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七十七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卷第七十七 宋 朱熹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刊本
|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七十七
記
髙士軒記
同安主簿𪠘皆老屋支拄殆不可居獨西北隅一軒爲亢
爽可喜意前人爲之以待夫治簿書之暇日而燕休焉然
視其所以名則有不屑居之之意予以爲君子當無入
而不自得名此非是因更以爲髙士軒而客或難予曰漢
世髙士不爲主簿者實御史屬漢官御史府典制度文章
大夫位上卿亞丞相主其簿書者名秩亦不卑矣彼猶以
爲凂已而不顧焉故足以爲髙也今子僕僕焉在塵埃之
中左右朱墨蒙犯箠楚以主縣簿於此而以髙士名其居
不亦戾乎予曰固也是其言也豈不亦曰士安得獨自髙
其不遭則可亡不爲已乎予於其言蓋嘗竊有感焉然亦
未嘗不病其言之未盡也蓋謂士之不遭可無不爲古
之乗田委吏抱𨵿擊柝者焉可也謂士不能獨自髙則
彼者乃以未睹夫髙也夫士誠非有意於自髙然其所以
超然獨立乎萬物之表者亦豈有待於外而後髙耶知此
則知主縣簿者雖甚卑果不足以害其髙而此軒雖陋髙
士者亦或有時而來也顧予不足以當之其有待於後之
君子云爾客唯唯而退因書之壁以爲記
泉州同安縣學官書後記
紹興二十有五年春正月熹以檄書白事大都督府廷中
巳事而言於連帥方公曰熹爲吏同安得兼治其學事學
有師生誦說而經籍弗具學者四來無所業於其間願得
撫府所有書以歸使學者得肄習焉公幸哀其愚不以爲
不可即日減省少府用度金錢屬工官撫以予縣凡九百
八十五卷熹與諸生旣受賜則相與羣議所以歛藏守視
出內涼𭧂之禁戒以復於公報皆施行如章熹竊惟公之
舉是賜也蓋將以幸教此縣之人而非𥝠於熹之請熹乃
幸得以菲薄奉承懼不能且無以垂示乆逺故敢具刻
公所岀教而並敘其指意如此掲之以視縣之父兄子弟
與學官弟子之有秩於典領者使承公志永永不怠此熹
之職守也夏四月丁丑具位謹記
射圃記
同安縣西北門射圃者監鹽稅曹侯沆所爲也紹興二十
五年夏縣有警令丞以下部吏士分城以守而曹侯與予
備西北異時㓂至常䧟西北然則曹侯與予所守者盜衝
也侯一日與予登城四望慷相語曰是不能守吾屬死
無處所不可不勉則分背去行所部循勉慰喻意吏士
士皆感𡚒爲用侯又曰兵家有之曲道險阨則劒楯利仰
髙臨下則弓矢便是則射者固嬰城之具而其爲技必習
之於無事之時然後緩急可頼而用也今𧊵蟻之屯雖未
能𫝊吾城而陳而吾之士固將徇我以死亡我其可以不
素教而用之哉於是相與相城之隅得𨻶地斤以爲射圃
袤六十歩三分其袤而廣得一焉屬其徒日射其間其後
盜雖巳潰去圃因不廢間往射如𥘉侯謂予是圃之作吾
二人力也衆人不能見將然其以吾二人者爲無事而勤
民矣盍記其意以視後予曰諾哉曹侯字德廣武惠王諸
孫世將習兵喜文詞通吏事蓋然有志於功名者而予
新安朱熹仲晦也時爲主簿於此是爲記雲
蘇丞相祠記
熹少從先生長者遊聞其道故相蘇公之爲人以爲慱洽
古今通知典故偉然君子長者也熈寜中掌外制時王丞
相用事嘗欲有所引㧞公以其人不可用且非故事封上
之用此罷歸不自悔守益堅當世髙其節與李才元宋次
道並三舎人云後得毗陵鄒公所撰公行狀又知公始
終大節蓋章章如是以是心毎慕其爲人屬來爲吏同安
同安公邑里也以公所爲問縣人雖其族家子不能言而
泉人往往反喜道曽宣靖蔡新州呂太尉事以爲盛予不
能識其何說也然嘗伏思之士患不學耳而世之學者或
有所怵於外則眩而失其守如公學至矣又能守之終其
身一不變此士君子之所難而學者所冝師也因爲之立
祠於學𡻕時與學官弟子拜祠焉而記其意如此以視邑
人云
漳州教授㕔壁記
教授之爲職其可謂難矣惟自任重而不苟者知之其以
爲易而無難者則苟道也何也曰教授者以天子之命教
其人凡之士廩食縣官而充弟子員者多至五六百
餘少不下百十數皆惟教授者是師其必有以率厲化服
之使躬問學蹈䋲榘出入不悖所聞然後爲此非反之
身而何以哉是可不謂難矣乎不特此爾又當嚴先聖先
師之典祀領護廟學而守其圖書服器之藏其體至重下
至金榖出內之纎悉亦皆獨任之嗚呼是亦難矣然凡仕
於今者無大小莫不有所臨制緫攝其任無易必皆具
文書使可覆視是以雖甚弛者亦有所難而不敢肆獨教
授官雖有綂若其任之本諸身者則非簿書期㑹之所能
察至其具於有司而可考者上之人又以其儒官優容之
