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上古三代文目錄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 
烏程嚴可均校輯
卷二

太昊

編輯
太昊,亦作太皞,風姓,號伏戲氏。以木德王,是爲春皇。一云伏羲氏,一云宓犧氏,一云包羲氏,一云庖犧氏。都陳。在位百十一年,一云百六十四年。

十言之教

編輯

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消息。《左傳》定四年《正義》引《易》雲︰「伏羲作十言之敎。」

炎帝

編輯

帝生於姜水,《說文》。因姓姜。以火德王,稱炎帝。一云赤帝。一云有焱氏。始作耒耜,號神農氏。一云農皇。以起烈山,亦號烈山氏。一云厲山氏。一云連山氏,一云朱襄氏。初都陳,後居曲阜。在位百二十年,傳八世,五百三十年。一云傳十七世,一云七十世。謹案︰《漢‧蓺文志》農家有《神農》二十篇,本注云︰「六國時,諸子疾時怠於農業,道耕農事,託之神農。」師古引劉向《別錄》雲︰「疑李悝及商君所說。」兵陰陽家又有《神農兵法》一篇,五行家有《神農大幽五行》二十七卷,雜占家有《神農敎田相土耕種》十四卷。經方家有《神農黃帝食禁》七卷,《周禮‧醫師疏》引《食禁》作《食藥》;神仙家有《神農雜子技道》二十三卷;獨《本草》不見,見《平帝紀》及《樓護傳》,葢《食禁》、《食藥》卽《本草》矣。倉頡造字在黃帝時,前此未有文字。神農之言,皆後人追錄。鼂錯所引,顯是六國時語。卽《六韜》及《管子》、《文子》所載,亦不過謂神農之法,相傳如是,豈謂神農手撰之文哉?今除《本草》見存外,皆入錄。

神農之禁

編輯

春夏之所生,不傷不害。《羣書治要》、《六韜‧虎韜篇》引《神農之禁》。

神農之數

編輯

一穀不登,減一穀,穀之法什倍。二穀不登,減二穀,穀之法再什倍。夷疏滿之,無食者予之陳,無種者貸之新。《管子‧揆度》。

神農之法

編輯

丈夫丁壯不耕,天下有受其飢者;婦人當年不織,天下有受其寒者。《文子‧上義》、《淮南子‧齊俗訓》「不耕不織」上皆有「而」字。又《呂氏春秋‧愛類》引《神農之敎》曰︰「士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飢矣;女有當年而不織者,則天下或受其寒矣。」

神農之敎

編輯

有石城十仞,有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漢‧食貨志》鼂錯引《神農之敎》。

神農書

編輯

禾生於棗,出於上黨羊頭之山右谷中。生七十日秀,六十日熟,凡一百三十日成,忌於寅卯。 黍生於榆,出於大梁之山左谷中。生六十日秀,四十日熟,凡一百日成,忌於丑。 大豆生於槐,出於沮石之山谷中。九十日華,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於卯。 小豆生於李,出於農石之山谷中。生六十日華,五十日熟,凡一百一十日成,忌於卯。 秫生於楊,出於農石之山谷中。七十日秀,六十日熟,凡一百三十日成,忌於午。 蕎麥生於杏,出於農石之山谷中。生二十五日秀,五十日熟,凡七十五日成,忌於子。 麻生於荊,出於農石之山谷中。生七十日秀,六十日熟,凡一百三十日成,忌於未午辰亥。 小麥生於桃,出於須石之山谷中。生二百日秀,三十日熟,凡二百三十日成,忌於子。 稻生於桺,出於農石之山谷中。生八十日秀,七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於亥。 五穀以生長日種者多實,以老死日種者無實,又難生。以忌日種之,一人不食。 禾生於己,疾於酉,長於子,老於戌,惡於丙丁,忌於寅卯。 黍生於寅,疾於午,長於丙丁,老於戌,死於申,惡於辰,忌於丑。 豆生於申,疾於子,長於壬,老於丑,惡於甲乙,忌於丙丁。 麥生於酉,疾於卯,長於辰,老於午,死於巳,惡於戌,忌於子。 太歲在四季,葶藶子熟時可種禾豆,夏至時可種黍麻。夏至後百日,地氣上時可種麥。丑、未、戌是也。太歲在四仲,椹熟時可種禾豆,夏至可種黍麻。夏至後九十日,地氣上可種麥。子、午、丑、酉是也。太歲在四孟,以蠶眠起時可種禾豆。夏至前五十日可種稻黍麻。夏至後八十日,地氣上可種麥。寅、申、巳、亥是也。 《開元占經》一百十一。

