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李相國論事集
卷四
卷五 

論易定事宜

編輯

學士李絳奏曰:

臣訪聞易定事宜,今實蹙迫,人情惶駭,迪簡憂危。蓋緣府庫空虛,村鄉匱竭,賞給將士,徒設空言,密近強鄰,勢有反變。況易定地當要害,深在河北腹中,此鎮不可不存,此急不可不救。又聞迪簡以衣糧闕絕,解還軍徒至多。以臣愚慮,便恐致亂。何者?易定舉軍歸國,將謂從此保安,今乃困迫於前時,退散於今日,懼怨恨之輩,潛蓄奸謀,鄰道誘扇,便生變故。事若一失,豈可復收?欲令諸道可以效順,以此之故,不可不憂。今所賜綾絹五萬匹,臣竊恐太少,賞給用度,未濟事機。伏望聖恩更賜五萬匹,通前十萬匹,即冀救其急切,副彼憂危,稍悅人心,永引國計。安危所系,不敢不陳。

宣:「依所奏。」

鎮州淮西事宜

編輯

學士奏:

臣等前後陳奏,縷盡利害機宜,伏冀聖恩備賜詳覽。今聞少誠病甚,計必不取,則淮西事勢,與河北不同,須別除人,今正得便。何者?淮西不與諸賊鄰接,四面盡是國家鎮兵,勢力孤危,援助懸絕,重立賞罰,必易指麾。若萬一不從,則可議征罰,鎮兵足用,事力自豐。臣所以願舍鎮、冀難致之謀,就申、蔡易成之計。倘若河北四面命將,不可淮西兩處用兵。人既不堪其勞,財又不給其費,人情一阻,時事難量。脫鎮、冀難兵,事未如意,蔡州有變,勢可興師,南北之役俱興,財力之用不足。倘事不得已,即須赦承宗,則恩德虛施,威令頓廢。不如早賜處分,已收鎮、冀之心,用赴機宜,必獲申、蔡之利。時固難得,事在不疑。伏望聖恩,俯賜裁斷。

論內庫錢帛

編輯

憲宗即位後,因德宗府庫,而性儉約節用,四方進奉,並破劉辟、李錡沒入,及於頔、王鍔進獻,錢帛盈益,充積內藏。學士李絳嘗從容諫曰:

臣聞王者積之於人,霸者積之於國,尋常之君,積於府庫。陛下以超邁英姿,嗣膺寶歷,蠻夷納貢,山澤效珍,固當事冠百王,德垂萬代,行可書之事,成不諱之朝。今內藏積財,來者必納,唯顧進入之數,不問聚斂之由。方鎮皆裒刻於人,以進獻為號,因緣奸盜,半入私家,百姓積怨,兆人興謗,殆非今日聖政所宜行也。又錢是通流之貨,居之則物以騰踴;帛是衣著之物,貯之則歲轉損爛。此皆出於人力,匪從天生,積難得之財,成無用之弊,聖心所宜留念。伏乞天慈量恩澤頒賜之所要,校製作移用之所費,三倍已外,悉付所司。倘經用者有餘,即租稅寬於外以令疲人蘇息,內以表聖政光昭,存之策書,足示後嗣。

上喟然曰:「朕豈不知積財貨為不急之務,受進獻非至聖之事?顧祖宗理化之所,法令賞罰不行。今兩河州郡之殷,是中夏貢賦之地,四五十郡,國力不及,朝覲久廢,征討未加。又河湟郡縣,沒於蕃醜,列置烽堠,逼近郊圻。朕方欲練智勇之將,刷祖宗之恥,惡所用不征於人?儲蓄之由,蓋因於此。朕所以身衣浣濯,不妄破用;親戚賜予,才表誠意而已。且漢明帝嘗云:『我為天下守財爾,豈得妄用耶?』誠哉是言!卿當深悉此懷。」

論量放旱損百姓租稅

編輯

學士奏曰:

