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卷025

巻二十四 新增東國輿地勝覽
卷二十五
作者:李荇 李氏朝鮮
1530年9月
巻二十六

榮川郡

編輯

東至安東府界二十七里,至禮安縣界五十一里。南至安東府界四十一里。西至豐基郡界十二里。北至同郡界十四里。距京都四百三十三里。

建置沿革

編輯

高句麗奈巳郡奈,一作「捺」新羅婆娑王取之,景德王奈靈郡高麗成宗剛州[1]練使,顯宗吉州仁宗順安縣令。高宗以衛社功臣金仁俊[2],陞知榮州事。本朝太宗十三年,例改今名。世祖三年,省順興,以馬兒嶺下水東之地浮石水息串川破文丹四里,割屬於郡。

官員

編輯

郡守、訓導

編輯

各一人。

郡名

編輯

奈己奈靈剛州順安榮州龜城

姓氏

編輯

本郡閔、禹、艾、彭、董。

奉化

寧越

旌善

風俗

編輯

俗尙儉率

編輯

觀風案。

人物富庶

編輯

文獻《濟民樓記》。

山川

編輯

鐵呑山

編輯

在郡北一里。鎭山。

龜山

編輯

在郡西南一里。郡之舊號龜城,以此。

鶴駕山

編輯

在郡南四十里。

鳳凰山

編輯

在郡北二十里。舊爲順興之地,今屬於郡。

馬兒嶺

編輯

在郡北三十六里。道甚險阻,指忠淸道永春縣之路。

串赤嶺

編輯

在郡北三十三里。

防河藪

編輯

在郡西二里。

德山藪

編輯

在郡南三里。

○郡素患水災,河崙知郡時,築土植木,成此二藪。自是民賴其利。

臨川

編輯

在郡西三里。豐基郡南、北川及古順興東川之下流。過龜山下南流,合於沙川,爲醴泉郡沙川

沙川

編輯

在郡東十五里。奉化縣勿也溪下流。

新增烽山

編輯

在郡東十五里。

蓮花山

編輯

在郡南十五里。

白屛山

編輯

在郡北五十里。

豐樂山

編輯

在郡東五十六里。

韂甫山

編輯

在郡北五里。

白嶺

編輯

在郡南十五里。

竝嶺

編輯

在郡東二十里。

藏巖川

編輯

在郡南十二里。

椒水井

編輯

在郡北四十二里。

土産

編輯

紙、海松子、人參、松蕈、蜂蜜、漆、銀口魚、地黃、茯苓、莞草、石蕈。

城郭

編輯

龜山城

編輯

石築。周一千二百八十一尺,高九尺。內有井,又有軍倉。

烽燧

編輯

城內山烽燧

編輯

在郡北十四里。東應安東府奈城縣堂北山,西應豐基郡望前山

樓亭

編輯

字民樓

編輯

在客舘北。宣德丁未,知郡權詳建。

濟民樓

編輯

龜山南。宣德癸丑,知郡潘渚建,乃醫學樓也。敎授官文獻爲記。

小樓

編輯

在客館南。天順中,郡守鄭從韶建。

新增金宗直記:邑於竹嶺之陽,爲第二。其山川明秀,其邑居爽塏,其民俗儉易。往往製錦於是者,類多君子人,而其表表在人耳目,惟河浩亭鄭公習仁崔公元[3]三人而已。

今守烏川鄭先生,亦其齊驅者也,以親故辭臺府,出爲是郡。凡所施設,似若有縣譜,諄諄以奉上,煦煦以愛民,侃侃以嫉邪。用有[4]之資,化易治之民,比如庖丁之以無厚入有間,夫焉有扞格之患哉!不期年而政通人和。暇日登字民樓,喟然曰:「郡爲使、賓客踰嶺往來之衝,有使,必有賓佐。每當畏景,窓櫳蒸鬱,思欲濯淸風而去瞀忞。使華則是樓在焉,賓佐何居?斯無奈一欠乎?」遂環視觀宇,於東南隅得宂舍一區,乃拓而新之,稍崇其柱,傍繞以檻。其下闕隙[5]地爲池,種魚數斗,池中有島,植以苦竹八九科,間以雜花,蘭芷被其岸,芙蓉冒其波。方塗墍之,始予過而登焉,蒼松伍伍,籬落閑閑,綠疇黃壟,如繡相錯,映帶尊俎。以至桑耘者不得休於蔭,牒訴者無患阻於障,有助於勸督剖決之政,爲不少。

於是執爵而慶於主人曰:「世之守令,懶者爲人所持,不克自振,雖官府頹頓,撐扶以了歲月,而莫敢一搖手;強者矜其智巧,輕用民力,諉以承稟,營繕不休,至使千室如被搒撻。先生之爲則不然,出於餘力,卽舊而新,因闇而廓,一毫不以勞於民、費於帑,雖在郡朝,亦不自知有是役也。而過客得避溽濕,無憂於救暍,玆其所謂仁人之擧也哉?噫!踵先生而至有所作爲者,動以先生爲法,則庶乎爲賢守令矣。」

○前人詩:班馬登臨強自寬,殘春心緖卽憂端。墻頭把酒看紅膩,簷角鉤簾納碧巑。長嘯可堪勞遠別,浪遊聊欲盡瑰觀。烏川物色供詩料,贏得吟哦賭一閑。

新增雙淸堂

編輯

在客舘東。郡守金世勳構。左右有雙蓮池

學校

編輯

鄕校

編輯

在郡東一里。河崙知州時建。

驛院

編輯

昌保驛

編輯

在郡西九里。

平恩驛

編輯

在郡東二十六里。

孝大院

編輯

在郡東十七里。

文殊院

編輯

在郡南十一里。

金林院

編輯

在郡東三十六里。

乘利院

編輯

在郡西十里。

加耳院

編輯

在郡北二十里。

長金院

編輯

在郡西二十三里。

德山院

編輯

在郡南三里。

鐵鉗院

編輯

在郡西三里。

佛宇

編輯

行衣寺

編輯

在郡西二十里。

黑石寺

編輯

在郡南十五里。

凝石寺、淨佛寺、浮石寺

編輯

俱在鳳凰山

弓裔嘗至此寺,見壁畫新羅王像,拔劍擊之,至高麗時,其刃跡猶在。蓋怨生時見棄也。

○《補閑齋集》:高麗司天監李寅甫慶州道祭告使,歷祀山川,旣畢將還,暮抵浮石寺。客宇蕭然無左右,忽有女乍見廊廡間,少選蹁躚來庭下拜之。拜訖,升自階往就室居焉。監雖怪之,以姿色絶代,不忍拒也。女曰:「妾所居,去此不遠。竊慕高義以來。」其應對惠利。爲留三日而出,止郵亭宿焉,女苒苒來。監曰:「何復來爲?」女曰:「腹有君之息一矣。乞復添一,所以至耳。」比曉告別,行入興州。將宿,女復來,監恐爲後患,遂面之而不省。女怫然作色,卽出戶,回風捲地,擊毀廳事間一扉,截樹杪而去。

新增高宗儀鳳元年,新羅文武王命僧義相刱是寺,名曰浮石。東有善妙井,西有食沙龍井,旱則禱雨,有應。

朴孝修詩:鳥啼花落減芳年,客路光陰去忽然。何日試茶龍井水?滿軒松月共夤緣。

祠廟

編輯

社稷壇

編輯

在郡西。

文廟

編輯

在鄕校。

城隍祠

編輯

在郡北七里。

厲壇

編輯

在郡北。

古跡

編輯

善谷縣

編輯

金富軾云:「本高句麗谷縣新羅景德王改名,屬奈靈郡。今未詳。」

無信塔

編輯

郡有塔,名曰無信恭愍朝,鄭習仁爲知郡,曰:「異哉!惡木不息,盜泉不飮,惡其名也。烏有巍然其形,爲一邑所瞻視,而以無信表之者?」命刻日夷之,用其甎修賓舘。辛旽聞而怒,繫鷄林獄,移繫典法,欲置死地。廷臣憐之,營救得免,廢爲庶人。

市肆基

編輯

新羅王駐蹕於玆,久而乃返。市肆之基,在今郡西二里。

捺已郡

編輯

新羅炤智王幸此郡,郡人波路有女碧花,年十六,美而艶。其父盛飾之,置輿中,羃以色綃獻之。王以爲饌物,開視卽美女也。其後屢微行至其第。幸之路經古陀郡,宿於一老嫗家,問曰:「國人以王爲何如?」主嫗曰:「衆以爲聖人,妾獨疑之。竊聞王幸捺已女,屢微服而來。夫龍變魚服,爲漁者所制。今王以萬乘之尊,不自愼重,此以爲聖,孰非聖乎?」王聞之大慙,潛逆其女,置於宮中。

