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174

目錄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上一卷 卷一百七十四•集部二十七 下一卷▶

卷一百七十四 集部二十七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昀等

○別集類存目一

董子文集》•一卷編修朱筠家藏本

編輯

漢董仲舒撰。仲舒有《春秋繁露》,已著錄。《隋書•經籍志》載《仲舒集》一卷。又注曰:「梁二卷,亡。」《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俱仍載二卷。《宋史•藝文志》又作一卷。後兩本並佚。明正德己亥,巡按御史盧雍行部至景州,為仲舒故里。因修復廣川書院,祀仲舒,並裒其逸文以成是集。然自採錄本傳外,僅益以《西京雜記》、《古文苑》所載數篇,不及張溥《百三家集》之完備,故僅存其目於此焉。

諸葛丞相集》•四卷內府藏本

編輯

國朝朱璘編。璘字青岩,常熟人,官至南陽府知府。是編首卷所錄諸葛亮遺文一卷,陳壽所上目錄皆不載。蓋摭拾《三國志注》及諸類書而成。其《黃陵廟記》,明楊時偉作《諸葛書》,嘗以摭用蘇軾「大江東去」詞語駁辨其偽。今考陸遊《入蜀記》作於乾道六年,記黃牛廟事,引古諺及李白、歐陽修詩,張詠贊甚詳,獨一字不及亮記。袁說友所刻《成都文類》作於慶元五年,亦無此文。然則贗托之本出於南宋以後明甚,璘乃仍然載入,絕無考訂。至《心書五十條》,顯然偽託,亦取以苟充卷帙。且《武侯十六策》其偽與《心書》同,晁氏《讀書志》著錄,則猶出宋人之手。既取《心書》,又不取是策,何也?二卷以下皆為附錄,所列《八陣圖》及分野諸條,猥雜尤甚。末一卷全為璘及其子瑞圖詩文。是非刻亮集,乃刻璘家集矣。

陶詩析義》•二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黃文煥撰。文煥有《詩經考》,已著錄。崇禎中文煥以召試擢翰林。會其鄉人黃道周以論楊嗣昌、陳新甲逮問,詞連文煥,同下詔獄。獄中箋注《楚辭聽直》八卷,並著此書。《自序》所謂「首夏之廿五日,襆被就白雲」者是也。其析義之例有三,一曰練句練章,不專平淡;一曰憂時念亂,不徒隱逸;一曰理學標宗,聖賢自任。每首附批句下,而又總論於篇末。陶詩之妙,所謂寄至味於淡泊,發纖穠於簡古,其神理在筆墨之外。可以涵泳與化,而不可一字一句求之於町畦之內。如伯英、逸少之跡,不可鉤摹以波磔;襄陽、雲林之書,不可比量以形象。文煥遭逢世難,藉以寓意則可,必謂得陶之精微則不然也。別本或作四卷,又附以文煥自作《赭留集》一卷,雖意求附驥,而事類續貂,今析出別著於錄焉。

陶詩箋》•五卷戶部尚書王際華家藏本

編輯

國朝邱嘉穗撰。嘉穗有《考定石經大學經傳解》,已著錄。是編乃所注《陶潛集》。摸索語氣,全類時文批語。其力辨潛不信佛為能崇正學,遠異端,尤為拘滯。潛之可重,在於人品志節。其不入白蓮社,特蕭散性成,不耐禪儀拘束,非有儒佛門戶在其意中也。嘉穗刻意講學,故以潛不入慧遠之社為千古第一大事,不知唐以前人正不以是論賢否耳。

陶詩匯注》•四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編輯

國朝吳瞻泰撰。瞻泰字東岩,歙縣人。是編成於康熙乙酉。首卷載宋吳仁傑、王質二家年譜,末卷附詩話百餘條。其詩注則采宋湯漢、元劉履、明何孟春、張爾躬、黃文煥諸家之說。履未嘗注陶詩,蓋自其《文選補遺》摭出也。其中如辨《辛丑歲遊斜川詩》之「開歲倏五日」,亦仍舊注,未為特解。辨《讀山海經詩》之「形夭無千歲」句,則持疑於曾季貍、周必大二家之說,不能遽斷。案精衛本屬銜冤,故藉以寓忠臣志士之報復。若刑天爭帝不成,本屬亂賊化形而舞,仍為妖魄,正可為卓莽之流逆常幹紀之比。《山海經》之文,班班可考,潛何取而反尚其猛志耶?瞻泰不考其本,而徒爭於字形疑似之間,未為得也。又《贈長沙公族祖》一首,吳仁傑、張縯往復考證,終與世系不合。惟楊時偉所訂陶集,謂序首「長沙公於餘為族」當讀一句,「祖同出大司馬」當讀一句。其題中「族祖」二字乃後人誤讀序文「祖」字為句,因而妄增詩題。其說頗確,而瞻泰不引,豈偶未見其本乎?集中《歸田園詩》末首,據《遯齋閑覽》定為江淹詩,有《文選》可證。《問來使詩》題一首,據《七修類稿》定為蘇舜欽詩,有《蘇子美集》可證。其《四時》一章,但據許顗《彥周詩話》定為顧愷之詩。而愷之詩於古書別無所見,似尚當存疑,末可遽刪也。《讀史述》九章,舊本不入詩集,瞻泰以其為四言韻語,移於卷末。然畫扇諸贊亦四言韻語,何獨舍彼取此乎?

漫叟拾遺》•一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是編選錄唐元結之文,不著編輯者名氏。卷末有《竹岡居士跋》云:「《元次山全集》廣南近已重刻,湛甘泉太史序之詳矣,茲複何言。顧此數篇於警策人心,感激時事頗切,故別錄之,非有所去取也。」末署戊寅冬季,不著年號。以湛若水官翰林年月計之,蓋正德十三年也。

李詩鈔述注》•十六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林兆珂撰。兆珂有《詩經多識編》,已著錄。兆珂守衡州時,曾刻《杜詩鈔述注》。茲其守安慶時所刊,以白遊跡多在皖,猶在衡刻甫詩意也。其書亦分體選鈔,每篇首箋故實,終加闡發,亦頗以考訂為事,欲突過蕭士贇、張齊賢舊本。然其中有本詩誤者,如《王昭君詩》「一上玉關道」,玉關與西域相通,非漢與匈奴往來之道。《懷子房詩》「我來圯橋上」,東楚謂橋為圯,不應於「圯」下加「橋」字。有傳寫誤者,如《擬古》「因之寄金徽」,據《漢書•和帝紀》、《唐書•地理志》,「金徽」當作「金微」,乃山名。《聽新鶯》「百囀歌還過,茝石聽新鶯」,據《西都賦》「茝石」當作「茝若」,乃殿名。今注內皆未辨及。至於詩之必須注而後明者,如《擬古》之「蒼然五情熱」,乃用《爾雅》「春蒼天」,郭注「萬物蒼蒼然」語,言五情蒼然而生也。《開元寺贈衡嶽僧》之「五峰秀其骨」,乃用《傳燈錄》慧可大師一日頭痛,其頂骨如五峰秀出事。今注內亦未證明,文義便不可曉。凡此不一而足,尚未可謂之善本也。

杜律注》•二卷內府藏本

編輯

舊本題元虞集撰。集有《平猺記》,已著錄。是編所注杜詩,凡七言近體一百四十九首。卷首《楊士奇序》,稱其解《題桃樹》一篇,瞭然於仁民愛物之旨,深得杜意,必伯生所為。然歐陽玄撰集墓碑,不載其有此書。觀其詞意,亦皆淺近。考元趙汸學詩於集,而所注杜詩乃無一語及其師。董文玉為《趙注》作序,亦疑虞注之非真,然不雲實出誰手。案曹安《讕言長語》,稱元進士臨川張伯成著《杜詩演義》,曾昂夫作傳有此名,又有刊版,惜其少傳,往往誤以為虞伯生。李東陽《懷麓堂詩話》亦云:「徐竹軒以道嘗謂予曰:『《杜律》非虞伯生注。宣德初已有刊本,乃張姓某人注,渠所親見。』」合二家之言觀之,則此注實出張伯成手,特後人假集之名以行耳。王士禎《池北偶談》謂伯成名性,江西金谿人,嘗注《尚書補傳》。吳伯慶有輓詩云:「箋疏定令傳杜律,志銘誰與繼唐碑。」此尤可為明徵也。

讀杜愚得》•十八卷通行本

編輯

明單複撰。複字陽元,會稽人。《千頃堂書目》作嵊縣人,洪武中為漢陽河泊官。又雲一名複亨,舉懷才抱德科,授漢陽知縣。傳聞異詞,未詳孰是。是編前有宣德九年《黃淮序》,稱楊士奇得其本於湖湘,以授江陰朱善慶兄弟刻之。考黃伯思《東觀餘論》,稱嘗撰《杜詩編年集》,則編年實始自伯思。其本今已不傳。後魯訔、黃鶴諸家穿鑿字句,鉤稽歲月,率多未安。是編冠以新定年譜,亦未免附會。其箋釋典故,皆剽掇千家注,無所考證。注後隱括大意,略為訓解,亦循文敷衍,無所發明。至每篇仿詩傳之例,注「興也」、「賦也」、「比也」字,尤多所牽合矣。

杜詩通》•十六卷、《本義》•四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張綖注。綖字世文。《千頃堂書目》作字世昌,疑傳寫誤也。高郵人,正德癸酉舉人,官至光州知州。是編因清江範德機批點杜詩三百十一篇,每首先明訓詁名物,後詮作意,頗能去詩家鉤棘穿鑿之說,而其失又在於淺近。《本義》四卷,皆釋七言律詩。大抵順文演意,均不能窺杜之藩籬也。

杜律意注》•二卷陝西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趙統撰。統字伯一,臨潼人,嘉靖乙未進士,官至戶部郎中。是編詮釋杜甫七言律詩。首論拗體,謂為杜之粗律,是全然不解聲調者。所詮釋亦皆臆度,不甚得作者之意。《凡例》稱所見杜詩惟虞注二卷,故雖頗有所校正,而漫無考證。如《崔氏東山草堂詩》以「芹」字為出韻,是未知唐韻「殷」字附真不附文,至宋賈昌朝乃移之。許觀《東齋紀事》、王應麟《玉海》皆可考也。

杜詩鈔述注》•十六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林兆珂撰。兆珂官西曹時即手纂是帙,及守衡州,遂刊刻之。謂甫嘗遊衡,刻甫詩於衡,所以為衡重也。《自敍》以為博擷群書,增釋未備,時或附以己見,分體選注,成十六卷。然甫詩全集凡一千四百餘首,巨製名章,往往不錄。而於《杜鵑行》、《虢國夫人》二詩,向因黃鶴、陳浩然二本誤入者,反並登選。其《秦州雜詩》二十首,則僅錄八首。《游何氏山林》十首,則僅錄六首,竟以「其一」、「其二」標寫次第,似原詩止有此數,尤不可解。至注中援引事實,多不注出典。此又明代著述之通病,非獨兆珂一人矣。

杜律意箋》•二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顏廷榘撰。廷榘字範卿,永春人,官九江府通判,終岷府左長史。是編取杜甫詩七言律一百五十一首,先用疏釋,次加證引,名曰《意箋》。蓋取以意逆志之義。其譏偽虞注之草草,持論良是。然核其所解,與偽虞注正複相等也。

杜詩分類》•五卷內府藏本

編輯

明傅振商撰。振商字君雨,汝陽人,萬曆丁未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尚書。杜詩分類始於王洙《千家注》。振商此編,則又因《千家注》本小為更定,殊無取也。

杜詩解》•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楊德周撰。德周有《澹圃芋紀》,已著錄。是編裒詩家之論杜詩者為第一篇。蓋即蔡夢弼《草堂詩話》之意,推而廣之,然分類不免於瑣屑。其最不檢者,如八卷補注例第一條云:「韓昌黎曰:『人各有能有不能。抑而行之,必發狂疾。故杜雲「束帶發狂欲大叫」。』如此注,那得不補」云云。是杜詩乃用韓語,天下寧有是事。他如楊慎辨「槎」字一條,既全載於訂訛字中,又複見於正訛例中。如斯之類,亦往往失之嗜博也。

