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守夢先生集
卷之六
作者:鄭曄
1661年
卷七

啓辭

編輯

政院啓辭

編輯

啓曰。臣等頃日續見慶尙監司狀啓。大星墜海。地震如雷。已極可駭。而昨見黃海監司狀啓。則雨雹之變。又出於純陽之月。加以暴風大作。屋瓦盡飛。禾穀傷損。若經霜隕。號哭滿野。慘不忍聞。是何天災地變。層現疊出於聖明之世。警懼我殿下之至此耶。況此海西一道。逆變方作。前後收繫者多至三百六十餘名。雖賴聖上好生之德。放釋者太半。而然其辭連逮捕之際。亦豈無玉石之或混而致和氣之感傷者乎。伏願殿下益加省念。鞠逆之際。常恐無辜之橫罹。討罪毋越乎常典。斷疑寧失於不經。上答天譴。下鎭民心。不勝幸甚。臣等因竊伏念。殲魁治黨。大獄垂畢。而已爲承服之濟世。尙假食息於覆載之間。天威赫臨之下。益肆兇詐之態。頃刻之間。變幻不測。今日引一人。明日引一人。及其究問則事多不實。前後牴牾。眞僞眩亂。日以多援廣引。自爲延生之計。有若愚弄朝廷者然。大臣臺諫。痛之而不得盡其言。雖以日月之明。洞燭其情狀。而猶慮賊徒之網漏。旣出於其招。則不得不跟捕。非但一道民心各自疑懼。了無底定之日。國脈之潛消暗鑠。可勝言哉。伏望聖明亟刑此賊。以快輿憤。速完獄事。渙布德音。使海西一道之民。復得安居樂業於慰撫之中。此非但臣等之所望。實一國人心之所共望於殿下者也。臣等職忝近密。不勝憂慮之懷。惶恐敢啓。

政院啓辭壬子

編輯

紀綱之渙散。百隷之怠官。近來益深。時事已至於不可爲之地。不待識者凜然而寒心矣。臣等伏見昨日刑曹漢城府囚徒決等頉啓。刑曹則不言某員有某公故。偃然以不坐爲當然者。漢城府則諉之以堂上不齊。竝以爲頉已爲可駭之甚。而至於司憲府。亦泛以不坐爲啓。法司乃糾察百司之地。而別無公故不坐。如此則百司之怠慢。勢所然也。不但此也。近日各司坐衙甚罕。事多積滯。而恬不爲慮。萎靡頹墮。日甚一日。若不痛革此習。則國事更無收拾之望。請令法司糾檢官司。使之逐日坐衙。各察其任。則庶事無滯而風采頓變矣。臣等因竊伏念。頹廢解弛之習。雖至於此。而振肅轉移之機。專在於君相。近來鼎席俱空。無摠率百僚之人。經筵久廢。無引接臣隣之時。廊廟諸宰。經幄儒臣。亦不得仰望天光。開陳所懷者。日月已多。群情壅鬱。上下不交。如此而欲望其興衰振頹。挽回世道。不亦難乎。窮陰已盡。春意方回。伏望聖上茂對天時。更加日新。無事因循。振發精明。或開講筵。或不時召對。頻接臣僚。講論治道。則聖德淸明。庶事自擧。百僚泄泄之習。自變於懽忻聳動之中矣。臣等職忝近密。不勝憂慮之懷。惶恐敢啓。

政院啓辭壬子

編輯

伏見近來天災疊現。雷雹地震之變。竝發於窮陰之月。已爲可愕之甚。而白虹陰慝之氣。又干於衆陽之宗。稽諸往牒。變無大於此者。人情危懼。中外遑遑。天道不遠。變不虛生。仰觀俯察。臣等不勝痛悶焉。今日國事。已到十分地頭。危亡爻象。不待智者而知。姑以近日之事言之。遇大臣可謂致敬。而志不得展。待臺諫非不盡禮。而言輒見斥。恤民之敎頻下。而卜定之物。相繼於恆貢之外。收才之旨雖勤。而好惡之偏屢見於除拜之際。以致廟堂之上。鼎席俱空。臺閣之間。言路杜絶。將至天怒民怨。而殿下莫之知。言念及此。不寒而慄。今日之憂。雖在南北。而臣等竊恐晉室之患。不徒在於強吳也。伏願殿下惕然反己。應天以實。方寸念慮之微。宮闈隱密之地。賞罰用舍之間。遏欲循理。克合天心。則轉災爲祥。而國事庶有可濟之望矣。臣等職忝近密。區區憂慮之至。惶恐敢啓。

