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一百二十九 太平御覽
卷四百八十九.人事部一百三十 別離
人事部一百三十一 

《毛詩》曰:出宿於濟,飲餞於禰。

又曰:申伯言邁,王餞於郿。

又曰:挑兮撻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又曰: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又曰: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又曰: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又曰:出宿於浦,飲餞於禰。

又曰:顯父餞之,清酒百壺。

又曰:有女仳離,慨其嘆矣。

《禮記》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左傳·昭公十六年》:鄭六卿餞宣子於郊。宣子曰:「二三子請賦詩,起亦以知鄭志。」子𪙉賦《野有蔓草》,子産賦《羔裘》,子太叔賦《褰裳》,子游賦《風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籜兮》。宣子喜曰:「二三子以命貺起,賦不出鄭志。二三君子皆數世之主也。」

《家語》曰:孔子去周,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送人以金,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而竊仁者之號,請送子以言:凡當世之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弘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者也。」孔子曰:「敬奉教。」

又曰:孔子在衛,晨興,顔淵侍,有哭者甚哀。回曰:「此哭非獨哀死,又悲生離也。」孔子曰:「何以知之?」對曰:「回聞恆山之鳥,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將分離,悲鳴以相送,哀有類於此矣。」

史記》曰:魯人或惡吳起曰:「起之爲人,猜忍人也。其少時,家累千金,將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外。與其母訣,嚙臂而盟曰:起不爲卿相,不復入衛。」

又曰: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擊匈奴,丞相劉屈犛爲祖道,送渭橋,與廣利別。

又曰:疏廣、疏受父子幷爲皇太子師傅,朝廷以爲榮。在位歲久,廣謂受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宦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後悔。」即日,父子俱稱病,乞骸骨。上以其年篤老,皆許之,加賜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賜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爲設祖道,供帳東都門外,蘇林注曰:長安東郭門也。送者車數百輛,辭訣而去。及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嘆息,爲之下泣。

又曰隸宗:遣諸王歸國。帝特留東平王蒼,賜以秘書、列仙圖、道術秘方。至八月飲酎畢,有司復奏遣蒼,乃許之。手詔賜蒼曰:「骨肉天性,誠不以遠近親疏,然數見顔色,情重昔時。中心戀戀,惻然不能言。」於是車駕祖送,流涕而訣。復賜乘輿服禦,珍寶輿馬,錢布以億萬計。

又曰:赤眉兵盛,乃拜鄧禹前將軍持節西征,自選可與俱者。於是凡將六將軍,吏二萬人。禹辭訣,上自從輕騎數百送至野。鄧禹不能定赤眉,乃遣馮異代禹討之。車駕送至河南,賜以乘輿七尺劍。敕異曰:「諸將非不能健鬥,然好虜掠。卿本能禦吏,念自修飭,無爲郡縣所苦。」異頓首受命。

又曰:東平王蒼朝京師。月餘,還國。帝臨送歸宮,悽然懷思,乃詔遣使詣國:「辭別之後,獨坐不樂,因就車歸,伏軾而吟。誦及《采菽》,以增嘆息。」

又曰:第五倫年少諸家,惟令詣郡尹鮮于裒,裒見而異之,署爲吏。後裒坐事徵,臨去,握倫臂訣曰:「恨相知之晚。」

又曰:申屠蟠爲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卒,歸葬江東,四方名豪會帳下六七千人,談論莫有及蟠者。惟南郡一生與相酬對,既別,執蟠手曰:「君非聘則徵,如是相見於上京矣。」蟠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爲可與言,何乃相教榮貴之徒耶?」因振手而去。

《魏志》曰:夏侯惇薨,以曹休爲鎮南將軍,假節,都督諸軍事。車駕臨送,上乃下輿執手而別。

《吳志》曰:魯肅代周瑜過呂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爲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應曰:「臨時施宜。」蒙因爲畫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至於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又曰:劉繇亡於豫章,孫策命太史慈往撫安之。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還。」策曰:「子義舍我,尚復與誰?」餞送昌門,把腕別曰:「何時能還?」答曰:「不過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晉中興書》曰:王澄嘗之荊州,送者傾邑。所別處樹上有鵲巢,澄便脫衣著犢鼻上樹,探鵲鷇而弄之,傍若無人。

《晉中興書》曰:衛玠兄璪,時爲散騎侍郎,內侍懷帝。玠以天下將亂,移家南行。母曰:「我不能舍仲寶而去也。玠啓喻深至爲門戶大計,母涕泣從之。臨別,玠謂璪曰:「在三之義人之所重,今可謂致身命之日,兄其勉之。」乃扶將老母轉至豫章,而洛城失守,璪沒焉。

沈約《宋書》曰:王弘,字方平,家貧而性好山水。求爲烏傷令,尋以病歸。桓謙以爲衛軍參軍。時殷仲文還姑熟,祖送傾朝,謙要弘之同行,答曰:「凡祖離送別,必在有情,下官與殷風馬不接,無糸彖陪從。」謙貴其言。

又曰:張敷音儀詳緩,與人別,執手曰:「念相聞。」

《後魏書》曰:南安王禎復封南安王,後爲鎮北大將軍、相州刺史。帝餞禎於華林都亭,詔左右賦詩,不能者,幷可聽射,當使武士彎弓,文人下筆。帝送禎下階,流涕而別。

《續齊諧記》曰:京兆田真三人分財,堂前有紫荊花,葉茂異,共議破爲三分,明截之。爾夕,樹即枯死,真見之,驚謂弟曰:「花本同株,當分折枯悴,況人兄弟孔懷,而少離異,是不如樹也。」兄弟相感更合。

