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貧下中農講師隊伍,鞏固農村教育陣地

建立貧下中農講師隊伍,鞏固農村教育陣地
浙江海鹽縣革委會報道組
1969年6月1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農村中、小學教育大綱》(草案)第十九條規定:「推選有實踐經驗的貧下中農、革命幹部和民兵中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作兼職教師或組成講師團。」我們浙江省海鹽縣海塘公社星火大隊的實踐證明,這是鞏固農村教育陣地的一項重要措施。

海鹽縣海塘公社星火大隊,在毛主席發出「在農村,則應由工人階級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的偉大指示以後,就建立起一支以貧下中農為主體的講師隊伍,大隊成立講師團,各生產隊成立講師小組。這些貧下中農出身的「赤腳教師」走上講台以後,堅持以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課越講越好,有力地推動了農村教育革命的深入發展。

這個大隊的貧下中農接管了學校以後,面臨着一個怎樣鞏固這塊農村教育陣地的問題。大隊革命領導小組和貧下中農管理小組認真討論了這一問題,一致認為,奪權僅僅是教育革命的開始,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要鞏固這塊陣地,面前的困難更多,要花的氣力更大。建立和發展一支以貧下中農為主體的講師隊伍,就是在這種認識下進行的。

講師團成立以後,大隊革命領導小組立即舉辦學習班,組織大家反覆學習毛主席的有關教導,使講師團成員牢固地樹立起為貧下中農掌好文權的思想,堅決貫徹毛主席關於「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和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方針,堅持以毛澤東思想統帥講課內容。

講師團的成員,苦大仇深的老貧農占多數,也有大隊、生產隊的革命幹部。

他們講課的內容有:

一、階級教育課。講師團的成員把這看作是向學生進行毛澤東思想教育的基礎課。通過老貧農的現身說法,憤怒控訴舊社會三大敵人的滔天罪行,大讚大頌毛主席領導全國廣大工農群眾翻身得解放的豐功偉績,激發學生從小就牢固地樹立起無限熱愛毛主席的深厚無產階級感情。

二、兩條路線鬥爭教育課。主要由大隊、生產隊幹部講。結合本隊解放以來農村兩條路線鬥爭的實際,大揭大批大叛徒劉少奇妄圖復辟資本主義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大讚大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使學生從小就確立緊跟毛主席就是勝利的信念。

三、農業技術課。這一課主要由老貧農擔任。他們帶學生到田頭,實地講解農作物的生長和操作過程,並且特別注意講解貧下中農一心為革命、一心為集體的革命精神,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為革命種田」的思想。

四、軍事體育課。由民兵連幹部擔任。突出講毛主席的「人民戰爭」思想,介紹人民解放軍「四個第一」和大興「三八作風」的光榮傳統,使學生從小養成熱愛解放軍,學習解放軍的優良作風,並以此作為建設「紅小兵」的思想基礎。

講師團的成員在八個多月的鬥爭實踐中體會到,要使課程內容突出毛澤東思想,不斷提高講課質量,必須做到:

一、講課內容要與當前的鬥爭緊密結合,體現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如在批判大叛徒劉少奇的「階級鬥爭熄滅論」時,一邊把學生帶到給地主當過長工的老貧農家裡,聽老貧農控訴地主壓迫貧下中農的罪惡,一邊由社員和幹部揭露一小撮階級敵人妄圖復辟資本主義的罪惡陰謀。

二、認真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講師團成員用一人預講大家聽,聽了以後大家議,提出修改意見,再請校外貧下中農來聽,廣泛徵求意見的辦法,使講課質量不斷提高。

三、自編鄉土教材。講師團自編了一到五年級的各種鄉土教材一百六十多課(包括語文、算術、農業知識、電器知識等)。對這些教材,講師團採取了極端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苟,逐篇研究審查。

四、狠抓講師隊伍的自身革命化。講師團遵照毛主席關於「因為他們是教育者,是當先生的,他們就有一個先受教育的任務」的教導,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課堂上講的、心裡想的、回到生產隊做的,完全一致。用他們常說的一句話來講,就叫做「打鐵先得本身硬」。貧下中農稱讚他們是:課堂上的好教師,生產隊裡的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家庭鬥私批修的闖將,過得硬。

五、調動專職革命教師的積極性,互相配合,取長補短。講師團剛成立時,由於和專職教師配合不好,常常是「赤腳教師」剛剛講完階級教育課,專職教師就講算術課,並且布置一大堆作業,把「赤腳教師」講的課衝掉了。「赤腳教師」文化低,講話條理性差,專職教師在一邊「旁觀」。大隊貧下中農管理小組帶着這個問題學習毛主席的教導,認識到貧下中農管理學校「要依靠學校中廣大革命的學生,革命的教員,革命的工人,要依靠他們中間的積極分子」,同時講師團也擔負着對專職教師進行再教育的光榮任務。從這以後,他們就處處注意發揮專職教師的作用,在使用中對專職教師進行再教育。有的貧農講階級教育課,事先和專職教師一起備課,先預講,由專職教師記錄,整理成文字,再念給老貧農聽,定稿後就成為教材。講課時先由老貧農講,再把教材發給學生,由專職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深入領會內容。這樣,講課的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星火大隊八個多月來的鬥爭實踐證明:建立一支以貧下中農為主體的講師隊伍,以毛澤東思想統帥課程的全部內容,這是牢固地占領農村教育陣地的一項重要措施。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