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究遺 (四庫全書本)

春秋究遺 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
  春秋究遺目錄     春秋類
  卷一
  隠公
  卷二
  桓公
  卷三
  莊公上
  卷四
  莊公下
  卷五
  閔公
  卷六
  僖公上
  卷七
  僖公下
  卷八
  文公
  卷九
  宣公
  卷十
  成公
  卷十一
  襄公上
  卷十二
  襄公下
  卷十三
  昭公上
  卷十四
  昭公下
  卷十五
  定公
  卷十六
  哀公
  等謹案春秋究遺十六卷
  國朝葉酉撰酉字書山號花南桐城人乾隆己未進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編多宗其師方苞春秋通論而亦稍有從違其曰究遺者
  蓋用韓昌黎贈盧仝詩春秋三傳束髙閣獨抱遺經究終始語也於胡傳苛刻之説及公榖附㑹之例芟除殆盡於左氏亦多所糾正乃往往併其事跡疑之如開卷之仲子謂恵公違禮再娶以嫡禮聘之可也酉必據此謂諸侯可再娶則衛莊公於莊姜見在復娶於
  陳陳之厲媯有娣戴媯其正名為嫡可知亦將據以為諸侯之禮可以建兩嫡乎又謂仲子之宮立所當立故書考而不書立是據何禮典也郎之戰距桓公之立已十年酉乃謂三國來討弒隠公之罪左傳周班後鄭之説為誣鄫季姬之事左氏以為歸寧見止於事理稍近公羊以為使自擇配已屬難據乃斷為季姬已許鄫子而僖公悔婚故季姬義不改適私㑹鄫子文公十二年之子叔姬與十四年之子叔姬酉以為㝈生之女已屬臆度又以齊人所執之子叔姬為舍之妻傳誤以為舍之母又以宣公五年齊髙子所娶之子叔姬即此妻舍之子叔姬並非兩人輾轉牽合總以叔之一字不容有兩生意不知女笄而字不過伯仲叔季四文益以庶長之孟亦不過五設生六女何以字之是知未笄以前用名為別既笄而字字不妨複因此而駁傳文未免橫生枝節莒人滅鄫傳言恃賂酉以為襄公五年鄫已不屬魯傳為失實而下文季孫宿如晉又引傳晉以鄫故來討曰何故亡鄫之語使鄫不屬魯其亡與魯何闗亦為矛盾他如王不稱天桓無王之説因仍舊文不能改正而以趙岐孟子註曹交曹君之弟語證左傳哀公八年宋人滅曹之誤更為倒置然大致凖情度理得經意者為多其比例中所謂變例特文隠文缺文之説亦較諸家之例為有條理他若據漢地理志辨戎伐凡伯之楚丘非衛地據史記夷姜為衛宣夫人非烝父妾據宣公五年經書春王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辨魯不止僣祈榖之郊如斯之類亦時有考証統核全書瑕固不掩其瑜也乾隆四十三年三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春秋究遺凡例
  一春秋據事直書註家只當以𤼵明聖意為主若逞其臆見務為苛刻穿鑿之論縱能引經據史總屬節外生枝先儒頗多此弊不敢效尤
  一聖經如書同盟書公至書歸書入書人之類頭緒如亂絲今悉為一一拈出又恐散見各條下或難參考其異同故每於開首一條下輒作一總案覽者第將此總案理清則其下皆迎刃而解矣
  一凡禮制地名以及一切應加考訂之事先儒具有成説然於聖人筆削之義無與也茲故略為疏解無事嘵嘵
  一春秋義例有為衆人所共知者輒隨筆為註數語於下雖先儒成說槩不標出以本非特出手眼故也
  一三傳誤信傳聞有情理所必無之事不得不為辨明或先儒已有舊説輒採入之
  一凡事之緣起有節錄左氏傳不增易一字者則標一傳字於上若傳文先後參錯或頭緒繁多不能備載只以數語括之者則不標傳字
  一吾師望溪先生通論皆𤼵從前人所未𤼵其為功於經學甚大惜先生精力全注於三禮之學於春秋則大綱雖舉而節目未詳今悉為綴緝完備頗有與先生異同處亦由先生先闢其門徑而承學之士特因其說而加審焉爾若謂青出於藍則吾豈敢
  一春秋比例一編鄙意欲補從來說是經者之所未備葢必理清頭緒而後可以斬斷葛藤天下不乏好學深思之士當不河漢余言





  春秋總說
  聖人因史作經原欲垂教於天下萬世非為魯國修史也故凡事之無關於勸懲者輒削而不錄其所削之事非必盡一事而削之也或錄其前而削其後或錄其後而削其前其事之首尾聖人以為不必備者以有魯史在耳其後魯史不傳必三家惡其害己而去其籍固聖人之所不及料者也王介甫目為斷爛朝報所為斷爛誠有之然學者所宜盡心之處正在於此彼乃因此而欲廢此一經斯則為聖門之罪人矣