杜律注評》•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陳與郊撰。與郊有《檀弓集注》,已著錄。是編因元張性《杜律演義》略施評點。每首皆有旁批,注文亦時有塗乙,大致皆劉辰翁之《緒論》也。

杜詩說》•十二卷內府藏本

編輯

國朝黃生撰。生有《字詁》,已著錄。此書以杜甫詩分體注釋,於句法、字法皆逐一為之剖別。大旨謂前人注杜求之太深,皆出於私臆,故著此以辟其謬。其說未嘗不是。然分章別段,一如評點時文之式,又不免失之太淺。中如謂《行經昭陵詩》非祿山亂後所作,《寄裴施州詩》據《文苑英華》本增「遙憶書樓碧池映」七字於末。雖亦間有考證,然視其《字詁》、《義府》相去不止上下床矣。蓋深於小學而疏於詩法者也。

讀書堂杜詩註解》•二十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編輯

國朝張溍撰。溍字上若,磁州人,順治壬辰進士,官翰林院庶起士。是編乃其晚年家居所作。以《千家注》為本,而稍節其冗複。凡稱原注者,皆《千家注》。每詩下評語及圈點,則溍所增入也。自稱起己丑迄癸丑,閱二十四寒暑,五易稿而成。其用力甚勤,然多依傍舊文,尚未能獨開生面。

杜詩會稡》•二十四卷內府藏本

編輯

國朝張遠撰。案康熙中有兩張遠。其一侯官人,有《超然詩集》,別著錄。此張遠字邇可,蕭山人,由貢生官縉雲縣教諭。朱彝尊《曝書亭集》有《送遠之桂林詩》,即其人也。是書采諸家之注而成,故曰《會稡》。其分析段落,訓釋文意,頗便初學。然不免尋行數墨。詩依年譜編次,與諸本互有異同,考核亦未為詳審。

杜詩論文》•五十六卷內府藏本

編輯

國朝吳見思撰。見思字齊賢,武進人。是編成於康熙壬子。據其《凡例》,蓋擬舉杜詩典故別為一書,名曰《杜詩論事》。故此編但詮釋作意,謂之《杜詩論文》。夫箋注典故,所以明文義也。論事自論事,論文自論文,是已兩無據矣。而所論之文,又皆敷衍。即以開卷言之,《望嶽詩》「齊魯青未了」,正極寫「望」字耳。其注乃雲「行至於齊,初見岱色,及行至於魯,岱色依然,故曰青未了」。《過宋員外之問舊莊詩》杜甫自注曰:「員外季弟執金吾,見知於代,故有下句。」其語已明矣。其注乃雲「落到執金吾結」。如此之類,皆頗嫌於詞費。《重題鄭氏東亭詩》「華亭入翠微」句,《爾雅》山未及上曰翠微,古有明訓。其注乃雲「山曰翠微,秋山也」。如此之類,考證亦多未詳。首列章法、句法、字法諸論。其三折句法一條,引「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一聯,謂「塵中」字、「歲晚」字一折,「老」字、「病」字一折,「盡力」字、「傷心」字一折,已嫌破碎。又引「峽雲籠樹小,湖日落船明」一聯,謂「峽」字、「湖」字一折,「雲籠」字、「日落」字一折,「樹小」字、「船明」字一折,詩家有是句法乎?

杜詩闡》•三十三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編輯

國朝盧元昌撰。元昌有《左傳分國纂略》,已著錄。是書成於康熙壬戌。前有《自序》,稱杜詩有因注而顯者,有因注反晦者。一晦於訓詁之太雜,一晦於講解之太鑿,一晦於援引之太繁。反是者,又為膚淺凡庸之詞曰:「吾以杜注杜也則太陋。」其持論甚當。然其注如《四書講章》,其評亦如時文批語。說詩不當如是,說杜詩尤不當如是也。

杜律疏》•八卷洗馬劉權之家藏本

編輯

國朝紀容舒撰。容舒有《唐韻考》,已著錄。此書因顧宸所撰《辟疆園杜詩註解》繁碎太甚,又多穿鑿,乃汰其蕪雜,參以己意,以成是編。初名《杜詩詳解》。後以所解皆律詩,又字字句句備為詮釋,體近於疏,因改今名焉。

讀杜心解》•六卷通行本

編輯

國朝浦起龍撰。起龍有《史通通釋》,已著錄。其書雖總題六卷,而卷首分上下二冊,不入卷數,卷一分子卷六,卷二分子卷三,卷三分子卷六,卷四分子卷二,卷五分子卷五,卷六分子卷二,實二十六卷也。自昔注杜詩者,或分體,或編年。起龍是編,則於分體之中又各自編年,殊為繁碎。如《江頭五詠》,以二首編入五言古詩、三首編入五言律詩,尤割裂失倫。其賦及雜文,舊本皆系卷末,起龍亦散附各詩之後,如《雜述》附《送孔巢父詩》後,《秋述》附《秋雨歎》後,《祭房琯文》附《別琯墓詩》後,《說旱》附《大雨詩》後,《封西嶽賦》附《贈獻納使田舍人詩》後,事尚相屬。以《三大禮賦》附《贈崔國輔於休烈詩》後,因詩中有「謬稱三賦在」句;以《皇甫淑妃碑》附《宴鄭駙馬宅詩》後,因公主為淑妃所生;以《華州試進士策問》附《洗兵馬》後,因所問乃中興之政,已為牽合。至以《天狗賦》附《靈湫詩》後,以《雕賦》附《義鶻行》後,以《畫太乙天尊圖文》附《李道士松樹障子歌》後,則強綴之甚矣。自有別集以來,無此編次法也。其間考訂年月,印證時事,頗能正諸家之疏舛。而句下之注,漏略特甚。篇末之解。繳繞亦多。又詮釋之中。每參以評語,近於點論時文,彌為雜糅。與所撰《史通通釋》評與注釋夾雜成文者同一有乖體例。殆好學深思之士而不善用所長者歟?

類箋王右丞集》•十卷、附《文集》•四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明顧起經撰。起經字長濟,更字元緯,無錫人,嘉靖中以國子監生官廣東鹽課副使。是集以王維詩分類重編。五言古詩分十一門,七言古詩分六門,五言律詩分十一門,五言排律分八門,五言絕句分七門,七言絕句分五門。各為箋注,而以劉辰翁評散附句下。冠以本傳、年譜。別以外編、遺詩及同詠、贈答、畫評附後。其文集四卷則絕無箋注。大都區別繁碎,更甚於王洙之割裂杜詩、王十朋之竄亂蘇集。如《清如玉壺冰》詩,雖題出鮑照《白頭吟》,然實省試之作,列之閨情,殊為不類。配隸尤多乖舛也。

樊紹述集注》•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國朝孫之騄撰。之騄所輯《尚書大傳》,已著錄。樊宗師之文見稱於韓愈。愈所為墓誌,稱其書號魁紀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傳》十五卷,表箋以下雜文凡二百九十一篇,又雜銘二百二十,賦十,詩七百一十九。《唐書•藝文志》云:《樊宗師集》二百九十一卷。而今傳於世者止此二卷。絳守居《園池記》舊有宋王晟、劉忱所注,至元時已不傳。其載於《輟耕錄》者凡有二本,其一為氵欒陽趙仁舉字伯昂者所箋注,其一不著注者姓名。然宗儀亦僅著其句讀,而不盡著其箋注。此本以宗儀所得前本為主,而以後一本及他本注釋並題跋附焉。至《綿州越王樓詩序》一篇,則得自計有功《唐詩紀事》,舊無句讀,之騄以意創補之。宗師文故為詭異,本非正軌。韓愈以交遊之故,曲以文從字順許之。然所謂二百九十一卷者,卒以無傳,則是非之公,雖愈不能奪也。之騄乃掇拾廢棄,為之注釋,謂之好奇則可,如謂有當於文章則未也。故特存舊注絳守居《園池記》一篇,示好奇之戒,而此則附《存目》焉。

香山詩鈔》•二十卷內府藏本

編輯

國朝楊大鶴編。大鶴字芝田,武進人,康熙己未進士,官至左春坊左諭德。是編用明馬元調所刊《白氏長慶集》本。錄十之三四,芟其所分門目,但以五言、七言分古今體編之。

玉川子詩集注》•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國朝孫之騄撰。盧仝詩,《唐書•藝文志》一卷;《書錄解題》作二卷,又《外集》一卷;明正德中刊本作二卷,蓋無《外集》;《全唐詩》增多二十二篇,編為三卷。之騄又增入《櫛銘》一篇、《月詩》一篇,編為五卷。然《月詩》見《錦繡萬花穀》,其詞不類。《櫛銘》則僅與《梳銘》異數字,乃一詩而訛為兩題,不當重入。且彭叔夏《文苑英華辨證》據羅袞《四銘小序》,知《櫛銘》乃袞所作,《唐文粹》誤題為盧仝。之騄均未能訂正,殊考之未詳也。(案朱彝尊《明詩綜》以《櫛銘》為明人所作,僅刪去二「兮」字,尤為舛謬,並附訂於此。)仝詩故為粗獷,非風雅之正聲。之騄嗜奇,故特注之。卷首《月蝕》一篇,考據元和庚寅時事,箋注最詳。然「後幅天若不肯信,試喚皋陶鬼一問,而今三台文昌宮」云云。應以「問」字為句。之騄乃以「而今」字為句,殊為割裂。其他注亦多支蔓。如《客答蛺蝶》一首,引羅隱詩以釋黃雀字,不顧其人之在仝後,亦未免失檢矣。

西崑發微》•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國朝吳喬撰。喬一名殳,字修齡,太倉人。是編乃所說李商隱詩。案《唐書•商隱傳》,稱與溫庭筠、段成式俱以四六得名,號三十六體。則商隱所作,別無西崑之名。楊億《西崑倡酬集序》,稱取玉山冊府之義,名曰西崑。則西崑之名,又非商隱所作。此書標題先已失考。其所說,凡《無題》之詩又無一不歸於令狐綯。如《錦瑟》一首,劉攽《中山詩話》以為令狐楚青衣之名,其說本謬。計有功《唐詩紀事》稱為令狐丞相青衣,蓋沿此文,特省書楚名耳。喬不考其源,但據丞相之文,亦執為綯之青衣。他如《少年》一首,明言「外戚平羌第一功」;《富平少侯》一首,明言「十三身襲富平侯」;《可歎》一首,明言「趙後樓中赤鳳來」,與綯何與,皆鍛煉入之。然則《柳枝》五首非商隱明作一序,亦必謂為綯作矣。

李長吉歌詩匯解》•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國朝王琦撰。琦有《李太白詩注》,已著錄。注昌谷集者,宋有吳正子,明有徐渭、董懋策、曾益、餘光、姚佺。又有宋劉辰翁評本。然賀詩鏤心劌腎,意匠多在筆墨之外,往往可以意會,不可言詮。諸家多鑽研字句以求之,失之愈遠。琦此注兼采諸家之本,故曰《匯解》,亦不免尋行數墨之見。或附會穿鑿,或引據失當。如《雁門太守行》「塞土胭脂凝夜紫」句,舊注引古今注紫塞為解,本不為謬,而琦必從別本作「塞上」,引王勃「煙光凝而暮山紫」句,以就「凝紫」二字,是豈塞上夜景耶。又如《勉愛行》「洛郊無俎豆,弊廄慚老馬」句,舊誤「慚」為「斬」。曾益注遂雲「斬老馬以祖別」。直謂殺馬食客,固非事理。餘光注「斬」為絕,謂廄中無馬可乘,亦牽強未安。琦不從之,是矣。然不知此用陶潛詩「馬廄講肆」之意,明儒者之不得志,而以為無俎豆以餞行,即乘馬亦非強壯,仍郢書燕說也。至《蘇小小墓詩》「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吹雨」。下與雨葉,乃用古音。集中如讀來為厘,押入支韻之類,不一而足。琦乃易末句為風雨,改以就「待」、「彩」二韻,尤失古法矣。此類不可枚舉,與諸家亦魯、衛之政也。