大司憲引避啓辭

編輯

臣以愚劣。濫荷謬知。殊恩異渥。前後重疊。而素食悠悠。絲毫蔑報。今玆憲長之命。又及於積戾之中。此何等職任。此何等時節。當此時以此任。其可責之於如臣者乎。竊觀今日國事轉艱。衆情未定。訛言屢動。天心不悔。變異疊出。紀律之解弛益甚。世道之壞敗益甚。人心之渙散益甚。邊圉之空虛益深。樂禍之徒囂然於內。伺釁之虜狺然於外。危迫之狀。灼若觀火。善後之策。茫如捕風。雖汲汲然簡搢紳之賢。求巖穴之士。上繩下糾。扶傾補弊。猶懼不濟。臣是何人。敢冒是職。自揣平生。無一寸長識見愚昧。處事輕疏。跋疐危路。動輒得咎。曾長諫院。獲免大戾。亦聖恩也。已試無狀之臣。受任愈重。必至顚仆而後已。亦天地父母之所當矜憐者也。臣之憂遑悶迫。又有甚於此者。憲長儒師。一身兼之。偃然承當。若能是職。自古有如是者乎。瀝血祈免。誠未格天。居家則寢食不寧。對人則愧汗沾衣。臣之冒受之罪。已不可言。其於政體何。其於公議何。且臣在公州。於百官例加之中。特命親受。涓埃未效於危難。聖恩似偏於微臣。肆封箚。辭。冀寢成命。而未蒙允許。悶默隨行。危厲薰心。豈意旬月之內。又有增秩之命乎。臣於諸臣中。有何功勞。恩加重複。冥升至此。伏望聖慈察臣哀籲。出於至情。本職兼滯及加資。竝命鐫改。以重名器。以慰公論。而臣亦得保此愚分。以沒餘齒。則公私不勝幸甚。

因仁城君事引避啓辭

編輯

臣仰觀俯察。隱憂而已。今見延平府院君李貴前後箚辭。則血誠憂國。痛陳所懷。決非如臣者之所可及也。然言官論事之體。必因其可據之跡。故發言而人心服。後世無異辭。仁城君珙。屢出於凶賊之招。而自作之實狀未著。臣之未敢容易發論者此也。入置闕中。以禮待之之說。則實出於保全終始之好意。然此等處變之道。非一二臺諫所可率意輕斷者也。遽以瞻顧觀望等語。橫加詆斥。負此罪名。在職何顏。況臣前後被詬。甚於他人。一發言而遭拿鞫之請。再發言而遭捧招之請。方在搶攘。悶默隨行。至今思之。不覺愧汗沾衣。今則又以廢朝時臺諫比之。深詆峻斥。愈往愈加。前慙未定。新悸復添。尤不可靦然仍冒。以辱名器。且緣私服。稽避累日。所失彌大。請命罷斥臣職。

因批答引避啓辭

編輯

臣病告中。伏覩兩司避嫌之辭。玉堂請出之論。無非今日之藥石也。竊覵聖上虛心受言之德。漸不如初。筵上酬酢。未聞如響。袖中彈章。每慳兪音。忠讜無勸。唯諾成風。已爲可懼之甚。而至於疏放罪人之際。輕重低昂。或失其當。則臺諫之發論。實所不已。若大臣稟定之事。臺諫不可論之。則古人所謂出言而莫敢矯其非者。不幸近之。國家設置臺諫。爲人主耳目。與宰相爭是非。共濟國事之意。果安在哉。聖批一下。所係非細。臺臣沮氣。有識憂歎。公論不行。奸惡無畏。此無非如臣無狀久忝言地之致。況臣身兼重責。日積笑罵。自省多愧。何暇糾人。請命遞斥臣職。擇得風裁可堪之人。以肅朝廷。

