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宋游道

編輯

  游道,廣平人,仕魏為廣陽王深鎧曹,遷殿中侍御史;孝莊即位,除左中兵郎,解職;除司州中從事,拜尚書左丞,免;孝武時為通直散騎常侍,後為文襄大行台吏部、太原公開府諮議,領平陽公中尉、治書侍御史,尋兼司徒左長史,除御史中尉;文宣受禪,進兼太府卿,卒贈瓜州刺史。武平中加贈儀同三司,諡曰貞惠。

詣闕上書乞解郎中

編輯

  徐州刺史元孚頻有表云:「偽梁廣發士卒,來圖彭城,乞增羽林二千。」以孚宗室重臣,告請應實,所以量奏給武官千人。孚今代下,以路阻自防,遂納在防羽林八百人,辭云:「疆境無事,乞將還家。」臣忝局司,深知不可。尚書令臨淮王即孚之兄子,遣省事謝遠三日之中八度逼迫,雲宜依判許。臣不敢附下罔上,孤負聖明。但孚身在任,乞師相繼,及其代下,便請放還,進退為身,無憂國之意,所請不合,其罪下科。乃召臣於尚書都堂云:「卿一小郎,憂國之心,豈厚於我?」丑罵溢口,不顧朝章。右僕射臣世隆、吏部郎中臣薛叔已下百餘人,並皆聞見。臣實獻直言,云:「忠臣奉國,事在其心,亦復何簡貴賤。比自北海入洛,王不能致身死難,方清宮以迎暴賊。鄭先護立義廣州,王復建旗往討。趨惡如流,伐善何速。今得冠冕百寮,乃欲為私害政。」為臣此言,賜怒更甚。臣既不佞,干犯貴臣,乞解郎中。《北齊書·宋游道傳》:孝莊即位,除左兵中郎,又為尚書令臨淮王譴責,游道乃執版長揖,即日詣闕上書。

上書理李獎

編輯

  臣聞賞善罰惡,謂之二機,有道存焉,所貴不濫。是以子胥無罪,吳人痛之;郄宛不幸,國言未息。故河南尹李獎,門居戚里,世擅名家,有此良才,是兼周用。自少及長,忠孝為心,入朝出牧,清明流譽。襟懷放暢,風神爽發,實廊廟之瑚璉,社稷之禎干。往歲北海竊據,負當朝,王公卿士,俯眉從事,而獎闔門百口,同居京洛,既被羈縶,自拔無由。托使東南,情存避難,當時物論謂其得所。然北海未敗之日,徐州刺史元孚為其純臣,莫之敢距,表啟相望,遲速唯命。及皇輿返正,神器斯復,輕薄之徒,共生僥倖,詭言要賞,曲道求通,濫及善人,稱為己力。若以獎受命賊朝,語跡成罪,便與天下共當此責。於時朝旨唯命免官,亦既經恩,方知酷濫。伊昔具臣,比肩賊所,身臨河上,日尋干戈,時逢寬政,任遇不改。一介使人,獨嬰斯戮,凡在有心,孰不嗟悼!前朝所以論功者,見其邊人且相慰悅,其猶郭默生亂,劉胤懸首,事乃權宜,蓋非實錄。昔鄧艾下世,段灼理其冤,馬援物故,朱勃申其屈。臣雖小人,趣事君子,有懷舊恩,義兼人故,見其若此,久欲陳辭。含言未吐,遂至今日,幽泉已閉,壟樹成行,內手捫心,顧懷愧慨。幸逢興聖,理運唯新,雖曰纂戎,事同創革。頻有大恩,被於率土,亡官失爵者悉蒙追復。而獎雜木猶存,牛車未改。士感知己,懷此無忘,輕率瞽言,干犯輦轂。伏願天鑒,賜垂矜覽,加其贈秩,慰此幽魂。《魏書·李平附傳》,平長子獎,孝莊初為河南尹。元顥入洛,獎以兼尚書右僕射慰勞徐州,羽林及城人不承顥旨,害獎,傳首洛陽。出帝時,獎故吏通直散騎常侍宋游道上書理獎。詔贈衛將軍、冀州刺史。

