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士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四十
宋學士文集 卷第四十 明 宋濂 撰 景侯官李氏觀槿齋藏明正德刊本
|
宋學士文集卷第四十 翰苑別集卷第十
日本建長禪寺古先源禪師道行碑
禪師諱印原字古先世居相州姓藤氏藤為國中貴族父某
母某氏禆師生有異徴垂髫時輙刻木為佛陀像持以印空
父竒之曰是兒於善提有縁宜使之離俗學䆒竟法甫八𡻕
歸桃溪悟公執童子之𭛠年十三即鬀髮受具足戒自時厥
後徧歴諸師戶庭咸無所証入乃嘅然嘆曰中夏乃佛法淵
藪盍徃求之乎於是不憚鯨波之險奮然南逰𥘉叅無見覩
公於天台華頂峯公語之曰汝之縁不在於斯中峯本公以
髙峯止足現說法杭之天目山爐鞴正赤逺近學徒無不受
其鍜錬此真汝導師也汝冝急行禆師即蓬累而岀徃見中
峯中峯一見命給侍左右禆師屢呈見觧中峯呵之曰根
塵不斷如縛何禪師退涕淚悲泣至於飲食皆廢中峯憐
其誠懇乃謂之曰 此心包羅萬象迷則生死悟則湼槃
生死之迷固是未易驅斥𣵀槃之悟猶是入眼金塵當知般
如大火聚近之則焦首爛額唯存不退轉一念生與同生
死與同死自然與道相符脫使未悟之際千釋迦萬慈氏傾
出四海大水入汝耳根總是虗妄塵勞皆非䆒竟之事也禪
師聞之不𮗜通身汗下無晝無夜未嘗暫捨積之之乆一旦
忽有所省現前境界一白無際急趨杖室告中峯曰原巳撞
入銀山鐡壁去也中峯曰既入銀山鐡壁來此何為禪師超
然領觧十二時中觸物圎融無纎毫滯礙禪師辭去中峯𠕅
三囑之曰善自護持當是時虗谷靈公古林茂公東嶼海公
月江印公各㩀髙座展化於一方禪師咸徃謁焉諸大老見
其證悟親切機鋒頴利以叢林師子兒稱之㑹清拙澄公將
入日本建立法幢禆師送至四明澄公曰子能同歸以輔成
我乎禆師曰雲水之縱無住無心何不可之有即攝衣升舟
其後澄公能化行於遐邇者皆禪師之力也禪師出世甲州
之慧林瓣香酬恩的歸之中峯黒白來依猶萬水之赴壑古
山源公議革城州等持教寺為禪物論非禪師無以厭伏衆
心竟迎師主之俄住州之真如又遷萬壽又遷相之浄智巳
而謝事行化於奧州禪師之兄藤君新建普應寺延師為第
一住持禪師起而應之關東連帥源公建長夀院於相州復
請師開山兼主圎𮗜俄遷建長禪師說法度人孜孜弗觧一
如慧林時俄退歸長夀有終焉之志𡻕甲寅春正月禪師示
疾至二十三日夜叅半召門人謂曰吾今日逝矣爾等即入
龕之母徇世俗行𥙊奠之禮更可徧語諸剎舊弟子恪守
吾平日所訓使法輪永轉可也黎明賔朋𠉀問起居應接如
平常及午呼侍者曰時至矣可持觚翰來及至復曰吾塔巳
成唯未書額耳大書心印二字入室端坐泊然入㓕世夀八
十僧臈六十又八弟子遵成命即日奉全身於某䖏塔下
𥘉禪師尃以流通大法建立𣑽宮為事丹州之𩓑勝津州
之保壽江州之普門信州之盛興房州之天寜皆欝然成大
蘭而建長之西復創廣徳庵命其徒守之故前後所度比
丘一千餘人云禪師端嚴神雖燕坐之時儼臨衆目光
炯炯射人見者未易親炙及聞其誨言溫春陽莫不心
恱誠服而去人有來求法語偈頌者濡毫之頃翩翩數百言
曾不經意皆契合真如禪師不自以為是也取語録並外集
投於火中曰吾祖不立文字單傳心印㽞此糟粕何為門人
欲畫師像預索賛語禪師作一圎相題其上曰妙相圎明如
