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定佩文齋廣羣芳譜卷五十四

 果譜

  梅 梅花,別見花譜。

|原|梅,《說文》作楳。一名䕩,《廣志》云:蜀名梅為䕩。實似杏,《草木疏》云:梅,杏類也。實赤於杏而酸。大者如小兒拳,小者如彈。熟則黃,微甘酸,可啖。生純青,酸甚。《本草》云:花開於冬而實熟於夏,得木之金氣,故其味最酸。。多食泄津液,生痰,損筋,蝕脾,傷腎,弱齒。為脯含之口香,造煎堪久。子赤者材堅;白者材脆。種類不一,
白者有:
 綠萼梅,實大,五月熟。
 重葉梅,結實多雙。
 消梅,實甘,青。止可生啖,雖酢甚鬆脆,多液無滓。花重者實小,單者大。不宜熟,亦不堪煎造。
 冠城梅,實甚大,五月熟。
 時梅,實大,五六月熟。
 早梅,四月熟。
 冬梅,實小,十月可用,不能熟。
紅者有:
 鶴頂梅,實大而紅。
 鴛鴦梅,《梅譜》云:即多葉紅梅也。結實必雙,凡雙果必雙蔕,惟此一蔕而結雙梅,尤異。
 雙頭梅,或結並蔕,小實,不堪啖。
 杏梅,實扁而斑,味似杏。
異品有:
 冰梅,實吐自葉罅,不花,色如冰玉,無核,含之自融如冰,佳品也。

|增|

|范成大。梅譜|江梅,子小而硬。

|具區志|洞庭諸山佳種有:
 吐花酸,實小味酸,方吐花即可啖。
 脆梅,一名時裏梅。實圓而大,可以蜜漬及蒸製。
 按原譜各果名目雜採諸書,間有遺闕,續錄於後,其已見者更不重出。

|原|賈思勰曰:梅,實小而酸,核有韲文。杏,實大而甜,核無文采。梅任調食及韲,杏則不任此用。世人或不能辨,言梅、杏為一物,失之遠矣。

|彙考|

|原|

|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

|詩。周南|
 摽有梅,其實七兮。|傳|摽,落也。盛極則墮落者,梅也,尙在樹者七。
 摽有梅,其實三兮。|傳|在者三也。|箋|此夏鄉晚,梅之墮落者差多,在者餘三耳。
 摽有梅,頃筐暨之。|傳|暨,取也。|箋|謂夏已晚,頃筐取之於地。

|增|

|禮記。內則|
 桃諸,梅諸,卵鹽。|註|人君燕𠩄食也。|疏|桃諸,梅諸,卵鹽者,言食桃諸,梅諸之時,以卵鹽和之。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即今之藏桃也、藏梅也。欲藏之時,必先稍乾之。故《周禮》謂之乾䕩。
 梅,杏。|註|人君燕食𠩄加庶羞也。
 膾,獸用梅。|集說|獸用梅,以梅和獸也。
 食棗、桃、李、梅,弗致於核,為恭敬也。

|周禮。天官|饋食之籩,其實乾䕩。|注|乾䕩,梅也。

|夏小正|五月:煮梅,為豆實。

|左傳|晏子對齊侯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吳志。孫亮傳註|亮方食生梅,使黃門至中藏取蜜漬梅,蜜中有鼠矢。召問藏吏,藏吏叩頭。亮曰:黃門從汝求蜜耶。吏曰:向求,實不敢與。黃門不服。侍中刁元、張邠啟:黃門、藏吏辭語不同,請付獄推盡。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裏燥。亮大笑謂元、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當俱濕,裏燥,必是黃門𠩄為。黃門首服,左右莫不驚悚。

|南史。柳惲傳|惲嘗與瑯琊王瞻博射,嫌其皮濶,乃摘梅帖烏珠之上,發必命中,觀者驚駭。

|唐書。蕭倣傳|倣自集賢學士拜嶺南節度使,南方珍賄叢夥,不以入門。家人病,取槁梅於廚以和劑。倣知,趨市還之。

|原|

|五代史。趙匡凝傳|楊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顧渥曰:弗多食,發小兒熱。諸將以為嫚,渥遷匡凝海陵。

|增|

|山海經|雲山之上,其實乾臘。|註|臘乾,梅也。

|淮南子|百梅足以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為一人和。

|世說|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語林|范汪能噉梅,人嘗致一斛奩留汪,食之,須臾盡。

|述異記|邯鄲,有故邯鄲宮基存焉,中有趙王果園,梅、李至冬而花,春得而食。

|筆談|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嘗望梅止渴也。又謂鵝為右軍。有士人遺醋梅與燖鵝,作書云:醋浸曹公一甕,湯燖右軍兩隻。

|埤雅|張協《七命》云:酤以春梅。正言春梅者,春實尚青,味酢故也。

|六帖補|前蜀王建判官馮涓好戲,時鳳翔遣張郎中通好,來晨宴接。王慮馮公先語而張子乘之,或致失機,乃令客將傳達,旦請緘嘿。坐既定,而賓主寂然,無敢發其語端者。馮乃取青梅,鏗然一嚼之,四座流涎,因成大笑。

|峩眉山志|山有梅子坡。白雲禪師道行偶渴,索水不得,望前坡有梅樹,擬此纍纍梅實,可以回津,至其地,無一梅樹,而渴已止矣。今建有茶菴,後人援以名坡雲。

|集藻|

|五言古詩|

|增|

|宋。梅堯臣。青梅|梅葉未藏禽,梅子青可摘,江南小家女,手弄門前劇,齒軟莫勝酸,棄之曾不惜,寧顧馬上郎,春風滿行陌。

|蔡襄。和吳省副青梅|梅花畏高寒,獨向江南發,那知汴陽墅,青顆摘春月,持之矜𠩄無,歸思動楚越,願君侑清罇,行恐新芳歇。

|黃庭堅。古風上蘇子瞻|江梅有佳實,結根桃李場,桃李終不言,朝露借恩光,孤芳已皎潔,冰雪空自香,古來和鼎實,此物升廟廊,歲月生成晚,煙雨青已黃,得升桃李盤,以遠初見嘗,終焉不可口,擲置官道傍,但使本根在,棄捐何能傷。

