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㑹典 (四庫全書本)/全覽4

全覽3 明㑹典 全覽4 全覽5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九十一
  禮部五十
  喪禮二
  高皇后喪禮
  洪武十五年
  一聞喪次日文武百官素服行奉慰禮
  一在京文武百官於聞喪之四日清晨素服詣右順門外具喪服入臨臨畢素服行奉慰禮第二日第三日禮同
  一文官一品至三品武官一品至五品命婦於聞喪之四日清晨素服至乾清宮具喪服入臨行禮不許用金珠銀翠首飾及施脂粉喪服用麻布蓋頭麻布衫麻布長裙麻布鞋
  一在京文武百官及聴除等官人給布一疋自製喪服一文武官員皆服斬哀自成服日為始二十七日而除仍素服至百日始服淺淡顔色衣服
  一在外文武官喪服服制與在京官同聞訃日於公㕔成服三日而除命婦喪服與京官命婦同亦三日而除一軍民男女皆素服三日
  一自聞訃日為始在京禁屠宰四十九日在外三日停音樂祭祀百日停嫁娶官一百軍民一月
  一上冊諡祭告太廟
  一發引文武百官具喪服詣朝陽門外奉辭神主還宮文武百官素服迎於朝陽門外回宮百官行奉慰禮一卒哭行祔廟禮
  一百官輟朝祭告几筵殿百官素服黒角帶詣中右門行奉慰禮命婦詣几筵殿祭奠
  一凡遇時節及忌日東宮親王祭几筵殿及詣陵拜祭一小祥上素服烏犀帶輟朝三日是日清晨詣几筵殿行祭奠禮東宮親王詣陵拜祭京城禁音樂三日禁屠宰三日百官前期齋戒至日素服黒角帶詣後右門進香畢行奉慰禮是日外命婦詣几筵殿行進香禮東宮親王熟布練冠九𧚥去首絰負版辟領衰如朝見上位及受百官啓見素服烏紗㡌黒犀帶皇孫熟布冠七𧚥去首絰負版辟領衰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及皇孫女熟布蓋頭去腰絰宗室駙馬服齊衰三年練冠去首絰
  一大祥奉神主於奉先殿預期齋戒告廟百官陪祀畢行奉慰禮各王國禁屠宰三日停音樂三日
  永樂元年復上尊諡冊寳前期三日齋戒遣官祭告天宗宗廟社稷至期行禮次頒詔
  文皇后喪禮
  永樂五年
  一自次日為始輟朝不鳴鍾鼓上素服御西角門文武百官素服烏紗㡌黒角帶詣思善門外哭臨畢行奉慰禮明日如之又明日早文武官成服詣思善門外哭臨畢易素服行奉慰禮凡三日皆如之
  一文武百官自次日為始各就公署齋宿至二十七日止
  一文武四品以上命婦成服日為始喪服詣思善門內哭臨三日而止
  一聴選辦事等官各喪服人材監生吏典僧道坊廂耆老各素服自成服日為始赴應天府舉哀三日
  一內外宗室皆成服二十七日而除
  一天下大小衙門各遣官進香
  一成服後祭祀皇親駙馬共一壇公侯伯共一壇五府同錦衣衛共一壇六部都察院同文職大小衙門共一壇文武官四品以上命婦共一壇
  一百日上及皇妃皇太子皇太子妃皇孫親王及妃公主以下及在京文武官並命婦各祭一壇
  一周年祭如百日儀百官詣西角門行奉慰禮在京禁音樂停屠宰七日
  一凡遇時節祭祀上位一壇皇妃東宮皇孫各王長公主公主各王妃各祭一壇
  誠孝皇太后喪禮
  正統七年
  一遺詔喪服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臨三日即止君臣皆同皇帝成服三日後即聴政天地宗廟社稷及百神之祀皆勿停宗室諸王但遣官進香不必送喪在外大小文武衙門並免進香臣民之家勿禁音樂嫁娶本部議奏事宜
  一自開喪日為始不鳴鍾鼓
  一諸王世子郡王及王妃郡主以下聞訃皆哭盡哀行五拜三叩頭禮畢易素服第四日始衰服二十七日而除
  一在京文武官聞喪素服烏紗㡌黒角帶自明日始至第三日毎旦詣思善門外哭退於本衙門宿歇不飲酒食肉第四日具斬衰服至思善門外朝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舉聲止凡入朝及在外衙門視事用布裹紗㡌黒角帶素服腰絰麻鞋退即服衰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一文武官一品至四品命婦麻布大袖圓領長衫蓋頭清晨由西華門入至思善門外哭臨三日悉去金銀首飾仍素服二十七日而除
  一在京以聞喪日為始禁屠宰十三日
  一軍民素服婦人素服不粧飾俱以聞喪日為始二十七日而除
  一外國四裔使臣行哭臨禮工部造與孝服隨朝官哭臨及行祭禮
  一在京文武官非朝叅官及聴選辦事官監生吏典耆老僧道聞喪即易素服自次日至第三日毎旦赴順天府朝闕設香案哭臨至第四日官各具斬衰服監生人等素服朝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舉聲止仍各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
  一遺詔到日在外文武官員人等素服烏紗㡌黒角帶行四拜禮跪聴宣讀訖舉哀再行四拜禮畢各置斬衰服於衙門內望闕設香案朝夕哭臨三日各十五舉聲止自是素服通計二十七日而除
  一在外官員命婦聞喪素服舉哀三日各十五舉聲素服通前二十七日而除軍民男女止素服十三日一南京文職二品武職三品以上衙門在外中都留守司布政司按察司及總兵官差人進香其餘衙門皆免
  皇妃喪禮
  永樂十八年
  一聞喪輟朝五日
  一初喪祭祀上位祭一壇皇后祭一壇皇妃祭一壇皇太子祭一壇親王共祭一壇公主共祭一壇
  一贈諡冊文行焚黃禮
  一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毎次祭祀壇數與初喪同一開塋域遣官祠后土
  一行內外衙門造辦喪儀銘旌㝠器等項
  一發引前期辭靈祭祀壇數與初喪同惟増六尚司祭一壇內官內使祭一壇
  一啓奠祖奠遣奠各遣祭一壇
  一祭引日文武百官各素服烏紗㡌黒角帶送至路祭處所皇親駙馬共一壇公侯伯文武衙門共一壇外命婦共一壇
  一過門祭祀內門遣內官外門遣太常寺官行禮
  一下塟遷奠遣祭一壇
  一掩壙遣官祠后土
  一迎靈轎至享堂行安神禮遣祭一壇
  天順七年祭祀初喪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辭靈各増祭一壇
  親王喪禮
  喪聞上輟朝三日禮部奏差官掌行喪祭禮翰林院撰祭文諡冊壙誌文工部造銘旌差官造墳國子監取監生報訃各王府御祭聞喪一壇牲用牛犢羊豕餘祭止用羊豕太皇太后皇太后東宮各一壇在京文武衙門各一壇七七下𦵏百日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壇下𦵏以上凡御祭及東宮文武衙門二祭總差侯伯一員行禮周年以下三御祭各差行人一員禮太皇太后皇太后二祭遣本府內官行禮其祭物本布政司轉屬買辦㝠器喪儀本處各該衙門成造其初喪本國內禁屠宰三日禁音樂嫁娶至𦵏畢乃止其封內文武衙門各祭一壇非封內者不弔祭發引在城軍民㑹送其大小殮七七百日遷柩祖奠發引下𦵏題主虞禮本府俱自有祭祀其服制王妃世子衆子及郡王郡主下至宮人俱斬衰三年封內文武官員齊衰三日哭臨五日而除在城軍民俱素服五日郡王衆子郡君為兄及伯叔父服齊衰期年郡王妃服小功五月
  親王妃喪禮
  喪聞御祭一壇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宮東宮公主各祭一壇翰林院撰祭文壙誌文工部造銘旌行布政司委官開壙合𦵏及轉屬買辦祭祀品物祭用羊豕國子監取監生報訃各王其㝠器喪儀本處各該衙門成造繼妃次妃祭禮同其夫人則御祭一壇俱造壙祔𦵏
  公主喪禮
  喪聞上輟朝一日御祭一壇皇太后中東宮各祭一壇各公主共祭一壇翰林院撰祭文壙誌戶部給齎糧一百石工部造銘旌神主魂帛棺槨墳壙誌石㝠器儀仗順天府買辦麻布一百疋及真亭綵卓長明燈油等物欽天監差官選地擇日國子監取監生報訃各王孝服花冠等件內府內官監等衙門成造其七七百日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壇下𦵏輟朝一日上位皇太后中宮東宮公主各祭一壇皇親命婦共一壇公侯伯都督命婦共一壇六部等衙門四品以上官命婦共一壇都指揮指揮命婦共一壇其啓土遷柩祖奠過門過橋掩壙題主奉安神主虞祭各祭物俱光祿寺備辦
  郡王喪禮世子以下喪禮附
  喪聞上輟朝一日翰林院撰祭文諡冊壙誌文工部造銘旌行人司差官掌行喪𦵏禮國子監取監生報訃各王其祭初聞喪御祭一壇東宮一壇在京文武衙門各一壇七七百日下𦵏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壇下𦵏以上諸祭總遣行人一員行禮周年以下遣布政司官行禮本布政司委官造墳安𦵏及轉屬買辦祭物祭用羊豕㝠器喪儀等本處各該衙門成造郡王妃喪禮與親王妃同惟聞喪無公主祭一壇造墳合𦵏郡王繼妃次妃喪禮俱與正妃同造壙祔𦵏凡世子喪禮聞喪御祭一壇東宮祭一壇七七百日下𦵏周年二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壇俱遣本布政司官行禮翰林院撰祭文諡冊壙誌文工部造銘旌國子監取監生報訃各王本布政司委官造墳安𦵏轉屬買辦祭物㝠器喪儀等本處各該衙門成造
  凡長子喪禮聞喪御祭一壇下𦵏百日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壇自長子至中尉諸祭俱遣本府長史等官行禮翰林院撰祭文本布政司造墳安𦵏轉屬買辦祭祀品物
  凡世孫喪禮聞喪御祭一壇東宮祭一壇下𦵏百日周年除服御祭各一壇翰林院撰祭文布政司造墳安𦵏轉屬買辦祭物
  凡鎮國將軍喪禮與世孫同
  凡輔國將軍喪禮無周年除服二祭餘與鎮國將軍同奉國將軍喪禮無下𦵏百日周年除服四祭餘與輔國將軍同
  凡鎮國輔國奉國中尉喪禮御祭各一壇鎮輔二中尉有司造墳安𦵏奉國中尉有司量與造墳
  凡世子妃世孫妃喪禮俱與郡王妃同
  凡郡主喪禮與郡王妃同惟無壙志文
  凡鎮國將軍夫人下至中尉安人俱御祭一壇造壙合𦵏
  凡縣主郡君縣君喪禮御祭中宮祭俱一壇造墳安𦵏鄉君止御祭一壇自王妃至安人鄉君諸祭俱遣本府內官行禮
  凡宗室庶人並母妻喪所在有司㑹同該府教授等官於本處空閑相應地內造壙𦵏之
  明㑹典卷九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九十二
  禮部五十一
  䘮禮三
  品官䘮禮
  明集禮
  初終
  有疾遷於正寢養者皆齋徹樂飲藥疾困去故衣加新衣清掃內外分禱所祝侍者坐持手足遺言則書之屬纊以俟絶氣男子不絶於婦人之手婦人不絶於男子之手乃廢床寢於地孝子啼餘皆哭男子白布衣被髪徒跣婦人青縑衣被髪不徒跣女子子亦然父為長子為人後者為其本生父母皆不徒跣女子嫁者髽齊衰以下丈夫素冠婦人去首飾孝子坐於床東餘在其後啼踴無算兄弟之子以下又在其後俱西面南上妻坐於床西妾及女子子在其後哭踴無算兄弟之女以下又在其後俱東面南上藉藁坐哭內外之際隔以行帷祖父以下於帷東北壁下南面西上祖母以下於帷西北壁下南面東上外姻丈夫於戶外之東北面西上婦人於主婦西南北面東上皆舒席坐哭若舍窄則宗親丈夫在戶外之東北面西上外姻丈夫在戶外之東北面東上若內喪則尊行丈夫外親丈夫席位於前堂在戶外之左右俱南面宗親戶東西上外親戶西東上乃復於正寢復者以死者之上服左荷之升自前東榮當屋履棟北面西上左執領右執腰招以左每招曰某人復三呼而止男子稱字及伯仲婦人稱姓以衣投於前承之以篋升自東階入以覆屍復者降自後西榮乃立喪主謂長子無則長孫主婦亡者之妻無則主喪者之妻䕶喪子孫知禮能榦者為之司書司貨子弟或吏僕為之執事者設牀於室戶內之西去腳舒簟設枕施幄遷屍於牀南首覆用歛衾去死衣即牀而奠奠者以酒饌升自東階設於屍東當隅內喪皆內賛者行事受於戶外入而設之既奠賛者降出帷堂掌事者掘坎於屏處盆盤之屬陳於西階下沐巾浴巾浴衣皆具於西序南上陳襲衣於房中掌事者為湯以俟以浴盆及沐盤升自西階以授沐者以侍者四人為之六品以下三人沐者入喪主以下皆出戶外北面西上俱立哭乃沐櫛束髮用組抗衾而浴拭以巾餘水棄於坎設牀於屍東袵下莞上簟浴者舉屍易牀設枕剪鬚㫁爪盛於小囊大斂納於棺著明衣裳以方巾覆面仍以大斂之衾覆之喪主以下入就位哭乃含賛者奉盤水及笲升堂含者六品以下喪主自為之盥手於屍外賛者沃盥含者洗飯玉實於笲執以入賛者従入北面徹枕奠笲於屍東含者坐於牀東西面發巾實飯含於屍口訖喪主復位襲者以牀升入設於屍東布枕席如初執服者陳襲衣於席遷屍於席上而衣之去巾加面衣設充耳著握手納履若舄覆以大歛之衾內外皆就位哭乃置靈座結白絹為魂帛立銘旌倚於靈座之右諸子三日不食期九月之喪三不食五月三月之喪再不食
  小歛
  小歛之禮以喪之明日厥明陳其殮衣於東序四品五品以下於東房饌於堂東階下設牀施薦席褥於西階鋪絞衾衣舉之升自西階置於屍南先布絞之橫者三於下以備周身相結乃布縦者一於上以備掩首及足也侍者盥手舉屍男女共扶助之遷於牀上先去枕而舒絹疊衣以藉其首仍卷兩端以備兩肩空處又卷衣夾其兩脛取其正方然後以餘衣掩屍左袵不紐裹之以衾而未結以絞未掩其面蓋孝子猶欲俟其復生欲時見其面也歛畢覆以衾喪主西向憑屍哭擗主婦東向憑屍哭擗斬衰者𥘵以麻繩括髮齊衰以下裂布廣寸自項向前交於額上卻繞繞髻如著掠頭婦人以麻撮髻而髽歛者舉屍男女従奉之遷於堂中哭位如室內執事者盥手舉饌升自東階至靈座前祝焚香洗盞斟酒奠之喪主以下哭盡哀乃代哭不絶聲宵為燎於庭厥明滅燎乃大歛
  大歛
  大歛之禮以小歛之明日夙興陳衣於東序饌於堂東階下如小歛之儀舉棺以入置於堂中少西侍者先置衾於棺中垂其裔於四外侍者與子孫婦女俱盥手掩首結絞共舉屍納於棺中實生時所落髮齒及所剪爪於棺角又揣其空缺處卷衣塞之務令充實不搖動以衾先掩足次掩首次掩左次掩右令棺平滿喪主主婦慿哭盡哀乃召匠匠加蓋下釘徹牀覆柩以衣設靈牀於柩東賛者以饌升入室西向奠於席前內外皆就位哭如初喪主以下各歸喪次
  成服
  大歛之明日厥明五服之人各服其服然後朝哭相弔諸子孫就祖父及諸父前跪哭皆盡哀就祖母及諸母前哭亦如之女子子就祖母及諸母前哭遂就祖父諸父前哭如男子之儀主婦以下就伯叔母哭亦如之訖乃復位諸尊者降出還次喪主以下降立於東階下外姻在南俱西面北上哭盡哀各還次既成服喪主及兄弟始食粥妻妾及期九月者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大功以下異門者各歸其家自是每日晨起喪主以下皆服其服入就位尊者坐哭卑者立哭侍者設盥櫛之具於靈牀側奉魂帛出就靈座然後朝奠執事者設饌祝盥手焚香斟酒喪主以下再拜哭盡哀食時上食至夕進夕奠如朝奠儀喪主以下奉魂帛入就靈牀哭盡哀朝夕之間哀至則哭自此以至於虞朝夕如之若遇朔望則具𣪞奠比之常奠其饌為盛禮於朝奠行之至夕徹徹去進夕奠如常禮有時物則薦之百日而卒哭
  弔奠賻
  始死訃告於親戚僚友弔者至執友親厚之人則入哭臨屍盡哀出拜靈座上香再拜遂弔喪主相持哭盡哀喪主以下哭對無辭凡弔者奠賻皆有狀先具刺通名喪主炷火燃燭布席皆哭以俟䕶喪者出迎賓賓入至㕔事進揖曰竊聞某人傾背不勝驚怛敢請入酹併伸慰禮䕶喪者引賓入至靈座前哭盡哀再拜焚香跪酹祭酒俛伏興䕶喪止哭者祝跪讀祭文奠賻狀於賓之右畢興賓主皆哭盡哀賓再拜喪主哭出西向稽顙再拜賓亦哭東向荅拜進曰不意凶變某親某官奄忽傾背伏惟哀慕何以堪處喪主對曰某罪逆深重禍延某親伏䝉奠酹併賜臨慰不勝哀感又再拜賓荅拜又相向哭盡哀賓寛譬喪主曰修短有數痛毒奈何願抑孝思俯従禮制乃揖而出喪主哭而入䕶喪者送至㕔事茶湯而退喪主以下止哭亡者官尊即雲薨逝稍尊即雲捐館生者官尊則雲奄棄榮養
  擇地祭后土
  三月而葬前期擇地之可葬者蓋地有美惡地之美者則其神靈必安其子孫必盛地之惡者則反是所謂美者土色之光潤草木之茂盛他日不為道路不為城廓不為溝池不為貴勢所奪不為耕犂所及即所謂美地也古人所謂卜其宅兆者正此意而非若後世隂陽家禍福之説也既得地喪主帥執事者於所得地掘兆四隅外其壤掘中南其壤各立一標當南門立兩標擇逺親或賓客一人告后土氏祝帥執事者設位於中標之左南向設盞陳饌於其前又設盥盆帨巾二於其東南其東有臺架告者所盥其西無者執事者所盥也告者吉服入立於神位之前北面執事者在其後東上皆再拜告者與執事者皆盥帨執事者一人取酒注西向跪一人取盞東向跪告者斟酒反注取盞酹於神位前俛伏興少退立祝執板立於告者之左東向跪讀之曰維某年嵗月朔日辰某官姓名敢告於后土氏之神今為某官姓名營建宅兆神其保佑俾無後艱謹以清酌脯醢祇薦於神尚享訖復位告者再拜祝及執事者皆再拜徹出遂穿壙乃刻誌石造明器備大轝作神主以俟發引
  
  啓之日掌事者納柩車於大門之內當門南向進靈車於柩車之右先於墓所張吉凶帷凶帷西吉帷東俱南向設靈座于吉帷下如常儀啓之夕發引前五刻擊鼓為節陳布吉凶儀仗方相誌石及明器等物於柩車前紼披鐸翣俛歌者皆具二刻再擊鼓為節內外俱興立哭於位執紼者皆入掌事者徹帷持翣者俱升以翣障柩執紼者乃升執鐸者入夾西階立纛者入當西階南北面立執旌者立於執纛者南北向陳布訖三擊鼓為節乃引靈車於內門外南向祝詣靈座前西向跪昭告曰孤子某母則雲哀子謹用吉辰奉歸幽宅靈車就引神道紆迴惟以荒蓼無任哽絶興立少頃執鐸者俱振鐸引柩詣階間南向持翣者常以翣障柩柩降階執纛者卻行而引止則迴北向立執旌者繼纛而行止則北向立無纛者則執旌者引喪主以下以次従柩哭而降主婦以下又次之柩至庭喪主及諸子以下於柩東西面南上祖父以下於東北南面西上異姓丈夫於喪主東南西面北上妻妾女子子以下於柩西東面南上祖母以下於西北南面東上異姓婦人於主婦西南東面北上皆立哭內外之際障以行帷祝帥執饌者設祖奠於柩東祝以酒奠訖詣饌南北面跪曰永遷之禮靈辰不留謹奉旋車式遵祖道尚享少頃徹之柩動旌次之纛次之喪主以下從哭於柩後婦人次之遂升柩就轝內外哭位如初在庭之儀乃設遣奠於柩車前如祖奠之儀祝奠酒訖少頃徹饌祝奉魂帛置靈車上別以箱盛主置帛後靈車動従者如常靈車後方相車次誌石車次明器輿次下帳輿次米輿次酒脯輿次食輿次銘旌次纛次鐸次輓歌次柩車喪主及諸子俱絰杖衰服徒跣哭従餘各依服精麄為序従哭出門內外尊行者皆乗車馬哭不絶聲出郭門親賓還者權停柩車乗者皆下哭賛者引親賓以次俱向柩立哭盡哀卑者再拜而退婦人亦如之親賓既還乗車馬如初若墓逺及病不堪歩者出郭喪主及諸子亦乗去塋三百歩乃下靈車至帷門外迴南向遂薦食於靈座前少頃徹之柩車至入凶帷南向祝設幾席於柩車之東初至宿次內外皆就柩車所分東西如常立哭遂設酒脯之奠柩車至壙前迴南向哭位如在庭之儀掌事者陳明器於壙東南西向北上乃下柩於席丈夫柩東婦人柩西以次慿哭盡哀各退復位內外卑者哭再拜辭訣賛者引喪主以下哭於羨道東西面北上妻及女子子以下哭於羨道西東面北上踴無算婦人皆障以行帷掌事者設席於壙內遂下柩於壙內席上北首覆以夷衾持翣者入倚翣於壙內兩廂遂以下帳張於柩東南向米酒脯陳於帳東北食器設於帳前醯醢於食器南藉以版明器設於壙內之左右掌事者以𤣥纁授喪主喪主授祝祝奉以置柩傍喪主拜稽顙施銘旌誌石於壙內乃掩壙復土喪主以下稽顙哭盡哀乃祠后土於墓左如卜宅儀祝雲某官封謚窆茲幽宅神其保佑俾無後艱取木主而題之執事者設桌子於靈座東南西向執筆硯墨對桌置盥盆帨巾喪主立於其前北向祝盥手出主臥置桌子上使善書者盥手西向立先題䧟中後題粉面題畢祝奉置靈座而藏魂帛於箱中炷香斟酒執版出於喪主之右讀雲孤子某敢昭告於先考某官封諡府君形歸窀穸神返室堂神主既成伏惟尊靈舍舊従新是慿是依畢喪主再拜哭盡哀止祝奉神主置靈車上執事者徹靈座遂行內外従哭如來儀出墓門尊者乗車馬去墓百步許卑者乃乗靈車至宅內外乗者皆下靈車入至西階前迴南向少頃靈車退祝奉神主置於靈座喪主以下升立哭於靈座東西向東上內外以次升祖父以下哭於帷東南面西上妻及女子子以下哭於靈西東面南上祖母以下哭於帷西南面東上外姻丈夫帷東北面西上婦人帷西北面東上親賓弔如初哭盡哀相者引喪主以下降各還次沐浴以俟虞
  
  柩既入壙掌事者先歸修虞事或墓逺則但不出是日可也喪主以下既沐浴執事者陳器具饌設盥盆帨巾各二於西階西南上酒瓶並架一於靈座東南置桌子於其東設注子及盤盞於其上火爐湯瓶於靈座西南置桌子於其西設祝版於其上設蔬菓盤盞於靈座前桌上𠤎筯居內當中酒盞在其西醋楪居其東果居外蔬居果內實酒於瓶設香案於堂中炷火於香爐束茅聚沙於香案前具饌如朝奠陳於堂門之東祝出神主於座喪主及兄弟倚杖於室外及與祭者皆入哭於靈座前其位皆北面以服為列重者居前輕者居後尊長坐卑幼立丈夫處東西上婦人處西東上逐行各以長幼為序侍者在後乃降神祝止哭者喪主降自西階盥手帨手詣靈座前焚香再拜執事者皆盥帨一人開酒實於注西面跪以注授喪主喪主跪受一人奉卓上盤盞東面跪於喪主之左喪主斟酒於盞以注授執事者左手取盤右手執盞酹之茅上以盤盞授執事者俛伏興少退再拜復位既降神祝進饌執事者佐之喪主乃初獻進詣注子桌前執注北面立執事者一人取靈座前盤盞立於喪主之左喪主斟酒反注於桌上與執事者俱詣靈座前北靣立喪主跪執事者亦跪進盤盞三祭於茅束上俛伏興執事者受盞奉詣靈座前奠於故處祝執版出於喪主之右西向跪讀之雲日月不居奄及初虞夙興夜處哀慕不寧謹以潔牲庶羞粢盛醴齊哀薦祫事祝興喪主哭再拜復位哭止主婦為亞獻禮如初不讀祝親賓一人為終獻禮如亞獻乃侑食執事者執注添盞中酒喪主以下皆出祝闔門喪主立於門東西向卑㓜丈夫在其後重行北上主婦立於門西東向卑㓜婦女亦如之尊長休於他所祝進當門北面噫歆告啓門三乃啓門喪以下入就位祝立於喪主之右斂主匣之置故處喪主以下哭辭神再拜盡哀止出就次執事者徹祝取魂帛埋之屏處潔地罷朝夕奠遇柔日再虞乙丁己辛癸禮如初虞惟前期一日陳設具饌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醴質明行事祝出神主於座祝辭改初虞為再虞祫事為虞事遇剛日三虞禮如再虞祝辭改再虞為三虞虞事為成事若去家經宿以上則初虞於所館行之墓逺途中遇柔日亦所館行之若三虞則必須至家始可行禮
  卒哭
  三虞後遇剛日卒哭前期一日陳器具饌並同虞祭惟更設𤣥酒瓶一於酒瓶之西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並同虞祭質明祝出主以下皆入哭降神喪主奉魚肉主婦盥帨奉麵米食喪主奉𦎟主婦奉飯以進乃初獻並同虞祭惟祝執版出於喪主之左東向跪讀為異祝辭改三虞為卒哭哀薦成事下雲來日隮祔於祖考某官府君尚享亞獻終獻侑食闔門啓門辭神其儀並與虞祭同自是朝夕之間哀至不哭其朝夕哭猶故喪主兄弟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寢席枕木
  
  卒哭明日而祔卒哭之祭既徹即陳器具饌陳於祠堂堂狹即於㕔事隨便設亡者祖考妣位於中南向西上設亡者位於其東南西向母喪則不設祖考位置酒瓶𤣥酒瓶於阼階上火爐湯瓶於西階上具饌如卒哭而三分母喪則兩分祖妣二人以上則以親者厥明設蔬果酒饌質明喪主兄弟皆倚仗於階下入詣靈座前哭盡哀止乃詣祠堂祝軸簾啓櫝奉所祔祖考之主置於座內執事者奉祖妣之主置於座西上喪主以下還詣靈座所哭祝奉主櫝詣祠堂西階上桌子上喪主以下哭従如従柩之次至門止哭祝啓櫝出主乃叅神在位者皆再拜乃降神祝進饌酌獻先詣祖考妣前祝版雲孝子某謹以潔牲庶羞粢盛醴齊適於某考某官府君隮祔孫某官尚享皆不哭內喪則雲某妣某封某氏隮祔孫婦某封某氏次詣亡者位前祝版雲薦祔事於先考某官府君適於某考某官府君尚享三獻侑食闔門啓門辭神並同卒哭儀禮畢祝奉主各還故處先納祖考妣神主於龕中匣之次納亡者神主西階桌子上匣之奉而反於靈座出門喪主以下哭従如來儀
  小祥
  朞而小祥喪至此凡十三月不計閏古者卜日而祭今止用初忌以従簡易前期一日喪主以下皆沐浴喪主帥衆丈夫灑掃滌濯主婦帥衆婦女滌釜鼎具祭饌如卒哭設次陳練服厥明夙興設蔬果酒饌質明祝出主喪主倚杖於門外與期親各服其服而入皆哭盡哀止乃出就次易服復入哭祝止哭乃降神初獻亞獻終獻侑食闔門啓門辭神並同卒哭之儀祝版雲日月不居奄及小祥夙興夜處小心畏忌不惰其身哀慕不寧敢用潔牲庶羞粢盛醴齊薦此常事尚享自是止朝夕哭始食菜果
  大祥
  再朞而大祥喪至此凡二十五月亦止用第二忌日祭前期一日沐浴陳器具饌如小祥設次陳禫服以酒果告遷於祠堂告畢改題神主如加贈之儀遞遷而西虛東一龕以候新者厥明行事皆如小祥之儀祝版改小祥曰大祥常事曰祥事祝畢奉神主入於祠堂喪主以下哭従如祔之敘至祠堂前止哭執事者徹靈座㫁杖棄之屏處奉遷主埋於墓側始飲酒食肉而復寢
  
  大祥之後間一月而禫禫者澹澹然平安之意蓋喪至此計二十有七月前一月下旬卜來月三旬中各一日或丁或亥設桌子於祠堂門外置香爐香盒環珓於其上喪主禫服西向衆兄弟次之子孫在其後重行北上執事者北向東上喪主炷香燻珓命以上旬之日曰某將以來月某日祇薦禫事於先考某官府君即以珓擲於盤以一俯一仰為吉不吉更命中旬之日又不吉則直用下旬之日喪主乃入祠堂本龕前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喪主焚香祝執版立於喪主之左跪告曰孝子某將以來月某日祇薦禫事於先考某官府君卜既得吉敢告喪主再拜降與在位者皆再拜祝闔門退乃前期一日沐浴設神位於靈座故處陳器具饌厥明行事皆如大祥之儀喪主以下詣祠堂祝奉主櫝置於西階桌子上出主置於座喪主以下皆哭盡哀乃降神三獻侑食闔門啓門禮畢辭神乃哭盡哀送神主至祠堂
  聞喪奔喪
  始聞親死以哭答従者盡哀問故又哭盡哀乃易服遂日行百里不以夜行見星而行見星而舍道中哀至則哭哭避市朝望其州境縣境其城其家皆哭至於家內外哭待於堂上入門而左升自西階殯東西面慿殯哭盡哀少退再拜退於序東被髮復殯東西面坐哭又盡哀尊卑撫哭如常訖內外各還次厥明坐哭於殯東如初四日成服與家人相弔賓至拜之如初若未得行則設位四日而變服在道至家皆如上儀若既葬則先之墓望墓哭至墓哭拜歸詣靈座前哭拜四日成服如儀齊衰以下聞喪為位而哭若奔喪則至家成服若不奔喪則四日成服凡奔喪齊衰望鄉而哭大功望門而哭小功至門而哭緦麻即位而哭不奔喪者齊衰三日中朝夕為位㑹哭四日之朝成服亦如之大功以下始聞喪為位㑹哭四日成服亦如之皆每月朔為位㑹哭月數既滿次月之朔乃為位㑹哭而除之其間哀至則哭可也
  改葬
  凡有改葬者皆具事因聞於官勘驗得實始聴之將改葬先於墓所隨地之宜張白布帷幕開戶向南其日內外諸親皆至墓所各就便次孝子以下及妻妾女子子俱緦麻服周親之下素服丈夫於墓東西向婦人於墓西東向皆北上婦人障以行帷俱立哭盡哀卑者再拜祝立於羨道南北向內外哭止祝三聲噫嘻啓以改𦵏之故內外又哭盡哀權就別所掌事者開墳訖內外又就位哭如初掌事者設席於墓下舉棺出置於席上內外俱従哭於幕所分東西如常儀祝以功布拭棺掌饌者設饌於柩南孝子盥手以醆跪奠酒再拜訖少頃徹奠進柩車於帷門外南向升柩於車遂詣幕所內外俱哭掌事者先設牀於幕下有枕席周設帷柩車至帷門外丈夫柩東婦人柩西俱立哭掌事者舉柩入設牀柩東舉屍出置於牀南首遂歛如大歛之儀如不易官則不設牀乃設靈座于吉帷內幕下西廂東向乃𦵏將引柩告曰以今吉辰用即宅兆不設祖奠無反哭無方相魌頭餘如常葬之儀既葬就吉帷靈座前一虞虞如常儀其祝辭雲維年月朔日辰孝子某敢告於考某官改茲幽宅禮畢終虞夙夜匪寧啼號罔極謹以清酌庶羞祇薦虞事尚享孝子以下出就別所釋緦服素服而還掌饌者徹饌掌事者徹靈座













  明㑹典卷九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九十三
  禮部五十二
  䘮禮四
  庶人䘮禮
  明集禮
  初終
  疾病遷居正寢清掃內外分禱所祀使人坐持手足遺言則書之屬纊以俟絶氣氣絶乃哭廢床寢於地乃易服男子扱上袵被髪徒跣婦人去冠被髪不徒跣諸有服者皆去華飾乃復侍者一人以死者之上服嘗經衣者左執領右執腰升居中霤北向招之三呼曰某人復畢卷衣降覆屍上男女哭擗無數乃立䘮主主婦䕶䘮司書司貨䕶䘮命匠擇木爲棺或已有棺則不再治訃告於親戚朋友執事者設幃及床遷屍其上南首覆以衾即床而奠奠訖掌事者掘坎於屏處潔地乃陳襲衣於堂東壁下及飯含沐浴之具侍者以湯入䘮主以下皆出幃外北面侍者沐髪櫛之晞以巾撮爲髻抗衾而浴拭以巾剪𠇊 -- 瓜併沐浴餘水巾櫛棄於坎而埋之侍者設襲床於幃外施薦席褥枕先置深衣大帶袴襪汗衫之類於其上遂舉以入置浴床之西遷屍其上悉去病時衣及復衣易以新衣徙屍床置堂中間䘮主以下就位而哭䘮主坐於床東衆男子應服三年者坐其下皆藉以藁同姓期功以下各以服次坐於其後皆西向南上尊行以長㓜坐於床東北壁下南向西上藉以席薦主婦衆婦女坐於床西藉以藁同姓婦女以服爲次坐於其後皆東向南上尊行以長㓜坐於床西北壁下南向東上藉以席薦妾婢立於婦女之後別設幃以幛內外異姓之親丈夫坐於幃外之東北面西上婦人坐於帷外之西北面東上皆藉以席以服爲行無服者在後若內䘮則同姓丈夫尊卑坐於帷外之東北面西上異姓丈夫坐於帷外之西北面東上乃含䘮主哭盡哀左袒自前扱於腰之右盥手執錢箱以入侍者一人挿匙於米盌執以從置於屍西以幎巾徹枕覆面䘮主就屍東由足而西床上坐東面舉巾以匙抄米實於屍口併實以錢侍者加幅巾充耳設幎目納履乃襲深衣結大帶設握手覆以衾置靈座設魂帛立銘旌諸子三日不食期九月之䘮三不食五月三月之䘮再不食
  小歛
  死之明日厥明執事者陳小歛衣衾於堂東北壁下設卓子於阼階東南置奠饌及盃注於其上巾之設盥盆帨巾各二於饌東設小歛床施薦蓆褥於西階之西鋪絞衾衣舉之升自西階置於屍南先布絞之橫者三於下乃布縱者一於上侍者盥手舉屍男女共扶助之遷於床上先去枕而舒絹疊衣以藉其首乃卷兩端以補兩肩空處又卷衣夾其兩脛取其正方然後以餘衣掩屍左袵不紐裹之以衾而未結其絞未掩其面蓋孝子猶欲見其面也歛畢覆以衾䘮主主婦憑屍哭擗男子袒而括髪齊衰以下袒而裂帛以免婦人亦用麻繩髽髻乃遷屍床於堂中執事者舉饌升自阼階至靈座前祝焚香洗盞斟酒奠之䘮主以下哭盡哀乃代哭不絶聲
  大歛
  小歛之明日執事者陳大歛衣衾奠具如小歛之儀舉棺入置於堂中少西侍者置衾於棺中埀其裔於四外侍者與子孫婦女俱盥手掩首結絞共舉屍納於棺中實生時所落髪齒及所剪𠇊 -- 瓜於棺角又揣其空缺處卷衣塞之務令充實先掩足次掩首次掩左次掩右令棺中平滿䘮主主婦憑哭盡哀乃加蓋下釘覆柩以衣設靈床於柩東乃奠䘮主以下各歸䘮次
  成服
  大歛之明日厥明五服之人各服其服入就位然後朝哭相弔如儀成服之日䘮主及兄弟始食粥妻妾及期九月者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大功以下異門者各歸其家自是每日晨起䘮主以下各服其服入就位尊長坐哭卑㓜立哭侍者設盥櫛之具於靈床側奉魂帛出就靈座然後朝奠執事者執饌祝盥手焚香斟酒䘮主以下再拜哭盡哀食前上奠至夕進夕奠䘮主以下奉魂帛入就靈床哭盡哀朝夕之間哀至則哭朔日之奠如朝奠之儀時物之薦如上食之儀
  弔奠賻
  凡來弔者必素服奠用香茶燭酒果賻用錢帛先具刺通名乃入䘮主哭以俟䕶䘮出迎賔賔入至㕔事進揖曰竊聞某人傾背不勝驚怛敢請入酹併伸慰禮䕶䘮引客入至靈座前哭盡哀再拜焚香跪酹茶酒俛伏興護䘮止哭者祝跪讀祭文奠賻狀於賔之右畢興賔主皆哭盡哀賔再拜䘮主哭出西向稽顙再拜賔亦哭東向荅拜進曰不意凶變某親奄棄色養伏惟哀慕何以堪處䘮主對曰某罪逆深重禍延某親伏蒙奠酹併賜臨慰不勝哀感又再拜賔荅拜又相向哭盡哀賔寛譬䘮主曰脩短有數痛毒奈何願抑孝思俯從禮制乃揖而出䘮主哭而入䕶䘮者送至㕔事茶湯而退䘮主以下止哭
  擇地 祭后土
  三月而塟擇地之可塟者土色光潤草木茂盛之處即爲美地又湏慎五患使他日不爲道路不爲城郭不爲溝池不爲貴勢所奪不爲耕犂所及乃可世人多徇俗師隂陽之說既擇年月日時又擇山家形勢以爲子孫貧賤富貴夀夭賢愚盡繫於此至有終身不塟或累世不塟棄捐不塟者悖禮傷義無過於此既得地乃擇日開塋域祠后土南向設神位設盞注酒饌於其前又設盥盆帨巾於其東南告者吉服入立於神位之前北向執事者在其後東上皆再拜告者與執事者皆盥帨執事者一人取酒注西向跪一人取盞東向跪告者斟酒反注取盞酹於神位前俛伏興少退立祝執版立於告者之左東向跪讀曰維某年嵗月朔日辰某敢告於后土氏之神今爲某親營建宅兆神其保佑俾無後艱謹以清酌脯醢祗薦於神尚享訖復位告者再拜祝及執事者皆再拜乃徹遂穿壙作灰隔造明器刻誌石備大轝作神主以俟發引
  
  發引前一日執事者設饌如朝奠祝斟酒訖北面跪告曰今以吉辰遷柩敢告俛伏興䘮主以下哭盡哀再拜乃遷柩役者入婦人退避䘮主及衆兄弟歛杖立視祝以箱奉魂帛𨗳柩前行䘮主以下從哭男子由右婦人由左重服在前輕服在後服各爲敘侍者在末無服之親男居男左女居女左皆次䘮主主婦之後遂遷於㕔事執事者布席役者置柩於席上祝設靈座及奠於柩前南向䘮主以下就位坐哭藉以薦席乃代哭如小歛之前親賔致奠賻者其儀竝如初䘮時日晡時設祖奠祝斟酒訖北面跪告曰永遷之禮靈辰不留今奉柩車式遵祖道俛伏興厥明轝夫納大轝於中庭執事者徹祖奠祝北面跪告曰今遷柩就轝敢告遂遷靈座置旁側召役夫遷柩就轝䘮主從柩哭視載婦人哭於帷中載畢祝帥執事者遷靈座於柩前南向乃設遣奠奠畢執事者徹奠祝奉魂帛置靈車別以箱盛主置魂帛後婦人蓋頭出帷降階立哭守舍者哭辭盡哀再拜柩行明器銘旌等前𨗳䘮主以下男女哭歩從尊長次之無服之親又次之賔客又次之途中遇哀則哭未至墓執事者先設靈幄在墓道西南向親賔次在靈幄前十數歩婦人幄在靈幄後壙西明器等至靈車至祝奉魂帛就幄座遂設奠而退執事者先布席於壙內柩至脫載置席上北首執事者取銘旌去扛置其上䘮主男女各就位哭賔客拜辭而歸乃窆䘮主兄弟輟哭臨視䘮主奉𤣥纁置柩旁再拜稽顙在位者皆哭盡哀加灰隔內外蓋實以灰乃實土而漸築之祠后土於墓左如前儀藏明噐下誌石復實以土而堅築之乃題主以生時所稱爲號題畢祝奉置靈座而藏魂帛於箱中炷香斟酒執版出於䘮主之右跪讀之雲孤子某母雲哀子敢昭告於某親府君曰形歸窀穸神返室堂神主既成伏惟尊靈舍舊從新是憑是依畢復位䘮主再拜哭盡哀止祝奉神主升車執事者徹靈座遂行䘮主以下哭從如來儀留子弟一人監視實土以至成墳䘮主以下奉靈車在塗徐行哭至家哭奉神主入主於靈座䘮主以下哭於㕔事遂詣靈座前哭盡哀有弔者拜之如初期九月之䘮者可以飲酒食肉惟不與宴樂小功以下大功異居者可以歸
  
  塟之日日中而虞或墓逺則但不出是日可也柩既入壙掌事者先歸修虞事具饌於堂東既沐浴䘮主以下內外俱詣靈座所䘮主及諸子倚杖於室戸外內外俱哭掌饌者以饌入設於靈座前降出賛者請䘮主止哭盥手詣靈座前以盞跪奠酒俛伏興西向立內外哭止祝進立於靈座右跪讀祝文曰維年月朔日辰孤子某敢昭告於考某人之靈日月遄邁奄及反虞叩地號天五情麋潰謹以清酌庶羞哀薦虞事尚享祝興䘮主哭再拜退復位內外哭盡哀䘮主以下出杖降自西階就次妻妾女子子還別室少頃徹饌祝取魂帛帥執事者埋於屏處潔地罷朝夕奠遇柔日再虞遇剛日三虞
  卒哭
  三日而卒哭其日夙興掌事者具饌於堂東內外各衰服賛者引䘮主以下俱杖升立哭於靈座東西向南上婦人升詣靈座西東面南上內外俱就位哭賛者升自東階入徹夕奠出執饌者以饌升設於靈座前賛者引䘮主降盥手訖進詣靈座前以盞跪奠酒俛伏興少退西面祝入立於靈座南北面內外哭止跪讀祝文曰維某年某月某朔日辰孤子某敢昭告於考某人母則曰哀子曰妣某氏日月不居奄及卒哭叩地號天五情麋潰謹以清酌庶羞哀薦成事尚享祝興䘮主再拜哭應拜者皆再拜哭盡哀䘮主以下各還次自卒哭後朝一哭夕一哭乃諱名䘮主蔬食水飲不食菜果寢席枕木
  
  卒哭之明日乃祔其日夙興執事者具器陳饌䘮主以下入哭於靈座前乃詣祠堂奉所祔祖考之主置於座內執事者奉祖妣之主置於座還詣靈座所哭祝奉新主以行䘮主以下哭從如從柩之次至祠堂門止哭祝出主置於座䘮主以下各就位賛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掌饌者以饌升各陳於座前設訖降出賛者引䘮主盥手酌酒先詣祖考妣位前祝辭雲孝孫某謹以清酌庶品適於某祖之靈隮祔孫某人之靈內䘮則雲適於某祖妣某人隮祔孫婦某人某氏次詣亡者位前祝辭雲薦祔事於先考之靈適於某考之靈尚享䘮主再拜興降出賛者引䘮主詣諸座前各再拜乃復位賛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祝先納祖考妣神主於龕中匣之次納亡者神主匣之奉之反於靈座䘮主以下哭從如來儀
  小祥
  前期一日䘮主及諸子皆沐浴具饌陳器設次陳練服於其所其日夙興祝入整拂几筵以出內外衰服䘮主以下倚杖於階東俱升就位哭盡哀賛者引䘮主杖就次主婦以下各就次乃陳練服賛者引䘮主倚杖如初乃升內外俱升就位哭賛者引䘮主盥手奠酒祝進立於靈座右內外止哭祝讀祝文曰維年月朔日辰孤子某敢告於考某人之靈歲月驚迫奄及小祥攀慕永逺重増荼裂謹以清酌庶羞祗薦祥事尚享祝興䘮主哭再拜退復位內外哭盡哀䘮主以下出杖降自西階就次妻妾女子子還別室自小祥之後止朝夕哭
  大祥
  前期一日䘮主及諸子俱沐浴具饌陳器陳禫服於次乃告遷於祠堂告畢改題神主而遞遷之虛東一龕以俟厥明祝先入拂几筵降出內外於次哭盡哀掌事者設饌於靈座前內外俱就位哭賛者引䘮主盥手奠酒祝立於靈座右跪讀祝文曰維年月朔日辰孤子某敢告於考某人之靈日月逾邁奄及大祥攀慕永逺無任荒踣謹以清酌庶羞祗薦祥事尚享祝興䘮主哭再拜退復位內外哭盡哀祝奉神主入於祠堂䘮主以下哭送掌事者徹靈座斷杖棄之屏處始飲酒食肉而復寢
  
  大祥之後間一月而禫既卜日前期一日䘮主及諸子俱沐浴設神位於靈座故處乃陳噐俱饌其日夙興祝拂拭几筵詣祠堂出奉神主置於座䘮主及諸子妻妾女子子內外俱升就位哭賛者引䘮主盥手奠酒祝立於神座右止哭跪讀祝文曰維年月朔日辰孤子某敢告於考某人之靈禫制有期追逺無及謹以清酒庶羞祗薦禫事尚享祝興䘮主哭再拜退復位內外俱哭盡哀送神主還於祠堂
  奔䘮 改𦵏
  竝同品官















  明㑹典卷九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九十四
  禮部五十三
  䘮葬
  國初武臣亡歿朝廷念其勲勞賻卹之典特從優厚具見諸司職掌其後漸爲限制今併文臣卹典竝著於後而外夷官員亦附焉
  諸司職掌
  一優給則例
  凡陣亡失䧟傷故渰沒者全支邉逺守禦出征並出海運糧病故者減半
  一品米六十石麻布六十疋
  二品米五十石麻布五十疋
  三品四品米四十石麻布四十疋
  五品六品米三十石麻布三十疋
  一公侯亡故
  不分病故陣亡止給麻布一百疋本部奏輟朝三日仍具手本行移在京衙門知㑹
  一將引本官家人赴內府給與布疋
  一咨工部造辦㝠器棺槨及撥人匠磚石造墳安葬
  一劄付欽天監選擇墳地
  一具手本赴光祿寺備辦祭物遣官行禮一本部奏議封諡
  一自初䘮至除服以次遣官致祭
  聞䘮       入歛
  首七至終七    下葬
  百日       新冬
  周年       二周
  除服
  一都督至都指揮亡故
  本朝奏輟朝二日移咨工部造辦棺槨等項仍備辦祭物自初䘮至除服節次遣官致祭
  聞䘮       下葬
  百日       周年
  除服
  如合優給者照前則例並咨兵部照例追贈
  一指揮使至指揮僉事亡故
  本部移咨工部造墳安葬亦節次遣官致祭
  安靈       下葬
  周年       除服
  照例優給追贈
  一衛所鎮撫千百戸亡故
  本部移咨工部造墳安葬止二次遣官致祭
  安靈       下葬
  照例優給追贈
  一公侯及在京一品二品父母妻䘮三品四品父母䘮曽受封贈及致仕者各照品級造墳安葬在外止祭祀未封贈者無
  一在外都指揮使至指揮僉事止是本部遣人往祭一次若囘京安葬則照例祭祀造墳千百戸別無祭葬例一公侯在外病故聞䘮止輟朝一日靈襯到京仍輟朝三日下葬輟朝一日
  事例
  洪武五年定官民䘮儀品官棺用油杉朱漆槨用土杉墻翣公侯六三品以上四五品以上二㝠器公侯九十事一品三品八十事三品四品七十事五品五十事六品七品三十事八品九品二十事引披鐸公侯四引六披左右各八鐸一品二品二引四披左右各六鐸三品四品二引二披左右各二鐸羽旛竿長九尺五品以上一人執之以引柩六品以下不用功布品官用之長三尺方相四品以上四目七品以上兩目八品以下不用柳車上用竹格以綵結之旁施帷幔四角埀旒蘇誌石二片品官皆用之其一爲蓋書某官之墓其一爲底書姓名鄉里三代生年月日及子孫卒葬月日婦人則隨夫及子孫封贈二石相向用鐵束埋墓中祭物四品以上用羊豕九品以上用豕庶人棺所用堅木油杉爲上栢次之土杉松木又次之用黒漆金漆不得用朱紅⿱冝八 -- 𡨋器一事功布以白布三尺引柩栁車以衾復棺誌石二片如品官之儀塋地周圍十八歩每面四歩半祭物用豕力不及者隨家有無
  永樂後續定官員祭葬則例
  凡公侯承襲病故者祭二壇若管府事有功蹟加太子太保以上及守備南京者俱祭十六壇
  凡駙馬都尉病故者祭十五壇
  凡伯爵承襲病故者祭二壇其年㓜襲爵不久而故者祭一壇若管事有功蹟加太子太保以上者祭十五壇凡公侯駙馬伯病故俱輟朝一日齋糧麻布取自上裁其葬禮俱照依定製若公侯伯爲事病故者祭葬等項恩典俱無
  凡公侯伯母與妻俱祭二壇係皇親者加祭壇數取自上裁
  已上公侯伯駙馬例
  凡兩京二品以上文官並父母妻三品文官並父母曽授本等封者俱照例祭葬其三品父母止授四品封及四品官並父母授本等封者俱止賜祭一壇若止授五品以下封者祭葬俱無其有出自特恩者不在此限凡一品官病故者輟朝一日祭九壇父母授封至一品者祭二壇妻祭一壇
  凡尚書左右都御史在任病故者祭二壇其加有東宮三少或兼大學士贈一品者祭四壇父母妻祭俱一壇凡兩京三品官病故者俱祭一壇致仕者亦然以其侍郎兼學士贈尚書者祭二壇
  凡兩京三品以上官葬祭制度俱照依品級其四品五品官得特恩賜葬者亦以本等品級爲定惟衍聖公葬祭照一品禮行
  已上文官例
  凡左右都督至都督僉事管府事病故者俱祭六壇齋糧麻布取自上裁其先有功後閒住病故者祭二壇母妻祭俱一壇
  凡都督僉事以上葬禮俱照品級若署都督僉事祭一壇無葬
  凡中都留守正副俱祭一壇
  凡在京親軍衛分帶俸都指揮使及同知僉事在御馬監把總或出充遊擊參將等官有功無過者祭一壇凡錦衣衛管事指揮使同知僉事或帶都指揮職銜者俱祭一壇其係於皇親者祭葬取自上裁
  凡在京在外文武官員不拘品級其以死勤事者恩典取自上裁
  已上武官例
  凡女直都督等官永樂間差官賫香鈔諭祭近例因其奏請給與表裏祭文令帶囬自祭
  凡逹官都督等官永樂宣徳間來京病故者隨時遣官諭祭或給棺賜葬近例本部年終類奏分遣官祭之若在邊沒於戰陣者不在此例
  凡外國使臣病故者令所在官司賜棺及祭或欲歸葬聽從其便
  已上四夷官例
  賜諡
  國朝親王諡例用一字郡王二字其文武大臣亦用二字與否取自上裁若官品未高而侍從有勞或以死勤事特恩賜諡者不拘常例
  事例
  洪武初議諡俱本部奉㫖施行二十五年令本部行翰林院擬奏請㫖 𢎞治四年令今後有乞恩贈諡者本部斟酌可否務合公論不許一槩比例濫請 十五年奏准凡親王薨逝行巡撫巡按等官覈勘郡王病故行本府親王及承奉長史等官覈勘善惡得實明白結報具奏定諡 又奏准文武大臣有請諡者本部照例上請得㫖行吏兵二部備查實蹟本部定爲上中下三等以行業俱優者爲上行實頗可者爲中行實無取者爲下開送翰林院擬諡請㫖











