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仁祖/八年/十二月

十一月 十二月

12月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以備邊司啓辭,今日接見,退行。

○答玉堂箚曰,言官之職,以直爲貴,捨己所見,隨人進退,非所當務也。李行健之不避獨啓,雖似未安,其言則不非,還收之請,實涉不,可也,行健之事,風采可出,似有後弊,遞差。

○玉堂箚,李行健事。大司憲、大司諫以下還收遞差之命事。《朴鼎賢家日記》

○有政。吏批,以李行遠爲兼弼善。《春坊日記》

12月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去夜,答玉堂箚曰,李行健不無過當之失,故已今遞差本官,猶爲連啓,代行臺閣之任,此亦異事也。卿等,旣以應遞冒出爲非,又請趙翼等出仕,趙翼等則雖出行公,其有廉恥耶?知其不敢行公,而如是煩瀆,則是好勝也文過也。好勝與文過,予所不取也。趙翼等,雖極無恥,似不敢一從玉堂指揮,勿煩。

○下歲抄。

○傳曰,明日錢守備接見爲之,三嚴午初。

○玉堂箚,李行健罷不敍,趙翼等還收遞差命事。措語見上

○政院啓曰,臣等伏見昨日答玉堂之箚,聖批多有未安之事,臣等騷[聚]首相顧,未知聖意之所在也。當初兩司之欲論沈命世之罪,非有他意,只以風水之說,茫昧難知,而陵寢遷改,係是莫重莫大之事,有非誕妄之輩,無稽之言,所敢輕議於其間也。沈命世,惑信左道,妄陳疏章,其壙中有水之語,群情之所以不得不動,而及其開陵之後,少無潤濕之氣,則衆怒齊發,國言藉藉,請罪之擧,實出於公共之論,削職之啓,猶以爲輕,而前正言李行健,傅會妖說,偃然立異,司憲府、玉堂,相繼請遞,固其宜也。行健不恤公議,唐突出仕,兩司多官,一筆斥盡,此正無前可駭可愕之事,玉堂以公論所在之地,君上過擧,朝家是非,隨事捄正,乃其責任,再箚陳懇,不能自已者,正所以恢公道而謝衆怒也。實是事理之當然,豈可謂代行臺閣之任,好勝文過而然哉?至於不從玉堂指揮等敎,尤非平穩底所發,殿下,待儒臣之道,似不當如是之薄也。人主一言,衆所傾耳,樞機之發,在所必愼,而今此玉堂之批,辭氣之間,未免太露,是非之實,亦有所未燭,殿下今日之擧措,不但爲聖德之累,瞻聽所及,關係非細,臣等忝在近密,區區所懷,不敢不陳也。

○左議政金瑬,今日陵所出去。朴鼎賢家日記

○義禁府啓曰,逆賊金應元、金大器、韓善乃等推案,當爲修正,依近例,設廳本府,令本府堂上一員,郞廳二員,專掌修正,何如?傳曰,允。《禁府謄錄》

12月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去夜,答玉堂箚曰,予意已諭,更勿煩瀆,且先bb正b臣趙光祖,處心行己,可法者非一,過當之擧,雖不學得,可也。

○答政院啓曰,風水之說,雖曰茫昧,自古建都封陵,皆用此術,似不可以難知而專廢,但當不惑而已,可也。大抵今番遷陵,非獨爲水,避凶取吉,是亦慶事,大役旣完之後,敢發不當之論,有若專無凶咎,而只爲水氣遷動者然,今日擧措,不亦非乎?如欲杜弊,則採用之人,宜受其責矣。且前正言李行健之事,玉堂一番論之,容或可矣,至於連啓請罪,予未知洽當也。

○傳曰,今番遷陵,初欲不煩民力,而事與心違,貽弊多端,言念畿甸,心甚不安,其令該司,量減田租,以示朝廷軫念之意。

○以吏曹判書辭狀,傳曰,只遞本職。

○義禁府,李應澤刑問八十九次,龍友龜四次,權景倫七次,趙國彥二十四次,林茂生三十二次,白愛福十二次,方斗元十九次,金彥祥、朴純粹十四次,加刑。啓。傳曰,依允。健元陵參奉申翊隆等,元情判付照律,柳時健議啓,判付照律,李榏議啓,判付罷職放送,金就礪加刑,判付議處,金致謹[金致勤]照律,摠戎使傳令違令罪,杖六十,贖奪告身一等。啓。傳曰,罷職放送。

○領議政吳允謙,右議政李廷龜啓曰,頃日兩司,請罪沈命世,臣等方踧踖不安於心,伏見昨夜答政院之敎,尤增隕越,措躬無地,舊陵凶咎,人多言之,命世之動於風水之說,亦猶臣等之動於命世之疏也。地中水患,雖不足信其必然,而旣聞之後,臣子之心,可謂必無,而不爲之動心乎?發言者命世,而議定者廟堂也。臣等忝在大臣之列,當國家莫大之事,不能先知而明辨,事過之後,致有論議之至此,臣等,與有罪焉,惶恐待罪。答曰,昨日之敎,非卿等有過,宜安心勿待罪,《朴鼎賢家日記》