  聖人春秋凡事止撮其大綱魯史舊文必詳備古者史官記事小則書之於簡大則書之於冊所謂冊者葢聨數版為之事大則文繁故必以冊書之而始盡也若魯史舊文一如聖人春秋止撮其大綱則通二百四十二年之事書之未有過三行者登之於簡足矣安用冊為哉
  春秋所以不仍舊史之文而凡事止撮其大綱者史官記事大都皆循習舊例案而不斷不足以見褒貶之義如鄭伯之歸祊假田若止如舊史之文雖首尾詳備不過見兩國之以利交耳至鄭伯目無天王之罪必如經文兩書鄭伯乃足以見之葢褒貶之義恆隠寓於一兩字之內此一兩字非撮其大綱則其文繁而其義無由著故朱子綱目雖本溫公通鑑而必先撮其要以為綱者正彷春秋以一兩字寓褒貶之法也葢案者所以為史斷者所以為經聖人若止為魯國修史則據事直書而史家之能事畢矣又何必以竊取其義為己任也哉以朱子綱目例之聖經如綱魯史如目聖人當日若不恃有魯史聖人固不能逆料身沒後之必有左氏為之傳也亦安用此一部首尾不具之書以疑誤來學乎春秋一定之例有本乎舊史者有不本乎舊史者如崩薨卒葬之必書官爵名氏之從告此本乎舊史者也至若一兩字之間辨別名分如諸侯返國書復歸大夫書歸之類其為例至纎至悉史官記事徃徃有至數百言之多者豈能拘拘於是哉故魯史有魯史之例聖經有聖經之例然皆非襃貶之所寓也褒貶之義惟當於變例中求之如歸祊假田例應書鄭人而書鄭伯是也
  聖人若為魯國修史自有一定史例如齊之盟不序齊宋之㑹不序宋天下有如是之史例乎又如季姬及鄭子遇於防舊史必不為季姬著此特筆當是書鄫子來朝因序其事之縁起如是耳聖人則欲以季姬垂教遂大書特書若不勝其咨嗟愛惜之意所為因史作經非為魯國修史者於此等處見之
  先儒謂春秋以一字為褒貶是則然矣但皆以稱名稱人為貶稱官稱爵為褒是以黜陟為褒貶非為下不倍之道也褒貶與黜陟不同黜陟為人君馭臣之大柄必天子諸侯有其權乃得行其事若褒貶不過托諸空文是是非非無所避忌耳所為庶人之議也春秋之所以有褒貶者只縁聖人之心渾然天理故見善則好見不善則惡而此好善惡不善之心誠於中自不覺流露於筆削之際蓋欲顯著其善不善之跡以垂教於天下後世聖人並非有意為此褒貶也況敢以匹夫而僭擬天子諸侯黜陟之大柄哉然則孟子以春秋為天子之事何也是是非非以誅討亂賊為己任天子固不能外是以為事也豈必書諸侯而去其爵書大夫而去其官而後為天子之事乎
  程子春秋傳序雲春秋大義數十炳如日星乃易見也惟其微辭隠義忽予忽奪忽抑忽縱時措從宜者為難知耳其意蓋指稱人稱爵之類不知聖人固不以此等為褒貶也且其忽予忽奪云云尤不脫前人窠臼若引此斷獄則舞文弄法弊將有不可勝言者矣是書為伊川未成之書想亦自知其無當於經義也故甫至桓公十年而遂己歟
  史記載聖人之言曰我欲載之空言不若見諸行事之深切著明蓋謂是非只據理而言則虛而無實不若就當時諸侯所行之事而斷其是非以垂教於天下後世為更犂然易曉也先儒誤㑹文義竟以作春秋為聖人自己所行之事豈不可笑
  杜氏預春秋序雲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歎曰周禮盡在魯矣韓子所見葢周之舊典禮經也周徳既衰官失其序上之人不能使春秋昭明赴告䇿書諸所記注多違舊章仲尼上遵周公之遺訓刋而正之以示勸戒云云其語俱不甚允愜周公佐武王定天下制禮作樂事非一端史官記注一文學之臣任之而有餘矣周公遺訓恐不在茲春秋昭明語更鶻突周徳既衰惟是禮樂征伐不自天子出耳赴告䇿書現存舊章何至違異彼其所以為此語者總由誤以聖人為魯國修史故不得不坐舊史以違舊章之失惟欲坐舊史以違舊章之失故不得不以韓子所見者為周之舊典禮經不知韓宣子來聘在昭公二年逆推而上自昭公元年至平王四十九年凡一百七十餘年之春秋其藏之太史者當韓子來聘時魯豈皆秘之而不以相示乎乃於韓子之所見者則以為舊典禮經於孔子之所本者則以為多違舊章前後矛盾失考殊甚竊意魯史舊文為聖經藍本其記注必不至有甚差謬但案而不斷不足以垂教耳杜氏只刋而正之一語便見其受病之處種種支蔓由此而生學者誠確然知聖人非為魯國修史則其於春秋也思過半矣
  事以積而成例聖人初不知有所為例也事變則例變如夏之不得不葛冬之不得不裘皆行其所無事而已聖人曷嘗容心於其際哉
  春秋之所以為經雖游夏不能賛一辭者只三語足以盡之一曰心胸大二曰義理精三曰文法妙
  天下大局勢有𦂳要闗係之處聖人必不草草敘過如胥命於蒲為伯事之始黃池之㑹為伯事之終齊桓沒而楚氛漸熾於是有齊之盟晉伯衰而楚勢益強於是有宋之盟前後二百年間天下之大局數變皆特立異文以見義焉葢聖人之心上下千古至此不覺怦怦一動而筆即隨之其文法之妙能使千載而下玩其詞而考其事猶不勝世變升降之感宜其為游夏所不能賛者歟