|七言古詩|

|增|

|宋。鮑照。梅花落|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問君何獨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實,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寒風,徒有霜花無霜質。

|七言絶句|

|增|

|唐。羅隱。紅梅|天賜臙脂一抹腮,盤中磊落笛中哀,雖然未得和羹便,曾與將軍止渴來。

|宋。梅堯臣。送紅梅行之有詩依其韻和|綴綴紅梅肥似蠟,濛濛飛雨灑如絲,吳郎齒軟食不得,翻憶張公大谷梨。

|黃庭堅。戲答晁適道乞消梅|
青莎徑裏香未乾,黃鳥陰中實已圓,蒸豆作烏鹽作白,屬聞丹杏薦牙盤。

北客未嘗眉自顰,南人誇說齒生津,磨錢和蜜誰能許,去蔕供鹽亦可人。

|以梅餽晁深道戲贈二首|
帶葉連枝摘未殘,依稀茶塢竹籬間,相如病渴應須此,莫與文君蹙遠山。

渴夢吞江起解顏,詩成有味齒牙間,前身鄴下劉公幹,今日江南庾子山。

|楊萬里。梅熟小雨|風從獨樹忽然來,雨去山前遠卻回,留許枝間慰愁眼,兒童抵死打黃梅。

|元。張弘範。梅雨|輕雲薄薄暗江干,幾陣紗窓送嫩寒,濃醉呼童新摘得,未黃梅子已微酸。

|顧瑛。謝靜遠惠蜜梅|江南煙雨未全黃,誰使青酸墮蜜房,娬媚已能知魏證,典刑時復見中郎。

|馬臻。西湖即事|園丁花木巧桮棬,萬紫千紅簇綺筵,折得青梅小如豆,獻來還索賞金錢。

|詩散句|

|增|

|唐。李白|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

|白居易|黃鳥啼欲歇,青梅結半成。

|宋。陸游|青梅薦煮酒,綠樹變鳴禽。

|原|

|白居易|食蘗不易食梅難,蘗能苦兮梅能酸。

|增|

|宋。黃庭堅|要知春景深和淺,試看青梅大幾分。

|楊萬里|峯頭揀徧低陰處,帶葉青梅摘一枝。

|元。馬臻|午睡醒來春事晚,枝頭梅豆已生仁。

|原|

|明。王世貞|莫言子作書生酸,要與君王調鼎實。

|雷思霈|不應便雜夭桃杏,半點微酸已著枝。

|增|

|梁。簡文帝|摘梅多繞樹。

|周。庾信|梅逐雨中黃。

|唐。杜甫|
 紅綻雨肥梅。
 四月熟黃梅。
 梅杏半傳黃。

|白居易|早梅結青實。

|許渾|未臘梅先實。

|韓偓|齒軟越梅酸。

|宋。蘇軾|金盤未薦含酸子。

|朱松|冰盤青子渴爭嘗。

|元。劉詵|紈扇晴嬉墮脆梅。

|詞|

|增|

|宋。孫艤。菩薩蠻|
 一聲羗笛吹嗚咽,玉溪夜半梅翻雪,江月正茫茫,斷腸流水香。
 含章春欲暮,落日千山雨,一點著微酸,吳姬先齒寒。

|別錄|

|原|

|神異經|北方荒外有橫公魚,夜化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烏梅二十七枚煮之即熟,可已邪病。

|增|

|風俗通|五月落梅風,江淮以為信風。

|風土記|夏至霖霪,至前為黃梅,先時為迎梅雨,及時為梅雨,後時為送梅雨。

|原|

|抱朴子|綺里丹法:用鉛百斤,煮以雄黃,皆成金。金太剛,豬膏煮之;太柔,梅煮之。

|物類相感志|
 青梅,小滿前嫩脆,過後則易黃。
 梅子與韶粉同食,不酸不軟,梅葉尤佳。

|本草|梅核能明目,益氣,不饑。

|種樹書|桑上接梅則不酸。

|田家五行|梅實少,秫亦少。諺云:樹無梅,手無杯。

|製用|

|居家必要|
 取大青梅以鹽漬之,日曬夜漬十晝十夜便成白梅,調鼎和虀,𠩄在任用。青梅籃盛,突上薫黑,即成烏梅,用以入藥,不任調食。以稻灰淋汁潤濕,蒸過則肥澤不蠹,亦可糖藏,蜜煎作果。烏梅洗淨搗爛,水煮滾,入紅糖,使酸甘得宜,水內泡冷,暑月飲甚妙。或搗爛加蜜適中調湯微煮飲。
 梅醬。熟梅十斤爛蒸去核,每肉一斤加鹽三錢,攪勻。日中曬,待紅黑色收起。用時加白荳蔻仁、檀香,些少飴糖調勻,服涼水,極解渴。
 冰梅丸,治喉閉。五月五日合,青梅二十個,鹽十二兩,先於初一日醃至初五日。取梅汁拌白芷、羗活、防風、桔梗各二兩,明礬三兩,豬牙皂角三十條,俱為細末,拌梅。磁瓶收貯。
 糖脆梅。青梅每百個以刀劃成路,將熟冷醋浸一宿,取出控乾。別用熟醋調沙糖一觔,半浸沒,入新瓶內,以箬紮口,仍覆椀。藏地深一二尺,用泥上蓋過,白露節取出,換糖浸。

