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三洞珠囊
卷之二
卷之三 
本作品收錄於:《正統道藏#太平部

三洞珠囊卷之二

編輯

  大唐陸海羽客王懸河修

貧儉品

編輯

  《道學傳第四》云:范豺者,巴西閬中人也,或作儕字。容止都雅,不言先見,不說機祥,閑恬無欲,終日默然,結絡敗布以繩為網,披苦纔得蔽形,冬夏徒跣腳不皴裂,四時無寢,□音肌若處子,美姿顏,應接恆笑,眾咸敬而安之。又以宋太元十四年到荊州,居於南郡枝江縣之富城洲尾巴芒中,亦有屋宇,不障風霜,以桑柴為牀,束藳插其間,有一空簞。一瓦瓶,裝擔枕倚以臥,或有十日荷擔乞食,口絕粳梁醪醴滋味果實,唯麤粟飯菜羹,食一升許便過旬日也。行甚駛,語甚急,自非精意聽受,略不可解。恆小坐恭敬,不以高卑易心,不與俗中榮貴人語,恆閉眼不聽聲樂,恆臥而獨語。人問之,輒云王建武來。俄又作,餘端應對,不可尋檢也。

  又云:生資一毫悉無,簞瓶悉空也。

  又云:遙視其衣服雜色,敗布帽,又數十年故物,殊覺不凈,

  既至甚香潔也。

  第五卷又云:劉凝之,字志安,小名長年,南郡枝江人也。王公贈遺,一無所受,家財事業,悉分與弟姪,出於蒿萊之中,而為環堵之室,非力作不取也。夫妻齊操,能以苦節自安,不拘小節,常與妻共取莢車入市門,隨物貴賤而賣之,周食餘便以乞人,雖復荒年絕粒,不革其操。妻梁州刺史郭詮女,遣送豐華,凝之悉分贍親屬,以盡為限,婦亦無吝心也。

  又云:性好山水,乃攜妻子跨崖越嶺為小蓬室,妻子皆從不知所終也。

  第十卷云:東鄉宗超,字逸倫,高密黔陬人也。梁廬陵威王為起造房宇廊廡,莫不華壯,供養法具,咸悉精奇,唯先生所居茅茨不改,衣服牀帷務存簡率,常坐一圓枯枿,移?遂有膝痕,卉冠莞席穿缺不換也。

  又云:嚴寄之,字靜處,丹陽句容人也。捨家入道,菜食布衣,體無寸帛也。

  第十一卷云:張澤,字士和,吳郡吳人也。專心道法,沈浮世也,隨時語默,居貧守約,處之無悶也。

  第十三卷云:庾承仙,字祟光,穎川鄢陵人也。明老莊,至行清儉,布衣莞席,長齋蔬食四十餘年,恆以講說為務也。

  又云:孟道養,字孝元,外名援,平昌人也。為性慈仁,布衣周身,蔬食充口,此外蕭然,執行精勤,未嘗殆倦,行道禮拜,不避寒暑也。

  第十五卷云:戴勝,字世榮,晉陵曲阿人也。少而出家,貧盡嘗為鄉人劉表署作。表是將士,好田獵,勝乃棄\之入茅山也。

  第十六卷云:孔靈產,字靈產,會稽山陰人也。遭母憂,讌酌珍羞自此而絕,饘蔬布素,志畢終身也。

  第十八卷云:鄧郁之,字玄達,南陽新野人也。隱南嶽,行則獨往,居無常室,寒暑唯著弊衲,喪不結髮,髮長則剪之,齊永明時人也。

  《列仙傳上》云:幼伯子者,冬常著單衣,盛暑著檽桍,形貌歲歲異,後數十年更壯,時人莫知也。'

  《神仙傳第四》云:孔元者,許昌人也。常服茯苓、松實,惡衣蔬食也。

  焦先,字孝然,河東太陽人也。年百七十歲,常食白石,結草為菴於山邊。衣敗賣薪於市,買故衣著。冬常單衣,顏色赫然,休息常如暑夏飲酒之狀也。

韜光品

編輯

  《大洞經下》云:太上大道君,形沈八玄,韜光萬源,浩浩冥貫,條條霞標,神秀外覺,氣彌炎洲,容與大化,寥寥本無,太空任奇,即色隨消。

  《道學傳第五》云:東方朔,字曼蒨,平原厭次人也。潔其道而穢其跡,清其質而濁其文。若乃遠心廣度,宏才麗辯,惆儻博物,觸類多能也。

  又嚴君平者,名遵,蜀郡人也。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常賣卜成都市,日得百錢,足以自養則閉肆門,下簾修道,沈深不作苟見,不治苟德,久幽而不改其操,未嘗仕,年九十餘終於家。

