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堂事略
作者:馮自由
本作品收錄於《革命逸史

廣東著名大商辛亥革命時期曾任廣東財政司長的李煜堂先生,已於二十五年元旦日逝世了。他不但是一個有信用有魄力能令世人敬佩的老商人,而且是熱心公益樂善不倦的大慈善家,又是富於革命和進取性,四十年間始終不懈的革命同盟會會員。他的生平事業和一切經過,我因為同他有戚串的關係,所以知道頗為詳細,茲先將其事略簡單的記述如下:

李先生名文奎,字煜堂,粵之台山縣人。兄弟七人均經商美洲致富。煜堂行列第四,年十八即隨其兄出洋,數年後積資返香港,創設金利源、永利源兩藥材行。甲年中日戰後,好瀏覽中外書報,以國勢阽危,非振興新工商業不克自存,遂熱心投資於各種新事業,先後經營廣州電力公司及河南機器磨麵公司,泰生源出入口貨行等。以經驗缺乏,旋起旋蹶,而其志迄不少衰。壬寅(一九〇二年)以香港水火保險業權操外人之手,國人利權外溢,每年損失不貲,遂聯合香港華商出入口貨行及藥材行百數十家,自行互相保險,榜其名曰聯益公司。舉力經年,而成效大著,同業洋商嫉之,屢圖破壞,而無如之何。旋復創設康年人壽保險公司,為吾國人自辦人壽保險之濫觴,成績亦大可觀。由是先後組織聯泰羊城聯保三保險公司,分店遍設國內各口岸及南洋群島,時人咸以保險大王稱之。乙已(一九〇五年)美國宣布禁止華工入口苛例,粵人馮夏威自殺於上海美領事署前,以儆國人,舉國大憤,咸揭抵制美貨相號召。先生乃聯絡廣州、香港工商學報各界成立拒約會,以為後援,港上美商患之,爰托律師何啟出而和解,即世稱十二條款者是也。先是先生於庚子(一九〇〇年)嘗遣其子自重留學日本,自重緣是結交革命黨諸志士,共籌光復大計。乙已八月東京同盟會本部成立,自重與其妹婿馮自由同受孫中山先生委任歸國推廣黨務,設置分部於香港、廣州、澳門各地,先生率乃弟文啟慨然加盟。丙午(一九〇六年)革命黨惟一機關之《中國日報》為清吏及保皇黨人傾陷,勢瀕歇業,先生徇陳少白、馮自由請,斥資承購該報,而使馮自由主其事。自丙午以迄辛亥,此革命樞紐之賴以維持不墮,實以先生之力為多。及庚戌(一九一〇年)正月,廣州新軍反正失敗,國報受當地政府嚴密監視,先生乃改以其數十年老店金利源藥材行為交通機關,辛亥三月二十九黃花崗一役以迄民元南京政府建立,所有海外黨部匯輸款項概由該店收解,間有同志假該店貯藏危險物品,店伙震駭,先生泰然處之。辛亥廣州光復,先生被推任財政司長,民軍所在譁噪,先生在港一夕而籌餉八十餘萬,飢卒乃就撫聽命,庫儲亦以次就理。在職六月,潔身而退。自茲以後,乃專心從事開發實業,所經營者,除各保險公司外,尚有廣東銀行、新新百貨公司、漢口穗豐紡織公司、哈爾濱置業公司等。更以餘力用之於教育交通公益諸事業,如廣州嶺南大學、執信學校、公醫學校、青年會學校、綱紀慎學校、寧佛鐵路、內河輪船公司、廣肇醫院等,輒普加資助提挈,樂觀其成。而對於國事仍一日不能去懷,民五討袁之役、民六護法之役、民九討莫之役、民十及民十二北伐之役、均嘗聯絡港商,籌集餉糈,為孫中山先生之助,民二十年九一八禍起,先生應徵為國難會議議員,屢與尤列等向當局電陳救國禦侮方略。民二十一「一二八」淞滬之役,復向港商募集巨款,接濟義軍,先後匯滬者百數十萬元,因日夕奔走,積勞成疾,數瀕於危。民二十四秋間,廣東銀行以世界不景氣,百業凋敝,因而周轉不靈,馴致歇業。先生百計匡救,力圖規復,各債權人咸為感動,復業之議遂定,而先生競以是憂瘁成疾,卒致不起。彌留時猶縈懷國事,殷殷問日軍進占至何地,並囑告當局勿忘東北四省,時為民國二十五年一月一日。享年八十有六。