豐溪存稿》•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編輯

舊本題唐呂從慶撰。前有任啟運所撰小傳,稱從慶字世膺,大樑人。從其祖伸官於金陵。廣明元年黃巢攻金陵,從慶走歙之堨田。及朱溫篡唐,遂遁居旌德萬山中,隱居不仕,稱唐遺民。至南唐時乃卒,年九十七。其集歷代史志書目皆不著錄。此本為乾隆庚申其裔孫積祚所刊,稱其從叔高祖元進所手錄。黃之雋、邵泰、儲大文皆為之序,稱其湮沒八百年而始顯。然其書晚出,授受源流渺不可考。越宋、元、明至今,忽傳於世,論者頗以為疑。其詩如《賊警》之「何以慰時匆」,《遊多寶寺》之「先供座佛歆」,《村徑即景》之「啼鳥斷還仍」及「長此樂清礽」,《草堂坐雨》之「憊黍轉餘精」,《薄暮步村徑》之「飛蟲摶澗舞,鳴鵲抱巢修」,《醉臥田間裏人扶歸》之「垂手引模糊」,《詠菊》之「風雨困秋曦」,皆不似晚唐、五代人語。又其中有《懷嚴子陵前輩》一題,案李肇《國史補》,稱進士互相推敬,謂之先輩,無稱古人以前輩之事。杜甫詩「畫手看前輩,吳生遠擅埸」,又「前輩飛騰入,餘波綺麗為」,亦僅用為詞藻,無稱人以某前輩之事。況遠隔千年,忽被此目,唐人諸集,實未前聞。又《春雪往柵山》題中有「敲詩驢子背上」語。案賈島詠「推敲」二字不定,見《唐摭言》。鄭綮言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子背上,見《唐詩紀事》。在今日則為故典,在唐末猶為近事,不應從慶用之。且稱吟詩為推敲,已屬割裂。至改為敲詩,明以前人實無此語。疑為贗鼎,蓋亦有由矣。

譚藏用詩集》•一卷、《集外詩》•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舊本題唐譚用之撰。用之字藏用,其履貫時代不見於史。《新唐書•藝文志》載有譚藏用詩一卷,次於劉言史、黃滔之前。《全唐詩》亦載用之詩一卷,謂為五代末人。而《宋史•文苑傳》又云:「開寶初,有穎贄、劉從義善為文章,張翼、譚用之善為詩,張之翰善箋啟。」則又當為宋初人。厲鶚《宋詩紀事》遂系之於宋。眾說紛紛,莫能考定。今此集前題「姑蘇吳岫家藏本,悉依宋鈔」十一字。後有譚氏子孫劄一通,稱集本元人抄宋版,抄書家珍藏,罕行於世云云。是其書當出於明之中葉。而《全唐詩》所載之七律四十首,則別為《集外詩》附之於後。蓋亦其子孫所題以別於本集者。然自宋以來,閱數百年,收藏者從未著錄,而忽得於吳岫家。又集外諸詩皆本於唐詩鼓吹,當時郝天挺所選錄已不為少,乃無一篇出於本集。其故頗不可解。且反覆檢勘,頗多疑竇。如經歷官名不特《唐百官志》所無,即宋代亦未曾置,至元時始有此職。而集中《夢祝直詩》,乃有「忽夢潯州祝經歷」句,其可疑者一也。又《吳真人奉旨求賢詩》,不似唐人語。考元時有道士吳全節,被遇成宗、仁宗、英宗,封崇文弘道真人,見於《元史》。而延祐中嘗命真人王壽衍求訪道行之士,與此所雲奉旨求賢者情事相近,似當為吳全節作。其可疑者二也。又集中《贈胡守詩》,鋪敍時事極詳,其大略云:「因思閩廣間,壤地有深阻。凶豪據深洞,老幼負戈弩。幸逢天子聖,元帥複神武。詔書一日下,海內盡歌舞。橫筭罷舟車,求賢複科舉。」而《金盤山詩》又有貞元紀年。案貞元為德宗年號,距唐末百餘歲,時代大不相及。而證諸《唐書》,亦無閩、廣作亂之事。惟《元史》載,成宗元貞元年,昭、賀、藤、邕、澧、全、衡、吉、贛、南安等處,蠻寇竊發。二年,上思州叛賊黃勝許攻剽水口思光寨,其後屢見於《本紀》,似與閩、廣凶豪之語相合。而仁宗皇慶二年始行科舉,與「求賢複科舉」語亦相近。蓋元代未嘗有此制,仁宗始法古舉行,故謂之複。若唐則科舉一代不絕,不可謂之複矣。貞元年號恐當是元貞之訛。特元貞盡二年,而此作七年為不相符耳。其可疑者三也。又《送趙容詩》云:「武林楊柳舊依依,甲第樓臺有是非。莫道天涯龍已化,但看雲際鶴還飛。」其意似指南宋之亡。若唐末、五代時,則錢氏據有臨安,勢方全盛,安得有此語。其可疑者四也。豈用之遺集散佚殘闕,其子孫剽他人所作,攙雜其間,以足卷帙,故牴牾如是歟。

範文正公尺牘》•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范仲淹撰。仲淹有《範文正集》,已著錄。是編皆其平生手簡,為家書三十六首、交遊八十一首。蓋其家子孫所輯,宋時已於集外別行。後有張栻及朱子所作《文正書帖跋語》二則,當亦後人所附入。原本五卷,今止三卷,則陳振孫所改編也。

曾樂軒集》•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編輯

宋張維撰。維,烏程人,仁宗時官衛尉寺丞,都官郎中張先之父也。先嘗摘維所自愛詩十首,繪為《十詠圖》,孫覺為之序。周密《齊東野語》備載其詩及《覺序》,並述是圖始末甚詳。此本乃安邑葛鳴陽所刊,即從《齊東野語》錄出。原圖殘闕,佚其第五首,故此亦惟存九首焉。

別本公是集》•六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劉敞撰。敞有《春秋傳》,已著錄。其文集久佚,今始從《永樂大典》編次成帙。此本乃錢塘吳允嘉從諸書中搜輯而成。考《宋文鑒》尚有敞所作《續諡法》一篇,唐順之《右編》有奏議六篇,此集均未收入。又誤載劉攽詩及詩文重複文同題異者數篇。又《舜讓禹》以下三篇,抄錄舛錯,原目亦頗失先後之序。然較之新喻所刻《三劉集》,採摭稍富。故今仍存其目,不沒其蒐輯之勞焉。

陳副使詩》•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陳洎撰。洎字亞之,彭城人,即師道之祖也。皇祐中官至三司鹽鐵副使,宋國史、實錄皆不為立傳,故《宋史》亦失載其人。此本僅詩十二首,金侃跋語謂陸繩仲從宋人墨蹟卷錄出者。前有熙寧九年曲阜顏複《序》。後有張徽、司馬光、蘇軾、任希夷、李五《跋》。《複序》謂其事業在卿大夫者,以補國利民傳。《跋》亦謂景行懿文,知者益鮮。曲阜長道顏公、侯官宏中鄭公而下諸大賢,表而出之,輯成巨軸,蓋皆當時就題卷中者。《跋》作於嘉定癸酉。自皇祐改元至是一百六十餘年,賢士大夫猶相與珍其遺篇,景企不置,則洎之為人可知矣。金侃又謂跋其後者尚有林希、孫覺、蘇轍、徐積、錢世雄諸人,惟遺侯官鄭宏中一跋。今希等諸跋並佚不存,則已非侃所見之本。又顏複稱詩二十二篇,蘇軾稱詩二十五篇,今所存僅及其半,亦不知何時散失。厲鶚《宋詩紀事》載洎詩十三篇,較此本多《過項羽廟》、《過田文墓》二篇。惟此本所有之《黃鵠詩》,鶚失采耳。

居士集》•五十卷內府藏本

編輯

宋歐陽修撰。前列《蘇軾序》及《年譜》。舊本每卷有熙寧五年子發等編次數字。而《軾序》謂得於其子棐,乃次而論之。蓋序作於元祐六年,時發已卒,故序中不及耳。慶元中周必大編次修集,自《居士集》外,有《外集》等九種,通一百五十三卷。此編僅三之一,然出自修所手輯。《文獻通考》引葉夢得之言曰:「歐陽文忠公晚年取平生所為文。自為編次。今所謂《居士集》者,往往一篇閱至數十過,有累日去取未決者。」則其選擇為最審矣。此本又取淳熙間孫益謙所校重鐫,卷末列諸本字句異同,極為詳核。又一本為明代朝鮮所刊,校正亦極精審。以周必大所編《文忠集》已全部收入,無庸複錄,故今惟存其目焉。

歐陽遺粹》•十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編輯

明郭雲鵬編。雲鵬爵裏未詳。卷首有嘉靖丁未雲鵬《自敍》。以陳亮《歐陽文粹》僅錄一百三十篇,所收太隘,乃補錄八十三篇,附刻其後。然亮所錄持擇精審,與本集多有異同。宋人舊本,存之可以備參考。此則全從本集采出,字句既無可互證。又其精不及亮所錄,而其博又不及修所自定《居士集》。實兩無所取,故析出別存其目焉。

老泉文》•無卷數,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編輯

明郭祥鵬編,祥鵬,泰和人,成化辛丑進士。是集於《蘇洵集》中摘取《權書》十篇、《衡論》十篇、《箋策》二篇,別為一集。案《洵全集》具存,其文章之妙,豈止於此。此選亦無謂甚矣。

東坡外集》•八十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不著編輯者名氏。前有《焦竑序》,稱「世傳東坡集多亂以他人之作。如老蘇《水官》、《九日上魏公》、《送僧智能》三詩,叔黨《颶風》、《思子台》二賦,人知其謬。至《和陶擬古》九首、《大悲圓通閣記》,本子由作,見《欒城遺言》。《虛飃飃》三首,公與黃、秦倡和,見《少遊集》。《睡鄉記》、《擬無功醉鄉記》而作,今並屬子瞻。代滕甫辨謗,王銍謂為其父作四六話,備載其文。大率紀次無倫,真贗相雜。最後得《外集》讀之,多前所未載。而卷帙有序。如《題跋》一部,遊行詩、文字畫等各以類從,而盡去《志林》、《仇池筆記》之目,最為精核。其本傳自秘閣」云云。考《和陶擬古》九首雖見於《欒城遺言》,其實軾、轍各自有詩。所謂「客從遠林薄,依牆種楊柳」者,轍詩也;「有客叩我門,系馬門前柳」者,軾詩也。竑所糾摘,未為盡確。又轍所作軾墓誌,載所作凡六集。晁陳二家所錄,多《應詔集》十卷。《宋史•藝文志》所載凡十一集。皆無此八十六卷之本。且《外集》之名,以別《內集》。軾之詩文既已全載於此,別無所謂《內集》,則《外集》之名殊無根據。竑稱得之秘閣,不知明代之書,盡於楊士奇、張萱所錄。二家之目不載,竑又何從而得之。此直竑以意刪並,托之舊本耳。

黃樓集》•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明魯點編。胡廷宴補。點有《齊雲山志》,已著錄。廷宴,漳州人。點書成於萬曆甲辰,廷宴補刊則在丁未,相距二三年,而廷宴序稱歲久浸壞,漸以失次,殆不可曉。蓋明代朝覲官入都,例以重貨賂津要。其餘朝官,則刊書一部,佐以一帕致饋,謂之書帕。其書即謂之書帕本。其倉卒不暇自刊者,則因舊官所刊,稍改面目而用之,動以舊刊漫漶為詞,而偶忘其相去不久也。宋熙甯十年,蘇軾守徐州,值河決澶淵,南溢於泗,城幾沒。軾捍禦百方,城以無恙。乃取土克水之義,即城東門為樓,堊以黃土,名曰黃樓。其弟轍及秦觀皆為之賦,陳師道為之銘,軾亦有《九日黃樓》、《黃樓觀月》諸詩,遂為古跡。點官徐州,因裒軾詩文作於徐州者為一集,題曰《黃樓集》,實非皆為黃樓作也。入之《地理》,名實不倫,今仍入之《別集》,附軾集後焉。