  王跡既熄則伯之係於天下不小晉至厲公之世國勢甚強而匠麗禍作伯業幾於不振此天下大局之所係也故州蒲之弒稱國而不目其人
  聖人於楚所以深惡而痛絶之者只為其僭王而楚之僭王與後世之稱兵犯順僭稱大號者不同不過妄自尊大耳聖人卻見得此事極重使非義理精到極處不能如此
  榮叔歸賻王不稱天聖人之謹於名分如此後世人子官至一二品其母雖妾媵亦受夫人之封若凖以春秋之法皆為亂嫡庶之大分此義非聖人不能見得如此清楚非聖人不能斷得如此斬截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祖父母與父母同宋昭無禮於襄夫人以致孟諸之禍畢竟於孝道有虧欠處故春秋只以宋昭垂戒而不為宋昭討賊若朱子綱目書魏馮太后弒其主以母而鴆殺其子竟以弒書雖所持未嘗不正究不即乎人心之安以此見聖人精義之學雖朱子大儒尚不免毫釐之差其他則又何説
  聖人心細如髪其文法之妙雖至無闗𦂳要之處亦必斟酌盡善恰與其事相稱如季子來歸不書自陳王使榮叔歸含且賵不書來以及晉人及姜戎敗秦師於殽不列序而書及公與夫人遂如齊不言及而言與之類皆是所謂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者於此見之
  春秋義例頭緒極多而極清分肌劈理細入微芒容一毫粗疎不得如返國書入在大夫則為逆辭在公子則為恆辭諸侯返其國都書入則為逆辭返其國邑書入則為恆辭先儒不問其為公子為大夫或都或邑但見一入字即以逆辭槩之及推之而不可通則又以為難辭皆所為遁辭之必窮者也他如弒君之不書葬乃以仇未復之故若以賊未討則蔡景許悼二公之書葬推不去矣賊與仇有分先儒多鶻突過去其弊總由於心粗
  春秋逐條史例之外又有全經通例如國有弒逆之事其大夫之因亂而出奔者即不書所謂春秋舉重也又如書桓宮僖宮災不書司鐸火書虞師晉師滅下陽不書伐虢皆是此義觀此益見聖人作經以垂教之意若為魯國修史則如季友之奔陳與齊糾之來奔安有不書者乎
  春秋史例之外又有聖人文法辭以達意為主人止知以多為達而春秋則徃徃以少為達如鄭伯克段於鄢不書段出奔單伯逆王姬不書如京師之類使非以少為達其於義無所處矣又凡接書一國兩事或一人兩事必覆舉某國某人若一事而接書其首尾則不覆舉凡此兩法聖人止隨事立文本無所容心於其際也而褒貶之義所以扶人極而明王法者每即於此見之學者不可不察
  春秋有聖人文法又有聖人語氣如齊之盟不序齊宋之㑹不序宋知是聖人歸咎於此二國者只將下三字重讀而聖人之語氣自見其他如楚屈完來盟於師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於栢舉以及魯閔宋昭時諸大夫不名之類皆是是在善學者之以意逆志耳
  左氏傳於宣元年公子遂如齊逆女以稱公子為尊君命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以不稱公子為尊夫人與成十四年稱族舍族之説同一穿鑿不知前稱公子叔孫而後不稱者不過承上文從省耳何必多費此解乎然從來説春秋者又有鹵莽之弊即如此兩婦姜一稱氏一不稱氏聖人必非無故而漫為增損此一字也乃或以缺文衍文疑之則又過於鹵莽其弊與穿鑿等學者不可不知
  左氏有極心粗處如宋之盟楚先晉歃明明是盟先楚彼卻誤認作㑹又無奈聖人先序趙武何乃曲為之解曰貴信此不細心分別盟與㑹之故也於此益見聖人文法不可不知若知有兩事覆舉之法則此盟之覆舉叔孫豹聖人已明示天下以㑹先晉而盟先楚而一切支詞蔓說自無所容其喙矣
  公羊有大亂道處如鄫季姬以貞女而目為淫泆千古覆盆至今日始為一灑之其所以知其為貞女者只是反覆經文有以得聖人嘉予之意耳
  胡傳有與聖意恰相反處如兩國接戰例以受兵之國主兵主之者內之也胡氏乃謂聖人以其不告天子方伯而忿與之戰為罪果如其說則凡魯與外兵接戰皆以魯主兵豈皆譏在魯乎
  周正建子不特正月宜書王以別於建寅之正月也自子至亥十二月皆與夏時不同皆當書王以別之因多不勝書故止書開首一月以例其餘正月無事則書王二月二月無事則書王三月二三月之書王與正月之書王皆不過以其為開首一月耳無他義也公羊存夏商二王之說謬甚
  春秋終於獲麟其文法之周匝亦斷非聖人不能葢春秋記二百四十二年之事如一堆散錢竒零雜亂漫無統紀若只逐年逐件依次加增何時了局耶今以麟之出非其時喻己之老不得志忽從天下大局勢轉入一己之遇合為全書作結離竒天矯遂使一堆散錢囊括都盡此後更增一語不得真天造地設之文










