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東岡先生文集
卷二
作者:金宇顒
1755年
卷三

辭弘文正字疏癸酉八月

編輯

伏以泥滓賤臣。濫叨科第。始補承文院權職。抱病支離。旣自緩於供職。假寵逾涯。更謬膺於玉堂。嚴命至再。兢惶無地。不遑寧居。扶持羸疾。奔走顚越。詣闕祇拜。伏惟殿下。天地父母。凡有所懷。輒不敢匿。謹效區區之誠。仰訴日月之明。伏願聖慈垂憐察焉。伏念臣天賦樸愚。少卽疏昧。才靡寸長。器乏適用。雖嘗讀古人書。粗有好古之誠。而志氣不強。卒不能有以自立。秖以空疏愚昧。習成懶廢。其於凡百世務。人情物態。全然放倒。懵不通曉。自度才調無可以應世者。而又緣十年沈痼。百藥難醫。元眞耗弱。肌肉消瘦。雖欲勉勵駑拙。以供驅使於淸朝。自知精神筋力。難以就列而陳力。其所初受承文院權職。職事不夥。惟欲少俟休閒。庶幾可以黽勉。而猶以逾分爲懼。不謂虛名妄騰。迷誤公議。忽起田間。令侍經幄。顧惟疵賤。遭此望外。雖在昏愚。自知則明。環顧所有。萬無可試。以臣之資。則庸繆愚昧。最出人人之下。以臣之學。則鹵莽滅裂。非有聞識之富。身心不治而敎不行於家庭。修行不力而言不足以動人。爲人若是。其不足以啓悟上心。裨益聖學。事理甚明。愚智共曉。臣雖無狀。誠不忍貪冒寵榮。上致朝廷之過擧。下誤一己之辭受。大失四方之望。永爲後世之笑也。臣聞命以後。徊徨瞻顧。仰愧俯慄。晝駭夜憂。千慮百思。以爲與其他時竊祿屍位。迷國誤朝。而黜罰於彝章。曷若今日揆分度義。審擇所處。而自列於聖明。使國家不失擧措之體。微臣不負素守之節。上下俱宜。公私兩便之爲得邪。而或者乃以爲陳狀乞辭。宰臣之體。下位小官。不得自陳。姑且泯黙而就位。恭竢天鑑之照察而黜退焉。臣愚竊以爲未然也。恭惟聖朝天覆日照。幷包洞燭。細巨無分。雖在匹夫匹婦之微。凡有情願。皆得自達。而今下臣雖極微賤。猶在天地範圍之內。而乃獨不得與匹夫匹婦爲比。而不敢自陳於冕旒之下。臣未知其何理也。又況主上殿下春秋之富。聖質之高。固將有志於古昔帝王精一緝熙之傳。以追蹤乎三五之盛。而不敢以叔世中主苟且少康之事而自畫也。而其爲開悟導養之責。悉在經筵陪侍之臣。職居是地。所宜難愼。官無大小。不可輕授。一或不幸而任非其人。則臣大懼訛誤聖學。虧損盛德。不惟無以啓發聖上親賢樂道之美意。而有以成其輕視臣隣之漸。則其爲害有不可勝言者。天下之事。固莫重於此者。而猶可諉以小官而可以冒處邪。且臣承命上道以來。兢懼之餘。舊疾遂劇。心氣怔忡。胸膈躁動。精神昏眩。失後忘前。深恐失其將理。而遂成狂惑喪心之疾。上無以報國。下無以自立。而永爲天地間廢棄之一物也。伏願殿下哀憐情衷。洞察疏愚。赦其狂妄之罪而恕其量己之忱。亟回經帷之成命。遂令得遂其分願。則聖恩如天。糜粉難忘。臣誠願調理病軀。恪意官守。庶幾少酬平生許國之志。至或疾病爲祟。終不能自前。則退守貧賤之分。猶不失區區恬退之素心。而少有裨於廉恥之風化。亦足以爲報恩之地矣。臣山野戇愚。不識事體。率意僭逾。罪當萬死。伏惟殿下裁幸焉。臣無任瞻天望聖懇迫屛營之至。謹昧死以聞。