密啟李子貞事狀

編輯

  子貞、元康交遊,恐其別有請囑。《北齊書·宋游道傳》:兗州刺史李子貞在州貪暴,游道按之。文襄以貞預建義勛,意將含忍。游道疑陳元康為其內助,密啟云云。

編輯

  叔字曇珍,代人,徙居河南,本姓叱干氏,少仕宣武為典客令,正光中除洛陽令,累遷吏部郎中,永安中為元天穆行台尚書行西兗州事,天平初拜七兵尚書,神武引為丞相府長史,轉殷州刺史,歷度支、殿中二尚書,齊受禪,為尚書右僕射,卒贈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青州刺史,諡曰威恭。

上書論停年格

編輯

  臣聞錦彀雖輕,不委之以學割;瑚璉任重,豈寄之以弱力。若使選曹唯取年勞,不簡賢否,使義均行雁,次若貫魚,勘簿呼名,一吏足矣。數人而用,何謂銓衡?今黎元之命,繫於守長。若其得人,則蘇息有地,任非其器,為患更深。請郡縣之職,吏部先盡擇才,務取廉平淳直,素行有聞,並學通古今曉達治體者,《北史》作政職者,《通典》作理體者,皆避唐諱追改。以應其選,不拘入職遠近,年勛多少。其積勞之中,有才堪牧人者,自在先用之限。其餘不堪者,既壯藉其力,豈容老而棄之,將佐丞尉去人稍遠,小小當否,未為多失,宜依次補敘,以酬其勞。《北史》二十五,叔遷吏部郎中,先是吏部尚書崔亮奏立停年格,不簡人才,專問勞舊。叔乃上書云云,書奏不報。又《通典》十六,略見《北齊書·叔勛》

復陳請令大臣薦賢

編輯

  共治天下,本屬百官。是以漢朝常令三公大臣舉賢良、方正、有道、直言極諫之士,以為長吏,監撫黎元。自晉末以來,此風遂替。今四方初定,務在養民。臣請依漢氏更立四科,令三公貴臣《通典》《北史》作三公宰貴。各薦時賢,以補郡縣,明立條格,防其阿黨之端。庶令塗炭之餘,戴仰有地。《北齊書·薛叔傳》,《通典》十六,《北史》二十五。

討邢杲議

編輯

  邢杲聚眾無名,雖強猶賊;元顥皇室昵親,來稱義舉。此恐難測。自河陰之役,人情駭怨,今有際會,易生感動。待顥事決。然後回師。杲鼠盜狗竊,非有遠志。宜先討顥。《北齊書·薛叔傳》,《北史》二十五。

刁柔

編輯

  柔字子溫,勃海饒安人,魏特進雍孫。初為宣武挽郎,解褐司空行參軍,永安中除中堅將軍、奉車都尉,加冠軍將軍、中散大夫,元象中,神武以為永安公府長流參軍。文宣受禪,除國子博士、中書舍人,與魏收同撰《魏書》。

嫡子孫承襲議

編輯

  時議者以為立五等爵邑,承襲者無嫡子,立嫡孫,無嫡孫,立嫡子弟,無嫡子弟,立嫡孫弟,柔以為無嫡孫,應立嫡曾孫,不應立嫡子弟。議曰:

