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地經/05
佛說十地經卷第五
編輯大唐于闐三藏尸羅達摩於北庭龍興寺譯
菩薩現前地之餘
編輯「唯諸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不壞意樂轉更圓滿;決定意樂、賢善意樂、甚深意樂、不退轉意樂、不休息意樂、無垢意樂、無邊意樂、求智意樂、方便與慧相應意樂皆得圓滿。於是菩薩此諸意樂,順佛菩提對諸異論,精進不退入於智地。捨離聲聞、獨覺乘地,一向決定趣於佛智,以諸魔怨煩惱現行不可映奪,善住菩薩智光明中,善修習空、無相、無願法之現行,恆與方便慧觀相應,間雜引發菩提分法。菩薩住此現前地時,慧到彼岸住得增上,及證第三猛利順忍,以於諸法如理隨順不違逆故。
「菩薩住此現前地中,以廣大見及以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庾多佛、多俱胝佛、多百俱胝佛、多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菩薩見是如來、應供、正等覺已,悉以廣大增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奉施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奉獻菩薩諸妙樂具,於僧伽眾而作恭敬,以此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殷重承事諸佛如來,恭敬尊重以希有想聽聞正法,聞已受持,以無顛倒等持慧智光明,修行堅固正行憶持不忘,轉更得入如來法藏。於是菩薩住此第六現前地者,於無量劫此諸善根轉復熾然、轉更明淨,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百千那庾多劫、無量俱胝劫、無量百俱胝劫、無量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此諸善根轉復熾然、轉更明淨。唯諸佛子!譬如金師,以所鍊金作莊嚴具,以瑠璃寶瑩飾廁填,轉得熾然、轉更明淨。唯諸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隨所思察,轉得熾然、轉更明淨,展轉寂滅無能映奪。又諸佛子!譬如月光,能令有情身得悅豫,非四風轉所能斷壞。唯諸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能滅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煩惱火焰,非四魔道所能斷壞。彼於十種波羅蜜多慧到彼岸而得增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
「唯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六現前智地。菩薩安住於此地時,受生多作妙化天王,能作自在善化有情,令增上慢畢竟休息。常以一切聲聞問難不可映奪,能令有情證入緣起。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常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由是精進一剎那頃瞬息須臾,證入菩薩百千俱胝諸三摩地,能見百千俱胝諸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百千俱胝世界,能往百千俱胝佛剎,能照百千俱胝世界,成熟百千俱胝有情,住壽百千俱胝大劫,於前後際各能入百千俱胝劫,思擇百千俱胝法門,能示現百千俱胝身,身身能現百千俱胝菩薩眷屬圍遶。從此以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菩薩已淨第五地,觀法無相、無自性,無起、無生常寂靜,性本清淨無戲論。 