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補註 (四庫全書本)/卷6

卷五 三國志補註 卷六 諸史然疑

  欽定四庫全書
  三國志補注卷六
  編修杭世駿撰
  吳書
  孫破虜討逆
  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
  吳書曰堅世仕吳家於富春葬於城東
  幽明録曰孫鍾吳郡富春人堅之祖也與母居至孝篤明種𤓰為業忽有三年少詣之乞𤓰鍾為設食臨去曰我司命也感君之知何以相報此山下善可作冢復言欲連世封侯而數世天子邪鍾跪曰數代天子固當但何處便為定墓曰君可出百步後顧見我去處即是墳所也山下行百步便顧見悉化成白鶴也
  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
  元和郡國志曰復州卻月城在河口劉表將黃祖所守處
  為祖軍士所射殺
  水經注曰峴山有桓宣所築城孫堅死於此 中華古今注曰孫文臺獲青玉馬鞍其光照於衢路
  䇿字伯符 興平元年從袁術術甚竒之
  語林曰孫䇿年十四詣袁術俄而外通劉豫州來孫便求去袁曰劉豫州何若答曰英雄忌人既出下東階而劉備從西階上但得轉顧視孫足下行殆不復前矣
  後術欲攻徐州從廬江太守陸康求米三萬斛康不與術大怒 術遣䇿攻康 拔之
  後漢書陸康傳曰袁術屯兵夀春部曲飢餓遣使求委輸兵甲康以其叛逆閉門不通內修戰備將以禦之術大怒遣其將孫䇿攻康圍城數重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暇者皆遁伏還赴暮夜縁城而入受敵二年城陷月餘發病卒
  吳人嚴白虎等衆各萬餘人處處屯聚
  太平寰宇記曰石城山在烏城縣西三十里山墟名雲昔烏程豪族嚴白虎於山下壘石為城與呂䝉戰今山下有弩臺烽火樓之跡猶存
  志林曰初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闕上師于吉所得神書於曲陽泉水上白素朱界號太平青領道凡百餘卷
  後漢書裴楷傳曰臣前上琅邪宮崇受于吉神書又曰宮崇所獻神書専以奉天地順五行為本
  亦有興國廣嗣之術其文易曉㕘同經典 又曰其言以隂陽五行為家而多巫覡雜語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經乃收藏之後張角頗有其書焉注曰神書即今道家太平經也其經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部每部一十七卷也 像天地經曰後漢順帝時曲陽泉上得神仙經一百卷內七十卷皆白素朱界青標朱書號曰太平清道神仙傳曰宮崇者琅琊人也有文才著書百餘卷師事仙人于吉漢元帝時隨吉於曲陽泉上遇天仙授吉青縑朱字太平經十部吉行之得道以付崇後上此書書多論隂陽否泰災眚之事有天道地道人道雲治國者用之可以長生此其㫖也
  至夜卒 權稱尊號追謚䇿曰長沙相王封子紹為吳侯 評曰 且割據江東䇿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
  吳地記曰盤門吳大帝蟠龍故名門內有武烈大帝廟在祀典東北二里有後漢破虜將軍孫堅墳又有討逆將軍孫䇿墳 異苑曰餘姚縣倉封印完全而開之覺大損耗後伺之乃是富陽縣桓王陵上雙石龜所食即宻令毀龜口於是不復損耗容齋續筆曰孫權即帝位追尊兄䇿為長沙王