如不動觸䖏相逢是何面孔其方便為人皆𩔗此嗚呼佛法
之流於日本者台衡秘宻為最盛禪宗雖僅有之將寥寥中
絶矣千光院有大善知識曰榮西和上以黃龍九世嫡孫握
佛祖正印唱最上一乗飈馳霆鍧逢者瞻落逹摩氏之道藉
是以中興其示寂之時且曰吾入㓕後五十餘年禪宗當大
興今禪師承天目之正傳見道分明契悟精深則其懸記之
足徴合符節然而自天目泝而上之至楊枝十有二世楊
枝黃龍則同宗慈明者也其道固同矣道之同則凢嗣其學
者先後奮發其有不言而喻者乎予早𡻕屢閱一大蔵教晚
獨慕乎心宗因其徒大宣介𫈣堂儀上人持狀請銘禪師之
塔有不得辭也銘曰
天目之峯髙嶙峋隂陽變幻割明曛中有導師人天尊白眉
青眼照秋旻西江欲以一口吞流傳法印千子孫日本有國
右海濵逹摩示現留圎墳或晦或顯道則存黃龍奮迅𤓰攫
興九世宏開靜慮門千光炫燿接朝暾師雖後起乗𩓑輪佛
印印空了無㾗法派端自天目分致令執拂誨諄諄湼槃生
死俱幻塵有壁積銕山如銀一朝直入不見身大千世界琉
璃勻出世秉法如握𥎊左擊右刺伏魔軍出其餘力智巧
飛樓湧殿聳輪囷奈何無縫塔既新大字題額即反真此道
本來無詘信我於般曽與聞大書偉行沃言根元無隻字
鐫蒼珉
陳方都督像賛
桓桓俊英矯矯虎臣心雄萬夫才佚三軍爵列崇階功在盟
府圗像雲䑓流芳千古
住持浄慈禪寺孤峯徳公塔銘
古者住持各㩀席法以利益有情未嘗有崇之位焉逮
乎宋季史衛王奏立五山十剎如世之所謂官署其服勞於
其間者必出世小院候其聲華彰著然後使之拾級而升其
得至於五名山殆猶仕宦而至將相爲人情之至榮無復有
所增加緇素之人徃徃歆𧰟之然非行業夐出常倫則有未
易臻此者矣此濂於浄慈禪師之事頗𩓑識焉師諱明德其
號爲孤峯族姓朱氏世家明之昌國父有成母黃氏父與𥙷
恆洛迦山僧玠公交玠聞鷄聲入道凢法必皷翅爲鷄號
玠亡巳乆母夣玠來託宿𮗜而有娠歴十四月而生在童㓜
兒不好嬉弄毎結跏端坐不動天童司蔵慧明師諸叔也乃
訶之曰童子不知頌詩讀書癡坐將焉求師曰欲學坐禪求
作佛爾時竒之挾至鄞縣金鵝院俾給灑掃之𭛠時師年十
二矣越五載得度為大僧為橫山錫公弟子巳而詣五䑓受
具足戒慨然有求道之志杖錫而出首謁竺西坦公於天童
竺西問雲汝從何方來曰金鵝來曰金鵝山髙多少曰不見
其頂竺西斥之師益自䇿厲以必證為期竺西一日升座舉
世尊拈花之事師於衆中聞之忽有觧造偈以呈竺西
竺西頷之而師弗自是也復如浄慈見晦機熈公晦機道價
傾東南湊其門者如蝟晦機見師至問曰什麽人恁麽來師
曰胡張三黒李四又問汝從朝至暮着衣喫飯還認自已否
師又曰胡張三黒李四晦機拈捧欲打師拂䄂竟出抵雙林
見明極俊公一見之頃塤箎恊應而了無障礙命歸侍司
付蔵鑰令掌之㑹日本遣使迎明極為國師師送至海濵而
竺田霖公亦自雪竇至見師氣貌不凡延歸山中以第一座
䖏之竺田上堂敷揚正法眼蔵舉𨼆山泥牛入海公案諄諄
誘掖音聲如雷師不覺慶快群疑頓𥼶因以偈呈竺田竺田
嘆曰人天眼目儼然猶在自是提唱宗乗稱性而且邀仲
方倫公結庵於桃花塢相與激楊暇則翻閱華嚴大經足不
踰戸限者凢五春秋名日聞䆮不可掩行宣政院請住松
江之東禪禪寺師起應之然香以嗣竺田不忘所證也乆之
𠕅遷集慶之保寜師一座十五夏煆錬來學曲盡善巧有餘
力則為之興廢𥙷壊細大不遺帝師聞師之令譽授之圎明
定慧之號副以金襴法衣大司徒楚國文公歐陽玄亦賦詩
逺𭔃且為作內外録序一時名薦紳莫不𩓑與之交三遷湖
