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208

 上一卷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八 書三

唐太宗 購蘭亭序 漢王元昌 歐陽詢 歐陽通 虞世南 褚遂良 薛稷 高正臣 王紹宗 鄭廣文 李陽冰 張旭 僧懷素
下一卷 

唐太宗

編輯

  唐太宗貞觀十四年,自真草書屏風,以示群臣。筆力遒勁,為一時之絕。嘗謂朝臣曰:「書學小道,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棄日。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又云:「吾臨古人之書,殊不學其形勢,惟在骨力。及得骨力,而形勢自生耳。」嘗召三品已上,賜宴於玄武門。帝操筆作飛白書,眾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競。散騎常侍劉洎,登御床引手,然後得之。其不得者,咸稱洎登床,罪當死,請付法。太宗笑曰:「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床。」(出《尚書故實》)

購蘭亭序

編輯

  王羲之《蘭亭序》。僧智永弟子辨才,嘗於寢房伏樑上,鑿為暗檻,以貯《蘭亭》。保惜貴重於師在日。貞觀中,太宗以聽政之暇,銳志玩書。臨羲之真草書帖,構募備盡,唯未得《蘭亭》。尋討此書,知在辨才之所。乃敕追師入內道場供養,恩賚優洽。數日後,因言次,乃問及《蘭亭》,方便善誘,無所不至。辨才確稱往日侍奉先師,實常獲見,自師沒後,薦經喪亂,墜失不知所在。既而不獲,遂放歸越中。後更推究,不離辨才之處。又敕追辨才入內,重問《蘭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上謂侍臣曰:「右軍之書,朕所偏寶。就中逸少之跡,莫如《蘭亭》。求見此書,勞於寤寐。此僧耆年,又無所用。若得一智略之士,設謀計取之必獲。」尚書左僕射房玄齡曰:「臣聞監察御史蕭翼者,梁元帝之曾孫。今貫魏州莘縣,負才藝,多權謀,可充此使,必當見獲。」太宗遂召見,翼奏曰:「若作公使,義無得理。臣請私行詣彼,須得二王雜帖三數通。」太宗依給。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隨商人船,下至越州。又衣黃衫,極寬長潦倒,得山東書生之體。日暮入寺,巡廊以觀壁畫。遇辨才院,止於門前。辨才遙見翼,乃問曰:「何處檀越。」翼就前禮拜云:「弟子是北人,將少許蠶種來賣。歷寺縱觀,幸遇禪師。」寒溫既畢,語議便合。因延入房內,即共圍棋撫琴,投壺握槊,談說文史,竟甚相得。乃曰:「白頭如新,傾蓋如舊。今後無形跡也。」便留夜宿,設缸面藥酒果等。江東雲缸面,猶河北稱甕頭,謂初熟酒也。酣樂之後,請賓賦詩。辨才探得來字韻,其詩曰:「初醞一缸開,新知萬里來。披雲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風長旅雁哀。非君有密術,誰照不燃灰。」蕭翼探得招字韻,詩曰:「邂逅款良宵,慇懃荷勝招。彌天俄若舊,初地豈成遙。酒蟻傾還泛,心猨躁似調。誰憐失群翼,長苦業風飄。」妍蚩略同,彼此諷詠,恨相知之晚。通宵盡歡,明日乃去。辨才云:「檀越閒即更來。」翼乃載酒赴之。興後作詩,如此者數四。詩酒為務,其俗混然。經旬朔,翼示師梁元帝自書《職貢圖》,師嗟賞不已。因談論翰墨,翼曰:「弟子先傳二王楷書法,弟子自幼來耽玩,今亦數帖自隨。」辨才欣然曰:「明日來,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書以示辨才。辨才熟詳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也。貧道有一真跡,頗是殊常。」翼曰:「何帖?」才曰:「《蘭亭》。」翼笑曰:「數經亂離,真跡豈在,必是響榻偽作耳。」辨才曰:「禪師在日保惜,臨亡之時,親付於吾。付受有緒,那得參差。可明日來看。」及翼到,師自於屋樑上檻內出之。翼見訖。故駁瑕指纇曰:「果是響榻書也。」紛競不定。自示翼之後,更不復安於伏樑上。並蕭翼二王諸帖,並借留置於几案之間。辨才時年八十餘,每日於窗下臨學數遍,其老而篤好也如此。自是翼往還既數,童第等無復猜疑。後辨才出赴邑汜橋南嚴遷家齋,翼遂私來房前。謂童子曰:「翼遺卻帛子在床上。」童子即為開門。翼遂於案上,取得《蘭亭》及御府二王書帖,便赴永安驛。告驛長陵訴曰:「我是御史,奉敕來此。今有墨敕,可報汝都督知。」都督齊善行聞之,馳來拜謁。蕭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辨才,辨才仍在嚴遷家未還寺。遽見追乎,不知所以。又遣雲,侍御須見。及師來見御史,乃是房中蕭生也。蕭翼報云:「奉敕遣來取《蘭亭》,《蘭亭》今已得矣,故喚師來別。」辨才聞語而便絕倒,良久始蘇。翼便馳驛南(法書要錄南作而)發,至都奏御,太宗大悅。以玄齡舉得其人,賞錦琜千段;擢拜翼為員外郎,加五品,賜銀瓶一、金縷瓶一、馬腦碗一、並實以珠。內廄良馬兩匹,兼寶裝鞍轡。宅莊各一區。太宗初怒老僧之秘吝,俄以其年耄,不忍加刑。數月後,仍賜物三千段,谷三千石,便敕越州支給。辨才不敢將入己用,乃造三層寶塔。塔甚精麗,至今猶存。老僧因驚悸患重,不能強飯,唯歠粥,歲餘乃卒。帝命供奉榻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等四人,各榻數本,以賜皇太子諸王近臣。貞觀二十三年,聖躬不豫,幸玉華宮含風殿。臨崩,謂高宗曰:「吾欲從汝求一物,汝誠孝也,豈能違吾心耶,汝意何如?」高宗哽咽流涕,引耳而聽受制命。太宗曰:「吾所欲得蘭亭,可與我將去。」後隨仙駕入玄宮矣。今趙模等所榻在者,一本尚直錢數萬也。(出《法書要錄》)