○辰時巳時,日暈右珥,暈上背色,內赤外靑。午時未時,日暈。夜一更二更,東方,有氣如火光。《春坊日記》

12月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批,判書李貴、金尙容、徐渻、李弘胄。

○洪瑞鳳、朴東善、張維、金尙憲,副摠管申垓,公淸兵使柳舜懋,知事三,鄭光績、李慶全、鄭經世,大司憲朴東善,大司諫洪霶,執義李省身,司諫金世濂,掌令二,高傅川、李德洙,持平二,林得悅、尹坵,正言李惕然,獻納金光爀,同知吳百齡,禮曹判書金尙憲,禮曹正郞二,鄭之羽、沈演,兵曹正郞池德海,兵曹佐郞宋錫胤,應敎金光炫,校理朴潢,輔德韓必遠,宗簿正辛啓榮,兵曹參判特旨金時讓,兼司書趙絅。

○義禁府,穆陵參奉宋希進,健元陵參奉申益隆[申翊隆],顯陵參奉李命益,陵內生松木斫伐不禁罪,杖一百,贖公罪。啓。答曰,竝罷職。

○院前啓,南銑、趙廷虎還收之命事。沈命世削奪事。新啓,臺諫之職,旣被物議,則不敢一日安於其位,猶恐引避之不及,此所以重名節,而不顧廉恥也。前正言李行健,敢爲立幟於公議方張之日,固不足深責,至於司憲府、玉堂啓遞之後,唯恃聖批之寬假,乃敢偃然出仕,反劾十許多官,有若專無自己干涉者然,古今天下,安有若是其不恤人言,無所忌殫[忌憚]之臺諫乎?此習若長,則朝廷不尊,廉恥日喪,而國不爲國矣,請削奪官爵,答曰,不允。

○以崔有海上疏,傳曰,莫重議禮之文,搔匿不啓,使中國公言,不得聞知,事甚非矣,先罷後推。《朴鼎賢家日記》

○禁府啓曰,健元陵、顯陵、穆陵一番參奉申益隆[申翊隆]、李命益、宋希進等,旣爲拿推,罷職放送矣。二番參奉尹堣、李後山、朴吉應等,依前例,令本府羅將拿來,何如?答曰,知道。其代差出下送,後以擧行。《禁府謄錄》

12月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摠護使以下,山陵畢役後入來。

○院前啓,南銑、趙廷虎、沈命世、李行健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左議政金瑬啓曰,臣在陵所,得接朝報,伏見答政院之敎,臣誠殞越,罔知所措,遷陵之意,雖出於沈命世,用其議者臣也,命世之罪,卽臣之罪也。當初公議之發,旣不能引罪自列,及其兩相臣待罪之日,身在遠處,又不得聯名,前後絗𬗬,有若甘心倖免者然,臣之罪,至此而尤大矣,惶恐待罪。答曰,頃日bb之b敎,非謂卿等有過,宜安心勿待罪。

○兩司一空,只有正言宋國澤,而昨日政事,除授兩司,無一人出謝。《朴鼎賢家日記》新倅到任後,又刑鄕所各一次,下人等分揀放釋。《亂中雜錄》

12月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接伴使書目,漢人三百餘名,打圍出來事。啓。

○前參奉崔㵾上疏。大槪,早定大禮,以正倫紀事。

○禁府,陵參奉朴吉應、李後山、尹堣拿囚元情,判付罷職放送。啓。

○府啓,南銑、趙廷虎還收補外之命事。沈命世惑於風水,迂怪實深,其言有所指的甚明,廟堂安得不爲之動哉?旣因此疏,妄興大役,而其言終至於不驗,物情駭怪,衆口譁然,皆歸咎命世,凡爲國之道,賞罰是非,皆隨乎國人,物情之駭憤如是,豈宜置而不罪,以拂國人之怒乎?請削奪官爵。臺諫論事之際,所見不同,則容或有立異之時,而事之是非,自有公論,一進一退,唯俟處置如何,未聞有強顔,自以爲是,而反攻攻己之論者也。李行健再被臺閣之請遞,則雖有勿遞之敎,自處之道,所當引入求退之不暇,而乃敢不顧物議,冒恥出仕,至於兩司多官,一時啓遞,凡在瞻聽,其不駭異,其虧損事體,經情妄作之罪,不可不徵,請削奪官爵事。人臣出疆,義無私交,所幹之外,豈遑他事乎?崔有海奉使上國,未免委命於草莽,而乃敢私與唐官,輕議國家莫大之禮,作事怪妄之罪人,莫不駭痛,請削去仕版,以爲奉使不謹者之戒。答曰,不允。崔有海事,如是論之,實涉迂怪,更勿煩瀆。

○院啓,南銑、趙廷虎事。沈命世、李行健削奪事。新啓,奉使之臣,旣爲出疆,則唯當竣事回還而已。崔有海,以袁經閣[袁經略]衙門齎咨使,漂到登州,敢以朝家大禮,妄自問答於宋戶部,其不識事體,莫此爲甚,此路一開,則使價往來,本國之情,無不傳泄,將來之禍,有不可勝言,請削去仕版。直講李尙馦,曾爲司藝,以望輕被論,而纔過數月,又授本職,請遞差。該曹不恤公議,殫墨[彈墨]未乾,旋卽注擬,當該堂上、郞廳推考,而頃者兩司多官竝遞,而停箚之後,該曹所當啓稟爲政,而留時引日,致令臺閣久空,識者寒心,請堂上、郞廳推考。答曰,依啓。崔有海,隨問隨答,勢所不已,設或論難,未爲不可,如是重論,實涉迂怪也。臺官趁未差出,非該曹之失,不必推考,其餘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禁府啓曰,因吏曹公事,在逃逆賊金應元,捕捉人論賞,似當依事目施行,而其中有首捕助捕差等之事,令禁府,分等啓下後擧行,何如?啓,依啓事,傳敎矣。取考當初黃海監司李汝璜狀啓,則趙時豪、趙時俊爲首功,劉應邦、金弘達爲助捕矣,敢啓。答曰,知道。