  柔案《禮》立嫡以長,故謂長子為嫡子。嫡子死,以嫡子之子為嫡孫,死則曾、玄亦然。然則嫡子之名,本為傳重,故《喪服》曰:「庶子不為長子三年,不繼祖與祢也。」《禮記》公儀仲子之喪:「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弟,何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人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發,微子舍其孫盾而立弟衍,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鄭注曰:「伯子為親者諱耳,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權也。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禮也。」「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不,立孫』」。注曰:「據周禮」。然則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母弟,周以嫡子死,立嫡子之子為嫡孫。故《春秋公羊》之義,嫡子有孫而死,質家親親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孫。《喪服》云:「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小記》云:「祖父卒而後為祖母后者三年。」為出母無服者,喪者不祭故也。為祖母三年者,大宗傳重故也。今議以嫡孫死而立嫡子母弟,嫡子母弟者則為父後矣。嫡子母弟本非承嫡,以無嫡,故得為父後。則嫡孫之弟,理亦應得為父後。則是父卒然後為祖後者服斬,既得為祖服斬,而不得為傳重者,未之聞也。若用商家親親之義,本不應嫡子死而立嫡孫。若從周家尊尊之文,豈宜舍其孫而立其弟?或文或質,愚用惑焉。《小記》復云:「嫡婦不為舅後者則姑為之小功。」注云:「謂夫有廢疾他故若死無子不受重者。小功,庶婦之服。凡父母於子,舅姑於婦,將不傳重於嫡。及將所傳重者非嫡,服之皆如眾子庶婦也。」言死無子者,謂絕世無子,非謂無嫡子。如其有子,焉得雲無後?夫雖廢疾無子,婦猶以嫡為名。嫡名既在,而欲廢其子者,其如禮何!禮有損益,代相沿革,必謂宗嫡可得而變者,則為後服斬,亦宜有因而改。《北齊書·刁柔傳》。

張保洛

編輯

  保洛,代人,初從葛榮為領左右。榮敗,為氽朱榮統軍,累遷揚烈將軍、奉車都尉,後隸神武為都督帳內,遷右將軍、中散大夫,除平南將軍、光祿大夫,加安東將軍,封昌平縣薄家城鄉男;元象初、除西夏州刺史、當州大都督,封安武縣伯,轉行蔚州刺史;鎮晉州;文襄嗣事,以為左廂大都督,加征西將軍,除梁州刺史;文宣受禪,仍為刺史;廢帝初除滄州刺史,封敷城郡王,坐聚斂免官奪爵;及卒,追複本封。

造像碑

編輯

  大魏武定七年十二月八日,前使持節都督夏蔚二州諸軍事、衛將軍、夏蔚二州刺史、當州大都督、安武縣開國伯,又征西大將軍儀、同三司、行晉州事,東雍州鎮城,安武縣開國侯張保洛;前使持節都督東荊州諸軍事、征西將軍、東荊州刺史、當州大都督、東雍州鎮城,永寧子劉襲;假節督東雍州諸軍事,新除右將軍、東雍州刺史、當州都督、安熹子薛光熾等敬造石碑像四佛四菩薩,藉此微功,仰願先王、婁太妃、大將軍令公兄弟等,亡者升天,托生西方無量壽佛國,現在眷屬,四大康和,輔相魏朝,永隆不絕。復願所生父母乃及七世,皆生佛土,體解至道,以至妻子,無病延年,長享福祿,在在處處,遇善知識。又使兵鉀不興,關隴自平,普天豐樂,災害不起。乃至一切有形眾生,蠢動之類,皆發菩提道心,一時成佛。碑拓本。

裴獻伯

編輯

  獻伯,河東聞喜人,魏益州刺史宣第三子,仕魏為尚書郎,入齊遷廷尉卿,除濟州刺史,終殿中尚書。

移御史中尉

編輯

  案蔡氏《漢儀》,御史中尉逢台郎於復道,中尉下避執版,郎中車中舉手禮之,以此而言,明非敵體。《通典》二十四。

李繪

編輯

  繪字敬文,趙郡平棘人,仕魏歷中書侍郎、丞相司馬,武定初為高陽內史;文襄統事,征補大將軍從事中郎,遷司馬;文宣嗣事,仍為丞相司馬;齊受禪,除司徒右長史,卒贈南青州刺史,諡曰景。案《北齊書·李繪傳》誤入高隆之事三百二十五字,無從校正,今從《北史》。

答崔諶書

編輯

  《北史》作鴿有六翮,飛則沖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膚體疏懶,手足遲鈍,不能逐飛追走。《北史》作不能近追飛走。遠事佞人。《北齊書·李繪傳》,又見《北史》三十三。