|增|

|北戶錄|嶺南之梅小於江左,居人采之,雜以朱槿花和鹽曝之,梅為槿花𠩄染,其色可愛。又有選大梅刻鏤瓶罐結帶之類,取棹汁漬之,亦甚甘脆。


  附錄 海梅

|增|

|峨眉山志|海梅,高僅三尺,冬月開小花,結實如櫻桃。


  杏 杏花,別見花譜。

|原|杏,一名甜梅,江南錄云:楊行密改杏名甜梅。樹大。實多,形如彈丸,有大如梨者。生酢熟甜。性熱生痰及癰疽,不宜多食,小兒、產婦尤忌。

|增|

|格物叢話|杏實,味香於梅而酸不及,核與肉自相離,其仁可入藥。

|原|種類不一,有:
金杏,圓而黃,熟最早,味最勝。一名漢帝杏,謂武帝上林苑遺種也。大如梨,黃如橘。出濟南。
白杏,熟時色青白或微黃,味甘淡而不酢。生滎陽。
沙杏,甘而多汁,即世𠩄稱水杏也。
梅杏,黃而帶酢。
柰杏,青而帶黃,出鄴中。
金剛拳,赤大而扁,肉厚,味甚佳,又名肉杏。
木杏,形扁色青黃,味酢不堪食。
山杏,肉薄,不堪食,但可收仁用。
巴旦杏,一名八擔杏。出回回地,今關西諸處皆有。葉差小,實小而肉薄,核如梅。皮薄而仁清甘鮮者尤脆美,稱果之佳者。
又有赤杏,黃杏,廣志云:出鄴中。蓬萊杏。

|增|

|述異記|句漏縣有縹杏。

|彙考|

|原|

|北周書。孝義傳|張元性廉潔,南鄰有杏兩樹,杏熟,多落元園中,元悉以還主。

|增|

|夏小正|四月囿有見杏。

|管子|五沃之土,其木宜杏。

|原|

|地理志|范蠡宅在洞庭湖中,有海杏,大如拳也。

|元晏春秋|衛倫過予,言及於味,稱魏故侍中劉子陽食餅知鹽生,精味之至也。予曰:師曠識勞薪,易牙別淄澠,子陽今之妙士也,定之何難。倫因命僕取糧糗以進,予嘗之曰:麥也,有杏、李、柰味,三果之熟也不同時,子焉得兼之。倫笑而不言,退告人曰:士安之識過劉氏,吾將來家實多,故杏時將發,糅以杏汁;李、柰將發,又糅以李、柰汁,故兼三味。

|祭法|夏祠用杏。

|增|

|神仙傳|董奉居廬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病重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羣獸遊戲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後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穀一器置倉中,即自往取杏一器去。常有人置穀來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羣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傾覆,至家量杏一如穀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嚙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使卻活。奉每年貨杏得穀,旋以賑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二萬餘斛。

|潯陽記|杏在北嶺上,有樹百株,今猶稱董先生杏林。

|原|

|荊楚歲時記|孫楚祭介之推云:𩛿一盤,醴酪二盂,今寒食有杏酪、麥粥,即其類也。

|南嶽夫人傳|仙人有三玄紫杏。

|冀州論|魏郡好杏,地產不為珍。

|增|

|嵩高山記|嵩山東有牛山,其山多杏,至五月爛然黃茂,百姓皆資此為命,人人𠑽飽,而杏不盡。

|原|

|朱超石與兄書|光武墳邊杏甚美,今奉送其核。

|增|

|述異記|杏園洲在南海中,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種杏處。漢時常有人舟行遇風,泊此洲五六日,食杏,故免死。又云:洲中別有冬杏。

|文昌雜錄|禮部王員外言,昔見朝議大夫李冠卿說揚州𠩄居堂前杏一窠極大,花多而不實,適有一媒姥見如此,笑謂家人曰:來春與嫁了此杏。冬深忽攜酒一樽來,雲是婚家撞門酒,索處子裙一腰繫樹上,已而奠酒,辭祝再三而去。家人莫不笑之,至來春,此杏結子無數。

|酉陽雜俎|杜師仁常賃居,庭有巨杏樹。鄰居老人每擔水至樹側,必歎曰:此樹可惜。杜詰之,老人云:某善知木病,此樹有疾,某請治。乃診樹一處曰:樹病醋心。杜染指於蠹處,嘗之味若薄醋。老人持小鈎披蠹,再三鈎之,得一白蟲如蝠,乃傅藥於瘡中,復戒曰:有實,自青皮時必摽之,十去八九,則樹活。如其言,樹益茂盛矣。又嘗見《栽植經》三卷,言木有病醋心者。

|原|

|桂苑叢談|馬燧子鬯,以第中大杏餽竇文瑒,文瑒以進德宗。德宗未嘗見,頗怪鬯,令中使就封其樹。鬯懼,進宅為奉誠園。

|增|

|文獻通考|杏多實不蟲者,來年秋禾善。五木者,五穀之先,欲知五穀,但視五木。故五果分五行,𠩄以表五穀也。又按五果之義,夏之果莫先於杏,五時之首,寢廟必有薦,而此杏適丁夏之時,故特取之。杏之枝葉華果皆赤,故古者鑽燧,夏取棗杏之火也。

|學圃餘疏|杏花,江南雖多,實味大不如北,其樹易成,實易結,林中摘食甚佳。

|兗州府志|杏山,在寧陽,上多杏。

|南陽府志|杏山,即抱朴子種杏處。

|九江府志|太乙宮,在德化。宋名祥符觀,即董奉杏林也。

|集藻|

|五言古詩|

|增|

|宋。楊萬里。折杏子|天暖酒易醺,春暮花難覓,意行到南園,杏子半紅碧,輕風動高枝,可望不可摘,聳肩跂一足,偶爾攀翻得,攀條初亦喜,折條還復惜,小苦已自韻,未酸正堪喫,聊將插鬢歸,空樽有餘瀝。

|七言律詩|

|增|

|唐。羊士諤。州民有獻杏者,瑰麗溢目,因感花未幾,聊以成詠|南郭東風賞杏壇,幾株芳樹昨留歡,卻憶落花飄綺席,忽驚如實滿雕盤,蛾眉半歛千金薄,鷤鴂初鳴百草閒,志士古來悲節換,美人啼鳥亦長歎。