神農占

編輯

正月上朔,有風雨。三月穀貴,石五百錢。 八月有三卯,旱,麥大善。無三卯,麥不善。 凡蟲食李,則黍貴。食棗,粟貴。食杏,麥貴。食荊,麻貴。食桑,絲貴。 正月上朔日,風從東來,植禾善。從南來,植黍善。從北來,稚禾善。 四月四日,風從東來,植豆善。西來,四日至七日,中豆善。七日至十日,稚豆善。十四日無風,不種豆。 從冬至日到來年,滿六十日,有大風雨折樹木,麥大善。從平朔至食時,植麥善。至日中,中麥善。至日入,稚麥善。常以夏至後九十日可種。 四月朔日,風從東來,從平明至辰時,植黍善。至日中,中黍善。至日入,稚黍善。 月朔日入,清明蠶善。 正月有甲子,糴初貴後賤。 正月上辛,溫者善,風寒者不好。《開元占經》一百十一。

有焱氏頌

編輯

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莊子‧天運》引「有焱氏爲之頌」。《釋文》「焱亦作炎」。

黃帝

編輯
帝姓公孫,名軒轅。一雲姓姬。始服軒冕,號軒轅氏。一云居軒轅之丘,因以爲號。亦云帝軒氏。一云帝鴻氏,一云歸藏氏。有熊國君少典氏之子,亦號有熊氏。伐炎帝,殺蚩尢,以土德王,稱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一。

道言

編輯

一者,階於道,機於神。《六韜‧兵道》十二。

芒芒昧昧,因天之威,與天同氣。《文子‧符言》、《上仁》、《呂氏春秋‧應同》、《淮南子‧繆稱訓》、《泰族訓》、《御覽》七十七。

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呂氏春秋‧去私》。

帝無常處也。有處者,乃無處也。以言不刑蹇。《呂氏春秋‧圜道》。

厲女德而弗忘,與女正而弗衰,雖惡奚傷。《呂氏春秋‧遇合》。

四時之不正也,正五穀而已矣。《呂氏春秋‧審時》。

政語

編輯

日中必熭,操刀必割。賈誼《新書》一《宗首》。

道若川谷之水,其出無已,其行無止。賈誼《新書》九《脩政語上》。

巾幾銘

編輯

毋翕弱,毋俷德,毋違同,毋敖禮,毋謀非德,毋犯非義。《路史‧疏仡紀》︰「黃帝作巾幾之銘。」 案︰《後漢‧朱穆傳》注︰「黃帝作巾機之法。」卽此。《漢志》道家有《黃帝銘》六篇。

金人銘

編輯

我,古之愼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無多事,多事多患。安樂必戒,無行所悔。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勿謂無殘,其禍將然。勿謂莫聞,天妖伺人。熒熒不滅,炎炎柰何。涓涓不壅,將成江河。緜緜不絕,將成網羅。青青不伐,將尋斧柯。誠不能愼之,禍之根也。曰是何傷,禍之門也。強梁者不得其死,好勝者必遇其敵。盜怨主人,民害其貴。君子知天下之不可葢也,故後之下之,使人慕之。執雌持下,莫能與之爭者。人皆趨彼,我獨守此,眾人惑,我獨不從。內藏我知,不與人論技。我雖尊富,人莫害我。夫江河長百穀者,以其卑下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戒之哉!戒之哉!《說苑‧敬愼》。 案︰此銘舊無撰人名,據《太公陰謀》、《太公金匱》,知卽《黃帝六銘》之一。《金匱》僅載銘首廿餘字,今取《說苑》以足之。

余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意林》一引《太公金匱》︰「武王問︰『五帝之戒,可得聞乎?』太公曰︰『黃帝雲。』」

丹書戒

編輯

施捨在心平,不幸乃弗聞過。禍福在所密,存亡在所用。下匿其私,用試其上。上操度量,以割其下。上下一日百戰。《路史‧疏仡紀》︰「黃帝用作戒於丹書」。又《韓非子‧揚權》引末五語。

誨顓頊

編輯

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爲民父母。《呂氏春秋‧序意》︰「文信侯曰︰『嘗得學黃帝之所以誨顓頊矣。』」

