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沖齋先生文集
卷之七
作者:權橃
1752年
遺墨

朝天錄

編輯

世宗嘉靖十八年中宗大王三十四年己亥閏七月十七日。賜宴。禮曹判書李龜齡,參議蔡世英,都承旨申瑛,奏請使權橃,冬至使任權。參宴。正郞朴世豪,佐郞安忠達,沈通源。

二十二日。刑曹判書丁玉亨,參判鄭順朋,參議林鵬邀餞於慕華館。衛將徐壽,千令,李濟同參。

二十三日。告行於領相尹殷輔,左相洪彥弼。柳溥宅。右相金克成來見。

二十四日。往見兵判梁淵,四宰成世昌。道遇梁公。吏判柳灌來見。

二十六日。方物封裹。

二十七日。拜表到延曙。昏黑。察訪洪俌以兼任來候。宿高陽。兼任交河守卞應夢出待。

二十八日。到坡州。牧使趙世英對飯。仍向甕幕。謁奠皇甫公墓。到東坡宿。李碩幹從。

二十九日。晴。早食時發。到天壽院。與書狀官暫歇。到開城。碩幹辭去。冬至使。以祖墳致奠後到。留守宋𡏊,經歷金應斗以推考不出。都事金洪,敎授朴元謙來謁。

八月一日。晴。食後。與士經往遊滿月臺。留守,經歷,都事,敎授亦參。晡時。還館。

二日。晴。蓐食早發。留守先至太平館邀入。元繼蔡凶問來。酒一行而罷。由靑石洞路止宿金郊驛。江陰縣監張世綱,察訪洪俌秖候。

三日。晴。到興義館晝點。牛峯縣監洪胤玄祗候。金巖驛道上。見進賀使先來通事。書狀柳公權。六月十七日。死於北京。元繼蔡。七月二十四日。到通州卒雲。到平山。主守趙附隅入謁。

四日。晴。平明發。行到寶山川邊卸馬。茶後。至蔥秀山看碑。抵安城館晝點。夕到龍泉。瑞興府使尹思任出待。新溪縣令尹嵩老來見。仍宿。

五日。陰。臨發。會坐江亭暫設酌。晝點於劍水。馬上逢小雨。至鳳山宿。文化縣令尹磻老,廣巖萬戶李弘來設酌。安岳郡守姜世琛,主人郡守權福手亦參。

六日。晴。曉。往深驛子齎書狀二度來。其一。天使求地誌事。一則雲卿職任事。食後發行。至怪石院。茶後。到簇錦溪。舟渡入黃州。牧使奉承完,判官崔瓊,訓導高夢弼祗候。都事陳復昌亦來。與冬至使及書狀官。登廣遠樓設酌。雲卿。鄭士龍字也。

七日。晴。留以忌不出。午登廣遠樓看樓題。副使與都事牧使。往簇錦溪。夜深乃還。

八日。晴。將發。都事陳復昌來謁。酒一行而出。牧使,判官亦參。到楮卜院。茶後。抵生陽館。中和郡守李軒,大同察訪全翰祗候。

九日。晴。早發。到栽松亭。茶後。至大同江。監司金麟孫。出迎亭子船。張樂設酌。又以兩船載妓樂。中船樂止。則兩船樂作。更迭爲樂。此舊例也。溯流而上。登浮碧樓設酌。庶尹,判官亦行酒。夜闌而罷。監司,兩使皆乘轎。妓乘馬秉燭歌舞。工人行且奏樂。亦古例也。路上再行酒。宿大同館。副使載黃州妓來。

十日。晴。朝步上快哉亭。覽天使詩。晩食時又乘船。沿流而下。設酌張樂。晩到車避門。登詠歸樓又設酌。初昏罷歸。設樂前導如昨。災傷御史吏曹正郞任虎臣。自中和到。同舟而行。

十一日。晴。監司以忌齋不出。食後。餞御使於練光亭。察訪及庶尹金鼎臣,判官黃承憲同參。待敎李洪男洪男元繼蔡之壻。爲迎喪而來。來過。以服不參。酒後。登覽大同門風月樓。還館。

十二日。晴。午後。監司登快哉亭設酌。冬至使氣不平先出。夜深乃罷。

十三日。晴。早食。監司出大廳飮餞。追到門內而罷。茶啖於道此味院。申到安定館。順安縣令成偉,永柔縣令具希慶祗候。

十四日。晴。早食。騎馬先出。茶啖於通靈院。申到肅寧館。肅川府使尹抃來候。食後。與冬至使及書狀官暫設酌。府使,察訪同參。嘉山訓導李壽慶來謁。

十五日。晴。早食發行。東輔以赴擧事。向順川。晝點於雲南院。到安州。暫憩於東軒。茶後。乘轎往百祥樓。副使,書狀官,主人朴良俊,評事宣憲設酌。俄而進賀使文仲。自定州來會。同坐樓上。夜深而罷。文仲。李芑字。

