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卷六 夷堅志
夷堅丁志 · 卷七
丁志卷八 

夷堅丁志卷第七(十六事)


戴樓門宅

編輯

  顯謨閣直學士林邵,年二十歲時赴省試,入京師僦居戴樓門內。所處極荒僻,人多言彼宅凶怪,以其僦直廉,不問也。數日後,聞堂屋兩山小兒語聲,喚僕登屋視之,無所見。次夕三鼓,宿房內有盜至,盡揭蓋覆衣衾去,而門窗如初。須臾,一僕舉所臥薦席,其下若新坎穴,衣衾在焉。又次夕,陰晦中一物墜地,聲甚大,至曉,乃花紋石叚四五,各長數尺。里巷來觀,有識者云:「此州橋花石也。」時方修橋,往驗之,信然,遂徙出。


林氏壻婢

編輯

  林顯謨長女,初嫁一武官,夫婦對飲,遣婢往堂後小圃摘菜。少頃,壻忽大叫仆地,如中風狀,至曉始蘇。婢亦方還,蓬頭垢面,衣服皆沾污。疑其乘隙有他過,詰之,云:「初入圃,放燈籠於側,以小刀掘菜根。方舉一窠,有小兒長尺許,自地踴出。揮刀斫之,應手成四五兒,愈斫愈多,牽衣而上,遂為所壓墜,昏不醒。及覺,日已出。」度其見怪時,正壻得疾之際。壻自是感心疾死,林女後適中大夫任廱。


王厚蘿蔔

編輯

  王厚,韶之長子,位至節度使,為邊帥,晚年歸京師。一日家集,菜楪內蘿蔔數十莖忽起立,須臾行於案上,眾皆愕然。厚怒形於色,悉撮食之,登時嘔吐,明日死。幼弟宷,字輔道,宣和初為兵部侍郎,坐天神降其家,被極刑,人以為韶用兵多殺之報。


天台玉蟾蜍

編輯

  蔡州城西軍營中有廟曰天台山廟,不知其義。廟中有石,高三尺,石眼有水,雖旱歲不涸。嘗為人發地測之,愈深愈大,不可窮極。又有小白蟾蜍,雪色而朱目,常在水中,或至人家則為吉兆。朱魯公丞相(勝非),郡人也,崇寧四年春,得之於所居堂戶限下,以淨器覆之,周圍封誌甚密,祝之曰:「若果通靈,當自歸廟。」至暮舉器,無見矣。徑往廟訪視,乃在水中。是歲朱公登第。


濟州逆馬

編輯

  政和初,濟州村民家馬生駒,七日,大與母等,額上一目,中有二晴,鼻吻如龍,吻邊與蹄上斑文如虎,色正赤,兩膊皆起肉焰。一夕,食其母,皮骨無遺,逸出田間。民慮其為患,集數十人追殺之。近邸畫工圖其形以示人,蓋獸中梟獍也。


南京龜蛇

編輯

  靖康元年閏月,北虜南[陸本無「南」字]犯南京。合圍方急,有穹龜見城中,大如車輪,高三尺,骨(葉本作「分」。)尾九條,甲色黃如蠟。每甲刻一字,可辨者八,雲「郭負放生千秋萬歲」,餘不可讀。(葉本多「但見有」三字,明鈔本作「烜晃猶日光射人」。)目光射人,頸鱗如錢,顧視殊不凡。留守朱魯公命置於城隍廟,郡人爭往觀。公畏其惑眾,乃言:「龜不食,豈思水耶?」投之南湖,不復出。繼又雷萬春廟有大赤蛇蟠香爐中,累日不動,但時或舉首,人莫敢近。公作文祭焉,且言:「賊犯城,不施陰助,乃出異物以怖人,何也?」卽日蛇亡。凡受敵踰半年,竟不能陷。


秉國大夫

編輯

  張邦昌為中書舍人使高麗,至明州謁東海廟,夜夢神告曰:「他日至中書侍郎,但不可為秉國大夫。」後數年,當宣和末,果有鳳池之拜。靖康元年正月九日,圍城中拜少宰,出質於虜營,挾以歸燕山。明年,都城失守,虜脅立為楚帝,遂坐誅。


朱勝私印

編輯

  朱丞相留守南京,虜寇來攻,方修守備。夜巡城至南門,見壕外光照地,冏然如燭。遣人視之,無物也,謹識其處。旦而掘之,得一銅方印,大徑寸,古篆四字,曰「朱勝私印」,銅色深緑,製作甚精。朱公名勝非,而印曰朱勝私,亦異矣。(右八事皆見朱丞相《秀水閒居録》。)

