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通説 (四庫全書本)

春秋通説 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五
  春秋通説目録     春秋類
  卷一
  隠公
  卷二
  桓公
  卷三
  莊公
  卷四
  閔公
  卷五
  僖公上
  卷六
  僖公下
  卷七
  文公
  卷八
  宣公
  卷九
  成公
  卷十
  襄公
  卷十一
  昭公
  卷十二
  定公
  卷十三
  哀公
  等謹案春秋通説十三卷宋黃仲炎撰端平初尚書李鳴復進其書於朝仲炎字若晦溫州布衣其書大意謂春秋有教有戒其教存乎書法其戒存乎事實而無褒貶蓋一掃言例之拘而毅然直攄胸臆者然如論子同生一條謂左氏因記太子生之禮並問名等語故起此事恐非經文録經者誤以𫝊文加之又如宋伯姬卒一條謂書卿送𦵏故書卒與上書宋災為兩節此類非一皆不免於好為異説至於觸類引伸旁通槩論往往涉及後代史事斷其得失亦非釋經之正體獨其文辭條暢而議論亦嚴正不茍有足取者況春秋因史以成經故凡言史者必以春秋為權度仲炎引史以證春秋而即執春秋以斷史其理亦本相通言各有當未可概以泛濫譏也乾隆四十三年五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陸 費 墀


  春秋通說原序
  春秋者聖人教戒天下之書非褒貶之書也何謂教所書之法是也何謂戒所書之事是也法聖人所定也故謂之教事衰亂之跡也為戒而已矣彼三傳者不知其紀事皆以為戒也而曰有褒貶焉凡春秋書人書名或去氏或去族者貶惡也其書爵書字或稱族或稱氏者褒善也甚者如日月地名之或書或不書則皆指曰是褒貶所繫也質諸此而彼礙證諸前而後違或事同而名爵異書或罪大而族氏不削於是褒貶之例窮矣例窮而無以通之則曲為之解焉専門師授襲陋仍訛由漢以來見謂明經者不勝衆多然大抵爭辨於褒貶之異究詰於類例之疑滓重煙深莫之澄掃而春秋之大義隱矣自大義既隱而或者厭焉不知歸咎於𫝊業之失而曰聖人固爾也故劉知幾有虛美隱惡之謗王安石有斷爛朝報之毀遂使聖人修經之志更千數百載而弗獲伸於世豈不悲哉故曰春秋者聖人教戒天下之書非褒貶之書也昔之善論春秋者惟孟軻氏莊周氏為近之軻之說曰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是以戒言也周之說曰春秋以道名分是以教言也斯二者庶幾孔子之志也夫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以其有道也如是而君臣如是而父子如是而長幼男女親疎內外之差等不齊也敘此者為禮順此者為樂理此者為政防此者為刑堯舜三王之治皆是物也時乎衰周王政不行物情放肆於是紊其敘乖其順廢其理決其防而天下蕩然矣孔子有憂之而無位以行其志不得已而即吾父母國之史以明之陳覆轍所以懼後車也遏人變所以返天常也霸圖之盛王跡之熄也盟㑹之繁忠信之薄也雖有彼善於此者卒非治世之事也聖人何褒焉至於吳楚之陵中國臣子之奸君父鬬干戈以濟貪忿之志悖理道以傷天地之和者亦何待貶而後見其惡也若夫筆削有法而訓教存焉崇王而黜霸尊君而抑臣重內而輕外辨禮之非防亂之始畏天戒重民生為萬世立治準焉嗚呼使後之為君父為臣子為夫婦為兄弟為黨友為中國御四方者由其法戒其事則彞倫正而禍亂息矣余由童至壯研思是經甞眩於舊說如手棼絲目暗室難於解辨葢久而後能破之旁稽記載互參始末為書十有三卷名曰春秋通說通說者去褒貶之茅塞而通諸教戒之正途也夫春秋固有以隻字垂法者矣如加王於正削呉楚僭號而從其本爵之類是也而非字字有義也亦固有所謂例者矣如書其君歿曰薨外諸侯曰卒內大夫書卒外大夫不書卒之類是也此皆通例也先儒謂左氏非左丘明丘明乃孔子前輩故孔子云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先丘明而後己尊之也楚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邱葢今左氏傳即楚左史也古者史世其官則傳是書者倚相之後也故左傳載楚事比他國為特詳是得其實公穀亦莫明其所自來或雲子夏門人要皆非親受經於聖人者故於說經首失其義而其間亦或有得者榖梁氏爾若夫具載事實則左氏尚可考故當據事以觀經事或牴牾難於盡從則以經為斷上以伸仲尼之志雖以立異取譏於世而不辭也紹定三年五月朔黃仲炎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