十六日。晴。留。進賀使向肅川。乘轎往衙內。日暮。還客舍。

十七日。晴。牧使先到晴川江。餞別於樓船。抵廣通院晝點。博川郡守李世興出迎設酌。發行。舟渡嘉山津到郡。

十八日。晴。早發踰鳥別峴。到納淸亭。定州判官徐慶千率妓來迎。申到定州。牧使安漢俊入謁。元同知之柩來。

十九日。以雨留。

二十日。晴。設酌於大廳。晩發到雲興。郭山守崔彥英來候。薄暮到林畔。宣川郡守趙應純祗候。

二十一日。晴。朝暫設酌。與冬至使,書狀官同坐。郡守,察訪亦參。飯後發。行到車輦。鐵山守以喪輿差員出。兼任龍川守金世翰出候。茶後。至良策宿。龍川守亦來。

二十二日。晴。早發。晝點於所串。義州判官邊儀來候。午發行。牧使金公奭出待松山亭。點馬李頤亦來。日暮入城。宿於聚勝亭。因酒不平。

二十三日。晴。留。氣不平不出。東輔自順川來。

二十四日。晴。留。氣不平不出。牧使來問。

二十五日。晴。主牧來。東輔中初試榜。夜深來。進士參一等第二。生員二等第三。冬至使子任重臣亦參生進試。

二十六日。晴。氣困不出。

二十七日。晴。謝恩使尹世豪,朴世蓊。書狀柳智善越江。午時入來。皆會於聚勝亭。

二十八日。晴。食後。與冬至使任,書狀尹點馬。李同會看進獻馬。午與謝恩兩使,冬至使,書狀,二主牧點馬。判官,察訪設酌於聚勝亭。夜深氣困先出。

二十九日。晴。餞謝恩兩使於大門。移處東軒。

三十日。晴。與副使點馬。書狀,主牧。共登統軍亭設酌。申還館。

九月一日。晴。食後。往淸心堂。觀冬至使與牧使棊。

二日。晴。初昏。牧使來話於東軒。

三日。晴。發行到鴨綠江邊。主牧,判官點馬。設餞筵於江滸。未末。乘舟越江。到西江點馬。牧,判又皆來慰餞。將夕渡狄江宿。

四日。晴。曉行軍。過湯站見廟堂。宿燕子巖。湯站指揮遣下程來饋鷄豬。副使出待。

五日。晴。過鳳凰城。踰雙嶺止宿。指揮遣人饋物如前。答禮亦同。

六日。晴。行軍止宿於通遠堡下。

七日。晴。曉行軍。中路入人家暫歇。宿壁洞。

八日。晴。早發踰高嶺。過天水站。踰靑石嶺。抵三岐止宿。中夜雨作。

九日。晴。發行渡三流河。至冷井秣馬。申至遼東懷遠館。大人等以迎御史事。往海州衛已數十餘日。鎭撫高嵩,康振,宋臣等來見。

十日。晴。送鎭撫宋臣。往海州衛告大人。氣不平不出。

十一日。晴。大人遣外郞一人來報。氣不平不出。

十二日。晴。氣仍不平。勢難騎。令通事崔世瀛買車於西館馹。兩大人自海州衛還來雲。

十三日。是日。遣通事崔世瀛,軍官權孝常。送人情於摠兵官家。

十四日。晴。送人情於掌印大人陳善家。大人請硯面及筆墨。送摠兵官遣下程。冬至使及書狀官待送。氣不平不出。

十五日。晴。早食後。副使及書狀官率下人。詣都司見官而還。李應星押唐人趙雲。詣太僕寺及各衙門而還。欽差閣老太學士翟鑾。以巡察邊鎭事發來雲。是日。遣通事崔漢恆,軍官李從孫。致人情於三大人徐府家。二大人陳善致下程。以氣不平不出。

十六日。晴。遣通事朴叔男於八里站。催出車輛。徐大人亦致下程。如前答送。序班李承華來見於館。氣不平不出。

十七日。晴。是日。冬至使與書狀官。赴宴於都司。氣不平不往。

十八日。晴。車輛未備。不得發。鎭撫高嵩及宋臣。爭伴送相鬪。都司以林鳳改定。

十九日。晴。辰發行。秣馬於八里站人家。過駐蹕山。至鞍山宿。駐蹕山。乃唐太宗征麗時駐蹕處也。兩使皆乘車。

二十日。晴。發行暫歇於土河鋪。至海州衛。止宿載城驛。驛下有水。名曰沙河。河之南北有路。昔本國使臣朝貢南京時。由此路達於渤海。登舟涉海至南京雲。

二十一日。晴。早發。晝點於蕭家屯人家。宿牛家莊。雨雪。夜作大寒。

二十二日。終朝雨雪。伴送林鳳。自遼東追及。車輛不得整齊。留一日。

二十三日。晴。平明發行。過新鋪至三丫河。河卽遼水。晝點於廟堂。涉舟轎。夜深。至沙嶺宿。

二十四日。晴。發行。晝點於平洋鋪煙臺下。宿高平館。

二十五日。晴。早發。車輛皆落後。將米袋載馬。發行向盤山。盤山十五里許有大溝。車輛不得渡。皆下車。載車卜物。或擔或負。至盤山。夜已半矣。

二十六日。晴。發行。過東岳廟至廣寧。初昏入外城門。中門已閉。不得入。令李應星,黃孟貞招守門人。不答。不得已入人家。糴米炊飯。崔世瀛艱請於備禦指揮處。開門而入。夜已深矣。

