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記/顯宗/二年/三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3月1日

編輯

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一更,流星出北斗星下,入乾方天際,狀如拳,尾長二三尺許,色赤,坤方,有氣如火光。未時酉時,日暈。

○都提調元斗杓,副提調鄭知和啓曰,□□代序,朔奠又過,自上哀疚中,雨露之感,追慕之痛益切,伏未審此時,聖候調攝,何如?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僅得無事。

○大王大妃殿,藥房問安。答曰,知道。

○王大妃殿,藥房問安。答曰,罔極。

○中宮殿,藥房問安。答曰,罔極。

○三大臣□□□□□□□,引見。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穀輸運之擧,實出於萬分不得已,爲此破東補西之計矣。兩西農事,比之三南,雖曰稍勝,而到春之後,民生之飢困,亦甚孔棘,加之以客使連續,本道民力,絶無支堪之望,極爲可慮。頃因黃海監司鄭萬和狀啓,就本道上納大小米皮雜穀二萬五千石之中,量減大米一千石,小米二千石,皮雜穀二千石,使作本道賑荒之資矣。今聞關西形勢,比海西尤甚雲,不可不一體顧恤,關西上納米二萬石,船價減除於元數之內,則所減之米,多至四千石。此外又減皮雜穀四千石,則合爲八千石,一以作本道賑飢之用,一以除涉險船運之弊宜當,以此分付,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3月2日

編輯

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章敬王后忌辰。

○自辰時至申時,日暈。夜一更,艮方有氣如火光。

○藥房都提調元斗杓,副提調鄭知和啓曰,夜來伏未審,聖候調攝,何如?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藥房謄錄》

○戶曹判書許積,請對入侍。

○答迎接都監草記曰,中使請留後,發送,可也。內下日記記草

3月3日

編輯

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卯辰時,日暈,暈上有冠,色內赤外靑。

○都提調元斗杓,副提調鄭知和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且差晩有引接客使之擧,勞動之後,似難受鍼,竝此仰稟。答曰,知道。受鍼,明日爲之。《藥房謄錄》

○大臣及備局堂上,引見。

○勅使接見時刻辰時,自上服色則黑團領袍,靑玉帶接見,而仍爲茶啖。領議政鄭太和,戶曹判書許積,都承旨鄭知和入侍。

○傳曰,今下弓矢,永達萬戶朴信立,訓戎僉使李慶遐處給送。

○答吏曹判書鄭致和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安心勿辭,速出察職。

○答禮曹判書洪重普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安心勿辭,調理察職。內下日記記草

3月4日

編輯

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藥房都提調元斗杓,副提調鄭知和啓曰,昨於靜攝之中,勞動玉體,對客移時,伏未審夜來,聖候何如?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且今日當爲受鍼,而與諸醫商議,穴則仍用前穴似當雲,竝此仰稟。答曰,知道。

○受鍼時刻,巳初,穴處,手部,合谷左右穴、尺澤左右穴,足部,崑崙左右穴、太沖左右穴、三里左右穴。都提調元斗杓,副提調鄭知和,史官三員,執鍼尹後益,醫官安景昌、崔有泰、趙徵奎入侍。《藥房謄錄》

○有政。

○受鍼後,藥房問安。答曰,知道。內下記草

3月5日

編輯

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午時未時,日暈,白雲一度如氣,起自西方,橫過暈下,直指東方,長竟天,廣尺餘,良久乃滅。申時,日暈,暈上有冠,色內赤外靑。

○藥房都提調元斗杓,副提調鄭知和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

○受鍼時刻巳時,穴處與昨日同。都提調元斗杓,副提調鄭知和,史官三員,執鍼尹後益,醫官安景昌、崔有泰、趙徵奎入侍。

○受鍼後,藥房問安。答曰,知道。

○答政院啓辭曰,已諭於藥房矣。內下記草

○戶曹啓曰,從前勅使時,別贈有無多少考啓事,臣積,親承聖敎,退考各年文書,則庚寅以前,國家多事,贈給無節,今不可爲例。辛卯以後,雖似撙節,循例勅使之外,或因査事,或以頒慶而來,則皆爲別贈啓下,單子搜出粘付。又粘別紙於單子之上,錄其某年因某事出來,而都監及本曹謄錄,太半見失不存,只考本曹銀色上下重記,故或有不知勅使所幹何事者矣。其中亦有或錄於重記,而不書於單子中者,亦或有單子之閪失者,故此則從重記所付數,追書粘付,至於密贈則不錄,以便睿覽,而前後頒慶,旣皆別贈,今亦似當有別贈之事,而別贈當否及多少,臣曹不敢擅定。令廟堂參酌稟旨,指揮,何如?傳曰,使之參酌稟處。

○又啓曰,義州人金秋立,私見於大通官輩,說盡放還曲折,幾致生事國家,殊甚痛惡。勅行回還時,亦不無更見之弊,秘密行會於平安監司,使之移囚僻邑,待客使渡江後,還爲發配於前日配所咸興府宜當,敢啓。傳曰,允。《備局謄錄》