伏以聖慈憂旱,務在恤人,將欲赦其流亡,無如減其租稅,則下懷感悅,上動陰陽。昨正月中所降德音,量放江淮去年錢米。臣聞所放數內,已有徵納,縱未納者,又多流亡。旱損州縣,至今矜放錢米甚少,百姓未經豐熟,復納今年差科,疲羸之中,征迫不及,人力困苦,卻在今年。伏望天慈,更賜優恤,其江淮先旱損處,作分數更量放今年租稅。當饑饉之際,承雨露之恩,感動人心,無甚於此。輒極愚款,上瀆宸嚴。

宣:「依奏施行。」

請揀放後宮人

編輯

學士奏:

伏以聖哲之君,撫馭之要,必順人情以作事,感天意以致和,從古以來,其道由此。陛下勵精求理,損己推誠,風動四方,事貞百度,作範來代,掩美前王。後宮之中,人數不少,離別之苦,頗感人心,怨曠之思,有幹和氣。伏冀酌量所要,矜放其餘,使其親戚如初,復得宮掖省費。上以表大德如天之施,下以成群生遂性之樂,道映青史,化洽皇風。敢竭涓塵,庶裨萬一,如蒙聖恩允許,便請入德音。

後亦更論減放。

論德音事

編輯

學士奏:

今日奉宣聖旨如前。臣等伏以時旱稍久,聖慮時深,思降德音,除人疾苦。比來方鎮,過有進奉,因此聚斂,恣為剝害,遂使百姓積怨愁之氣,陛下有納進之名。臣雖頻奏,已蒙寬納,今特有處分,使載在德音,實王政之大猷,為時事之切務,上符天意,下感人心。和氣既通,甘澤必應。其合進奉外尚慮方鎮私有聚斂者,但德音嚴加約束,如有違越,令在必行,仍令御史臺及出使郎官、御史察訪聞奏。比來制敕雖下,多至因循不守,患在賞罰不立,不患朝廷不知,聖心不移,下誰敢犯?其嶺南風俗,百姓多賣買,不得驅掠百姓為口,禁止條約,犯者依前令有司糾察聞奏。橫賊擾亂,皆由於此,今有敕處分,足以感動其心。

上並依所奏施行。

賀德音狀

編輯

伏以聖恩緣時稍愆旱,特發德音,誠意憂勤,每事節儉,停罷進奉,降免囚徒,廄馬宮人,既從減省,私率公債,又悉蠲除,戒長吏之貪求,禁遠人之驅掠,大革時弊,特出聖懷,下感人心,上符天意,實帝皇之盛事,為史策之輝光。斯則唐堯虞舜之明,未過於此;貞觀開元之盛,復睹於今。鼓舞億兆之歡心,丕降至誠之德意。澤以周地,陰陽之候自和;德既動天,雲雨之施何遠?臣等叨居近地,獲奉聖時,感汴忻歡,實倍常品。

謝宣慰狀

編輯

今日中使某至,奉宣聖旨,恩私俯降,抃躍難勝。伏以恩澤所覃,積弊盡去,事關聖政,感極人心。臣等職忝禁闈,喜倍常分,奉章陳賀,未盡懇誠,曲蒙聖慈,更賜宣勞,感恩承命,榮幸實深。

又謝宣慰狀

編輯

今日中使某至,奉宣聖旨,「以陰陽差序,時雨愆期,朕每事增修,冀感和氣,卿等悉心奉上,副朕憂勤。今有甘澤,與卿等同慰」者。臣伏以時雨既降,百姓歡欣,聖念猥加,特賜宣諭,喜戴交集,抃舞失圖。臣聞唯天無私,去人不遠,與聖合德,有感必通,福應之際,其猶影響。陛下以自春以來,陽候稍亢,慮成旱暵,妨此農功,憂勤之誠,既形造次,惕厲之誌,不忘寢興。爰降德音,大修政本,過自克責,勤求闕遺,絕貢獻以字黎元,務減省以崇簡易,去當今之甚弊,行歷代之所難,發自宸衷,曉示天下。人心既感,和氣自通,曾未浹旬,遂降膏雨,公私暢茂,動植生榮,麰麥可望於豐盈,耕耒不愆於節候,康衢士庶,鼓舞歡呼,感荷皇恩,致此甘澤。則知憂先於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事故罕救。此雖古先哲後,修己備災,引六事以責躬,念一物之失所,感應遄速,豈過於斯?臣等職忝禁闈,親承密命,無裨萬一,喜遇聖明,理之當者無不行,政之失者無不革,累積盛美,將致昇平,感抃欣榮,實倍常品。