伐只部曲

編輯

在郡東十五里。

馬駒部曲

編輯

在郡北六十里。

龍山部曲

編輯

在郡西二十里。

林只刀部曲

編輯

在郡東十五里。

省乙良部曲

編輯

在郡東十五里。

烏等部曲

編輯

在郡北三十里。

楡水部曲

編輯

在郡北三十里。

沓谷部曲

編輯

在郡北三十里。

泥谷部曲、奈小里部曲

編輯

鄭從韶爲郡時,作郡誌云:「泥谷卽今旀田裡,則在郡西二十五里;奈小里卽今沙奈里,則在郡東一里。」然二部曲,古今稱號不同,未知何所考而爲是說也。

新增藏軍谷

編輯

在郡東八里。諺傳高麗太祖統合時,吾川人不服,藏兵於此,擊敗之。

名宦

編輯

高麗鄭習仁

編輯

恭愍朝以典校令出知州。將視事,吏以故事,請詣消災圖焚香。習仁曰:「人臣不蹈非彝,災何由生?若其無妄,順受而已。」命吏撤去。

本朝河崙

編輯

知州。

人物

編輯

本朝金曾

編輯

再中科第,官至金山郡守。

金淡

編輯

之弟。再登第,官至吏曹判書。諡文節

孝子

編輯

高麗文載道

編輯

洪武壬戌春,賊數千寇本郡,殺人甚衆。載道負其父,避匿山谷,賊尋至,射中其父。載道拔鏃,奮劍斬賊,賊徒披靡,父子得全。事聞旌閭。後官至平海郡事。

本朝金爾音

編輯

登第,官至觀察使。嘗爲親廬墓三年,太祖朝旌門。

禹濟

編輯

官至監正。以孝子旌門。

新增安壽鐵

編輯

其父得狂疾,自斷手指,和藥而進,病癒。事聞旌閭。

題詠

編輯

攜家草草過龜城

編輯

鄭夢周詩:云云,逆旅無人識姓名。身世[6]嶮巇雙鬢改,明朝又試嶺頭行。

一水縈迴抱古城

編輯

金孝貞詩:云云,山形端合得名。

溪分燕尾吟邊咽

編輯

尹子濙詩:云云,山作鴉鬟畫裏攢。

豐基郡

編輯

東至榮川郡界十四里,南至醴泉郡界五十一里,西至忠淸道丹陽郡界二十四里,北至同道永春縣界六十九里。距京都四百十里。

建置沿革

編輯

新羅基木鎭高麗初稱基州顯宗吉州明宗置監務,後還屬安東府恭讓王復置監務,以安東府屬縣殷豐來隷。本朝改爲基川縣監。後安文宗胎於殷豐縣,遂採二縣名改今名,陞爲郡。

屬縣

編輯

殷豐縣

編輯

新羅赤牙縣景德王殷正,爲醴泉郡領縣。高麗初改今名,顯宗安東府恭讓王時移屬本郡。別號殷山。在郡西南三十七里。

官員

編輯

郡守、訓導

編輯

各一人。

郡名

編輯

基木基州基川永定安定

姓氏

編輯

本郡鄭、安、皮、邦、陰、秦、辛。

寧越三陟

平昌

興海

星州

殷豐吳、朴、全一作「金」、申。

順興安、申、李、尹。

金、鄭竝來

風俗

編輯

俗尙強狠

編輯

觀風案。

民樂耕桑

編輯

李宣詩。

形勝

編輯

山川秀麗

編輯

金孝貞詩。

山川

編輯

竹嶺

編輯

在郡西二十四里。新羅阿達王五年,始開路。

小白山

編輯

順興縣。距郡三十二里。

徐居正詩:小白山太白山,逶迤百里揷雲間。分明畫盡東南界,地設天成鬼破慳。

鳴鳳山

編輯

殷豐縣西十六里。藏本朝文宗胎。

礪峴

編輯

在郡南十四里。

骨里峴

編輯

在郡西十二里。

慶元峯

編輯

小白山。距郡北二十二里。藏高麗忠肅王胎。

輪庵峯

編輯

小白山。距郡北三十二里。藏本朝昭憲王后胎。

草庵洞

編輯

小白山。距郡北四十五里。藏高麗忠烈王胎。

郁錦洞

編輯

小白山。距郡北十三里。藏高麗忠穆王胎。

陽谷洞

編輯

順興府。距郡北十五里。

竹溪

編輯

順興府。距郡二十三里。

李穡《送安侍御》詩序:順興安氏世居竹溪之上,竹溪之源出於太白山。山之大而水之遠,安氏之興,其無窮乎!

南川

編輯

在郡南一里。其源出竹嶺

北川

編輯

在郡北三里。其源出郁錦洞

○已上二水至郡東三里合流,入於榮川郡臨川

順興東川

編輯

一在府東一里,一在府東十里。其源皆出小白山,至府東南十三里,與二川合。

殷豐東川

編輯

在縣東二十步。其源出骨里峴

西川

編輯

在縣西十里。其源出鳴鳳山,至縣南八里,與東川合流爲醴泉郡襄川

新增兜率城山

編輯

竹嶺下。

夫老城山

編輯

殷豐縣。峯上有池。

土産

編輯

水精石陽谷洞、人參、海松子、紫草、莞草、蜂蜜、松蕈、石蕈、楮、銀口魚。

烽燧

編輯

竹嶺烽燧

編輯

西應忠淸道丹陽郡所伊山,東應望前山

望前山烽燧

編輯

在郡南八里。東應榮川郡城內山,西應竹嶺

新增樓亭

編輯

齊雲樓

編輯

在客舘東。

學校

編輯

鄕校

編輯

在郡北七里。

驛院

編輯

昌樂驛

編輯

順興地。在郡西十三里。丞。本道屬驛九:平恩昌保甕泉幽洞通明安郊道深竹洞宣安

○丞一人。

竹洞驛

編輯

在郡東十九里。

南院

編輯

在郡南二里。

山腰院

編輯

在郡西二十里。

昌樂驛南院

編輯

在郡西十一里。

蓴池院

編輯

在郡東十里。

寅賓院

編輯

在郡南二十七里。

佛宇

編輯

龍泉寺

編輯

在郡北七里。

高麗太祖眞在聞慶加恩縣陽山寺辛禑五年,因避寇,移安於此。

聖穴寺、草菴

編輯

俱在小白山

雙嶽寺

編輯

殷豐縣警淸山

陽地寺

編輯

竹嶺下。

祠廟

編輯

社稷壇

編輯

在郡西。

文廟

編輯

在鄕校。

城隍祠

編輯

在郡西三里。

厲壇

編輯

在郡北。

古跡

編輯

順興廢府

編輯

高句麗及伐山郡新羅景德王岌山郡高麗初改興州成宗時稱順政顯宗安東府,後移屬順安縣明宗置監務。忠烈王安胎,改興寧縣令。忠肅王又安胎,陞知興州事。忠穆王又安胎,改今名,陞爲府。本朝太宗改爲都護府。世祖朝,以府使李甫欽爲囚人所脅謀亂,革屬本郡,割馬兒嶺水東之地屬榮川文殊山水東之地屬奉化。邑城,石築。周一千十九尺,高六尺。距郡北二十二里。

隣豐縣

編輯

金富軾云:「本高句麗伊伐支縣景德王改名,爲岌山郡領縣。今未詳。」

登降城

編輯

在郡西五里。諺傳高麗太祖南征時,留於此縣七日,百濟降書至,遂名駐輦處曰登降城

上乙谷城

編輯

殷豐縣南三十四里。周九百八十步,高五尺。內有十泉、一溪。

小白山古城

編輯

山頂有古石城,周一千四百二十八尺。

甘谷部曲、大龍山部曲、林谷所

編輯

俱在順興府

宿水寺

編輯

小白山下。

魯璵詩:輕裝短帽一尋幽,蘭院依然十載遊。壁價幾年詩共重,寺名千古水同流。寒推嶽色僧扃戶,冷踏溪聲客上樓。長嘯徘徊日雲暮,倚欄回首起鄕愁。

慶元寺

編輯

小白山

鳳棲樓

編輯

順興府。今廢。

安軸記:國之東南,維[7]一山,而嶺者三:曰太白,曰小白,曰竹嶺。根附嶺南而邑者一,吾興州是也。自州而東,則爲荒僻聚落;自州而直北,則爲太白;自北小折而西,則爲小白而無通途大道;自州而西,則爲竹嶺,通王京之路也;自州而南,則岐而分者,東南諸邑之路也。邑勢如此,而賓旅之出入者,不由東北而皆西南也。古之設玆邑,惟西、南置候亭者,邑勢然也。西亭但自京而南者往往道過而已。若南亭,則自西而南者出乎此,自南而京者入乎此,南諸州將命督事之使,[8]乎此而不復他適,還出乎此。故公賓、私旅[9]郊餞者,無虛日也,邑人之輕西亭而重南亭者,亦理勢然也。

亭在州南五六許里,北望靈嶽,南對茂林,東臨碧澗,西壓平郊者,是也。吾州有樓臺之名於代者多矣,皆逼山而在深絶處。其所以名者,蓋山高水淸也。彼逼山而深絶處,雖有淸爽幽寂之趣,其見山則不出一層一疊,見水則不過一折一曲,望而周覽則不越一洞一壑,此得山之一拳、水之一勺耳。若南迤而登斯樓,則高可見萬層絶頂,遠可望千疊重峯。奇巖屹聳,衆壑襟迴,雲煙之變化,氛霧之歊,千狀萬態,莫得遁隱。抑又川流百道,懸湍飛瀑,合於山下,奔激之勢已緩,喧豗之聲漸息。到樓下,泓深澄澈漫而流遠者,十餘里。灘瀨潺湲可聽,沙石淸細可愛,山水之大,於斯備矣。歲二月,農功始作。往南畝者,夾道於樓之下;往西郊者,羅列乎樓之外。決渠爲雨,荷鍤成雲,斯樓非獨山水之美,有觀稼課農之樂也。予爲邑人,結髮時所嘗遊也,自筮仕以來,日常南望拳拳也。

去年春,罷史翰得閑局,覲母遊鄕邑,屢登斯樓,傾圮而不脩者久矣。或與余曰:「斯樓於山水得其大,而見棄於人,幾於復壞;彼深絶而得小者,反取容於人,斯可怪也。」余對曰:「人之心有大者,有小者。心之大者,見其大而知其小;心之小者,拘於小而忘其大。昔者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世之人不貴山嵒千仞,貴假山怪石;不愛江湖萬頃,愛盆池曲沼。以此觀之,則人之棄此取彼者,可知也。斯樓,擧目遠見,則佳山、佳水也;俛首近見,則草壟、土丘也。樓之所以見棄者,非樓之罪也,見之者小而近也。若一有心之大者,蒞玆邑,登斯樓,則又焉知棄彼取此哉?況物理成壞有時,斯樓當有復新之日,何患乎復壞?」旣而聞直郞蔡公祥有吾州之命,余深有斯樓之望。