3月6日

編輯

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終日細雨。

○藥房都提調元斗杓,副提調鄭知和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且於受鍼時,請停親祭之啓,至三至五,終不允兪,達宵煎悶,不勝區區之誠,敢此更稟。自上再昨與昨日,連次受鍼,今宵未半,勞動玉體,哀臨行禮,而又於明日早朝,遠將客行於郊外,則添傷之患,勢所必至,受鍼後勞熱,尤有妨於眼患,此則鍼家所忌。臣等待罪藥房,責在保護,明知其必至之患,安敢恐涉煩猥,泯默而止哉?伏願聖明,上念兩慈聖惟疾之憂,下察群下煎迫之誠,亟寢明日親祭之命,千萬幸甚,竝此仰稟。答曰,知道。已諭於昨日矣。

○戶曹判書許積,引見。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前皇帝,留念本國,除弊之事非一二,明日勅使發還之時,令都民父老,聚會郊外,咸跪馬前,備陳不忘帝德之意,仍謝勅使之除弊,似當。在前亦有如此之擧,以此意分付漢城府,使之知委擧行,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3月7日

編輯

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藥房都提調元斗杓,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夜半伏見下政院之敎,予之所患濕瘡之處,卽今盡爲磨傷,惡汁不止,身甚不潔,行禮未安,令其攝行之敎。臣等不勝憂慮,敢來問安,且所患處何處,而磨傷出汁,亦何如?詳知症候,方可議或洗瘡或付藥,竝此仰稟。答曰,症候詳言於醫官矣。

○再啓曰,卽與柳後聖、崔有泰及諸御醫等商議,則皆以爲,湯藥則徐觀一兩日症候,更議稟處,姑先以檳榔散,塗付瘡處,宜當雲。考諸方書,則檳榔、木香各三戔作末,蠟油調塗瘡處,速有合瘡之效,此藥劑入,何如?答曰,依啓。

○大王大妃殿,藥房口傳問安。答曰,知道。

○王大妃殿,藥房口傳問安。答曰,罔極。

○中宮殿,藥房口傳問安。答曰,罔極。

○左議政沈之源,弘濟院餞宴事,下直。

○答右議政元斗杓箚曰,省箚具悉卿懇。卿其安心勿辭善攝。內下記草

○備邊司郞廳,以領、右相意啓曰,臣等出往迎恩門外祗送之所,勅使將到,立班以待,則勅使駐馬送言曰,國王出臨郊外,則拜謁爲幸,而恐有觸寒之患,請勿親臨矣。俺等到弘濟院,願更聞國王安寧之報雲,仍令臣等回班之後過去,似當有又遣中使以謝之擧,敢啓。傳曰,知道。《備局謄錄》

3月8日

編輯

行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未時,日暈。

○藥房都提調元斗杓,副提調鄭知和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濕瘡視昨,亦何如?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與昨一樣。

○答領議政鄭太和初度呈辭曰,不允批答。

○禁府啓曰,以刑曹啓目,前咸安郡守金國標,移義禁府處置事,允下矣。金國標,自任所未及上來,依前例府書吏發遣,拿來,何如?傳曰,允。《禁府謄錄》

3月9日

編輯

行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巳午時,日暈。未時,日暈,白雲一道如氣,起自西邊暈上,橫過日上,直指東方,長十餘丈,廣尺餘,良久乃滅。夜四更,暫雨而止。

○藥房都提調元斗杓,副提調鄭知和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濕瘡視昨,亦何如?而塗藥已試耶?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似無加減矣。

○答右議政元斗杓箚曰,省箚具悉卿懇。卿其安心勿辭,從容調理,更加善攝。內局提調之任,當勉副焉。

○答領府事鄭維城箚曰,省箚具悉。卿其安心勿辭,從速察職。內下記草

○禁府啓曰,凡殺人檢屍,初、覆傷處,不同,則三檢歸一,例也。今此姜錫圭處被殺人權泰勝檢屍,初檢則左膝下傷處長四寸三分,覆檢則左膝下傷處長一尺五寸,初、覆檢傷處之不同,若是其懸殊,則似當依例三檢,而刑曹旣已啓下,移送本府,本府則不可使之三檢。且其右膝,至於折骨,則泰勝因杖致死之狀,此亦可知,故姜錫圭,不待泰勝之三檢,捧招以入之意,敢啓。傳曰,知道。《禁府謄錄》

3月10日

編輯

行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自未時至酉時,日暈。夜一更至四更,月暈。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洪重普,副提調鄭知和啓曰,伏未審夜間,聖候調攝,何如?濕瘡處塗藥,已試之後,其有顯效耶?臣等不勝憂慮,敢來問安。受灸擇日,已定明日,今當豫爲議穴以啓,而鍼醫尹後益,自站上未及入來,而諸醫等論議不一,姑待尹後益來到,商議以啓,竝此仰稟。答曰,知道。