謝密賜宣勞狀

編輯

奉宣密旨,以臣所論奏事,頗切時要,特賜慰勞者。臣伏蒙獎擢,致於近密,茍有所見,即合啟陳,敢望聖明照臨,皆賜俯察,載降宣諭,曲示恩施,榮感交深,兢跼無地。臣所陳之事,非止一端,實政理之源,系安危之切。冀望重於所忽,防於至微,則億兆生靈,同慶仁壽。臣無任云云。

論許遂振進奉請驛遞送至上都狀

編輯

元和五年,宣令許遂振,詔允依來奏乘驛遞進奉者。學士奏曰:

伏以本置館驛,祗緣使命。有司所支食料減刻,已恐不充,今若進奉貨財,悉令館驛遞送,豈唯館驛不濟,實慮州縣難堪。且財貨數多,差夫遞送,便須防援,轉益勞煩。伏恐人力雕殘,物議喧謗。況館驛所破,並是官錢,虛有省腳之名,實致擾人之弊,倘若有利無害,承前久合行之;脫若諸道悉然,即是制度紊亂。事傷聖政,不敢不言。伏望與遂振詔中處分,且依舊例,庶望公私通濟,事體合宜。其詔草未撰,伏望聖旨。

宣:「依。」

論不召對疏

編輯

上逾月不召對,而學士李絳等上疏曰:

學非稽古,才昧濟時,陛下過聽,不以臣等愚懵無取,誤置於嚴密之地。職居肘腋,任切腹心,寵食太官之珍,榮通禁門之籍。縻軀致命,詎報雨露之恩?殉節忘家,寧酬天地之德?所以繼獻章疏,冀增日月之輝;妄進懇誠,希添海嶽之廣。而不量力分,觸冒危機,徒竭公盡忠,忤犯嚴旨,雖死不悔,當職所宜。臣以謂忠臣不避罪以匡君,正士不違患以汙道。所貴上裨萬一,仰酬顧遇,實臣等之心也;不顧忌諱,合置嚴譴,此又臣等之分也。一月已來,未蒙賜召,咫尺之地,無申就日之誠,跬步之間,莫獲回天之顧,兢惕無地,慚惶失圖。臣聞管仲對齊桓公云:「大臣持祿不敢諫,小臣畏罪不敢言,下情不通,此害霸之甚也。」臣等不言度日,飽食過時,既無切諫之尤,復道如何?伏惟陛下以社稷宗廟為心,以四海萬姓為慮,詢訪道理,開納直言,知好問而自通,以博聞而自廣。是天下之幸,豈臣等之幸耶!

上覽疏,令宣諭曰:「朕近者以方暑事繁,所以不得召對卿等,即宜明日二三殿對來。」

延州事宜

編輯

延州所管皆新蕃人。比來部落擾動,多因官吏貪克,失於思信,務於誅求,致控制無方,威惠不及。塞門要地,切在鎮安。自朝廷初除延榮領延州,眾情鹹以為未當其選,今沙陀等果有不安,撫馭之間,必有所失,恐日久轉弊,須務遠圖。伏望聖恩,令別擇才識相當者充刺史,辭對之日,賜其誡敕。冀種落懷附,皇風宣暢,俯接京畿,使知典法。謹具奏聞,伏惟聖旨。

宣:「依奏。」遂除渾鎬為刺史。

論簡勘楊憑家產狀

編輯

學士李絳奏曰:

伏以楊憑犯贓,憲司推勘,舉正朝典,肅清人心,此蓋理之宜然,法度之當爾。臣但不知楊憑所犯輕重,若所坐只緣贓汙,法令且有明文,合待推勘事終後,征贓定罪。今所與宗儒詔,令一物已上,具數聞奏。即宗儒受詔之日,便合勘責家資,遠近流傳,有似簿錄。簿錄家產,皆是逆人,至犯贓不合同例。伏以聖恩再三,立法度必歸至公。事體之間,貴於允當,臣茍有所見,不敢不陳。

宣:「依,不用與宗儒詔命。」

 卷三 ↑返回頂部 卷五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