答曰。爾必合論思之任。故銓曹擬差。爾其勿辭。只盡其職。

辭副修撰疏癸酉十一月

編輯

伏蒙聖恩。以今月十三日政。除臣今職。超陞六品之班。臣誠愚賤。未識朝廷爵命之意。私意未安。不敢祇命。謹罄卑懇。仰籲天聽焉。伏念小臣迂愚癃病。廢棄田裡。遭遇明時。不遺纖微。奉旨扶曳。厠跡淸班。進退隨行。今纔兩閱月耳。人微學疏。材劣識薄。精神短淺。啓沃無力。非有一言之善裨補於萬一。臣節未殫。素心猶在。夙夜憂惶。惟懼芹獻未入。葵忱不白。而徒竊非常之榮寵。以負天地父母眷顧之恩。懷此耿耿。實無餘念。不謂螻蟻微情。未孚於天鑑。而孤危賤跡。重誤公朝。驟加陞擢。躐官超秩。顚倒政體。交駭觀聽。臣雖無狀。稍知廉恥。將使何心以敢安。何辭以可受耶。又況任官責成。必待悠久。觀人量材。不可容易。是以。唐虞之際。猶勤考績。漢唐之隆。亦累功效。我國之典。計其仕日。賜之加而增其秩。七品以下。則十五朔而一加。六品以上。則三十朔而一加。明設科條。載在令甲。其所以累其功績而責其成效者。可謂詳且密矣。今臣筮仕數月。超至六品。有違法意。實非所安。臣以丁卯歲。叨登丙科及第。資止二級。初授承文院權職。未及一日供事。厥後疾病退處。固無受加之理。今玆冒玷玉堂。日數至淺。其間纔得例受別加一通耳。計臣之資。僅至承仕。而今乃以務功下批。臣實未知其由。豈敢喑黙而冒處乎。且臣嬰病日久。曠闕臣子之職。違拒朝旨。至於經歲。於今扶病來朝。碌碌浮沈。靡有一節之足稱。自初至今。唯見罪戾之多端。不聞片善之可錄。曷嘗有微勞寸功。可加數級之資也邪。臣聞命以來。兢危惕息。寢食不安。如負丘山。擔荷不起。所除今職。義實不敢當受。干瀆宸嚴。畢陳愚悃。伏願聖明洞照。特命改正。以重朝廷命德之器。而亦使匹夫之志。得遂於下。不勝幸甚。

答曰。銓曹旣計資除職。況爾合於本職。勿辭受之。

再疏

編輯

伏以戇愚小臣。冒瀆宸嚴。恭承聖慈天度包含。御批丁寧。諭之以勿辭。而其寬赦之恩。獎諭之意。皆非疵賤所當得者。顧念感激。不知所言。然欲奉聖意。冒當恩命。則復有所甚懼而不敢安者。披瀝心肝。再陳愚悃。伏冀聖鑑垂察焉。竊以爵位者。所以命德。不可以輕褻。資歷者。所以試功。不可以冒濫。今臣草莽賤品。非有歷敭功勞。而數月之間。濫加數資。超陞六品。雖臣至愚。固無足言。而朝廷命德之器。試功之典。自是輕且濫矣。此臣之所大懼而不敢安也。臣竊見銓司以務功爲臣階。於本資承仕之外。更加三級。蓋以臣亡父代加一道。臣之仕加一道。庚午歲。別加一道爲三級而幷授之。臣以爲此三資者。皆非臣所應受也。夫以國家優待臣僚。資窮人員。則子弟代加者。所以推其恩也。子弟之未仕者。所當應受。以承推恩之典。若自已出。身已通仕路者。則不當復以此資爲躁進之階也。今臣有未仕之同腹。而亡父已令代受。臣何敢冒昧而受之乎。此代加之所以不當受者也。至於臣僚之曾在仕列者。雖以疾故退居。而猶賜別加者。亦所以廣其澤也。如臣者。登名科第之後。卽以疾病。屛伏私室。名不在仕版。足不踐朝班。兀然田野之一鄙氓耳。何名而可以給加。何義而可以受資邪。此庚午別加之所以不當受者也。若其所以仕加者。則臣涉仕日淺。其不應受。又益明矣。凡此數資。皆非正當。猥加三級不當之資。驟陞六品無功之位。其於義理。極有未安。臣雖無狀。豈可貪戀官爵。不顧禮義而妄受之。上誤國體。下負所學哉。臣至庸極陋。無所肖似。濫荷天恩。密邇淸光。螻蟻之衷。徒切於愛君。而野人之芹。固難於獻御。徘徊瞻戀。俯仰慙惕。常懼素志不白。而叨竊祿位。以負聖明。又豈敢冒當逾涯之寵。濫受無名之爵。以重誤淸朝乎。伏望聖慈曲察卑懇。收還濫加。以重名器。不勝至幸。臣山野樸愚。不知文飾。傾竭鄙誠。伏竢兪允。

三疏

編輯

伏以微臣濫受資級。驟陞六品。私義未安。瀝情陳辭。微懇切迫。至於重複干瀆天威。伏地震懼。昨夜入侍之際。親奉德音。曉諭丁寧。旣不以違慢加罪。而又俯賜臨照。許以代加之可改。恭惟聖慈憐慜至此。臣竊不自知一介疵賤。何以得此於殿下。感極涕隕。撫躬增悚。上恩隆重。威命已行。誠不敢復有辭避以溷天聽。而臣賦性至愚。不能改心。環顧思惟。復有所甚不安者。不敢不自盡焉。蓋其別加一道。則雖知分義所難應受。而旣蒙聖敎。不敢重煩。代加一道。則恭承聖命。下問該司。臣亦不須再陳。至於仕加之不應受。事理尤爲明白。而未承改正之音。六品之驟陞。名義皆爲不當。而不賜還收之命。下情不勝悶迫焉。夫仕加者。當計仕日待滿十五朔。然後授之。載在國典。不可亂也。凡科目出身人員。必累歲供職。而後陞除六品者。所以考試功能。近規已成。亦不可輕變。今臣濫資驟陞。雖欲冒昧承命。而其如違法變規何哉。伏乞聖明更賜洞照。代加仕加。幷命改正。而收還陞品之命。以重名器。不勝幸甚。