之道塲閱二年寺災僧徒無以自寜托鉢四出造祖師堂暨
伽藍神祠而蒙堂前資寮亦次第就緒方將大施營造之功
㑹抗之浄慈虗席江淛行省丞相康里公以謂浄慈乃五山
之一非師不可居固請主之時當元季戎馬紛紜國事已不
可爲矣逮入
聖朝師以耄年謝歸道塲竹林庵一日示微疾戒其徒曰吾
身雖微一真圎性與如來等世相起㓕無異石火電光晝夜
勤行母生退轉吾歿後當遵佛制付之茶毗勿令四衆衣麻
而哭也言畢索觚翰寫頌一首泊然入㓕時洪武五年二月
二十七日也世壽七十又九僧臈六十有二烈火之餘頂骨
不壞舎利羅累累出灰燼中某月某日建塔靈骨於東岡
所度弟子干人得法分居列剎者干人四㑹語有録行
於學者後四年其弟子大用恐其師之名不傳持佛頂康公
所聚群行一通介保寜慧公謁余詞垣請爲塔上之銘嗚呼
從無始來人於其間生化出歿無數矣何者爲名何者爲相
何者爲真我復計我我所將以何者爲定乎銘勿作焉可
也雖然師之行業夐出常倫致位名山垂芳當世苟不有以
顯著之則無以表大法之𭔃慰來學之思也雖欲勿銘惡得
而勿銘銘曰
我觀禪那之所至即是一乗圎頓㫖其中無二亦無三真體
無麄悉玄妙秪縁根性分利鈍所以造詣有異同曹溪而下
分五家震動鏗鍧獨臨濟至今子孫如星繁執持大法使弗
墜如師說白金鵝山歴抵諸方苦參叩孰知枘鑿不相投東
西遑遑競奔走其後乃自音聲入𨚫見泥牛闘入海桃花開
時春滿塢更了花六相義文采漸彰不可遏岀世說法度
有情四遷直上南屏山作大獅王日哮吼一起一㓕世間相
終然變幻如煙雲盡付闍維三昧火一彈指頃等虗空虗空
無盡難名言苟加讃詠遇且惑太史述辭鐫白塔不過欲慰
學子思有無雙遣入玄門言至無言乃真際
故陳府君墓誌銘
靖江王府伴讀陳發痛其父母俱亡屬於學子平騭衆行成
書謁余於詞垣且拜且泣曰先子居閩縣客授將樂伍氏不
𦍒以疾終伍氏爲殮且殯發年㓜弗克奉柩歸塟與弟英奉
母夫人朱氏以居家甚窶夫人嘗泣曰爾父之骨𡍼殯異鄉
魂神無知則已脫有知月苦霜淒之夜寥寥將焉依吾一念
及慈淚滿枕上而以血爾等冝自強庻有以遂吾志夫人
親治𢇁枲坐發兄弟膝下手授書使讀讀至雞𥘉號乃巳發
亦謹識之期𠃔蹈夫人之言時天下大亂干戈充斥發間行
至將樂中道爲亂兵所掠䧟乕口數四夫人以爲無相見期
及發遁還夫人撫頂曰吾以汝發死矣今𦍒一見其天也耶
圗欲𠕅徃俄夫人又不𦍒以歿發痛心疾首將欲無生今𫉬
事 賢王於藩邸奉令南旋隻影徒歩走三千里躬先
子之骨臥起與之俱既抵家與夫人合阮山之陽言訖嗚
咽流涕既而又曰發之先光州固始人五季末來遷閩縣有
諱套者𠕅遷長樂傳九世至徳瑜復返閩縣之嘉興里徳瑜
長樂儒學教諭有文行學者號為端質先生教諭生大父諱
棣孫至先子皆儒學子承藉遺休而用志不分遂通上古之
書期以取功名巳而齟齬輙棄去而精研堪輿暦數之學方
嶽大臣薦為邵武校官謝不受先子生平有大志不得少見
事為齎志以死發大懼徳聲不逺聞然聞不聞在執事爾願
哀矜賜之銘言訖又復嗚咽流涕余聞發言為惻然傷之爾
父為志士而發頋不得為孝子矣乎冝為銘君諱廷臣字以
忠夀四十九以至正𨐌丑七月二日卒其塟之日則今洪武
乙邜正月十三日也銘曰
其志之𭛌時則匪臧軋而或傷有子之良亦可謂之不亡
送趙侍制致仕還鄉詩序
洪武九年冬十一月丙申
皇上御奉天門御史左大夫汪公右大夫陳公以國子士
趙先生本𥘉年踰七十跽而奏曰傅士臣俶以詩經施教成
均者四年其弟子為方嶽重臣及持節各部者徃徃有之是
