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無錫柴油機廠革命委員會
1971年5月1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無錫柴油機廠物資車間第四組,是一個回收廢棄物資的小組。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下,全組同志發揮了積極性和創造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打破洋框框,攻克困難關,開展綜合利用,開創了廢鐵屑燒結代替優質鋼材的新路,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優質鋼材;利用鋁屑、銅屑冶煉成硅鋁合金、磷銅等生產急需的稀有金屬材料,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新貢獻。

毛主席教導我們:「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全組同志就怎樣為人類作出較大貢獻的問題,展開了討論。有的同志認為:「象我們這個搞廢棄物資回收的『垃圾班』,整天揀揀破爛,翻翻鐵屑,無所作為,能夠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什麼新貢獻?!」是無所作為,還是有所作為?針對這個問題,黨支部領導大家反覆學習了毛主席的有關教導,回顧了這個小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鐵屑堆上、蘆葦棚里煉出燒結鐵的歷史,大家深深地體會到,無所作為和有所作為,一字之差,反映了兩種思想的鬥爭。那種認為翻翻鐵屑,揀揀破爛是無所作為的思想,是懶漢和懦夫的世界觀。我們廣大革命工人,要遵照毛主席關於「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的教導,大搞綜合利用,變廢棄物資為有用物資。這種有所作為的思想,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有一個青年工人,以前總認為與鐵屑、垃圾打交道,低人一等,沒出息,沒前途,沒有作為。通過學習,他懂得了不同的階級,對於有沒有出息、有沒有作為的問題,有不同的回答: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把「出人頭地」、「成名成家」看作有出息、有作為;而我們無產階級認為幹革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為社會主義添磚加瓦,為革命揀破爛、翻鐵屑,是非常光榮的事,是有出息的工作,大有作為。

思想通了,一通百通。全組同志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指引下,人人動腦筋,個個想辦法,經過反覆實踐,把廢鐵屑煉成了鋼,澆鑄成刀杆,每年為國家節約優質鋼材四十多噸。實踐證明,綜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

隨着革命、生產形勢的不斷發展,黨和國家交給我們廠一些新產品的試製任務。新產品試製急需用硅鋁合金、磷銅等稀有金屬材料。可是,一時採購這些材料又有困難,影響試製工作的開展。怎樣解決這個矛盾?車間黨支部向全組同志提出了用鋁屑冶煉硅鋁合金,銅屑冶煉磷銅的設想。

開始,有的同志認為:「這樣做既無科學根據,又沒有設備,我們更沒有冶煉技術,還是請上面解決。」針對這個問題,黨支部組織大家學習了毛主席關於「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的偉大教導,批判了見物不見人的錯誤觀點。通過學習,大家認識到:只要堅決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充分發揮人的因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能克服各種困難。大家決心不懂技術干中學,沒有設備自己造,定要搞出硅鋁合金及磷銅來,為新產品試製貢獻自己的力量。

思想開了竅,大家積極干。他們土法上馬,自己動手造了一隻土爐子,代替了一套洋設備。開始,一次、二次……試驗都失敗了。大家仍然繼續戰鬥,晝夜奮戰在爐子旁。這時候,一個資產階級反動技術「權威」跳出來,諷刺他們,說土包子煉不出磷銅來。大家批判了這個傢伙,堅決表示:我們一定要攀登科學的高峰,創造資產階級反動技術「權威」夢想不到的奇蹟來。

這場鬥爭,不僅是一場試製硅鋁合金、磷銅的生產仗,而且是一場兩個階級、兩條路線鬥爭的政治仗。他們日夜奮戰在攝氏一千六百度的爐灶前,灼熱的火焰,直射在同志們身上,渾身是汗,臉辣辣地發燙。一位老工人,衣服被燒着了,皮膚燙傷了,仍堅持不下火線,繼續戰鬥。有位同志,由於在高溫爐前連續緊張工作,火焰迫得他頭昏心悶,他牢記毛主席的「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教導,繼續戰鬥。很多同志眼睛熬紅了,嗓子啞了,但他們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加油苦幹。大家試驗一次,總結一次,提高一次,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勝利試製成功了硅鋁合金和磷銅。經過檢驗,磷銅的含磷量達到百分之十五,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為開展綜合利用譜寫了一曲新的凱歌。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