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之一録 (四庫全書本)/卷062

卷六十一 六藝之一録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錄卷六十二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三十八
  隋
  禹廟殘碑
  史陵正書大業二年五月右隋禹廟殘碑其文字磨滅十五六而其末隱隱可辨雲會稽郡下缺三字史陵書筆法精妙不減歐虞按張懐瓘書斷雲褚遂良嘗師史陵蓋當時名筆也今此碑磨滅而僅存世之藏書者皆未嘗有非余收錄之富則遂不復見於世矣金石錄
  老子廟碑
  薛道衡撰龎恭之八分書開皇二年金石錄
  右老子廟碑隋薛道衡撰道衡文體卑弱然名重當時余所取者特其字畫近古故錄之唐人字皆不俗亦可佳也集古錄
  孔子廟碑
  仲孝俊文大業七年正月金石錄
  陳明府修孔子廟碑陳明府名叔毅字子嚴陳宣帝子為曲阜令修孔子廟仲孝俊為文樹此碑碑書亦頗有漢魏分隸法而集古錄金薤琳瑯俱不載唯金石錄有之且都𤣥敬謂隋碑少傳自雲嗜好垂三十年止得皇甫君龍藏碑姚辯志江夏磚塔記四種皇甫碑唐刻以是觀之都才有三種余所錄乃四碑並常醜奴誌李淵記而六而皇甫智永不在其中安得起𤣥敬於九原而誇示之石墨鐫華
  右仲孝俊撰碑內言陳叔毅以陳皇諸孫為曲阜令因修闕里故孝俊立此以頌其功時大業七年辛未歳也然孝俊自書齊州秀才而下又書前呉郡主簿豈罷官而復應秀才舉耶書差有漢意文甚俳後頌語雲子還名賈兒多字鄭二句為古𤣥牘記
  八分書大業七年七月今在曲阜縣廟中金石文字記
  隋平陳碑
  薛道衡文江陵府金石略 薛道衡撰在上元縣今亡諸道石刻錄
  爾朱敞碑
  開皇五年十月金石錄
  右爾朱敞碑敞者榮從弟彥伯之子也按敞傳雲字乾羅而此碑字天羅傳云為金州總管而碑又為徐州總管碑文雖殘缺然班班尚可讀其述徐州事頗多事為史家不取可也不書其官蓋闕謬也其字不同亦當以碑為是余於集錄正前史之闕謬者多矣集古錄
  源使君碑 文帝開皇元年金石錄
  呂龜碑 開皇二年十一月金石錄
  臨漳趙公清徳頌 開皇六年金石錄
  北齊徐州張長史碑 開皇九年十月金石錄
  廣業郡守鄭君碑 章沛正書開皇九年金石錄
  九門縣令李公清徳頌 開皇十年十二月金石錄右李康清徳頌不著書撰人名氏文為聲偶而字畫竒古可愛康隴西狄道人也其碑首題雲大隋冠軍將軍大中帥都督恆州九門縣令隴西李君清徳之頌予在河北時遣人於廢九門縣城中得此碑字多訛闕其後題十一年歳在辛亥大將軍在酉二月癸丑朔十二月甲子建年上有二字訛闕不可識按隋書開皇十一年歳在辛亥其二字乃開皇也大將軍在酉之說出於隂陽家前史不載而此碑見之集古錄
  董明府清徳碑 開皇十二年十一月金石錄
  上柱國韓擒虎碑 開皇十五年十月
  右韓擒虎碑不著書撰人名氏而以隋髙祖為今上乃隋人所撰碑文屢言虎字獨於名下去之若避唐諱此不可知也今以碑文考隋書列傳其家世官勲大略多同惟其在齊為河長防主大都督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白超防主轉洪超防主傳皆無之又遷和州刺史而傳為利州皆史官之闕誤當以碑為是而傳載閻羅王事甚怪而碑無之使其實有碑不宜不書以此見史家之妄也集古錄
  梁州使君陳茂碑 開皇十八年十一月金石錄
  右陳茂碑不著書撰人名氏而字畫精勁可喜隋書列傳載茂事尤多缺謬傳雲髙祖為隋國公引為僚佐及受禪拜給事黃門侍郎在官十餘年轉益州總管司馬遷太府卿後數載卒而碑歴敘為髙祖僚佐時官傳雖不書可也其自黃門侍郎後又為行軍元帥長孫覽司馬又為蜀王府長史太僕卿判黃門侍郎上開府儀同三司梁州刺史等官史氏皆不書蓋其闕也又據碑茂為蜀王長史而傳為益州總管司馬碑為太僕卿而傳曰太府皆史家之謬也碑雲茂字延茂史亦闕集古錄