李概

編輯

  概字季節,繪族子,為文襄大將軍府行參軍,除殿中侍御史,後為太子舍人,坐事免,卒於并州功曹參軍。

達生丈人集序

編輯

  達生丈人者,生於戰國之世,爵里姓名無聞焉。爾時人揆其行己,強為之號,頗好屬文,成輒棄稿,常持論文云:「古人有言:『性情生於欲。』」又曰:「人之性靜,欲實汨之。然則性也者,所受於天,神識是也,故為形骸之主。情也者,所受於性,嗜欲是也,故為形骸之役。由此言之,性情之辯,斷然殊異,故其身泰。則均齊死生,塵垢名利,縱酒恣色,所以養情,否則屏除愛著,擯落支體,收視反聽,所以養識。」是以遇榮樂而無染,遭厄窮而不悶,或出人間,或棲物表,逍遙寄託,莫知所終。《北史》三十三《李公緒附傳》。

穆子容

編輯

  子容字山行,代人,魏司空亮從子,歷通直散騎常侍、平東將軍、中書侍郎、恆州大中正、汲郡太守,齊受禪,入為司農少卿,卒於司農卿。

太公呂望表

編輯

  太公姓呂名望,號曰尚父。尚氏之興,元出姜氏。公望以輔翼流詠,子平以確素致謠。卯金握歷,冠蓋鱗次,典午統宇,軒冕波屬,或秉文入朝,或用武出討,儒默交映,勛庸相趨。大魏東苞碣石,西跨流沙,南極班超之柱,北窮竇憲之志,高祖孝文皇帝龍飛代郡,鳳翔嵩邑,澄清人士,品藻第望,尚氏合宗,還見禮擢,九等舊制,不失彝序。方知賢聖之門,道風必復,功德之後,學識還昌。太公胤孫尚□□尚天寶、尚子牧、尚子傑、尚方顯、尚景□、尚遵明、尚裴香、尚顯敬、尚回歸、尚□樂、尚漢廣、尚崇等,器業優洽,文義淹潤,慨忌置碑,僻據山阜,崔瑗列石,不枕康衢,遂率親黨,更營碑祠。以博望之亭,形勝之所,西臨滄谷,東帶γ川,周秦故道,燕趙舊路,構宮鐫石,□當平顯。庶使文范之貌,不獨百城,有道之美,詎假千石。凡斯盛事,理切含豪,余以虛薄,□參郡任,民情和□□托為文,率爾彈翰,棄辭收理。其詞粵:

  迢迢岳胤,蔚蔚姜枝,積德不已,繼踵方羲。發將允執,紂遂冒披,托□□□即貌非羆。功著牧野,□自豳岐,既伸帷幄,仍秉麾。佐命周室,開邑齊土,北控趙燕,南臨□□。一匡九合,懸車束馬,位極三事,勛高萬古。葬切晉溫,魂悲漢祖,忻哉尚聖,遺魂可怙,言歸故鄉,降神巫咒,□□□□□室望岫。庭栽異木,井依餘,肴觴競奉,歌鍾迭奏。風雨節宣,華夷用富,恩被系子,慶傳曾胄。通直散騎常侍、聘梁使、平東將軍、中書侍郎、恆州大中正、修左使、汲郡太守穆子容山行之文。大魏武定八年四月庚辰朔十二日辛卯建造。碑拓本,前半刻晉盧無忌文,已編入《全晉文》,此不重錄。