答曰。不計仕數遷轉。國有定典。何害於義。成命一下。未宜輕改。爾宜勿辭。

論黃蠟疏甲戌三月副修撰時

編輯

伏見近日黃蠟內入之數。多至五百斤。用度不節。中外疑怪。至於里巷竊議。有以供佛造像。致疑於聖明。大司諫李珥等身居言地。以繩愆紏謬爲職。聞此流傳之言。雖不敢信。以爲細民之疑。不可不釋。而且憂內用之或出於非正也。故敢將仰問。欲知其所用之邪正。且以解議者之惑。其意將欲導殿下光明正大之地。昭殿下不惑異敎之美。實出忠愛。固非有他。殿下所宜優客開示。以曉群下之疑。以振諍臣之節。顧乃嫌其逆耳而引喩失義。厭其不諱而詰問言根。峻辭厲氣。臨之甚威。至引造言之刑。將以折其言而奪之氣。噫。杜塞言路。沮抑士氣。而唯予言而莫之違。此豈聖明之所宜有哉。夫人主處崇高之位。持威福之柄。惟懼其位勢所移。侈心或生。所以有左右之臣以輔導之。有諫諍之職以糾正之。至於建誹謗之木。設進善之旌。以來忠諫。以此昭示臣民。猶恐其有過而不自知也。烏有厲威嚴以拒諫。詰言根以弭謗。而塞聰蔽明。滋過遂非者乎。且周官之制。人主飮食酒漿器用財賄。皆領於冢宰。而程子爲講官。乞請皇帝在宮中起居動息。皆使經筵官知之。所以輔養人主正心誠意之實處。而不使纖芥之隙。瞬息之頃。得以隱其毫髮之私邪。如是而後。德業日著。光輝發越。而萬民咸服矣。末聞有遮藏祕諱。厲色嚴辭。使臣下不敢仰問而司以立威服人者也。昔王素斥問王德用所進女口於仁宗。張九成直問對宮嬪誠否於高宗。二君不以爲忤。萬古以爲美談。亦未聞以臣下仰問之故而致主威不振者也。大抵人主唯患德業之不進。過失之或萌耳。若其位勢。則崇高極矣。尊嚴至矣。不可以有加也。殿下之所可懼者。奢侈生於易忽。驕吝萌於隱微。而不自知覺。馴至於滋蔓而難圖。熇熇而不藥耳。嗚乎。殿下其亦念此而憂之乎。誠能念及於此而以爲憂。則於諫院之言。將必納嘉之不暇。何至於咈逆之至此乎。殿下卽位之初。謙沖恭己。小心抑畏。恭儉之德。孚於上下。比年以來。浸不克終。以近日之事觀之。水銀蓆子之供。墨丁五百之進。相繼命下。今玆黃蠟之入。至於罄竭該司之儲而不恤也。疏賤傳聞。固未知殿下用之某處。而恭儉之德日損。侈泰之心漸滋。臣竊爲殿下深懼也。人心至危。聖智難保。伏願殿下毋恃聰明而緩於反身。毋忽微賤而怠於察言。謙約自律。克己從諫。以全聖德之無瑕。則群臣萬姓。豈勝幸甚。伏念小臣庸繆無似。冒處帷幄。仰荷聖上特遇之知。蓋嘗以陳善弼違之事責之矣。臣雖自知不堪。而未嘗不御恩撫躬。思效涓埃之補。惟望殿下窮理正心。檢身從善。如前代明王。光耀簡冊。而今者聖上日新之德。猶不能使臣釋然。而聖念之發。辭令之際。過失之萌。非一非再。臣職當輔導。若不能盡言極諫。一回天意。則上負君父。下負所學。而將何顔以立淸朝乎。臣犬馬之疾。久不見愈。精神筋骸。日就耗憊。身伏私室。心懷憂國。以前日本館上箚之時。臣未克進而同事。今玆扶曳拜命。始敢吐露愚悃。伏惟聖明憐察焉。