不為無功第以筋力䆮衰而精神不完𩓑放還山中以盡其
餘齡 制曰可且加其官為翰林侍制勑銓曹給誥命越三
日戊戌俶具朝服詣丹闕以謝
上詔之使前問曰卿何郡人對曰㑹稽 上復問曰向
為兵部侍𭅺出知萊州者卿之子耶對曰是也 上曰卿
誠耄矣歸飬於家為冝俶於是以首叩地而退越七日甲辰
詔出內蔵庫錢二十五緡以賜先生將行二大夫各賦詩為
贈京師人士復以越之古跡分題從而作而司業樂君子
善持手簡授濂為之序昔唐國子司業楊巨源以能詩訓後
進一旦以年滿七十白丞相去歸其鄉丞相愛而惜之奏為
其都少尹又為歌詩以勸之京師長於詩者屬而和之當時
以為榮其事與今相𩔗然而
聖天子優老飬賢之意有非唐之所可及七十而容𦤺事同
矣 天子召見親加 玉音而勞問焉則無之也陞之
以官俾為鄉人榮同矣出內蔵之錢從而賜焉則無之也此
蓋 皇上勵精圖治雖天下之廣四海之衆老者皆欲安
之使躋於仁夀之域非特寵其𦤺事之臣而巳斯所以度越
前古而無所與譲也先生之歸也見鄉之子弟導宣
上徳俾習為孝弟忠信之行出為時用是亦報國之一端
區區傚賀季真盤旋於鑑湖一曲間自逸之計則得矣豈士
君子之所望㢤濂亦耄矣
詔許獻𡻕歸田乃於先生之行歴敘其故非惟贈先生也亦
𥨸思以自朂焉
忠孝堂銘
忠孝堂者飛熊衛指揮使司僉事徐將軍之所建也將軍名
桂字庭芳宿遷人也自㓜英氣稍長荷戈從軍開平忠武
王北伐中原馮宋公南征西蜀太傅徐魏公逺討𦍤漢將軍
皆在行間當𢧐陣之間勇氣百倍搴旗斬將奮不頋身近臣
以其事聞
皇上壯之自散𮪍舎人即陞爲今官命既下將軍舉手加額
慨然太息曰桂也遭逢 盛際忝官使方愧不能效犬
馬之力一旦上承 寵渥自八品超居第四雖天之覆燾
地之持載莫可比喻私𥨸以爲報君唯在乎忠凢於國事近
則服勞禁禦逺則捍禦邉陲無一𢇁不盡於忠庻㡬少竭人
臣之義然而五蔵百骸從親所分鞠育訓迪之艱勤日擢髮
而數之亦不足計其生全之徳事君固當忠飬親其又可忘
於孝乎桂得以忠孝二言揭爲堂顔岀入日見之日見之則
心不忘之矣將軍言既畢復請濂爲之銘濂聞忠孝者天地
之間大經大法也爲子克盡其孝爲臣克盡其忠始合乎物
則民之正無是者非人也古之聖賢多矣著之爲經箋之
爲𫝊雖曰千萬言之多無非舉此以防民也將軍今知務此
則先立其大者矣然言之非難行之實艱將軍尚思勉之能
勉之異日爲將爲相亦冝也非僥倖也銘曰
上下兩間參之者人非孝忠能與之鈞其忠斯何務宣其
力報國一誠皦如出日其孝伊何如事神明視聴之際先於
形聲有能孜孜日親不匱覆載之中俯仰無愧一失其道是
謂薄夫犬雖賤不食其餘洸洸徐君其力如乕談咲折衝
疇敢予侮北伐南征靡役不從鋭欲建功名徹 九重遂從
散𮪍超掌禁旅出入佩劍以資還衛 帝徳如天罔敢弗
欽何以報之終始一心髙堂有親況臨白髪愛日之誠於焉
實切崇搆舒舒圗史紛如粉版玄書蟠蛟結螭是頋是瞻赫
明命毫𢇁弗愆壹純乎正孰謂二者不得而兼所施雖殊
實本一源𩓑守此心堅如鉄石太史作銘勒諸坐側
查林曾氏家牒序
曾氏出自姒姓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於鄫魯㐮公六年莒
人滅鄫太子巫仕魯去邑為曾氏居南武城巫生夭為季氏
宰夭生阜為叔孫氏家臣阜生字子哲生參字子輿參生
元元生西西生欽欽生㝵㝵生羨羨生遐遐生盈盈生漢山
隂縣都鄉矦樂樂生浼浼生㫋㫋生嘉嘉生寳寳生琰琰生