亦無取捨、如幻等,有、無不二離分別;隨順法性如是觀,由此智入第六地。 猛利順忍智具足,觀諸世間生滅相;知由我執世間生,除我執已世無有。 如理通達緣起空,不壞假立和合用;無作、無受、無命者,諸行如雲遍興起。 於諦無知名無明,癡所造業果名行,生時初心名為識,俱生餘蘊是名色,即此增長名六處,三和謂觸俱生受,欣受名愛,愛增取,有漏業有,蘊起生,蘊熟名老、蘊壞死,純大苦聚如是集。 了達三界唯是心,十二有支依心有;生死皆由心所作,若心滅者生死盡。 無明所作有二種,由緣迷故與行因;如是乃至老終歿,從此苦生無有盡。 無明緣性謂諸行,不斷而復有助成;由斯無故諸行斷,更無扶助餘亦爾。 癡、愛、取是煩惱流,行、有是業餘皆苦;無明與行為過去,識至於受是現在,愛、取、有生未來苦,觀待斷是苦邊際。 行至六處是行苦,觸、受增長是苦苦,所餘有支是壞苦,若見無我三苦滅。 以從因緣行等起,緣離則斷故性空;無明為緣是生縛,於緣得離縛乃除。 隨順無明起諸有,若不隨順諸有斷;由此彼有無亦然,十種思惟心離著。 有支相續一心攝,自業不離及三流;三際三苦因緣生,連縛起滅順無盡。 如是普觀緣起行,無作、無受、無自性,如幻、如夢、如光影,亦如愚夫逐陽焰。 觀是入空解脫門,知緣性離入無相;了其虛妄無所願,唯除慈愍救有情。 大師修行解脫門,轉益大悲求佛法;知有為從和合有,志樂決定勤精進。 證空等持具百萬,無相、無願亦復然;般若順忍皆增上,解脫智慧得成滿。 復以意樂供多佛,於佛教中修習道;得佛法藏增善根,如金瑠璃所瑩飾。 如月清涼被眾物,四風來觸無能壞;此聖能超四魔道,息世惑熱亦如是。 住此多作善化王,化導有情除我慢;所作皆求一切智,悉已超勝聲聞道。 此地精勤獲百千,俱胝菩薩三摩地;亦見若干無量佛,譬如盛夏空中日。 甚深微妙難見知,聲聞、獨覺無能了;如是菩薩第六地,我為佛子已宣說。」
菩薩現前地第六竟
菩薩遠行地第七
編輯是時大眾心歡喜,散寶成雲在空住;普發種種妙音聲,白於最勝清淨者: 「了達勝義智自在,成就功德百千億;人中蓮花無所著,為利群生演深行。」 自在天主在空中,放大光明照佛身;亦散最上妙香雲,普供除憂煩惱者。 爾時大眾皆歡喜,悉發大音同讚述: 「我等聞斯地功德,則為已獲大善利。」 天女是時心慶悅,競奏樂音千萬種;悉以如來神力故,聲中共作如是言: 「威儀寂靜最無比,能調難調世應供;已超一切諸世間,而行於世闡妙道。 雖現種種無量身,知身一一無所有;巧以音詞說諸法,不取文字音聲相。 往詣百千諸國土,以諸上供供養佛;智慧自在無所著,不生於我佛國想。 雖勤教化諸有情,而無彼已一切心;雖已修成廣大善,而於善法不生著。 以見一切諸世間,貪、恚、癡火常熾然;於諸想念悉皆離,發起大悲精進力。」 一切諸天及天女,種種供養稱讚已;悉共同時默然住,瞻仰人尊願聞法。 時解脫月復請言: 「此諸大眾心清淨,第七地中諸行相,唯願佛子為宣說。」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眾菩薩言:「唯諸佛子!若是菩薩,第六地中所修地道善圓滿已,欲入菩薩第七地者,當以十種妙方便慧所引不共進道勝行而入。何等為十?所謂:善修空、無相、無願三摩地,而集廣大福德資糧;證入諸法無我、無壽者、無數取趣,而不捨修四無量心;發起廣大福德及法修行增上到彼岸行,而於諸法無少執著;已得遠離一切三界,而能引發三界莊嚴;已得畢竟寂靜寂滅,遠離一切諸煩惱焰,而能引發一切有情,貪、瞋、癡焰寂滅之行;現知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水中月、如鏡中像、自性無二,而能引發業用無量差別意樂;依善修習諸剎土道與虛空等,而能引發佛剎清淨莊嚴之行;了知諸佛法身為性猶如虛空,而能引發妙色相好莊嚴其身;又知諸佛音聲本性寂靜不可言說,而能引發一切音韻差別莊嚴;了知諸佛一剎那頃頓悟三世,而能隨入顯示種種相劫數等,觀諸有情心意樂故;菩薩如是以此十種妙方便慧所引不共進道勝行,從第六地入第七地。
