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八年/五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5月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李弘胄爲兵曹判書,金尙容爲判義禁,尹煌爲輔德,南以恭爲京畿監司,李惕然爲典籍,李義培爲嘉善。

○戶曹啓曰,田稅米尤甚麤粗,新昌縣監朴瀍罷黜事。入啓。傳曰,允。

○慶尙監司書目,奉化呈以喪人金柱旻狀內,其三寸金得淸,咀呪其父中淸身死,按法處事。入啓。

○兵曹啓曰,公淸監司啓下雲,兵使李義培,軍器盡心措備,論賞事,上裁,何如?傳曰,加資。《朴鼎賢家日記》

○接伴使書目,當日劉都事,以安州等地散出唐人拿回事,另定差官一人,夜役二名,小通事一名,帶同出送,劉都事言,陳將爲人庸劣,不能戢下,擾害爾國,罔有紀極,心常痛惋,今後侵害之人,一一梟示,以警他人云。陳將所屬諸島,皆已鎭服,且盔甲打造之數,百六七部,而各營軍兵,逐日操鍊,許多旂幟,一一新備,臣逾月被留,脫還無期,極爲悶迫事。入啓。亂錄

○副元帥鄭忠信引見時,上曰,舟師所關旂幟等物,未知措辦耶?鄭忠信曰,京畿水營處,李曙已爲傳令,而時未到矣。上曰,訓鍊都監有退件旂幟,持去,似好矣。《訓局謄錄》

○春坊啓曰,王世子會講,其禮莫重,而輔德尹煌新授未肅拜,兼輔德金槃典翰未肅拜,弼善權淰以體察使從事官,看檢舟師之役,兼弼善金光炫呈辭,本館兼文學李景曾,兼春秋減下時未肅拜,兼司書崔惠吉本曹呈旬,說書未差,本院入直之外,他無進參之員,事體埋沒,極爲未安,明日開門,竝命牌招來參,何如?傳曰,依啓。《春坊日記》

5月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院啓,老人加資之命,出於曠世之恩典,孰不感激?今聞冒年軍保及公賤私奴,皆陞恩秩,竝受敎旨雲。名器之紊,莫此爲甚,此輩則隨其所在,沾以食物足矣,豈可使爵命,濫施於不施之地,貴賤無另[別],至此哉?請令該曹更爲定奪,何如?啓。答曰,不允。且老職事,貴賤雖殊,其老則一也。竝施恩典,未爲不可矣。

○府前啓,請鄭蘊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辰時,太白見於巳地。

○夜一更,流星出軫星內,入南方天際,狀如甁,尾長四五尺許,色赤光照地。《春坊日記》

5月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大臣、禮官命招,以看山,書啓。傳曰,此兩處中詳議以定。

○賓廳大臣啓曰,臣等伏見前後各人所論健元陵第二岡及英陵弘濟洞兩處形勢,雖所見不同,論兩處之吉格,則第二岡之淸貴,弘濟洞之縝密,俱極稱美,而論兩處之疵病,則第二岡只是左肩稍似低微,此外更無所欠。今若略爲補土,則終爲十全之地,弘濟洞則正穴有雙墳形止,其下亦多古塚掘去之跡,非但有洩氣之患。且水破之不吉,最是山家之大忌,雖形局純美之處,水破不吉,則閭閻士夫家,亦且不用,以此二者,可以審定其取捨,況第二岡則先王敎以爲後日之用,則亦可謂已定之地矣。臣等之意如此,伏候上斷,何如?答曰,知道。第二岡有窺峯雲。若然則用之未盡,更議以定。

○左議政金瑬啓曰,伏覩大臣啓辭批答,不覺骨悚心寒,抵死惶恐,臣受命往審第二岡時,或者指靑龍外遠山而言曰,此無乃爲窺山乎?諸術官皆曰,自應爲正穴處而望之,則高峯特起之狀,分明露出,決不可爲窺峯,循岡而下數三丈,至最淺處而見之,則亦可謂窺山,蓋山家之所謂窺山者,乃是從正穴而論之也。群議以爲然,不過一場說話而罷,若此峯實爲此岡之凶咎雲,則不見於山論,不著於圖形,不記於啓辭,寧有是理?雖未知此說之上徹宸聽,生自何處,而臣旣已承命,擔當莫重之擧,奉職無狀,幾誤大事,臣之罪極矣。請下臣司敗,以正臣罪,無任惶恐,伏地待罪。答曰,知道。勿待罪。

○賓廳再啓曰,臣等取考前後山論,未嘗有窺峯之說,不勝驚怪之至,卽招崔晛以下各人等問之,則皆以爲第二岡之穴,本無窺山,而靑龍最低處,有遠峯秀出,若居中點穴,則分明爲一星峯,有吉無凶,其時或以差下裁穴爲言者,群議以爲若然,則非但穴道前短,遠峯反爲窺山,此穴不可下也。窺山之說,恐或因此而發雲,當用之正穴,旣無窺山,分明一星峯,有吉無凶,則所窺山之說,不過爲自中一場論說而止耳。恐不可以此爲拘,臣等更無可議之事,敢啓。答曰,知道。然則定於第二岡。