  文儒先生劉炫碑 大業元年金石錄
  欒州使君江夏徐公碑
  郝士威撰侯彥直分書大業二年丙寅七月十五日立在汶川石橋前復齋碑錄
  大將軍正義愍公豆盧毓碑 正書大業三年京兆金石錄潞城縣令段君碑 大業八年十二月金石錄
  兵部尚書段文振碑 大業八年京兆金石錄
  處士潘徽撰歐陽詢八分書文振字元起隴西姑臧人仕隋至兵部尚書龍岡郡公贈右僕射諡曰襄碑不著所立年月集古錄目
  司徒觀徳王楊公碑
  不著撰人名氏書學博士姓名缺書雄隋之疎屬官至司徒封觀王諡曰徳碑以大業九年集古錄目
  內史令鄭譯碑 大業十年京兆金石錄
  儀同府參軍黃山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山字子岳荊州江夏人仕至儀同孔仲衡府參軍碑以大業九年集古錄日
  大都督袁君碑 大業十二年二月金石錄
  𢎞義明公皇甫誕碑
  唐太子左庶子于志寧撰歐陽詢書誕字𤣥憲安定朝那人隋文帝末年為并州總管府長史漢王諒反誕不從見殺追贈柱國諡曰明集古錄目
  右隋皇甫誕碑余嘗得誕墓誌又得此碑以考北史及隋書列傳傳雲誕字𤣥慮而碑誌皆作𤣥憲傳雲隋髙祖受禪為兵部侍郎數年出為魯州長史開皇中復為比部刑部刑曹二侍郎遷治書侍御史為河南道大使及還奏事稱旨令判大理少卿明年遷尚書右丞以碑誌參攷誕自司徒主簿出授長史俄除益州總管府司法徴授比部侍郎蓋未嘗拜兵部而其為河北河南安撫大使乃任右丞時皆史家之謬惟墓誌稱誕嘗為司徒主簿而碑不載傳與墓誌皆云為魯州長史而碑作廣州則疑碑之脫漏墓誌乃葬時所述然碑亦貞觀中其子無逸追建不應差謬而不同何也金石錄
  隋光祿大夫皇甫君碑唐于志寧文歐陽詢書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論者謂虞得晉之飄逸歐得晉之規矩觀此其振發動盪豈非逸哉非所謂不踰矩者乎初學者師此以立本而後入虞入永入鍾王有所持循而成功不難也東里集
  率更書皇甫府君碑比之諸帖尤為險勁是伊家蘭臺發源石刻在西安雖小苔剝差可誦耳皇甫君名誕仕隋死於漢王諒之難者䘏典殊不薄後以子無逸貴於唐始克樹碑噫逝者有知能無麥秀之歎乎弇州山人藁
  右隋柱國左光祿大夫皇甫誕碑于志寧撰歐陽詢正書金石錄謂嘗得誕墓誌又得此碑與北史及隋書參攷以正史氏之謬又謂碑與墓誌所述亦有不同墓誌今不得見碑在陜西西安府學不甚缺壊葢歐書中之得意者也金薤琳瑯
  皇甫君名誕歿於隋而碑立於唐以子無逸貴也于志寧撰歐陽詢書王元美謂比之信本他書尤為險勁是伊家蘭臺發源余謂其勁而不險特用筆之峻一變晉法耳可為楷法神品碑舊在鳴犢鎮今在西安府學戊子余君房督學作亭覆之丙申亭圮壓碑中斷碑故剝二十餘字至是又亡其五十餘字余所收乃未斷時搨本深寶惜之石墨鐫華
  尚書左僕射元長夀碑 大業八年正月
  右隋元長夀碑虞世基撰歐陽詢書按隋史夀開皇中為尚書主爵侍郎而碑雲主爵郎碑雲從晉王伐陳時兼揚州長史授行軍總管長史平陳遂為揚州總管府長史遷尚書左丞而史但云自元帥府屬平陳入為左丞耳又為太常少卿時兼雍州司馬史亦不載其卒贈尚書左僕射光祿大夫封博平侯而史但云贈右僕射皆其闕誤史雲夀在周封儀隴縣侯而碑作儀龍侯今按隋書地里志有儀隴縣屬巴西郡而無儀龍未知孰失也金石錄
  梁洋徳政碑
  右隋梁洋徳政碑在今蔡州新息隋開皇十一年行參軍事裴玉與州人為息州刺史梁洋建寶塔表徳政碑按隋書志後周於新息縣置息州至大業中州廢也集古錄
  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息州參軍裴玉等為刺州梁洋建塔以表徳政碑以開皇十一年立在新息縣集古錄目
