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章句集註
四書章句集註 作者:朱熹 南宋 |
〔宋〕朱子撰。案《論語》自漢文帝時立博士;《孟子》據趙岐題詞,文帝時亦嘗立博士,以其旋罷,故史不載。《中庸說》二篇,見《漢書·藝文志》,戴顒《中庸傳》二卷、梁武帝《中庸講疏》一卷,見《隋書·經籍志》。惟《大學》自唐以前,無別行之本,然《書錄解題》載司馬光有《大學廣義》一卷、《中庸廣義》一卷,已在二程以前,均不自洛閩諸儒始爲表章,特其論說之詳,自二程始,定著「四書」之名,則自朱子始耳。 原本首《大學》、次《論語》、次《孟子》、次《中庸》,書肆刊本,以《大學》《中庸》篇頁無多,併爲一冊,遂移《中庸》於《論語》前,明代科舉命題,又以作者先後,移《中庸》於《孟子》前,然非宏旨所關,不必定復其舊也。 《大學》古本爲一篇,朱子則分別經傳,顛倒其舊次,補綴其闕文,《中庸》亦不從鄭註分節,故均謂之「章句」;《論語》《孟子》,融會諸家之說,故謂之「集註」,猶何晏註《論語》,裒八家之說,稱《集解》也。惟晏註皆標其姓,朱子則或標或不標,例稍殊焉。 《大學》章句,諸儒頗有異同,然所謂「誠其意者」以下,並用舊文,所特剏者,不過補傳一章,要非增於八條目外,旣於理無害,又於學者不爲無裨,何必分門角逐歟? 《中庸》雖不從鄭註,而實較鄭註爲精密,蓋考證之學,宋儒不及漢儒,義理之學,漢儒亦不及宋儒,言豈一端,要各有當,況鄭註之善者,如「戒愼乎其所不睹」四句,未嘗不採用其意;「雖有其位」一節,又未嘗不全襲其文,觀其去取,具有鑒裁,尤不必定執古義以相爭也。 《論語》《孟子》,亦頗取古註,如《論語》「瑚璉」一條,與《明堂位》不合;《孟子》「曹交」一註,與《春秋傳》不合,論者或以爲疑,不知「瑚璉」用包咸註,「曹交」用趙岐註,非朱子杜撰也。又如「夫子之牆數仞」,註「七尺曰仞」;「掘井九軔」,註「八尺曰仞」,論者尤以爲矛盾,不知「七尺」亦包咸註,「八尺」亦趙岐註也,是知鎔鑄羣言,非出私見,苟不詳考所出,固未可概目以師心矣。 大抵朱子平生精力,殫於四書,其剖析疑似,辨別毫釐,實遠在《易本義》《詩集傳》上,讀其書者,要當於大義微言,求其根本,明以來攻朱子者,務摭其名物度數之疎;尊朱子者,又併此末節而回護之,是均門戶之見,烏識朱子著書之意乎? |
附錄
編輯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