進聖學六箴疏甲戌四月副修撰時

編輯

伏以殿下以有爲之資。居得致之位。臨御八年。憂勤小心。內無聲色土木之娛。外無觀遊逸田之樂。唯以學問之事。爲急先之務。筵席之上。據經論道。睿旨超詣。動出群臣意表。猶且崇執謙退。不自滿足。臨朝發歎。每以氣質之不美爲憂。至如特命愚臣。俾撰所聞。以爲觀省之助。則尤可見聖上之心。反身自治之切。嗚呼至矣。率是以往。進進而不已。則古昔聖王。何患於不及哉。臣竊謂學問之道。不在乎談高說遠記誦文字之間。惟在乎務實爲己近裏著工而已。言其事之至近。則日用之間。便可用力。言其事之至切。則卽目之下。便當用力。旣非高遠而難行。又非一蹴而可盡。須是將此一件大事。把作終身事業。而勉勉循循。不容一息之間焉。則庶幾眞實功效。自然可見矣。大抵志不可以不定也。大作規摸。高立標準。趨向旣正。然後可以循序而漸進。學不可以不講也。講習討論。格物窮理。義理明白。而後可以體察而力行。居敬存心。旣無一時之或怠。克己檢身。又無一日之敢忘。其爲己誠切。至於如此。而又必親近君子。日資忠言之補益。逬遠小人。俾無邪媚之惑志。競競業業。日愼一日。不使人心私慾投其隙。而提撕接續。顧諟明命。亹亹孜孜。俛焉而不已。則自然方寸融明。道義流轉。動靜雲爲。號令施措。無適而不得其所止矣。帝王之學。不過如是。而修齊治平之效。自此而措之耳。非有他道也。伏惟聖神留意焉。抑臣得侍帷幄。於今一年矣。蠡測管窺。固不足以識天海之大。雖然。竊意殿下聖資雖高。而規模未定。英睿有餘。而誠實不足。故志雖嘗立。而卒蔽於因循淺俗之規。學雖嘗講。而未見有明辨商確之益。雖有意於敬身。而屋漏幽獨之中。恐不能保其持守。雖用力於克己。而偏繫私吝之萌。或不能斷以從善。至於君子小人之分。固已知之審矣。然而於君子。未見有誠愛敬信之實。而逆耳苦口之言。或不能容而受之。則臣恐好善之有不切也。於小人。未見有深惡痛絕之意。而憸邪貪汚之流。或諉以不爲已甚。則臣恐疾惡之有不深也。卽此而觀之。則殿下之於六事。猶有所未盡者。而瞑眩下藥百十不措之工。誠不可以不加也。以臣之愚。爲殿下深慮事。莫切於此者。故輒敢敷衍其說。爲聖學六箴以進。蓋其眷眷之意。實不能已。故其辭煩複而不殺。伏乞聖明毋以其言之陋而忽之。淸閑之暇。特賜觀覽而加意察納焉。則其於進修之工。或未必無小補矣。嗚乎。祖宗光明盛大之業。付在殿下。固將有以增恢前烈。垂之永久。使萬世之後。猶可以爲後聖法程。而今者興隆之象未著。衰替之漸已現。綱紀紊弛。民生困悴。天災時變。駭目怵心。殿下可不惕然警動而思所以爲興衰撥亂之本耶。臣愚以為殿下於此六事。一有未至。則國家之事。決無可爲之理。何則。本源未澄而末流難救。操守不定而邪說易乘。雖欲言治。亦苟焉而已。誠能自治誠切。從事於此。則發爲命令。施爲事業。而其所以率勵臣工。振肅朝綱。弘濟生靈。克享天心者。自能次第修擧。而挽回世道。轉危爲安。唯在一反手之間耳。伏願殿下加意焉。則宗社臣民。不勝幸甚。臣義切愛君。言不知裁。無任蘄望悃款激切屛營之至。答曰。可見爾學問精粹。忠愛懇切。深用嘉焉。予雖不敏。當加勉意。

乞解官疏甲戌六月副修撰時

編輯

伏以小臣。疾病爲祟。不堪鞭策。恭承聖慈憐慜深。特賜休暇。養痾故山。伏惟天地父母委曲惠養之意。湛身碎首。所難仰酬。臣受命不鄕以來。銜恩撫躬。早夜兢懼。庶幾將理有效。式遄其還。以求毋負乎聖恩者。今旣一閱月矣。而病根沈痼。眞元耗弱。脾胃傷敗。膈氣不利。胸喘痰塞。彌久不開。精神筋力。日以萎憊。數月之內。理難調復。伏席呻吟。戀闕垂涕。顧念侍從之官。職親地密。非可一日而曠廢。今以微臣賤疾之故。而至於久闕其員。使僚位鮮少。近班不備。甚非所以廣問學親儒雅而重講職之道也。言念至此。不覺寒心。伏乞聖明曲賜臨照。特許解罷本職。上全朝廷重講官之體。不使微臣得以安意調養。獲保性命。而卒圖所以仰報大恩者。不勝幸甚。