雖有不合不問以是爲便故今之仕者反利焉而喜爲之
而孰知所以充其任者如彼其難哉故曰惟自任重而不
苟者知之其以爲易而無難者則茍道也予嘗以事至漳
其教授陳君與予有故館予於其寓直之舎因得盡觀陳
君所施於學者予謂若陳君則可謂知其難矣時陳君方
將刻前人名氏於壁屬予記予辭謝不能者再三旣不得
命乃退而書其所聞見如此以爲記且以厲後之君子云
爾紹興二十六年七月甲子新安朱熹記
一經堂記
紹興二十三年秋七月予來同安明年乃得柯君而與之
游相樂也時君以避地邑居教授常百餘人屬予治學事
因得引君以自助君行峻不爲苟合由是衆始有所嚴憚
至他事亦多頼以濟焉又明年君將反其先人之廬固舊
葺壞以居而取楊子所謂古之學者耕且飬三年通一經
者號其寢居曰一經之堂間謁予記之予謝渉學未乆文
且下將不能有所發明於吾子之意願更屬可者如是非
復一再至今年冬予將辭吏以去而君又以爲請旣不得
辭乃爲之言曰予聞古之所謂學者非他耕且飬而巳矣
其所以不已乎經者何也曰將以格物而致其知也學始
乎知惟格物足以致之知之至則意誠心正而大學之序
推而逹之無難矣若此者世亦徒知其從事於章句誦說
之間而不知其所以然者固將以爲耕且養者資也夫豈
用力於外哉柯君名翰字國材爲人孝謹誠慤介然有以
自守於經無不學今將隱矣而其志不自足如此是蓋終
身焉則其造詣之極非予所敢量也姑次比是說爲之記
雲紹興二十六年閏月辛丑新安朱熹記
芸齋記
友人徐元聘有田舎一區旁治軒牎明㓗可喜暇日與子
弟講學其間而問名於熹熹故爲農知田意嘗謂孟子言
人病舎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
輕最爲善喻今徐君課其子弟而學於田間姑以芸名齋
使學者即事而思之則內外之分定而力之所肆不於人
之田矣霜露旣繁實而食之所以不願人之膏𥹭之味也
徐君以熹言爲然故書以遺之雲紹興二十六年閏月五
日癸𫑗新安朱熹書
畏壘菴記
紹興二十六年之秋予吏同安適三年矣吏部所使代予
者不至而𪠘署日以隳敝不可居方以因葺之宜爲請於
縣㑹予奉檄走旁郡因得並載其老㓜身送之東歸渉春
而反則門廡列舎巳摧壓而不可人矣於是假縣人陳氏
之館居焉自縣西北折行數百歩入委巷中垣屋庳下無
鉅麗之觀然其中粗完㓗有堂可以接賔友有室可以備
棲息誦書史而佳花異卉蔓藥盆荷之屬又皆列蒔於庭
下亦足以娯玩耳目而自適其意焉予獨處其間稍捐󠄂外
事命友生之學者與居其下拚除井竈之役願留者亦
無㡬人常時車馬之客與胥吏之有事於官府者則無
所爲而來矣客或謂予所以處此庶乎庚桑子之居畏壘
也因名予居曰畏壘之菴自是閉門終日翛然如在深谷
之中不自知身之繋官於此旣𡻕滿而不能去也如是又
累月代予者卒不至法當自免歸而陳氏謁予記其事曰
使後之人知夫子之嘗居於是也予惟庚桑子蓋莊周列
禦㓂所謂有道者予之學旣不足以知之而太史公記又
謂凡周所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言無事實然則亡
是公非有先生之倫也此皆不可考獨周之書辭指經竒
有可觀者予是以竊取其號而不辭遂書以𢌿陳氏陳氏
世爲醫請予記者名良傑爲人謹篤周愼能通其家學雲
紹興二十七年夏六月十一日新安朱熹記
存齋記
予吏同安而游於其學嘗𥝠以所聞語其士之與予遊者
於是得許生升之爲人而敬愛之比予之辭吏也請與俱
歸以共卒其講業焉一日生請於予曰升之之來也吾親
與一二昆弟相爲築環堵之室於敝廬之左將歸翳蓬藋
而居焉惟夫子爲知升之志敢請所以名之者而幸教之
則升之願也予辭謝不𫉬因念與生相從於今六七年視
其學專用心於內而世之所屑一亳不以介於其間嘗竊
以爲生之學盡有意乎孟氏所謂存其心者於是以存名
其齋而告之曰予不敏何足以知吾子然今也以是名子
之齋則於吾子之志竊自以為庶㡬焉耳矣而曰必告子
以其名之之說則是也吾子旣自知之予又奚以語吾
子抑嘗聞之人之所以位天地之中而爲萬物之靈者心
而巳矣然心之爲體不可以聞見得不可以思慮求謂之
有物則不得於言謂之無物則日用之間無適而非是也
君子於此亦將何所用其力哉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
勿𦔳長則存之之道也如是而存存而乆乆而熟心之爲
體必將瞭然有見乎參𠋣之間而無一息之不存矣此予
所以名齋之說吾子以爲如何生作而對曰此固升之所
願學而病未能者請書而記諸屋壁庶乎其有以自礪也
予不𫉬讓因書以授之俾歸刻焉紹興二十八年九月甲
申新安朱熹記
牧齋記
余爲是齋而居之三年矣饑寒危迫之慮未嘗一日弛於