  九門縣令鉗耳文徹清徳頌
  右不著書撰人名氏其碑首題雲大隋恆山郡九門縣令鉗耳君清徳之頌大業六年建字畫有非歐虞之學不能至也碑雲君名文徹華隂朝邑人也本周王子晉之後避地西戎世為君長因以地為姓曽祖靜仕魏為馮翊太守祖郎成集二州刺史父康周荊安寧鄧四州總管別駕安陸龍門二郡守而前史皆不載碑在今廢九門縣中余為河北轉運使時求得之集古錄
  鉗耳君名文徹本出西戎後為華隂朝邑人隋煬帝時為恆州九門令遷梁州司馬將去縣民刻石頌徳碑以大業六年立在廢九門縣中集古錄目
  梁令梁執威徳政碑 在絳州金石略
  海陵公賀若誼碑
  此碑正書方整精健是唐初諸人前茅在興平縣文廟宋人磨其隂刻夫子廟記而此文止存十之三聞曽完好一縣令苦貴人之摹搨使捶去之誼事見隋史茲不贅雲石墨鐫華
  在興平縣崇寧寺天下金石志
  安喜公李使君碑
  奉天鄉人掘得此碑樹之上官村墓前余過搨二紙隸書亦自遒逸而碑頗完使君涼武昭王之後祖景超員外散騎侍郎父通逸使持節東南道都督狄道縣開國子季父琰之出牧荊郡使君仕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卭州諸軍事卭州刺史安喜縣公開皇十六年卒十七年樹碑皆歴歴可讀而獨闕使君名按使君與唐同宗官亦不卑隋史無傳遂不可攷使君祖父季父獨琰之見魏書耳因知史官闕略如此類者不可勝計也石墨鐫華
  八分書開皇十七年二月今在馬嵬堡北五里金石文字記
  張文詡碑
  張文詡河東人博覽羣書特精三禮蘇威勸令從官固辭仁夀末䇿杖歸終於家鄉人為立碑頌號曰張先生北史本傳
  楊素碑
  大業二年素卒帝下詔立碑以彰盛美北史本傳
  令狐熙碑
  令狐熙拜滄州刺史吏人追思相與立碑頌徳北史本傳
  房彥謙碑
  房彥謙為長葛令有恵化百姓立碑頌徳北史本傳
  寧逺將軍裴文基墓誌 開皇十年京兆金石錄
  開府儀同三司崔𢎞安墓誌 開皇十五年京兆金石錄驃騎將軍楊端墓誌 開皇十五年三月金石錄
  車騎將軍盧瞻墓誌 開皇十六年十一月
  五原國太夫人鄭氏墓誌 開皇二十年二月金石錄賈使君墓誌 仁夀元年七月同上
  張光墓誌 仁夀元年八月同上
  大將軍梁恭墓誌 仁夀元年十月同上
  開府儀同三司賈義墓誌
  開皇十八年薨以仁夀元年二月十八日葬於咸陽縣復齋碑錄
  上儀同楊縉墓誌
  許善心撰序虞世基製銘世以為歐陽詢書年月殘缺復齋碑錄
  齊國太夫人楊氏墓誌 開皇十年三月
  右隋齊國太夫人楊氏墓誌雲夫人字季姜僕射髙熲母也隋書熲傳雲熲以母憂去職開皇二年伐陳詔熲節度諸軍據此熲之丁內艱蓋在開皇初今以墓誌考之楊氏之卒乃在十年傳稱熲既貴其母常誡以逺禍後熲竟以危言為煬帝所誅如其言可謂賢矣常恨不著其姓氏今乃見於此雲金石錄
  周羅㬋墓誌 徐敬撰大業元年四月
  右隋周羅㬋墓誌無書人姓名而歐陽率更在大業中所書姚辨墓誌元長夀碑與此碑字體正同蓋率更書也往時書學博士米芾善書尤精於鑒裁亦以余言為然羅㬋名將隋史有傳今以墓誌考之羅㬋在陳自鍾離太守遷秦郡而史不載又史雲開皇中自豳州刺史轉涇州母憂去職復起授豳州遼東之後徴為水軍總管進為上將軍而墓誌自豳州為水軍總管進為上將軍然後為涇州其遷拜次第皆不同又史雲拜東宮右虞候率而墓誌為左監門率史雲轉右衛率而墓誌為右監門武候率史雲自右武候大將軍進授上將軍而墓誌不載蓋未嘗拜此官也皆當以墓誌為據金石錄
  黃門侍郎栁旦墓誌 大業六年十一月
  右隋栁旦墓誌以考隋史列傳其始終事跡皆同惟傳雲攝判黃門侍郎而墓誌雲檢校黃門侍郎小異耳又墓誌載誕六子燮楷則綽濬亨而元和姓纂與唐史宰相世系表皆云旦五子而闕其第五子濬亦當以墓誌為是也金石錄
  賀蘭才墓誌 大業三年二月金石錄
  西平太守上官政墓誌 大業六年三月金石錄
  海州刺史劉瑤墓誌 大業六年十二月金石錄