答曰。見疏。知爾病不能上來。深用軫念。爾其安心調治。式遄其歸。以副予虛佇之意。

論疏敍姜克誠疏甲戌七月副修撰時

編輯

伏以泥滓賤臣。疾病支離。恭承明命。不賜廢棄。伏地兢惶。撫躬無所。第以身纏疾痛。不卽上道。而名帶從班。俯仰危慄。處江湖而憂國。慮燬室而悲鳴。敢攄憂憤。上籲穹蒼。竊聞聖上遇災勤恤。而大臣獻議。疏敍群姦之久滯者。以爲應天一事。雖臣懵昧。不曉大計。而未嘗不仰屋竊歎。怪其不當出於聖主之心。賢相之計也。夫小人之禍人家國。甚可畏也。蓋以蛇蠍之性。鬼蜮其情。乘時射利。則倚負幽陰。戕害忠良。不知紀極。跡露勢窮。則蓄憾積怨。潛伺間隙。無所不至。苟或辨之不早。去之不遠。而一開其門。則群枉彈冠。衆正消縮。而終爲天下國家之禍。有不可勝言者。此元祐之調停。元符之建中所以敗也。殷鑑不遠。前戒甚明。此固不待智者而凜然以寒心者也。伏聞聖敎以爲此輩罪非關重。合宜疏通。臣竊惑焉。夫以汝孚銘鎭之傾險附勢。構害士林。林復之陰猾害善。屢起大獄。克誠之朋姦作惡。結爲腹心。無非小人之尤者。國人之所同惡也。猶可以爲罪非關重而可以收敍乎。當初罪盈惡積。蹤跡暴露。先王不貸。深惡痛絶。而其時權奸尙在。讜論未盛。有司擧劾。多不敢盡言。遂令四凶之罪。薄示貶黜之罰。此亦已爲失刑矣。今者是非已定。公論昭著。人心天理。不容泯沒。奈何不曾取決於此。而獨據當時擧劾之辭。遽以爲無關而忽之哉。伏聞四姦之罪。已蒙昭鑑。而克誠之事。猶未兪允。臣之惑滋甚焉。五豎同罪。不容異罰。而竊聞此人陰狠之資。濟以才智。所謂虎而附翼。姦人之尢也。奈之何欲開其神而使之縱暴於原野乎。臣竊怪殿不聖學高明。洞視萬古。何獨不察於天下之大幾而輕爲此擧乎。伏聞聖敎。有曰。廢棄已久。必自懲艾。此則欲與竝生之意。堯舜之用心也。雖然。臣請言其不可也。夫困而知悔。過而能改。求之中人。尙難其儔。若夫小人。則失其本心已久矣。困則含忿。窮則斯濫。乘機投隙。職爲亂階而已。欲望其悔過自新。不亦遠乎。古之人。知其如此。所以深惡。堯曰。畏孔壬。舜曰。堲讒說。孔子曰。遠侫人。而在大易則曰。小人勿用。必亂邦也。在大學則曰。逬諸四夷。不與同中國。夫以聖人之至仁大公。豈不欲與人竝生。而過爲嚴切之論。若是其已甚也。誠以遏惡不深。則揚善不著。小人不去則君子不進。而天下之大幾。惟在乎是也。傳曰。見無禮於其君者。如鷹鸇之逐鳥雀也。今此五豎之附勢植黨。貽禍國家。可謂無禮於君親矣。大臣謀國。不思斥逐。而反欲疏敍。何其與古之事君者異也。此不過作爲長厚之論。稍存調柔之態。冀以少紓其他日忿狠之毒而已。殊不思忠邪消長之所係。世道治亂之所分。非可以苟且而輕處者也。殿下過聽其言。以爲事理之當然。而反斥言者。以爲時習之過。臣於此瞿然驚歎。大懼其有誤於聖明之知見也。殿下誠能毋主先入。廓開新意。洞觀前古之跡。深察倚伏之機。反而求之於好直惡枉之天。則有以知議者之言。眞非過慮。而大臣之計。深誤殿下之事也。抑臣竊見今日國是雖定而公道不張。忠賢之被禍者。未盡昭雪。良史之秉直者。尙在罪籍而不知正也。腹心之託。未有所寄。守道循理者。坎軻而退身。被褐懷玉者。深藏而不出。而不知進也。逶迤玩愒。苟度時日。而綱紀不擧。號令不行。百務廢弛。邦本日蹙。而不思所以振勵而矯革之也。官不畏法。民無見德。籍兵之擧。多不覈實。姦吏受賕。流隷被役。無賴之氓。雲驚鳥散。起爲盜賊。處處焚刦。而不聞有以安輯之也。天災流行。變異不絶。亢旱爲虐。赤日焦土。上天仁愛。豈無警告之意。匹夫含冤。必有致災之由。殿下與元老大臣。惟懷永圖。不敢遑暇。而登進忠良。洗雪冤枉。振擧頹綱。勤恤民隱。庶幾人心悅豫而天意可格矣。今廟堂籌策。乃不出此數者。而反出於引用群小之計。將以是爲應災之具。臣恐其大拂天下之同情。有違自民之視聽。而國家之事。逾至於不可爲矣。嗚乎。二三大臣。股肱心膂。休戚所同。而謀國如此。可謂屍厥官矣。耳目之臣。職司獻納。而亦不能盡言格天。遽然停罷。亦可謂曠厥職矣。上自大臣。下至從班。皆失其職。而憸人得路。國論日卑。若是而猶爲國有人乎。此臣所以雖在疾痛呻吟之中。輒忘不肖之軀。深懷杞人之憂。至於抗章叫閽而不自已也。誠願殿下勿以成命之已下而難之。勿以芻蕘之至陋而忽之。周思熟慮。瞻言百里。斷自睿思。亟寢前命。毋爲調停姑息之說所誤。以致他日之噬臍也。因竊惟念。小臣庸愚譾劣。無所肖似。加以癃疾。不堪驅策。而獨荷聖明國士之遇。掖勵嘉獎。不許退閒者。豈不以其粗嘗講學。知有事君之義。稍有思慮。不肯隨例緘默。或能臨事盡言。少補袞職之闕。以是矜其微悃而恕其愚妄焉耳。臣若於是而猶有所隱。則是殿下不負微臣。而微臣負殿下也。此臣所以不憚讒鋒。盡言不諱。庶幾聖心之一悟耳。殿下若又以爲未然。則是臣之學術乖方。趨向失正。殿下不若早賜斥退。毋使久塵從班。詿誤聖聰。不宜含糊兩可。使丹漆同藏。薰蕕共器。而莫之辨也。且臣於此。竊有深感焉。蓋臣之得侍帷幄。於今一年矣。平日造榻之啓。固嘗以賢邪之辨爲言矣。及奉旨獻箴。則又以親君子遠小人之說拳拳焉。今此獻疏極言。而其所致意者。惟在於此。臣遐方下邑山野之人。豈有積怨深怒於此輩。而陰行擠抑。以快己私也哉。區區之意。只爲國家之計。而不暇自爲身謀。其疏愚之實。亦可見矣。日月逾邁。如川之流。而蟻情至微。天聽蓋高。徘徊瞻戀。俯仰慚悚。而感時驚心。觸事駭目。長想遠思。前瞻卻顧。無所控訴。而仰天太息者數矣。身伏衡門。心馳魏闕。竊不自勝其嫠緯之憂。披露心肝。觸冒忌諱。而深爲殿下辨白之。伏願聖明哀憐財赦而少留意焉。非獨愚臣之幸。實宗社臣民之幸。

