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寰宇記 (四庫全書本)/卷043
太平寰宇記 卷四十三 |
欽定四庫全書
太平寰宇記卷四十三
宋 樂史 撰
河東道四
晉州
晉州平陽縣今理臨汾縣禹貢冀州之域星分參宿堯舜所都平陽即此地書謂既修太原至於岳陽亦此地也春秋屬晉戰國屬韓後屬趙地里志雲魏地盡河東趙分晉西有上黨上黨乃韓之別郡逺韓近趙後卒降歸趙秦並天下爲河東郡地二漢因之魏正始八年分河東之北十縣置平陽郡以在平河之陽以為名晉因之劉元海僣位稱漢亦都於此故十六國春秋前録雲河瑞元年太史令鮮于修之言於元海曰蒲子﨑嶇非可久安平陽唐堯所都於是居平陽後魏真君四年於此置東雍州孝昌中改為唐州建義元年又改爲晉州置總管府仍與郡同移故平陽城東北三十裏白馬城爲理歴東魏北齊後周皆為重鎮隋初改平陽為平河郡三年廢郡又為州煬帝初州廢又立為臨汾郡仍移於白馬城南一里義寧二年又改為平陽郡領臨汾襄陽岳陽冀氏楊五縣其年改楊縣為洪洞唐武徳元年改為晉州二年分襄陵置浮山縣分洪洞置西河縣三年置總管府管晉絳泌呂四州四年移治白馬城改浮山為神山縣貞觀六年廢都督十二年移治所於平陽古城十七年省西河縣以廢呂州之霍邑趙城汾西三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平陽郡乾元元年復為晉州元和十四年割襄陵屬絳州太和元年改屬河中府梁開平四年升為定昌府節度後唐同光元年為建雄軍皇朝因之
元領縣九 今十
臨汾 洪洞 㐮陵 神山 霍邑 趙城 汾西冀氏 岳陽 和州
州境
東西三百二十里 南北三百五十里
四至八到
東南至東京九百里 東南至西京六百二十四里西南至長安七百三十里 東至潞州三百九十里南至絳州一百四十里 西至慈州二百一十五里北至汾州三百六十里 東南至澤州四百六十里西南至慈州二百一十里 西北至隰州二百五十里 東北至沁州二百九十里
戶
唐開元戶六萬八百五十三皇朝戶主二萬八百八十九客四千七百六十六
風俗
詩含神霧雲唐地磽确其人儉而蓄積外急而內仁地理志雲晉之人君子深思小人儉陋別傳雲剛強多豪傑矜功名薄恩少禮與河中太原同
姓氏
平陽𨛦六姓 柴 解 賈 馬 路 鄧 晉陽𨛦二姓 習 景
人物
衞青字仲卿平陽人也漢武帝時為大將軍 霍去病平陽人武帝時為驃騎將軍 尹翁歸平陽人為扶風令語不及私 賈逵字梁道襄陵人為𢎞農太守魏太祖曰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賈逵吾何憂矣唐員半千晉州臨汾人
土産
爉燭貢 蜜蠟 葡萄 紅豆 紫草 紫參 賦麻布
臨汾縣舊一十三鄉今十鄉本漢平陽縣屬河東郡在平水之陽故曰平陽即今州城是也魏置平陽𨛦平陽縣屬焉自魏至宇文周屬郡不改開皇元年改平陽為平河縣三年罷郡縣屬晉州其年又改平河縣為臨汾縣大業三年罷州置臨汾郡縣仍屬焉唐義旗初屬平陽郡武徳元年罷郡置晉州縣仍屬焉 劉元海城晉永嘉之亂元海僣稱漢於此置都築平陽城晝夜興作不然則崩募能城者賞之先有韓媼者於野田見巨卵傍有嬰兒收養之字曰橛兒時已四嵗聞元海築城不就乃白媼曰我能成之母其應募媼從之橛兒乃變為蛇令媼持灰隨後遺誌焉謂媼曰馮灰築城可立矣竟如所言元海問其故橛兒遽化為蛇投入山穴露尾數寸使者斬之仍掘其穴忽有泉出激流奔注與晉水合流東入於汾至今近泉出蛇悉皆以為靈異因立神祠焉 天井在縣北五十里汾水東前趙録曰劉元海元熈三年晉將軍曹抽襲趙平虜卜休於天井逆戰㓕之即此也 襄陵故城漢襄陵縣城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本晉大夫卻城是也 平山一名壺口也尚書謂壺口治梁及岐即此地今名姑射山在縣西八里平水出焉足美石山海經憲山之南三百里有姑射山兾州圖雲西入文城郡以山為界莊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氷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榖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堯見之窅然䘮其天下即此地也 