余旣還京,蔡公到郡登斯樓,果見山水而樂之,見傾圮而嘆之。因命工復構而新之,規模宏麗,彩畫鮮明,凡嶺南樓臺之美者,莫之爲比。而又復民一戶爲守備者,以爲長久之計,豈與夫麤疎朴略而暫成旋壞者,同日而語哉?樓旣成,公聞賓至,卽具以出迎於斯樓。南賓之困瘴霧者,登斯樓,望山則有霞擧雲飛之想,臨水則有風乎浴乎之樂。公或當農月,早放衙登斯樓,日課農功,責就作之早晩,詰服役之勤懶,以示賞罰,民皆自勸,晩者早,懶者勤,爭爲之先。自是厥後,官無責禮之賓,野無失業之農,吏以之安,歲以之稔,皆公之賜而樓之功也。余聞復新斯樓,賀山水之得人,喜吾望之不[10],記以寄之。

名宦

編輯

高麗崔宰

編輯

忠穆王初出知興州。凡可以便民者,靡不擧行。田籍久且爛,修之,仍藏舊本相質,聞者歎服。當國者忌而替之。

崔雲海

編輯

辛禑時除順興府使。時賊據客舘,雲海日與戰,所獲牛馬財貨,輒與士卒及州民,大致克捷,境內晏然。

人物

編輯

高麗安裕

編輯

興州人。後名犯我文宗諱,用初名。元宗初登第。嘗從忠宣,丞相傳旨曰:「汝王何不近公主?」曰:「閨闥之間,非外臣所知。今日以是爲問,豈足於聽聞?」丞相以奏帝曰:「此人可謂知大體者,庸可以遠人視耶?」不復問。累官至中贊。憂學校日衰,建議置贍學錢,又納其藏獲。爲文章淸勁可觀,且有鑑識。晩年常掛晦菴先生眞,以致景慕,遂號晦軒忠肅六年,從祀文廟。諡文成

安於器

編輯

之子。官至檢校贊成事。

安牧

編輯

於器之子。登第,官至政堂文學。

安元崇

編輯

之子。登第,官至政堂文學。

安軸

編輯

忠肅十一年中元朝制科,授遼陽路蓋州判官。時忠肅被留於,謂同志曰:「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乃上書訟之,王嘉之,超授成均樂正。一時表箋詞命,多出其手。出牧尙州時,母在興寧,往來盡孝。官至僉議贊成事、興寧君。諡文貞。所著有《關東瓦注集》。

安輔

編輯

之弟。忠穆元年中元朝制科,授遼陽行中書省照磨。曰:「旣受命不供職,是不恭也。況照磨惟收掌文書,無他務,吾當赴省。」旣上官、省官重其才,皆禮貌之。曰:「吾今足以塞吾責。母老,不歸養,非孝也。」於是棄官東歸,以母老乞骸歸養。後爲東京留守。不事生産,及歿,家無擔石之儲。諡文敬

安宗源

編輯

之子。年十七登第。忠穆朝,選補史翰,秩滿當遷,同僚沈東老年高位下,宗源讓之。聞而喜曰:「讓,德之先。我讓於人,人誰捨我?我家有人,殆益昌乎!」辛旽擅權,士大夫爭趨附。有執政者言:「吾等薦子於領相,諫官可得。」宗源辭曰:「我本疎懶,趨勢非吾所能也。」執政慙之。累官判門下府事、興寧府院君。諡文簡

本朝安天保

編輯

太宗時人。官至領敦寧府事。卽昭憲王后之外舅也。

安瑗

編輯

元崇之子。官至留後。諡景質

安景恭

編輯

宗源之子。太祖開國功臣,封興寧府院君。諡良度

安純

編輯

景恭之子。登第,官至判中樞、兼判戶曹。仍令致仕,退居衿川別墅。國有大事,就而問之。諡靖肅

安崇善

編輯

之子。庚子科狀元,官至議政府左參贊。諡文肅

新增安琛

編輯

登第,官至判書。子處善處誠,竝登第,早歿。

孝子

編輯

本朝權得平

編輯

壬午進士。其父失明,出入常扶持,飮食必親奉。兩親間四日俱亡,三載居廬,親奠朝夕。大祥後,又爲母服,齊衰三年。爲家廟,不廢朝夕奠,常出告反面。弘治己未,事聞旌閭。

題詠

編輯

閑閑五畝桑

編輯

鄭載詩:袞袞南溪水,云云。

荒涼古壘依然在

編輯

姜希孟詩:人倚高樓簟半空,月明橫笛不禁風。云云,憶[11]操鷄搏鴨功。

傍山民十室

編輯

曺瑗詩:云云,唯識事耕桑。

義城縣

編輯

東至靑松府界四十五里,至安東府界四十四里。南至義興縣界四十里。西至軍威縣界三十九里,至比安縣界三十七里。北至安東府界二十七里。距京都五百九十一里。

建置沿革

編輯

召文國新羅取之,景德王聞韶郡高麗初,改今名,陞爲府。顯宗安東府仁宗置縣令。神宗以嘗陷賊,降爲監務。忠烈王倂於大丘,尋復爲縣令。本朝因之。

官員

編輯

縣令、訓導

編輯

各一人。

郡名

編輯

召文聞韶

姓氏

編輯

本縣金、沈、洪。

丁、康、薛、盧今作「魯」、金竝村

王、柳開京

長鬐

晉州

風俗

編輯

尙儉率,務蠶桑

編輯

觀風案。

居民淳樸

編輯

趙瑞康詩。

新增任載用曲車

編輯

形勝

編輯

山川百里,煙火千家

編輯

李潑詩:瀟灑山川百里,大平煙火千家。

山川

編輯

金城山

編輯

在縣南二十五里。

船巖山

編輯

在縣南五十里。義興縣界。

金鶴山

編輯

在縣南二十五里。

飛鳳山

編輯

在縣西南三十里。

茅峴

編輯

在縣東四十五里。

馬山

編輯

在縣北二十里。

黃山

編輯

在縣東五十里。山中多桑木,傍近列邑之人,皆賴此以飼蠶。

氷山

編輯

在縣東南四十里。

氷穴

編輯

氷山大巖下有石穴,穴口高三尺,廣四尺八寸,橫入五尺一寸,是謂風穴。又有穴在巖底直下,廣一尺,深可量處才一尺,其下回曲,深淺難量。立夏後,氷始凝,極熱則氷堅,霾雨則氷釋。春秋不寒不熱,冬則溫氣如春,是謂氷穴

穴洞

編輯

舍谷里。距縣東二十五里。巖穴深邃,疑有陰獸秘藏,可愕。歲旱有禱輒應。

穿巖

編輯

在縣北二十里。俯臨深淵,有穴在巖中,奇怪異常。遇旱禱雨,輒應。

長川

編輯

在縣西三里。其源出茅峴

下川

編輯

在縣南二十里。源出氷山,與南川合流於縣西二十里爲幷川,卽比安縣雙溪之上流。

黃山川

編輯

在縣東三十四里。其源出黃山,卽安東府禿川上流。

炭池

編輯

在縣南三十里。

新增屯德山

編輯

在縣東三里。

豆音山

編輯

在縣西三十五里。

百丈嶺

編輯

在縣西南二十八里。

土産

編輯

絲、綿蠶室在縣北沙眞里、蜂蜜、紫草、人參、漆、松蕈。

烽燧

編輯

馬山烽燧

編輯

北應安東府甘谷山,南應古城山

古城山烽燧

編輯

在縣南五里。南應盈尼山,北應馬山

盈尼山烽燧

編輯

在縣南二十五里。南應義興縣繩木山,北應古城山

樓亭

編輯

聞韶樓

編輯

在客舍北。

華之元記:縣令李君光濟道過花山,踵門而告余曰:「子知吾縣之公舘乎?地勢夷下而廳廡卑狹,賓客之來若當夏月,則鬱結煩蒸,氣息如縷。因而憤慍,惟縣令是誚,官吏是毒,予甚愧焉。思願擴而新之,然干戈十載,民不得寧居。幸賴主上殿下應天順人,拔亂反正,免罹塗炭,僅存餘喘者,無幾年矣。從而役之,誠所不忍,又恐何必改作之譏,止於廨舍之北,得古遺基,願以樓焉。邑人宜之,爭執藝事,取材於山,陶土以埴,經之營之,且董期以農隙,不日訖功。其所服役之人,非民乃僧,皆與其直以賞其勞。厥後凡使之登斯樓者,有喜無慍,庶幾無遷怒剝民之災。所未具者,惟丹雘耳。今瓜期已滿,謂無朝夕之留,請爲我記其本末,幷書姓名,以示方來。」

予曰:「縣之有北樓者,吾亦知之。昔金學士之岱嘗爲玆道按廉,題其樓,『聞韶公舘後園深,中有危樓百餘尺』云云。不知廢於何歲歟?問於父老則可知,蓋賢者興之,愚者廢之。廢而復之,尙賢也;習而循之,益愚也。李君爲政以廉,使民以逸,不至傷財害民,而能復久廢,可謂賢者之徒歟。是可書。若其營構之巧拙,登覽之達塞,余不寓目,斯不敢記,姑待大手。」