㩀避王莾亂渡江居廬𨹧縣之吉陽鄉㩀生闡闡生植植生
橫橫生興興生丞丞生三子珪舊畧珪仍居吉陽鄉舊遷雲
益鄉畧居撫州南豐自畧十四𫝊至唐冝州刺史可徒江南
西道𮗚察使洪立鎮南軍節度使弘立是為三兄弟號曰三
祖大江之西咸宗之弘立生延鐸延鐸生四子仁昭仁暠仁
旺仁光仁旺生大師宻國公尭致尭𠕅傳為文定公鞏又
六傳至𮗚察推官國平國平復自南豐徙居查林查林去臨
川城五十里又五傳至山甫山甫有九兄弟列為九支自是
子孫繁衍分三十五房人將及千散䖏江源西源丘方陽城
樓下五郟之間在宋季時燈火熒熒而讀書之聲相聞擢進
士第者三十餘人中鄉貢者七十餘人分治六經及賦詩之
科多著名於當時逮至元朝流風遺韻猶存有名士朂字旦
𥘉通春秋至正癸巳復為江西鄉試第一入我
國朝用薦者除國子𦔳教濂時承 㫖禁垣與旦𥘉交甚洽
間來言曰吾曽氏之系甚盛㡬徧南北廬𨹧臨川之外又有
所謂扶風河內青冀㐮陽南陽吳郡㑹稽江夏長沙蜀郡及
泉䖍韶交諸州非如民族書所載正譜之外別有九祖而巳
也惟我查林有譜兵燹之後散亡殆盡間有蔵者寳秘不以
示人因命族生王晉𥨸録以歸訛者正之缺者𥙷之重編為
書願為序諸篇首以𫝊濂聞而嘆曰聖賢之㣧祚何其演迤
而深長㢤昔者顔淵出於顓帝之孫祝融氏至淵而生歆歆
生儉儉生威威生芃芃生億自是而大昌師古真卿者
皆其後人北則齊鄭梁宋南吳越越甌閩至今多子孫其盛
與曾氏頗相𩔖嗚呼聖賢之㣧祚何其演迤而深長㢤旦𥘉
以文學行義知名於時其惓惓於是而弗忘者欲惇本支序
親䟽而為崇孝廣敬之歸也視彼寳秘而為一巳之私者其
隘不亦甚乎濂因以所聞䟽其㮣如此而其詳則具見圖譜
焉
鳳陽陳方氏封贈二代碑銘
皇帝龍興臨濠一時英傑雲合韾應人人有攀龍附鳯之願
於時則有陳方將軍亮年未弱齡即隨 大駕飛渡長江及
駐蹕金𨹧日侍 帝之左右出入則佩劍扈從有餘閑
詔令攻習書史唯恐其懈怠也且 親程督之巳而任為千
夫長遂掌禁旅陞宣武將軍羽林衛親軍指揮使援例得封
贈二代大父祿翁贈明威將軍僉親軍指揮使司事妣楊氏
追封徳人父成宣武將軍僉親軍指揮使司事𮪍都尉追封
穎川郡伯配方氏追封頴川郡君先是頴川公本姓陳氏世
居濠州之定逺濠則今改為鳯陽公少年時神爽秀發行事
𠃔蹈規矩同里方翁無嗣唯育一女見公賢竟以一女妻之
翁遇公不翅親子然公亦深感其恩翁𣳚祀之於別室
皇上聞之賜姓曰陳方所以明二家之宗縁人情以起禮
也公忠厚長者其奉明威公夙夜孳孳唯恐咈其意溫凊之
節滫瀡之供咸無愆於時且端慤儼重未昜親炙撫世酬
物輙藹然如春風和氣之襲人子孫環列毎開之以善道歴
陳古今成敗某也賢某也不肖言辭有精魄聴者爲之聳耳
無不率徳改行者晩遇六合載清子孫與有祿食者四人
方將婆娑嬉㳺以享盛報而不幸亡矣實洪武二年正月十
一日也享年六十又四其年二月某日與方郡君合塟江寜
縣歸善鄉彈塘山之原方郡君先卒至是蓋七年矣男子四
人長伯理蚤世次即亮今陞鎮國將軍僉大都督府事次庸
明威將軍僉薊州衛指揮使司事次煜孫男十四人長忠明
威將軍僉西安護衛指揮使司事次信忠顯校尉金吾左衛
千戶所鎮撫次文次武次智次仁次勇次孝次敬次謙次恭
次禮次義次誠予聞天開昌運必生俊偉之臣以光賛鴻業
如漢髙帝起於豐沛光武肇於南陽精靈翕聚號為帝鄉當
時元夫志士無不拏風躍雲陽噓隂𦤺身於九霄之上優
渥之澤延及先世書功盟府傅信䇿書如陳方將軍者其亦
異世而同符也㢤然將軍剛介醇厚上簡 帝𠂻寵錫便