以上不過敘述先生生平事略,而於先生的德性品行及種種過人的特長,尚未道其十一。今更根據事實,就其一生對於個人社會國家之德性分別述之

一曰和平謙讓先生處世之宗旨,以和平及謙讓為第一義,其訓迪子侄,不外夫此。而實行之方法,則在夫「肯吃虧」三字。嘗對後輩曰:「凡有大小爭端,如肯互相讓步,無不可和平解決,對於小權利,若能常常讓人,則一旦有大權利在所必爭者,我如堅持力爭,對方因平時得我給予種種便利及好處,在情面上及良心上,自不能不表示相當之讓步,此即我所以制勝之道也」云云。以故鄉人或社團遇有糾紛事件,輒邀請先生出而調解,凡經先生斡旋者,罔不爭訟立息,言歸於好,故有和事老之稱。台山人多迷信風水,往往因尺土片壤,涉訟數十年,經先生一言而相讓息事者,指不勝屈。民黨先進陳君少白於民元解職廣東外交司長後,在香港改營商業,先生薦其任粵航輪公司經理,陳君一日語先生曰:「吾精通中英二國文字,學問辯才均遠勝公,何以每遇商店或社團有事時,人多不納吾言,而獨惟公言是聽,公果有何術而致之乎?」先生對曰:「學問愈高深,則利害之見愈分明,而對於凡百事件皆不肯吃虧。君之才能,我所敬佩,但事事不肯吃虧,人遂不能得君如何好處,又何能聽君之言。我因學問百不如人,只有事事謙讓,以獲人望,而補不足,若君亦如我之好讓,而無利害之見存焉,世間尚有我輩啖飯地乎?」聞者咸奉為至言。先生之到處受人敬禮,殆以此故。

二曰好新進取先生最迷信維新事業,尤喜結納維新黨人。庚子以前粵中新工商業寥寥可數,聞廖君鳳書(廖仲愷之兄)言廣州電力公司大有可為,遂投資其間,自任總辦,而以鳳書為司理。以乏於經驗,不及一年,即賤售於英商祺昌洋行。此外投資者,如河南磨麵公司、泰生源出入口貨行等,亦次第歇業,所失不資。至壬寅發起聯益保險公司,繼復組織康年人壽保險公司,創吾國保險事業之新生面,而成效始漸顯著。在聯益公司成立之前,華商營保險業者已有數家,然以經費浩繁,收支不能相抵。先生鑑於往轍,語人曰:「吾國人對於保險事業,既缺乏此種學識及經驗,決難與外商競爭,只有節省經費一法足以勝之。彼外商皆租用大洋樓為事務所,雇用職員之薪金,動輒月支千數百元,耗費極巨。我如只設一小寫字間,職員慨支微薪,年終有利始優給獎金,雖較外商獲利稍薄,然每年所需事業費,僅及外商十之一二,此種比較節減之經費,即為我之贏餘,可以操券而得。」友人咸服其言。先生自此陸續經營保險公司多家,即本此旨。又先生對於鄉村迷信陋俗,恆排斥不遺餘力,在未崇奉基督教之先,已不許家人拜祀偶像。壬寅,其家人營建一新屋於台城龍舟里,台俗新居落成典禮,已嫁女兒不許入門參加,鄉人堅持舊習,先生斥為野蠻,力打破之。因使其子自重再留學日本,其崇新黜舊,於此可見一斑。

