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一 居士傳
傳二
傳三 

居士傳二

編輯

劉遺民傳

編輯

  劉遺民者。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人。漢楚元王之後也。少孤。事母孝。善老莊言。不委蛇於時俗。初為府參軍。晉司徒王謐.丞相桓元.侍中謝琨.太尉劉裕先後引薦。皆力辭。時慧遠法師止於廬山東林寺。修念佛三昧。遺民往依之。遠師曰。官祿巍巍云何不為。遺民曰。晉室無盤石之固。物情有壘卵之危。吾何為哉。劉裕以其不屈。乃以遺民之號旌焉。同時宗少文.周道祖.雷仲倫.張萊民.張秀實.畢士頴咸來廬山。遠師曰。諸君之來。能無意於淨土乎。乃造西方三聖像。建齋立社。眾至百二十有三人。遺民鑱石為誓。其辭曰。夫緣化之理既明。則去來之兆顯矣。遷感之數既符。則善惡之報必矣。推交臂之潛淪。悟無常之期切。審三報之相催。知險趣之難拔。此其同志諸賢所以夕惕朝勤仰思攸濟者也。蓋神者可以感涉而不可以跡求。必感之有物則幽路咫尺。苟求之無主則渺茫何津。今幸以不謀而感僉心西境。叩篇開信亮情天發。乃機象通於寢夢。欣歡百於子來。於是雲圖表暉影侔神造。功由理諧事非人運。茲實天啟其誠。冥運來萃者矣。然其景績參差功德不一。雖晨祈雲同夕歸攸隔。即我師友之眷。良可悲矣。是以慨焉胥命。整襟法堂等施一心。亭懷幽極。誓茲同人俱游絕域。其驚出絕倫首登神界。則無獨善於雲嶠。忘兼全於幽谷。然後妙覲天儀啟心貞照。識以悟心形由化革。藉芙蓉於中流。蔭瓊柯以詠言。飄雲衣於八極。泛香風以窮年。臨三塗而緬謝。傲天宮而長辭。紹眾靈以繼軌。指大覺以為期。究茲道也豈不弘哉。遺民度西林澗北別立禪坊。精研元理兼持禁戒。嘗貽書關中。與什公.肇公揚榷經義。着念佛三昧詩。居半載。即於定中見佛光照地皆作金色。更十五年於正念佛時。見阿彌陀佛玉毫光照垂手慰接。遺民曰。安得如來為我摩頂。覆我以衣。俄而佛為摩頂。引袈裟以被之。他日又夢入七寶池。見蓮華青白色。其水湛湛。有人頂有圓光胸出卍字。指池水曰。八功德水。汝可飲之。遺民飲水甘美。及寤異香發於毛孔。乃語人曰。吾淨土之緣至矣。請僧轉妙法蓮華經近數百周。遺民對像焚香再拜而祝曰。我以釋迦遺教。知有阿彌陀佛。此香當先供養釋迦如來。次供養阿彌陀佛。複次供養妙法蓮華經。所以得生淨土。由此經功德。願與一切有情俱生淨土。即與眾別。臥床上面西合掌泊然化去。預勅子雍即土為墳。勿用棺槨。時義熙六年。年五十九。後六年遠師宴坐龕中。從定起。見阿彌陀佛身滿虛空。觀音勢至左右侍。遺民及社中僧先化者皆在側前揖遠師曰。師早發心。何來之晚。乃展期七日而逝(東林傳.出三藏記集)。

  知歸子曰。佛法入茲土。始昌於晉。而士大夫之息心淨土者罕聞焉。至遺民一唱。遠近傾動。雖遠師實成之。亦由遺民精誠內激。冥孚眾志。初遺民與周道祖.陶淵明稱潯陽三隱。道祖既入社。遠師以書招淵明。淵明曰。許我飲酒則諾。許之遂造焉。無何攢眉而去。志尚雖高。於道闊矣。惜哉。

  汪大紳雲。此真冷淡生活。淡得盡時方好。知歸子已入此保社矣。大佳大佳。

 傳一 ↑返回頂部 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