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亭續錄/卷一
目錄 | 嘯亭續錄 | |
全書始 | 卷一 | 下一回▶ |
純皇后之賢德
編輯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文忠公之姊也。性賢淑節儉,上侍孝聖憲皇后,恪盡婦職。正位中宮,十有三載,珠翠等飾,未嘗佩戴,惟插通草織絨等花,以為修飾。又以金銀線索緝成佩囊,殊為暴殄用物,故歲時進呈純皇帝荷包,惟以鹿羔𣰥毧緝為佩囊。仿諸先世關外之製,以寓不忘本之意,純皇每加敬禮。後從上東巡,崩於德州舟次。純皇帝深為哀慟,故於文忠父子恩寵異常,實念後之德也。
大雩
編輯本朝列聖,憂勤民瘼,每於雨澤愆期,必敬謹設壇祈禱。乾隆七年特旨:每歲巳月,擇日行常雩禮,如冬至郊壇之制。皇帝躬詣行禮,所用敬衣旗幟皆皂色,以祈甘霖速降。常雩既舉,如未得雨,先祈天神、地祗、太歲三壇,次祈社稷。遣官各一人,皆七日一告祭,各官咸齋戒陪祀。如仍不雨,還從神祗等壇祈禱如初。旱甚乃大雩,皇帝躬禱昊天上帝於圜邱,不設鹵簿,不除道,不作樂,不設配位,不奠玉,不飲福受胙。三獻,樂祗用舞童十六人,衣玄衣,為八列,各執羽翳,歌純皇帝御製《雲漢詩》八章。餘儀與常雩同,祭後雨足則報祀之。所以感格蒼穹,軫念農業,實為自古所未有也。
御營制度
編輯凡列聖每歲秋獮木蘭,巡幸直省,除近畿數處建行宮外,其他皆駐蹕牙帳,名曰御營,亦崇尚儉朴,兼不忘本之意也。定製,護軍統領一人,率其屬預往相度地勢廣狹,同武備院卿、司幄及工部官設立行營。中建帳殿御幄,繚以黃漆木城,建旌門,覆以黃幕。其外為網城,正南暨東西各設一門,正南建正白,東建鑲黃,西建正黃。護軍旗各二,東西門側三設連帳。旌門領侍衛內大臣率侍衛親軍宿衛,網城門八旗護軍統領率官兵宿衛,又外八旗各設帳房,專委官兵禁止喧嘩。御營之前,扈從諸臣不得駐宿,東四旗在左翼,西四旗在右翼,均去御營百步。扈從人等各按翼駐宿,皆北上,最前為王公,次大臣、侍衛,其次大小官員、扈從人等,皆按旗分品秩安立行帳。御前大臣、內府官員人役均駐北面,去行營二里外。前鋒營相形勢設卡倫於路左右,各豎飛虎旗幟以為偵哨,以禁行人之諠囂者。其中頓營或一或二,各視途之遠近焉。
袷祭捧帛,爵用近支王公
編輯乾隆中,純皇帝念宗廟執事,禮宜盡用近支宗室,駿奔襄贊,以聯本支百世敬迓神庥之意。故命歲暮太廟袷祭,凡捧帛執爵諸執事官,皆用聖祖以下宗支諸王公、將軍充之,特賜花翎以優寵焉。視明代惟使齷齪黃冠數人濫充助祭者,真超越其制多矣。
太廟用王府中太監
編輯乾隆八年,純皇帝以太廟中司香太監為太常寺召募,悉皆庸悍老稚,宮府所不收留之輩,藉以充數,不足以昭誠敬。故命自仁皇帝以下王公府中,各交太監二名,以備廟中司香灑掃。復賞給七品首領一員,以司其屬,不惟下聯宗室之情。而各王公皆選青年潔淨者充之,奔走廟廷,以昭明禋之禮,典甚鉅也。
十五善射
編輯國初定製,選王公大臣以及滿洲武官中之善射者十五人,充禁庭射者,賞戴花翎。凡皇上御射,皆侍其側,命射則遞射之,名十五善射雲。
曲宴宗室
編輯每歲元旦及上元日,欽點皇子皇孫等及近支王、貝勒、公,曲宴於乾清宮,及奉三無私殿。皆用高椅盛饌,皆二人一席,賦詩飲酒,行家人禮焉。
廷臣宴
編輯每歲上元後一日,欽點大學士、九卿中之有勛勩者宴於奉三無私殿,名廷臣宴,其禮一如曲宴宗室禮。蒙古王公皆預是宴,蓋以別燕毛行葦之義也。
茶宴
編輯乾隆中於元旦後三日,欽點王大臣之能詩者,曲宴於重華宮。演劇賜茶,仿栢梁制,皆命聯句以紀其盛。復當席御製詩二章,命諸臣和之,後遂以為常禮焉。
山高水長殿看煙火
編輯乾隆初定製,於上元前後五日,觀煙火於西苑西南門內之山高水長樓。樓凡五楹,不加丹堊,前平圃數頃,地甚爽塏,遠眺西山如髻,出苑牆間,渾如圖畫。是日申刻,內務府司員設御座於樓門外,凡宗室、外藩王、貝勒、公等及一品武大臣、南書房、上書房、軍機大臣以及外國使臣等咸分翼入座。圃前設火樹,棚外圍以藥欄。上入座,賜茶畢,凡各營角伎以及僸佅兜離之戲,以次入奏畢,上命放瓶花。火樹崩湃,插入雲霄,洵異觀也。膳房大臣跪進果盒,頒賜上方,絡繹不絕,凡侍座者咸預焉。次樂部演舞燈伎,魚龍曼衍,炫曜耳目。伎畢,然後命放煙火,火繩紛繞,砉如飛電,俄聞萬爆齊作,轟雷震天,逾刻乃已。上方回宮,諸大臣以次歸邸,時已皓月東升,光照如晝。車馬馳驟,塞滿隄陌,洵昇平盛事也。
除夕上元筵宴外藩
