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會典/重修表及重修職名


重修凡例 大明會典
重修表及重修職名
李東陽
卷之一 文職衙門 宗人府 南京宗人府

進重修大明會典表

編輯

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臣申時行、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許國、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臣王錫爵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上言:

伏以鴻謨啟佑,貽萬年定保之徵;鉅典裁成、備一代經綸之跡;述作兼資乎明聖。信從允協於臣民。克紹前休,永垂後法。

粵自高皇肇造,陳紀立綱。暨夫列聖嗣興,覲光楊烈。蓋歷承□之百載,始成會典之一編。遠倣虞書,列九官而亮采;近參周禮,標六職以提衡;政刑明張弛之宜,文武揭修攘之要,圖籍藏諸天府,章程播在人寰。顧脫稿於弘治壬戌之冬,嗣後科條未備,迨續編於嘉靖己酉之夏,於時刊布未遑,忽閱三朝,遂更四紀。歲月既久,議論漸以繁多。法令滋章,推行因之牴牾。事或承訛而襲敝,寖失源流。吏多逞智以舞文,未諳體要。自非酌從違以定國是,何以折淆亂而一人心。文其在茲,時如有待。此蓋伏遇皇帝陛下,睿明日麗,剛健天行,躬親萬幾;動每咨於故實,總攬群策,言必準諸典刑;當訪落之初殷。肆陳常於時夏。

謂:治國猶張琴瑟,和調無俟於解絃;而承家若作梓材,樸斲尚資於塗臒。聿開館局。申命編摩,立例發凡,意義惟仍乎舊貫。紀年繫事,規條間出於新裁,是非則審訂以折衷,同異則參稽而畫一。頒降之書鹹載,存其實、不著其名;散亡之牘可收,舉其大,不遺其細。象令適成於歲始,龍章特冠於簡端。主職要,臣職詳,若網在綱而不紊;朝信道,工信度,如車合轍以共由。

允為昭代之全書,式副先朝之夙志。臣等識慚管,豹學愧醯雞,詎通左史之訓詞,粗習中朝之掌故。草創討論潤色、敢雲獻技於三長。議禮制度考文、尚俟取裁於獨斷。伏願緝熙聖學。恢闡皇猷。敕天而惟時惟幾、益謹無虞之戒。法祖而善繼善述、丕延有道之長。臣等無任瞻天仰聖、激切屏營之至。謹以重修大明會典二百二十八卷、合凡例目錄共一百四十冊、隨表上。進以聞。

萬曆十五年二月十六日,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臣申時行等謹上表

奉敕重修大明會典官員職名

編輯

總裁

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臣申時行
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許國
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臣王錫爵


副總裁

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臣沈鯉
嘉議大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臣沈一貫
通議大夫·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臣朱 賡
嘉議大夫·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臣王弘誨
嘉議大夫·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臣張位、臣于慎行
嘉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掌院事臣徐顯卿


纂修

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讀臣趙用賢
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臣劉虞夔
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讀臣劉元震、臣孫繼皋
翰林院侍讀臣黃洪憲
翰林院侍講臣曾朝節
翰林院修撰臣劉楚先、臣張應元
翰林院編修臣陸可教、臣楊起元、臣楊德政、臣馮琦、臣莊履豐、臣蕭良有、臣王庭譔
翰林院檢討臣余繼登、臣沈自邠、臣催纂
太僕寺少卿兼司經局正字臣徐繼申
光祿寺少卿兼司經局正字臣馬繼文
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兼司經局正字臣成揖、臣謄錄
山東布政司參議臣劉大武
大理寺右寺、右寺正臣顧祖源
大理寺右寺右評事臣包漸林、臣汪民敬
中書舍人臣李傅、臣趙應宿、臣孫說
光祿寺大官署署丞臣湯應龍、臣吳子像
通政使司經歷司知事臣沈雲慶
鴻臚寺主簿臣章如鋌、臣李尚珍、臣張大續、臣方崙
鴻臚寺署丞臣孫承爵、臣章伯輝
鴻臚寺序班臣鮑佐、臣丘登
四夷館譯字官臣劉尚賓、臣徐可行、臣李憲、臣李懷珍、臣成九皋
冠帶儒士臣包容
監生臣孫胤奇、臣吳馳、臣許立綱、臣王國棟、臣潘雲驥、臣王益、臣程啟元、臣張思學
儒士臣吳子敬、臣羅萬英、臣史鑑、臣劉世隆


收掌

禮部主客清吏司郎中臣陳珩
管典籍事大理寺右寺、右寺正兼司經局正字臣何初
管典籍事大理寺右寺右寺正臣吳果
中書舍人臣王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