  開府鄭煥墓誌 大業六年十二月金石錄
  大將軍安陽肅公姜濟墓誌
  正書不著書人名氏公諱濟字彭子定州博陵人仕至開府儀同三司左領軍大將軍大業元年四月薨於私第以三年十一月葬於京兆郡碑缺縣平陵鄉復齋碑錄
  屯衞大將軍姚辯墓誌 大業元年十月
  右隋左屯衞大將軍姚辯墓誌銘虞世基撰歐陽詢正書志稱辯精於邊事屢立大功蓋老將也其官至大將軍而死諡恭公爵亦尊矣而隋史不為立傳向非率更之書後世不復知有辯此古人墟墓之文所以必託之名筆豈無意耶金薤琳瑯
  按此銘金薤琳瑯載其全文闕四十餘字今余所得本全金石文字記
  齊郡太守元整墓誌 大業九年京兆金石錄
  光祿卿徐寔墓誌 大業九年京兆金石錄
  北絳公夫人蕭氏墓誌 在京兆府金石略
  包愷墓碣
  包愷精漢書教授數千人卒門人起墳立碣焉北史儒林傳
  王威猛墓誌
  不著書撰人名氏威猛字繼叔琅邪海曲人官至候衞虎賁郎將碑以大業中立集古錄目
  滎澤令常醜奴墓誌
  醜奴始平人為都督滎澤令大業元年卒誌在興平崇寧寺壁間為童子摩挲幾平余搨一紙書亦不大佳但以隋物存之興平即古始平今不知墓所在石墨鐫華
  正書大業三年八月今在興平縣崇寧寺墓之有誌始自南朝南齊書雲宋元嘉中顔延之作王球石誌素族無碑䇿故以紀徳自爾以來王公以下咸共遵用今之傳於世者惟此及梁羅二志為隋代之文爾金石文字記
  鷹揚郎將義成子梁羅墓誌
  正書大業四年八月今在西安府城外杜曲古人之字未必皆工而後人貴之者以其所從來逺也此志正書猶帶八分凡隋以前之書法多如此而書志之人未必其通文義也鷹揚之字出詩大明之篇而此志前作陽後作楊宣政元年周武帝之號而書作正汪汪萬頃作傾羽儀作議降疾不瘳作抽與乾坤而齊固作個禁旅之禁作⿱樊川之樊亦作⿱此皆文理之至謬豈可以其出於古而不論哉金石文字記
  桂州總管侯莫陳穎墓誌以下三碑俱唐初立以其隋時人附於隋右隋侯莫陳穎墓誌隋書有穎傳以其事考之多合惟傳言穎諡曰定而誌不載按誌雲公第四子尚書考功郎中乾會而傳作䖍㑹乾䖍義理皆通然余嘗得乾會碑乃雲名肅字乾會元和姓纂所載亦同疑其以字行耳蓋隋唐間人多如此金石錄
  正書不著書撰人名氏君諱穎字遵道彭城人大業六年為南海太守九年十月薨於郡治唐武徳八年遷葬於雍州咸陽縣寳刻叢編
  衞尉卿竇慶墓誌
  右隋竇慶墓誌慶曽祖畧祖溫善父榮定北史及北齊後周隋書皆有傳諸史皆云慶祖名善而慶之兄抗墓誌乃雲名溫唐書宰相世系表以為善一名溫今此誌名溫善皆不可考慶大業中仕為衞尉卿史云為羣賊所殺而墓誌云為盧圓月所殺墓誌貞觀四年刻其小楷工妙不減歐虞惜其不著名氏也金石錄
  處士羅靖誌
  處士以仁夀四年五月二十三日終夫人張氏於唐龍朔二年終合葬於習池復齋碑錄
  襄陽有隋處士羅君墓誌曰君諱靖字禮襄陽廣昌人髙祖長卿齊饒州刺史曽祖𢎞智梁殿中將軍祖養靖學優不仕有名當代碑字畫勁楷類褚河南然父子皆名靖為不可曉拓拔魏安同父名屈同之長子亦名屈祖孫同名胡人無足言者但羅君不應爾也容齋隨筆
  隋處士羅君碑字畫可喜而不載書人名氏初余至襄州刺史館余於州治之東地有木龕塵網如積掃滌而視之此碑也遂橅得之去年春余復有荊襄之行訪此碑則曰卒史輩寶持不䖍碎而棄之矣可謂不幸也昔林邑王楊邁死子咄立慕其父徳改名揚邁昭穆兩世而一名余每笑歎謂天下事何所不有今羅君之父名靖而羅君亦名靖殊不可曉羅君以仁夀四年卒夫人以龍朔四年葬自隋仁夀四年訖唐龍朔二年則夫人之守志蓋五十有九年以夀終亦可尚矣集古後錄
  興福寺碑
  張棻撰龎夐正書開皇二年二月立金石錄
  興國寺碑
  隋內史李徳林撰襄州祭酒從事丁道䕶書隋文帝父忠當魏周之際常將兵南定漢襄及文帝即位建此寺以祈福碑以開皇六年正月立集古錄目