東坡守膠西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閻士選編。士選字立吾,綏德州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山東按察使。是編乃士選為萊州府知府時采蘇軾在膠西詩文刻為一帙。以尚有掛漏,及官按察使時補完之。其王宗稷年譜,亦僅摘錄熙寧八年乙卯軾到密州,及十年丁巳自密移知河中府,複改知徐州一段。蓋借軾以重膠西也。

蘇文奇賞》•五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編輯

明陳仁錫編。仁錫有《系辭十篇書》,已著錄。是編取《東坡七集》分體選錄,一以時文之法批點之。至於《志林》之屬,亦皆摘錄,不知是固不以文章論也。《颶風賦》乃蘇過之作,後人誤題其父。仁錫因而錄之,亦漫無考證矣。

東坡禪喜集》•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淩濛初編。濛初有《聖門傳詩嫡塚》,已著錄。先是徐長孺嘗取蘇軾談禪之文,彙集成編,唐文獻序而刊之。濛初以其未備,更為增訂。萬曆癸卯,濛初與馮夢禎游吳閶,攜是書舟中,各加評語於上方。至天啟辛酉,與《山谷禪喜集》並付之梓。濛初喜取前人小品,以套版刻之,剞劂頗工,而無裨藝苑,此亦其一種也。

東坡養生集》•十二卷內府藏本

編輯

國朝王如錫編。如錫字武工,江寧人。是編前有《王思任序》,則當成於前明之末,然又有康熙甲辰《邱象昇冪》,蓋書成於崇禎中,批點行世則出象升手也。其書取蘇軾詩文雜著有關於閑適頤養者,分《飲食》、《方藥》、《居止》、《遊覽》、《服禦》、《翰墨》、《妙理》、《調攝》、《利濟》、《述古》、《志異》十二門。軾以文章氣節雄視百代,其遊戲諸作,大抵患難中有托而逃。如錫乃惟錄其小品,所謂「飛鴻翔於寥廓,而弋者索之藪澤」也。使軾僅以此見長,則軾亦一明季山人而已矣,何足以為軾乎。

蘇詩摘律》•六卷內府藏本

編輯

舊本題「長垣縣知縣無錫劉宏集注」,不詳時代,惟取蘇軾集七言律詩注之,潦草殊甚。

呂次儒集》•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宋呂南公撰。南公有《灌園集》,已於《永樂大典》中裒輯成編。此本乃後人采掇而成。僅《麻姑山詩》二十四首,《福山詩》一首,文三首,仍以符行中《原序》冠之。其《麻姑山詩》蓋出《麻姑山志》,前有《小引》。《西江詩話》所載之《葛仙峰詩》,即在其中,而題作《上葛仙壇》,標目小異。其《錢鄧州不燒楮釒強頌》一首,則自呂祖謙《宋文鑒》中錄出者也。篇帙寥寥,採摭殊為寒窘。今既別編巨帙,此為廢稿矣。

支離子集》•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一曰《竹堂集》。宋道士黃希旦撰。希旦,邵武人,一名晞,字姬仲,自號支離子。熙甯中嘗召至京師,典太乙宮事。後病卒,其徒傳為仙去,無可證驗也。此集為淳祐己酉九龍觀道士危必升所編。後附小傳雲,希旦為九天彌羅真人,掌上帝章奏,語甚怪妄。其詩亦凡近無深致,不類出世有道者之言。且希旦沒於熙寧甲寅,不雲有詩。越一百七十五年,是集忽出於羽流,則非惟仙去之說事涉荒誕,並此集殆亦依託矣。

山谷刀筆》•二十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宋黃庭堅撰。《庭堅全集》已著錄,此乃所著尺牘也。以年為次,自初仕至館職四卷,居憂時三卷,在黔州三卷,戎州七卷,荊渚二卷,宜州一卷,皆於《全集》中摘出別行者。然是編向有宋槧本,非後人所為。考《宋史•藝文志》,楊億亦以刀筆別行,蓋當時風氣有此一體雲。

精華錄》•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宋任淵編。淵有《山谷內集注》,已著錄。是集皆摘錄黃庭堅詩文。前有《淵序》,不著年月。又有朱承爵題詞,稱嘗得其《目錄》,蓋宋元祐間刻版,而亡其文。心寶其名而竊病其實。久之始獲旁稽載籍,緣目尋詞,以還故物。若《太史大全詩》,《宋文鑒》、《文苑英華》、《文翰類選》、《光岳英華》諸集悉掇拾無遺云云。考庭堅卒於徽宗崇寧四年乙酉。是書之選雖無年月,然稱黃太史《山谷集》幾萬篇,嘗節其略而謬注三十之一也,則成於所注《內集》後。《內集注》中已稱徽宗為徽考,鄱海許尹敘《內集注》亦稱作於紹興時。此集既刻於元祐中,何以反在其後。且《錄》中詩文以本集年月核之,已有崇寧中作,何以預刻於元祐時。集中之目,亦往往與本集不合。如《夜發鄂渚曉泊漢陽親舊攜酒追送》一題,是時庭堅自武昌赴宜州貶所,故親舊追送至於漢陽。此本割裂其文,作《漢陽親舊追送》,則親舊屬之漢陽,「追送」字不可通矣。又用前韻《贈高子勉》一題,乃庭堅自用其韻,本集可考。此本乃作《和高子勉》,則事實全乖矣。《謝公定和二謝秋懷邀予同作》一題,有末四字,乃見倡和之意。此本無此四字,則《謝公定自和二謝》,與庭堅無關矣。甚至《雙井茶詩》「人間風日不到處」四句,乃七言古詩之前半,而割為絕句,改其題曰《內直觀化》。第十一首之《竹筍初生》一絕,改其題曰《二月江南》。《修水記》一篇乃取庭堅《書幽芳亭》一篇,摘其中一段,而略增末數語。其餘竄亂,不可勝數。淵所注《內集》,年經事緯,考證詳明,何以此集憒憒至此。至於所錄集中不載諸詩,《西湖徙魚和蘇公》二首,乃陳師道三首之二,見《後山集》中。淵亦嘗注師道詩,何以兩集並收,漫無一語之訂正。其《新竹》一首,乃陸遊詩,題曰《東湖新竹》,見《劍南集》中,淵何以能於數十年前預見之。其為偽託,固可不攻而破。且《承爵序》既稱緣目尋詞,集中一題數首者,目中並無明文。雲摘選某首,何以摘選者較多。又稱所采之詩有《文苑英華》,乃宋太宗時宋白等奉敕編撰,所錄詩文,止於唐代,何以有庭堅之作。排律之名,唐、宋、元人皆無之,舊集具存,可以覆案。至元末楊士宏所選《唐音》,始以排律標目。明初高棅選《唐詩品匯》,仍之不改,乃沿用至今。何以此本刊於宋時,已有五言排律。其為承爵依託為之,亦確鑿無疑。何景明曰:「山谷《精華錄》任淵選者,其所採取,多不愜人意。」王士禎曰:「《精華錄》八卷,有天社任淵《自序》,《錄》中取捨,未愜人意。」張宗柟亦曰:「觀其錄取大意,只以備體,且多闌入遊戲之作,非上選也。」宗柟所見者稱嘉靖間摹宋槧本,士禎所見者稱明章邱李開先家宋槧本,皆在承爵之後。何景明雖正德時人,而比承爵亦差後。蓋皆即承爵此刻,托諸宋槧。觀士禎所記《任淵序》,與此本不異一字。而承爵之《序》與《淵序》貌為軋茁,如出一手。其作偽之跡,固瞭然矣。向來藏書之家,珍為秘笈,蓋以名取之,未及一一核其實耳。

山谷禪喜集》•二卷內府藏本

編輯

明陶元柱編。元柱始末未詳。是集於黃庭堅集中錄其闡發禪理者別為一書。蓋欲以配《東坡禪喜集》也。

後山詩集》•十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陳師道撰。師道有全集已著錄。此本為雍正乙巳嘉善陳唐所刊。《正集》六卷,仍魏衍所編之舊。逸詩五卷、詩餘一卷則唐蒐輯諸書,補所未備者也。《正集》舊有《任淵注》,今皆削去。別本各行,未為不可。唐同裏吳諄為作序,乃極論其注當削,則謬之甚矣。

襄陽遺集》•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明範明泰編。明泰有《米襄陽外紀》,已著錄。此乃所輯米芾遺文。考芾《寶晉英光集》,世有傳本,明泰蓋未之見。故蒐采各書,裒為此編,然闕略殊甚。至於倒書《心經》咒語一則,本佛書舊文,非芾所撰,亦登簡牘,則更誤矣。

斜川集》•十卷江蘇蔣曾瑩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宋蘇過撰。過,軾之季子,字叔黨,斜川其自號也,事蹟附載《宋史•蘇軾傳》。其集《文獻通考》作十卷,世無傳本。王士禎《香祖筆記》稱,康熙乙酉,有書賈來益都之顏神鎮,攜蘇過叔黨《斜川集》僅二冊,價至二百金有奇。惜未得見之,其存佚今不可知。然士禎所記,多傳聞之詞,未必確也。此集乃近時坊間所刊。其本但有邊闌,而不界每行之烏絲。此本染紙作古色,每頁補畫烏絲,而偽鐫虞山汲古閣毛子晉圖書一印,印於卷末,蓋欲以宋版炫俗。然考晁說之所作《蘇過墓誌》,過卒於宣和五年。此集中所稱乃嘉泰、開禧諸年號,以及周必大、姜堯章、韓侂胄諸人,過何從見之。其中所指時事,亦皆在南渡以後,尤為乖剌。案劉過《龍洲集》中所載之詩,與此盡同。蓋作偽者因二人同名為過,而抄出冒題為《斜川集》,刊以漁利耳。《龍洲集》已別著錄,此本本不足存。以世傳刊本、抄本不一而足,且卷數與《文獻通考》所載相合,恐其熒聽,故存其目,而辯之焉。

雙峰存稿》•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編輯

舊本題宋進士舒邦佐平叔撰。《宋志》及諸家書目皆不著錄。厲鶚《宋詩紀事》亦不載其名。前有《自序》,稱早困舉子業,竊第後方學四六語。又稱尚書劉公曾為辛丑省試官,餘以晚出門生之禮事之。辛丑為徽宗宣和三年,則邦佐當為北宋末人。集中有《和洪龜父歲晏詩》。龜父,黃庭堅甥洪朋字也。庭堅最賞其詩。而劉克莊《後村詩話》稱其早卒,則邦佐與之倡和,又在徽宗以前。《序》末題甲子歲四月,而中雲「投紱西歸,老於三徑」。甲子為高宗紹興十四年。則其老而退休在南宋之初.而集中有《賀黃察院啟》,在紹熙四年;《迎潭帥朱殿撰啟》,在紹熙五年。上距高宗甲子凡五十年,邦佐當已百有餘歲,乃複在仕途,似無此理。況邦佐及見洪朋,則與蘇軾、陳師道、僧道潛皆同時人,特相距先後間耳。《自序》稱願借後山「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句,則陳師道語也。《真隱集序》稱遞相傳寫,不無魚魯,謹守昔人「白鷗沒浩蕩,採菊見南山」之戒,則蘇軾語也。其詩複云:「不如陶靖節,客至空持甌。不如蘇東坡,勝敗兩忘憂。」又云:「大蘇文章繼老蘇,魏徵勳業付魏謨。」又云:「參寥已似絮沾泥,天女雖來暖非肉。」皆作典故用之,尤為可疑。他如「池平初鬥蛤,柳老半藏鴉」,即軾詩之「夜涼初吠蛤,柳老半書蟲」也。「早為掛銅鉦」,即軾詩之「樹頭初日掛銅鉦」也。「小雨止還作,虛窗暗又明」,即軾詩之「微雨止還滴,小窗幽且妍」也。「蜜熟花蜂亦慣營」,即軾詩之「蜜熟黃蜂亦懶飛」也。「捲地風來忽吹散」,即軾詩之「驀地風來忽吹散」也。即刻意學步,不應雷同至此。其為摭軾詩贗作,痕跡顯然。至於宋璟《梅花賦》,宋已不傳。故《李綱集》有補作,其序甚明。今集中有《讀廣平梅花賦詩》,知其出在劉塤《隱居通議》之後。「梅子又生仁」句,乃以唐寅詩「試嘗梅子又生仁」句,截去二字,知其出於唐寅之後,是殆近時之所為耳。

