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序疏要
作者:鄒澍 清朝
影印本:

編輯

  曰:『班氏《蓺文志》謂:「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針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蓋自是醫經經方遂分,連絡之者,《本草經》則其樞紐矣,乃志不載其書,然《帝紀.平帝》元始五年,征天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歷算、鍾律、小學、史篇、方術、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所在,為駕一封,軺傳遣詣京師,至者數千人。《樓護傳》護少隨父為醫長安,誦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言,世不忽其書,故習而傳之者,代不乏人,其得至今存者,惟梁貞白先生陶氏書為最古。今案其文,既歷載《本經》總序於前,復患諸藥一種雖主數病,而性理有偏着,立方或致疑混,赴急抄撮,恐不皆得研究,故將《本經》序大病之主已下一節,循其所列剖而析之,分為八十三項件,系主治藥於下,方贅之序末,是陶氏實注《本經》而得《本經》與醫經經方連絡交會處矣。予治仲景書,既由不明藥物主病之所以,然用力《本經》,有《本經疏證、續疏》之作矣。繼治孫真人、王太守書,覺與仲景書猶未相承接,遂立志究竟病名古今相沿之准,病證彼此不侔之故,而證以藥物主治之由,得是編以為鵠,反覆尋繹,參互研訂,然後知一證也。隸之此病則屬虛,隸之彼病更屬實,一藥也投之彼病則逐實,投之此病反補虛,於仲景書以此推其緒,於孫真人、王太守書以此要其歸。蓋自是而漢人唐人醫學醫經經方旨趣,得連為一貫焉,篇中附北齊徐氏、唐蘇氏、蜀韓氏、宋唐氏所增其精詣,幾與陶氏捋,而徐氏所續九項,實有稗補證明之功,亦隨例詮釋而不削也。』

  道光二十年九月五日 武進 鄒澍序

  貞白先生名宏景,梁時隱居茅山,自號華陽、隱居,實始集《別錄》附入本草經中。徐氏名之才,北齊尚書令,封西陽王,着《藥對》。蘇氏名恭,顯慶中與長孫無忌、許敬宗等修定本草,李績表上之,今名《唐本草》。韓氏名保升,孟蜀重廣《唐本草》,並稍增注釋,名《蜀本草》。掌氏名禹錫,宋嘉佑時奉詔重修本草,名《嘉佑補註本草》。唐氏,宋大觀時蜀人,取諸家本草匯而集之,並采入經史中言醫事,隨類附入,名《證類本草》。

總目 編輯

  • 卷一
    •   療風通用一 風眩二
    •   頭面風三 中風腳弱四
    •   久風濕痹五 賊風攣痛六
    •   暴風瘙癢七 傷寒八
    •   大熱九 勞復十
    •   溫瘧十一
  • 卷二
    •   中惡十二 霍亂十三
    •   轉筋十四 嘔闓十五
    •   大腹水腫十六 腸澼下痢十七
    •   大便不通十八 小便淋十九
    •   小便利二十 溺血二十一
  • 卷三
    •   消渴二十二 黃疸二十三
    •   上氣咳嗽二十四 嘔吐二十五
    •   痰飲二十六 宿食二十七
    •   腹脹滿二十八 心腹冷痛二十九
    •   腸鳴三十
  • 卷四
    •   心下滿急三十一 心煩三十二
    •   積聚症瘕三十三 鬼疰屍疰三十四
    •   驚邪三十五 癲癇三十六
    •   喉痹痛三十七 噎病三十八
  • 卷五
    •   鯁三十九 齒痛四十
    •   口瘡四十一 吐唾血四十二
    •   鼻衄血四十三 鼻齆四十四
    •   耳聾四十五 鼻息肉四十六
    •   目赤熱痛四十七 目膚瞖四十八
    •   聲喑啞四十九 面皯疱五十
    •   須禿落五十一 滅瘢五十二
    •   金創五十三
  • 卷六
    •   踒折五十四 瘀血五十五
    •   火灼五十六 癰疽五十七
    •   惡瘡五十八 漆瘡五十九
    •   癭瘤六十 瘺瘡六十一
    •   五痔六十二 脫肛六十三
    •   𧏾六十四 蚘蟲六十五
    •   寸白六十六
  • 卷七
    •   虛勞六十七 陰痿六十八
    •   陰㿉六十九 囊濕七十
    •   泄精七十一 好眠七十二
    •   不得眠七十三 腰痛七十四
    •   婦人崩中七十五 月閉七十六
    •   無子七十七 安胎七十八
    •   墮胎七十九 難產八十
  • 卷八
    •   產後病八十一 下乳汁八十二
    •   中蠱八十三 出汗八十四
    •   止汗八十五 驚悸心氣八十六
    •   肺痿八十七 下氣八十八
    •   蝕膿八十九 女人血閉腹痛九十
    •   女人血氣歷腰痛九十一 女人腹堅脹九十二
    •   解百藥及金石等毒九十三 服藥食忌九十四
    •   凡藥不宜入湯酒者九十五

編輯

  《本經疏證》十二卷,《續疏》六卷,《序疏》八卷,鄒君潤庵澍撰,予年弱冠喜治岐黃家言,每日夕與潤庵會陳家酒壚,課日間所業,或舉今日治某家某症立某方,互證得失以為常,既奔走皖豫燕趙者,垂二十年。道光壬辰重晤於中表趙於岡之約園,予醫學茫未有進而君蔚然為世所宗,君為人治病,必先單家而後巨室,非盛寒暑,未嘗乘輿,常疾夫世之號能名其家者破壞古法,羼雜私意,故每治人疾必引成方。予在山左時,常以玫瑰花、龍眼肉合成膏,愈吳洛生大令母脘痛,為君所呵,予答言藥在中病,古方奚為?君驟聞頗忿甚,立起辭去,予亦即北行,乃未一年而君歸道山矣。君歿後五年,戊甲於岡始郵示此書,實能抉昔賢之閫奧,為後學之津梁,悔從前率爾違牾,悲涕刻責,會江夏童公石塘、濂仁和武公蝶生,蒞莊見是書而愛之,力請集貲剞劂,以戊申八月開雕,斷手己酉三月,校定者,袁君坦齋、光裕魏君修鬯、裴莊君子久、延准揚君曉亭,欣而始終其事者,童武兩公之力為多,用中得藉手補過,慰私恨於無窮,益滋愧矣。

  道光己酉三月 湯用中 謹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