其心非有道路行李之勞疾病之憂則無一日不取六經
百氏之書以誦之於茲也以其志之篤事之勤如此宜其
智益加明業益加進而不知智益昏而業益墮也以是自
咎故嘗間而思之夫挾其饑寒危迫之慮以從事於聖人
之門而又雜之以道路行李之勞疾病之憂有事物之累
無優游之樂其於理之精微索之有不得盡其事之是非
古今之成敗興廢之故考之有不得其詳矣況古人之學
所以漸涵而持飬之者固末嘗得施諸其心而錯諸其躬
也如此則凡所爲早夜孜孜以冀事業之成而詔道徳之
進者亦可謂妄矣然古之君子一簞食瓢飲而處之㤗然
未嘗有戚戚乎其心而汲汲乎其言者彼其窮於當世有
甚於余矣而有以自得於巳者如此必其所以用心者或
異於予矣孔子曰貧而樂又曰古之學者爲巳其然也豈
以饑寒者動其志豈以挾䇿讀書者而謂之學哉予方務
此以自逹於聖人也因述其所以而書其辭於壁以爲記
歸樂堂記
予嘗爲吏於泉之同安而與僊游朱侯彥實同寮相好也
其後予罷歸且五六年病臥田間浸與當世不相聞知獨
朱侯時時書來訪問繾綣道語舊故如平生驩一日書抵
予曰吾方築室先廬之側命之曰歸樂之堂蓋四方之志
倦矣將託於是而自休焉子爲我記之予惟㓜而學強而
仕老而歸歸而樂此常物之大情而士君子之所同也而
或者怵迫𫝑利睠睠軒冕印韍之間老而不能歸或歸矣
而酣豢之餘厭苦淡泊顧慕疇昔不能忘情方且咨嗟戚
促自以爲不得其所而豈知歸之爲樂哉或知之矣而顧
其前日從官之所爲有不能無愧悔於心者則於其所樂
雖欲暫而安之其心固不能也然則仕而能歸歸而能樂
斯亦豈不難哉朱侯名卿子少有美材學問慷入官三
十年以彊直自遂獨行所志不爲𫝑屈以故浮湛選調行
年五十乃豋王官然予視其簿書期㑹之餘日蓋無一日
不命賔友從子姪登山臨水弦歌賦詩放浪於塵埃之外
而無㡬微留落不偶之意見於言靣則其於𫝑利如何哉
其仕而能歸歸而能樂不待斯堂之作而可信無疑矣顧
予未𫉬一登斯堂而覽其勝槩然其林壑之美泉石之饒
足以供徒𠋣館宇之䆳啓處之適足以寜燕休圖史之富
足以娯心目而幽人逸士往來於東阡北陌者足以析名
理而啇古今又不待接於耳目而知侯之樂有在乎是也
是以承命不辭而記其意如此如天之福異時𫉬從遊於
堂上尚能爲侯賦之紹興三十年十二月乙卯
建寜府學游御史祠記
故監察御史游公先生諱酢字定夫此之建陽人而河
南程氏之髙第弟子也徽廟𥘉爲御史未㡬去爲郡江淮
間又退而閒居以卒隆興𥘉元𡻕在癸未先生之歿於是
四十有一年矣今敷文閣待制延平陳公實爲此謂徳
學之盛有如先生者而無祠於其鄊之學非獨鄊人子弟
之過長民者亦有罪焉乃爲堂於府學之東偏立像致祠
而以書屬熹使記其意熹辭謝弗堪屢返而公不聴於是
退考舊聞按龜山楊文靖公所爲先生墓誌之辭曰予元
豐中受學眀道先生兄弟之門有友二人焉曰上蔡謝顯
道公其一也𥘉伊川先生以事至京師一見公謂其資可
與道是時明道知扶溝縣事先生兄弟方以唱明道學
爲巳任設庠序聚邑人子弟教之召公來職學事公欣然
往從之得其微言於是盡棄其學而學焉其後得邑河清
予往見之伊川謂予曰游君徳器粹然問學日進政事亦
絶人遠甚於師門見稱如此其所造可知矣公自㓜不羣
讀書一過目輙成誦比壯益自力心傳目到不爲世儒之
習誠於中形於外儀容辭令粲然有文望之知其爲成徳
君子也其事親無違交朋友有信蒞官遇僚吏有恩意雖
人樂於自盡而無敢慢其令者惠政在民戴之如父母故
去則見思愈乆而不忘其道學足以𮗜斯人餘潤足以
澤天下遭時清明不及用而死此士論共惜之非予之𥝠
言也所著書有中庸義易說詩二南義論孟雜解各一卷
文集十卷藏於家蓋楊公所記如此熹惟知先生之深而
言足以命其徳且信於後宜莫踰於楊公者然則先生之
道學徳行於此可以觀其詳矣又念每獲侍坐於陳公而
聞其語先正忠肅公之與先生遊也𥬇談論議書䟽辭章
昔所親見而聞之者至今尚能誦之其雍容仰俯之間又
能併得其深微之意使聞者恍然若將復見其人焉此其
於先生之道如何哉然則公之所以命祀先生蓋將推其
所得於巳者以幸教此之人非徒致欽慕之意以修故
事而巳也熹旣不𫉬終辭乃悉論著楊公本語而不敢輙
賛一辭於其間且復揆公指意所出者如是而並書之以
承公命庶乎其可幸無罪雲耳嗚呼先生遠矣學者登是
堂而拜其像於是記也考其師友之淵源退訪其書而讀
之於以求先生之所以學者果惡乎在幸而有以自得之
則亦無以異乎親而炙之矣詩曰人之好我視我周行又
曰髙山仰止景行行止熹雖不敏願與承學之士勉焉以
無忘陳公之徳也八月甲子具位朱熹記
通鑑室記
士之所以能立天下之事者以其有志而巳然非才則無
以濟其志非術則無以輔其才是以古之君子未有不兼
是三者而能有爲於世者也然而所謂術者又豈隂險詭