別本海陵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周麟之撰。麟之《海陵集》二十三卷、《外集》一卷,已著錄。此本僅詩六十三首、文四篇,即《外集》一卷,書賈削去標題「外集」字,別作偽帙,以售欺耳。

李忠定集選》•四十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李綱撰。綱有《梁溪集》,已著錄。此本凡錄奏議十五卷、文十六卷、詩六卷、《靖康傳信錄》三卷、《建炎進退志》四卷,冠以本傳一卷、行狀三卷。明萬曆中閩人李嗣元所撰。其凡例稱限於貲,不及全刊也。兵燹版佚。國朝康熙己酉,建甯李榮芳又重刊之,稱購得三舊本,皆有殘闕,合之乃成完帙,其用力頗勤。《梁溪全集》,大抵藏書舊家始有之,世不多見。今行於世者惟此本。故附存其目,不沒剞劂之功雲。

林泉結契》•五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宋王質撰。質有《詩總聞》,已著錄。是編乃商邱宋犖摘《紹陶錄》中《山友辭》、《山友續辭》、《水友辭》、《水友續辭》、《山水友續辭》各為一卷。謂其有玩物適情之趣,改題此名,其文則無所增損也。

△《北山律式》•二卷、附《王炎詩》•一卷、《晁沖之詩》•一卷(浙江

鮑士恭家藏本)宋葉夢得所選程俱詩也。夢得有《春秋傳》,俱有《麟台故事》,皆已著錄。是編前有《夢得序》,稱「致道《北山集》四十卷,既為之序。人皆知致道之文,而不知其詩。即知其詩,亦僅知其古風,而不知其律詩之妙。及門鄭晦,系致道同裏人,初學韻語。予謂其何舍近而就遠也。因選錄致道近體詩二卷,名曰《北山律式》」云云。其文淺鄙,不似夢得他作。《北山集》已別著錄,此為駢拇枝指,無論真偽矣。卷後附錄王炎《雙溪類稿》十數首、晁沖之《具茨集》數首,尤不解其何意。大抵雜湊之本,姑充插架之數者也。

別本汪文定集》•十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汪應辰撰。《應辰全集》已於《永樂大典》內裒輯成編,別著於錄。此本乃明程敏政以內閣藏本選錄而成,非其完帙。

延平文集》•三卷、《附錄》•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宋李侗撰。侗有朱子所輯《延平問答》,已著錄。此本乃侗裔孫葆初更匯詩文一卷,附綴於後,改題此名,故《宋志》不載。前三卷均標曰「朱熹編」。其實朱子惟編《問答》,未編詩文,特藉以為重耳。後二卷為《附錄》,則朱子所為行狀之類也。

別本蘆川歸來集》•六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宋張元幹撰。是集已於《永樂大典》中裒輯成編,別著於錄。此本凡詩二卷、雜文三卷,末附《幽岩尊祖事實》一卷。詩僅有近體,又編次無緒,至以《題米元暉瀑布橫軸》一詩、《題蘇養直絕句後》一詩、《題江天暮雨圖》一詩、《題江貫道絕壁古松》一詩入之《雜文跋類》中,蓋殘闕掇拾之本也。

陳文恭公集》•十三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宋陳康伯撰。康伯字長卿,弋陽人,宣和三年中上舍丙科,仕終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諡文恭,事蹟具《宋史》本傳。是集為其裔孫以范編次,並以誥敕及諸書文字有涉於康伯者匯附於後。然遺文僅二卷,而附錄乃十一卷。末大於本,殊非體例。且遺文亦多偽作。如所載《謝敕命修家譜表》,稱昨進家譜,敕令史院編修填諱。自古以來,無是事理。其謝語稱「伏惟聖躬保重,聖壽隆長」;而首稱「臣康伯叩頭拜謝曰」,末稱「臣等不勝欣躍,無任感戴叩謝之至」,尤不曉宋人章表體例。又首載《原序》一篇,稱「乾道七年新安門人朱熹頓首拜書於碧落洞天」。其詞鄙陋殊甚。《朱子年譜》具在,不言有此師。朱子集中亦無此文。蓋無往而不偽也。

志道集》•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宋顧禧撰。禧字景繁,吳郡人。居於光福山,閉戶誦讀,不求仕進。紹興間,有司以遺逸薦,不起。後築室邳村,表曰漫莊。凡田居五十年而終。嘗與吳興施宿注蘇軾詩,行於世。《陸遊序》所謂助以顧君景繁之賅洽是也。茲編稱禧子宏聞搜求遺稿,從江浙提刑轉運任某抄得若干首,取魯論隱居求志之義,題曰《志道集》。然莫知其所自來。卷首有禧侄長卿《序》,稱禧以文章擅名,為裏中同學所忌,指作周世宗宮詞,禍幾不解。會以遺逸薦,得白。於是杯酒釋奠,盡焚生平所著述。凡百餘卷,無複隻字存者。其敍述禧生平頗具。惟《序》末署至元壬辰,乃元世祖即位之二十九年。禧為宋高、孝時人,相距一百餘年,安得有其侄尚在,為之作序。又考集中多載洪興祖倡和之作,興祖當紹興中以忤秦檜貶死,禧正與之同時,又似乎真出禧手。惟《贈行省任古》一首,宋時無此官名。而《序》中則作提刑轉運任公,複與宋制相合。其長卿結銜稱石泉書院山長、福州路教授,又非宋官,殊參錯不可解。詩僅三十餘首,且多俚句,疑其出於依託焉。

千慮策》•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楊萬里撰。萬里有《誠齋易學》,已著錄。是編凡《君道》三策、《國勢》三策、《治原》三策、《人才》三策、《論相》二策、《論將》二策、《論兵》二策、《馭吏》三策、《選法》二策、《刑法》二策、《冗官》二策、《民政》三策。前有《自序》,已載於《誠齋集》中。此江西所刊別行本也。本傳稱虞允文為相,見此策,薦為國子博士,則當時已別行矣。

錦繡論》•二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舊本題宋楊萬里撰。考宋貢舉條式,第二場試論一道,限五百字以上,則此編蓋當時應試程式也。然體例拘陋,未必真出於萬里,疑並書中國子監批點皆坊賈託名耳。

分類誠齋文膾後集》•十二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編輯

不著編輯者名氏。其書分三十二類。取楊萬里《易傳》、《千慮策》中之語摘錄標題,各加批點,殊為庸俗。又有題見此集,而注雲「文見前集」者,亦非完書。相其版式,乃麻沙舊刻,蓋宋末書坊陋本也。

蕊閣集》•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宋辛棄疾撰。棄疾有《美芹十論》,已著錄。是編集六朝及唐人詩句為五七言近體,平聲上下三十韻,韻為一首。前有棄疾《自序》。今按《唐韻》及《宋禮部韻》皆上平二十八部,下平二十九部。至理宗末,平水劉淵始並為上下平各十五部。棄疾當高、孝、光、寧之朝,平水韻未出,安得而用其部分。且平韻分上下,自《廣韻》已然。集中顧以一先為十六先,至鹹韻為三十,此向來韻書所無。又據魏了翁之說,《唐韻》下平作二十九先,而小變之者也。至集句始於晉傅鹹。宋王安石、孔武仲皆有其體。今序首即雲集韻非古。又舍王、孔而獨舉陳後山、林莆田,尤極疏舛,文筆亦頗類明末竟陵一派,決不出棄疾之手也。

別本攻愧文集》•三十二卷、《詩集》•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編輯

宋樓鑰撰。鑰有《攻愧集》,已著錄。此本前後無序跋。又《文集》有目,而《詩集》無目,較原集少七十八卷,蓋後人選錄而成。然世所傳寫,大抵此本,今亦附存其目焉。

朱子大同集》•十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陳利用編。明林希元增輯。希元有《易注存疑》,已著錄。是編皆朱子官同安時所作。考《朱子年譜》,二十四歲為同安主簿。越二年,受學於李侗。又四年,秩滿而歸。凡蒞事七年。其稱大同者,唐貞觀中於同安置大同埸,宋時亦有大同驛,從古名也。詩文皆全集所載,問答亦語錄所收,別無新異。徒以賢者所蒞,人爭攀附以為重。故同安之人裒刻以誇飾其地。實不足以盡朱子,而朱子亦不藉此表章也。

晦菴文鈔續集》•四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編輯

明崔銑編。銑有《讀易餘言》,已著錄。宣德中,常熟吳訥有《晦菴文鈔》六卷。銑以其未備,複為續輯,而略釋大意於每篇之末。蓋與訥書相輔而行,《目錄》以七卷為始,亦合訥書計之也。

朱子文集大全類編》•一百十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編輯

國朝朱玉編。玉,建陽人,朱子十六代孫也。是編以朱子正、續、別三集合而為一,俾諸體各以類從。每體之中,又以編年為先後,分為八冊。一冊為道學淵源、世系、題贊、事實、年譜、祭文、行狀、褒典、祠廟及門人姓氏附錄,凡三卷。二冊為賦、詩、詩餘,凡十卷。三冊為封事、奏劄,凡二卷。四冊為政跡、宮觀、經筵、表文、疏文,凡十一卷。五冊為書劄,凡十四卷。六冊為問答,凡三十五卷。七冊為雜著,凡十五卷。八冊為序記、祝文、碑文、行狀、墓誌、事實、年譜、遺事及庭訓、墨蹟,附編著書目,凡二十一卷。每卷各為之引,述其用力頗勤。然割裂煩瑣,究不及大全集之原本,為能存其舊也。

別本象山文集》•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陸九淵撰。舊本題九淵門人傅子雲編。首卷為年譜,次卷為講學語錄,後四卷為詩文,末附以諡議、行狀。前有萬曆乙卯金谿傅文兆重刻《序》,稱文集已經七刻,殊無善本。友人周希旦得全集而刻之金陵,集中不敢刊削一字。又稱吾家子雲與先生同裏云云。考九淵子持之所作年譜云:開禧元年乙丑,持之編遺文為二十八卷、《外集》八卷,楊簡序之。三年丁卯,撫州守括蒼高商老刊於撫州。是為初本。又云:嘉定五年壬申八月,張衎編遺文成,傅子雲序之,未言刊版與否。是為第二本。是年九月,江西提舉袁燮刊其文集三十二卷於倉司,稱為持之所裒益。是為第三本。紹熙四年辛卯,燮之子甫文重刊之。是為第四本。《文獻通考》作《象山集》二十八卷、《外集》四卷,與三十二卷數合,並載《燮序》於後。《宋史•藝文志》亦同,無所謂六卷之本,亦無所謂傅子雲編之事。其文僅全集五分之一,則不敢刊削一字之說,尤為誕妄,蓋後人選刻之本。文兆以宗族之故,借張衎本有子雲作序一事,遂題其名,實非當日之舊。其年譜亦多所竄亂,如載形家占其先墓之言,有「糊糊塗塗生一個大孔夫子」之語,顯為不學者所妄加也。

別本緣督集》•十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宋曾豐撰。豐集久無完本,近始采《永樂大典》所載,葺綴成帙,已著於錄。此本為其十世孫自明所輯。萬曆癸未,詹事講為選而刻之。據事講《自序》,其先本曾氏裔也。所選僅詩三卷、文九卷,掛漏頗多。今已采其中《永樂大典》所未載者,編入新本,故附存其目,不更繕錄焉。

止齋論祖》•五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宋陳傅良撰。傅良有《春秋傳》,已著錄。初,傅良講學城南茶院時,以科舉舊學,人無異辭。於是芟除宿說,標發新穎,學者翕然從之。此論五卷,蓋即為應舉而作也。首列《作論要訣》八章,中分《四書》、《諸子》、《通鑒》、《君臣》、《時務》五門,凡為論九十二篇。考《止齋文集》卷末附錄雜文數首,編內《守令》、《文章》、《民論》三篇存焉,餘皆削而不錄。疑傅良當日自悔其少作,故其門人編次之時,不以入集。特別錄此本,私存為程試之用耳。