  襄州興國寺碑丁道䕶書啓法寺碑一興國寺碑一皆隋開皇中立啓法寺今為龍興寺興國寺今為延慶寺在望楚山歐陽永叔雲興國寺碑不知所在特見其摹本於太學官楊衷家而此碑隂又有道䕶書襄州鎮副總管府長史栁止戈而下官號姓名其字尤可喜得之自余始世蓋未有傳之者也南豐集古錄大興國寺銘隋內史李徳林撰丁道䕶書隋開皇間以襄州鳳林山鳳林寺為大興國寺至唐會昌五年武宗用道士趙歸真說大毀佛寺復僧尼為民而寺廢懿宗朝州刺史蔣係請復寺為延慶寺從之建炎初寺為灰燼此碑獨巋然露立在今府城東南十里歐陽公頃嘗見墨本於學官楊君家欲求其本不知碑所在曽南豐謂延慶寺在望楚山非也城西南三里有山聳然曰尖山者其上可以望見鄢城宋元嘉中武陵王駿更名望楚余登望楚者屢矣烏覩所謂延慶者哉集古後錄
  興國寺碑隂
  右隋興國寺碑隂丁道䕶書道䕶所書興國啓法兩寺碑皆在襄陽歐陽公嘗得啓法寺碑列於集古錄中而於太學官楊褒處見興國寺碑以不得入錄為恨今碑隂又有襄州鎮副總管劉止戈以下十八人姓名字畫尤完好歐陽公所未見也蔡君謨題其後雲在杭州日坐有客曰小說稱丁真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予謂道䕶豈其人耶按法書要錄丁覘與智永同時人善𨽻書世稱丁真永草非道護也金石錄興國寺碑隂有栁止戈而下十八官姓名亦道䕶書蔡君謨題其後雲在杭州日坐有客曰小說稱丁真永草永固知名丁何人也道䕶豈其人耶趙徳夫按法書要錄曰非道䕶丁覘與智永同時世稱丁真永草徳夫之言是矣余謂丁覘在時必未得此聲西臺既陷簡書湮散丁尋卒於維揚妙蹟實為難得已而智永師盛以草書名江東然後人以永草配丁真也丁覘洪亭人梁孝元在荊州凡書記皆其筆當時尚為之語曰丁君十紙不敵王裒一字獨顔之推愛而寶重之蕭子雲問典籖惠編曰君王賜書殊為佳手姓名為誰編以覘對子雲歎曰不為世所稱亦竒事事見顔氏家訓恐忘之聊附於此集古後錄
  龍藏寺碑
  右齊開府長兼行參軍九門張公禮撰不著書人名氏字畫遒勁有歐虞之體隋開皇六年建在今鎮州碑雲太師上柱國大威公之世子左威衞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恆州諸軍事恆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遷奉勅勸奬州人一萬共造此寺其述孝遷雲世業重於金張器識逾於許郭然北齊周隋諸史不見其父子名字不詳何人也歐陽文忠集
  右隋龍藏寺碑齊張公禮撰龍藏寺已廢此碑今在常山府署之門書字頗佳第不見其人姓名爾碑以隋開皇六年立後題張公禮尚稱齊按周武帝建徳六年虜齊㓜主髙常齊遂滅後四年隋建開皇之號至六年齊滅蓋十年矣公禮尚稱齊官何也集古錄齊開府參軍張公禮撰不著書人名氏隋太師上柱國大威公世子恆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遷奉勅率州民萬人共立此寺碑首題曰鄂國公為國勸造龍藏寺碑以開皇六年立寺廢碑今在真定府門下集古錄目
  右隋龍藏寺碑齊張公禮撰而不著書人名氏集古錄謂寺已廢碑在常山府署之門常山即今之真定予近以使事過之聞府治東二里龍興寺有古銅佛一軀崇七十二尺閣之覆者崇百有三十尺與太守同年李君往遊其間見殿前一古碑其趺已沒土中讀之乃公禮文歐公謂寺廢與碑在常山府署蓋未嘗親歴其地故誤書耳金薤琳瑯
  龍藏寺即今真定府龍興寺碑尚存碑書遒勁亦是歐虞發源但碑立於開皇六年是時齊滅已久而張公禮尚稱齊官何也又碑稱造寺者太師上柱國大威公之世子使持節左武衞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恆州諸軍事恆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遷史傳逸之遂無所攷石墨鐫華