○府啓,判校趙緯韓,前爲執義時,以抹去數句語,提起於別款引避之事,有若自以爲能事者然,昏錯無據,墜落風采之失,不可不重治,以警委[萎]靡之習,請罷職。答曰,偶然言及之事,執以爲罪,殊未妥當,更勿煩論。鄭蘊事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自辰時至酉時,日暈。《春坊日記》

5月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刑曹參判趙希逸,吏曹參判金壽賢,有司堂上差下,俾察有司之任,何如?啓。傳曰,依啓。

○兵曹判書李弘胄箚子,病重乞遞事。入啓。答曰,卿實合此任,宜勿控辭,從速察職。

○院前啓,請鄭蘊事。措語見上老職依法典,更爲定奪事。入啓。答曰,不允。

○府前啓,請鄭蘊、趙緯韓等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山陵都監啓曰,《五禮儀》山陵都監提調一員,以工曹判書差出,故以李曙啓下,今者李曙受命出征,請李曙工曹判書改差,其代令該曹差出,何如?傳曰,依啓。

○左議政金瑬摠戎使辭免事。入啓。答曰,箚辭當令廟堂議處焉。《朴鼎賢家日記》

○都承旨李顯英啓曰,臣宣醞事,承命進到慕華館,則犒饋時軍人等,或有呼訴者,或有呈狀者,呼訴人中都監軍兵,則以爲常時赴防,被抄則例有一朔給由,臨行試放、論賞之事,而今則不意出去,皆未得依例雲,臣答曰,今日發行,無可奈何,則摠戒使[摠戎使]李曙曰,給由則回還後追給,試放亦於回還後爲之無妨,或令臣留駐處試放,啓聞,亦可施賞雲。傳曰,言於該曹,此公事令各該司今日內回啓事,傳敎矣。

○訓鍊都監啓曰,云云事,傳敎矣。今此出兵,事出不意,施賞、試才,治裝給由,皆未得擧行,軍兵等呼訴,勢所必然,施賞、給由等事,竝爲回還後,施行,何如?傳曰,依啓。試才一事,依摠戎使李曙啓辭施行。《訓局謄錄》

○巳時午時,日暈。《春坊日記》

5月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咸鏡監司書目,鍾城韓仁及病重罷黜事。入啓。

○院前啓,請老職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府前啓,請趙緯韓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全羅監司書目,殺人契賊餘黨拷問之際,自放殯斃者,至於四十餘名,臣實難問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5月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左議政金瑬箚子,令廟堂議處事,傳敎矣。摠戎使必,以左議政爲之,昭載於《五禮儀》,二百年來,已成典禮,未嘗有以他官爲之者,今不可別生論議,況體察總護受命兼察已久?莫重之任,不可輕易撓改,敢啓。傳曰,依啓。

○刑曹啓曰,向前金得淸咀呪殺兄之狀,極爲兇慘,依前例推考,敬差官發送窮問就服後,依律處置,何如?傳曰,允。《朴鼎賢家日記》

5月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有晝講。

○有政。吏批,金藎國爲工曹判書,金慶徵爲禮曹參判,李昭漢爲副應敎,愼天翊爲修撰,崔煜爲注書,金敬直爲平市[平壤]庶尹,鄭良弼爲鍾城府使,鄭百亨爲正言,洪𫕱爲持平。

○山陵都監啓曰,執義權濤,自初都監稱號,詳知首末,雖拜臺諫,無改差之規,請仍爲察任,今後他員之移授臺諫者,竝令仍察,何如?傳曰,依啓。

○傳曰,信城君繼後子,以慶昌君第三子俅定之。

○府前啓,請趙緯韓事。答曰,不允。

○院前啓,請老職加資事。答曰,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晝講入侍時,特進官韓汝溭,知事崔鳴吉,參贊官金蓍國,侍讀官閔應亨,檢討官李省身,記事官田闢、宋國澤、申恦,講商書盤庚下,自肆予沖人,至於不可以不論。

5月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該房承旨,今初十日副帥[舟師]會集處下去,各樣什物及犒饋等事,看審以來。

○禦營廳啓曰,禦營廳軍雜役及山行禁斷事,再三行移,而竹山軍孟太京等,納十張牌子,皆是生獐山豬,不卽捉納,故囚禁次知文書也。請竹山縣監推考,色吏自本廳捉來重棍,何如?傳曰,依啓。

○前府院君李貴邊情事。入啓。

○府啓,山陵都監,取考毓慶園所用鐵物,多至二萬二千八百斤,而戶曹時存之數,只六百餘斤,事極痛駭,其時該曹當該堂上、郞廳,先罷後推,次知算員囚禁生徵,都監堂上、郞廳,亦不可無傳與不明之失,竝推考事。入啓。答曰,其時堂上、郞廳,竝推考。

