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 方廣大莊嚴經
卷第十
卷第十一 

方廣大莊嚴經卷第十

編輯

中天竺國沙門地婆訶羅奉詔譯

讚歎品第二十三

編輯

爾時,佛告諸比丘:「時淨居天子以天妙香花遍散佛上,如佛世尊真實功德,以偈讚曰:

   「『眾生煩惱暗,智慧能銷除,如來所以出,為世光明者。
   降伏諸魔軍,功德皆圓滿,當雨大法雨,以普洽群生。
   世間最勝人,智力無踰者,處世無染著,猶如淨蓮華。
   眾生在長夜,煩惱病纏縛,佛為大醫王,療之令得愈。
   尊今出於世,八難咸空寂,一切人天等,遇佛蒙安樂。
   若有覩見此,人中勝丈夫,經於百劫中,不墮諸惡趣。
   若有得聞佛,微妙甚深法,速除煩惱患,苦蘊亦皆盡。
   當得殊勝果,解脫涅槃樂,於諸世間中,得為應供者。
   若有勸供養,亦獲大福利,當得勝妙果,乃至於涅槃。』」

佛告諸比丘:「淨居天子讚如來已,合掌恭敬於一面立。是時遍光天子,復以種種微妙香華,塗香末香燒香散華幢幡寶蓋供養如來,圍遶三匝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牟尼深智聲和美,獲得無上大菩提,於諸聲中最第一,是故我等今敬禮。
   於諸世間起慈故,為作燈明作依止,能拔眾生諸毒箭,復為世間大醫王。
   尊昔值遇然燈佛,發大慈心潤一切,尊如世間淨蓮華,不為三界淤泥染。
   其心堅固無能沮,高廣難動如須彌,又如金剛不可壞,亦如含秋淨滿月。』」

佛告諸比丘:「遍光天子讚如來已,合掌恭敬於一面立。是時梵眾天子以無量摩尼莊嚴寶網,覆菩提道場供養世尊,頂禮佛足右遶三匝,以偈讚曰:

   「『世尊能持明智光,及持三十二勝相,念慧功德皆圓滿,離諸結使諸過惡,清淨無垢斷三毒,是故我等今敬禮。
   名稱普聞證三明,施諸眾生三解脫,清諸濁穢心調伏,起大慈悲利世間,三業寂靜出於世,蠲除三疑無染著。
   為諸世間行苦行,以四聖諦化眾生,勤修善行超諸行,自得度已當度彼。
   魔王將諸魔眾來,尊以慈悲悉降伏,已得甘露菩提道,是故我等咸歸命。』」

佛告諸比丘:「梵眾天子如是種種讚歎佛已,退住一面。是時右面魔王子清白之部至世尊所,以眾妙寶蓋奉上如來,以偈讚曰:

   「『我自見如來,端坐菩提座,魔軍極熾盛,超然不驚悸,而於一念頃,降伏悉無餘。
   既有如是德,我今稽首禮,一切皆圓滿,無上大牟尼。
   魔眾如恒沙,本不能傾動。
   尊為菩提故,無量劫行檀,捨施妻子等,身肉及手足,一切皆無悋,故得勝莊嚴。
   尊發廣大願,得成無上道,當度諸群生,定慧為甲冑,淨法為船筏,意樂圓滿已,方度諸群生。
   我以歡喜心,讚佛諸功德,願我於來世,得成無上道,又以此功德,降伏眾魔怨,速證一切智。』」

佛告諸比丘:「清白魔子說如是偈讚歎佛已頂禮如來,恭敬圍遶卻住一面。是時復有他化自在天王,與無數天子恭敬圍遶來至佛所,將妙閻浮檀金天花散如來上,以偈讚曰:

   「『如來所說皆真實,無有覆藏無雜亂,遠離癡冥及罪垢,證得甘露大菩提,光明遍照於十方,是故我今稽首禮。
   世尊慈悲於一切,善別諸根摧外道,智慧殊勝十力者,能顯眾生微妙行,身處虛空現神變,猶如履地無罣礙。
   見彼生死廣大愛,知惟妄苦而棄之,當隨天人諸意業,教化皆令得解脫。
   利益十方如日光,復於三界猶如眼,為諸世間作依止,其心曾不生貪著,遊戲神通得自在,而於世間無與等。』」