三曰愛國不懈先生少具愛國思想,尤熱心革命排滿,乙巳年領導粵港工商報學各界,組織對美拒約會,為國人抵制外貨之先聲。丙午,香港《中國報》被保皇黨葉恩康同璧等控告,涉訟經年,時《中國報》隸屬於文裕堂書店,文裕堂以營業不佳,勢淪破產,《中國報》受連帶關係,以致訟費不繼,有為敵黨掠奪之虞。先生不忍此革命喉舌為之中斷,慨然斥資向文裕堂承購該報,使免遭敗訟拍賣之厄,復辛苦支持報中度支者六年。辛亥九月粵省光復,先生率港商林護,吳東啟等數十人隨胡君漢民入粵。眾推漢民任都督,先生任財政司長。時各路民軍雲集省垣,往往持手槍炸彈以強索軍餉,先生惟以公忠自處,絕不為威武所屈,民軍首領感其誠悃,咸帖然就範。及民元二月統一政府成立,先生以從政非其所長,率先引退,仍至香港重理舊業。無何,袁世凱篡國稱帝之真相暴露,各省民黨日謀匡復,群向先生求助,先生輒解囊應之。間有意存奢望,以傾家變產為請者,先生曰:「余之救國為持久性的救國,余家人口至夥,負擔極重,故不能如吾族人李君海雲之孤注一擲,只可量力源源接濟,此後余報國之機會至多,余職責所在,決不後人」云云。蓋庚戌正月廣州新軍反正之役,李君海雲時在先生所設之金利源藥肆,私營美洲華僑匯兌事業,因軍餉緊急,遂席捲存款二萬餘元,以助義師。事後屢受股東究詰,賴先生平停息事,故云然也。自時厥後,孫中山先生所進行革命事業,如民六海軍護法之役、民十及民十二出師北伐之役,先生皆號召港商募集巨款,為軍政府之助。民二十一「一二八」之役,港僑捐金赴義者為數不下二百萬元,且發起全港工商界每月自動的繳納所得捐若干,至罷戰日為止之議,實先生倡導之力。先生所謂持久性的救國,此言益信而有徵矣。通觀四十年來一部商人的革命救國史,關於個人募款最多者,乙未廣州一役為黃詠商,庚子惠州及壬寅廣州二役為李紀堂,丁未鎮南關一役為曾錫周、馬培生,庚戌廣州新軍一役為李海雲,民五討袁逐龍一役為簡讓之、林暉廷,討莫榮新一役為楊西岩、郭民發,討陳炯明一役為伍學幌、楊西岩,除曾、馬外,俱屬港商,或為力量的時間性,或為祿位的投機性,或為權利的條件性,獨先生始終不務權利祿位,宣勞仗義,死而後已。「一二八」之役,更日夕向港僑演說募捐,至於聲嘶力竭,病幾不起。求之海內外商人能具此持久性的救國成績者,殊不多覯。

四曰樂善好義先生每年恆劃出其收入之一部為公益事業補助金,如教育事業,私立大中小學校之賴其資助者十餘所。慈善事業,則對於其窮困親族按口分別津貼之外,每年協助國內外醫院之經常費,為數不貲。晚年因所營商業不振,收入頓減,其子弟中有以減少慈善捐款為請者,先生曰:「余之素志,即好善不倦,雖節衣縮食,而此項捐款萬不能減。」於是核減家人月費,以為慈善費之補充。病篤時,猶切囑其後人對於歷年捐助之各項公益補助金,勿予中斷,此亦持久性的好義,尤屬難能可貴。