  封其子為吳侯按孫氏奄有江漢皆䇿之功權特承之耳而報之之禮不相宜稱故陳夀評雲割據江東䇿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而孫盛乃雲逺思盈虛之數正本定名防㣲於未兆可謂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其說迂謬如此漢室中興出於伯升光武感其功業之不終建武二年首封其二子為王而帝子之封乃在一年之後司馬昭季兄師秉魏政以次子攸為師後常雲天下者景王之天下欲以大業歸攸以孫權視之不可同日論也
  吳主傳
  孫權 十五年分豫章為鄱陽郡
  豫章古今記曰分鄱陽歴陽餘干樂安石陽等五縣及廬江共為鄱陽郡
  權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
  水經注曰孫權自公安徙此改曰武昌縣鄂縣徙治於袁山東又以其年立為江夏郡分建業之民千家以益之
  黃武元年
  鼎録曰孫權黃武元年於彭蠡水沈一鼎其文曰百神助陽侯伏三足大篆書
  三年
  顧㣲廣州記曰黃武三年遣交州治中呂瑜發趙嬰齊冢得金蠶白珠各數斛
  五年
  古今刀劍録曰孫權以黃武五年采武昌銅鐵作千口劍萬口刀各長三尺九寸刀頭方皆是南銅越炭作之文曰大吳小篆書 中華古今注曰吳大皇帝有寳刀三寳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㝠六曰百里刀一曰百鍊二曰青犢三曰漏景
  江表傳曰權於武昌新裝大船名為長安試泛之釣臺泝時風大盛谷利令舵工取樊口權曰當張頭取羅州利拔刀向䑨工曰不取樊口者斬工即轉舵入樊口風遂猛不可行乃還權曰阿利畏水何怯也利跪曰大王萬乗之主輕於不測之淵戱於猛浪之中樓船裝髙邂逅顛危奈社稷何是以利輒敢以死爭太平御覽引吳志曰權與群臣泛觴於大船江中西上逢惡風權遣舵工張頭取羅州谷利拔劍擬舵工急取樊口未及至口灣中船破因名敗船灣權至岸謂谷利曰何怯於水也谷利曰大王萬乗之主欲涉不測之淵一旦傾危社稷何寄因登陸路而歸 水經注曰庾仲雍江水記雲谷里袁口江津南入歴樊山上下三百里通新興馬頭二治樊口之北有灣昔孫權裝大船名之曰長安亦曰大舶載坐直之士三千人與群臣泛舟江津屬值風起權欲西取蘆洲谷利不從乃拔刀急止令取樊口薄舶船至岸而敗故名其處為敗船灣因鑿樊山為路以上人即名其處為吳造峴在樊口上一里今厥處尚存 江夏記曰敗船灣在縣西北七里 中華古今注曰孫權時號舸為赤龍小船為馳馬言如龍之飛於天如馬之走陸地也 奚囊橘柚曰孫權命工人潘芳造船夜夢一老父謂曰船將下水參第楫繳楫之入水處宜更殺其角柁福柁離水處曰福宜更殺其頓福上曲處曰頓則日行千里矣言畢化赤龍飛去如法果然
  黃龍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勸權正尊號 丙申南郊即皇帝位
  武昌記曰孫權獵於武昌樊山下見一老母問權何獲曰只得一豹母曰何不豎其尾忽然不見權稱尊號立廟於山下 水經注曰武昌城西有郊壇權告天位於此 鼎録曰權為姆立廟並作一鼎文曰豹尾鼎
  嘉禾五年春鑄大錢一當五百
  泉志曰大泉五百錢舊譜曰徑寸二分重十二銖文曰大泉五百餘按此泉徑寸一分重四銖六參今世有之
  赤烏元年春鑄當千大錢
  晉書食貨志曰孫權鑄當千錢故呂䝉定荊州賜錢一億錢既太貴但有空名晉自中原喪亂元帝過江用孫氏舊錢輕重雜行大者謂之比輪小者謂之四文 泉志曰此泉有二品大者徑寸五分重十二銖六參字文夷漫輪郭重厚頗艱得之小者徑寸三分重七銖二參世多有之 通典曰當千大錢徑一寸四分重十六銖
  五年
  通典曰孫權赤烏五年有戶五十二萬男女口二百三十萬
  十年改作大初宮
  建康宮闕簿曰赤烏殿在縣東北五里吳昭明宮內制度上應星宿求所以永安也 又曰大初宮中有神龍殿去縣三里左太沖吳都賦雲抗神龍之華殿施榮楯而捷獵
  權薨 葬蔣陵