  明㑹典卷九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九十五
  禮部五十四
  歴日
  諸司職掌
  一在京欽天監每歲算歴已成則預先行移各布政司刋印九月初一日進歴仍頒賜京官
  一頒歴儀注前期一日尚寳設御座於奉天殿教坊司設中和樂於殿內其日陳設如常儀儀禮司設御歴案於殿中設歴案於丹陛中道設百官歴案於丹陛下鼓初嚴引禮引文武官進歴官入詣侍立位鼓三嚴執事文武官詣華蓋殿行五拜三叩頭禮畢傳制受歴侍從等官各就位皇帝服皮弁服出樂作陞座捲簾樂止鳴鞭訖引禮引進歴官就位賛禮唱鞠躬樂作賛四拜平身樂止典儀唱進歴引禮引進歴官由東階陞詣丹陛案前賛跪搢笏取歴由殿東門靠東入至殿中內賛唱跪外賛唱衆官皆跪唱進歴監官以歴置於案內賛唱出笏俯伏興外賛亦唱俯伏興平身內賛唱復位引禮引進歴官由百官門出樂作引至拜位樂止賛禮唱鞠躬樂作四拜平身樂止進歴官退執事舉百官歴案於丹墀中道鳴賛唱排班班齊鞠躬樂作賛四拜平身樂止𫝊制官詣御前跪奏傳制俯伏興由殿東門靠東出至丹陛東西向立稱有制賛禮唱跪衆官皆跪宣制曰欽天監進某年大統歴其賜百官頒行天下賛禮唱俯伏興樂作賛四拜平身唱頒歴頒歴官取歴散於百官散畢駕興百官以次出
  事例
  洪武六年令歴日惟直𨽻府州及北平陜西二行省頒給其餘皆令依式印造給與所屬 十三年令預刋明年大統歴以十月朔日進其諸王及在京文武百官直𨽻府州俱欽天監印造頒給十二布政司則欽天監預以歴本及印分授之使刋印以授府縣頒之民間自是歲以爲常 三十五年令以十一月朔日進歴著爲令
  藝術
  諸司職掌
  一凡天文地理醫藥卜筮師巫音樂等項藝術之人本部務要備知以憑取用
  一在外行術占卜之人聽於本鄉不許越境興造妖妄等事
  事例
  洪武二十六年以卜筮者舊有禁惟瞽目卜筮及隂陽人憑此生理許開卦肆
  僧道
  諸司職掌
  一僧道度牒欽依三年一出給仍要各司考試能通經典者申送到部具奏出給
  一各布政司並直𨽻府州縣申呈開設僧道衙門舉保道僧人劄付僧録司道士劄付道録司考試如果中試就申吏部施行
  事例
  洪武五年給僧道度牒令僧録道録司造周知冊頒行天下寺觀凡遇僧道即與對冊其父兄貫籍告度日月如有不同即爲偽冐 六年令各府州縣止存大寺觀一所併處其徒擇有戒行者領之若請給度牒必考試精通經典者方許民家女子未及四十者不許爲尼姑女冠 二十年令民年二十以上者不許爲僧 二十四年令清理釋道二教凡各府州縣寺觀但存寛大可容衆者一所併居之不許雜處於外違者治以重罪親故相隠者流願還俗者聽其佛經畨譯已定者不許増減詞語道士設醮亦不許拜奏青詞各遵頒降科儀民有效瑜珈教稱爲善友假張真人名私造符録者皆治以重罪又令天下僧道有剏立菴堂寺觀非舊額者悉毀之 二十六年道士請給度牒者審皆逃民發錦衣衛令習工匠 二十七年令榜示天下寺觀凡歸併大寺設砧基道人一人以主差稅每大觀道士編成班次每班一年高者率領餘僧道俱不許奔走於外及交搆有司以書冊稱爲題疏強求人財其一二人於崇山深谷修禪及學全真者聽三四人不許毋得私剏菴堂若遊方問道必自備路費毋索取於民所至僧寺必揭周知冊驗實不同者拏送有司僧道有妻妾者許諸人趕逐相容隠者罪之願還俗者聽亦不許收民間兒童爲僧違者並兒童父母皆坐以罪年二十以下願爲僧者亦須父母具告有司具奏方許三年後赴京考試通經典者始給度牒不通者杖爲民有稱白蓮靈寳火居及僧道不務祖風妄爲議論沮令者皆治重罪 二十八年奏准天下僧道赴京考試不通經典者黜還俗年六十以上者免試 三十五年令清理釋道二教凡歴代以來及洪武十五年以前寺觀有名額者不必歸併新剏者歸併如舊 永樂元年令三年一給度牒 六年令軍民子弟僮奴自削髪為僧者並其父兄送京師發五臺山做工畢日就北京爲民種田及盧龍牧馬寺主僧擅容留者亦發北京爲民種田 十年諭本部天下僧道多不守戒律民間修齋誦經動輙較利厚薄又無誠心甚至飲酒食肉遊蕩荒淫略無顧忌又有無知愚民妄稱道人一槩蠱惑男女雜處無別敗壊風化洪武中僧道不務祖風及俗人行瑜珈法稱火居道士者俱有嚴禁即揭榜申明違者殺不赦 十五年禁僧尼私建菴院 十六年定天下僧道府不過四十人州不過三十人縣不過二十人限年十四以上二十以下父母皆允方許陳告有司行鄉里保勘無礙然後得投寺觀從師受業五年後諸經習熟然後赴僧道錄司考試果諳經典始立法名給與度牒不通者罷還爲民若童子與父母不願及有祖父母父母無他子孫侍養者皆不許有年三四十以上先曽出家而還俗及亡命黥刺亦不許寺觀住持容留違者罪之 宣徳元年諭本部僧道行童請給度牒甚多宜令僧道官取勘本部同翰林院官禮科給事中及僧道官考試能通大經給與度牒八年令天下有司闗津但遇削髪之人捕送原籍治
  罪如律 十年禁僧道私自簮剃及妄言惑衆者 正統元年奏准僧道給度牒者仍照洪武年間例造冊頒行天下寺觀以防姦偽 六年令僧道多有壊亂心術不務祖風混同世俗傷壊風化都察院即遵洪武舊例出榜禁約違者罪之新創寺觀曽有贈額者聽其居住今後再不許私自創建 十四年令僧道應給牒者先令僧道衙門勘試申送有司審係額內並貫籍明白仍試精通本教經典方許申送本部覆試中式然後具奏請給 景泰六年令今後僧道務要本戸丁多本人持行修潔不係軍匠塩竈等籍里老保結呈縣覆實具申府司類呈該部方許收度仍勘各寺觀原定額數如有數多不與出給 成化十三年禁約遊方僧人凡僧道住持勅建寺觀許二人勅賜並在外寺觀各止許一人𢎞治十三年奏准僧道有犯挾妓飲酒者俱問發原
  籍爲民若姦拜認義父母親屬俱發邊衛充軍武職有犯容止僧尼在家與人姦宿者公侯伯問擬住俸戴頭巾閑住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戸鎮撫帶俸閑住有犯挾妓飲酒者公侯伯罸俸一年不許侍衛管軍管事都督以下帶俸差操原係帶俸者常川帶俸 凡漢人出家習學畨教不拘軍民曽否闗給度牒俱問發原籍各該軍衛有司當差若漢人冐作畨人者發邊衛充軍
  祥異
  諸司職掌
  一凡各處獻來祥瑞本部准其事收下如有非時災異即時奏聞若遇日月交蝕則預先行移諸司救䕶一日食儀注前期結綵於禮部儀門及正堂設香案於露臺上向日設金鼓於儀門內兩傍設樂人於露臺下設各官拜位於露臺上下俱向日立至期欽天監官報日初食百官具朝服典儀唱班齊賛禮唱鞠躬樂作四拜興平身樂止跪執事俸鼓詣班首前班首擊鼓三聲衆鼓齊鳴候欽天監官報復圓賛禮唱鞠躬樂作四拜平身樂止禮畢
  一月食儀注同前但百官便服於都督府救䕶
  事例
  洪武元年勅天下有司凡遇災異俱具實奏聞 二年令有司或有災異無論大小皆即時飛奏 四年令天下勿奏祥瑞若災異即時奏聞
  凡天下災異有司申逹廵撫廵按等官即行具奏毎數月禮部以歲月先後類奏
  凡民間一産三男令有司給米養贍
  教坊承應樂舞
  朝㑹宴享等禮各有承應樂舞以教坊𨽻本司具列於此而樂戸禁例附之
  事例
  凡聖節冬至正旦行朝賀禮上徽號進實錄冊封頒詔進春進歴遣祭郊祀聽受誓戒進士傳臚及進士上表俱用中和韶樂兼用堂下樂
  凡朔望並歲首半月太常寺奏祭祀陞殿俱用堂下樂凡大祀天地享太廟祭社稷山川耕藉田幸太學𨗳駕俱用堂下樂
  凡大祀慶成聖節冬至正旦大宴俱用丹陛樂侑食樂凡禮部進表箋及迎詔俱用大樂
  凡中和韶樂設於奉天殿內用樂先一日於御前奏知如再用即奏雲安定不動計用舉麾奉鑾一員侍班韶舞一員㸔節次色長二人歌工十二人樂工七十二人凡堂下樂設於奉天門北簷下凡用領樂韶舞等官三員俳長二人色長十二人歌工十二人樂工一百三人凡丹陛樂設於奉天殿前丹陛上凡用領樂俳長二人色長四人歌工十二人樂工一百八人
  凡侑食樂設於奉天殿內凡用唱盞奏樂奉鑾等官五員領樂色長四人歌工四人樂工三十一人
  凡大樂提調色長一人
  凡大祀天地𨗳駕囘駕出南天門錦衣衛官奏起輦色長一人唱作樂奉鑾一人唱樂奏神歡之曲樂作𨗳至奉天門樂止駕至奉天門堂下樂作駕至奉天殿樂止上易服鴻臚寺官奏請陞殿色長唱作樂奉鑾舉麾唱樂奏聖安之曲中和韶樂作上陞座樂止鳴鞭致詞俟賛禮堂下樂作禮畢樂止賛禮畢奉鑾舉麾唱樂奉安安之曲中和韶樂作駕興還至華蓋殿樂止
  凡用領樂官五員俳長四人協用俳長辦事色長十二人各色色長八十四人樂工十八撥第一撥一百八人第二撥至十七撥每撥不等大約二三十人歌工毎撥十二人
  凡太廟時享𨗳駕囘上祭畢至廟街門裏陞輦錦衣衛官奏起輦本司俳長唱作樂官一員奏樂奏敬祖宗之曲𨗳至午門裏樂止凡用領樂官五員俳長十人各色色長四十人樂工四撥每撥一百八人歌工十二人凡祭社稷𨗳駕囘上祭畢至社稷門裏陞輅錦衣衛官奏起輅本司俳長唱作樂官一員奏樂奏神歡之曲𨗳至午門裏樂止凡用領樂官五員俳長四人各色色長十六人樂工二撥每撥一百二人歌工十二人
  凡祭山川𨗳駕囘上祭畢陞輦錦衣衛官奏起輦色長唱作樂官一員奏樂奏神歡之曲𨗳至奉天門樂止計用樂十八撥樂章樂器並用人數俱同郊祀囘
  凡幸太學𨗳駕囘上幸太學行釋奠禮及堂上講書畢陞輦錦衣衛官奏起輦色長唱作樂官一員跪奏樂奏神歡之曲𨗳至奉天門樂止上陞座樂作坐定樂止百官行禮樂作禮畢樂止駕還宮樂作至奉天殿樂止計用樂十八撥樂章樂器並用人數俱同郊祀囘
  凡耕藉田並𨗳駕囘駕祭先農畢至藉田所戸部尚書捧鞭跪進本司官引裝扮裏行十八人內村田樂老人四人木㑍十四人各念禾詞外行七十二人各作樂器攛掇隨駕行三推禮畢駕至儀門陞座樂止觀三公九卿耕訖侍立本司承應用大樂攛掇百戱院本探子觔斗隊舞畢本司官跪賛致語駕至殿內陞座進湯進膳俱用樂順天府官並耆老人等行禮謝恩樂作禮畢樂止次百官行禮樂作禮畢樂止賜百官酒飯復入班行禮樂作禮畢樂止尚膳官進膳樂作進訖樂止百官入席本司官奏一奏本太初之曲進酒樂作進訖樂止進膳樂作進訖樂止本司官跪奏進湯樂作徹湯樂止二奏仰大明之曲進酒進膳進湯樂作進訖樂止皆如前三奏民初生之曲進酒進膳進湯樂作進訖樂止復皆如前徹御案畢樂止百官行禮樂作禮畢樂止鴻臚寺官奏禮畢不作樂駕囘陞輦仍用十八撥樂工歌工前𨗳起輦色長唱作樂本司官跪奏樂奏神歡之曲𨗳至午門前樂止
  凡大宴駕出至奉天門色長唱作樂丹陛樂作駕陞奉奉天殿樂作鴻臚寺賛百官四拜禮畢樂止光祿寺進御筵樂作內官設案訖樂止進花進膳樂作進訖樂止奉鑾奏一奏上萬夀之曲侑食樂作斟酒賛跪本司官奏進酒樂止各官就坐奏樂奏平定天下之舞引舞樂工二人舞人樂工三十二人舞畢奏二奏仰天恩之曲侑食樂作奏進酒樂止殿外𨗳湯樂作領樂俳長一人色長四人攛節樂工二十四人殿內迎湯樂作領樂色長二人歌工四人湯至奏進湯樂作賛饌成徹湯樂止奏黃童白叟鼓腹謳歌承應舞念禾詞俳長一人歌工四人樂工十五人白叟六人黃童八人舞畢奏樂奏撫安四夷之舞引舞樂工二人歌工四人樂工十七人高麗舞琉球舞北畨舞回回舞各四人舞畢奏三奏感地徳之曲侑食樂作奏進酒樂止奏樂奏車書㑹同之舞舞人樂工三十四人舞畢奏四奏民樂生之曲侑食樂作奏進酒樂止導湯樂作迎湯樂作如前奏進湯樂作賛饌成徹湯樂止奏樂奏表正萬邦之舞引舞樂工二人舞人樂工六十四人舞畢五奏感皇恩之曲侑食樂作奏進酒樂止𨗳湯樂作迎湯樂作如前奏進膳樂作徹湯膳並御筵樂止奏樂奏天命有徳之舞引舞二人舞人樂工六十四人舞畢奏纓鞭得勝蠻夷隊舞舞人樂工一百四人承應內獅子舞五人舞畢官五員更迭致語萬民安樂天下太平嵩呼萬歲再動樂聲樂作樂止百官四拜禮畢
  凡進士傳臚上將陞殿色長唱作樂官一員舉麾奏樂奏聖安之曲中和韶樂作上陞座樂止舉人行禮堂下樂作禮畢樂止傳制黃榜案起樂作至丹墀置定樂止傳臚舉人行禮樂作禮畢樂止案起樂作案至奉天門外樂止大樂迎黃榜出鴻臚寺官致詞百官行賀禮樂作禮畢樂止本司官舉麾奏樂奏安定之曲中和韶樂作駕還宮至華蓋殿樂止
  凡進士上表謝恩上將陞殿色長唱作樂官一員舉麾奏樂奏聖安之曲中和韶樂作上陞座樂止鴻臚寺官賛百官行常朝禮樂作禮畢樂止諸進士行禮樂作禮畢樂止進表表案起堂下樂作安置定樂止宣表畢進士行禮俯伏樂作禮畢樂止進士行拜禮樂作禮畢樂止見辭等官吏人等行禮樂作禮畢樂止本司官舉麾奏樂奏安定之曲中和韶樂作駕還宮至華蓋殿樂止凡慶賀東宮千秋節並朔望朝叅領樂官五員俳長一人歌工四人樂工四十人
  凡東宮冠禮畢宴用七奏樂領樂官四員俳長二人色長四人歌章拍板樂工四人樂工十人
  凡慶賀皇太后聖節女樂奉鑾等官妻五人提調女樂四人歌章二十四人奏樂一百一十五人
  凡慶賀中宮女樂同
  凡每日常朝樂工二十人於午門外御道兩旁侍立凡進實錄及進士𫝊臚後例於禮部設宴本司承應凡四夷人朝貢到京例於㑹同館設宴本司承應凡諸王公主婚嫁本司用大樂前𨗳
  凡本司俳色長諳曉某藝於某年月補充某役俱造文冊備照如遇官俳色長有缺皆以次選補但係為事革役閒住者再不得補充
  凡各衙門人指稱本司樂戸寄附贓物洪武永樂間令法司不得追取但樂戸𢎞治九年議准不許容留盜賊及不知來歴之人在家違者事發官俳色長俱治罪凡本司老疾不堪承應之人舊例悉放原籍爲民一體當差
  凡良家子女本司不許買作娼優景泰七年議准犯者問擬如律子女發回寧家仍查原係民戸今爲樂戸許令改正其樂屍內有願從良者聽其自首與民一體當差𢎞治九年令私買私賣及媒合人等俱於三院門首枷號一箇月滿日依律照例發落該管色長並隣佑人不首告者與犯人同罪官俳查提從重問擬南京及各王府禁約同



  明㑹典卷九十五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明會典>



  欽定四庫全書
  明會典卷九十六
  禮部五十五
  主客清吏司
  諸司職掌
  郎中員外郎主事掌諸畨朝貢等事
  朝貢一
  國初諸畨國及四夷土官人等朝貢具見諸司職掌其後慕化者衆事例日増土官衙門添設別見兵部而事闗朝貢者續列於後
  諸司職掌
  一凡諸畨國及四夷土官人等或三年一朝或每年朝貢者所貢之物㑹同館呈報到部主客部官赴館㸃檢見數遇有表箋移赴儀部其方物分豁進貢上位若干殿下若干開冩奏本發落人夫管領先具手本闗領內府勘合依數填冩及開報門單於次日早朝照進內府或於奉天門或奉天殿丹陛或華蓋殿及文華殿前陳設本部正官奏啓進納若遇慶賀聖節正旦貢獻之物初到即以數目具本奏聞物候至日通進內府陳設交收
  一凡進馬騾到於㑹同館即令典牧所差醫獸辯驗兒騍騸及毛色齒歲明白備冩手本交收及令本館放支草料餵養仍撥人夫管領至期進內府行列於丹墀東伺候御前牽過同手本交付御馬監官收領
  一凡進象駝到於㑹同館令本館餵飼次日早進內府御前奏進如候聖節正旦冬至陳設進收日逺先行奏聞象送馴象所駝送御馬監收養至期令進內府陳設一凡進虎豹禽鳥之類到於㑹同館就令畜養之人餵養具數奏聞送所司收領至期進內府丹墀內陳設一凡進金銀器皿珍寳段疋之類須同貢獻之人驗視明白具冩奏本仍以器具裝盛或黃袱封裹分撥館夫一同貢獻之人收管先期一日闗填勘合開報門單次日早照進內府於殿前丹陛等處陳設一一交付長隨內使收受
  一凡進蘇木胡椒香蠟藥材等物數萬以上者船至福建廣東等處所在布政司隨即㑹同都司按察司官檢視物貨封𦩳完密聽候先將畨使起送赴京呈報數目除國王進貢外畨使人伴附搭買賣物貨官給價鈔收買然後布政司仍同各衙門官將貨稱盤見數分豁原報附餘數目差人起解前來本部委官及行戸部都察院委官㑹同差督人夫運進承運等庫稱盤入庫本部先期開冩各庫該收貨物手本於午門闗領各門勘合填冩照進並出給長單令該庫批冩實收數目囘部備照
  一朝貢諸畨及四夷土官去處
  畨國
  高麗國東海    暹羅國南海
  琉球國南海    占城國南海
  真臘國南海    安南國南海
  日本國東海    爪哇國南海
  𤨏里       西洋𤨏里
  三佛齊      浡泥國
  百花國      覽邦國
  彭亨國      淡巴國
  須文逹那國
  西南夷
  四川
  烏蒙軍民府    烏撒軍民府
  芒部軍民府    金築安撫司
  盧山長官司    慕役長官司
  西堡長官司    大華長官司
  寧谷寨長官司   頂營長官司
  十二營長官司   安順州
  貴州宣慰司後屬貴州布政司平茶洞長官司
  播州宣慰司    龍州龍州宣撫司
  程畨長官司後爲府設流官 永寧州
  鎮寧州      康佐長官司
  建昌衛      建安州
  禮州       栢興州
  酉陽宣撫司    木𤓰長官司
  方畨長官司    黎州
  卭部軍民府    徳昌府
  普安軍民府    東川軍民府
  長河西      天全六畨招討司阿昔簇長官司   占藏先結簇長官司蛒匝簇長官司   北定簇長官司
  祁命簇長官司   阿昔洞簇長官司勒都簇長官司   班班簇長官司
  者多簇長官司   麥匝簇長官司
  石砫宣慰司    泥溪長官司
  雷坡長官司    沐川長官司
  平夷長官司    蠻夷長官司
  馬湖府後改設流官   岳希蓬長官司
  隴木頭長官司   靜州長官司
  里州       建昌府
  濶州       中縣
  碧舍縣      㑹川府
  武安州      永昌州
  隆州       姜州
  黎溪州      麻龍縣
  㑹理州      威龍州
  昌州       普濟州
  廣西
  龍英州      江州
  龍州       思明府
  陀陵縣      養利州
  上下涷州     思陵州
  萬承州      安平州
  太平府後改設太平府流官  都結州
  羅陽縣      思城州
  結倫州      鎮逺州
  左州       崇善縣
  茗盈州      南丹州
  結安州      永康縣
  思同州      東蘭州
  那地州      全茗州
  利州       鎮安府
  田州府      泗城州
  奉議州
  雲南
  姚安軍民府後改設流官知府姚州
  元江府      廣通縣
  平緬宣慰司    車里軍民宣慰司
  八百宣慰司    麗江府
  景東府      楚雄府後改設流官
  鶴慶府後改設流官   尋甸府後改設流官
  鄧川州      海東土官
  賔居土官     小雲南土官
  臨安府嶍峩縣   大理府後改設流官
  湖廣
  施南宣慰司    忠建安撫司
  思南宣慰司後改思恩府設流官永順宣慰司
  臻部六洞黃坡等處長官司
  保靜宣慰司    曲靖軍民府後改設流官
  西域
  西天泥八喇國   朶甘
  沙州       烏斯藏
  薩里       薩喇
  賽瑪爾堪
  明祖訓
  一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爲不祥彼既不爲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彊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但東北與西北邊境互相宻邇累世戰爭必選將練兵時謹備之
  今將不征諸夷國名開列於後
  東北
  朝鮮國即髙麗其李仁人及子李成桂今名旦者自洪武六年洪武二十八年首尾凡弒王氏四王姑待之
  正東偏北
  日本國雖朝實詐暗通姦臣胡惟庸謀爲不軌故絶之
  正南偏東
  大琉球國朝貢不時王子及陪臣之子皆入太學讀書禮待甚厚
  小琉球國不通往來不曽朝貢
  西南
  安南國三年一貢
  真臘國朝貢如常其國濵海
  暹羅國朝貢如常其國濵海
  占城國自占城以下諸國來朝時內帶行商多行譎詐故沮之自洪武八年沮至洪武十二年方乃得止其國濵海
  蘇門荅喇其國濵海
  西洋國其國濵海
  爪哇國其國濵海
  彭亨國其國居海中
  百花國其國居海中
  三佛齊國其國居海中
  浡泥國其國居海中

  明㑹典卷九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九十七
  禮部五十六
  朝貢二
  事例
  朝鮮國
  朝鮮古高麗國洪武二年國王遣使奉表賀即位請封貢方物五年令三歲或一歲遣使朝貢二十五年更其國號曰朝鮮永樂以來每歲聖節正旦皇太子千秋節皆遣使奉表朝賀貢方物其餘慶慰謝恩等項皆無常期若朝廷有大事遣使頒詔於其國其國王請封亦遣使行禮
  貢物
  金銀器皿     各色薴布
  白細花席     人參
  豹皮       獺皮
  黃毛筆      白綿紙
  種馬每三年五十疋
  安南國
  洪武二年遣使朝貢因請封爵詔封爲安南國王永樂四年以其臣簒立發兵討平之宣徳間遣使來謝罪請命因宥而封之今三年一朝貢別有進中宮東宮方物其或以慶慰謝恩等事來貢者不在三年一貢之例朝廷有大事遣使頒詔於其國其國王請封亦遣使行禮
  貢物
  金銀器皿     薰衣香
  降真香      沉香
  速香       木香
  黒線香      白絹
  犀角       象牙
  紙扇
  暹羅國
  洪武四年遣使來朝貢進金葉表並方物賀正旦八年遣使賫詔及印綬往賜之十六年給勘合文冊凡中國使至必照騐相同永樂元年遣使乞量衡爲國中式自後定例每三年一朝貢
  貢物
  象        象牙
  犀角       孔雀尾
  翠毛       龜筒
  六足龜      寶石
  珊瑚       金戒指
  片腦       米腦
  糠腦       腦油
  腦柴       檀香
  速香       安息香
  黃熟香      降真香
  羅斛香      乳香
  樹香       木香
  烏香       丁香
  阿魏       薔薇水
  丁皮       碗石
  紫梗       藤竭
  藤黃       硫黃
  沒藥       烏爹泥
  肉豆䓻      胡椒
  白豆䓻      蓽撥
  蘇木       烏木
  大楓子      苾布
  油紅布      白纒頭布
  紅撒哈剌布    紅地絞節智布
  紅杜花頭布    紅邊白暗花布
  乍連花布     烏邊蔥白暗花布
  細棋子花布    織人象花文打布
  西洋布      織花紅絲打布
  剪絨絲雜色紅花被面
  織雜絲打布    紅花絲手巾
  織人象雜色紅花文絲縵
  琉球國
  洪武間其國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皆遣使奉表箋貢馬及方物二十五年中山王遣子姪入國學永樂以來國王嗣立皆請命冊封自後惟中山王來每二年許朝貢一次每船一百人多不過一百五十人
  貢物
  馬        硫黃
  蘇木       胡椒
  螺殻       海巴
  刀        生紅銅
  錫        牛皮
  擢子扇      磨刀石
  瑪瑙       烏木
  降香       木香
  一貢物內象牙等物進收硫黃蘇木胡椒運送南京該庫馬就於福建發缺馬驛站走遞磨刀石發福建官軍收貯
  占城國
  洪武二年遣使朝貢詔封爲占城國王四年遣使奉金葉表來朝貢十六年復遣子來賀聖節乃遣使賫與勘合文冊二十四年復來朝貢以其臣弒立命絶之永樂後其國與諸國皆來朝貢始定每三年一來正統後其國襲封遣使行禮
  貢物
  象        象牙
  犀        犀角
  孔雀       孔雀尾
  橘皮抹身香    龍腦
  薰衣香      金銀香
  竒南香      土降香
  檀香       栢木
  燒碎香      花棃木
  烏木       蘇木
  花藤香      蕪蔓畨沙
  紅印花布     油紅綿布
  白綿布      烏綿布
  圓璧花布     花紅邊縵
  雜色縵      畨花手巾
  畨花手帕     兠羅綿被
  洗白布泥
  真臘國
  洪武六年遣使來貢後朝貢不常
  貢物
  象        象牙
  蘇木       胡椒
  黃蠟       犀角
  烏木       黃花木
  土降香      寳石
  孔雀翎
  日本國
  洪武七年遣僧人來朝貢以無表文卻之其臣亦遣僧人貢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貢仍卻之十四年國王遣使來復卻其貢僧人俱發陜西四川各寺居住三十五年復來朝貢後定爲十年一來貢
  貢物
  馬        盔
  鎧        劒
  腰刀       鎗
  塗金粧彩屏風   灑金廚子
  灑金文臺     灑金手箱
  描金粉匣     描金筆匣
  抹金提銅銚    灑金木銚角盥
  貼金扇      瑪瑙
  水精數珠     硫黃
  蘇木       牛皮
  爪哇國
  洪武三年遣使貢方物並納元所授宣諭十四年上金葉表來貢及黒奴三百人後絶其貢永樂二年其國東王遣使朝貢且請印章命鑄鍍金銀印遣使賜之正統八年定每三年一貢自後朝貢無常
  貢物
  胡椒       蓽茇
  蘇木       黃蠟
  烏爹泥      金剛子
  烏木       畨紅土
  薔薇露      竒南香
  檀香       麻滕香
  速香       降香
  木香       乳香
  龍腦       血竭
  肉豆䓻      白豆䓻
  藤竭       阿魏
  蘆薈       沒藥
  大楓子      丁皮
  畨木鼈子     悶蟲藥
  碗石       蓽澄茄
  烏香       寶石
  珎珠       錫
  西洋鐡      鐡鎗
  摺鐡刀      苾布
  油紅布      孔雀
  火雞       鸚鵡
  玳瑁       孔雀尾
  翠毛       鶴頂
  犀角       象牙
  龜筒       黃熟香
  安息香
  𤨏里國
  洪武五年遣使奉金字表文朝貢並圖其土地山川以獻
  貢物
  馬        紅撒哈喇
  紅八者蘭布    紅畨布
  覬木里布     白苾布
  珠子項串
  西洋𤨏里國
  洪武三年遣使來朝進金葉表文及方物永樂元年復遣使來朝
  貢物
  黃黒虎      馬













  明㑹典卷九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九十八
  禮部五十七
  朝貢三
  事例
  三佛齊國
  洪武四年遣使奉金字表文來朝貢六年復遣使賀正旦並貢方物八年復遣使從招諭拂菻國朝使來貢十年遣使奉表請印綬命齎駝紐鍍金銀印賜之
  貢物
  黒熊       火雞
  孔雀       五色鸚鵡
  諸香       兠羅綿被
  苾布       白獺
  龜筒       胡椒
  肉豆䓻      畨油子
  米腦
  浡泥國
  洪武四年遣使進金表銀箋及方物永樂三年遣使封其國主爲王給印符誥命六年王率其妃及家屬陪臣來朝至福建遣內臣往宴勞之令所過諸郡設宴至京王奏金字表文及諸珍物妃進中宮東宮箋及方物上御奉天門享王宴是年王卒輟朝三日祭賻甚厚詔諡恭順賜葬南京城外石子岡以西南夷人𨽻籍中國者守之樹碑立祠命有司春秋致祭復令其子襲封遣內官及行人䕶送還國復從其請封其後山爲長寧鎮國之山御製碑文賜之十二年及洪熙元年俱來朝貢
  貢物單目用銀
  珎珠       寶石
  金戒指      金縧環
  龍腦       米腦
  梅花腦      降香
  沉速香      檀香
  丁香       肉豆䓻
  黃蠟       犀角
  玳瑁       龜筒
  螺殻       鶴頂
  熊皮       孔雀
  倒掛鳥      五色鸚鵡
  黒小廝      金銀八寳器
  百花國
  洪武十一年遣使奉金葉表來朝貢
  貢物
  白鹿       紅猴
  龜筒       玳瑁
  孔雀       鸚鵡
  倒掛鳥      胡椒
  香        蠟
  彭亨國
  洪武十一年遣使奉金葉表貢畨奴及方物永樂十二年復遣使朝貢
  貢物
  金水罐      檀香
  乳香       速香
  片腦       胡椒
  象牙
  淡巴國
  洪武十年遣使奉表朝貢
  貢物
  苾布      兠羅綿被
  沉香       檀香
  速香       胡椒
  古里國
  永樂三年遣使朝貢詔封爲古里國王給印及誥五年七年復遣使來朝貢
  貢物
  寶石       金繫腰
  珊瑚珠      琉璃瓶
  琉璃碗      拂郎雙刃刀
  寶鐡刀      蘇合油
  阿思摸逹塗兒氣  龍涎
  梔子花      花氊單伯蘭布
  苾布       紅絲花手巾
  畨花人馬象物手巾 線結花靠枕
  木香       乳香
  檀香       錫
  胡椒
  滿喇加國
  永樂三年遣使奉金葉表朝貢詔封爲國王給印及誥使者言王慕義願同中國屬郡歲效職貢又請封其國西山詔封爲鎮國之山御製碑文賜之九年國王率其妻子及陪臣五百四十餘人朝貢命官往勞上御奉天門宴之十年遣使來貢十二年國王母來二十二年宣徳九年國王復來正統十年以後屢遣使來貢
  貢物
  畨小廝      犀角
  象牙       玳瑁
  鶴頂       鸚鵡
  黒熊       黒猿
  白麂       鎻袱
  金母鶴頂     金鑲戒指
  撒哈喇      白苾布
  薑黃布      撒都細布
  西洋布      花縵
  片腦       梔子花
  薔薇露      沉香
  乳香       黃速香
  金銀香      降真香
  紫檀香      丁香
  烏木       蘇木
  大楓子      畨錫
  畨鹽
  娑羅國
  永樂四年東王西王各遣使來朝貢
  貢物
  黒小廝      花焦布
  白焦布      珎珠
  玳瑁殻      降真香
  黃蠟
  小葛蘭國
  永樂五年附蘇門荅喇等國來朝貢
  貢物
  珍珠傘      白綿布
  胡椒
  阿魯國
  永樂五年附古里等國來朝貢
  貢物
  象牙       熟腦
  榜葛喇國
  永樂六年遣使來朝貢九年至太倉命行人往宴勞之十二年又遣使貢麒麟等物正統三年貢同表用金葉
  貢物
  馬        馬鞍金銀事件
  戧金琉璃噐皿   青花白磁
  撒哈喇      者抹黒荅立布
  洗白苾布     兠羅綿
  糖霜       鶴頂
  犀角       翠毛
  鶯哥       乳香
  麤黃       熟香
  烏香       麻藤香
  烏爹泥      紫膠
  藤竭       烏木
  蘇木       胡椒
  錫蘭山國
  永樂九年以拒絶朝使歸路破其城生擒國王及家屬命釋之擇其屬之賢者立爲王十年詔諭其國正統十年天順三年皆遣使來貢
  貢物
  寶石       珊瑚
  水晶       金戒指
  撒哈喇      象
  乳香       木香
  樹香       土檀香
  沒藥       西洋細布
  藤竭       蘆薈
  硫黃       烏木
  胡椒       碗石
  蘇門荅喇國
  永樂三年遣使來朝貢詔封爲國王給印及誥五年至宣徳六年屢遣使來貢表用金葉十年復請封其子爲王
  貢物
  馬        犀牛
  龍涎       撒哈喇
  梭眼       寶石
  木香       丁香
  降真香      沈速香
  胡椒       蘇木
  錫        水晶
  瑪瑙       畨刀
  弓        石青
  回回青      硫黃
  蘇祿國
  永樂十五年蘇祿三國東王西王峒王各率妻子頭目人等來朝貢十九年遣使來貢
  貢物
  梅花腦      米腦
  竹布       綿布
  玳瑁       降香
  蘇木       胡椒
  蓽茇       黃蠟
  畨錫
  須文逹那國
  洪武間遣使奉金葉表貢馬並方物
  拂菻國
  洪武四年遣使來朝貢
  覽邦國
  洪武九年遣使來朝貢
  柯枝國
  永樂二年遣使來朝貢十年復遣使來請封其國之山詔封爲鎮國山御製碑文賜之
  古里班卒國
  永樂三年遣使來朝貢
  呂宋國
  永樂三年遣使來朝貢
  合貓里國
  永樂三年遣使來朝貢
  碟里國
  永樂三年遣使來朝貢
  打回國
  永樂三年遣使來朝貢
  日羅夏治國
  永樂三年遣使來朝貢
  忽魯母思國
  永樂三年遣使來朝貢
  甘把里國
  永樂十二年遣使來朝貢
  麻林國
  永樂十三年遣使來朝貢麒麟等物
  古麻喇國
  永樂間國王率其臣來朝至福州卒詔諡康靖勅葬閩縣令有司歲時致祭
  忽魯謨斯國
  永樂間遣使來朝貢
  沼納撲兒國
  永樂間遣使詔諭其國
  加異勒國
  永樂間遣使來朝貢
  祖法兒國
  永樂間遣其臣來朝貢
  溜山國
  永樂間遣其臣來朝貢
  阿哇國
  永樂間遣使來朝貢
  白葛逹國
  宣徳七年遣其臣來朝貢
  天方國
  宣徳間遣其臣來朝貢
  黙徳那國
  宣徳間遣使隨天方國使臣來朝貢
  南巫里國     急蘭丹國
  竒剌尼國     夏剌比國
  窟察尼國     烏渉剌踢國
  阿丹國      魯密國
  彭加那國     捨剌齊國
  八可意國     坎巴夷賛國
  左法兒國     墨葛逹國
  㧞達克山     日落國
  已上十六國永樂初各來朝貢









  明㑹典卷九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九十九
  禮部五十八
  朝貢四
  事例
  土官
  每三年朝覲差人進貢一次限本年十二月終到京
  一貢物不等
  馬        象
  金銀器皿     降香
  黃蠟
  一方物及中途倒死馬匹例不給價其到京馬匹每匹賜鈔一百錠
  迤北       衛喇特
  永樂七年封迤北順寧賢義安樂三王賜印及誥各遣人來貢以後貢無定期
  貢物
  馬        駝
  貂䑕皮     海青
  泰寧衛     諾延衛
  福餘衛
  洪武二十一年東國遼王惠寧王諾延元帥府元帥等各差人來朝二十二年泰寧衛指揮使等官各賜冠帶永樂元年因泰寧衛指揮使等來朝仍設三衛以後襲陞朝貢不絶每年聖節及正旦每衛許一百人來貢
  貢物
  駝        馬
  哈密
  永樂四年封其酋長為忠順王以後襲封賜金印朝貢不常成化元年令每年來朝一次多不過三百人八月初旬驗放入闗起送三十人到京
  貢物
  青金石      必扎達
  鐵器       諸禽皮等物
  哈喇       喀三
  噶扎爾薩里莾   喀什噶爾
  哈達拉      薩蘭
  繅林       額爾巴拉
  摩和勒      博迪蘇
  巴勒赫      阿里瑪
  圖沙瑪      綽爾齊
  斡齊爾      布哈爾
  保喇       實喇斯
  尼沙布爾     和斯摩哩
  塔布喇實     古薩克蘇
  和坦       和珍
  庫克新      沙津哈雅
  雅蘇       雅爾哈
  戎        白
  烏蘭       阿克蘇
  鄂端       伊蘇城
  坤城       沙克
  巴延       克結
  已上皆西域諸國經哈密來貢者其貢期或三年或五年許來朝一次起送者不過三五十人
  罕都       齊勤䝉古
  永樂二年設肅州𫎇古千戶所賜印及誥
  安定衛
  洪武七年西域安定王遣使來朝貢鎧甲刀劒等物遣賜織金文綺四疋仍詔其酋長立為四部各賜印曰鄂端曰阿榮曰庫克新曰特哩八年置安定鄂端二衛指揮使司
  賽瑪爾堪
  洪武二十年賽瑪爾堪等處地面回回二名為開通道路進馬駝到京二十二年復進馬二十四年進海青以後朝貢不常
  土魯畨
  宣徳五年遣使來貢後朝貢不常
  烏思藏
  洪武七年賜銀印給勘合後每三年一貢各畨王差人填寫原降勘合闡化闡教輔教三王差來人從四川布政司比號賛善王差來人從陜西布政司比號並賫有印信畨本咨文方許入貢每貢各許一百人多不過一百五十人大乘大寶二法王不給勘合進貢不常止許差僧徒十人賫印信畨本隨同四王進貢之人赴京
  貢物
  畫佛       銅佛
  銅塔       舍利
  各色珠勒瑪    各色特爾默
  各色氆氌     珊瑚
  犀角       左髻
  毛纓       酥油
  明盔       明甲
  刀        劒
  長河西魚通寧逺等處
  洪武十六年置長河西等處軍民安撫使司每年一貢給以勘合於四川比號雅州入貢每貢止許五六十人多不過一百人方物該守闗官員辨驗申送都布按三司審實起送
  貢物
  各色珠勒瑪    各色特爾黙
  各色氆氌     珊瑚
  舍利       犀角
  左髻       明盔
  刀        畫佛
  毛纓
  朶甘思
  洪武七年陞朶甘衛爲西安行都指揮使司給以銀印十八年改朶甘思宣慰使司及萬戸府招討司東道萬戸府搭爾千戸所後每年一貢給以勘合於四川比號雅州入境每貢止許五六十人多不過一百人
  貢物
  各色珠勒瑪    各色特爾黙
  各色氆氌     左髻
  明盔       長刀
  董卜韓胡
  每年一貢於四川比對勘合人數照朶甘思例
  貢物
  各色氆氌     各色珠勒瑪
  各色特爾黙    珊瑚
  明盔       鐡甲
  遮甲麻衣     白毛纓
  紅毛纓      黒毛纓
  黃左髻
  四川威州保縣金川寺畨僧
  每三年一貢每貢許一百人多不過一百五十人
  雜谷安撫司
  每三年一貢每貢許一百人多不過一百五十人
  逹蠻思長官司
  舊來朝貢至正統十年以後止𢎞治二年復來
  松潘茂州等處
  本地畨僧每年朝貢許三十名多不過五十人附近烏思藏地面者亦照烏思藏例每三年許二三十人多不五六十人
  陜西洮岷等處畨僧
  每寺許四五人每年終遇大節一次赴京朝貢
  洮岷等處畨簇
  每二年一貢大簇起送爲首者四五人小簇起送一二人存留聽賞者大簇不過十五人小簇不過七八人
  貢物
  馬        銅佛
  畫佛       舍利子
  酥油       青鹽
  足力麻      鐡力麻
  氆氌       左髻
  毛纓       清木香
  明盔       明甲
  腰刀
  賔客
  諸司職掌
  凡四夷歸化人員及朝貢使客初至㑹同館主客部官隨即到彼㸃視正從定其髙下房舍鋪陳一切處分安妥仍加撫綏使知朝廷恩澤
  一下程分豁正從人數剳付膳部五日一次照例支送酒肉茶麫飲食之物
  一管待量其來人重輕合與茶飯者定擬食品卓數劄付膳部造辦主客部官一員或主席或分左右隨其高下序坐以禮管待仍令教坊司供應
  事例
  洪武二年畨王至京師令本部官於㑹同館禮待 永樂以後四夷來朝貢者本部奏待宴官員欽命內臣與文武大臣或學士等官不拘員數 成化初凡東北國及西畨朝貢以武職大臣待外國如朝鮮安南日本等處並土官以本部官待而內臣皆預俱從本部奏請㸃差設宴俱於㑹同館惟北使宴於本部本部官亦預




  明㑹典卷九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明會典卷一百
  禮部五十九
  給賜一
  朝廷給賜畨夷及官員人等事例不一或出一時特恩不可勝紀今舉其可考者具列於後其軍功賞例則見於兵部武選司賞賜項下
  諸司職掌
  一凡諸畨四夷朝貢人員及公侯官員人等一切給賜如往年有例者止照其例無例者斟酌髙下等第題奏定奪然後本部官具本奏聞闗領給賞
  一凡賞賜金銀鈔錠疋帛之類金銀請長隨內官闗領疋帛係內承運庫收貯冠帶衣靴係工科工部官收掌鈔錠係戶部官收掌主客部官分投闗領其物或於奉天門或奉天殿丹陛或華蓋殿用卓頓放引受賜人朝北立置物於前受賜人叩頭畢以物授之如多至十人百人則先以所賜之物唱名分授各人行列叩頭畢於該科出帖赴午門倒換勘合照出所賜之物復令次日謝恩
  一凡逺夷之人或有長行頭匹及諸般物貨不係貢獻之數附𢃄到京願納入官者照依官例具奏闗給鈔錠酬其價值
  在京文武官員人等公差人員附
  事例
  登極
  宣德十年皇帝登極賜在京文武羣臣及軍民人等銀絹布鈔公銀六十兩侯伯駙馬五十兩一品二品四十兩三品二十兩四品至五品逓減五兩六品至九品逓減二兩雜職三兩故侯伯之家及未承襲者各十兩將軍校尉軍匠人等各二兩優給㓜官並紀錄㓜軍各於其例減半辦事官監生生員人材吏典隂陽醫士樂人各絹一疋在京廂民工匠廚役僧道人等各布一疋營造山陵軍人鈔一百貫乾魚三斤聴選公差及四夷朝貢人員各賜鈔有差
  修實錄
  永樂元年賜監修官銀一百兩綵幣六表裏織金紗衣一套鞍馬一副總裁官銀八十兩綵幣五表裏織金紗衣一套鞍馬一副纂修官銀五十兩綵幣四表裏紗衣一套催纂兼謄寫官銀三十兩綵幣二表裏紗衣一套催纂官銀二十五兩綵幣二表裏紗衣一套謄寫監生生員儒士各銀十兩鈔三十錠綵幣一表裏謄寫吏各銀八兩鈔三十錠綵幣一表裏催督官鈔二十錠絹二疋辦事吏各鈔二十錠絹一疋 𢎞治四年賜監修並總裁官銀八十兩綵叚四表裏羅衣一套鞍馬一副副總裁銀八十兩綵叚四表裏羅衣一套纂修官銀三十兩綵叚四表裏羅衣一套催纂官銀二十兩綵叚二表裏羅衣一套謄錄官銀十五兩綵叚二表裏羅衣一套收掌文籍官銀十兩綵叚二表裏謄錄監生銀五兩綵叚一表裏辦事吏典鈔二十錠絹一疋各色人匠鈔二十錠布一疋官陞擢事故去任及監生事故去者乆近不一賞賚有差
  視學
  成化元年車駕視學祭酒率學官上表謝恩賜襲封衍聖公紵𢇁衣一套犀帶一條顔孟子孫五經博士紵𢇁衣一套帶一條各紗㡌一頂其餘族人俱紵𢇁衣一套講官祭酒司業大紅織金紵𢇁羅衣各一套監丞以下青織金紵𢇁各一套監生各鈔五錠吏典二錠
  冊立東宮
  𢎞治元年文武官各分五等一等賜紵𢇁二表裏二等至四等一表裏五等紗一疋南京同公差等項官亦同京衛外衛見操官軍及侍衛帶刀直宿錦衣府軍等衛御馬監並武驤左等四衛官舍將軍旗軍勇士午門等門並正陽等九門官軍銀一兩錦衣等衛所官絹一疋力士旗校軍奴並監局軍匠米一石內府軍廚民匠太常光祿寺廚役米七斗
  經筵
  凡經筵初開知經筵同知經筵侍班講書展書等官例賜銀幣鈔錠各有等第其日講官或賜冠帶衣服等件出自特恩
  時節給賜
  凡每嵗端午節文武百官俱賜扇並五綵夀𢇁縷若大臣及經筵官或別賜扇並綵絛艾虎等物各以品級為等
  凡每嵗各處進貢時鮮如青梅枇杷楊梅雪梨藕筍鰣魚諸物賜文武大臣及日講官各以品級為等
  公差
  凡總兵鎮守提督廵撫等官辭朝例賜銀幣寳鈔等物各以事之輕重為等
  凡文武大臣奉㫖勘事回還及督工選軍審囚等項事畢例賜鈔幣羊酒等物各以事之輕重為等
  考滿
  凡文職大臣考滿有賜寳鈔羊酒者以品級為等其有賜宴及勑諭者出自特恩
  患病
  凡文武大臣患病有賜羊酒米蔬等物者皆出特恩
  省親
  凡在京官員給假省親例賜路費鈔錠各以品級為等
  致仕
  凡文職大臣致仕有賜勑及銀幣等物者皆出特恩
  節令
  洪武十六年令在京文武官吏人等正旦元宵節錢支與胡椒斤兩不等 十七年令冬至節錢支鈔不等二十二年重定賞例公侯伯鈔十錠武職一品二品七錠三品至八品五錠文職二品至六品六錠七品至九品三錠未入流官二錠監生一錠排色長一錠樂工二貫樂舞生二貫各寺守座住持一錠衆僧一貫 二十六年令自今聖節日在京官吏監生軍民僧道並賜鈔永樂二十二年令皇親遇節令照例賜鈔若大臣不
  預宴公侯伯都督尚書賜鈔一千貫侍𭅺五百貫 宣徳正統以後遇節令文武官及外夷人員並國師以下除有宴外其餘官吏人等俱照例闗支節錢官並監生鈔一錠儒士知印吏典僧道樂工二貫若奉㫖免宴闗與節錢大小官員各鈔一錠
  慶賀
  凡各王府差來進表箋人員每人賜盤纒鈔十錠南京並在外三司官及諸司差來人員各五錠各王府差來進禮物人員二十錠內外官員內府別給綵叚一表裏鳳陽等處皇陵祠祭署官員社長土民陵戶女戶人等朝賀到京鈔十錠南京並三司官進表囘辭朝別賜鈔出自特恩