|五言排律|

|增|

|唐。錢起。酬長孫繹藍溪寄杏|愛君藍水上,種杏近成田,拂徑清陰合,臨流彩實懸,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懿此傾筐贈,想知懷橘年,芳馨來滿袖,瓊玖願酬篇,把玩情何極,雲林若眼前。

|五言絶句|

|增|

|宋。梅堯臣。詠雙杏子其核亦然|子核成雙杏,將寄同心人,定棲鴛鴦魄,為物豈無因。

|蘇軾。和子由岐下杏|開花送餘寒,結子及新火,關中幸無梅,汝強充鼎和。

|元。馬祖常。謝人送杏子詩|杏子黃金色,筠籠出薊丘,味甘醒午寢,可是督詩郵。

|七言絶句|

|增|

|唐。白居易。重尋杏園|忽憶芳時頻酩酊,卻尋醉處重徘徊,杏花結子春深後,誰解多情又獨來。

|元。張弘範。青杏|落盡殘紅綠滿枝,青青如豆釀酸時,佳人摘得新嘗怯,一點春愁鎖畫眉。

|詩散句|

|增|

|宋。歐陽修|芳枝結青杏,翠葆新奕奕。

|黃庭堅|買魚斫膾須論網,撲杏供盤不數枚。

|唐。王維|董奉杏成林。

|宋。梅堯臣|仙人愛杏令虎守。

|蘇軾|花褪殘紅青杏小。

|秦觀|董奉栽成杏子丹。

|陳師道|里中饋杏得新嘗。

|別錄|

|增|

|野人閒話|翰林辛夤孫,頃年在青城山居。其居則古先道院,在一峯之頂,內有塑像黃姑,則六代元宗之子也。一夕夢見,召夤孫謂曰:汝可食杏仁,令汝聰利,老而彌壯,心力不倦亦資於年壽矣,汝可有道性,又不終在此,須出山佐理當代。夤孫夢中拜請其法,則與怡神論中者同。元宗孫申天師,元有怡神論語卷,下卷中有神仙秘方三十首,則甘草為首,右食杏仁法次之。杏仁七個,去皮尖,早晨盥漱了內於口中,久之則盡去,其皮又於口中暖之,逡巡爛嚼,和津液如乳汁,乃頓嚥。但日日如法食之,一年必換血,令人輕健安泰。夤孫遂日日食之,至今老而輕健,年踰從心,猶多著述。

|原|

|製用|

|清異錄|杏仁新水浸沒,生薑、甘草、丁香、蜀椒、縮砂、白豆蔻、鹽花、沈、檀、龍、麝,皆取末,如麵攪拌,曬乾,候水盡,味透,更以香藥鋪糝,名爽團。宿酲未解,一枚爽然。

|農桑通訣|杏熟時,多取爛者,盆中研之,生布絞取濃汁,塗盤中,曬乾取下。可和水為漿,又和麪用。

|本草|
 杏仁能使人血溢,少誤之,必出血不已,或至委頓,故近世少有服者。
 杏仁,五月採,破核,去雙仁者。自朝蒸之至午,便以慢火微烘之,七日乃收貯。每旦腹空時,不拘多少任意噉之,積久不止,駐顏延年。

|釋名|杏可以為油。

|齊民要術|杏子仁可以為粥。

|種植|桃樹接杏,結果紅而且大,又耐久不枯。


  桃 桃花,別見花譜。

|原|桃,實甘子繁,故字從木、從兆。本草云:十億曰兆,言其多也。性酸、甘,熱。可食,多食令人有熱,能發丹石毒。生桃尤不宜多食,有損無益。性早實,三年便結子,五年即老,結子便細,十年即死,以皮緊也。若四年後,用刀自樹本竪劃其皮至生枝處,使膠盡出,則多活數年。種類頗多,有:
崑崙桃,一名王母桃,一名仙人桃,一名冬桃。出洛中,味甘美,詳見後《洛陽伽藍記》。
扁桃,出波斯國。形扁肉澀,不堪食。核狀如盒,樹高五六丈,圍四五尺,葉似桃而濶大,三月開白花,花落結實如桃。彼地名波淡樹,仁甘美,番人珍之。北戶錄云:形如半月狀,出占卑國。
新羅桃,子可食,性熱。
方桃,形微方。
餅子桃,狀如香餅,味甘。
油桃,小於眾桃,有赤斑點,光如塗油。花多子小,不堪噉,惟取仁。出汴中。
巨核桃,詳見後《拾遺記》。
金桃,形長,色黃如金,肉黏核,多蛀,熟遲。用柿接者,味甘色黃。
銀桃,形圓,色青白,肉不黏核,六月中熟。
鴛鴦桃,結實多雙。
李桃,形圓色青,肉不黏核,其皮光澤如李,一名光桃。
十月桃,形圓色青,肉黏核,味甘酸,十月中成熟。一名古冬桃,又名雪桃。十月桃,形圓色青,按《爾雅》云:旄,冬桃。疏云:桃子冬熟者不旄,當即此也。
毛桃,即《爾雅》𠩄謂榹桃。小而多毛,核黏味惡,不堪食,其仁充滿多脂,可入藥。
水蜜桃,獨上海有之,而顧尚寶西園𠩄出尤佳,其味亞於生荔枝。
雷震紅,張七澤云:每雷雨過,輙見一紅暈,最為難得。
他如紅桃、緗桃、白桃、烏桃,皆以色名。五月早桃、秋桃、霜桃,皆以時名。臙脂桃、絡絲桃,皆以形名。王敬美有言桃種最多,金桃、蜜桃、灰桃之類,多植園中取果。壽星桃,樹矮而花,能結大桃,亦奇種可玩,桃殊不堪食。