○又啓曰,逆賊金應元、金大器、韓善乃等推案文書,修正事,啓下矣,堂上一員,知事韓汝溭,郞廳則經歷丁彥璛、金頍二員差下,句管修正之意,敢啓。答曰,知道。《禁府謄錄》

12月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承旨尹墀,司書李尙質,直講李景仁,禮曹判書□□,參議□□。

○春秋館啓,大槪,香山史庫守直僧人,呈狀於禮曹曰,丁卯胡變時,庫中所藏實錄,移置於佛菴僻處,事定後還置本閣雲,史官一員,斯速下送,奉審査覈處置,何如?傳曰,允。

○府前啓,南銑等事。見上答曰,不允。李行健,旣已施罰,不必深治。

○政院前啓,南銑等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義禁府啓曰,杆城罪人夢伊等,已爲拿來,罪關綱常,三省推鞫,何如?傳曰,允。

○政院啓曰,委官何大臣進去乎,敢稟。傳曰,右相進去。《朴鼎賢家日記》

○禁府啓曰,杆城罪人夢伊等,已爲拿來,罪關綱常,三省推鞫,,何如?答曰,允。《禁府謄錄》疊書

12月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政院啓曰,臈享大祭[臘享大祭],已爲受誓戒散齋之時,推鞫未安,而不小綱常罪人,亦不可七日淹置,今日三省推鞫,何以爲之?大臣,令本院稟定,故敢啓。傳曰,過後爲之。

○院前啓,府前啓,南銑等事,見上答曰,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兵曹啓曰,公州今當番步兵價布應納者,本道兵使,除有頉,都目上送之數,多至十同零,而今見本州公文,則只送七同零,不送者幾至三同,前後文書,大相差誤,不無中間奸僞之事,極爲駭愕,此以不治,則該弊難防,且前番未收之數,通共六同零,而只送一同,慢忽莫甚,本州牧使從重推考,次知色吏,自本道,刑推重治,從速畢捧上送之意,行移,何如?傳曰,依啓。《兵曹謄錄》

○未時申時,日有重暈,內暈上有冠,色內赤外靑。申時,有霧氣。夜一更,月暈,有霧氣。二更三更,東方,有氣如火光。《春坊日記》

12月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修撰尹棨,正言李尙馨,副校理趙邦直,舍人金槃,完城君崔鳴吉。

○答延平府院君李貴前日箚曰,卿等力言此事,予愚無知識,且畏不許考衆,未定大禮,今看宋戶部論禮文,可謂不謀而同,今日始信卿等之識也。大抵此事,求之千古,而絶無其儔,而援比不類,箝抑太甚,人或以追崇爲言,則怒目相待,恣意排擊,此豈偶然計哉?兩司之論劾崔有海,亦有深情,予實慙靦,而薄其爲人也。噫,欲尊父母,人子常情,不得與無財,至痛,得之而不得尊,亦至痛,苟無是心則非人也。雖然,人皆憤怒,慢言蜂起,則欲尊而反貽辱也。且先君無德,予亦無功,朝廷之不敢言而敢怒,實出於此,予安敢排衆怒而強請者乎?天朝公論雖如此,予不敢靦然開口,卿知此意,勿使予得罪於臣隣。

○政院,以批答嚴峻,請少霽嚴威,亟收批答之辭,以安群下之心。傳曰,知道。若不如是開說,則陳箚之人,必不解悟,傳雲,勿防,可也,臺諫,以此竝引避而出。

○院前啓,南銑等事,見上答曰,不允。大司憲以下,裕陵內松木斫伐人,照以輕律,致勤上敎,引避,院啓。遞差。《朴鼎賢家日記》

○傳旨,譯官秦仁男當爲發賣之事,彼此所當相議可否,定價換貿,而市民入庭,高下物價之際,欲行抑賣,先作威㤼之狀,以唐人捉門,不得通內外,以棍杖從事,而不能據理痛禁,極力周旋,委屬痛駭,拿來推鞫爲只爲,義禁府爲良如敎。《禁府謄錄》

12月1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政。大司憲張維,執義兪省曾,左賓客李貴,右賓客張維,弘文館提學金尙憲,掌令二,李時稷、權淰,持平二,金元立、李景仁,吏曹佐郞蔡裕後,知敦令[知敦寧]朴東善,刑曹判書沈器遠,校理李省身,直講二,李德洙、高傅川。

○待敎鄭致和,香山實錄奉審事,出去。

○院啓,南銑、趙廷虎事。沈命世、李行健事。崔有海稟定事。答曰,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12月1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曹,前正言李馨遠身死,曾經臺侍。啓。傳曰,別致賻。