南塘四六》•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趙汝談撰。汝談字履常,太宗八世孫,居於餘杭,淳熙十二年進士,官至權刑部尚書,事蹟具《宋史》本傳。汝談在當時,頗以詩名。曆掌制誥,亦以文章典雅見稱。其《嘉定賀玉璽表》,有「函封遠致,不知何國之白環;瑑刻孔彰,咸曰甯王之大寶」四語。王應麟《困學紀聞》極稱之。今全篇在集中。然他作不盡如是也。

別本後樂集》•十卷、《附錄》•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衛涇撰。涇集本五十卷,刊於元代,歲久散佚。今從散見《永樂大典》中者編次成帙,已著於錄。此本乃其十四世孫楫所輯。以志乘諸傳及遺像弁卷首,而以廷試策為卷一。奏疏為卷二至卷九,各以時代編次。其末卷則涇與人往還書及所題詩,而以後人祠記之類附焉。楫之大旨,以奏疏為主,故詩別錄於末。然與後人之文雜編,究非體例。其搜采頗為未周,亦不及新編之完備也。

騷略》•三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編輯

宋高似孫撰。似孫有《剡錄》,已著錄。是編皆所擬騷賦,凡三十三篇。其後《欸乃詞》一篇,集杜甫詩八句、柳宗元詩四句為之,殊纖詭也。

棠湖詩稿》•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宋岳珂撰。珂有《金陀稡編》,已著錄。茲編乃所作宮詞一百首,皆詠北宋之事。前有珂《自序》,稱「棠湖綸釣之暇,適有猶子從軍自汴歸,誦言『宮殿鐘虡,儼然猶在』。慨想東京盛際,文物典章之偉觀,聖君賢相之懿範,輒用王建體,成一百首,以示黍離宗周之末志」云云。其本為鮑氏知不足齋所刊。宋以來公私書目悉不著錄,不知其所自來。《珂序》亦無年月。考珂《桯史》,稱紹熙壬子,年十歲,則端平甲午金亡之歲,其年僅五十二,固猶及見宋師之入汴。又據所作《玉楮集》,珂以紹定癸巳坐黜,至嘉熙戊戌乃重召,則滅金時珂正閒居,與《序》亦合。然汴京圖籍,盡入於金,史有明文。詩中乃雲「卷帙異書三十萬,至今光采動奎星。」所謂今者,何時也?且褚摹《蘭亭》,終存己法;蘇和陶詩,不掩本色。珂《玉楮集》具存,其詞與此迥殊。雖酷學唐人,未必遽失故步至於如此。又王建、王珪、花蕊夫人、宋徽宗、楊皇后諸家宮詞,今或有不省為何語者。蓋宮禁舊事,載籍不能備錄,往往無徵。此一百首則檢點宋人說部,無不可注其端委。何珂之所述,盡今人之所知也。昔厲鶚作《宋詩紀事》,凡鮑氏藏書,無不點勘,今所進本標識一一具存,獨無一字及此書,則出在鶚後矣。疑鶚及符曾等七人嘗合作《南宋雜事詩》,而其《北宋雜事詩》則未及成書。或遺稿偶存,好事者嫁名於珂耶。

松垣集》•十一卷衍聖公孔昭煥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宋幸元龍撰。元龍字震父,高安人。《宋史》不為立傳。據集中所言,嘗舉進士。理宗朝任朝奉郎、郢州通判。以論史彌遠,為陳《目亥》所劾,罷歸。是集《宋志》亦不著錄。所載凡疏三篇、書四篇、記事六篇、序一篇、行狀一篇、墓誌銘一篇、詩十首。前有像贊及傳,今已佚。後為事蹟一卷,載所判岳飛、万俟卨子孫爭田事,不知何人所記,疑即集中稱濱谷居士者所為。濱穀名鳴鶴,即元龍後裔,搜輯遺稿,編成此帙者也。詩文各系以評語,間有注釋,亦頗疏略。元龍事蹟無考。其題曰幸清節公,亦莫詳其得諡之由。首篇《論國是疏》內自引所作與陳《目亥》、劉之傑二律,而終之曰二詩之意切矣。殊非臣子對君之體。他文亦多鄙淺。而詩謂一篇為一韻,尤古無是例,殆出依託。其《事蹟類》中載万俟卨子孫與嶽飛家爭田,委問一十三州府縣不能決,理宗御批金牌,敕賜諸侯劍、皂纛旗、袞龍筆架、玳瑁硯,委公裁斷。又稱判畢奏聞,上大喜,賜緋魚袋一、象笏一、玉帶一、金帛百端、梅花金台盞一副。是直委巷之語矣,古來有是事乎?

臞軒•四六》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宋王邁撰。邁有《臞軒集》,已於《永樂大典》中裒輯成編,別著於錄。此乃所作駢體凡一百五首,蓋即從原集中摘出別行者也。

獻醜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許棐撰。棐有《梅屋集》,已著錄。是集前有嘉熙丁酉《自序》,僅短文十一篇、樵談三十則。載左圭《百川學海》中,似非完本。詞旨淺俗,亦無可取。

漁父詞集句》•二卷永樂大典本

編輯

宋釋少嵩撰。少嵩字亞愚。其《序》曰:「嘉定壬申,予年十九。其秋自穆湖買船由鄱陽九江之巴河,往來凡數月。每遇景感懷,因集句作《漁父詞》以自適。」所集不甚工,亦李龏《翦綃集》之流亞耳。

斷腸集》•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宋朱淑真撰。淑真,錢塘女子,自號幽棲居士,嫁為市井民妻,不得志以沒。宛陵魏端禮輯其詩為《斷腸集》,即此本也。其詩淺弱,不脫閨閣之習。世以淪落哀之,故得傳於後。前有《田藝蘅紀略》一篇,詞頗鄙俚,似出依託。至謂淑真寄居尼菴,日勤再生之請,時亦牽情於才子,尤為誕語。殆因世傳淑真《生查子》詞附會之。其詞乃歐陽修作,今載在《六一詞》中,曷可誣也。(語詳《詞曲類•斷腸詞》條下。)王士禎記康熙辛亥見淑真紹定二年手書《璿璣圖記》一篇,備錄其文於《池北偶談》中,且稱《斷腸集》不載此文。諸家撰閨秀詩筆者,皆未之及云云。然流傳墨蹟,千偽一真。此文出淑真與否,無從考證。疑以傳疑,姑存是一說可矣。

巽齋•四六》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宋危昭德撰。昭德字子恭,昭武人,寶祐元年進士,官至權工部侍郎,事蹟具《宋史》本傳。昭德所著有《春山集》,今已久佚。此本摘錄其駢體,僅四十九首,非完本也。

石堂遺集》•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陳普撰。普有全集,已著錄。此本以《渾天儀論》十六條及各體文為第一卷。賦三首、詞四首、歌二首及各體詩為第二卷。其三、四兩卷七言絕句二百餘首,皆詠史之詩,末附以雜纂十二條。乃明天啟中普裏人阮光寧所選刻,非完帙也。

東澗集》•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湯漢撰。漢字伯紀,安仁人,以薦授信州教授,度宗時,官至工部尚書,諡文清,事蹟具《宋史•儒林傳》。史稱漢文集六十卷。今惟所編《妙絕古今》尚有傳本,而文集則久佚。此本不知何人所輯,雜掇史傳所載奏疏七段,皆非全文。又益以《陶靖節詩注序》一篇、《重修楊龜山舊宅記》一篇、《真西山讀書記序》一篇、《石鼓書院記》一篇、《妙絕古今序》一篇、《遺詩》三首。附以諸家題跋及告身。其於原帙,蓋泰山一毫芒矣。

翦綃集》•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宋李龏撰。龏字和父,號雪林,菏澤人。是編皆集唐人之句。上卷凡二十八首,惟五言律一首,餘皆古體。下卷凡九十首,則皆七言絕句。殆以艱於屬對故耶,不及石延年、王安石、孔平仲所集多矣。

汪水雲詩抄》•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汪元量撰。元量有《湖山類稿》,已著錄。此本末有崇禎辛未《舊跋》,稱夏日曬書,理雲間人抄詩舊冊,得《水雲詩》二百二十餘首,錄成一帙。其劉辰翁所批點刊行者,藏書家必有全本。當與好事者共購之云云。蓋其時《湖山類稿》尚無刊本,故所見止此。所附錄元納新《讀水雲集詩並序》,稱其多記亡國時事,及與文天祥獄中唱和之作。此本無與天祥唱和之詩,蓋亦從《金台集》中抄入,非原本所有也。

須溪記鈔》•八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編輯

宋劉辰翁撰。辰翁有《評點班馬異同》,已著錄。其集本一百卷,明代已不傳。獨存記七十篇,其十八世孫棻等重刻之,即此本也。今全集於《永樂大典》中重為裒輯,業已成帙。此殘闕之本,可無庸複錄,以孤行已久,姑附存其目焉。

雞肋集》•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何希之撰。希之,撫州樂安人,鹹淳甲戌進士,署零陵教授。宋亡後,遁跡以終。此本首冠以廷試、省試策二篇,後附以詩文五十餘篇。皆其子孫搜輯而成,故體制舛錯,編次殊為無法。文格亦多平衍。蓋闕帙之餘,其菁華已不復存矣。

牧萊脞語》•十二卷、《二稿》•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宋陳仁子撰。仁子字同俌,號古迂,茶陵人,鹹淳十年漕試第一,宋亡不仕。是集名曰「牧萊」,言牧牛於草萊間也。初稿題其門人李懋宣編,二稿題其門人譚以則編。觀卷首余恁、鄧光薦、蕭龍友序,則仁子蓋自定之,托記於門人耳。仁子作《文選拾遺》,襲真德秀文章正宗之說,進退古今作者,若有特識。今觀所作,則殊為猥濫。諸序皆推其《南嶽賦》,特以壓卷。鄧光薦比之相如,蕭龍友比之班固。然賦所雲「卓高岡兮爭長,走平壠兮要荒。方各有山,山各有綱。譬諸觀水勢之氵縈洄者,必航大海七澤之汪洋,訉花譜之繁麗者,必諏上林艮嶽之低昂」,恐馬、班決無是語。又多以表啟駢詞、語錄俚字入之古文。如《與衡陽鄒府教書》,通體皆散文,而其中忽曰「士修於身,將用於天子之庭。春風莘野之耕,而升陑之規模已定。夜月磻溪之釣,而牧野之體段已成」云云。不惟自韓、歐以來無此文格,即「春風夜月」四字,尚可謂之有根據乎。殆好為大言者耳。

寶峰集》•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編輯

宋趙偕撰。偕字子永,慈谿人。自以宋宗室,入元不仕,隱居大寶山東麓。是集為其外孫顧恭所編。後兵燹散失。明嘉靖中,其裔孫廣東僉事繼宗得舊本於楊昔濟、向純夫處,重梓行之。今所抄傳,即其本也。上卷多與邑令陳文昭所論治縣規條。下卷皆古今體詩,亦多陳腐。蓋其學以楊簡為宗,故不免以語錄為文雲。

方韶卿集》•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舊本題宋方鳳撰。鳳有全集,已著錄。此集前有《曹溶圖記》,蓋其家藏鈔本。然前半卷全采《宋遺民錄》,後半卷《錢塘詩》以下,則皆汪元量作。蓋書賈偽抄以射利,溶不辨而收之也。

待清遺稿》•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宋潘音撰。音字聲甫,天台人。自鹹淳之末,遭逢世亂,即隱居不仕,題所居曰待清軒。入元以後,仍隱遯以終。其集舊無傳本。明嘉靖間,其後人從敗簏中得遺稿,屬徐雲卿校定而序之。詞氣頗涉粗率,未知果音之手跡否也。