仄朝三暮四之謂哉亦語夫所以處事之方而已矣營丘
張侯仲隆慷有氣節常以古人功名事業自期許不肯
碌碌隨世俗上下至其才器閎慱則又用無不宜蓋臨大
事變而愈益精神指麾處畫無一不中㡬㑹者是其志與
其材雖未盡見施設而人知其有餘矣然未嘗以是自足
也方且慱𮗚載籍記覽不倦蓋將酌古揆今益求所以盡
夫處事之方者而施之非特如世之學士大夫兀兀陳編
掇拾華靡以爲談聽之資至其施諸事實則泛然無據而
巳也嘗客崇安之光化精舎暇日新一室於門右不置餘
物獨取資治通鑑數十帙列其中焚香對之日盡數卷蓋
上下若干年之間安危治亂之機情僞吉凶之變大者綱
提領挈細者縷析亳分心目瞭然無適而非吾處事之方
者如是蓋三年矣而其起居飲食宴娯談𥬇亦無一日而
不在是也室之前軒俯視衆山下臨清流邑屋䑓觀園林
陂澤之勝月星雨露風煙雲物之竒反若有以開滌靈
助發神觀者於讀是書也爲宜於是直以通鑑榜之而
屬予記予聞之古今者時也得失者事也傳之者書也讀
之者人也以人讀書而能有以貫古今定得失者仁也蓋
人誠能即吾一念之𮗜者黙識而固存之則目見耳聞無
非至理而況是書先正溫公之志其爲典刑揔㑹簡牘淵
林有如神祖聖詔所襃者是亦豈不足以盡其心乎今侯
有當世之志當世之才又能因是書以求盡其術此豈苟
然而巳哉然予猶欲進於行著習察之塗使異時見於用
者無毫𨤲之差也則願以仁之說爲侯誦之是以承命不
辭而記其本末因附以所聞如此乾道三年秋七月新安
朱熹記
南嶽遊山後記
南嶽唱酬訖於庚辰敬夫旣序其所以然者而藏之矣癸
未發勝業伯崇亦別其羣從昆弟而來始聞水簾之勝將
往一觀以雨不果而趙醇叟胡廣仲伯逄季立𠂀可大來
餞雲寺酒五行論所疑而別丙戍至櫧州熹與伯崇
擇之取道東歸而敬夫自此西還長沙矣自癸未至丙戌
凡四日自嶽宮至櫧州凡百有八十里其間山川林野風
煙景物視向來所見無非詩者而前日旣有約矣然亦念
夫別日之迫而前日所講蓋有旣開其端而未竟者方且
相與思繹討論以畢其說則其於詩固有所不暇者焉丙
戌之莫熹諗於衆曰詩之作本非有不善也而善人之所
以深懲而痛絶之者懼其流而生患耳𥘉亦豈有咎於詩
哉然而今逺別之期近在朝夕非言則無以寫難喻之懷
然則前日一時矯枉過甚之約今亦可以罷矣皆曰諾
旣而敬夫以詩贈吾三人亦各荅賦以見意熹則又進而
言曰前日之約巳過矣然其戒懼警省之意則不可忘也
何則詩本言志則宜其宣暢湮欝優柔平中而其流乃㡬
至於喪志羣居有輔仁之益則宜其義精理得動中倫慮
而猶或不免於流況乎離羣索居之後事物之變無窮㡬
微之間毫忽之際其可以營惑耳目感移心意者又將何
以禦之哉故前日戒懼警省之意雖曰小過然亦所當過
也由是而擴𠑽之庶㡬乎其寡過矣敬夫曰子之言善其
遂書之以詔毋忘於是盡録贈處諸詩於篇而記其說如
此自今暇日時出而觀焉其亦足以當盤盂几杖之戒也
夫丁亥新安朱熹記
轉運司蠲免鹽錢記〈代 毋忘一本 作毋怠〉
皇帝陛下臨御之五年朝廷清明衆職修理乃眷南顧閔
茲逺𥠖某月詔以太常少卿臣某爲福建轉運副使而付
以鹽筴使訪其利病以聞臣某旣承詔奔走即事則與判
官臣某爰曁屬僚慱詢審訂具以條奏越明年春遂有㫖
免本道屬州縣逋鹽課之緡錢九十七萬又詔𡻕入鈔
鹽緡錢二十二萬者其罷之而使漕司𡻕以緡錢七萬𥙷
經費之闕臣某承命懽喜北向頓首言福建鹽法之弊乆
矣臣等問諸故府竊見祖宗盛時本道鹽息𡻕入緡錢十
萬而三分之以其一予漕司佐州縣用度且市貢金其二
爲鈔法則啇人𡻕輸京師者爲錢六萬六千有竒而巳其
後鈔法中弛浮議交煽因盡以委漕司而増其額於是綱
運猥並鹽不時而民始受弊中間蓋嘗減損然什不能
去其三又他用之取具於鹽者亦且數倍舊制顧以𡻕出
有常因不敢議至州縣或不能供又不得以時蠲除新故
相仍轉相督趣重爲民病歷年滋多今乃幸遇陛下仁聖
儉慈不遺遐逺旣幸聽愚臣言而又推之以及其所未言
者蓋徳音再下而鈔額復祖宗之舊逋捐󠄂累𡻕之積使
州縣之吏無所旁縁以漁獵其民民得休息恩澤𨺚厚不
可勝量臣等駑鈍不材奉使無狀乃幸得奉承聖詔以布
於下誠歡誠喜敢不悉力究宣謹察所部無或不䖍以廢
明命猶懼不稱無以昭示永乆則取尚書所下詔㫖刻石
臺門以諗來者而竊敬識其下方如此又惟陛下躬徳神
聖天運日新其約已厚民之心終日乾乾有進無巳竊計
經制大定上下與足蓋可以日月期矣然則臣等前日所
不敢議者且將復有望焉敢昧萬死並記其說而俯伏以
俟乾道四年三月
謝上蔡語録後記
熹頃年校定上蔡先生語録三篇未及脫藁而或者傳去
遂鋟木於贛上愚意毎遺恨焉比因閑暇復爲定著此本
然亦未敢自以爲可傳也因念往時削去版本五十餘章
特以理推知其決非先生語𥘉未嘗有所左驗亦不知其
果出於何人也後籍溪胡先生入都於其學者呂祖謙得