答曰。省疏。具見爾忠愛懇至。第以所論。已爲議處。玆難允兪。爾毋以此爲疑。調病上來。以續前日之講論。

論喪制疏乙亥二月修撰時

編輯

伏以殿下考思無窮。哀毀逾制。大臣深憂遠慮。固請降抑。殿下牢拒數日。迫於輿情。而暫離於倚廬之次。臣固知殿下之至性。甚有所未安於此也。身伏私室。心懸宸極。固常惕然靡寧。翻然以思而得一說焉。請遂爲殿下陳之。臣聞天下之事。有常有變。而處事之方。有經有權。遇其常則當守其經。未可以遽議權也。遭其變則當處以權。亦不可以膠於經也。以喪禮言之。五月居廬。未有命戒者。事之常而禮之經也。其不得已而有不得盡其常禮者。則事之變而禮不得不隨以變焉。是所謂權也。今者玉體臞弱。執禮太過。傷損已多。疾恙方萌。枉廷之臣。小大遑遑。莫不爲宗社深懼。是所謂遭事之變。而不可以常禮處焉者也。大臣之固請移御。其亦不得已而處之以權耳。豈固以是爲事之常而禮之經哉。殿下念負荷之重。諒群臣之懇。強抑至情而暫離於廬次。不膠於經而能盡其權。群臣百姓。不勝感幸。誠願殿下益爲宗社之計。毋循匹夫之行。克思大孝。安意調護。至於聖候有乖和之漸。則雖至於滋以薑桂。補以酒肉。亦無非聖人之制處禮之變者。其於聖心。宜亦無不安矣。臣愚竊恐殿下外迫群臣之請。而內切創鉅之痛。轉激哀思而不安於調攝。則非所以全大孝而盡權制也。臣嘗竊怪大臣啓辭。皆不肯明言。事有常變之理。而專以帝王喪禮古今有異爲說。使殿下不能曉然於經權之際。此則竊恐其說之誤而愈不足以慰安聖上之孝思也。臣聞三年之喪。自天子達。而五月居廬。乃諸侯之制。則此乃天經地緯互古今而不易者也。其不得已而處以權制者。則古人亦有之矣。禮有不成。喪不致毀。飮酒食肉之文。是也。事有常變而處有經權。權而得中。則不離於正矣。而復何歉乎。伏願殿下留神焉。雖然。臣伏讀殿下諭大臣之敎。一則曰。予之欲自盡。難以言喩。二則曰。每聞啓辭。心輒不安。臣以爲其所以欲自盡而不安於心者。此乃道心之發見。天理之粹然。所以行權而不失其正之根本也。臣願殿下常存此心。無一時一念之不在是也。則雖不得盡居廬之禮。而此心之所以自盡者。固在也。抑臣聞之。誌哀而居約。與之知喪。非虛加之也。重志之謂也。今殿下儼然在憂服之中。雖不得不爲移御。而誌哀居約之義。則固在自盡而已。臣願殿下動靜酬酢。居處服御。一如倚廬之舊。雖至日月綿遠。毋使小異。而近臣講官。日問起居。出入無阻。於以寬抑哀思。講論禮制。殿下專精一意。小心畏忌。唯以喪禮爲念。至於聽斷之事。雖不可廢。亦當異於平日。摠其大體。而付其細務於有司。以從禮制。以進聖德。而保護之事。自在其中。如此則庶幾乎權而得正。不戾乎禮經之制。而少安於殿下之初心矣。今殿下思慕方深。執禮日嚴。固無待於愚臣之瞽說。而猶不敢忘言於此者。徒以愛慕聖德而欲成其終始之美耳。記曰。三日不怠。三月不懈。仁者可以觀其愛焉。知者可以觀其理焉。強者可以觀其志焉。伏願殿下留神焉。臣義切愛君。不敢不自盡。而官守有分。亦不敢極言時事。惟願殿下諒其微誠。裁其過而擇其中焉。

