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斐然集
卷九
卷十 
本作品收錄於:《四庫全書

卷九

編輯

○狀

編輯

辭免起居郎奏狀(建炎己酉

編輯

準尚書省子,奉聖旨,除臣起居郎。聞命震驚,罔知所措。竊以秉筆入侍,日近清光,有舉必書,事存規鑒,欲當妙選,宜屬名流。伏念臣種學弗優,屬辭無法,薦叨器使,未著事功。重念平奏鸞台,臣父初蒙於嚴召,記言螭陛,臣身復玷於寵光。常情以為至榮,微分之所深懼。倘仍冒昧,必速顛臍。當瀝悃誠,仰祈聰聽。收還成命,改授異能。臣不勝隕越俟命之至。

辭免起居郎奏狀(紹興甲寅

編輯

準尚書劄子,三省同奉聖旨,除臣起居郎,限三日起發。聞命震驚,罔知所措。伏念臣頃緣急善,常丐就閑。一遠天光,六更歲紀。豈圖踈逖,尚沐記存。特渙新恩,俾趨舊列。而臣操修弗勵,學業彌荒,秉筆非才,見於已試。出綸甚寵,疇敢冒居。輒罄悃驚,仰祈洪造,收還成命,改畀異能。

第二狀

編輯

昨準尚書省劄子。三省同奉聖旨,除臣起居郎。臣以已試非才,具狀辭免,仍依限起發,迤迢前路,恭候賜可。至潭州醴陵縣,據進奏官報,殿中侍御史常同除起居郎,奉聖旨,胡寅別與差遣。臣更不敢前去。竊念臣愚陋之資,不堪任使,伏望聖慈矜憫,特降睿旨,除臣宮觀差遣一次。

辭免再除起居郎奏狀(乙卯)

編輯

準尚書劄子,奉聖旨,除臣起居郎,不許辭免者。聞命優隆,撫躬驚惕。恭惟皇帝陛下務戡世難,深軫聖懷,降禹、腸罪己之言,震文、武安民之怒,親臨戎事,廣攬時髦,豈謂踈蹤,再蒙嚴召。方敵騎憑陵之際,非人臣避免之時,義合捐軀,禮難俟履。伏念臣智能議薄,術業空踈,念記注清切之班,不宜冒昧,有冗故驅馳之地,儻幸使令。仰籲聖慈,俯矜微悃,收遺成命,改付異能。別除臣一閑慢差遣,庶安愚分。

第二狀

編輯

昨準尚書劄子,奉聖旨,除臣起居郎。尋具奏狀,以智能淺薄,術業空踈,難躐華途,願從冗局。至今多日,未奉俞音。夙夕以思,進退維谷。竊以通班鸞省,執筆螭坳,君舉必書,用垂規訓,克當妙選,宜得英材。而臣學未成家,屬辭無法,使遂貪於榮寵,寔懼速於顛臍。仰冀睿慈,俯矜愚悃,收逞成命,特降指揮。檢會臣前奏,除一閑慢差遣,使得龜勉,自效萬一。臣今來已至信州,迤逞於行在門外,恭聽賜可。

應詔薦監司郡守奏狀

編輯

伏睹近降聖旨,寺監長貳,監察御史以上薦舉監司郡守,不限員數者。一右朝請大夫直龍圖閣向子諲:

頃任發運使,值張邦昌僭竊偽命下東南者,子諲一切截送所司拘繫,申元帥府。饋給東南勤王之師數十萬,不激怒生變者,子諲之力為多。後守漳州,值前政姑息,所遣戍兵作亂,子諲夜半登陴,發兵擒捕,逮曉遂定,誅其亂首,卒分遣之。到官未半年,敵騎乘百勝之威,自江西來潭州,欲指顧受降。子諲率勵兵民,盡力守城,累日而後破。子諲又守子城,誓不屈膝,及火攻迫近,兵民不忍,相有睘掖上馬,力戰決圍而出。城雖不守,而二百年涵養兵民,無一人投拜者,節義昭然,不可掩也。再守潭州,孔彥舟、馬友、李宏、曹成百萬之眾,相繼盤據。子諲以致百饑卒,與曹成相持衡州累月,而邦昌之黨方據要路,不遺援師,遂致扭執。比入賊中,正色詛罵,賊卒不敢害。其才氣忠節,大樂如此。正是今日可用之人。雖其少年恃氣陵傲,而其晚節更練淹詳?所以帥廣未幾,政聲翕然至公有去恩。委可充帥守之選。