「唯諸佛子!菩提薩埵,由此十種妙方便慧所引不共進道勝行現在前故,名為已入於第七地。菩薩住此第七地中,入於無量諸有情界;入於無量諸佛世尊,成就調伏有情之業;入於無量諸世界網;入於無量諸佛世尊佛剎清淨;入於無量法差別性;入於無量諸佛世尊智正等覺;入於無量劫數差別;入於無量諸佛世尊覺悟三世;入於無量有情勝解差別之相;入於無量諸佛世尊,示現種種名號色身;入於無量有情意樂根之差別;入於無量諸佛世尊,言音令他有情生喜;入於無量有情種種心行差別;入於無量諸佛世尊廣大智行;入於無量諸聲聞乘遊路勝解信解,無量諸佛世尊演說入道;入於無量諸獨覺乘修證成就;入於無量諸佛世尊,演說趣入甚深智門;入於無量諸菩薩行所修加行;入於無量諸佛世尊,演說趣入大乘之集。即此菩薩作是思惟:『諸佛境界如是無量百俱胝劫不易算數,千俱胝劫、百千俱胝劫,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算數,此佛境界我應發起,以無功用、無分別、無異分別,當令圓滿。』菩薩如是多善觀智通,無間無缺精勤修學,以不動故名已安住於方便慧熏修不共進道勝行。又此菩薩於一剎那能引發道不起於定,行時引發如是正智,精勤修學,住、坐、臥時乃至眠夢,遠離蓋障。諸威儀中不道如意,正想作意,彼於一心一剎那中,十到彼岸具足成就。所以者何?由是菩薩所起一切心之所念,念念皆以大悲為首,迴向修證一切佛法趣如來智。於此菩薩所有善根,為求佛智施與有情,是彼布施波羅蜜多;慈悲為首,於諸有情不為損害,是彼安忍波羅蜜多;無厭增進後後善法,是彼精進波羅蜜多;一切智道常現在前未嘗散亂,是彼靜慮波羅蜜多;於性不生不滅法中現前之忍,是彼般若波羅蜜多;引發無量智,是彼方便善巧波羅蜜多;引發後後智,是彼願波羅蜜多;一切異論及諸魔眾,無能壞道,是則彼力波羅蜜多;如實建立一切諸法,是名彼智波羅蜜多。唯諸佛子!菩薩住此遠行地中,如是十種波羅蜜多,剎那皆得具足四種攝事及四加持,三十七品菩提分法、三解脫門,略言一切覺分之法,剎那剎那皆悉圓滿。」
如是說已,解脫月菩薩,問金剛藏菩薩言:「唯諸佛子!菩薩豈但於第七地一切覺分而得圓滿,為於一切菩薩地中亦滿足耶?」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一切十地位中,一切覺分悉皆圓滿,然於菩薩第七地中最為殊勝。所以者何?唯佛子!此菩薩地,今有加行行得圓滿,轉能趣入智神通行。然唯佛子!於初地中,一切大願為所緣覺支圓滿,第二地中遣心垢故,第三地中正願增長得法明故,第四地中趣入道故,第五地中隨順一切世間事業故,第六地中趣入甚深諸法門故。今此菩薩第七地中,具足發起諸佛法故覺支圓滿。所以者何?菩薩所有始從初地,至第七地中之所引發智加行分。此從菩薩第八智地,以無功用悉皆成就。佛子!譬如有二世界,一者、染淨,二者、純淨;是二界中間難可得過,唯除有大神通力持。佛子!菩薩雜淨行門亦爾,難可得過,唯除有大誓願方便慧通力。」
解脫月菩薩言:「唯諸佛子!豈於前七菩薩地中菩薩正行以煩惱行之染污耶?」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以從初地諸菩薩行,當言遠離諸煩惱業,迴向菩提增上力故,然與隨類道平等故,於七地中未可當言超煩惱行。佛子!譬如轉輪聖王,乘天象寶巡四大洲人間,貧苦雜染皆能了知,而不為彼眾患所污,然未名為超過人位;若捨王身生於梵世,乘梵宮殿巡覽千界,示現梵天光明威德,爾乃名為超過人位。佛子!菩薩亦復如是,始從初地乘御菩薩到彼岸乘,遍遊世間知諸有情雜染過患,而不為彼眾患所污,乘正道故,然於七地猶未可言超煩惱患。若捨一切有功用,從第七地入第八地,乘御菩薩清淨之乘遍遊世間,知雜染患不為所染,已超過故。菩薩安住於此菩薩第七地中,多分超過貪等一切諸煩惱,眾菩薩修此遠行地時,如應當言非有煩惱非無煩惱。所以者何?一切煩惱不現行故,不應說為有煩惱者;希求佛智猶未得故,不應說為無煩惱者。菩薩住此第七地中,成就增上意樂清淨身、語、意業,超過一切如來所毀不善業道,常恆護持諸佛所讚十善業道,如前所說。於第五地所引世間工巧業處,此之一切七地菩薩,以無功用自然而轉,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共許為師,唯除如來、正遍等覺及已安住第八地等諸大菩薩意樂加行,無與等者。所有靜慮、等持、等至、神通、解脫,此彼一切皆得現前。由修行相現在前故,非由異熟而得成就。