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齊書/百衲本跋
百衲本跋
右宋刊《南齊書》,江安傅沅叔同年所藏。卷末有崇文院治平二年牒,文中稱《宋書》《齊書》《梁書》《陳書》《後魏書》《北齊書》《後周書》,國子監未有印本,宜精加校勘,書寫板樣,送杭州開板。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又稱治平中鞏校定南齊、梁、陳三書上之,劉恕等上《後魏書》,王安國上《周書》,政和中始皆畢,頒之學官,民間傳者尚少。未幾遭靖康丙午之亂,中原淪陷,此書幾亡。
紹興十四年,井憲孟為四川漕,始檄諸州學官,求當日所頒本。時四川五十餘州不被兵,書頗有在者,然往往亡缺不全,收合補綴,因命眉山刊行。是刻宋諱避至構慎二字,當是紹興蜀中重刊之本,通體僅有元補而無一明刻。志第七之第三葉、列傳第十六之第十葉、第二十五之第六葉、第三十九之第五葉,明南北監本、汲古閣本、武英殿本皆闕,而前之二葉,是本猶巋然獨存,真海內秘笈矣。卷末校語凡十則,北監本、殿本各存其二,南監本、汲古閣本亦僅存其六,其餘四則唯是本獨有。本紀第一之「難滅星謀」句,殿本作「日蝕星隕」。列傳第二十之「或有徐令上文長者」句,殿本作「或有身病而求歸者」。列傳第三十之「虜井兵攻司州除青右出軍」句,殿本「除」作「徐」,「右」作「詔」。不知宋本固有校語指為疑義,南監本校語已失其二而正文猶存,至萬曆重刻北監本時,此三則已全佚,疑為刊本訛誤,遽加改竄。
武英殿校刊諸臣僅見監本,無怪其沿訛襲謬也。不寧惟是,本紀第一「秉弟遐坐通嫡母殷氏養女殷舌中血出眾疑行毒害」,南監本、汲古閣本均作「殷言中血出」,不可通。然僅僅「舌中血出」亦何足以雲毒害?不知宋本原作「殷亡口中血出」,證以《宋書》長沙景王道憐傳「義宗子遐字彥道,與嫡母殷氏養女雲敷私通,殷每禁之。殷暴病卒,未大殮,口鼻流血」之語,宋本當不誤,北監本以南監「言」字為不可解,臆改「舌」字,殿本仍之。兩者互校,其情節之輕重,相去不可以道里計矣。殿本志第六越州齊隆郡注「先屬交州中改為關永泰元年改為齊隆還屬關州」。按是本並無兩「關」字,原文漫漶不可辨。南監本同汲古閣本各空一格,北監本則各注「闕」字,殿本遂誤「闕」為「關」。郡名豈有改稱為關之理,而當時更無所謂關州。又列傳第二十七「州西曹苟平移秀之交知書」,殿本、北監本、汲古閣本均作「苟平」,而是本則作「苟㔻」,南監本同。按下文「㔻」字凡六見,兩字形極相近,印墨稍瀋,筆畫易致合併,然細認均可辨別,且第二筆形勢亦顯有殊異。《南史》列傳第三十二豫章文獻王傳有潁川荀丕獻王書,又與長史王秀、尚書令王儉書,與本傳所載辭意悉合。荀苟傳寫偶訛,丕㔻音義無別,必為一人無疑,而殿本考證絕未之及。又州郡志上,南徐州南平昌郡安丘下,是本有新樂、東武、高密三縣;越州齊寧郡開城下,是本有延海、新邑、建初三縣,南北監本、汲古閣本均有之,而殿本獨佚,是則校勘諸臣難辭疏忽之咎也。校印既竟,因述其大要如右。
- 海鹽張元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