江民表辨道録一篇讀之則盡向所削去五十餘章者首
尾次序無一字之差然後知其爲江公所著而非謝氏之
語益以明白夫江公行𧨏風節固當世所推髙而陳忠肅
公又嘗其論明道先生有足目相之語蓋亦略知吾
道之可尊矣而其爲言若此豈差之毫𨤲則夫千里之繆
有所必至而不能巳者耶因書以自警且示讀者使母疑
舊傳謝先生與胡文定公手柬今並掇其精要之語附三
篇之後雲乾道戊子四月壬寅熹謹記
建寜府崇安縣學二公祠記
崇安建之巖邑故宮師趙清獻公嘗爲之宰故侍讀胡文
定公又其邑里人也兩公之徳後學仰之舊矣然數十年
之間爲是邑者不知其㡬何人無能表而出之以化於邑
者乾道三年今知縣事溫陵諸侯始至則將葺新學校
以教其人而深以兩公之祠未立爲巳病於是訪求遺像
因新學而立祠焉明年五月甲子訖功命諸生皆入於學
躬率丞與之釋菜於先聖先師而奠於兩公之室三獻
成禮揖諸生而進之曰學則孔孟尚矣然居是語其風
聲氣俗之近則鄉大夫鄉先生之賢者豈可以不知其人
哉惟趙公孝弟慈祥履繩蹈矩爲政有循良之蹟立朝著
蹇諤之風清節至行爲世標表固諸公之所逮聞也至於
胡公聞道伊洛志在春秋著書立言格君垂後所以明天
理正人心扶三綱敘九法者深切著明體用該貫而其正
色危言據經論事剛大正直之氣亦無所愧於古人則諸
君豈盡知之乎吾承乏於此過不自料常欲與諸君相勵
以聖賢之事今幸因吾民之餘力校室以修方將日與諸
君者從容俯仰乎其間顧念古昔聖賢逺矣則欲諸君自
其近者而逹之是以象兩公於此堂也諸君自今以來蓋
亦望其容貌而起肅敬之心考其言行以激貪懦之志然
後精思熟講反之於心以求至理之所在而折𠂻焉庶㡬
學明行尊徳乆業大果能逹於聖賢之事是則兩公𥝠淑
後來之本意而亦區區平日所望於諸君也諸君豈有意
乎諸生皆拜曰諸生不敏敢不敬蚤夜以思無辱先生之
誨於是旣退而諸侯使人以是說走山間屬熹爲之記
熹惟今之爲政者固巳不遑於學校之事其或及之而不
知所以教則徒以祿利誘人而納之卑洿淺陋之域是乃
賊之而於教何有今諸侯於茲邑旣新其學而語之以
聖賢之事又能尊事兩公俾學者由是而逹焉則可謂知
所以教矣此其志豈特賢於今之爲政者而巳哉旣不得
辭乃具書其本末以視同志願相與勉焉以無諸侯
之教也是月癸未新安朱熹記
克齋記
性情之徳無所不備而一言足以盡其妙曰仁而巳所以
求仁者蓋亦多術而一言足以舉其要曰克巳復禮而巳
蓋仁也者天地所以生物之心而人物之所得以爲心者
也惟其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爲心是以未發之前四徳
具焉曰仁義禮智而仁無不統巳發之際四端著焉曰惻
隱羞惡辭讓是非而惻隱之心無所不通此仁之體用所
以涵育渾全周流貫徹專一心之妙而爲衆善之長也然
人有是身則有耳目鼻口四肢之欲而或不能無害夫仁
人旣不仁則其所以㓕天理而窮人慾者將益無所不至
此君子之學所以汲汲於求仁而求仁之要亦曰去其所
以害仁者而巳蓋非禮而視人慾之害仁也非禮而聽人
欲之害仁也非禮而言且動焉人慾之害仁也知人慾之
所以害仁者在是於是乎有以㧞其本塞其源克之克之
而又克之以至於一旦豁然欲盡而理純則其胷中之所
存者豈不粹然天地生物之心而藹然其若春陽之溫哉
黙而成之固無一理之不具而無一物之不該也感而通
焉則無事之不得於理而無物之不其愛矣嗚呼此仁
之爲徳所以一言而可以盡性情之妙而其所以求之之
要則夫子之所以告顔淵者亦可謂一言而舉也與然自
聖賢旣逺此學不傳及程氏兩先生出而後學者始得復
聞其說顧有志焉者或寡矣若吾友㑹稽石君子重則聞
其說而有志焉者也故嘗以克名齋而屬予記之予惟克
復之雲雖若各爲一事其實天理人慾相爲消長故克已
者乃所以復禮而非克已之外別有復禮之功也今子重
擇於斯言而獨以克名其室則其於所以求仁之要又可
謂知其要矣是尚奚以予言爲哉自今以往必將因夫所
知之要而盡其力至於造次顛沛之頃而無或怠焉則夫
所謂仁者其必盎然有所不能自巳於心者矣是又奚以
予言爲哉顧其所以見屬之勤有不可以終無言者因備
論其本末而書以遺之幸其朝夕見諸屋壁之間而不忘
其所有事焉者則亦庶乎求仁之一𦔳雲爾乾道壬辰月
日新安朱熹謹記
味道堂記
武陽何君鎬叔京一日以書來謂熹曰吾先君子辰陽府
君少事東平馬公先生受中庸之說服習踐行終身不懈
間嘗牓其燕居之堂曰味道蓋亦取夫中庸所謂莫不飲
食鮮能知味之雲也今不肖旣無以嗣聞斯道惟是朝
夕糞除䖍居恪處不敢忘先人之志子其爲我記之以告
於後之人而鎬也亦得出入覽觀焉庶乎其有以自勵也
熹惟何公實先君子太史公同年進士熹不及拜其牀下