○管餉使書目,病重乞罷事。傳曰,漢人詭謀,不足與較,未然之事,亦不必深慮,爾其勿辭,更加盡心察任事,回諭。

○李貴箚曰,今者議禮之事,考諸禮經及先儒定論如此,聞諸中朝公議又如彼,更無可擬可罪之事,而臺閣不能改其謬見,反惡公議之上達,又從而深文問禮之人,其心慘矣。當初金長生稱停之言,朝廷不用,鄭經世持重之論,自服其罪,而殿下,旣以後勿如是爲敎,韓嶠引光武之說,其子,以其父改其所見,上疏,則三人之說,皆歸虛把,其時不學無識,靡然從之者,不知三臣之說,不爲取信,而尙執前日謬見,揶揄至此,欲晦人倫,抑何意歟?當初惑於三說者,猶謂之公罪也。至今尙守芻狗之說者,及其先儒定論,與今日中朝公議,旣發之後,則所當平心覺悟,喜幸自責之不暇,而反欲罪其問禮之人,不幾於斁人倫輕君父乎?伏願聖明,勿爲群議所撓,亟定大禮,以明倫紀事。答曰,予意已諭,卿其深思。《朴鼎賢家日記》

12月1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傳曰,遷陵時侍衛人員,及代奠官,書啓。

○吏曹佐郞蔡裕後上疏,請與南銑、趙廷虎,均蒙恩譴事。答曰,爾無愚弄君上之失,勿辭。

○承文院新來揀擇,李時楷、朴遾、柳俊昌、李時萬、嚴鼎耉。

○慶尙監司李演,病重辭職事。啓。傳曰,下該曹,《朴鼎賢家日記》

○辰時,日暈左珥,暈上有背,色內赤外靑。《春坊日記》

12月1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答許𥛚箚曰,嘉卿愛君之誠,此事,宋戶部以爲,厥考辭世,不能如唐宗之尊父,其茹痛固也。又曰,余揆之,豈無義起之禮?天無二日,人無二尊,旣爲人後,又隆所生,則是二本也。二本而不之嫌,則如不義何?若無所後,則父子大倫,天地定位,不敍昭穆,如非禮何?持重大宗者,隆於小宗,以義掩恩也。取支子入承大統,則義重君臣,不敢以私恩,躋大宗也。若無受國之恩,而身懋鴻烈,直紹祖統,則尊父承祖,乃所以尊祖敍倫,非循私恩儔也云云,末端,又以大綱旣定,則萬目擧矣,求於心之安,可矣,爲言,其末端之文,雖涉譏斥,然其大志,則嚴正公平,故只服其言之合禮,而未知爲羞,今觀卿箚,多卿所見出衆矣。

○李貴箚曰,伏承答臣箚之敎,一札十行,皆出於至誠惻怛,凡在瞻聽,莫不感動,況於老臣之心乎?奉讀再三,涕淚先零,伏願聖明,勿爲政院壅弊之說所沮,亟下臣等前後疏箚,使之聚會大臣、禮官、三司,及前日議禮臣鄭經世、金長生、崔鳴吉、朴知誡等於榻前,與臣一一對辨,速定大禮,以明倫紀,毋貽譏於天下萬世事。入啓。

○忠原居儒生金𢢝上疏曰,今之大臣,不能早定大禮,彝倫不明,將至天地夜而晦塞,將焉用彼相哉?請令該司,速定尊崇之禮,使一國臣民,不至長夜事。入啓。

○院前啓,南銑等事。答曰,自古用言之道,以善爲貴,不以位尊爲重,其言善,則雖出於運糧之卒,用之,可也,而爾等,稱以管餉官,以爲輕侮之地,此亦異事也。雖以地位論之,宋戶部,乃是有名文官,勝於婁敬,遠矣,玉堂及爾等,勿以如此拙謀,取笑於有識之人,可也。《朴鼎賢家日記》

12月1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曹啓曰,傳敎云云,今此金應元捕捉時,趙時豪、趙時俊爲首功,劉應邦、金弘遠爲助捕,今此論賞,依何永男[河永男]捕捉之例,施行,何如?傳曰,趙時俊加資。

○慶尙監司書目,昌原府使黃敬中,十一月二十七日身死事。入啓。

○錢守備接伴官朴嶔,與守備,西下。

○李貴箚曰,臣之前後與廷臣相爭,非欲與臺諫爭長短也,欲明父子大倫於萬世也。玉堂眩於是非,以欲明倫紀者爲非,欲廢倫者爲是,欲護臺諫,而反以責固,有此爲臣罪名,請鐫削臣職,以快三司之心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12月1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批,持平朴安悌,慶尙監司趙希逸,長淵府使李英達,副修撰尹坵,金海府使李義培,昌原府使吳汝撥,軍資正南撥,禮曹參判尹昕,文學金元立,鐵山府使李屹,右通禮李惟聖,軍器正李景賢。

○三省交坐,問事郞廳尹棨、韓興一。

○慶尙都事書目,漆原縣監李岦,金海府使全三達,義城縣令許洙,年分漏報,罷黜事。啓。

○府前啓,南銑等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沈命世削奪事,停啓。

○院啓,無城上所,姑停《朴鼎賢家日記》

○夜一更,木星,犯壘壁陳西第五星。《春坊日記》

12月1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答李貴箚曰,恥過作非,憸人能事,護黨罔上,末世惡習,君不明而臣不賢,則此習難去矣。大抵今日之事,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向邇,卿其罔爲逸言,亦勿控辭。