  丹陽記曰蔣陵因山為陵 元和郡縣志曰蔣陵在上元縣北二十二里 太平寰宇記曰吳大帝陵在上元縣東北蔣山南八里 韋續九品書曰中中吳大帝孫權行艸中下吳大帝行𨽻艸三嗣主傳
  孫亮
  中華古今注曰孫亮作金螭屏風鏤作瑞應圖一百二十種之祥物也
  大赦改元
  鼎録曰孫亮建興元年於武昌鑄一鼎其文曰鎮山鼎小篆書三足
  二年
  古今刀劍録曰孫亮以建興二年鑄一劍文曰流光小篆書
  豫章東部為臨川郡
  豫章古今記曰分南城臨安宜黃等三縣為臨川郡
  孫休 永安元年 遣衡還郡勿令自疑 詔武士縛綝即日伏誅
  困學紀聞曰孫休之遣李衡有髙帝之度其討孫綝有叔孫昭子之斷吳之賢君也
  字𦯶
  酋小名録作⿱
  次子名相同
  相同二字小名録作壾
  尤好射雉春夏之間常晨出夜還
  世說曰孫休好射雉至其時則晨去夕反群臣莫不止諫此為小物何足甚躭休曰雖為小物耿介過人朕所以好之 劉峻注曰條列吳事曰休在位烝烝無有遺事唯射雉可譏
  休薨
  朱彞尊曰吳志不言定陵所在順治中海寧邵灣山居民穴地得隧道行數百步道窮有碑乃孫休陵也冶銅為門門有獸鐶兩狻猊夾門左右堅不可入未發而為怨家所首亟以土掩之此地誌所不載也
  孫晧 孫休立封晧為烏程侯遣就國
  萬厯湖州府志曰烏程侯井在府西吳孫晧為侯時所鑿
  寳鼎元年
  丹陽記曰孫晧寳鼎元年丹陽宣蹇之母年八十因浴於後湖化為鼈
  二年 是嵗分豫章廬陵長沙為安成郡
  豫章古今記曰分宜陽平都新淦等三縣及長沙安成共為安成郡
  建衡元年
  古今刀劍録曰孫晧以建衡元年鑄一劍文曰皇帝吳王小篆書
  三年司空孟仁卒
  吳録曰仁字恭武江夏人也本名宗避晧字易焉少從南陽李肅學其母為作厚褥大被或問其故母曰小兒無徳致客學者多貧故為廣被庶可得與氣類接也 除為監池司馬自能結網手以捕魚作鮓寄母母因以還之曰汝為魚官而以鮓寄我非避嫌也
  孟宗別傳曰宗事母至孝母亦能訓之以禮宗初為雷池監奉魚於母母還其所寄遂絶不復食魚後宗典知糧榖乃表陳曰臣昔為雷池監母三年不食魚臣若典糧榖臣母不可以三年不食米臣是以死守之 又曰宗為豫章太守人思其恵路有行歌故時人生子以孟為名 又曰宗為光祿勲大會宗先少飲酒後有彊之飲者一桮便吐傳詔司察宗吐麥飯察者以聞詔問食麥飯意答言臣家足有米麥飯直愚臣所安是以食之上乃歎息曰至徳清純如此
  或剝人之面
  語林曰賈充問孫晧何以好剝人麵皮晧曰憎其顔之厚 又曰王武子與武帝圍碁孫晧看王曰孫歸命何以好剝人麵皮晧曰見無禮於其君者則剝其皮乃舉碁局武子伸足在局下
  濬彬所至則土崩瓦解靡有禦者
  王濬表曰孫晧出案行石頭還左右兵皆跳刀大呼雲要當為國家一死戰決勝之魏帝尚以千人定天下況今有數萬衆自足辦事晧意大喜便開庫藏便出金寳以賜與之小人無狀得持便去
  於是受晧之降
  世說曰晉武帝問孫晧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否晧正飲酒因舉觴勸帝而言曰昔與汝為隣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桮酒令汝夀萬春帝悔之劉繇太史慈士燮傳
  劉繇 繇奔丹徒遂泝江南保豫章
  豫章古今記曰劉繇城在豫章縣北四十里
  繇尋病卒
  水經注曰毘陵城北有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刺史劉繇墓淪於江江即北江也
  太史慈 䇿即解縛捉其手曰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云何慈曰未可量也
  獻帝春秋曰䇿獲太史慈謂曰孤昔與卿神亭之役若為卿先如何慈謂曰不敢面欺若兠鍪帶不斷未可量也
  臣松之案吳歴雲慈於神亭戰敗為䇿所得與本傳大異疑為謬誤