石孔山有九孔相通深不能窮 潏水今名三交水東自襄陵縣界流入 汾河水經雲汾水出平陽壺口山東經狐谷亭兾州圗雲汾東水北從西河界入厯𨛦西南入絳𨛦前趙録雲晉永嘉三年劉元海徙平陽於汾水得白玉印方四寸高一寸二分龍鈕其文曰新寶之印即王莾所造又南與平河水合流 沁水兾州圖雲沁水東北從上黨至𨛦東南入長平界 平水圖雲平陽故縣西南十五里有平水即晉水也其傍有故城宮闕基地皆劉聰遺跡 澇水源出鳥嶺山俗名長壽水 臭水池郡國志雲縣西南三十里有大池其水六畜不敢飲一名翻鑊即煑眉間赤㸃處鑊翻因成池池水上猶有脂潤 禮城堯妻舜二女之地 高梁城河北圗雲在縣東北三十七里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殺懐公於此又郡國志雲即高梁之墟 犨氏亭晉大夫郤犨食采之地今有亭 狐谷亭郡國志雲即狄侵取狐廚今為亭 霍將祠在州西南天寶七年勅置堯廟在縣南十里堯碑雲舊在汾水西晉元康中移於汾水東顯慶三年移就今廟 姑射神祠在縣北三十里姑射山東唐武德元年勅置 龍子祠在姑射山東平水之源其地茂林翁鬱俯枕清流實晉州之勝境也劉和墓在縣南三十五里元海太子也欲誅劉聦為
聦所殺 劉聰墓在縣西南十一里元海第四子洪洞縣東北六十里舊十六鄉今四鄉本漢楊縣即春秋陽侯國也左傳曰虞虢焦滑霍楊韓魏皆姬姓也杜注云八國晉所㓕楊縣屬平陽晉地道記曰楊故陽侯國晉㓕之以賜大夫羊舌肹漢以為縣屬河東郡後漢同魏置平陽郡楊縣屬焉後魏改屬永安𨛦開皇三年罷郡改屬晉州煬帝罷州置臨次𨛦縣仍屬焉唐義旗初改為洪洞縣取縣北故洪洞鎮為名 霍山在縣東北三十里霍水出焉注水經雲發源成潭闊七十步不測其深爾雅雲霍山之多珠玉焉 又聖人崖崖有七穴相通水經雲霍山北有雀䑕谷谷中道險左右悉結成橋閣道累石就路俗謂魯班橋 汾水在縣西六里霍水在縣北三里水經雲霍水源出趙城縣東三十八里廣勝寺大郎神西流至洪洞縣 故楊城春秋時陽國漢楊縣城也在縣東南十八里 洪洞故城在縣北六里後魏鎮城也姚最序行記曰周建德五年從行討齊師次洪洞百雉相臨四周重復控據要險城主張元靜率所部肉袒軍門即此地也 擒昌故城後魏擒昌縣在縣東南二十四里後魏太武帝擒赫連昌置因名焉 師曠祠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郅都墓在縣東南二十里河東大楊人為鴈門太守匈奴患之以漢法中都景帝殺之 劉元海墓在縣東八里稱趙僣都平陽襄陵縣東南二十六里五鄉今六鄉本漢舊縣也屬東郡魏正始八年分河東汾北置平陽郡以襄陽屬焉後以此地擒赫連昌遂於白馬城置擒昌縣高齊天保七年省周平齊自臨汾縣東北二十裏白馬故城移擒昌於今縣焉亦𨽻平陽隋初罷郡置晉州大業二年改為襄陽縣以趙襄子晉襄公俱陵於是邑因以名縣三年罷州為郡縣仍𨽻之 三交水在縣北十五里 襄陵故城兾州圖雲襄陵郡東南三十二里即故襄陵城也大業初曰擒昌後移就古城即在趙城東南六十里晉賈充墓在縣西南十里充子公閭為車騎將軍贈大宰 浮山在縣東南七里 潏水一名巢山水源出縣東南 巢山在縣北十五里
神山縣西七十八里舊十三鄉今三鄉本漢陵縣也高齊省襄陵縣入擒昌隋後置襄陵縣唐武徳二年僕射裴寂奏分襄陵縣以東之地置浮山縣𨽻晉州至三年吉善行於羊角山見神人四年改為神山縣 黑山在縣東四十四里一名牛首今名烏嶺山黒水出焉亦名澇水發源西流入臨汾縣界 羊角山在縣西南三十里老君祠在縣東南二十里唐武德三年見神於羊角