一右通直郎主管台州崇道觀劉子翼:

頃知建州、南劍州,值范汝為大亂之後,物力匱乏,民不聊生。子翼晝夜究心,寬以撫民,嚴以治盜,儉以足用,不事廚傅,以要虛譽,知民利病,政平訟理。至今二州去思之心,如慕父母。其人治官如治家,愛惜官物,通曉財利。委可以充監司郡守之選。

一右承議郎主管台州崇道觀向子忞:

頃知真州,值女真焚劫之後,本州有招安賊徒敷千屯駐,日夜恣橫。子忞用法彈壓,訖不敢妄動。招徠百姓,通惠商旅,課利增羨,朝廷有大支遣,數賴其用。後知明州,設方略,捕強盜,取權臣之怒。知道州,奉公守法,值監司以出巡為名,住本州半年。子忞申陳校─窮乏,應副批請不前,又貽藍司之怒,誣以罪犯,迎合權臣之意,遂被罷黜。至今道州之。子忞才力敏強,遇事立決,持身廉勤,愛惜百姓。可以充監司郡守之選。

一右朝奉郎知潭州湘潭縣張承:

頃知崑山縣,值朱勔恣橫之日,承與爭論圍田為民害,遂被罷黜。後知岳州之江平,柳州之永興,今見任潭州之湘潭。老於為吏,夙夜在公,賦敘均平,訟獄明允,公人皂吏,足跡不至鄉里。視民如子,防吏如寇,民感其惠,凡有公家之事,率先辦集。共持身儉約,舍飲食之外,一毫無所取。公廉劍攕,可以充郡守之選。

一右朝奉大夫前知通州海門縣張久:

頃任沅州曹官,值徑洞黃安俊反,守悴逃遁,牒州事與久。賊遂攻城,久倡率兵丁,乘城守拒,出城接戰。數日之間,大敗賊眾,保全一州。朝廷嘉之,先轉四官,驛召赴闕。蔡京以久風貌不揚,止令還任,復為荊門。方量指教,凡經久所按視,民皆帖服,無有詞訟,遂使一方田稅均平,為長遠之利。後授筠州通判,為人攘奪,安貧不競,退閑宮祠。賦性耿介,不幹進,可以充郡守之選。

一右宣義郎通判全州軍州事范寅秩:

在范氏中最有智識,有才幹。頃棹潭州通判,府事賴之以治。又為宣司屬官。幕晝藉之亦多。見為全州通判,郡政調和,發摘縣令贓汙,民間忻快。可以充郡守之選。

舉王蘋自代奏狀

編輯

伏見秘書省正字王蘋,早親有道,潛心大業,精深之識,可以備論思;典責之言,可以資獻納。土林推重,臣所不如。舉以代臣,實允公議。

中書舍人乞出奏狀

編輯

臣輒瀝危衷,幹千聰聽,退惟冒昧,敢侯誅夷。伏念臣愚陋不才,分甘遠外。昨蒙陛下曲賜記存,召還左螭,遂司外制。每闔訓獎,常懼弗勝。既潤色之非工,復論思之無補。日月浸久,罪愆邃多。而臣父抱疾晚年,不獲迎侍,人子之志,夙夕靡寧。出而事君,忠嘉蔑著;入則事父,定剩鉶虧。不待人言,臣自宜去。仰祈洪造,俯鑒微誠,除臣湖南校─一次,既使臣得遂於孝餐,又令臣粗習於吏方。他日復有使令,誓將九隕圖報。