  明㑹典卷一百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一
  禮部六十
  給賜一
  諸畨四夷土官人等一
  事例
  朝鮮國
  洪武間賜國王金印並大統厯錦繡絨綺王母妃金綺紗羅相國等官綵叚紗羅永樂間給國王冕服九章圭玉佩玉春秋㑹通大學衍義等書王父紵𢇁紗羅妃珠翠七翟冠紅紵絲大衫素紵絲員領霞帔金墜又給綾絹茄藍香㡌珠鍍金銀匣象牙犀角通鑑綱目列女傳等書腦麝沉香白花蛇等藥正統間給逺逰冠絳紗袍翼善冠龍袞玉帶數各不等其品物同者不復具列又以本國奏乞弓材牛角特許嵗買五十枝
  一常貢馬匹方物例不給價
  一差來進貢陪臣賞織金紵絲衣一套綵叚四表裏絹五疋書狀通事押物等官毎人素紵絲衣一套二表裏絹二疋布一疋從人絹衣一套布一疋俱靴襪一雙一差來奏事陪臣賞織金羅衣一套二表裏絹二疋通事毎人素羅衣一套一表裏布二疋從人絹衣一套布一疋靴韈同前
  暹羅國
  洪武間賜國王大統厯織金紵絲紗羅等物永樂十五年給王錦四疋紵絲紗羅各十疋內各織金四疋王妃紵絲紗羅各六疋內各織金二疋宣徳間各減半以後俱照此例
  一賞賜使臣正副使及通事總管客人畨伴初到賞及正賞衣服紵絲絹布靴襪及金銀帶紗㡌諸物有差一使臣人等進到物貨例不抽分給與價鈔
  一給賞畢日出給告示許於會同館開市除書籍及𤣥黃紫皂大花西畨蓮叚疋並一應違禁之物不許收買其餘聽貿易
  琉球國
  洪武十六年賜國王鍍金銀印並文綺等物山南王亦如之後賜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紵絲紗羅冠服王妃紵絲羅王姪王相寨官絹公服
  一賞賜差來正議大夫長史使者通事從人衣服紵絲布絹及差來王弟王男衣服冠帶紵絲有差
  一正貢例不給價附來貨物官抽五分買五分
  占城國
  洪武二年賜國王鍍金銀印並大統厯使臣文綺紗羅各一疋仍給冠帶永樂元年賜國王錦二疋紵絲六疋紗羅各四疋王妃紵絲四疋紗羅各三疋以後俱照此例
  一貢物例不給價
  一賞賜差來王弟王孫並通事總管火長從人衣服紵絲紗羅有差
  真臘國
  洪武六年賜國王大統厯並綵叚等物景㤗三年賜王錦二叚紵絲六疋紗羅各四疋王妃紵絲四疋紗羅各三疋
  一賞賜差來頭目並通事總管火長衣服紵絲絹布有差
  安南國
  洪武元年賜國王鍍金銀印並大統厯綵叚等物景泰二年照朝鮮國宣徳十年例給賜綵叚十表裏錦四叚一賞賜差來陪臣鈔綵叚織金衣服行人從人鈔綵叚紗羅衣服有差
  一開市貿易與暹羅國同
  日本國
  永樂間賜國王冠服紵絲紗羅金銀古器書畫等物宣徳十年囬賜國王紵絲二十表裏紗羅各八疋錦二疋銀二百兩妃銀一百兩以後俱照此例
  一賞使差來正副使並僧人居座土官通事初到賞僧衣靴㡌及正賞紗羅紵絲絹布銅錢諸物有差
  一正貢例不給價正副使自進並官收買附來物貨俱給價不堪者令自貿易
  𤓰哇國
  永樂初賜東西王紵絲紗羅帳幔手巾羊酒器皿王妃紵絲紗羅手巾等物正統三年賜王紵絲十疋紗羅各三疋妃紵絲六疋紗羅各二疋以後回賜不為例景泰三年因王求討給傘蓋一把蟒龍衣服一領
  一賞賜使臣通事頭目人等初到賞織金素羅衣服靴襪正賞紵絲紗羅絹布女使並女頭目俱同
  一貢物例給價
  𤨏里國
  洪武五年賜國王大統厯及織金綵叚紗羅各四疋使臣綵叚紗羅各二疋傔從髙麗布各二疋
  西洋𤨏里國
  洪武三年以其國來朝渉海道逺賜賚甚厚永樂元年許來朝附載胡椒等物皆免稅
  三佛齊國
  洪武四年賜國王大統厯及綵叚紗羅使臣紗羅綵叚有差六年賜國王二十四疋正使三人各二疋衣一套副使二人各一疋通事以下布帛有差十年給王及使臣織金綵叚紗羅靴襪等物有差
  浡泥國
  洪武四年賜國王織金綵叚紗羅及使者綺帛有差永樂六年給王冠帶襲衣王子還國賜金廂玉帶一條金百兩銀三千兩及錢鈔錦綺羅衾褥帳幔器皿等物王母王叔以下各有賜俱加厚
  一正賞外附帶物貨俱給價
  百花國
  洪武十一年賜國王及使者織金綵叚紗羅衣服有差
  彭亨國
  洪武十一年賜國王王妃紵絲紗羅共四十八疋使臣織金綵叚衣服有差
  淡巴國
  洪武十年賜國王織金綵叚紗羅使臣綵叚襲衣等物有差
  古里國
  永樂間賜國王王妃紵絲紗羅等物
  滿剌加國
  永樂三年賜國王綵叚襲衣九年賜錦繡龍衣二套麒麟衣二套及金銀器皿帷帳裀褥王妃及其子姪陪臣傔從綵叚紗羅襲衣有差王還國給金廂玉帶一條儀仗一副鞍馬二疋金百兩銀五百兩鈔四十萬貫銅錢二千六百貫錦綺紗羅三百疋絹一百疋金綺二疋織金文衣二件王妃冠服一副及銀鈔錦綺紗羅等物陪臣賞物有差其後給賞俱從厚
  一正賞外附來貨物皆給價其餘貨物許令貿易
  娑羅國
  永樂四年賜國王紵絲紗羅共十六疋織金大紅錦手巾一副王妃紵絲紗羅共八疋正副使並從人鈔紵絲羅並衣服靴襪
  小葛蘭國
  永樂五年差內官給賜頭目紵絲紗羅共十一疋
  阿魯國
  永樂五年差內官給賜頭目紵絲紗羅共十疋
  榜葛剌國
  永樂三年賜國王紵絲紗羅各四疋絹八疋王妃紵絲紗羅各三疋絹六疋十二年給國王錦四叚綾六十疋頭目人等給賞有差
  錫蘭山國
  宣徳八年賜國王紵絲十八疋紗四疋王妃紵絲八疋紗四疋正使正賞綵叚八表裏折鈔絹十疋紗羅三疋織金紵絲衣一套副使正賞綵叚四表裏折鈔絹七疋紗羅各二疋織金紵絲衣一套通事畨伴人等給賞有差
  一使臣人等自進物俱給價
  蘇門荅剌國
  永樂三年賜國王綵叚襲衣宣徳六年賜錦二叚紗羅各四疋絹十三疋妃紵絲五疋紗羅各四疋絹六疋進馬回賜綵叚二十表裏以後俱照此例正使賞綵叚五表裏紗羅各一疋折鈔絹四疋通事頭目使臣妻等各賞有差
  一正貢外使臣人等自進物俱給價
  蘇祿國
  永樂間賜國王紗㡌金廂玉帶鈒花金帶金蟒龍等衣服金銀錢鈔珍珠錦紵絲紗羅器皿鋪陳等物王妃冠服銀錢鈔紵絲等物王男女親戚頭目使女冠帶衣服諸物各有差
  一貨物例給價免抽分
  土官
  永樂二年給賜土官衙門
  木邦       八百大甸
  麓川平緬     緬甸
  車里       老𢰸六宣慰使司
  干崖       大候
  里馬       茶馬四長官司
  潞江安撫司    孟艮
  孟定       灣甸
  鎮康等府
  各給信符勘合金字紅牌其制銅鑄信符五面內隂文者一面上有文行忠信四字與四面合編某字一號至一百號批文勘合底簿其字號如車里以車字為號緬甸以緬字為號隂文信符勘合俱付土官底簿付雲南布政司其陽文信符四面及批文一百道藏之內府凡朝廷遣使則齎陽文信符及批文各一至布政司比同底簿方遣人送使者以往土官比同隂文信符及勘合即如命奉行信符之發一次以文字號二次行字號周而復始又置紅牌鏤金字勑書諭之凡有調發及當辦諸事須慿信符乃行如越次及比字號不同或有信符而無批文有批文而無信符者即是詐偽許擒之赴京治以死罪又編勘合一百道付各衙門勘合底簿一扇付布政司凡有軍民疾苦及奉信符辦過事務進貢方物之類俱於勘合內填寫遣人齎至布政司比號寫底簿布政司都司遣官同齎所填勘合奏聞若邊境聲息及土人詞訟從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官㑹同計議行之其事已行及承行縁由並填寫勘合奏聞如總兵官鎮守遇有前事總兵官亦㑹三司計議仍用都司或布政司印信文書寫總兵官處分之語方許奉行亦填寫勘合具奏若朝廷命總兵官掛將軍印征討調遣軍馬不待三司文移即時發遣亦填寫勘合差人奏聞填寫勘合或字畫錯誤明白圈註以本司印信鈐蓋凡所收底簿及勘合用之將盡具奏再頒或總兵官都司布政司等官新除到任及遇時節不許齎禮物相慶仍以紙寫一道付之或有貪婪無藉凌害者不待填寫勘合止具本遣人齎勑不經總兵官及三司徑赴京陳奏者治以重罪
  一給賞差來到京土官弟男頭目人等各照衙門品級髙下為差
  三品四品鈔一百錠綵叚三表裏
  五品鈔八十錠綵叚三表裏
  六品七品鈔六十錠綵叚二表裏
  八品九品鈔五十錠綵叚一表裏
  雜職衙門並頭目人等自進馬匹方物鈔四十錠綵叚一表裏
  差來通把事頭目每人鈔二十錠綵叚一表裏隨來土官弟男並把事頭目人等每人鈔二十錠從人伴吏每人鈔一十錠
  數內有進馬一二疋與方物輕者止照雜職例賞
  凡該賞半表裏者折與濶生絹二疋鈔錠並馬價照舊
  凡到京過期者減半給賞後或全賞𢎞治三年以後正月內到者亦全賞二月內到者減半迤北
  永樂宣徳間賜順寧王綵叚十表裏妃五表裏頭目一等者五表裏二等至四等者四表裏 正統二年賜托克托布哈王綵叚十五表裏虎斑絹十疋妃八表裏頭目一等八表裏二等六表裏三等五表裏四等四表裏外有加賜後一等二等遂為定例三等止與三表裏或二表裏四等五等皆二表裏 六年賜太師額森叚絹如托克托布哈王其妻每口五表裏一等二等數內頭目每人加賜織金綵叚一表裏天順以後一等二等者不加賜三等者俱二表裏
  一賞賜差來正副使臣每人賞織金衣服一套靴韈各一雙
  七年賞例
  一等正副使初到織金紵絲衣一套紅氊㡌一頂靴襪各一雙
  正賞綵縀六表裏絹二疋
  二等使臣初到賞同
  正賞綵叚四表裏絹三疋
  三等帶牌並使臣初到賞同
  正賞綵叚二表裏絹二疋
  四等初到賞紵絲衣一套小男與小衣紅氊㡌一頂靴襪各一雙
  正賞綵叚一表裏絹一疋
  五等各頭目差來使臣下從人初到賞與四等同正賞綵叚一表裏
  正副使妻初到賞織金紵絲女衣一套靴襪各一雙正賞綵叚二表裏絹二疋
  衆使臣妻女初到賞絹女衣一套小女賞小女衣靴韈各一雙
  正賞絹二疋
  從人妻初到賞絹女衣二件靴襪各一雙
  正賞絹一疋
  自來男婦
  男子初到賞絹衣二件小男與小衣紅氊㡌一頂正賞絹一疋
  婦女初到賞絹衣二件小女與小衣靴襪各一雙正賞與男子同
  後定賞例
  一等正副使每人賞綵叚六表裏絹五疋
  二等使臣綵叚四表裏絹三疋
  三等綵叚二表裏絹二疋
  四等綵叚一表裏絹一疋俱與紵絲衣一套紅氊㡌一頂靴襪各一雙數內婦女不與紅氊㡌
  使臣自進中等馬每匹綵叚二表裏折鈔絹二疋下等馬綵叚一表裏絹八疋折鈔絹一疋下下等馬綵叚一表裏絹六疋折鈔絹一疋
  帶進在彼頭目馬匹不分等第每匹回賜綵叚二表裏
  給賜在彼頭目
  一等每人綵叚八表裏
  二等六表裏
  三等三表裏
  四等二表裏
  一等二等𦂳要頭目加賜織金綵叚一表裏
  一回賜永樂九年回賜順寧等王上等馬者各綵叚十表裏海青一連四表裏白狐皮二十七箇四表裏 宣徳間囬賜順寧王及使臣人等進馬中等者毎匹二表裏折鈔絹二疋下等者紵絲一疋絹八疋折鈔絹一疋下下者絹六疋折鈔絹一疋駝毎隻三表裏折鈔絹十疋中途寄留倒死新生駒馬每匹絹三疋折鈔絹半疋駝每隻絹六疋折鈔絹一疋海青一連一表裏銀䑕皮二百個十二表裏貂䑕皮二箇絹一疋青䑕皮十箇絹一疋土豹一箇絹七疋半 正統元年回賜使臣銀䑕皮每六箇絹一疋玉石每一斤絹一疋 二年回賜托克托布哈王及頭目使臣人等馬每匹二表裏貂䑕皮五十箇四表裏使臣者每二箇絹二疋銀䑕皮五十箇二表裏使臣者十五箇絹一疋白兎皮三箇絹一疋白⿰犭? -- 狐皮一箇絹一疋小廝一名二表裏 三年貂䑕皮每十箇一表裏 四年貂䑕皮每三箇絹一疋使臣人等到京續進馬俱照下等馬例回賜 五年回賜銀䑕皮與熟紅絹 六年青䑕皮每二十箇絹一疋使臣人等馬分三等托克托布哈王並太師額森馬不分等第 八年額森阿勒古馬每匹六表裏使臣馬每匹四表裏絹八疋 九年進西馬者每匹五表裏絹十疋薩哈連毎叚絹九疋 十二年阿勒古馬回賜四表裏
  一求討在彼頭目一等二等並三等內有係酋長親及親信用事者俱請㫖給賜 𢎞治三年三等以下不給賜差來使臣𢎞治元年並三年四年俱有特賜
  一貿易本部出給告示除違禁物不許貿易其叚絹布疋聽於街市與官貟軍民人等兩平買賣正統十年許買賣五日 十二年許衛喇特使臣賣馬 景泰元年許買銅湯瓶鍋紅纓鞍轡剪子等物
  泰寧衛 諾延衛 福餘衛
  凡差來並自來都督賞綵叚四表裏絹二疋都指揮綵叚三表裏絹二疋指揮百戶所鎮撫頭目每人綵叚二表裏絹一疋各織金紵絲衣一套各加綵叚一表裏舍人每人綵叚二表裏絹一疋織金衣一套從人每人綵叚一表裏絹一疋素紵絲衣一套婦女有進貢者毎人一表裏絹一疋紵絲女衣一套隨來婦女一表裏絹一疋絹女衣一套以上靴襪各一雙奏事進貢都指揮絹二疋綵叚三表裏織金衣一套指揮毎人絹一疋綿布一疋綵叚二表裏紵絲衣一套靴襪各一雙舍人因事進貢者每人綵叚一表裏織金衣一套絹一疋靴襪各一雙
  一回賜自進並帶進過馬匹不分等第每匹回賜綵叚二表裏絹一疋駝每隻三表裏絹十疋在衛都督指揮毎貟加賜綵叚一表裏
  一貿易領賞畢日許於㑹同舘開市三日舖行人等照例將貨入館兩平交易其回還沿途貨買牛隻犁鏵鐡鍋等件行移鴻臚寺㑹同大通事差本寺通事一貟伴送及順天府轉行薊州遵化等處如遇三衛夷人回還到彼聽令兩平交易每人止許收買牛一隻犁鏵一副鍋一口不許將違禁之物私自夾賣違者許廵按御史䆒治
  一求討賞賜外復有求討請㫖量與物件到京者照名給散在衞者請勑開付差來人領去
  眀㑹典卷一百一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明會典>



  欽定四庫全書
  明會典卷一百二
  禮部六十一
  諸畨四夷土官人等二
  事例
  哈宻
  永樂四年賜忠順王紵絲六十疋絹二百一十四疋祖母母妃各紵絲六疋絹六疋嬸母紵絲四疋絹四疋六年賜王紵絲五十疋絹二十疋織金紵絲衣三套皂麂皮靴二雙氊襪二雙祖母母並妃各綵叚六表裏成化三年故忠順王外孫為都督賜銅印並織金衣一套 八年其都督赴京襲職除馬駝給價外加賞綵叚絹織金紵絲衣並靴襪各一賞賜進貢到京使臣分五等一等綵叚五表裏絹四疋二等四表裏絹三疋三等三表裏絹二疋四等二表裏絹一疋布一疋五等一表裏絹一疋俱紵絲衣一套靴襪各一雙存㽞甘州男婦人等有進貢者照五等例賞無者每人絹布各一疋奏事到京使臣不分等第每人綵叚二表裏絹一疋紵絲衣一套靴襪各一雙 十二年奏准寄住苦峪城使臣賞例仍分五等比前表裏絹各減其一俱不與衣服靴襪存留甘州有進貢者照前五等例無者與絹一疋一回賜大馬每匹四表裏逹馬不分等第毎匹二表裏駝毎隻四表裏駝羔毎隻紵絲一疋絹二疋倒死駝絹六疋折鈔絹一疋梭服每叚絹六疋金鋼鑚上等毎顆絹四疋成化十年二等每顆絹二疋三等各顆絹一疋四等每二顆絹一疋五等每顆布一疋畨砂水晶石不與價 𢎞治三年奏准內府估驗定價例玉石毎斤絹一疋夾玉石每四斤絹一疋速來蠻石二斤絹一疋青金石一斤絹一疋把咱石十斤絹一疋魚牙靶小刀每把絹二疋鑌鐡大刀每把絹五疋拐棍刀每把絹五疋兩刀劒每把絹八疋鑌鐡銼一把鑌鐡鏡一面各絹二疋撒哈剌馬黒瞞毎叚各絹九疋桚馥蘭每斤絹四疋硝子阿思馬亦一箇絹一疋鐡角皮二條絹二疋豹皮即舍利遜皮每二張一表裏哈喇卜花二十張絹一疋鑌鐡二斤絹一疋螺子石六塊絹一疋回回木梳細者六箇絹一疋粗者十箇絹一疋獅子皮一張二表裏哈剌虎剌皮每張一表裏蛇角二枝一表裏蛤蚧四箇絹二疋馬服屯即畨夏布每二叚絹一疋藍花手巾二條絹一疋石頭靶八箇磠砂八斤各絹一疋雄黃十五斤絹一疋銀䑕皮六箇貂䑕皮三箇青䑕皮二十箇白兎皮三箇白⿰犭? -- 狐皮一張駝皮獺皮每一箇各絹一疋梧桐鹻每十斤絹一疋癿馬尺即羊甸皮每五張絹二疋卜剌硤兒皮即牛甸皮每四張絹一疋樺皮弓一張絹八疋羚羊角每四斤絹一疋金線豹皮一張一表裏刀紬畨名黃馬海牙児每叚絹一疋松都魯石即水珀舊例每斤鈔五十貫正統四年定每斤添作一百貫毎二百貫折絹二疋虎力麻五疋絹二疋珊瑚珠正統中毎十四兩絹四疋今定每一兩絹二疋鎻鎻葡萄每斤絹一疋硝子遮眼畨名矮納每三箇絹一疋使臣自進中等馬每匹紵絲一疋絹八疋折鈔絹二疋下等馬毎匹紵絲一疋絹七疋折鈔絹一疋新生馬駒中途倒死馬每匹絹三疋駝毎隻三表裏絹四疋帶進西馬毎匹五表裏阿魯骨馬毎匹六表裏
  一貿易使臣進貢到京者毎人許買食茶五十斤青花磁器五十副銅錫湯瓶五箇各色紗羅綾叚各十五疋絹三十疋三梭綿布夏布各三十疋藥餌三十斤果品砂糖乾薑各三十斤紙馬三百張花毯二條顔料五斤綿花三十斤烏梅三十斤皂白礬十斤不許過多就館中開市五日除違禁之物並鞍轡刀箭外其餘叚疋紗羅等項不係黃紫顏色龍鳳花様者許官民各色鋪行人等持貨入館兩平賣買該城兵馬司差人宻切闗防及令通事管束毋得縱容鋪戶夷人在外私自交易如有將違禁等物及通事人等故違者許各該委官體察通行拿問其奏討沿途收買牛羊鐡鍋犂鏵者聽於臨洮府蘭州地方與軍民兩平收買不許過多仍令伴送人貟及所在官司防範不許將熟鐡兵器夾賣及因而生事擾人
  一求討正統四年忠順王奏討與紵絲四表裏 天順四年王母差來使臣領去厚榜紙中夾紙各三百張金箔一百貼胡椒蓽茇各十斤桐油十斤白礬十斤心紅三斤丁香乳香檀香各三斤良薑桂皮各五斤細茶二十斤洗面銅盆一箇 成化十二年寄居苦峪城阿哩雅等奏討加絹一疋十三年又准加折衣絹一疋十五年再加絹一疋
  哈里       喀三
  哈薩爾沙迪滿   喀什噶爾
  哈達埒      薩蘭
  色哷克      額爾巴拉
  摩和勒      博迪蘓
  拜勒哈      阿勒瑪
  圖呼瑪克     綽爾齊
  斡齊爾      布哈喇
  帕喇       實喇斯
  尼沙布爾     和斯摩哩
  特布哩斯     郭納錫納
  和坦       和爾展
  庫克新      實喇哈雅
  約蘇       雅爾哈
  戎        拜
  烏倫       阿克蘇
  鄂端       頁錫
  坤城       實瑪勒
  拜伊       克恰
  天方國      日落國
  已上諸國賞賜例與哈宻同
  罕都       齊勤䝉古
  永樂二年賞賜差來都指揮指揮綵叚三表裏織金衣一套靴襪各一雙千戶綵叚二表裏舍人一表裏俱與紵絲衣一套靴襪各一雙
  一回賜帶過中等馬每匹二表裏駝毎隻四表裏自進中等馬每匹紵絲一疋生絹八疋百戶鎮撫俱照千戶例賞帶進下等馬每匹紵絲一疋生絹四疋存留甘州男婦有進者每名口一表裏生絹一疋無者生絹一疋布一疋自進駝四表裏
  安定衛
  洪武八年賜襲封嗣王勑書誥命各一道織金紵絲衣一套綵叚六表裏諭祭已故王祭文一道降香一炷新鈔一千貫本部差通事一貟送請封人至西寧衛交割本衛差頭目一貟齎勑誥衣服表裏同原來人前去本地給賜授封別差頭目一員齎降去祭文香鈔另辦齋糧五十石麻布五十疋食茶二百斤量帶軍士一同前去
  一賞賜到京國師綵叚四表裏絹二疋紵絲僧衣一套舍人並使臣每人二表裏紵絲衣一套僧人每人一表裏紵絲畨僧衣一套靴襪各一雙
  一回賜自進並帶進駝每隻三表裏絹四疋馬每匹二表裏
  賽瑪爾堪
  洪武間進貢各賞銀並紵絲表裏衣服等物正統以前賞例優厚成化間定王紵絲十五疋羅三疋紗三十疋熟絹十五疋白氁絲十疋白將樂布十疋洗白布五十疋紵絲㡌一頂硃紅漆戧金椀八箇王妻紵絲八疋羅二疋紗二疋熟絹八疋白氁絲五疋白將樂布五疋洗白布二十疋到京使臣並存㽞甘州男婦俱行審等第照哈宻賞例
  一回賜正統四年金線豹一隻八表裏西馬每疋五表裏折鈔絹十疋獅子皮一張二表裏金線豹皮每張一表裏 成化十九年阿黒麻王獅子二隻每隻比金線豹例加五表裏 𢎞治三年獅子八表裏正副使並送養人止正賞無加賞王止與回賜無特賜
  土魯畨
  使臣到京並存留賞賜自進並帶進駝馬等物回賜及賣買一應俱照哈宻例
  烏斯藏
  洪武永樂以來給賜不等後定從四川起送來者到京喇嘛畨僧人等每人綵叚一表裏紵絲衣一套存留喇嘛畨僧人等每人該賞綵叚一表裏折與濶生絹四疋紵絲衣一套內二件給本色衣一件折生絹三疋俱賞鈔五十錠折靴襪鈔五十錠食茶六十斤從洮河州起送來者到京喇嘛畨僧人等每人折衣綵叚一表裏紵絲並綾貼裏衣二件存留畨僧人等每人該賞折衣綵叚一表裏折生絹四疋紵絲並綾貼裏二件俱與食茶五十斤靴襪鈔五十錠進過給軍中等馬毎匹紵絲一疋鈔三百錠氆氌等物例不給價帶進方物回賜綵叚四表裏
  一賜封本部行吏部請給誥命內府各衙門闗造錦二叚紵絲十表裏袈娑僧衣一套髙頂僧帽一頂水晶數珠一串鈴杵二副白磁茶鍾二箇滿荅剌一箇連帶鸞帶一條靴襪各一雙茶食一百斤檀香一炷請勑令大慈恩寺推喇嘛二人為正副使帶領喇嘛十名同原來請封喇嘛齎奉前去畨地授封差通事一貟伴送至四川布政司交割從黎州或天全出境差去正副使每人賞鈔八十錠喇嘛六十錠俱與畨僧衣一套靴襪各一雙賛善王授封從陜西洮州出境闡化等三王從四川出境成化五年授封闡化輔教二王差去正使人等自帶買路物件食茶二萬五千斤紵絲三百疋羅一百疋絹一千疋青紅布三千五百疋金箔一萬貼胡椒一百斤十六年賞授封闡化王回還喇嘛覺義等三十貟名正使禪師覺義每人鈔八十錠綵叚三表裏絹二疋副使都綱鈔六十錠二表裏差去喇嘛每名鈔四十錠一表裏俱與紵絲畨僧衣一套靴襪各一雙帶去徒衆毎人鈔二十錠一表裏進過氆氌等物不給價
  長河西魚通寧逺等處
  正統初賞賜宣慰使並指揮僉事自來進貢者宣慰使鈔一百五十錠綵叚四表裏指揮僉事鈔一百錠綵叚二表裏俱紵絲衣一套靴襪各一雙襲職進貢賞同國師並國師姪男進貢到京者照宣慰使例都綱喇嘛畨僧人等進貢到京者每人鈔五十錠綵叚一表裏紵絲畨僧衣一套靴襪各一雙食茶六十斤存留賞同五年喇嘛畨僧進馬到京毎人鈔五十錠綵叚一表裏折衣綵叚二表裏靴襪各一雙進過馬不分等第每疋鈔一百錠十年長河西招撫生畨照本處進貢畨僧例每人止賞錠五十錠綵叚一表裏折衣綵叚二表裏靴襪各一雙仍加賞折衣綵叚一表裏景泰四年每人鈔五十錠綵叚一表裏不與衣服靴襪天順元年照舊給賞三年尊勝寺清修翊善大國師䕶印帶進舍利等物照先年烏斯蔵地方都指揮使等事例量給綵叚二表裏成化初畨僧人等到京者每人濶生絹二疋鈔五十錠折靴襪鈔五十錠折衣綵叚二表裏存留者除鈔絹俱照到京例賞其折衣綵叚二表裏每人給本色一表裏內一表裏折濶生絹四疋進過氆氌等物例不給價帶進國師方物給賜綵叚二表裏十二年畨人九百名來貢無賫勘合到京並存留畨人畨僧每人俱減絹二疋𢎞治二年尊勝等寺並葛兒拶寺喇嘛畨人共一千三百名來貢亦無賫勘合到京畨僧人等毎名減絹二疋存留者毎名減絹三疋
  朶甘斯
  凡宣慰司差來到京禪師畨僧人等每人賞鈔五十錠綵叚一表裏紵絲衣一套存留畨僧人等每人鈔五十錠折表裏濶生絹四疋紵絲衣一套內二件給本色衣一件折濶生絹三疋俱與折靴襪鈔五十錠食茶六十斤進氆氌等物例不給價指揮僉事例加絹四疋國師比照禪師加絹二疋新招撫來貢者到京每人鈔五十錠絹二疋折衣綵叚二表裏折靴襪鈔五十錠存留者每人鈔五十錠絹二疋折衣綵叚一表裏濶生絹四疋折靴襪鈔五十錠方物俱不給價 天順七年朶甘宣慰使進貢到京賞鈔一百五十錠綵叚四表裏紵絲衣一套靴襪各一雙
  董卜韓胡
  凡差來到京國師禪師都綱道官喇嘛畨僧頭目寨官人等每人賞綵叚一表裏存留頭目畨僧人等每人折表裏濶生絹四疋俱與折鈔絹二疋靴襪鈔五十錠畨僧每人紵絲綾貼裏僧衣一套頭目人等每人紵絲綾貼裏俗衣一套進氆氌等物例不給價回賜土官綵叚十表裏土官妻綵叚四表裏
  四川威州保縣金川寺畨僧
  凡金川寺進貢到京喇嘛畨僧毎人賞綵叚一表裏折衣綵叚二表裏存留者每人綵叚二表裏其折衣綵叚二表裏內一表裏折生絹四疋一表裏折葉茶一百斤俱與鈔六十錠折靴襪鈔五十錠氆氌等物不給價
  雜谷安撫司
  與金川寺例同
  逹蠻思長官司
  凡逹蠻思長官司正統間進貢到京並存留僧人等每人賞鈔四十錠綵叚一表裏折衣二表裏靴襪各一雙𢎞治二年差來畨僧人等到京者每人鈔四十錠一表裏折衣一表裏存留者每人鈔四十錠一表裏折衣一表裏仍折生絹四疋俱與折靴襪鈔十錠茂州文川縣加渇瓦等寺進貢到京喇嘛畨僧頭目寨首每人綵叚一表裏折衣二表裏存㽞畨僧人等每人綵叚一表裏折衣二表裏每一表裏折絹四疋俱賞鈔六十錠折靴襪鈔五十錠氆氌等物不給價
  松潘茂州等處
  凡進貢到京馬每匹賞鈔一百錠鐡甲氆氌等物不給價
  陜西洮岷等處畨僧
  凡洮岷等處各寺喇嘛畨僧到京並存留毎人賞折衣綵叚一表裏折靴襪鈔五十錠馬每匹紵絲一疋鈔三百錠駝每隻綵叚三表裏絹四疋不由所在官司給文起送私自來京謝恩等項進貢者止給馬駝價不賞
  洮岷等處畨族
  凡各畨族到京並存留畨人毎人賞綵叚二表裏絹二疋鈔二十錠折靴襪鈔五十錠進馬每匹紵絲一疋鈔三百錠盔甲腰刀例不給賞
  畨貨價值
  凡畨國進貢內國王王妃及使臣人等附至物貨以十分為率五分抽分入官五分給還價值必以錢鈔相兼國王王妃錢六分鈔四分使臣人等錢四分鈔六分又以物折還如鈔一百貫銅錢五串九十五貫折物以次加増皆如其數如奉㫖特免抽分者不為例
  凡畨國進貢船內捜出私貨照例入官俱不給價其奉㫖給與者不為例
  凡回回並畨使人等進貢寶石等項內府估驗定價例胡椒毎斤直鈔三貫丁香每斤一貫蓽茇每斤二貫速香毎斤二貫木香每斤三貫乳香毎斤五貫蘇木每斤五百文黃蠟每斤五百文油紅布毎叚一貫五百文青布每叚一貫五百文玳瑁盒毎箇一貫玳瑁盂每箇一貫藤葛裏襄毎斤一貫沒藥毎斤五貫金銀香毎斤五百文大楓子每斤一百文錫毎斤五百文苾布毎疋一十五貫肉荳䓻每斤五百文古剌水內大合一貫小合五百文荳䓻花毎斤五百文腰刀毎把三貫鐡毎斤三百文花布每叚一貫大花手巾毎條二貫小花手巾每條一貫一應各様麄布毎叚一貫沉香毎斤三貫黃熟香毎斤一貫蓽䔲茄毎斤一貫翠毛毎斤三百文烏爹泥每斤五百文紅紋節知被毎條五貫鹽每斤一百文梔子花毎斤一貫丁皮毎斤五百文悶蟲藥毎斤二百文象牙每斤五百文花氊單毎條一十貫撒哈剌毎疋一百貫珊瑚枝每斤三十貫血竭毎斤一十五貫龍涎每兩三貫蘇合油每斤三貫玻瓈瓶每箇三貫小玻瓈瓶毎箇二貫大玻瓈碗每箇三貫小玻瓈碗每箇二貫玻瓈燈甌每箇二貫鶴頂每箇一貫赤金每兩五十貫足色銀每兩十五貫降真香每斤五百文妥剔牙每斤一貫膽礬每斤二貫回回石青每斤一貫珊瑚珠每兩二貫烏木每斤五百文安息香毎斤五百文紫檀木每斤五百文木鼈子每斤三百文雄黃每斤五百文阿魏每斤二貫兠羅布毎叚一十貫絲手巾毎條二貫粟米珠每兩五貫油血石每兩二貫畨砂每斤二百文夕牙吸哈納每斤五百文八的阿納每斤四百文三額阿剌必每斤五百文別模剌每斤五百文厥枯露毎斤二百文加定每斤五百文哈都味思毎斤五百文阿思摸達塗兒氣毎斤五百文暗花打布毎叚一貫沙連布毎叚一貫青查禮布毎叚一貫加籠宜布每叚一貫烏連布每叚一貫勿那朱布每叚一貫蘇麻達每斤二百文畨弓毎張二貫畨箭每枝一百文
  計折還物價
  各色紵絲每疋折鈔五百貫綾子各色每疋三百貫紗各色每疋三百貫絹各色每疋一百貫青絨氁子每疋六百貫駝褐氁子每疋六百貫青花白磁盤每箇五百貫碗每箇三百貫瓶每箇五百貫酒海每箇一千五百文豆青碗盤每箇一百五十貫碗每箇一百貫瓶每箇一百五十貫麝香每斤一千五百貫樟腦每斤一百貫良薑每斤二十五貫大黃每斤三十貫鐡鍋三尺濶面毎口一百五十貫
  各國額設通事
  事例
  洪武永樂以來設立御前荅應大通事有都督都指揮指揮等官統屬一十八處小通事總理來貢四夷並來降夷人及走回人口凡有一應夷情譯審奏聞 成化五年奏定小通事額數總不過六十名遇有病故及為事等項革去職役者照缺選補若事繁去處丁憂有過三名者量補一名其新補通事鴻臚寺不支米辦事三年無過再支米辦事二年送部考驗如果通夷語無過者照例奏送吏部定奪冠帶不諳夷語及有過誤事者發原籍為民
  計四裔一十八處額設通事六十員名
  尼嚕罕通事七員名 成化十九年添二名達勒達通事七員名 成化十九年添一名回回通事七員名  成化十九年添一名雲南百夷等處六員名
  安南國二貟名
  占城國三員名
  日本國四員名
  西畨五員名    成化十九年添一名真臘國一員名   成化二十年添一名𤓰哇國二員名
  緬甸一員名
  朝鮮國五員名
  暹羅國三員名
  琉球國二員名
  河西一員名    成化二十年添一名蘇門荅剌國一員名
  輝和爾二員名
  滿剌加國一員名
  交通朝貢畨人禁令
  事例
  𢎞治十一年令迤北小王子等差使臣人等赴京朝貢官員軍民人等交易止許光素紵絲絹布衣服等件不許將一應兵器並違禁銅鐡等物有違犯者處以極刑又令官員軍民人等私將應禁軍器賣與夷人圗利
  者比依將軍器出境因而走泄事情者律各斬為首者仍梟首衆 又令在京在外軍民人等與朝貢夷人私通徃來投託管顧撥置害人因而透漏事情者俱問發邊衛充軍軍職有犯調邊衛帶俸差操通事並伴送人等係軍職者照軍職例係文職有𧷢者革職為民 又令夷人朝貢到京㑹同館開市五日各鋪行人等入館兩平交易染作布絹等項立限交還如賖買及故意拖延騙勒夷人乆𠉀不得起程並私相交易者問罪仍於館前枷號一箇月若各夷故違潛入入家交易者私貨入官未給賞者量為逓減通行守邊官員不許將曾經違犯夷人起送赴京 又令㑹同館內外四隣軍民人等代替夷人收買違禁貨物者問罪枷號一箇月發邊衛充軍 十三年奏准甘肅西寧等處遇有畨夷到來本都司委官關防提督聽與軍民人等兩平交易若勢豪之家主使弟男子姪家人頭目人等將夷人好馬竒貨包收逼令減價以賤易貴及將麄重貨物並瘦損頭畜拘收取覔用錢方許買賣者聽使之人問發附近衛分充軍干礙勢豪及委官知而不舉通同分利者叅問治罪
  嵗進
  各處嵗進茶芽及木𠇊 -- 瓜藥材俱從土産去處觧送轉送該衙門供用各有定數今具列於後
  事例
  茶芽
  計各處嵗進茶芽共四千二十二斤
  直𨽻五百斤
  常州府宜興縣一百斤內二十斤南京禮部納廬州府六安州三百斤
  廣徳州七十五斤
  建平縣二十五斤
  浙江五百二十二斤
  湖州府長興縣三十斤南京納
  紹興府嵊縣八斤
  㑹稽縣三十二斤
  溫州府永嘉縣一十斤
  樂清縣一十斤
  杭州府臨安縣二十斤
  富陽縣二十斤
  寧波府慈谿縣二百六十斤
  處州府麗水縣一十五斤
  縉雲縣六斤
  青田縣六斤
  遂昌縣六斤
  金華府蘭谿縣二十二斤
  金華縣二十二斤
  衢州府龍㳺等縣共二十斤
  台州府臨海等縣共一十五斤
  嚴州府建徳縣五斤
  淳安縣四斤
  遂安縣三斤
  夀昌縣三斤
  桐廬縣二斤
  分水縣一斤
  江西四百五十斤
  南昌府七十五斤
  南康府二十五斤
  贑州府一十一斤
  袁州府一十八斤
  臨江府四十七斤
  九江府一百二十斤
  瑞州府三十斤
  建昌府二十三斤
  撫州府二十四斤
  吉安府一十八斤
  廣信府二十二斤
  饒州府二十七斤
  南安府南新縣一十斤
  湖廣二百斤內十八斤南京納
  武昌府興國州六十斤
  岳州府臨湘縣十六斤
  寶慶府武岡州二十四斤
  邵陽縣二十斤
  新化縣十八斤
  長沙府安化縣二十二斤
  寧鄉縣二十斤
  益陽縣二十斤
  福建二千三百五十斤內五十二斤南京納建寧府建安縣一千三百六十斤
  探春二十七斤
  先春六百四十三斤
  次春二百六十二斤
  紫筍二百二十七斤
  薦新二百一斤
  崇安縣九百九十斤
  探春三十二斤
  先春三百八十斤
  次春一百五十斤
  薦新四百二十八斤
  木𠇊 -- 瓜
  計直𨽻寧國府宣城縣嵗進木𠇊 -- 瓜二千三百箇上𠇊 -- 瓜一千八百箇
  中𠇊 -- 瓜五百箇
  藥材
  計廣西思明府嵗進解毒藥五方三十四味共三十八斤
  錦地蘿一味重二斤
  消食藥十味重十二斤
  消毒藥十八味重十九斤
  大衝藥一味重一斤
  塞住藥四味重四斤
  計四川成都府嵗進藥材七味
  天雄二十對
  附子五十對
  川烏三十對
  漏藍二十對
  仙茅二十一斤
  補骨脂十五斤
  巴豆四斤




  明㑹典卷一百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三
  禮部六十二
  精膳清吏司
  諸司職掌
  郎中員外郎主事掌邦國牲豆酒膳辦其品數
  膳羞一
  諸司職掌
  一凡遇正旦聖節冬至或吉慶筵宴所用諸品膳羞酒醴並湏提調光祿司供辦若管待諸畨國朝貢等使客並外夷來降土官人等茶飯物料本部自行備辦其宴之日赴㑹同館管待令教坊司供應若奉㫖管待之人俱於本部筵宴正官主席
  一土官使客至㑹同館除柴米鋪陳本館應付外本部照依正從名數每五日一次支送下程
  一管待物料先期一日本部劄付膳部照依時價收買仍令物戶親齎赴部對物給價其合用羊隻主事㕔具手本赴光祿司闗領原編羊隻字號勘合於司牧局照號闗取造辦管待畢日仍回呈本部開具買過物件同支過價鈔數目主事㕔回呈闗過羊隻字號毛色斤重本部判送立案通類開銷
  一管待物件則例毎正一卓
  菓子五色     按酒五色
  湯三品      小割
  正飯用羊
  一支送下程則例五日每正一名
  豬肉二斤八兩   乾魚一斤四兩
  酒一瓶      麫二斤
  塩醤各二兩    茶油各一兩
  花椒二錢五分   燭毎房五枝
  已上下程若奉㫖優待不拘此例
  一衍聖公張真人到京下程
  鵞二隻     麫一十五斤
  酒四瓶     茶醤塩各一斤
  燭一十枝
  一買辦管待物料鈔貫若支銷盡絶本部照例具奏依數闗領鈔錠回部收貯在庫聴𠉀買辦如支銷未盡依上闗用
  筵宴
  事例
  郊祀慶成永樂二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五般燒煠五般湯三品雙下饅頭馬肉飯酒五鍾中卓按酒四般菓子四般湯三品雙下饅頭馬豬羊肉飯酒五鍾隨駕將軍按酒一般粉湯雙下饅頭豬肉飯酒一鍾金鎗甲士象奴校尉雙下饅頭教坊司樂人按酒一般粉湯雙下饅頭酒一鍾 天順元年上卓寶粧茶食嚮糖纒椀八箇棒子骨二塊大銀錠油酥八箇花頭二箇鳳鴨一隻菜四色按酒五般湯三品小銀錠笑靨二楪鴛鴦飯二塊大饅頭一分果子五般黒白餅一楪鮓一楪每人酒五鍾上中卓寳粧茶食嚮糖纒椀八箇棒子骨二塊大銀錠油酥八箇花頭二箇甘露餅四箇菜四色按酒五般小銀錠笑靨二楪湯三品鴛鴦飯二塊大饅頭二分果子五般毎人酒五鍾中卓寳粧茶食雲子麻葉二楪甘露餅四箇大銀錠油酥八箇煠魚二塊小銀錠笑靨二楪果子按酒各五般菜四色花頭二箇湯三品熟豬羊飯二塊大饅頭四分毎人酒五鍾下卓寳粧茶食大銀錠油酥八箇煠魚二塊果子四般按酒四般菜四色湯三品馬肉飯二塊大饅頭二分每人酒五鍾
  聖節永樂十三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燒煠鳳雞雙棒子骨大銀錠大油餅湯三品雙下饅頭馬肉飯酒五鍾上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燒煠銀錠油餅雙棒子骨湯二品雙下饅頭馬肉飯酒三鍾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燒煠茶食湯二品雙下饅頭羊肉飯酒三鍾僧官等用素卓按酒五般果子茶食燒煠湯三品雙下饅頭𧊵糖糕飯將軍按酒一般夀麫雙下饅頭馬肉飯酒一鍾金鎗甲士象奴校尉雙下饅頭酒一鍾教坊司樂人按酒一般粉湯雙下饅頭酒一鍾給表內官內使上卓按酒五般果子湯二品小饅頭酒三鍾中卓按酒四般果子湯二品小饅頭
  正旦莭永樂間上卓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燒煠五般鳳雞雙棒子骨大銀錠大油餅按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簇二大饅頭馬牛羊胙肉飯酒五鍾上中卓茶食像生小花果子五般按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簇二大饅頭馬牛羊胙肉飯酒五鍾中卓果子四般按酒四般菜四色湯二品簇二饅頭馬豬牛羊胙肉飯酒三鍾隨駕將軍按酒細粉湯椒醋肉並頭蹄簇二饅頭豬肉飯酒一鍾金鎗甲士象奴校尉雙下饅頭教坊司樂人按酒熝牛肉雙下饅頭細粉湯酒一鍾
  冬至莭永樂間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湯三品雙下饅頭馬羊肉飯酒五鐘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茶食湯三品雙下饅頭酒五鍾將軍按酒一般雙下饅頭粉湯酒一鍾金鎗甲士象奴校尉雙下饅頭教坊司樂人按酒一盤雙下饅頭粉湯酒一鍾
  皇太后夀旦正統間上卓按酒四般菜四色夀麫一椀酒三鍾中卓同但夀麫二椀酒六鍾
  東宮千秋節宣德間上卓按酒四般菜四色夀麫一椀酒三鍾中卓按酒五般菜四色夀麫二椀酒六鍾立春節永樂間上卓按酒四般湯一椀春餅一楪菜四色酒三鍾中卓按酒四般湯一椀春餅二楪菜四色酒六鍾
  元宵節永樂間上卓按酒四般果子茶食小饅頭粉湯圓子一椀菜四色酒三鍾中卓按酒四般果子茶食小饅頭粉湯圓子二椀菜四色酒六鍾
  四月八節永樂間上卓按酒二般不落莢一楪涼糕一楪小㸃心一楪菜四色湯一椀酒三鍾中卓按酒二般不落莢一楪涼糕一楪小㸃心一楪菜四色湯二椀酒六鍾
  端午節永樂間上卓按酒五般果子小饅頭湯三品糕一楪粽子一楪菜四色酒五鍾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小饅頭湯三品糕一楪粽子一楪菜四色酒五鍾教坊司樂人按酒一般湯飯酒一鍾
  重陽節永樂間上卓按酒二般糕二楪小㸃心一楪湯一椀菜四色酒三鍾中卓按酒二般湯二椀小㸃心一楪糕二楪菜四色酒六鍾
  臘八節永樂間上卓按酒四般臘麫一椀菜四色酒三鍾中卓按酒四般麫二椀菜四色酒六鐘
  祭太廟享胙永樂元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小饅頭粉湯酒三鍾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小饅頭粉湯酒四鍾
  祭稷稷享胙永樂二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五般湯三品雙下饅頭馬豬羊肉飯酒五鍾中卓按酒四般果子四般湯三品雙下饅頭豬肉飯酒五鍾祭先農享胙永樂元年上卓按酒四般簇四小饅頭粉湯酒六鍾
  駕幸太學筵宴𢎞治元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大銀錠大油酥寳粧鳯鴨小㸃心棒子骨湯三品菜四色大饅頭羊背皮酒五鍾中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茶食五般煠魚小㸃心大饅頭菜四色羊腳子飯湯三品酒五鍾
  進士恩榮宴永樂十三年上卓按酒燒煠四般寳粧茶食果子五般軟按酒五般菜四色湯三品雙下大饅頭羊肉飯酒五鍾上中卓按酒燒煠四般寳粧茶食果子四般軟按酒四般菜四色湯三品雙下饅頭羊肉飯酒五鍾 天順元年毎卓煠魚大銀錠堆花雙棒子骨寳粧雲子麻葉甘露餅大油餅鳳雞𤏳豬肉𤏳羊肉小銀錠笑靨兒椒醋豬肉椒末牛馬椒醋雞並魚湯三品果子五般小饅頭雙下大饅頭牛羊肉飯酒五鍾 𢎞治三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寳粧茶食五般鳳鴨一隻小饅頭三楪小銀錠笑靨二楪棒子骨二塊羊背皮一箇花頭二箇湯五品菜四色大饅頭一分米糕二楪添換羊肉一楪酒七鍾上中卓寳粧茶食按酒果子各五般鳳鴨一隻小饅頭三楪小銀錠笑靨二楪煠魚二楪羊腳子飯二塊花頭二箇湯五品菜四色大饅頭二分添換羊肉一楪酒七鍾中卓茶食按酒果子各五般甘露餅一楪小饅頭二楪小銀錠笑靨二楪煠魚二楪牛肉飯二塊花頭二箇湯五品菜四色大饅頭二分添換羊肉一楪酒七鍾
  管待畨夷土官筵宴
  凡諸畨國及四夷使臣土官人等進貢例有欽賜筵宴一次二次本部預開筵宴日期奏請內臣一員大臣一員待宴及行光祿寺備辦於㑹同館待教坊司用樂鴻臚寺令通事及鳴讚供事儀制司領宴花人一枝若使臣數多分二日宴回還之日差官伴送沿途備辦飲食經過去處茶飯管待各有次數許鎮守總兵官或三司或府衛正官二三員陪席
  朝鮮國
  筵宴二次宣德三年使臣囬還薊州永平府茶飯管待
  占城國      琉球國
  𤓰哇國      暹羅國
  筵宴二次使臣回還至廣東布政司茶飯管待一次
  哈蜜
  筵宴二次使臣回還至良鄉湯飯陜西布政司茶飯管待一次
  衛喇特
  筵宴二次正統間使臣進貢至大同茶飯管待一次回還良鄉湯飯至真定府陜西布政司甘肅茶飯管待
  額爾巴拉
  筵宴二次正統間使臣回還至真定府陜西布政司甘肅茶飯管待 今例良鄉湯飯至陜西布政司管待一次
  賽瑪爾堪
  筵宴二次永樂間使臣回還至甘肅管待一次 正統十二年使臣數少甘肅管待多則陜西布政司管待甘肅止送下程 今例至良鄉湯飯陜西布政司管待一次
  哈喇
  筵宴二次宣德七年使臣朝貢至潼闗陜西甘肅管待
  土魯畨
  筵宴二次使臣回至良鄉湯飯陜西布政司管待一次
  滿剌加國
  筵宴二次使臣回至廣東布政司管待一次永樂間使臣回經過府州管待 正統間濟寧江西布政使廣東布政司管待 宣德八年國王朝貢廣東布政司並南雄贑州臨江淮安濟寧六府州茶飯管待至通州令行在光祿寺辦送茶飯接待
  日本國
  筵宴二次使臣回還至寧波府管待一次宣德間使臣通州湯飯令行在光祿寺辦送至濟寧州浙江布政司並寧波府茶飯管待
  錫蘭山國
  筵宴二次使臣回至廣東布政司管待一次
  安南國      尼嚕罕都督
  諾延三衛     雲南土官
  喇嘛畨僧     罕都衛
  養獅豹回回    爉燭地面
  坤城地面     日羅國
  安定王      鄂端地面
  筵宴一次
  和卓       𠱀呢國王
  竒爾瑪勒     阿克蘇地面
  和爾黙色國    巴逹克山
  竒爾愛滿     米兒哈蘭
  甘把里國     柯枝國
  白松虎兒     古里國
  逹爾瑪      納古爾
  諾爾布
  永樂間筵宴一次
  哈坦國      色佛哷國
  天方國      嘉𥙿勒國
  黒葛達國     喀什爾噶
  宣德間筵宴一次
  戎地面      和囉海衛
  察遜衛      竒木嘉色稜
  買買回回鎖魯丹
  正統間筵宴一次
  齊勤䝉古衛
  天順間筵宴一次
  蘇門荅剌
  筵宴一次使臣回至廣東布政司管待一次
  榜葛剌國
  筵宴一次使臣回經過府州茶飯管待
  伊伯格勒實巴爾
  筵宴一次使臣回至大同茶飯管待一次
  實喇斯      伊斯帕罕
  柳城
  永樂間筵宴一次使臣回經過府衛茶飯管待
  納木扎勒罕王
  永樂間筵宴一次使臣回至保定真定彰德衛輝懐慶河南各府潼闗衛陜西布政司平涼府甘肅茶飯管待
  密實勒
  永樂間筵宴一次使臣回至良鄉湯飯甘肅管待一次
  瑪哈穆特王
  永樂間筵宴一次使臣進貢經過有司茶飯管待 天順四年陜西布政司茶飯管待一次
  烏蘭哈逹
  宣德間使臣朝貢沿途茶飯接待
  哈里
  筵宴一次永樂間使臣朝貢經過府衛茶飯管待至涿州良鄉令光祿寺辦送茶飯接待回還自良鄉抵陜西布政司經過府州茶飯管待
  呼爾察
  永樂十四年使臣進貢經過府衛州縣管待
  蘇祿國
  永樂十五年筵宴一次國王來朝經過府衛茶飯管待回還亦如之
  真臘國
  景泰間筵宴一次使臣回還廣東布政司管待一次
  沙州衛
  正統間筵宴一次使臣回還至良鄉湯飯甘肅管待一次
  尚師       法王
  永樂間尚師法王來朝經過府分茶飯管待回還亦如之
  可脫癿
  永樂間使臣進貢經過府分茶飯管待至良鄉令光祿寺辦送茶飯接待
  討來思
  宣徳六年使臣回至真定府陜西布政司甘肅茶飯管待
  迤北
  正統間筵宴二次 成化十一年使臣朝見酒飯中卓按酒每楪加四兩茶食毎楪加二兩果品內核桃榛子紅棗各加二兩膠棗一楪加四兩餘同常例 𢎞治元年使臣進貢至大同茶飯管待榆河驛湯飯回還至大同茶飯管待
  筵宴畨夷土官卓面則例
  永樂元年上卓按酒五般果子五般燒煠五般茶食湯三品雙下大饅頭羊肉飯酒七鍾中卓按酒果子各四般湯二品雙下饅頭牛馬羊肉飯酒五鍾 天順元年上卓髙頂茶食雲子麻葉大銀錠油酥八箇棒子骨二塊鳳鵝一隻小銀錠笑靨二楪茶食果子按酒各五般米糕二楪小饅頭三楪菜四色花頭二箇湯三品大饅頭一分羊背皮一箇添換小饅頭一楪按酒一般茶食一楪酒七鍾中卓寳粧茶食雲子麻葉二楪甘露餅四箇鮓魚二塊大銀錠油酥八箇小銀錠笑靨二楪果子按酒各五般菜四色花頭二箇湯三品馬肉飯一塊大饅頭一分添換小饅頭一楪羊肉一楪茶食一楪酒七鍾
  畨夷人等朔望朝及見辭酒飯常例
  上卓按酒用牛羊等肉共五楪毎楪生肉一斤八兩茶食五楪毎楪一斤果五楪核桃紅棗榛子毎楪一斤膠棗柿餅毎楪一斤八兩中卓按酒用羊牛肉四楪毎楪生肉一斤茶食四楪毎楪十兩果四楪核桃榛子紅棗毎楪十兩膠棗十二兩酒三鍾湯飯各一椀
  明㑹典卷一百三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四
  禮部六十三
  膳羞二
  下程
  事例
  畨夷土官使臣下程
  凡諸畨國及四夷土官使臣人等進貢等項到㑹同館俱有常例並欽賜下程本部奏准通行光祿寺支送其欽賜下程一次者仍支常例下程或五日十日一次者常例下程住支若已經給賞兩月之外不行回還者住支下程
  常例下程
  每人日支肉半斤酒半瓶米一升蔬菜㕑料
  欽賜下程
  朝鮮國      安南國
  占城國      琉球國
  爪哇國      暹羅國
  已上各一次毎五人羊鵞雞各一隻酒十瓶米七斗五升蔬菜㕑料朝鮮國加果子茶食各四盤柴炭各二百斤暹羅國加酒十瓶 正統六年占城王孫等二十三人下程牛二隻羊四隻鵞四隻雞十隻酒四十瓶米二石蔬菜㕑料天順四年占城王族下程與王孫同但減牛一隻
  海西尼嚕罕都督一次毎一人鵞一隻雞一隻酒二瓶米二斗麫二斤果子四色蔬菜㕑料
  日本國      滿剌加國
  錫蘭山國     諾延三衛
  哈宻       衛喇特
  額爾巴拉     賽瑪爾堪
  土魯畨      哈喇
  蘇門荅剌     伊伯格勒實巴爾
  戎地面      米兒哈蘭
  密實勒      博囉罕衛
  和囉海衛     買買回回鎖魯丹
  罕都衛      鄂端地面
  迤北       納古爾
  已上各五日一次毎十人羊鵞雞各一隻鄂端地面減鵝雞酒二十五瓶哈喇納古爾各減五瓶米五斗麫十二斤八兩果子一斗蘇門荅剌納古爾各果子四色燒餅二十箇糖餅二十箇米兒哈蘭減二十箇蘇門荅剌加十箇納古爾減餅蔬菜㕑料
  雲南土官十日一次毎十人羊鵝雞各一隻送牛肉地方毎人牛肉二斤半米一石送糯米地方毎人糯米一斗酒二十五瓶果子四色蔬菜㕑料
  榜葛剌國一次毎五人羊鵝雞各一隻酒十瓶米五斗麫十斤果子四色蔬菜㕑料
  實喇斯宣德間使臣八人五日一次羊鵝雞各二隻酒二十瓶米四斗麫二十五斤燒餅八十箇果子十五斤蔬菜㕑料
  納木扎勒罕王永樂間使臣十八人一日一次羊五隻鵝四隻雞十隻酒三十瓶米一石麫百斤果子五斗燒餅一百箇糖餅六十箇蔬菜㕑料頭目等十六人三日一次羊四隻鵝三隻雞四隻酒二十瓶米七斗麫五十斤果子四斗燒餅八十箇糖餅三十箇蔬菜㕑料
  和卓永樂間使臣二十五人五日一次羊四隻鵝一隻雞四隻酒十五瓶麫三十斤米一石餅一百二十五箇果子四斗蔬菜㕑料
  養獅豹回回永樂間使臣九人一日一次羊一隻鵝一隻雞二隻酒十瓶米三斗麫五十斤餅五十箇
  蠟燭地面使臣五十人五日一次羊七隻鵝六隻雞十隻酒一百三十瓶米二石麫一百五十斤果子一石餅二百五十箇蔬菜廚料
  伊斯帕罕永樂間使臣四十四人一日一次羊八隻鵝二隻雞十隻酒三十瓶麫八十斤米一石果子六斗餅二百箇蔬菜㕑料
  哱呢國王永樂間使臣二十一人三日一次羊二隻鵝四隻雞八隻酒二十瓶米一石麫三十斤果子四色蔬菜㕑料 洪熈間使臣三十六人三日一次羊五隻鵝十隻雞二十隻酒十瓶米二石麫六十斤果子五盤毎盤十斤鹽五斤醤三斤花椒一斤香油四斤醋四瓶茶二斤蔬菜㕑料
  阿蘇地面永樂間使臣一百十二人三日一次羊八隻鵝四隻雞八隻酒一百四十瓶米二石五斗麫一百五十斤果子四色燒餅一百二十箇蔬菜㕑料
  竒爾瑪勒永樂間使臣十一人五日一次羊二隻鵝二隻雞四隻酒十瓶麫三十斤米一石餅六十箇果子二斗蔬菜廚料
  沙哈魯永樂間使臣七十七人一日一次羊十二隻鵝四隻雞十四隻酒五十瓶米一石五斗果子一石麫一百二十斤燒餅二百箇糖餅一盤蔬菜㕑料
  和爾黙色永樂間使臣十四人三日一次羊三隻鵝二隻雞四隻酒十五瓶麫四十斤米一石餅八十箇果子四斗蔬菜廚料
  巴逹克山永樂間使臣四十人一日一次羊二隻鵝二隻雞五隻酒二十瓶米五斗麫二十斤果子二斗燒餅四十箇糖餅四十箇蜜二斤蔬菜㕑料三日一次添送羊一隻鵝一隻雞二隻米五斗
  柳城五日一次毎十人羊鵝雞各一隻酒七瓶麫十五斤米五斗果子二斗餅四十箇蔬菜㕑料
  竒爾愛滿五日一次毎十人羊鵝雞各一隻酒二十二瓶麫十五斤米五斗果子二斗餅五十箇蔬菜廚料
  瑪哈穆特王永樂間使臣十三人五日一次羊六隻雞十隻酒二十五瓶麫一百斤米一石餅一百六十箇果子七斗蔬菜㕑料頭目六人羊四隻鵝三隻雞四隻酒二十瓶麫八十斤米一石餅一百五十箇果子六斗蔬菜㕑料
  甘把里國     柯枝國
  已上永樂間使臣各六人三日一次羊一隻鵝二隻雞四隻酒十瓶麫二十斤米五斗果子四色蔬菜廚料
  白松虎児永樂間使臣十六人一日一次羊二隻鵝二隻雞四隻酒十瓶果子二斗米四斗麫二十斤餅六十箇糖餅一盤蔬菜廚料
  古里國永樂間使臣十八人三日一次羊二隻鵝四隻雞八隻酒二十瓶米一石麫三十斤果子四色蔬菜廚料
  日落國      烏蘭哈逹
  哈烈       尼嚕罕都指揮等官
  呼爾察      烏思藏等處喇嘛畨僧
  蘇祿王      尚師
  法王       婆羅門
  可脫癿      討來思
  癿加思蘭
  已上止支常例下程土官畨僧人等無闗文者不支
  達爾瑪永樂間使臣十八人五日一次羊二隻鵝二隻雞四隻酒十瓶麫三十斤米一石果子二斗餅六十箇蔬菜廚料
  敏真誠等處永樂間使臣四十人一次羊三隻鵝一隻雞二隻酒四十瓶米一石五斗麫四十斤果子二斗燒餅五十箇糖餅四十箇蔬菜廚料
  諾爾布十日一次毎五人羊鵝雞各一隻酒十瓶米五斗麫十六斤果子四色蔬菜廚料安定王十日一次毎十人羊一隻鵝四隻雞八隻酒五十瓶米一石麫二十五斤果子四色蔬菜㕑料
  哈坦國宣德間使臣四人三日一次羊鵝雞各一隻米三斗麫十斤酒五瓶果子四色餅二十箇蔬菜㕑料
  多爾濟巴勒正統間使臣四人十日一次羊一隻鵝雞各二隻米四斗麫十斤果子一升燒餅二十箇蔬菜廚料
  色佛哷國宣德間使臣四人三日一次羊鵝雞各一隻米三斗麫十五斤酒六瓶果子四色餅三十箇蔬菜廚料
  察遜衛宣德間使臣七人五日一次羊鵝各一隻雞三隻米三斗酒二十瓶麫十五斤果子四色蔬菜㕑料 正統間使臣二人十日一次羊一隻酒十瓶麫五斤米二斗果子四色燒餅糖餅各八箇蔬菜廚料
  天方國      嘉裕爾國
  已上宣德間使臣各二人三日一次羊雞各一隻米二斗麫十斤酒三瓶果子四色餅二十箇蔬菜廚料
  沙州衛正統間使臣四人五日一次羊鵝各一隻雞二隻酒十瓶米二斗麫五斤果子四色蔬菜㕑料
  喀什噶爾宣德間使臣十四人三日一次羊鵝各二隻雞三隻酒二十一瓶米四斗二升麫二十一斤果子一斗四升蜜一斤餅四十五箇蔬菜廚料
  齊勤䝉古衛天順間使臣四人五日一次鵝二隻雞四隻酒八瓶米八斗麫八斤果子四色蔬菜廚料
  真臘國十日一次毎十人羊鵝雞各二隻酒二十瓶米一石五斗蔬菜廚料
  黒葛達國宣德間使臣十一人三日一次羊一隻鵝二隻雞四隻酒十七瓶米四斗麫十五斤果子四色蔬菜廚料
  凡使臣進貢沿途闗支廩給口糧回還亦如之成化十九年令夷人進貢及回至陜西布政
  司限二十日內照例茶飯管待起程如過期及中途無故停止一日之上者廩給住支
  凡使臣進貢回還沿途茶飯廩給口糧之外支送下程
  朝鮮國      占城國
  琉球國      爪哇國
  暹羅國      滿剌加國
  日本國      錫蘭山國
  迤北
  已上毎人肉半斤酒半瓶
  哈蜜       衛喇特
  賽瑪爾堪     土魯畨
  已上毎十人羊一隻酒二瓶半皆日止支一處宣德二年各國畨王王親頭人等朝貢到於
  福建廣東等處除筵宴及本等廩給口糧外日用下程畨王毎人雞二隻肉二斤酒一瓶柴薪廚料王親毎人肉一斤酒一瓶柴薪廚料使臣頭目毎人肉半斤酒半瓶柴薪廚料畨伴女使人等止支口糧柴薪 七年實喇斯等處使臣回到甘州月送羊酒半年之外止支本等廩給口糧 正統三年衛喇特使臣停止去處每十人五日一次羊二隻酒十五瓶柴薪廚料
  衍聖公張真人下程
  洪熈元年衍聖公進表赴京欽賜羊一隻鵝三隻酒十瓶麫二十五斤茶鹽醬各二斤油燭二十枝 宣德四年衍聖公張真人到京欽賜羊一隻鵝二隻酒六瓶麫二十斤茶鹽醬各二斤油燭十枝
  王國下程
  永樂間親王之國㕑料醬一百斤香油五十斤椒二十斤乾魚一百斤醃羊一隻子鱭魚四十斤醃豬一口醃鵝一隻醃鹿一隻醃麂二隻醃雞九隻白麫一百斤茶芽五斤葉茶二十斤醬𤓰四十條黒沙糖十斤藕煎五斤木𤓰湯煎五斤醬茄一百五十箇醋蒜三百箇酒五十瓶醋二十瓶芝蔴一石糖茄一百五十箇米三石洪熈元年靖江王府輔國將軍來朝欽賜羊十隻鵝十隻雞二十隻酒一百瓶米四石果子五色茶食五盤柴三百斤蔬菜㕑料又靖江王府奉國將軍來朝欽賜羊五隻鵝五隻雞十隻酒十五瓶米二石果子五色茶食五盤柴一百五十斤蔬菜廚料 宣德間趙世子安陽王來朝欽賜羊三隻鵝三隻雞六隻酒三瓶米一石五斗柴四百斤蔬菜廚料 又令親王之國廚料照永樂間例仍加豬二十隻羊二十隻酒一百瓶 天順元年襄王來朝回還沿途飲膳廚料並祇待隨從內外官校人等經過軍衛有司量給供用 成化間親王之國照宣德間例經過有司去處量送鵝二隻時新菜蔬供用凡各王府差來人員常例下程一次鵝二隻雞二隻
  酒五瓶米五斗蔬菜廚料
  廚役
  諸司職掌
  一凡選取各項廚役或事故新僉光祿司具呈本部照數類行各處選取精壯慣熟無過犯殘疾之人起送到部轉發光祿司着役若有廚役病故遺下家小呈送到部劄付應天府給引或遞送回還原藉
  事例
  凡光祿寺廚役起送來京有司連當房妻小給與口糧腳力紅船其告補者遇有弟男等項本部查勘明白發寺替補其告老疾無丁代替者本部先送光祿寺勘驗明白取具該署官吏人等不扶結狀繳部覆審無礙具奏類送順天府給引照回免其雜泛差役仍行有司僉補其逃廚兒男告補者本部行勘明白暫令補役正身自首仍行文替出其在逃者三月之外參送法司問罪送回轉發着役三月之內免送問隨發着役其在逃三次者依律責罸畢仍發口外為民當房家小隨住其各王府奏保典膳本部移咨吏部查照年深無過者選用其郡王廚役毎位四名行令有司䕶衛人戶內中半僉撥凡太常寺廚役洪武間定四百名永樂中添二百名景泰六年添三百名成化十五年添三百名𢎞治五年添三百名共一千五百名分撥太廟郊壇供祀其在逃未及三月者收役三月之外者送問及逃廚兒男告補暫替者俱與光祿寺例同其父母原籍病故者本部行查無礙給引照回奔喪限半年十箇月仍回復役其有刑餘喪過者不許登壇其有為事曽經法司的決者改送光祿寺當差其弟男等項告替者𢎞治七年奏准照景泰間例俱本部查勘明白一年二次類奏替補送寺着役其老疾無丁代替者本部查勘明白亦類奏送順天府給引放回仍行原籍僉補
  凡太常寺光祿寺廚役私自逃回原籍潛住者𢎞治十三年奏准許里甲人等首官解部不許津貼盤纒其在原籍中途及到部挾詐誆騙告害人者問罪立案不行逃回至三次以上者問發口外為民
  凡太常寺廚役但係訐告詞訟及因人連累問該笞杖罪名者納鈔仍送本寺着役徒罪以上及姦盜詐偽並有誤供祀等項不分輕重俱的決做工改撥光祿寺應役
  俸給
  諸司職掌
  一毎嵗㑹計合用俸米數目戶部定撥糧長到部送納本部劄付膳部並委官眼同依數交收在倉隨即出給倉鈔付納戶收領𠉀齊足出給通闗一樣三本交付糧長收領仍將收過米數通咨戶部其所收糧米專一放支本部併合屬衙門官吏月俸
  一本部官吏該支月俸毎月初本部通類立案劄付膳部及委官或儀部祠部主客部官一員眼同放支膳部主事㕔出給印信俸帖付官吏收執赴倉闗支仍將放過某字號倉糧米數目分豁正米附餘開呈本部判送膳部立案
  一帶支太常司翰林院等衙門官吏俸給毎月預先將合支數目開呈本部立案通類劄付膳部委官照依各衙門齊到印信俸帖赴倉依數闗支畢日依數開呈
  一帶支衙門
  太常司今為寺   光祿司今為寺
  翰林院      春坊
  儀禮司今為鴻臚寺 司經局
  欽天監      行人司
  鑄印局      教坊司
  欽天回回監後革
  後太常寺翰林院鴻臚寺欽天監行人司各自立倉春坊司經局俱於詹事府帶支
  藏氷
  諸司職掌
  一毎嵗氷結之時本部堂上官預先奏聞膳部官赴內官監闗支鑰匙錦衣衛差撥力士或工部差撥腳夫各備器具赴正陽門外打掃氷窨就行戶部闗撥新鮮稻草並蘆蓆襯墊完備伺𠉀氷凍揀擇潔浄去處取氷節次挑赴氷窨內如法收藏封鎖將鑰匙送付內官仍移付祠部照例祭祀着軍人㸔守以備應用內府氷窨收藏氷雪係內官監官自行提調合用襯墊蘆蓆稻草本部照例移咨戶部依數支撥就差人送內府氷窨處所交收
  器皿
  諸司職掌
  一凡宴享合用一應器皿及各項廚役懸帶雙魚銅牌光祿司開呈本部移咨工部照數造完轉發光祿司收用
  一鑄完廚役雙魚銅牌本部具印信手本開寫號數送赴內府印綬監收掌凡遇光祿司廚役合用銅牌本司自具手本赴本監闗用
  今宴享器皿毎嵗器皿厰造一萬件發光祿寺收用見工部都水司職掌
  行移
  諸司職掌
  一凡有一應行移在外事務儀部等四部各開事件移付通具印信手本赴禮科闗填勘合照㑹各布政司並劄付直𨽻府州照依坐去勘合內事件轉行所屬作急理辦如有遲悞不完仍行催督毎於年終各該有司分豁已未完結事件連原填去勘合張數造冊差人親齎奏繳仍用備細開報本部以憑查銷
  事例
  凡填寫勘合本部照依地方編寫字號內外底簿二扇並勘合字號紙編寫畢押印完備外號底簿發去各布政司並直𨽻府州收掌內號底簿並勘合號紙本部收貯𠉀儀制等四司凡有一應行移在外事務移付精膳司送發勘合科填寫號紙照㑹各布政司並劄付直𨽻府州赴通政司掛號送發兵部車駕司轉發各司府州比對硃墨字號相同將開去事件作急完報如號紙盡絶照字號接編如前各該司府州𠉀年終將發去勘合併底簿拆粘具本奏繳仍具清冊一本送部稽考
  勘合字號
  浙江以字    江西准字
  陜西誠字    廣東及字
  廣西即字    河南正字
  湖廣各字    雲南若字
  貴州柔字    山東格字
  山西致字    四川其字
  福建皆字    安慶府能字
  松江府賢字   蘇州府功字
  淮安府平字   鳳陽府修字
  廬州府勤字   保定府雨字
  應天府雲字   揚州府齊字
  河間府露字   徽州府貴字
  寧國府原字   真定府騰字
  順德府麗字   常州府故字
  池州府亨字   大名府結字
  永平府金字   廣平府霜字
  鎮江府親字   太平府賔字
  保安府崗字   滁州官字
  徐州治字    隆慶州崑字
  廣德府列字   和州利字