佛告諸比丘:「他化自在天王讚歎佛已,與諸天眾頂禮圍遶卻住一面。是時化樂天王與諸天眾,恭敬圍遶來至佛所,以種種花鬘珍寶繒綵,供養如來,以偈讚曰:

   「『如來智慧光,滅盡於三垢,煩惱皆已斷,吉祥悉成就。
   世間諸眾生,執著於邪慢,尊今攝取之,致於甘露道。
   是故出世間,天人所供養,能除煩惱病,說為大醫王。
   日月摩尼火,帝釋梵王等,若於世尊前,其光悉不現。
   智慧所照燭,是處咸吉祥,一切皆希有,故我今頂禮。
   世尊知實義,亦知虛妄法,於此二法中,無非如實說。
   言詞甚微妙,心意極調柔,為天人導師,故我今頂禮。
   尊有大智慧,覺悟諸群生,三明八解脫,能除彼三毒。
   善識眾生根,堪受不堪受,各隨其意樂,故我今頂禮。』」

佛告諸比丘:「化樂天王說是偈已,與諸天眾頂禮佛足卻住一面。是時兜率天王與諸天眾,恭敬圍遶來詣佛所,以種種天妙衣服珠網寶蓋,以覆佛上,說偈讚曰:

   「『往昔兜率宮,廣說清淨法,遺教今猶在,諸天咸戀慕。
   如是功德海,為世作明燈,見者無厭足,故我今頂禮。
   尊於彼天沒,八難皆銷盡,而坐菩提場,世間獲安樂。
   佛為眾生故,起大菩提心,今已降魔怨,得成無上道。
   請速度未度,轉于大法輪。』」

佛告諸比丘:「兜率天王說是偈已,頂禮佛足退坐一面。是時夜摩天王與諸天眾,恭敬圍遶來詣佛所,以種種香花塗香末香幢幡寶蓋,供養於佛,以偈讚曰:

   「『佛為無上士,世間誰與等?戒定慧解脫,故我今頂禮。
   我觀諸天眾,於此菩提場,以妙寶臺閣,供養於尊者,無有餘人天,堪受如斯供。
   佛為世間出,長時苦行已,降伏魔軍眾,得成無上道。
   滅除無明暗,智光照十方,與世為法眼,利益於一切。
   設於無量劫,讚歎佛世尊,一毛孔功德,猶尚不能盡,名聞遍十方,故我今頂禮。』」

佛告諸比丘:「夜摩天王讚歎佛已,與諸天眾恭敬圍遶,頂禮佛足卻住一面。是時釋提桓因與三十三天及諸天眾,恭敬圍遶來詣佛所,以種種寶幢幡蓋香花衣服供養佛已,頂禮如來,以偈讚曰:

   「『如來功德甚清淨,身心不動若須彌,智慧光明照十方,名稱普聞於一切。
   世尊往昔於多劫,供養無量諸如來,故得降魔成正覺,堪受人天勝供養。
   尊是多聞定慧者,開彼無上智法眼,我今歸依釋勝幢,一切世間大法主。
   尊為菩提於多劫,廣行無量諸苦行,慈悲喜捨及方便,精進智慧大梵福。
   已得如是等功德,今復具足十力果。
   我覩佛坐菩提時,魔王軍眾欲加害,諸天或有憂懼者,如來身心不驚動,世尊以手垂下時,魔軍於是皆退散。
   在昔諸佛成正覺,尊今得道亦如是,福智一切皆無異,是為人天應供者。』」

佛告諸比丘:「釋提桓因以如是等偈讚佛已,頭面禮足卻住一面。是時四大天王與諸天婇女,皆持薝波花、婆利師等種種香花,奏天妓樂來詣佛所,供養佛已,說偈讚曰:

   「『如來美音聲,能悅一切意,善行精進戒,心淨常微笑,令眾生愛樂,故我今頂禮。
   以彼微妙言,除眾生煩惱,能與無量樂,離罪心清淨,獲得無漏智,世間無與比。
   平等而不動,猶如須彌山,示現於世間,如蓮華出水。』」

佛告諸比丘:「四天王讚歎佛已,頂禮圍遶卻住一面。是時虛空諸天,亦以種種香花寶蓋幢幡鈴網彌覆虛空,又出半身,各持種種寶珠瓔珞,供養如來,以偈讚曰:

   「『我常處虛空,善惡悉皆覩,惟有如來身,清淨無諸過。
   又見菩薩眾,持種種寶臺,遍於虛空中,其數無有量。
   又見菩薩眾,供養於如來,散彼微妙花,積滿大千界。
   又見菩薩眾,將無量供具,花鬘諸瓔珞,傘蓋及耳璫,花香極盈滿,悉皆無雜亂,如流歸大海,雲集遍虛空。
   如來受彼供,一切心平等。』」

佛告諸比丘:「虛空天眾供養佛已,頂禮圍遶卻住一面。是時地神供養佛故,淨掃其地灑以香水,散以名花遍菩提場皆悉清淨,又以寶幔彌覆其上,即以偈頌讚歎如來:

   「『如來坐是大千界,此為堅固金剛座,假使身肉盡乾銷,未得菩提終不起。
   如來不以神通力,我此所居當碎裂,見此諸來菩薩眾,我等今者咸安隱。
   世尊此地經行故,三千世界並蒙光,佛光所至皆是塔,何況身居此成道,我所統領諸土地,并願世尊之所用。
   是諸佛子及聲聞,并所說法之功德,願令一切眾生等,皆證無上佛菩提。』」

佛告諸比丘:「地神說此偈已,頂禮佛足合掌恭敬卻住一面。」

商人蒙記品第二十四

編輯

佛告諸比丘:「世尊初成正覺,無量諸天皆悉稱讚如來功德。爾時世尊觀菩提樹王目不暫捨,禪悅為食無餘食想,不起於坐經於七日。欲界無量諸天子等,捧十千寶瓶盛滿香水來詣佛所,復有色界無量諸天子,亦捧十千寶瓶盛滿香水來詣佛所,澡浴如來並洗菩提之樹。爾時如來澡浴竟,復有無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競取如來澡浴之水以自灑身,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諸天子浴如來已俱還天宮,所將餘水香氣不滅,惟聞佛香不聞餘香,心生歡喜得未曾有,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時有天子名曰普花,從座而起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世尊住何三昧,於七日中結跏趺坐身心不動?』諸比丘!我於彼時告普花天子言:『如來以喜悅三昧為食而住,由此定力於七日中結跏趺坐。』

是時普花天子即於佛前,而說頌曰:

   「『世尊足有千輻輪,猶如蓮華甚清淨,恒為諸天寶冠接,是故我今稽首禮。』

爾時天子禮佛已,重說伽他而讚揚:

   『為欲除彼天人疑,歡喜合掌而前問。
   如來降生於釋氏,令彼釋種皆歡喜,能滅三毒一切疑,願解天人之所惑。
   何故十力成正覺,於七日中觀樹王,人中師子青蓮眸,觀樹跏趺而不動?一切諸佛皆如是,為獨世尊觀樹王?面貌端嚴無二言,齒白齊密口香潔,請為利益天人故,令生歡喜如實說。』

爾時如來告天子:

   『汝所問者今略說。
   猶如世法登王位,亦於七日忌遷移,如是諸佛為法王,順俗七日無移動。
   又如猛將制勝己,便即思惟所降眾,如是諸佛降眾魔,七日跏趺而不起。
   三毒煩惱及我慢,此等皆能損眾生,一切煩惱有漏因,我於是處皆除斷。
   無漏智火從斯起,焚燒三毒悉無餘,我於此處以智力,決除生死堅牢網。
   正知蘊體皆不實,秪由無始妄惑生,我我所執二無明,并及邪見皆銷滅。
   諸障稠林四顛倒,善根智火咸燒盡,妄覺為鬘從想生,獲得菩提悉捐棄。
   六十五種無明險,四十不善三十垢,十六放逸十八界,二十五有悉無餘,二十重塵皆遠離,二十八種世間怖,我於此處以精進,如是一切悉超過。
   證獲如來五百吼,并得百千圓滿法,九十八使諸隨眠,罪樹枝葉將根本,我以智慧而為火,於此焚燒悉無餘。
   愛疑積集如瀑河,諸見之水常盈滿,我於此處以智日,威光曝之使空竭。
   邪偽諂曲慳嫉等,如是過患煩惱林,我今於此以智火,焚燒一切悉令滅。
   誹謗梵聖生諸罪,根本能令墮惡趣,我以智藥而投之,令彼吐盡無有餘。
   又我於此處,獲定慧眾德,憂悲苦惱眾,除盡無有餘。
   又我於此處,獲得真實理,諸結我慢箭,拔之無有餘。
   又我於此處,以智慧利刀,斷截我我所,生死之根本;亦如彼帝釋,破壞修羅眾。
   又我於此處,得清淨智眼,而諸眾生等,癡翳之所覆,我以智慧藥,洗之令得除。
   又我於此處,以解脫冷水,於彼境界木,滅除貪火煙。
   又我於此處,以大精進風,除滅煩惱雲,及以分別電。
   又我於此處,獲得慈三昧,諸大功德藏,降伏眾魔軍。
   又我於此處,獲得無願定,諸大功德藏,斷一切煩惱。
   又我於此處,獲得於空定,諸大功德藏,斷一切分別。
   又我於此處,獲得無相定,諸大功德藏,滅除於戲論。
   又我於此處,獲得三解脫,神通智慧力,決除生死網。
   又我永斷彼,無常作常想,於苦作樂想,無我作我想。
   我以精進力,渡越生死海,蠲壞諸愛網,猶如摩竭魚。
   我於此覺悟,一切貪瞋等,猶如大火聚,燒爇諸飛蛾。
   自我於長夜,無量無邊劫,劬勞生死中,流轉無休已;今者得止息,無憂亦無懼,我所覺悟者,外道不能覺,是甘露句義,能除憂惱等。
   我入無畏城,除諸蘊界處,愛等皆滅盡,不復受後身。
   我為菩提故,於無量億劫,廣行眾善行,施身肉手足,功德皆圓滿,是故於此處。
   獲得勝甘露,無上大菩提,同諸佛如來,所證真實法。
   隨諸眾生類,分別而演說,我今亦復然,得如是妙法。
   能於一剎那,證知諸世間,因緣和合生,空寂無所有,如乾闥婆城,如虛空陽焰。
   我所得法眼,普見無邊剎,猶如於掌中,視菴摩勒果。
   我所得三昧,一切皆通達,憶思無量劫,如從夢中悟。
   世間諸天人,為顛倒想燒,我今於此處,如實而能了。
   我於無量劫,求無上菩提,修行於大慈,緣修慈心故,降伏於魔眾。
   我於無量劫,修行於大悲,緣修悲心故,滅除諸惱患。
   我於無量劫,修行於大喜,緣修喜心故,證於無上道。
   我於無量劫,求無上菩提,修行於大捨,緣修捨心故,證得甘露法。
   我適於魔前,發如是誓言,若不得佛道,終不解此坐。
   我以金剛智,滅除無明等,獲得十種力,今故解斯坐。
   未得今悉得,諸漏皆已盡,魔軍悉破散,今故解斯坐。
   五蓋門盡破,三愛牙悉除,是故於今者,方解跏趺坐。』
   爾時勝丈夫,從金剛座起,復坐於寶座,受諸天澡浴。
   諸天以寶瓶,滿中盛香水,與佛天中天,澡浴身體已。
   於是諸天眾,并諸婇女等,擊奏天伎樂,以申於供養。
   『汝諸天子等,應當如是知,我故七日中,不起於此座。』」

佛告諸比丘:「如來何故初成正覺,於七日中不起於座?為居此處斷除無始無終生老病死故,於七日觀樹不起。至第二七日周匝經行,三千大千世界以為邊際。至第三七日觀菩提場目不暫捨,亦為居此斷除生死,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至第四七日如來隨近經行,以大海為邊際。

「爾時魔王至世尊所,作如是言:『世尊!無量劫來精勤苦行,方得成佛;入般涅槃,今正是時。惟願如來入於涅槃,惟願善逝入於涅槃。』佛言:『波旬!我本發願為欲利益諸眾生故求大菩提,經無量劫勤苦累德,一切眾生於我法中未獲義利,云何速令我入於涅槃?又於世間,三寶未具、眾生未調,未現神通、未說妙法,無量菩薩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令我入於涅槃?』爾時魔王聞是語已退坐一面,以杖畫地作是念言:『此欲界中於今已去,非我所有。』心生憂惱。是時魔王三女見父愁苦,白其父言:「『大王何所為,心生極憂苦?今惱大王者,請說是何人?我當以欲牽,如繩制於象,令其生染著,將歸自在宮。』

「爾時魔王說偈報其女言:

   「『世間離染人,貪境不能制,以彼超過欲,是故我憂惱。』

「此諸魔女,如來為菩薩時已作妖姿擾亂菩薩,種種幻惑無能得便,女人貪染煩惱深重,於是三女更變其形,一為童女之形,一為少婦之形,一為中婦之形,來至佛所。爾時世尊以神通力令彼三女皆成老母。於是三女還至其父所,而說偈言:

   「『王說離欲人,貪境不能染,我復為變化,惑亂彼沙門。
   人有見我者,欲盛便嘔血,今現微妙質,不動於彼心,仍以大神通,化我為老母。
   願王以威力,令得如本形。』

「爾時魔王報諸女言:『我不見有若天若人能制佛者。汝可自往懺悔前罪,彼攝神力方令汝等復本形耳。』於是魔女至如來所,而說偈言:

   「『我等無智慧,幻惑於如來,不知田非田,未識善不善。
   我今極生悔,冀得罪銷滅,惟願慈悲力,令復於本形。』

「爾時如來以慈悲故,即攝神通,令彼魔女還復如本。於第五七日,住目真隣陀龍王所居之處。是時寒風霖雨七日不霽,龍王心念恐畏風雨上損如來,出其自宮前詣佛所,以身衛佛纏遶七匝,以頭為蓋蔽覆佛上。四方復有無量龍王皆來護佛,龍身委積如須彌山,是諸龍等蒙佛威光,身心安樂得未曾有。過七日已風雨止息,諸龍王等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還其本宮。

「爾時世尊於第六七日,往尼俱陀樹下近尼連河,是處多諸外道,彼外道眾皆來親覲,慰問世尊:『七日風雨,得無愁惱安樂住耶?』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寂靜而知足,思惟而證法,饒益諸眾生,慈悲於一切。
   遠離眾罪垢,不著於世間,永斷我慢心,是最為安樂。』

「爾時世尊於第七七日,至多演林中在一樹下,結跏趺坐觀察眾生,為生老病死之所逼迫,高聲唱言:

   「『世間諸眾生,恒為五欲燒,應常思捨愛,愛故便增盛。』」

佛告諸比丘:「時北天竺國兄弟二人為眾商之主,一名帝履富婆,一名婆履,智慧明達極閑世法,其性調柔善能將導,興販貿易息利尤多,以五百乘車載其珍寶還歸本國。是諸商侶有二調牛,一名善生,一號名稱,巧識前路能知安危,示以優鉢羅花不勞杖捶,餘牛不濟方乃用之。行至乳林,路甚平正,牛足拒地輪轅摧折。是時五百乘車嬰於路傍,二牛為導亦不得進,加諸杖捶亦不能前。時諸商人心懷恐懼,共相謂言:『二牛不行,前途必有可怖之事。』即遣馬騎執持器杖前路而巡。彼使還已白商主言:『我行前路無諸險難,何為二牛亦不能前?』時護林神忽現其形語商人言:『汝諸商人勿懷恐懼。汝於長夜流轉生死,今得大利。所以者何?有佛世尊出現於世,初成正覺住此林中,不食已來四十九日,汝等應將種種飲食而以上之。』時二調牛便向佛行,而諸商人隨牛而往,行路不遠遙覩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光赫然如日初出。既見佛已,咸生希有恭敬之心,皆作是言:『此為梵王,為是帝釋,為是四天王,為是日月天,為是山神,為是河神?』

「世尊爾時微舉袈裟示彼商人,商人見已即知如來是出家人,心生歡喜,各相謂言:『出家之法非時不食,宜應辦諸美味酥蜜甘蔗乳糜之屬,及時奉施。』諸商人等營辦種種飲食美味,至如來前右遶三匝卻住一面,作如是言:『世尊!哀慜我故受是微供。』」

佛告諸比丘:「如來爾時將欲受彼商人之食,作是思惟:『過去諸佛皆悉持鉢,我今當以何器而受斯食?』作是念已,時四天王各持金鉢奉上如來,作如是言:『惟願世尊用我此鉢受商人食,憐慜我故,令於長夜獲大安樂。』

「爾時世尊告四天王言:『出家之法不合受汝如是金鉢,乃至展轉奉七寶鉢,皆悉不受。』

「是時北方毘沙門天王告餘天王言:『我念昔者有青身天,將四石鉢來與我等。復有一天,名曰遍光,來白我言:「慎勿用此石鉢,宜應供養而作塔想。何以故?未來有佛出興於世,名釋迦牟尼,當以此鉢奉上彼佛。」』