金之岱詩:聞韶公舘後園深,中有危樓百餘尺。香風十里捲珠簾,明月一聲飛玉笛。煙輕柳影細相連,雨霽山光濃欲滴。龍荒折臂甲枝郞,仍按憑欄尤可惜。

之岱此詩,膾炙人口,詩板逸。後十年,一按部索之甚急,邑人無如之何。時縣守吳迪莊有女,曾與張鎰子廷賀約婚,攜女之任,庭賀娶他人女爲妻。女聞之發狂亂,語忽詠出此詩,邑人錄呈,按部驚嘆雲。

高麗李文和詩:聞韶山水瀟灑,夜靜簾疎月斜。柳色靑靑客舍,香煙苒苒僧家。憂民便爲鶴髮,得雨還岸烏紗。六月未成一事,卻慙前後皇華。

鄭夢周詩:聞韶郡樓佳處,避雨來登日斜。草色靑連驛路,桃花[12]覆人家。春愁正濃似酒,世味漸薄如紗。腸斷[13]江南行客,蹇驢又向京華。

金子粹詩:烏川先生傑作,點畫整整斜斜。道德優游聖域,篇章獨步詩家。壁間喜看濃墨,板上恨未籠紗。屹屹高山仰止,顔衰正怯年華。

新增竹樓

編輯

在客舘南。縣令李宗準建。

學校

編輯

鄕校

編輯

在縣東一里。

驛院

編輯

鐵破驛

編輯

在縣北五里。

靑路驛

編輯

在縣南三十二里。

南院

編輯

在縣南二里。

許於里院

編輯

在縣東三十五里。

尹谷院

編輯

在縣東二十四里。

廉谷里院

編輯

在縣南十二里。

黃山院

編輯

在縣東三十里。

僧逢院

編輯

在縣南二十里。

件峴院

編輯

在縣南三十五里。

氷山院

編輯

在縣南三十里。

都里院

編輯

在縣西三十二里。

姜希孟詩:谷遠來淸澗,沙平沒短槎。問津迷處所,煙火兩三家。

北院

編輯

在縣北二里。

梨谷院

編輯

在縣北十八里。

佛宇

編輯

氷山寺

編輯

氷山

修量菴

編輯

金鶴山

白丈寺

編輯

飛鳳山

新增兪好仁詩:鳴鳩乳燕競喃喃,政値天涯三月三。春水潑油方綠淨,巖花綴糂政紅酣。閑吟駘蕩濃於酒,穩步芳菲翠似藍。九十韶光眞一瞥,不妨皁蓋遍城南。

祠廟

編輯

社稷壇

編輯

在縣西。

文廟

編輯

在鄕校。

城隍祠

編輯

在縣北三里。

新增俗傳金洪術貌似麗祖,與百濟甄萱戰,敗死之,仍祠於此。

兪好仁《迎送神歌》:公何爲兮一方?倚薜蘿兮山蒼蒼。當天造兮搶攘,眞人崛起兮靑木傍。攀鱗附翼兮爭騰驤,黃屋左纛兮當虎狼。劉家紀信兮遙相望,廟食百世兮神洋洋。我民報事兮不可忘。

○靈飆飆兮山之頭,雲靄靄兮冥搜。鼓坎坎兮舞夷猶,荔不黃兮桂爲羞。歆我饙饎兮不尤,斥去八蜡兮歲有秋。闔境來雲[14]桑麻稠,驅厲鬼兮垂神休。我民報事兮歲增修。

厲壇

編輯

在縣北。

古跡

編輯

古高丘縣

編輯

在縣北二十里。新羅景德王仇火縣高丘縣,或雲高近。後合屬於義城府

太一殿

編輯

氷穴傍。每歲上元,降香以祭。成化十四年戊戌,移忠淸道泰安郡

辛引孫詩:太淸新殿創氷山,河漢昭回列定環。五色寶光連下土,三台華蓋擁中間。齋心十日趨宮陛,祝壽千年拜帝顔。願使風調仍雨順,藹然和氣滿人寰。

召文國

編輯

古基在縣南二十五里。今稱召文里

御井

編輯

召文里。疑召文國時御井也。

皮村鄕

編輯

在縣南二十五里。

新村部曲

編輯

在縣東北三十里。

屈於谷部曲

編輯

在縣南五里。

牛谷部曲

編輯

在縣東二十里。

骨羅所

編輯

在縣東南五十里。

邑城

編輯

土築。周四千七百二十尺。今廢。

黃山城

編輯

在縣東四十里西面。石築。周四十五尺。今廢。東、南、北皆絶壁。

金城山古城

編輯

石築。周九千一百尺,高十三尺。高險。內有四泉。

名宦

編輯

本朝金續

編輯

性廉直。常貢之物皆立寶,不賦於民。

鄭從韶

編輯

有政績。

人物

編輯

高麗金洪術

編輯

太祖時,以吏爲城主。十二年秋,甄萱以甲卒五千來侵,洪術戰死。太祖哭之慟曰:「吾失左右臂矣!」

洪儒

編輯

弓裔末年,與裵玄慶申崇謙卜智謙同爲騎將,推戴太祖,功爲第一。靑州反側,庾黔弼鎭鎭州,靑州不克叛。十九年,從討百濟滅之。卒諡忠烈

金晅

編輯

元宗初登第,多歷淸要。忠宣以世子在以侍讀從。累官至贊成事。性淸介,疾惡如讎所至,人憚之。善隷書。號鐵村

金開物

編輯

之子。初名瑞庭。性剛正。詩與字畫,俱有家法。與人交,一以信。累歷臺諫,有古爭臣風。

本朝金淳

編輯

登第,官至知中樞院事。諡僖憲

金末

編輯

登第,官至判中樞府事。諡文長。精於性理之學,誨人不倦。

新增孝子

編輯

本朝諸延同

編輯

母得惡疾,斷指和藥以進,病卽愈。今上十一年旌閭。

都今同

編輯

父歿,廬墓。終喪猶不脫衰,奠朝夕如初。今上十六年旌閭。

盈德縣

編輯

東至海岸十三里,至寧海府界十四里。南至淸河縣界四十一里。西至靑松府界四十六里。北至眞寶縣界五十七里。距京都七百四里。

建置沿革

編輯

高句麗也屍忽郡新羅野城郡高麗初改今名。顯宗禮州,後置監務,又改縣令。本朝太宗十五年,以地濱大海,置知縣事,後還爲縣令。

官員

編輯

縣令、訓導

編輯

各一人。

郡名

編輯

也屍忽野城

姓氏

編輯

本縣一作「全」、曺。

尹、趙、鄭、朱竝村

形勝

編輯

地邊東海

編輯

洪汝方詩:地盡邊東海,山圍共一州。

山川

編輯

無芚山

編輯

在縣北二里。鎭山。

達老山

編輯

在縣西三十七里。

大芚山

編輯

在縣西七十里。靑松府界。

巖谷山

編輯

在縣北十里。

花林山

編輯

在縣北十里。

林勿峴

編輯

在縣北四十五里。眞寶縣界。 海。在縣東十里。

五十川

編輯

在縣城西。其源二:一出林勿峴,一出達老山。自縣至知品院,凡五十渡,故名。

浦內川

編輯

在縣南二十四里。卽五十川下流,入烏浦

南驛浦

編輯

南驛東。

骨谷浦

編輯

在縣南四十五里。

新增氷穴

編輯

大芚山。盛夏,堅氷猶在。

土産

編輯

松魚、鰒、魴魚、鰱魚、大口魚、文魚、鯊魚、靑魚、白條魚、紅蛤、藿、人參、海衣、紫蟹、竹箭南山烏保山、臼背、廣魚、海松子、鐵無芚山、蜂蜜、紫草、黃魚、銀口魚、海參、細毛、弓幹木。

城郭

編輯

邑城

編輯

石築。周一千三百九十七尺,高十二尺。內有一井、一池。

關防

編輯

烏浦營

編輯

在縣南十七里。

○水軍萬戶一人。

新增在縣南十三里。巡邊使高荊山以古營不通望海路,移設於此,築石城。周一千四百九十尺,高九尺。

烽燧

編輯

黃石山烽燧

編輯

在縣南十六里。南應淸河縣桃李山,北應別畔山

別畔山烽燧

編輯

在縣東十八里。南應黃石山,北應寧海府大所山

宮室

編輯

客舘

編輯

權近記:盈德在海上,最僻且遠。久因耗,人民避匿,閭井丘墟者,有年矣。及有城而鳩集,然後遺民稍還,粗安其業。予嘗謫行過此,廨舍未設,而其縣令之居,茅茨數椽,低小隘陋,與民廬無別。

洪武辛未秋,鷄林李仁實爲令於玆,政修訟簡,一邑稱治,乃謀於衆,欲營公舘。其明年[15],伐木於山,又明年春,旣雨水生,流材於溪,不勞擔載,悉至城下。乃起廳堂,左右有室,門、廊、廚、廏,厥位咸備。又其城中舊無井,占地以鑿,有泉湧出,淸洌可食,擧邑之人,莫不相慶。

夫廨舍,所以待賓客、施政令,治莫大焉;井泉,所以濟朝夕、備急難,事莫切焉。李侯爲政,汲汲於此,可謂知先務矣。其鄕人進士金績來京師,業於予,請記其事。予聞之嘉歎雲。