○慶尙道推考敬差官李時稷落點。

○政院啓曰,今十一日輪對,何以爲之?取稟。傳曰,爲之。《朴鼎賢家日記》

○平安監司狀啓,臣送軍官,密探於鐵山、漢撥等處,劉興良到廣鹿島,爲守將所擊,㺚賊百餘皆死,渠僅脫身,遁還島中,人心因此益擾,興治密殺可疑者,逐日不知[止],島中洶洶不定,自寧遠出來將官,聞島中之奇,盡爲還歸,故興治奏本持去者,聞此言,亦殺帶商賈,還來島中,而興治載甲冑於船上雲事。入啓。

○兩湖舟師,皆會喬桐。

○遣體副使李景稷,左承旨徐景容,看審舟師器具,因犒軍而還。

○平安監司狀啓,郭山報,唐船多類[數]發向蛇浦,而戰馬載船者亦多,興治必待陸九州回還,或御[䣃]下或出陸bb雲b,而陸九州以今日畫[晝]水入往,唐船出來蛇浦,伊賊必有出陸之變,各官軍兵急急取[聚]會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鐵山呈以唐船大小,幾至四十餘隻,過大豬島外洋,指向獐子島,而海路隔遠,不得詳計,崔耀武,已領四十隻,向長山島,而四五十隻,今又繼發,凶謀所在,雖不可測,而島中船師太半抽出,舟師進薄,此正直走魏都之機會,而風勢不順,海路遲速,難所預料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興治若不北走,仍據椵島,納和於瀋陽,以舟師直犯登萊,則其爲我國之患,有所難言,而興治前後所發[船]八十九隻,一船所載,必不下三四十人,槪計軍數三千餘也。昇平三百年,民不見兵革之登州,事出不意,豈有抵當之理?臣欲拘留陸九州,而罪之雲者,蓋爲名正言順,慮或有如此患也。爲今之計,旣已興師,當進薄椵島,禽興治腹心,獻馘於天朝,封府庫以待皇命,足以驚破賊膽,而渠或不利於登州,則進退無據,亦可爲奇功之次事。入啓。

○備邊司啓曰,興治領兵西向,其進犯登州,或投虜,或㥘掠諸島,或往愬天朝衙門,歸命與否,俱未的知,而必待陸九州入去後西去者,似是知我無憂而後始發,形跡實爲叵測,留駐大兵,以若干船隻入送,申諭以逆順,因言興治有東搶之計,故我國亦整舟師,以爲應變之備,今聞興治西向雲。島中必無不知之理,明言其去向者,是爲天朝者也。祕而不言者,與興治同惡者雲,則其中必有明言者,興治去若不遠,則不無還軍相戰之意,洞知島中事情,且知興治實狀,然後隨時應變事,下諭於李曙等西下諸將事,入啓。亂錄

○平安監司書目,獐子島家丁王稱右[王稱古]進告,劉將請兵瀋陽,問其去處。答曰,去四月步漢二名,自椵島,持密書入去瀋陽,本月初四日右人等,皆剃頭,賞給馬二匹,滿載物貨,騎驢眞㺚一名偕到,十三日劉將發船,故其人等,回到獐子島,翌日變着胡服,還歸瀋陽,其言胡將處,請三百甲兵,合勢於海州衛云云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唐差蕭文擧,帶兵一百名,留朔州一日,往昌城,府使崔惟吉因體副使書目,如此輩竝爲捉囚事回送,捕捉之際,其所率水下上來軍兵作倘[黨],府使及下人殺害之時,勢不得已相戰,蕭差軍卒居半除之,留船十餘名,亦皆逃亡,中路捕捉,欲爲除之,分送軍民,埋伏甲巖前鴨綠沿路,又多除之,其餘登山逃走,孤弱殘民,如是結嫌,安州、昌城,勢將難保,軍兵優數添方[防]事。備局回啓,崔惟吉妄作之罪,請拿鞫事。入啓。《亂中雜錄》

5月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以國忌齋戒,兩司,停啓。《朴鼎賢家日記》

5月1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明日朝講爲之。

○吏曹判書鄭經世箚子。大槪,乞賜鐫削職名事。入啓。

○明日輪對官落點,戶曹正郞申哲,兵曹佐郞李尙質,都摠經歷南孝元,內贍正李泳道,主簿崔裕男。《朴鼎賢家日記》

5月1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有朝講。

○御營廳別將李澤,把總[摠]姜綬、邊岌,哨官文應奎、田慶百、朴宗軾、趙國男、柳信傑西下。

○榻前院啓,老職事。措語見上答曰,旣施恩典,似難還收。府啓,請戶曹堂上、郞廳事。措語見上答曰,觀其緘辭,處之未晚。

○答吏曹判書箚曰,得見判下公事,在於陳箚之後,則似無所失,宜勿控辭。

○慶尙監司書目,仁同呈以大司憲張顯光病重,上去不得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自卯時至巳時,日暈。午時,日暈兩珥。《春坊日記》

○朝講入侍時,領府事李廷龜知事朴東善,特進官趙希逸、鄭斗源,參贊官金藎國,司諫趙邦直,侍講官金集,掌令申達道,檢討官李省身,記事官田闢,假注書李一相,記事官申恦,讀商書,自說命上,至先敍事治如此。

5月1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洪瑞鳳爲大司憲,李景曾爲獻納,李景義爲副修撰,李惕然爲戶曹佐郞,金大德爲判決事,金世濂爲副校理,柳廷益爲刑曹佐郞,宋國澤爲待敎,洪處厚爲檢閱。