○黃海監司書目,白川郡守尹侊身死事。啓。

○遷陵都監啓曰,當初各衙門輸送木綿一百同內,用下二十八同五疋,遺在七十一同四十四疋,正鐵二千斤內,用下六百八十七斤,遺在一千三百十三斤,其他用餘各樣雜物,竝爲還下各該司之意,敢啓。傳曰,知道。盡心節用,以致餘物頗多,極爲可嘉矣。

○三省罪人夢伊、洛今堂古介,行刑。啓。

○許𥛚箚子,伏願聖明,遍閱臣僚草野之疏,慙恧,宋戶部之書,斷自聖衷,亟定大禮,以副國中之望,以免天下之譏事。入啓。《朴鼎賢家日記》

○禁府啓曰,殺[弒]主罪人夢伊、洛今等,已爲正刑,降其邑號,罷其守令,破家瀦澤,子女屬公等事,捧承旨[傳],依例擧行,何如?答曰,允。《禁府謄錄》

○右邊捕盜廳從事官,以大將意啓曰,在逃逆賊李景儉,隱匿於高陽地寧安君崔山立奴守億家雲,發遣軍官等,其容隱守億,竝爲捉致,令攸司處置之意,敢啓。答曰,知道。拿鞫定罪,進告捕捉人等,令該曹論賞。《禁府謄錄》

○義禁府啓曰,在逃逆賊李景儉,及接主人奴守億等,已爲拿囚,推鞫闕庭爲之乎,本府爲之乎?敢稟。答曰,本府爲之,《禁府謄錄》

○午時至申時,日暈。夜一更,月暈。《春坊日記》

12月1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備忘記,摠護使金瑬,具鞍馬一匹賜給,山陵提調尹新之、金藎國、沈器遠,都廳金光炫、李昭漢,遷陵提調申景禛、金起宗加資,金尙容熟馬一匹賜給,都廳呂爾徵、金光煜加資,山陵都監郞廳李尙馦等八人,遷陵郞廳洪履一等六人,陞敍,已准職者,半熟馬一匹,金光煥、鄭太和、金德承、趙啓遠加資,資窮者,兒馬一匹,山陵監役官柳信男等十人,六品遷轉,已出者陞敍,別工作監役官朴遠基陞敍,遷陵監造官洪命顯等五人,前監造官朴遾,竝陞敍,李濕、蘇啓興,別工作成民厚加資,資窮者兒馬一匹,京郞廳徐挺然等三分,長興庫監造官尹高擧、南鎰,各加資,資窮代加,相地官宋鍵、崔楠,本衙門正職除授,玄宮監鎖官領議政吳允謙,拭梓宮右議政李廷龜,誌文製述官鄭經世熟馬一匹,代奠官晉山君順慶,玄宮封閉官趙邦直,誌文書寫官吳竣,都承旨姜碩期加資,史官二,六品遷轉,侍衛官兵曹參判洪霶,都摠管柳廷亮,熟馬一匹,紙牓書寫官吳端,長生殿提調柳希逸,監膳提調荒海君浩,曳梓宮官丁元發、南湛,半熟馬一匹,長生殿郞廳林得悅等二匹,監造官李聖尞加資,資窮兒馬一匹,兵曹判書李弘胄,京畿監司南以恭,都差使員楊州牧使李時白等四,兒馬一匹,捧哀冊官崔敬一,紙牓出納大祝官李皞,奉安大祝官金尙珪,司饔院郞廳洪思立加資,資窮,兒馬一匹,諸執事及挽章書寫官,加資,資窮,代加,陵參奉朴吉應等敍用。

○禁府,弒主罪人夢伊、洛今已爲正刑,除其邑號,罷其守令,破家瀦bb澤b,俾子女屬公等事,依例擧行,何如?傳曰,允。

○接伴使書目,崔遊擊管下漢人,到黃州爲家,國人殺傷事。啓。

○府、院前啓,南銑等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右邊捕盜廳啓曰,在逃逆賊算員李景儉,隱匿於高陽地崔山立奴守億家雲,發遣軍官,守億竝爲捉致,令攸司處置之意,敢啓。傳曰,拿鞫定罪,進告捕捉人,令該曹論賞。《朴鼎賢家日記》疊書

12月1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批,海嵩尉尹新之,今加光祿,工曹判書金藎國,加崇祿,刑曹判書沈器遠,加正憲,平城君申景禛,加輔國,戶曹判書金起宗,加正憲,都承旨姜碩期,加嘉善,金光炫爲應校,李昭漢爲司䆃正,呂爾徵爲舍人,金光煜爲判校,趙邦直加通政,晉山君順慶,加中義,內官吳大邦,加正憲,權泰一爲大司諫,鄭弘演爲司僕正,金德承爲持平,金光爀爲副校理,洪鎬爲司藝,李志宏爲司䆃正,趙緯韓爲判校,李景仁爲禮曹正郞,洪霶爲同知,李景義爲校理。