心史》•七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舊本題宋鄭思肖撰。思肖有《題畫詩》、《錦錢集》及所著雜文並附載其父震《菊山清雋集》後,已著於錄。此書至明季始出,吳縣陸坦、休甯汪駿聲皆為刊行。稱崇禎戊寅冬,蘇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得一鐵函。發之有書緘封,上題「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十字。因傳於時。凡《鹹淳集》一卷、《大義集》一卷、《中興集》二卷,皆各體詩歌。《久久書》一卷、雜文一卷、略敘一卷,皆記宋亡時雜事。後附《自序》、《自跋》、盟言及療病咒一則。文詞皆蹇澀難通,紀事亦多與史不合。如雜文卷中於魏徵避仁宗諱作「證」,而李覯則不避高宗諱。又記蒲壽庚作「蒲受耕」。原本果思肖親書,不應錯漏至此。其載二王海上事,謂少保張世傑奉祥興皇帝奔遁,或傳今駐軍離裏。衛王溺海,當時國史野乘所記皆同,思肖尤不宜為此無稽之談。此必明末好異之徒,作此以欺世,而故為眩亂其詞者。徐乾學《通鑒後編考異》以為海鹽姚士粦所偽託,其言必有所據也。

羅滄洲集》•五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宋羅公升撰。案厲鶚《宋詩紀事》載公升字時翁,永豐人。大父開禮,從文天祥勤王,兵敗被執,不食死。公升以軍功授本邑尉,北遊圖恢復,不果。有《滄洲先生集》云云。其文不甚了了。天祥既敗,所謂軍功者何功,所謂本邑尉者何人所授,且宋亡之後,孑然一匹夫,何以北上圖恢復,皆於事理不甚近。毋乃據地誌、家乘之文,疑以傳疑乎?此本有曹溶名字二印,蓋其所藏,題曰「宋禮部侍郎鄧中齋中甫批點,明翰林國史修撰七世孫倫校正」。首載賦一篇。以下各體分編,而每體之中分《無名集》、《還山稿》、《抗塵集》、《癡業集》、《北行卷》五名,各為標題。其體例既為繁碎。而以絕句居律詩前,律詩居古體前,亦頗為倒置。意者其初五集自為卷帙,其後人以體分之,故雜亂如是耶。第二卷之首有《皇帝閣春帖子》二首、《端午帖子》一首、《皇后閣春帖子》一首、《夫人閣春帖子》一首、《端午帖子》一首。考帖子詞為翰林學士之職,公升一縣尉,何由得有此作。且其祖既於宋末殉節,則其孫必不及南宋承平之盛,而其詞乃皆治世之音,殊為可疑。又第一卷末有《得家問》二首,一曰「乍喜平安報,俄增放逐愁」,又曰「東風嚴瀨水,不是冷扁舟」,公升未放逐嚴州也;一曰「萬里平泉夢,惟憐創業難」,又曰「長平門下客,知複幾任安」,公升亦非故將相也;又皆與其生平不合。至於燕城俗吏諸作,詞氣鄙俚,如出二手,殆其子孫所為,以裝點其忠義者,蓋竄亂失真。其為果出公升與否,殊在影響之間矣。

林屋山人集》•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宋俞琬撰。琬有《周易集說》,已著錄。是集詩僅一冊,附雜文數首,率淺俗不足觀。其《題楊妃圖》絕句一首及《食鰻辨》一篇,尤為鄙俚。蓋以數學著,不以文章著也。後人重其高名,搜錄遺篇存之,轉為疵累耳。

遺山詩集》•二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金元好問撰。《好問全集》,已著錄。此《詩集》二十卷,乃毛晉從《全集》摘出,刊於《十元人集》中者。別行已久,姑附存其目。案好問雖入元而未仕元,晉以為元人,殊誤。顧嗣立《元百家詩選初集》,以好問詩為冠,又沿晉之失。今仍題曰金人,從其實焉。

水雲村泯稿》•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元劉塤撰。塤有《隱居通議》,已著錄。又有《水雲村稿》,亦著錄。此集上卷凡賦三篇、記十一篇、傳一篇、題跋四十九篇、碑二篇、墓表二篇、壙志一篇、墓誌銘五篇、贊十四篇、銘五篇、啟二十篇、書十一篇、詩九十篇、筆記七則,下卷則皆其筆記。疑筆記在當日自為一卷,傳寫者誤割數段入上卷也。考其詩文皆《水雲村稿》所載,其筆記亦《隱居通議》所載。蓋洪武癸丑孫瑛摘錄二書,並為一帙,非其舊本也。下卷載有《瑛跋》二段,雜於書中,疑後人傳寫誤亂其次。又周密《齊東野語》一段,突出不倫,亦瑛所附錄,誤合於塤書耳。

別本松雪齋集》•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元趙孟頫撰。《孟頫全集》十卷,又《外集》一卷,已著錄。此本為明江元禧所刊。後有萬曆甲寅《跋》,稱文敏文集湮沒,因檢枕中所藏,益以耳目所睹記流通之。蓋元禧未見《全集》,故複搜輯為此本也。

安南即事詩》•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元陳孚撰。孚有《觀光》、《交州》、《玉堂》三稿,已著錄。此集詩及自注皆自孚《交州集》中鈔出,別題此名。蓋書賈鬻偽之本,藏弆者不辨而收之也。

輝山存稿》•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元蕭國寶撰。國寶字君玉,號輝山,山陰人,流寓吳江。其集乃至順二年其嗣子英所編次,而孔東濤為之序。稱其詩清新警策,句律整嚴。然此本所載僅二十四首,為明崇禎間其裔孫雲程重編。疑舊稿散佚,雲程掇拾成之,故所存止此也。書僅五頁,不成卷帙。已見於顧嗣立《元詩選》中,故不復錄焉。

草廬吳先生輯粹》•六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明王蓂所選吳澄文也。蓂有《忠義錄》,已著錄。是編以《草廬全集》浩繁難竟,乃擇其尤精者錄為六卷,以便誦讀。澄之學誦說程、朱,而源實出於陸九淵。蓂,金谿人,與九淵為同裏,故力為表章雲。

吳草廬文抄》•無卷數,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編輯

不著編輯者名氏。前署甲辰春退穀手選。蓋康熙三年孫承澤所定本也。於吳澄《支言集》中鈔其十分之一,前後無序跋,亦無目錄,又不分卷帙。蓋偶然繕寫,未及成編之本耳。

剡源文鈔》•四卷江蘇蔣曾瑩家藏本

編輯

國朝黃宗羲編。宗羲有《易學象數論》,已著錄。其時戴表元《剡源集》傳本尚稀,因選其記十六首、序三十六首、墓誌銘四首、題後九首。宗羲亦間有點定,其持擇頗精審,然不足以盡表元也。

趙仲穆遺稿》•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元趙雍撰。雍字仲穆,孟頫子也,官至集賢待制,同知湖州路總管府事。是集凡詩十七首、詞十七首。卷末題延祐元年春正月寄呈德璉姊丈。後有《文徵明跋》,稱此卷行楷兼作,轉益妍美,從烏程王天羽借觀,因題其後。蓋從墨蹟抄出者。詩詞皆淺弱,如所謂「坐對荷花三兩朵,紅衣落盡秋風生」者,殊不多得。《徵明跋》又云:「德璉,孟頫婿王國器也,長於樂府,楊鐵崖亟稱之」云云。疑好事者依託雍作,並假借國器名也。顧嗣立《元詩選》已附錄其父孟頫詩末,今姑存其目焉。

清江碧嶂集》•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元杜本撰。本字伯原,清江人,事蹟具《元史•隱逸傳》。父謙,在文天祥幕中,嘗毀家以佐軍。本讀書能文,頗留心於經世。吳越歲饑,本上救荒策,江浙行省丞相布呼密用其言,米價頓平。遂薦於武宗,召至京。已而去,居武夷山。文宗即位,再徵不起,終於家。嘗輯宋遺民詩為《穀音》一卷,鑒別極精。而所自作詩乃粗淺不入格。顧嗣立《元百家詩選》譏其多應酬俚近之作,非苛論也。

太平金鏡策》•八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編輯

元趙天麟撰。天麟自稱東平布衣。其始末無考。書中有「國家道光五葉」語,則當仁宗之世矣。其書以建八極、修八政、運八樞、樹八事、暢八脈、宣八令、示八法、舉八要為綱,而系以六十四子目。其文皆儷偶之詞,無所建白。蓋延祐間初複科舉,坊賈射利之本。卷首題「經進」字,又冠以《進表》一篇,語意弇鄙。如雲「若國家使隨流待詔,更傾三峽之波濤。若國家使無罪容身,自有五湖之煙月」。自古以來,豈有此對揚之體。至末雲「謹上書死赦以聞」,尤為無理,殆詭題以炫俗目耳。

水鏡集》•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元元淮撰。淮字國泉,號水鏡,臨川人,至元初以軍功顯於閩,官至溧陽路總管。是編一名《金集》。古淵字,與仇遠《金淵集》同名。蓋遠亦嘗官溧陽教授,均取義於投金瀨耳。其詩有《擊壤集》之風,而理趣不逮,視遠詩則不可同日語矣。

農務集》•三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元王楨撰。楨有《農書》,已著錄。此集凡賦五首、詩一百九十四首、贊銘七首,皆《農書》所已載。蓋即從《農書》中抄出,詭立此名也。其第二卷四言《民社詩》,乃《農書》祭社稷之祝詞。三卷《繭館贊》,乃《農書》之《先蠶壇贊》。《農書》、《撻詩》下有《耰詩》一首,此集不載。又《鐵搭賦》佚其首句。則為後人采掇舛漏,非楨所自編明矣。

山林清氣集》•一卷、《續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元釋德淨撰。德淨字如鏡,錢塘人。泰定、天曆間、嘗與仇遠、馮子振、白珽諸人遊。其詩皆五七言律體。又《續集》僅詩七十六首,而詠物者至五十三首,格調亦皆淺弱。末有《附集》一卷,皆同時諸人酬贈之作。前有《三山王都中題》五言律詩一首。又一首署「蒙古作」,亦和王韻,蓋即集中所稱「錢蒙古松壑僉事」也。

道園集》•無卷數,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元虞集撰。集有《平猺記》,已著錄。此集不列卷數,惟分八冊。前七冊題曰《道園學古錄》,後一冊題曰《類稿選》。然前七冊非《學古錄》之全本,後一冊亦非《類稿》之全本。蓋坊刻摘錄,疏漏實多。且每冊之首皆題曰「崇仁虞集」。考集雖寓居崇仁,而其平生詩文皆自稱蜀人,不當以僑寓之地改其祖貫。此必撫州書賈所為,欲引集以重其鄉土,不足據也。

虞伯生詩續編》•三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編輯

元虞集撰。僅詩九十餘首。目錄末有《至元後庚辰劉氏日新堂識語》一則,稱是集「乃學士晚年所作,尤為得意,敬刻與騷壇共之」云云。考至元後庚辰者,順帝之至元六年也。是年集年六十九歲,李本訪集山中,編其詩文為《學古錄》者,即是冬之事。本所為序則在明年辛巳之十二月。是《學古錄》尚未出,不識何以有續編之目。中間題目字名,亦往往舛訛。此必當時坊賈以集負重名,故掇拾其詩數十篇,梓以射利之本耳。

範文白詩集》•六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編輯

元範梈撰。梈詩別有七卷之本,題《範德機集》者,乃臨川葛雝所編刊於閩中,已著錄。是集為明楊翬所選,所取才十之六,其刪汰亦不盡當。

揭曼碩遺文》•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編輯

元揭傒斯撰。傒斯有全集,已著錄。是編記序碑述凡九篇,為宜黃劉肇虞所輯。前有《肇虞序》,稱揭集版兵燹毀沒,今不可遽購。因於諸書所散見者,摭拾若干,不復別擇,概為編次云云。蓋不知原集猶存也。惟其中《吳澄墓誌》一篇,為全集之所未收,然已刻於《支言集》首矣。