  春秋比例
  春秋有一定之例諸家之所以橫生異議隨處窒閡而不可通者皆坐不知其例故耳又多為三傳之例所誤即如及者我所欲㑹者外為志此公羊書及盟與㑹盟之例也彼葢見隠公初年公即位而欲求好於邾故以及邾盟為我所欲見戎請盟故以公㑹戎於潛為外為志然以下文公及戎盟於唐比之即不合矣況如首止之盟書公及某某㑹王世子一事也及與㑹並書我所欲乎外為志乎又如國逆而立之曰入復其位曰復歸諸侯納之曰歸以惡曰復入此左氏書出奔歸入之例也然昭公十三年楚公子比歸於楚傳稱以蔡公之命召子乾子晳則是國逆而立之矣而經書歸何說乎杜註以陳蔡為解穿鑿不可從至以惡曰復入謬誤尤甚彼其所以為此說者特以欒盈魚石書復入故耳抑思例必有文義可解復字豈可作惡解乎大夫返國例書歸書入即為逆辭不必書復入而始為以惡也如鄭良霄出奔許自許入於鄭彼固入而欲為亂於國者何嘗書復入乎其他如稱人稱名稱官爵行次皆有一定之例例當稱人稱名者則稱人稱名例當稱官爵行次者則稱官爵行次聖人豈有所容心於其際哉今概以褒貶求之至以洩冶之忠亦以稱名而謂非春秋之所貴此皆所謂不知其例者也然經文明白簡易細繹之其例皆顯然可見諸家顧為此紛紛者葢春秋雖有一定之例而隨事立文徃徃不可以一例拘彼見聖人之不可以一例拘也求其故而不得於是反並其例之顯然可見者胥以不拘乎例者亂之而疑為筆削之義之所存夫春秋之義聖人之所謙言竊取者也而其文則史史之例文也非義也然欲明春秋之義者要當即一定之例求之蓋義必得其間而後有可致吾思之處間不生於同而生於異惟明乎一定之例而於其彼此異同之間有所據以相印而其間乃出既得其間由是沈潛反覆融㑹貫通覺千端萬緒皆有天造地設之妙斯筆削之義因文以見而一切支離附㑹之論自無所容其喙矣例凡若干條每一條下各有其文之不合例者若干條爰彚為春秋比例一編弁諸首
  王稱天王
  變例
  莊公元年冬十月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文公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賵
  文公五年三月王使召伯來㑹葬
  異文
  成公八年秋七月天子使召伯來賜公命
  正月稱王正月
  變例
  桓公自三年至九年又自十有一年至十有七年俱不書王
  公即位必書其不書者如隠公則以攝讓莊閔僖三公則以繼故皆變例也然繼故亦有書即位者又變中之變其義則更精矣
  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凡公薨書地弒則不地未即位書子卒不地未葬書名隠文
  文公十有八年冬十月子卒叔仲彭生之及不書
  凡公㑹盟㑹伐以及有事如鄰國皆書至大夫則不書至然公行亦有不書至者不告廟故也無變例
  凡嗣君既葬稱子踰年稱爵
  變例
  宣公十年四月齊侯元卒冬齊侯使國佐來聘成公四年三月鄭伯堅卒冬鄭伯伐許
  凡附庸之君稱字
  變例
  莊公五年秋郳黎來來朝稱名
  僖公二十有九年春介葛盧來同上
  王卿士書行次文公後稱子大夫書名宰聘則書官或繋名或繫爵㑹盟則書官繋爵
  變例
  隠公三年秋武氏子來求賻稱武氏子
  桓公五年夏仍叔之子來聘稱仍叔之子
  莊公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衛
  僖公八年春王正月公㑹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欵盟於洮
  僖公二十有九年夏六月㑹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於翟泉以上皆稱王人
  昭公二十有三年秋七月尹氏立王子朝稱氏昭公二十有六年冬十月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尹稱氏召毛稱行次
  凡內外臣惟卿為大夫非卿則姓名不登於冊故雖內三叛不書微之也無變例
  凡外諸侯㑹而不盟則書某某㑹於某地盟而不㑹則書某某盟於某地若㑹而又盟則書某某㑹於某地某日盟於某地
  變例
  文公十有五年冬十有一月諸侯盟於扈諸侯不序文公十有七年夏六月諸侯㑹於扈同上
  異文
  桓公三年夏齊侯衛侯胥命於蒲
  凡外大夫㑹盟自文公以前卿皆稱人惟以事接於我者稱名至盟於垂隴之後始以名見然自宣公以前尚不列序至成公十五年㑹吳於鍾離始列序惟大夫則稱人諸小國之大夫稱人小國之大夫謂卿也小國之卿只謂之大夫變例
