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卷第293

 上一卷 太平廣記
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

度朔君 蔣子文 葛祚 虞道施 顧邵 陳氏女 王表 石人神 聖姑 陳敏 費長房 胡母班 張誠之
下一卷 

度朔君

編輯

  袁紹在冀州,有神出河東,號度朔君,百姓為立廟。廟有主簿大福。陳留蔡庸為清河太守,過謁廟。有子名道,亡已三十年。度朔君為庸設酒曰:「貴子昔來,欲相見。」須臾子來。度朔君自云:父祖昔作兗州。有人士母病往禱。主簿云:「君逢天士留待。」聞西北有鼓聲而君至。須臾,一客來。著皂單衣,頭上五色毛,長數寸。去,復一人著白布單衣,高冠,冠似魚頭,謂君曰:「吾昔臨廬山,食白李,憶之未久,已三千歲。日月易得,使人悵然。」君謂士曰:「先來南海君也。」士是書生,君明通五經,善《禮記》,與士論禮,士不如也。士乞救母病。君曰:「卿所居東有故橋,人壞之。此橋所行,卿母犯之。能復橋,便差。曹公討袁譚,使人從廟換千匹絹,君不與。曹公遺張郃毀廟。未至百里,君遺兵數萬,方道而來。郃未達二里,雲霧繞郃軍,不知廟處。君語主簿:「曹公氣盛,宜避之。」後蘇並鄰家有神下,識君聲,云:「昔移入胡,闊絕三年。」乃遣人與曹公相聞:「欲修故廟,地衰不中居,欲寄住。」公曰:「甚善。」治城北樓以居之。數日,曹公獵,得物,大如麂,大足,色白如雪,毛軟滑可愛,公以摩面,莫能名也。夜聞樓上哭云:「小兒出行不還。」太祖拊掌曰:此物合(「物合」原作「子言真」,據明抄本改。)衰也。」晨將數百犬繞樓下。犬得氣,衝(「衝」原作「衰」,據明抄本改。)突內外。見有物大如驢,自投樓下,犬殺之,廟神乃絕。(出《搜神記》)

蔣子文

編輯

  蔣子文,廣陵人也。嗜酒好色,挑撻無度。常自謂青骨,死當為神。漢末,為秣陵尉,逐賊至鍾山下,賊擊傷額,因解綬縛之,有頃遂死。及吳先祖之初,其故吏見文於道,乘白馬,執白羽,侍從如平生。見者驚走,文追之,謂曰:「我當為此土地神,以福爾下民,爾可宣告百姓,為我立祠。不爾,將有大咎。」是歲夏,大疫,百姓輒相恐動,頗有竊祠之者矣。文又下巫祝:「吾將大啟祐孫氏,宜為吾立祠。不爾,將使蟲入人耳為災。」俄而有小蟲如鹿虻,入耳皆死,醫不能治。百姓愈恐,孫主未之信也。又下巫祝:「若不祀我,將又以大火為災。」是歲,火災大發,一日數十處,火及公宮,孫主患之。議者以為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宜有以撫之。於是使使者封子文為中都候,次弟子緒為長水校尉,皆加印授,為廟堂,轉號鍾山為蔣山。今建康東北蔣山是也。自是災厲止息,百姓遂大事之。陳郡謝玉,為瑯邪內史。在京城。其年虎暴,殺人甚眾。有一人,以小船載年少婦,以大刀插著船,挾暮來至。邏將出語云:「此間頃來甚多草穢,君載細小,作此輕行,太為不易,可止邏宿也。」相問訊既畢,邏將適還去,其婦上岸,便為虎取去。其夫拔刀大喚,欲逐之。先奉事蔣侯,乃喚求助。如此當行十里,忽覺如有一黑衣人為之導,其人隨之。當復二十里,見大樹,既至一穴。虎子聞行聲,謂其母至,皆走出,其人即其所殺之,便挾刀隱樹住。良久,虎方至,便下婦著地,到牽入穴,其人以刀當腰砍斷之。虎既死,其婦故活,向曉能語。問之雲虎:「初取,便負著背上,臨至而後下之。四體無他,止為草木傷耳。」扶歸還船。明夜,夢一人語之云:「蔣侯使助,汝知否?」至家殺豬祠焉。會稽鄮縣東野,有女子,姓吳,字望子,年十六,姿容可愛。其鄉里有鼓舞解神者,要之便往。緣塘行半路,忽見一貴人,端正非常。貴人乘船,手力十餘整頓。令人問望子:「欲何之?」具以事對。貴人云:「我今正往彼,便可入船共去。」望子辭不敢,忽然不見。望子既拜神坐。見向船中貴人,儼然端坐,即蔣侯像也。問望子來何遲,因擲兩橘與之。數數形見,遂隆情好。心有所欲,輒空中下之,嘗思噉鱠,一雙鮮鯉,隨心而至。望子芳香,流聞數里,頗有神驗,一邑共事奉。經三年,望子忽生外意,神便絕往來。咸寧中,太常卿韓伯子某,會稽內史王蘊子某,光祿大夫劉耽子某,同游蔣山廟。廟有數婦人像,甚端正。某等醉,各指像以戲相配匹。即以其夕,三人同夢,蔣侯遣傳教相聞曰:「家子女並醜陋,而猥垂榮顧,輒刻某日,悉相奉迎。」某等以其夢指適異常,試往相問,而果各得此夢,符協如一。於是大懼,備三牲,詣廟謝罪乞哀。又俱夢蔣侯親來降己曰:「君等既已顧之,實貪會對,剋期垂及,豈容方更中悔!」經少時,並亡。劉赤父者,夢蔣侯召為主簿,期日促,乃往廟陳請。母老子弱,情事過切,乞蒙放恕。會稽魏過,多材藝,善事神,請舉過自代,因叩頭流血。廟祝曰:「特願相屈,魏過何人,而有斯舉!」赤父固請,終不許,尋而父斧死焉。孫恩作逆時,吳興分亂,一男子匆急突入蔣廟。(「廟」原作「侯」,據明抄本改。)始入門,木像彎弓射之,即卒。行人及守廟者無不皆見也。中書郎王長豫,有美名,父丞相導,至所珍愛,遇病轉篤,導憂念特至,正在北床上坐,不食已積日。忽見一人,行床甚壯,著鎧持刀。王問:「君是何人?」答曰:「僕是蔣侯也。公兒不佳,欲為請命,故來耳。勿復憂。」王欣喜動容,即求食,食遂至數鬥,內外咸未達所以。食畢,忽復慘然,謂王曰:「中書命盡,非可救者。」言終不見也。(出《搜神記》)