編輯國家威德遠被大漠,南北諸藩部無不盡隸版圖。每年終,諸藩王、貝勒更番入朝,以盡執瑞之禮。上於除夕日宴於保和殿,一二品武臣咸侍座。新歲後三日,宴於紫光閣,上元日宴於正大光明殿,一品文武大臣皆入座〈禮詳前卷內務府定製中〉,典甚鉅也。
大蒙古包宴
編輯乾隆中廓定新疆,回部、哈薩克、布魯特諸部長爭先入貢,上宴於山高水長殿前,及避暑山莊之萬樹園中,設大黃幄殿,可容千餘人。其入座典禮,咸如保和殿之宴,宗室、王公皆與焉。上親賜卮酒,以及新降諸王、貝勒、伯克等,示無外也,俗謂之大蒙古包宴。嘉慶八年,今上以三省教匪告蕆,亦循例舉行焉。
賜福字
編輯定製,列聖於嘉平朔謁闡福寺歸,御建福宮,開筆書福字箋,以迓新禧,凡內廷王公、大臣皆遍賜之。翼日,上御乾清宮西暖閣,召賜福字之臣入跪御案前,上親揮宸翰,其人自捧之出,以志寵也。其內廷翰林及乾清門侍衛皆賜雙鈎福字,蓋御筆勒石者也。其餘御筆皆封貯乾清宮,於次歲冬間,特賜軍機大臣、御前大臣數人,謂之賜餘福雲。
賜荷包燈盞諸物
編輯定製,歲暮時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御前王大臣皆賜歲歲平安荷包一,燈盞數對及福橘、廣柑、遼東鹿尾、豬、魚諸珍物無算。外廷大臣擇其聖眷優隆者亦賜荷包一,皆佩於貂裘衿領間,泥首宮門前以示寵眷。蓋堂廉之間,情意歡洽,渾如家人父子,實一代之美制也。視諸前朝高座深宮,寄耳目於宵小,謦之際,誅夷立逮者,真不啻霄壤間也。
派吃跳神肉及聽戲王大臣
編輯定製,大內於元旦次日及仲春、秋朔,行大祭神於坤寧宮,欽派內外藩王、貝勒、輔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上面北坐,諸臣各蟒袍補服,入西響神幄行一叩首禮畢,復向上行一叩首禮,合班席坐,以南為上,蓋視御座為尊也。司俎官捧牢入,各實銀盤,膳部大臣捧御用俎盤跪進,以髀體為貴。司俎官以臂肩骼各盤設諸臣座前,上自用御刀割析,諸臣皆自臠割,遵國俗也。食畢賜茶,各行一叩首禮。上還宮,諸臣以次退出。是晚,各賜糕糍酏醴,各攜歸邸。至上元日及萬壽節,皆召諸臣於同樂園聽戲,分翼入座,特賜盤餐肴饌。於禮畢日,各賜錦綺、如意及古玩一二器,以示寵眷焉。
大戲、節戲
編輯乾隆初,純皇帝以海內昇平,命張文敏制諸院本進呈,以備樂部演習,凡各節令皆奏演。其時典故如屈子競渡,子安題閣諸事,無不譜入,謂之月令承應。其於內庭諸喜慶事,奏演祥征瑞應者,謂之《法宮雅奏》。其於萬壽令節前後奏演群仙神道添籌錫禧,以及黃童白叟含哺鼓腹者,謂之《九九大慶》。又演目犍連尊者救母事,析為十本,謂之《勸善金科》,於歲幕奏之,以其鬼魅雜出,以代古人儺祓之意。演唐玄奘西域取經事,謂之《昇平寶筏》,於上元前後日奏之。其曲文皆文敏親制,詞藻奇麗,引用內典經卷,大為超妙。其後又命莊恪親王譜蜀、漢《三國志》典故,謂之《鼎峙春秋》。又譜宋政和間梁山諸盜及宋、金交兵,徽、欽北狩諸事,謂之《忠義璇圖》。其詞皆出日華遊客之手,惟能敷衍成章,又抄襲元、明《水滸義俠》、《西川圖》諸院本曲文,遠不逮文敏多矣。嘉慶癸酉,上以教匪事,特命罷演諸連台,上元日惟以月令承應代之,其放除聲色至矣。
端午龍舟
編輯乾隆初,上於端午日命內侍習競渡於福海中,皆畫船簫鼓,飛龍首,絡繹於鯨波怒浪之間。蘭橈鼓動,旌旗盪漾,頗有江鄉競渡之意。每召近侍王公觀閱,以聯上下之情。今上親政後,亦屢循舊制觀之,然每以雨澤愆期,罷演者多矣。
御前大臣
編輯本朝鑒明弊政,不許寺人干預政事,命內務府大臣監之。然內廷事務每乏統領之人,仁皇習知其弊,特設御前大臣,皆以內廷勛戚諸臣充之。無定員,凡乾清門內之侍衛司員諸務,皆命其統轄。每上出宮巡幸,皆命其橐鞬扈從,代宣王言,名位優重,仿兩漢大將軍之制而親誼過之。初尚命軍機大臣代攝,今上親政後,特分析其職,而體制尤為釐正。初無王公兼攝者,乾隆中,命喀爾沁固山貝子札爾豐阿兼之,其後蒙古藩臣遞攝其職。嘉慶初,上特命睿恭王及定、莊二王兼之,實曠典雲。
紅絨結頂冠
編輯國朝定製,皇上燕服,宮中冠紅絨結頂冠,凡皇子皇孫皆以是為禮服,甚屬尊重。近支王、貝勒得上賜者,許常冠戴,輔臣間有賜者,皆不敢戴。惟張文和公蒙特旨許元旦日冠戴,時以為非常之榮。成王嘗戲謂余曰:「吾帽冠祗值清錢百文,然勝汝輩數百金之頂多矣!」時紅寶石頂價甚昂,故王以為戲雲。
金黃蟒袍
編輯定製,皇子服金黃蟒袍,諸王特賜者,始許服用。乾隆初,諸王蒙賜者過半,實稱一時之盛。及其末年,惟定、怡二王特賜之,時以為榮。今上親政後,惟榮恪郡王蒙賜服焉。