|增|

|西京雜記|上林苑有秦桃、緗核桃、金城桃、綺葉桃、紫文桃。

|客燕雜記|京師中佳果有紅桃、白銀桃、小桃、蟠桃、合桃、酒紅桃、霜下桃、肅寧八月桃。

|彙考|

|增|

|詩。周南|桃之夭夭,有蕡其實。|傳|蕡,實貌。

|衛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魏風|園有桃,其實之殽。

|禮記。內則|桃曰膽之。|疏|桃多毛,拭治去毛,令色青滑如膽也。或曰膽謂苦,桃有苦如膽者,擇去之。

|周禮|饋食之籩,其實桃。

|舊唐書。太宗紀|貞觀十一年,唐國獻金桃、銀桃。詔令置於苑囿。

|神農經|玉桃,服之長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之,臨終日服之,其屍畢天地不朽。

|原|

|夏小正|六月煮桃。|傳|桃也者,柂桃也。柂桃也者,山桃也。煮以為豆實也。

|增|

|家語|六果桃為下,祭祀不用,不登郊廟。

|晏子春秋|公孫捷、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勇而無禮,公患之。晏子言於公,請饋以二桃,曰:三子計功而食。公孫曰:吾再搏乳虎,功可以食。田曰:吾仗兵而御三軍者再,功可以食。古冶子曰:吾嘗濟河黿,銜左驂,冶潛行水底,逆流百步,從流九里得黿頭,功可以食。二子曰:吾勇不若子,功不逮子,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刎頸而死。冶曰:二子死之,冶獨不逮。亦刎頸而死。

|原|

|韓非子|
 彌子瑕有寵於衛君,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以其半啖君。君曰:忠乎,忘其口啖寡人。及彌子色衰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固嘗啖我以餘桃。
 孔子侍座於魯哀公,哀公賜之桃與黍。孔子先飯黍而後噉桃。公曰:黍以雪桃也。對曰:丘知之矣,夫黍,五穀之長,而桃為下。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也。

|呂氏春秋|子產治鄭,桃棗之蔭於街者,莫援也。

|增|

|神異經|東方有樹,高五十丈,葉長八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作羹,食之,令人益壽。核中仁可以治嗽,小桃溫潤,咳嗽人食之即止。

|原|

|新序|魏文侯見箕季,從者食其園之桃,箕季禁之。文侯曰:從者食園桃,箕季禁之,豈愛桃哉,是教我下無侵上也。

|增|

|說苑|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實焉。

|武帝內則|七月七日西王母降,自設天廚,真妙非常,豐珍上果,芳華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𠩄有,香氣殊絕,帝不能名也。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輙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

|漢武故事|東郡獻短人,帝呼東方朔。朔至,短人因指朔謂帝曰:西王母種桃,三千年一著子,此兒不良,已三過偷之矣。

|原|

|尹喜內傳|老子西遊,省太真、王母,共食碧桃、紫梨。

|鍾離意別傳|秦吏趙凱以私恨告國民吳且生盜食宗廟御桃。且生對曰:民不敢食也。王曰:剖其腹,出其桃。史記惡而書之,曰:食桃之肉,當有遺核,王不知此,而剖人腹以求桃,非理也。

|增|

|博物志|漢武帝時,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當來,乃供帳九華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雲車而至於殿西,南面東向,頭上戴七種,青氣鬱鬱如雲,有三青鳥如烏大使侍母傍。時設九微燈,帝南面西向。王母索七桃,大如彈丸,以五枚與帝,母食二枚。惟帝與母對坐,其從者皆不得進,時東方朔竊從殿南廂,朱鳥牖中窺母。母顧之謂帝曰:此窺牖小兒嘗三來盜吾桃。帝乃大怪之。由此世人知方朔神仙也。

|原|

|神仙傳|張道陵者,沛國人也。有趙昇者,就陵受學。陵將諸弟子登雲臺絕巖之上,下有一桃樹如人臂,傍生石壁,下臨不測,桃大有實。陵謂諸弟子曰:有人能得此桃實,當告以道要。於時伏而窺之者二百餘人,股戰流汗,無敢久臨,視之者莫不卻退而還謝,不能得。一人乃昇曰:神之𠩄護,何險之有。聖師在此,終不使吾死於谷中耳。師有教者,必是此桃有可得之理故耳。乃從上自擲,投樹上,足不蹉跌,取桃滿懷,而石壁峭峻,無𠩄攀緣,不能得返,於是乃以桃一一擲上,正得二百二顆。陵得而分賜諸弟子各一,陵自食一,留一以待昇。陵乃以手引昇,眾視之,見陵臂長三二丈引昇,昇忽然來還,乃以向𠩄留桃與之。

|增|

|神仙傳|董子陽,少知長生之道,隱博落山中九十餘年,但食桃,飲石泉。

|拾遺記|明帝時,恆山獻巨桃核。巨桃霜下結花,隆暑方熟,雲仙人𠩄食。帝使植於霜林園。

|原|

|元中記|木子之大者,有積石山之桃實焉,大如十斛籠。

|增|

|甄異錄|譙郡夏侯文規亡後見形,經庭前桃樹邊過,曰:此桃吾昔𠩄種,子乃美好。其婦曰:人言亡者畏桃,君何不畏耶。曰:桃東南枝長二尺八寸向日者,憎之,我亦不畏也。

|搜神記|前周葛由,蜀羗人也,周成王時好刻木作羊賣之。一旦乘木羊入蜀中,蜀中王侯貴人追之上綏山。綏山多桃,在峩眉山西南,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故里諺曰:得綏山一桃,雖不能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數十處。

|東陽記|龍丘山峯際復有巖穴,外如窓牖,中有石林。巖前有一桃樹,其實甚甘,非山中自有,莫知誰植。

|廣州記|廬山有山桃,大如檳榔形,色黑而味甘酢,人時登採拾。只得於上飽噉,或欲持下,迷不得返。

|原|

|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飲桃湯。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

|增|

|新論|知伯,庖人亡炙一筪而即知之,韓魏將反而不能知。邯鄲子陽園亡一桃,而即覺之。其自亡也,而不能知,斯皆銳情於小而亡大者也。

|述異記|
 磅磄山,去扶桑五萬里,日𠩄不及。其地甚寒,有桃樹千圍,萬年一實。一說日本國有金桃,其實重一觔。
 崑崙有玉桃,光明潤徹而堅瑩,須以玉井泉洗之,便軟可食。
 武陵源,在吳中,山無他木,盡生桃李,俗呼為桃李源。源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傳秦末吳中人於此避難,食桃李實,皆得仙。