  乾道八年,予仲兄留守建康,亦發土得印,徑寸七分,其文十二字,曰「西道行營水陸諸軍都虞候印」,欲考其何時而未暇也。


大渾王

編輯

  聞人興祖,字餘慶,秀州人。博學有文采,魁伉豪放,不拘小節,居於近郊,自稱「東郊耕民」。為州學録,與學諭婁虡友善。紹興丁卯夏,虡以疾卒。秋九月,興祖夢一客來訪其居,緋袍跨馬,導從甚盛,諦視,乃虡也。謂興祖曰:「幸當與君聯事。」呼後騎使升,曰:「此馬頃刻千里。」俛仰間身已據鞍,遂交轡而行。夾道列炬如晝,行數里,火光浸微。至大官府,中有殿,南向垂簾,簾內燈燭明滅。廷下吏卒或坐或臥,見二騎至,不為起。二人轉而東,復少北,有聽事,對設兩榻,執事者鞠躬聲喏,虡揖就坐,曰:「此君治所也。」俄一小兒自屏間出,挽其衣。虡曰:「令嗣先在此矣。」蓋數年前所失稚子也。虡曰:「君且歸,徐當相迎。」興祖方攬轡,蹶然而寤。明日,徧告常所來往者,疑為不祥。未幾,因出謁,過婁氏之門,毛骨凜然俱竦,卽得疾。扶歸家,信宿而卒。卒後,其表弟陳振夢見之,與語如平生。振曰:「聞兄為冥吏,信否?」興祖唯唯。振又曰:「人持盃珓來卜者,兄能告以吉凶乎?」曰:「大渾王雅不喜此。」振曰:「然則兄為大渾王官屬邪?」興祖遽曰:「吾失言,吾失言。」號慟而去。振驚寤,尚依約聞其哭聲雲。


張氏獄

編輯

  政和初,宗室郇王仲御判宗正,其第四女嫁楊侍郎之孫。楊早失(葉本作「喪」。)父,其母張氏性暴猛,數與婦爭詈。楊故元祐黨籍中人,門戶不得志,婦尤鬱鬱。張嘗曰:「汝以吾為元祐家,故相陵若此。時節會須改變,吾家豈應終困?」婦以其語告郇王。王次子士驪妻吳氏,王荊公妻族也,每出入宰相蔡京家,遂展轉達於京。京以為奇貨,即捕張置開封獄。府尹劾以誹謗乘輿,言語切害,(此句葉本作「言涉不道。」)罪至陵遲處斬。(明鈔本作「死」。)二法吏得(葉本作「持」。)其事,曰:「婦人尚無故殺,法安得有大逆罪?」尹怒,並杖之,二人皆以瘡潰死。張竟抵法。行刑之日,郇王矍然,不謂至此。驪與兩弟入市觀,未幾輒相繼死。驪見婦人被血蹲屏帳間,又作鬼語曰:「我本不欲校,無奈二法吏不肯。」蔡京後感疾,命道士奏章。道士神遊天門,見一物如堆肉而血滿其上。旁人言:「上帝正臨軒決公事。」頃之,一人出,問道士何以來,告之故。其人指堆肉曰:「蔡京致是婦人於極典,來訴於天。方此(葉本無「此」字。)震怒,汝安得為上章?」對曰:「身為道士,而奉宰相之命,豈敢拒之?」曰:「後不得復爾。」又曰:「適已有符遣京送潭州安置矣,汝可亟還。」道士寤,密以告所善者。又十年,京乃死於長沙,然郇王女及吳氏俱至八十。(葉本「八十」下有「卒」字。)


湯史二相

編輯

  縉雲湯丞相、四明史丞相,紹興十五年乙丑俱在臨安。湯公以政和(嚴校:政和二年模糊,元本潤寫成之。)令赴詞科,史公以進士赴省試,同詣韓慥問命。慥時方葺所居,僅留一席地,每客來,立談卽逝。及二公至,各言甲子,慥呼小女設倚,[原作「椅」,今改。]延坐置茶,咨歎良久,拱手曰:「二公皆宰相,卽日亨奮矣。」皆不敢自謂然。是年並擢第,湯公由館閣翰苑登樞府,以丁丑歲拜相。史公方為太學博士,常語人曰:「韓慥言湯公信神驗,何獨至於我而失之?今之相望,真天冠地屨也。」庚辰之冬,湯公自左揆免歸。史公正直講建邸,用攀附恩亟遷,癸未春拜相。


荊山客邸

編輯

  韓洙者,洺州人,流離南來,寓家信州弋陽縣大郴村。獨往縣東二十里,地名荊山,開酒肆及客邸。乾道七年季冬,南方舉人赴省試,來往甚盛。瓊州黎秀才宿其邸,旦而行,遺小布囊於房。店僕持白洙,洙曰:「謹守之,俟來取時,審細分付。」黎生行至丫頭巖,既一驛矣,始覺。亟回韓店,徑趨臥室內,翻揭席薦,無所見而出,面色如墨,目瞠口哆,不復能言。洙曰:「豈非有遺忘物乎?」愀然曰:「家在海外,相去五千里,僅有少物以給道費,一夕失之,必死於道路,不歸骨矣。」洙笑曰:「為君收得,不必憂。」命僕取以還,封記如初。解視之,凡為銀四十四兩、金五兩、又金釵一雙。黎奉銀五兩致謝,拒不受。黎感泣而去。明年,游士范萬頃詢知其事,題詩壁間曰:「囊金遺失正茫然,逆旅仁心盡付還。從此弋陽添故事,不教陰德擅燕山。」又跋云:「世間嗜利為小人之行者,比比皆是,聞韓子之風得無愧乎?」洙今見存。