陸士佩

編輯

  士佩,武定末為東郡太守,入齊未詳。

遺陽斐書

編輯

  當諮大將軍,以足下為匠者。《北齊書·陽斐傳》,東郡太守陸士佩以黎陽關河形勝,欲因山即壑,以為公家苑囿。遺斐書。

陽斐

編輯

  斐字叔鸞,北平漁陽人,一雲無終人,魏前軍將軍固從兄子,孝莊時以功賜爵方城伯,歷侍御史兼都官郎中、廣平王、開府中郎,興和中除起部郎中兼通直散騎常侍,使梁還,除廷尉少卿,轉尚書右丞。齊受禪,除鎮南將軍、尚書吏部郎中,免,除都水使者,監築長城,行南譙州事,加通直散騎常侍壽陽道行台左丞,遷散騎常侍,除徐州刺史帶東南道行台左丞,乾明初征拜廷尉卿,遷衛大將軍兼都官尚書,行太子少傅,徙殿中尚書;監瀛州事,拜儀同三司,卒贈驃騎大將軍,中書監,北豫州刺史,諡曰敬簡。

答陸士佩書

編輯

  當今殷憂啟聖,運遭昌歷。故大丞相天啟霸功,再造太極;大將軍光承先構,嗣績丕顯。國步始康,民勞未息。誠宜輕徭薄賦,勤恤民隱。《詩》不云乎:「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古之帝王亦有表山刊樹,未足盡其意,下輦成宴,詎能窮其情。正足以靡天地之財用,剝生民之髓腦,是故孔子對葉公以來遠,酬哀公以臨民,所問雖同,所急異務故也。相如壯上林之觀,揚雄騁羽獵之辭,雖系以ㄨ牆填塹,亂以收落網,而言無補於風規,祗足昭其愆戾也。《北齊書·陽斐傳》

宋軌

編輯

  軌,天保中為都官郎中。

奏罷守宰設棒

編輯

  昔曹操懸棒,威於亂時,今施之太平,未見其可。若受使請賕,猶致大戮,身為枉法,何以加罪。《隋書·刑法志》,文宣令守宰各設棒,以誅屬請之使,後都官郎中宋軌奏云云,於是罷之。

張老

編輯

  老,天保中為司徒功曹。

上書請改律令

編輯

  大齊受命已來,律令未改,非所以創製垂法,革人視聽。《隋書·刑法志》

封子繪

編輯

  子繪字仲藻,渤海人,魏尚書右僕射隆之次子,小名搔,為神武開府主簿,隨府轉丞相主簿,加伏波將軍,除通直常侍左將軍,領中書舍人,加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孝靜初兼給事黃門侍郎,除衛將軍、平陽太守,加散騎常侍,征補大行台吏部郎中;文襄統事,以為渤海太守,加驃騎將軍,天保初除太尉長史,歷海州、合州、鄭州刺史,徵為司徒左長史,乾明初轉大司農,除魏尹,皇建中加驃騎大將軍,太寧中遷都官尚書,加儀同三司,歷七兵尚書,轉祠部尚書,河清三年卒,贈尚書右僕射,諡曰簡。

潼關進止議

編輯

  賊帥才非人雄,偷竊名號,遂敢驅率亡叛,送死伊。天道禍淫,一朝瓦解。雖僅以身免,而魂膽俱喪。混一車書,正在今日,天與不取,反得其咎。時難遇而易失,昔魏祖之平漢中,不乘勝而取巴蜀,失在遲疑,悔無及已。伏願大王不以為疑。《北齊書·封隆之傳》,武定元年,高仲密以武牢西叛,周文帝擁眾東侵,高祖於邙山破之,乘勝長驅,遂至潼關,命群僚議其進止。子繪言。

辛術

編輯

  術字懷哲,隴西狄道人,魏左光祿大夫雄族叔,初為司空胄曹參軍,及遷鄴,為起部郎,再遷尚書右丞,出為清河大守,授并州長史;文襄嗣事,累遷散騎常侍;武定末除東南道行台尚書,封江夏縣男,遷東徐州刺史,為淮南經略;齊受禪,移鎮廣陵,征為殿中尚書,領太常卿,遷吏部尚書;天保十年卒,皇建二年贈開府儀同三司、中書監、青州刺史。

