金。祝文称臣孝子(尊号)皇帝或作臣孝子嗣皇帝。若以皇太子代祭,则作臣孝孙皇太子。

元贞二十七年,太上孝武皇帝崩。谥曰光文皇帝,庙曰仁祖。二十八年,入太庙,位于昭第二室。二十九年,宁献皇太后薨,谥曰光懿皇后。三十二年,淳皇后附庙。

元贞四十九年,韩皇后崩。谥曰宣皇后。太祖让其入太庙。众臣皆不允。太祖怒曰:“世宗的孝烈皇后都可以入庙,何况是我的宣皇后”。迫于压力下,众臣允。元贞五十一年,宣皇后入庙。

元贞五十五年,太祖崩,谥曰太祖武烈皇帝。元初三年,入庙,武宣皇后附庙。

元初二十一年,太宗崩,谥曰太宗文宣皇帝。元献二年,入庙。

元献六年,追谥裕妃曰和思皇后。是年,诏曰入和思皇后太庙。

元献八年,追谥越宣王曰宣熙皇帝,庙号裕宗。是年,诏曰宣熙皇帝入太庙,与太宗同昭穆。

牌位

编辑

居中设“大周肇祖献文皇帝神位”、“大周献穆皇后神位”

左一设“大周宣祖昭武皇帝神位”、“大周昭宁皇后神位”

右一设“大周显祖桓肃皇帝神位”、“大周桓思皇后神位”

左二设“大周仁祖光文皇帝神位”、“大周光懿皇后神位”

右二设“大周太祖武烈皇帝神位”、“大周武宣皇后神位”

左三设“大周太宗文宣皇帝神位”、“大周皇后神位”、“大周裕宗宣熙皇帝神位”、“大周宣闵皇后神位”

尊上谥号

编辑

元贞元年,追尊上四庙及妣谥号。皇高祖考庙追谥曰肇祖献文皇帝,妣曰献穆皇后;皇曾祖考庙追谥曰宣祖昭武皇帝,妣曰昭烈皇后;皇祖考庙追谥曰显祖桓肃皇帝,妣曰桓思皇后。册文曰:“臣孝子启天弘道圣文神武大孝高皇帝,再拜稽首上言:维元贞元年,岁在壬午,臣闻人著天下,即先祖之天下,始自先祖,传至子孙,则子孙世代世袭。追尊先祖乃古之礼法,尊祖护幼,此古今通议。臣起兵创功,立业定国,四方皆平,国泰民安,至尊天册。诸臣推举臣称帝,而先世祖宗未有尊称。奉天承运皇帝,今遣礼官黄阳明奉金册金宝,祭于太庙,谨上皇高祖考府君谥曰献文皇帝,庙号肇祖,妣曰献穆皇后;谨上皇曾祖考府君谥曰昭武皇帝,庙号宣祖,妣曰昭烈皇后;谨上皇祖考府君谥曰桓肃皇帝,庙号显祖,妣曰桓思皇后。伏惟灵熙有序,受命中兴,体元赞化,定功追思!”

元献六年四月,皇太子上书议嫡母裕妃之追封。元献皇帝不允,让皇太子不要再次上奏。皇太子不理,议谥曰昭烈皇后。六月,皇帝在与众压力下,定裕妃为先皇后,议谥曰孝哀皇后、孝灵皇后、孝幽皇后。皇太子皆不取,则自议曰孝惠皇后、孝徳皇后、孝景皇后。宣惠皇后则支持太子,逐元献皇帝取孝惠号。七月,谨上裕妃曰孝惠皇贵妃。八月,追尊为孝惠皇后。册文曰:“臣孝子康毅昭献皇太子,再拜稽首上言:维元献六年,岁在壬寅,臣知母则雄之靠山,无母则无天,母礼大、则慕思母,惟孝惠皇裕贵妃,侍奉陛下,体天知礼,福泽天下,育二哲王,该受天下人之拜,也育秦国和恪公主殿下,知书达礼,品行林德。奉天承运皇帝,今遣礼官和孝公主奉金册金宝,祭于太庙,谨上嫡母皇裕贵妃谥曰孝惠皇后。伏惟天玄悻悻,荣嗣徳成,静敏洋洋,彰功显道!”

追尊太王、皇、王

编辑

元献元年,追尊周文王为文皇、追尊巫彭为太皇、追尊周公旦为周文宣太王、追尊鲁太公为鲁太王、追尊鲁炀公为鲁炀王、追尊鲁魏公为鲁微王、追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