○去夜外各司內摘奸。

○備邊司啓曰,體察副使書狀,全羅水營艨艟船二隻上來,受來於江華,閣置岸上,不爲改槊蓋覆,以致腐破,竟歸於無用之地,其時水使推考,何如?傳曰,拿推。

○府啓,宮家折受之弊,及於海洋[澤],興陽羅老島,湖南徵[濱]海,七八邑漁採之一都會也,大君房折受雲,此等弊端,及於遠方,亦曩日之所未聞也,請令本道査覈啓聞,嚴加禁斷事。及尙牧宋碩祚,性本弛緩,加以老昏,大小公務,專委胥吏之手,下至皂隷之賤,莫不干預於號令之際,稍定色品,日就無形,請罷職。答曰,不允。羅老島事,令本邑査啓處置。宋碩祚風聞,未必盡實,此時迎送,弊極不貲,更爲詳察論之,可也。

○府啓,玄極、趙邦輔等,前因議大臣公事,蕩滌勿問事判下,而其後因臺諫所啓,仍囚矣。臺諫已爲停啓,合有處置之事,而又因前判府事李貴箚,有當更爲的處之敎,故至今未爲處置,何以爲之?敢稟。傳曰,參酌施罰。《朴鼎賢家日記》

○卯時辰時,有霧氣。夜四更五更,月暈。《春坊日記》

5月1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御營廳啓曰,昨日西下軍兵犒饋時,尙州軍兵五十餘名,齊訴被役之事。且納豬獐及皮物督納印信牌子,係是西下戰卒之事,不敢不達,請牧使推考,色吏捉致決棍,何如?傳曰,牧使拿推。

○院啓,奉常主簿金景杓,以微賤之人,性且愚濫,公廳衆會之地,專昧禮數,高聲叫呼,請罷職。答曰,推考。

○府前啓,請戶曹堂上、郞廳罷職事。措語見上請宋碩祚事。措語見上答曰,依啓。

○鄭經世箚子。大槪,再乞遞免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自卯時至未時,日暈。《春坊日記》

5月1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答鄭經世箚曰,卿勿固辭,安心察職。

○李貴再疏。邊情事。入啓。

○傳曰,召對爲之。入侍承旨李景容,玉堂閔應亨、李省身。

○院啓,茂朱李德溥,曾爲守令時,以號牌男丁,徵捧歲雉,換木私用及授本職,不思改舊圖,自知不久,種種貪鄙之事,不一而足,請罷職不敍,吏民告其守令者,全家徙邊,昭載法典,若使管下之人,任其告訴之習,則因嫌構捏之弊,亦安保其必無也?竹山、尙州兩邑守令,皆以部民之訴,連有拿命,人心如此,風俗可知,兩邑守令供招,若涉冤枉,則告訴軍人,請令有司更爲査覈,依律施行。答曰,依啓。竹山等官守令,方命虐民之罪甚重,軍人告訴,皆眞實,似無覈治之事矣。

○府啓,近來小各司色吏、私主人刁蹬泛濫之弊,罔有紀極,爲其官員者,矇然屍居,受其頤指,漫不知爲何事,其中尤甚不職長興直長具橚,請罷職。答曰,依啓。《朴鼎賢家日記》

5月1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昨日召對,承旨李景容啓曰,臣與李景稷,到江華,人民多聚,以別將趙潝之事,呈狀,圍籬軍人處,徵責狗皮。且托稱內摘奸人情,收木三十疋,圍籬定送官婢,㤼奸作妾,其他作弊,不可勝紀,不可不速遞矣。上曰,言於該曹。

○院啓,御營軍告訴土主者,請令有司摘發科罪,今後若有如前之事,絶[切]不饒貸,一依法律施行事。入啓。答曰,今此拿推之擧,非特出於慰悅,勿煩。

○府啓,公私賤互相投屬之弊,罔有紀極,癸亥以後,大開伸理之門,而漸不如初,公然投屬,如忠勳府等上司衙門,而其中內需司爲尤甚,識者之深憂隱痛,不止於流涕痛哭而已。請內需司官員中主張作弊者,令攸司摘發治罪,外方愚民投訴稱冤者,一一啓聞伸理事,下諭各道監司事。入啓。答曰,實有如此之事,則稱冤曲折及作弊者姓名,一一詳論,可也。《朴鼎賢家日記》

5月1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兵曹啓曰,全羅水使柳琳,另備軍糧米七百十九石,當此乏糧之日,所當論賞,而係於恩命,上裁,何如?啓。傳曰,加資。

○傳曰,召對爲之。入侍玉堂閔應亨、李省身,承旨鄭百昌。

○兵曹,江華別將宋岦落點。

○府前啓,請內需司投屬人伸理事。措語見上答曰,不知實狀,有此論啓,則似爲無據,若或知而不言,則殊欠正直,此予所以不取也。雖然所論如此,當令該曹覈處。《朴鼎賢家日記》