奏鄴都營構宜訪詢李業興

編輯

  今皇居徙御,百度創始,營構一興,必宜中制。上則憲章前代,下則模寫洛京。今鄴都雖舊,基址毀滅,又圖記參差,事宜審定。臣雖曰職司,學不稽古,國家大事,非敢專之。通直散騎常侍李業興,碩學通儒,博聞多識,萬門千戶,所宜訪詢。今求就之披圖案記,考定是非,參古雜今,折中為制。召畫工並所須調度,具造新圖,由奏取定。庶經始之日,執事無疑。《魏書·李業興傳》

崔瞻

編輯

  瞻字彥通,清河東武城人,魏尚書休孫,初署郡主簿,歷清河公岳西閣祭酒,除御史,神武文襄相府中兵參軍,轉主簿,天保初兼吏部郎中,皇建初除給事黃門侍郎,加征虜將軍,除清河邑中正;武成即位,除太子中庶子;太寧初除衛尉少卿,尋兼散騎常侍,聘陳還,除太常少卿,加冠軍將,轉尚書吏部郎中,免,天統末加驃騎大將軍,就拜銀青光祿大夫。武平三年卒,贈大理卿,諡曰文。

遺李概書

編輯

  仗氣使酒,我之常弊,詆訶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歸,吾於何聞過也?《北齊書·崔瞻傳》:與趙郡李概為莫逆之交,概將東還,瞻遺之書。

崔昂

編輯

  昂字懷遠,博陵安平人,魏光州刺史挺孫,天平末,文襄引為記室參軍,隨府遷長史,歷司徒右長史、尚書左丞兼度支尚書,攝都官尚書兼太府卿;齊受禪,遷散騎常侍兼大司農卿,封華陽縣男,轉廷尉、右僕射;文宣崩後除儀同三司、光祿勛,皇建初轉太常,河清初兼御史中丞;坐事除名,復為五兵尚書,遷祠部;天統元年卒,贈趙州刺史。

上書極言得失

編輯

   屯田之設,其來尚矣。曹魏破蜀,業以興師;馬晉平吳,兵因取給。朝廷頃以懷、洛兩邑,鄰接邊境,薄屯豐稔,糧儲已贍。准此而論,龜鏡非遠。其幽、安二州,控帶奚賊、蠕蠕;徐、揚、兗、豫,連接吳越強鄰。實藉轉輸之資,常勞私糴之費。諸道別遣使營之,每考其勤惰,則人加勸勵,倉廩充實,供軍濟國,實謂在茲。其次,法獄之重,人命所懸。頃者官司糾察,多不審練,乃聞緣淺入深,未有雪大為小,咸以畏避嫌疑,共相殘刻。至如錢絹粟麥,其狀難分,徑指為贓,罪從此定。乞勒群司,務存獲實。如此則有息將來,必無枉濫。《北史》三十二:武定中,文襄普令內外極言得失。昂上書。

齊獻武王廟制議

編輯

  案《禮》,諸侯五廟,太祖及親廟四。今獻武王始封之君,便是太祖,既通親廟,不容立五室。且帝王親廟,亦不過四。今宜四室二間,兩頭各一頰室,夏頭徘徊鴟尾。又案《禮圖》,諸侯止開南門,而《二王后祭儀法》《通典》作儀注云執事列於廟東門之外。既有東門,明非一門。獻武禮數既隆,備物殊等。準據今廟,宜開四門。內院南面開三門,餘面及外院、四面皆一門。其內院牆,四面皆架為步廊。南出夾門,各置一屋,以置禮器及祭服。內外門牆,並用赭堊。廟東門道南置坊;道北置二坊,西為典祠廨並廚宰,東為廟長廨並置東輅,其北為養犧牲之所。《魏書·禮志二》:武定六年二月,將營齊獻武王廟,議定室數、形制。兼度支尚書崔昂及盧元明、王元景、裴獻伯、李澤、陸操、李騫、陽休之、鄭伯猷、崔︱、邢峙、宗惠振、張毓,高元壽、王顯季等議。又見《通典》四十八。