夏二娘

編輯

  京師婦人夏二娘,死經年,見夢其子杜生曰:「我在生時欠某坊王家錢十二貫,某坊陳家錢三十四貫,坐謫為王氏驢而鬻於陳。王氏所得價錢償已足,而陳未也。日與之負麥,然一往反纔直三十八錢許,(明鈔本作「計」。)今日以外,尚欠十八千,非兩年不可了。吾昔日瘞銀百餘兩於堂內戶限下,可發取以贖我。」其子曰:「卽往尋訪,以何為記?」曰:「明早從南薰門入,一騾最先行,別又一驢,次則我。汝來時,我自舉頭視汝。」杜生寤,掘地得銀,徑詣南薰待之,果遇麥馱聯翩來,第三者仰頭相視。杜雨泣,欲牽以歸,陳氏之役曰:「此吾主家物,汝何為者?」杜曰:「吾母也,當還元價以贖。」其人不許,相與忿爭。廂官録送府,府尹扣其説,命引驢至前,謂曰:「果識汝子,可銜其裾。」應聲而然。尹異之。時劉豫盜京師,尹具以白,豫呼入殿廷,復謂之曰:「能舉前兩足搭子肩上,則信矣。」應聲亦然。豫嗟異良久,欲官為給錢。杜拜曰:「若爾,恐母債不得釋,願自出錢而丐驢歸。」豫許焉。杜掃一室謹事之,又二年乃死,買棺加衣衾以葬。後朝廷得河南,杜氏子來歸,居贛州,為人話其事如此。


華陰小廳子

編輯

  宣和間,陝西某郡守赴官,食於道上驛舍。一道人從外直入,閽者諭使去,不肯聽。家人望見亦怒,爭遣逐之。獨郡守延問其故,但云:「尊官過華陰時,若見小廳子,幸留意,他無所言也。」語畢徑出,守欲扣其曲折,使追之,不可及。洎入關,浮舟泝渭,晚泊矣。從吏白:「有小史持刺,稱華陰小廳子,欲參謁。拒以非時,則曰:『有一事將語使君,然吾祗役於邑中,來日朔旦不可脫身,故乘休假馳至此。』」此去邑尚百里也。守憶道人語,命呼登舟。則又曰:「所言絶秘,不願傍近聞之,必移泊北岸乃可。」守又從之。舟人謂「繫纜已定,無故而北,豈非姦盜設計乎?北又非安穩處。」不得已而行。迨至北岸,其人杳不來,盡室怨悔,業已爾,無可奈何。夜未半,大風忽起,如山頹泉決之聲,魚龍悲吟,波浪濺激,搖兀不得寐。兢憂達曉,望南岸,既崩摧數仞,客舟元同憩宿者淪溺無餘。及到縣訪求此吏,蓋未嘗有也。一家免葬魚腹,異哉!


武昌州宅

編輯

  劉亞夫為武昌守,始入州宅,望堂上若有人。及升堂,正見婦人在門扇內立,垂雙足於外。親往視之,蓋新被刖者,履襪皆鮮潔,不見上體,立而不仆。劉疑以為姦人所為,陰察中外,寂無聲跡。凡停留兩日,乃命埋藏之,竟不測其異。(孫革説。)


大庾疑訟

編輯

  大庾縣吏黃節妻李四娘,素與人淫通。乘節出外,挈三歲兒奔之,與俱逃。行未久,兒啼不可止,乃棄(葉本多一「之」字。)草間。縣手力李三者適以事到彼,見兒宛轉地上,心不忍,抱之歸,家人皆喜。節還舍,失妻子,求訪備至。李三居數里間,正挾兒為戲而節來,(葉本多「見之」二字。)卽告其鄰,共捕執送縣,窮鞫甚苦。李誣服云:「家無子,故殺黃之妻,沉屍於江,而竊兒以歸。今既成擒,甘就死不悔。」(葉本作「辭」。)獄成,且詣郡,正械立廷下,陰雲忽興,雷電皆至。李杻械自解脫,兀兀如癡。稍定,則推吏巳死,背有朱書字,似言獄寃。諸吏二十輩皆失巾,邑令亦怖慴。良久,呼問李所見,但云:「眼界漆黑,不知所以然,獨長官坐青紗帳中耳。」令恐悔,亟釋之。而四娘與淫夫終不獲。時紹興十九年八月二十九日也。黃節、李三並此兒至今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