獨幸得從叔京遊而兄事之因得聞其學行之懿顧雖不
徳不文不足以述傳信然慕仰之深願得託名於其屋
壁之間以爲幸因不敢以不能對謹按公諱某字太和始
爲少吏南方㑹馬公以御史宣慰諸道一見賢之奏取爲
屬因授以所聞於程夫子之門者且悉以平生出處大節
告之詳焉旣馬公以言事謫死公歸守其學終身不少變
其端巳接物發言造事蓋無食息之頃而不惟中庸是依
也鄊人愛敬至以中庸何公目之於他經亦無所不學而
盡心於易作集傳若干卷其忠純篤厚之姿㢘靜直方
之操得於天而成於學充於內而不𭧂於外世之君子莫
能知也晚以馬公移書僞楚斥使避位之節列上史官宰
相惡其分已功逮繋詔獄削籍投荒而終不自悔以歿其
身此其於道眞可謂飲食而知其味矣帷其知之深是以
守之固而行之樂行之樂是以益味其而弗能去也然
公之所謂道者又豈若世之俗儒習見老佛虛無寂㓕之
說而遂指以爲道也哉考諸公之中庸亦曰五品之民
而巳熹愚不肖誠不足以窺大人君子所存之萬一然竊
意其名堂之意有在於是也是以敢備書之以承叔京之
命後之君子得以考焉抑叔京之清夷恬曠不累世紛旣
聞道於家庭又取友於四方以益求其所未至其衘訓嗣
事而居此堂也可無愧矣今又欲由是益自勵焉是其進
之銳而至之逺其可量哉其可量哉此於法當得附書因
並識於此雲乾道癸已二月甲申新安朱熹記
劉氏墨莊記
乾道四年秋熹之友劉清之子澄罷官呉越相過於潭溪
之上留語數日相樂也一旦子澄拱而起立且言曰清之
之五世祖磨勘工部府君仕太宗朝佐計者十餘年旣
歿而家無餘貲獨有圖書數千卷夫人陳氏指以語諸子
曰此乃父所謂墨莊也海陵胡公先生聞而賢之爲記其
事其後諸子及孫比三世果皆以文章器業爲時聞人中
更變亂書散不守清之之先君子獨深念焉節食縮衣悉
力營聚至紹興壬申𡻕而所謂數千卷者始復其舊故尚
書郎徐公兢呉公說皆爲大書墨莊二字以題其藏室之
扁不幸先人棄諸孤清之兄弟保藏増益僅不失墜以至
於今然清之竊惟府君夫人與先君子之本意豈不曰耕
道而得道仁在夫熟之而巳乎而不知者意其所謂或出
於青紫車馬之間清之不肖誠竊病焉願得一言以發明
先世之本意於以垂示子孫丕揚道義之訓甚大惠也熹
聞其說則𥨸自計曰子澄之意誠羙矣然劉氏自國𥘉爲
名家所與通書記事者盡儒先長者矧今子澄所又其
開業傳家之所自於體爲重顧熹何人乃敢以其無能
之辭度越衆賢上紀茲事於是辭謝不敢當而子澄請之
不置旣去五六年書䟽往來以十數亦未嘗不以此爲言
也熹惟朋友之義有不可得而終辭者乃紬繹子澄本語
與熹所以不敢當之意而敘次之如此嗚呼非祖考之賢
孰能以詩書禮樂之積厚其子孫非子孫之賢孰能以仁
義道徳之實光其祖考自今以來有過劉氏之門而問墨
莊之所以名者於此乎考之則知其土之所出廬之所入
者在此而不在彼矣蓋磨勘公五子皆有賢名中子主客
郎中實生集賢舎人兄弟皆以文學大顯於時而名後世
第四子祕書監資簡嚴識大體有傳於英宗實録子澄之
先君子即其曽孫也諱某字某官至某仕旣不遭無所見
於施設今獨其承家燾後之意於此尚可識也生二子長
曰靖之子和其季則子澄皆孝友㢘靜慱學有文而子澄
與熹游篤志於義理之學所謂耕道而熟仁者將於是
乎在九年二月丙戌新安朱熹記
盡心堂記
予友范伯崇始仕爲廬陵屬邑主簿不小其官遇事亡所
苟遂以幹敏聞州藉其才奏取以代録事之病不能事者
廬陵民素嚚訟治獄者常患不能得其情伯崇旣盡心焉
而又㢘勤以揵於下懇惻以伸於上於是小𡨚必白而姦
民無所倖免一郡稱之官以無事則以暇日葺其問事之
堂而取君子盡心之雲者牓之又大書噬嗑之卦於屏上
且闢其後爲方丈之室以㑹友講學焉一日書來曰願有
以記此堂而名其室以幸教我且使來者與有聞焉予惟
王制之篇雖傳以爲漢慱士官所出然其所謂刑一成而
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者語約而意周教明而戒密其或
者古之遺言也與今伯崇旣躬行之而又以名其堂欲其
出入起居仰而見之常有以自警也以爲未足又取大易
電雷之象明斷之義與夫剛柔上下淺深難易之說金矢
黃金艱貞貞厲之戒掲於坐右而以蚤夜覽觀焉此其志
豈以一得其情而喜者哉然猶懼夫學之未至而於父
子之親君臣之義纎微之間有所未察則雖欲悉其聦明
致其忠愛而不知所以權之故又爲退食燕居之所於其
後以便講學此則非今之爲吏者所能及也昔子路曰
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爲學此言近是而夫
子惡之然則仕本於學而學必讀書固孔門之遺法也因
請命其室曰讀書之室而悉記其本末如此以遺之伯崇
家傳正學於道有聞而其小試之効又巳孚於上下如此