黃雀占

編輯

黃者土精,赤者火熒,爵者賞也,余當立大功乎!黃雀者集也。《御覽》八百七十二引《春秋攷異郵》︰「黃帝將興,有黃雀赤頭立於日㫄。黃帝曰。」《蓺文類聚》九十九引作《黃帝占》曰︰『黃者,玉精。赤者,火熒。雀者,賞也。余當立。』」

李法

編輯

壁壘已定,穿窬不繇路,是謂姦人。姦人者殺。《漢書‧胡建傳》。

《兵法》

編輯

甲子從北斗魁第一星起,順數至庚午,在第七剛星。至辛未,還從第六星逆數至丙子,又從第一星順數,盡六甲。《五行大義》第五篇引《黃帝兵訣》。 案︰《隋志》,《黃帝兵法雜要訣》一卷。此省詞。《隋志》,《黃帝兵法》共八種。又案︰《李法》、《律法》、《兵律》在其中。今輯《兵法》,次《李法》後。

沈陰,日月俱無光,晝不見日,夜不見月星,皆有雲障之而不雨,此爲君臣俱有陰謀,兩敵相當,陰相圖議也。若晝陰,夜月出,君謀臣;夜陰,晝日出,臣謀君,下逆上也。《開元占經》五引《黃帝用兵要法》,又十一引《黃帝用兵要訣》。

日月暈,仰視之。須臾,忽有雲氣從𠊓入者,急隨雲以攻之,大勝。《開元占經》八引《黃帝兵法》。

熒惑出太白之陰,若不有分軍,必有他急,分大軍也。《開元占經》二十一引《黃帝兵法》。

太白與辰星俱出東方,西方國大敗。俱出西方,東方國大敗。若客主人俱出軍,在東方,東方軍敗。在西方,西方軍敗。言其表面軍也。在表者不善,不獲已,軍堅守可也。《開元占經》二十二引《黃帝兵法》。

出軍訣

編輯

牙旗者,將軍之精;金鼓者,將軍之氣,一軍之形𠊱也。《御覽》三百三十八。

帝顓頊

編輯
帝名顓頊,黃帝孫。興於高陽,號高陽氏。妘姓。一雲姬姓。以水德王。都帝丘。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

政語

編輯

帝顓頊曰︰「至道不可過也,至義不可易也,是故以後者復跡也。故上緣黃帝之道而行之,學黃帝之道而賞之,加而弗損,天下亦平也。」賈誼《新書‧脩正語上》。

顓頊曰︰「功莫美於去惡而爲善,罪莫大於去善而爲惡。故非吾善善而已也,善緣善也;非惡惡而已也,惡緣惡也。吾日愼一日,其此已也。」同上。

丹書

編輯

敬勝怠者強,怠勝敬者忘。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凡事不強則枉,不敬則不正。枉者滅廢,敬者萬世。《大戴禮》︰「武王踐祚,召師尚父而問焉,曰︰『昔帝顓頊之道存乎?』師尚父曰︰『在《丹書》。書之言云雲。』」 案︰「昔帝」各本作「黃帝」,今從官聚珍本《學記》疏雲。檢《大戴禮》,惟雲「帝顓頊之道」,無「黃」字。

帝顓頊之法

編輯

婦人不辟男子於路者,拂之於四達之衢。《淮南‧齊俗訓》、《御覽》七十引《淮南子》「拂」作「祓」,注云︰「除其不祥。」

帝嚳

編輯
帝名嚳,一云名夋,一云名岌,黃帝曾孫。興於高辛,號高辛氏。年十五,佐顓頊,三十五卽位,以木德王,都亳。在位七十年,年百有五。

政語

編輯

帝嚳曰︰「緣道者之辭,而與爲道已。緣巧者之事,而學當作「與」。爲巧已。行仁者之操,而與爲仁已。故節仁之器以脩其躬,而身專其美矣。故上緣黃帝之道而明之,學顓頊之道而行之,而天下亦平也。」賈誼《新書‧脩政語》上。