○傳曰,今下弓矢,仁遮外萬戶安震柱處給送。

○答領議政鄭太和再度呈辭曰,不允批答。

3月11日

編輯

行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自辰時至未時,日暈。申時,日暈兩珥。夜一更至四更,月暈。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洪重普,副提調鄭知和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濕瘡其無加減之效耶?臣等不勝憂慮,敢來問安。今日受灸議穴事,聚會諸醫及尹後益、柳後聖等,多般商議,則柳、尹以下諸醫等皆以爲,上年眼患收效之後,欲爲旋施艾灸者,出於以祛頭風,永絶眼患根柢之計,而卽今症候,與前有異,上部濕熱方盛,至於濕瘡,尙未差減,施灸似非其時。醫方亦云,溫病不宜艾灸,或雲治濕,不宜火攻,以諸醫之意及醫家禁忌論之,則今日受灸,似當姑爲停止,以待濕熱差減後,更爲觀勢稟處,而但擇日已定之事,以醫官之言,臣等不可臨時請停,何以爲之?敢稟。答曰,然則姑停受灸,仍爲受鍼,可也。

○再啓曰,伏承聖批,然則姑停受灸,仍爲受鍼可也事,命下矣。卽與尹後益等諸鍼醫商議,則施鍼穴道,比前稍爲加減,面部,攢竹左右穴,手部,合谷、大淵、中渚右邊,足部,內庭、至陰、太衝等穴間,一日兩度受鍼,更觀症候,或停或仍,宜當雲。自今日隨時受鍼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受鍼後,藥房問安。答曰,知道。

○三啓曰,臣等今日入侍,天顔眼患,症候非細,不勝憂慮之至。如此彌留之症,專以施鍼,速收其效,難以爲期,對證之劑,不可不兼進,故臣等方欲稟定矣。榻前旣下議藥之命,臣等卽與柳後聖等商議,則皆以爲,救苦湯十貼進御,宜當雲,此藥三貼,爲先劑入,何如?答曰,知道。

○自上受鍼時,藥房三提調及醫官點穴,柳後聖執鍼,尹後益入侍。穴處,面部,攢竹左右穴,手部,合谷、大淵、中渚右邊,足部,內庭、至陰、太衝右邊。

○受鍼後,藥房問安。答曰,知道。

○三啓曰,臣等今日入侍,天顔眼患,症候非細,不勝憂慮之至。如此彌留之症,專以施鍼,速收其效,難以爲期,對症之劑,不可不兼進,故臣等方欲稟定矣。榻前旣下議藥之命,臣等卽與柳後聖等相議,則皆以爲,救苦湯十貼,進御,宜當雲。此藥三貼,爲先劑入,何如?答曰,知道。內下記草重疊

○備邊司啓曰,登極頒詔進賀禮物及賜物謝恩禮物,一依癸未年例,磨鍊啓下之後,因禮曹啓辭,御前則減去黑麻布,皇太后、中宮則黑麻布之代,以紫細綿紬各二十疋,付標啓下矣。更爲商議,則進賀方物,例與謝恩方物數目相同,而御前黑麻布,全數減去,則比諸謝恩方物不足者二十疋,此則代以白細綿紬,皇太后、中宮,則自前本無紫細綿紬封進之規。且物種疋數,與謝恩方物不同。紅白薴布則各減十疋,紫紬則全減,而代以白細綿紬,以準謝恩方物之數,宜當。元單改付標以入之意,敢啓。傳曰,知道。

○又啓曰,頃因平安監司任義伯狀啓,本道上納皮雜穀六千石,使之竝留本道,以爲賑救之資,以木折價輸納事,纔已入啓,允下矣。臣等更爲商議,則關西飢饉,委屬可慮,此時作木上納,亦甚有弊,本道應上納啓下穀物前日所已減除者,大小米四千石,皮雜穀四千石外,復除皮穀二千石,以滿一萬石之數,木同折價運納,竝令停止,其餘小豆一千石,太三千石,則亦欲除減,而京中諸處需用,萬分不足,更無變通之路,此豆太四千石,待本司調送船隻,裝載上納,以除本道輸運之弊,宜當。以此意分付,何如?傳曰,允。

○又啓曰,頃日木川居御營軍朴成金,呈狀於本司曰,其妻德禮,卽公州官妓海榴花之所生德禮,而兒時備納火藥一百斤於本官,已爲免賤,願得更受本司立旨,以爲後考之地雲。取考其立案則有曰,官妓海榴花一所生婢德禮,以病不合官家使喚,軍器火藥一百斤願納,故一依備邊司事目後,所生竝永永免賤云云,而免賤之賤字,顯有刀割改書之跡,此則必是德禮退改役字,爲賤字者也,而各邑不報監司,私許免役,已涉未便,而假託元無本司事目,尤極驚駭。至於免役之人,竝其後所生,永永免役,曾所未有之事,不可不査出處置,以杜官屬用奸,守令循私之習,故分付本道,使之査報,則德禮,稱以兒時父母所爲之事,割改賤字曲折,全然不知雲。帖文成給之牧使,乃是朴炳雲。帖文受出,旣在德禮之兒時,則割改之罪,雖不在於德禮,亦不可一任其閒遊,令本道竝其所生,刷出還本役,宜當。其時牧使朴炳,不報監司,托以本司事目,竝與後所生,違格免賤之罪,在所難免,姑先從重推考,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3月12日