  僖公二十有五年冬十有二月癸亥公㑹衛子莒慶盟於洮小國之大夫名
  襄公八年夏季孫宿㑹晉侯鄭伯齊人宋人衛人邾人於郉丘齊宋衛皆卿稱人
  特文
  襄公三十年冬晉人齊人宋人衛人鄭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㑹於澶淵宋災故
  凡魯君與外諸侯㑹而不盟則書公㑹某某於某地盟而不㑹則書公及某某盟於某地若㑹而又盟則書公㑹某某盟於某地其盟㑹不同日者則書公㑹某某於某地某日盟於某地前目後凡不覆書公
  變例
  文公七年秋八月公㑹諸侯晉大夫盟於扈諸侯不序晉大夫不名
  文公十有四年六月公㑹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晉趙盾癸酉同盟於新城列序後不書於某地襄公三年六月公㑹單子晉侯宋公衛侯鄭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己未同盟於雞澤同上
  定公四年三月公㑹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鬍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於召陵侵楚五月公及諸侯盟於皋鼬覆書公及
  特文
  桓公二年三月公㑹齊侯陳侯鄭伯於稷以成宋亂
  異文
  哀公十有三年夏公㑹晉侯及吳子於黃池
  缺文春秋缺文甚多其無闗於義例者不具列
  莊公十有六年冬十有二月㑹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於幽左氏榖梁無公字公羊有公字當從公羊
  凡魯君與外大夫㑹盟不書公與王臣㑹盟同此例
  變例
  隠公八年九月辛夘公及莒人盟於浮來
  成公三年十有二月公㑹楚公子嬰齊於蜀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於蜀
  襄公二十有六年公㑹晉人鄭良霄宋人曹人於澶淵
  異文
  文公二年三月乙巳及晉處父盟不書族
  隠文
  僖公十有九年冬㑹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於齊不書齊人
  魯臣㑹盟或㑹而不盟或盟而不㑹或㑹而又盟俱與魯君同
  變例
  襄公五年夏仲孫蔑衛孫林父㑹吳於善道不主魯卿書及
  襄公十有六年三月公㑹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子小邾子於湨梁戊寅大夫盟不書諸侯之大夫不主魯卿書及又不書盟於某地
  襄公二十有七年秋七月辛巳豹及諸侯之大夫盟於宋覆書豹及
  異文
  莊公十有九年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於鄄遂及齊侯宋公盟
  隠文
  襄公二十有七年夏叔孫豹㑹晉趙武楚屈建蔡公孫歸生衛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於宋不書宋向戌
  凡外諸侯侵伐君將稱君大夫將自文公以前卿皆稱人至晉陽處父伐楚救江之後始以名見然尚不列序至成二年戰於鞌始列序惟大夫則稱人諸小國之大夫稱人師衆則稱師少則稱人小國之大夫謂卿也小國之卿只謂之大夫以其不命於天子故
  變例
  文公以後卿將亦多有稱人者葢偶不得其名氏故以人渾之
  特文
  文公三年十有二月晉陽處父帥師伐楚以救江
  凡魯國侵伐君將稱君卿將稱某帥師微者將稱師若與外兵同事侵伐君卿將書㑹微者將書及戰則君將書公及某國戰於某地卿將則書某帥師及某國戰於某地微者將但書及某國戰於某地
  特文
  莊公八年春王正月師次於郎以俟陳人蔡人甲午治兵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於齊師秋師還書俟陳蔡書治兵書師還皆惟此一見
  異文
  桓公十有二年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於宋
  隠文