|原|

|幽明錄|漢明帝永平五年,郯縣劉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穀皮,迷路不得返。經十餘日糧盡,饑餒殆死。遙望山上有一桃,大有子實而絕巖環澗,永無登路,板緣藤葛然後得上,各啖數桃而不饑。下山一大溪邊有二女,姿質妙絕,因要還家,勅婢。云:劉、阮二郎向雖得瓊實,猶尚虛弊,可速作食。有胡麻山羊脯甚美,遂留半載餘。二人懷土求歸,女曰:宿福𠩄牽,何復欲還。因指示還路。既出,無復相識,問得七世孫,傳聞上世入山,迷不得歸。

|增|

|世說|桓元素輕桓崖,崖在京下有好桃,元就連求之,遂不得佳者。元與殷仲文書以為嗤笑曰:德之休明,肅慎貢其楛矢,如其不爾,籬壁間物亦不可得也。

|洛陽伽藍記|華林園蓬萊山南有百果園,果列作林,林各有堂。有仙人桃,其色赤,表裏照徹,得嚴霜乃熟,雲出崑崙山,一曰王母桃也。

|元和郡國志|綿州彰明縣雲臺山天柱崖下有一桃樹,高五丈餘,外皮似桃,內心似松。張道陵與王長、趙昇試法於此,四百餘年桃迨今不朽,有碑記之。

|洽聞記|吐谷渾有桃,大如一石瓮。

|原|

|酉陽雜俎|
 史論在齊州時,出獵至一縣界,憩蘭若中,覺桃香異常,訪其僧。僧不及隱,言近有人施二桃,因從經案下取出獻論,大如飯椀。時饑,盡食之,核大如雞卵,論因詰其𠩄自。僧笑,向實謬言之,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論曰:今去騎從,與和尚偕往。僧不得已,導論北去荒榛中,經五里許,抵一水。僧曰:恐中丞不能渡此。論志決往,乃依,僧解衣戴之而浮。登岸,又經西北,涉二小水,上山越澗數里,至一處,奇泉怪石,非人境也。有桃數百株,幹掃地,高二三尺,其香破鼻。論與僧各食一蔕,腹果然矣。論解衣將盡力苞之,僧曰:此或靈境,不可多取。貧道嘗聽長老說,昔日有人亦嘗至此,懷五六枚,迷不得出。論亦疑僧非常,取兩個而返。僧切戒論不得言。論至州,使招僧,僧已逝矣。
 王母桃,洛陽華林園內有之,十月始熟,形如括蔞。俗語曰:王母甘桃,食之解勞。亦名西王母桃。
 長白山,相傳古肅然山也。峴南有鐘鳴,燕世桑門釋惠霄者,自廣固至北峴聽鐘聲。稍前,忽見一寺,門宇炳煥,遂求中食。見一沙彌,乃摘一桃與霄,須臾,又與一桃,語霄曰:至此已淹留,可去矣。霄出,廻頭顧,失寺。至廣固見弟子,言失和尚已二年矣。霄始知二桃,兆二年也。
 仙桃,出郴州蘇耽仙壇。有人至,心祈之,輙落壇上,或至五六顆。形似石塊,赤黃色,破之,如有核三重。研飲之,愈眾疾,尤治邪氣。

|增|

|會昌解頤錄|鄴華林苑有勾鼻桃子,重三觔或二觔半。亦有名梨者,凡此眾果氣味甘美,入口消汁,又間有名果。季龍作蝦蟆車,四廂廣一丈,深一丈,合土在中,植之則無不生也。

|清異錄|鄴中環桃特異,後唐莊宗曰:昔人以橘為千頭木奴,此不為餘甘尉乎。

|神仙感遇傳|咸通中,趙僧懷一居雲門寺,遇一道流,相與入山,花木繁茂,水石幽勝。久之覺饑,道流曰:此有仙桃,千歲一實,可以療饑。以一桃授之,大如二升器,奇香珍味,非世𠩄有。懷一自此不食。

|海錄碎事|
 洋州雲臺山生獼猴桃,甚甘酸,食之止渴。
 唐貞觀中,康居國獻黃桃,大如鵝卵,其色如金,因呼為金桃。用柿樹接桃枝,亦為金桃。早熟者謂之絡絲白,晚熟者謂之過雁紅。

|東坡雜記|李公擇與客游天柱寺,還過司命祠下,道旁見一桃爛熟可愛,當往來之衝而不為人之𠩄得,疑其為真靈之瑞。分食之則不足,眾以與公擇,公擇不可。時蘇、徐二客皆有老母七十餘,公擇使二公分之,歸遺其母。人人滿意,過於食桃,此事不可不識也。

|仇池筆記|黃州岐亭有王翊者,家富而好善。𠩄居後有茂林果木,一日,有村婦林中見一桃,過熟而絕大,獨在木杪,乃取而食之。翊適見,大驚。婦人食已棄其核,翊取而剖之,得雄黃一塊,如桃仁,及研而吞之,甚甘美。自是斷葷肉,齋居一食,不復殺生,可謂異事也。

|埤雅|諺曰:白頭種桃。又曰:桃三,李四,梅子十二。言桃生三歲便放,花果早於梅李,故首雖已白,其花子之利可待也。

|茅亭客話|滕處士昌祐,字勝華,𠩄居園中有金桃,深黃,剖之至核,紅翠如金,味美為桃之最。

|白玉蟾集|寧都金精山,係第三十五福地。漢初,張芒女麗英入山,獲二桃得道。長沙王吳芮聘焉,至洞中,見女乘紫雲在半空,謂芮曰:吾為金星之精,降治此山。言訖,升天而去。