劾罷洪鎬啓辭

編輯

伏見正言洪鎬前後避嫌。蔓辭複語。滿紙張皇。無非伸救承宗。至以還給籍沒。褒崇死節爲請。世之稍有是非之心者。無不痛承宗奸貪誤國之狀。數其罪。必伯仲於爾瞻,希奮之間。豈料褒節之論。出於士夫之口哉。承宗憑肺腑之勢。任鞫獄之責。請壓沙十三歲稚兒。以搆咀呪之禍。請令軍士衛立慈宮而禁外人。以啓幽閉母后之端。其縱臾助成之罪。去爾瞻者幾希。至於罔利黷貨。不遺錙銖。貢物防納。遍於八道。侵奪臧獲。乃於遐氓。賄賂輻輳。貪贓狼藉。抑有甚於爾瞻。前後罪惡。足以召亂致禍。則設使臨難忘身。儼立庭陛。捍衛君父而死。不過爲死不償罪。與自經於溝瀆無異。而春秋之不書名。綱目之不許死者之類耳。況脫身逃竄。勢窮力蹙。知其不可免而自決者乎。且其財寶之塡溢於其家者。無非浚生民之膏血。而不止於竇參之匹帛。有甚於元載之椒斛。則沒入公家之擧。實出於懲贓慰怨之意。且據金石之典。少無可疑之事。而爲此訟冤。猶恐不及。視若賢人君子之枉被罪名者然。以此爲告君之第一義。其心所在。雖不可曉。而鎬之爲人。必是非愚惑則躁妄者也。擧義拔亂。乾坤廓淸。則大臣之憑勢作惡者。侍從之論廢母后者。自服天討。雖欲不死。得乎。然則承宗之可伏天討而自決於勢迫者。其亦承宗之幸也。有何可褒之節乎。承宗臨死之言。其自掩己惡。歸罪於君。狡黠誣人之狀。尤可灼見。所謂不能正諫。致有今日雲者。乃如張華者之謂耳。是豈承宗之所宜自道者哉。若曰逢迎主失。貪饕斂怨。致有今日。是皆臣罪雲。則庶可謂其言也善而悔悟之實端也。鎬以承宗巧飾之言。謂之悔悟而深悲之。鎬之矇愚至此。誠可悲也。鎬之所論。荒雜無倫。一字一句。無非可愕可怪。而實出於不識義理之致。臣等之掛於齒牙間。其亦疲矣。但念鎬以鄕土新進。初拜諫官。則所當以曩時之疏斥忠直。委政姻婭。致有如承宗之縱惡斲邦。惓惓陳戒。爲上報聖恩之計。而不此之思。綴拾私結。承宗者之餘論。呶呶不已。少無還忌。以罪惡難貸之人。爲死節之忠。欲加褒崇。爲激勸後世之標準。其背經訓蔑國法。輕視朝廷。不有公論之罪大矣。不可以方在言地而饒之。請命罷職。

因玉堂箚引避啓辭

編輯

臣論啓洪鎬請罷其職。而聖批只許遞差者。其優容臺諫。以來言者之意。可謂至矣。臣之不能將順者。不但以洪鎬之伸救貪奸。眩亂國論爲深惡。且念與洪瑞鳳等一例遞差。則似失輕重之差。故因爲論執矣。若使洪鎬繩君違糾官邪而辭語過中。以被譴罰。則玉堂之論。誠是也。以言官攻言官之邪論者。雖或過激。過激於攻邪。亦不害其爲言官之體也。玉堂欲寬邪論者之罪疵。過激於攻邪。以此爲廓言路之計。不幾於抑正議而廓邪論之路者耶。三司一體也。論議相通。可否相濟。同歸於正。乃流來之美事也。玉堂若以請罷爲過重。則早爲之慮。或貽書言之。或上箚論之。使上有執善之美。下得不遠之復可也。而袖手睨視。無一言及之於論請之日。逮其成命旣下之後。始立異論。不唯爲洪鎬喋喋。仍及承宗。欲明其與爾瞻相反之狀。吁亦怪矣。臣謂承宗與爾瞻相近。故論罷洪鎬。亦以爲末減。玉堂謂承宗與爾瞻相反。故歇看洪鎬。至以罷職爲太重。此所見之終不得相合者也。承宗之罪惡。蚩氓愚婦。莫不奮罵。以往來鄕曲。無路聞知爲文過之辭。玉堂主公論者。曾不如鼎鐺之有耳耶。大槪臣識慮短淺。論議失當。因此論鎬之一事。反起自中之訟。紛紜煩瀆。累日不止。此無非如臣見輕者。久長言地之致。且緣在告。不得與同僚一時偕避。所失尤大。請亟命罷斥臣職。以定橫議。