帝嚳曰︰「德莫高於博愛人,而政莫高於博利人。故政莫大於信,治莫大於仁,吾愼此而已也。」同上。

帝堯

編輯
帝姓伊祁,名放勳,帝嚳子。兄帝摯封爲唐侯,以帝摯之九年受禪,號陶唐氏。以火德王,都平陽。或雲以土德王。在位七十年而舜攝,又二十八年崩,年百七十。諡曰堯。

政語

編輯

帝堯曰︰「吾存心於千古,加志於窮民。痛萬姓之罹罪,憂眾生之不遂也。故一民或飢,曰此我飢之也。一民或寒,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此我陷之也。」賈誼《新書‧脩政語上》。

堯戒

編輯

戰戰慄慄,日愼一日。人莫蹪於山,而蹪於垤。《淮南子‧人間訓》。

刻璧東沈於雒

編輯

天子臣放勳,德薄施行不玄。《御覽》八十引《尚書中𠊱》。

帝舜

編輯
帝姓姚,名重華。或雲字都君。諸馮人。顓頊之後。堯徵爲司徒,尋攝政受禪,號有虞氏。以土德王,都浦阪。在位五十年,年百歲,或雲百十歲。諡曰舜。

九共

編輯

予辯下土,使民平平,使民無敖。《尚書大傳》。

政語

編輯

帝舜曰︰「吾盡吾敬,而以事吾上,故見爲忠焉。吾盡吾敬,以接吾敵,故見爲信焉。吾盡吾敬,以使吾下,故見爲仁焉。」

祠田

編輯

荷此長㭒,耕彼南畝,四海俱有。《文心雕龍‧祝盟篇》引舜之《祠田》。

夏禹

編輯
禹姓姒,名文命,蜀之石紐人,顓頊六世孫。堯以爲司空,封夏伯,因稱伯禹。後受舜禪,號有夏氏,始降稱王。亦號夏后氏。攝位二十年,卽位十年。諡曰禹,亦稱神禹,又曰大禹。

禹誓

編輯

濟濟有眾,咸聽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稱亂。蠢茲有苗,用天之罰。若予旣率爾羣對諸羣,疑當作「羣邦諸君」。以征有苗。《墨子‧兼愛下》。

禹禁

編輯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鼈之長。且以幷農力,執成男女之功。《周書‧大聚篇》︰「旦聞禹之禁。」

政語

編輯

民無食也,則我弗能使也。功成而不利於民,我弗能勸也。賈誼《新書‧脩政語上》。

夏箴

編輯

中不容利,民乃外次。《周書‧文傳篇》引《夏箴》。孔晁曰︰「夏禹之箴戒書也。」

小人無兼年之食,遇天饑,妻子非其有也。大夫無兼年之食,遇天饑,臣妾與馬非其有也。戒之哉!弗思弗行,至無日矣。同上。

開望

編輯

土廣無守,可襲伐。土狹無食,可圍竭。二禍之來,不稱之災。天有四殃,水旱饑荒。其至無時,非務積聚,何以僃之!《周書‧文傳篇》引《開望》。孔晁曰︰「《開望》,古書名也。」《北堂書鈔》一百二引「天有四殃」已下爲《周書‧夏箴》。今據編於《夏箴》後。

簨簴銘

編輯

敎寡人以道者擊鼓,敎寡人以義者擊鐘,敎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語寡人以獄訟者揮鞀。《鬻子》︰「夏禹之治天下也,以五聲聽。門懸鐘鼓鐸磬而置鞀,以待四海之士。爲銘於簨簴。」又見《淮南子‧氾論訓》,作「以待四方之士爲號」云云,小異。

祀六沴

編輯

若爾神靈,洪祀。六沴是合,無差無傾,無有不正。若民有不敬事,則會批之六沴,六事之機,以垂示我。民人無敢不敬事,上下王祀。《尚書大傳‧鴻範五行傳》。

后稷

編輯
后稷名棄,帝嚳之胄,別姓姬。唐虞之際爲天官,主稷。后之言主,故號后稷。後爲司馬,子孫世居稷官,皆稱后稷。至太康末失官。商初,代柱爲稷神。周克商,追尊爲自出之帝,效配天。