鼇溪文集》•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編輯

元周聞孫撰。聞孫字以立,廬陵人。是集前有永樂辛丑《鄒緝序》,稱其年三十五,舉進士。會試中乙榜,揭傒斯薦入史館。以論修《宋史》不合,出為鼇溪書院山長。複為貞文書院山長。遭亂還鄉里,薦於行省。以便宜授白鷺書院山長。改教授袁州,未及赴而亂益甚,遂不仕。所著書凡二十卷,無複存者。此本乃明正統壬戌其曾孫翰林院侍讀敘所輯,僅詩文各一卷而已。文末附《奏修三史以宋為正統論》一篇,全文已佚,僅載其略。《鄒緝序》所論《宋史》不合者此也。自晉以來,《南北史》並傳。朱子作《綱目》,亦南北朝分注。聞孫必尊宋比蜀漢,而抑遼、金不得比北魏。不知遼、金各自立國,與曹氏、孫氏以漢之臣子乘時篡竊不同。聞孫所執,殊為偏駁。以此去官,未見其有當也。

王魯公詩鈔》•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元王士熙撰。士熙字繼學,東平人,翰林學士承旨構之子。以文學世其家,曆官中書省參知政事。在館閣日,與虞集、袁桷等唱和,論者比之唐岑、賈,宋楊、劉,為有元盛世之音。此本不知何人所鈔,與顧嗣立《元詩選》所載士熙《江亭集》八十餘首,一一相同,惟次第小異。疑即書賈從《元詩選》鈔出,偽為舊本射利耳。

存複齋集》•十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元朱德潤撰。德潤字澤民,睢陽人,流寓吳中。延祐末,以薦授翰林應奉文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尋授鎮東行省儒學提舉。召見,獻《雪獵賦》稱旨。時集善書者以金泥寫梵書,遂以德潤總其事。後移疾歸。至正間,起為江浙行中書省照磨官,參軍事,守杭、湖二郡,攝守長興。是集有《虞集題詞》、《黃溍序》,皆見微詞。惟合沙《俞焯序》稱其文理到而辭不凡,差得其實;詩則膚淺少深致,益非其所長矣。

啽囈集》•一卷內府藏本

編輯

元宋無撰。無有《翠寒集》,已著錄。是集始於《禹鼎》,終於《留夢炎》,每事為七言絕句一章,凡一百一首。各敘其始末於詩後,如自注然。詠史詩肇於班固。厥後詞人間作,往往一唱三歎,托意於語言之外。至周曇、胡曾,詞旨淺近,古法遂微。無詩頗可觀,而此集亦不免以論為詩之病。其中如《金明池》、《龜胡琴》、《婢勝兒》之類,旁摭小說,亦殊氾濫也。

論範》•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編輯

題元進士歐陽起鳴撰。起鳴不知何許人。其書雜取經史諸子之語為題,各系以論,而史事為多。共六十篇。所見多乖僻,不足採錄。

書林外集》•七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元袁士元撰。士元字彥章,鄞縣人,即袁珙之父也。以薦授縣學教諭。尋擢翰林國史院檢閱官,不赴。其詩危素序之,稱其清麗可喜,然往往粗淺多累句。如《壽呂瀛海詩》云:「我方而立足先弱,公到古稀鬢未蒼」,又其甚者也。

黃楊集》•三卷、《補遺》•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元華幼武撰。幼武字彥清,無錫人。平生篤於孝友,不樂仕進。構春草堂以奉母。凡力可以娛其親者,無不為之。性好吟詠。友人陳方題其集曰《黃楊》。蓋為其愛詩甚篤,而奪於多事,故勉其無厄於閏也。然其詩未足名家,世以重其人品傳之耳。

肅雝集》•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元女子鄭允端撰。允端字正淑,平江人,宋丞相清之五世孫女,歸同郡施伯仁。至正丙申,張士誠入平江,家為兵所破,貧病悒悒而卒,年僅三十。集首有《敘傳》,紀其始末。集為允端沒後伯仁裒其遺稿而成,錢塘錢惟善、青城杜寅為作《前後序》。明嘉靖中其五世孫仁始刻之。其詩詞意淺弱,失粘落韻者,不一而足。錢惟善等皆一代勝流,不應濫許至是。考集中《桃花集句》所謂「從教一簇開無主,終不留題崔護詩」者,楊循吉《吳中往哲記》以為蘇州李氏女子所作。或正德間是集未刻,循吉偶爾傳訛。至於《碧筒》一首作於王夫人席上者,結有「可笑狂生楊鐵笛,風流何用飲鞋杯」句。鐵笛,楊維楨號也,與允端雖同時人。然瞿宗吉《歸田詩話》稱維楨過宗吉叔祖士衡家,以《香奩八題》見示,依其體作八詩以呈,維楨稱賞。因以「鞋杯」命題,宗吉作《沁園春》云云。宗吉雖不著年月,而《鐵崖復古詩》中《香奩八詠》有維楨《自序》,稱至正丙午春三月。宗吉先和詩而後詠鞋杯,又必在丙午之後。以《允端小傳》考之,是時已沒十年矣,安得聞鞋杯之事。此殆允端原有詩集,歲久散佚。而其後人贗撰刊行,但知維楨鞋杯事在元末,而不知有年月可考也。又有萬曆丁酉《江盈科序》,稱改題其名曰《姑蘇鄭姬詩》尤為妄作。如以「姬」為「鄭」姓,則其事太古,漢、唐以下無此例。如以姬為女子之美稱,則見與蔡京等矣。今仍以原名《肅雝集》存其目焉。

倪雲林詩集》•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編輯

元倪瓚撰。瓚有《清閟閣集》,已著錄。此本為明潘瓚校刻。凡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一卷,七言古詩一卷,五言律詩一卷,七言律詩一卷,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一卷,七言絕句一卷,不及新本之完善也。

韓山人集》•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編輯

元韓奕撰。奕有《易牙遺意》,已著錄。其詩古體傷於淺率。近體如《新秋次韻》云:「豐年稻熟村如畫,南國蓴生水亦香。」《送縣學教諭》云:「官清便似居高品,任久長如在故鄉。」《東湖放舟》云:「樹影不隨流水去,荷香常帶遠風來。」《晚晴》云:「西風颯颯林間葉,乍聽猶疑是雨聲。」一知半解尚稍得宋人格律。其瓣香當在劍南。然如《桃源小隱》云:「山回水轉疑無路,樹密花深別有香。」則全襲陸遊舊句,不免生吞活剝矣。

九靈山房遺稿》•五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編輯

元戴良撰。良有《九靈山房集》,已著錄。初,良集世罕傳本。國朝康熙間,其裏人張以培蒐采諸書,輯為此本。傅旭元為刊版,而秀水曾安世又為校訂編次。今海內藏書,咸登秘府,良之全集複出。此本掇拾殘闕,已可不錄。以世所通行,且以培等掇拾補綴之勤亦不可沒,故附存其目焉。

書山遺集》•二十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編輯

元吳會撰。會字慶伯,金谿人。至正三年,嘗舉鄉薦第一。入明不仕,至洪武戊辰乃卒。以一足病廢,自稱獨足先生。所作詩文,即名《獨足雅言》,凡二十卷。李夢陽《懷麓堂詩話》尚引其《輓張性詩》,證《杜律注》非虞集作,則正德間尚存。近世已久無傳本。是集為其裔孫尚絅所蒐輯。以已非原本,故改題曰《書山遺集》,而仍編為二十卷,以存其舊。原刻《獨足雅言解》一篇,仍冠於首。會《自序》云:「和樂暢易,清平時所著,為最先;愁促感激,闢地時所著,其次也;超逸邁放,學仙時所著,為最後也。」今觀其詩,雕繢有餘,而興寄頗淺。在元末明初,尚未能獨立一幟。卷首載明初潭王梓一序,文理俚謬。又稱會卒之後見夢於梓而求作。其事荒怪不經,殆不足辨,或好事者為之也。

高閑雲集》•六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編輯

元董養性撰。養性有《周易訂疑》,已著錄。養性入明不仕,作《高閑雲賦》以自況,因以名集。前有洪武中《王翌序》,盛推其文及詩。此本僅詩五卷、賦一卷。文則已佚。其詩頗清遒,而淺於比興。往往意言並盡,少含蓄深婉之致。

程梅軒集》•四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編輯

元程從龍撰。從龍字登雲,別號漢章,嘉魚人,自元末隱居教授,入明仍不仕以終。是集為其孫鑒所編。前有其門人《李德庸序》及《從龍小傳》,又有王進、王愷二《序》及《鑒跋》,皆永樂中所作。《鑒跋》稱從龍著作散佚,所存惟此。前三卷,凡賦二首、詞七首,餘皆古今體詩。後一卷為雜文,僅八篇。詩文皆清而過淺,未足抗行於作者之間。

茶山老人遺集》•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編輯

元沈貞撰。貞字元吉,自號茶山老人,長興人,入明不仕。勞鉞《湖州府志》稱所著《茶山稿》十二卷。而顧應祥《長興志》則稱所著《茶山集》凡五十卷。朱彝尊編《明詩綜》,僅搜得《樂神曲》一十三首,尚多闕文,則原集之佚久矣。此本凡詩一卷、文一卷,乾隆戊午長興知縣鮑鉁與吳江王藻、歸安姚世銓、姚世鍾蒐輯而成。《鉁序》稱《縣誌》所載寥寥,惟從書賈船中購得顧箬溪《長興舊志》,所載稍多。因刺取諸書,編錄梓之。然所刺取之書,不著其名,未免無徵不信。《靜志居詩話》稱其人品高於楊維楨,至其詩文則頗涉粗淺,不逮維楨遠甚。如《南川軍砦詩》「關嚴虎豹千山月,埜宿貔貅萬灶煙」一聯,對句全用蘇軾語。出句改「令嚴」為「關嚴」,改「鐘鼓」為「虎豹」,改「三更月」為「千山月」,乃點金成鐵。《了臼嶺詩》「彭殤等齊皆妄作,何為更泣牛山衣」,襲用杜牧語。而「牛山衣」字更拙,疑後人有所附會,非盡貞之舊稿矣。

得月稿》•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編輯

元呂不用撰。不用字則耕,上虞人,元亡不仕,洪武初舉教諭,以聾辭,自號石鼓山聾。是集為其孫鳳所編,凡詩三卷、文一卷。前有洪武九年曾衍、王霖二《序》,推之甚至。然詩多粗俚,文尤冗漫。

拱和詩集》•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元曹志撰。志字伯康,自號拱和居士,金華人。至正末,遭亂隱居。洪武中,以遺逸薦,不起,終於家。是集乃其家刻。前有二《序》,不署年月,亦不署撰人。末附《拱和詩序》及《志小傳》。又附其《家傳》三篇,惟《曹俸傳》稱六世孫服撰,《曹光遠傳》稱姚坦撰,《曹煜傳》稱野史氏容,不著其姓,餘並不知誰作,其文格則如出一手。又附《曹光遠誥》一篇,後有《呂祖謙贊》。《曹彬誥》一篇,後有《米芾贊》。終以《竹卷記》一篇,又為志作。編次絕無體例。其詩惟近體,無古體。大抵流連光景,千篇一律雲。

蘭雪集》•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編輯

元松陽女子張玉娘撰。玉娘明慧知書,少許字沈佺。既而父母有違言,玉孃不從。適佺屬疾,玉娘折簡貽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遂以憂死。葉子奇《草木子》深以其通問為非。至嘉靖中,邑人王詔得其遺詩於《道藏》中,乃為作傳以表其事,而引無鹽、孟光為比。要其失禮之咎自不可掩,而其志則可哀已。詩格淺弱,不出閨閣之態。卷首題張獻集錄,蓋玉娘之族孫也。

荻溪集》•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編輯

舊本題元王偕撰。前有洪武癸亥《馮原智序》,稱偕字叔與,琅琊人,官崑山學教授,善繪事,元亡不仕,寓居荻溪之西,以荻溪翁自號。今檢集中所與唱酬者,皆國朝順治間常熟諸文士。又嘗入京師,有《慈仁寺雙松歌》。慈仁寺建於明代,亦與偕時世不相合。惟詩中有《歲暮還荻溪》諸題,當必國初人寓居荻溪者。集名偶同,坊賈遂妄取《原智序》冠之,指為偕作,以售欺耳。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