香色定製
編輯古之東宮皆服絳紗袍,蓋次明黃一等。國初定製,皇太子朝衣服飾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其後儲位久虛,漸忘其制。近日庶民習用香色,至於車幃巾無不濫用,有司初無禁遏者,亦未習典故故也。
朝服龍團
編輯定製,惟皇上御服朝衣,於腰闌下前後繡龍團各四,諸王以下皆用素緞數則,以為辨別。近日南中所繡朝服衣料,無論品級皆用龍團各四,初無以素褶沽者,余常購市料服之。成王見而責曰:「君素稱守禮者,亦濫為服用耶?」先輩之知定製若此。
四團龍補褂
編輯舊制,親王服四正龍補服,郡王服二正二行龍補服。乾隆中,傅文忠公以為與御服無別,乃奏改親王服二行龍二正龍補服,郡王服四行龍補服,以為定製。諸王有特賜四正龍者,許服用焉。異姓初無賜四團龍者,雍正中,年大將軍羹堯特賜四正龍補服,不久即以驕敗。乾隆中,傅文忠公以椒房優寵,兆文毅公惠以平定西域功,阿文成公桂以平定兩金川功,福文襄王康安以平定台灣功,皆賜四團龍補服,孫文靖以入安南功,賜之,未浹旬即以潰兵聞,遂繳還成命焉。惟文忠公每入署辦事及其家居,仍用公爵補服,以示謙雲。
大臣賜紫
編輯國初諸勛臣以開創大功賜紫者,不乏其人。乾隆中,閣臣則傅文忠恆、福文襄王康安、阿文成桂、和相┞,勛戚則福駙馬隆安、福尚書長安、超勇親王拉旺多爾濟、海超勇蘭察皆賜紫色輿服。嘉慶中,慶文恪公桂、德繼勇楞泰、額威勇爾登保以平定三省教匪功,亦賜紫焉。
宗室公賜紫
編輯舊制,親、郡王用金黃輿服,貝勒、貝子用紫色輿服,宗室公與大臣同。乾隆五十二年,特賜宗室鎮國公、輔國公紫色輿服,其未入八分公仍舊制雲。
賜朝馬
編輯明制,諸朝臣皆左右長安門步行至午門,從無賜禁門騎馬者。故閣臣沈鯉扶病入掖垣,屢至顛仆,為時人所憐雲。國朝定製,王、貝勒、貝子皆乘馬入禁門,至景運門下騎,諸大臣一仍明制。乾隆中,上念諸臣待漏入直,每遇風雪,徒步數里,甚為顛蹶,因特許諸閣臣乘馬入內,以示榮寵。嘉慶己巳,上特旨諸大臣年逾七十者,賜肩輿入直,尤為曠典雲。
黃馬褂
編輯定製凡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侍衛,乾清門侍衛,外班侍衛,班領,護軍統領,前引十大臣,皆服黃馬褂,凡巡幸,扈從鑾輿以為觀瞻。其他文武諸臣或以大射中侯,或以宣勞中外,上特賜之,以示寵異雲。
花翎、藍翎
編輯定製凡領侍衛府官、護軍營、前鋒營、火器營、鑾儀衛滿員五品以上者,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冠戴鶡羽藍翎,以為辨別。王府頭等護衛始許冠戴花翎,餘皆冠戴藍翎雲。
親郡王賜三眼花翎
編輯親、郡王,貝勒為宗臣貴位,向例皆不戴花翎,惟貝子冠三眼孔雀翎,公冠雙眼孔雀翎,以為臣僚之冠。乾隆中,順承勤郡王泰斐英阿以充前鋒統領故,向上乞花翎,上曰:「花翎乃貝子品制,諸王戴之,反覺失制。」傅文忠代奏:「某王年幼,欲戴之以為美觀。」上始許之。因並賜皇次孫今封定王者三眼翎,曰:「皆朕之孫輩,以為美觀可也。」由是親、郡王屢有蒙恩賜者。嗣後純皇帝欲定五眼花翎為親、郡王定製,為和相所阻,未果行雲。
雙眼花翎
編輯國初勛臣,功績偉茂,多有賜雙眼花翎者。乾隆中,賜雙眼花翎者,閣臣為傅文忠公恆、尹文端繼善、兆文毅惠、舒文襄赫德、於文襄敏中、阿文成桂、和相┞、福文襄康安、孫文靖士毅。勛臣為富勤勇德、伊將軍勒圖、海超勇蘭察、永制府保、覺羅制府吉慶、和制府琳。嘉慶中得賜者,閣臣為保文恪寧、慶文恪桂、勒相公保,勛臣為明參政亮、額經略爾登保、德繼勇楞泰、那制府彥成。惟彭軍門承堯、王軍門得祿以綠營將佐得雙眼花翎之賜,尤為寵遇優隆。以連之不肖,於九齡時即蒙純皇帝賜雙眼花翎,實為千古榮遇,至今思之,猶感激涕零雲。
外官賜花翎
編輯定製,外任文臣無賜花翎者。乾隆中,方敏愨觀承官直隸制府時,聖眷頗優,以古北口大閱故,公特乞賜花翎。上笑曰:「若爾侏儒狀,亦愛花翎耶?」因特賜之。嗣後外任督、撫,屢有蒙恩賜者。惟劉文正公督陝時,特賜花翎,公回京時即日繳還,上亦優容,不加厚責也。
賜奠
編輯國家寵待臣僚,遇有勛績昭著者,飾終之典,有上親臨賜奠者,亦有特遣皇子、大臣代賜者,代不乏人,惟乾隆戊戌,上念先烈親王開創功,特往園寢賜奠。嘉慶丙子,今上念朱文正公傅導功,親往其墓賜奠,皆一時曠典雲。
賜它羅經被