  明㑹典卷一百四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五
  禮部六十四
  南京禮部
  儀制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吏部等衙門毎年慶賀萬夀聖節表文俱本部具本輪差南京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一員齎進若慶賀皇太子千秋節箋文俱具本輪差南京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國子監鴻臚寺翰林院欽天監太醫院堂上官一員齎進若慶賀冬至正旦表箋文俱具本輪差屬官一員齎進
  凡禮部咨送舉人及嵗貢等項生員到部劄付南京國子監收發肄業其坐監歴事舉人告應㑹試者咨送禮部若下第回部違限者限外不准坐監歴事日期凡新舊舉人監生入監復監者本部准禮部咨俱限七箇半月到部違者依例送問
  凡南監坐監舉人監生丁憂者本部憑原籍官司文書養病者本司憑本監典簿㕔保勘畢姻及搬取家小送幼子還鄉者本司定與限期俱送應天府給引回還凡南京公侯駙馬伯應用囚充儀從俱准刑部各司手本轉送着役
  凡南京各衙門送到該驗印信俱本司帖下鑄印局辨驗回報
  祠祭清吏司
  事例
  凡南京陵寢等項祭祀本部毎年准禮部咨預行南京太常寺等衙門各以時致祭惟歴代帝王廟遇子午卯酉年朝廷傳制遣道士齎香帛致祭各陵寢本廟不祭凡南京各衛官軍毎年打掃天地壇一次本部先准禮部咨行南京中軍都督府差撥應用
  凡南京祭祀犧牲本部准禮部咨預行浙江等布政司及直𨽻寧國府和州應天府江浦縣解納牛犢山北羊隻照數解部發南京太常寺犧牲所收養待用
  凡南京太常寺樂舞生事故名缺本部查勘收補凡毎年三月內禮部咨送到次年大統厯様發南京欽天監刋造印完至十一月初一日給散南京各衙門及直𨽻太平等府州縣
  凡各處該解南京欽天監造厯紙劄毎年以六月終為限違者叅䆒
  凡考試南京欽天監天文生本部覆審明白行令本監堂上官帶領考官赴部公同出題考試中者照例題奏請收充食糧辦事不中者仍令習學再考
  凡考選南京欽天監推筭觀𠉀子弟本部揀選分撥各令父兄教習聽用
  凡南京太醫院醫士醫生名缺本部取勘明白行令着役
  凡湖廣等布政司解到藥味本部送發南京太醫院交納取庫收附卷備照
  凡南京僧道録司申到各寺觀住持名缺本部覆勘明白咨禮部劄付住持
  凡南京教坊司官及排長色長名缺本部查勘明白咨禮部奏補
  主客清吏司
  事例
  凡浙江湖州府長興縣直𨽻常州府宜興縣湖廣寳慶府新化縣毎年送至薦新茶芽及福建建寧府建安縣毎年送至茶芽紫筍並直𨽻滁州衛毎年二次送至天鵝雁鷀䳓鵪鶉鯽魚俱本部收送南京光祿寺供薦凡直𨽻寧國府宣城縣雪梨蘇州府吳縣柑橘浙江杭州府錢塘仁和二縣甘蔗俱本部收送南京太常寺供薦
  凡福建廣東等布政司解到畨國所貢硫黃蘇木胡椒畨錫等物俱本部送南京內府廣積等庫收貯
  精膳清吏司
  事例
  凡各處解到南京太常寺光祿寺在逃廚役本部送南京刑部問發該寺收役若廚役告稱有疾願將報冊弟姪兒男替役者本部行該寺勘結發令頂替其告鰥寡老疾無丁者行該寺勘結送應天府給引寧家行令原籍於相應民戶內僉補
  行人司
  洪武十三年置行人司正九品衙門設行人左右行人職専奉使之事又改行人為司正左右行人為司副更設行人三百四十五員二十七年陞正七品衙門減行人為三十三員
  洪武禮制
  出使禮儀
  一凡使者欽齎詔書赴王府至王城門外一里逺下馬隨龍亭由中門靠東邊入龍亭至殿中使者立於殿外東序西向𠉀行禮畢使者見王行四拜禮
  一凡使者欽齎詔書至各處開讀預期一日報知本處官司照依已降儀式迎接行禮使者到郊外下馬𠉀龍亭到來親捧詔書置龍亭中使者立於龍亭之東本處官具服行五拜禮訖衆官前導使者上馬在龍亭後東邊行至衙門下馬隨龍亭後由中門入至㕔上立於龍亭之東𠉀衆官四拜訖使者取詔授開讀人開讀人跪受使者復立位所宣讀訖開讀人捧詔授使者使者復置龍亭中𠉀衆官行禮畢本處官改服與使者於後㕔行禮使者居東本處官居西俱荅拜
  一凡使者欽齎勑符丹符到處多係機宻重事不許先期報知亦不許本處官司迎接若與衆官直至本衙門開看置勑符於案使者立於案東衆官四拜使者取符宣讀訖符復置於案衆官再行四拜禮畢本處官遂與使者行禮若與一兩人止於本家接符從便置放使者以符授本官本官叩頭開看禮畢乃與使者行禮一凡遇詔赦經過道路官員軍民人等即於道傍俯伏𠉀詔赦過畢方起
  一凡出使在外如遇詔赦到各處出迎郊外與本處官一同隨班行五拜三叩頭禮有職者隨品序列無職差使人便服隨具服班之後不許攙越行禮畢同本處官導龍亭至衙門中隨大班依上項班次行禮
  一凡行人開讀詔赦宴㑹則與本處正官並坐位在東席其餘公差行人之類在外不許預坐官照品級序列一凡出使官員及行人公差在外如遇旦節慶賀有職者隨品序列無職差使人便服隨具服班之後不許攙越一同大班行禮若係齎詔勅使臣則於月臺上先行五拜三叩頭禮退
  一凡行人奉㫖公差在外與本處官列東西坐行人居東如在州縣則居中靠東坐非特㫖差使齎各衙門印信公文止許投下公文隨即入館不許在㕔與在職官列坐
  事例
  凡開讀詔赦奉使四夷諭勞賞賜賑濟徵聘賢才整㸃大軍及軍務祭祀等事例該本衙門官差遣不許別衙門侵奪如臨時乏人方許別官兼差
  凡差文武大臣往各王府持節行冊封禮本司官例充副使
  凡陜西四川産茶地方洪武間毎嵗三月至九月差行人於各處禁約私茶出境後改差御史本司官不差凡審諭罪囚洪武三十年置政平訟理二旛除武臣死罪上親鞫問其餘法司以所犯具奏後引罪囚至承天門本司官持訟理旛傳㫖諭之其無罪應釋者持政平旛宣德意遣之後不行
  凡刑部都察院問過充軍犯人送五軍都督府編發者毎五日各開報本司本司歴事監生填寫精微文簿填滿繳進內府
  凡本司官吏監生月糧舊於禮部帶支後奏准本司自行收支
  凡本司合用紙劄於刑部闗用印色於順天府買用
  南京行人司
  本司今止司副一員署印











  明㑹典卷一百五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明會典>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六
  兵部一
  諸司職掌
  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軍衛武官選授之政其屬有四曰司馬職方駕部庫部
  後改司馬為武選駕部為車駕庫部為武庫職方仍舊俱稱清吏司
  武選清吏司
  諸司職掌
  郎中員外郎主事掌武官勲祿品命
  銓選
  本司銓選除勲祿詳見吏部其官制資格及除授襲替陞用總小旗俱有舊行及新増事例未該載者今各以類附見於後
  官制
  諸司職掌
  凡內外大小軍職衙門官員俱有額數後武職陞授漸多不拘額數但有見任帯俸之別
  都督府
  左都督      右都督
  都督同知     都督僉事
  留守司
  正留守      副留守
  指揮同知
  都指揮司
  都指揮使二員   都指揮同知二員都指揮僉事四員
  
  指揮使一員    指揮同知二員
  指揮僉事四員   衛鎮撫二員
  
  正千戶一員    副千戶二員
  所鎮撫二員    百戶一十員
  儀衛司
  儀衛正一員    儀衛副二員
  典仗六員
  洪武三十年改土官屬本部續附於後
  宣慰使司
  正官
  宣慰使各一員   同知各一員
  副使各一員    僉事各一員
  宣撫司
  正官
  宣撫各一員    同知各一員
  副使各一員    僉事各一員
  安撫司
  正官
  安撫各一員    同知各一員
  副使各一員    僉事各一員
  招討司
  正官
  招討       副招討
  長官司
  正官
  長官       副長官
  蠻夷官司
  長官       副長官
  蠻夷官
  苖民官
  千夫長
  千夫長      副千夫長
  勲祿
  諸司職掌
  凡武官一品至六品所授上柱國至武騎尉曰勲嵗支俸米曰祿遇有除授官員須要明白照品定擬其品級次第詳於吏部職掌
  武官資格
  諸司職掌
  凡內外軍職官員俱有原定資格
  正一品
  左都督      右都督
  從一品
  都督同知
  正二品
  都督僉事     正留守
  都指揮使
  從二品
  都指揮同知
  正三品
  副留守      都指揮僉事
  各衛指揮使
  從三品
  留守司指揮同知  各衛指揮同知
  正四品
  各衛指揮僉事
  正五品
  儀衛正      正千戶
  從五品
  衛鎮撫      儀衛副
  副千戶
  正六品
  典仗       百戶
  從六品
  所鎮撫
  土官資格
  從二品
  宣慰使
  正四品
  宣慰司同知
  從四品
  宣慰司副使    宣撫司宣撫
  正五品
  宣慰司僉事    宣撫司同知
  從五品
  招討司招討    宣撫司副使
  安撫司安撫
  正六品
  副招討      宣撫司僉事
  安撫司同知
  從六品
  安撫司副使    長官司長官
  正七品
  安撫司僉事    蠻夷官司長官
  從七品
  蠻夷官司副長官
  除授官員
  諸司職掌
  凡武官或有功陞除或調除別衛或為事復職若見缺官員應合調補遇有前項官員到部須要審取從軍腳色委官賫赴內府比對貼黃中間歸附年月征克地方陞轉月日衛所流官世襲相同然後具本明著縁由連人引至御前陳奏請㫖轉調除授或奉特㫖陞遷隨將欽與職事花名衛所流官世襲及陞調縁由就於御前陞選仍照選簿內條冩榜文次日入奏將引選過官員看畢抄榜給慿定限到任仍行該府轉行所在衛所催任繳慿
  事例
  洪武初令護衛儀衛司等官陞除王具本奏知從兵部選授 三十五年令在京武職有願調除外任者聽原管事者管事原帯俸者帯俸 永樂初令凡奉天征討守城征哨拏人有功欽陞都督都指揮者照洪武舊制與流官見陞指揮除已定流世者仍舊未定者俱與流官其千百戶鎮撫儀衛正副典仗俱與世襲若係致仕官及因官下舍人除授並義男女婿等項襲替者俱與流官已行厯功與世襲者仍前世襲各衛所官旗軍有全城歸順江上朝見並招船招人擒首奸惡逃叛等項欽陞官員若係洪武年間原授職役今陞千百戶衛所鎮撫者俱與世襲陞指揮者與流官革除年間陞授及徳州等處選署今陞職者亦與流官其各都司衛所官有革除年間除授及徳州等處選署曽經管事者與流官止終本身 十年令總兵官在外遇官軍有功合與官者先諭告使知具姓名功蹟奏聞除授 凡武官陞試職未經實授者須立功方許實授 宣徳三年令凡內官傳㫖除授官員不問職之大小有𠡠無𠡠皆須覆奏然後施行 本部奏定武選條式一腳色二狀貎三才行四封贈五襲廕仍具有無殘疾從親管及同僚同隊及首領官保勘以慿稽考 正統三年定官員調衛例南京及江南直𨽻調北京附近衛所北京直𨽻並江北直𨽻山東調山海宣府等衛所山西河南調大同延安綏徳等衛所陜西調甘肅寧夏衛所浙江江西調福建廣東衛所湖廣調貴州四川衛所福建調廣東廣東調廣西四川調雲南雲南調廣西廣西調貴州 四年令額外多餘武職聽於有糧衛所添註 景泰二年議淮軍職與王府姻親者但係方面重任改調其護衛及外衛官俱不必調 天順元年令錦衣衛官為事復職雖遇赦仍調在京別衛𢃄俸王府官為事復職者亦調衛成化十四年奏准在外各衛指揮以功陞都指揮者俱改註都司在內者仍舊 𢎞治七年令王親同城居住及附近者查係見任調五百里之外管事願帯俸者存留其王妃夫人郡主縣主亡故年乆無親生子者王親子孫並許推用管事不在帯俸改調之例 凡軍官給慿南京上十二衛並南北直𨽻衛分給本衛慿五府屬衛給該府慿中都留守司及外都司屬衛給各司憑凡單本選過軍職遇大選仍通類具本附選凡職官人等不由銓選推舉朦朧奏請以圖進用及夤縁奔競乞恩傳奉沮壊選法者職官問罪降級調衛旗軍舍餘問發邊衛俱𢃄俸食糧差操
  陞賞功次
  軍職官有功查勘明白造冊到部當陞賞者各照立功地方則例具奏陞賞其論功以捍禦北敵為首朶顔三衛次之西畨及苖蠻又次之內地反賊又次之其捕盜並緝獲妖言亦有陞賞之例附見於後
  事例
  洪武十九年令從征官沒於陣所者子孫襲職陞一等二十九年令各衛指揮千百戶獲倭船一艘及賊者
  陞一級賞銀五十兩鈔五十錠在船軍士生擒殺獲倭賊一人者賞銀五十兩陸地交戰生擒殺獲一人者賞銀二十兩 三十五年令官軍對敵之際能立竒功者陞二級頭功陞一級次功不陞 永樂四年令一家陣亡二三人者陞二級 宣徳九年定南方殺蠻賊例凡斬賊首三顆以上及斬獲首賊者俱陞一級斬首一顆俘獲一二人斬從賊首一顆以上及目兵兵欵有功者俱加賞不陞 㬌泰元年令馬邑等處當先殺賊者百戶所鎮撫以上陞署職一級總旗以下陞實授一級不賞軍職舍人有冠帯者陞實授百戶無者陞所鎮撫文職舍人陞試所鎮撫義男餘丁人等不分有無冠帯俱陞小旗有不願者俱給賞其南方金沙江等處頭功四次三次及衝冐瘴毒亡者陞一級陣亡者陞二級 二年令遼東官軍二次當先斬獲敵首馬疋者陞一級加賞被傷及戰回死者陞一級陣亡陞二級俱給賞一次斬獲者陞一級不賞 三年令貴州香爐山等處獲功九次至十七次者陞一級內百戶所鎮撫以上殺獲三名顆者陞實授不及數者陞署職 四年令父在而子孫隨軍陣亡別無應繼者陞其父二級 五年令自已獲功該陞而同籍親人有陣亡無嗣者許併其功於見存之人通論陞賞 六年令浙江福建殺賊官軍獲功五次至七次者陞一級不賞民快人等冠𢃄終身陣亡者與其子冠帯仍給賞一次至四次給賞不陞 天順元年令陜西殺敵領軍官並敵退刼營兵丁當先敗敵及擒斬首級為首並陣亡者俱陞一級給賞齊力向前幷生擒斬獲為從者給賞不陞其南方誘獲苖蠻偽王侯殺賊二十五次至三十九次斬首三顆擒賊首一二名及陣亡者陞一級給賞十三次至十九次斬首三顆者陞一級不賞殺賊二十五次至三十九次斬首不及數及陣亡土官人等俱加賞不陞凡土官有功無陞例六年令擒斬畨敵一名顆為首陞一級不賞為從及
  傷故者給賞不陞 七年令六次先登殺敗敵兵者陞一級加賞三次及陣亡者陞一級給賞齊力策應者給賞不陞 成化二年令官軍妄報功次冐受陞賞者事發革去仍降原職役一級調衛差操 四年令四川平山都掌官軍擒斬八名顆以上及俘獲男女者陞二級加賞七名顆以下有俘獲及陣亡者陞一級量賞五名顆以下有俘獲陞一級不賞三名顆以下及土官擒斬四名顆以上與陣亡土兵俱加賞不陞 六年令夜不收出境哨探被賊殺死者陞賞依陣亡例奪去馬疋免追 十四年申明陞賞功次一甘肅寧夏陜西延綏偏頭關大同宣府山海關一帯外兵一人擒斬一名顆陞一級至三名顆陞三級二人共擒斬一名顆為首陞一級至三名顆陞三級驗係壯男與實授幼男婦女與署職為從及四名顆以上俱給賞一遼東女直一人擒斬二名顆陞一級至六名顆陞三級驗係壯男與實授幼男婦女與七名顆以上並不及數者俱給賞不陞一陜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廣兩廣畨賊苖蠻一人擒斬三名顆陞一級至九名顆陞三級驗係壯男與實授幼男婦女與十名顆以上並不及數者俱給賞一內地反賊一人擒斬六名顆陞一級至十八名顆陞三級驗係壯男與實授幼男婦女與十九名以上並不及數者俱給賞其功次須騐不係一日一處者方如前例若係一日一處之數止擬一級其餘給賞陣亡官軍與哨探被殺夜不收人等俱陞一級一陣前刀箭重傷者陞署職一級當先次數多者分別等第加賞無傷而當先數多者止給賞有輕傷者亦加賞一俘獲賊屬人口奪獲頭畜器械並齊力助陣者量賞人口就給俘獲原主一把總領軍官所部五百人擒斬敵兵五名顆陞一級每五名加一級所部一千人者十名顆陞一級每十名加一級俱至三級而止二級實授一級署職若係都指揮使以上止陞署職二級其餘加賞別種賊冦推類而行已陞之外功次更多並不及數者給賞一陣前當先殿後斬將搴旗擒斬賊首等項竒功臨時奏擬陞賞一土官功次各照前項地方則例陞散官至三級而止其餘功次與土人俱厚賞不陞一報㨗官舍人等以擒斬敵兵多寡為等第七十名顆以上賞衣服一套九十名顆以上者賞鈔一千貫陞一級一百十名顆以上賞衣服一套陞試所鎮撫別種賊冦𨔛加女直三倍畨賊苖蠻六倍反賊十倍一軍人有功陞一級至小旗舍人陞一級至冠𢃄小旗小旗陞一級至總旗冠帯小旗陞一級至冠帯總旗總旗陞一級至試百戶冠𢃄總旗陞一級至實授百戶試所鎮撫陞一級至實授所鎮撫實授所鎮撫陞一級至實授百戶百戶陞副千戶副千戶陞正千戶正千戶陞指揮僉事僉事陞指揮同知同知陞指揮使該陞都指揮都督者類推而行其軍人舍人至小旗小旗至總旗舍人至試所鎮撫總旗至試百戶俱無署職惟百戶以上聽以次署陞其署職至實授亦作一級有縁事該降即以此為則𨔛降一官軍人等爭奪擒斬功次者不許紀録一詐冐功次者勘問降一級功次不准一出師監督總兵等官並鎮守總兵廵撫紀功供給等官班師之日本部照功次冊具奏陞賞凡逺年功次不許奏擾 𢎞治元年令領兵守備官不得自報功次所部旗軍斬獲不及五名顆者領軍官不准陛賞 十三年奏准跟隨內臣將官頭目不分有無職役若非奏帯不許報功果係奏𢃄獲功該陞職役只合註於本管衙門不許希求註於錦衣衛違者該陞職役俱革罷扶同勘報者㕘究治罪 凡臨陣報有斬獲賊級者紀功官從公審驗若用錢買者賣者俱問罪係官旗就在本衛係軍發邊衛民並軍丁人等發附近俱充軍若外兵扺邊官兵明知被獲人口遺棄在彼囚而妄殺冐作賊級者與殺平人者一體論斷 凡擅殺平人報功其本管將官頭目失於黔束者問罪量其所殺多寡輕則降級調衛重則罷職充軍俱奏請定奪
  捕盜緝獲妖言附
  明令
  凡常人捕獲強盜一名竊盜二名各賞銀二十兩強盜五名以上竊盜十名以上各與一官名數不及折筭賞銀應捕入不在此限
  事例
  宣德元年令擒獲強盜賞鈔二千貫為首官旗軍校陞一級民匠人等免差役一年 十年令凡軍官於所轄地方擒獲強盜即係應捕人員不准陞賞若不係該管地方及公差在外擒獲者指揮四名以上千戶衛鎮撫三以上百戶所鎮撫二名以上照例陞賞旗校軍民匠役等不限地方 成化二年令緝獲妖言提督官陞一級官校給賞 十九年令官校捕盜至三百名以上提督官陞一級 𢎞治二年令捕獲出境妖人搆結邊外謀為不軌為首者陞一級為從陞一級 十年令捕盜至四百名以上者提督官陞一級
  推舉
  事例
  凡五軍都督府缺掌印管事官本部具奏㑹官於公侯伯都督內推舉錦衣衛缺掌印管事官於本衛及各衛指揮等官內推舉中都留守司缺正副留守於皇親勲舊及內外武臣並保舉將材內推舉
  考選軍政
  事例
  宣德八年令在外都司衛所缺軍政官行廵按御史及按察司等官公同考選每都司及衛俱掌印官一員佐貳官二員每千戶所俱掌印官一員非遇𦂳急軍情不許輙調 成化二年令軍政官每五年一次通以見任掌印帯俸差操及新襲職官一體考選 八年令帯俸武職先雖犯罪後能改過自新父祖雖為事或脫逃子孫能自立行止有守有為者並許考選管事 十三年議准㑹同五府官將所屬官員通行考選每衛不限指揮使同知僉事共三員衛鎮撫一員如無鎮撫選相應千戶署管每所不拘正副千戶一員百戶十員專管軍政俱限年二十五嵗以上五十嵗以下有六十以上精力未衰者驗實存留見任不敷許選別衛先儘見任次𢃄俸後遇在外五年之期在京亦復舉行南京衛所照例其終身帯俸官除犯貪滛五年之外能改過自新者從廵撫廵按官保用 十五年令軍政急缺在外從廵撫廵按定委奏保兩京從各衛軍政首領官保舉五府覆勘係親軍者兩京兵部覆勘定奪不拘五年後犯貪滛等罪連坐舉主 十六年令騰驤等四衛官員有不職者聽本部及科道官察訪舉劾 二十一年令百戶襲職回衛就得管事不在考選之例 𢎞治七年令南京各衛所軍政員缺不許以千戶署衛事百戶署所事漕運有缺亦行南京兵部照軍政事例選補不許坐名行取掌印佐貳官員代替 十三年申明凡軍職五年考選有營求囑託者指名黜退永令𢃄俸其不得與選生事教唆陷害己選官員者問罪不分官軍俱調邊衛帯俸食糧差操凡帯俸官俱不許管軍管事
  襲職替職
  諸司職掌
  凡軍官亡故年老征傷須以嫡長兒男承襲替職或嫡長男早喪及篤廢殘疾則嫡孫襲替如無嫡子嫡孫則庶長子孫襲替若嫡庶子孫俱無方許弟姪襲替其應合承繼弟男子姪務要曾經操練弓馬熟閑並當該衛所正官保結呈送其審供查黃引選等項縁由並與除授官員相同
  事例
  凡左右都督至都指揮僉事俱係流官有缺從朝廷陞調不許世襲 洪武十八年令武職年五十之上者許以子替職 二十二年令都指揮原係世襲指揮使者出職仍授世襲指揮使若指揮同知陞都指揮同知者出職仍授指揮同知 二十九年令祖從軍父為事典刑襲祖職父從軍兄為事典刑襲父職父從軍就為事典刑者發充軍 三十年令武職子孫應襲替而無文書來告者不准襲 永樂元年令官舍旗軍餘丁曽厯戰功陞授職役者其子准承襲無子其父兄弟姪見受職役小者俱准襲職事相等無應襲者義子女婿不准襲若先不曾立功就與職役後亦無戰功者不准襲指揮千百戶子弟隨征有功陞指揮千百戶後又征進有功陞職者准承襲不曽征進者不准若已致仕後有功陞職亡故並告代者原替職或見支優給子孫職任小者就與父兄所陞職事若職事相等不許以次子孫別襲 十一年令新官義男女婿已襲流官一次者不許再襲 十二年令武職犯罪充軍者子孫襲職俱調衛犯強刼典刑者子孫襲祖職調沿海衛 十五年令委保襲替詐冐不實者本身及保勘官俱罷職揭黃永不許襲 宣徳四年令武職及子弟有犯不孝並烝父妾收兄弟之妻敗倫傷化者不許復職承襲永為定例五年令武職守城失機貽患邊方者不准襲 十年奏准武職並子弟有犯不孝並敗倫傷化者本身問罪許子孫承襲嫡長有犯嫡次子孫承襲 正統二年令武職應襲子孫十年之內人文到部者准令襲若止移文徃來人不到部雖稱患病事故而月日在十年之外者不准襲若原籍行移回報雖出十年而曽於限內告者亦准襲 七年令武職故而嫡長子孫年十嵗以下者庻男弟姪許借職候嫡長出幼令還職違者充軍十嵗以上不許 本部議准侍衛將軍係永樂年間世襲千戶者子孫襲替授百戶係實授百戶試百戶者襲替授總旗 十四年令武職臨陣退怯致所部失陷二十人者不准襲有犯不孝致典刑者取祖父以次子孫承繼本犯子孫不許 景泰三年令武職有因年逺及典刑等項例不應襲而有嫡子孫弟姪者給與冠𢃄操備月支米一石有功照舍人例陞賞 四年令納粟補軍職者不准襲 天順元年奏准武職自永樂後陞官不以軍功者總小旗比試中箭陞職者總小甲冐補總小旗後有功陞職者永樂年間王府保陞官無世襲者皇親及內官家人傳奉陞職及保陞者襲替俱減革 三年令擒獲強盜陞職者不准襲 成化元年正統十四年守城有功陞職者被兵走回遇駕拏馬及出使瓦剌乞陞者天順初迎駕陞者擒獲妖言陞者俱革不准襲六年奏准武職絶嗣許從軍立功一祖子孫承繼其
  為原籍疎族不許凡納粟官例許承襲止許子與孫承襲 八年令武職原係帯俸者子孫襲替仍帯俸係管事者仍管事 十三年令試職署職遇天順元年及八年例實授者襲替俱減革 十四年令武職降調充軍本身在不准襲 十五年令納粟招軍陞職者俱承襲三軰革其自己立功陞官後為事罷職及充軍者革十七年奏准武職絶嗣傍枝不許承襲如己襲者不許再襲義男女婿詐冐承襲不改正者照例治罪 二十一年令內外武職有犯強盜典刑者子孫不許承襲調邊衛充軍 二十二年令降級官見在而子孫願就見降職事者准令襲逃官不知去向三年者亦准襲被告脫逃該徒以上問革為民者至六十乃許襲 𢎞治元年奏准武職襲替有請託內外權要乞陞官職者照奸詐犯法在逃例革職為民取應繼子孫承襲 三年奏准傍支承襲例如髙曾祖原係功陞總小旗以後從曾伯叔祖或從伯叔祖堂伯叔又立功陞都指揮革襲試百戶千戶 革襲署百戶子孫准承襲百戶革充冠𢃄總旗一軰子孫止替旗役其試職署職如無軍功雖遇例不許實授若髙曾祖不係功陞旗役者傍支子孫不准承襲 四年令緝獲謀反犯人陞職者襲二軰革招撫夷人陞職者襲一軰革強盜窩主不分贓及不行者襲職降一等 五年令武職為人命典刑者子孫襲職調別衛為事脫逃革職者子孫仍照舊例襲職 六年奏准侍衛將軍係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以前陞除者准世襲以後𨔛加減革其減革依正統七年例七年令武職有犯刼盜問擬明白者不分典刑監故子孫永不許襲其已前充軍襲調事例更不施行 本年奏准護衛官有選充儀賔者子仍襲本衛 九年令應襲舍人犯刼盜者弟姪照祖職降一等承襲該優給者依此例 十一年令妄保襲替者不分受財不受財及借職病故致仕悉照永樂十五年例施行 十二年令武職一祖從軍代役立功之人絶嗣者其親弟姪並許相沿承襲弟姪長房絶嗣次房子孫為堂兄弟者亦准襲若隔一二軰不曾承襲今來告者其原立功之人係指揮者減襲試百戶千戶減襲署百戶百戶替冠帯總旗一軰以後止替總旗若堂伯叔兄弟旁支子孫不分己未襲替俱不許襲 十三年奏准武職子孫襲替被人奏告姦生乞養倫序不明等情已經勘明繳告到部而原告又行奏告者軍調邊衛民發口外為民原詞立案 凡武職乞恩陞者不准襲報㨗陞者不准襲缺唇跛足矮短殘疾不准襲舍人有功陞職過於父祖者子孫襲所陞職開原職不及父祖者襲原職開所陞職嫡長男已襲職嫡次有功陞職而絶嗣者別支不許襲襲職官為事革罷者子孫襲祖職 凡武職為事械故監故未復職者問發立功病故者子孫襲職俱調衛 凡調衛者子孫襲替不得還原衛 凡武職年未六十有告殘疾願替職者在內從本部騐實在外從原衛勘明本部查照引奏附選 凡軍職襲替有不由軍功例該減革而揑奏官吏沮壊選法者問調邊衛帯俸 凡軍官子孫襲替其經該官司查勘明白過違二年不與保送並勒要財物者問發𢃄俸差操
  土官襲替
  事例
  洪武二十七年令土官無子許弟承襲 三十年令土官無子弟而婿為夷民信服者令婿襲或許其妻襲永樂十五年令土官告襲雖出十年亦准襲 正統二年奏准土官應襲者預為勘定造冊在官依次承襲天順八年令土官告襲者勘明㑹奏就彼冠帯 𢎞治二年令土官應襲子 年五嵗以上者勘定立案告襲之日年十五以上即令襲職如年未及暫令恊同流官管事 五年令土官襲職後令習禮三月回任管事十三年奏准土官襲替有撥置不該承襲之人爭奪讎殺者俱問發極邊煙瘴地充軍
  夷人襲替
  事例
  洪武永樂年間降附逹官亡故者子孫襲替降一級正統間令海西建州等女直襲替授職二十五年陞一級 成化間令逹官襲替免降級新遷安揷者許就衛所襲替係流官者仍減襲其海西等女直襲替乞陞不拘父子但乞一次者不許再乞 𢎞治六年令海西等處人告襲者查原齎𠡠書除天順以前陞授職事俱仍舊成化以後乞陞者都指揮行大通事勘明即與襲替都督仍行鎮廵等官勘奏定奪其襲陞誥𠡠人給一道係總𠡠者悉與除銷 凡哈宻等處使臣求襲父職者查有原降誥𠡠照例襲替換給誥𠡠其餘外夷乞討官封俱臨時奏請定奪
  比試
  事例
  凡遇內外襲替官舍比試行移中軍都督府㑹同內外官於大教塲內令官舍跪聽聖諭畢給事中㸃定對數錦衣衛官校看守每馳馬越一墻一溝開弓發箭矢凡三矢畢兩人相向馳馬使鎗箭俱中鎗不避利便者鳴鑼二聲為䨇收一聲者為單收不鳴者為不中查例施行 洪武初令應襲子弟送都督府比試騎射閑習始許襲替若年幼者紀名候長比試然後襲替 二十七年令子弟未及二十嵗者襲職至年二十乃比試年及者即與試初試不中襲職署事食半俸二年後再比中者食全俸仍不中者降充軍雲南土官襲職免比試永樂初令洪武三十一年至三十五年奉天征討獲功陞職者為新官子孫年十六出幼襲替免比試三十一年以前者為舊官子孫年十五出幼襲替俱比試永樂元年以後獲功者出幼比試與舊官同 六年令比試一次不中者發開平再試不中者發交阯三試不中者發煙瘴地面俱充軍別選子弟襲職 十年復舊制再比不中仍令食半俸三試不中者發充軍 十二年令四川䕶衛官襲替就彼比試 正統間令比試違限係無力者三年以上住俸二年半二年以上住俸一年一年以上住俸半年 十二年令武職𨽻雲南都司者依守備官例就本處㑹官比試 景泰四年令冠帯總旗署百戶事者承襲照例比試 𢎞治六年令比試不中者悉照永樂十年例施行 十二年令武職自來不曾比試者子孫襲職俱住俸三年
  陞用總小旗併鎗附
  諸司職掌
  凡總小旗缺役務選年深精壯勇敢軍人小旗併鎗軍人併鎗得勝陞小旗小旗併鎗得勝陞總旗須慿各府照會開繳當該衛所保結文狀到部然後類冩具奏請㫖准用仍咨呈該府行下各該衛所收補或奏㫖取用年深總旗除授須自各衛取勘從軍腳色保結呈送到部仍審實來厯相同具本引奏選用其附選出榜抄榜給慿催任一如除授官員施行
  事例
  凡總小旗補役以併鎗勝負為陞降遇有應併人役到部照依比試事例行移㑹官於中軍都督府前監併其分別勝負亦與比試相同 洪武初令䕶衛總小旗從王所補授 二十五年令總小旗亡故親男弟姪及義男女婿能併鎗者俱准併勝者補原役䕶衛總小旗併鎗免赴京雲貴四川兩廣從本都司官監併後奏准福建遼東陝西都司山西行都司俱照此例 二十八年令異姓併鎗得勝者授役年月從本身始不勝者總旗子降小旗小旗子降充軍異姓者不分總小旗名下俱充軍但不勝者俱不許再併其有陣亡失陷傷故殘疾出海運糧覆沒者補役免併鎗 永樂間令奉天征討有功者免併鎗一次 正統二年奏准南京直𨽻衛所總小旗從守備及兵部堂上官㑹併湖廣浙江江西山東河南萬全山西大寧都司福建行都司中都留守司具由申部轉行各司㑹同廵按按察司官監併四川行都司所屬布按二司同本司正官監併 八年令總旗代役未併鎗獲功一級該陞試百戶者以功准併鎗補實授總旗竒功一次頭功二次該陞實授百戶者各除一級准併鎗陞試百戶 十二年令應併鎗之人違限十年或年過三十例該收軍者發沿邊立功五年滿日併補若限內獲功一級准免併鎗即與實授凡陣亡征傷殘疾旗役例免併鎗者以十年為率若替役十年之外不經告明者不准 天順元年令總小旗係總兵等官及各衛編置不經本部奏補者有功止依軍人例陞賞 成化六年令奉天征討小旗未經類引獲功二級該陞試百戶者准未併鎗例減一級實授總旗其本身獲功陞授者不在此例延綏等處守邊總小旗依湖廣等處例申部轉行就本處㑹官監併 𢎞治十三年奏准凡謀故殺死總小旗者就於犯人戶內勾取壯丁抵充軍數其旗役仍令本戶餘丁補當