葛祚

編輯

  葛祚,吳時衡陽太守。郡境有大槎橫水,能為妖怪,百姓為立廟。行旅禱祀,槎乃沈沒,不者槎浮,則船為之破壞。祚將去官,乃大具斤斧,將去民累。明日當至,其夜,聞江中啕啕有人聲。往視,槎移去,沿流下數里,駐灣中。自此行者無復沈覆之患。衡陽人為祚立碑曰:「正德祈禳,神木為移也。」(出《幽明錄》)

虞道施

編輯

  虞道施乘車出行。忽有一人著烏衣徑來上車,云:「令寄載十許里耳。」道施試視此人,頭上有光,口皆赤,面悉是毛,異之。(「之」原作「於」,據明抄本改。)始時既不敢遣,行十里中,如言而去。臨別,語道施曰:「我是驅除大將軍,感汝相容。」贈銀鐸一雙而滅。(出《異苑》)

顧邵

編輯

  顧邵為豫章,崇學校,禁淫祀,風化大行,歷毀諸廟。至廬山廟,一郡悉諫,不從。夜忽聞有排大門聲,怪之,忽有一人,開閣逕前,狀若方相,自說是廬君。邵獨對之,要進上床。鬼即人坐。邵善《左傳》,鬼遂與邵談《春秋》,彌夜不能相屈。邵歎其積辨。謂曰:「傳載晉景公所夢大厲者,古今同有是物也?」鬼笑曰:「今大則有之,厲則不然。」燈火盡,邵不命取,乃隨燒《左傳》以續之。鬼頻請退,邵則留之。鬼本欲凌邵,邵神氣湛然,不可得乘。鬼反和遜,求復廟,言旨懇至。邵笑而不答,鬼發怒而退。顧謂邵曰:「今夕不能仇君,三年之內,君必衰矣。當因此時相報。」邵曰:「何事匆匆,且復留談論。」鬼乃隱而不見。視門閣,悉閉如故。如期,邵果篤疾,恆夢見此鬼來擊之,並勸邵復廟。邵曰:「邪豈勝正?」終不聽。後遂卒。(出《志怪》)

陳氏女

編輯

  烏傷陳氏有女,著屐上大楓樹顛,了無危懼。顧曰:「我應為神,今便長去。唯左蒼右黃,當暫歸耳。」家人悉出見之。拳手辭訣,於是飄聳輕越,極睇乃沒。人不了蒼黃之意,每春輒以蒼狗,秋黃狗。設祀樹下也。(出《異苑》)

王表

編輯

  臨海羅陽縣有神,自稱王表。語言飲食,與人無異,然不見其形。又一婢,名紡績。是月,遣中書郎李崇,齎輔國將軍羅陽王印綬迎表。表隨崇俱出,所歷山川,輒遣婢與其神相聞。表至,權於蒼龍門外為立第舍。表說水旱小事,往往有驗。(出《吳志》。明抄本作出《異志》)