  卮林曰慈若於神亭見囚則䇿方解縛而遽雲寧識神亭時何其倉卒不次又當言今日得我云何不宜言爾時也按呂範傳範從孫䇿攻太史慈於勇里乃知神亭時慈獲䇿兠鍪而勇里時䇿致慈縲絏也裴蓋未之深核
  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昬
  豫章古今記曰太史慈城在海昬縣西三百里妃嬪傳
  孫破虜吳夫人
  吳地記曰華亭通𤣥寺吳大帝孫權吳夫人舎宅置
  吳主權謝夫人 弟承
  會稽典録曰謝承遷吳郡督郵嵗穰嘉禾六穂生於部屬
  吳主權步夫人
  六朝事跡曰今蔣子文廟相對向西有曰孫陵岡是為蔣陵赤烏元年追拜夫人步氏為皇后後合葬蔣陵今蔣廟西南孫陵岡上有步夫人墩墩之側有夫人冢乃其地也
  張顧諸葛步傳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也
  丹陽記曰大長安道西張侯橋者本張子布宅處也
  顧雍字元歎
  鼎録曰顧雍鑄一鼎文曰顧元歎之鼎八分書三足
  代孫邵為丞相
  梁祚魏國統曰吳丞相顧雍諫孫權曰公孫淵未可信後必悔也權入禁中雍後隨之頓首曰此國之大事臣以死爭之權使左右扶出
  長子邵早卒
  世說曰邵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碁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賔客既散方歎曰已無延陵之髙豈可有喪明之責於是豁情散哀顔色自若
  榮兄子禺字孟著
  太平御覽引蘇州志曰通賢橋東有吳丞相顧雍宅雍至孟名著四代常居此宅門無雜賔投刺投齊者不過一時英俊
  邵字孝則 少與舅陸績齊名
  世說曰龎士元至吳吳人並友之見陸績顧劭全琮而為之目曰陸子所謂駑馬有一足之用顧子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逺或問如所目陸為勝邪曰駑馬雖精速能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百里所致豈一人哉吳人無以難全子好聲名似汝南樊子昭
  譚字子黙 譚坐徙交州
  顧譚別傳曰譚徙交州初吳以罪徙者皆收家財入官及下獄簿其資唯有犢車一乗牛數頭奴婢不滿十人無尺帛銖金之寳上聞而嘉之皆以家財付叔文後
  諸葛瑾
  世說曰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
  步隲 劉表所置蒼梧太守吳巨 因斬狗之
  王隠晉書曰步隲為交州喻巨巨照鏡不見其頭隲因入斬之
  十一年卒
  吳地記曰步隲墳在縣東北三里有石碑見存臨頓橋西南
  協弟闡繼業為西陵督 抗陷城斬闡等
  水經注曰郭洲長二里廣一里上有步闡故城方圓稱洲周迴路滿故城洲上城周半里吳西陵督步隲所築也孫皓鳯皇元年隲息闡復為西陵督據此城降留遣太傅羊祜接援未至為陸抗所陷也
  張嚴程闞薛傳
  張紘
  所謂小巫見大巫
  莊子逸篇曰小巫見大巫拔茅而棄此其所以終身弗如
  闞澤
  會稽先賢傳曰澤在母胞八月叱聲震外年十三夢見名字炳然在月中
  兼通厯數
  甄鸞數術記遺注曰會稽太守劉洪付乾象於東萊徐岳又授吳中書闞澤澤甚重焉為註解
  不宜有此舉動宜寛宥
  會稽典録作不宜有此刑遂從之一本又作不宜復有此刑權從之
  薛瑩
  晉書陸喜傳有較論品格篇言薛瑩
  周瑜魯肅呂䝉傳