山下語曲沃縣人吉善行曰報大唐天子得聖理千年其年勅遣通事舍人栁憲立祠因改縣為神山開元十四年於舊廟置慶唐觀縣城故郭城也後魏書擒昌縣有郭城即此其城東西高四丈南北三面絶崖險固周迴五里 鳴山在縣南十里每天欲雨此土颯然有聲草木不動俗傳為鳴山 膚投汾水在縣南二十里出龍角山西橋山東北流入縣水經注云潏水出巢山東谷北經浮山西入襄陵縣界入汾膚投汾水即潏水也霍邑縣北一百五十里元一十四鄉本漢彘縣也屬河東郡因彘水為名周厲王無道周人流王於彘即今縣理是也後漢順帝改彘縣為永安縣屬郡不改魏分河東置平陽縣又屬焉後魏真君七年省及宣武正始三年又置於趙城縣東南三里魏末復還今理隋開皇十八年改為霍邑縣屬呂州因霍山為名大業二年廢呂州改屬晉州隋末喪亂武牙郎將宋老生屯兵於此義師之至也老生陳兵據險師不得進忽有白衣老父詣軍門曰霍山神遣語大唐皇帝若向霍邑當東南傍山取路我當助帝破之帝遣人㸔視果有㣲道高祖笑曰此神不欺趙襄子豈當負我耶於是進師去城十餘里老生戰敗棄馬步走墮身隍中劉𢎞基斬之遂平霍邑置霍山郡武德元年廢郡復置呂州因呂鄉為名貞觀十七年州廢縣入晉州 霍山一名岳山在縣東三十里禹貢曰既修太原至於岳陽正義雲今河東彘縣有霍太山周禮職方氏冀州鎮曰霍山是也 呂坡在縣西南十里古今地名記曰永安縣有呂鄉晉大夫呂甥之邑也呂州取名於此 汾水自靈石縣界流入經縣西二里南入趙城縣界 彘水源出霍山經縣南一里西入汾水 普濟寺貞觀八年詔以破宋老生於此置寺寺碑許敬宗之文 觀堆祠在縣東南三十里堆高二里周迴十里史記曰智伯率韓魏攻趙襄子懼保晉陽原過從後至於王澤有三神與過竹二節令遺毋䘏襄子齊三日剖竹有朱書曰余霍太山山陽侯天使也余將使汝反㓕智氏卒如其言遂祠三神使過主之俗謂其處為觀阜 周厲王陵在縣東二十九里厲王無道國人叛之王出奔彘死因塟此 轟匕廟在縣西百里按碑文永徽五年百姓石羅縣開國燕伯隴等立又神道碑雲唐故雲摩將軍燕鷰字伯隴即霍邑人也
趙城縣東北九十里舊十五鄉今三鄉本漢彘縣地即造父之邑也史記曰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繆王得驊騮緑耳獻之繆王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注曰趙城在河東永安縣本漢河東𨛦之彘縣自漢迄晉不改後魏太武帝廢宣武帝又置至隋不改其趙城縣唐義旗之初霍邑縣置屬霍山郡因故趙城為名武德三年廢郡置呂州縣仍屬焉貞觀十七年州廢縣入晉州縣初置在故城縣麟德元年為城內少水移向西立即今縣理也 汾水在縣西一里 趙城在縣南三十五里即造父受封於此 霍山廟在縣南三十里注水經雲霍山有廟甚靈鳥雀不棲其林猛獸常守其廟有靈泉以供祭祀鼔動則泉流聲絶則泉涸唐貞觀五年重修更名霍山神 趙簡子廟在縣城內 姑射山在縣三十二里 伏牛䑓在縣南十五里按帝王世紀曰伏羲風姓蛇身人首常居此䑓伏牛乘馬故曰伏牛䑓 女媧墓在縣東南五里其一在趙簡子城東五里沁水水經雲出謁淚山在潞州界從和川縣南流入 八十川水在縣東三十里出潞州長子縣界發鳩山西南入縣界合沁水北川長八十里因名八十川
岳陽縣東北一百五十里依八鄉本漢榖遠縣後魏孝莊帝建義元年於今縣西北七十八里安澤故城置安澤縣屬義寧郡開皇十六年改屬汾大業二年改安澤為岳陽縣以太岳之南故名之十二年罷州置臨汾郡縣仍屬焉唐義旗初屬平陽武德元年罷郡改屬晉州二年移於今理南三十三里東池堡貞觀六年又移於今理 烏嶺山在縣東十四里 赤壁水在縣南西北流合澗水其澗水一名通軍水 千畆原在縣北九十里左氏穆侯夫人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畆之戰生命之曰成師即此地今原下有沁水所經 赤壁城在縣西一里隋岳陽縣理此 東地堡在縣東三十三里今堡中貯義倉北面絶崖三面各二丈五尺周迴一里和川縣東北一百里舊管四鄉今二鄉亦谷遠縣之地後魏孝莊帝於今縣南九十里置義寧屬義寧𨛦隋開皇三年罷郡改屬晉州六年置沁州縣屬焉十八年改為和川縣大業二年省唐武德元年重置皇朝太平興國五年割𨽻晉州 烏嶺在縣西十六里 沁水在縣東十里 葉波水在縣八十步 兾缺墓在縣南十六里
太平寰宇記卷四十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