因詮官緘辭引避啓辭

編輯

爲臺諫者挾私心。彈劾賢才。使不安於其位。則此爲媢嫉之人而朝廷之所當斥者也。若論凡庸之有疵累者。則此不失其爲臺諫糾劾之體。而其言爲一時之公論也。趙纘韓爲人。實是賢才之無可論者耶。抑亦凡庸之有疵累者耶。今見吏曹參議金尙憲緘答之辭。爲纘韓分疏。詆斥臺諫。不有餘力。臣等不勝驚怪焉。如李埈,趙翼出處之正。求諸今日。實罕其比。而以頃日一言之差。不擬淸望者屢矣。此豈永廢者哉。畏臺論而姑置之矣。況如纘韓之疵累。不止於一言之差而已乎。在君父播越之日。重被後至之劾。謂之實病。則詮官或於筵上。具陳其狀。使人人洞知其冤。然後收用可也。況一時同被論者。其中豈無可恕之情。尙無一人之收敍。而獨於纘韓汲汲然引用之。猶恐不及。至除近密淸選。則朴炡之論。不亦宜乎。寬語緩辭。只請遞差。與鼂錯之峭刻。其亦遠矣。若愛惜纘韓之雕蟲末藝。不欲終棄。則所當姑置閑地。待其公論之稍許。而朴炡之彈墨未乾。淸望之注擬猶前。此臣等之所以不得不論。而謂詮曹不有公論者。固非過語也。臣某曾叨諫長。朴炡爲正言。欲論趙希逸之居鄕不謹。臣意以爲希逸爲賊臣所仇。濱死僅生。此是士類中人。而身上且無大段罪過。不可以微瘢細疵棄其俊才。故臣不爲苟同。頃於筵中。且達其意。臣之愛惜人才。豈下於尙憲哉。然纘韓則當天地閉塞之日。甘受汲引於兇賊之門。則是非難誣。公議至嚴。雖欲愛護。豈容私情。旣有士類當斥之愆。而且被臺劾之不久。則以朴炡之論遞纘韓。至比於斧斤翦伐斥之。有若戕害人材者然。丙吉寬大之論。亦若是乎。大槪劾纘韓者。朴炡也。論詮曹者。臣等也。所謂自謂公論。使詮曹不敢違越者。正指臣等而言。重被侮辱。至於此極。何敢自以爲是而靦然仍冒。照律其罪乎。請命罷斥臣等之職。

因宮奴事引避啓辭

編輯

無職名者之作姦犯科也。本府隨風聞捉囚治罪。乃流來舊規。此法官之所自當爲。此等微細之事。皆可煩啓而後爲之。則自失法官之體。而且啓後日之弊矣。立殿陛犯威顏。牽裾折檻。有所不避。臣等之職也。況新本宮雖是慈殿所屬。而豈可使奴隷狐鼠之輩。任其縱恣。貽害生民。蔑視臺官。復有如曩日之所爲者哉。以慈殿塞淵之德。親見前車之覆。若知此狀。則必瞿然震怒。猶恐治之不嚴矣。臣等之不能直爲囚治。而至瀆天聽。曠日相持者。正所謂千斤之弩。爲鼷鼠發。臣等疲軟損體之失大矣。請命罷斥臣職。

再避啓辭

編輯

啓曰。殿下之置臣於言地者。欲使臣等執法不撓者乎。將欲使之承順聖意者乎。以殿下之聖明。非不知承順唯諾。非敬君之道。而至下嚴敎。以慢蔑爲臣等罪目。慢蔑乃人臣之大罪。臣等相顧驚駭。無地自容。殿下卽位之初。人心肅然。奸弊自息。中外想望。至治可期。曾未一年。紀綱漸頹。至於宮掖賤隷。圖出印紙。貽害生民者相踵而起。將無異於曩日之所爲。則臣等之痛惡而必欲深治之者。區區之意。唯在於愛君憂民而已。有點輩容接奸細之徒。致有夤緣之弊。上累慈殿塞淵之德。又玷聖上淸明之理。使懽忻欲生之民。復有蹙頞之怨。則臣等之啓請治罪。實出於不得已也。旣覺損體之失。旋以直爲囚治之意。懇懇於避嫌之啓。此可謂慢蔑君命者乎。臣等雖無狀。所居者。執法之地也。唯事承順。事涉宮掖則不言。事涉聖躬則不言。依阿度日。則不知置國事於何地耶。新本宮。雖曰慈殿所屬。而於殿下養志之孝。亦當有幾諫之義。而每以摧折臺官爲上承慈旨之道。此豈所望於殿下者哉。臺諫沮氣。奸猾恣行。宮府異體。害及孑遺。則已覆之轍。忍見復蹈。臣等旣被罪名。不可一刻晏然仍冒。請命亟斥臣等之職。以正其罪。