  龍藏寺碑張公禮撰正書今在真定府龍興寺大殿內其後為天寧閣九間五層髙一百三十尺中有觀音銅像髙七十二尺四十二臂各有所執之物俗謂之大佛寺也碑為隋開皇六年恆州刺史鄂國公金城王孝遷立而其末乃雲齊開府長兼行參軍九門張公禮撰齊亡入周周亡入隋而猶書齊官蓋君子之能不降其志而其時之人亦不以為非也金石文字記
  安定縣官寺碑 開皇八年五月金石錄
  太平寺碑 開皇九年八月金石錄
  右太平寺碑不著書撰人名氏南北文章至於陳隋其弊極矣以唐太宗之致治幾乎三代之盛獨於文章不能少變其體也豈積習之勢其來也逺非久而衆勝之則不可以驟革也是以羣賢奮力墾闢除芟至於元和然後蕪穢蕩平嘉禾秀草爭出而葩華美實爛然在目矣此碑在隋尤為文字淺陋者疑其里巷庸人所為然視其字畫又非常俗所能蓋當時流弊以為文章止此為佳矣文辭既爾無取而浮圖固吾儕所貶所以錄於此者第不忍棄其書爾集古錄
  午夘寺碑
  開皇十年五月八日息州刺史梁洋建復齋碑錄
  涇州興國寺碑
  李徳林撰開皇十年十二月金石錄
  化善寺碑 開皇十五年正月
  右隋化善寺碑在徐州碑隂有郎餘令題記雲隋尹式撰余元祐間侍親官彭門時為兒童得此碑今三十餘年矣金石錄
  蒙州普光寺碑 仁夀元年七月
  右蒙州普光寺碑蒙州者漢南陽郡之育陽縣也應劭曰育水出𢎞農盧氏南入於沔故後人於育加水為淯陽西魏置蒙州隋仁夀中改為淯州又為淯陽郡唐為縣屬金州碑仁夀元年建猶曰蒙州既而遂改淯州矣碑無書撰人名氏而筆畫遒美玩之忘倦蓋開皇仁夀以來碑碣字書多妙而往往不著名字惟丁道䕶所書常自著之然碑石在者尤少余每與蔡君謨惜之自大業以後率更與虞世南書始盛既接於唐遂大顯矣集古錄
  啓法寺碑
  周彪文丁道䕶正書仁夀二年十二月金石錄
  此書兼後魏遺法與楊家本微異隋唐之交善書者衆皆出一法道䕶所得最多楊本開皇六年去此十七年書當益老亦稍縱也莆陽蔡襄記蔡忠惠公集右啓法寺碑丁道䕶書蔡君謨博學君子也於書尤稱精鑒余所藏書未有不更其品目者其謂道䕶所書如此隋之晚年書學尤盛吾家率更與虞世南皆當時人也後顯於唐遂為絶筆余所集錄開皇仁夀大業時碑頗多其筆畫率皆精勁而往往不著名氏每執卷惘然為之歎息惟道䕶能自著之然碑刻在者尤少余家集錄千卷止有此爾有太學官楊褒者善收書畫獨得其所收興國寺碑是梁貞明中人所藏君謨所謂楊家本者是也欲求其本而不知碑所在然不難得則不足以為佳物古人亦云百不為多一不為少者正謂此也集古錄
  隋儀同三司周彪撰襄州從事丁道䕶書隋開皇初詔後周所毀佛寺皆復建之州人共造此寺刺史韋世康名之曰光福禪房後又改為啓法寺以仁夀二年十二月立並邑人趙勵等題名集古錄目
  啓法寺碑開皇中立啓法寺今為龍興寺在襄陽城西南豐題跋
  啓法寺碑仁夀二年建曾南豐以為開皇中立誤也道䕶之書見於世者獨興國寺碑與此碑爾二碑俱在襄州前年春訪碑於寺止得興國寺碑而啓法之碑無有此可珍也集古後錄
  脩禪道場碑 徐放書在台州碑帖考
  隆聖道場碑 虞世南撰並行書大業九年十二月金石錄
  隋虞世南撰並書周建徳六年隋髙祖擁旄於此至大業九年伐叛海東旋師有詔改為髙陽郡記王業之所興設隆聖道場為髙祖祈福大業九年十二月立此碑寶刻叢編
  髙陽郡隆聖道場碑隋秘書郎虞世南撰次書石世南以書名隋唐間此碑最顯世競以摹本傳今其碑在定州龍興寺或疑為摹本以髙陽之郡在中山郡也今考大業雜記九年閏月幸博陵昔為定州先皇歴試所基遂改為髙陽今世南謂大業龍集癸酉有詔改郡以記王業所興然則與雜記合矣夫釋老之教行乎中國自漢晉以逮齊魏僧尼為寺道士女冠為觀隋改法雲慧日二道場金洞玉清二𤣥壇貞觀
  十二年復寺觀舊名則當世南時隋謂道場必矣唐志言定州博陵本髙陽郡義寧元年析髙陽為恆州武徳四年以髙鄭博野苑為蒲州貞觀初以鄭髙陽歸瀛州天寶元年復以博陵郡為定州而國朝乃以瀛州為髙陽郡以定武之郡歸中山則地隨改矣其興廢因革如此知碑非後世所摹也廣川書跋
