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四庫全書本)/卷113

卷一百十二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十三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禮記正義序
  禮記註疏第一
  禮記正義序唐孔穎達撰
  存舊宋板正德嘉靖本共作
  禮記正義序
  國子祭酒上䕶軍曲阜縣開國子臣孔頴達等奉勅撰
  禮記正義序
  考異是以所見各記舊門二葉右八行宋板是作俱門作聞正德嘉靖本同作聞
  禮記註疏卷之一漢鄭氏註唐孔穎達疏
  謹按正德嘉靖萬厯諸本卷端題名各異皆後來剞劂者隨意改易遂失古式其詳記於下雲
  禮記○陸德明音義曰此記二禮之遺闕故名禮記
  謹按宋板無禮記二字又全不載陸德明釋文正德板以下與崇禎本如此所録
  疏正義曰夫禮者至不復繁言也
  謹按正德嘉靖二本以此一叚疏別題禮記正義四字以在正義序後亦為重複也考異以齊正於物故為禮三葉右六行宋板禮作體 或一篇一卷四葉右一行或作故至孔子沒後七十二之徒九行二下有子字 楊榮字子孫仁為大鴻臚四葉左八行作楊榮字子仁孫為大鴻臚謹按漢書儒林傳註子孫楊榮字宋板為非仁即橋仁
  曲禮上第一
  謹按宋板與諸刻註疏本體製少異今記其式
  禮記正義卷第一
  國子祭酒上䕶軍曲阜縣開國子臣孔頴達等奉勅撰
  夫禮者經天地理人倫本其所起在天地未分之前故禮運雲夫禮必本於太一是天地未分之前
  曲禮上第一
  正義曰案鄭日録雲名曰曲禮者以其篇記五禮之事祭祀之說吉禮也喪荒去國之說凶禮也致貢
  曲禮曰毋不敬禮主於敬儼若思儼矜荘貌人之坐思貌必儼然安定辭審言語也易曰言語者君子之樞機安民哉此上三句可以安民說曲禮者美之雲耳正義曰此一節明人君立治之本先當肅心謹身慎口之事○曲禮曰者案下文安民哉是為君上所行故記人右宋板一面八行註細書兩行不加註字字數或十七或二十或二十二字隨字粗細參差不同不必拘也亦一篇之內各章不別提起疏下即録經文正德板其體稍同但嘉靖板以下加註字以別經文且各章提起此等細碎之事諄諄詳言者臣慕古之念一勝而不顧其煩以冀異日有復古之人彼此斟酌寖復其舊以洗俗本之妄作爾又按宋板以下諸本卷端題目皆失鄭氏之舊今更記古本及足利本題名於左以寓復舊之㣲意
  曲禮上第一    禮記一    鄭氏註曲禮曰毋不敬禮主於敬也儼若思
  右古本
  禮記卷第一
  曲禮上第一    禮記     鄭氏註
  右足利本
  此二本以足利本為是也古本禮記下加數目字恐非舊文矣其餘註疏本合刻正義時雜亂修整全失舊本之體矣今惟周禮儀禮卷端稍存其舊而禮記全失可謂妄作也不如古本足利本則何以解疏中所謂五葉左五行禮記者一部之大名曲禮者當篇之小目既題曲禮於上故著禮記於下以配注耳之語卷首必存曲禮上第一禮記鄭氏註十字而後疏意得通而可謂鄭氏之舊矣今註疏諸本倒置禮記曲禮上第一者亦非也補遺宋板疏案封禪雲二葉右五行雲作書 孝經說雲經禮三百三葉左五行經禮作禮經 為漢文時四葉左三行為作謂 然後亦附盧馬之本五葉左七行後作鄭
  曲禮曰毋不敬至安民哉曲禮上
  考異古本註於敬下莊貌下儼然下樞機下共有也字此上三句下有者字 雲耳作雲爾耳 足利本此
  上三句無上字說曲禮者者作耆恐非釋文儼魚撿反本亦作嚴元文上作嚴下作儼謹按凡此類與元文不同者皆後纂修十三經者依文改換之也以下當以意求之
  敖不可長至樂不可極
  考異古本經敖作傲從作縱釋文欲如字一音喻元文無下三字
  賢者狎而至直而勿有
  考異古本經憎而知其善無而字註月令曰曰作雲吾先子之所畏無之字 誣人之善惡之下有以字足利本之作以 晉咎犯上有昔字 醉重耳而行近之行下有之字近之作近也 近習下所畏下凡與人交下善惡下樂氏下則當能遷下於牆下傷知下共有也字釋文戚音傶本亦作傶元文作傶音戚本亦作戚疏憎謂己所嫌慢九葉右六行宋板慢作恨 故孔子戒子路雲不知為不知也十葉左四行不知也下有是知也三字補遺宋板疏有害於否九葉左七行於作以
  若夫至使從俗
  考異古本註謂我非夫下視貌正下祭祀時下鬼神不饗下共有也字
  夫禮者至不聞徃教