編輯

行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卯時,日暈。自酉時,四方昏蒙若下塵。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洪重普,副提調鄭知和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昨日受鍼進藥之後,視前其有差減之效耶?臣等終宵耿耿,憂慮未弛,敢來問安。答曰,與昨一樣。

○答右議政元斗杓箚曰,省箚具悉卿懇。卿其安心勿辭,益加善攝。

3月13日

編輯

行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洪重普,副提調鄭知和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眼患之候,視昨亦無差減乎?臣等區區憂慮,敢來問安。今日當爲受鍼,與諸醫更爲議穴,則仍用前穴,宜當雲,敢此竝稟。答曰,知道。

○再啓曰,臣等卽與諸醫商議,濕瘡洗藥,則皆以爲,苦蔘、槐枝、黃栢各一兩合煎,乘溫淋洗後,塗以神捷膏,最爲宜當雲,此兩藥劑入,何如?答曰,依啓。

○受鍼正時,隨時,藥房三提調、史官三員,執鍼尹後益,點穴趙徵奎,醫官崔有泰、安景昌等入侍。穴處則面部,攢竹左右穴,手部,合谷、大淵、中渚右邊,足部,內庭、至陰、太衝右邊。

○受鍼後,政院、藥房、二品以上問安。答曰,知道。

○答領敦寧李景奭箚曰,省箚具悉卿懇。卿其安心勿辭焉。

3月14日

編輯

行都承旨鄭知和。左承旨南龍翼。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自卯時至酉時,四方昏蒙若下塵。夜一更至四更,月暈廻木星。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副提調鄭知和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連次受鍼,試用洗藥後,眼患與濕瘡,顯有差減之道耶?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且今日仍爲受鍼事,昨已停當矣。與諸醫更爲議穴,則仍用前穴,宜當雲,竝此仰稟。答曰,知道。

○受鍼正時,隨時,藥房三提調、史官三員,執鍼尹後益,點穴崔有泰,醫官趙徵奎、安景昌入侍。

○受鍼後,藥房口傳問安。答曰,知道。

○玉堂問安。答曰,知道。

○答領敦寧李景奭箚曰,省箚具悉卿懇。都監之任,令廟堂議處焉。

3月1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南龍翼。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左承旨南龍翼啓曰,春序將盡,今日望奠又過,哀疚中追慕益切,伏未審此時,聖候若何,眼患與溫瘡,夜間加減,如何?臣等憂慮罔弛,敢來問安。且前日劑入救苦湯,若已畢進,則加劑以入乎?湯藥不可不連續進服,敢此竝稟。答曰,知道。湯藥,姑觀一兩日症勢,議定,可也。

○大王大妃殿,藥房問安。答曰,知道。

○王大妃殿,藥房問安。答曰,罔極。

○中宮殿,藥房問安。答曰,罔極。

○答禮曹判書洪重普疏曰,省疏具悉卿懇。內局提調之任,當勉副焉,卿其安心勿辭,調理察職。

3月1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自朝至終日,四方昏蒙。未申時,日暈,雲暗不得看望。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伏未審夜間,聖候調攝若何,眼患與濕瘡,漸有差減之效耶?臣等不勝憂慮,敢來問安。且昨今兩日,以拘忌,受鍼停止矣。明日仍爲受鍼當否,議於諸醫,則皆以爲,凡人施鍼,有瀉無補,況聖上久在哀疚未寧之中,元氣虛弱之餘,許多穴道,連次施鍼,屢日不止,則快效未收,損害必多。眼患若有少差之效,則似當姑爲停鍼,以藥力仍爲專治宜當雲。非但醫官之意如此,群下之情,亦以受鍼過度爲慮,何以爲之?敢此竝稟。答曰,知道。受鍼當否,明日議定,可也。

○答領議政鄭太和五度呈辭曰,安心調理。

○答大司諫李慶億疏曰,省疏具悉。爾辭至此,本職當勉副焉,爾其安心調理。

○答領敦寧李景奭箚曰,省箚具悉卿懇。提調之任,旣已勉副矣,卿其安心勿辭。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月蝕所摘奸事

3月1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世宗大王忌辰。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伏未審夜間,聖候違豫諸症,視前加減,何如?臣等憂慮罔弛,敢來問安。昨日伏承聖批,受鍼當否,明日議定可也事,傳敎矣。卽與尹後益諸醫商議,則以爲眼患諸症,若已幾盡差愈,則不必更爲施鍼,損瀉元氣,症候比前差減與否,今日入診後,若無少差之效,則仍爲受鍼宜當雲。爲先入診之意,敢稟。答曰,知道。