  明㑹典卷一百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明會典卷一百七
  兵部二
  貼黃
  國初置軍職黃簿以便稽考永樂後委官清理事例甚詳今具載於後其缺官及更名復姓等項各見本條
  寫黃續黃
  諸司職掌
  凡除官開寫年籍從軍腳色赴內府清理明白寫黃仍寫內外貼黃與正黃關防走號合同請寶鈐記正黃送銅櫃收貯內外黃各置文簿附貼亦於內府收掌遇有陞調襲替官員次日即具陞轉襲替縁由奏聞貼掲續附如有事故亦須總為置簿掲下附貼以慿稽考
  清黃
  事例
  凡武職除授後有陞調襲替及降調減革等項毎三嵗一次清理以本部侍郎一員總其事都御史一員主紏察翰林院官一員主編纂本部仍委主事一員管理取撥監生辦事官吏供用將清黃之嵗預行在京衛所在外各都司衛所令各官具親供申部以慿清理
  一取送到各官親供類見都司衛所抄出所供𦂳關大畧將類進貼黃舊冊照名挨查如貼黃有名與令供腳色相同者銷作重名其不同者謄出
  一取謄出親供於厯年征克冊內查其所供征克地方於誥勑簿內查其所供受過誥勑於選簿及陞除冊內查其所供除授年月職事仍將舊貼黃對欵通查如供報明白者照例繕寫若有漏報父兄本身舊名及調守衛所從軍征克地方年月不同或給授誥勑不供流世者依舊貼黃添改有供除授職名與原除日期不同者依選簿陞除冊改正若親供詳細而貼黃不開或親供流官而貼黃作世襲親供調權試職而貼黃作流官或貼黃歸附年深而親供年淺之類並依親供寫黃一若有詐冐情弊或以流官作世襲試職署職作實授或應襲一輩而冐襲二輩或應減革而未經減革或總小旗妄引事例未經併鎗或調守衛所年月空歇不明等項難以寫黃者俱駁出造冊照問俟繳報另行一各官繳到回報照問腳色須將原照問總冊查對如回稱拘收誥勑者須開是何年月衛所拘收給還誥勑係千戶者須開寫正副稱父及伯叔兄弟者須開各人姓名稱病故者須開本官有無子孫承襲合拘收誥勑者須開本官父祖姓名衛所職事誥勑道數字號以慿燒毀有重受誥勑者須開曾無燒毀拘收縁故幾查對明白然後寫黃一寫大黃備開腳色凡姓名舊名年甲貫址從軍歸附來厯征克地方殺獲次數受賞名目陞授職役調守衛所並給授誥勑俱要細開仍每姓類作一處分寫或係逹官另行類出每寫一官後空白六行以備續附寫畢仍將各姓見任官父祖腳色與類姓舊冊通查有相同者銷作重名止將見任襲替縁由續附若與見任官同者亦銷作重名如將陞調止將陞調縁由續附凡供殺獲人馬非親手者不許開寫更名復姓者依今改姓名冩黃
  一小黃止存從軍歸附征克𦂳要地方並衛所流世職事總集開寫二本一為內黃一為外黃其紙式指揮千百戶大小不等每寫一官後各空半幅以備續附一為事充軍抄沒無承襲及義男女婿充總旗者另行類姓用白紙開寫仍具事故縁由
  一寫畢內外黃依類姓資次編寫字號內黃左比外黃右比凡編號用武字編訖仍分類都司衛所依式分貼一清理逹官貼黃於逹官總冊選簿並承勑郎審過冊內查對所供鄉貫舊職歸附起數除授陞轉縁由及有姓無姓有姓者仍舊無姓者類奏賜姓依百家姓編排其寫黃不類姓上開某人下來歸其編號用逹字餘並與武官同
  一寫黃後將各起逹官親供腳色編寫勘合與黃同進本部用印鈴記照例給散
  缺官
  諸司職掌
  凡遷調致仕並犯罪罷職等項官員行移到部知㑹即便作缺類寫缺本進赴內府遇有欽依除調補缺官員隨於御前銓注以慿附選
  事例見除授官員項下
  更名復姓
  諸司職掌
  凡軍官或年幼過房乞養今將本姓或幼名到部更改必須明著縁由奏聞准改仍將改換縁由續附貼黃
  事例
  洪武十九年令武臣士卒有欲復姓更名者兵部具奏改正 永樂元年令各衛韃靼人同名無姓者照洪武年間例賜以姓氏仍編置勘合以備稽考中國人不得冐韃名以避管事違者治罪 十一年令新官義男女壻例襲流官一次不許出新有擅改姓名詐冐承襲者處極刑首告者給賞 成化十八年令清黃之年將更名復姓官員類造一冊送內府備照
  優給
  武職子孫妻女有優給之典後又分優飬之例具列於後
  諸司職掌
  凡軍官亡故遺下嫡長子女年未出幼或母年老或無嫡子嫡孫次及庶子或弟或姪合得優給養贍者須慿各衛保結起送到部審取故官從軍腳色一體委官賫赴內府比對貼黃相同具奏如是奉㫖欽與優給隨即於御前附寫欽與優給文簿扣筭出幼年分明白開寫嵗數至某年住支或奉特㫖陞等優給及流官特與世襲亦須隨即明白注冩通行抄出縁由立案行移錦衣衛作數放支其征進陣亡傷故病故總小旗兒男一體引奏定奪
  事例
  洪武三年令世襲武臣沒後子孫應繼襲而年幼者紀其姓名給與半俸沒於王事者給全俸候長襲職 四年定優給例凡軍職陣亡無子弟而有父母若妻者給全俸三年後給半俸有子弟而年幼者亦同候襲職給本俸有特㫖令其子孫㕘隨厯練及未授職者給半俸其病故無子弟而有父母若妻者給半俸終身有子弟年幼者初年給半俸次年又半之俟襲職給本俸特㫖㕘隨及未授職者亦給半俸軍士陣亡有妻者月糧全給三年後守節無依者月給米六斗終身病故有妻者初年全給次年總小旗月給米六斗軍士給月糧一半守節者給終身將士守禦城池戰沒病故妻子無依者守禦官討其家屬有司給行糧送至京優給願還鄉者亦給糧送回願留見處者依例優給 五年奏准凡優給從征死事者全給從征病故者半給守禦病故及從征病回而故者不在此例 六年令武官殘疾者月給米二石優養十年有子准承襲無子為民 十九年令故官子女幼者給全俸女出嫁住支父母老者給全俸終身 二十年令京衛官老疾無子孫者全俸優養己襲替而故再無承襲者亦同 二十七年重定優給例凡武臣在任亡故及征傷失陷者自指揮至所鎮撫妻並給米五石終身無子孫者亦如之為事亡故無承襲者不給 永樂元年令奉天征討陣亡官員幼男送錦衣衛優給總小旗幼男錦衣衛食糧出幼原衛補役其雜犯為事亡故並典刑之子俱照祖職與全俸優給在外優給官舍婦女有親可依不願赴京者俸糧照例於所在支給 正統七年令武職子弟優給但在父兄沒後十年內曽告衛者行勘雖出十年亦准十年外告者不准 十四年令優給優養官願回原籍或南京者俸糧隨所在官司關支願在京者俱折銀布 景泰二年令口外官願留在京優給優養者俱於後軍都督府𢃄管 天順元年令逹官病故無應襲而有正妻者月支米一石優養終身 成化五年令世襲官陣亡其子合陞流官者依該陞俸優給流官病故其子止給世襲俸七年令戶絶官優養不分新舊母女俱月支米五石
  妻二石母妻終身女係新官者出嫁住支係舊官者十四嵗住支犯姦反改節者不准 𢎞治七年令武職亡故無子孫承襲有親叔年老不堪承襲者仍月支米三石優養待十年無子照例為民 九年令應襲舍人犯強盜者其弟姪依父原職降一級優給 十年令優給子孫在京各衛按季具名數引赴專管官司審驗在外從本衛掌印官按季查㸃
  凡武職年老戶無承襲者支全俸優養入大選應襲人殘疾者舊官依洪武六年例新官給全俸入大選不限年嵗母女支優養者新舊官俱入大選妻不准繼母與嬸優養視妻例月支米二石若武職故其子優給亦故戶無次丁者其母止作故官妻月支米二石優養舊官為失機等事問發未復職者子孫優給與半俸
  誥勑
  給授
  諸司職掌
  凡武官所授一品至五品曰誥命六品以下曰勑命其有應合給授者須慿各官報到從軍腳色比對內外貼黃年籍並見授職事流世相同然後奏聞謄黃照品定奪散官寫誥給授如犯法得罪應合追奪到部進送內府收貯若充軍征進者置簿編收其典刑及亡故無嗣者㑹官燒毀
  正一品初授特進榮祿大夫陞授特進光祿大夫
  從一品初授榮祿大夫陞授光祿大夫
  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 陞授金吾將軍加授龍虎將軍從二品初授鎮國將軍 陞授定國將軍加授奉國將軍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 陞授昭毅將軍加授昭武將軍從三品初授懐逺將軍 陞授定逺將軍加授安逺將軍正四品初授明威將軍 陞授宣威將軍加授廣威將軍從四品初授宣武將軍 陞授顯武將軍加授信武將軍正五品初授武徳將軍陞授武節將軍
  從五品初授武畧將軍陞授武毅將軍
  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陞授承信校尉
  從六品初授忠顯校尉陞授忠武校尉
  續冩
  事例
  凡武官誥勑正統後專差通政司官一員提督遇有襲職替職等項官員賫誥前來告續者查對明白照例續冩類奏給還凡已經給授者並依此例不許重給
  封贈
  諸司職掌
  凡武職有功應封贈祖父母父母妻室者照依欽定資格一品封贈三代二品三品封贈二代四品以下封贈一代各照見任職事依例封贈
  正一品至從六品
  曾祖父祖父父各照見授職事對品封贈
  正從一品
  曾祖母祖母母妻各封贈夫人
  正從二品
  祖母母妻各封贈夫人
  正從三品
  祖母母妻各封贈淑人
  正從四品
  母妻各封贈㳟人
  正從五品
  母妻各封贈宜人
  正從六品
  母妻各封贈安人
  事例
  洪武二十四年令凡武職父見任不封嫡繼母在所生庻母不封再醮之婦不封嫡繼母已故所生母見在合照子職封嫡繼母及所生母故止贈嫡母繼母或在嫡母已故合封繼母贈嫡母兄從軍弟襲其職合封贈父母伯叔從軍姪代襲者係為人後合封贈伯叔父母襲祖職者止封贈本父母其致仕官陞除不與陞授止與原授凡試職官及弟男子姪並致仕官不授誥有特㫖與者不在例其父祖原授官職大未經封贈今子孫見襲官職小該給誥命其祖母並母俱依父祖原職封贈若父祖原授官職小今子孫見授官職大其祖母並母俱依子孫職封贈 二十九年令凡義男承襲義父官職又隨義父姓者當封贈義父母若出姓者不封贈其親父母亦未得封贈若本官以後自立功陞職者許封贈親父母若代義父總旗先鋒身沒後自立功得官而尚隨義父姓者封贈義父母出姓者封贈親父母女壻承襲妻父職事者封贈妻父母若代妻父總小旗役後自得官者當封贈父母 永樂二十年令武職已故妻有子承襲者准贈無子者不許 正統六年令武官有廢疾或年幼其弟若叔替職者兄姪終身無子方得封妻婦人夫與子俱有官依文職例從其髙者封贈 天順四年奏准朶顔三衛等原授職事勑書有賫至告襲者拘收在部俟定奪職事後給與新勑照回拘收舊勑通類年終會官燒毀
  凡土官無封贈父祖例止給與本身誥勑
  加贈
  諸司職掌
  凡武官歿於王事者照依生前職事加贈二等死於鋒鏑者照依生前職事褒贈三等
  軍務
  軍務除開設衛所仍係本司其餘見屬職方司掌行今並載職掌原文及事例以存舊制
  開設衛所
  諸司職掌
  凡內外衛所軍士隊伍俱有定數如是奉㫖差人㸃視填給勘合戶由於內明冩收軍來歴縁由除開設衙門原有旗軍外其續後調到補伍軍士必須窮䆒原伍旗軍下落明白庶不迷失軍伍如是伍內空歇未填勘合亦須咨呈該府著令勾補以慿填給其新收軍人應關戶由者一體照戶出給勘合戶由
  事例見職方司及車駕司守衛項下
  聲息
  諸司職掌
  凡腹裏邊境險要去處或有嘯聚者飛報聲息到部火速入奏母得遲滯
  事例見職方司
  賞賜
  朝廷賞賜軍官原無定例其功次賞賜則有等第今附列於後
  諸司職掌
  幾奉特㫖賞賜軍官須慿來文開冩姓名職事衛所欽賞銀鈔叚疋等項數目審對明白具本引奏給賞
  事例
  凡軍功賞賜之等有三曰加賞曰給賞曰量賞俱查照功次移文禮部照例施行其軍前激賞勘合銀牌遇有奏討臨時請㫖關給
  見行賞賜等第
  給賞
  陜西三邊都指揮每員銀五兩綵段一表裏指揮每員銀三兩綵段一表裏千百戶鎮撫每員銀二兩絹二疋旗軍舍餘總小甲人等每名銀二兩布二疋
  大同宣府與陜西三邊同
  遼東都指揮每員銀二兩綵段一表裏指揮每員銀一兩絹布各二疋千百戶鎮撫每員絹布各二疋旗軍舍餘人等每名絹二疋
  雲南都指揮每員鈔一千貫綵叚三表裏指揮每員鈔八百貫綵叚二表裏千戶衛鎮撫每員鈔六百貫綵叚一表裏百戶所鎮撫每員鈔五百貫絹三疋旗軍舍餘每名鈔三百貫絹布各一疋
  四川指揮每員鈔六百貫綵叚一表裏千戶每員鈔五百貫絹三疋旗軍每名鈔三百貫絹布各一疋
  湖廣都指揮每員鈔八百貫綵叚二表裏指揮每員鈔六百貫綵叚一表裏千戶衛鎮撫每員鈔六百貫絹三疋百戶所鎮撫每員鈔五百貫絹二疋旗軍人等每名鈔三百貫絹布各一疋
  廣東貴州與湖廣同
  加賞
  各照地方則例於正賞外仍加一倍
  量賞
  陜西三邊應得銀兩綵叚表裏者減去綵叚表裏加絹二疋應得銀兩絹布者減去絹布
  大同宣府都指揮每員銀三兩綵叚一表裏指揮每員銀二兩絹一疋千百戶等官每員銀一兩絹一疋旗軍人等每員銀一兩布一疋
  遼東都指揮每員銀一兩絹布各二疋指揮每員銀一兩絹布各一疋千百戶等官每員絹二疋旗軍舍餘人等每名絹布各一疋
  雲南指揮每員鈔七百貫綵叚一表裏千戶衛鎮撫每員鈔五百貫絹三疋百戶所鎮撫每員鈔四百貫絹二疋旗軍舍餘人等每名鈔二百貫布一疋
  四川應得鈔貫綵叚絹布者減去鈔貫
  湖廣廣東貴州與四川同
  文職按察使照都指揮例知府及土官知府宣慰宣撫照指揮例同知通判知州推官知縣及土官千戶安撫長官照千戶例經厯知事檢校縣丞主簿教諭訓導典史廵檢大使等官照百戶例掾史省祭官義官隂陽生醫生千夫長百夫長吏舍老人總小甲民壯民欵土舍逹軍黎兵人等照旗軍例
  明會典卷一百七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明會典>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八
  兵部三
  職方清吏司
  諸司職掌
  郎中員外郎主事之職掌天下地圖及城隍鎮戍烽堠之政
  城隍一謂城池也
  國初設太平等翼元帥府以統諸道兵設總制親兵都指揮使司及都鎮撫以總禁衛後改諸翼為親軍立大都督府設內外衛所及各處都指揮使司後又分大都督府為五府外衛統於都司而都司及內衛各以其方𨽻五軍都督府惟親軍不屬其都司衛所自永樂以來添革改調前後不一各處土官衙門有屬都司衛所統轄及後來添設未經該載本司見管與諸司職掌所載互有同異今備載職掌舊文而以後定衛所別開於後所屬有土官者隨處附見其沿革大畧各註本條之下
  諸司職掌
  凡天下都司並衛所城池軍馬數目必合周知或遇所司移文修築須要奏聞差人相度准令守禦軍士或所在民人築造然後施行
  計天下都司衛所
  都司一十七處
  留守司一處
  內外衛三百二十九處
  守禦千戶所六十五處
  上十二衛
  金吾前衛    金吾後衛
  羽林左衛    羽林右衛
  府軍衛     府軍左衛
  府軍右衛    府軍前衛
  府軍後衛    虎賁左衛
  錦衣衛     旗手衛
  五軍都督府所屬衛所
  左軍都督府
  在京凡本府在京屬衛曽經永樂十八年調守北京者各註其下曰調北京其年月不重出後
  四府同

  留守左衛調北京 鎮南衛調北京
  水軍左衛    驍騎右衛調北京
  龍虎衛調北京  英武衛
  瀋陽左衛調北京 瀋陽右衛調北京
  在外
  浙江都司
  杭州右衛    杭州前衛
  台州衛     寧波衛
  處州衛     紹興衛
  海寧衛     昌國衛
  溫州衛     臨山衛
  松門衛     金鄉衛
  定海衛     海門衛
  盤石衛     觀海衛
  海寧千戶所   衢州千戶所
  嚴州千戶所   湖州千戶所
  遼東都司
  定遼左衛    定遼右衛
  定遼中衛    定遼前衛
  定遼後衛    鐡嶺衛
  東寧衛     瀋陽中衛
  海州衛     葢州縣
  金州衛     復州衛
  義州衛     遼海衛
  三萬衛     廣寧左屯衛
  廣寧右屯衛   廣寧前屯衛
  廣寧後屯衛   廣寧中護衛後為中屯衛
  山東都司
  青州左護衛後為天津右衛青州護衛
  兗州護衛   兗州左護衛後為臨津衛
  登州衛     青州左衛
  萊州衛     寧海衛
  濟南衛     平山衛
  徳州衛後改屬後府  樂安千戶所後改名武定屬後府膠州千戶所   諸城千戶所
  滕縣千戶所
  右軍都督府
  在京
  虎賁右衛調北京 留守右衛調北京
  水軍右衛    武徳衛調北京
  廣武衛
  在外
  雲南都司
  雲南左衛    雲南右衛
  雲南前衛    大理衛
  楚雄衛     臨安衛
  景東衛     曲靖衛
  金齒衛     洱海衛
  𫎇化衛     馬隆衛改雲南右護衛革
  平夷衛     越州衛
  六涼衛     鶴慶千戶所
  貴州都司
  貴州衛     永寧衛
  普定衛     平越衛
  烏撒衛     普安衛
  層臺衛     赤水衛
  威清衛     興隆衛
  新添衛     清平衛
  平埧衛     安莊衛
  龍里衛     安南衛
  都勻衛     畢節衛
  黃平千戶所
  四川都司
  成都左護衛後為龍虎左衛𨽻南京左府
  成都中護衛後為豹韜左衛𨽻南京前府
  成都左衛   成都右衛
  成都前衛    成都後衛
  成都中衛    寧川衛
  茂州衛     建昌衛後屬行都司
  重慶衛     敘南衛
  蘇州衛後為寧畨衛  瀘州衛
  松潘軍民指揮司 巖州衛
  青川千戶所   保寧千戶所
  威州千戶所   雅州千戶所
  大渡千戶所
  陜西都司
  西安左護衛後為神武右衛 西安右護衛
  西安中護衛後為神武前衛 西安左衛
  西安右衛改西安中護衛 西安前衛
  西安後衛     華山衛改西安左護衛
  泰山衛改西安右護衛   延安衛
  綏徳衛      平涼衛
  慶陽衛      寧夏衛
  臨洮衛      鞏昌衛
  西寧衛後屬行都司   漢中衛
  涼州衛後屬行都司   莊浪衛後屬行都司
  蘭州衛      秦州衛
  岷山軍民指揮司  洮州衛
  河州軍民指揮司  甘肅衛後為甘州後衛
  山丹衛後屬行都司   永昌衛後屬行都司
  鳳翔千戶所    金州千戶所
  寧夏中護衛    甘州中護衛後屬行都司西河中護衛後改雲南中護衛革
  廣西都司
  桂林左衛後為廣西護衛 桂林右衛
  桂林中衛     南寧衛
  桞州衛      馴象衛
  梧州千戶所
  中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中衛調北京  神策衛調北京
  廣洋衛      應天衛調北京
  和陽衛      牧馬千戶所調北京
  在外
  直𨽻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衛      和州衛
  髙郵衛      淮安衛
  鎮海衛      滁州衛
  太倉衛     泗州衛
  夀州衛     邳州衛
  大河衛     沂州衛
  金山衛     新安衛
  蘇州衛     儀真衛
  徐州衛     安慶衛
  宿州千戶所
  中都留守司
  鳳陽右衛    鳳陽中衛
  皇陵衛     鳳陽衛
  留守左衛    留守中衛
  長淮衛     懐逺衛
  洪塘千戶所
  河南都司
  歸徳衛後屬中府   陳州衛
  𢎞農衛     汝寧衛後改千戶所屬中府
  潼關衛後屬中府    河南衛
  睢陽衛      宣武衛
  信陽衛      彰徳衛
  武平衛後屬中府    南陽衛
  寧國衛後為涿鹿左衛屬後府 懐慶衛
  寧山衛後屬後府    潁川衛
  安吉衛後為通州衛親軍  潁上千戶所
  河南左護衛    河南中護衛
  河南右護衛三䕶衛後併彭城衛
  前軍都督府
  在京
  天策衛後分為保安右衛  龍驤衛調北京
  豹韜衛調北京   龍江衛後改龍江左衛
  飛熊衛
  在外
  直𨽻
  九江衛
  湖廣都司
  茶陵衛      武昌衛
  武昌左衛     黃州衛
  永州衛      岳州衛
  蘄州衛      施州衛
  長沙護衛    辰州衛
  安陸衛後屬行都司   襄陽衛後屬行都司
  常徳衛      沅州衛
  寶慶衛      沔陽衛
  長沙衛      衡州衛
  瞿塘衛後屬行都司   鎮逺衛
  平溪衛      清浪衛
  偏橋衛      五開衛
  九溪衛
  荊州左護衛後為荊州左衛屬行都司
  荊州中護衛   靖州衛
  永定衛      郴州千戶所
  夷陵千戶所後屬行都司 桂陽千戶所
  徳安千戶所後屬行都司 忠州千戶所
  安福千戶所    道州千戶所
  大庸千戶所    西平千戶所
  麻遼千戶所    枝江千戶所後屬行都司
  武崗千戶所    崇山千戶所
  長寧千戶所後屬行都司
  武昌左右中三䕶衛左改東昌衛右改徐州左衛中改武昌䕶衛
  福建都司
  福州中衛     福州左衛
  福州右衛     興化衛
  泉州衛      漳州衛
  福寧衛      鎮東衛
  平海衛      永寧衛
  鎮海衛
  福建行都司
  建寧左衛     建寧右衛
  建陽衛      延平衛
  邵武衛      汀州衛
  將樂千戶所
  江西都司
  南昌左衛     南昌前衛
  袁州衛      贑州衛
  吉安衛後為千戶所   饒州千戶所
  安福千戶所    㑹昌千戶所
  永新千戶所    南安千戶所
  建昌千戶所    撫州千戶所
  鉛山千戶所    廣信千戶所
  廣東都司
  廣州前衛     廣州左衛
  廣州右衛    南海衛
  潮州衛     雷州衛
  海南衛     清逺衛
  惠州衛     肇慶衛
  廣州後衛    程鄉千戶所
  髙州千戶所   亷州千戶所後為亷州衛萬州千戶所   儋州千戶所
  崖州千戶所   南雄千戶所
  韶州千戶所   徳慶千戶所
  新興千戶所   陽江千戶所
  新㑹千戶所   龍川千戶所
  後軍都督府
  在京
  橫海衛     鷹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調北京
  興武衛調北京  江隂衛
  䝉古左衛    䝉古右衛
  在外
  北平都司
  燕山左衛    燕山右衛
  燕山前衛    大興左衛
  永清左衛    永清右衛
  濟川衛     濟陽衛
  彭城衛     通州衛已上後俱為親軍
  薊州衛     宻雲衛後為宻雲後衛屬後府
  真定衛     永平衛
  山海衛     遵化衛
  居庸關千戶所後為隆慶衛已上俱屬後府
  北平行都司後為大寧都司
  大寧左衛後為營州左護衛改隆慶左衛
  大寧右衛後為營州右䕶衛改隆慶左衛
  大寧中衛    大寧前衛
  大寧後衛後為營州中䕶衛改寛河衛
  㑹州衛已上後俱屬後府 營州中護衛注見大寧後衛興州中䕶衛
  山西都司
  太原左衛    太原右衛
  太原前衛    振武衛
  平陽衛     鎮西衛
  潞州衛     蒲州千戶所
  廣昌千戶所   沁州千戶所
  寧化千戶所   鴈門千戶所
  山西行都司
  大同左衛    大同右衛
  大同前衛    蔚州衛
  朔州衛
  北平三䕶衛
  燕山左䕶衛   燕山右䕶衛
  燕山中護衛後俱為親軍
  山西三護衛
  太原左護衛    太原右護衛
  太原中護衛俱革
  後定天下都司衛所
  都司二十一處
  留守司一處
  內外衛四百九十一處
  守禦屯田羣牧千戶所三百一十一處
  儀衛司三十三處
  宣慰司二處
  招討使一處
  宣撫司六處
  安撫司十六處
  長官司七十處
  畨夷都司衛所等四百七處
  上二十二衛
  舊制上十二衛後添設十衛俱稱親軍指揮使司不屬五府又設騰驤等四衛亦係親軍並武功永清彭城及長陵等十一衛俱不屬府
  金吾前衛    金吾後衛
  羽林左衛    羽林右衛
  府軍衛     府軍左衛
  府軍右衛    府軍前衛
  府軍後衛    虎賁左衛
  錦衣衛     旗手衛右上十二衛
  金吾左衛    金吾右衛
  羽林前衛右北平三護衛洪武三十五年陞
  燕山左衛    燕山右衛
  燕山前衛    大興左衛
  濟陽衛     濟州衛
  通州衛右北平都司七衛永樂四年
  已上親軍
  騰驤左衛     騰驤右衛舊為神武前衛武驤左衛
  武驤右衛已上宣徳八年以各衛養馬軍士及神武前衛官軍開設
  武功中衛洪武年間設  武功左衛宣徳二年武功右衛宣徳六年  永清左衛
  永清右衛
  彭城衛右北平三衛改常山三䕶衛宣徳初復為本衛又併河南三䕶衛多餘官軍於
  彭城衛

  長陵衛南京羽林右衛永樂二十二年
  景陵衛武成右衛宣徳元年 獻陵衛武成左衛宣徳十年裕陵衛武成前衛天順八年 茂陵衛武成後衛成化二十二年已上俱不屬五府
  五軍都督府所屬衛所
  左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左衛     鎮南衛
  驍騎右衛    龍虎衛
  瀋陽左衛
  瀋陽右衛俱南京舊衛永樂十八年分調
  在外
  浙江都司
  杭州前衛    杭州右衛
  台州衛     寧波衛
  處州衛     紹興衛
  海寧衛     昌國衛
  溫州衛     臨山衛
  松門衛     金鄉衛
  定海衛     海門衛
  盤石衛     觀海衛
  海寧千戶所   衢州千戶所
  嚴州千戶所   湖海千戶所
  金華千戶所   澉浦千戶所
  乍浦千戶所   三江千戶所
  ⿰氵厯 -- 𤁋海千戶所   三山千戶所
  大嵩千戶所   霩衢千戶所
  龍山千戶所   石浦前千戶所
  石浦後千戶所  爵溪千戶所
  錢倉千戶所   新河千戶所
  桃渚千戶所   健跳千戶所
  隘頑千戶所   楚門千戶所
  平陽千戶所   瑞安千戶所
  海安千戶所   蒲門千戶所
  壯士千戶所   沙園千戶所
  蒲岐千戶所   寧村千戶所
  新城千戶所
  遼東都司
  定遼左衛    定遼右衛
  定遼中衛    定遼前衛
  定遼後衛    鐡嶺衛
  東寜衛     瀋陽衛
  海州衛     蓋州衛
  金州衛     復州衛
  義州衛     遼海衛
  三萬衛     廣寧左屯衛
  廣寧右屯衛   廣寧前屯衛
  廣寧後屯衛   廣寧中屯衛
  廣寧衛已下添設   廣寧左衛
  廣寧右衛    廣寧中衛
  寧逺衛     撫順千戶所
  蒲河千戶所
  山東都司
  登州衛     青州左衛
  萊州衛     寧海衛
  濟南衛     平山衛
  安東衛已下添設   靈山衛
  鼇山衛     大嵩衛
  威海衛     成山衛
  靖海衛     東昌衛
  臨清衛     濟寧衛
  兗州護衛    膠州千戶所
  諸城千戶所   滕縣千戶所
  肥城千戶所已下添設 海陽千戶所
  東平千戶所   寧津千戶所
  雄崖千戶所   浮山千戶所
  福山千戶所   竒山千戶所
  濮州千戶所   魯府儀衛司
  徳府羣牧所   涇府羣牧所
  徳府儀衛司   涇府儀衛司
  衡府羣牧所   衡府儀衛司
  右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右衛    虎賁右衛
  武徳衛俱南京舊衛永樂十八年分調
  在外
  直𨽻
  宣州衛添設
  雲南都司
  雲南左衛    雲南右衛
  雲南前衛    大理衛
  楚雄衛     臨安衛
  景東衛     曲靖衛
  金齒軍民指揮司 洱海衛
  𫎇化衛     平夷衛
  越州衛     六涼衛
  雲南中衛已下添設  雲南後衛
  大羅衛     廣南衛
  瀾倉衛     騰衝軍民指揮司
  木宻關千戶所  姚安中屯千戶所
  姚安千戶所   洱海千戶所
  安寧千戶所   宜良千戶所
  太和千戶所   金齒千戶所
  永昌千戶所   騰衝千戶所
  易門千戶所   馬隆千戶所
  通海千戶所   定逺千戶所
  楊林堡千戶所
  土官屬布政司及府州者見戶部圖志後同
  茶山長官司   潞江安撫司
  鳳溪長官司   施甸長官
  鎮道安撫司   楊塘安撫司右屬金齒司
  貴州都司
  貴州衛     永寧衛
  普定衛     平越衛
  烏撒衛     普安衛
  赤水衛     威清衛
  興隆衛     新添衛
  清平衛     平埧衛
  安莊衛     龍里衛
  安南衛     都勻衛
  畢節衛     貴州前衛添設
  黃平千戶所   普市千戶所
  重安千戶所   安籠千戶所
  白撒千戶所   摩尼千戶所
  關索嶺千戶所  阿落宻千戶所
  平夷千戶所   安南千戶所
  樂民千戶所
  土官
  新添長官司   小平伐長官司
  把平寨長官司  丹平長官司
  丹行長官司右屬新添衛 楊義長官司
  樂平長官司改屬都勻府 平伐長官司
  大平伐長官司右屬龍里衛都勻長官司改屬都勻府平浪長官司
  九名九姓獨山州長官司右屬都勻衛
  平定長官司改屬都勻府
  四川都司
  成都左護衛     成都右衛
  成都前衛     成都後衛
  成都中衛     寧川衛
  茂州衛      重慶衛
  敘南衛      瀘州衛
  松潘軍民指揮司  利州衛添設
  青川千戶所    保寧千戶所
  威州千戶所    雅州千戶所
  大渡河千戶所   黔江千戶所已下添設
  疊溪千戶所    廣安千戶所
  灌縣千戶所    七星關千所
  小河千戶所    蜀府儀衛司
  夀府儀衛     夀府羣牧所
  土官
  天全六畨招討使司屬都司
  隴木頭長官使   靜州長官司
  岳希⿺辶𦮔長官司   石砫宣撫司
  酉陽宣撫司右屬重慶府 石耶洞長官司
  邑梅洞長官司右屬酉陽宣撫司
  占藏先結簇長官司 蠟匝簇長官司
  白馬路簇長官司  山洞簇長官司
  阿昔洞簇長官司  北定簇長官司
  麥匝簇長官司   者多簇長官司
  牟力簇長官司   班班簇長官司
  祈命簇長官司   勒都簇長官司
  包藏簇長官司   阿昔簇長官司
  思曩兒簇長官司  阿用簇長官司
  潘斡寨長官司   八郎安撫司
  阿角寨安撫司   麻兒匝安撫司
  芒兒者安撫司右俱屬松潘軍民指揮司
  疊溪長官司   鬱即長官司右屬疊溪千戶所
  四川行都司
  建昌衛舊為四川都司屬衛  寧畨衛舊為四川蘇州衛建昌前衛已下新設   㑹川衛
  鹽井衛      越嶲衛
  禮州後千戶所   打沖河中前千戶所
  徳昌千戶所    迷易千戶所
  禮州中中千戶所  打沖河中左千戶所冕山橋後千戶所  鎮西後千戶所
  土官
  昌州長官司    威龍長官司
  普濟長官司右屬建昌衛 馬剌長官司屬鹽井衛卭部長官司屬越巂衛
  陜西都司
  西安右護衛    西安左衛
  西安前衛     西安後衛
  延安衛      綏徳衛
  平涼衛      慶陽衛
  寧夏衛      臨洮衛
  鞏昌衛      漢中衛
  蘭州衛      秦州衛
  岷州衛      河州衛
  洮州衛      階州衛
  寧夏中護衛    安東中護衛已下添設
  甘州中護衛    寧夏前衛
  寧夏中衛     寧夏左屯衛
  寧夏右屯衛    寧羌衛
  靖虜衛      固原衛
  榆林衛      鳳翔千戶所
  金州千戶所    文縣千戶所
  沔縣千戶所    禮店千戶所
  階州千戶所    環縣千戶所
  汧陽千戶所    靈州千戶所
  西安州千戶所   西固城軍民千戶所
  歸徳千戶所    鎮羌千戶所
  安邊千戶所    靈山千戶所
  花馬千戶所    秦府儀衛司
  慶府儀衛司    肅府儀衛司
  韓府儀衛司    寧夏羣牧所
  安東羣牧所    甘州羣牧所
  陜西行都司洪武十二年添設
  甘州左衛     甘州右衛
  甘州中衛     甘州前衛
  甘州後衛已上陜西甘肅衛分設永昌衛
  涼州衛      莊浪衛
  西寧衛      山丹衛已上舊為陜西都司屬衛
  肅州衛      鎮畨衛
  鎮夷千戶所    古浪千戶所
  髙臺千戶所
  廣西都司
  桂林右衛     桂林中衛
  南寧衛      栁州衛
  馴象衛      南丹衛
  慶逺衛      潯州衛
  奉議衛      廣西護衛
  梧州千戶所    懐集千戶所
  武縁千戶所    貴縣千戶所
  賀縣千戶所    全州千戶所
  太平千戶所    象州千戶所
  平樂千戶所    鬱林千戶所
  賔州千戶所    來賔千戶所
  富州千戶所    容縣千戶所
  融縣千戶所    灌陽千戶所
  河池千戶所    武宣千戶所
  白武千戶所    五屯屯田千戶所遷江縣屯田千戶所 靖江府儀衛司
  中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中衛     神策衛
  應天府      和陽衛俱南京舊衛永樂十八年分調牧馬千戶所南京舊所永樂二十二年分調
  蕃牧千戶所成化十三年添設
  在外
  直𨽻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衛      髙郵衛
  淮安衛     鎮海衛
  滁州衛     太倉衛
  泗州衛     夀州衛
  邳州衛     大河衛
  沂州衛     金山衛
  新安衛     蘇州衛
  儀真衛     徐州衛
  安慶衛     宿州衛舊為千戶所
  潼關衛已下舊為河南都司屬衛歸徳衛
  武平衛     鎮江衛已下添設
  廬州衛     六安衛
  徐州左衛    建陽衛
  汝寧千戶所   松江千戶所
  青村千戶所   南匯嘴千戶所
  嘉興千戶所   呉淞江千戶所
  崇明千戶所   興化千戶所
  通州千戶所   泰州千戶所
  鹽城千戶所   東海千戶所
  海州千戸所   莒州千戶所
  蒲州千戶所
  中都留守司
  鳳陽衛     鳳陽中衛
  皇陵衛     鳳陽右衛
  留守左衛    留守中衛
  長淮衛     懐逺衛
  洪塘千戶所
  河南都司
  河南衛     𢎞農衛
  陳州衛     睢陽衛
  宣武衛     信陽衛
  彰徳衛     南陽衛
  懐慶衛     潁川衛
  南陽中護衛已下添設 洛陽中護衛
  潁上千戶所   嵩縣千戶所
  衛輝千戶所   林縣千戶所
  鄧州千戶所   唐州千戶所
  周府儀衛司   唐府儀衛司
  伊府儀衛司   趙府羣牧所
  趙府儀衛司   鄭府儀衛司
  崇府羣牧所   崇府儀衛司
  徽府羣牧所   徽府儀衛司
  前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前衛    龍驤衛
  豹韜衛俱南京舊衛永樂十八年分調
  南京前府所屬七衛永樂年間帯管
  在外
  直𨽻
  九江衛
  湖廣都司
  武昌衛     武昌左衛
  黃州衛     永州衛
  岳州衛     蘄州衛
  施州衛     辰州衛
  常徳衛     沅州衛
  寶慶衛     沔陽衛
  長沙衛     茶陵衛
  衡州衛     鎮逺衛
  偏橋衛     清浪衛已上三衛在貴州境內
  平溪衛     五開衛
  九溪衛     靖州衛
  永定衛     寧逺衛已下添設
  銅鼓衛     武昌護衛
  襄陽護衛    郴州千戶所
  麻寮千戶所   添平千戶所
  安福千戶所   忠州千戶所在四川境內大庸千戶所   桂陽千戶所
  武崗千戶所   澧州千戶所
  寧溪千戶所   常寧千戶所
  鎮溪千戶所   桃川千戶所
  枇杷千戶所   錦田千戶所
  寧逺千戶所   江華千戶所
  天柱千戶所   汶溪千戶所
  廣安千戶所   大田千戶所
  黎平千戶所   中潮千戶所
  新化屯千戶所  新化亮寨千戶所
  隆里千戶所已上五所在貴州境內
  宜章千戶所   平茶千戶所
  平茶屯千戶所  銅鼓千戶所
  荊州羣牧所   楚府儀衛司
  荊府羣牧所   荊府儀衛司
  雍府羣牧所   雍府儀衛司
  榮府羣牧所   榮府儀衛司
  岷府儀衛司   吉府羣牧所
  吉府儀衛司
  土官
  永順軍民宣慰使司屬都司
  臘惹洞長官司  麥著黃洞長官司
  驢遲洞長官司  施溶溪長官司
  白崖洞長官司  田家洞長官司右屬永順宣慰司保靖州軍民宣慰坪
  草子坪長官司右屬保靖宣慰司施南宣撫司屬施州衛東鄉五路安撫司右屬施南宣撫司
  把揺峒長官司  上愛茶峒長官司
  下愛茶峒長官司 鎮逺蠻夷長官司
  隆奉蠻夷長官司右屬東鄉五路安撫司
  忠孝安撫司    忠路安撫司右屬施南宣撫司劒南長官司屬忠路安撫司 金峒安撫司屬施南宣撫司西坪蠻夷長官司屬金峒安撫司
  散毛宣撫司屬施州衛  龍潭安撫司
  大旺安撫司右屬散毛宣撫司東流蠻夷長官司臘壁蠻夷長官司右屬大旺安撫司
  忠建宣撫司屬施州衛  忠峒安撫司
  髙羅安撫司右屬忠建宣撫司木冊長官司屬髙羅安撫司
  鎮南長官司    唐崖長官司
  容美宣撫司右俱屬施州衛 椒山瑪瑙長官司五峯石寶長官司  水盡源通塔嶴長官司石樑下洞長官司右屬容羙宣撫司
  桑植安撫司屬九溪衛
  臻剖六洞橫坡等處長官司屬鎮逺衛
  湖廣行都司
  荊州衛      荊州左衛
  荊州右衛    瞿塘衛
  襄陽衛     安陸衛
  鄖陽衛添設   夷陵千戶所
  徳安千戶所   枝江千戶所
  長寧千戶所   逺安千戶所
  竹山千戶所   均州千戶所
  房縣千戶所   遼府儀衛司
  襄府儀衛司   興府羣牧所
  興府儀衛
  福建都司
  福州中衛    福州左衛
  福州右衛    興化衛
  泉州衛     漳州衛
  福寧衛     鎮東衛
  平海衛     永寧衛
  鎮海衛     大金千戶所
  定海千戶所   梅花千戶所
  萬安千戶所   莆禧千戶所
  福泉千戶所   金門千戶所
  中左千戶所   髙浦千戶所
  浦城千戶所   六鰲千戶所
  銅山千戶所   𤣥鍾千戶所
  崇武千戶所
  福建行都司
  建寧左衛    建寧右衛
  延平衛     邵武衛
  汀州衛     將樂千戶所
  武平千戶所   永安千戶所
  江西都司
  南昌左衛    南昌前衛
  袁州衛     贑州衛
  吉安千戶所舊為吉安衛饒州千戶所
  安福千戶所   會昌千戶所
  永新千戶所   南安千戶所
  建昌千戶所   撫州千戶所
  鉛山千戶所   廣信千戶所
  信豐千戶所   寧府儀衛司
  淮府羣牧所   淮府儀衛司
  益府羣牧所   益府儀衛司
  廣東都司
  廣州前衛    廣州後衛
  廣州左衛    廣州右衛
  南海衛     潮州衛
  雷州衛     海南衛
  清逺衛     惠州衛
  肇慶衛     廣海衛已下添設
  碣石衛     神電衛
  亷州衛     新㑹千戶所
  韶州千戶所   南雄千戶所
  龍川千戶所   程鄉千戶所
  徳慶千戶所   新興千戶所
  陽江千戶所   髙州千戶所
  儋州千戶所   萬州千戶所
  崖州千戶所   增城千戶所
  東筦千戶所   大鵬千戶所
  香山千戶所   連州千戶所
  河源千戶所   長樂千戶所
  平海千戶所   海豐千戶所
  㨗勝千戶所   甲子門千戶所
  大城千戶所   海門千戶所
  靖海千戶所   蓬州千戶所
  四㑹千戶所   陽春千戶所
  海朗千戶所   雙魚千戶所
  寧川千戶所   信宜千戶所
  石城千戶所   永安千戶所
  欽州千戶所   靈山千戶所
  海康千戶所   海安千戶所
  樂民千戶所   錦囊千戶所
  清瀾千戶所   昌化千戶所
  南山千戶所   從化千戶所
  瀧水千戶所
  後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後衛    鷹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興武衛俱南京舊衛永樂十八年分調大寧中衛
  大寧前衛    會州衛俱北平行都司舊衛
  富峪衛下添設並北平山西等衛改調寛河衛
  神武左衛    神武後衛
  忠義左衛    忠義右衛
  忠義前衛    忠義後衛
  義勇中衛    義勇右衛
  義勇後衛    義勇前衛
  武成中衛    義勇左衛
  蔚州左衛
  南京後府所屬五衛永樂年間帯管
  在外
  直𨽻
  薊州衛     真定衛
  永平衛     山海衛
  遵化衛     宻雲中衛
  宻雲後衛    開平中屯衛
  興州左屯衛   興州右屯衛
  興州中屯衛   興州前屯衛
  興州後屯衛   隆慶衛
  東勝左衛    東勝右衛
  鎮朔衛     涿鹿衛
  定邊衛     神武右衛
  神武中衛    忠義中衛
  盧龍衛     武清衛
  撫寧衛     徳州衛
  寧山衛     大同中屯衛
  瀋陽中屯衛
  定州衛已上舊為北平山東山西河南等處衛所永樂初調改
  天津衛已下添設   天津左衛
  天津右衛    通州左衛
  通州右衛    涿鹿左衛
  涿鹿右衛    河間衛
  徳州左衛    武定千戶所
  梁城千戶所   平定千戶所已下添設
  滄州千戶所   倒馬關千戶所
  大寧都司舊為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改設
  保定左衛    保定右衛
  保定前衛    保定中衛
  保定後衛永樂元年 營州左屯衛
  營州右屯衛   營州中屯衛
  營州前屯衛
  營州後屯衛俱洪武舊衛永樂初改屬
  茂山衛已下添設  寛河千戶所
  萬全都司宣徳五年分直𨽻及山西等處衛所添設
  萬全左衛    萬全右衛
  宣府前衛    宣府左衛
  宣府右衛    懐安衛
  開平衛     延慶左衛
  延慶右衛    保安衛
  龍門衛     保安右衛
  蔚州衛     永寧衛
  懐來衛     興和千戶所
  羙峪千戶所   廣昌千戶所
  四海冶千戶所  長安千戶所
  雲川千戶所   龍門千戶所
  山西都司
  太原左衛    太原右衛
  太原前衛    振武衛
  平陽衛     鎮西衛
  潞州衛     瀋陽中護衛
  汾州衛     沁州千戶所
  寧化千戶所   鴈門千戶所
  保徳州千戶所已下添設偏頭關千戶所
  磁州千戶所   寧武千戶所
  晉府羣牧所   晉府儀衛司
  瀋府儀衛司   代府羣牧所
  代府儀衛司
  山西行都司
  大同左衛    大同右衛
  大同前衛    朔州衛
  大同後衛已下俱山西大同等處衛所調改及添設
  鎮虜衛     安東中屯衛
  陽和衛     玉林衛
  髙山衛     雲川衛
  天城衛     威逺衛
  平虜衛     山隂千戶所
  馬邑千戶所   井坪千戶所
  南京見設衛所
  親軍衛
  金吾前衛    金吾後衛
  羽林左衛    羽林右衛
  府軍衛     府軍左衛
  府軍右衛    府軍前衛
  府軍後衛    虎賁左衛
  錦衣衛     旗手衛
  金吾左衛    金吾右衛
  江淮衛     濟川衛
  孝陵衛
  五軍都督府所屬
  左軍都督府本府所屬衛仍𨽻北京左府
  留守左衛    鎮南衛
  水軍左衛    驍騎右衛
  龍虎衛
  龍虎左衛舊為成都右護衛宣徳六年改調
  英武衛     瀋陽左衛
  瀋陽右衛    龍江右衛
  右軍都督府本府所屬衛仍𨽻北京右府
  虎賁右衛    留守右衛
  水軍右衛    武徳衛
  廣武衛
  中軍都督府本府所屬衛仍𨽻北京中府
  留守中衛    神策衛
  廣洋衛     應天衛
  和陽衛     牧馬千戶所
  前軍都督府本府所屬衛仍𨽻北京前府
  留守前衛    龍江左衛
  龍驤衛     飛熊衛
  天策衛     豹韜衛
  豹韜左衛舊為成都中護衛宣徳六年改調
  後軍都督府本府所屬衛仍𨽻北京後府
  留守後衛    橫海衛
  鷹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衛     興武衛
  江隂衛



  明㑹典卷一百八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明會典>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九
  兵部四
  城隍二
  東北諸國
  東北諸國有數種洪武永樂間相率歸附朝廷官其部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等官賜以勑書印記所設有都司衛所等處今具錄於後
  都司一
  尼魯罕都司
  衞三百二十八案明時諸衛多係空名所稱山川城站俱在傳聞疑似之間未嘗親涉其地故譯對訛舛名目重複一地而三四名一名而三四見者甚多又如黒龍江屯河呼爾哈河與明邉界相去絶逺而亦列於衛所未免過為誇大至正統間所置伊實等百數十衛皆寄住摩琳衛中尤空文無實今悉為譯改並識其誤於此
  諾延衛     泰寧衛
  扶餘衛     摩琳衛
  寄住摩琳衛  福題希衛
  沃濟衛    沃濟前衛
  哈喇烏蘇衛  雅罕河衛
  伊實左衛   肥河衛
  伊爾們河衛  齊努溫衛
  伊爾登河衛  訥穆河衛
  科博欒衛   鄂古河衛
  屯河衛    哈爾費延衛
  和囉噶衛   哈爾敏衛
  塔舒爾河衛  珠敦河衛
  沃楞河衛   尼瑪拉衛
  哈勒琿衛   伊爾庫魯衛
  巴爾達河衛  雙城衛
  蘇完河衛   博勒和衛
  右城衛    伊拉齊河衛
  沃濟右衛   沃濟左衛
  沃濟後衛   瑪延山衛
  圗勒哩山衛  費雅河衛
  綏滿河衛   塔山衛
  達喜穆魯衛  阿蘇江衛
  安河衛    賡金河衛
  竒集河衛   嘉河衛
  薩里衛    都爾弼河衛
  海蘭城衛   穆遜河衛
  枯凌河衛   額烈河衛
  推屯河衛   察爾圖山衛
  圖倫衛    伊罕河衛
  恰庫衛    猷特哩衛
  伊實衛    通墾山衛
  呼爾哈河衛  綽拉題山衛
  穆倫河衛   烏爾堅山衛
  額哲密河衛  格林衛
  界藩河衛   哈實瑪衛
  扎凌衛    呼爾哈衛
  多林山衛   穆霞衛
  塔瑪實克衛  阿倫衛
  實勒們衛   色珠倫河衛
  弼勒古河衛  靉河衛
  阿濟河衛   費克圖河衛
  穆克圖哩山衛 固里河衛
  烏登河衛   祜實哈哩衛
  噶穆衛    穆瑚埒河衛
  巴延衛    佛爾們河衛
  塔克題音衛  沙蘭衛
  烏拉衛    實勒們衛
  呼蘭山衛   竒穆尼衛
  沃楞衛    塔納河衛
  錫璘衛    竒塔穆河衛
  托漠河衛   宣城衛
  蘇穆嚕河衛  瑚爾穆衞
  塔瑪實克衞  實勒們衞
  噶穆河衞   尼瑪呼山衞
  吉灘衛    鄂勒歡衛
  穆勤衞    和屯衛
  喀本河衛   和通吉河衛
  薩爾滸衛   額伊瑚衛
  呼勒河衛   和通吉衞
  尼滿河衞   伊實衞
  伊穆河衞   阿爾拉山衞
  穆霞河衞   呼拉爾吉山衛
  額音河衛   們河衛
  古魯山衛   伊拉喀衛
  克黙爾河衞  黙爾根衞
  吉灘河衞   富勒堅衛
  尼嚕罕衛   伊穆河衛
  阿都齊河衛  色埒河衞
  訥穆衞    納爾吉河衞
  噶齊克衞   佛訥赫衞
  哈實瑪衞   瑚葉衞
  額蘇倫衞   順民衛
  達罕山衞   博和哩衞
  烏雅山衞   托漠衛
  呼勒山衞   哈瑪爾衛
  塔山前衞   黙爾根河衞
  穆遜河衞   伊爾們河衞
  伊拉齊衞   烏爾琿山衞
  托罕河衞   扎穆圖衞
  洮爾河衞   三屯河衞
  阿嚕河衞   穆瑚埒衞
  穆當阿山衞  羅羅衞
  勒克山衛   克音河衛
  噶哈衞    呼濟河衛
  多隆武衞   阿濟納河衞
  額埒衛    阿蘇衛
  遜河衛    納爾吉衛
  塔拉河衞   薩喇衛
  伊實衛    費克圖河衛
  扎津衛    伊屯河衛
  溫托琿河衞  法河衛
  額蘇倫衛   拉林河衞
  拉拉山衞   阿濟衞
  通懇山衛   烏屯河衛
  第拉衞    伊拉齊河衛
  哈爾費延衛  赫圖河衛
  拉們河衛   圖河衛
  赫圖衛    竒穆尼衛
  富色克摩衛  薩里河衛
  哈實瑪衛   額埒河衛
  雅魯衛    呼嚕山衛
  農額勒衛   希禪衛
  法勒圖河衛  穆克圖哩衛
  噶勒弼河衛  雅竒山衛
  伊努衛    噶穆衛
  色珠倫衛   溫河衛
  托里山衞   斐森衞
  噶穆河衞   拉拉衞
  烏屯河衞   察罕山衞
  瞻屯衞    穆陳衞
  伊努山衞   希禪衞
  噶哈衞    拉哈衞
  吉河衛    敦珠克山衞
  占尼河衛   實山衛
  伊屯河衞   齊巴噶衞
  扎敦衞    濟爾瑪台衞
  阿都齊衛   納蘇濟勒河衛
  博和哩衛   敦敦河衛
  伊遜河衛   察喇圖衛
  呼圖哩河衞  雅魯河衞
  布爾堪衛   穆倫河衛
  喜塔爾河衛  三汊河衞
  伊嚕河衞   錫里呼衛
  老哈河衞   伊遜河衞
  雅爾河衛   舒繙河衛
  佛林河衛   烏蘇哩河衛
  烏圖哩衞   穆勒肯山衛
  推屯河衞   扎凌山衛
  博囉河衛   都爾弼河衞
  穆丹河衞   薩里衛
  富倫河衛    密拉圖山衛
  佛爾們衛    實勒們河衞
  黙倫河衞    費克圖河衞
  實爾固辰衞   綽拉題衛
  察察爾圖河衛  舒繙河衛
  綽拉題衛    布爾哈圖河衛
  烏蘇衛     額埒衛
  呼勒河衛    實勒們河衛
  烏拉河衞    靉河衛
  薩哈勒察衛   布爾哈圖河衛
  黙倫衛     哈魯河衛
  布拉衛     扎哈喇哈衛
  齊努溫河衛   率賓江衞
  浩喇圖吉衞   齊努溫衞
  阿津河衛    率賔江衛
  鄂山衛     佛林衛
  碩隆山衛    伊屯衛
  穆河衛     珠敦衛
  噶穆衛     海蘭衛
  薩爾布衛    實山衛
  海蘭衛     珠敦衛
  赫什赫河衛   古城衛
  福河衛     哈勒琿衛
  烏登河衛    鄂古衛
  斐森衛     烏塔里衛
  拉新河衛    錫璘河衛
  多爾裕衞    呼嚕河衛
  穆霞河衛    富爾哈河衛
  齊巴噶山衛   老哈衛
  珠倫河衛    吉達納河衛
  扎穆圖衛    伊蘇圖衛
  色珠倫衛    阿木河衛
  版長衛
  所二十四
  沃濟屯河千戶所 鄂爾琿山千戶所
  沃濟奎瑪千戶所 呼特亨千戶所
  徳里沃赫千戶所 沃濟沃勒齊千戶所岳色千戶所   烏延千戶所
  沃濟堅河千戶所 瞻河千戶所
  烏登千戶所   屯河千戶所
  哈克三千戶所  沃濟屯河千戶所
  喀本千戶所   五因千戶所
  索爾和綽河千戶所沃濟昆河千戶所
  法坦河千戶所  烏屯河千戶所
  喀勒達千戶所  鄂爾琿千戶所
  溫托琿河千戶所 沃濟色勒千戶所
  站七
  博爾徳站    黒龍江地方黙勒特伊站
  佛多河站    伊罕河衛哈必蘇站
  哈必蘇站    富達里站
  武都竒站
  地面七
  穆遜河地面   們河地面
  雍濶地面    薩哈地面
  尼瑪河伊都地面 噶穆地面
  黑龍江地面
  寨
  黑龍江和勒博寨
  西北諸國
  西北諸國在國初皆服屬中國因授以指揮等官俱給誥印若哈密又為諸畨入貢要道至封為王給以金印所設諸衛具錄於後
  衞六
  齊勤䝉古衛   罕都衛
  安定衛     鄂端衛
  察遜衛     哈密衛
  西畨
  西畨即古土畨種類洪武初遣人招諭又令各族舉舊有官職者至京授以國師及都指揮宣慰使元帥招討等官俾因俗以治自是畨僧有封灌頂國師及賛善闡化等王大乗大寶法王者俱給以印誥傳以為信其所設有都指揮使司指揮司等處今具錄於後
  都指揮司二
  烏思藏都指揮使司
  朶甘衛都指揮使司
  指揮使司一
  隴荅衛指揮使司
  宣慰使司三
  朶甘宣慰使司  董卜韓胡宣慰使司長河西魚通寧逺宣慰使司
  招討司六
  朶甘思討討司  朶甘隴荅招討司
  朶甘丹招討司  朶甘倉溏招討司
  朶甘川招討司  磨兒勘招討司
  萬戶府四
  沙兒可萬戶府  乃竹萬戶府
  羅思端萬戶府  別思麻萬戶府
  千戶所十七
  朶甘思千戶所  刺宗千戶所
  孛里加千戶所  長河西千戶所
  多八三孫千戶所 加八千戶所
  兆日千戶所   納竹千戶所
  倫荅千戶所   果由千戶所
  沙里可哈忽的千戶所
  孛思加思千戸所 撒里土兒千戶所
  參卜郎千戸所  剌錯牙千戶所
  泄里壩千戶所  闊則魯孫千戶所