如第八地,於此菩薩安住第七遠行地者,諸心念中妙慧方便修力成滿,一切覺支轉得圓滿。復次,而是菩薩住此第七菩薩地時,入名善思擇菩薩三摩地,名善思義三摩地,名殊勝慧三摩地,名分別義藏三摩地,名擇一切義三摩地,名善住堅根三摩地,名智神通門三摩地,名法界瑩飾三摩地,名如來勝利三摩地,名入種種義藏生死涅槃門三摩地。菩薩如是大智神通為首,入滿百萬諸三摩地淨治此地,由得如是妙方便慧之所熏修三摩地故,獲大悲故,超過聲聞、獨覺乘地,智慧觀察地現在前。於是菩薩住此菩薩第七地者,無量身業離相隨轉,無量語業離相隨轉,無量意業離相隨轉,極善清淨無生法忍之所顯發。」
解脫月菩薩言:「唯佛子!初地菩薩,豈無無量身、語、意業,超諸聲聞、獨覺行耶?」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雖有此行,但由佛法所緣增上力故,非由自覺慧所觀察。於此菩薩第七地中,由自覺慧觀境界故無能映奪。佛子!譬如王子生在王家,正後所生具足王相,纔生即能映蔽臣眾;但以父王增上自在,非以自智之所思察。若身長大藝業悉成,乃以自智力所持故,超過一切眾臣所作。佛子!菩薩亦復如是,由初發心映蔽一切聲聞、獨覺,但由廣大增上意樂,非由自覺慧所觀察;今此菩薩第七地中,於自所行安立智故,出過一切聲聞、獨覺所作事業。
「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已,雖得甚深寂靜無行身、語、意業而不捨離,尋求勝進勇猛加行。」
解脫月菩薩言:「佛子!菩薩齊何等地能入滅定?」
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菩薩從第六地能入滅定;今住菩薩第七地中,能於一一心剎那中趣入滅定,而不應言於滅作證。由此菩薩說為成就甚難希奇身、語、意業,謂常安住實際住中,而於寂滅能不作證。佛子!譬如有人乘大船舶入於大海,得船善巧善知水相,此終不遭大海水難。佛子!菩薩住此第七地中亦復如是,乘到彼岸船,常能安住實際住中,而於寂滅能不作證。佛子!菩薩得是智已,由三摩地智力修習所引妙慧,以大方便善巧力故示生死門,而其意樂住在涅槃眷屬圍遶;常樂遠離,以願力故三界受生,而非世法過患所污;雖常寂滅,而以方便還示熾然,雖然不燒常順佛智;示入聲聞及獨覺地得佛境界藏;示住魔境界越四魔道現行魔法;示行一切諸外道行,而其意樂不捨佛法;示順一切世間業行,而常樂入出世法趣所有一切莊嚴之事;皆過一切人、天、龍、藥叉、鬼神,及釋梵護世之所有者,而不捨樂法作意。佛子!菩薩成就如是智慧,住此菩薩遠行地已,由廣大見及以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庾多佛、多俱胝佛、多百俱胝佛、多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那庾多佛。
菩薩見是如來、應供、正等覺已,悉以廣大增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奉施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奉獻菩薩諸妙樂具,於僧伽眾而作恭敬,以此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尊重、承事諸佛如來,恭敬、尊重以希有想聽聞正法,聞已受持,以無顛倒等持慧智光明修行,以成就於諸佛所護持聖教。一切聲聞及諸獨覺,自現觀中所有問難無能退屈,於彼多分饒益有情法忍得淨。菩薩住此遠行地中,於無量劫此諸善根轉得熾然,清淨堪能轉復明淨,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百千那庾多劫、無量俱胝劫、無量百俱胝劫、無量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此諸善根轉復熾然轉更明淨。佛子!譬如金師,以所鍊金作莊嚴具,諸摩尼寶瑩飾廁填,甚為光麗極為明淨,餘莊嚴具所不能及。佛子!