  成公十有三年三月公如京師夏五月公自京師遂㑹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不書戰又不書成劉二子
  魯被侵伐
  異文
  桓公十年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侯鄭伯來戰於郎
  凡內外取邑必先書伐某國
  變例
  昭公元年取鄆
  昭公四年取鄫
  序戰不以大夫先諸侯
  變例
  僖公二十有七年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
  凡內兵與外兵戰皆以魯主兵書及外兵與外兵戰皆以受兵之國主兵惟吳楚僭王雖戰於其地不以之主兵如柏舉之戰是也外之也
  變例
  僖公十有八年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於甗不以齊主兵
  文公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午晉人秦人戰於河曲兩國列序不以晉人主兵書及
  凡伯國合兵侵伐只列序而不書及
  變例
  僖公三十有三年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師於殽
  凡侵伐不書戰者或服而聽命或守而不出本未嘗戰也書戰而先書伐者兵薄其城邑而後出戰也其不先書伐者兵未至而逆與之戰也入而先書伐者攻圍乆而後入也兵甫至而即入者不書伐
  變例
  桓公十有三年春二月公㑹紀侯鄭伯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兵薄國都而不先書伐
  異文
  定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庚辰吳入郢
  凡敗績君傷則書某君敗績君卒於陣書滅君見獲則書獲而不書敗大夫見獲則先書敗後書獲未陣書某敗某師王師敗則書王師敗績於某魯敗君將則書戰而諱其敗卿並不書戰
  變例
  莊公九年八月庚申及齊師戰於乾時我師敗績魯敗不諱
  僖公十有五年冬楚人敗徐於婁林徐不稱師
  異文
  隠公元年五月鄭伯克段於䣕書克
  凡春秋書地皆不係國
  變例
  襄公元年仲孫蔑㑹晉欒黶宋華元衛𡩋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
  襄公十年冬戍鄭虎牢
  凡魯築城皆曰城不論其為都為邑也惟臺囿則曰築變例
  莊公二十有八年冬築郿
  凡內外相與平書及某國平
  變例
  宣公十有五年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書人
  異文
  隠公六年春鄭人來輸平
  昭公七年春王正月暨齊平
  凡外臣來俱書某君使某來王臣來亦書天王使某來變例
  隠公三年秋武氏子來求賻不書王使
  桓公五年夏仍叔之子來聘同上
  莊公二十有三年荊人來聘書人又不書楚子使
  閔公元年齊仲孫來
  閔公二年齊髙子來盟
  僖公四年楚屈完來盟於師
  文公十有五年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以上皆不書君使文公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賵不書來
  特文
  成公八年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於齊
  凡內臣出聘書某如某國不書公使
  變例
  莊公元年夏單伯逆王姬不書如京師
  凡外臣來逆女納幣皆不書君使
  變例
  成公八年夏宋公使公孫夀來納幣
  凡諸侯出奔書某爵出奔某國稱爵而不名
  變例
  桓公十有一年九月鄭忽出奔衛
  莊公二十有四年冬曹羈出奔陳
  昭公元年秋莒展輿出奔吳以上皆書名不書爵
  桓公十有五年五月鄭伯突出奔蔡
  桓公十有六年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
  昭公二十有二年冬蔡侯朱出奔楚
  昭公二十有三年秋七月莒子庚輿來奔以上皆書名
  異文
  莊公四年夏紀侯大去其國
  凡諸侯返國書爵書名書復歸不書自某國
  變例