二十七日。晴。遣李應星見都御史劉漳於其家。御史亦遣下程。給人情而送。進賀使李芑護送序班黃錦。因留此。聞行次。使家人來問。求毛靴。適乏。許筆墨而送。又遣李應星往摠兵官家。東輔亦往給人情而還。

二十八日。晴。出迎恩門。又過北鎭廟。至閭陽而宿。夜半。聖節,欽問兩使先來通事宋璟,金碩礪等來到。本月二十一日。自北京發來雲。

二十九日。晴。早發。止宿於十三山。見有放鷹捕雉者。

三十日。晴。是日。渡大凌河。晝飯於河邊。又涉小凌河。至驛館而宿。

十月一日。晴。發行過松山。至杏山驛止宿。

二日。晴。暫歇於塔山城外人家。夕至連山宿。

三日。晴。大風。發行。晝點於寧遠衛城外人家。至曹家莊宿。

四日。晴。發行過小阿。宿於東關。

五日。晴。早食發行。涉六州河。夕至沙阿宿。

六日。晴。晝歇於石河鋪。至高嶺止宿。是日。逢聖節使鄭世虎,欽問使李淸,書狀官白仁英於道。下車暫話而別。

七日。晴。早發。路遇分司戶部郞中。登歡喜嶺。望山海闕長城。日暮不得入城。借宿於城外人家。

八日。晴。冠帶將一行人入城門。分守兵部主事諸燮,守備指揮趙仁。具大牢。率官人及儒生。往祭於關王廟。問之則乃關王生日也。祭畢還入城。行禮於主司廳。一行人皆呼名點入。出西門一里許。宿遷安驛。分送人情於兩處主事。又遣人致書冊墨及香封。指揮亦送人饋下程。

九日。晴。發行。過紅花店。西南望秦皇島。島乃秦皇求仙駐蹕處也雲。又過昌黎縣地方。暫歇陽河邊人家。夕至深河驛宿。

十日。晴。發行過十里鋪,橫山鋪。至撫寧縣。驛舍頹圮。借宿人家。

十一日。晴。發行。涉洋河。過綠洋鋪,盧峯口,兔耳山。少歇於北流河。河之南有寺。名曰雲山。秣馬於雙王鋪。暮到永平府。乃古孤竹國。山川秀麗。城郭高壯。甲於他處。入自城東門。出由南門。人物繁盛。閭閻櫛比。高樓傑閣。輝映相望。士大夫之家。皆起旌門。以金字題額曰某年進士某雲。崇侈無比。出城外。止宿於人家。是日。於中路給扇買魚。味甚鮮好。

十二日。晴。發行渡灤河。秣馬於赤峯鋪。是日。路逢錦衣衛千戶及永平府守備指揮。自府至三十里許。遙望層峯疊巘。聳壓西北。有古城周匝山麓。所謂孤竹古城也。夷齊廟在城內。府官一年三往祭之雲。○夷齊廟在灤河上流土城中。城門書孤竹城。下書仁賢舊居。中門書勑賜淸節廟。東西小門。一書天地經常。一書古今師範。內有樓門。門楣書上古逸民。下書伯夷叔齊。樓上巨碑。未遑登眺。內庭有閣。刻孔孟曾三聖贊言。爲三碑鼎立之。閣門書孔孟稱賢。庭之左右碑閣。時人所述。內有神門。書明朝廟祀。圍以石欄。鋪以大甎。塑像儼然。贍拜肅然。左右立庖廚長廊。庭亦有碑。廟後墻門。刻古賢肇跡。門內楣書灤河上流。內構揖遜堂。左右立齋明之廊。後築淸風臺。臺上採薇亭。亭門有二。東書高蹈風塵。西書大觀寰宇。入門漸高。又有二門。左書百代山仰。右書萬古雲霄。倚亭擧目。極爲洞豁。河中小島。新刱孤竹君廟亭。東有下河之門。鑿巖爲梯。邊樹木蘭。扶執上下。下步氷上。仰見層壁。

十三日。晴。早發。過拗爺山黑城子鋪。秣馬於蠎龍橋前。又過榛子店。拗爺山西麓有大剎。名曰拗爺寺。俗傳昔有人。有子不順。父言一切不從。父敎以之東則之西。之西則之東。其父患之。嘗卜地爲身後計。臨終恐其子不從。語其子曰。吾死。須葬於山頂。俄而死焉。其子感悟。乃曰。吾常不順父敎。罪已多矣。臨終之訓。不可改也。遂葬山頂。後人刱寺於其所卜處。卽所謂拗爺寺也。抵豐潤縣永濟驛宿。

十四日。晴。早發涉還鄕河。過高麗鋪。夕至玉田縣陽樊驛。高麗鋪。問之未詳。

十五日。晴。過古樹鋪。秣馬於石河橋。踰神山嶺。渡五里河。夕到薊州漁陽驛。乃安祿山節度處也。南有大海。際天無涯。雄峯巨嶺。矗立三面。眞雄鎭也。古之幷州。州之鎭山。名曰崆峒。