  明㑹典卷一百九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十
  兵部五
  鎮戍
  凡天下要害處所專設官統兵鎮戍其總鎮一方者曰鎮守獨守一路者曰分守獨守一城一堡者曰守備有與主將同處一城者曰協守又有備倭提督提調巡視等名其官稱掛印專制者曰總兵次曰副總兵曰㕘將曰逰撃將軍舊制俱於公侯伯都督都指揮等官內推舉充任永樂初始命內臣鎮守遼東開原及山西等處自後各邉以次添設相沿至今其鎮戍地方或遇事增添改革俱本部奏請定奪今以見設鎮守分守守備地方併合行事例開具於後而協守遊撃備倭等項附見各條之下分守等項後有添設及守備無勑者亦不備載
  鎮守二十一處
  北直𨽻薊州永平山海等處
  大喜峯口提督
  界嶺口提督
  南直𨽻淮安
  協同漕運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備倭
  浙江等處
  備倭
  江西等處
  湖廣等處
  洞庭湖巡視
  福建等處
  備倭
  兩廣等處
  廣東備倭
  廣西等處
  四川等處
  雲南等處
  貴州等處
  協守
  河南等處
  陜西等處
  逰撃
  延綏
  協守
  逰撃
  寧夏
  協守
  甘肅
  逰撃
  山東等處
  備倭
  遼東等處
  廣寧中路協守
  山西等處兼提督鴈門三關
  大同
  協守
  逰撃
  宣府
  協守
  逰撃
  分守三十三處
  北直𨽻
  馬蘭谷
  燕河營
  居庸關
  宻雲古北口
  通州
  湖廣
  靖州等處
  廣東
  髙雷亷肇四府
  廣西
  潯梧等處
  桞慶等處
  四川
  建昌行都司
  松潘等處
  南路協守
  東路協守
  雲南
  金齒騰衝
  陜西
  延綏西路
  延綏東路
  寧夏東路
  協守
  寧夏西路
  協守
  固原等處
  固靖等處
  肅州
  涼州
  協守
  莊浪
  遼東
  遼陽等處
  錦義二城
  開原
  山西
  代州等處兼督鴈門等三關
  偏頭關
  大同
  東路
  西路
  協守
  宣府
  獨石馬營
  萬全右衛等處
  懐來永寧等處
  宣府西路
  順聖川等處
  守備一百處
  北直𨽻
  天夀山
  薊州鮎魚石等營
  薊州黃崖口
  薊州等城
  䑓頭營等處
  山海關等處
  峨嵋山等處
  永平等處
  遵化灤陽等關
  劉家口
  遵化等城
  涿州
  真定地方
  黃花鎮
  紫荊關
  倒馬關
  浮圖峪口
  南直𨽻
  儀真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等處
  歸徳武平等處
  九江安慶等處
  浙江
  溫州處州
  江西
  南安贑州
  湖廣
  武岡等處
  川江峽瞿塘等處
  永道等處
  郴桂等處
  清浪等處
  靖州等處
  施州等處
  鄖襄等處
  福建
  汀州漳州
  四川
  越嶲等衛
  敘瀘大壩等處
  雅州等處
  貴州
  迤東都勻等衛地方
  迤西普安等衛地方
  永寧等五衛地方
  河南
  汝寧信陽等處
  南陽等處
  陜西
  洮州
  階文
  固原
  環慶等處
  靖虜衛
  蘭州
  河州
  岷州
  靈州
  西寧
  鎮番
  紅城子
  山丹
  永昌
  山東
  臨清
  徳州等處
  沂州等處
  遼東
  寧逺等處
  山西
  代州兼督鴈門關
  寧武關
  大同
  大同左衛城
  大同右衛城
  朔州衛暖㑹隘口
  朔州衛城
  陽和城
  威逺衛城
  天城等處
  渾源城
  懐仁城
  平魯城
  山隂城
  應州城
  宣府
  保安舊城
  馬營
  中路葛峪等堡
  獨石城
  保安新城
  懐來城
  萬全左衛
  萬全右衛
  龍門城
  龍門所等處
  懐安城
  赤城堡
  順聖西域
  柴溝堡
  西陽河堡
  張家口堡
  蔚州
  洗馬林堡
  隆慶州
  雲州堡
  長安嶺
  鵰鶚堡
  永寧城等處
  新河口堡
  新開口堡
  四海冶
  廣昌城
  順聖川東城
  事例
  洪武二十二年令守禦邉塞官軍不得與外域交通如有假公事出境交通及私市易者全家坐罪 宣徳七年令居庸山海關荊子村黑峪口北抵獨石西抵天城每三月差武臣二員御史二員㸃視 正統六年令出境征勦鎮守總兵官參將內止遣一二員仍留一二員居守以備不虞 景泰元年令凡監鎗內臣專管神機火器其餘一切征務毋得干預沮壊軍政 成化元年令邉軍遇敵如曾率衆對敵及衆寡不敵者雖失利不罪其閉門坐視見敵先退者乃坐失機 十六年令在外副總兵參將係侯伯或都督者劄付都司若都指揮雖掛印充總兵官於五府亦稱具呈指揮推舉守備者軍中以都指揮體統臨下其公移於都指揮用手本於所部指揮用帖文所部指揮稱具呈 二十年令鎮守官官舍隨任者許五人分守許三人其軍伴鎮守內外官二十名分守十五名守備十名團營官軍非警急不許輙便調遣 二十一年令各邉每年自九月起至明年三月止俱常川操練四月初具操過軍馬並大風大雪免操日期奏報 又令各處盜賊生發如事干城池衙門殺官刼庫刼獄並積至百人以上者限一月以裏不獲聼鎮守巡撫巡按官將分巡分守守備及府州縣衛所巡司掌印巡捕官住俸戴罪挨拿盡絶照舊支俸管事半年不獲者聼巡按御史提問三司掌印官常例發落其餘每一起將守備守禦州縣巡司掌印巡捕等官降一級二起府衛掌印官降一級每三起分巡分守官降一級俱調邉逺去處 𢎞治十三年奏准各處鎮守內臣所在選能通書筭軍餘二名總兵官並分守監鎗守備等官各一名令其跟隨書辦與免徵操奏本公文內俱照令史僉書以防欺𡚁其餘官軍號稱主文干預書辦者聼巡撫巡按並按察司官舉問俱調極邉衛所帶俸食糧差操 凡各處備禦官軍失班不到者拿獲問罪免其納鈔的決觧送各鎮邉巡官查審軍一班不到者在原備邉處罰班五箇月軍兩班官一班不到者改撥本處城堡罰班八箇月軍三班官兩班以上不到者極邉城堡發班一年其補班日月各自扣筭若來遲不曾失班者止補來遲日月 凡各處鎮守總兵內外官跟隨軍伴二十四名協守副總兵二十名逰撃將軍與分守內外官十八名監鎗內官十六名守備內外官十二名俱不許額外役占及賣放軍人辦納月錢違者許巡撫巡按官查照軍職役占賣放事例上請其巡按御史年終仍將各官有無多占賣放縁由具奏 凡各邉將官並管軍頭目私役軍民及軍民私出外境釣豹捕鹿砍木掘鼠等項並把守之人知情故縱該管里老官旗軍吏扶同𨼆蔽若夜不收出境哨探而與夷人交易者除真犯死罪外其餘俱調發煙瘴地靣民人里老為民軍丁充軍官旗軍吏帶俸食糧差操 凡各邉關堡墩䑓等項守備去處若官軍用財買閒者官員問罪調極邉衛分守禦旗軍人等發沿邉枷號一箇月常川守哨若原在關營官軍逃回原籍潛住及架砲夜不收守墩軍人寅夜回家輪班不去者俱照前項調衛枷號守哨發落 凡失誤軍機除律有正條者議擬監候奏請外若敵擁大衆入冦官軍卒遇交鋒損傷被獲數十人之上不曾虧折大衆或被敵衆入境殺傷軍民數十人之上不曾掠去大衆或被兵白晝寅夜突入境內搶掠頭畜衣糧數多不曾殺擄軍民者俱問守備不設被敵侵入境內擄掠人民本律發邉逺充軍若是交鋒入境損傷擄殺四五人搶去頭畜衣糧不多者亦問前罪數內情輕律重有礙發落者仍備由奏請處置其有被敵入境將爪探夜不收及飛報聲息等項公差官軍人等一時殺傷捉去事出不測者俱問不應杖罪還職如境外被敵殺掠爪探夜不收非智力所能防範者免其問罪 凡各邉及腹裏地方遇敵入境若是殺擄男婦十名口以上牲畜三十頭隻以上不行開報者軍民職官問罪降一級加前數一倍者降二級加二倍者降三級甚者罷職其上司及總兵等官知情扶同事發參究治罪 凡各處備倭貼守軍人其把總等官縱容舍餘人等代替者正軍問調沿海衛分舍餘人等就收該衛充軍把總等官參問治罪 凡大同山西宣府延綏寧夏遼東薊州紫荊宻雲等邉分守守備備禦並府州縣官員禁約該管官旗軍民人等不許擅將應禁林木砍伐販賣違者問發南方煙瘴衛所充軍若前項官員有犯軍職俱降二級發囘原衛所都司終身帶俸差操文職降邉逺敘用鎮守並副參等官有犯指實參奏其經過河道守把官軍容情縱放者究問治罪 凡西山一帶宻邇京師地方內外官豪勢要之家私自開窯賣煤鑿山賣石立厰燒灰者問罪枷號一箇月發邉衛充軍干礙內外官員參奏提問 凡沿邉沿海旗軍舍餘犯該監守常人盜竊盜掏摸搶奪至徒罪以上者俱送總兵官處查撥缺人墩䑓守哨滿日踈放 凡川廣雲貴陜西等處但有漢人交結夷人互相買賣借貸誆騙引惹邉釁及潛住苖寨教誘為亂貽害地方者俱問發邉衛永逺充軍 凡官民人等擅造二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物貨下海入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刼掠良民者正犯處以極刑全家發邉衛充軍若止將大船雇與下海之人分取番貨及雖不曾造有大船而紏通下海之人接買番貨或探聼番貨到來私買販賣若蘇木胡椒至一千斤以上者俱問發邉衛充軍番貨入官若小民撐使小船於海邉近處捕取魚蝦採打柴木者巡捕官兵不許擾害 凡沿邉操備官軍一年一班每班以十月初到明年十月滿復留與次班守冬至後年正月還次班亦然 凡每嵗七月本部請勑各邉遣官軍徃敵人出沒之地三五百里外乗風縱火焚燒野草以絶兵馬名曰燒荒事畢以撥過官軍燒過地方造冊繳奏 凡每嵗十月本部請勑各邉鎮守總兵巡撫官遇冬年節不許宴樂仍轉行分守守備等官一體遵守 凡各邉軍馬數目逺邉一年一報近邉半年一報本部每三年一次具題差文武大臣各一員同行閱實每年一次具題差御史二員分行巡視有設置未備器械未精軍伍不足守卒年久未更代者逐一理之 凡各邉每嵗四月八月遣官軍修葺邉墻墩堡增築草塲封堆時加巡察有越塞耕種移徙界至者治罪











  明㑹典卷一百十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十一
  兵部六
  營操
  國朝京營之制主訓練在京官軍永樂遷都於北又於中都大寧山東河南附近衛所摘撥官軍輪班上操以內衛京師外備四方征伐其建置沿革併合行事例開具於後而禁衛諸營亦附見焉
  大營
  國初立大小教塲以練五軍將士永樂初既有五軍營又有三千營以司寳纛令旗神機營以司神鎗火器是為三大營各營管操官曰提督各哨分管官曰坐營曰坐司俱本部奏請於公侯伯都督都指揮內推選永樂間始兼用內臣而神機火器則特命內臣監之曰監鎗又有掌號把總把司把牌等官俱於都指揮指揮內推選
  五軍營
  中軍
  左掖
  右掖
  左哨
  右哨
  管操練京衛及中都留守司山東河南大寧三都司各衛輪班馬歩官軍
  千二營
  管隨駕擺列馬隊官軍
  圍子手
  管操練上直義刀手及京衛步隊官軍
  㓜官舍人營
  管操練京衛㓜官及應襲舍人
  殫忠效義營
  管操練京衛報効舍人餘丁
  三千營
  一司
  管執大駕龍旗寳纛勇字旗負御寳及兵仗局什物等件上直官軍
  一司
  管左右二十隊勇字旗大駕旗纛金鼓等件上直官軍
  一司
  管傳令營令旗令牌御用監盔甲尚冠尚衣尚履什物等件上直官軍
  一司
  管執大駕勇字旗五軍紅盔貼直官軍上直官軍
  一司
  管殺虎手馬轎及前哨馬營上直明甲官軍隨侍營隨侍東宮官舍遼東備禦囘還官軍
  神機營
  中軍
  左掖
  右掖
  左哨
  右哨
  管操演神銃神砲等項火器
  五千下
  管操演火器及隨駕䕶衛馬隊官軍
  團營
  景泰初選三大營精鋭官軍分立十營團操以備警急調用是為團營每營官軍一萬員名其提督及坐營掌號把總等內外官員略如三大營之制而命本部尚書或都御史一同提督天順初罷立八年復置成化初罷三年復置分為十二營
  中軍
  奮武營
  耀武營
  練武營
  顯武營
  敢勇營
  果勇營
  効勇營
  鼓勇營
  立威營
  伸威營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威營
  振威營
  十二營內各分五軍三千神機三營五軍營管內外馬步官軍三千營管內外馬隊官軍神機營管內外步隊官軍
  將軍營
  錦衣衛侍衛將軍自為一營遇下班之日照例操練從管領侍衛官提督
  四衛營
  騰驤左等四衛勇士軍人餘丁別為一營從御馬監官提督操練其坐營等官並於四衛指揮等官內推選
  事例
  洪武六年定教練軍士律凡騎卒必善馳射及鎗刀步兵必善弓弩及鎗凡射十二箭內六箭逺可到近可中者為試中逺可到將士以一百六十步軍士以一百二十步近可中以五十步凡射弩每用十二箭內五箭逺可到蹶張以八十步劃車以六十步凡用鎗以進退習熟為試中凡在京衛所每一衛以五千人為則內取一千人令所管指揮千百戸總小旗領赴御前試驗餘以次輪班在外都司衛所每衛五千人內取一千人令千百戸總小旗領赴京師一體試驗餘以次輪班其所試軍士如騎卒騎射便熟善鎗刀步軍善弓弩及鎗者所管指揮千百戸總小旗各以其能受賞不中者降罰軍士中者受賞不中者亦給錢六百文為道里費指揮所管軍士一千人內三百人至四百人不中者住俸四箇月四百人以上至五百人不中者住俸半年五百人至六百人不中者住俸十箇月六百人至七百人不中者住俸一年七百人以上不中者指揮使降同知同知降僉事僉事降千戸千戶所管軍士一千人內二百人至四百人不中者住俸半年四百人至六百人不中者住俸一年六百人以上不中者降百戶百戸所管軍士一百人內二十人至四十人不中者住俸半年四十人至六十人不中者住俸一年六十人以上不中者降充總旗總旗所管五十人內二十五人以上不中小旗所管十人內五人以上不中者皆降為軍在京衛所發廣西南寧桞州守禦在外衛所北方者發極南煙瘴地方南方者發迤北極邉衛分守禦各都指揮使司所試軍士四分以上不中者住俸一年六分以上不中者都指揮罷職 十六年令天下衛所善射者十選其一於冬月農隙輪班赴京較試不中者罰其指揮千百戸中者賞鈔五錠連中者六錠中不及者三錠不中者亦給道里費各邉軍士就於本衛較射 宣徳元年調河南山東大寧都司中都留守司直𨽻睢陽等衛及宣府軍士至京操備令每嵗輪班徃來 正統十四年令外衛輪班京操者前班三月還八月到後班八月還次年三月到河南山東江北直𨽻強壯官軍皆𨽻前班 成化元年令大營提督官每月二次赴團營㑹操每年二月十五日上操五月十五日止八月十五日上操十一月十五日止歇操之日仍十日一赴教塲㸃視 𢎞治元年令都司衛所除軍政守城管操管運外餘分兩班輪操五年一代周而復始 十三年奏准凡輪操軍士沿途刼財殺傷人命占奪車船作踐田禾等項除真犯死罪外徒罪以上發邉衛充軍其管操官不行鈐束並故縱者參問調衛 凡輪操官軍遇有地方災傷具奏驗實先期放囘
  已上操練
  洪武中令京營士馬之數按月開報 景泰三年令營操軍士有納賄買閒者御史訪察本部委屬官分行㸃視赴操過限三箇月者軍發邉衛官降三級終身守邉天順八年差給事中御史各一員巡察各營上操軍
  士 成化三年令各營官軍糧冊每三年本部委官同給事中御史清查本部屬官仍每季查勘軍士事故者三箇月一開報操官在逃者每月類參 十二年令輪操官軍有違限一箇月之上者參問其撥補逃故等項違兩箇月以上者解人連坐若軍士一班不到者罰班六箇月軍兩班官一班不到者發居庸宻雲山海關罰班六箇月軍三班官兩班不到者發大同宣府邉衛罰班一年官三班不到者發邉衛罰班一年半自首者俱免罰邉衛若見操在逃一次至三次應罰操者比前例逓減一等 𢎞治六年令班軍不足都司五百名以上衛一百名以上所三十名以上各該掌印官提問住俸都司一百名以上衛五十名以上者止提問其領班都指揮缺五百名以上提問一千名以上者提問住俸其奉勑領軍都指揮所管一千名以上不到者亦提問凡查欠春班以四月終秋班以十月終為率住俸以三箇月為率過此許支半俸凡領操官下班之日一體僉書比較輪操軍馬 十三年奏准輪操官軍逃在京城內外潛住者俱照成化間欽定例初犯打七十再犯打一百送操其逃囘原衛原籍者以越關論逃三次者免打京衛調外衛外衛調邉衛帶俸食糧差操 凡該操官員故行搆訟不肯赴操者除所犯應更替外其餘聼撫巡官鎻項解部發操抗拒或挾私排䧟者調邉衛帶俸
  已上閱實
  永樂十二年令凡交鋒之際突入賊陣透出其背殺敗賊衆者勇敢入陣斬將搴旗者本隊已敗賊衆別隊勝負未決而能救援克敵者受命能任其事出竒破賊成功者皆為竒功齊力進前首先敗賊者前隊交鋒未決後隊向前殺敗賊衆者皆為頭功 凡建立竒功頭功者其親管頭目即為報知妄報者治以重罪行營及下營之時擒獲奸細者陞賞准頭功哨馬生擒外敵一人者賞銀三十兩斬首一級者二十兩 凡行營之時遇有鞍馬衣服器械不同者衣甲器械相同而喝問答號不同者皆即擒之來降外畨所攜人口財畜分毫不許侵犯即時來報 凡與賊對陣須齊力殺賊不許聚為一處掣拽空缺如力不能支不能決勝無勇無謀及不盡力殺賊者全伍皆斬 凡隊伍已定不許馬軍入步隊步軍入馬隊違者重罪如臨陣混戰失其本隊揷入別隊者不拘 凡殺敗敵兵須盡力進勦不許搶掠人畜財物違者重罪如所乗馬困乏許以所擒賊馬換乗凡對敵之際一隊逓看一隊有不齊力前進者戰勝
  之後許連隊之人首告治以重罪容情不首者罪同凡管軍頭目須愛恤軍士軍士聼令不許怠慢如伍中有一人不在小旗報總旗總旗報百戶以次報至總兵官總兵官奏知從征官軍有在逃者斬該管頭目不報者重罪 凡軍士須人馬相應不許以軟弱不堪者揷入隊伍如人壯馬弱或馬壯人弱者許弱者以馬與壯者若自己有馬臨戰之際能借與驍勇者殺賊有功許借馬人分賞不願分者聼其戰馬臨敵許騎無事騎者治罪各營馬驢須愛惜䭾載該管官時常㸃閱有故違及將軍器拋失或盜賣者俱重罪 凡軍士行糧該管官旗時行㸃閱有過用及遺棄者並該管頭目皆斬凡軍行及下營之時須各認隊伍不許擅離及雜入別營別隊違者併該管頭目俱重罪 凡夜行相遇即喝問有答號不得者擒送辨驗果是奸細照例陞賞故不答號及見而不擒者事覺俱治以重罪 凡軍中遇夜以各様大小銅角笛聲為號不許聲音相同各聼號聲識認隊伍不許呌營違者論罪但夜間有喧譁者即問所起之處及左右應聲之人與該管頭目皆治以重罪凡行營須待大營旗纛起行或聼駕前銅角聲各營
  方許起行每日下營量撥步軍或五隊十隊馬軍五隊或三四隊步軍披甲馬軍不摘鞍伺候長圍及架砲者布列已定方許入營休息有盜人衣糧諸物及盜驢馬宰殺並檢括𨼆藏人遺失物者俱斬知情首實者給賞知而不首者同罪若收得馬驢騾垜者即送該軍轉送大營召人識認如有遺失被後哨官軍收獲者收後官治以重罪 凡各營有失火者即是與賊逓送消息並該管頭目俱重罪其每日行營不許在途炊飯違者並本管頭目皆斬下營掘井必令人監守不許作踐及占藏自用 凡軍中有病者管隊官旗即令醫療掌藥科官及醫士常加巡視不許勒取財物違者重罪 凡長圍及坐冷者須晝夜關防各營架砲者務依方瞭望有灰塵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起人馬徃來若聞哨馬營及四靣砲響即時傳報其管事官遇有事隨即飛報不許頃刻遲慢 凡掠陣官臨敵時視有畏避退後者即斬之紀功過官遇有功者即紀之有過者即録之以憑賞罰 凡臨陣令內官持象牙牌視有勇敢當先殺賊能立竒功頭功者即與牙牌收執徑赴大營給與勘合以憑陞賞 凡軍中有妄談災異及妖言或漏泄軍機者皆斬知情不首者罪同首實者重賞 凡見鹿及野馬黃羊諸物驚走突入營伍及望見塵起或旋風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沙野獸騰踏及見死馬牛羊與牛羊駝馬遺穢蹤跡或拾得一應物件若男女衣服首飾並文字等項不論久近隨即報知 凡軍行在道不許圍獵或逺望似馬非馬似鹿非鹿似人非人白日見煙入夜見火不論是非即報 凡功次務須實報有虛誑者重罪所報實者給與勘合無勘合者不准陞賞 凡號令總兵官告都指揮都指揮告指揮指揮告千戸千戸告百戸百戸告總旗總旗告小旗小旗吿軍士務令遵守 正統十四年令每隊伍中立公正掌令官二人務令頭目軍士死生相顧臨陣有進無退若頭目不顧軍士先自退怯者掌令官即斬其首別選頭目代之若軍士不顧頭目先自退怯者許後隊斬前隊准常功陞賞軍士不勇不進致頭目失䧟者斬其前隊頭目不勇不進致軍士失䧟十人者斬首至二十人者斬首不與承襲至三十人及全隊者斬首籍沒其家凡軍士頭目應斬而有竒功者量與贖免其總兵官申令不明不嚴致十隊退怯者罰俸一年至三十隊者降二級至五十隊以上者罷職全軍退怯者斬但降敵者全家斬首籍沒財産行軍之際有敢搶擄民財至十貫以上者斬首示衆頭目縱容軍士搶掠至十人者罷職充軍二十人以上至全隊者梟首營門軍士並皆處死軍中及召募新來之人不知軍法敢有造言惑亂人心沮撓號令致壊事機者凌遲處死籍沒其家臨陣在逃及不聼總兵號令者斬 成化元年令總兵官出師臨敵軍中有違犯號令者聼以軍法從事尋常出哨等項不許 𢎞治十三年奏准凡官軍遇有徵調㸃選已定避難在逃者依律問㫁若征期已過發宣府獨石等處沿邉哨瞭半年滿日囘衛若仍發出征及哨瞭而復逃者依從征私逃再犯者律處絞
  已上行軍號令
  選用將材
  武官以職受任者既有常制其餘或謀勇出衆可任用者難拘資格故有選用將材之例
  事例
  宣徳五年令天下都司衛所於所屬官及行伍內每嵗選智勇亷能者一人送京試用 正統八年令軍民之中有軍謀勇力者聼官司保舉以軍謀舉者試攻守策以勇力舉者試弓馬及負重至二石以上 成化八年令文武官員軍民人等有諳曉兵法謀勇過人弓馬熟閑者並許保舉試中者無官授以冠帶有官仍舊職撥團營操練聼調邉方舉者就在各邉操備其有材兼文武堪為大將恥於自進者府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科道並在外衙門各舉所知本部奏請擢用
  武舉
  武舉之法試其謀畧藝能列其等第而擢用之與文士科舉畧同間嘗舉行今具列事例於後
  事例
  凡武舉每六年一試於文舉鄉試後九月開科武學幼官子弟及天下軍民人等材堪應舉者先期赴部聼候入試中式及下第者俱照後開事例施行 天順八年令天下文武衙門各詢訪所屬官員軍民人等有通曉兵法謀勇出衆者從公保舉從巡撫巡按㑹同三司官考試直𨽻從巡按御史考試中者禮送兵部㑹同總兵官於帥府內試策畧教塲內試弓馬答策二問騎中四矢步中二矢以上者為中式官量加署職二級旗舍餘丁授所鎮撫民授各衛試經歴俱月支米三石若答策二問騎中二矢步中一矢以上者次之官量加署職一級旗舍餘丁授冠帶總旗民授各衛試知事俱月支米二石並送京營量用把總管隊聼調有功照例陞賞𢎞治初定凡武舉人試策二道文理優韜畧熟及射中試者陞二級文不甚優射雖偶中止陞一級雖善行文射不中式及射雖合式策不佳者俱暫黜以候再試中者送團營或分送各邉俱賛畫方畧量用把總或守備城堡免令管隊後每六年九月一次考試軍衛有司果有材堪應舉者聼於應試之期禮送赴部考退生員並曾經問㫁行止有虧者不許凡再試不中者發囘原衛原籍供本等職役後又令先策畧後弓馬如策不佳即不許騎射或答策雖佳不能騎射者亦黜 凡中武舉人添支月米遇陞用之日即與住支





  明㑹典卷一百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十二
  兵部七
  軍役
  軍政至重其目有收補重役冐名缺伍老疾等項皆見於諸司職掌以後又有存䘏之法今附録之
  諸司職掌
  凡內外衛所軍士俱有定數大率以五千六百名爲一衛一千一百二十名爲一千戶所一百一十一名爲一百戶所其有衛分軍士數多千百戸所統則一每一百戶內設總旗二名小旗一十名管領鈐束大小相維以成隊伍管軍官員操練撫綏務在得宜毋敢紊亂空歇若逃故老疾勾丁代補中間冐解同名並各項充軍重復非止一端條開於後
  收補軍士
  諸司職掌
  凡遇各布政司並直𨽻府州縣勾解內外衛所逃故軍人正身並戸丁到部審實明白逃軍照例斷發有能自首者免罪復役其補役戸丁如在京衛分填給勘合差人送發該衛交割在外衛所送赴該府通類差人押送取收管囬照仍行移各衛收役年老殘疾發囬兊換壯丁其㓜小戸下無丁者年十三四以上送衛操練七八歳以下或發在營或發原籍依親行移該衛紀録𠉀長成勾補其有奸頑故推老疾不將壯丁補役者問罪如律仍勾壯丁若長解不行用心管押依律責限發囬根捕受贓脫放送法司問罪其有民人首報投軍並逺年歇役軍丁首報着役無衛分者照發外衛有原衛者就發充軍仍行原籍官司體勘若有規避即提送法司問罪
  重役
  諸司職掌
  凡有陳告一戸或為垜集首報收集或為事問發在京在外衛所重復充軍二名三名者須行各衛着落當該官吏保勘明白及掲照黃冊果係同戶別無人丁具奏定奪其有為事免罪充軍正身並丁多者不准如有隠瞞丁口朦朧陳告者問罪如律
  事例
  洪武二十三年令天下衛所有一戶充軍二名者免一名為民 洪熈元年令軍戶重役者不問二處三處止併一處其餘悉與開豁 宣徳四年令軍戸重役止有㓜丁二人者出幼之日以一丁補止役一丁補軍餘餘衛皆免若調發別衛而本衛又勾戶丁補役者勘實發囬聼補見役衛分軍伍其招募等項見丁充軍事故照名勾補者先解一名次具實有人丁申部擬奏定奪
  冒名
  諸司職掌
  凡有陳告本戶係是民籍止與故軍同名同姓被裡甲人等賣放正軍朦朧冒解者發囘合干有司提對曾經府縣陳告不理着令所管上司衙門歸問若俱不理必須給批差人先提當該吏典並事內干問人數送法司對問其有干問府縣官員具奏提取若被在衛軍人供指就便送法司對問果係故軍生前妄報坐名勾取者掲照黃冊是實改正發囘為民仍行原衛着落親管官旗挨勾應補正軍
  事例
  宣德四年令民戶與軍姓名相同冒勾解補者照例審實開豁若同姓同名之人已經到衛食糧三年之上者不准 十年令有妄指同姓同名為軍者雖有該部文移坐取有司即與保明不許朦朧冒解 正統二年令軍丁訴告冒解者暫收着役行移照勘果係冒解改正為民妄告者行本衛究治
  軍士缺伍
  諸司職掌
  凡內外衛所軍人或有死亡戶絶或有陞調或為事起發等項缺下隊伍須要行移衛所保勘明白許令除豁即於多餘軍內撥補若死亡止有幼丁許令本衛紀録在伍作數其在逃未獲務要根勾正身俱各不許撥補事例見收補軍士及武庫司清軍項下
  老疾軍人
  諸司職掌
  凡內外衛所軍人或征進工作傷殘或患痼疾及年老不堪征差者須要保勘相驗是實許令戶下壯丁代役若無少壯止有幼小人丁許令該衛紀録操練仍令老疾隨營如果戶絶無人掲籍查勘明白具奏除豁聼令隨營或依親還鄉缺下軍伍於多餘軍內撥補
  事例
  洪武十五年令各衛軍士年老及殘疾有丁男者許替役所管官旗留難者坐罪 二十三年令老疾軍有子年一嵗二嵗該紀録者皆與正糧候成丁收役不許別勾以亂隊伍 天順八年令府軍前衛㓜軍俱終本身不必遷補 成化十七年奏准幼軍有老疾者相視明白具奏踈放開伍但逃者仍勾其戶丁補役其補役者亦終本身
  存恤
  事例
  宣德元年令新勾到衛軍士限半月收幇月糧兩月葺理居室俟其安定方許差操 四年令天下衛所每軍一名免原籍戶下一丁差役在營軍餘亦免一丁令專一供給 正統二年差給事中御史各一員本部主事一員督同五城兵馬巡㸃存恤有限內差撥及私役科擾者𠫭奏問罪其各衛仍委官一員專管 三年令新軍逃亡過二百人者該衛存䘏官罰俸五箇月過百人者二箇月不及百人者兩箇月在外衛所依在京例仍從巡按按察司官㸃視 五年令新到軍人係曾勾赴衛存恤一次重復在逃者不拘正軍戶丁即送着役不在存恤之例 𢎞治十三年奏准內外都司衛所官吏求索新軍財物因而逼勒在逃者指揮十名以上千戶鎮撫六名以上百戶四名以上各問罪降一級每十名六名四名各照數逓降不及前數及不曾得財者照常發落
  僉充民壯
  軍籍之外有民壯有司僉㸃以備警急即古民兵之遺意今附於軍役之後
  事例
  洪武初立民兵萬戶府簡民間武勇之人編成隊伍以時操練有事用以征戰事平復還為民有功者一體陞賞 正統十四年令各處招募民壯就令本地官司率領操練遇警調用事定仍復為民 天順元年令招募民壯鞍馬器械悉從官給本戶有糧與免五石仍免戶下二丁以資供給如有事故不許勾丁 𢎞治二年令選取民壯須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精壯之人州縣七八百里者每里僉二名五百里者每里三名三百里者每里四名一百里以上者每里五名春夏秋每月操二次至冬操三歇三遇警調集官給行糧其餘照天順元年例 六年令官司私役民壯者照依私役軍餘例問罪











  明㑹典卷一百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十三
  兵部八
  關津一
  關津巡檢司提督盤詰之事已見諸司職掌今以合行事例及天下巡司具列於後
  設置巡檢司
  諸司職掌
  凡天下要衝去處設立巡檢司專一盤詰徃來奸細及販賣私塩犯人逃軍逃囚無引面生可疑之人須要常加提督或遇所司呈稟設置巡檢司差人踏勘果係𦂳關地靣奏聞准設行移工部蓋造衙門吏部銓官禮部鑄印行移有司照例於丁糧相應人戸內僉㸃弓兵應役
  事例
  凡巡檢司不係𦂳關應裁革者具奏行移吏部削除官制禮部拘銷印信弓兵發囘有司當差 凡弓兵在京五城兵馬司在外府州縣及巡檢司俱一年更替其湖廣辰州府西關渡口巡檢司沅州晃州巡檢司貴州都勻衛獨山鎮巡檢司四川黃平安撫司重安渡口巡檢司係原撥囚人充當者事故勾丁補役 凡軍民人䓁徃來但出百里者即驗文引 凡各處巡檢司縦容境內隠藏逃軍一嵗中被人盤獲十名以上者提問如律凡軍民無文引及內官內使來歴不明有藏匿寺觀
  者必須擒拏送官仍許諸人首告得實者賞縦容者同罪
  計天下巡檢司
  順天府
  宛平縣  盧溝橋巡檢司
  王平口巡檢司
  齊家荘巡檢司
  石港口巡檢司
  固安縣  河寕巡檢司
  昌平縣  白洋口巡檢司
  黃花鎮巡檢司
  通州    張家灣巡檢司
  北關巡檢司
  𢎞仁橋巡檢司
  三河縣  泥窪舖巡檢司
  武清縣  楊村巡檢司
  小直沽巡檢司
  河西務巡檢司
  寳坻縣  蘆臺巡檢司
  漷縣   楊村巡檢司
  覇州    苑家口巡檢司
  薊州
  豐潤縣  馬家窩巡檢司
  北直𨽻
  大名府
  元城縣  小灘巡檢司
  濬縣   新鎮巡檢司
  東明縣  杜勝巡檢司
  滑縣   老岸鎮巡檢司
  內黃縣  囘隆廟巡檢司
  開州    金堤巡檢司
  長垣縣  大崗巡檢司
  順徳府
  邢臺縣  西王巡檢司
  廣平府
  永年縣  臨洺鎮巡檢司
  河間府
  獻縣   單橋巡檢司
  交河縣  泊頭鎮巡檢司
  景州    安陵巡檢司
  滄州    長蘆巡檢司
  真定府
  靈夀縣  義頭鎮巡檢司
  平山縣  十八盤下口村巡檢司
  定州
  行唐縣  兩嶺口巡檢司
  保定府
  定興縣  河陽巡檢司
  唐縣   周家舖口巡檢司
  倒馬關巡檢司
  軍城鎮巡檢司
  岳嶺口巡檢司
  易州    五虎嶺巡檢司
  官座嶺巡檢司
  竒𡶶嶺口巡檢司
  金坡鎮巡檢司
  淶水縣  乾河口巡檢司
  永平府
  灤州
  樂亭縣  新橋海口巡檢司
  隆慶州   紅門口巡檢司
  棒槌峪巡檢司
  應天府    江淮巡檢司
  秣陵鎮巡檢司
  江東巡檢司
  上元縣  淳化鎮巡檢司
  句容縣  龍潭巡檢司
  江浦縣  西江口巡檢司
  髙淳縣  廣通鎮巡檢司
  溧陽縣  上興埠巡檢司
  六合縣  𤓰埠巡檢司
  南直𨽻
  鎮江府
  丹徒縣  丹徒鎮巡檢司
  安港巡檢司
  髙資鎮巡檢司
  姜家觜巡檢司
  丹陽縣  呂城鎮巡檢司
  包港巡檢司
  金壇縣  湖溪巡檢司
  常州府
  武進縣  奔牛鎮巡檢司
  小河巡檢司
  澡港巡檢司
  宜興縣  張渚巡檢司
  下邾巡檢司
  湖㳇巡檢司
  無錫縣  望亭巡檢司
  髙橋巡檢司
  江隂縣  利港巡檢司
  范港巡檢司
  石頭港巡檢司
  靖江縣  馬䭾沙新港巡檢司
  蘓州府
  長洲縣  吳塔巡檢司
  陳墓巡檢司
  吳縣   角頭巡檢司
  木瀆巡檢司
  橫金巡檢司
  東山巡檢司
  嘉定縣  顧逕巡檢司
  吳塘巡檢司
  劉家港巡檢司
  江灣巡檢司
  常熟縣  甘草巡檢司
  許浦港巡檢司
  白茅港巡檢司
  福山港巡檢司
  黃泗浦巡檢司
  崑山縣  茜涇巡檢司
  石浦巡檢司
  巴城巡檢司
  唐茜涇港口巡檢司
  吳江縣  震澤巡檢司
  欄溪巡檢司
  汾湖巡檢司
  平望巡檢司
  因瀆巡檢司
  長橋巡檢司
  同里巡檢司
  簡村巡檢司
  崇明縣  三沙巡檢司
  西沙巡檢司
  松江府
  華亭縣  小貞村巡檢司
  澱山巡檢司
  金山巡檢司
  泖橋巡檢司
  陶宅鎮巡檢司
  戚木涇巡檢司
  上海縣  三林莊巡檢司
  吳淞江巡檢司
  新涇巡檢司
  南蹌巡檢司
  黃浦巡檢司
  徽州府
  歙縣   黃山巡檢司
  街口巡檢司
  王子寨巡檢司
  休寧縣  黃竹嶺巡檢司
  績溪縣  濠寨巡檢司
  祁門縣  良禾嶺巡檢司
  婺源縣  太白巡檢司
  寧國府
  宣城縣  水陽巡檢司
  黃池鎮巡檢司
  寧國縣  岳山巡檢司
  胡樂巡檢司
  太平縣  宏潭巡檢司
  南陵縣  峩嶺巡檢司
  涇縣   茹麻嶺巡檢司
  太平府
  繁昌縣  三山巡檢司
  荻港巡檢司
  當塗縣  大信巡檢司
  採石巡檢司
  蕪湖縣  河口鎮巡檢司
  池州府
  貴池縣  李陽河巡檢司
  池口鎮巡檢司
  銅陵縣  大通巡檢司
  東流縣  吉陽鎮巡檢司
  鴈汊巡檢司
  香口鎮巡檢司
  鳳陽府
  五河縣  上店巡檢司
  潁州    沈丘鄉巡檢司
  太和縣  北原和巡檢司
  亳縣   義門巡檢司
  泗州
  盱眙縣  舊縣巡檢司
  天長縣  城門鄉巡檢司
  夀州    北爐橋巡檢司
  正陽巡檢司
  霍丘縣  開順鎮巡檢司
  丁塔店巡檢司
  髙塘店巡檢司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府
  江都縣  歸仁巡檢司
  𤓰州鎮巡檢司
  邵伯鎮巡檢司
  萬夀巡檢司
  上官橋巡檢司
  泰興縣  口岸巡檢司
  黃橋巡檢司
  印莊巡檢司
  儀真縣  舊江口巡檢司
  髙郵州   時堡巡檢司
  張家溝巡檢司
  寳應縣  槐樓巡檢司
  衡陽鎮巡檢司
  興化縣  安豐巡檢司
  通州    石港巡檢司
  狼山巡檢司
  海門縣  吳陵巡檢司
  張港巡檢司
  泰州    寧鄉鎮巡檢司
  西溪巡檢司
  海安巡檢司
  如臯縣  掘港巡檢司
  西塲巡檢司
  石莊巡檢司
  淮安府
  山陽縣  廟灣巡檢司
  馬邏鄉巡檢司
  羊寨鄉巡檢司
  鹽城縣  清溝巡檢司
  喻口鎮巡檢司
  清河縣  馬頭巡檢司
  安東縣  長樂巡檢司
  壩上巡檢司
  海州    東海巡檢司
  惠澤巡檢司
  髙橋巡檢司
  贑榆縣  臨洪鎮巡檢司
  荻水鎮巡檢司
  邳州    直河口巡檢司
  宿遷縣  劉馬莊巡檢司
  廬州府
  廬江縣  冷水關巡檢司
  合淝縣  廬鎮關巡檢司
  無為州   奧龍河鎮巡檢司
  黃洛河巡檢司
  土橋河鎮巡檢司
  泥汊河鎮巡檢司
  巢縣   焦湖巡檢司
  六安州   故埠巡檢司
  上土市巡檢司
  和尚灘巡檢司
  麻埠巡檢司
  英山縣  七引店巡檢司
  安慶府
  懐寧縣  觀音港巡檢司
  長楓夾鎮巡檢司
  望江縣  雷港口巡檢司
  楊灣口巡檢司
  宿松縣  涇江口鎮巡檢司
  小孤山巡檢司
  歸林灘鎮巡檢司
  桐城縣  源子港鎮巡檢司
  馬踏石巡檢司
  六百丈巡檢司
  北夾關巡檢司
  灊山縣  天堂寨巡檢司
  太湖縣  小池巡檢司
  後部巡檢司
  白沙巡檢司
  廣徳州   杭村巡檢司
  陳陽巡檢司
  廣安巡檢司
  建平縣  陳村巡檢司
  梅渚鎮巡檢司
  滁州    大鎗嶺巡檢司
  徐州    呂梁洪巡檢司
  蕭縣   趙家圈巡檢司
  和州    裕溪河鎮巡檢司
  浮沙口巡檢司
  牛屯河巡檢司
  浙江
  杭州府
  海寧縣  赭山巡檢司
  石墩巡檢司
  富陽縣  東梓巡檢司
  昌化縣  手𥤺巡檢司
  紹興府
  山隂縣  三江巡檢司
  白洋巡檢司
  上虞縣  梁湖壩巡檢司
  黃家堰巡檢司
  餘姚縣  廟山巡檢司
  眉山巡檢司
  三山巡檢司
  蕭山縣  漁浦巡檢司
  嚴州府
  桐廬縣  桐江巡檢司
  金華府
  蘭溪縣  平渡巡檢司
  浦江縣  楊家埠巡檢司
  東陽縣  永寧巡檢司
  永康縣  孝義巡檢司
  衢州府
  龍游縣  湖鎮巡檢司
  江山縣  仙霞關東山巡檢司
  小竿嶺巡檢司
  開化縣  馬金鎮巡檢司
  處州府
  青田縣  談洋巡檢司
  黃壇巡檢司
  龍泉縣  慶元巡檢司
  遂昌縣  馬步巡檢司
  松陽縣  凈居巡檢司
  宣平縣  鮑村巡檢司
  景陵縣  沐溪巡檢司
  盧山巡檢司
  台州府
  臨海縣  連盤巡檢司
  蛟湖巡檢司
  黃巖縣  長浦巡檢司
  僊居縣  田市巡檢司
  寧海縣  長亭巡檢司
  越溪巡檢司
  鐡場巡檢司
  竇奧巡檢司
  曼奧巡檢司
  太平縣  盤馬巡檢司
  沙角巡檢司
  小鹿巡檢司
  蒲岐巡檢司
  三山巡檢司
  溫州府
  永嘉縣  中界山巡檢司
  樂清縣  館頭巡檢司
  北監巡檢司
  平陽縣  江口巡檢司
  龜峰巡檢司
  三魁巡檢司
  僊口巡檢司
  舥艚斗門巡檢司
  鴉陽巡檢司
  瑞安縣  梅頭巡檢司
  池村巡檢司
  寧波府    岱山巡檢司
  螺峯巡檢司
  寳陀巡檢司
  岑江巡檢司
  鄞縣   甬東巡檢司
  定海縣  長山巡檢司
  管界巡檢司
  上岸太平奧山巡檢司
  穿山巡檢司
  霞嶼奧山巡檢司
  奉化縣  塔山巡檢司
  鮚﨑巡檢司
  慈谿縣  松浦巡檢司
  向頭巡檢司
  象山縣  石浦巡檢司
  爵溪巡檢司
  趙奧巡檢司
  陳山巡檢司
  湖州府
  歸安縣  璉市巡檢司
  烏程縣  後潘村巡檢司
  大錢湖口巡檢司
  徳清縣  新市巡檢司
  下塘巡檢司
  安吉縣  獨松巡檢司
  松坑口巡檢司
  孝豐縣  天目山巡檢司
  長興縣  四安巡檢司
  臯塘巡檢司
  嘉興府
  海鹽縣  海口巡檢司
  澉浦鎮巡檢司
  秀水縣  王江涇巡檢司
  衫青閘巡檢司
  嘉善縣  魏塘鎮巡檢司
  平湖縣  白沙灣巡檢司
  乍浦鎮巡檢司
  桐鄉縣  皂林巡檢司
  江西
  南昌府
  南昌縣  市汊巡檢司
  新建縣  吳城巡檢司
  昌邑巡檢司
  烏山巡檢司
  趙家圍巡檢司
  豐城縣  柿源巡檢司
  江滸口巡檢司
  奉新縣  羅坊巡檢司
  進賢縣  鄔子巡檢司
  潤陂巡檢司
  龍山巡檢司
  寧州    定江巡檢司
  杉柿巡檢司
  八疊嶺巡檢司
  瑞州府
  髙安縣  隂崗嶺巡檢司
  新昌縣  大姑嶺巡檢司
  上髙縣  離婁橋巡檢司
  臨江府
  清江縣  清江鎮巡檢司
  新淦縣  峽江巡檢司
  柸山巡檢司
  袁州府
  宜春縣  黃圃巡檢司
  澗髙嶺巡檢司
  萍鄉縣  安樂巡檢司
  大安里巡檢司
  草市巡檢司
  萬載縣  鐡山界巡檢司
  吉安府
  廬陵縣  井崗巡檢司
  敖城巡檢司
  富田巡檢司
  永寧縣  升鄉寨巡檢司
  吉水縣  白沙巡檢司
  永新縣  栗什寨巡檢司
  禾山寨巡檢司
  新安寨巡檢司
  上坪寨巡檢司
  泰和縣  早禾市巡檢司
  花石潭巡檢司
  永豐縣  層山巡檢司
  沙溪巡檢司
  視田巡檢司
  表湖巡檢司
  萬安縣  皂口巡檢司
  灘頭巡檢司
  安福縣  羅塘巡檢司
  黃茆巡檢司
  龍泉縣  禾原巡檢司
  北鄉巡檢司
  秀洲巡檢司
  贑州府
  贑縣   長洛巡檢司
  桂源巡檢司
  磨刀寨巡檢司
  寧都縣  下河寨巡檢司
  㑹昌縣  承鄉巡檢司
  湘鄉寨巡檢司
  河口巡檢司
  雩都縣  青塘寨巡檢司
  平頭寨巡檢司
  龍南縣  下歴巡檢司
  安逺縣  板石巡檢司
  大墩巡檢司
  雙橋巡檢司
  興國縣  㢠龍寨巡檢司
  衣錦巡檢司
  信豐縣  新田巡檢司
  瑞金縣  瑞林巡檢司
  湖陂巡檢司
  石城縣  捉殺寨巡檢司
  南安府
  大庾縣  欝林鎮巡檢司
  赤石嶺巡檢司
  上猶縣  過歩鎮巡檢司
  浮龍巡檢司
  南康縣  潭口鎮巡檢司
  相安巡檢司
  建昌府
  南城縣  盧溪巡檢司
  藍田巡檢司
  南豐縣  龍池巡檢司
  新城縣  極髙巡檢司
  同安巡檢司
  廣昌縣  秀嶺巡檢司
  白水鎮巡檢司
  撫州府
  臨川縣  白竿巡檢司
  古熂巡檢司
  宜黃縣  止馬市巡檢司
  樂安縣  望仙巡檢司
  南平巡檢司
  龍義巡檢司
  廣信府
  上饒縣  鄭家坊巡檢司
  八房塲巡檢司
  玉山縣  桞都寨巡檢司
  弋陽縣  了巖寨巡檢司
  永豐縣  柘陽寨巡檢司
  鉛山縣  石佛寨巡檢司
  貴溪縣  管界寨巡檢司
  饒州府
  鄱陽縣  棠隂巡檢司
  石門巡檢司
  徳興縣  白沙巡檢司
  樂平縣  仙鶴寨巡檢司
  八澗巡檢司
  餘干縣  康山巡檢司
  浮梁縣  桃樹鎮巡檢司
  南康府
  星子縣  長嶺巡檢司
  建昌縣  蘆潭巡檢司
  都昌縣  左蠡巡檢司
  柴棚巡檢司
  九江府
  徳化縣  城子鎮巡檢司
  龍開河鎮巡檢司
  南湖觜巡檢司
  彭澤縣  峯山磯巡檢司
  馬當鎮巡檢司
  湖口縣  湖口鎮巡檢司
  茭石磯鎮巡檢司
  湖廣
  武昌府
  江夏縣  金口鎮巡檢司
  滸黃州鎮巡檢司
  鮎魚口鎮巡檢司
  武昌縣  白湖鎮巡檢司
  三江口鎮巡檢司
  赤石磯鎮巡檢司
  金子磯鎮巡檢司
  蒲圻縣  羊樓巡檢司
  嘉魚縣  簰州鎮巡檢司
  石頭口巡檢司
  興國州   富池鎮巡檢司
  黃顙口鎮巡檢司
  大冶縣  道士袱巡檢司
  黃州府
  黃岡縣  中和鎮巡檢司
  團風鎮巡檢司
  陽邏巡檢司
  赤壁磯鎮巡檢司
  黃陂縣  大城潭鎮巡檢司
  麻城縣  雙城鎮巡檢司
  虎頭關巡檢司
  羅田縣  多雲鎮巡檢司
  蘄水縣  蘭溪巡檢司
  巴河鎮巡檢司
  蘄州    茅山巡檢司
  大同鎮巡檢司
  廣濟縣  武家穴鎮巡檢司
  馬口鎮巡檢司
  黃梅縣  新開口鎮巡檢司
  清江觜鎮巡檢司
  荊州府
  江陵縣  郝穴口巡檢司
  虎渡口巡檢司
  沙市巡檢司
  石首縣  調絃口巡檢司
  公安縣  油河巡檢司
  監利縣  瓦子灣巡檢司
  窯圻巡檢司
  白螺磯巡檢司
  歸州    南邏口巡檢司
  牛口巡檢司
  興山縣  興山巡檢司
  巴東縣  石柱關巡檢司
  連天關巡檢司
  夷陵州   南津口巡檢司
  宜都縣  清江口巡檢司
  逺安縣  金竹坪巡檢司
  長陽縣  蹇家園巡檢司
  漁陽關巡檢司
  荊門州   新城鎮巡檢司
  樂鄉橋巡檢司
  仙居口巡檢司
  建陽巡檢司
  當陽縣  漳河口巡檢司
  常徳府
  桃源縣  髙都巡檢司
  白馬渡巡檢司
  龍陽縣  鼎港口巡檢司
  小江口巡檢司
  永州府
  零陵縣  髙溪市巡檢司
  東安縣  盧洪市巡檢司
  結陂市巡檢司
  祁陽縣  永隆太平市巡檢司
  江湘市巡檢司
  歸陽市巡檢司
  白水市巡檢司
  道州
  永明縣  白靣墟巡檢司
  桃川市巡檢司
  白象巡檢司
  江華縣  濤墟巡檢司
  錦岡巡檢司
  錦田寨巡檢司
  寧逺縣  白靣寨巡檢司
  寶慶府
  邵陽縣  隆囘巡檢司
  新化縣  蘇溪巡檢司
  武岡州   城歩巡檢司
  蓼溪隘巡檢司
  紫陽關巡檢司
  硤口巡檢司
  石門隘巡檢司
  新寧縣  靖位巡檢司
  辰州府    鎮溪巡檢司
  髙巖巡檢司
  沅陵縣  明溪巡檢司
  池蓬巡檢司
  㑹溪巡檢司
  盧溪縣  河溪巡檢司
  溪洞巡檢司
  院塲坪巡檢司
  辰溪縣  渡口巡檢司
  漵浦縣  龍潭巡檢司
  鎮寧巡檢司
  沅州    晃州巡檢司
  西關渡口巡檢司
  黔陽縣  安江巡檢司
  麻陽縣  巖口巡檢司
  長沙府
  長沙縣  喬口鎮巡檢司
  善化縣  暮雲市巡檢司
  湘隂縣  營田巡檢司
  湘潭縣  下攝市巡檢司
  瀏陽縣  瞿家寨巡檢司
  攸縣   鳳嶺巡檢司
  湘鄉縣  武障市巡檢司
  醴陵縣  淥口巡檢司
  茶陵州   視渡口巡檢司
  衡州府
  衡陽縣  江東巡檢司
  松栢市巡檢司
  衡山縣  雷家埠巡檢司
  安仁縣  安平巡檢司
  潭湖巡檢司
  耒陽縣  羅渡巡檢司
  桂陽州   牛橋巡檢司
  泗州寨巡檢司
  臨武縣  赤土巡檢司
  兩路口巡檢司
  藍山縣  乾溪巡檢司
  毛俊堡巡檢司
  張家陂巡檢司
  小山堡巡檢司
  大橋巡檢司
  襄陽府
  襄陽縣  油坊灘巡檢司
  雙溝巡檢司
  樊城巡檢司
  南漳縣  七里灘巡檢司
  方家堰巡檢司
  金廂坪巡檢司
  榖城縣  石花街巡檢司
  光化縣  積營巡檢司
  均州    黒虎廟巡檢司
  鄖陽府
  房縣   板橋山巡檢司
  竹山縣  尹店巡檢司
  吉陽關巡檢司
  上津縣  江口巡檢司
  鄖縣   雷峯啞巡檢司
  岳州府
  巴陵縣  鹿角巡檢司
  臨湘縣  城陵磯巡檢司
  鴨欄巡檢司
  平江縣  長夀巡檢司
  華容縣  明山古樓巡檢司
  黃家穴巡檢司
  北河巡檢司
  澧州    嘉山鎮巡檢司
  漢陽府
  漢陽縣  漢口鎮巡檢司
  沌口鎮巡檢司
  蔡店鎮巡檢司
  新灘巡檢司
  百八磯鎮巡檢司
  漢川縣  劉家隔巡檢司
  徳安府
  隨州    梅坵鎮巡檢司
  唐縣鎮巡檢司
  出山鎮巡檢司
  應山縣  平里市巡檢司
  安陸州   髙竅鎮巡檢司
  雲夢縣  興安鎮巡檢司
  孝感縣  馬溪河巡檢司
  小河溪巡檢司
  應城縣  巖山鎮巡檢司
  沔陽州   沙鎮巡檢司
  茅鎮巡檢司
  景陵縣  乾鎮巡檢司
  郴州    石陂巡檢司
  宜章縣  赤石巡檢司
  白沙巡檢司
  桂東縣  髙分巡檢司
  永興縣  安福巡檢司
  髙亭巡檢司
  桂陽縣  鎮安巡檢司
  濠村巡檢司
  益將巡檢司
  長樂山口巡檢司
  興寧縣  州門巡檢司
  靖州    零溪巡檢司
  㑹同縣  江東巡檢司
  若水巡檢司
  鎮逺巡檢司
  通道縣  播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巡檢司
  牧溪巡檢司
  綏寧縣  青坡巡檢司
  臨口巡檢司
  五寨長官司
  杜望巡檢司
  隂隆江巡檢司
  筸子坪長官司
  滑石江巡檢司