○傳曰,宰臣中,年老之人,令該曹依前歲饌及衣資,題給。

○去夜,禁府啓曰,在逃逆賊李景儉,已爲拿囚,推鞫闕庭爲之乎,本府爲之乎?傳曰,本府爲之。疊書

○問事郞廳四,辛啓榮、金光爀、沈演、鄭之羽。

○府前啓,李行健、崔有海事。答曰不允。南銑、趙廷虎事。措語見上傳曰,停啓。

○刑曹啓目,黃海監司狀啓雲,長淵府使李閱殺人,宰列之人,自本曹,不敢推治,移禁府處置,何如?傳曰,允。

○院前啓,措語見上無城上所,姑停。《朴鼎賢家日記》金差、仲男,率從胡一百七名,馬驢各一百六十匹出來,到義州。

○春信使朴蘭英,往審陽。《亂中雜錄》

○義禁府啓曰,罪人推鞫時,如有逮捕出使之事,則本府郞廳不足,假都事五員,令吏曹差出,何如?啓。

○又啓曰,罪人李景儉,元情刑推啓辭,答曰,逆狀昭著,別無刑訊之事,直爲正刑,可也。

○又啓曰,在逃逆賊李景儉,爲已的,只取招當依律,不待時行刑,而但先王朝,有夜未明雨未晴,勿爲行刑之敎,今日夜深,待明日行刑之意,敢啓。bb傳b曰,知道。《禁府謄錄》

○自巳時至未時,日暈。申時,日暈兩珥。夜一更,月暈兩珥,暈上有冠,色內赤外靑,霧氣。二更,月暈,有霧氣,自三更至五更,月暈。《春坊日記》

12月1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府前啓,李行健、崔有海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罪人李景儉,軍器寺前行刑。

○院前啓,崔有海、李行健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趙廷虎、南銑事,措語見上傳曰,停啓。《朴鼎賢家日記》

12月2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都目政事。吏批,海州牧使閔應墀,相禮李敏樹,工曹正郞洪錫禹,兵曹佐郞二,趙公湛、南碝,江華留守李時白,弼善李惟達,京畿水使特旨崔震立,同知李顯英,都摠官元裕男,戶曹正郞趙榮立,掌樂正尹衡彥,北靑判官鄭時望,定州牧使申景虎,工曹正郞特旨尹善道,工曹參議特旨鄭廣成,工曹佐郞李命達,刑曹正郞李仁傳,判決事金光炫,戶曹正郞黃胤後,佐郞姜翯,副提學趙翼,刑曹參議吳䎘,佐郞鄭斗卿,正郞金述,禮曹佐郞趙啓遠。

○持平金德承避嫌,將欲相會禮,入衙門之際,監察等不爲祗迎,緣臣無狀,壞了法例,請罷斥,蓋諸監察,以德承,科擧借作,完議不行,祗迎及公禮引避,本府以見輕於監察,請遞德承,且以不行上下之禮,請推行首掌監察事。

○進士安城居李元瑞上疏,請追崇大院君,以明大禮事。

○府、院前啓,李行健、崔有海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禁府啓曰,逆賊李景儉,已爲正刑,破家瀦澤,妻子爲奴,緣坐籍沒等事,捧承傳,令該曹,依例擧行,何如?傳曰,依他人例,勿爲緣坐,議大臣處置,《禁府謄錄》

○四更五更,月暈。《春坊日記》

12月2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有都目政。

○禁府啓曰,逆賊李景儉,已爲正刑,破家瀦澤,妻子爲孥,緣坐籍沒等事,捧承傳,何如?傳曰,依當初他人例,勿爲緣坐,似當議大臣處置,又啓曰,議大臣則皆以爲,緣坐爲當,故依大臣議爲之事。啓。

○李貴疏曰,伏以,父子大倫,一刻不明,則一刻爲長夜,一日不明,則一日爲禽獸,而廷議昧於義理,膠守謬見,徒知文過爲能事,不知明倫爲何等事,未定之禮,以爲已定,箝制人口,使大倫不得趁明於世,豈不痛哉?今此追崇之禮事,若以爲不可而實爲的見,則當碎首力爭,如前日庭請,期於必行己見,可也,若以爲可,則待罪前日之謬見,將順其美,乃事理之當然者也。今日若干廷臣,自是其非,而猶以必勝爲務,其餘唯以不違於時議,爲行身之計,到今禮經及先儒定論,章章昭著,天朝公議已發,則所當因聖明哀痛惻怛之敎,大臣率百官,惟恐待罪之不暇,而皆聆若不聞,恬若不動,曰聖明爲之,則何敢爭卞雲?此乃自以爲是,而欲以觀過知仁,歸之於殿下之計也。以子尊父,以父承祖,自古帝王之繼繼承承之正統,今日尊崇,有何觀過之失乎?尤所痛心者,一二同盟之人,或趨時議,徒知明廢朝時倫紀,而不思所以扶明今日之倫紀,人之所見□[何]前後之不同,乃至於此極乎?張維亦不能自守己見,以從衆爲得計,張維尙如此,況他人乎?須[頃]見張維於公廳,責之曰,崔有海之被論,公不爲都憲前,乃言其不可,而及爲都憲,則不停其啓,何其前後所見不相符耶?張維答曰,已發之論,勢難遽停,臣又曰,旣爲知其不可,而身爲都憲,從衆連啓,不特欺其心,乃欺君上也。張維嘿然而罷,其後所啓,則幾盡停之,而有海之啓,以其係於時,故獨不停之,此足以觀世情也。大槪前後議禮之紊亂,不可勝記,而至以廟闕補位之故,殿下之廟,爲二高祖焉,古今天下,安有無補位之宗廟,安有二高祖之宗廟乎?廷議以爲大院君入廟,爲不可,徒知爭之不已,而不知以二高祖,爲可駭,不思所以議處之擧,雖謂之不知君臣父子之倫,可也,且臣於反正之初,以聖明長子、長孫承重之言,欲奏聞天朝,添入於慈殿敎書中,以爲尊崇之張本,而張維無遠慮,拒而不從,以致今日之紛紜,其時朝廷,若從臣言,啓運宮在世之日,使尊崇之擧,先於國舅之封爵,則可無殿下今日終天之痛,言念及此,不覺氣塞,往事已不可追,頃因崔有海上疏已下,請封王世子之命,此甚盛擧,不可一刻遲延者也。然大院君追崇之事,今將議定,不欲追崇則已,若欲追崇,則追崇與冊封,其先後輕重,甚爲懸絶,臣意先定追崇之可否,然後王世子冊封之擧,可以次第擧行,唯在聖明之決斷,然後,前則殿下旣知廷議之無理,喪葬祭禮,一從王禮,少無餘憾,獨於追崇一事,不得不沮於廷議,以爲殿下之至痛,而今則不特先儒定論,天下公議,聖明亦已洞燭,近日舛錯紊亂之禮,孰主張是,而不知倫紀,乃如是乎?伏願聖明,亟下臣箚於廟堂,以廟有二高祖之未安,及尊崇冊封等禮,先後輕重,速令議定,俾無貽譏於天下萬世事。入啓。傳曰,知道。