  又 一說王羲之嘗書《蘭亭會序》。隋末,廣州好事僧得之。僧有三寶,寶而持之。一曰右軍《蘭亭》書,二曰神龜,(以銅為之。龜腹受一升。以水貯之。龜則動四足行。所在能去)三曰如意。(以鐵為文。光明洞徹。色如水晶)太宗特工書,聞右軍蘭亭真跡,求之得其他本,若第一本,知在廣州僧,而難以力取。故令人詐僧,果得其書。僧曰:「第一寶亡矣,其餘何愛。」乃以如意擊石,折而棄之;又投龜一足傷,自是不能行矣。(出《紀聞》)

漢王元昌

編輯

  唐漢王元昌,神堯之子,善行書。諸王仲季並有能名,韓王、曹王,亦其亞也。曹則妙於飛白,韓則工於草行。魏王、魯王,亦韓王之倫也。(出《書斷》)

歐陽詢

編輯

  唐歐陽詢字信本,博覽今古,官至銀青光祿大夫率更令。書則八體盡能,筆力勁險。高麗愛其書,遣使請焉。神堯歎曰:「不意詢之書名,遠播夷狄。」真觀十五年卒,年八十五。詢飛白、隸、行、草入妙,大篆、章草入能。(出《書斷》)

  又 率更嘗出行,見古碑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步,復下馬佇立。疲則布毯坐觀,因宿其傍,三日而後去。今開通元寶錢,武德四年鑄,其文乃歐陽率更書也。(出《國史異纂》)

歐陽通

編輯

  唐歐陽通,詢子。善書,瘦怯(明抄本瘦怯作取法)於父。常自矜能書,必以象牙犀角為筆管;狸毛為心;覆以秋兔毫;松煙為墨,末以麝香;紙必須堅薄白滑者乃書之,蓋自重其書。薛純陀亦效歐草,傷於肥鈍,亦通之亞也。(出《朝野僉載》)

虞世南

編輯

  虞世南字伯施,會稽人也,仕隋為秘書郎。煬帝知其才,嫉其鯁直,一為七品十餘年。仕唐至秘書監。文皇曰:「世南一人,遂兼五絕。一曰博學,二曰德行,三曰書翰,四曰詞藻,五曰忠直。有一於此,足謂名臣,而世南兼之。」行草之際,尤所偏工。本師於釋智永,及其暮齒,加以遒逸。卒年八十九。伯施隸草行入妙。(出《書斷》)