樓亭

編輯

淸心樓

編輯

卽城西門樓也。永樂癸卯知縣崔宇建,天順丁丑縣令廉尙恆重修,權擥爲記。

新增金宗直詩:夜宿華譙上,彎彎簷月明。香銷薤簟冷,風透葛衣淸。嶽色供秋氣,灘聲浣世情。悤悤點兵去,有愧幕中評。

學校

編輯

鄕校

編輯

在縣東一里。

驛院

編輯

酒登驛

編輯

在縣東九里。

南驛

編輯

在縣南二十一里。

北院

編輯

在縣東二里。

酒登院

編輯

酒登驛傍。

南驛院

編輯

南驛傍。

豆牙禾院

編輯

在縣南三十五里。

新院

編輯

在縣北二十里。

知品院

編輯

知品部曲。距縣四十四里。

新增沙冬院

編輯

在縣南三十五里。

佛宇

編輯

玉泉寺

編輯

巖谷山

獅子岬寺、龍泉寺

編輯

俱在大芚山

祠廟

編輯

社稷壇

編輯

在縣西。

文廟

編輯

在鄕校。

城隍祠

編輯

在縣北二里。

厲壇

編輯

在縣北。

古跡

編輯

烏保部曲

編輯

在縣東海邊。

伊已牙部曲

編輯

在縣南二十五里。

知品部曲

編輯

在縣北七十里。

古城

編輯

在邑城東門外。土築。周三千三百尺。今廢。

達老山城

編輯

石築。周八千三百五十六尺。

新增名宦

編輯

本朝權五福

編輯

人物

編輯

本朝鄭自英

編輯

登第。以文學顯,爲師儒四十餘年。官至知中樞府事。

題詠

編輯

几案邀靑嶂

編輯

洪汝方《淸心樓》詩:云云,軒楹蔭碧流。

長流繞南陌

編輯

李原詩:天南爲遠客,海上上孤城。雲斂暮山碧,雨餘秋日淸。云云,佳樹得中庭。卽今邊警息,處處誦絃聲。

奉化縣

編輯

東至安東府界三十一里,西至同府界十二里,南至禮安縣界二十五里,北至江原道三陟府界七十四里。距京都四百八十五里。

建置沿革

編輯

高句麗古斯馬縣新羅景德王玉馬,爲奈靈郡領縣。高麗改今名,顯宗安東府恭讓王置監務。本朝太宗朝,例改爲縣監。世祖三年,割順興文殊山水東之地來屬。

官員

編輯

縣監、訓導

編輯

各一人。

郡名

編輯

古斯馬鳳城玉馬

姓氏

編輯

本縣鄭、琴、石、蒙。

安東

買吐勿也部曲

風俗

編輯

尙節儉,務蠶桑

編輯

觀風案。

山川

編輯

金輪峯

編輯

在縣北二里。鎭山。

文殊山

編輯

在縣北三十里。

太白山

編輯

在縣北七十三里。高麗崔詵《禮安龍壽寺記》:「天下之名山,三韓爲多;三韓之勝,東南爲最;東南之巨者,太白稱爲首焉。」

太子山

編輯

在縣南三十五里。

龍岾山

編輯

在縣西十三里。

破呑巖峴

編輯

太白山南險阻處也。乃江原道三陟府界。

新羅峴

編輯

在縣南十五里。世傳新羅王太子遊奈靈郡,留愛郡吏女。久之,慙愧邑人,潛還止宿於此,故因名。

買吐川

編輯

買吐部曲。出太白山黃池,卽禮安縣羅火石上流。

勿也溪

編輯

在縣北十八里。出文殊山,經奈城縣,至榮川郡東爲臨川

道美川

編輯

在縣東十五里。其源出太白山,入買吐川

新增望日峯

編輯

在縣西二里。

龍淵

編輯

太白山下。値旱禱雨,有驗。

土産

編輯

海松子、石蕈、人參、水獺、白花蛇、石淸蜜、松蕈、銀口魚。

烽燧

編輯

龍岾山烽燧

編輯

南應禮安縣祿轉山,西應安東府奈城縣堂北山

新增樓亭

編輯

迎風樓

編輯

卽客舘門樓。

學校

編輯

鄕校

編輯

在縣北一里。

驛院

編輯

道深驛

編輯

在縣南五里。舊在縣北三十里,自太白山祭廢,後移於此。或稱末屯

長佛院

編輯

在縣北四十五里。

馬場里院

編輯

在縣南十五里。

太子山院

編輯

在縣南二十五里。

佛宇

編輯

太子寺

編輯

太子山。有新羅兵部侍郞崔仁滾所撰《僧朗空塔銘》、高麗左諫議大夫金審言所撰《僧通眞塔銘》。

智林寺、金鼎菴

編輯

俱在文殊山

覽華寺

編輯

太白山

祠廟

編輯

社稷壇

編輯

在縣西。

文廟

編輯

在鄕校。

城隍祠

編輯

在縣西三里。

厲壇

編輯

在縣北。

古跡

編輯

勿也部曲

編輯

別號冒山。在縣北十里。

旀良谷部曲

編輯

在縣西北七里。

買吐部曲

編輯

別號靑屯。本屬安東府高麗恭讓王三年來屬。在縣東十四里。

人物

編輯

高麗琴儀

編輯

體貌奇爽,器度雄偉,少力學,善屬文。明宗朝中魁科,歷揚要。煕宗時,遷知奏事,久典機要,奏對稱旨,王倚以爲重。康宗卽位,遣使冊命。使欲入正門,朝議不肯,往復相詰,王命儀往諭。問曰:「天子之巡狩方嶽者,自古有之。若大國枉蹕小國,當入自何門?」使曰:「天子出入,舍中門而何?」曰:「然則人臣欲入君之正門可乎?」使大服,乃入自西門。王嘉之,進簽書樞密院使。高宗時,以守太保、同中書門下侍郞平章事致仕。屢典貢擧,所選多名士,世稱琴學士玉筍門生。諡英烈

鄭雲敬

編輯

忠肅朝登第,補尙州司錄,累遷兵部侍郞、存撫江陵朔方道,入知刑部事,未幾拜刑部尙書。後以檢校密直提學謝病,歸榮川而卒。雲敬忠穆朝以書雲副正充書狀官,賀正時,奇後專寵,中貴多東人,來饋頗倨傲。雲敬正色曰:「今日之饋,爲舊主也。」中貴愕然曰:「秀才敎我矣。」恭愍卽位,以雲敬守法不爲權貴所撓,召入內殿賜酒。子:道傳道尊道復

鄭松壽

編輯

恭愍朝,以扈從功錄一等功臣,封奉化府院君

本朝鄭道傳

編輯

宗之恭愍朝登第,調忠州司錄。以文學見稱,累遷成均司藝。辛禑初,以言事流會津縣。尋宥,任便居住,結廬三角山下,講書者多從之,常以訓後生、闢異端爲己任。陞成均祭酒,乞郡出守南陽府。從我太祖策立恭讓,賜佐命功臣,尋拜政堂文學、同判都評議使司事。以病乞退,不允。恭讓朝,以非毀臺諫,放歸奉化縣,後召還復,封忠義君。歷仕本朝,封奉化伯,後以罪誅,削勳封。 鄭津。道傳之子。官至刑曹判書。

新增鄭文炯

編輯

之孫。登第,官至領中樞。諡良敬

題詠

編輯

金輪峯兀若支天

編輯

姜允詩:云云,道美川流接海邊。

蒼磴攢空樹木交

編輯

徐居正詩:云云,兩三村屋覆黃茅。居民豈識江湖味,採採山蔬具酒餚。

眞寶縣

編輯

東至盈德縣界三十里,至寧海府界十五里。南至靑松府界二十八里。西至安東府界二十里。北至寧海府界二十三里。距京都六百十六里。

建置沿革

編輯

漆巴火縣新羅景德王眞寶,爲聞韶郡領縣。助攬縣景德王眞安,爲野城郡領縣。高麗初,合二縣,置甫城府一雲載巖城顯宗禮州,後因寇,居民一空。本朝太祖甫城監務。世宗合於靑鳧,號靑寶郡,尋罷改今名,復爲縣監。成宗五年,以縣人琴孟諴驅辱縣監申石同,革屬於靑松府。九年因土人申訴復舊。

官員

編輯

縣監、訓導

編輯

各一人。

郡名

編輯

漆巴火助攬眞安甫城載巖靑寶眞海

姓氏

編輯

本縣趙、李、金、朴、白。

春甘巴叱

山川

編輯

南角山

編輯

在縣南八里。

高山

編輯

在縣西十里。

芚洞山

編輯

在縣東二十里。

林勿峴

編輯

在縣東二十里。

神漢川

編輯

在縣北一里。其源出山川 南角山。在縣南八里。 高山。在縣西十里。 芚洞山。在縣東二十里。 林勿峴。在縣東二十里。 神漢川。在縣北一里。其源出寧海府日月山,經安東府瓦釜灘,合於犬項津。南岸石壁四百餘尺,因以爲城基,而未之築。

新增楸峴

編輯

在縣西十五里。

土産

編輯

松蕈、紫草、蜂蜜、人參、地黃、白茯苓、石蕈。

烽燧

編輯

南角山烽燧

編輯

東應寧海府廣山,西應安東府臨河縣藥山

亭榭

編輯

鴨腳臺

編輯

在客舘北。

徐居正詩:好在軒前鴨腳臺,能容過客去還來。江南誰唱章臺柳?隴上無憑驛使梅。紅樹近人濃欲滴,靑山滿眼矗成堆。白頭鞅掌成何事?歲月悠悠付酒杯。

學校

編輯

鄕校

編輯

在縣南四里。

驛院

編輯

普施院

編輯

在縣東一里。

普賢院

編輯

在縣東[16]十里。

楸峴院

編輯

在縣西十五里。

徐居正詩:雲磴崎嶇石徑盤,山腰有院兩三間。雷聲轉壁雙溪合,雨腳連空萬木攢。馬踏羊腸雲外去,人看鳥背嶂中還。顧不是風騷客,何事空吟《蜀道難》!