五曰潔已奉公先生任財政司長者六月,維時變革伊始,餉糈浩繁,粵政府嘗二次向港商借款,許以借一元還兩元之利益。及償款期屆,先生乃勸港商體諒政府困窮,減收息金半數,港商咸無異議。其後廖君仲愷繼任司長,因協濟北京政府政費,特向港商募集有獎公債一百萬元,詎因民二討袁軍起,龍濟光戰勝入粵,此債卒未清償,港商至今猶嘖有煩言也。先生自謂身為商人,只知持籌握算,絕不明了國家之財政大計,彼之肯擔任財政官吏不過盡黨員之責,在革命過渡期間偶一為之而已。革命黨官吏與清朝官吏不同之點,即是革命黨不要錢,而清吏則貪污要錢,若革命黨亦要錢者,則吾人何必革命。故當時有謠傳先生賣缺好貨者,先生即憤然向胡、陳二都督辭職,經胡、陳力勸,始允暫任數月。先生於解職後,嘗語余曰:「余在職六月,除應得俸金外,曾先後於港商借款總額中占有四萬元,償還時除本金外,得息金二萬元,此即餘一行作吏之所得」云云。民三、四間,先生嘗有與同志建築商林護君互談交換財產之趣事,蓋先生與林咸謂已有財產不滿十萬元,故提出彼此易產徵信之一法,及後核查所值,乃知先生財產不及十萬,而每年所得各公司發起人特別獎金之數遠在十萬財產利息之上。林護財產約十數萬,而所獲年息仍不及先生所得,遂一笑而罷。此事後為胡君漢民所知,恆引為笑談。粵金融界慣以操縱銀毫紙幣為投機事業,有好友淡友之分,先生於紙幣低跌時?輒以銀毫吸收紙幣,藉以調劑市價。廖君仲愷語之曰:「此乃市儈行為,殊不合財政學原理,世界各國亦無此政治。」先生曰:「吾本不諳財政學,只有恃此法以救濟市面而已。」然廖後長財政,固亦不得不襲用先生之方法也。先生卸任之後,嘗解私囊,耗資七百餘元,印布任內一切度支單據表冊徵信錄,分送國內外各社團,以示廉潔之模範,粵人咸稱頌不置,此真革命商人掌理財政之別開生面者也。又去年秋,廣東銀業歇業之前,先生知該行財政拮据,特將牯領洋房及各大公司股票賤價脫售,以清償所欠,結果雖不能挽救危急,然其公以忘私之熱誠,一般債權人莫不深相敬佩。以視世間借破產或虧折以漁利之市儈,相去何可以道里計耶?

六曰苦志毅力先生對於一切邪癖惡習,均深惡痛絕,弱冠在美國嘗染阿芙蓉癬,歸國後決意戒吸!然戒一次即大病一次,三十五年中屢戒屢吸,而其志不餒。親友中慮其因此喪生,多勸其不宜固執,陳君少白亦以此勸之。先生曰:「吾日向社會各界提倡改革,若仍浸染惡癖,何能自圓其說?」遂毀棄一切煙具,帶病戒之,至五十五歲始獲成功,而體魄反因之日健,連續添子女十一人。世有藉口年老不能戒煙者,誠不可不以先生為法也。先生親友中有以販賣煙土及開賭致富者,嘗勸先生附股其間,謂可操券而獲巨利,先生謂身是維新人物,雖渴不飲盜泉,始終拒絕其請,如先生之苦志毅力,洵可風矣。

如上所述,均為先生之嘉言懿行,大足為世人取法。尚有一節,則為忠厚待人。先生生平商業上失敗之歷史亦有多次,每次均以用人不慎,被侵蝕巨款,而致影響營業,識者咸謂其過於忠厚所致。然先生每經一次失敗,仍泰然自若,淡泊處之,恆語人曰:「金錢是世界公物,得失何必介意。」此其所以能享修齡,而急公好義老而彌篤也。民二十,國難會議議員在上海開預備會,先生預焉,熊君秉三嘗叩先生以何道而獲高壽,先生曰:「吾一生以和平為旨,凡事皆以和氣解之。」所謂和氣致祥,其在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