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得適當 抓住精華

「少」得適當 抓住精華

——編寫新教材中貫徹「少而精」原則的一點意見
青島市教材編寫組
1969年9月22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我們在編寫新教材的過程中,狠批了舊教材那種「多而雜」的錯誤傾向。但是,由於我們對「少而精」的原則缺乏全面的深刻的理解,又曾走到另一個極端,片面地過分地強調少,而忽視了精。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少和精的關係是數量和質量的關係。教材內容要少,質量要高。

舊教材內容煩瑣龐雜,學生負擔太重,天天處於緊張狀態,讀了書不能消化,反而嚴重影響健康,根本談不到保證教育質量的問題。但是,少要少得適當,不是越少越好,因為「任何質量都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沒有數量也就沒有質量。」如果內容極少,過分簡單或者只搞概念化,使學生無所消化或者無法消化,同樣達不到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

我們在編寫《工業基礎知識》教材時,就有這樣的缺點,經常受到群眾的批評。例如:電的部分只編寫了照明電路,發電與送電,電動機,有線廣播等有關設備的一些使用常識,電的基礎理論知識一略而過。工人同志說:「不象中學課本,內容太稀鬆,有些地方簡直象機器說明書,小學生也學得了。」又如:編寫「農業八字憲法」中的土、肥、種等部分,只籠統地提到元素、雜交等化學和生物學方面比較複雜的概念和名詞,文字太少,沒有講清楚,也缺乏生動的材料,顯得艱深難懂。學生反映說:

「少是少了,就是太難懂了,成了少而難。」

教材要做到精,必須突出重點,抓住精華。我們在這方面也有教訓。例如我們開始編寫的《農業基礎知識》課本,除「農業八字憲法」以外,寫了糧食、經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果樹等五大類,又從每一類中找出了三、五個品種為代表逐一講述。從篇幅上看,只相當於舊中學生物學課本的四分之一。少是少了,但並不精。每一種作物,都把播種前的準備,播種,田間管理,收割,貯藏等講了一下。四平八穩,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沒有重點,文字也拖泥帶水,使人看了模模糊糊,不得要領,不知道主要應該掌握那些知識。貧下中農批評說:「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教材,再少,也不符合無產階級的需要。應當突出重點,少中求精才行。」

實踐證明,編寫無產階級新教材,要在「少」字上作文章,更要在「精」字上下功夫;少要少得適當,精要精出水平。教材抓住精華,精益求精;學生才能抓住精華,學得精通。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