此其所以讀書者必有以異乎人之讀之矣伯崇平居退
然不能言遇事汎然無所主予雖知之深亦未嘗不
喜其溫厚之有餘而憂其強毅之不足也今一行作吏其
所以自樹立者乃如此而世之聦明才智之士計其當官
之效宜可以逺過於伯崇者或乃反不能及予於此又竊
獨有感焉因並書之以風曉當世且以厲來者於無窮伯
崇名念徳建安人與予有世舊且有連又相好也乾道癸
巳二月丁亥新安朱熹記
蘄州教授㕔記
乾道八年秋予友建安李君宗思爲蘄州學官始至入學
釋菜召諸生坐堂上而告之曰朝廷立學建官所以教養
人才而待其用徳意甚美宗思不佞得備選焉深惟淺陋
懼不能今將有以告二三子者而相與朝夕乎古人爲
巳之學庶以無朝廷教養之意二三子其亦有意於斯
乎諸生起而對曰諸生不敏惟先生有以教之則幸甚於
是李君退即其居則距學且十里所李君顧而嘆曰學官
宜朝夕於學與諸生相切磋者其相距之逺可若是耶翌
日相學之東偏有廢壤焉請於州願得爲屋以居而日徃
來於學以供厥事於是通守北海王侯某實領州符嘉李
君之意而悉其力以相之役不踰時遂以備告然後李君
得以日至於學進諸生而教誨之蓋使之潛思乎論語孟
氏之書以求理義之要又考諸編年資治之史以議夫事
變之得失焉日力有程不躐不惰探䇿而問勸督以時凡
以使之知所以明善修身之方齊家及國之本而於詞藝
之習則後焉而不之急也旣又禮其士之賢有徳者李君
之翰而與之居凡學之教治悉使聴焉由是蘄之爲士者
始知所以爲士之事而用其力李君亦喜其教之行而將
有成也礱石於堂考前爲是官者得自某人以下若干人
之名氏𡻕月刻之而以書屬予使因記其所以然者予惟
李君之教可能也而其所以教者則非世儒之所及王侯
之垂意於學可及也而其不以李君之說爲迂闊於事者
則非俗吏之所能是皆冝書以詔於後蓋非獨使繼李君
而居此者有所考法抑亦承流千里而師帥其民者之所
宜知也於是悉書其本末如此俾刻寘題名之首雲九年
秋七月壬子新安朱熹記
建寜府建陽縣主簿㕔記
縣之屬有主簿秩從九品縣一人掌縣之簿書凡戶租之
版出內之㑹符檄之委獄訟之成皆緫而治之勾檢其事
之稽違與其財用之亡失以賛令治蓋主簿之爲職如此
而予嘗竊論之以爲縣之治雖狹而於民實甚親主其簿
書者秩雖卑而用人之得失其休戚於民實甚重顧今銓
曹所領員以百數旣不容有所推擇而爲令者又往往𥝠
其政不以及其屬是以官多不得其人而人亦不得其職
舉天下之縣偶能其官者計百不一二然亦不過能取夫
戶租之版而朱墨之耳若其他則固不得而與焉而亦莫
或知其職之曠也建陽縣主簿之𪠘故在縣治西墉下自
建炎中火於盜而寓於浮屠之舎距縣且三里所蓋主簿
之不得司其局者四十有餘年矣今右通直郎池陽王君
某來知縣事則計復焉而未克舉及主簿括蒼葉君某至
而以不得蚤夜其職爲憂乃請於縣而卒成之自經始
以至迄事凡百餘日爲屋若干楹其費得縣之羨錢五十
萬粟斛百凡故地之入於民居者則皆正於舊籍而不之
奪也明年葉君以書具本末屬予記予佳王君之不𥝠其
政與葉君之能憂其職也則爲推本其所以設官之意並
敘其事而書之以告來者俾無曠於其職旣又因葉君之
請取孔子爲委吏時語名其東偏之室曰當齋其意蓋與
此相表裏雲乾道九年秋八月辛酉朔新安朱熹記
南劒州溪縣學記
乾道九年九月溪縣修廟學成知縣事㑹稽石君𡼖以
書來語其友新安朱熹曰縣之學故在縣東南隅其地隆
然以髙靣山臨流背囂塵而挹清曠於處士肄業爲宜中
徙縣北源上後又毀而復𥘉然其復也士子用隂陽家說
爲門斜指寅𫑗之間以出而自門之內因短就狹遂無一
物不失其正者𡼖始至而病焉顧以斆學之𥘉未遑外事
𡻕之正月乃始撤而新之旣使夫門堂齋序庫𢈔庖湢無
一不得其正而又度作重屋於堂之東以奉先賢以尊古
訓唯殿爲因其舊然亦繚以重櫩嚴其陛楯而凡像設之
不稽於古者則使視諸太學而取正焉靡金錢蓋四十萬
用人力三萬工不資諸士不取諸民而事以時就意者吾
子亦樂聞之儻辱記焉以幸教其學者於無窮是則𡼖之
幸也熹惟石君之爲是役也則固已可書矣抑熹嘗得遊
於石君而知其所以學者蓋皆古人爲巳之學又嘗以事
至於其邑而知其所以教者又皆深造自得之餘是則其
爲可書蓋有大於此役者熹雖不敏誠竊樂得推本而備
論之是以承命而不辭焉蓋熹聞之天生斯人而予之以
仁義禮智之性而使之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倫
所謂民者也惟其氣質之稟不能一於純秀之㑹是以
欲動情勝則或以䧟溺而不自知焉古先聖王爲是之故
立學校以教其民而其爲教必始於灑掃對進退之間
禮樂射御書數之際使之敬恭朝夕脩其孝弟忠信而無
違也然後從而教之格物致知以盡其道使知所以自身