○再啓。答曰,當議處焉。《朴鼎賢家日記》

12月2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禮曹啓曰,皇太子千秋節,在於明年二月初四日,故冬至使高用厚之行,兼差進賀事,本曹入啓,議大臣定奪,而厥後大臣,又爲啓辭,九起方物,該曹不得一時措備,設或千秋方物,未及於正月,越海萬里之行,差遲時月,亦何損於恪謹侯度乎?天朝亦必不以爲欠禮,惶恐敢啓。傳曰,依啓事,傳敎矣。千秋方物措備事,頃已啓下,移文該曹,千秋使,亦當移文,從速差出矣,但頃者世子冊封奏請使,明年節使兼差事,亦有傳敎,兼差於千秋使乎,兼差於冬至聖節使乎?問於大臣定奪,何如?傳曰,允。

○領議政吳允謙箚子,前日榻前下問之時,臣之陳達所懷之言,與追崇入廟之相左矣。伏見前後答箚之批,以過情之言,疑群下太甚,殊非聖明之美事。伏乞早賜斥黜,不學無識之臣,改卜重望達禮之賢,則論議定而朝廷尊,國家幸甚。答曰,卿其安心,勿辭。

○兩司前啓,措語見上答曰,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12月2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昨日府啓,晉州判官尹左辟,本以凶悖之人,曾參於癸丑鄭昌言之疏,至今網漏,得齒朝列,凡在物情,已極駭憤,及授本職,恣行汎濫之事,且其父農莊,多在於境內,種種貽弊,民不堪苦,請削去仕版。答曰,新設之地,數遞不可,更加詳察論之,宜矣。

○義州府尹書目,差胡仲男,率從胡一百七名,馬驢一百六十匹,十八日越江入府事。啓。

○平安都事書目,災傷漏報,咸從縣令洪永孚,罷黜事。啓。

○山陵都監啓曰,當初役軍磨鍊時,各處所儲木綿,都合一千同啓下,厥後計不入手,各處取來及京畿收米,換用木綿,通共七百二十同三十二疋,宣惠廳司僕寺米一千五百石,而各道助工木通計,則木綿八百五十一同,以此募軍及匠人償役價上下,木六百九十七同三十疋,遺在木一百五十四同,各處取來木綿及各道助工木上下,遺在之數,分秩開錄,別單以啓,就遺在木綿中助工木布,遺在七十五同,令該曹別置,以爲明春補土之用,宜當。且正鐵外方卜定及膳工監取來,都合一萬五千九百七十一斤,而實入一萬一千九百七斤,用餘及各樣器具殘鐵,都合重四千六十四斤,送於該曹之意,敢啓。答曰,盡心節用,以致遺在甚多,極可嘉矣。

○明日聖節望闕禮,三嚴,罷漏後。

○禁府,李一元拿囚。啓。

○以國忌齋戒,無所啓,《朴鼎賢家日記》

○午時未時,日暈。夜一更,東方,有氣如火光。《春坊日記》

12月2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領議政吳允謙,初度呈辭。答曰,過激之言,不必相較,卿宜勿辭,安心行公事,遣史官諭之。

○都廳辛啓榮,奉僉安璥以下,藏氷事出去。

○以國忌,無所啓。《朴鼎賢家日記》

12月2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以禮曹冊封奏請,兼差於千秋、聖節使,與否事,議大臣,傳曰,付送於聖節使,可矣。

○全羅監司書目,全州居前僉正安旭上疏上送事,請行追崇雲,李貴、許𥛚,以追崇連上啓箚,批答頗致奬諭,無賴之徒,希冀上意,迭投疏章,有如前日所謂大論時事,時事可歎。

○傳曰,近來廷臣,率怠不協,徒以呈告爲能事,極爲寒心。今後分明有疾病外,其餘假託之類,切勿捧入。

○府前啓,李行健削奪事。崔有海削去仕版事。尹左辟削版事。刑曹正郞金述,佐郞金光翼,俱無名稱,不合本職,請遞事。濬源殿參奉沈度,用心無狀,行己悖戾,請罷事。答曰,依啓。李行健及削版事,不允。