編輯本朝王大臣有薨沒者,上特賜它羅經被。被以白綾為之,刊金字番經於其上,時得賜者以為寵幸,蓋即古人賜東園秘器類也。
賜宅
編輯定製,漢員皆僑寓南城外,地勢湫隘,凡賃屋時,皆高其值,京官咸以為苦。又聚集一方,人情訁垂諉,勢所不免。列聖咸知其弊,故漢閣臣多有賜第內城者,如張文和賜第護國寺胡同,蔣文肅賜第李公橋,裘文達賜第石虎胡同,劉文定賜第阜成門大街,劉文正賜第東四牌樓,汪文端賜第汪家胡同,梁文定賜第拜斗殿,董太保賜第新街口。皆一時之榮遇也。
清字經館
編輯乾隆壬辰,上以《大藏佛經》有天竺番字、漢文、蒙古諸糹番譯,然其禪悟深邃,故漢經中咒偈,惟代以翻切,並未譯得其秘指,清文句意明暢,反可得其三昧,故設清字經館於西華門內,命章嘉國師經理其事,達天、蓮筏諸僧人助之,考取滿譽錄、纂修若干員糹番譯經卷。先後凡十餘年,《大藏》告蕆,然後四體經字始備焉。初貯經板於館中,後改為實錄館,乃移其板於五鳳樓中存貯焉。
石經
編輯漢靈帝時,立《五經》石碑於白虎觀,蔡邕等為之校刊。其碑經魏、晉之亂,盡皆湮沒。唐開成中,刻《九經》文於國學,至今傳千餘年,字皆漫漶失真。又間有明人補刊者,字體惡劣,實無足觀。雍正中,有生員蔣衡字湘帆者善書法,立志書《十三經》,十餘年乃成,於乾隆初上之。特賜國子監學正,藏其書於大內。乾隆庚戌,上念衡尊經之功,未忍磨滅,乃命刊其書於太學中,乙卯春告成。筆力蒼勁,燦然兩廡間,士大夫過者,無不摩挲賞鑒焉。
千叟宴
編輯康熙癸巳,仁皇帝六旬,開千叟宴於乾清宮,預宴者凡一千九百餘人。乾隆乙巳,純皇帝以五十年開千叟宴於乾清宮,預宴者凡三千九百餘人,各賜鳩杖。丙辰春,聖壽躋登九旬,適逢內禪禮成,開千叟宴於皇極殿,六十以上預宴者凡五千九百餘人,百歲老民至以十數計,皆賜酒聯句。百餘年間,聖祖神孫三舉盛典,使黃髮鮐背者歡飲殿庭,視古虞庠東序養老之典,有過之無不及者,實熙朝之盛事也。
宗室宴
編輯乾隆甲子,上宴王公及近支宗室百餘人於豐澤園,更其殿名惇敘殿,以示行葦燕毛之意。乾隆壬寅,普宴宗室於乾清宮,凡三千餘人,極為一時之盛。嘉慶甲子,今上遵循舊制,復宴近支宗室百餘人於惇敘殿,賜酒賦詩。其聯句詩為成王所擬書,詞翰並妙,抒寫一時盛典如繪,非他詞臣所擬者之可及也。
北郊齋宮
編輯自明嘉靖中更定祀典,分祀天地,北郊因循未建齋宮。純皇帝念祀典甚鉅,未可二郊異宜,因建北郊齋宮,規模一如南郊,然後二郊之制始備。乾隆己巳,上宿齋宮,以天時暑熱,從者多有喝者,因仍舊制齋於內宮,體恤臣僚故也。其後齋宮為更衣別殿,不復駐蹕焉。
親禱
編輯康熙中,孟夏間久旱,上虔誠祈禱,由乾清門步禱南郊,諸王大臣皆雨纓素服以從。南未至天橋,四野濃雲驟合,甘霖立降。乾隆己卯,上因旱,屢禱於三壇、社稷,雨不時降。乃步禱於南郊,次夕,澍雨普被,歲仍大稔,上詠《喜雨詩》以誌之。二聖軫念農食惟艱,甘屈萬乘之尊為民請命,其於桑林之責,千古若合符節也。
射布靶
編輯國家以弧矢定天下,凡八旗士大夫無不習弓馬,殊有古風。每歲上狩木蘭前,將派往扈從王公大臣、文武官員等習射於出入賢良門,上親閱之以定優劣,其中三矢以上者,優賚有差。今上自甲戌春,命八旗護軍、前鋒營每旗揀選善射者百人,上親閱視,其中優者,立為擢升,歲以為常,大有安不忘危之意。然周制有大射、燕射、賓射之別,今每春習射,及秋獮前習射,有古人燕射之意,至於春秋大射之儀尚未之備。余立朝時,每為言官等言之,初未有入奏者。然此大禮,終必有議及之日也。
文臣射鹿
編輯每歲射布靶時,漢大臣官員有能射者,亦許與及,上每特賜花翎以旌獎之。趙謙士侍郎每歲貫侯,屢為文臣之冠,上甚嘉之。戴文端公衢亨任修撰時,隨從木蘭,嘗射鹿以獻,純皇帝大悅,曾賦天章以紀其事焉。惟江畹香中丞蘭於習射時,甫彎弓,其<韋>崩壞,弓矢盡落於地,上大笑,時謂之「江三丟」雲。
奏事處
編輯國朝鑒明季科臣紛囂,每致政務叢脞,特設立奏事處,遴選六部、內務府司員之能書寫者,為奏事官。十年一為更易,統屬於御前大臣,又命御前侍衛一員總統其事。凡外庭章奏,許其傳達,蓋以其官職卑末,不敢壅滯耳目。至於露奏本章,仍令六科傳遞,以符舊制,仿周官小臣致命之意也。
奏蒙古事侍衛
編輯舊制,選六班蒙古侍衛中之熟諳蒙古語者,與奏事官同事,專奏外藩王公呈奏事件,國語謂之卓親轄。蓋以其語言氣習與之相近,易通曉其意指,亦柔遠人之一道也。
常朝