  考異古本註為近佞媚也為下有其字 則不說也也上有之字 言履而行之作言而履行也 取人下有者字 為傷信下為好狎下文飾耳下謂君人者下高尚其道下尊道藝下共有也字疏若服之則太重十三葉右四行宋板服作報正德本同 若主人未斂七行斂上有小字 禮以文飾十三葉左五行以下有為字
  存舊禮記正義卷第二宋板謹按宋板道德仁義以下為第二卷國子祭酒云云與篇首所記同下皆放此
  道德仁義至自別於禽獸
  考異古本經是故聖人作為禮是故作是以足利本同註學或為御下鹿牝曰麀下共有也字釋文徐普利正誤普當作音 毋本或鵡同音武元文或下有作字牝舊扶允反謹按正嘉二本允作死古音或然見於小補韻㑹疏欲行四事不用理無由得成十四葉左八行宋板理作禮 爭財曰訟則萬事通名十五葉右六行則上有爭字是學職事為官也十五葉左三行官作宦 祠為報賽六行賽作塞正德板同謹按周禮註亦作塞音先代反 乃退譲之事十六葉右五行乃作及 以禽作六摯十六葉左三行摯作贄補遺釋文涖徐普利沈力二反十四葉普作音 得求曰祠同上得求作求得
  大上貴德至則志不懾
  考異古本經而況富貴乎況下有於字足利本同註宜若無禮焉焉作然宋板正德足利本同 帝皇之世下懾猶怯惑下共有也字釋文怯邱刧反元文怯下有也字謹按由此觀之則註本作懾猶怯也惑也後省之明矣
  補遺古本註若無禮焉作若無禮然也
  人生十年至必告之以其制
  考異古本註悼憐愛也作悼矜也愛也足利本作悼憐也愛也 若今小車也今下有時字足利本同 亦明君貪賢貪作尊足利本同 學書計下任子孫下宗子之父下耄又及之下愛幼而尊老下而告老下明君貪賢下自稱猶若臣下以答之下製法度下共有也字釋文惛一音呼困反元文困作囷補脫坐乘繩證反謹按見於則必賜之几杖註疏人年百歳二十二葉右一行宋板年作生 並為聽致事也九行為作謂
  補遺宋板疏敎之數目二十葉右六行目作日 耆耄皆老也二十一葉右四行耄作耋 廣樹之功左五行廣下有逺字 坐車坐乘二十二葉左四行上坐作安
  謀於長者至非禮也
  考異古本註若曾子之為作若曾子為之釋文長竹杖反元文竹作丁杖作丈謹按切字丁字萬歴崇禎本作竹後皆放此疏故於謀議之時持就也二十三葉右九行宋板持作將正德本同
  凡為人子至在醜夷不爭
  考異宋板註安定其牀衽也作定安其牀衽也 古本何如下等夷下共有也字
  夫為人子至此孝子之行也
  考異古本經見父之執作見父之執友足利本同註車馬而身所以尊者備矣車馬上有受字足利本同 卿大夫士之子不受之子作子之 執友志同者作執友執志同者也足利本同但無也字 比踰於父下逺於君下僚友官同者下如事父下共有也字疏受是已到之日二十五葉右七行宋板日作目 正義曰云三賜不及者同上不及作三命 志在伯衛二十五葉左八行伯作宿 亡三命之賜者二十六葉右一行亡作雲謹按三命之三崇禎本或闕上二畫似一字非也 其物終必受之二十六葉左二行物作賜 去王城百里逺郊三行百里下有置字正德本作去王城百置逺郊脫里字 ○熊氏曰二十七葉右一行無圈與上文接正德本同
  補遺古本註不敢重受賜重受作受重宋板足利本同
  夫為人子者至必異席
  考異古本註今四十於二十者於作則 顔色安否下欲知之下有子道下惇行孝弟下並行差退下因宜有所尊下共有也字
  為人子者至不苟笑
  考異古本註棖闑之中央下父子皆異宮下饌具之所有下失子之道下無父者下敎使然下樂然後笑下共有也字疏故尊者居必主奧也二十九葉右六行宋板主作至東北隅謂之窅二十九葉左四行窅作宧音夷正德本同 東
  隅謂之㝔同上東下有南字 大夫士或相徃來六行來作者
  補遺古本註不敢見毀訾敢作欲宋板足利本同疏東北隅謂之窅二十九葉左四行宋板窅作宧
  孝子不服闇至不有私財
  考異古本註夜行以燭下死為報仇讎下共有也字為作謂
  補遺古本註男女夜行男上有禮字足利本同疏不許友以私三十葉右八行宋板私作死
  為人子者父母存
  考異古本註衣純以青下有也字
  孤子當室
  考異宋板疏崔靈恩雲指謂當室三十一葉左四行當室下有者字
  幼子常視至則掩口而對
  考異古本註小未有所知小作少 常示以正物示下有之字 無誑欺作誑毋誑欺也 謂傾頭與語作謂傾頭與之語也 口旁曰咡旁作傍咡下有也字 視今之示字下端正下扶持尊者下將行下於背下於旁下共有也字釋文屏必傾反正誤傾當作領
  補遺釋文屏必傾反三十一葉傾作領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十三
<經部,五經總義類,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