  西林道場碑 歐陽詢撰大業十三年四月
  大業十三年廬山西林道場碑渤海公撰公為隋太常博士時作不著書人名氏而字法老勁疑公之書也西林道場者偽趙將竺氏捨俗出家名曇現始居於此晉太和二年光祿卿陶範始為現弟子慧永造寺而號西林按兩京記隋嘗更名佛寺為道場此碑大業十三年建也顔魯公寓題碑隂百餘字尤竒偉今附於碑後歐陽文忠集
  右西林道場碑渤海公撰公在隋為太常博士時作不著書人名氏字畫遒勁世或以為公自書公時年尚少又字法與公書不同不知何人書也按韋述兩京記隋改名佛寺為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此碑大業中建故謂之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集古錄
  隋太常博士歐陽詢撰不著書人名氏筆畫遒勁或以為公自書按兩京記隋改寺為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碑以大業十三年立在廬山西林寺集古錄目
  右隋西林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碑題太常博士歐陽詢撰而不著書人名氏余家藏隋姚辯墓誌元夀碑皆率更在大業中為博士時所書與此碑字體絶不類知其非率更書也金石錄
  右隋廬山西林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碑歐陽率更撰而不云何人書要當出於一手昔唐韋絢錄劉禹錫嘉話載率更行見索靖所書碑下馬布毯坐觀三宿而後去又雲率更不擇紙筆皆能如意惟其好古如前說之勤是以肆律無不臻妙理當然矣益公題跋
  汎愛寺碑 大業五年墨池編
  隋汎愛寺碑李百藥自書字畫老勁可喜集古錄
  善寶寺碑 大業中立在東京金石略
  大業中安鄉司功程式等同修佛像立此碑訪碑錄
  楞伽寺碑
  書人名氏未詳碑甚古在蘇州天下金石志
  隋人書碑甚古在蘇州府之西南橫山古今碑刻記
  文帝舍利塔銘
  李百藥撰書人姓名殘缺大業五年四月立金石錄
  修舎利塔碑 開皇九年九月金石錄
  趙君寶塔碑 開皇十三年十月金石錄
  舎利塔銘 仁夀二年三月金石錄
  賈春英浮圖碑 開皇十二年七月金石錄
  棲巖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舍利塔碑 仁夀二年立金石錄
  願力寺雙七級浮圖銘 仁夀二年正月金石錄
  願力寺舍利寶塔銘 仁夀三年四月金石錄
  江夏縣緣果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磚塔下舎利記
  右隋江夏縣緣果道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磚塔記無書撰人名氏記中載舎利瑞應之事不一此非吾所知但隋碑之傳世絶少以予嗜好之篤集錄之勤三十年間所得隋碑惟皇甫府君龍藏寺姚辯墓誌及此而已金薤琳瑯隋人撰近時民家掘得之輿地碑目
  隋願力寺舎利寶塔函銘
  右隋願力寺舎利寶塔函銘仁夀三年相州刺史薛胄建唐劉禹錫集載僧靈澈詩有云經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禹錫稱其工因讀此銘序亦以白馬之寺對赤烏之年乃知前人已有此語蓋隋唐間文體大率以偶儷為工雖格力卑弱然用事親切時有可喜也金石錄
  天寧寺塔幢
  塔髙十三尋塔前一幢書體遒美開皇中立帝京景物略
  舎利石塔銘
  在鄂州勝緣寺仁夀初立輿地碑目
  幽州智泉寺舎利塔銘
  仁夀元年內史令王臣𰖍宣天下金石志
  同州塔銘