編輯自後唐明宗改入閣儀為百官五日候起居之制,歷代相沿以為鉅典。本朝列聖憂勤政事,凡離宮燕寢無不披覽奏章,召對大臣,堂廉之際,甚為通達。然相沿古制,凡王、公、將軍、六曹冗員,無政事之責者,於每月五日朝集於午門前,朝服坐班。上駐蹕大內日,王公皆於太和門坐班侍衛,賜茶始散。上駐蹕園中時,王公則同百官坐班午門外,科道官輪班察核,不至者立劾之。時謂之常朝雲。
萬壽節
編輯本朝萬壽節,王公、大臣、文武職官等,咸蟒袍補服,於黎明時排班圓明園之正大光明殿前,三品以下者,排班於出入賢良門外。上龍袍珠冠入座,鴻臚官唱排班,引導宣贊,一如大朝儀。上受賀畢始還宮。如遇上幸木蘭時,諸王、大臣則齊集午門外遙祝萬壽雲。
本朝祧廟之制
編輯自商、周時尊契、稷為始祖,歷代相沿,各追崇四親帝號,供奉太廟,而開創之君反居其下。至親盡廟祧時,太祖始正南向之位,非歷有百年,其典不備,如唐之憲、懿,宋之僖、宣,屢經罷復,渾如兒戲,識者譏之。本朝太祖肇基東土,撫有寰區,追崇原皇帝四聖神主,即安奉於太廟後殿。遇四時祭享,遣親王一人為之攝祭;元旦、萬壽節日,特遣官致祭;每歲袷祭時,則命覺羅官恭捧四聖神主合祭於太廟中,禮成仍安奉於後殿焉。時享之時,既不預九廟之數,復不壓高皇帝南向之尊,實祭典之良制,百世宜遵奉者焉。
薦新
編輯《月令》,季春之月,天子始乘舟薦鮪於廟,方氏云:「王必乘舟而後薦新,所以示親漁也。」今奉先殿每月薦新,仍沿明制。而列聖秋獮木蘭,凡親射之鹿獐,必驛傳至京,薦新於奉先殿,即《月令》王親漁之意也。
射牲
編輯古禮,王祭於廟,親射牲以獻。今坤寧宮跳神儀,凡牲入,上迎出戶,俟牲進,上隨入,跪視庖人執鸞刀以屠割畢,方叩頭興。即古射牲之遺意也。
皇后入廟之制
編輯古制,後先帝崩則祀於廟,設位於其姑下,然遇行袷祭之禮,動多關礙。至明世宗預祧仁宗,以方後入,益非法矣。本朝定製,凡後先帝崩時,則奉安神主於奉先殿夾室中,俟大行皇帝崩後,始一同入廟。如孝敬憲皇后、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皆沿是制,有勝於古制多矣。
壽皇殿
編輯壽皇殿在景山門內,正北殿凡九室,重檐金楹,一如太廟之制,供奉列聖御容。上遇元旦、歲暮及聖誕、忌辰之日,皆行親謁禮,凡諸皇子、皇孫及近支親、郡王皆從行禮。其旁永思殿即列聖苫廬地,凡瞻謁日,必於永思殿傳膳辦事,蓋亦示孺慕之意也。
安佑宮
編輯安佑宮在圓明園西北隅,朱扉黃甍,一如寢廟之制,內供奉仁皇帝、憲皇帝、純皇帝三聖神牌。上於臨御園中日,行瞻謁禮,每年四月八日,率領諸皇子近侍拜謁,其朔望薦熟徹饌,一如生時禮。皆隸內務府大臣承辦,即古原廟之制也。
皇史宬
編輯皇史宬在東華門外迤南,與普度寺相近,蓋明南內地也。殿廡七楹,扉牖楹楣以石代之,內貯金漆櫃數十,蓋古人金匱石室之意。凡列聖實錄、玉牒、聖訓皆藏其中,設旗員年老者八人守之,地甚嚴密。餘於丁卯冬奉迎《純皇帝實錄》,曾一至其地。嘗聞徐崑山先生述聞李穆堂侍郎言,其中藏全分《永樂大典》,較今翰苑所貯者多一千餘本,蓋即姚廣孝、解縉所修初本,繕寫精工,非隆慶間謄本之所能及。惜是日匆匆瞻禮,不得從容翻繹,未審是書尚存與否也。
皇上日閱實錄
編輯列聖於每早盥沐後,即敬閱列朝實錄一卷,自巡狩、齋戒外,日以為常,雖寒暑不間也。聞覺羅侍讀榮昌言:「其書皆收貯內閣大庫內,每前一日,中書舍人啟鑰取書,用黃綾袱包裹,外用楠木匣盛貯,次早同奏章送入。一日,寓直者偶忘啟鑰,同事以為次早可及,遂不獲開。五更時,上已遣小內侍索取,餘是日承值,乃匆匆啟庫取書,未及盛匣,上已催促者再矣。」亦可覘聖主之勤於法祖也。
喜起、慶隆二舞
編輯國家肇興東土,舊俗所沿,有《喜起》、《慶隆》二舞。凡大燕享,選侍衛之狷捷者十人,咸一品朝服,舞於庭除,歌者豹皮褂貂帽,用國語奏歌,皆敷陳國家憂勤開創之事。樂工吹簫擊鼓以和,舞者應節合拍,頗有古人起舞之意,謂之《喜起舞》。又於庭外丹陛間,作虎豹異獸形,扮八大人騎禺馬作逐射狀,頗沿古人儺禮之意,謂之《慶隆舞》。列聖追慕祖德,至今除夕、上元筵宴皆沿用之,以見當時草昧締構之艱難也。
武官乘轎
編輯舊制,武官一品皆乘轎。純皇帝以滿洲大員皆宜夙習勞,不可耽於安逸,故將都統、將軍、提督等乘轎之制,盡行裁革。惟領侍衛內大臣例無明文,然向率以諸王、大學士兼之,未有單銜者,故皆因循乘轎。惟英誠公阿克棟阿一人初無他官,以家室貧乏,不能豢養輿夫,故獨乘車以行,後超勇王拉旺多爾濟以足疾,喀爾沁貝勒丹巴多爾濟以受重創故,皆特旨賜轎。繼其位者為科爾沁郡王索諾木多布齋、科爾沁貝勒鄂爾哲依圖,皆因循坐轎。丙子冬,上特旨罷斥,仍交部嚴議焉,自是武臣無乘轎者矣。