乞出第二狀

編輯

臣近具奏狀,陳乞湖南便親一郡,至今多日,未奉指揮。須至再幹威聽。伏念臣天稟頑固,才出人下,自頃違去清光,歸就色養;意欲講明學問,以備使令。雖屢易於光陰,迄未成其志好。再蒙收召,適當戎車親駕之日;不敢辭避,遂叨禁闊腹心之選。亦惟陛下志在復譬,事先討叛,國論初正,志士思奮,臣不自揆,恐於此時得以涓埃,仰裨海嶽。而不思智術淺短,何補於論思,辭翰不工,無裨於鼓動。寢歷時序,多積過愆。是臣出事陛下無所取材,退思親闈徒虧子職。有臣如此,將安用之?臣非不知貪慕恩榮,強顏就列,而愚戇之性,終不可移。久處要津,悔尤日甚,上辜知遇,厥罪逾深。臣是以悉罄悃悰,冀蒙矜許,早降睿旨,檢會臣前奏所乞施行。庶幾他日猶得奔走陛下左右,殞身畢命,別圖報塞。臣不勝祈思俟命,激切屏營之至。

待罪狀

編輯

臣於今月日具奏,以潤色不工,論思無補,仰籲天聽,乞除湖南一校─。至今多日,未奉指揮。竊聞臣僚論臣行詞失當。臣已即時牒職事與在省以次官,見在假俟命。竊念臣文學至陋,謬司帝制,不任所職,上負恩遇,退而自訟,其敢逃刑。伏望聖慈早賜黜責,以為詞臣之戒。臣不勝惶恐待罪之至。

辭兔徽猷閣待制奏狀

編輯

準尚書劄子,三省同奉聖旨,除臣徽猷閻待制、知邵州。臣閏命震驚,罔知所措,伏念臣昨以空踈,叨塵詞掖,蔑聞令譽,徒積悔尤。仰荷寬仁,保全終始。非臣捐軀殯首,所能報塞。分憂之寄,已懼弗勝;次對之班,豈宜輕授。切緣中書舍人在職一年,不以罪去,乃當此選。故事具存,使臣得非所宜,必致重招物議。臣雖愚甚,敢以死請。伏望聖慈察臣危迫,特指揮寢罷待制恩命,以安愚分。

第二狀

編輯

臣近蒙聖恩,除徽獻閣待制、知邵州。臣即具狀乞寢罷待制恩命,以安微分。準尚書劄子,三省同奉聖旨,不允。竊以中害舍人與待制,均為侍從之臣,自來由訶掖外補,必須在職一年。仍非罪譴,乃膺次對之選。蓋所以昭示恩禮,不輕除授,祖宗故事,不可逢也。臣頃學讚書,才踰半歲,不能謗止,以逭刑誅。今叨任邊州,尚虞物議之未允。況西近清列,本以待儒學忠賢之士,論臣疵賤,則恩禮非所施,考臣怨仇,則刑誅不可免。上當寵數,無一而宜。雖知聖慈矜察下臣,務存終始;然使臣受所不當得,以速官謗,又豈陛下保全覆露之本意哉?臣所以不避再凟,必冀矜許。非獨臣辭受之義,證自為謀,蓋名器所加,必惟其稱,乃陛下制賞罰馭人群之要術也。臣敢冒死上還恩命,伏望聖斷,俯憐懇害,早賜指揮。

第三狀

編輯

臣近具奏乞寢罷待制恩命。準尚書劄子,三省同奉聖旨不允。臣聞辭受之際,人臣所謹,辭所不當辭,則為偽,受所不當受,則為貪。臣雖凡庸,粗知義訓,豈肯貪偽,再辱聖朝。所以懇免誤恩,稽逢詔命者,前奏已具陳之矣。分當在譴,不合蒙休。重念臣多積言尤,久蒙間毀;止緣冒昧,上玷簡知。念若躐取顯名,循氵公近例,既大違廉恥,又增積罪辜。苟物議之再喧,請天威之果斷。臣何足道,有累賞刑。伏望聖慈矜其懇疑,收還成命,終始保全。

乞宮觀奏狀(丙辰)

編輯

臣昨蒙恩除臣集英殿修撰、知邵州。仰荷聖慈,俾便親養。自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發離行在。雨雪連月,道途濡緩,於二月六日,方至臣父左右。去邵州本任雖止六程,迎侍赴官,可謂近便。而臣父自去冬以來,屢感寒疾,氣血衰損,尚多疲曳,板與登頓,未任就途。既迎侍之不遑,難委親而獨往。輒披肝膽,仰籲至仁,乞除臣在外宮觀差遣一次,任便居住,庶幾不逢菽水之奉,日勤藥石之供。臣父他日安康,臣當別圖糜殞。臣不勝祈恩侯命激切屏營之至。