|原|

|五色線|
 咸通中,許明奴家嫗入山林採樵,於南山見一人坐石上,方食桃甚大,問嫗曰:我許明奴之祖宣平,與汝一桃食之,不可將出。嫗食桃甚美,其後增食,日漸童顏,入山不歸,行疾如飛。
 金母降謝自然,將桃一枝懸臂上,有三十顆,碧色大如椀,雲此猶是小者。

|增|

|長春真人本行碑|真人徵赴京師,眷遇至渥,遣中使賜上林桃。師不食菜果者十餘年矣,至是取其一啗之,重上賜也。

|湧幢小品|嘉靖乙卯,上夜坐庭中,御幄後忽獲一桃,左右視或見桃從空中墜。上喜曰:天賜也。修迎恩大典五日,明日復有一桃降。

|藜床瀋餘|戊辰冬杪,偶至靈濟宮,遇道人授一桃特大,曰:與汝有緣,故以相贈。訝其非常,受而啖之,味甘美而核甚細。

|杭州府志|古記云:昔人於天目捕獵,沮雨於石城之外,見林間有白桃一顆,摘入手,如冰,忽又變紅,其熱如湯。遂採木葉包之,藏於白囊,下山,捫之猶在,及至家,惟木葉存。

|集藻|

|表|

|增|

|唐。李嶠。為納言姚璹等賀瑞桃表|伏見內出靈桃,四實共同一蔕,禁園芳果,仙庭奇樹,名珍杏柰,族茂櫻胡,鮮花發於上春,嘉實成於早夏,四而為一,表四海之一君,異而為同,明異才之同貫,漢宮留核,曾𠩄未窺,衛國報瓊,何能竊似,殊祥靈應,疊貺駢臻,凡在見聞,孰不歡躍,臣等謬當樞近,累覿休符,喜忭之情,實萬恆品。

|賦|

|原|

|晉。傅元。桃賦|有東園之珍果兮,承陰陽之靈和,結柔根以列樹兮,艶長𤱔而駢羅,夏日先熟,初進廟堂,辛氏踐秋,厥味益長,花落實結,與時剛柔,既甘且脆,入口消流,亦有冬桃,冷侔冰霜,和神適意,恣口𠩄嘗,華升御於內庭兮,飾佳人之令顏,實充虛而療饑兮,信功烈之難原,嘉放牛於斯林兮,悅萬國之乂安,望海島而慷慨兮,懷度索之靈山,何茲樹之獨茂兮,條枝紛而麗閑,根龍虬而雲結兮,彌萬里而屈盤,禦百鬼之妖慝兮,列神荼以司姦,辟凶邪而濟正兮,豈唯榮美之足言。

|增|

|宋。伍緝之。園桃賦|嗟王母之奇果,特華實兮兼副,既陶煦以夏成,又凌寒而冬就,嗟異植兮難拔,亦晚枯兮先茂,農黃品其味,漢帝驚其珍,林休反耕之牛,宅樹司惡之神,景斃勇於不足,彌增罪於甘分,雖無言兮成蹊,叵充肴於魏君,時令載始,周南申章,膽擇有制,藥齊惟良,魯拂柩以悔荊,楚供弧以事王。

|唐。獨孤授。蟠桃賦|東海神木,是曰蟠桃,可得聞其廣,而未量其高,葢蒼龍之𠩄臨據,白日之𠩄先照,結根於凌北之峯,稟氣乎衡星之耀,其生植也,與乾坤始,其蟠縈也,至三千里,上鳴天雞,下宅鬱壘,徒駭於說,莫原其以,配若木以相望,冠扶桑而特起,爾乃煥初陽之杲杲,壓巨海之漫漫,太皥司方以流昐,羲和策御而上千,傾高柯而飛鳥罕及,隨巨葉而青雲共蟠,何帝休之名誌,豈姑繇而變觀,窮海陸以標奇,抗蓬瀛而爭聳,疑蒸林之相合,乃一木之𠩄擁,照滇海則攀其若浮,昇日輪則遠視如捧,霜雪莫能以凋換,風濤庸得其震傾,拂垂雲之修翼,蔭吹潦之長鯨,非有歲之可紀,每先晨之效明,拂青桂於陰魄,掩白榆於太清,信植物之神秀,壯元化之曲成,木無與儔,其誰騁兩鬭之術,子不可獲,安有被三竊之名,是知瑰異之說,或處明而若晦,區域之心,多玩小以疑大,天無𠩄不育,地無𠩄不載,莫出混茫之中,咸居耳目之外,偉蟠桃之遐絕,宜列仙之遊會,安得探神物而駐韶顏,涉滄海而登朔山,驂素虬之夭矯,駕綵鳳之廻環,庶因此以捧日,願修條而一攀。

|原|

|宋。吳淑。桃賦|果實多品,惟桃可佳,夭夭其色,灼灼其華,或成仙而益壽,或制鬼而祛邪,或美后妃之德,或報瓊瑤之華,驚蟄應氣而斯盛,農人為候而無差,陟雲臺而臨崖布綺,遊武陵而夾岸舒霞,妬媢常聞於武女,愛惡潛移於子瑕,至若綏山刻木,神荼索葦,犯上既戒於文侯,雪賤復聞於夫子,神女嘗食於二郎,齊相亦殺乎三士,崑崙以霜實稱奇,磅磄以寒英表異,旄榹異狀而同名,侯白殊味而俱美,別有綺葉金城之號,紫文緗核之名,雖雲六果之下,誠為五木之精,高丘餐膠而輕舉,師門食葩而道成,復有棓羿之事,畏漢之情,元冬霜林之茂,朱夏豆實之英,至於漢皇罷種,方朔潛偷,僵李傷嗟於見累,土偶哀憐於載浮,樊氏競術於靈變,蔡誕託詐於仙遊,亦有種列三名,實盈十斛,太清漬花而療疾,抱朴服膠而絕穀,或呪之而頮面,或出之而剖腹,豈若饗碧實於西遊,標嘉名於仙籙。