鷹狗處
編輯鷹狗處向在東華門內長街,設總統二人,以侍衛兼之,豢飼御前鷹狗,以備搜之用。其牧人皆以世家子弟充之,許其蟒袍緯帽,為執事人中之品最高者。今上壬戌,以其非急務,不宜蓄於禁垣內,因命遷於東安門內長房,其職事為之稍賤,眾視為冗員焉。有吾宗室琅岩侍衛薩彬圖者,素好與文士交,及兼鷹狗總統,因書鷹狗處少卿銜帖,投刺於翰苑家,眾爭笑之。
上虞備用處
編輯定製,選八旗大員子弟中之狷捷者為執事人,司上巡狩時扶輿、擎蓋、捕魚、罟雀之事,名曰上虞備用處。蓋以少年血氣僨張,故令習諸勞,以備他日干城侍衛之選。實有類漢代羽林之制,而精銳過之,蓋善於寵馭近侍之制也。
虎槍處
編輯定製,選各營中將校精銳者,演習虎槍之伎,凡巡狩日相導引。上大獵時,其部長率伎勇者十人,入深林密箐中覓虎蹤跡。凡猛獸出,其部長排槍以伺,虎躍至,猛健先以槍刺其胸仆之,謂之遞頭槍,然後群槍林至。其頭槍者賞賚優渥,故人思效命焉。純皇帝定製,凡殺虎時為虎斃及被創者,照軍營殉難受傷例賜恤焉。
御槍處
編輯乾清門侍衛中選火器精熟者數十人為御槍處,巡幸時,日相導引。其長服黃緣紅馬褂,餘者皆紅緣白馬褂,以為辨別。凡上合圍時,皆下騎執火器翼列扈從,以防猛獸奔突,上用御火槍擊獸時,則爭相貳副焉。舊時郊行,免其相從,近自癸酉之變後,凡郊社、大祀,皆服蟒袍以扈蹕焉。
善撲營
編輯定製,選八旗勇士之精練者,為角蚳之戲,名善撲營,凡大燕享皆呈其伎。或與外藩部角蚳者爭較優劣,勝者賜茶繒以旌之。純皇最喜其伎,其中最著名者為大五格、海秀,皆上所能呼名氏。有自士卒拔至大員者,蓋以其勇摯有素也。和相當軸時,令巡捕營將士亦選是伎。其後文遠皋寧任金吾時,以其賤卒不宜近上前,因奏罷之,人稱其識大體雲。
嚮導處
編輯定製,凡上巡狩時,預遣大臣率各營將校之深明輿圖者,往勘程途,凡御蹕、尖營相去幾許,及橋梁傾圮道塗蕪滓者,皆令有司修葺,名曰嚮導處。先是獲是差者,皆為美選,沿路苞苴,肆意征索,稍不滿意,則以修治道塗為名,凡墳墓隴畝任其蹂踐,有司畏之如虎,罔敢稍拂其意。後純皇帝知之,將其最暴者懲治數人,然後其風稍斂焉。
蒙古醫士
編輯定製,選上三旗士卒之明正骨法者,每旗十人,隸上駟院,名「蒙古醫士」。凡禁廷執事人有跌損者,咸命其醫治,限以日期報愈,逾期則懲治焉。齊息園侍郎墜馬傷首,腦涔涔然,蒙古醫士嘗以牛脬蒙其首以治之,其創立愈。故時有秘方能立奏效,非岐黃家所能及者。近最著名有覺羅伊桑阿者,以正骨起家,至於鉅富。其授徒法,先將筆管鉞削數段,令徒包紙摩挲,皆使其節合接如未破者,然後如法接骨,皆奏效焉。
批本處
編輯國初鑒明季秉筆太監專擅弄權之弊,特簡滿翰林官一員,滿內閣侍讀一員,滿中書舍人六員在內廷行走,專司批發之責。凡本章,大學士票擬上,經上批覽畢,即交該處用清字批示,然後交付內閣學士,恭錄聖旨發抄。故機宜慎密,從無敢遲滯刪改者,實當代之善政,俗謂之「紅本」雲。該處行走人員皆許掛珠,用紅雨帽,每遇歲時,內廷賞賜咸預其列。以示榮雲。
翻書房
編輯崇德初,文皇帝患國人不識漢字,罔知治體,乃命達文成公海翻譯《國語》、《四書》及《三國志》各一部,頒賜耆舊,以為臨政規範。及定鼎後,設翻書房於太和門西廊下,揀擇旗員申諳習清文者充之,無定員。凡《資治通鑑》、《性理精義》、《古文淵鑒》諸書,皆翻譯清文以行。其深文奧義,無煩注釋,自能明晰,以為一時之盛。有戶曹郎中和素者,翻譯絕精,其翻《西廂記》、《金瓶梅》諸書,疏櫛字句,咸中綮肯,人皆爭誦焉。
上書房
編輯本朝鑒往代嫡庶爭奪之禍,永不建儲,皇子六齡,即入上書房讀書。書房在乾清宮左,五楹,面北向,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雍正中,初建上書房,命鄂文端、張文和二公充總師傅。二公入,諸皇子皆北面揖,二公立受之,實從古帝王乞言之制也。當時師傅,皆極詞臣之選,故列聖學問淵博,固皆天縱,亦一時師保訓迪力也。定製,卯入申出,攻《五經》、《史》、《漢》、策問、詩賦之學,禁習時藝,恐蹈舉業陋之習。日課詩賦,雖窮寒盛暑不輟,皆崇篤實之學。其較往代皇子出閣講讀,片刻即歸,徒以為飾觀者,真不啻霄壤分也。其圓明園書房在勤政殿東,屋凡三進,地宇幽邃,有純皇帝御書「先天不違」、「中天立極」、「後天不老」三匾額,時呼為「三天」雲。
南書房