崔季舒

編輯

  季舒字叔正,昂族人,為州主簿。神武引為大行台都官郎中,文襄輔政,轉大將軍中兵參軍,擢拜中書侍郎,轉黃門侍郎。齊受禪,以為將作大匠,遷侍中兼尚書、左僕射、儀同三司、乾明初以母喪去職,起為光祿勛兼中兵尚書,出為齊州刺史,太寧初拜度支尚書開府儀同三司,出為西兗州刺史,免;武平中除膠州刺史,遷侍中、開府,加左光祿大夫、特進,以諫被斬。周滅齊,追贈開府儀同,大將軍、定州刺史。

與張雕議諫幸晉陽

編輯

  壽春被圍,大軍出拒,信使往還,須稟節度;兼道路小人,或相驚恐,雲大駕向並,畏避南寇;若不啟諫,必動人情。《北齊書·崔季舒傳》

張雕

編輯

  雕,中山北平人,魏末起家殄寇將軍,遷太尉、長流參軍、定州主簿,除常山府長流參軍,天保中為永安王府參軍兼祠部郎中,乾明初除國子博士,遷平原太守,武成即位,除通直散騎侍郎、琅邪王儼博士,尋為涇州刺史,拜散騎常侍侍讀,加國子祭酒,假儀同三司,待詔文林館,除侍中,加開府,後以諫幸晉陽,與崔季舒等俱誅死。

臨刑對詰

編輯

  臣起自諸生,謬被抽擢,接事累世,常蒙恩遇,位至開府、侍中,光寵隆洽。每思塵露,微益山海。今者之諫,臣實首謀,意善功惡,無所逃死。伏願陛下珍愛金玉,開發神明,數引賈誼之倫,論說治道,令聽覽之間,無所擁蔽,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北齊書·張雕傳》,雕與崔季舒等諫幸晉陽,臨刑,帝令段孝言詰之,雕對。

編輯

  字師羅,太安狄那人,興和中為庫直,除奉朝請,武定末賜爵平春縣男,除晉陽令,天保初加寧遠將軍,皇建初進爵義陽縣子,河清中加驃騎大將軍,天統初除給事黃門侍郎,加射聲校尉,遷散騎常侍,武平初進開府儀同三司,遷侍中,有《鑒誠》二十四篇。

上言備邊

編輯

  突厥與宇文男來女往,必當相與影響,南北寇邊。宜選九州中男強弩,多據要險之地。伏願陛下哀忠念舊,愛孤恤寡,矜愚嘉善,舍過記功,敦骨肉之情,廣寬仁之路,思堯、舜之風,慕禹、湯之德,克己復禮,以成美化,天下幸甚。《北齊書·王傳》:武平初上言。

宋景業

編輯

  景業,廣宗人,魏末為北平太守。齊受禪,授散騎侍郎,封長城縣子。

上言圖緯

編輯

  《易稽覽圖》曰:「鼎,五月,聖人君,天與延年齒,東北水中,庶人王,高得之。」謹案東北水謂渤海也。高得之,明高氏得天下也。《北齊書·宋景業傳》:顯祖作相,在晉陽,景業因高德政上言云雲。是時魏武定八年五月也。又見《北史》八十九。

董峻、鄭元偉

編輯

非宋景業天保曆議

編輯

  宋景業移閏於天正,退命於冬至交會之際,承二天之後,三月之交,妄減平分。臣案,景業學非探賾,識殊深解,有心改作,多依舊章,唯寫子換母,頗有變革,妄誕穿鑿,不會真理。乃使日之所在,差至八度,節氣後天,閏先一月。朔望虧食,既未能知其表里,遲疾之歷步,又不可以傍通。妄設平分,虛退冬至,虛退則日數減於周年,平分妄設,故加時差於異日。五星見伏,有違二旬,遲疾逆留,或乖兩宿。軌《析》之術,妄刻水旱。今上《甲寅元歷》,並以六百五十七為章,二萬二千三百三十八為,五千四百六十一為斗分,甲寅歲甲子日為元紀。《隋書·律歷中志》後齊文宣受禪,命散騎侍郎宋景業造天保曆。至後主武平七年,董峻、鄭元偉立議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