○院前啓,李行健事。崔有海新啓追崇之論,本非正禮,李貴有偏見,只陳其所懷而止,則可矣。至於日上啓箚,恣言無忌,貽書相臣,詬辱狼藉,有若脅迫君父,勒制朝廷者然,紀綱大壞,禮法掃地,堂堂國家,安有如此事體?且蠢蠢無賴之輩,不知禮文之爲何物,而承望風旨,相繼投疏,侮辱朝家,擧國寒心,至以疏軍,目之無論禮之可不可,擧措駭異,爻象不佳,此等,未必非李貴所以啓之也,不可以重臣而容貸,請罷職不敍。陽陵君許𥛚,本以怪妄,爲世所棄,幸緣立勛,得忝宰列,而有何知識,可以議禮?此不過乘時希望,屢度抗疏,敢以製作,莫重典禮自當,瞻聆所及,孰不寒心哉?且近因聖批之優容,妄謂天意之可測,揶揄闔闢,尤無所不至,交通無賴,迭投疏章,而至以草野疏稱之欺罔君父,愚弄朝廷,堂堂聖朝,豈容一怪妄人壞亂乎?其情可惡,其事可愕,物情駭憤,氣象愁慘,請削奪官爵。刑曹正郞金述,佐郞金光翼,本以闒葺[闒茸],人器不稱,請遞差。高陽郡守李仁民,年紀衰耗,政刑顚倒,專事剝劇,至於唐胡差往來時,稱以用後還給,分定器皿於民間,及其旣用之後,不給一物,且以差人等所饋退餠,介介分給於村民,督捧南靈草,此外濫優聚怨之事,種種難悉,請罷職。答曰,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12月2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去夜,傳曰,夜對爲之。

○管餉使書目,病勢危劇,差復無期,乞遞事。傳下吏曹。

○平安監司書目,咸從縣令,限三四年,除挈家事。入啓。

○領議政吳允謙,再度呈辭。傳曰,不允批答。

○典獄內摘奸單子。傳曰,輕囚放釋。

○院啓,李行健、崔有海、李貴、許𥛚、李仁民事,措語見上答曰,不允。

○府啓,國家莫重典禮,非一人一家之私議,雖或自有意見,只可一再陳達,以待朝廷之裁擇而已。延平府院君李貴,以追崇之論,連上啓箚,前答未下,後章繼進,有若驅迫爭勝者然,已極無謂,而貽書相臣,語涉侵辱,使相臣不安其位,揆之事體,尤極未安,請罷職。陽陵君許𥛚,本以世所嗤黜之人,強作解事,妄論大禮,曾被重劾,尙不懲艾,連章累牘,必欲售其妄見,已極可駭,而聚集草莽庸雜之徒,迭投疏章,眩惑上聆,凡在瞻聆,莫不駭憤,請削奪官爵。答曰,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夜一更二更,東方、巽方、坤方,有氣如火光。《春坊日記》

12月2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煌。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以右副承旨尹煌,典獄摘奸啓辭,傳曰,比來各衙門貿販,皆以爲有弊,而此則出於不得已,雖或懋遷,若不抑勒,則容或可也,至於貸給都民,計朔取利之事,則非但事體不當,囚徵之際,怨讟必深,此眞謂小貪大失者也。此弊不禁,則貧民有敗家之患,囹圉無空虛之時,各衙門堂上、郞廳及體府從事官,竝爲推考,今後使之勿爲出給,以便公事。

○傳曰,冬月牢獄,度日如年,刑官怠慢,無意裁決,獄囚至於百有餘名之多,事極痛駭。堂上、郞廳竝爲推考,以徵其不職之罪,使之逐日開坐,趁爲處決,如金自點,爲判書之時,各衙門中,以不關之罪,久囚不放者,連贖[續]摘發,書啓。

○府前啓,崔有海等事,措語見上答曰,李貴以侵辱相臣之失,推考,尹左辟罷職,其餘不允。《朴鼎賢家日記》

12月2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曹啓曰,管餉使辭狀云云,成俊耉受任七年,奔走靡暇,勤身備至,積致傷損,疾病沈痼,以至於廣廢職事乙仍於,不避煩瀆,終始祈遞,但念餉餫之任,有非人人所可承當,應遞與否,該曹擅便爲難,令廟堂商議處置,何如?傳曰,允。

○接伴使書目,唐差童遊擊,齎禮上京。入啓。

○領議政吳允謙,三度呈辭。呈政院。

○童遊擊接伴官李皥,出去。

○以私忌齋戒,無所啓。《朴鼎賢家日記》

12月2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接伴官李皥,入來。

○領議政吳允謙,三度呈辭。傳曰,不允批答。

○以劉副摠禮單進□,傳曰,禮單,竝下該曹,物膳,政院、玉堂、藝文館分給。

○以大院君忌辰,無所啓,《朴鼎賢家日記》

○辰時,日暈兩珥。自巳時至申時,日暈。《春坊日記》

12月3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吏批,參判趙翼,刑曹參議呂祐,掌令高傅川,校理趙絅,全羅都事金集,禮曹正郞林得悅,刑曹正郞金濕,佐郞朴嶔,漢學敎授韓興一,晉州判官李尙馦。

○明日正朝望闕時,三嚴罷漏後。

○府前啓,崔有海削版,尹左辟削版,李貴罷職,許𥛚請削奪事。答曰,不允。

○院前啓,崔有海等事。見上李行健事。傳曰,停啓。《朴鼎賢家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