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真經副墨/刻意第十五

 天運第十四 南華真經副墨
刻意第十五
繕性第十六 

外篇 刻意第十五 編輯

此篇言聖人之德,以養神守神作主,首尾卻是一篇文字,中間連用六個『故曰』,末引野語結之。看他文字波瀾,莊文中最近時好者。熟讀詳味,妙義自見。 

刻意尚行,離世異俗,高論怨誹,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淵者之所好也。語仁義忠信,恭儉推讓,為修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誨之人,遊居學者之所好也。語大功,立大名,禮君臣,正上下,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彊國之人、致功併兼者之所好也。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閒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功名而治,無江海而閒,不道引而壽,無不忘也,無不有也。澹然無極而眾美從之。此天地之道,聖人德也。

歷舉五等有方之士,而歸重於無方之聖人。

刻,峻削也。尚,高尚也。怨,憤也。誹,訕也。

枯槁赴淵,自甘寂寞而投於深山窮谷之中,若赴諸淵也。為脩,脩潔其身也。無不忘,無不有,即無為而無不為之意。淡然無極,言無底止也。

故曰:夫恬惔寂漠虛無無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質也。故曰: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平易則恬淡矣。平易恬惔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天地之平,道德之實,只是以『平實』二字分貼兩邊,無甚深義。『聖人休』是一句,言止也。 

故曰,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後應,迫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去知與故,循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慮,不豫謀。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神純粹,其魂不罷。虛無恬惔,乃合天德。

如天行,默然無容心也。如物化,蛻然無所累也。與陽同波,看『波』字最妙,見動靜相生,波平則水靜。『感而後應』三句,正見不為福先,不為禍始。

去知與故,知者,先事之謀;故者,已過之跡。去知,則無意必。去故,則無固我。光而不耀,耀,光之露也。信而不期,期,信之必也。

故曰,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德之失。故心不憂樂,德之至也;一而不變,靜之至也;無所於忤,虛之至也;不與物交,淡之至也;無所於逆,粹之至也。

此數句甚有意味。

太虛之體本自虛無恬淡,一有所動,俱屬妄念。六祖教人於不思善、不思惡時認取本來面目。故一有憂樂則德分,一有變動則心擾,一有忤觸則胸中有物而不得謂之虛,一與物交則徵逐世情而不得謂之淡,一有拂逆則胸中有疵而不得謂之粹。忤與逆相似,但逆細而忤粗,無忤易而無逆難耳。 

故曰,形勞而不休則弊,精用而不已則勞,勞則竭。水之性,不雜則清,莫動則平,鬱閉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故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淡而無為,動而以天行,此養神之道也。

夫眾人失之於動,而聖人養之以靜,固矣。然其靜也,豈塊然一無所為哉?有能靜能應、常應常靜之道焉。故以水喻。水,不雜則消,莫動則平;使其鬱閉而不流,則雖不雜而亦不能清。何者?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相生,方為合妙。此個學問,三家一旨。但言養神,則於道門更切耳。

夫有干越之劍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寶之至也。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化育萬物,不可為象,其名為同帝。純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於天倫。

野語有之曰:「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聖人貴精。」故素也者,謂其無所與雜也;純也者,其不虧其神也。能體純素,謂之真人。

于越,吳劍也。柙而藏之,不敢輕用,實之至也。況精神之為用乎?是精神也,四達並流,上際於天,下蟠於地,化育萬物而不可為象。聖人致中和而天地自位、萬物自育,皆精神之旁達也。

其名為同帝,帝所謂『天載』。周子云:『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而人生焉。其所謂神,即無極也;其所謂精,即二五也。神,一而已矣,精則散處於五官之府而咸聽命於主人,故神為主宰,精為作用,神存而精自固矣。

故純素之道,莫要於守神;守而勿失,則我即一,一即我,更無分別;一之精上通於天,則與天載吻合而無間矣。

然要知一是個甚。張子曰:『一故神』。守神而至於我即一,則無我矣,是神也與精相為依附,精亡則神與之俱亡,故聖人貴精。

貴精者,『無勞爾形,無搖爾精』,不使之喪失於外也。故素也者,謂其不雜於物也;純也者,謂其不虧其神也。能體純素,則神存而精自固,而真常不壞之體全矣,謂之真人,不亦宜乎? 

爾時方壺外史為作亂辭:

聖人之德,天地之常。無乎不有,無乎不忘。

虛無恬淡,漠然無為。其德乃全,其神不虧。

純素之道,守神為急。守而勿失,與一為一。

一之精通,合於天倫。能體純素,謂之真人。

 上一章 ↑返回頂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