辭免徽猷閣待制奏狀

編輯

準尚書省劄子勘會胡寅,昨除中書舍人,已及一年,奉聖旨除徽猷閣待制,改差知嚴州者。伏念臣頃以荒蕪,謬司帝制,禍機一發,將速大訶。仰賴陛下日月之明,特加照察,天地之量,曲賜保全,分以州符,俾便親養。適緣嚐藥,猶未到官,少效涓塵,仰酬恩施。豈期慈造,尚爾記憐,雖在江湖,不遺簪履,改畀近郡,次對西清。並示寵榮,若為稱塞。人臣之義無以有已,東西南北惟命是從。其知嚴州,臣更不敢辭避外,所有待制職名,本以寵遇儒學之士,如臣無取,豈得冒居。況臣昨忝詞掖,未周期月,豈宜外補,通會年勞。雖眷待之隆,念嚐近侍,而叨逾之甚,必致煩言。伏望聖慈矜其踦窘,收還成命,使免傾隮。

永州辭免召命奏狀(戊午)

編輯

準金字牌御封尚書省劄子,正月七日三省同奉聖旨召臣赴行在所,限三日起發者。伏念臣器能淺薄,學術荒蕪,嚐被使令,未聞報效。比者切於歸餐,屢凟宸聽;便郡疏恩,粗諧定省,即之官所,宣布詔條。曾未淹時,遽蒙收召。賜環甚寵,盡出宸衷,豈臣愚庸,所能稱塞。禮無俟履,夙夕靡遑。臣已恭依嚴命,起發前赴行在所。臣無任感恩惶懼之至。

第二狀

編輯

臣昨準召命,已即時具奏,依元降聖旨日限,起發赴行在外。伏念臣愚昧頑鄙,實無可用。往者叨冒近班,不聞忠讜之益;假守外郡,又乏異最之效。虛竊餼廩,常負愧心,分合投閑,庶免罪悔。敢謂宸衷,尚記簪履,再加收召,恩意優渥,豈臣捐軀碎首,能報萬一。退自量度,震懼靡寧。伏望聖慈;憫臣便養之心,憐臣數奇之跡,特降指揮,令臣且依舊知永州,或除在外官觀差遣一次,庶安愚分。

第三狀

編輯

準金字牌御封尚書省劄子,二月二十六日三省同奉聖旨,胡寅依已降指揮,疾速起發,仍具已起發日時申尚書省者。臣昨在永州,仰承召命,已依限起發,先具奏知外。臣緣用舟行,遂成濡滯。既至衡山縣,略到臣父左右省侍訖,見不住起發。恭奉嚴命,再賜催促,天威咫尺,不遑寧處,顧臣何者,若為稱副陛下收拾之意。臣只數日間至潭州,一面出陸蹉程,前赴行在次。重念臣至愚極陋,無所取材,豈敢仰當異恩,如此之寵。已具奏狀,乞依舊知永州或官觀差遣一次,且令便養。冒凟天聰,隕越無地。

第四狀

編輯

準金字牌御封尚書省劄子,三月十九日三省同奉聖旨,令臣依已降指揮,疾速起發前來,仍具已起發日月申尚書省者。臣先具起發月日及辭免情實奏聞外,恭以陛下回鑾駐蹕,凡所收召,盡皆俊義,如臣庸陋無取,亦預招延。恩命稠重,實難稱副。內惟色養,尤所不遑。仰籲聖慈,俯矜誠悃,特降睿旨,檢會臣累奏,追寢召命,以安愚分。

辭免禮部侍郎兼侍講奏狀

編輯

準尚書省劄子。三省同奉聖旨除臣禮部侍郎兼侍講者。竊以文昌貳卿,儀曹為清選,經席勸講,儒者之榮遇。伏念臣識昧古今,學迷閫奧,召從遠服,賜對便殿。道閻裏利病之細,何裨聖聽;玷侍從高華之列,遽被親擢。知效一官,猶懼不克;矧能共二,必速顛濟。方今多士並列於朝廷,壽俊皆承於顧問,豈茲庸陋,輒簉其間。敢控悃誠,仰幹聰聽,特降指揮,收還成命,除臣一在外官觀差造,以侍親疾。他日再被委使,誓當粉骨,上答隆私。冒凟威嚴,無任戰栗。