《吳錄》曰:朱桓還屯濡須,權祖之。桓奉觴曰:「臣當遠去,願一捋陛下須,無所復恨。」權憑几前席,桓進持須曰:「臣今日真可謂捋虎鬚者。」權大笑。

《吳越春秋》曰:越王勾踐伐吳,將與大夫范蠡入臣於吳,群臣皆送浙江,大夫文種前爲祝,其辭曰:「皇天佑助,先沉後揚,禍爲德根,憂爲福堂。」

《許邁別傳》曰:邁好養生,遣妾歸家,東游采藥於桐廬山。欲斷穀,以山近人,不得專一,移入臨安。自以無復返期,乃改名遠游,書與婦別。

《管輅別傳》曰:諸葛原與輅別,戒以二事,言:「卿性樂酒,雖溫克,然不可保,寧當節之;卿相有水鏡之才,所見者妙,福如膏火,不可不慎;持節散才,游於雲漢之間,不受富貴也。」輅言:「酒不可極,才不可盡,吾欲持酒以禮,持才以愚,何患之有耶?」

《穆天子傳》曰:天子觴西王母瑤池之上,王母謠曰:「白雲在天,山川間之。」

《荊州圖》曰:襄陽縣南陸道六里有林館,是餞行送歸之所。

《水經》曰:壽春縣故城東爲長瀨,津之側有射堂北亭迎送之所。

《江表傳》曰:孫權乘飛雲大船,與張昭、秦松、魯肅十餘人共送周瑜,大宴會敘別。昭、肅等皆出,權獨與劉備留語,因言次,嘆瑜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爲人臣耳!」

《李陵別傳》曰:陵與蘇武書曰:「男兒生不成名,死必葬蠻夷中耳。誰復能屈伸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吏,弄其文墨耶!願足下勿復望陵。嗟乎!子卿,知復何言!相去萬里,人絕路殊,生爲別離之人,死爲異域之鬼。」

《文士傳》曰:張翰到京師時,齊王冏擅權。翰謂同郡人顧榮曰:「天下紛紛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去矣。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捉其手,愴然嘆曰:「吾亦思汝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翰遂稱疾,徑歸府。以翰輒去,除吏名。

《世說》曰:杜預屯荊州,頓七星橋,朝士悉祖之。

又曰:阮籍嫂嘗歸家,籍相見與別。人或譏之,曰:「禮豈爲我輩設耶?」

裴淵《廣州記》曰:尉佗築台以朔望升拜,號爲朝台。即岡傍江,構起華館,以送陸賈,因稱朝亭。

《語林》曰:殷公北征,朝士出送之,軍容甚盛,儀止可觀。陳說經略攻取之宜,衆皆謂必能平中原。將別,忽馳逞,才能盤馬,遂墮地,士以是知其必敗。

又曰:有人詣謝公。別,謝公流涕,人了不悲。既去,左右曰:「向客殊自密雲。」謝公曰:「非徒密雲,乃自旱雷。」

《呂氏春秋》曰:吳起行,魏武侯自送之西河,而與起辭。武侯曰:「先生將何以治西河?」對曰:「以忠,以信,以仁,以義。」武侯曰:「四者足矣。」

《郭子》曰:周叔治爲晉陵,謨子叔治,光祿大夫、西平貞侯顗弟。周侯、仲智送之,周侯名顗,字伯仁。仲知,名嵩,次弟也。叔治將泣涕不止,仲智恚之曰:「困人及婦人別,惟知啼!」便捨去。周侯獨留,與飲酒言語,臨別流涕,撫其背曰:「阿拏自愛。」

《孔叢子》曰:子高游趙,平原君客有鄒文、李節者,與相友善。及將還魯,諸故人訣。既畢,文、節送行,三宿臨別,文、節流涕交頤,子高徒握手而已。分背就路,其徒問:「先生與彼二子善,彼有戀戀之心,而先生厲聲高揖,無乃非親之謂乎!高曰:「始吾謂此二子丈夫耳,乃今知其婦人。人生其有四方之志,豈鹿豕哉,而常群聚乎!」其徒曰:「若此,二子泣非耶?」高答曰:「斯二子,良人也,有不忍之心。其於斷,必不足矣。」

又曰:竇皇后弟廣國曰:「姊去我西時,與我訣於傅舍中,沐我而去。」

又曰:成帝遣定陶王之國。王辭去,上與相對,涕泣而訣。

《琴操》曰:商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將欲與改娶。妻聞,中夜驚起,倚戶悲嘯。牧子聞,援琴鼓之,痛恩愛永離,嘆別鶴以舒情,故曰《別鶴操》。

《古詩》曰: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期?胡馬嘶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棄捐勿復道,弩力加餐飯。

《李陵贈蘇武詩》曰: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歧路間,恨恨不能辭。行人難久留,客言長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弩力崇明德,皓首以爲期。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逾,風波一失路,各在天一涯。

又曰:昔爲鴛與鴦,今爲參與商。

又曰:二鳧俱北飛,一鳧獨南翔。子當留斯土,我獨歸故鄉。

蘇武《贈李陵詩》云:黃鵠一遠別,千里影徘徊。

《古詩》曰: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有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江淹《別賦》曰: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

《楚辭》序曰: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已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陳道徑以諷諫君。

又曰: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送將歸。

又曰:悲莫悲兮生別離。

 人事部一百二十九 ↑返回頂部 人事部一百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