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畹卿先生小傳

吳畹卿先生小傳
作者:楊蔭瀏
1927年2月12、13日《錫報》副刊《小錫報》

先生姓吳,名曾祺,畹卿其字也。梁溪清曲,夙擅聲譽,至畹卿而集其大成,精研音韻反切之學,其論出音、收音之道,恆發前人之所未發,弟子之出其門者,得先生之指導,竊窺一二,輒以音樂鳴。昔之論收音者,每分收音之法為六。六法者:一穿鼻、二展輔、三斂唇、四抵齶、五直喉、六閉口。先生因往昔梁溪曲家惠杏村先生之意,增之為八,蓋折展輔斂唇為三,而只從喉增戈聲也。其屬抵齶者,有真文、乾寒、歡桓、天田四部,四部雖同為抵齶,顧唱法則同中有異,一時風氣所趨。江左曲家,漸見訛弊,弊在歡桓、天田二部,涇渭不分也,先生乃力求正之,嘗以切教其弟子,時舉例以示之,為學者習《樓會》,則曰:「藍橋何處問元霸」之「元」字,天田韻也,當作餘恩反,世俗誤唱為餘桓反,則為歡桓韻矣。先生能進取譬,其教弟子,大率類此,余所舉者,其一端耳。先生于樂器無所不精,而尤長笛與琵琶、三絃。古稀而後,每遇春秋佳節,猶偕其弟子,弦歌終夜。笛韻悠悠,音圓而實,聞者咸驚其矍鑠,而先生未嘗有倦容也。每語人曰「讀書能養氣,吹笛亦能養氣,謂笛能傷氣者,不善吹笛者耳,笛何能傷於氣也?!」先生幼習三絃,其艱苦有恆,百折不撓,有足令人心折者。隆冬奇冷,袖手圍爐,猶苦不暖,先生則揮弦如故。嘗自謂練習三絃,能使手腕靈活,熱由內發,手初僵木,一曲終,而五指可不復僵木焉。

又謂隆冬為練習三絃之極好機會,能以僵木之手,揮弦度曲,無不圓活,則技進矣。故習三絃者,正欲手之僵木,即能靈活,又必入冷水浸之,更使僵木,然後再彈,彈而浸,浸而彈,數之為之,日日為此,則進步之速,有非意料所及者。蓋自述練習時之經驗也。其艱苦有為此者,其家人見其過於自苦,恐其傷身也,恆阻止之,先生乃於夜人靜時,闔門練習,以紙作碼,防聲之外傳為家人所聞也。先生之琵琶,一時稱為絕響,蓋當其幼年,以習之有素矣。先生奏之臥室,鄰家之友人至,聞隔院樂聲大作,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如風雨驟至,如波濤夜驚,不以為先生之琵琶,以為眾樂同奏也,謂必有胡琴聲雜焉。鄰家子告之故,友人不信,鄰家子乃以百錢為賭,相將入先生居窺之,則鏦鏦錚錚,先生方獨坐操弦也。友人乃負。邑先輩有華海初者,先生友也。雅好音樂,深秋賞菊,遍邀友人之長於音樂者,群眾聚一堂,而尤傾意於先生。時坐中有西人攜西琴至,琴以輕木為之以銅絲,式頗靜雅。席次作樂,海初首推先生。先生為奏《將軍令》一曲,金鼓雜作,聽者動容,西人聞所未聞,以為非人工可及也,終其席讚美不絕口,而己則卒為操一曲,蓋心折先生技矣。先生幼師惠杏村先生習詞曲,及長,乃能深入心通,於詞曲別開生面,知之者,咸以為青出於藍焉。民國十五年丙寅臘月十七日卒,年八十,其弟子有「天韻社」社友二十餘人咸能精研音律,妙雅韻,廣陵絕響,於斯僅存焉。

本作品現時在大中華兩岸地區因著作權保護條款過期而處於公有領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司法管轄區為中國大陸,不包括香港和澳門)和中華民國的《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目前司法管轄區為台澎金馬地區),所有著作權持有者為法人的作品,在首次發表50年後,或者從創作之日起50年未發表,即進入公有領域。其他適用作品則在作者死亡後50年進入公有領域。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法人作品應滿足三點要求:(1)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以下簡稱「法人」)主持創作,而非工作人員自發進行;(2)創作思想及表達方式體現法人意志;(3)由法人負責,而非執筆者。(詳情


致上傳者:請在本模板中標明該作品的首次發表時間及其作者姓名或著作權持有者名稱。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