  第六卷云:諸慧開,字智遠,吳興烏程人也。性處幽靜,常習閑寂,精思內修,每絕遊往,或問何能幽悒如此,答曰:論動則六合未曠,語靜則環堵有餘。

  第八卷云:陶弘景,字通明,魏郡平陽人也。明帝時,棲憩鐘嶺,隱居更造樓,深自潛匿也。

  第十三卷云:庾承仙,字崇光,穎川人也。再徵為本州主簿,不出。又遣就拜,乃閉門幽遁,使者不得前也。

勑追召道士品

編輯

  《道學傳第七》云:陸修靜,字元德,吳興東遷人也,隱廬山瀑布山修道。宋明帝思弘道教,廣求名德,悅先生之風,遣招引。太始三年三月乃詔江州刺史王景宗以禮敦勸,發遣下都。先生辭之以疾,頻奉詔。帝未能致,彌增欽佇,中使相望,其在必至。先生乃曰:主上聰明,遠覽至不肖,猥見採拾,仰惟洪春,俯深慚惕,老子尚委王官以輔周室,仙公替金錫佐吳朝,得道高真猶且屈己,余亦何人,寧可獨善乎?即命弟子陳飄之出都也。初至九江,九江王問道佛得失同異,先生答在佛為留秦,在道為玉皇,斯亦殊途一致耳。王公稱善,至都勑主書計林子宣旨,令住後堂,先生不樂,權住驃騎航扈客子精舍,勞問相望,朝野欣屬。天子乃命司徒建安王尚書令袁粲設廣嚥之禮,置招賢座,盛延朝彥,廣集時英,會於莊嚴佛寺。時玄言之士飛辯河注,碩學沙門抗論鋒出,椅角李釋,競相詰難。先生標理約辭,解紛挫銳。王公嗟忭,遐邇悅服。坐畢,奏議於人主。旬日間,又請會於華林延賢之館。帝親臨幸,王公畢集。先生鹿巾謁帝而昇,天子肅然增敬,躬自問道,諮求宗極。先生標闡玄門,敷釋流統,並詣希微,莫非妙範。帝心悅焉。王公又問,都不聞道家說二世?先生答經云: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既已有先,居然有後。既有先後,居然有中。莊子云:方生方死,此並明三世。但言約理玄,世未能悟耳!朝廷欲要之以榮,先生眇然不顧。宋帝乃於北郊築崇虛館以禮之,盛興造構,廣延勝侶。先生乃大敞法門,深弘典奧,朝野注意,道俗歸心。道教之興,於斯為盛也。

  第八卷云:陶弘景,字通明,魏郡平陽人也。篤好黃老,備參道法,自稱華陽隱居。初憩句容縣之句曲山,登巖告靜。及齊明帝踐祚,恐幽祇未協,固請隱居詣諸名嶽,望袟展敬,遂周旋五郡,經歷三年,事訖迎還,令憩鐘嶺,使人往來,月有數四,餉賜重疊,隨意所求,朝野書疏交為煩黷也。

  第九卷云:齊建武二年,陶受勑東祈名山,困尋經典也。

  又云:蔣負芻,義興人也。去來茅山,有志棲託。齊高帝於山造觀,建元二年勑請於崇陽觀行道也。

  第十二卷云:孟智周,梁武帝時人也,多所該通。梁靜惠王撫臨神忮,請智周講光宅寺,僧法雲來,赴發講法雲淵解獨步,甚相凌忽,及交往復盛其詞辯,智周敷釋煥然,僧眾歎伏之也。

  第十四卷云:孫遊嶽,字玄達,東陽永康人也。卻粒,餌麻屑、松與木。齊永明三年,敕徵為興世觀主也。

  第十六卷云:孔靈產,會稽山陰人也。深研道要,遍覽仙籍。宋明帝於禹穴之側立懷仙觀,詔使居焉。遷太中大夫,加給事高皇,賜以鹿巾猥裘竹素之器。手詔曰:君有古人之風,賜以林下之服,登凡之日可以相存之也。

