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徵集新簡化字的通知

關於徵集新簡化字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1960年6月4日
刊登在《文字改革》1960年11期頁4–5

各省市區教育廳(局)、文化(出版)局:

  4月22日中共中央關於推廣注音識字的指示中說:「為了加速掃盲和減輕兒童學習負擔,現有的漢字還必須再簡化一批,使每一字儘可能不到十筆或不超過十筆,儘可能有簡單明了的規律,使難寫難認難記、容易寫錯認錯記錯的字逐漸淘汰。這一任務必須依靠廣大群眾,廣大群眾對此是十分熱心和有辦法的。請各省市區黨委指示當地有關部門在最近期間提出一批新簡化字的建議,報告中央文字改革委員會綜合整理後送中央和國務院審定。」

  繼續簡化漢字關係到減輕幾億兒童和成人的學習負擔,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這項工作需要由各省市區教育廳局、文化(出版)局協助進行,為此我們就徵集新簡化字的辦法通知如下。

  一、近幾年來各地群眾創造的新簡化字,數量很大,而且還在不斷增加。這些新簡化字是我們繼續簡化漢字的重要依據。接通知後請卽邀集當地中小學教師、業餘教育的群眾教師、教育工作和出版工作人員,以及其他有關人員(如寫美術字、布置展覽和刻臘紙的工作人員等),向他們充分說明進一步簡化漢字的重大意義,發動他們大力、廣泛搜集目前群眾中已在使用的新簡化字,卽1956年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以外的簡化字。幷請你們對搜集到的新簡化字,組織座談討論,提出意見:除了同意群眾創造的合用的新簡化字外,對於那些簡化得不合理,因而難以推廣的新簡化字,請提出修改的意見;對那些比較常見、筆畫較多、在中小學生中最易讀錯寫錯、應當簡化而群眾尚未簡化的字,請提出簡化的具體建議。我們希望,各省市區都能提出四百至一千個新簡化字的建議,於7月底以前報告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二、根據幾年來漢字簡化工作的經驗,為了做到中央指示的「使每一字儘可能不到十筆或不超過十筆,儘可能有簡單明了的規律,使難寫難認難記、容易寫錯認錯記錯的字逐漸淘汰」,我們提出以下的簡化意見供你們參考:

  (1)首先應該儘量利用漢字結構的形聲原則。例如,膚(膚)、達(達)、遲(遲)、態(態)這一類簡化字,筆畫簡單,有表音的「聲符」,有表意的「義符」,易寫易認易記,最受群眾和兒童歡迎。採用這個辦法的時候,必須注意選擇聲符。第一要求筆畫簡單;例如認、蘋、礎、擬、礬、犧、擁、潔等字本來就是形聲字,但是聲符筆畫太繁,必須改換筆畫簡單的聲符,簡化成為認、苹、礎、擬、礬、犧、擁、潔。第二要求讀音儘量正確,儘量符合普通話;例如證、戰、擔三字的聲符,不但筆畫太多,而且不能表達現代普通話的標準讀音,不如証、戰、擔正確。有些地方的簡化字以特殊的方音為根據,如廣州把「意」簡化成「」,就不能被全國多數地方所接受。第三要求儘量合理,使同音的字儘量採用同一個聲符;例如,擁(擁)、傭(傭)、癰(癰);藝(藝)、億(億)、憶(憶);優(優)、憂(憂)、猶(猶)等。這樣,認識一個聲符就可以認識好幾個字,甚至許多字,在教學上的好處是很顯著的。

  (2)其次,在使用時絕不引起意義混淆的條件下,也可以考慮採用同音代替。例如,豐(豐)、干(乾)、谷(穀)、姜(薑)、丑(醜)、出(齣)、幾(幾)、發(髮)、郁(鬱)、才(纔)、劃(劃)、咸(鹹)等等,這些同音代替的字都沒有引起混淆,因而受到群眾的歡迎。這種趨勢現在各地正在發展,如付(副)、予(預)、午(舞)、笈(籍)、迂(遇)、代(戴)、井(警)等字,其中一部分已經在群眾中廣泛流行。依同例,如果以「儀族」代替「彝族」,以「壯族」代替「僮族」,不但可以減少筆畫,而且可以避免念錯;以「刁」代「雕」,以「歹」代「逮」、以「卞」代「辯」,以「凡」代「繁」,筆畫可以減少很多。同音代替不但簡化了筆畫,而且減少了漢字的字數,對於減輕學習負擔,縮短漢字學習時間很有好處。

  (3)以上兩種簡化方法不能適用的時候,可以酌量採用以下幾種辦法:用原字的一部分,如開(開)、聲(聲)、虧(虧)、鄉(鄉)、滅(滅);會意字,如塵(塵);輪廓字,如奪(奪)、匯(匯);草書楷化,如東(東)、為(爲)、寫(寫)。

  三、為了減輕兒童和成人的學習負擔,生僻地名用字(包括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名的譯音漢字)應該一幷加以簡化。目前的地名用字中,有一批生僻難認的字,除當地人外多數人讀不出來或者要讀錯,這些字除作地名以外別無用處,徒然增加學習負擔。好些地方已經把這些字簡化了,一般是用同音的常用字來代替,例如波陽(鄱陽)、新干(新淦)、門源(亹源)、習水(鰼水)、越西(越雋)、豐都(酆都)、玉林(鬱林)、鉄力(鉄驪)、瀋陽(瀋陽)、氻陽(溧陽)、于田(于闐)、大余(大庾);也有用讀音近似的常用字來代替的,例如愛輝(璦琿)、全南(虔南)。請你們調查一下,本省(市區)還有哪些生僻地名應該簡化而尚未簡化的,一幷提出簡化的建議。此外,人名用字中也有一部分生僻字和筆畫多而沒有別的用處的字,也希望你們一幷予以考慮,提出適當簡化的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1960年6月4日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