「爾時毘沙門天王語餘天王言:『欲施石鉢今正是時。』四天王各還自宮,與諸眷屬持彼石鉢,盛滿天花以香塗之,奏諸天樂供養石鉢,來詣佛所各各以鉢奉上如來,而白佛言:『世尊!惟願如來哀受我等,所獻石鉢受商人食,令我長夜獲大安樂得成法器,憐愍我故。』

「爾時世尊作是念言:『四大天王以淨信心而施我鉢,然我不合受持四鉢,若惟受一不受餘三,而彼三王必生嫌恨,是故我今總受四王所獻之鉢。』

爾時世尊受北方毘沙門天王鉢,而說偈言:

   「『汝奉善逝鉢,當得上乘器,我今受汝施,令汝具念惠。』

「爾時世尊,受提頭賴吒天王鉢,而說偈言:

   「『以鉢施如來,念慧得增長,生生受快樂,速證佛菩提。』

「爾時世尊,受毘婁博叉天王鉢,而說偈言:

   「『我以清淨心,受汝清淨鉢,令汝得清淨,人天所供養。』

「爾時世尊,受毘婁勒叉天王鉢而說偈言:

   「『如來戒無瑕,汝施無瑕鉢,汝心無瑕故,得報亦無瑕。』

「爾時世尊受四天王鉢已,如是次第相重安置,右手按之,合成一器,四際分明。如來爾時憶念過去,而說偈言:

   「『我昔以花盛滿鉢,奉施無量諸如來,是故今者四天王,施我堅牢清淨鉢。』」

佛告諸比丘:「時彼商眾駈大群牛循路而行,於晨朝時牧人[(殼-一)/牛]乳,凡所[(殼-一)/牛]者化為醍醐,心生希有,速將醍醐來白商主:『今所[(殼-一)/牛]乳,不知何故悉為醍醐?為是吉祥為是不祥?我今未決。』商眾之中有婆羅門,懷貪愛故云:『是不祥,應作大施。』商主遠祖已生梵世,是時現身作婆羅門,於商眾中,說是偈言:

   「『汝等往昔發弘誓,如來若證菩提已,我當以食奉獻佛,受我食已轉法輪。
   今者如來成正覺,汝之所願亦滿足,世尊應受汝美食,當轉無上大法輪。
   汝今[(殼-一)/牛]乳得醍醐,由此大仙之威力,好辰善宿吉祥兆,是故一切皆吉祥。』

梵天演說此偈已,還隱其形反天上。」

佛告諸比丘:「時諸商人聞此偈已皆大歡喜,即取醍醐選上粳米煮以為糜,和好香蜜盛以栴檀之鉢,詣多演林奉上如來,白佛言:『世尊!惟願哀慜受我此食。』爾時世尊受商人食已,持彼栴檀之鉢擲置空中,其鉢栴檀一分價直百千珍寶,時有梵天,名曰善梵,接栴檀鉢還於梵宮起塔供養,其塔至今諸天香花供養不絕。爾時世尊呪願商人,而說偈言:

   「『汝等所向皆吉祥,一切財寶悉充滿,吉祥遍汝左右手,總汝身形是吉祥,所求財寶自然至,以吉祥鬘為首飾。
   日月星宿諸天等,帝釋四王皆擁護,所去之處既吉祥,迴還亦復獲安樂。
   以此施食之功德,當來得成無上道,名為末度三皤佛。』
   商人蒙記心歡喜。」

佛告諸比丘:「如來最初為二商主及諸商人,而授記莂,時諸商人聞受記已得未曾有,皆悉合掌作如是言:『我從今者歸依如來。』」

大梵天王勸請品第二十五

編輯

佛告諸比丘:「如來初成正覺,住多演林中獨坐一處,入深禪定觀察世間,作是思惟:『我證甚深微妙之法,最極寂靜難見難悟,非分別思量之所能解,惟有諸佛乃能知之。所謂超過五蘊入第一義,無處無行體性清淨,不取不捨不可了知,非所顯示,無為無作,遠離六境,非心所計,非言能說不可聽聞,非可觀見,無所罣礙,離諸攀緣至究竟處,空無所得寂靜涅槃。若以此法為人演說,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無所利益,是故我應默然而住。』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得甘露無為法,甚深寂靜離塵垢,一切眾生無能了,是故靜處默然住。
   此法遠離於言說,猶如虛空無所染,思惟心意皆不行,若人能知甚希有。
   此法性離於文字,孰能悟入其義理?於多劫中供養佛,方能得聞生信解。
   不可說有說非有,非有非無亦復然。
   我昔無量劫修行,未得究竟無生忍,我於今者得究竟,常觀諸法無生滅,一切諸法本性空。
   然燈如來授我記,汝於來世成正覺,作佛名號釋迦文。
   雖於彼時已證法,今我所得方究竟。
   見諸眾生處生死,不知是法及非法,世間眾生有可度,故起大悲而度之。
   梵王若來勸請我,或當為轉微妙法。』」