編輯唐、宋優重詞林,最為清秘,凡制誥草麻外,一切機務,皆與商榷,故其品為高要。明代設翰林院於東長安門外,視之與部院等,坐耗俸貲,毫無一事,惟以為入閣之階。故大拜後,不嫻政事,動為胥吏所欺,如周道登不識情面二字,鄭以偉有窮於數行之嘆,安問其燮理之道也。本朝自仁廟建立南書房於乾清門右階下,揀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充之,康熙中諭旨,皆其擬進,故高江村之權勢赫奕一時。仁廟與諸文士賞花釣魚,剖晰經義,無異同堂師友,故一時卿相如張文和、蔣文肅、厲尚書廷儀、魏尚書廷珍等皆出其間,當代榮之。列聖遵依祖制,寵眷不衰,為木天儲材之要地也。
如意館
編輯如意館在啟祥宮南,館室數楹,凡繪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裱褙帖軸之諸匠皆在焉。乾隆中,純皇萬幾之暇,嘗幸院中看繪士作畫,有用筆草率者,輒手教之,時以為榮。有繪士張宗蒼,以山水擅長,仿北宋諸家,無不畢肖。上嘉其藝,特賜工部主事,實為一時之盛。其他如陳孝泳、徐洋輩,皆以文學優長,或賜舉人一體會試,或以外郡佐雜升用,亦各視其才具也。
廷寄
編輯列聖天縱聰明,凡詔諭外吏,剴切機宜,輒中要。恐傳抄後有所泄漏,反使干臣難以施為,故一時機密事件,皆命軍機大臣封緘嚴密,由驛傳遞,名曰廷寄。向例封面標軍機首揆名姓,自阿文成公沒後,純皇帝嫌涉專擅,命改為軍機大臣等寄雲。每月兵部將所寄封數,及寄外任何人名目,匯奏一次,蓋亦杜大臣有所私請託。實一代之良法,較諸前代綸音未降而輿隸咸聞者,真不啻霄壤之別也。
上諭館
編輯本朝列聖,家法相承,諭旨頒自樞府,或每諭萬言,或日數旨。綸式昭,積累繁富,恐有所遺漏,故特立上諭館,設主事二人,筆帖式若干人,專司恭錄清、漢諭旨。每數月後匯奏一次,交起居注收藏。特簡閣臣二人綜理其事。真遠勝往代惟命詞臣視草誥制,又以駢體膚闊,陳陳相因,所謂依樣畫葫蘆者,真無濟於實事也。
國史館
編輯國初沿明舊制,惟修列聖實錄,附載諸勛臣於內,祗履歷官階而已。康熙中,仁皇帝欽定功臣傳一百六十餘人,名曰《三朝功臣傳》,藏於內府。雍正中,修《八旗通志》,諸王公、大臣傳始備,然惟載豐沛世家,其他中州士族勛業茂著者,仍缺如也。其所取材,皆憑家乘,秉筆詞臣,又復視其好惡,任意褒貶,如開國名臣何溫順公和理、費直義公英東等諸傳,其文寥寥數則,而如蔡綏遠毓榮、蘇侍郎拜幾至萬言,皆剽竊碑版中語也。純皇帝夙知其弊,於乾隆庚辰,特命開國史館於東華門內,重簡儒臣之通掌故者司之。將舊傳盡行刪,惟遵照實錄、檔冊諸籍所載,詳錄其人生平功罪,案而不斷,以待千古公論,真修史之良法也。後又重修《王公功績表傳》、《恩封王公表》、《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等書,一遵是例焉。嘉慶庚申,上復命補修列聖本紀,及天文、地理諸志乘,儒林、烈女等傳附之,一代之史畢具矣。其續錄者,以十年為則,陸續修之,以為萬祀之計也。
本朝欽定諸書
編輯列聖萬幾之暇,乙覽經史,爰命儒臣選擇簡編,親為裁定,頒行儒宮,以為士子仿模規範,實為萬目之巨觀也,今臚列其目於左。經部:《易經通注》四卷。《日講易經解義》十八卷。《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御纂周易述義》十卷。《日講書經解義》十三卷。《欽定書經傳說彙纂》二十四卷。《欽定詩經傳說彙纂》二十卷。《御纂詩義折中》二十卷。《欽定周官義疏》四十八卷。《欽定儀禮義疏》四十八卷。《欽定禮記義疏》八十二卷。《日講禮記解義》二十卷。《日講春秋解義》六十四卷。《欽定春秋傳說彙纂》三十八卷。《御纂春秋直解》十六卷。《御注孝經》一卷。《御纂孝經集注》一卷。《日講四書解義》二十六卷。《御纂律呂正義》五卷。《御纂律呂正義後編》一百二十卷。《御定康熙字典》四十二卷。《欽定西域同文志》二十四卷。《御定音韻闡微》十八卷。《欽定同文統韻》六卷。《欽定叶韻彙輯》五十八卷。《欽定音韻述微》一百六卷。史部:《欽定明史》三百六十卷。《御批通鑑輯覽》一百二十卷。《御定通鑑綱目三編》四十卷。《開國方略》三十二卷。《御定三逆方略》。《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四十八卷。《平定金川方略》三十二卷。《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五十四卷、《正編》八十五卷、《續編》三十三卷。《平定兩金川方略》一百五十二卷。