  周瑜 瑜部將黃蓋曰今寇衆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䝉衝鬬艦數千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又豫備走舸各繫大船英雄記曰曹操進軍至江上欲從赤壁渡江無船作竹篺使部曲乗之從漢水來下出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宻使輕船走舸百艘艘有五十人施棹人持炬火持火者數千人又於船上以萃於篺至乃放火火然即回船走去須臾燒數千篺火起光上照天操乃夜去
  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荊州先徳傳曰周瑜領南郡以龎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古今刀劍録曰周瑜作南郡太守造一刀背上有盪寇將軍字八分書
  病卒
  吳地記曰周瑜墳在縣東二里 古今刀劍録曰赤烏年中有人得淮隂侯韓信劍帝以賜周瑜吳書每賜周瑜衣寒暑皆白領諸將皆不及
  魯肅 肅住益陽
  元和郡國志曰益陽城魯肅築也東門登之望見長沙城邑人馬形色宛然相去三百里故老雲長沙益陽一時相望
  建安二十二年卒權為舉哀又臨其葬
  幽明録曰王伯陽亡其子營墓得三漆棺移置南岡夜夢魯肅瞋雲當殺汝父尋復夢見伯陽雲魯肅與吾爭墓後於坐褥上見數升血疑魯肅殺之也墓今在長廣橋南
  呂䝉 權命䝉西取長沙零桂三郡
  水經注曰陸水又入蒲圻縣北逕呂䝉城西昔孫權征長沙零桂所鎮也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
  程普 還鎮石城
  湘中記曰君山有地道楂渚對岸古城孫權遣程普所立
  黃蓋
  吳書曰故南陽太守黃子亷之後也
  黃溍筆記曰陶靖節詩曰昔在黃子亷彈冠佐名州湯伯記注云三國志黃蓋傳注南陽太守子亷之後劉潛夫詩話亦云子亷之名僅見蓋傳按後漢尚書令黃香之孫守諒字子亷為南陽太守注及詩話舉其孫而遺其祖豈弗深考歟子亷乃守諒之字亦非名也
  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
  水經注曰鸚鵡洲之下尾江水溠回狀浦是曰黃軍浦昔吳將黃蓋軍師所屯故浦得其名
  蔣欽 拜別部司馬
  古今刀劍録曰蔣欽拜別部司馬造一刀文曰司馬隸書
  周泰字幼平 拜平虜將軍
  古今刀劍録曰周幼平擊曹公勝拜平虜將軍因造一刀銘背曰幼平
  董襲字元代 襲身以刀斷兩紲 衝乃橫流
  古今刀劍録曰董元代少果勇自打鐵作一刀後討黃祖於䝉衝河元代引刀斷衝頭為二流拜大司馬號斷蒙刀
  甘寧 寧厲聲問鼓吹何以不作壯氣毅然
  江表傳曰孫權攻合肥不下而還休兵皆上道權與呂䝉等在後魏將張遼奄至鼓吹驚怖不能復鳴甘寧拔刀欲斫之於是始作
  寧卒 子瓌
  晉書甘卓傳曰曽祖寧為吳將祖述仕為尚書父昌太子太傅
  徐盛 以勇氣聞
  劉義慶徐州先賢譛曰盛以敦直勇氣聞
  休使兵將就船攻盛盛以少禦多敵不能克
  吳書曰徐盛與曹休戰賊積茅艸欲焚盛盛燒船而去賊一無所得
  潘璋字文珪 拜偏將軍 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權即分宜都至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璋為太守
  古今刀劍録曰潘文珪拜偏將軍為擒闗羽拜固陵太守因造一刀銘曰固陵
  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也 晧追以前出軍事徙奉家於臨川
  宋書王僧綽傳曰初太社西空地一區吳時丁奉宅孫晧流徙其家江左初為周顗蘇峻宅其後為袁恱宅又為章武王司馬秀宅皆以凶終後給臧夀亦頗遇喪禍故是稱為凶地僧綽常以正達自居謂宅無吉凶請以為第始就造築未及居而敗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