十六日。晴。發行過龍池橋。歇馬於公樂驛人家。段家嶺鋪有二女。年纔十五六。被綵衣騎大馬。按轡徐行。行數步。躍馬而來。於馬上起舞。或以手攀馬騣。橫載而馳。倒首於鞍上。兩足向上。千變萬殊。倏忽如神。觀者如堵。爭以錢購。兩使皆停車。分給扇柄。夕至三河止宿。是日。行邊使武英殿閣老兼兵部尙書翟鑾。自眞定府起程。白牌至。聲震一路。

十七日。晴大風。發行。過泥窩鋪夏店驛。稅馬於雁郊鋪。又過趙里鋪。未至通州十里。道傍有寺。名曰觀音。因大風。河水未氷。且不得舟渡。宿於寺。是日。聞㺚子四百餘人隨後而來。恐相遇中路。欲及通州。因大風而止。

十八日。晴。早發至潞河邊。河水旣氷。皆下馬步涉。至城外。借人家而宿。主人姓名孟倬。我國使臣。自前皆借宿。家甚豪侈。任士鈞,鄭耳齡,姜顯之。皆賦詩與之。冬至使亦以詩贈之。士鈞。任樞。耳齡。鄭順朋。顯之。姜顯也。

十九日。晴大風。發行到皇城。由朝陽門而入。至玉河館。寓東照。卽東館也。見千秋使尹思翼,書狀官李萬榮。禮部尙書嚴嵩被駁不仕。不得行上馬宴。以此滯留雲。

二十日。晴。令應星呈報單及奏文於鴻臚寺。

二十一日。晴。免朝。五更詣闕。於午門外行五拜三叩頭禮訖。詣光祿寺食飮賜酒饌。還至午門外。行三叩頭禮而退。是日曉。見有檻置生虎於午門外者。其一大虎。二乃豹也。問之。乃伊王所進也。是日。詣禮部見堂。例也。而尙書尙不仕。故不得進拜而還。

二十二日。免朝。聞尙書出仕。詣部。尙書及左右侍郞皆來。因大風不坐堂。故不得見。尙書之駁。皇帝不允。故嚴嵩是日。謝恩而出。

二十三日。免朝。詣禮部。三堂上皆坐。以次陞階。行再拜禮。仍跪呈表文訖。亦以次而出。見主客司郞中許倫。令應星將奏請事。告於郞中曰。我國宗系事。永樂元年,正德十三年,今皇帝嘉靖八年。累次奏聞。奉聖旨準他改正。至今未見成書。我國君民。憫鬱罔極。望大人備細磨勘。以解一國之憫。郞中曰。知道。又語曰。將此宗系事。累次奏稟。煩瀆上國。極爲皇恐。且數千里上國之境。憧憧往來。弊亦不貲。今願終事而歸。郞中曰。知道。朝廷必好爲之。其各退去。令應星獻冬至方物於主客司。又令押馬黃孟貞驗貢馬。

二十四日。晴。大風。免朝。食後。見提督主司施千祥於北館。遣應星於龔,華,薛三天使。龔天使出見忻然。因問主上及世子起居。答曰。康寧。次問鄭士龍爲何職。答雲。爲刑曹判書。又問蘇世讓。答以好在。歷問金謹思,金安老,許洽,許沆好在否。答雲。謹思,安老,許沆已死。洽則竄外矣。曰。何罪。答曰。應星適丁憂在外。似聞以不謹獲罪。又問曰。汝是御前通事。何來此耶。答曰。我殿下爲緣宗系奏辨重事。特差陪臣。又差臣來耳。因告曰。國王以大人不忘小邦。陪臣之來。每賜臨問。曲加款恤。不勝遙謝。只把扇帽。聊表遠敬。答曰。多謝多謝。因曰。陪臣之到館。輒往訪問者。亦以不忘殿下盛德。恆存景慕。如見殿下耳。且曰。自余奉使而還。將汝國禮樂文物與中華無二之意。已奏達朝廷。每與士大夫語及朝鮮。則吾未嘗不稱歎。傳播士林。使中國之人。皆知汝國之美耳。答曰。大人不遺小國之意。國王常感激不已。大人之褒奬小邦。至於此極。實吾東方之幸。一國之民。莫不感戴。應星又將宗系奏辨首尾詳告。因請曰。前日大人之奉使小邦。殿下已將此意面語之矣。伏望大人照顧。以副我國王之望。答曰。已詳知矣。但朝廷多事。會典纂修。停住已久。奈何。然奏本已達。必好爲之。吾亦爲見禮部堂上言之。其奏本謄寫送來。因設酒饌。令子弟對酌雲。又詣華天使家。亦出見欣然。引入後廳。不許跪拜。但令相揖。應星固辭。強拜之。亦問殿下世子起居。皆答如前。因問蘇世讓好在否。答曰。安好。因告曰。殿下於前日陪臣洪愼之還。旣承川扇與華牋。李芑之回。又承惠絹。不勝遙感。無以爲報。只將扇帽。聊付微誠。答曰。多謝。又設酒饌對酌。應星又告奏請事。答曰。我已知之。且雲。皇華集未見舊集。後可幷付來雲。又詣薛天使家。天使適出。其子薛一擧出見相揖。引入內廳。設饌饋酒而送。一擧形容端正。年甫弱冠。文名藉甚雲。是日。薛天使自公所直來主司廳邀見。卽冠帶往拜之。禮訖。亦問殿下世子起居。答曰。康寧。又問蘇世讓,崔演,林亨秀,嚴昕等安否。答曰。好在。仍告宗系奏請事。曰。奏本已下乎。答曰。未下。曰。禮部必善爲之。但會典之設。停之已久。然見禮部堂上。當爲懇說。