佛告諸比丘:「如來說是偈已,眉間白毫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爾時娑婆世界主螺髻梵王以佛威神,即知如來默然之旨,作是思惟:『我應往彼勸請如來轉於法輪。』告諸梵眾作如是言:『仁者!世間眾生善法損減惡法增長。何以故?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默然而住不轉法輪,我等宜往勸請如來。』是時梵王與六十八拘胝梵眾來詣佛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卻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世間眾生今當損減。何以故?如來為諸眾生求無上覺,今得成佛默然而住不轉法輪,以是之故眾生損減。善哉世尊!善哉善逝!願為眾生起哀愍心而轉法輪。世尊!多有眾生堪能悟入甚深之法,惟願世尊轉於法輪。』爾時大梵天王以偈讚曰:

   「『如來勝智,最極圓滿,放大光明,普照世界。
   當以慧日,開於人花,何故棄之,默然而止?佛以法財,施諸眾生,於百千劫,已曾攝受,世間親者,寧捨眾生?惟願世尊,吹大法螺,擊大法鼓,然大法燈,雨大法雨,建大法幢。
   將諸眾生,超生死海,煩惱重病,為療除之,煩惱猛火,令其止息,示無憂惱,涅槃之路。
   說真實法,開解脫門,令諸生盲,得淨法眼,斷除生老,病死之患。
   非天非人,亦非帝釋,而能斷除,生死煩惱。
   我及天眾,勸請如來,轉于法輪。
   以此勸請,所生功德,同於世尊,轉于法輪,度脫眾生。』」

佛告諸比丘:「爾時世尊默然而住,大梵天王與諸天眾俱,以天栴檀香末及瀋水香末供養佛已,忽然不現。」

佛告諸比丘:「爾時如來為令世間尊重法故,為令甚深妙法得開顯故,入深禪定觀察世間,作是念言:『我證甚深微妙之法,最極寂靜難見難悟,非分別思量之所能解,惟有諸佛乃能知之。所謂超過五蘊入第一義,無處無行體性清淨,不取不捨不可了知,非所顯示,無為無作,遠離六境,非心所計,非言能說不可聽聞,非可觀見,無所罣礙,離諸攀緣至究竟處,空無所得寂靜涅槃。若以此法為人演說,彼等皆悉不能了知,唐捐其功無所利益,是故我應默然而住。』

「爾時大梵天王以佛威神,復知如來默然之旨,往詣釋提桓因所,而語之言:『憍屍迦!汝今應知,世間眾生處在生死黑暗稠林,善法損減惡法增長。何以故?如來棄之不轉法輪。憍屍迦!我等當共往詣佛所勸請如來。何以故?諸佛如來若不勸請皆悉默然,是故今者我與汝等,往詣佛所勸請如來轉於法輪,為令世間敬重法故。』爾時大梵天王及釋提桓因、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光音天、廣果天、遍淨天、淨居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光明照耀,於夜分中至多演林頂禮佛已,右遶三匝卻住一面。爾時釋提桓因合掌向佛即以偈頌,而請如來轉於法輪:

   「『世尊降伏諸魔怨,其心清淨如滿月,願為眾生從定起,以智慧光照世間。』

「釋提桓因說是偈已,如來爾時猶故默然。螺髻梵王語釋提桓因言:『憍屍迦!不應如是而為勸請。』於是大梵天王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請曰:

   「『如來今已降魔怨,智慧光明照一切,世間根熟有堪度,惟願世尊從定起。』

「爾時世尊告梵天言:『我證甚深微妙之法,最極寂靜難見難悟,非分別思惟之所能解,惟有諸佛乃能知之。所謂超過五蘊入第一義,無處無行體性清淨,不取不捨不可了知,非所顯示,無為無作,遠離六境,非心所計,非言能說不可聽聞,非可觀見,無所罣礙,離諸攀緣至究竟處,空無所得寂靜涅槃。若以此法為人演說,彼等皆悉不能了知。然我常思念是二偈頌:

   「『我證逆流道,甚深難可見,盲者莫能覩,故默而不說。
   世間諸眾生,著彼五塵境,不能解我法,是故今默然。』

「爾時梵王帝釋及諸天眾聞如是偈,心大憂惱,即於是處忽然不現。」

佛告諸比丘:「復於一時大梵天王,觀摩伽陀國多諸外道等,於地水火風空橫生計度,封著邪見以為正道,而彼眾生有應度者,而知世尊於今猶固默然,復詣佛所頭面禮足,圍遶三匝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請曰:

   「『摩伽陀國,多諸異道,因邪見故,種種籌量。
   惟願牟尼,為開甘露,最清淨法,令其得聞。
   佛所證法,清淨離垢,到于彼岸,無增無減。
   於三界中,超然特尊,如須彌山,顯于大海。
   當於眾生,起哀慜心,而救濟之,云何棄捨?如來具足,一切功德,力無畏等,惟願拔濟。
   苦惱眾生,世間人天,為煩惱病,之所逼迫,請佛慈悲,而救濟之,惟有如來,為歸依處。
   自昔天人,隨逐如來,此等純善,悉求解脫。
   是若聞法,皆能領受,惟願如來,為其敷演。
   故我今者,請大精進,開示妙法,令見正路。
   譬如大雲,雨於一切,如來法雨,亦復如是。
   潤洽一切,枯槁眾生,彼諸人等,邪見毒刺,生死稠林,無始流轉,未蒙拔濟,盲無慧目。
   將墮深坑。惟願導師,開於正道,施其甘露。
   佛難值遇,如優曇花,惟願度脫,無依止者。
   如來往昔,發弘誓願,自既度已,當度眾生。
   幸以慧光,除諸冥暗,惟佛大慈,勿捨本願。
   如師子吼,如天雷震,為眾生故,轉于法輪。』

「爾時世尊以佛眼觀見諸眾生上中下根,或邪定聚,或正定聚,或不定聚。比丘!譬如有人臨清淨池,見彼池中所有草木,或未出水,或與水齊,或已出水,如是三種分明見之,如來觀諸眾生上中下根亦復如是。如來爾時作是思惟:『我若說法,若不說法,邪聚眾生畢竟不知。』復更思惟:『我若說法,若不說法,正聚眾生,皆能了知。』復更思惟:『我若說法,不定眾生亦能了知,我不說法即不了知。』諸比丘!如來爾時觀不定聚眾生,起大悲心作如是言:『我本欲為此等眾生轉於法輪故出於世。』又為大梵天王請故,即以偈頌告梵王言:

   「『我今為汝請,當雨於甘露,一切諸世間,天人龍神等,若有淨信者,聽受如是法。』

「爾時大梵天王聞是偈已,歡喜踴躍得未曾有,頂禮佛足遶無數匝,即於佛前忽然不現。諸比丘!爾時地神告虛空神,唱如是言:『如來今受梵王勸請欲轉法輪,哀愍無量諸眾生故,利益無量諸眾生故,安樂無量諸眾生故,增長天人損減惡趣故,為諸眾生得涅槃故,當轉法輪。』地神作是語已,於一念頃虛空神聞展轉傳至阿迦尼吒天。

「諸比丘!爾時有四護菩提樹天:一名受法,二名光明,三名樂法,四名法行。是四天子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當於何處轉於法輪?』爾時如來告彼天言:『我於波羅奈國仙人墮處鹿野苑中轉正法輪。』彼天子言:『世尊!此波羅奈鹿野苑中,文物鮮少林泉非勝,然有無量諸餘城邑土地豐饒,人民殷盛園林池沼清淨可樂,何故如來於鹿野苑中而轉法輪?』

「爾時世尊告諸天子言:『仁者不應作如是說。所以者何?我念往昔於此波羅奈城,供養六十千億那由他諸佛如來,以要言之,九萬一千拘胝諸佛,皆於是處轉正法輪,一切甚深微妙之法皆從中出,是故此地常為天、龍、夜叉、乾闥婆、羅剎等之所守護。以是義故,如來於彼鹿野苑中而轉法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