敎稷

編輯

后稷曰︰「所以務耕織者,以爲本敎也。」《呂氏春秋‧上農》。

后稷曰︰「子能以窐爲突乎?子能藏其惡而揖之以陰乎?子能使吾土靖而甽浴土乎?子能使保溼安地而處乎?子能使雚夷毋淫乎?子能使子之野盡爲泠風乎?子能使藁數節而莖堅乎?子能使穗大而堅均乎?子能使粟圜而薄糠乎?子能使米多沃而食之彊乎?無之,若何?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勞,勞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緩,緩者欲急;溼者欲燥,燥者欲溼。上田棄畝,下田棄甽。五耕五槈,必審,以盡其深殖之度。陰土必得,大草不生,必無螟蜮。今茲美禾,來茲美麥。是以六尺之㭒,所以成畝也。其博八寸,所以成甽也。槈柄尺,此其度也。其槈六寸,所以間稼也。地可使肥,又可使棘。人肥必以澤,使苗堅而地隙。人槈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草諯大月。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日至,苦菜死而資生,而樹麻與菽。此告民地寶盡死。凡草生藏日中出。狶首生而麥無葉,而從事於蓄藏。此告民究也。五時見生而樹生,見死而穫死。天下時,地生財,不與民謀。有年瘞土,無年瘞土,無失民時,無使之治。下知貧富,利器皆時至而作,渴時而止,是以老弱之力可盡起。其用日半,其功可使倍。不知事者,時未至而逆之,時旣往而慕之,當時而薄之,使其民而郄之。民旣郄,乃以良時慕,此從事之下也。操事則苦,不知高下,民乃逾處。種稑禾不爲稑,種重禾不爲重,是以粟少而失功。」《呂氏春秋‧任地》。

商湯

編輯
湯姓子,名履。一名天乙。契十四世孫。卽位十七年克夏,號曰武王。王十三年崩,年百歲。諡曰湯,一曰成湯,一曰武湯。

帝告

編輯

施章乃服,明上下。《困學紀聞》二引《尚書大傳‧帝告》。

湯征

編輯

湯曰︰「予有言,有視水見形,視民見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爲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湯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有攸赦。」《史記‧殷本紀》。 案︰《孟子‧滕文公篇》引「葛伯仇餉」。《梁惠王篇》引「湯一征,自葛始」,又引「徯我後,後來其蘇」。《滕文公篇》引「湯始征自葛載」,又引「徯我後,後來其無罰」。皆《湯征》文。以孔《書》入《仲虺之誥》,故不錄。

湯誥

編輯

惟三月,王自至於東郊,告諸侯羣后︰「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勞於外,其有功於民,民乃有安。東爲江,北爲濟,西爲河,南爲淮,四瀆已脩,萬民乃有居。后稷降播,農殖百穀。三公咸有功於民,故後有立。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國,女毋我怨。』」《史記‧殷本紀》。

與諸矦誓

編輯

湯卽天子之位,與諸矦誓曰︰「陰勝陽,卽謂之變,而天弗施。雌勝雄,謂之亂,而人弗行。故諸矦之治政,在諸矦之大夫治與從。」《周書‧殷祝》。

政語

編輯

湯曰︰「學聖王之道者,譬如其日。靜思而獨居,譬其若火。夫舍學聖之道而靜居獨思,譬其若去日之明於庭,而就火之光於室也。然可以小見,而不可以大知。」賈誼《新書》九。

湯曰︰「藥食嘗於卑,然後至於貴;藥言獻於貴,然後聞於卑。」同上,又見《說苑‧君道》。

嫁妹辭

編輯

無以天子之尊而乘諸矦,無以天子之富而驕諸矦。陰之從陽,女之順夫,本天地之義也。往事爾夫,必以禮義。《困學紀聞》一京房引湯嫁妹之詞。

盤銘

編輯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網祝

編輯

湯見設網者,四面張,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罹我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敎之祝曰︰「蛛蝥作網,今之人循緒。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請受其犯命者。賈誼《新書》七。又見《呂氏春秋‧異用》、《史記‧殷本紀》、《新序》五,竝小異。

桑林禱

編輯

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於上天后曰︰今天大時,卽當朕身。履未知,得罪於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簡在帝心。萬方有罪,卽當朕躬。朕躬有罪,無及萬方。《墨子‧兼愛下》引《湯說》。又《呂氏春秋‧順民篇》︰「天大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曰︰『餘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多末二語。其爲禱旱之詞,可以互證。而《周語》︰「《湯誓》曰︰『餘一人有罪,無以萬夫。萬夫有罪,在餘一人。』」韋詔注︰「《湯誓》,《商書》伐桀之誓也。」今《湯誓》無此言,則散亡矣。又《論語‧堯曰篇》孔安國注︰「此伐桀告天之文。」《墨子》引《湯誓》其詞若此,則與《墨子》顯異,所未詳也。