辭修撰疏乙亥六月

編輯

伏以小臣曾屬肄習吏文。爲緣疾病廢惰。不能勤恪供事。前年十二月考居中。左授學職。臣私自省惕。黽勉所職。以爲過了一都目。庶幾小償咎譴。誠不自意乃於今年都目之前。遽授本職。恐懼慚恧。不遑安處。臣謹接經國大典。一中者勿授右職。臣本疏野。未諳法文本意。然以事理推之。所謂右職者。雖未知指爲何等官。而竊意三司之地。決不可冒居。又況近例相承。遵用此法。不許三司六曹等地。四館居中者。雖有別遷。亦不許遷轉。而必待後都目。如頃日校書博士曺景中。是也。然則此法之行。格例已成。未有更改。而至於臣身。獨授右職於都目之前。是使朝廷用法。爲之低昻輕重。其貽後弊。不旣大矣乎。或以爲自初左授。已準六朔。未經都目。不足深較。此尤爲苟且。法文本不言月數。而只言居中者勿授。則未經後考之前。猶是居中之人。所負之罰。未嘗滌去。而可以暗授右職乎。此理甚明。人所共曉。臣雖無狀。實不忍以身犯國憲。貽弊於將來。而受譏於淸議。伏望聖慈特垂睿察。深究法文之意。許令遞免臣職。使邦憲畫一。有所持循。而微臣分義。亦得以少安。不勝幸甚。

再疏

編輯

伏蒙聖批。吏曹已參酌擬授。可勿辭。臣至愚。反復思惟。復有所不敢自安者。披瀝心肝。再觸天威。瞻顧徊徨。不知所言。臣聞爲國家者。必有一定之法。而該司守之。不得以一時一人之見。輕有所遷就。夫然故法令畫一。有所持循。而民志定衆心服矣。今此法文本意。則臣固有所不能曉者。然而比例相承。不授三司六曹等官。其來已久。而頃日申明受敎。必以六朔爲限者。蓋言新考之後。始可授也。至於四館居中者。其都目不遷。旣足以示罰。而非時別遷。亦不許遷。而必待後都目。則雖未知其爲用法之至當。而近日朝廷遵守此法之嚴。則槪可見矣。法令旣定。有司遵守。所當信如四時。不容依違。法令如有未當。則亦宜公議於朝。商確去取而更定之。然後始可遵行。如其未也。則爲該司者。只當遵守已成之法而已。豈宜以一時一人之見而輕有所遷就。使國家用法。爲之輕重哉。同一法也。未有更革。而前日之所用如彼。今日之所用乃如此。臣誠愚昧。竊未曉銓曹之意也。伏願殿下試垂下問。詳加辨覈。而特許遞免臣職。以重國憲。不勝幸甚。

乞喪禮從權及裁減聽斷疏乙亥修撰時

編輯

伏以殿下玉候羸悴。中氣極虛。飮膳多闕。寢睡不安。毀瘠已形。疾恙已著。小大之臣。罔不憂遑憫迫。而殿下以聖孝純至。哀慕深切。其於疾病之候。有不能察。負荷之重。有不暇念。而宗戚大臣諸卿百僚之言。有不俯從。如臣愚賤。雖復瀝血披肝。固知其無能爲也。雖然。情迫義切。不遑寢處。冒犯宸嚴而敢陳一說焉。臣雖無狀。粗嘗學問。其於綱常之道。忠孝之倫。亦不至懵然全不曉知。至於頃者。再貢封章。妄論喪禮。其意固欲補助於聖孝之萬一。豈有今日反以非禮不孝之事。而仰勸聖明之理哉。臣請以禮文之意。聖賢之論。反覆爲殿下陳之。禮曰。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視聽不衰。不勝喪。乃比於不慈不孝。又曰。喪有疾。飮酒食肉。必有草木之滋焉。至於宋儒司馬光。論居喪飮食之制而曰。必若素食。不能下咽。久而羸憊。恐成疾者。可以肉汁助其滋味。此則又以人之血氣不齊。或有疾恙未及形見。而氣力羸憊之甚者。若不早爲之慮。而坐待成疾之日。則已有無及之悔故也。此其爲說。皆出於天理人情之不已者。而司馬氏之言。朱子取而著之小學之篇。其不戾乎禮經之意而合乎聖人之制。蓋可信矣。今殿下羸憊已甚。疾恙已著。而猶執常經。不從權制。則是於禮文之意。聖賢之訓。猶有所未察而然也。伏覩聖敎。以爲若失此節。予之素志。一朝掃地。此亦聖明以孝思之篤。而有所過慮者也。殿下之志。本欲一從禮文。不虧一節。以求自盡於大事。大哉。聖心之所發。此固聖人達孝之心。而千古帝王之盛節也。其有血氣之難齊而至於疾病羸憊者。則固亦聖賢之所不免。而權制之所由生也。於是而俯從權制。暫變其飮食之節。乃所以克全大孝而不虧其大節者。其於殿下之初志。又豈有一毫之歉然哉。設若殿下膠執常經。固守小節。而玉體羸憊。久而成疾。則不惟宗社之重。臣民之託。有不可忍言者。而其欲自盡而從禮者。亦無以能致其力矣。是則所全者不過區區之小節。而所虧者不亦甚大乎。且孝子之所以自盡於親喪者。其事大矣。豈必全在於飮食之一節。而以爲若變此節。更無致力處哉。聖候完復。氣體平安。然後乃可以討論禮文。益求自盡之道。殿下何不念其大者。而規規於小節。至此之甚也。誠願殿下通權達燮。寬抑至情。深思禮文之意。益念負荷之重。俯就權制。克終大孝。則群臣百姓。不勝幸甚。且夫今日所以保聖躬而盡禮制者。臣於前疏。略擧其槪。今以聖候已憊。事有所急而不暇於他說。但就其中聽斷之事。當摠大體。而付其細務於有司者。不惟喪禮之當然。固亦保護之最要者也。今殿下纍然衰絰之中。玉候萎薾。起居須人。而萬幾叢委。瑣細必達。使創鉅憂苦之中而日煩於酬應。甚非所以保身體而盡喪禮之道也。臣願殿下明降睿旨。裁減公事之入啓者。惟關於朝廷大體。軍國大政者。上取聖斷。而其他六曹庶務。付諸大臣。與該部商確裁決。而後取旨施行。使聖慮不留於細務。而所以存心進德。端本出治之功。始有可措之地矣。臣嘗以爲如是。而後君臣上下。各任其職。而爲治之體得矣。至於今日因論喪體。而此一事尤切於施行。故敢以爲獻。伏願聖明竝留睿念焉。