○受鍼正時,隨時,都提調鄭維城,右副承旨李翊漢,史官三員,執鍼醫官尹後益,點穴崔有泰、趙徵奎等入侍。穴處,面部,迎香左右穴,手部,右穴合谷、神門,足部,內庭、至陰。

○受鍼後,藥房問安。答曰,知道。

3月18日

編輯

都承旨趙啓遠未肅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自午時至酉時,日暈。夜三更至五更,月暈。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昨日受鍼後,眼患諸症,顯有差減之效乎?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今日仍爲受鍼事,昨已議定矣。受鍼點穴,更議於醫官,則仍用昨日改定之穴宜當雲,竝此仰稟。答曰,知道。

○入診正時,隨時,都提調鄭維城,提調許積,右副承旨李翊漢,史官三員,醫官安慶昌、尹後益、崔有泰、趙徵奎、崔聖任等入侍。

○入診後,再啓曰,臣等入侍時,伏聞調攝中,又患感冒,頗有熱候,無任憂慮之至。症候雖不至大段,不可不及時進藥和解,臣等退與柳後聖、趙徵奎、成後龍及諸御醫商議,則皆以爲,人蔘敗毒散,加黃連、黃芩竝酒炒,桅子炒各七分,二貼進御宜當雲。此藥爲先劑入,而眼患快治之劑,姑待聖候感冒差減後,更爲商議稟定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有政。

○答領議政鄭太和六度呈辭曰,安心調理。

○傳曰,史官三員待命,騎馬九匹立之。漢江、露梁、廣津、三田渡、松坡津、楊花渡津船摘奸事

○答都承旨趙啓遠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察職。

○答領議政鄭太和疏曰,省疏具悉卿懇。都監之任,似非劇務,勿藥之效,宜速見矣,卿何辭焉?安心勿辭,益加善攝,毋孤予心。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自前勅使越江後,入把驛馬,例爲分定於諸道,前期入送關西,留養以待矣。今此登極使一行,分定三南驛馬,昨日始爲畢到,逢點下去,若以前定,今二十三日拜表,則前頭日期促迫,致遠之馬,未及餵養,必有中道顚仆之患。拜表日字,令該曹差退,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3月19日

編輯

都承旨趙啓遠未肅拜。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巳時,日暈。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許積,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伏未審夜間,聖候調攝,若何?昨日劑入湯藥進御後,感冒之候,其有差減之效耶?臣等不勝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症候當言於醫官矣。

○再啓曰,伏聞醫官等所傳之言,則昨入湯藥一貼進服後,感冒之候,幾盡差愈,熱勢亦爲頓減雲,臣等不勝喜幸。感冒旣見差效,則發散之劑,不必連進,人蔘敗毒散餘一貼,仍爲停止,眼患治療之劑,所當卽爲議定,而諸醫皆以爲,感冒比昨,雖似差減,餘症猶未快復,此時旋進他藥,似非萬全之道,姑觀今明日症勢,議定久進之藥,宜當雲。麥門冬茶,乃是卽今當進之劑,加五味子一錢,五貼爲先劑入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答領議政鄭太和疏曰,省疏具悉卿懇。予意已悉,而卿辭至此,都監之任,今姑快副卿意,卿其安心勿辭,益加善攝,速停長單,亟廻遐心,是卿之諒予心,至矣。

○答玉堂箚曰,依啓。掌令宋時喆遞差事

3月2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許積,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若何?感冒餘症,今已快復耶?臣等不勝憂慮,敢來問安。眼患當劑,詳知卽今症候,然後商議以啓之意,竝此仰稟。答曰,症候,當言於醫官矣。

○再啓曰,臣等伏聞醫官所傳之言,則聖候感冒餘症,今已快復,熱候亦減雲,不勝喜幸。眼患對證之劑,與諸醫再三商確,則柳後聖、鄭後啓、趙徵奎、梁濟臣、成後龍及諸御醫等,皆以爲,聖上前後所患諸症,皆出於上焦風熱,胃經濕熱,交攻作孽,眼患癢瘡,發作無常,施鍼之後,雖或有一時少差速效,旋卽復發,若非藥力積漸之效,則終難祛根快復雲。升麻黃連湯,加石膏煆二錢,知母生一錢,羌活七分,柴胡五分,白豆蔻三分,連進二十餘貼,更觀其效,或加進,宜當。丸藥則壯水明目丸,限平復仍爲進御亦當雲。升麻黃連湯五貼,爲先劑入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傳於政院曰,領議政鄭太和家,遣知事鄭後啓看病。