蕃罔間存歿一門之內拖紫紆朱 龍光所及照映泉壌於
是可見 皇靈溥生榮死哀者矣夫紀載 上徳勒
諸金石以示來裔者太史之職也因第其事而為銘曰
濠梁巨族氏維陳以善為寳世相因孰知乆詘勢必信有子
趫勇冠等倫明良胥㑹際風雲長矛大劍思䇿勳六合既浄
無妖氛 帝曰汝亮武且恂掌吾禁旅護九閽桓䝘果
敢皆乕賁貤封二代渥澤均五色鸞誥書緑文昭功焯徳推
前人黃繒謄副燎告勤焄蒿淒愴感神塋間𣗳色亦欣欣
精白一心荅 𠖥恩非忠與勤吾雲太史勒銘表墓門
贈承事郎吏部侍郎張府君墓誌銘
國朝之制凢官階自七品至於第四皆贈封其父母與妻
上徳至渥也於時吏部侍郎張度官品居四從例贈其父府
君吏部侍郎母林氏徳人 命書既下度録其副楮焚𥙊
墓下復請一介蟣蝨之臣待罪銓曹 恩榮溥愽逮及二親
鸞陵金軸下賁泉壌度深懼無以侈 上賜而垂示來裔莫
堅匪石𩓑吾子為文之濂謹按狀府君諱復禮字禮庭姓張
氏廣之番禺人番禺有鄉曰黃岐角皆張姓環居之室廬櫛
比當秋宵月白燈火連椄而讀書之聲相聞宋紹興間有諱
堮者始遷於禮園社堮生飛一通周易能㑹粹諸家之說而
折𠂻之廣之士大夫推為宗師號曰黃岐張氏易𣳚塟社之
南山配麥氏生二子彬甫鄰甫皆善傅父經既塟父晝夜念
之弗置堂曰永思兄弟躬耕以奉𡻕時祀事彬甫娶羅氏
生丈夫子三其次即府君也府君薰炙家庭之教而於易學
尤精發為大義頃刻千餘言出入程朱二氏無乖盭者漢儒
拘泥不通或流於術數痛麾斥之當是時科目方盛行鄉人
士咸謂府君爵祿可以引手致府君𥬇曰學易者為知吉凶
悔吝而已何以官為獨念居村疃諸子見聞孤陋乃築室都
城中俾就名師儒㳺見其成立喜動顔色已而度舉茂才
去而為肇慶路髙要縣學教諭迎飬甫六齡而府君歿矣時
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四月二十三日也享年六十又一
國朝洪武元年戊申十月十五日度奉柩塟於増城縣西之
章山因遷家焉四年𨐌亥度受薦入朝拜監察御史以至今
官風采凜然貪墨為之屏跡君子賢之府君四子長即度次
輔次峻次熈輔峻俱蚤世孫男二曰原潔曰吉祥女五人昔
人有云為善者譬猶藝禾世世能令嘉種不絶則其發育也
益昌且碩矣信㢤斯言也府君世為儒積善之聞播於海南
實合於易善積成名之義今度位居法從其聲益大以宏是
皆府君遺休垂祉之所致度方欲為親榮而府君不及見矣
悲夫此墓門有碑其銘固不可不勒也銘曰
一屈一伸其理孔神易道之門君子之攸遵冝文而彰乃韜
其光不露而俾後胤之昌有命自天寵靈昭宣欝蔥而綿
延是為張氏之阡
故資善大夫廣西等䖏行中書省左丞方公神道碑銘
洪武七年三月某日資善大夫廣西等䖏行中書省左丞方
公歿於京師鍾山里之私苐既巳㐮事而墓門之石未有刻
文九年冬十一月其子禮恐公群行堙𣳚無傅請於大都督
府移文中書中書下禮部於是尚書臣籌以其事聞 制曰
可遂勑翰林學士承 㫖臣濂為之銘臣謹按留守都衛經
歴天台詹䁀狀公之行曰公諱珍避 廟諱更名真因字谷
貞姓方氏其系分自莆田再遷台之仙居三遷於黃岩遂占
籍焉公長七尺壯貌魁梧而身白如有偉丈夫量未甞宿
怨識者已知其為貴人至正𥘉李大翁嘯衆倡亂出入海島
刧𢼠漕運舟殺使者時承平日乆有司皆驚愕相視捕索乆
不𫉬因從而綏輯之㭗蔡亂頭聞其事謂國家不足畏復
效為亂𫝑鴟張甚濵海子女玉帛為其所掠殆盡民患苦