5月1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崔鳴吉爲右參贊,沈悅爲工曹判書,柳恆大爲尙州□□,閔聖徵爲摠管,閔有慶爲僉知,李濯爲司藝,金尙憲爲知事,姜弘重爲刑曹參議,高仁健爲工曹正郞,辛啓榮爲校理,田闢爲謝恩使書狀。

○平安監司書目,椵島船向蛇浦雲,而宣鎭馳報,尙不來到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5月1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行護軍方水上疏,揚[攘]除不急,專意防禦,明萬古綱常之重,立萬世無疆之福事。入啓。答曰,深嘉爾誠,元疏啓下備邊司。

○玉堂箚子。大槪,摧折臺臣,深爲未安事,入啓。答曰,箚辭當留念焉。

○禁府啓,邊潝元情,判付內,罷職放送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5月1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平安監司書目,接伴使羅德憲狀啓謄草,興治領船四十隻,十三日向登州云云事,蓋德憲,聞鐵山唐撥將之言而狀啓。

○傳曰,大臣、備局堂上、三司長官命招引見。聞榻前言使鄭忠信,雖無興治前進椵島,剿殺興治之黨,封府庫器物,以待他將之來,而使德憲,仍爲入去島中雲。

○府啓,請出執義以下事。入啓。答曰,依啓。大司憲洪瑞鳳處置也。

○傳曰,召對爲之。入侍玉堂閔應亨、愼天翊,承旨李景容。

○院啓,前京畿水使邊潝,不思朝廷委任之意,舟師器械,置之相忘之域,以致腐朽,豈可尋常罷職而止哉?請削奪官爵。答曰,不無可恕之道,故已爲參酌施罰,不必深治。

○府啓,請內需司事。措語見上前水使邊潝拿來科罪,罷職而止,徵勸之道,不當如是,請削奪官爵。答曰,凡京外決訟,自有流來規例,雖不下諭,自當照律處置矣。邊潝事,不必深治。《朴鼎賢家日記》

5月2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去夜禁府內摘奸。

○傳曰,明日晝講爲之。

○戶曹等內摘奸。

○院啓,請邊潝事。措語見上副司直具仁曁家奴,白晝成黨,突入故參判鄭協之家,無數作亂,至於婦女僅以避,几筵亦被顚覆,家長不能禁戢之罪,不可不懲,請罷職。答曰,依啓。具仁曁推考。

○府前啓,請內需司事。措語見上請邊潝事。措語見上答曰,依啓。且公私投屬事,令該道監司,如有抱冤者,一一啓聞bb施b行。《朴鼎賢家日記》

5月2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有晝講。

○劉都事接伴使羅德憲書目,卽見前接伴使李碩達狀啓,陪持軍官,則劉都事果爲十三日發向的奇,而待臣入島交代,今日朝水,自鐵山乘船入島事,十七日成貼狀啓也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鐵山呈以本月十六日十七日島中出來唐撥,皆言劉興治十三日巡海發船事。入啓。

○院前啓,請具仁曁事。措語見上答曰,旣已推考,不必罷職。《朴鼎賢家日記》

○晝講,入侍時,知事鄭經世,特進官李景稷,參贊官趙翼、權鑊,侍讀官呂爾徵,假注書李一相,記事官宋國澤、申恦,講商書,自說命下,至論聖賢之學也。

5月2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姜碩期爲承旨,金光炫爲舍人,崔煜爲注書,李明漢爲吏曹參議,鄭基廣爲江原監司,李馨遠爲宗簿正,崔有汝[崔有海]爲掌樂正,蔡裕後[蔡裕後]爲副修撰,尹敬得爲江界府使,李植爲大諫,李昭漢爲直講。

○副元帥鄭忠信書目,鐵山呈以高哥問答,十三日興治有西去之語,此爲巧心甚,不無渡我之計,不論其去與否,督率舟師,直到椵島計料事。入啓。

○平安兵使書目,鐵山呈以呂得寶西歸被抄事及劉都事接伴使十七日入島事。入啓。

○院前啓,請具仁墍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午時未時,日暈。《春坊日記》

5月2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曹啓曰,冬至使書狀田闢奴名呈狀,上典有七十八歲老母雲,擬望時,家有老親之實,未及聞知,奉使重事,或有因此狼狽之患,則十分可慮,書狀官改差,何如?傳曰,依啓。

○副元帥書目,椒島[椵島]披[搜]討中船三隻漢人五十五名,而漢人則使陳琜抄率三十分載豐川,興治持令箭者,梟示警衆,而湖、畿諸船,尙未過長山串,涉[師]期漸滯bb極爲b悶慮事。入啓。

○摠戎使書目,安戎浦近處漢船三隻來泊事及分軍入送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老江別將申元柱告目,三板船三隻執捉事。入啓。