二十五日。晴。免朝。平明。往朝天宮。參冬至習儀。書狀官病不往。薛天使遣家人來致下程。

二十六日。晴。免朝。冬至使往朝天宮。參冬至再度習儀而還。

二十七日。晴。免朝。獻冬至貢馬於御馬監。欽奉聖旨。祗受天麻著。依請行賀冬至。則以朕皇妣未越小祥。權輟。且朕亦得小著些寒有日。卿等勿再請。宜遵旨行。

二十八日。晴。免朝。遣李應星將齎來物件。送於龔天使。適不在家。又往薛天使家。天使迎入後廳書堂。對坐受物件。又將蘇世讓所送物件。天使曰。蘇贊成在遠不忘。連致土宜。益謝。摩挲硯面。玩之不已。令其子一擧對酌後。將川扇二手,帕一件,唐梨四介與之。應星叩頭而出。是日。翰林院檢討黃廷用。因提督主事求見使臣。直來房外。卽出見。相揖而立。因言曰。聞宰相等寓館。欲見儀表而來耳。且問科擧歲年及歷仕近久。皆以實對。仍問科擧程式。良久談笑。相揖而出。是日。龔天使來主司廳求見。與千秋冬至兩使進拜行禮後。令應星將奏請等事語之。答曰。前往爾國時。國王書給宗系事。吾常置几案。爲賢王何忘焉。習儀時。見尙書已悉言之。且朝廷禮重。爾國必有天恩。終當辨白。勿疑。又問宗系事。累蒙聖旨。迄未見成書。一國憂憫。今修會典時。列聖明旨載錄與否。憑考磨勘何如。此雖曰史局。而會典曾已刊行天下。今之纂修。非祕密事。憑考磨勘。恐無妨。天使答曰。其他纂錄事多。故會典纂修。以聖旨緘封已久。今難考索。然當次次纂修。其時爾國纂修項下事例。可以分明載錄。勿疑。又語千秋使曰。宗系事。終當辨白。爾先往爾國。轉達國王。是日。遣通事崔世瀛於禮部。探問覆本與否。

二十九日。晴。免朝。遣李應星於禮部。告郞中許曰。宗系覆本。未見發落。而進獻貢馬與方物。久在空館。竊所未安。郞中答曰。我看奏本已詳知之。但先聖祖訓。在後子孫。不可容易輕改。雖有累朝聖旨。不過添錄而已。答曰祖訓聖旨。安有輕重。旣有累朝聖旨。是亦祖訓。郞中答曰。此事不可容易爲之。當與尙書議爲之。

十一月一日。晴。免朝。令通事崔世瀛。領奏請方物。獻禮部。

二日。晴。令通事李應星。齎御送扇帽及蘇世讓所送等物。送於華天使。天使出見。饋以酒。因問奏請事。禮部何以處之。答曰。近因部裏多事。尙未覆本耳。伏望大人轉告尙書。以副我殿下之望。天使答曰。我近亦多事。未得往見尙書。今明間。當爲見尙書。委曲說之。是夕。令家人來致下程。

三日。免朝。是日欽賞來。

四日。晴。免朝。五更。冬至使與千秋使尹思翼。各率一行人詣闕。一拜三叩頭於午門外。詣光祿寺受宴。還至午門外。亦拜叩頭而出。是日乃冬至後日也。閣老以下。亦於午門外。一拜三叩頭。是日。令李應星送華天使家。致下程回禮。天使喜謝。仍出周易大全六卷。具匣與之曰。此冊付與先還陪臣。轉達殿下雲。夕。龔天使令家人來致下程。給人情而送。又令通事許聃。呈開市通狀於通政司。禮部主客司外郞王相,馬證,李學夔等。執筆吏也。以奏請事來索人情。各給白布等物。外郞不肯曰。宗系改正。爾國之大事。人情何若是略少耶。又加給硯面。

五日。晴。免朝。送應星於禮部。使探問覆本事。仍見郞中。郞中曰。汝國奏本。今日始稟堂上耳。星又告曰。此係一國莫大之事。國王晝夜未忘。特差陪臣。來乞聖恩。望須通査前後奏本及累朝聖旨。備載首末。斯速覆奏。以副我王之望。郞中曰。我已悉汝意。前後奏本。亦已査考詳知之。因出我國付大明會典一冊。指示之曰。汝國之所願改者。此一條也。此本祖訓條章之言。而移錄於會典者也。祖訓則在後子孫。雖千萬年。不可加減。當敍入於會典事例。可也。前日。雖奉有送史館采擇聖旨。祖訓不可擅改。非史官所自擅書。其時該官。不能詳察而矇矓至此。我當與尙書詳議爲之。應星又告曰。累朝改正聖旨及今皇帝明旨。亦合改正。且重修會典。已經十有餘年。史官想必改書。望大人考諸史館。則可以知之。今此奏請。固知煩瀆。此係辨誣重事。今若未蒙準請。則我殿下必期於得請而後已。答曰。朝廷新設之事多矣。有一事則添一錄。其本草尙未就正云云。令世瀛往致回禮於龔天使家。