辭免徽猷閣直學士、知永州奏狀(庚申)

編輯

準尚書省劄子,閏六月六日三省同奉聖旨,除臣徽猷閣直學士知永州者。寵目維新,俯增愧惕。伏念臣昨丁家難,逢去天台,風木不停,痛深色養。隙駒易過,奄及禪除,慨此餘生,分絕榮進。敢圖洪造,尚爾記存。西序綴行,示不道於舊物,南邦假守,俾未逼於新丘。汗渙初頒,涕零知感。便當祗受,不合具辭。重念臣緣在服中,稟行先訓,北逾荊渚,修省祖塋,南至甌閩,展親世族。摧心本甚,血氣已凋;總轡既頻,指筋加緩。豈餘精力克任,顧憂而出。延閣清資,儒林妙選,並令冒處,尤用弗遑。敢籲聖慈,盡收成命。庶獲訪尋藥石,棲息衡茅。倘偷歲月之安,少復神明之觀。使令再及,糜捐是期。

第二狀

編輯

昨準尚書省劄子,三省同奉聖旨除臣徽酞閣直學士知永州。臣尋具奏辭免,竊慮道途濡滯,未獲上徹天聽,須至再有干犯威顏。伏念臣孤露餘生,亟豢記錄,超畀職名,付以便郡,所當奔走官次,少圖報效。實緣累歲憂患,心氣耗傷,指臂舊屙,因而加甚。記事多忘,書判又艱,以此承流,定虞曠弛。至於通班內閣,所以待遇賢俊,臣昨忝卿貳,甫閱旬時,遽蒙恩除,尤不當得。今臣既懇免郡寄,有自逸之嫌;更不敢輒丐祠官,覬無功之祿。只乞聖慈檢會臣前奏及今次所陳,特降指揮,並收成命。且令休息疲瘁,收拾神明,年歲之間,獲就安健,自當請被任使,仰答天恩。冒凟威嚴,臣無任惶恐戰栗之至。

申尚書省議服狀(庚申)

編輯

禫服人胡寅,右寅輒有私義,仰干朝聽。伏念寅於先父諡文定,為世適長子,服母李氏、繼母王氏喪,合齊衰;服祖父、祖母喪,合期;今來服先父喪,見在禫制。昨紹興六年正月,先父得末疾,初委寅以承家主祭之事。於四月內得建州鄉人劉勉之書,責不歸見世母,升堂而拜,以盡融融洩洩之意。世母者,先父同堂三兄之嫂也。先父震怒,所患遂增,作《辯謗》一篇以授寅。二弟寧、宏及三兄之子見任建州教授憲,又授父指令寅答書,以曉勉之。寅請曰:「升堂而拜,融融洩洩,母子事也。勉之安得此言?」先父曰:「此欲離間吾父子也。汝祖母於汝始生,收而存之,即以付吾。吾時年二十有五,婚娶之初,孰云無子?而洎爾母氏劬勞顧復以逮長立,遂承宗祀,亦惟不違汝祖母愛憐付託之重,於汝之大義本末如此。汝他日於世母當厚,有以將意而已。」寅自足請問情義曲折,至於再三,先父所告,曾不越此。且曰「汝於吾言未能一聞而信,則以勉之離間之言為是乎?」今來寅撣制將畢,遂還建州,省覲世母,以遵遺訓。又聞諸道途,得鄉曲議論,謂寅於此時當為三伯父追服。此寅所不稟於先父者也。若據而行之,則士大夫謂寅伸其私意,幹貳正統,非為人後之實。若斷而不用,則士大夫謂寅忘其世父,故匿服紀,將加以不孝之名。惟仰奉義方,不敢違背。而參稽眾說,必有折衷。謹具申尚書省,伏望參政僕射相公詳酌,恃賜敷奏,取旨,下禮部太常寺定奪,明降指揮。非特使寅得所遵守,不為名教罪人,實足垂之四方,韶示後世。伏候鈞旨。謹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