之中書叅知政事朶兒只班發郡縣兵討蔡㓂公之怨家誣
搆與其通逮繫甚急公大恐屢傾貲賄吏㝷捕如𥘉公度不
能且無以自白謀於家曰朝廷失政綂兵者玩㓂區區小
醜不能平天下亂自此始今酷吏藉之為姦媒櫱及良民吾
若束手就斃一家枉作泉下不若入海為得計耳咸欣然
從之郡縣無以塞命妄械齊民以為公民亡公所者旬日得
數千乆屯不觧朝臣察其非罪奏為慶元定海尉使散衆各
安其居自時厥後汝頴兵大起海內䁀沸齊國忠㐮王李察
罕保釐河洛晉兾李思齊張思道號令𨵿陜陳友諒明玉真
分有江漢荊益張士誠㩀淮淛公亦有慶元台溫三郡之地
同縣章子善者好從橫之術走説公曰夷狄無百年之運元
數將極不待知者而後知今豪傑並起有分裂之𫝑足下奮
襼一呼千百之舟數十萬之衆可立而待浙江而上則南北
中絶擅餽運之粟舟師四出則青徐遼海閩廣歐越可傅檄
而定審能行此人心有所屬而伯業可成也公曰君言誠是
然智謀之士不為禍始不為福先朝廷雖無道猶可以延
𡻕月豪傑雖並起智均力敵然且莫敵為主保境安民以俟
真人之出斯吾志也願君勿復言子善謝去公自是其官累
遷至江淛行中書參知政事㑹有詔徴兵討張士試公遂出
師士誠知公且至遣其將史文炳呂真綂十將軍兵七萬禦
公於崑山崑山去姑蘇七十里士誠之偽都在焉文炳真陳
兵城中仍以歩𮪍夾岸為陣士誠命㳺兵徃來旌旗數十里
不絶氣𫝑甚盛公曰濵海之地非四逹之衢乃復參用歩𮪍
兵雖衆不足畏也公舟師僅五萬身率壯士數百趨奣子橋
文炳真使十將軍薄水𢧐矢石如雨公戒其衆持葦席藉塗
泥冐矢石急奮夾岸之軍以火箭亂射公燎及鬂橫刀大
呼而入殺兩將軍及十餘人軍大潰禽鳥散去公與壯士
追擊趨其中堅文炳真接𢧐公出入陣中所嚮輙披靡橋左
右水𮪍訖不得成列而岸上軍又散北文炳真棄馬走亡七
將軍溺死者萬計公乃次兵於岸明日又𢧐士𢧐士捷直至
城下士誠得報遣使者送欵請奉元正𦍤公還遂以節龯鎮
淛東開治於鄞元之君臣多公之勲復數加爵賞俄至太尉
江浙行省左丞相賜衢國公印章昆弟子姓賔客皆至大官
當是時 今上皇帝龍興臨濠定䁀金陵天戈所指無
不簞食壼以迎王師 上親取婺州而衢䖏相繼降公
曰吾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臨濠兵精甚所至無堅城此
殆天命之所在也逆天不祥即遣予完入侍 上喜曰自
古英䧺以義氣相許當如青天白日事成同享富貴何以質
於為遂使完歸公復遣使者𩓑守城邑如錢鏐故事𡻕貢白
金以給軍貲上許之然猶自海道輸粟元都時群雄方爭
上方勵志中原公獨屏蔽江海使者交於二境上唯求庇民
而已苗軍劉震英等叛婺州殺首師胡大海持其首來曰
𩓑隷麾下衆皆賀獨公不許曰吾昔遣使效錢鏐言猶在耳
今納其叛人是見小利而忘大信也且人叛主而歸我即他
日叛我又安可必耶遂帥師擊之仲兄中流矢而沒
上遣使臨𥙊且慰撫其遺孤越數載 上詔大將軍徐
魏公平姑蘇縛士誠獻京師公以乆疾不視事又莫府賔客
無所陳失朝賀禮 上怒大軍且壓鄞公憂懼不知
所為乃封府庫具氏數使城守者出迎躬挈妻孥避去海上
使完奉表謝曰臣聞天無所不覆地無所不載王者躰天法
地於人無所不容臣荷 陛下覆載生成之德乆矣安敢
自絶於天地敢一陳愚𠂻惟 陛下財幸臣本庸才䖏平
季世保境安民非有黃屋左纛之念𭧽者 陛下霆擊雷
掣之師至於婺州臣愚以爲天命有在遣子入侍於時固巳
知 陛下有今日矣所謂依日月之末光望雨露之餘澤