三豆等院

編輯

在縣東十五里。

佛宇

編輯

水淨寺

編輯

南角山

祠廟

編輯

社稷壇

編輯

在縣西。

文廟

編輯

在鄕校。

城隍祠

編輯

在縣北二里。

厲壇

編輯

在縣北。

古跡

編輯

泉宿部曲

編輯

在縣東十里。

春甘部曲

編輯

在縣北十里。

巴叱部曲

編輯

在縣南十五里。

古乙亇部曲

編輯

在縣東三十里。

省夫部曲

編輯

在縣北三十里。

人物

編輯

本朝趙庸

編輯

官至禮儀判書。諡文貞。博學能文,而尤精於性理之學。嘗謫居醴泉郡,敎授不倦,多知名士。趙末生尹祥裵恆裵槓皆出其門。

新增李堣

編輯

登第,官至戶曹參判。有詩名。

軍威縣

編輯

東至義城縣界五里,南至義興縣界二十四里,西至善山府界十六里,北至比安縣界二十里。距京都五百七十五里。

建置沿革

編輯

新羅奴同覓縣景德王改今名,爲嵩善郡領縣。高麗顯宗尙州仁宗還屬一善縣恭讓王置監務。本朝太宗十三年,例改爲縣監。

屬縣

編輯

孝靈縣

編輯

靈,一作「令」。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本新羅芼兮縣景德王改今名,爲嵩善郡領縣。高麗顯宗尙州仁宗還屬一善恭讓王時來屬。本朝因之。

官員

編輯

縣監、訓導

編輯

各一人。

郡名

編輯

奴同覓赤羅

姓氏

編輯

本縣朴、羅、方、徐、吳。

孝靈劉、司空、陶、澤。

朴、金、孫竝來

卞、卓竝續

風俗

編輯

風俗淳質

編輯

金克己詩註:風俗淳質,雖邑豪荷鋤攜耒,皆勤於農事,豪家婦女未嘗服羅綺。

山川

編輯

馬井山

編輯

在縣東南五里。鎭山。

朴達山

編輯

孝靈縣。距本縣南二十四里。

韓敵山

編輯

在縣南十五里。

祈雨峯

編輯

在縣西七里。有古祈雨壇,故名。

風峴

編輯

在縣西十里。

槌峴

編輯

在縣西十六里。

幷川

編輯

在縣南十一里。義興縣南川缶溪縣南川合爲一川,故名。經縣西而北,爲比安縣南川

南川

編輯

在縣南一里。流至韓敵山下爲幷川

新增花山

編輯

在縣西二十五里。

籠巖

編輯

在縣北十三里。

磊峴

編輯

孝靈縣東七里。

土産

編輯

松蕈、蜂蜜、漆、紫草、沙器、綿子。

學校

編輯

鄕校

編輯

在縣東二里。

烽燧

編輯

馬井山烽燧

編輯

南應朴達山,北應比安縣肝岾山

朴達山烽燧

編輯

南應義興縣吐峴,北應馬井山

驛院

編輯

召溪驛

編輯

在縣南四十一里孝靈縣

金克己詩:朝悲謝公鏡,夕泣楊子岐。片心掛日下,孤跡飄天涯。羊腸未全險,虎尾安足危?人間寵辱境,一視眞男兒。

長水院

編輯

在縣南九里。

天寶院

編輯

在縣北五里。

義省院

編輯

在縣北十六里。

上院

編輯

在縣南三十六里。

倉庫院

編輯

在縣南二十三里。

佛宇

編輯

月影寺

編輯

迎邦山

馬井寺

編輯

馬井山

祠廟

編輯

社稷壇

編輯

在縣西。

文廟

編輯

在鄕校。

城隍祠

編輯

在縣東五里。

厲壇

編輯

在縣北。

金庾信祠

編輯

孝靈縣西嶽。俗稱三將軍堂。每歲端午日,縣首吏率邑人,以驛騎旗皷迎神,遊於村巷。

許樞詩:人言古將主西城,遺俗於今祀事明。每歲無違重五日,豎旗槌皷慰神情。

古跡

編輯

召召保部曲

編輯

在縣西十里。

仍未谷部曲

編輯

孝靈縣北十五里。

孝子

編輯

本朝朴約之

編輯

年十七遭父喪,居廬三年,杖而後起。後喪母,又廬三年。一日野火,將及於廬,約之號慟,火自滅。人以爲孝誠所感。

烈女

編輯

本朝徐氏

編輯

故郞將徐思達之女也。嫁同縣人都雲峯,纔一年而夫死,哀毀過禮,常就堂後竹林,抱竹呼泣。宣德癸丑春,忽一日生白竹三叢,三年至七八叢。正統戊午春,世宗大王命圖白竹以進,復戶旌門。

題詠

編輯

煕煕尙有古淳風

編輯

金克己詩:十里桑麻一徑通,云云。犁鋤只自鳩民事,綺繡何曾蠹女功?花霰背春紅遍地,麥波迎夏翠連空。境閑不似人間世,疑是華胥落夢中。

山轉溪回作一城

編輯

尹祥《孝靈縣》詩:云云,數家粧點畫圖明。

比安縣

編輯

東至義城縣界十六里。南至軍威縣界十七里。西至善山府界二十二里,至尙州界二十一里。北至醴泉郡界三十三里。距京都五百三十八里。

建置沿革

編輯

新羅阿火屋縣一雲幷屋景德王比屋,爲聞韶郡領縣。高麗顯宗尙州牧恭讓王二年幷安貞縣。本朝世宗三年,改稱比安縣。五年還治所於比屋,遂改今名。

屬縣

編輯

安貞縣

編輯

貞,一作「定」。在縣北十七里。本新羅阿屍兮縣景德王安賢,爲聞韶郡領縣。高麗初改今名,顯宗尙州恭讓王二年,置監務,兼任比屋。我世宗改名安比,後移治於比屋,改稱比安,仍屬焉。

官員

編輯

縣監、訓導

編輯

各一人。

郡名

編輯

阿火屋屛山比屋幷屋

姓氏

編輯

比屋朴、孫、袁、張。

一作「鄭」、羅竝來

安貞吳、林、羅。

密陽

新平下筆坫勿失二部曲同

黃、林竝續

風俗

編輯

民淳俗儉

編輯

朴潔詩:民淳俗儉古風存。

形勝

編輯

雙溪帶繞,疊嶂屛迴

編輯

鄭宗周詩:雙溪羅帶繞,疊嶂錦屛迴。

山川

編輯

城隍山

編輯

在縣北一里。鎭山。

大巖山

編輯

在安貞縣西三里。

肝岾山

編輯

在縣南七里。

南川

編輯

在縣南一里。卽軍威縣幷川下流。

雙溪

編輯

在縣東十里。義城縣幷川之下流。又北流,合於南川,至尙州丹密縣,入洛東江

豬池

編輯

安貞縣西。

開天池

編輯

在縣北二十一里。縣監李玕所築。

新增聖安窟

編輯

在縣北十一里。

觀魚臺

編輯

安貞縣南五里。

土産

編輯

蜂蜜、漆、紫草、人參。

宮室

編輯

樂山軒

編輯

卽客舘東軒。

金之慶記:孔子之言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凡營宮室者,卜地苟不得山水之勝,則雖窮奢極侈後世無以加,何足取哉?是軒也,坐而四顧,則靑山旁圍,狀若屛焉;澗水流前,橫如帶焉。實有登臨之適,而山水之樂具矣。其他制度之巧,丹雘之麗,特餘事耳。

自今登是軒者,山水之樂,當取之左右而逢原矣。況縣之別號,本是屛山,畫山水於屛,不若接山水乎?目取屛之義,敢以樂山名軒,可乎?

烽燧

編輯

肝岾山烽燧

編輯

南應軍威縣馬井山,北應大巖山

大巖山烽燧

編輯

南應肝岾山,北應醴泉郡所伊山

樓亭

編輯

衢謠樓

編輯

在客舘東。

河崙記:親試科第三人,右正言知製敎朴君瑞生將往故鄕,拜掃先塋告別,且請余曰:「吾鄕比屋,舊爲尙州屬縣,去州六十餘里。縣吏五日一詣州聽命,奔走猶恐不及,往往有緩急。州吏到縣,則施辱縣吏,流毒縣民,有不可勝言者矣。前朝之季,事多倉卒,縣之勢日蹙矣。至我國朝,具知其故,諸屬縣與州相阻者,皆置監縣官一人,使自爲治,吾鄕例得官,然後吏民稍至蘇息。

歲癸未之春,監縣官兪君讓到官,凡可以起廢者,靡不圖之。一日集縣之父老而語之曰:『舘宇,所以接待使命、宣布德威者也。縣旣非前日之比矣,館宇卑狹如此,當夏之熱,無以安使命。父老亦能無愧乎?』咸曰:『惟命。』舘之南有通衢,老樹數株夾衢而峙,乃就其陰,構樓三間,役民農隙,不日而成。坐而四顧,則靑山旁圍,澗水流前,綠陰滿地,淸風自至,實有登臨之適矣。請子幸名之且爲記,以光吾縣也。」

余曰:「拙文安敢爲然?余嘗聞之民比屋可封,今聞比屋之名,不能不有感於懷矣。士生斯世,幼而讀聖人書,孰不有堯、舜君民之志哉?卒未有能行之者,謂之何哉?夫之道,仁義而已矣。仁義,人心固有之理,人皆有是心而心皆有是理矣,但不能盡心焉耳。上有盡心之君,下有盡心之臣,君臣相遇,自古爲難矣。正言旣比屋世家,夙聞比屋之名,其有君民之志者,爲不淺矣。逢辰休嘉,射策大庭,超昇侍從之列,職之以言責,君之知非不深矣,君之任將大矣。他日以君民之心,行堯、舜君民之政,使吾東方有比屋可封之俗,則必自子之縣始矣,旣有可封之俗,則必有康衢謠矣。館之南有樓,樓之南有衢,則縣民之謠於是衢者,將必源源而不已矣。登是樓而聞是謠者,其樂爲如何哉?敢以衢謠名樓,可乎?」