○答領議政鄭太和七度呈辭曰,遣承旨敦諭。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黃海監營留儲木五十同,取來補用於賑救事,啓下矣。今見其木品,則幾盡麤劣,而其中十餘同,尤甚麤短,不可行用,而旣來之後,退送有弊,雖已捧置,道臣所爲,殊甚不當。豐川府所納赤豆一百五十石,甚爲不實,不合於賑救之用,莫重國穀,不謹收捧,若是無形,亦甚可駭。監司鄭萬和、豐川府使鄭承明,竝推考,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3月2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吳挺恆[吳挺垣]。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許積,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伏未審夜間,聖候調攝若何,昨日劑入湯藥,已試進御耶,眼患赤暈,亦已快復耶?臣等憂慮未弛,敢來問安。前劑入壯水明目丸,進御已盡,則亦當加劑入,竝此仰稟。答曰,知道。湯藥時未進服矣。

○全南左水使朴泂下直。

○答左副承旨吳挺垣疏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內下記草

○吏曹啓曰,東萊府使有闕,依近例,令備局擬薦,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3月22日

編輯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許積,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眼患濕瘡諸症,今已幾盡平復耶?昨伏承湯藥時未進服之敎,無乃感冒餘候,猶未復常,姑遲進御他藥耶?臣等伏未詳知,無任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感冒之候,雖已差復,而猶未如常,故不爲進藥矣。

○答都承旨南龍翼疏曰,省疏具悉爾懇。用人之道,惟在隨才,豈拘於其年之少長乎,亦豈有古今之嫌哉?今此除拜,意非偶然,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傳曰,今下弓矢,撫夷萬戶鄭時儞處給送。

○傳曰,副司直金壽興,校理李敏迪,吏曹佐郞金萬基,吏曹正郞李翊,副司果呂聖齊,御史治裝。

○答黃海監司李萬雄疏曰,省疏具悉。卿才允合授任矣,勿爲控辭,速往欽哉。

○答諫院啓辭曰,依啓。東萊府使鄭泰齊拿問正罪事

○答判府事宋時烈疏曰,省疏具悉卿懇。薄略之物,何用固辭至此哉?予甚愧赧。卿其勿辭,須體至意,安心領受,以副至望。

○答坡州居幼學李思近疏曰,省疏具悉。深嘉爾爲國進言之誠,所陳之事,當令廟堂議處焉。

○傳曰,此人疏中,多有所言者雲,招致政院,逐條問啓。內下記草

○禁府啓曰,頃接月令醫員手本,則本府囚人韓休,病勢甚重,本府都事,亦皆目覩其病重之狀,來告臣等,而不敢煩稟,故各別救療之意,嚴飭分付矣。卽者又見月令手本,則韓休自去冬,冷塊凝結於脇下臍,自今月初結塊漸大,大如小椀,兼得嘔吐之症,少有所食,旋卽嘔吐,氣上衝之時,則呼吸不通,冷汗如瀉,昏眩委頓,不省人事。自昨日午後,病勢十分苦劇,一夜之間,危症疊見,寒熱交作,口唇焦渴,手足戰掉,氣息奄奄雲,問其病勢於都事,醫員手本,乃其實狀雲。罪人病重則啓稟變通,自是前例,而成以性保放之後,病勢一向沈痼,雖有放送待差之敎,而尙未還囚,已極未安。今此韓休,何以處之?惶恐敢稟。傳曰,姑爲保放,待差還囚。《禁府謄錄》

3月23日

編輯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許積,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春序已闌,日氣猶未和暢,伏未審此時,聖候調攝,何如?昨伏承聖批,感冒之候,雖已差復,而猶未如常,故不爲進藥爲敎,夜來尙未快復耶?臣等伏切憂慮,敢來問安。答曰,與昨無異矣。

○答領議政鄭太和八度呈辭曰,安心調理。內下記草

○禁府啓曰,東萊府使鄭泰齊拿來傳旨,旣已啓下,而新府使下去交代後拿來,已有前例,今亦依此爲之乎?敢稟。傳曰,依此爲之。《禁府謄錄》

3月24日

編輯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午未時,日暈。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許積,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昨日問安之批,伏承與昨無異之敎,夜間症候,猶未快復耶?近日朝晝之間,寒暖不適,無乃調攝失宜,久未復常乎?詳知今日症候,然後當爲議藥,臣等無任憂慮,敢來問安。答曰,知道。與昨一樣。

○再啓曰,卽伏承與昨一樣之敎,且伏聞柳後聖、鄭後啓等所傳之言,則聖候自昨,頗有頭痛熱候,必是前患餘症,未及快復之際,觸冒風寒添傷之致雲。臣等不勝憂慮,和解之劑,不可不及時進御,卽與柳後聖、鄭後啓、梁濟臣及諸御醫等商議,則小柴胡湯,加石膏煆一錢半,山桅炒、黃連酒炒各七分,連進三貼宜當。此藥,眼患治療,亦有所益雲,三貼卽爲劑入,前入壯水明目丸,進御已久,迄無少效,改進他藥之意,柳後聖與諸醫商議,則壽世保元方,加入八味丸,非但眼患治療,最是當劑,瘡腫豫防,亦有其效,兼治渴症。且桑枝茶,亦宜於祛濕止渴,與前入麥門茶,相間進御宜當雲。加減八味丸一劑及桑枝茶,竝爲劑入,何如?答曰,知道。