  桓公十有五年五月鄭世子忽復歸於鄭不書爵莊公六年夏六月衛侯朔入於衛不書復歸
  僖公二十有八年衛侯鄭自楚復歸於衛書自楚僖公三十年秋衛侯鄭歸於衛書歸不書復
  成公二十有六年秋曹伯歸自京師書歸不書復不書名又書自
  隠文
  桓公十有五年秋九月鄭伯突入於櫟其入鄭不書
  凡大夫出奔書某國某人出奔某國
  變例
  文公七年夏四月戊子晉人及秦人戰於令狐晉先蔑奔秦
  文公八年冬十月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復丙戌奔莒
  宣公十有八年冬十月歸父還自晉至笙遂奔晉以上皆不書出王臣王子瑕於襄公三十年奔晉尹氏召伯毛伯於昭公二十六年奔楚俱不書出宣公十年齊崔氏出奔衛書氏不書名
  異文
  定公十年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陳
  凡大夫返國書名書歸書自某國
  變例
  閔公元年秋八月季子來歸不書自
  僖公二十有八年衛元咺自晉復歸於衛書復歸與諸侯同
  成公十有八年夏宋魚石復入於彭城不書歸又不書自襄公二十有三年夏晉欒盈復入於晉入於曲沃同上
  襄公三十年秋七月鄭良霄出奔許自許入於鄭不書歸
  定公十有一年秋宋樂大心自曹入於蕭同上定公十有三年冬晉趙鞅歸於晉不書自
  凡公子返國嗣位書入當立者係國不當立者不係國外有奉書自某國
  變例
  桓公十有一年九月突歸於鄭不書入又不書自某國莊公二十有四年冬赤歸於曹同上
  特文
  隠公四年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
  異文
  文公十有四年秋七月晉人納捷菑於邾弗克納
  隠文
  僖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於甗齊師敗績不書納昭不書齊昭入於齊
  諸侯不生名
  變例
  桓公七年夏榖伯綏來朝鄧侯吾離來朝
  僖公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衛侯燬滅邢
  昭公十有一年夏四月丁巳楚子䖍誘蔡侯般殺之於申
  外諸侯之事凡不以身親第為其臣之所奉命而行者如今部院中奉㫖所辨之事皆稱人
  變例
  隠公八年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
  桓公元年三月鄭伯以璧假許田
  莊公四年六月乙丑齊侯葬紀伯姬
  莊公二十有七年齊侯來獻戎捷
  成公八年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於齊
  大夫稱名
  變例
  閔公元年秋八月季子來歸
  閔公元年冬齊仲孫來
  閔公二年冬齊高子來盟
  文公八年冬宋人殺其大夫司馬宋司城來奔文公十有五年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
  凡公子而為卿者稱公子不為卿者時君之子稱子先君之子而為時君之兄弟者稱某侯之兄某侯之弟先君之子而與時君之屬稍疎者稱名皆不稱公子變例
  隠公元年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不稱弟
  桓公十有一年柔㑹宋公陳侯蔡叔盟於折桓公十有五年五月許叔入於許
  桓公十有七年秋八月蔡季自陳歸於蔡
  莊公三年秋紀季以酅入於齊以上皆稱行次
  昭公八年春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公子為卿而不稱公子
  荊吳狄越皆以號舉
  變例
  莊公二十有三年夏荊人來聘
  僖公十有八年冬邢人狄人伐衛
  僖公二十年秋齊人狄人盟於邢
  襄公五年秋公㑹晉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於戚昭公五年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吳以上皆稱人
  定公四年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於栢舉稱爵
  哀公十有三年夏公㑹晉侯及吳子於黃池同上