正言拜曰:「大哉言乎!鯫生烏敢當哉?然此意敢不歸語鄕人父兄,服膺而勿失之哉?」

予老矣,不能盡心者矣。旣以名樓,且重有感於懷矣,故書以爲記。

新增雙明樓

編輯

在客舘東。

學校

編輯

鄕校

編輯

在縣西一里。

驛院

編輯

安溪驛

編輯

在縣北二十九里。

雙溪驛

編輯

在縣東十里。

興係院

編輯

在縣西十九里。

玉彌院

編輯

在縣東十四里。

長足院

編輯

在縣北五里。

楮川院

編輯

在縣北十九里。

安溪院

編輯

在縣北二十八里。

加次院

編輯

在縣東十五里。

佛宇

編輯

龍泉寺

編輯

飛鳳山

安長寺

編輯

無居山

彌屹寺

編輯

鳳尾山

祠廟

編輯

社稷壇

編輯

在縣西。

文廟

編輯

在鄕校。

城隍祠

編輯

在縣北一里。

厲壇

編輯

在縣北。

古跡

編輯

退谷部曲

編輯

在縣東十里。

新平部曲

編輯

下筆坫伊部曲

編輯

勿失部曲

編輯

人物

編輯

本朝朴瑞生

編輯

太宗朝登第,歷官至吏曹參議、嘉善大夫、安東大都護府使。

孝子

編輯

本朝柳砲

編輯

官至慶山縣令。居母喪,廬墓三年。事聞旌閭。

題詠

編輯

官居今冷落

編輯

金謙詩:云云,古瓦綠苔封。

四山松翠近簷楹

編輯

李永肩詩:云云,階下寒塘徹底淸。

雙溪合抱玉灣回

編輯

徐居正詩:云云,公舘依然島嶼開。馬度翠橋鼇背過,鳥飛蒼壁畫中來。

禮安縣

編輯

東至寧海府界四十一里,南至安東府界十二里,西至榮川郡界三十九里,北至奉化縣界四十一里。距京都五百四十五里。

建置沿革

編輯

高句麗買谷縣新羅善谷,爲柰靈郡領縣。高麗太祖時,城主李能宣擧義歸順,改今名,陞爲郡。顯宗吉州辛禑藏其胎於縣地,復爲郡,尋陞爲州。恭讓王置監務。本朝改縣監。

官員

編輯

縣監、訓導

編輯

各一人。

郡名

編輯

買谷善谷宣城

姓氏

編輯

本縣金、李、禹、趙、安、權、姜、朴、鄭、崔、賈。

宜仁金。

風俗

編輯

俗尙節儉

編輯

觀風案。

地偏土薄

編輯

金孝貞《東樓》詩。

山川

編輯

城隍山

編輯

在客舘北。鎭山。

祿轉山

編輯

在縣西二十里。

邀聖山

編輯

在縣北十八里。

長葛峴

編輯

在縣東三十里。寧海府靑杞縣界。

靈芝山

編輯

在縣北五里。

龍頭山

編輯

在縣北二十二里。

崔詵《龍壽寺記》:「自太白而南,起伏三百餘里,突如而秀出者,是爲龍頭山,實永嘉郡所負而都者也。」

鼻巖

編輯

在縣南三里。高十餘丈。其上可坐五六十人,前臨大川,邑人遊賞之地。

造山藪

編輯

浮津南岸。

羅火石川

編輯

在縣東二十八里。卽奉化縣買吐川下流。

損良川

編輯

在縣東五里。卽羅火石川下流,至縣南一里爲浮津,南流至安東府犬項津

浮津

編輯

在縣南一里。卽羅火石川下流,至安東府蓼村灘

新增月明潭

編輯

在縣東二十五里。

土産

編輯

人參、蜂蜜、紫草、松蕈、銀口魚、鐵出縣東上里、五味子、石蕈、海松子、漆、白茯苓、雪綿。

城郭

編輯

北山城

編輯

石築。周一千一百四十九尺,高四尺。有軍倉。

烽燧

編輯

祿轉山烽燧

編輯

南應安東府開目山,北應奉化縣龍岾山

樓亭

編輯

秋興亭

編輯

在客舘東。洪煕元年,縣監朴潔建,觀察使河演名而記之。

殷汝霖詩:四窓錦繡山光近,一帶琉璃水色深。

東樓

編輯

在縣東。

新增雙碧樓

編輯

浮津岸上。

學校

編輯

鄕校

編輯

在縣北一里。

驛院

編輯

宣安驛

編輯

在縣南三里。

大寺院

編輯

在縣西一里。

場院

編輯

在縣東二十八里。

佛宇

編輯

龍壽寺

編輯

龍頭山南。高麗誠源始構,毅宗爲僧釋胤改構,賜名龍壽,命崔詵記之。

新增李堣詩:家西無十里,松檜森成市。溪山百戰後,荒涼餘古寺。禪扃鎖雲煙,陰壑號魑魅。出門迎我來,貿貿僧三四。長齋風雨餘,半爲回祿祟。空庭塔減層,金粟色憔悴。頹墻藤葛合,畫壁蛛網施。蕭條物色多,不似曾遊地。匡廬讀書處,遽灑廣武淚。乃知象敎衰,千載逢聖治。吾道行天,陰霾自屛止。緇袍爲冠巾,錚鉢化耒耜。遂令金仙宮,變作民田裡。皎皎姬孔法,萬古扶人紀。

聖泉寺

編輯

邀聖山

骨乃寺

編輯

靈芝山

祠廟

編輯

社稷壇

編輯

在縣西。

文廟

編輯

在鄕校。

城隍祠

編輯

在縣北山城內。

厲壇

編輯

在縣北。

古跡

編輯

宜仁廢縣

編輯

在縣東九里。本安德縣知道保部曲高麗恭愍王陞爲縣,改今名,屬安東恭讓王時來屬。

大王藪

編輯

崔詵《龍壽寺記》:「龍頭山之南有洞,洞之口有藪,土人稱爲大王藪。蓋我太祖略地至南方,屯兵於此,三日後乃行。至今其地多喬木衆卉,樵蘇者不敢近,謂有神物護之者。」

名宦

編輯

本朝成揜

編輯

爲縣監。

新增金詮

編輯

成宗命儒臣分蒞諸道殘邑,詮以弘文舘修撰出爲縣監。淸簡爲治,邑人慕之,爲立生祠。

寓居

編輯

高麗禹倬

編輯

舊居在鼻巖南二里。詳丹陽郡人物。

孝子

編輯

高麗黃載

編輯

以知印仕於京,夢其母病,卽辭職,一日而至,母果病,呼泣侍藥。母歿,居廬三年。洪武辛巳,旌門復戶。

本朝禹錫寶

編輯

爲親廬墓三年。成宗十二年旌閭。

題詠

編輯

緣溪一路從山轉

編輯

洪汝方詩:云云,滿壑千林隱霧深。 眼前山水不須屛。

金輔輪詩:遠眺依稀近卻明,云云。

水複山重路屈盤

編輯

徐居正詩:云云,飛飛紅葉送征鞍。他時記我曾遊地,過卻名區仔細看。

峽拆奔泉隨地盡

編輯

前人詩:云云,山排列嶂揷天高。

龍宮縣

編輯

東至醴泉郡界十五里,南至同郡界三十五里,西至尙州界十二里,北至同州界九里。距京都四百四十四里。

建置沿革

編輯

新羅竺山一雲園山高麗成宗陞爲龍州刺史,穆宗罷刺史降爲郡,顯宗改今名屬尙州明宗置監務。本朝因之。太宗朝例改爲縣監。

官員

編輯

縣監、訓導

編輯

各一人。

郡名

編輯

竺山園山龍州

姓氏

編輯

本縣金、朴、全。

鄭、尹竝村

投化

鎭海

長鬐

寧越

平海

茂松陽井豐壤河南平丘曲溪

風俗

編輯

俗尙和睦

編輯

觀風案。

形勝

編輯

一帶水,四圍山

編輯

蔣敦義詩:一帶水如會稽水,四圍山似永嘉山。

山川

編輯

竺山

編輯

在客舘北。鎭山。

龍飛山

編輯

在縣南二里。

天德山

編輯

在縣東七里。

河豐津

編輯

安東府犬項津醴泉郡沙川省火川之水,合於龍飛山下,爲河豐津

李奎報詩:碧湖輕棹木蘭舟,滿目煙濤摠是愁。今歲漸非前歲貌,異鄕[17]憶故鄕遊。龍湫日[18]腥雲合,蠻嶺秋寒瘴氣收。路斷方壺無計往,玉芝無奈老滄洲。

無訖灘

編輯

在縣南七里。

鵲灘

編輯

在縣南十四里。

修正灘

編輯

在縣東四十里。

○自無訖灘至此,皆犬項津下流。

省火川

編輯

在縣西六里。

沙川

編輯

在縣南門外。卽醴泉郡沙川下流。

土産

編輯

修正灘、莞草、梨、銀口魚、白花蛇、海松子。

城郭

編輯

龍飛山城

編輯

石築。周八百七十一尺,高七尺。內有三泉,有軍倉。

烽燧

編輯

龍飛山烽燧

編輯

東應醴泉郡西巖山,南應同郡多仁縣所伊山,北應尙州山陽縣所山

樓亭

編輯

水月樓

編輯

在客舘東。

金守溫詩:淸時無事又身閑,太守交[19]伯仲間。痛飮百杯樓上臥,捲簾南北是靑山。

徐居正詩:身閑不得況心閑?白盡雙頾簿領間。謾說靑山歸不得,南來無處不靑山。

淸遠亭

編輯

全元發舊居。在省火川東岸。以篆刻「淸遠亭」三字於石壁上。後琴柔繼居之。

新增浮翠樓

編輯

水月樓北。

洪貴達記:龍州沙川之淸淺,林藪之深鬱,聞於南州。予少時學於縣人朱氏之門,每講讀有隙,攜同伴步遊川藪間,倦則投於客舍而休焉。縣在南山之北、北山之南,四面環翠。出門有淸流拖練,隔水有深林蓊蔚,可謂勝矣。獨恨夫舘舍之隘陋而樓臺之低微也。邇後僕仕宦於朝,足不跡江湖[20]者,數十餘年,而試一至焉,其形勝如舊,而樓觀之凋廢,殆有甚焉,蓋嘗爲山川興嘆也。