○京畿水使柳應絅[柳應泂]書目,領諸船親行到所江破緣由,及格軍鄭守明等,持伺候船落後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備邊司郞廳帶去牙兵金成吉,先渡江來言,郞廳到瀋陽,其恐嚇之言,比前殊甚,待亦不厚,一行出來之胡,未詳其數,或立[五]馬場或十馬場作伍行兵,頭局幾至湯站,尾局出鳳皇城,皆牽空馬一二疋,咸載甲冑,陣中有八大旂幟,如我國五方神旂之狀。龍胡云,靑布若不在義州,則盡數前進安州雲,金石言內,在瀋陽時得見興治同生者雲,興治全家載船,已離本島,未知得達於某處雲。金汗曰,興治欲爲歸順我國,汝國何不給糧云云。過涉中船一隻越送,只欲仲廳及仲男渡來,許多軍兵,盡爲渡江,則民情騷動搪塞爲計而渠若靑布盡數恐嚇,則何以爲之?敢啓。

○義州報狀,龍胡等到江頭,府尹持bb牛b酒委去,三胡先問,靑布何不在義州乎?怒目疾視,言甚叵測。答雲,貴國每言,我國與漢同心,而今則前bb府b尹已被中矢之患,何以仲男走往昌城爲釁乎?興治作亂,陳將被殺,而本府無形至此,故靑布恐有前日之患,置於安定[安州]雲。則龍胡曰,義州不呈[堅],則安定[安州]亦是一國,皆爲詐說雲。因問興治,今在何處?答雲,本月十三日盡率軍兵,不知去處。龍胡曰,朝鮮自約和之後,無一言信,今又失信,靑布期限已過,我等領率兵馬,累日野屯,事甚爲難,還歸瀋陽,或領兵直到安州運來,聞府尹指揮進退云云。答雲,五日[月]十日爲期,而慮有劉賊之亂,不及輸運,昨已馳報安州,靑布數日內運到本府,願bb勿b前進云云。則龍胡曰,更勿多言,急往整齊夫馬雲。馳還城內候望,則仲男率從胡三十名先到,龍胡領兵五百,殿後入城,明早發向安州云云。次將實伊阿者,率三千餘騎,退屯越邊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眞㺚二名,各率其妻及假㺚三名,自老土灘越邊出來,蕭文擧逃在靑城,以其馬渡來,問之則三月初九日,汗領四萬兵,進去遵化留駐,油摠兵率三千兵,自帝都出來設計,防禦使,因問渠出來之由,虜勢漸弱,厭於征戰,島中劉將,前在瀋陽,我之將帥故出來云云。若拘留文擧,奪取降㺚,付諸龍胡,則可除昌城後患,兼博金汗喜悅,而僉使安得幹,已知文擧逃躱之事,而至給刷馬護送,極爲痛惋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聞龍胡以蔘價靑布輸運事出來,送次知軍官韓得立於義州,使之開諭,靑布一萬六千五百二十桶內,一萬九百十桶,則已爲措備方使輸來,五千二百二桶,則島中生變,人不相通,未及措置雲。則龍胡等發怒曰,前日兵糧未及事,累次言之,每稱天朝爲父子之國,豈有相奪之理哉?更勿開口云云。輸送靑布,不計駄數,因使軍人,直送義州,未收之物,一日內備給,龍胡七將軍,率其軍兵,當到安州,本道靑布,勿計公私,已盡收合,他無辦出之路,未收靑布,水獺皮等,令該曹急急下送事。入啓。

○接伴使書目,沈、李兩將送言曰,造船漢人六十餘名,出在椵島,貴國舟師,放砲捕捉雲,査問於兩西監司云云事。入啓。

○摠戎使書目,龍胡領兵出來,未知其意,而又有上來之奇,臣在安州,不無相遇難處之患,姑避他地,觀勢計料事。入啓。

○備邊司郞廳書目,龍胡處,不可前進安州之意,反覆開諭,終不聽從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安州在靑布六千六百九十六桶六疋內,五千三百九十六桶,當日輸送於義州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龍胡率兵到安州發言,本道布政使,須及安州相見,若不來見,是與漢人同心也。且率兵深入,其心難測,仲男亦以朝廷不遣一官爲言,此出龍胡之意,急遣朴蘭英、吳信男等一人,開諭於安州,似不可已事。入啓。