○昭憲王后忌辰。

○備邊司啓曰,東萊府使鄭泰齊,旣有拿命,其代不可不趁速發送。新府使,令該曹,明日內爲政差出,催促赴任,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3月25日

編輯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自巳時至酉時,大風。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許積,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若何?昨入湯劑進御之後,熱候諸症,其有差減之效乎?臣等憂慮罔弛,敢來問安。答曰,知道。勿爲逐日問安。

○答領議政鄭太和九度呈辭曰,遣承旨敦諭。

○答大司憲李一相疏曰,省疏具悉。卿辭至此,本職當勉副矣,卿其勿辭,調理上來。

3月26日

編輯

都承旨南龍翼。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答都承旨南龍翼疏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從速察職。

○答戶曹參議元萬石疏曰,省疏具悉。爾其勿辭往來。

○答刑曹判書尹絳疏曰,省疏具悉。罪囚自明之言,於卿有何足掛意之理哉?安心勿辭,從速察職。

○答領議政鄭太和箚曰,省箚具悉卿懇。國事危危,民生喁喁,災異荐臻,飢癘殆甚,中宵靜思,若恫在己。若此之時,捨卿而其誰倚?卿辭雖急,予意難回,國事將急,捨卿而難儔。卿疾至此,出仕恐添,其於淸和之時,降熱之際,臥閤論道,宜無不可。且擬律罪囚之擧,尤不可少緩,而因卿引入之故,未卽議定。予甚憂悶,卿已諒矣,體此如渴之意,亟停來單,以副上下之望。內下記草

○備邊司啓曰,觀此禮部咨文,硫黃、採蔘、銅鐵等三件事,竝令本國,擬罪以奏,所當趁速從輕重科罪。撰修奏文,以附登極使之行,而事係重大,領議政方在呈告中,臣之源所見孤陋,不可獨斷。待領議政出仕,商確稟處,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3月2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五更,黑雲一道如氣,起自東方,直指乾方,長十餘丈,廣尺許,良久乃滅。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許積,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近日夜氣頗寒,伏未審數日來,聖候調攝,若何?前劑入小柴胡湯三貼,昨日已盡進御否,熱候諸症,顯有差減之效耶?詳知卽今症候,然後或仍進前劑,或更議他藥,臣等不勝憂悶,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知道。症候,比數日稍安矣。

○再啓曰,伏承聖批,症候比數日稍安之敎,臣等不勝欣幸。卽與鄭後啓、趙徵奎等諸醫商議,則小柴胡湯停止,前日議定劑入升麻黃連湯,今日爲始,進御宜當。雖或有感冒餘症,此藥進服,無害而有益雲。升麻黃連湯前劑入五貼,逐日仍進,加減八味丸,今日畢劑以入,亦爲兼進之意,敢啓。答曰,知道。症候,當言於醫官矣。

○三啓曰,伏聞醫官等所傳之言,則卽今聖候,又有頭部微疼之症,且有鼻瘡復發之漸雲,臣等不勝憂慮。卽與鄭後啓、趙徵奎、成後龍及諸御醫,反復商議,則皆以爲,此非感冒餘症,實由於胃經熱候上升之致,不必更議他藥,前劑入升麻黃連湯,勿爲間斷,連續進御,則可以收效雲。且牛黃末進御當否,依傳敎詢問於諸醫,則亦以爲,此藥非但淸熱,亦有效於治瘡,每貼三分,調金銀花茶進御亦當雲,牛黃一部,分五貼封入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有政。

○登極兼謝恩正使元斗杓下直。

○答右參贊宋浚吉箚曰,省箚具悉卿懇。戒誨之言,憂愛之誠,實出肝肺,其可比於他人之疏箚乎?予雖不敏,可不書紳而服膺,今雖擧槪當面諭焉。

○答領議政鄭太和疏曰,省疏具悉卿懇。已悉予意於前後之批矣。卿其安心勿辭,益加善攝。

3月2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許積,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伏未審夜來,聖候調攝,何如?熱候諸症,視昨稍減耶,升麻黃連湯,自昨爲始進御耶?眼患癢瘡加減輕重,未能詳知,臣等不勝鬱悶之至,敢來問安。答曰,知道。稍勝於昨日矣。

○答領議政鄭太和十度呈辭曰,安心調理。

○備邊司啓曰,採蔘、硫黃、銅鐵等三件事擬罪,待領議政出仕,商確啓稟之意,入啓蒙允矣。領議政出仕之遲速未可知,而必須趁速擬律,撰出奏文,繕寫以送,可及於登極使未及渡江之前,令有司堂上,就議於領議政後,從輕重科罪,稟處,何如?傳曰,允。《備局謄錄》