政不節與?使民疾與?宮室崇與?婦謁盛與?苞苴行與?讒夫興與?《荀子‧大略篇》。又《公羊解詁》二引《韓詩傳》、《說苑‧君道篇》、《御覽》八十三引《帝王世紀》,小異。

武丁

編輯
武丁,小乙子,湯十世孫,商之第二十二王。在位五十九年,一云百年。廟號高宗。

說命

編輯

高宗梁闇,三年不言。《尚書大傳》。

曰︰「以余正於四方,余恐德之不類,茲故不言。」《楚語上》︰「白公子張曰︰『昔殷武丁能聳其德,至於神明。於是乎三年默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令也。若不言,是無所稟令也。』武丁於是作書。」賈逵、唐固曰︰「書,《說命》也。」

曰︰「若金,用女作礪。若津水,用女作舟。若大旱,用女作霖雨。啟乃心,沃朕心。若藥不暝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視地,厥足用傷。」同上。

必交修余,無余棄也。同上。

念終始,典於學。《文王世子》。

學學半。《學記》。

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同上。

惟口起羞,惟甲冑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緇衣》。

爵無及惡德,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爲不敬。事煩則亂,事神則難。同上。

伊尹

編輯
伊尹名摯,姓伊字尹,有侁之空桑人。初仕桀,歸相湯,爲阿衡。太甲尊爲保衡。

伊訓

編輯

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於先王,誕資有牧方明。《漢書‧律厤志》引《伊訓》。

天誅造攻自牧宮,朕載自亳。《孟子》。

載孚在亳。《堯典》疏雲︰「鄭注《典寶》引《伊訓》。」

征自三艐。同上。

從諫而不拂,微諫而不倦,爲上則明,爲下則遜。《荀子‧臣道》引《書》。楊倞雲︰「《書》,《伊訓》也。」

四方獻令

編輯

湯問伊尹曰︰「諸矦來獻,或無牛馬之所生,而獻遠方之物,事實相反,不利。今吾欲因其地勢所有而獻之,本脫「而」字,從《文選》左思《詠史詩》注引補。必易得而不貴。其爲四方獻令。」伊尹受命,於是爲四方令曰︰「臣請正東符婁、仇州、伊慮、漚深、九夷、十蠻、越漚、湔髮、文身,請令以魚皮之鞞,𩶭鰂之醬,「𩶭」字本空白,從《北堂書鈔》一百四十六引補。鮫瞂利劍爲獻。正南甌鄧、桂國、損子、產里、百濮、九菌,請令以珠璣瑇瑁、象齒、文犀、翠羽、菌鶴、短狗爲獻。正西崑侖、狗國、鬼親、枳巳、闟耳、貫胸、雕題、離丘、漆齒,請令以丹青、白旄、紕罽、江歷、龍角、神龜爲獻。正北空同、大夏、莎車、姑他、旦略、豹胡、一作「貌胡」。代翟、匈奴、樓煩、月氏、孅犁、其龍、東胡,請令以橐駞、白玉、野馬、騊駼、駃騠、良弓爲獻。」湯曰︰「善!」《周書‧王會》。

說湯

編輯

湯得伊尹,祓之於廟,熏以萑葦此四字本脫,從《風俗通‧祀典》、《續漢‧禮儀志中》注引補。爝以爟火,釁以犧猳。明日設朝而見之。說湯以至味。湯曰︰「可得本作「可對」,從《御覽》八百四十九校改。而爲乎?」對曰︰「君之國小,不足以具之。爲天子,然後可具。夫三羣之蟲,水居者腥,肉玃者燥,草食者膻。臭惡猶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爲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爲之紀。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膻,必以其勝,無失其理。調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嚛,本作「酷」,從《玉篇》引改。鹹而不減,辛而不烈,澹而不薄,肥而不𦞕。肉之美者,猩猩之脣,貛貛之炙,雋觾《文選‧七命》注作「巂燕」。之翠,述蕩之𢮝,旄象之約。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沃民所食。魚之美者,洞庭之𩹲,東海之鮞。醴水之魚,名曰朱鼈,六足有珠百碧。疑當作「若碧」。雚水之魚,名曰鰩,其狀若鯉而有翼,常從西海夜飛,游於東海。菜之美者,崑崙之蘋,壽木之華。指姑《齊民要術》十引作「括姑」。之東,中容之國,有赤木玄木之葉焉。餘瞀之南,南極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樹,其色若碧。陽華之芸,雲夢之芹,《說文》作「䔇」。具區之菁,浸淵之草,名曰土英。和之美者,陽樸之薑,招搖之桂,越駱之菌,鱣鮪之醢,大夏之鹽,宰揭之露,《開元占經》一百一作「雩揭之露」,《初學記》二、《御覽》十二作「揭雩之露」,宋本《初學記》作「揭萼」。其色如玉,長澤之卵。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穄,南海之秬。水之美者,三危之露,崑崙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搖水,曰山疑當作「白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湧泉焉。冀州之原,果之美者,沙棠之實。常山之北,投淵之上,有百果焉,羣帝所食。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甘櫨焉。江浦之橘,雲夢之柚,漢上石耳,所以致之。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非先爲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彊爲,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則至味具。」《呂氏春秋‧本味》。 案︰《漢志》道家有《伊尹》五十一篇,小說家有《伊尹說》二十七篇。本注︰「其語淺薄,似依託也。」此疑卽小說家之一篇。《孟子》︰「伊尹以割烹要湯。」謂此篇也。