三避啓辭

編輯

臣等俱以無狀。待罪法官。言無倫脊。事多顚妄。上拂養志之誠。致有無前之擧。人心惶惑。遠近傳播。臣等之罪。萬死猶甘。而雷霆霽威。天地恢量。斧鉞不加。召命反下。人皆仰日月之更。此豈獨臣等之私感而已哉。所當奔走殫力。服事官次之不暇。而但念臣等所居者。風憲之地也。所執者。祖宗之法也。法所當糾。則雖君父近屬。有所不避。況宮掖一賤隷乎。治一賤隷。此甚微事也。而責以人臣之極罪。設使臣等復居是職。袖手噤口。復何猷爲。且人臣之所重者。廉恥也。臺閣之所持者。風裁也。隨斥而退。應呼而進。有同輿臺之賤。則臣等之喪廉恥。固不足言。於聖上待臺臣之道。恐不當如是其輕賤之也。臣等雖患失鄙夫。決不可自輕其身。重辱名器。請命仍遞臣等之職。以重臺諫之體。

請竄仁城君合啓

編輯

凡事防於未然。則常情惑焉。救於已然。則雖悔無及。以殿下之明睿。何其不免爲常情所惑。而將至於無及之悔耶。殿下俯察今日之事。國事安耶危耶。人心靖耶未靖耶。外患如何。內憂如何。倉卒之變。或發於肘腋之間。有若苗傅之挾甹者。則到此地頭雖。噬臍萬萬。更無及矣。殿下之意。實以爲必無是變耶。臣等則不可謂必以有是變。而亦不可曰必無是變也。不可謂必無是變。則臣等之深憂隱慮。血誠籲呼。自不能已者也。殿下仁愛骨肉。欲保終始之心。則可謂至矣。然凡有所愛者。則置之安地耶。抑置之危地耶。處珙於都下。以啓兇賊之覬覦。其可謂處之安地耶。姑置遠外。以絶亂階。是果謂置之危地者耶。欲置之危地而保全之。其計不亦疏乎。以防患未然之忠言爲妄論。以保全骨肉之至計爲猜疑。論之愈切。聽之愈邈。抑未知殿下之私情勝而反惑之耶。苟昧遠慮。近憂必至。徙薪不早。焦額難免。請加睿思。無留乾斷。

因尹兼善事引避啓辭

編輯

近來。朝無定論。國無定計。委靡解散。漸至於不可救之域。況如臣等之無狀。冒居言地。自顧言行。不足取信於君父。雖以上安宗社。下全骨肉。折衷恩義之忠言至計。籲呼經歲。而尙未動聽。此實臣等誠意淺薄。言無輕重之致。至於彈劾守令。在今日固爲緦小功之察。然其各隨所聞。爲民除害之擧。誠不可已。而至下嚴批。斥之以搆成其罪。夫所謂搆成者。捏造無形。成人罪案之謂也。尹兼善苛刻取怨。以致下屬散亡。至於其時監司移送隣官吏隷。以給其役。而尙不悛改舊習。使湖右稍完之邑。幾爲空虛之地。此皆在人耳目。久而藉藉。是果臣等之搆成者乎。聖慮雖在於迎送之弊。風聞之失。臣等則竊念聖上隱民之意。漸不如初。問瘼之繡衣不遣。糾劾之彈文見拒。苛政汚習。無所懲戢。賞罰不明。阿墨不區。民怨朋興。邦本日瘁。駸至於曩日之亂政。則往往迎送之貽弊。小小風聞之失實。有不暇顧也。臣等俱受耳目之寄。而大小言論。都不見信。目覩紀綱大壞。國事日非。而貪戀恩榮。徒呼唱於道路而已。則與昏朝臺諫。何以異乎。請命罷斥臣等之職。

因壽星新闕狹隘。進築社稷墻及撤移大院君祠宇收議。

編輯

社稷則寸土不可犯明矣。大院君祠宇。則雖與社稷輕重懸殊。而先朝肇建。聖上重新。妥靈虔祀。積有年所。玆因營闕。撤毀移徙。恐非聖明隆本追遠之意。新闕地勢。雖曰隘窄。遷動祠宇。亦難輕議。至如施文用等之所言。臣未曉風水術。何敢左右於其間。伏惟上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