3月2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李翊漢。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都提調鄭維城,提調許積,右副承旨李翊漢啓曰,頗有旱氣,淒風日吹,伏未審此時,聖候調攝,若何?昨伏承聖批稍勝於昨日之敎,而眼患濕瘡加減輕重及湯藥進御與否,未承明白下敎,臣等不勝悶鬱之至,敢來問安。答曰,知道。今幾差復矣,勿爲逐日問安。

○再啓曰,伏承聖批,今幾差復之敎,臣等一時喜幸則多矣,而聖上所患諸症,根柢未祛,雖或暫時差減,發作無常,臣等憂慮一念,何嘗少弛?卽伏聞敬慕殿朔祭,有親行之命,臣等益不勝悶慮之至。眼患濕瘡,俱是重證,雖在快差之後,亦有復發之憂,不可不十分愼攝,況今少差之際,乘夜勞動,親行奠禮,陟降哀臨,則重致添傷之患,在所必至,豈不大可懼哉?五月大祭之期已迫,聖心哀慟冞篤,今此朔奠,必欲力疾親行,出於至情所發,若非萬分可憂,則臣等固當將順之不暇,何敢費辭煩聒乎?況且有決難親行之節,卽今濕瘡,雖似作痂,而大有妨於盥洗淨浴,此時親行奠禮,尤爲難便。伏願聖明,勉抑至情,亟寢親行奠禮之命。答曰,旣已量疾矣。卿等勿爲過慮。

○三啓曰,臣等之請,出於悶迫至情,而未蒙省察,以旣已量疾矣,勿爲過慮爲敎,臣等尤不勝憂遑之至。聖上違豫諸症,雖曰差減,而面部有鼻癤復發之漸,下部瘢瘡尙多,雖在大內跬步之地,決不可勞動出入,況廟殿稍遠之所,達夜升降行禮,則必致復發添重之患,聖上雖以量疾爲敎,而此乃迫於至情,不自覺其症患之尙重也。臣等之言,實非過慮,臣等旣忝保護之任,的知有必至之憂,何敢初不得請,曲意承順泯默而退乎?伏乞勉抑至情,亟停親祭之命。答曰,已諭,勿煩。

○四啓曰,臣等竭誠籲呼,猶未得請,已諭勿煩爲敎,臣等尤不勝悶迫之至。非但卽今違豫之候,決難勞動,尤有所不可不深思遠慮者。五月大祭之期,只隔一朔,必須趁此時十分愼攝,漸收快效,方可以親行大祭,今若忽於少差,猶可攝行之朔奠,必欲強疾親行,復致添傷,濕瘡諸症,久而加重,臨時狼狽,至於難行之境,則聖上痛迫之情,必倍於今,此朔奠不得親行,聖心何不諒輕重之別,而強拂群情,期於親行奠禮乎?臣等區區憂慮之情,不得不縷縷陳達,伏願亟停親行奠禮之命。答曰,勿煩。

○五啓曰,臣等伏承聖批,又以勿煩爲敎,臣等憂悶煎迫,庸有極哉?竭心陳啓,終不得請,無非臣等誠意淺薄之致。每與醫官商確,則聖候所患諸症,皆由於上焦熱候極盛之致,今若勞動玉體,觸冒風寒,達夜行禮,則勞熱風熱,一時交發,症患加添,的然無疑,臣等不得將順聖敎,終聒至此,尤不勝惶悶,伏願諒察下情,亟下兪音,千萬幸甚。答曰,已諭矣,勿爲過慮。

○六啓曰,伏承聖批,以已諭矣,勿爲過慮爲敎。臣等益復憂悶,聖上所患,旣非尋常之症,而未見快復之效,強作違豫氣力,達夜行禮,移時哭臨,則症勢添重,在所必至,臣等竭誠陳啓,至於三四而終不允兪,群下煎迫之情,雖不足恤,其於重貽慈殿惟疾之憂,豈不顧念乎?此時親祭之擧,若非萬分可憂,則臣等何敢縷縷強聒,至於此乎?請加三思,亟停親行之命,千萬幸甚。答曰,不允。

○答政院啓辭曰,已諭於藥房矣。

○答大司諫鄭知和疏曰,省疏具悉。卿其勿辭,從速察職。

○備邊司啓曰,三件擬罪事,問議於領議政,參以群議,相與商確,則三件中各人所犯,不無首從輕重之別,一依律文科斷,各其名下懸錄,別單書入之意,敢啓。傳曰,知道。《備局謄錄》

3月3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慶德宮。停常參、經筵。

○夜二更,流星出河皷星下,入東方天際,狀如拳,尾長四五尺許,色赤。

○敬慕殿朔祭,自上親行。

○貞熹王后忌辰。

○答領議政鄭太和十一度呈辭曰,安心調理。郞廳李弘稷校正。日記廳郞廳李益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