  第十九卷云:徐師子,字德威,東海人也。陳武帝立宗虛大觀,引師子以為觀主。後六七年卒於館,文皇勑責祕器並無,常與凡厥喪事皆取給臺焉。

投山水龍簡品

編輯

  《洞神經第十四》云:凡學長生存神明者,山仁水智,動靜所依。依仁者,靜而壽也;依智者,動而樂也。樂近水,壽如山。山居翫水,長生之方也。當投簡送名,拜見山水之靈。靈皇帝君,佑護善人,使弘仁智,長生神仙也。八節日寅午時,朱書白槿簡一枚,曰:曾孫某州郡縣鄉里位姓名,志求長生,移籍太清,改死錄,著生符。計字滿簡,詣山向王燒香,發鑪再拜,讀簡畢,再拜長跪,青紙裹,青絲纏,再拜巖石上,勿令人見,復鑪還,勿反顧也。詣水汎舟中流,再拜訖,向王發鑪心拜,讀簡畢又拜,裹纏如法,以凈石系之,令沈。立春為始,三年二十四過,必能降真。若公私意外一節致闕者,更從初始。數滿未感,功少行麤,更勤立功,精謹修之。久久神降,自知吉凶,幽顯瞭然,道成乃止也。

  《赤書玉訣上》云:元始靈寶告水帝,削除罪簡。上法曰:靈寶黃帝先生,某甲年如干歲某月某日生,願神願仙,長生不死,三元同存。九府水帝、十二河源、江海淮濟溟靈大神,乞削罪名,上聞九天,請詣水府,金龍驛傳,某年月朔日,子於某國土地告文。

  右朱書銀木簡上,以青紙裹簡,青絲纏之,金龍負簡以投三河之淵。初用金鈕九隻連簡沉之,後投不須。三過都止,投簡當於清泠之淵,北向叩齒三通,讀簡竟祝曰:

  元始五老上帝高尊、十方至真、太華靈仙,赤文告命,無幽不開,上御九天,請下玉文,日月五星、北斗七元;中告五嶽四方靈山,下告河海,十二水源、九府水帝、溟靈大神。今日上告,萬願開陳,請投玉簡,乞削罪名,千曾萬祖,九族種親,罪相連染,及得我身,普蒙削除,絕滅種根,記名水府,言上帝前,七祖父母,去離八難,上登九天,衣飯自然,我罪釋散,萬神咸聞,請以金龍,關盟水官,請如所陳,金龍驛傳。

  又云:元始靈寶告五嶽靈山,除罪求仙。上法曰:靈寶黃帝先生,某甲年如干歲某月生,命屬黃帝,名係太山,願神願仙,長生度世,飛行上清。五嶽真人,至神至靈,乞削罪籍,上名九天。請詣靈山,金龍驛傳。某年月朔日,子於某國某嶽告文。

  右朱書銀木簡,青紙裹之,青絲纏,金鈕九隻,金龍埋本命之嶽,悉如上法。於本命之嶽,東向叩齒九通,讀簡竟祝曰:

  玄老開明,元始監真。上帝五老,赤書丹文。天地本始,總.領三元。攝氣召會,催促舉仙。高上符命,一道十天。日月星宿,五嶽靈山。天下地上,溟靈太神,監生主錄,南上三門。關領玉簡,勒名舟編。削落罪書,上補帝臣。千曾萬祖,九族種親,皆蒙解脫五道八難,去離三惡,魂昇九天,生死開度,萬劫長存。今日上告,萬神咸聞。請以金鈕,關盟真官。請如所告,金龍驛傳。

  又云:元始靈寶,告九地土皇,滅罪言名求仙。上法曰:靈寶黃帝先生,某甲年若干歲某月生,命系九天,中斗領籍,願神願仙,長生度世,飛行上清。中皇九地,戊己黃神,土府五帝,乞削罪錄,勒上太玄,請詣中宮,投簡記名,今願自信,金龍驛傳。某年某月朔日,子於某郡國鄉里中告文也。

  右朱書銀木簡,青紙裹之,青絲纏,金鈕九隻,金龍一枚,埋所住中宮,悉如上法。於中庭向王叩齒十二通,讀簡竟祝曰:

  天開地張,九氣分靈。三光同符,十方朗清。五老上帝,開真領生。丹書玉文,堯始上精。普告天下,九土皇靈。今日上告,萬仙定生。我願我仙,請投玉名。土府太皇,勒除罪刑。奏簡上宮、列簿華青。昇得飛騰,天地同靈。九族種親,腐骸更榮。魂昇南宮,受化仙庭。吉日告命,萬神咸聽。請以金鈕,表盟至情。請如所告,金龍驛傳。

  道言:欲度諸天人民,便離五道八難之中,得過三惡,世世與道相值。當以八節甲子之日投三元玉簡,除宿罪簿,言名上天。事事三過諸天,三官九府,更相屬寄,上天友別,萬神敬護,五帝侍衛,三界司迎,門戶整肅,天下地神日月來朝,千魔萬精不敢妄干,志願堅白,觸向咸成。七祖父母即得解脫三塗五苦,上昇天堂。生死福慶,影響相酬。三官九府,書人功過,其理甚明也。

  三洞珠囊卷之二竟

 卷之一 ↑返回頂部 卷之三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