及家自家及國而逹之天下者蓋無二理其正直輔翼優
游漸漬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不失其性不亂其倫而後
巳焉此二帝三王之盛所以化行俗羙黎民醇厚而非後
世之所能及也自漢以來千有餘𡻕學校之政與時盛衰
而其所以爲教者𩔖皆不知出此至於所以勸勉懲督之
者又多不得其方甚者至或使之重失其性益亂其倫而
不悟是不亦可悲也哉至於我宋文治期學校之官遍
於郡縣其制度詳密規摹宏逺蓋已超䡍漢唐而娓娓乎
唐虞三代之隆矣而有司無仲山甫將明之材不能祗承
徳意若稽治古使學校之所以爲教者卓然有以逺過於
近代儒先君子或遺恨焉今石君乃獨能學乎古之學而
推之以行於今使其學者惟知脩身窮理以成其性厚其
倫之爲事而視世俗之學所以干時取寵者有不屑焉是
則石君所以敷教作人可書之大者其視葺新廟學一時
之功爲如何哉然是役也石君之意亦將以尊嚴國家教
化之宮而變其學者之耳目使之有以養於外而齊其內
非徒以誇壯觀飾游聲而巳也蓋其敷教作人之功於是
爲備惜乎所試者小而所及之不遐也故特序其本末而
悉書之蓋非特明石君之志以厲其學者且將以風天下
之凡爲郡縣者使其皆以石君之心爲心焉則聖人之道
聖人之化將不憂其不明於天下矣是𡻕冬十月庚申朔
記
建寜府崇安縣五夫社倉記
乾道戊子春夏之交建人大饑予居崇安之開耀鄊知縣
事諸侯廷瑞以書來屬予及其鄊之𦒿艾左朝奉郎劉
侯如愚曰民饑矣盍爲勸豪民發藏粟下其直以振之劉
侯與予奉書從事裡人方幸以不饑俄而盜發浦城距境
不二十里人情大震藏粟亦且竭劉侯與予憂之不知所
出則以書請於縣於府時敷文閣待制信安徐公嚞知府
事即日命有司以船粟六百斛泝溪以來劉侯與予率鄊
人行四十里受之黃亭歩下歸籍民口大小仰食者干
人以率受粟民得遂無饑亂以死無不恱喜歡呼聲動旁
邑於是浦城之盜無復隨和而束手就擒矣及秋徐公奉
祠以去而直敷文閣東陽王公淮繼之是冬有年民願以
粟償官貯里中民家將輦載以歸有司而王公曰𡻕有凶
穰不可前料後或艱食得無復有前日之勞其留里中而
上其籍於府劉侯與予旣奉教及明年夏又請於府曰山
谷細民無蓋藏之積新陳未接雖樂𡻕不免出倍之息
貸食豪右而官粟積於無用之地後將紅腐不復可食願
自今以來𡻕一歛散旣以紓民之急又得易新以藏俾願
貸者出息什二又可以抑僥倖廣儲蓄即不欲者勿強𡻕
或不幸小饑則弛半息大侵則盡蠲之於以惠活鰥寡塞
禍亂原甚大惠也請著爲例王公報皆施行如章旣而王
公又去直龍圖閣儀眞沈公度繼之劉侯與予又請曰粟
分貯民家於守視出納不便請放古法爲社倉以儲之不
過出捐󠄂一𡻕之息宜可辦沈公從之且命以錢六萬𦔳其
役於是得籍坂黃氏廢地而鳩工度材焉經始於七年五
月而成於八月爲倉三亭一門墻守舎無一不具司㑹計
董工役者貢士劉復劉得輿里人劉瑞也旣成而劉侯之
官江西莫府予又請曰復與得輿皆有力於是倉而劉侯
之子將仕郎𤦺嘗佐其父於此其族子右修職郎玶亦廉
平有謀請得與併力府以予言悉具書禮請焉四人者遂
皆就事方且相與講求倉之利病具爲條約㑹丞相清源
公出鎮茲𡈽入境問俗予與諸君因得具以所爲條約者
迎白於公公以爲便則爲出教俾歸掲之楣間以視來者
於是倉之庶事細大有程可乆而不壞矣予惟成周之制
縣都皆有委積以待凶荒而隋唐所謂社倉者亦近古之
良法也今皆廢矣獨常平義倉尚有古法之遺意然皆藏
於州縣所恩不過市井惰㳺輩至於深山長谷力穡逺輸
之民則雖饑餓瀕死而不能及也又其爲法太密使吏之
避事畏法者視民之殍而不肯發往往全其封鐍遞相付
授至或累數十年不一訾省一旦甚不𫉬巳然後發之則
巳化爲浮埃聚壤而不可食矣夫以國家愛民之深其慮
豈不及此然而未之有改者豈不以里社不能皆有可任
之人慾一聽其所爲則懼其計𥝠以害公欲謹其出入同
於官府則鈎校靡密上下相遁其害又必有甚於前所云
者是以難之而有弗暇耳今幸數公相繼其愛民慮逺之
心皆出乎法令之外又皆不鄙吾人以爲不足任故吾人
得以及是數年之間左提右挈上說下教遂能爲鄊閭立
此無窮之計是豈吾力之獨能哉惟後之君子視其所遭
之不易者如此無計𥝠害公以取疑於上而上之人亦毋
以小文拘之如數公之心焉則是倉之利夫豈止於一時
其視而傚之者亦將不止於一鄊而巳也因書其本末如
此刻之石以告後之君子云淳熈甲午夏五月丙戌新安
朱熹記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七十七
懷安縣儒學訓導葉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