|五言古詩|

|增|

|宋。孔平仲。食桃|翦彼十圍木,架此百尺梁,十圍不加大,百尺不加長,胡為被錦繡,空爾飾文章,根斷膚已剝,至朽不復昌,食桃棄其核,下與糞壤藏,雨露之𠩄濡,發生乃微芒,回首枝幹大,冉冉出我牆,開花又結子,意態何煌煌。

|梅堯臣。將行與蔡仲謀飲分席上果得桃|曾無千歲人,安見千歲實,聊效昔𠩄投,瓊瑤報非一。

|七言絶句|

|增|

|唐。蔣防。元都觀桃|舊傳天上千年熟,今見人間五日香,紅軟滿枝須作意,莫教方朔施偷將。

|楊萬里。嘗桃|
 金桃兩飣照銀杯,一是栽花一買來,香味比嘗無兩樣,人情畢竟愛親栽。
 小桃著子可憐渠,疎處全疎無處無,併綴一梢三十顆,縋枝欲折沒人扶。

|劉克莊。桃|歲歲春風花覆墻,摘來紅實亦甘香,當時無種瑤池本,卻恐清河未得嘗。

|詩散句|

|增|

|梁。任昉|已謝西王苑,復揖綏山枝,聊逢賞者愛,棲趾傍蓮池,開紅春灼灼,結實夏離離。

|宋。文同|雨染煙蒸萬實垂,丹砂為首玉為衣,客疑麗水新淘得,人向瓊池舊帶歸。

|原|

|唐。溫庭筠|夏園桃已熟,紅臉點臙脂。

|姚合|桃花四散飛,桃子壓枝垂。

|增|

|殷璠|迎春別賜瑤池宴,捧進金盤五色桃。

|曹唐|千歲紅桃香破鼻,玉盤盛出與金妃。

|宋。宋祁|要待花稀見秋實,縹肌細肉薦盤珍。

|元。柳貫|青鳥銜書昨夜來,蟠桃如斗核如杯。

|唐。杜甫|鸚鵡啄金桃。

|白居易|紅潤圓桃熟。

|沈彬|金桃爛熟沒人偷。

|宋。秦觀|歲星偷得桃枝碧。

|詞|

|增|

|鄭域。壺中天|
 蕊宮仙子愛癡兒,不禁三偷家果,棄核成根傳漢苑,依舊風煙難老,養就丹砂,長留紅臉,點透臙脂顆,金盤盛處,恍然天上新墮。
 莫厭對此飛觴,千年一熟,異人間梨棗,劉阮塵緣猶未斷,卻向花間飛過,爭似蓮枝,摘來滿把,鶯嘴平分破,餐霞嚼露,鎮長歌醉蓬島。

|別錄|

|原|

|南康記|南康玉山有石桃,故老云:古有寒桃,生於嶺巔,隱淪之士將大取其實,因變成石焉。

|增|

|酉陽雜俎|
 蜀後主有核桃兩扇,每扇著仁處約盛水五升,良久水成酒味醉人,更互貯水以供其宴,卻不知得自何處。
 水部員外郎杜陟,嘗見江淮市人以桃核扇量米,正容一升,言於九嶷山溪中得。

|北戶錄|至德初,徐正,字凝,於海鹽縣白塔沙渚之上得一桃核,片可貯一升。

|野人閑話|蜀文谷,好古之士也,於中書舍人劉光祚處見桃核杯,杯濶尺餘,紋綵燦然,真蟠桃之實也。劉自雲少時遊華嶽,見一道士以此核酌瀑泉盥潄,觀之驚駭,道士以半片授之。

|後蜀記事|孟㫤二十年十二月,中書舍人劉光祚進蟠桃核酒杯,雲得於華山陳搏。賜帛五十疋。

|墨莊漫錄|有人以桃核半枚獻王黼者,中容米三四斗。

|王氏神仙傳|咸通中,王㻌為王屋令,遇東極真人王太虛,授以𠩄注黃庭經,復與桃核,大如數斗器。磨而服之,身輕無疾。

|宛委餘編|洪武乙卯,出示元內庫𠩄藏巨桃半核,長五寸,廣四寸七分。前刻「西王母賜漢武桃」及「宣和殿」十字,塗以金,中繪龜鶴雲氣之象。後鐫庚子甲申月丁酉日記。命學士宋濂為賦。

|原|

|種桃|凡種桃,淺則出,深則不生,故其根淺不耐旱而易枯。近得老圃𠩄傳,雲於初結實,次年斫去,其樹復生,又斫又生。但覺生虱即斫,令復長。則其根入地深而盤結固,百年猶結實如初。

|增|

|種樹書|
 桃樹接李枝則紅而甘。
 梅樹接桃則脆,桃樹接杏則大。
 桃熟時,墻面暖處寬深為坑,收濕牛糞納坑中。收好桃核十數枚,尖頭向上,坑中糞土葢厚一尺深。春芽生,和土移種之。

|原|

|衛桃|桃實太繁則多墜,以刀橫斫其幹數下,乃止。又,社日舂根下土,持石壓樹枝,則實不墜。桃子蛀者,以煮豬首汁冷澆之,或以刀疎斫之,則穰出而不蛀。如生小蟲如蚊,俗名蚜蟲,雖桐油灑之,不能盡除,以多年竹燈檠掛懸樹梢間,則蟲自落,甚驗。


  附錄 羊桃

|增|

|爾雅|長楚,銚芅。|註|今羊桃也,或曰鬼桃。葉似桃,華白,子如小麥,亦似桃。|疏|陸機疏云:葉長而狹,花紫赤色,其枝莖弱,過一尺引蔓於草上。鄭氏曰:藤生,子赤,狀如鼠糞,故亦名鼠矢。兒童食之。

|本草|亦名羊腸,一名御弋。生山林川谷及田野。

|蜀本圖經|子細如棗核,苗長弱,蔓生,不能為樹,今呼為細子,根似牡丹。

|原|羊桃,福州產,其花五瓣,色青黃。

|彙考|

|增|

|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箋|銚弋之性,始生正直,及其長大則其枝猗儺而柔順,不妄尋蔓草木。


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卷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