  明㑹典卷一百十三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明會典>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十四
  兵部九
  闗津一
  廵檢司
  福建
  福州府
  閩縣  五虎門官毋嶼廵檢司
  閩安鎮廵檢司
  候官縣 竹崎廵檢司
  懐安縣 五縣寨廵檢司
  福清縣 壁頭山廵檢司
  牛頭門廵檢司
  澤朗山廵檢司
  古田縣 杉洋廵檢司
  永福縣 際門廵檢司
  連江縣 北茭廵檢司
  長樂縣 松下廵檢司
  石樑蕉山廵檢司
  小祉山廵檢司
  福寜州
  松山廵檢司
  大篔簹廵檢司
  清灣廵檢司
  水澚廵檢司
  髙羅廵檢司
  延停廵檢司
  石洋廵檢司
  福安縣 白石廵檢司
  寜徳縣 東陽麻嶺廵檢司
  邵武府
  邵武縣 水口廵檢司
  光澤縣 大寺寨廵檢司
  建寜縣 西安廵檢司
  建寜府
  甌寜縣 營頭街廵檢司
  建安縣 籌嶺廵檢司
  崇安縣 分水闗廵檢司
  松溪縣 二十四都廵檢司
  東闗廵檢司
  政和縣 赤巖廵檢司
  浦城縣 盆亭廵檢司
  髙泉廵檢司
  溪源廵檢司
  壽寜縣 漁溪廵檢司
  延平府
  南平縣 大歴廵檢司
  嵢峽廵檢司
  將樂縣 萬安寨廵檢司
  尤溪縣 英果寨廵檢司
  髙才坂廵檢司
  順昌縣 仁壽廵檢司
  沙縣  北鄉寨廵檢司
  永安縣 安砂鎮廵檢司
  湖口廵檢司
  興化府
  莆田縣 迎仙寨廵檢司
  嵌頭廵檢司
  青山廵檢司
  吉了廵檢司
  小嶼廵檢司
  沖沁廵檢司
  泉州府
  晉江縣 祥芝廵檢司
  深滬廵檢司
  圍頭廵檢司
  烏潯廵檢司
  南安縣 澚頭廵檢司
  同安縣 髙浦廵檢司
  峯上廵檢司
  官澚廵檢司
  田浦廵檢司
  塔頭山廵檢司
  陳坑廵檢司
  薴溪廵檢司
  烈嶼廵檢司
  惠安縣 小岞廵檢司
  峯尾廵檢司
  獺窟廵檢司
  黃崎廵檢司
  徳化縣 安仁廵檢司
  髙鎮廵檢司
  安溪縣 源口渡廵檢司
  漳州府
  漳浦縣 洪淡廵檢司
  後葛廵檢司
  青山廵檢司
  金石廵檢司
  盤陀嶺廵檢司
  井尾廵檢司
  島尾廵檢司
  古雷廵檢司
  東沉赤山廵檢司
  龍溪縣 濠門廵檢司
  栁營江廵檢司
  海門社廵檢司
  龍巖縣 鴈門廵檢司
  東西洋廵檢司
  南靖縣 九龍嶺廵檢司
  小溪廵檢司
  寒溪廵檢司
  和溪廵檢司
  永豐廵檢司
  長泰縣 朝天嶺廵檢司
  漳平縣 歸化廵檢司
  溪南廵檢司
  桃源店廵檢司
  汀州府
  長汀縣 古城寨廵檢司
  寜化縣 安逺寨廵檢司
  武平縣 永平寨廵檢司
  象洞寨廵檢司
  清流縣 鐡石磯頭廵檢司
  連城縣 北團寨廵檢司
  歸化縣 夏陽廵檢司
  永定縣 興化鄉廵檢司
  太平廵檢司
  三層嶺廵檢司
  廣東
  廣州府
  南海縣 馬寜廵檢司
  神安廵檢司
  西南廵檢司
  三江廵檢司
  胥江廵檢司
  黃鼎廵檢司
  江浦廵檢司
  金利廵檢司
  番禺縣 鹿步廵檢司
  茭塘廵檢司
  沙灣廵檢司
  慕徳里廵檢司
  獅嶺廵檢司
  清逺縣 潖江廵檢司
  濵江廵檢司
  橫石磯廵檢司
  迴岐廵檢司
  香山縣 香山廵檢司
  小黃圃廵檢司
  東莞縣 中堂廵檢司
  京山廵檢司
  白沙廵檢司
  缺口鎮廵檢司
  官富廵檢司
  福永廵檢司
  増城縣 烏石廵檢司
  茅田廵檢司
  上龍門廵檢司
  新㑹縣 沙岡廵檢司
  牛肚灣廵檢司
  望髙廵檢司
  潮連廵檢司
  沙村廵檢司
  藥逕廵檢司
  大瓦廵檢司
  順徳縣 馬寜廵檢司
  伍斗口廵檢司
  馬岡廵檢司
  都寜廵檢司
  江村廵檢司
  紫泥廵檢司
  連州
  陽山縣 星子廵檢司
  朱岡廵檢司
  西岸廵檢司
  惠州府
  歸善縣 寛仁里廵檢司
  馴雉里廵檢司
  內外管里廵檢司
  碧甲廵檢司
  博羅縣 石灣廵檢司
  善政里廵檢司
  河源縣 忠信里廵檢司
  長吉里廵檢司
  藍口廵檢司
  海豐縣 甲子門廵檢司
  長沙港口巡檢司
  龍川縣 和平巡檢司
  通衢巡檢司
  十一都巡檢司
  興寜縣 十三都巡檢司
  水口巡檢司
  長樂縣 清溪巡檢司
  十二都巡檢司
  肇慶府
  髙要縣 三水巡檢司
  祿步巡檢司
  橫石巡檢司
  古耶巡檢司
  橫查巡檢司
  四㑹縣 南津巡檢司
  金溪巡檢司
  扶溪巡檢司
  新興縣 羅苛巡檢司
  四合巡檢司
  立將巡檢司
  陽春縣 古良巡檢司
  陽江縣 海陵巡檢司
  恩平巡檢司
  髙明縣 太平巡檢司
  徳慶州  晉康鄉巡檢司
  悅城鄉巡檢司
  都城鄉巡檢司
  開建縣 古令巡檢司
  封川縣 文徳巡檢司
  瀧水縣 建水鄉巡檢司
  開陽鄉巡檢司
  韶州府
  曲江縣 濛𣿞巡檢司
  平圃巡檢司
  仁化縣 扶溪巡檢司
  恩村巡檢司
  乳源縣 武陽巡檢司
  樂昌縣 黃圃巡檢司
  髙勝巡檢司
  羅家渡巡檢司
  英徳縣 清溪巡檢司
  象岡巡檢司
  浛光巡檢司
  洸口巡檢司
  翁源縣 桂山了巡檢司
  黃峒巡檢司
  南雄府
  保昌縣 紅梅巡檢司
  平田巡檢司
  百順巡檢司
  始興縣 黃塘巡檢司
  清化逕巡檢司
  潮州府
  海陽縣 楓洋巡檢司
  闢望巡檢司
  掲陽縣 鮀浦巡檢司
  湖口巡檢司
  北寨巡檢司
  潮陽縣 招寜巡檢司
  神泉巡檢司
  門闢巡檢司
  吉安巡檢司
  桑田巡檢司
  程鄉縣 太平鄉巡檢司
  豐順鄉巡檢司
  石窟巡檢司
  饒平縣 黃岡巡檢司
  雷州府
  海康縣 黑石巡檢司
  清道巡檢司
  遂溪縣 湛川巡檢司
  潿洲巡檢司
  徐聞縣 寜海巡檢司
  東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巡檢司
  遇賢巡檢司
  亷州府
  合浦縣 髙仰巡檢司
  珠塲巡檢司
  永平巡檢司
  欽州   如昔巡檢司kao
  管界巡檢司
  沿海巡檢司
  長墪巡檢司
  靈山縣 西鄉巡檢司
  林墟巡檢司
  瓊州府
  瓊山縣 清瀾巡檢司
  澄邁縣 澄邁巡檢司
  文昌縣 鋪前巡檢司
  青藍頭巡檢司
  㑹同縣 調囂巡檢司
  臨髙縣 田牌巡檢司
  博鋪巡檢司
  崖州   藤橋巡檢司
  抱嵗巡檢司
  通逺巡檢司
  感恩縣 延徳巡檢司
  儋州   安海巡檢司
  鎮南巡檢司
  萬州   蓮塘巡檢司
  陵水縣 牛嶺巡檢司
  髙州府
  茂名縣 赤水巡檢司
  博茂巡檢司
  電白縣 平山村巡檢司
  立石巡檢司
  信宜縣 中道巡檢司
  化州   梁家沙巡檢司
  吳川縣 寜村巡檢司
  石城縣 淩祿巡檢司
  廣西
  桂林府
  臨桂縣 蘆田市巡檢司
  兩江口巡檢司
  湘山渡巡檢司
  靈川縣 白石潭巡檢司
  千秋峽口廵檢司
  興安縣 鹽沙寨巡檢司
  唐家鋪巡檢司
  融江六洞巡檢司
  陽朔縣 白竹寨巡檢司
  伏荔市巡檢司
  都樂墟巡檢司
  古田縣 常安鎮巡檢司
  富祿鎮巡檢司
  桐木鎮巡檢司
  義寜縣 桑江口巡檢司
  永福縣 蘭麻鎮巡檢司
  桐古市巡檢司
  全州   西延巡檢司
  栁浦巡檢司
  建安巡檢司
  灌陽縣 吉寜鄉崇順里巡檢司
  栁州府
  栁城縣 東泉鎮巡檢司
  洛好鎮巡檢司
  古𣆟鎮巡檢司
  吉清鎮巡檢司
  廖洞鎮巡檢司
  來賔縣 界牌鎮巡檢司
  馬平縣 都博鎮巡檢司
  歸化鎮巡檢司
  辛興鎮巡檢司
  洛容縣 平樂鎮巡檢司
  江口鎮巡檢司
  章駱鎮巡檢司
  羅城縣 安湘鎮巡檢司
  樂善鎮巡檢司
  莫離鎮巡檢司
  武陽鎮巡檢司
  通道鎮巡檢司
  中峒鎮巡檢司
  融縣  清流鎮巡檢司
  長安鎮巡檢司
  思管鎮巡檢司
  鵝頸隘巡檢司
  保江鎮巡檢司
  西峒鎮巡檢司
  理源鎮巡檢司
  太約鎮巡檢司
  懐逺縣 潯江鎮巡檢司
  丹陽鎮巡檢司
  萬石鎮巡檢司
  宜良鎮巡檢司
  象州   鵝頸鎮巡檢司
  龍門鎮巡檢司
  尖山鎮巡檢司
  武宣縣 縣郭鎮巡檢司
  周沖巡檢司
  安永鎮巡檢司
  東鄉巡檢司
  賔州   安城鎮巡檢司
  遷江縣 羅目鎮巡檢司
  李廣鎮巡檢司
  清水鎮巡檢司
  上林縣 三畔鎮巡檢司
  思龍鎮巡檢司
  三門灘鎮巡檢司
  梧州府
  蒼梧縣 羅粒寨巡檢司
  長行鄉巡檢司
  安平鄉巡檢司
  岑溪縣 烏峽寨巡檢司
  連城鄉義平巡檢司
  藤縣  竇家寨巡檢司
  白石寨巡檢司
  赤水鎮巡檢司
  容縣  粉壁寨巡檢司
  波羅里大洞巡檢司
  懐集縣 武城鄉巡檢司
  慈樂寨巡檢司
  鬱林州
  北流縣 䨇威寨巡檢司
  博白縣 周羅寨巡檢司
  沙河寨巡檢司
  陸川縣 溫水寨巡檢司
  潯州府
  桂平縣 常林鄉巡檢司
  大黃江口巡檢司
  思隆鄉巡檢司
  大宣鄉巡檢司
  靖寜鄉巡檢司
  木盤浦巡檢司
  平南縣 武林鄉巡檢司
  秦川鄉巡檢司
  大同鄉巡檢司
  貴縣  五州寨巡檢司
  辛安寨巡檢司
  北山巡檢司
  平樂府
  平樂縣 昭平寨巡檢司
  龍平寨巡檢司
  古眉寨巡檢司
  羣峯巡檢司
  榕津寨巡檢司
  㳟城縣 西嶺寨巡檢司
  白面寨巡檢司
  鎮峽寨巡檢司
  富川縣 寨下市巡檢司
  邊蓬寨巡檢司
  白霞寨巡檢司
  賀縣  信都寨巡檢司
  沙田寨巡檢司
  樊家寨巡檢司
  大寜寨巡檢司
  白花洞口巡檢司
  荔浦縣 峯門寨巡檢司
  南源寨巡檢司
  修仁縣 麗壁市巡檢司
  南寜府
  宣化縣 那龍寨巡檢司
  遷隆寨巡檢司
  䭾演寨巡檢司
  那樓寨巡檢司
  那南寨巡檢司
  渠樂寨巡檢司
  金城寨巡檢司
  八尺寨巡檢司
  武縁縣 髙井寨巡檢司
  橫山寨巡檢司
  鏌鎁寨巡檢司
  西舍寨巡檢司
  愽澁寨巡檢司
  橫州   古江口巡檢司
  南鄉巡檢司
  水淳縣 南里鄉巡檢司
  武羅鄉巡檢司
  修徳鄉巡檢司
  慶逺府   東蘭州文州隘口巡檢司
  目州隘口巡檢司
  宜山縣 大曹鎮巡檢司
  東江鎮巡檢司
  徳勝鎮巡檢司
  懐逺鎮巡檢司
  忻城縣 三寨巡檢司
  天河縣 東禪鎮巡檢司
  思農鎮巡檢司
  歸仁鎮巡檢司
  河池縣 土堡鎮巡檢司
  金城鎮巡檢司
  都銘鎮巡檢司
  思恩縣 北蘭鎮巡檢司
  普義鎮巡檢司
  吉定鎮巡檢司
  安化鎮巡檢司
  歸恩鎮巡檢司
  荔波縣 䝉村巡檢司
  窮來巡檢司
  方村巡檢司
  思明府   永平寨巡檢司
  鎮安府   胡閏寨巡檢司
  泗城州  羅愽闗巡檢司
  四川
  成都府
  華陽縣 馬軍寨巡檢司
  資縣  銀山鎮巡檢司
  內江縣 椑木鎮巡檢司
  簡縣  龍泉鎮巡檢司
  灌縣  蠶崖鎮巡檢司
  彭縣  白石溝巡檢司
  石泉縣 馬坪口巡檢司
  資陽縣 資陽鎮巡檢司
  崇慶州  清溪口巡檢司
  漢州   三水闗巡檢司
  綿州   魏城巡檢司
  羅江縣 白馬闗巡檢司
  茂州
  汶川縣 寒水巡檢司
  重慶府
  巴縣  壁山巡檢司
  江津縣 清平巡檢司
  綦江縣 東溪巡檢司
  忠州   臨江巡檢司
  順慶府
  南充縣 北津渡巡檢司
  保寜府
  巴縣  米倉闗巡檢司
  敘州府
  富順縣 趙化鎮巡檢司
  長寜縣 鹽水壩巡檢司
  珙縣  洞門巡檢司
  髙縣  江口巡檢司
  宜賓縣 宣化巡檢司
  橫江鎮巡檢司
  筠連縣 三岔巡檢司
  䕫州府
  雲陽縣 鐵檠巡檢司
  萬縣  武寜巡檢司
  逹縣  明通巡檢司
  大寜縣 袁溪巡檢司
  大昌縣 大昌巡檢司
  瀘州   李市鎮巡檢司
  石棚鎮巡檢司
  納溪縣 納溪河口巡檢司
  江安縣 板橋巡檢司
  嘉定州  金石井巡檢司
  犍為縣 四望溪口巡檢司
  石馬灘巡檢司
  蛾眉縣 中鎮巡檢司
  蒲江縣 䨇路巡檢司
  雅州
  蘆山縣 臨闗巡檢司
  眉州   魚耶鎮巡檢司
  青神縣 犁頭灣巡檢司
  馬湖府
  泥溪長官司
  侮泥溪巡檢司
  蠻夷長官司
  寜戎巡檢司
  烏撒軍民府 可渡河巡檢司
  趙班巡檢司
  阿赫闗巡檢司
  永寜南邊界首烏撒七星闗
  巡檢司
  龍州宣撫司 明月巡檢司
  四川都司
  黃平安撫司重安渡口巡檢司
  黎州安撫司大渡河巡檢司
  酉陽宣撫司 俊寜江巡檢司
  四川行都司
  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
  龍溪巡檢司
  白水巡檢司
  打沖河巡檢司
  瀘溪巡檢司
  普濟長官司麻剌村巡檢司
  㑹川衛軍民指揮使司
  塔田渡巡檢司
  雲南
  雲南府
  昆明縣 赤水鵬巡檢司
  清水江巡檢司
  宜良縣 湯池巡檢司
  嵩明州  兎兒闗巡檢司
  安寜州  祿脿巡檢司
  祿豐縣 南平闗巡檢司
  羅次縣 煉象闗巡檢司
  大理府
  太和縣 神摩洞巡檢司
  觀音山箐口巡檢司
  金沙江巡檢司
  白羊市巡檢司
  趙州   定西嶺巡檢司
  乾海子巡檢司
  蔓神寨巡檢司
  迷途市巡檢司
  雲南縣 楚塲巡檢司
  安南坡巡檢司
  伱甸巡檢司
  赤石崖巡檢司
  鄧川州  青索鼻巡檢司
  浪穹縣 上江觜巡檢司
  下江觜巡檢司
  順盪井巡檢司
  上五井巡檢司
  十二闗巡檢司
  師井巡檢司
  箭桿塲巡檢司
  蒲草崆巡檢司
  鳳羽鄉巡檢司
  𫎇化府   様備巡檢司
  甸頭巡檢司
  備溪江巡檢司
  甸尾巡檢司
  雲龍州  雲龍甸巡檢司
  臨安府
  嶍峩縣 伽羅巡檢司
  興衣鄉巡檢司
  䝉自縣 箐口闗巡檢司
  河西縣 曲陀巡檢司
  寜州   甸苴巡檢司
  建水州  曲江巡檢司
  納更山巡檢司
  石屏州  寶秀巡檢司
  阿迷州  部舊村巡檢司
  東山口巡檢司
  曲靖軍民府
  南寜縣 白水闗巡檢司
  霑益州  松韶鋪巡檢司
  阿幢橋巡檢司
  馬龍州  魯婆伽嶺巡檢司
  楚雄府
  定逺縣 黑鹽井巡檢司
  琅井巡檢司
  㑹基闗巡檢司
  羅平闗巡檢司
  楚雄縣 呂合巡檢司
  廣通縣 回蹬闗巡檢司
  沙矣舊巡檢司
  捨資巡檢司
  鎮南州  沙橋巡檢司
  鎮南巡檢司
  英武闗巡檢司
  阿雄村巡檢司
  澂江府
  江川縣 闗索嶺巡檢司
  新興州  鐡爐闗巡檢司
  姚安軍民府
  姚州   白鹽井巡檢司
  三巢巡檢司
  普淜巡檢司
  前塲巡檢司
  普昌巡檢司
  鶴慶軍民府 觀音山巡檢司
  宣化闗巡檢司
  清水江巡檢司
  劔川州  彌沙井巡檢司
  武定軍民府
  和曲州  金沙江巡檢司
  羅摩洱巡檢司
  小甸巡檢司
  龍街闗巡檢司
  南甸縣 乾海子巡檢司
  祿勸州
  石舊縣 普渡河巡檢司
  元江軍民府 禾摩村巡檢司
  麗江軍民府
  通安州  石門闗巡檢司
  景東府   保甸巡檢司
  孟艮府
  灣甸州  摩沙勒巡檢司
  雲南都司
  騰衝軍民指揮使司
  鎮夷闗巡檢司
  龍川江巡檢司
  金齒軍民指揮使司
  沙木和巡檢司
  石甸巡檢司
  浪滄江巡檢司
  水眼巡檢司
  金齒巡檢司
  甸頭巡檢司
  永平縣 打牛坪巡檢司
  上甸定夷闗巡檢司
  貴州
  思安府
  𭒀川縣 都儒五堡三坑等處巡檢司
  石阡府   板橋巡檢司
  永寜州   盤江巡檢司
  貴州宣慰使司沙溪巡檢司
  六廣河巡檢司
  的澄河巡檢司
  黃沙渡巡檢司
  貴州都司
  都勻衛軍民指揮使司
  獨山鎮巡檢司
  河南
  開封府
  鄭州
  汜水縣 古崤闗巡檢司
  陳州   界首巡檢司
  西華縣 常社巡檢司
  項城縣 香臺巡檢司
  南頓巡檢司
  歸徳州  丁家道口巡檢司
  寜陵縣 桃源集巡檢司
  河南府
  孟津縣 孟津巡檢司
  永寜縣 髙門闗巡檢司
  崇陽鎮巡檢司
  鞏縣  黒石渡巡檢司
  嵩縣  舊縣巡檢司
  沒大嶺巡檢司
  沔池縣 南村巡檢司
  陜州   硤石巡檢司
  靈寶縣 號畧鎮巡檢司
  盧氏縣 杜館鎮巡檢司
  朱陽巡檢司
  欒川鎮巡檢司
  彰德府
  磁州   車騎闗巡檢司
  武安縣 固鎮巡檢司
  涉縣  偏店巡檢司
  衛輝府
  輝縣  侯趙川巡檢司
  鴨子口巡檢司
  懐慶府
  濟源縣 邵源鎮巡檢司
  南陽府
  唐縣  桐柏鎮巡檢司
  泌陽縣 象河巡檢司
  鄧州
  內鄉縣 金斗山巡檢司
  西峽口巡檢司
  淅川縣 花園頭巡檢司
  汝州
  魯山縣 歇馬嶺巡檢司
  汝寜府
  汝陽縣 真陽鎮巡檢司
  陽埠巡檢司
  信陽州
  確山縣 竹溝巡檢司
  明港巡檢司
  羅山縣 大勝闗巡檢司
  九里闗巡檢司
  光州
  光山縣 沙窩鎮巡檢司
  固始縣 朱臯鎮巡檢司
  息縣  楊莊店巡檢司
  陜西
  西安府
  商州   武闗巡檢司
  豐陽巡檢司
  洛南縣 石家坡巡檢司
  三要巡檢司
  山陽縣 竹林闗巡檢司
  商南縣 富水堡巡檢司
  鎮安縣 舊縣巡檢司
  三岔巡檢司
  五郎壩巡檢司
  耀州
  同官縣 金鎻闗巡檢司
  三水縣 石門巡檢司
  邠州   宜祿巡檢司
  延安府
  安塞縣 敷政巡檢司
  保安縣 順寜巡檢司
  鄜州   直羅巡檢司
  洛川縣 鄜城巡檢司
  綏徳州  官菜園渡口巡檢司
  米脂縣 碎金鎮巡檢司
  鳳翔府
  寶鷄縣 益門鎮二里散闗巡檢司
  虢川巡檢司
  麟遊縣 石窯巡檢司
  隴州   龍安巡檢司
  故闗大寨巡檢司
  香泉巡檢司
  鞏昌府
  安定縣 巉口巡檢司
  成縣  黃渚巡檢司
  㑹寜縣 青家驛巡檢司
  階州   七防闗巡檢司
  秦州   髙橋巡檢司
  禮縣  漩水巡檢司
  板橋山巡檢司
  清水縣 盤嶺巡檢司
  徽州   虞闗巡檢司
  臨洮府
  狄道縣 摩雲嶺巡檢司
  渭源縣 分水嶺巡檢司
  蘭州   河橋巡檢司
  河州   定𦍑巡檢司
  平涼府
  華亭縣 瓦亭巡檢司
  三鄉巡檢司
  馬鋪嶺巡檢司
  開城縣 固原巡檢司
  鎮原縣 平安寨巡檢司
  涇州   金家凹巡檢司
  慶陽府   靈州巡檢司
  合水縣 華池巡檢司
  安化縣 定邊巡檢司
  槐安巡檢司
  馬驛闗巡檢司
  寜州   襄樂巡檢司
  真寜縣 雕嶺巡檢司
  漢中府
  褒城縣 鷄頭闗巡檢司
  畧陽縣 九股樹巡檢司
  鳳縣  留壩巡檢司
  金州   乾祐巡檢司
  洵陽縣 閭闗巡檢司
  石泉縣 池河巡檢司
  山東
  濟南府
  歴城縣 堰頭鎮巡檢司
  長清縣 石都寨巡檢司
  肥城縣 大石巡檢司
  武定州  清河鎮巡檢司
  海豐縣 大沽河海口巡檢司
  樂陵縣 舊縣鎮巡檢司
  泰安州  泰安巡檢司
  新泰縣 上四莊巡檢司
  濱州
  霑化縣 久山鎮巡檢司
  利津縣 豐國鎮巡檢司
  兗州府
  嶧縣  鄒烏鎮巡檢司
  濟寜州  魯橋巡檢司
  鉅野縣 安興墓巡檢司
  曹州
  曹縣  安陵巡檢司
  東平州  金線閘口巡檢司
  平隂縣 滑口鎮巡檢司
  沂州   羅滕鎮巡檢司
  費縣  闗陽川巡檢司
  毛陽鎮巡檢司
  萊州府
  掖縣  柴葫寨巡檢司
  海滄巡檢司
  平度州  亭口鎮巡檢司
  昌邑縣 魚兒鎮巡檢司
  濰縣  固堤店巡檢司
  膠州   古鎮巡檢司
  逢猛巡檢司
  即墨縣 栲栳島巡檢司
  登州府
  蓬萊縣 楊家店巡檢司
  髙山巡檢司
  福山縣 孫大川鎮巡檢司
  黃縣  馬停鎮巡檢司
  招逺縣 東良海口巡檢司
  萊陽縣 行村寨巡檢司
  寜海州  乳山寨巡檢司
  文登縣 赤山寨巡檢司
  辛汪寨巡檢司
  溫泉鎮巡檢司
  東昌府
  清平縣 魏家灣巡檢司
  臨清州
  館陶縣 南館陶巡檢司
  髙唐州
  武城縣 甲馬營巡檢司
  夏津縣 裴家圏巡檢司
  濮州
  范縣  水保巡檢司
  青州府
  益都縣 顔神鎮巡檢司
  樂安縣 髙家港巡檢司
  樂安巡檢司
  諸城縣 南龍灣海口巡檢司
  信陽鎮巡檢司
  壽光縣 廣陵鎮巡檢司
  臨胊縣 穆陵闗巡檢司
  䝉隂縣 紫金闗巡檢司
  莒州   葛溝店巡檢司
  十字路巡檢司
  日照縣 夾倉鎮巡檢司
  山西
  太原府
  祁縣  龍舟谷巡檢司
  靜樂縣 婁煩巡檢司
  故鎮巡檢司
  臨縣  尅狐寨巡檢司
  石州   赤堅嶺巡檢司
  忻州   沙溝巡檢司
  忻州寨西巡檢司
  牛尾莊巡檢司
  代州   太和嶺巡檢司
  水勤口巡檢司
  胡峪北口巡檢司
  崞縣  陽武峪巡檢司
  蘆板寨巡檢司
  吊橋嶺巡檢司
  五臺縣 髙洪口巡檢司
  飯僊山巡檢司
  大峪口巡檢司
  繁峙縣 北樓口巡檢司
  平州嶺巡檢司
  茹越口巡檢司
  岢嵐州  岢嵐鎮巡檢司
  嵐縣  鹿徑嶺巡檢司
  興縣  孟家谷巡檢司
  界河口巡檢司
  保徳州  得馬水巡檢司
  平陽府
  蒲縣  張村岔巡檢司
  絳州
  垣曲縣 橫嶺背巡檢司
  蒲州
  河津縣 禹門渡巡檢司
  臨晉縣 吳王寨巡檢司
  潼闗衛   風陵渡巡檢司
  永樂鎮巡檢司
  大慶闗巡檢司
  隰州
  永和縣 永和闗巡檢司
  石樓縣 上平闗巡檢司
  大寜縣 馬鬬闗巡檢司
  吉州   平渡闗巡檢司
  烏仁闗巡檢司
  鄉寜縣 龍尾磧巡檢司
  解州   長樂巡檢司
  鹽池巡檢司
  安邑縣 聖惠鎮巡檢司
  平陸縣 白浪渡巡檢司
  沙澗茅津渡巡檢司
  芮城縣 陌底渡巡檢司
  霍州
  靈石縣 靈石口巡檢司
  大同府
  朔州   神池口巡檢司
  蔚州   石門口巡檢司
  美峪巡檢司
  九宮口巡檢司
  渾源州  磁窯口巡檢司
  亂嶺闗巡檢司
  澤州   橫望鎮巡檢司
  沁水縣 東烏嶺巡檢司
  汾州   黃蘆嶺巡檢司
  平遙縣 普同村巡檢司
  介休縣 闗子嶺巡檢司
  潞州
  襄垣縣 五㠝山巡檢司
  黎城縣 吾兒峪巡檢司
  沁州
  沁源縣 綿上巡檢司
  遼州   十八盤巡檢司
  榆社縣 黃花嶺巡檢司
  和順縣 黃榆嶺巡檢司
  松子嶺巡檢司
  斷𤼵逃軍囚徒
  諸司職掌
  凡各處巡檢司弓兵並老人里甲人等獲解內外衛所逃軍及囚徒無引人並販賣私塩犯人等項到部審問明白一次二次在逃囚軍本部照例刺字依律杖斷原伍舊軍並餘丁照例刺字若係在京軍人調𤼵外衛在外衛所軍人仍𤼵原衛着役隨營塩徒編發充軍私塩進納載塩船隻驢匹入官原捕弓兵人等照例給賞其有徵進在逃並三次在逃軍人及囚徒無引等項俱送法司並原問衙門查照𤼵落
  事例
  洪武二十七年令凡在逃為事囚軍送原問衙門查照𤼵落在京舊伍正軍在逃一次紀罪𤼵衛着役二次依律的決調外衛在外舊伍正軍並囚軍戸丁補役人丁一次二次𤼵原衛依律的決着役逃三次者俱送法司問罪 宣徳四年令凡逃軍三犯者監𠉀申詳依律處決先以戸丁解補 正統二年令逃軍一次二次者記罪免工作𤼵原衛着役三犯處決勾補戸丁調𤼵外衛若係老疾者依律收贖別選壯丁補調 𢎞治十一年令今後各王府軍校逃囘在京潛住者錦衣衛五城兵馬司訪察得獲押𤼵極邊衛分充軍窩藏及兩隣不首者一體𤼵遣充軍 十三年奏准居庸山海等闗隘引送口外邊衛逃軍過闗並守把盤詰之人賣放者俱問𤼵邊衛充軍
  凡雜犯死罪立功做工在逃者行提問罪解至配所從新立功拘役若立功逃囘生事害人者立功滿日就註彼處衛所終身帶俸差操
  凡問𤼵充軍人犯逃囘原犯真犯死罪免死充軍者照依原問死罪處決雜犯死罪以下充軍者問罪枷號三個月改𤼵極邊衛分充軍
  凡撥置王府軍民人等問𤼵充軍逃囘再犯者許隣里火甲諸人首告所在官司即便緝拏問罪枷號三箇月改調極邊煙瘴衛分永逺充軍若影射藏匿及占恡不𤼵者就將輔導官叅䆒隣里火甲知而不首者各治以罪
  凡盤獲私販硫黃五十斤熖硝一百斤以上者問罪硝黃入官賣與外夷者不拘多寡比照私將軍器出境律條坐罪其合成火藥賣與鹽徒者問𤼵邊衛充軍兩隣知而不舉者各治以罪
  烽堠謂煙墩也
  諸司職掌
  凡邊防去處合設煙燉並看守堠夫務必時加提調整㸃須要廣積稈草晝夜輪流看望遇有𦂳急晝則舉煙夜則舉火接遞通報毋致損壊有悞軍情聲息
  事例
  永樂十一年令築煙墩髙五丈有奇四圍城髙一丈五尺外開壕塹釣橋門道上置水櫃煖月盛水寒月盛冰墩置官軍守瞭以繩梯上下 天順二年令墩上設懸樓礧木塌窖賺坑 成化二年令邊堠舉放𤇺砲若見敵一二人至百餘人舉放一𤇺一砲五百人二烽二砲千人以上三𤇺三砲五千以上四𤇺四砲萬人以上五烽五砲傳報得宜致尅敵者准奇功違者處以軍法
  聲息
  各邊聲息舊例武選司掌行今歸本司具載事例於此
  事例
  凡各邊奏報一應聲息具奏行移隄備其有重大賊情應出師征勦及地方軍馬數少應調兵䇿應者計處具奏定奪 𢎞治十三年奏准各處巡撫巡按等官遇有報到賊情即行都布按三司分巡分守及掌印官嚴督捕盜官兵人等緝捕如有隠蔽賊情不行開報事發之日應提問者就便拏問應叅奏者奏請拏問畢日一二次不報者住俸挨補三次不報者戴罪挨補至四次以上不報者不分軍民職官俱監候奏請降等敘用
  圖本
  戸部所掌有圖志而諸邊疆界各有圖本以覽知地形為守禦之計者則屬本部故列於此
  諸司職掌
  凡天下要衝及險阻去處各畫圖本並軍人版籍須令所司成造送部務知險易
  事例
  成化元年令圖本戸口文冊俱限三年一次造報 𢎞治元年定圖本及官軍戸口馬騾文冊限期在京並北直𨽻衛所大寜萬分二都司限二月南京並南直𨽻中都河南浙江江西山東遼東山西等都司限三月終陜西福建湖廣限四月終貴州四川及陜西行都司限五月終兩廣雲南限六月終其圖本自各邊沿海以至腹裏都司一體造報
  計開造圖冊地方
  陜西      寜夏
  甘肅      四川
  貴州      兩廣
  雲南      湖廣
  河南      遼東
  大同      宣府
  山西      山東
  延綏等處    松潘等處
  鄖陽等處    鳳陽等處
  蘇松等處    鴈門等關
  紫荊等闗    薊州等處
  順天等府    腹裏城池各都司總造


  明㑹典卷一百十四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明會典>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十五
  兵部十
  車駕清吏司
  諸司職掌
  郎中員外郎主事掌邦國輿輦車乘及天下傳驛廐牧
  鹵簿
  鹵簿儀仗陳設𨽻本部諸司職掌所載與後來増定詳畧不同間有未經該載者今並列於後若造作制度則別具工部職掌
  諸司職掌
  凡正旦冬至聖節㑹同錦衣衛陳鹵簿大駕於殿之東西須要各依次序毋得錯亂有失朝儀
  黃麾一對    降引旛五對
  告止旛五對   傳教旛五對
  信旛五對    龍頭竿五對
  戈氅十對     㦸氅十對
  儀鍠氅十對    朱雀幢一
  𤣥武幢一     青龍幢一
  白虎幢一     金節三對
  豹尾二對     羽葆幢三對
  梧杖三對     立𠇊 -- 瓜三對
  臥𠇊 -- 瓜三對     儀刀三對
  㦸十二對     斑劍三對
  響節十二對    龍㦸三對
  鐙仗三對     金鉞三對
  骨朶三對     金水罐一
  金盆一      金腳踏一
  金馬杌一     鞍籠一
  紅紗燈籠一對   紅油紙燈籠三對紫羅素方傘四把  紅羅素方傘四把黃羅直柄繡傘四把 紅羅曲柄繡傘四把紅羅單龍扇十把  黃羅單龍扇十把黃羅雙龍扇二十把 紅羅雙龍扇二十把紅羅素扇二十把  黃羅素扇二十把紅羅繡雉方扇十二把
  紅羅繡花扇十二把 玉輅一乘
  大輅一乘     九龍車一乘
  步輦一乘     馬十二匹
  永樂三年増定
  肅靖旗一對    金鼓旗一對
  金龍畫角二十四枝 鼓四十八靣
  金四面      金鉦四面
  杖鼓四箇     笛四管
  板四串      白澤旗一對
  門旗四對     黃旗四十面
  金龍旗十二面   日月旗二面
  風雲雷雨旗四面  木火金水土星旗五面列宿旗二十八面 北斗旗一面
  東嶽旗一面   南嶽旗一面
  中嶽旗一面   西嶽旗一面
  北嶽旗一面   江河淮濟旗四面
  青龍旗一面   白虎旗一面
  朱雀旗一面   𤣥武旗一面
  天鹿旗一面   天馬旗一面
  鸞旗一面    麟旗一面
  熊旗一面    羆旗一面
  紅纛二把    皂纛一把
  紅節二把    小銅角二箇
  大銅角二箇   纓頭一箇
  豹尾一箇    麾一把
  戱竹一對    簫十二管
  笙十二攅    龍笛十二管
  頭管十二管   方響四架
  𥱧八架     琵琶八把
  箜篌八把    杖鼓三十六箇
  板四串     大鼓二面
  弓矢百副    御杖六十根
  誕馬二十四匹  領頭六對
  黃麾一對    絳引旛五對
  傳教旛五對   告止旛五對
  信旛五對    龍頭竿五對
  豹尾二對    儀鍠氅十對
  戈氅十對    㦸氅十對
  單㦸三對    龍㦸三對
  斑劍三對    梧杖三對
  立𠇊 -- 瓜三對    臥𤓰三對
  儀刀三對    金鐙三對
  金鉞三對    骨朶三對
  羽葆幢五對   青龍幢一
  白虎幢一     朱雀幢一
  𤣥武幢一     響節十二對
  金節三對     方天㦸十二對
  鳴鞭四條     金馬杌一
  金交椅一     金腳踏一
  金水盆一     金水罐一
  金香爐一     金香盒一
  金唾盂一     金唾壺一
  拂子四把     紅紗燈籠六對
  紅油紙燈籠三對  魫燈三對
  紫羅素方傘四把  紅羅素方傘四把紅羅直柄華葢繡傘四把
  紅羅曲柄繡傘四把 黃羅直柄繡傘四把紅羅直柄繡傘四把
  黃羅曲柄繡傘二把銀鈴全
  青羅銷金傘三把  紅羅銷金傘三把黃羅銷金傘三把  白羅銷金傘三把黒羅銷金傘三把
  黃油絹銷金雨傘一把
  紅羅繡花扇十二把
  紅羅繡雉方扇十二把
  紅羅單龍扇十把  黃羅單龍扇十把紅羅雙龍扇二十把 黃羅雙龍扇二十把紅羅素扇二十把  黃羅素扇二十把壽扇二把
  黃羅銷金九龍傘一把
  黃羅曲柄繡九龍傘一把
  仗馬六匹     硃紅馬杌四箇
  鞍籠二箇     金銅玲瓏香爐一
  寶匣一座     板轎一乘
  步輦一乘     大涼步輦一乘
  大馬輦一乘    小馬輦一乘
  玉輅一乘     大輅一乘
  黃帳房一座
  丹陛駕
  凡常日奉天門早朝設丹陛駕於午門外及金水橋南
  單龍㦸三對    雙龍㦸三對
  斑劍三對     梧杖三對
  儀刀三對     立𤓰三對
  臥𤓰三對     鐙杖三對
  金鉞三對     骨朶三對
  單龍扇二十把   雙龍扇二十把
  黃葢傘二把    黃曲柄傘二把
  五方傘五把    鳴鞭四條
  弓矢五十副
  太后鹵簿
  紅杖一對     清道旗一對
  黃麾一對     絳引旛三對
  傳教旛二對    告止旛二對
  信旛二對     龍頭竿五對
  儀鍠氅五對    戈氅五對
  㦸氅五對     梧杖三對
  立𤓰三對     臥𤓰三對
  儀刀三對     斑劍三對
  鐙杖三對     金鉞三對
  骨朶三對     響節六對
  羽葆幢二對    紫方傘二把
  紅方傘二把    黃銷金傘一把
  黃繡曲柄傘二把  紅繡傘一把
  紅素圓傘二把   紅繡雉方扇六把紅繡花圓扇六把  青繡方扇六把
  紅羅素圓扇六把  黃羅素圓扇六把
  拂子二把     紅紗燈籠二對
  紅油紙燈籠一對  魫燈一對
  金交椅一把    金腳踏一箇
  金水盆一箇    金水罐一箇
  金香爐一箇    金香金一箇
  金唾盂一箇    金唾壺一箇
  行障二葉     坐障一葉
  輅一乘      安車一乘
  太皇太后鹵簿同前
  中宮鹵簿
  紅杖一對     清道旗一對
  黃麾一對     絳引旛三對
  傳教旛二對    告止旛二對
  信旛二對     龍頭竿五對
  儀鍠氅五對    戈氅五對
  㦸氅五對     梧杖三對
  立𤓰三對     臥𤓰三對
  儀刀三對     斑劍三對
  鐙杖三對     金鉞三對
  骨朶三對     響節六對
  羽葆幢二對    紫方傘二把
  紅方傘二把    黃銷金傘一把
  黃繡曲柄傘二把  紅繡傘一把
  紅素圓傘二把   紅繡雉方扇六把紅繡花圓扇六把  青繡方扇六把
  紅羅素圓扇六把  黃羅素圓扇六把
  拂子二把     紅紗燈籠二對
  紅油紙燈籠一對  魫燈一對
  金交椅一把    金腳踏一箇
  金水盆一箇    金水罐一箇
  金香爐一箇    金香盒一箇
  金唾盂一箇    金唾壺一箇
  行障二葉     坐障一葉
  輅一乘      安車一乘
  羽儀
  諸司職掌
  凡郊祀弔䘮臨祭車駕出入合用某等羽儀導引㑹同錦衣衛須要各依定製陳布毋得相參
  事例
  一郊祀鹵簿大駕全設前期視牲用丹陛駕
  一祭社稷鹵簿大駕內去白澤旗以下至𤣥武豹尾大涼步輦至大輅不設餘同郊祀
  一祭太廟
  一祭山川並與社稷同
  一耕籍田
  一幸太學俱用鹵簿大駕



  明㑹典卷一百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十六
  兵部十一
  儀仗
  諸司職掌
  凡皇太子親王出入合用儀仗依制陳導如有損壊移咨工部如法修飾
  皇太子儀仗
  諸司職掌
  金交椅一把腳踏全 金盆罐一副手巾全紅紵絲拜褥一條  青孔雀扇六把
  青花扇四把    青方扇四把
  紅繡直柄傘二把銀鈴全青方傘二把
  紅羅銷金傘一把  紅羅銷金雨傘一把
  羽葆幢三對    絳引旛一對
  儀鍠氅三對    戈氅三對
  㦸氅三對    金節二對
  響節六對    骨朶二對
  金鉞二對    金鐙二對
  立𤓰二對    臥𤓰二對
  儀刀二對    斑劍二對
  梧杖二對    㦸六對
  紗燈三對    魫燈三對
  帳房一座    幃幕一對
  金馬杌一副
  永樂三年增定
  令旗一對    清道旗二對
  幰弩一張    刀盾十對
  弓箭二十副   白澤旗二面
  青旗二面    紅旗二面
  黃旗二面    白旗二面
  黒旗二面    青素旗二十面
  金鼓旗二面   金龍畫角十二枝
  花匡鼓二十四面 掆鼓二面
  金鉦二面    金二面
  板二串     笛二管
  杖鼓二箇    小銅角一對
  大銅角一對   纓頭一箇
  戱竹一對    大鼓一面
  板一串     杖鼓十二箇
  龍笛二管    笙二攅
  箜篌二把    𥱧二架
  琵琶二把    方響二架
  頭管二管    簫二管
  領頭四對    絳引旛一對
  傳教旛一對   告止旛一對
  信旛一對    羽葆幢三對
  儀鍠氅三對   戈氅三對
  㦸氅三對     梧杖二對
  儀刀二對     斑劍二對
  金鉞二對     立𤓰二對
  臥𤓰二對     骨朶二對
  鐙杖二對     殳義一對
  㦸十對      矟十對
  夾矟一對     麾一把
  幢一把      節一把
  金節二對     響節六對
  青方傘二把    紅方傘二把
  紅銷金傘一把   紅繡直柄圓傘一把紅繡曲柄圓傘二把 紅繡直柄傘二把銀鈴全
  紅圓傘二把    青圓傘二把
  紅油絹銷金雨傘一把
  青繡孔雀圓扇六把 青繡花圓扇四把紅繡花圓扇四把  紅繡孔雀方扇四把青繡花方扇四把 誕馬八匹
  鞍籠一箇    金馬杌一箇
  金交椅一把   金腳踏一箇
  拂子二把    紅紵絲拜褥一條
  金水盆一箇   金水罐一箇
  金香爐一箇   金香盒一箇
  金唾盂一箇   金唾壺一箇
  紅紗燈籠三對  紅油紙燈籠三對
  魫燈三對    仗馬二匹
  鞍籠二箇    金輅一乘
  青帳房一座
  親王儀仗世子同
  諸司職掌
  金交椅一把腳踏全 間抹金盆罐一副金香爐一箇   抹金銀香盒一箇
  斑劍一對    儀刀四對
  梧杖一對     響節四對
  羽葆幢一對    絳引旛一對
  骨朶一對     臥𤓰一對
  立𤓰一對     金鉞一對
  金鐙一對     儀鍠氅一對
  殳義一對     傳教旛一對
  信旛一對     告止旛一對
  金節一對     挑心節一把
  麾幢一對     㦸十對
  夾矟一對     矟十對
  盾十對      戈氅一對
  㦸氅一對     紅羅銷金圓傘一把紅羅曲葢繡傘二把 紅羅繡圓傘二把紅羅繡方傘四把  紅羅素圓傘二把紅羅素方傘二把  紅絹銷金雨傘一把紅羅繡方扇四把  紅羅繡圓扇四把青羅繡孔雀圓扇六把
  紅紗燈籠一對
  永樂三年増定
  令旗一對     清道旗二對
  㦥弩一張     刀盾十對
  弓箭二十副    白澤旗一對
  金鼓旗一對    畫角十二枝
  花匡鼓二十四面  杖鼓二箇
  金鉦二面     鑼二面
  掆鼓二面     板一串
  笛二管      小銅角一對
  大銅角一對    戲竹一對
  大鼓一面     板一串
  杖鼓十二面    笛四管
  頭管四管     絳引旛一對
  傳教旛一對    告止旛一對
  信旛一對     儀鍠氅一對
  戈氅一對     㦸氅一對
  梧杖一對     儀刀二對
  班劍一對     立𤓰一對
  臥𤓰一對     骨朶一對
  金鉞一對     金鐙一對
  殳義一對     㦸十對
  矟十對      夾矟一對
  麾一把      幢一把
  節一把      響節四對
  紫方傘二把    紅方傘二把
  紅銷金傘一把   紅繡圓傘一把
  紅曲柄傘二把   紅油絹銷金雨傘一把青繡圓扇四把   紅繡圓扇四把
  紅繡方扇四把   誕馬八匹
  鞍籠一箇     金馬杌一箇
  拂子二把     間抹金銀交椅一把間抹金銀腳踏一箇 間抹金銀水盆一箇間抹金銀水罐一箇 渾抹金銀香爐一箇渾抹金銀香盒一箇 間抹金銀唾盂一箇間抹金銀唾壺一箇 紅紵絲拜褥一條紅紗燈籠二對   紅油紙燈籠二對
  魫燈一對     象輅一乘
  帳房一座
  郡王儀仗
  永樂三年
  令旗一對     青道旗一對
  㦥弩一張     刀盾八對
  弓箭十八副    金鼓旗一對
  畫角十枝     花匡鼓二十面
  掆鼓一面     金鉦一面
  鑼二面      板一串
  笛二管      戲竹一對
  大鼓一面     板一串
  杖鼓八面     笛四管
  頭管四管     絳引旛一對
  傳教旛一對    告止旛一對
  信旛一對     梧杖一對
  儀刀二對     立𤓰一對
  骨朶一對     斧一對
  㦸八對      矟八對
  麾一把      幢一把
  節一把      響節三對
  紅銷金圓傘一把  紅圓傘一把
  紅曲柄傘二把   紅方傘二把
  青圓扇四把    紅圓扇四把
  誕馬四匹     鞍籠一箇
  間抹金銀馬杌一箇 拂子二把
  間抹金銀交椅一把腳踏全
  間抹金銀水盆一箇 間抹金銀水罐一箇渾抹金銀香爐一箇 渾抹金銀香盒一箇紅紵絲拜褥一條  紅紗燈籠二對
  魫燈一對     帳房一座
  皇妃儀仗
  永樂三年
  紅杖一對     青道旗一對
  絳引旛一對    戈氅一對
  㦸氅一對     儀鍠氅一對
  梧杖一對     儀刀一對
  班劍一對     立𤓰一對
  臥𤓰一對     鐙杖一對
  骨朶一對     金鉞一對
  響節二對     青方傘二把
  紅繡圓傘一把   紅繡方扇四把
  紅花圓扇四把   青繡圓扇四把
  間抹金銀交椅一把 間抹金銀腳踏一箇
  拂子二把     間抹金銀水盆一箇間抹金銀水罐一箇 間抹金銀香爐一箇間抹金銀香盒一箇 間抹金銀唾盂一箇間抹金銀唾壺一箇 紅紗燈籠二箇
  鳳轎一乘     行障二葉
  坐障一葉
  東宮妃儀仗
  永樂三年
  紅杖一對     清道旗一對
  絳引旛一對    儀鍠氅一對
  戈氅一對     㦸氅一對
  梧杖一對     儀刀一對
  班劍一對     立𤓰一對
  臥𤓰一對     鐙杖一對
  骨朶一對     金鉞一對
  響節二對     青方傘二把
  紅繡圓傘一把   紅素圓傘二把
  紅繡方扇四把   紅繡花圓扇四把青繡圓扇四把   渾抹金銀交椅一把渾抹金銀腳踏一箇 拂子二把
  渾抹金銀水盆一箇 渾抹金銀水罐一箇渾抹金銀香爐一箇 渾抹金銀香盒一箇紅紗燈籠二對   鳳轎一乘
  小轎一乘     行障二葉
  坐障一葉
  親王妃儀仗公王世子妃同
  紅杖一對     清道旗一對
  絳引旛一對    㦸氅一對
  梧杖一對     儀刀一對
  班劍一對     立𤓰一對
  臥𤓰一對     骨朶一對
  鐙杖一對     響節二對
  青方傘二把    紅彩畫雲鳳傘一把青孔雀圓扇四把  紅花圓扇四把
  間抹金銀交椅一把 間抹金銀腳踏一箇間抹金銀水盆一箇 間抹金銀水罐一箇紅紗燈籠二對   拂子二把
  鳳轎一乘     小轎一乘
  行障二葉     坐障一葉
  郡王妃儀仗
  永樂三年
  紅杖一對     清道旗一對
  絳引旛一對    㦸氅一對
  梧杖一對     班劍一對
  立𤓰一對     骨朶一對
  響節一對     青方傘二把
  紅圓傘一把    青圓扇二把
  紅圓扇二把    間抹金銀交椅一把間抹金銀腳踏一箇 拂子二把
  紅紗燈籠一對   間抹金銀水盆一箇間抹金銀水罐一箇 翟轎一乘
  行障二葉     坐障一葉
  郡主儀仗
  永樂三年
  紅杖一對     清道旗一對
  班劍一對     梧杖一對
  立𤓰一對     骨朶一對
  響節一對     青方傘一把
  紅圓傘一把    青圓扇二把
  紅圓扇二把    間抹金銀交椅一把間抹金銀腳踏一箇 間抹金銀水盆一箇間抹金銀水罐一箇 拂子二把
  翟轎一乘     行障二葉
  坐障一葉













  明㑹典卷一百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十七
  兵部十二
  侍衛
  朝廷侍衛將軍等項人員各設官統領凡正旦冬至聖節三大朝㑹大祀誓戒冊封遣祭傳制御殿則用全直常朝則更畨其衣甲器仗及陳列位次各有定製具列於後
  事例
  凡大朝御殿華葢殿導駕錦衣衛將軍十人金盔甲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盝頂門將軍八人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
  奉天殿御座左右將軍一百十八人錦衣衛九十八人四十二人金盔甲十六人明盔甲俱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二十人明盔甲懸金牌執大紅刀二十人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三千營二十人十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執金𤓰十人盔甲如前懸金牌弓矢佩刀
  簾下錦衣衛將軍四人金盔甲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殿門將軍三十六人錦衣衛十六人金盔甲金牌佩刀執金𤓰三千營二十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弓矢佩刀傘下錦衣衛將軍六人
  扇頭二人
  殿角及石柱各二人俱金盔甲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丹陛將軍六十人錦衣衛二十人四人金盔甲十六人明盔甲俱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三千營四十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執大紅刀
  上下纒腰將軍三十四人錦衣衛四人金盔甲金牌佩刀執金𤓰三千營三十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執鵓鴿頭刀
  上下踏凳將軍三十二人錦衣衛十六人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刀執鐡𤓰三千營十六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弓矢佩刀
  東西戧廊將軍十六人錦衣衛八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執金𤓰三千營八人盔甲如前懸金牌弓矢佩刀中左中右門將軍十六人錦衣衛八人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三千營八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弓矢佩腰刀
  丹墀左右將軍二千八百五十六人錦衣衛一千六十有六人九百五十二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弓矢佩刀五十人紅皮盔戧金甲五十人紅皮盔描銀甲俱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十四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執開鞘大刀三千營一千七百九十人一千三百有十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弓矢佩刀執金𤓰及大黒刀四百八十人明盔甲懸金牌弓矢佩刀俱重行長擺
  丹墀四隅錦衣衛將軍二百人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刀作四隊周圍五軍官軍二千人紅盔青甲執義刀及金鎗作四十隊
  奉天門將軍二十四人錦衣衛八人金盔甲八人明盔甲四人紅盔青甲三千營四人紅盔青甲俱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
  東西角門將軍二十四人錦衣衛十六人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三千營八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弓矢佩刀
  金水橋三千營將軍八人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弓矢腰刀
  左右品牌三千營將軍各八人
  左右順門各四人
  東西城路各二人俱紅盔青甲懸金牌弓矢腰刀凡常朝御奉天門
  掌領侍衛官三員管大漢將軍及府軍前衛帶刀官一員管紅盔將軍一員管義刀官軍俱鳳翅盔鎖子甲懸金牌佩繡春刀直左右䦨干首
  錦衣衛將軍二十四人明盔甲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列䦨干內
  勲衛散騎舍人四員府軍前衛官二十員明盔鎖子甲懸金牌佩刀夾左右陛
  錦衣衛指揮一員常服懸金牌列御道西千戸二員百戸十員俱常服懸金牌列其下
  錦衣衛將軍八人明盔甲懸金牌佩刀夾御道左右八人明盔甲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掖兩陛下四人明盔甲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直左右石匱
  錦衣衛將軍二十人三千營將軍二十人俱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刀直左右踏蹬
  錦衣衛將軍二十八人明盔甲懸金牌佩刀執金𤓰二十八人明盔甲懸金牌執大紅刀列丹墀文武班後四十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執金𤓰四十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執大刀次之六十六人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刀又次之三千營將軍七百二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執𤓰刀次錦衣衛將軍後二百四十人明盔甲懸金牌弓矢器仗又次之
  五軍營官軍五百人紅盔青甲銅牌執義刀次三千營將軍後五百人披執如前列金水橋南
  旗守等衛官四十員常服懸金牌佩刀列義刀後錦衣衛將軍八人明盔甲懸金牌佩刀執金瓜八人紅盔青甲懸金牌佩刀執鐡瓜三千營將軍八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弓矢佩刀列金水橋左右
  錦衣衛將軍八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弓矢佩刀三千營將軍八人紅盔青甲懸金牌弓矢佩刀直東西角門
  錦衣衛將軍八人三千營八人披執如前直左右順門
  錦衣衛將軍四人三千營四人披執如前直東西城路
  錦衣衛校尉五百人鳴鞭及擎執傘扇儀仗者鵞帽只孫抹金銅束帶皂靴列午門內外其餘方巾青衣抹金銅帶雙魚銅牌執鐡狼牙等器仗列御道西
  凡各項侍衛將軍遇郊祀等項聖駕出入則於鹵簿儀仗中分行扈從至則䕶衛齊宮及分守郊壇等處內外門禁
  凡毎日輪將軍一百名分早晩兩班於午門東西聽候夜則坐更
  凡遇經筵該班大漢將軍二十人有官者便服烏紗㡌無官者明盔便服佩刀執金𤓰於文華殿內東西侍衛凡五軍義刀官軍毎夜於皇城直宿
  凡管大漢將軍及管義刀官毎日侍衛管紅盔將軍官錦衣衛官勲衛散騎舍人府軍前衛旗手衛官各色把總及將軍官軍旗校等俱三日一更畨
  凡勲衛散騎舍人舊制擇公侯都督及指揮嫡長次子為之俸秩視八品侍衛直宿外或令署各衛所事及聽差遣有才器超卓者不次擢用天順間令俸秩比正千戸月支米十六石
  凡將軍舊制選軀幹豐偉有勇力者為之立千百戸總旗統屬其衆年深者以次陞補成化初令侍衛二十年退閒者冠帶榮身十五年令侍經筵八年者授試百戸凡千百屍照品給俸其餘月支米二石身故而子孫願代及投充者驗中方許
  凡侍衛金牌𤓰刀盔甲等件天順八年奏准撥左闕門下祗待房一間頓放
  凡府軍前衛帶刀官四十員毎班二十員旗手等二十衛帶刀官一百八十員毎班四十員錦衣衛將軍一千五百七員名毎班三百二十五員名三千營紅盔將軍一千五百員名毎班七百五十員名把總指揮十六員明盔將軍四百八十員名毎班二百四十員名把總指揮四員五軍義刀手三千名毎班一千名把總指揮八員