褚遂良

編輯

  褚遂良,河南人。父亮,太常卿。遂良官至僕射,善書。少則伏膺虞監,長則師祖右軍,真書甚得其媚趣。顯慶中卒,年六十四。遂良隸行入妙,亦嘗師受史陵。然史亦有古直,傷於疏瘦也。(出《書斷》)

  又 遂良問虞監曰:「某書何如永師?」曰:「吾聞彼一字直五萬,官豈得若此者?」曰:「何如歐陽詢。」虞曰:「聞詢不擇紙筆,皆能如志,官豈得若此?」褚曰:「既然,某何更留意於此。」虞曰:「若使手和筆調,遇合作者,亦深可貴尚。」褚喜而退。(出《國史異纂》)

薛稷

編輯

  薛稷,河南人,官至太子少保。書學褚,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矣,可渭河南公之高足。甚為時所珍尚,稷隸行入能。(出《書斷》)又 稷外祖魏徵家,富圖籍,多有虞褚舊跡。銳精模效,筆態遒麗。當時無及之者。又善畫,(「畫」原作「書」,據明抄本改)博採古蹟,埒於秘書。(出《譚賓錄》)

高正臣

編輯

  高正臣,廣平人,官至衛尉卿。習右軍之法,睿宗愛其書。張懷素之先,與高有舊,朝士就高乞書,或憑書之。高常為人書十五紙,張乃戲換其五紙,又令示高。再看不悟。客曰:「有人換公書。」高笑曰:「必是張公也。」乃詳觀之,得其三紙。客曰:「猶有在。」高又觀之,竟不能辨。高嘗許人書一屏障,逾時未獲。其人乃出使淮南,臨別,大悵惋。高曰:「正臣故人在申州,正與僕書一類,公可便往求之。」遂立申此意。陸柬之嘗為高書告身,高常嫌之,不將入秩。後為鼠所傷,乃持示張公曰:「此鼠甚解正臣意。」風調不合,一至於此。正臣隸行草入能。(出《書斷》)

王紹宗

編輯

  王紹宗字承烈,官至秘書少監。祖述子敬欽羨柬之。其中小真書,體象尤異。其行書及章草,次於真。常與人書云:「鄙夫書翰無工者,特由水墨之積習。恆精心率意,虛神靜思以取之。」每與吳中陸大夫論及此道,明朝必不覺已進。陸後與密訪知之,嗟賞不少。「將餘比虞七,以虞亦不臨寫故也,但心准目想而已。聞虞眠布被中,恆手畫腹皮,與餘正同也。」承烈隸行草入能。(出《書斷》)

鄭廣文

編輯

  鄭虔任廣文博士。學書而病無紙,知慈恩寺有柿葉數間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紅葉學書,歲久殆遍。後自寫所制詩並畫,同為一卷封進。玄宗御筆書其尾曰:「鄭虔三絕。」(出《尚書故實》)

李陽冰

編輯

  李陽冰善小篆,自言斯翁之後,且(「且」原作「耳」,據明抄本改)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言。開元中,張懷瓘撰《書斷》,陽冰、張旭並不載。絳州有篆字與古不同,頗為怪異。李陽冰見之,寢臥其下,數日不能去。驗其書是唐初,不載書者名姓。碑有「碧落」二字,時人謂之碧落碑。(出《國史補》)

張旭

編輯

  張旭草書得筆法,後傳崔邈、顏真卿。旭言:「始吾聞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飲醉輒草書,揮筆大叫。以頭搵水墨中而書之,天下呼為張顛。醒後自視,以為神異,不可復得。後輩言筆札者,虞、歐、褚、薛。或有異論,至長史無間言。(出《國史補》)

  又 旭釋褐為蘇州常熟尉。上後旬日,有老父過狀,判去。不數日復至。乃怒而責曰:「敢以閒事,屢擾公門。」老父曰:「某實非論事,睹少公筆跡奇妙,貴為篋笥之珍耳。」長史異之,因詰其何得愛書。答曰:「先父受書,兼有著述。」長史取視之,信天下工書者也。自是備得筆法之妙,冠於一時。(出《幽閒鼓吹》)

僧懷素

編輯

  長沙僧懷素好草書,自言得草聖三昧。棄筆堆積,埋於山下,號曰「筆塚」。(出《國史補》)

◀上一卷 下一卷▶
太平廣記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