者也而 陛下開誠布公賜手書歸質子俾守郡縣如錢
鏐故事十年之間與中吳角立皆 陛下之賜戢也逮
天兵下臨吳㑹臣嘗上書謂朝定杭越則暮歸田裡不意今
年以來老病交攻頓成昏昧而弟兄子姪志慮不齊致煩
陛下興問罪之師方懐憂懼未能自明而大軍已至台溫今
臣計無所出雖遣使𠕅三而承 詔之師𫝑不容已是以封
府庫開城郭以俟 王師之至然猶未免爲浮海之計者昔
有孝子於其親也遇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臣之事適與相𩔖
雖然臣一介草莾亦安敢自絶於天地故毎自思欲面縛待
罪 闕庭復恐 陛下萬一震雷霆之怒天下後世議者
不謂臣得罪之深將謂 陛下不能容臣豈不累天地之大
徳㢤謹昧死奉表以聞俯伏俟 命 上覽表趣公入覲公
至京師 上且喜且譲曰來何晚也公即叩首謝罪
上以公誠慤遇之特厚毎賜宴饗皆與功臣列坐未㡬有廣
西左丞之命俾奉朝請一日侍 上燕坐不能興輿至
苐則成末疾矣 上數遣中使賜問官其二子禮宣武
將軍僉廣洋衛親軍指揮使司事完忠𩔰校尉虎賁衛千戸
所鎮撫令公得親見之已而公疾革 上遣中使問所
欲言公指使者中坐良乆曰臣荷 陛下厚恩無尺寸之
功而子孫椎魯絶不知人間事臣所憂者獨此耳𦍒
陛下以臣故曲加保全則臣感恩九泉為犬馬報 陛下矣
言畢而逝壽五十又六 上聞哀憫之親御翰墨為文
命官𦤺𥙊 皇太子暨親王亦如之中書省大都督府御
史䑓亦皆奉 上㫖臨𥙊成禮而去先是公病時甞屬
諸子曰我即死母歸塟海濵 主上遇我過厚可求京城
外之地埋焉且使後人習於禮義及是卜城東二十里玊山
之原惟食禮部為奏請 上欣然可之於是以某年某
月某日塟禮也公世為善人而其父柔良人弱之屢致侵
蝕父咲曰吾諸子當有興者母乆苦我其後五子果貴顯元
季以公之貴得屢贈三代曾祖天成榮祿大夫湖廣等䖏行
中書省平章政事祖宙光祿大夫福建等䖏行中書省平章
政事勲皆杜國爵皆卦越國公父伯竒銀青榮祿大夫淮南
等䖏行中書省左丞相上柱國仍追封越國公曽祖妣陶氏
祖妣潘氏妣周氏妻兩董氏皆封越國夫人子男五人其二
即禮與完其三曰本曰則曰安女五二適士族餘在室孫男
六隋大業未海內紛紜江華聚衆保民㩀有歙宣杭睦婺饒
六州之境雖屢受隋爵及唐髙祖有天下遂封府庫籍民數
以歸職方擢為歙州刺史歿於長安其事與公似無大相逺
者蓋公以豪傑之姿庇安三路六州十一縣之民
天兵壓境避而去之曾無一夫乎血刃其有功於生民甚
大然而 天𠖥所賜官丞轄享有祿食而二子皆列
崇階赫奕光著視唐則有加焉於是歴序其故著為銘詩以
宣朗 國家之鴻烈而及公保民之偉績雲爾銘曰
元季紛紜群雄相吞公㩀海濵志欲靖民黃屋左纛我非敢
覬綏定一隅以俟
真主 大明煌煌出自東方天威奮張孰敢不來王乃籍
𡈽乃封府庫大開城門委之而去 皇帝詔還喜動龍顔
卿能庇民朕數嘉嘆卿居海𠋣水為強旌旗武夫洗
洸舳艫數千橫行海中諸蕃畏威莫越其卦炳乎幾先能順
天命卒全黎元兵不血刃何㢤𭧂強驅民鋒鏑酣𢧐弗禁身
乃就殛以此較彼卿實為能爵之崇階祿給子孫天語褒嘉
金宣玉奏公拜稽首 天子萬夀惟公挺生人中之豪功
在三府其惠孔昭華之保歙事與公𩔖至今廟食春秋不廢
公雖歿矣徳曷忘矣太史銘矣發幽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