  朱治字君理 二年拜安國將軍
  古今刀劍録曰朱君理少受征討黃武中累功拜安國將軍作一佩刀文曰安國
  朱然 以然為餘姚長
  水經注曰餘姚縣城是吳將朱然所築南臨江津北背巨海
  遣使拜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吳書曰朱然破魏將李興等軍斬首五百級得鼓車三乗拜然左大司馬加賜御織成帽
  虞陸張駱陸吾朱傳
  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也 遂徙翻交州
  樓承先別傳曰樓𤣥到廣州宻步虞仲翔故宅遂出徘徊躑躅哀喉慘愴不能自勝耳 孔曄會稽記曰昔虞翻甞登緒山望四郭誡子孫曰可留江北居後世祿位當過於我聲名不及爾然相繼代興居江南必不昌
  陸績
  文士傳曰績幼有儁朗才數博學多通 陸績別傳曰太守王朗命為功曹風化肅穆郡內大治
  張溫 以輔義中郎將使蜀
  吳録曰溫英才瓌偉拜中郎聘蜀與諸葛亮結金蘭之好焉 笑林曰沈珩弟峻字叔山有譽而性儉張溫使蜀辭峻峻入內良久出語溫曰向擇一端布欲以送卿而無粗者溫嘉其能顯非
  駱統 父俊官至陳相為袁術所害
  謝承後漢書曰 術怒宻使人殺俊
  李賢注後漢書引謝承書曰俊拜陳國相人有産子厚致米肉達府主意生男女者以駱為名袁術使部曲將張闓陽私行到陳之俊所俊徃從飲酒因詐殺俊一郡吏人哀號如喪父母
  陸遜傳
  陸遜 備宜都太守樊友委郡走諸城長吏及蠻夷君長皆降
  水經注曰魏武臨江分南郡置臨江郡劉備曰宜都郡治在縣東四百步故城吳丞相陸遜所築也為二江之會也
  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 備因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
  江表傳曰備舎船步走燒皮鎧以斷道使兵以錦挽車走入白帝 鼎録曰陸遜破劉備軍鑄一鼎紀功其文曰破備鼎
  休還疽發背死諸軍振旅過武昌權令左右以御蓋覆遜入出殿門凡所賜遜皆御物上珍 遣還西陵吳書曰陸遜破曹休於石亭還上脫翠帽以遺遜又曰遜破曹休當還西陵公卿並為祖道上賜
  御船一舫繒綵丹漆 又曰上脫御金梭帶以賜遜又親以帶之為鉤絡帶
  遜憤恚致卒
  吳地記曰華亭蓋晉元假陸遜宅造池華麗故名有陸遜陸機陸瑁三墳在東南二十五里橫山中按太平御覽引吳地記曰陸氏宅在長宅谷在
  吳縣東北谷名華亭谷水下通松江昔陸遜陸凱居此谷谷東有崑山父祖墓焉故陸機思鄉詩髣髴松水陽婉孌崑山隂
  抗 自闗羽至白帝
  日知録曰當雲自益陽至白帝余謂闗羽下脫一瀨字
  吳主五子傳
  孫慮 黃武七年封建昌侯
  豫章古今記曰孫慮城在建昌縣南一百里
  孫和 晧即阼其年追諡父和曰文皇帝改葬明陵吳興記曰西陵山在烏程縣北二十一里吳太子和葬烏程北山晧即阼追尊文皇帝陵曰明陵陵在山西故名
  孫奮 徙奮於豫章
  豫章古今記曰孫奮城在郡北二里
  賀全呂周鍾離傳
  賀齊 徐盛被創失矛
  太平御覽引吳書雲徐盛失牙謂牙旗也入牙類
  全琮
  吳書曰全琮年髙賜以復杖
  潘濬陸凱傳
  潘濬 五谿蠻夷叛亂盤結權假濬節督諸軍討之長沙耆舊傳曰夏隆仕郡時潘濬為南征太守遣隆修書致禮濬飛帆中流力所不及隆乃於岸邉拔刀大呼指濬為賊因此被收濬竒其以權變自通解縛賜以酒食
  陸凱 初晧常銜凱數犯顔忤㫖加何定譖搆非一既以重臣難繩以法