六日。晴。免朝。是日。凌晨詣闕。以下馬宴。往會同館。千秋使以上馬宴亦往。尙書先入。俄而太監麥福亦入。尙書率臣等西向行望闕禮後。與太監南面而立。率下人行再拜。禮訖。分東西而坐。衆樂幷作。雜戲俱呈。行宴禮良久而畢。太監與尙書。入館內少歇。尙書還出。率使以下。又行望闕禮如初儀。與太監南向而立。使以下拜辭。退立庭中。太監先出。尙書繼出。卽進跪於階上。令李應星告曰。宗系奏本已下。而未知發落。伏望通査累朝聖旨。以副我一國君民之望。尙書曰。我已悉知之。不須更說。我當爲爾覆本。令應星又告曰。若題本發落。則陪臣欲速還報。答曰。知道。我當速圖之。

七日。晴。免朝。與千秋使冬至使率一行人。詣闕謝恩後。還館。食後。國子監謁聖入觀。廟中位版。題先師至聖孔子之位。廟之中門內。左右有石鼓。皆以靑壁築壇。置鼓於其上。殿前皆以白石作闌干。周回前面。壯麗無比。然彝倫堂及東西廡。無一儒焉。

八日。晴。免朝。千秋使率一行人。詣闕辭朝。尙書不坐。是日不得發。

九日。晴。免朝。千秋使詣禮部辭堂。還館卽發行。令應星,崔世瀛,魚叔均往禮部。探問奏請覆本。則郞中許倫。卽令下吏將覆本草來。示應星等。其略曰。旌別淑慝。聖王御世之大典。稱美不稱惡。亦孝子慈孫之情。有不能已者。餘不得見。

十日。晴。免朝。遣通事崔世瀛於禮部。取告示榜文而來。序班徐充。以千秋使護送向遼東。來館告辭饋酒。序班任景和,府司晏曦亦來參。

十一日。晴。免朝。遣通事李應星,崔世瀛於禮部。謄書宗系覆本而來。李應星等摘題本內緣係夷人之語。請許郞中曰。本國用夏變夷。有自來矣。今見題本。有夷人之語。竊所未安。望大人酌量何如。郞中笑而答之。卽稟於尙書。改夷人二字爲外國雲。

十二日。晴。免朝。

十三日。晴。免朝。下宗系覆本於禮部。禮部外郞等。齎聖旨草本來館。其略雲。奉聖旨。是皇祖大訓。不敢別議。該國奏詞幷奉列聖明旨。此後纂修。宜付錄之。仍寫勑示王。卽給其人布扇等物。是日。遣應星於龔天使家。卽迎入中堂。應星告曰。前日爲進門庭。未謁而退。故今更進謁耳。天使曰。宗系覆本已下否。應星對曰。時未下耳。覆本之下。應星未及知。故答之如此。天使曰。覆本若下史館。則吾爲其任。當爲殿下盡力詳錄。汝歸達汝國王。且曰。吾自奉使爾國而還。景仰國王之心。須臾不置。況國王親囑宗系之語。丁寧在耳。雖不有此。吾何忘焉。況今奏請。適値機會。成事必矣。應星告曰。重修會典。於今十有餘年。迄未見成書。望大人速考祕閣之書附錄幸甚。答曰。自朝廷整理別項書籍。會典之修。勑封已久。非下人所敢擅開。然吾爲史官。後當方便圖之。且陪臣之還。吾欲修書達汝國王。應星拜辭而出。是日。邀序班任景和,府司晏曦設酌。良久而罷。

十四日。晴。免朝。夕。龔天使遣家人。求見禮部宗系覆本及聖旨。令應星答曰。覆本及聖旨。未及謄書。明當委送雲。

十五日。晴。免朝。遣李應星,崔世瀛於禮部。使之探問奏本及聖旨。時方謄寫。今明間送於翰林院雲。令崔世瀛齎覆本及聖旨。往龔天使家。天使出見。入中堂。卽跪進覆本聖旨。天使讀罷。喜曰。今見聖旨。視前尤加鄭重。可見皇上向汝國王之意非常矣。纂修之事。雖寸刻何忘焉。非徒我耳。當囑同僚。僉力爲之。令其子弟饋酌而送。