弘治四年,陽川許侯珉來蒞玆邑,旣興民之利,除民之害,民樂其樂,而復無事於事。則乃周覽山川之勝,而登樓嘆曰:「噫!是所謂不稱。有如此山川而舘宇如是,庸非爲守者責乎?況官廨非以私吾身也,爲王人也,敢嫌疑之乎?」客舘之東,舊樓之北,有地隆然,有石頑然。乃鑿其頑,夷其隆,樓於其上,中三楹爲公坐之所,東西隅各室三間爲嚮晦燕息處,制甚宏麗。俯瞰晴川,眼明神爽,四山嵐翠,浮浮霏霏,繚繞乎簷甍之下。夫然後地與居庶幾不相齟齬,而爲官者或氣鬱而政滯,登斯樓也,則有豁然而霽,怳然而悟者矣,尙亦有利哉?

旣成,有以許侯之言來告予者曰:「樓新而未有名。是公舊遊地也,願公名而記之。山川其亦有望於公矣。」予以疇昔所面目者,名之曰浮翠。旣又曰:「予未弱冠,有川藪之遊,至今四十有餘年。其間食於土稱守宰者,不知其幾何,而未有作之者,至吾侯始成焉,山川之與人遇不遇,豈有時歟?雖然,事不可苟作,所貴,因乎時、順乎人。雖有山川形勢之勝,苟國家多事,農桑失時,閭閻愁嘆,則亦何暇以爲?而爲之者,直殘民耳。今聖明在上,黎民按堵;賢守令布列州縣,田裡安業,民樂於赴功如子趨父,則夫烏得而坐低樓壞舘,孤負山川哉?於侯之一擧,而大平之象、邑人之心可知矣,是不可以不記也。」

姜渾詩:高樓一宿覺淸閑,身在煙林積翠間。夜雨政佳晴亦好,朝來雲捲出靑山。

學校

編輯

鄕校

編輯

在縣西二里。

驛院

編輯

大隱驛

編輯

在縣北三里。

知保驛

編輯

在縣東三十五里。

天德院

編輯

天德山

石峴院

編輯

在縣東五里。

省火川院

編輯

省火川邊。

長安院

編輯

在縣西九里。

龍西院、津院

編輯

俱在縣西南二十一里。

佛宇

編輯

白華寺

編輯

天德山。寺有二樓,西曰觀空,東曰政堂

李齊賢《觀空樓記》:[21]菴坦師作精舍於龍宮郡天德山。有二樓,西曰觀空,其徒之老號雲叟者記之;東曰政堂,以政堂韓宰相嘗南遊登其上,故名之。

政堂之歸,師屬以索文於予,爲樓之榮,已而師繼至,予相見問焉曰:「菩提達摩以造塔起寺爲有爲之福,而獨照常知爲眞功德,雖以天子之尊,不見容而不恤也。師師達摩,顧乃勞心土木以壯屋室,託名達官以侈遊觀,其亦有說乎?」

師曰:「今夫有人將適千里,怠而莫有率之,半塗而不進;昧而莫有道之,由徑而不達。吾觀擧今世吾徒所以學道,得古人糟粕之餘,居然自肆,醺酣聲利,不幾乎半塗之怠者歟?或凍餒山林,剋志修悟,款啓聽瑩,靡所取正,不幾乎由徑之昧者歟?吾爲是發憤結社,庶幾糾合吾徒,捨聲利之醺酣,免山林之餒。率其怠,道其昧,則於吾師所謂獨照常知之理,必有默契而懸解者焉。吾將以大吾師之道也,非故爲有爲之福也。若夫暉老之於裵相國,滿公之於白少傅,唱酬問答,叢林傳爲盛事,曷嘗避嫌於達官哉?吾樓之名得自韓公,世有古今,其致一也。」

余旣聞而謝之,書其語爲記。其山川之勝,面勢之宜,經始落成之歲月,雲叟言之,此不復雲。

○前人詩:勝遊多是費躋攀,最愛蓮[22]住淺山。一水[23]鋪延曠遠,兩巒襟合[24]幽閑。莫求佛外兼心外,要信[25]人間[26]夢間。聽得[27]樓名諳得理,何須去對主人顔?

權思復詩:聞有名藍未一攀,見詩方覺好湖山。洞門無鎖俗難到,樓上捲簾僧自閑。千古煙霞興廢外,六時鍾鼓翠微間。老人不拒禪師命,寫出荒蕪有忸顔。

廉興邦詩:樓迥星河手可攀,松杉滿目坦公山。龍聞法出雲初散,鳥誦經來聲更閑。徙倚一身兜率上,跏三世剎那間。無人解得觀空意,爲說分明亦強顔。

興泉寺

編輯

在縣南二十里。

祠廟

編輯

社稷壇

編輯

在縣西。

文廟

編輯

在鄕校。

城隍祠

編輯

在縣東一里。

厲壇

編輯

在縣北。

古跡

編輯

陽井部曲

編輯

在縣南二十二里。

豐壤部曲

編輯

在縣南十三里。

河南部曲

編輯

茂松部曲

編輯

平丘部曲

編輯

曲溪部曲

編輯

人物

編輯

高麗全元發

編輯

鷹揚軍民部典書之子,版圖摠郞大年之孫,典法摠郞忠儆之曾孫[28]。入元朝爲榮祿大夫、兵部尙書、集賢殿大學士,本國封竺山府院君。號菊坡。子僩,司僕判事。孫強、謹、敬等俱捷巍科,歷揚淸顯[29]

寓居

編輯

本朝趙峿

編輯

琴柔

編輯

新增孝子

編輯

本朝權直衡

編輯

燕山時,短喪法嚴,直衡父母連逝,服衰六年,不食鹽菜。事聞旌閭。

鄭珊瑚

編輯

年八歲,父得惡疾,斷指和酒以進,病卽愈。事聞旌閭。

題詠

編輯

林端出麗譙

編輯

李奎報詩:初入龍宮郡,云云。渦圓官妓笑,磬折縣胥腰。激水寒搖岸,垂楊綠映橋。居民皆地着,斥鴳亦逍遙。

窓外群峯謝眺山

編輯

權近詩:一郡風煙十里間,政淸刑簡吏民閑。門前直道澹臺路,云云。

附錄

編輯
  1. 《高麗史ㆍ地理志》「團」原作「都團」。
  2. 《高麗史ㆍ地理志》「鄕」原作「內鄕」。
  3. 《佔畢齋集ㆍ榮川小樓記》「傅」原作「濡」。
  4. 《佔畢齋集ㆍ榮川小樓記》「裕」原作「猷」。
  5. 《佔畢齋集ㆍ榮川小樓記》「闕隙」原作「鑿」。
  6. 《圃隱集ㆍ次榮州板上韻》「身世」原作「十載」。
  7. 《謹齋集ㆍ順興鳳棲樓重營記》「本」原作「體」。
  8. 《謹齋集ㆍ順興鳳棲樓重營記》「入」原作「人人入」。
  9. 《謹齋集ㆍ順興鳳棲樓重營記》「之」原作「郊迎」。
  10. 據《謹齋集ㆍ順興鳳棲樓重營記》,此處應軼「失」字。
  11. 《私淑齋集ㆍ豐基郡題詠》「著」原作「昔」。
  12. 《東文選ㆍ雨中登義城北樓》「暖」原作「爛」。
  13. 《東文選ㆍ雨中登義城北樓》「腸斷」原作「惆悵」。
  14. 《㵢谿集ㆍ城隍祭迎送神歌》續有「兮」字。
  15. 《東文選ㆍ盈德客舍記》「秋」原作「冬」。
  16. 《東國輿地勝覽》「三」原作「二」。
  17. 《東文選ㆍ河豐江泛舟》「還」原作「唯」。
  18. 《東文選ㆍ河豐江泛舟》「暮」原作「落」。
  19. 《拭疣集ㆍ次龍宮水月樓韻》「歡」原作「情」。
  20. 《虛白亭集ㆍ龍宮浮翠樓記》「江湖」原作「湖山」。
  21. 《東文選ㆍ白華禪院政堂樓記》「默」原作「然」。
  22. 《益齋亂藁ㆍ寄題白花禪院觀空樓次韻》「宮」原作「坊」。
  23. 《益齋亂藁ㆍ寄題白花禪院觀空樓次韻》「練」原作「帶」。
  24. 《益齋亂藁ㆍ寄題白花禪院觀空樓次韻》「護」原作「貯」。
  25. 《益齋亂藁ㆍ寄題白花禪院觀空樓次韻》「要信」原作「須着」。
  26. 《益齋亂藁ㆍ寄題白花禪院觀空樓次韻》「卽」原作「比」。
  27. 《益齋亂藁ㆍ寄題白花禪院觀空樓次韻》「聽得」原作「一聽」。
  28. 此處系新增,但未標註。
  29. 《東國輿地勝覽》「本國封竺山府院君。號菊坡。子僩,司僕判事。孫強、謹、敬等俱捷巍科,歷揚淸顯」原作「致仕。號菊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