菩薩住此第七遠行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之所引發,轉得熾然轉復明淨,一切聲聞、獨覺善根不能映奪。佛子!又如日光,不為一切眾星月光所能映奪,多分枯涸贍部洲中穢濕泥潦。佛子!菩薩住此遠行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一切聲聞、獨覺善根不能映奪,多分枯涸一切有情煩惱垢穢。彼於十種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波羅蜜多以為增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
「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七遠行地也。菩薩安住於此地時,受生多作他化自在天王,善授一切聲聞、獨覺現觀方便。能令有情入離生正性,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常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由是精進一剎那頃瞬息須臾,證得百千俱胝那庾多諸三摩地,能見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百千俱胝那庾多世界,能往百千俱胝那庾多佛剎,能照百千俱胝那庾多世界,成熟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住壽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於前、後際各能入百千俱胝那庾多劫,善能思擇百千俱胝那庾多法門,示現百千俱胝那庾多身,身身能現百千俱胝那庾多菩薩眷屬圍遶。從此以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願力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
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第六地行善備已,則修方便慧所印;不共進道殊勝行,以此趣入第七地。 處三脫門積福德,通達無我修慈悲;福德及法常充滿,行到彼岸無執著。 遠離三界而莊嚴,寂然滅世無煩惱;知法如幻而辦業,了剎如空樂嚴土。 解身無相集相好,達響離言善開演;剎那頓悟顯眾相,智者以此昇七地。 觀察此法得明了,廣為群迷興利益;入有情界無有邊,佛教化業亦無量。 能入剎土法劫數,勝解意樂及心行;說三乘法無限量,由是教化諸群品。 剎那引發雙運道,於四威儀常修慧;一一迴向佛菩提,念念具十到彼岸。 善施有情是布施,滅惑為戒、不害忍,求善無厭斯精進,於道不動即靜慮,忍法無生名為慧,起無量智是方便,引發後後智謂願,無能摧伏是為力,如實成立法是智,如是念念皆成滿。 初地勝願覺支滿,二地遠離心垢故,三地願增法明故,第四地中入道故,五順世間事業故,六入甚深法門故,第七地中由發起,一切佛法覺支滿;以是能令第八地,一切所作咸清淨。 此地難過唯智者,以大願智乃能超;如雜純淨二界間,唯依神通乃能過。 又如輪王無染著,然未名為超人位,若住第八智地中,爾乃踰於心境界,如生梵世超人位,如蓮處水無染著。 此地雖超諸惑眾,不名有惑、非無惑,以無煩惱而現行,希求佛智猶未得。 世間所有眾技藝,經書詞論普明了,靜慮、等持及神通,是由修行速成就。 菩薩修斯七道地,超過一切二乘行,初地願故此由智,譬如王子力具足。 成就甚深仍進道,數入滅定不作證,譬如乘船入海中,在水不為水所溺。 方便慧行功德具,一切世間無能了,供養多佛心益明,如以妙寶莊嚴金。 此地菩薩智最明,如日舒光竭愛水,又作自在天中主,化導群生修正智。 若加勇猛精勤力,獲多等持見多佛;百千俱胝那庾多,願力自在復過是。 此是菩薩遠行地,方便智慧清淨道;一切世間、天及人,聲聞、獨覺無能測。」
菩薩遠行地第七竟
佛說十地經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