十六日。晴。免朝。是日。禮部將製勑事。呈乎本內閣,翰林院等處。

十七日。晴。免朝。

十八日。晴。免朝。

十九日。晴。免朝。

二十日。使書狀往觀天壇。至大明門前下馬。步入中門。到正陽門之左夾。乘馬而出。渡大橋。市肆之盛。倍於他街。五里外高屋沖霄。垣墻繚繞。入大門。至中門下馬。門左有關王廟。前有占吉凶之籤。門內庭甚廣。半息而趨。穿柏林。有門三間。石作階。路門內鋪甎。皆作圓形。三層臺上。立三層屋。皆無圭隅。乃象天也。中簷書大亨殿三字。階與欄干。皆用白石。三層各雕雲鳳龍三物。階水注出於龍鳳之口。壁全牧丹牕。皆作裌鐵絲編碧珠爲簾。玲瓏難狀。珠長三尺。細如簾竹。陶造之工。一至於此。殿中地鋪碧甎。璀璨照顏。棟樑金彩。目不可視。北設祀天位。高而圓。東低太祖配位。造屋制度。中樹四柱。衍而爲八。又衍而爲十二。交錯回繞。使不方。牕外蔽以大簟。遮風雨。屋高作三層。簷所蓋之瓦。自簷至頭。由大漸小。上頭覆以金盆。正如雨傘之形。瓦色上碧中黃下靑。無用之巧不可言。南入圜丘。與殿同一。外垣而中隔一墻。門與庭林。皆同於前。石作三間內門。甎鋪階級。亦與之同。階與欄干。皆用靑壁。凝滑難步。臺高無屋。上設香爐燭臺石五坐。三層四面。亦設香爐。其大如鼎。北俯城中。宮後天壽山。杳如一抔。西北一息許。有萬世山。天子世葬之地也。光天大地。茫茫無際。散步逍遙。胸襟快活。眞壯觀也。南臨大海。而樹屋掩翳。不可見。四植黃柏。行行不亂。斜視正看。咸作行伍。里人拾葉及烏鵲之屎。或熾炭或造香雲。垣內莎草。人用齒木掃取。如東人拾松葉之具而稍大。無柴木處。亦皆用此。以攫四畝郊原之間。在館看之。城中烏鵲。夕而南飛者。宿於此林也。

二十一日。晴。免朝。帝命尙書嚴嵩,太監黃錦等。設上馬宴於會同館。足指覺痛不參。平明。冬至使率一行人往參。儀例節文。一如前日。尙書將出。冬至使與書狀官跪階上。令應星告尙書曰。本國宗系。已蒙準請。皇恩罔極。但會典成書。國王何日得見乎。且國王日夜縣望聖恩。陪臣欲速還報。今日。已行上馬宴。若受勑與賞賜等物。必速還報。尙書答曰。今此奏請事。非如前日之泛然。聖旨甚盛。是亦成書。況已送於史館。史官必當附錄。爾等勿疑。卽招主客司都吏敎曰。汝往內閣。告諸閣老。速寫勑書以付之。賞賜汝亦催促。仍言於應星曰。如此天寒。吾豈欲久留汝等。

海東名臣錄任公權事中。有曰。己亥以冬至使赴京。與宗系奏請使偕行。中路下書曰。卿等使事雖殊。宜相諳委。若一人有故。可代行。及到京。奏請使病不出。公獨詣禮部。辨明敷陳。言意誠款。乃蒙允兪。使還行賞。竟不及公。公略無片言出於口。初若不與知者。人以此益多公。而嗤彼之不讓雲。

按先生日記中。備載當日事首末。先生入京後。未嘗一日有病。親詣禮部者三。遣通事者六。乃得準請勑旨。及竣事還歸之日。先生適以足疾。不參於上馬宴。任公與奏請書狀官。跪階上。令奏請上通事。致謝意於尙書而已。此一款外。別不見任公致力處。而錄中爽實如此。殊不可曉。況使事旣殊。賞典自有所歸。而及至行賞。先生猶且懇辭。詳見於年譜及行狀中。則所謂嗤彼之不讓者。尤不足多辨矣。茲幷錄之。使覽者。有所考焉。

二十二日。晴。免朝。五更。冬至使詣闕謝恩。

二十三日。晴。免朝。遣李應星,魚叔均於禮部。將宗系覆本及聖旨草本。磨勘錯誤處來。星告許郞中曰。使事已畢。曾於上馬宴時將受勑事。告於尙書。已蒙允許。望大人速了賞賜。亦望催促。答曰。勑書事將下帖於序班。送內閣。賞賜亦當催之。又告曰。俺等行期已迫。鴻臚寺伴送序班。尙未差定。亦望移文。郞中卽招外郞。責之卽行移雲。序班任景和謁郞中。郞中責之曰。汝是序班。勑書等事。何致遲緩如是。景和惶恐而退。卽往內閣。

二十四日。晴。免朝。夕。禮部外郞王相,李學夔來館言曰。今日內閣招郞中言曰。朝鮮國宗系辨誣事覆本。有敍入朝鮮國項下之語。所謂項下者。果在何等處也。郞中卽將會典一卷指示之曰。郞中之意。疑敍入於此。製勑官張大人答曰。知道。郞中仍留其冊而還雲。

二十五日。晴。免朝。

二十六日。晴。免朝。序班胡淓自鴻臚寺來言。因禮部移文於本寺。差我爲伴送。是以來耳。呈名緘於三處。令應星待送。令通事朴淑男。探問勑書及賞賜事於禮部。賞賜之物。輸入內府已數日雲。