  八分書仁夀元年十月今在同州天下金石志
  恆嶽寺舎利寶塔銘碑 大業元年金石錄
  隸書不著書撰人名氏隋文帝仁夀元年建舎利塔於恆嶽寺詔吏民皆行道七日人施十錢又自冩帝形像於寺中大業元年長史張果等立碑集古錄目
  橫山頂舎利靈塔銘
  嚴徳盛製文魏瑗正書大業四年九月八日立復齋碑錄
  寶積寺塔銘
  在呉縣橫山隋人所書碑石全好字畫秀整絶類虞褚輿地碑目
  趙紹等造像碑
  北齊造像碑劉之遴撰開皇四年四月立金石錄北齊仁州刺史黃門郎劉逖之撰不著書人名氏邑人趙紹等造佛像記也不著所立年月據其記稱大齊而其後又題曰隋潞州司馬薛邈侍佛乃知隋人所追建也集古錄目
  鄂國公造鎮國大像碑 開皇十一年九月金石錄賈普智造像碑 開皇十一年金石錄
  正解寺造像碑 劉昇卿撰開皇十二年四月金石錄隋隨昌劉鼎卿撰不著書人名氏寺本後魏宣武帝以七廟所立謂之七帝寺至周被廢隋文帝時復興佛法定州贊治崔子石捨以為寺賜名正解碑以開皇十二年四月立集古錄目
  劉景韶造像碑 開皇十三年四月金石錄
  造像碑 開皇十五年九月金石錄
  李氏像碑 開皇十六年七月金石錄
  王明府造像碑 開皇十七年八月金石錄
  唐髙祖造像記 太宗造像記附大業二年二月金石錄隋鄭州刺史李淵造石像記大業二年三月在滎陽縣訪碑錄
  信行禪師碑
  僧法綝撰開皇十四年正月京兆金石錄
  聖衆寺真應禪師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其額曰聖衆寺真應禪師妙徳碑真應禪師者姓蓋氏漢蓋延之後碑以開皇七年集古錄目
  李淵為子世民祈疾記
  此唐髙祖也記稱鄭州刺史李淵為男世民目患先於此寺求佛蒙佛恩力其患得損敬造石碑像一鋪願此功徳資益弟子男合家大小福徳興足永無災障弟子李淵一心供養後署大業二年正月八日按是時太宗才九歳耳而史稱髙祖為譙隴岐三州刺史不曰鄭州此亦可以證史之闕石墨鐫華
  行書大業二年正月今在鄠縣草堂寺金石文字記
  同州塔銘
  維大隋仁夀元年歳次辛酉十月辛亥朔十五日辛丑皇帝普為一切法界幽顯生靈謹於同州武鄉縣大興國寺奉安舎利敬造靈塔願太祖武元皇帝元明皇后皇帝皇后皇太子諸王子孫等並內外羣官爰及民庶六道三塗人非人等生生世世值佛聞法永離苦空同昇妙果金石文字記
  益州至真觀碑
  辛徳源撰劉曼才正書開皇十二年六月金石錄
  紫微觀碑
  在巢縣開皇十四年劉穎製銘其碑皴剝難讀輿地碑目
  顯崇觀碑
  大業五年為至尊皇后祝夀所記在鄖鄉縣輿地碑目
  平都治碑 大業十一年八月
  青城山碑
  在常道道觀軒轅石龕之下大業七年立太常博士隂道文輿地碑目
  天龍山碑
  八分書開皇五年今在太原縣天龍寺金石文字記
  潞州頌徳碑 開皇十年十一月金石錄
  梁公堰紀功碑
  在河隂縣西二十里本漢平帝汴河決壊至明帝永平十二年乃令王景理渠隄其後通塞各計朝代隋開皇七年使梁睿増修古堰遏河入汴立碑紀功寰宇記
  景陽井欄銘 八分書開皇中江陵府金石略
  辱井有篆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檻上不知誰為文又有景陽樓下井銘又有陳後主叔寶辱井記雲江寧縣興巖寺井石檻銘莫知誰作也元豐類藁
  隋煬帝作文帝開皇九年煬帝以晉王為元帥伐陳滅之後主與張麗華自投於井帝為銘刻於石井欄以為戒集古錄目
  序雲開皇九載余奉聖略孟春正月至於偽都叔寶衆叛逃形天地乃與愛姬張麗華等投於此井系之以銘𨽻於石檻之側者晉王廣也集古後錄













  六藝之一錄卷六十二
<子部,藝術類,書畫之屬,六藝之一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