  吳録曰後主暴虐凱正直強諫以其宗族強盛不敢加誅也 世說曰孫晧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幾人陸曰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晧曰盛哉陸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𡚁覆亡是懼臣何敢言盛
  是儀胡綜傳
  胡綜
  魏氏春秋曰胡綜論吳朝俊士英才卓越超踰倫匹則諸葛恪清識知幾達究幽㣲則顧譚淑辨宏達言能釋結則謝景究學甄㣲㳺夏同科則范慎羊衜恪才而疎譚精而懼景辨而校後恪譚果以強敗吳人論綜言而有徴 胡綜別傳曰吳時掘得銅印以琉璃蓋畫布雲布於其上間之得白玉如意太子因問綜綜曰秦王以金陵有天子氣象處處埋寳物以當王者之氣此即是也
  徐詳者字子明
  吳地記曰吳主遣徐詳至魏魏太祖謂詳曰孤比者願濟橫江之津與孫將軍逰姑蘇之上獵長洲之苑吾志足矣詳對曰若越橫江而逰姑蘇是踵亡秦而躡夫差恐天下之事去矣太祖大笑曰徐生無乃逆詐乎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
  諸葛恪字元遜
  辯論應機莫與為對
  太平御覽引諸葛元遜傳曰昔元遜對南陽韓文晃誤呼其父字晃難之曰何人子前呼人父字是禮乎諸葛笑答曰向天穿針而不見天何者不輕天意有所在耳即罰文晃酒一盃 世說曰諸葛瑾為豫州遣別駕到臺語雲小兒知談卿可與語連徃詣恪恪不與相見後於張輔吳座中相遇別駕喚恪咄咄郎君恪因嘲之曰豫州亂矣何咄咄之有答曰君明臣賢未聞其亂恪曰昔唐堯在上四凶在下答曰非惟四凶亦有丹朱於是一坐大笑
  領丹陽太守
  異苑曰諸葛恪為丹陽太守出獵兩山之間有物如小兒伸手引人恪令民去故地㕘佐問之恪曰此事在白澤圖曰兩山之間有神如小兒名曰傒諸人未之見也
  權不豫而太子少乃徴恪以大將軍領太子太傅中書令
  吳書曰權寢疾議所付託時朝臣咸皆注意於恪而孫峻表恪器任輔政可付大事
  困學紀聞曰孫峻薦諸葛恪可付大事而恪終死於峻之手易曰比之無首旡所終也漢昭烈託孤於孔明而權乃託孤於恪劉孫之優劣於此可見
  由此衆庶失望而怨黷興矣
  困學紀聞曰楚莫敖狃於蒲騷之役將自用也諸葛恪東關之勝亦以此敗其失在於自用
  恪驚起拔劍未得而峻刀交下
  建康宮闕簿曰建業宮有迎風觀在縣南十五里孫峻殺諸葛恪於此
  況長寧以為君子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
  困學紀聞曰諸葛恪傳注虞喜志林曰況長寧以為君子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又曰徃聞長寧之甄文褘文禕謂費禕也長寧未詳其人蓋蜀人也廣韻引何氏姓苑有況姓廬江人
  王樓賀韋華傳
  賀邵
  會稽典録曰賀善容止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動靜有常與人交久益敬之至於官府左右莫見其跣坐甞著襪希見其足
  後邵中惡風口不能言去職數月晧疑其託疾收付酒藏掠考千所邵卒無一語竟見殺害
  邵子循 太興二年卒追贈司空
  世說曰元皇初見賀司空言及吳時事問孫晧燒鋸截一賀頭是誰司空未得言元皇自憶曰是賀邵司空流涕曰臣父遭遇無道創巨痛深無以仰答明詔元皇愧慚三日不出
  然此數子處無道之世或顯戮於殿廷或賜死於遐荒或誅夷於𦙍嗣晧之惡浮於桀紂而止於亡國猶全其軀亦幸也夫
  明刻馮夢禎本作然此數子處無妄之世而有名位彊死其理得免為幸耳





  三國志補注卷六
<史部,正史類,三國志補注__諸史然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