二十七日。晴。免朝。食後。龔天使遣家人通書曰。會典前數年纂修將完。後因整理別項書籍。因此將此書且停住。今賜勑於爾國王。褒之忠孝二字。以傳示天下萬世。是皇上再造之恩。爾歸可對國王語之。但其書俱在祕閣。未曾經朝廷御覽。誰得見之。直待有旨意開修。方敢謄出。待其時始可纂入也。爾國王旣累次奉朝廷明旨。自當隨事綸入。決不至遺漏缺略。若有纂編之期。我當奉告。不誤不誤。

二十八日。晴。免朝。

二十九日。晴。邀序班任景和,胡淓,府司晏曦等設酌。良久而罷。是日。送李應星於禮部。探問勑書及賞賜等事。未知何日得了。郞中曰。勑書吾銘神。逐日催促。賞賜亦近日當給之。

三十日。晴。龔天使使人言曰。勑書事。吾今日入內閣。言於張少卿。還期定在何日。若得暇。當更就見之。

十二月一日。晴。免朝。遣通事朴淑男往禮部探問。勑書與賞賜。今日爲題本。初三日若下。則四五日間。必受之。勑書未得詳知。亦不久而下雲。午。薛使送料絲燈及折簡。使達殿下。又送牙梳及川扇於蘇相。香封,川扇。分致兩使。

二日。晴。免朝。遣通事許聃於通政司。呈事完回還通狀。

三日。晴。免朝。遣應星於禮部。受頒曆而來。是夜雨雪。

四日。晴。免朝。率一行人。詣闕受賞賜。冬至使得嘔逆證。不得詣闕。㺚子四百餘。亦受賜而來。

五日。晴。免朝。凌晨詣闕謝恩。令世瀛往禮部。受事完回文而來。

六日。晴。免朝。冬至使病深。不得乘車。照舊例乘轎事。呈文於禮部。令通事朴淑男。呈事完狀於兵部車駕司。

七日。晴。免朝。以勑書事遣李應星於禮部。因大寒不坐。未得探問而還。

八日。晴。免朝。遣李應星於禮部。受轎軍手本而來。

九日。晴。免朝。遣崔世瀛於兵部。請出車輛公文。堂上不坐。不得受來。遣李應星於順天府。呈轎軍手本。序班任景和來言曰。勑書已畢。可於辭朝之日受去雲。

十日。晴。免朝。提督主事施千祥,兵部主事盧孝達。來館驗包而去。

十一日。晴。免朝。遣世瀛於兵部。請出車輛公文。

十二日。晴。免朝。遣通事朴淑男於順天府。呈兵部車輛文字。是日。㺚子四百餘人發還。

十三日。晴。免朝。遣通事朴亨孫。催車輛於遞運所。

十四日。晴。免朝。遣李應星於三天使家告辭。龔天使引入內廳。問曰。汝等何日發程耶。答曰。若明日辭朝。後日當發。又曰。宗系事已抄奏本。置諸內閣。但竢刊行耳。此吾親自抄書者。汝還本國。啓達國王爲可。應星又告曰。皇恩罔極。實是一國之慶。今承抄書之敎。但未知將禮部奏本無遺附錄否。略抄而錄乎。答曰。聖旨旣曰該國奏詞幷奉列聖明旨。此後纂修。宜附錄之。奏詞及聖旨。固當無遺詳錄於朝鮮國項下事例耳。奏詞之中。如有不緊之語。自可略之。大抵纂修會典。今尙未畢。朝廷若有一事可添。卽追錄。汝國宗系。何獨異此。且曰。吾奉使後。華薛皇華集。切欲觀之。汝語陪臣。轉達國王。可寄數部。汝國中如有可觀書籍。亦須付之。又問曰。金安老。何故而死。答曰。病死。以何病而死。答曰。應星適丁憂在外。但聞以病而死耳。天使曰。吾奉使而還。聞不久而死雲。答曰。果在其年。又問沈彥光。答曰。罷官閒住耳。因饋酒而送。又詣薛天使。薛天使不在家。不得告辭。又造華家。出見曰。吾欲往見陪臣。多事未果。且曰。我見宗系。聖旨甚好。可賀。近欲省親。皇華集吾雖不在家。送薛都諫傳之。饋茶送之。刺麻國人。是日發還。

十五日。晴。免朝。遣通事許聃於鴻臚寺呈辭單。以皇帝御正殿。有事不受。

十六日。晴。免朝。遣李應星於薛天使家告辭。天使以疾不出。令其子一擧傳言曰。適有疾。不得見多恨。星問曰。前所惠料絲燈。陪臣將齎去。達於殿下。第未知妝修之制敢稟。答曰。用木機而挾之。置燈火於後。則光照前面雲。遣世瀛呈鴻臚寺辭單。

皇帝勑曰。爾國數以宗系明非李仁任之後來奏。我成祖及武宗朝。俱有明旨。朕亦具悉矣。但我高皇帝祖訓。萬世不刊。他日續纂。宜詳錄爾辭。爾恪其藩職。朕方嘉爾忠孝。可無遺慮也。其欽承之。故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