《臨清紀略》十六卷。《蘭州紀略》。《石峰堡紀略》。《台灣紀略》。《平定廓爾喀紀略》。《平苗紀略》。《平定三省教匪紀略》。《辛酉工賑紀略》。《太祖高皇帝聖訓》四卷。《太宗文皇帝聖訓》六卷。《世祖章皇帝聖訓》六卷。《聖祖仁皇帝聖訓》六十卷。《世宗憲皇帝聖訓》三十六卷。《高宗純皇帝聖訓》三百卷。《上諭內閣》一百五十九卷。《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欽定明臣奏議》二十卷。《欽定宗室王公功績表傳》十二卷。《欽定蒙古回部王公表傳》六十卷。《欽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八十卷。《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十二卷。《御定月令輯要》二十四卷。《大清一統志》五百卷。《欽定熱河志》八十卷。《欽定日下舊聞考》一百三十卷。《欽定滿洲源流考》二十卷。《欽定皇輿西域圖志》五十二卷。《皇清職貢圖》九卷。《欽定盛京通志》一百卷。《詞林典故》八卷。《續詞林典故》□卷。《欽定歷代職官表》□□卷。《欽定大清會典》一百卷。《新定大清會典》□□卷。《大清會典則例》一百八十卷。《新定大清會典則例》一百八十卷。《欽定續文獻通考》二百五十二卷。《欽定皇朝文獻通考》二百六十二卷。《欽定續通志》一百四十四卷。《欽定皇朝通志》一百卷。《欽定皇朝通典》二百卷。《幸魯盛典》四十卷。《萬壽盛典》一百二十卷。《欽定大清通禮》四十卷。《南巡盛典》一百二十卷。《皇朝禮器圖式》二十八卷。《國朝宮史》三十六卷。《續國朝宮史》□□卷。《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六卷。《八旗通志初集》二百五十卷。《八旗通志二集》□□□卷。《大清律例》四十七卷。《欽定天祿琳琅》十卷。《御製詳鑒闡要》二十卷。子部:《御撰資政要覽》三卷、《後序》一卷。《聖諭廣訓》一卷。《庭訓格言》一卷。《御製人臣儆心錄》一卷。《御製日知薈要》一卷。《御定孝經衍義》一百卷。《御定內則衍義》十六卷。《御纂性理精義》十二卷。《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御定執法成憲》八卷。《欽定授時通考》七十八卷。《欽定醫宗金鑒》九十卷。《御定曆象考成》四十二卷。《御定曆象考成後編》十卷。《御定儀象考成》三十二卷。《御製數理精蘊》五十三卷。《御定星曆考源》六卷。《欽定協記辨方書》三十六卷。《欽定佩文齋書畫譜》一百卷。《秘殿珠林》二十四卷。《石渠寶笈》四十四卷。《續石渠寶笈》□□卷。《錢錄》十六卷。《欽定西清古鑒》四十卷。《欽定西清硯譜》二十四卷。《御定古今圖書集成》五千二百卷。《欽定淵鑒類函》四百五十卷。《御定駢字類篇》二百四十卷。《御定分類字錦》六十四卷。《御定子史精華》一百六十卷。《御定佩文韻府》四百四十二卷。《御定韻府拾遺》一百十二卷。《御注道德經》二卷。集部:《聖祖仁皇帝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世宗憲皇帝文集》三十卷。《高宗純皇帝樂善堂全集》三十卷。《御製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卷、《餘集》二卷。《御製詩初集》四十四卷、《二集》九十四卷、《三集》一百卷、《四集》一百二十卷、《五集》一百四十卷《餘集》□卷。今上皇帝《味餘書室集》□□卷。《御製文初集》□□卷。《御製詩初集》□□卷、《二集》□□卷。《御定全唐文》五千卷。《御選古文淵鑒》六十四卷。《御定賦匯》一百四十卷、《外集》□□卷、《補遺》二十二卷。《御定全唐詩》九百卷。《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四百八十二卷。《御定歷代題畫詩類》一百二十卷。《御選四朝詩》二百九十二卷。《御定全金詩》七十四卷。《御選唐詩》三十二卷。《御選唐宋文醇》五十卷。《御選唐宋詩醇》四十七卷。《皇清文穎》一百二十四卷。《續皇清文穎》□□卷。《欽定四書文》四十一卷。《御定歷代詩餘》一百二十卷。《御定詞譜》四十卷。《御定曲譜》十四卷。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