○平安兵使馳啓,龍胡到安州,再三招致,不往則其怒不止,不得已往見,則城堞及官家屋上,使其㺚子,登高望候。龍胡謂臣曰,昨日要見監司,而監司至今不來,監司聞而不來耶?聽者聞而不傳耶?無數發怒,臣答曰,龍將來期已通,而布政遠巡山郡,其行遲速,未可預料雲。則龍胡曰,我將上京,刷馬五百四十匹,卽刻立待。臣答曰,本州夫馬,沒數靑布載去,時未回來,五百夫馬,辦出無路雲。則龍胡曰,不給靑布,不給刷馬,每事搪塞,不如一決,起身拔劍,欲加臣身,仍爲斫地勵聲,則衆胡俱起,臣中軍及軍官三名,一時結縛後,使其從胡,作蒙古書一封,以能走馬,馳傳於越邊屯胡處曰,蔘價靑布,時未準捧故稽留雲,而其書同封一片木,則此乃進兵恐嚇之意,前頭之事,極爲可慮。五將又到臣處曰,靑布代木,得之不難,布政不爲沒數領來,則我將與監司、兵使、管餉使,偕往京城講定云云,其情悖惡,蔘價令該曹急速處置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仲男一行,平壤人李龍、金守等隨來,此人等前日出來時,臣贈物厚待,今以營將李時英詳問事情,卽刻回報,李龍言鴨綠江留屯之胡,不過三千餘名,而太半驅馬卒,專爲運靑布,別無他意,龍胡之要見臣,無非自輕[重]之計,備給蔘價,則雖或不見,亦無大段事,至於上京之說,旣無國汗分付,萬無是理,然臣往見則不無逢辱之患,旣托出巡,則不如不見之爲愈云云。一時到付臣中軍金得振馳通內,李龍直來中軍處,屛人密言曰,到肅川日,有頎而長者,跪仲男前,獻三隅木一片,其木乃斲一而分三,有若軍符者曰,吾有所言。李龍曰,此不過狂人爲咀呪者也,不如驅逐雲。則仲男曰,所可究問。以夜爲約,其夜入睡後,其人蹴李龍腹,而入言於仲男曰,吾乃前年逆獄逃出之人也。今番我國擧兵攻劉,竝圖爾等雲,阿之好曰如此人做出如此言,害兩國和好,不如捉送朝鮮。仲男曰,若不受如此人,則後來安得聞敵情乎?阿之好曰,然。因送木片於龍胡,而約曰,汝當在近處,待我還來,偕爲入去云云。得振曰,欲捉此人,非汝,難矣。龍胡曰,吾欲言於肅川官,捉囚,而兼官無號,令恐致疏漏,不敢開口,願令公急報監司,爲可雲。與李龍,約於回來時,物色捕捉,李龍密應而去,故時方密通於李浣處,設計捕捉矣,龍胡聞我國發兵,密問於我人,略言曲折雲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龍胡領其軍,仍留安州,阿之好、仲男,率其從胡上京,使通事金希參,從容開諭,請見國書則雲,汗別無分付,希參與阿之好,昏夜杯酒間,微言龍胡,領兵深入,歐辱兵使。又有上京之言,傷弓之民,驚動難定雲,則阿之好答曰,兩國講和時,刑馬牛祭天地,彼此如有渝盟之擧,則必告於天地神明,然後乃絶之,豈其易耶?貴國不如我國之信,故有此驚動之心矣,前汗死,今汗立,與中原相戰之後,到處必捷,豈非天地之德,神明之佑乎?阿之好、仲男等,聞bb俄國b發兵之奇,言語之間,每及於兩西擧師,必聽下輩妄發雲事。入啓。

○義州報狀,越邊屯人馬,送軍官探見,則精兵未滿千數,老弱幾至數千,廣野散屯,未詳約數,當初龍胡言,退屯兵馬,無一裹糧,留屯之弊,實由貴國失信,靑布不在義州之過也。領將四名口食牛酒及三千五百名計日給糧雲。臣答曰,本府無形,儲米數少,給糧爲難,再三搪塞,則以靑布失約歸咎,太則只給壯馬,口糧一一分給云云,初日大牛一首,太糧十石贈給,則龍胡云,此軍一日應入五十石,臣依數加給,龍胡所領數百兵馬,止宿城內,朝夕兩時[將]及諸將糧米,計數放料,而恐嚇不止,臣不避歐辱,間日贈給十石,胡將日日將[渡]來,萬端恐嚇,極爲難處事。入啓。《亂中雜錄》

5月2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平安監司書目,鐵山呈以舊接伴使李碩達二十日出來雲,赴邊洋中擧火事及老江來泊漢人廖國惠等二十三人安州囚禁事。入啓。又書目,備局關據,興治離島已久,雖無設計,必未及辭緣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巳時,日暈。《春坊日記》

5月2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執義權濤,掌令申達道,持平洪𫕱、趙錫胤啓曰,前判書金藎國,緘答自明之辭,未免侵及於臣等,其說之紕繆,亦略及於引避之辭矣,今日當爲本府齊坐,而臣等之不敢署名,猶夫前也。不必可以長官單署入啓,又不可移他司,則請遞斥臣等之職。答曰,勿辭。

○院前啓,請具仁墍事。措語見上答曰,觀緘辭而處之,勿煩。

○府啓,平市[平壤]庶尹金敬直風痺極重,肢體不能自運,酬答之間,氣息殆絶,此時此任,不可付之於垂死之人,以貽公私狼狽之患,請遞差事。及近來人心日渝,禁防隨弛,無籍女人之冒禁出入者,罔有限極,兵曹全不檢飭,難免怠棄之責,請當該堂上、郞廳,從重推考。答曰,不允。兵曹事,近因嚴禁女人,頗有未安之事,勿推,可也。

○劉都事接伴使書目,本月二十日沈、李二將,以劉都事分付,初舊伴臣請宴問答事。入啓。

○接伴使李碩達書目,二十一日午潮乘船,三更量來泊楡江事。入啓。

○摠戎使書目,龍川呈,以劉興治送人瀋陽之言,出於漢人之口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5月2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摠戎使書目,宣若海及胡差出來事。入啓。

○府前啓,請兵曹當該堂上郞廳推考事及金敬直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金敬直事。依啓。