  凡弒君稱某人弒其君某不書地微者弒稱人討而殺之書人殺
  變例
  文公十有八年冬十月莒弒其君庶其
  成公十有八年正月庚申晉弒其君州蒲
  昭公二十有七年夏四月吳弒其君僚
  定公十有三年冬薛弒其君比以上皆書國
  襄公二十有九年夏五月閽弒吳子餘祭書閽昭公十有三年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晉歸於楚弒其君䖍於乾谿書地
  凡外諸侯之卒書爵葬則稱公從其臣下之辭也無變例
  特文
  襄公七年十有二月鄭伯髠頑如㑹未見諸侯丙戌卒於鄵
  凡外諸侯之葬魯㑹則書不㑹則不書其㑹而不書者或諱其辱或避其號或不以考終皆變例也然弒君亦有書葬者又變中之變其義則更精矣
  襄公三十年夏四月蔡世子般弒其君固冬十月葬蔡景公
  昭公十有九年夏五月戊申許世子止弒其君買冬葬許悼公
  凡殺大夫書某國殺其大夫某兩下相殺不書其羣下作亂而殺或為執政之大臣所擅殺皆書人殺弟及世子目其君內殺大夫諱言刺
  變例
  文公六年十月晉殺其大夫陽處父狐射姑殺而稱國殺文公七年四月宋人殺其大夫不名
  文公八年十月宋人殺其大夫司馬同上
  成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晉殺其大夫胥童欒書殺而稱國殺
  昭公十有四年冬莒殺其公子意恢蒲餘侯殺而稱國殺
  特文
  僖公二十有八年春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
  缺文
  莊公二十有六年夏曹殺其大夫
  僖公二十有五年夏四月宋殺其大夫
  凡書盜殺者據其告詞本無主名也書盜竊則以陪臣賤故此皆無變例
  凡伐人之國而夷其宗社曰滅滅而旋復者則書入或取之為附庸而存其五廟亦曰入魯滅國諱之曰取邑只書取不書滅
  變例
  僖公二年虞師晉師滅下陽邑書滅
  僖公十有七年夏滅項魯滅國不諱
  凡滅國或書爵或書人或書師或書某帥師滅某國見滅者或書奔或書以歸其奔不書出宣公以前不名宣公以後名
  變例
  僖公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衛侯燬滅邢書名
  凡戕殺鄰國諸侯稱人見戕者不名國滅則名
  變例
  昭公十有一年夏四月丁巳楚子䖍誘蔡侯般殺之於申彼此皆名
  昭公十有六年春楚子誘戎蠻子殺之稱楚子
  凡執鄰國諸侯稱人見執者書爵而不名從此遂失國者名
  變例
  成公十有五年二月晉侯執曹伯歸於京師稱晉侯
  凡執隣國大夫稱人見執者稱某國某人不稱官惟行人稱某國行人某無變例
  凡夫人稱某氏有姑稱婦某氏葬稱小君稱諡係姓變例
  莊公元年三月夫人孫於齊不稱姜氏
  僖公元年十有二月夫人氏之喪至自齊不稱姜文公四年夏逆婦姜於齊不稱氏
  宣公元年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同上
  異文
  隠公三年夏四月辛夘君氏卒
  凡夫人與公並序以公為主書及
  變例
  隠公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異文
  桓公十有八年公與夫人遂如齊
  凡娶夫人書某人如某國逆女某人以夫人某氏至自某國其逆女之人前稱氏後從省文第稱名
  變例
  桓公三年九月夫人姜氏至自齊
  莊公二十有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文公四年夏逆婦姜於齊
  凡內女已嫁者係國未嫁者不係國
  變例
  文公十有二年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文公十有四年齊人執子叔姬
  文公十有五年十有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宣公五年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子叔姬冬齊髙固及子叔姬來以上俱稱子
  異文
  僖公十有四年季姬及鄫子遇於防使鄫子來朝


<經部,春秋類,春秋究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