石人神

編輯

  石人神,在豐城縣南。其石狀似人形。先在羅山下水中,流潦不沒。後有人於水邊浣衣,掛著左臂。天忽大雨,雷電霹靂,石人臂折,走入山畔。時人異之,共立為祠,每有靈驗,號曰「石人神」。(出《豫章古今記》)

聖姑

編輯

  吳興郡界首,有洞庭山,山中聖姑祠廟在焉。《吳志》曰:姑姓李氏,有道術,能履水行,其夫怒而殺之。自死至今,向七百歲,而顏貌如生,儼然側臥。遠近祈禱者,心至則能到廟;心若不至,風回其船,無得達者。今每月一日沐浴,為除爪甲。每日妝飾之,其形質柔弱,只如寢者。蓋得道歟。(出《紀聞》)

陳敏

編輯

  陳敏,孫皓之世為江夏太守。自建業述職,聞宮亭廟神靈,枉帆過之,乞在任安穩,當上銀杖一枝。限既滿,作杖,插竹為桿,以銀度之。尋徵為散騎常侍,還到江口,後宮亭送杖訖,即進路。日晚,降神巫宣教曰:「陳敏許我銀杖,今以度銀杖見與,使投水中,當送以還之。欺蔑之罪,不可容也。」乃置杖浮水上,從流而北,其疾如飛,徑到敏船前,徘徊不去。敏懼,取之,遣小吏到廟遜謝。小吏既發,驚風卒至,湧浪滔天,敏舟傾。唯小吏四人獨在。(出《神鬼傳》)

費長房

編輯

  費長房能使鬼神。後東海君見葛陂君,淫其夫人。於是長房敕係三年,而東海大旱。長房至東海,見其請雨,乃敕葛陂君出之,即大雨也。(出《列異傳》)

胡母班

編輯

  胡母班曾至太山之側,忽於樹間。逢一絳衣騶,呼班云:「太山府君召。」母班驚愕,逡巡未答,復有一騶出呼之。遂隨行數十步,騶請母班暫瞑。少頃,便見宮室,威儀甚嚴。母班乃入閣拜謁。主為設食,語母班曰:「欲見君無他,欲附書與女婿耳。」母班問女郎何在?「曰:「女為河伯婦。」母班曰:「輒當奉書,不知何緣得達。」答曰:「今適河中流,便扣舟呼青衣,當自有取書者。」母班乃辭出。昔騶復令閉目,有頃,忽如故道。遂西行,如神言而呼」青衣「。須臾,果有一女僕出,取書而沒。少頃復出云:「河伯欲暫見君。」婢亦請瞑目,遂拜謁河伯。河伯乃大設酒食,詞旨慇懃。臨別,謂母班曰:「感君遠為致書,無物相奉。」於是命左右:「取吾青絲履來。」以貽母班。母班出,瞑然忽得還舟,遂於長安經年而還。至太山側,不敢潛過,遂扣樹,自稱姓名,」從長安還,欲啟消息。「須臾,昔騶出,引母班如向法而進,因致書焉。府君請曰:「當別遣報。」母班語訖,如廁,忽見其父著械徒作,此輩數百人。母班進拜流涕,問大人何因及此。父云:「吾死不幸,見譴三年,今已二年矣!困苦不可處。知汝今為明府所識。可為吾陳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耳。」母班乃依教,叩頭陳乞。府君曰:「死生異路,不可相近,身無所惜。」母班苦請,方許之。於是辭出。還家歲餘,兒子死亡略盡。母班惶懼,復詣太山,扣樹求見。昔騶遂迎之而見。母班乃自說:「昔辭曠拙,及還家,兒死亡至盡,今恐禍故未已,輒來啟白,幸蒙哀救。」府君拊掌大笑曰:「昔語君,生死異路,不可相近故也。」即敕外召母班父,須臾至庭中,問之:「昔求還里社,當為門戶作福,而孫息死亡至盡,何也?」答云:「久別鄉里,自忻得還,又遇酒食充足,實念諸孫,召而食之耳。」於是代之。父涕泣而出。母班遂還,後有兒皆無恙。(出《搜神記》)

張誠之

編輯

  吳縣張誠之。夜見一婦人。立於宅東南角。舉手招誠。誠就之。婦人曰。此地是君家蠶室。我即是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於上。以祭我。當令君蠶桑百倍。「言絕失之。誠如言,為作膏粥,自此年年大得蠶。世人正月半作膏粥,由此故也。(出《續齊諧記》)

◀上一卷 下一卷▶
太平廣記

 

本北宋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