○傳曰,前判書金藎國緘答,至今不入,極爲不當,入之。

○傳曰,召對爲之。入侍玉堂金集、蔡裕後[蔡裕後],承旨姜碩期。

○義州府尹書目,胡將龍骨大,率夫馬靑布領去事出來,而仲男則率從胡二十三騎上京云云事。入啓。

○平安兵使書目,臣[王]稱爲[古]進告,劉將請兵瀋陽事。胡差,備局郞廳一行,本月二十二日到義州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5月2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權淰爲掌令,李行健爲正言,呂爾徵爲應敎,李昭漢爲副應敎,吳端爲修撰,成夏宗爲江界府使,李崍爲平市[平壤]庶尹,崔有海爲副校理,李省身爲弼善,閔應亨爲江陵府使,朴省吾爲刑曹佐郞。

○備邊司啓曰,新除授江界府使尹敬得奴呈狀,上典父母俱在,而年老七十八歲雲,情理果爲切迫,請改差,何如?傳曰,依啓。

○刑曹啓曰,田稅㤼略船人殺害作賊人金豐男、仲立,龍山江邊梟示。啓。

○府前啓,請兵曹推考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平安監司書目,鐵山呈以興治差官顧林入往蛇浦等項事。入啓。

○平安兵使書目,唐人陳有功等三十一名,本州拘留事。本州所在諸色靑布六千六百九十六桶六疋內,五千三百九十六桶,當日輸送事。朔州馳報,二十二日唐差蕭文擧等,與昌城府使相戰事。入啓。

○備邊司郞廳宣若海書目,自瀋陽今月十六日離發,二十三日金差阿之好、仲男等,一時義州出來事。入啓。

○劉都事接伴使書目,沈、李二將送言曰,以造船事,漢人六十餘名,出送[在]扝島[椵島],我[貴]國船十餘隻,放砲捕捉,査問兩西監司事。入啓。

○總戎使書目,嘉山呈以義州府尹與龍骨大等胡差三四十名,渡義州事及宣川呈以漢人作拿事。入啓。

○前判書李貴箚子。大槪,邊情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5月2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府前啓,請兵曹推考事。措語見上答曰,闕內出入男女佩持信符者,勿禁,乃是流來法例,而頃者兵曹,妄生別見,混同禁斷,故多有未安之事,爾等亦必聞知也。如是累日論執,過矣,勿煩。

○平安監司書目,義州呈以二十四日,阿之好率從胡發向京洛事及昌城崔惟吉,率爾妄作辭緣,朝廷以處置事。入啓。

○以內摘奸單子,傳曰,有頉處察推。

○摠戎使書目,永柔呈以荒唐船二十四隻,自大燦外洋,向黃海道事及胡差明日當到安州雲,不宜仍在本城,馳向永柔事。入啓。

○平安兵使書目,義州呈以龍骨大胡差等,以靑布輸運稱雲,五百餘騎入城事。入啓。

○平安監司書目,鐵山呈以自北以南放砲三聲事。入啓。

○兵使書目,義州呈以龍胡率二百三十三名,亦爲出來安州事。入啓。

○副元帥書目,二十五日三和、廣梁來泊事。入啓。

○備邊司郞廳書目,龍骨大不可前向安州,反覆開諭,終不聽從,不能禁抑,極爲悶慮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義禁府啓曰,許應祥議處公事,定配事,判下矣。考諸《大明律》,則漏泄軍情大事條,凡聞知朝廷及總[摠]兵將軍調兵討襲外藩機密大事,而輒漏泄於敵人者斬雲。許應祥以其罪觀之,則似當以此律照斷,而但判付內有定配之敎,漏泄軍情條,又有若邊將報到軍情重事而漏泄者,杖一百徒三年之律,若定配則似當以此律照斷,而何以爲之?敢稟。答曰,依啓。《禁府謄錄》

5月2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吏批,金槃爲執義,兪守曾爲掌令,沈演爲持平,趙錫胤爲直講,申達道爲掌樂正,吳端爲儀賓府正,趙磼爲昌城縣監[府使]。

○備邊司公事,昌城縣監[府使]崔惟吉拿鞫事,捧承傳,以不稟朝廷,私自處置唐差也事。入啓。

○傳曰,穆陵所排石物中,封陵石物,則似當改備,此意言於都監。

○傳曰,召對爲之,入侍玉堂金世濂、蔡裕後[蔡裕後],承旨李顯英。

○院啓,結城縣監金尙賓,爲人顚妄,專事貪虐,貢物之價,每自克減,以爲私用之資,貿販徵斂,一任悍妻,衙門之外,鞭撲狼藉,請罷職不敍用事。及蔚珍縣監金繼祖,目不知書,有同土偶,恣意剝割,畎畝疲民,責出芝蔘,盡爲入己,出賦役民,委之胥吏之手,流亡相繼,請罷職不敍,其代以文官差送,何如?啓。答曰,依啓。文官事不允。

○吏曹佐郞趙絅上疏,請下嚴旨,以正摠戎使李曙等將兵避匿之罪,且明言我國代[伐]叛之擧,其[於]金差,以振國勢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未時申時,日暈。《春坊日記》郞廳元啓英校正。郞廳李廷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