  明㑹典卷一百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十八
  兵部十三
  守衛
  國初置都鎮撫司總領禁衛又以親軍諸衛分畨守衛而改都鎮撫司為留守五衛時常巡察後差官㸃閘其法漸宻今悉載之若大明律所具者見刑部律令項下
  計各衛分定地方
  皇城四門自午門左至闕左門東第五鋪午門右至闕右門西第五鋪端門左至承天門左橋南端門右至承天門右橋南長安左門至外皇城以東第六鋪長安右門至外皇城以西第十一鋪
  右旗手濟陽濟州府軍虎賁左金吾前燕山前羽林前八衛官軍分守
  東華門左盡左第十一鋪東至東上門左東華門右盡右第一鋪東至東上門右東安門左外盡左第十四鋪內至東上南北門左東安門右外盡右第十四鋪內至東上南北門右
  右金吾左羽林左府軍左燕山左四衛官軍分守
  西華門左盡左第一鋪西至西上南北門左西華門右盡右第九鋪西至西上南北門右西安門左外盡左第十二鋪內至乾明門左西安門右外盡右第七鋪內至乾明門右
  右金吾右羽林右府軍右燕山右四衛官軍分守
  𤣥武門左盡左第五鋪北至北上門北上西門以左𤣥武門右盡右第四鋪北至九上門北上東門以右北安門左外盡左第十二鋪內至北上西門外以左北安門右外盡右第八鋪內至北上東門外以右
  右金吾後府軍後通州大興左四衛官軍分守事例
  凡各門守衛官員照依地方各領銅符収掌守衛承天門領承字號
  東安門領東字號
  西安門領西字號
  北安門領北字號俱隂文右比留守衛巡城官員領承字等四號銅符俱陽文左比
  凡守衛官遇巡城官到來將銅符比騐相同方許㸃閘凡各門守衛官員遇夜各領令牌賫執巡警
  午門領申字一號至四號
  長安左右門及東華門領申字五號至八號
  西華門領申字九號至十二號
  北安門領申字十三號至十六號
  凡皇城毎日輪都督一員𢃄刀千百戸一員領申字十七號令牌於內直宿仍㸃各門守衛軍士
  凡內皇城四圍二十八鋪設銅鈴二十八毎更初自闕右門𤼵鈴傳逓至闕門第一鋪止次日納鈴於闕右門第一鋪夜逓如初外皇城四圍七十二鋪銅鈴七十八毎更初自長安右門𤼵鈴傳逓至長安左門止次日納鈴於長安右門第一鋪夜逓如初
  凡內皇城左右毎夕輪坐更將軍一百人毎更二十人凡內皇城四門設走更官八員於內府給領簿籍毎更各門官交互往來於簿上用印一顆為信
  東華門官南至闕左門北至𤣥武門西華門官北至𤣥武門南至闕右門其三門官更赴東華西華二門亦如之
  凡官員人等出入四門無牙牌者附冩水牌
  凡外皇城各門設馬直百戸十八員各領全伍以備隨駕
  洪武二十七年聖㫖榜例自古到如今各朝皇帝差軍守衛皇城務要本隊伍正身當直上至頭目下至軍人不敢頂替這等守衛是緊要的勾當若是頂替干係利害撥散隊伍守衛尤其利害且如論隊伍守衛撥那所軍若用軍多盡本所守衛若用少或五百三百二百一百務要整百戸守衛若軍別無事故各各見在衛所其當該管軍人員不行仔細檢㸃照依原伍上直致令小人賣放或閒居在衛所或私自縱放不在衛所㸃視不到定將本管指揮千百戸衛所鎮撫總小旗各杖一百指揮降千戸調邊逺千戸降百戸調邊逺百戸降總旗調邊逺衛鎮撫降所鎮撫調邊逺總旗降小旗調邊逺小旗降做軍調邊逺如是受財賣放以致隊伍不全係是圍宿重事不問𧷢多少處以重罪
  一當直之時不問全所或一百戸上直必定無全伍何故無全伍且如父母妻子或死䘮或因病或本身有病或嫁娶或公差或因事被監或種植蔬菜五穀看守果木婦人産難此數等皆是軍人有妨上直之時理合明白開冩是數事內何等妨占自此等別無虛冒難以問罪理合逐件准該
  一若本無前條數事倚法為奸妄稱數事內一事不行上直非官吏該管容縱罪坐本軍杖一百流煙瘴若所管官旗人等受財冒為此事不拘贓多少處以重罪一軍人在京衛分近處不出百里之外死䘮慶弔許告假行本衛親管官旗首領官吏即時准告放行以快人情敢有留難笞五十上官罸俸一月
  一凡當直之日務要各千戸差調本管百戸各帥本隊伍旗軍一名一名務要着實不許頂替若有事故儘有事故開除見在不問多少從實當直若將本隊伍一百戸軍調做三四次當直或一旗一直兩旗一直或五名一直三名一直多少不等折散隊伍處以重刑家遷化外
  一若死䘮親姻疾病産難隨即告知本管官旗即時放行毋得刁蹬留難若有刁蹬留難即時親身赴御前陳告若當直之時本身若有暴疾本管官旗即放歸營所請醫調治或看視遲慢放回猶豫致令病甚親管小旗杖一百總旗杖九十百戸住俸一月其病軍食錢帶去不必瑣碎來奏
  一若軍人別無餘丁家有父母或父或母一時染病不能痊可似這等軍許不當直告知明白在家侍奉父母病疾管甚麽十日五日半月一月不拘幾時直待父母痊可𦂯方上直若父母病痊及父母無病詐稱有病閘驗是實治以重罪輕則流入煙瘴
  一軍人單夫隻妻者若妻有病本軍許不上直看覷妻室病痊之後纔方上直設或無病稱病病痊不直閘驗是實調入煙瘴
  一若官旗首領官吏不畏法度擅將上直軍人撥散隊伍許本隊伍內不問軍旗人等赴御前陳奏閘驗是實賞鈔五十錠作𡚁官吏處以重刑
  一凡㸃大軍病疾不許扛擡赴㸃㓜軍自十三赴㸃十二以下皆不赴㸃㸃視於營中
  一凡一應闗請有孕婦女不許入內違者本管官旗杖一百若不令官旗知㑹匿孕私入者罪坐本婦
  一凡當直之時守衛何門本日外人於內辦事事畢仍於本門囘還若自本門入不自本門出不問是何等人卻被別門擒拏雖係國戚亦當即時奏聞區處將所入之門守直官旗軍人俱各處重刑擒拏之門直守軍旗受賞
  一凡整㸃大軍本管官旗私下縱令正軍不入隊伍臨㸃之際卻乃雇覔他人代替㸃視者官旗與雇覔之人俱各處以重刑有能首告者賞鈔一百錠官首告陞一階總旗首告陞百戸小旗首告陞百戸軍人首告陞百戸仍賞鈔一百錠本管官旗自行舉覺者不在陞賞之例一在京軍人戸下壯丁多者或弟兄子姪或見贅在戸女婿凡遇上直做工公差許輪流代替不輪者聽若遇出征調遣正軍親行正軍軟弱戸下壯丁願隨行代替者亦聽本管官旗首領官吏敢有刁蹬者杖一百罷職總小旗首領官吏邊逺充軍
  一遇朝叅先放直日都督將軍散騎帶刀人員及應直帶刀指揮千百戸衛所鎮撫進然後百官進朝不許攙越混雜
  一守衛官員凡遇當直須待朝後辰時方許交班違者問罪
  一凡內官內使小火者出入各門守門官軍務要捜檢精細揣揑交襠或將帶金銀叚疋衣服等項須慿勘合放出或有公差幹辦事務明白附冩前去某處公幹及辨驗身上衣服是何顔色見數明白隨即附記事畢囘還依數㸃進但有㸃對不同即時奏聞
  一內官內使須要比對銅符依前捜檢放出若內官內使出門本無銅符及有銅符不行比對明白輒便放出者守門官軍治以重罪
  一各處進納官物長解及內府做工諸色人等誤帶鈔貫等物入門守門官軍務要用心捜檢止當寄放方許進門若進門之時捜撿潔淨比候出門捜出有帶出物件即時拏奏
  一官員軍民人等入奏事務守衛官軍人等不許問其縁故所將文書亦不許開看隨即徑直引奏若擅問縁故及將文書開看者依律論罪
  承天門紅牌
  一官員人等說謊者處斬
  一凡大小官員奏事語言不一轉換支吾面欺者斬宣徳三年令皇城四門常差御史一員往來巡視 五年令各門進出事件毎日從守衛官具奏 天順元年添差給事中一員巡視各門 五年令守衛官有懸帶金牌棄置兵仗擅離信地者錦衣衛官校並巡視給事中御史拏送法司問罪決杖一百𤼵遼東邊衛差操成化四年革馬直官軍選精壯者補宿衛 十一年令留守衛官毎日巡行各門㸃閘二次 十二年奏准毎日長安左右門初開先放常朝及見辭等項官吏盡絶方許驗牌放進各監局工役人等有攙越混進及夾帶財物入內買賣者守衛官具奏治罪 𢎞治元年奏准朝叅文武官隨從官吏人等俱官給木牌懸帶守衛官軍辨驗放入其謝恩見辭工滿囚人進春進厯送納錢糧諸色人經該衙門給與牌面事畢收囘人數多者給印信手本送守衛官照入 二年令留守衛官毎夜分行各門㸃閘二次 十年令各門守衛官軍隻日輪給事中䨇日輪御史及兵部委官㸃閘 十三年奏准凡左道邪術及焼煉丹藥之人擅入皇城夤縁求進而守衛官軍不行闗防捜拏者叅奏治罪 十四年令各門進納錢糧所在守門軍士及門吏邀索財物者聽㸃城及巡視科道官叅提問罪
  守衛軍士食錢
  諸司職掌
  凡在京上十二衛守衛隨駕軍人毎名一直三日食錢鈔三百文先期一日令各衛將軍名數具手本報進內府本部官一員攅類軍名並該支鈔錠總數送禮科闗鈔令該管守衛官領去給散如有公差患故名數食錢明白扣除不許將軍人頂替冒支
  事例
  洪武二十八年設皇城四門廚房恩軍為守衛軍士做造飯食長安左右門廚房二所恩軍二百二十五名管軍百戸二員金吾前衛鎮撫司帶管東安門廚房一所恩軍九十七名管軍百戸一員羽林左衛鎮撫司帶管西安門廚房一所恩軍一百十一名管軍百戸一員羽林右衛鎮撫司帶管北安門廚房一所恩軍一百十二名管軍百戸一員金吾後衛鎮撫司帶管 永樂七年以後毎官軍守衛三日於京倉支直米五升 正統六年復設各門廚房分調南京原額恩軍一百名及於在京撥補共五百名簡選百戶五員分領做飯其帶管食糧悉依洪武舊例 𢎞治二年令守衛官軍毎直於各門內倉支直米五升
  牌面
  諸司職掌
  凡隨駕官員力士校尉須憑牌面守衛其牌面內府印綬監掌管輪直官員人等於簿上明白附寫花名畫字給領如遇下直務要交割明白勾銷庻無差失其在外新設衛所申索守禦夜巡銅牌須要定奪數目編置字號行移禮部鑄造就送該部給𤼵
  事例詳見尚寶司
  東宮侍衛
  凡千秋節正旦冬至朝賀俱有將軍及各項官舍旗校左右侍衛
  文華殿內外
  管領侍衛官二員
  錦衣衛明盔將軍三十人
  三千營紅盔將軍三十人
  丹陛丹墀及文華門左右
  錦衣衛擎執傘扇儀仗官校四百十九人
  荅應官校六十六人
  旗手衛陳列金鼓旗幟官軍一百三十五人隨侍營帯刀官舎一百五十八人荅應控馬等項官舎二百二十人
  五軍義刀官軍三百二人
  䕶衛官舎一千五百八十二人
  凡將軍旗校人等從各營衛於應直人員照例差撥凡隨侍官舎於公侯伯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戸之家選人物端正年力相應者充仍推指揮二員管領從三千營提調
  凡隨侍官舎分為三班遇朝賀全集其毎月朔望朝叅止輪一班





  明㑹典卷一百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十九
  兵部十四
  驛傳
  自亰師達於四方設水馬驛並遞運所以便公差人員往來其間有軍情重務必給符驗以防詐偽至於公文遞送又置鋪舎以免稽遲及應役人等各有事例今並驛遞名目具照官制開列於後後裁革不一不復詳載
  諸司職掌
  凡天下水馬驛遞運所專一遞送使客飛報軍情轉運軍需等項合用馬驢船車人夫必因地里要衝偏僻量宜設置其僉㸃人夫設置馬驢船車什物等項俱有定例須要常加提督有司整治或差人㸃視不許空歇但有人夫馬驢船車什物損壞缺少將有司並驛所當該官吏坐罪仍督併修理補買
  㑹同館
  事例
  國初改南京公館為㑹同館永樂初設㑹同館於北京三年併烏蠻驛入本館正統六年定為南北二館設大使一員副使二員內副使一員分管南館
  一接待各王府公差進奏人員及四裔朝貢使客原設馬驢館夫鋪陳什物俱有定額本部委官提督㸃視如有馬驢倒死夫役在逃鋪陳不整照例勾解買補應合給驛應得腳力者填寫勘合發館起闗應付其南京㑹同館從南京兵部一體委官提督
  一各王府公差人員及遼東蓋州復州海西等衛女直朶顔三衛以至土魯畨賽瑪爾堪哈宻赤斤罕東等衛回回西畨法王洮岷等處雲貴四川湖廣土官畨人等俱於北館安頓凡迤北瓦刺朝鮮日本安南等國進貢陪臣人等俱於南館安頓
  一四裔使臣除有例開市交易外不許往來街市交接閒人違者將該管人員㕘送問罪
  一本館額設館夫四百名分屬南北二館專造飯食以供使客係順天府所屬僉充者三年一代在外府州僉充者一年一代其法司囚人問充館夫在逃者就發本館永充館夫
  一本館額設馬一百七十一匹驢一百三十七頭俱係順天府所屬土民及南直𨽻鎮常蘓三府浙江江西等布政司紹興南昌等府糧僉人戶照依在外驛分事例集價置買以供走遞其鋪陳什物順天府所屬各照原定等第置買送部驗中發館應用
  一凡遇夷人朝貢之時館夫人等在館供事者俱要懸帶官給火印木牌照驗出入事畢赴本館交收
  𢎞治十三年奏准㑹同館夫供役三年轉發該管有司收當民差另僉解補不許過役更易姓名揑故僉補違者官吏一體坐罪若五年以上不行替役及近館無籍軍民人等用強攬當者俱問發邊衛充軍
  馬驛
  諸司職掌
  凡馬驛設置馬驢不等如衝要去處或設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其餘雖非衝要亦係經行道路或設馬二十匹十匹五匹大率上馬一匹該糧一百石中馬一匹該糧八十石下馬一匹該糧六十石其僉㸃人戶先儘各驛附近去處僉㸃如果不敷許於相隣府縣㸃差如一戶糧數不及百石者許衆戶輳數共當一夫其收買馬匹鞍轡氊衫什物驛夫各照田糧驗數出備
  一各驛馬匹須分上中下三等馬膊上懸掛小牌明寫等第慿符應付
  一各驛馬夫須置銅鈴遇有𦂳急公務將懸帶馬上前路驛分專一聴𠉀鈴聲隨即供應不致妨誤
  一各驛馬鞍已置木綿及氊塌軟座經過使客不許將氊衫於馬鞍上墊坐如遇隂雨方許給付氊衫雨㡌
  事例
  洪武八年定馬夫免糧則例自京至宿州十三驛馬夫田租全免自百善道至鄭州免三分之二自滎陽至陜西山西北平二百二十一驛免三分之一 十六年令僉蘓松嘉湖四府民占田四十頃之上者出上馬一匹三十頃之上出中馬一匹二十頃之上出下馬一匹十八年命各處驛馬不問官給自備其孳息聴令貨鬻惟為事囚軍官給馬匹有孳生者仍令報官 永樂二年命僉江西八府民充馬戶每糧五百石僉上馬一匹如一戶糧不及數許併戶僉充糧多者充馬頭責令集價買馬 成化元年奏准南北直𨽻及山東等處各驛馬夫俱於本地相應人戶內僉充免其賦役其南方糧僉夫役悉與開除 𢎞治三年議准各處徵收馬價銀係㑹同館者解兵部係在外驛分者解該管官司照例支給每一夫一馬歲給工食草料銀二十五兩買補上馬一匹上鋪陳一副各給銀十五兩中馬一匹中鋪陳一副各給銀十三兩下馬一匹下鋪陳一副各給銀十兩仍督令如法買補 十三年奏准南北直𨽻山東等處馬驛僉到馬頭願雇土民代役者聴若用強包攬者問罪旗軍發邊衛民並軍丁人等發附近俱充軍其有交通包攬之徒將正身姓名揑寫虛約投托官豪勲戚之家前去原籍妄挐正身家屬逼勒取財者所在官司應提問者收問應奏人員羈留奏請提問俱照前例充軍該管官司坐視縱容者㕘究治罪
  水驛
  諸司職掌
  凡水驛設船不等如使客通行正路或設船二十隻十五隻十隻其分行偏路亦設船七隻五隻大率毎船該設水夫十名於有司人戶納糧五石之上十石之下㸃充不拘一戶二戶相合俱驗所該糧數輪流應當
  事例
  𢎞治七年命定協濟水夫則例每船一號夫十名歲徵工食過闗銀一百二十兩每三年加修理船隻鋪陳銀四十兩每十年加置造船隻鋪陳銀八十八兩其水夫從該驛雇倩本處誠實土民應當 十一年議准各處水驛驛船每隻歲減水夫二名扣銀二十四兩收積在官遇修理置造之年量數支用更不加徵修理置造銀兩
  計天下水馬驛
  北直𨽻
  順天府
  順義縣  順義驛
  良鄉縣  固節驛
  懷柔縣  古北口驛
  宻雲縣  宻雲驛
  涿州    涿鹿驛
  通州    和合驛
  潞河水馬驛
  三河縣  夏店驛
  武清縣  河西水驛
  楊村驛
  楊青驛
  薊州    公樂驛
  漁陽驛
  遵化縣  本縣馬驛
  遵化驛
  石門鎮驛
  豐潤縣  永濟馬驛
  義豐驛
  玉田縣  陽樊驛
  大名府    艾家口水驛
  濬縣   新鎮水驛
  平川水驛
  內黃縣  黃池水驛
  順徳府
  邢臺縣  龍岡馬驛
  內丘縣  中丘馬驛
  廣平府
  永年縣  臨洺馬驛
  邯鄲縣  叢臺驛
  河間府
  河間縣  瀛海馬驛
  靜海縣  奉新驛
  任丘縣  鄚城驛
  新中驛
  獻縣   樂城驛
  阜城縣  阜城驛
  青縣   流河驛
  興濟縣  乾寧驛
  交河縣  新橋驛
  富莊驛
  景州    東光驛
  吳橋縣  連窩驛
  滄州    磚河驛
  真定府    恆山驛
  井陘縣  陘山驛
  欒城縣  闗城馬驛
  獲鹿縣  鎮寧馬驛
  定州    永定驛
  新樂縣  西樂驛
  曲陽縣  伏城驛
  趙州    鄗城驛
  柏鄉縣  槐水驛
  保定府    金臺馬驛
  安肅縣  白溝驛
  慶都縣  翟城驛
  定興縣  宣化驛
  新城縣  汾水驛
  雄縣   歸義驛
  唐縣   軍城馬驛
  易州    清苑馬驛
  上陳驛
  淶水縣  塔崖馬驛
  永平府    遷安馬驛
  灤河馬驛
  蘆峯口驛
  遷安縣  灤陽馬驛
  七家嶺驛
  撫寧縣  榆闗驛
  南直𨽻
  應天府    龍江水馬驛
  江東馬驛
  江寧縣  大勝驛
  江寧馬驛
  句容縣  龍潭水馬驛
  雲亭驛添設
  江浦縣  江淮驛
  東葛城驛
  六合縣  棠邑驛
  鎮江府    炭渚驛
  京口驛
  丹陽縣  呂城驛
  雲陽驛
  常州府
  武進縣  毗陵驛
  無錫縣  錫山驛
  蘓州府    姑蘓驛
  崑山縣  寧海驛
  呉江縣  平望驛
  松陵驛
  寧國府    宛陵驛
  水陽驛
  太平府
  繁昌縣  荻港驛
  當塗縣  採石驛
  蕪湖縣  櫓港驛
  池州府
  貴池縣  池口驛
  李楊河驛
  銅陵縣  大通驛
  鳯陽府    濠梁馬驛
  濠梁驛二驛併作濠梁水馬驛
  鳯陽縣  王莊馬驛
  懷逺縣  塗山水驛
  栁灘驛
  定逺縣  池河馬驛
  張橋驛
  臨淮縣  紅心馬驛
  五河縣  安淮驛
  潁州    頴川水驛
  劉龍驛
  栁河口驛
  潁上縣  江口驛
  甘城驛
  太和縣  和陽驛
  界溝驛
  泗州    泗水驛
  龍窩驛
  壽州    新站驛
  壽春驛
  宿州    睢陽驛
  百善道驛
  大店驛
  夾溝驛
  靈壁縣  固鎮驛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州府    廣陵驛
  江都縣  邵伯驛
  儀真縣  迎鑾驛
  儀真水驛
  髙郵州   盂城驛
  界首驛
  寳應縣  安平驛
  淮安府    崇河驛
  滿浦驛
  淮隂驛
  清河縣  金城驛
  清水驛
  洪澤驛
  桃源縣  古城驛
  桃源水驛
  沭陽縣  僮陽驛
  海州    興國莊驛
  贑榆縣  王坊驛
  東海驛
  上莊驛
  邳州    直河驛
  新安驛
  下邳驛
  宿遷縣  鍾吾驛
  廬州府    金斗驛
  舒城縣  梅心驛
  三溝驛
  合肥縣  西山口驛
  坡岡驛
  派河驛
  䕶城驛
  無為州
  巢縣   鎮巢驛
  髙井馬驛
  安慶府    同安驛
  望江縣  雷港驛
  宿松縣  楓香驛
  桐城縣  陶沖驛
  呂亭驛
  灊山縣  清口驛
  太湖縣  小池驛
  滁州    大栁樹驛
  滁陽驛
  徐州    利國監驛
  黃河東岸馬驛
  桃山馬驛
  彭城驛
  房村驛
  夾溝驛
  石山驛
  沛縣   泗亭驛
  和州    祁門馬驛
  雍家城驛
  當利馬驛
  含山縣  界首馬驛
  浙江
  杭州府    吳山驛
  武林驛
  錢塘縣  浙江驛
  海寧縣  長安驛
  富陽縣  㑹江驛
  紹興府    蓬萊驛
  山隂縣  錢清驛
  上虞縣  曹娥驛
  㑹稽縣  東闗驛
  餘姚縣  姚江驛
  蕭山縣  西興水驛
  嚴州府    桐江驛
  富春驛
  金華府    雙溪馬驛
  雙溪水驛
  蘭溪縣  瀔水驛
  武義縣  茭道馬驛
  永康縣  華溪驛
  湯溪縣  湯溪馬驛
  衢州府    信安驛
  上航埠頭驛
  龍游縣  亭步驛
  龍丘驛
  常山縣  廣濟渡驛
  草萍驛
  新站驛
  處州府    括蒼水驛
  青田縣  芝田驛
  縉雲縣  丹峯驛
  台州府    赤城驛
  黃巖縣  丹崖驛
  寧海縣  朱家嶴驛
  桑洲驛
  白嶠驛
  溫州府
  永嘉縣  象浦驛
  樂清縣  館頭驛
  嶺店馬驛
  西臯水馬驛
  窯嶴嶺馬驛
  寧波府    宏濟驛
  四明驛
  車廏驛
  奉化縣  連山驛
  西店驛
  湖州府    苕溪驛
  嘉興府    西水驛
  桐鄉縣  皂林驛
  浙江市舶提舉司
  安逺驛
  江西
  南昌府    南浦驛
  南昌縣  市汊
  武陽驛
  新建縣  吳城驛
  樵舍驛
  豐城縣  劒江驛
  進賢縣  鄔子驛
  臨江府
  清江縣  蕭灘驛
  新喻縣  羅溪驛
  新淦縣  金川驛
  玉峽驛
  袁州府    秀江驛
  分宜縣  安仁驛
  吉安府
  廬陵縣  螺川驛
  吉水縣  白沙驛
  泰和縣  浩溪驛
  淘金驛
  萬安縣  皂口驛
  五雲驛
  贑州府    水西驛
  攸鎮驛
  上館驛
  南安府    橫浦水馬驛
  大庾縣  小溪水馬驛
  南康縣  九牛水驛
  南埜水馬驛
  建昌府
  南城縣  盱江驛
  撫州府
  臨川縣  清逺驛
  孔家渡驛
  金谿縣  石門驛
  廣信府
  上饒縣  葛陽馬驛
  玉山縣  懷玉水馬驛
  弋陽縣  葛溪驛
  鉛山縣  車盤驛
  鵞湖驛
  貴溪縣  薌溪驛
  饒州府    芝山驛
  安仁縣  紫雲水驛
  南康府    匡廬驛
  都昌縣  團山驛
  九江府    潯陽驛
  彭澤縣  龍城驛
  湖口縣  彭蠡驛
  湖廣
  武昌府
  江夏縣  金口水驛
  將臺馬驛
  東湖馬驛
  夏口驛
  山陂馬驛
  咸寧縣  咸寧驛
  蒲圻縣  官塘驛
  鳯山驛
  港口驛
  嘉魚縣  石頭口水驛
  簰州水驛
  魚山水驛
  興國州   富池水驛
  黃州府    齊安驛
  黃岡縣  陽邏水驛
  臨臯驛
  李坪驛
  陽邏馬驛
  蘄水縣  浠川驛
  巴水驛
  蘭溪驛
  蘄州    蘄陽驛
  西河驛
  廣濟縣  雙城驛
  廣濟驛
  黃梅縣  停前驛
  荊州府    荊南驛
  江陵縣  城東馬驛
  松滋縣  潘家溪馬驛
  石首縣  栁子驛
  調絃
  石首驛
  通化驛
  公安縣  孱陵水驛
  孱陵馬驛
  孫黃驛
  民安驛
  潛江縣  白袱水驛
  監利縣  塔市驛
  枝江縣  流店驛
  歸州    建平驛
  萬流驛
  巴東縣  巴山驛
  夷陵州   黃牛驛
  鳯棲驛
  屈溪驛
  宜都縣  白洋驛
  荊門州   魚料驛
  建陽馬驛
  石橋馬驛
  麗陽馬驛
  荊山馬驛
  常徳府
  武陵縣  和豐驛
  大龍驛
  府河驛
  桃源縣  淥羅驛
  髙都驛
  新店驛
  鄭家驛
  桃源驛
  龍陽縣  武口驛
  河池驛
  永州府
  零陵縣  湘口水驛
  方㶑水驛
  東安縣  石期驛
  祁陽縣  歸陽驛
  三吾驛
  道州    瀟南驛
  麻灘驛
  寳慶府    資江水驛
  新化縣  新化水驛
  辰州府    江口驛
  沅陵縣  界亭驛
  辰陽馬驛
  北溶驛
  馬底驛
  清浪驛
  怡容水驛
  盧溪縣  武溪驛
  船溪驛
  辰溪縣  辰陽水驛
  山塘馬驛
  沅州    懷化驛
  羅舊驛
  銅安驛
  安江驛
  盈口驛
  竹寨驛
  盧黔驛
  沅水驛
  便水馬驛
  晃州馬驛
  長沙府
  長沙縣  彤闗驛
  臨湘驛
  湘隂縣  磊石驛
  笙竹驛
  營田水驛
  湘潭縣  湘潭驛
  都石水驛
  醴陵縣  泗州驛
  淥口驛
  衡州府
  衡陽縣  臨烝水驛
  七里水驛
  新塘水驛
  衡山縣  皇華水驛
  霞流水驛
  耒陽縣  耒江水驛
  常寧縣  河洲水驛
  柏坊水驛
  襄陽府
  襄陽縣  潼口驛
  漢江水馬驛
  呂堰馬驛
  宜城縣  蘓家湖驛
  鄢城水馬驛
  光化縣  鄼陽水驛添設
  岳州府
  巴陵縣  鹿角水驛
  臨江馬驛
  岳陽馬驛
  臨湘縣  城陵水驛
  長安馬驛
  雲溪馬驛
  鴨欄水驛
  平江縣  大荊驛
  華容縣  華容馬驛
  黃家水驛
  明山古樓水驛
  澧州    蘭江水馬二驛
  清化馬驛
  順林驛
  安鄉縣  南平驛
  漢陽府
  漢陽縣  三汊驛
  蒲潭驛
  漢川縣  劉家驛添設
  安陸州   石城驛
  舊口驛
  沔陽州   深江驛
  漢津驛
  𠉀埠驛
  沙湖驛
  剅河驛
  景陵縣  乾灘驛
  郴州    郴江驛
  永興縣  皇華驛
  靖州
  㑹同縣  洪江驛
  施州衛軍民指揮使司
  三㑹驛
  施州馬驛
  福建
  福州府    三山驛
  閩縣   大田驛
  𠉀官縣  白沙水驛
  小箬驛
  懷安縣  羊原驛
  福清縣  蒜嶺驛
  宏路驛
  古田縣  水口驛
  黃田驛
  邵武府
  邵武縣  挐口驛
  樵川水驛
  林墩馬驛
  光澤縣  杉闗馬驛
  杭川水驛
  建寧府
  甌寧縣  葉坊驛
  城西驛
  崇安縣  大安驛
  興田驛
  長平水驛
  建陽縣  東峯馬驛
  建溪水驛
  建安縣  太平水驛
  延平府    劒浦水驛
  南平縣  大橫水驛
  茶洋驛
  王臺驛
  將樂縣  三華水驛
  白蓮馬驛
  順昌縣  雙峯驛
  富屯水驛
  興化府    莆陽馬驛
  仙逰縣  楓亭驛
  泉州府    晉安馬驛
  南安縣  康店馬驛
  同安縣  深青馬驛
  大輪驛
  惠安縣  錦田驛
  漳州府    丹霞驛
  漳浦縣  臨漳馬驛
  南詔驛
  雲霄驛
  龍溪縣  江東馬驛
  甘棠驛
  南靖縣  平南驛
  汀州府
  長汀縣  臨汀馬驛
  館前驛
  三洲驛添設
  寧化縣  石牛馬驛
  清流縣  玉華驛
  九龍馬驛
  上杭縣  平西驛
  藍屋驛添設
  歸化縣  明溪驛
  廣東
  廣州府
  南海縣  胥江水驛
  西南水驛
  官窯水驛
  番禺縣  五羊水驛
  湴湖馬驛
  清逺縣  橫石磯水馬驛
  安逺水驛
  官莊馬驛
  迴岐水驛
  東莞縣  鐵岡水驛
  城西水驛
  黃家山水驛
  增城縣  增江馬驛
  東洲水驛
  烏石馬驛
  新㑹縣  蜆江水馬驛
  東亭驛添設
  從化縣  李石岐馬驛
  惠州府
  歸善縣  水東水驛
  平山馬驛
  平政馬驛
  欣樂水馬驛
  苦竹𣲖水驛
  博羅縣  莫村水驛
  沙河馬驛
  蘓州水驛
  河源縣  義合水驛
  藍口水驛
  寳江水驛
  海豐縣  南豐馬驛
  大陂馬驛
  平安馬驛
  東海𣽸馬驛
  龍川縣  雷鄉驛
  通衢馬驛
  長樂縣  興寧水馬驛
  七都水驛
  肇慶府    崧臺水馬驛
  髙要縣  新村水驛
  新興縣  新昌水馬驛
  腰古水馬驛
  獨鶴馬驛
  陽春縣  樂安驛添設
  陽江縣  太平馬驛
  蓮塘馬驛
  恩平馬驛
  西平馬驛
  徳慶州   壽康水驛
  封川縣  麟山水驛
  韶州府
  曲江縣  濛𣿞水驛
  芙蓉水驛
  平圃水驛
  英徳縣  滇陽水驛
  清溪馬驛
  南雄府    凌江水馬驛
  黃塘水馬驛
  潮州府
  海陽縣  三河水驛
  鳯城馬驛
  黃岡馬驛
  産溪水驛
  掲陽縣  桃山馬驛
  潮陽縣  武寧馬驛
  靈山馬驛
  北山馬驛
  程鄉縣  鬆口水驛
  程江驛
  攬潭水驛
  饒平縣  三河水驛
  雷州府
  海康縣  雷陽馬驛
  將軍馬驛
  遂溪縣  桐油馬驛
  新安水馬驛
  城月馬驛
  徐聞縣  英利馬驛
  呇磊水馬驛
  廉州府    還珠馬驛
  石康縣  白石馬驛
  烏家馬驛
  欽州    天涯馬驛
  防城水驛
  平銀馬驛
  靈山縣  太平馬驛
  安遷馬驛
  龍門馬驛
  瓊州府
  瓊山縣  瓊臺馬驛
  白沙水驛
  澄邁縣  通潮馬驛
  西峯馬驛
  文昌縣  賔宰馬驛
  長岐馬驛
  文昌馬驛
  樂㑹縣  溫泉馬驛
  㑹同縣  永豐馬驛
  臨髙縣  珠崖馬驛
  崖州    太平馬驛
  都許馬驛
  徳化馬驛
  義寧馬驛
  潮源馬驛
  感恩縣  縣門馬驛
  儋州    古儋馬驛
  田頭馬驛
  歸姜馬驛
  大村馬驛
  大員馬驛
  昌化縣  昌江馬驛
  萬州    萬全馬驛
  多陳馬驛
  陵水縣  順潮馬驛
  烏石馬驛
  髙州府    古潘馬驛
  茂名縣  那夏馬驛
  電白縣  立石馬驛
  信宜縣  竇江驛
  化州    陵水馬驛
  石城縣  息安驛
  新和馬驛
  三合馬驛
  廣東市舶提舉司
  懷逺驛











  明㑹典卷一百十九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明會典>



  欽定四庫全書
  明㑹典卷一百二十
  兵部十五
  驛傳二
  水馬驛
  廣西
  桂林府
  臨桂縣  東江驛
  南亭驛
  蘓橋驛
  山棗驛
  靈川縣  大龍驛
  興安縣  白雲驛
  陽朔縣  古祚驛
  永福縣  蘭麻驛
  橫塘驛
  三里驛
  全州    山角驛
  城南驛
  建安驛
  栁浦驛
  山棗驛
  栁州府
  栁城縣  東江驛
  馬頭驛
  羅思驛
  東泉驛
  磨石驛
  來賔縣  迎恩驛
  在城驛
  馬平縣  雷塘驛
  穿山驛
  洛容縣  江口驛
  洛容驛
  融縣   髙錫驛
  融水驛
  象州    象臺驛
  龍門驛
  武宣縣  僊山驛
  賔州    清水驛
  在城驛
  李依驛
  上林縣  思龍驛
  梧州府
  蒼梧縣  府門驛
  龍江驛
  藤縣   雙競驛
  金雞驛
  黃丹驛
  藤江驛
  容縣   自良驛
  繡江驛
  鬱林州   西甌馬驛
  北流縣  大洞馬驛
  寳圭驛
  興業縣  髙橋馬驛
  富陽馬驛
  陸川縣  永寧馬驛
  潯州府    府門水驛
  桂平縣  碧潭水驛
  平南縣  烏江水驛
  貴縣   東津水驛
  香江水驛
  淮澤水驛
  平樂府
  平樂縣  昭潭水驛
  昭平水驛
  龍門水驛
  廣運水驛
  南寧府
  宣化縣  建武水驛
  那造水驛
  淩山水驛
  黃范水驛
  那龍水驛
  大灘驛
  施湴驛
  長山驛
  武緣縣  硃沙驛
  白石驛
  黃桐驛
  橫州    烏蠻水驛
  州門水馬驛
  永淳縣  永淳水驛
  火煙水驛
  慶逺府
  宜山縣  大曹水驛
  宜陽水驛
  徳勝馬驛
  河池縣  馬安馬驛
  太平府    左江驛
  陀陵縣  䭾柴驛
  羅陽縣  隴茗驛
  左州    䭾朴驛
  田州府    䭾淮水驛
  慕化驛
  橫山驛
  平馬驛
  思明府    明江驛
  古陵驛
  在城水驛
  慿祥縣  慿祥驛
  思恩軍民府  在城水馬驛
  古陵驛
  蘓韋驛
  泗城州   羅博驛
  木沙驛
  板駝驛
  上林驛
  博賽驛
  泗城驛
  往田驛
  歸樂驛
  龍州    龍㳺驛
  鐙勒驛
  呌壘驛
  龍步驛
  南丹衛軍民指揮使司
  雲峯馬驛
  南丹馬驛
  四川
  成都府    錦官驛
  華陽縣  廣都水驛
  水馬水驛
  資縣   珠江馬驛
  仁壽縣  龍𤓰水驛
  內江縣  安仁馬驛
  簡縣   陽安馬驛
  南津馬驛
  龍泉驛
  灌縣   永康馬驛
  資陽縣  南津馬驛
  崇慶州   唐安馬驛
  漢州    廣漢馬驛
  綿州    金山驛
  茂州    長寧馬驛
  䕶林驛
  安逺驛
  汶川縣  寒水驛
  太平驛
  重慶府    朝天驛
  巴縣   百節馬驛
  漁洞水驛
  白市鋪馬驛
  來鳯馬驛
  木洞水驛
  土陀水驛
  銅灌溪水驛
  長壽縣  龍溪水驛
  江津縣  僰溪水驛
  石門水驛
  白渡馬驛
  石洋水驛
  漢東水驛
  綦江縣  安穏馬驛
  東溪馬驛
  永川縣  東臯馬驛
  榮昌縣  隆橋馬驛
  峯髙馬驛
  涪州    涪陵水驛
  東清水驛
  藺市驛
  彭水縣  黔南水驛
  忠州    曹溪水驛
  花林水驛
  雲根水驛
  酆都縣  酆陵水驛
  合州    合陽水驛
  定逺縣  太平水驛
  順慶府
  南充縣  嘉陵水馬驛
  廣安州
  岳池縣  平灘驛
  蓬州    龍溪水驛
  保寧府
  廣元縣  問津驛
  朝天驛
  九井馬驛
  蒼溪縣  髙橋水驛
  閬中縣  錦屏水馬驛
  南部縣  栁邊馬驛
  盤龍驛
  劒州    紫石水驛
  江油縣  西平馬驛
  敘州府    汶川水驛
  牛口水驛
  宜賔縣  真溪水驛
  月波水驛
  宣化水驛
  南溪縣  龍騰水驛
  李莊水驛
  䕫州府    安平水驛
  龍塘驛
  永寧水驛
  南陀驛
  巫山縣  馬口驛
  髙塘水驛
  雲陽縣  五峯水驛
  巴陽水驛
  萬縣   周溪水驛
  集賢水驛
  瀼途水驛
  建始縣  枝隴驛
  潼川州   皇華馬驛
  鹽亭縣  雲溪馬驛
  中江縣  五城馬驛
  瀘州    黃艤水驛
  瀘川水驛
  市立驛
  渠壩水驛
  納溪縣  江門水馬驛
  納溪水驛
  峽口水驛
  江安縣  董壩水驛
  江安水驛
  大州水驛
  合江縣  史壩水驛
  牛腦水驛
  神仙水驛
  嘉定州   凌雲水驛
  平羌水驛
  犍為縣  三聖水驛
  沉犀驛
  下壩水驛
  卭縣   白鶴驛
  雅州    雅安驛
  榮經縣  箐口馬驛
  新店馬驛
  名山縣  百文驛
  眉州    武陽水驛
  石佛水驛
  眉州水驛
  青神縣  青神水驛
  峯門驛
  馬湖府
  平夷長官司
  羅東驛
  泥溪長官司
  泥溪驛
  沐川長官司
  蠻夷驛
  東川軍民府  武平驛
  烏撒軍民府  在城驛
  瓦甸驛
  周尼驛
  黑張驛
  層臺驛
  普徳歸驛
  龍州宣撫司  武平驛
  小河驛
  水進驛
  小溪驛
  古城驛
  永寧宣撫司  永寧驛
  赤水驛
  普市驛
  摩泥驛
  阿永驛
  永安驛
  松潘等處軍民指揮使司
  古松驛
  鎮平驛
  歸化驛
  三舍驛
  鬱即長官司
  來逺驛
  天全六畨招討司
  太平驛
  播州宣慰使司
  播州長官司
  烏江驛
  湘川驛
  松坎驛
  播川驛
  仁水驛
  桐梓驛
  永安驛
  昌田驛
  湄潭驛
  沙溪驛
  白泥長官司
  白泥驛
  餘慶長官司
  鰲溪驛
  岑黃驛
  黃平安撫司
  黃平驛
  黎州安撫司
  沉黎驛
  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
  阿用馬驛
  瀘川馬驛
  白水馬驛
  龍溪馬驛
  瀘沽馬驛
  祿馬馬驛
  㑹川衛軍民指揮使司
  大龍驛
  㑹川驛
  巴私驛
  腰驛
  黎溪驛
  越嶲衛軍民指揮使司
  鎮西驛
  利濟驛
  河南驛
  寧畨衛軍民指揮使司
  龍溪馬驛
  蘓州驛
  山西
  太原府
  陽曲縣  臨汾驛
  成晉驛
  凌井驛
  壽陽縣  太安驛
  榆次縣  鳴謙驛
  徐溝縣  同弋驛
  祁縣   盤陀馬驛
  賈令驛
  靜樂縣  閙埿驛
  康家㑹馬驛
  盂縣   芹泉驛
  石州    玉亭驛
  青龍驛
  吳城驛
  忻州    九原驛
  代州    雁門驛
  崞縣   原平驛
  繁峙縣  砂澗驛
  岢嵐州   永寧驛
  平定州   平潭驛
  樂平縣  柏井馬驛
  平陽府    建雄馬驛
  洪洞縣  普潤驛
  曲沃縣  𫎇城馬驛
  侯馬驛
  蒲州    河東驛
  臨晉縣  樊橋驛
  安邑縣  泓芝驛
  解州
  聞喜縣  洓水驛
  霍州    霍山驛
  靈石縣  仁義驛
  瑞石馬驛
  大同府
  大同縣  雲中驛
  甕城口驛
  懷仁縣  西安驛
  應州    安銀子驛
  山隂縣  山隂驛
  朔州    城東驛
  馬邑縣  廣武驛
  蔚州    本州馬驛
  廣昌縣  倒馬闗驛
  香山馬驛
  靈丘縣  太白驛
  渾源州   上盤鋪驛
  王家莊驛
  澤州    星軺馬驛
  太行驛
  髙平縣  長平馬驛
  喬村驛
  汾州    汾陽驛
  平遙縣  洪善驛
  介休縣  義棠驛
  潞州
  屯留縣  金吾驛
  襄垣縣  虒亭驛
  長子縣  潼澤驛
  沁州    沁陽馬驛
  武鄉縣  權店驛
  遼州    南闗驛
  山東
  濟南府    譚城馬驛
  厯城縣  龍山鎮馬驛
  齊河縣  晏城驛
  長清縣  東北置馬驛
  禹城縣  劉普驛
  長山縣  白山馬驛
  鄒平縣  青陽店馬驛
  肥城縣  安寧村驛
  五道嶺馬驛
  徳州    梁家莊驛
  安徳水驛
  安徳馬驛
  太平馬驛
  良店驛
  平原縣  桃園驛
  兗州府    昌平驛
  沙河驛
  滋陽縣  新嘉驛
  滕縣   臨城馬驛
  滕陽馬驛
  鄒縣   界河驛
  邾城驛
  寧陽縣  清川村驛
  濟寧州   南城水驛
  城東驛
  魯橋驛
  康莊驛
  東平州   東原馬驛
  安山水驛
  汶上縣  新橋馬驛
  開河水驛
  東阿縣  舊縣馬驛
  銅城驛
  陽榖縣  荊門水驛
  萊州府
  掖縣   城南驛
  朱橋驛
  平度州   丘西馬驛
  蘓村驛
  灰埠驛
  昌邑縣  夏店馬驛
  濰縣   古亭馬驛
  髙宻縣  宻水馬驛
  登州府
  蓬萊縣  蓬萊馬驛
  黃縣   黃山館驛
  龍山馬驛
  東昌府    崇武水驛
  茌平縣  茌山馬驛
  清平縣  清陽驛
  臨清州   清泉水驛
  清源驛
  渡口驛
  館陶縣  陶山水驛
  髙唐州   魚丘馬驛
  平原驛
  武城縣  甲馬營水驛
  恩縣   太平馬驛
  青州府    青社馬驛
  益都縣  金嶺鎮馬驛
  安丘縣  渠丘驛
  諸城縣  東闗驛
  桃林馬驛
  藥溝驛
  昌樂縣  丹河馬驛
  日照縣  傳疃馬驛
  白石水驛
  河南
  開封府    大梁馬驛
  大梁水驛
  𣏌縣   雍丘驛
  洧川縣  洧川馬驛
  陳留縣  莘城驛
  原武縣  安成馬驛
  扶溝縣  崔橋水驛
  通許縣  雙溝水驛
  封丘縣  新莊馬驛
  尉氏縣  尉氏馬驛
  中牟縣  圃田驛
  太康縣  義安水驛
  延津縣  廩延馬驛
  鈞州    清頴馬驛
  新鄭縣  永新馬驛
  許州    許州馬驛
  襄城縣  新城馬驛
  臨潁縣  臨潁馬驛
  郾城縣  郾城馬驛
  鄭州    管城馬驛
  滎澤縣  廣武驛
  滎陽縣  索亭馬驛
  汜水縣  成臯馬驛
  睢州    葵丘驛
  陳州    宛丘水驛
  項城縣  武丘水驛
  歸徳州   商丘水驛
  寧陵縣  𡩋城馬驛
  永城縣  大丘馬驛
  虞城縣  石榴固馬驛
  夏邑縣  㑹亭馬驛
  河南府
  洛陽縣  周南馬驛
  偃師縣  首陽馬驛
  新安縣  函闗馬驛
  鞏縣   洛口馬驛
  沔池縣  蠡城馬驛
  義昌馬驛
  陜州    甘棠馬驛
  陜石馬驛
  閿鄉縣  鼎湖馬驛
  靈寳縣  桃林馬驛
  彰徳府    鄴城馬驛
  安陽縣  回隆水驛
  湯隂縣  宜溝馬驛
  磁州    滏陽馬驛
  衛輝府    衛源水馬驛
  新鄉縣  新中驛
  獲嘉縣  亢村驛
  崇寧驛
  淇縣   淇門馬驛
  懷慶府
  河內縣  萬善馬驛
  覃懷驛
  武陟縣  寧郭馬驛
  修武縣  武安驛
  孟縣   河陽驛
  南陽府
  南陽縣  博望馬驛
  宛城馬驛
  林水馬驛
  裕州    赭陽馬驛
  葉縣   滍水馬驛
  保安馬驛
  新野縣  湍陽馬驛
  汝寧府
  汝陽縣  汝陽馬驛
  西平縣  西平馬驛
  陜西
  西安府    京兆驛
  咸陽縣  渭水驛
  興平縣  底張馬驛
  白渠驛
  臨潼縣  新豐驛
  乾州    威勝驛
  武功縣  邰城驛
  永壽縣  永安驛
  華州    華山驛
  華隂縣  潼津驛
  潼闗驛
  渭南縣  豐原驛
  耀州    順義驛
  三原縣  建忠驛
  同官縣  漆水驛
  邠州    宜祿驛
  新平驛
  延安府    金鳴驛
  榆林驛
  魚河驛
  甘泉縣  撫安驛
  保安縣  園林驛
  延長縣  千谷驛
  延川縣  文安驛
  鄜州    鄜城馬驛
  三川驛
  張村驛
  隆益鎮驛
  中部縣  翟道驛
  宜君縣  雲陽驛
  綏徳州   青陽驛
  義合驛
  清澗縣  奢延驛
  石觜岔驛
  米脂縣  銀川馬驛
  吳堡縣  河西驛
  鳯翔府
  鳯翔縣  岐陽驛
  岐山縣  岐周驛
  寳雞縣  東河橋驛
  陳倉驛
  扶風縣  鳯泉驛
  鞏昌府    通逺驛
  漳縣   三岔驛
  安定縣  秤鈎灣驛
  通安驛
  延壽驛
  西鞏驛
  㑹寧縣  㑹川驛
  乾溝驛
  保寧驛
  郭城驛
  青家驛
  階州    平落驛
  殺賊橋驛
  文縣   臨江闗驛
  徽州    徽山驛
  兩當縣  黃花驛
  臨洮府    洮陽驛
  沙泥驛
  渭源縣  慶平驛
  蘭州    蘭泉驛
  金縣   清水驛
  定逺驛
  河州    長寧驛
  鳯林驛
  銀川驛
  和政驛
  定羌城驛
  平涼府
  平涼縣  高平驛
  華亭縣  瓦亭驛
  開城縣  永寧馬驛
  鎮源縣  白水驛
  靜寧州   涇陽驛
  隆徳縣  隆城驛
  涇州    安定驛
  瓦雲驛
  慶陽府    𢎞化驛
  合水縣  華池驛
  邵莊驛
  宋莊驛
  環縣   靈武驛
  靈祐驛
  曲子驛
  韋州驛
  寧州    彭原馬驛
  政平驛
  漢中府
  南鄭縣  漢陽驛
  褒城縣  馬道驛
  畧陽縣  白水驛
  嘉陵驛
  峽口驛
  沔縣   黃沙驛
  金牛驛
  陽平驛
  順正驛
  黃壩驛
  鳯縣   梁山驛
  草梁樓驛
  松林驛
  三岔驛
  洮州衛軍民指揮使司
  洮州驛
  岷州衛軍民指揮使司
  酒店子驛
  岷山驛
  西津驛
  寧夏衛    大沙井驛
  莊浪衛    紅城子驛
  在城驛
  沙井兒驛
  岔口驛
  大通河驛
  苦水灣驛
  武勝驛
  黑松林驛
  大通山口驛
  鎮羌驛
  西寧衛軍民指揮使司
  老鴉城驛
  古鄯馬驛
  在城驛
  巴州馬驛
  嘉順驛
  氷溝驛
  平戎驛
  涼州衛    武威驛
  柔逺驛
  懷安驛
  靖邊驛
  大河驛
  永昌衛    真景驛
  水泉兒驛
  山丹衛    山丹驛
  新河驛
  石峽口驛
  甘州前衛   仁壽驛
  甘州左衛   在城驛
  鎮畨衛    寧邊驛
  黑山驛
  三岔驛
  古浪守禦千戶所
  黑松林驛
  鎮夷守禦千戶所
  鎮逺驛
  雲南
  雲南府    滇陽驛
  宜良縣  湯池驛
  富民縣  利浪驛
  晉徳州   晉寧驛
  楊林縣  楊林驛
  安寜州   祿脿驛
  安寧驛
  祿豐縣  祿豐驛
  大理府    洱西驛
  趙州    定西嶺驛
  徳勝闗驛
  雲南縣  雲南驛
  鄧川州   鄧川州驛
  䝉化府    様備驛
  臨安府    新建驛
  通海縣  通海驛
  䝉自縣  䝉自驛
  建水州   曲江驛
  石屏州   寳秀驛
  阿迷州   羅台舊驛
  阿迷驛
  矣馬洞驛
  曲靖軍民府  南寧驛
  南寧縣  白水闗驛
  霑益州   霑益驛
  倘唐驛
  炎方驛
  松林驛
  陸涼州   普陀驛
  馬龍州   馬龍驛
  羅雄州   多羅驛
  楚雄府    峨𡸮驛
  楚雄縣  呂合驛
  定邊縣  定邊驛
  新田驛
  廣通縣  路甸驛
  捨資驛
  鎮南州   沙橋驛
  𪷁江府
  江川縣  江川驛
  路南州   和摩驛
  姚安軍民府  蜻蛉驛
  姚州    普淜驛
  鶴慶軍民府  在城驛
  觀音山驛
  武定軍民府
  和曲州   環州驛
  和曲驛
  姜驛
  虛仁驛
  尋甸軍民府  易龍驛
  廣西府
  師宗州   在城驛
  維摩州   曲部驛
  維摩驛
  阿母驛
  元江軍民府  因逺驛
  廣南府    速為驛
  在城驛
  麗江軍民府  在城驛
  景東府    景東驛
  板橋驛
  北勝州   瀾滄驛
  清水驛
  寧畨驛
  麓川平𬗟軍民宣慰使司
  戛賴驛
  大店驛
  𬗟甸軍民宣慰使司
  阿瓦驛
  金齒軍民指揮使司
  金齒驛
  沙木和驛
  永平縣  永平驛
  打牛坪驛
  千崖長官司
  古刺驛
  甸頭驛
  雷弄驛
  南甸宣撫司
  南甸驛
  貴州
  思州府    平溪馬驛
  鎮逺府
  施秉縣  偏橋驛
  清浪水馬驛
  鎮逺水馬驛
  普安州   相滿驛
  新興驛
  尾灑驛
  亦資孔驛
  永寧州   查城驛
  安順州   普利馬驛
  鎮寧州   安莊驛
  貴州宣慰司 陸廣驛
  谷里驛
  貴州驛
  歸化驛
  威清驛
  龍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奢香驛
  閣鴉驛
  渭河驛
  水西驛
  金雞驛
  畢節驛
  龍里驛
  底寨驛
  小龍畨長官司
  平壩驛
  劄佐長官司
  劄佐驛
  養龍坑長官司
  養龍坑驛
  普定衛軍民指揮使司
  普利馬驛
  新添衛軍民指揮使司
  新添驛
  都勻衛軍民指揮使司
  來逺馬驛
  都鎮馬驛
  平越衛軍民指揮使司
  平越驛
  清平衛    清平驛

  明㑹典卷一百二十
<史部,政書類,通制之屬,明會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