對湯問

編輯

湯問於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對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將先取。」《呂氏春秋‧先己》。

湯問伊尹曰︰「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知之有道乎?」伊尹對曰︰「昔者堯見人而知,舜任人然後知,禹以成功舉之。夫三君之舉賢,皆異道而成功,然尚有失者。況無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故君使臣自貢其能,則萬一之不失矣。王者何以選賢?夫王者,得賢材以自輔,然後治也。雖有堯舜之明,而股肱不僃,則主恩不流,化澤不行。故明君在上,愼於擇士,務於求賢。設四佐以自輔,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祿。賢者進以顯榮,罷者退而勞力,是以主無遺憂,下無邪慝。百官能治,臣下樂職。恩流羣生,潤澤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說苑‧君道》。

湯問伊尹曰︰「三公九卿,大夫列士,其相去何如?」伊尹對曰︰「三公者,知通於大道,應變而不窮,辯於萬物之情,通於天道者也。其言足以調陰陽,正四時,節風雨,如是者舉以爲三公,故三公之事常在於道也。九卿者,不失四時,通於溝渠,修隄防,樹五穀,通於地理者也。能通不能通,能利不能利,如是者舉以爲九卿,故九卿之事常在於德也。大夫者,出入與民同眾,取去與民同利。通於人事,行猶舉繩,不傷於言。言之於世,不害於身。通於關梁,實於府庫。如是者舉以爲大夫,故大夫之事常在於仁也。列士者,知義而不失其心,事功而不獨專其賞,忠政強諫而無有姦詐,去私立公而言有法度,如是者舉以爲列士,故列士之事常在於義也。故道德仁義定而天下正。凡此四者,明王臣而不臣。」湯曰︰「何謂臣而不臣?」伊尹對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諸父臣而不名,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謂大順也。」《說苑‧臣術》、《五行大義》第二十二篇引《帝王世紀》。

湯問伊尹曰︰「古者所以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者,何也?」伊尹對曰︰「三公者,所以參王事也。九卿者,所以參三公也。大夫者,所以參九卿也。列士者,所以參大夫也。故參而有參,是謂事宗。事宗不失,外內若一。」同上。

仲虺

編輯
仲虺,亦作中蘬,亦作中𤳹,一曰萊朱,辥人。夏車正奚仲之後,爲湯左相。

仲虺之告

編輯

我聞於夏,人矯天命,布命於下,帝伐之惡,龔喪厥師。《墨子‧非命上》引《仲虺之告》。又《非命中》引作「我聞有夏,人矯天命,布命於下,帝式是惡,用闕師」。又《非命下》引作「我聞有夏,人矯天命於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師」。凡三引互異。

諸矦自爲得師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爲謀而莫己若者亡。《荀子‧堯問》引《中蘬之言》,又《呂氏春秋‧驕恣》引無「霸得疑者」四字。

亂者取之,亡者侮之。《左傳》襄十四年引「仲虺有言」。又襄三十年引《仲虺之志》同。又宣十二年引「仲虺有言曰︰『取亂侮亡。』」葢約文。

賜進士出身二品銜廣東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管驛傳事務黃岡王毓藻校刊

《全上古三代文》卷一終

  ↑返回頂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