辭副校理疏丙子二月

編輯

伏以臣聞。明王之御臣也。考功而陞黜。人臣之事主也。量分而自處。是故。朝無倖位而士不失己。百僚競勸而廉讓成俗。治世之要。端在於是矣。竊念小臣天賦樸愚。幼而疏昧。長益迂拙。徒知掇拾陳篇。不復通習世故。兼以病廢林下。習成疏懶。遂於人情事務。一切放倒。因循脫略。至同癡敱。自惟資不逮而病且深。所以甘潛伏而不求進也。中間誤蒙收召。不敢自安。承命赴朝。本欲畢陳微精。非敢變其初心而遽有仕進之意也。旣又仰承玉音。屢加睿奬。丁寧勸掖。似若有取於愚悃。臣雖自知綿劣不堪聖眷。而感激鴻恩。不敢吿去。庶竭愚鈍。圖效涓埃。小酬臣子願忠之志。而後謝事言旋。乃其夙昔之所自期也。殊不思力小任重。志乖心違。入侍帷幄。則誠不能以開達聖聰。出試郞署。則才不足以匡益庶務。屍居竊祿。慚負古義。困躓風塵。狼狽道塗。下失匹夫之守。上累淸朝之擧。不惟愚臣自悔初計。意謂聖明亦將洞察其無用之實。而許從其夙願矣。不謂今一復膺經帷之命。而進職疏恩。又出尋常。臣聞命以來。戃怳驚懼。不知所以爲計。夫以經筵侍讀。禆贊聖學。責任尤重。固不可輕授匪人。而臣之資歷仕日。又不相應。竊未曉陞擢之際抑何名也。以爲循資而例敍。則臣之陞拜六品之日。未滿卅朔之數。以爲考績而登用。則臣之苟祿曠官之罪。如上所陳。不究實不度能。而苟然陞用於至重之任。旣非所以嚴馭臣之柄。不量分不顧義。而靦然冒處於非據之地。又非所以謹事君之節。朝廷失擧措之宜。下臣忘自守之義。雖臣無恥。竊深慚懼。固不敢貪冒悶默而不自陳列於明主之前也。況臣犬馬之疾。日進月益。入春以來。心恙尤重。精神耗減。元氣消鑠。淸霄忪眩。白晝昏睡。合眼獨坐。尙且搖蕩不定。纔涉酬應。便覺昏然如醉。神思衰困。氣血澌盡。雖欲勉加思慮。圖報大恩。而自度精力已無可爲。惟欲自乞其不肖之身。退處桑梓。偸閒頤養。庶得將理病軀。齒於平人。而養病之餘。收拾精神。畢志舊聞。賴天之靈。或遂變化其樸愚之質。則異日之供掃除而報明恩者。郤未必不在於今日之退矣。以爲日月之下。無微不燭。必賜矜允。不奪愚志。伏願聖明憐臣之病。察臣之懇。許解非分之職。使得粗安於私義。而不至於顚沛失身。以爲淸朝之羞。不勝幸甚。

請白帽視事疏戊寅二月

編輯

伏以草莽小臣。疾病沈濇。忽奉明命。兢惶踧踖。伏念大行大妃卽遠有期。臣子之義。尤不敢遑處。扶曳殘軀。自力登途。而疾勢大作。不任進去。僵伏道路。悲隕難勝。竊伏惟念。殿下深惟承重之義。永言不匱之思。群臣百姓。擧在下風。莫敢不敬承休德。臣雖篤疾。不得齒於人類。亦嘗久侍帷幄。親承恩渥。當殿下之大事。苟有一得之慮。安敢以身之賤遠而隱黙不達。以負大恩哉。凡玆送終諸事。國有常典。固非下臣所敢縷陳。獨念白帽帶視事之制。破去千載之謬。足爲復古之漸。百世之下。猶可以爲後聖法程。而今欲以一時遺敎而改之。臣竊痛惜焉。夫玄冠玄帶。古人不以弔。今乃以用於君親之喪。此其爲失。自不難曉。況我聖上聰明仁孝。其有不安於此者必矣。是以。乙亥之歲。發言盈庭。而殿下睿斷。獨與一二大臣合。遂定用白布之服。而群臣百姓。皆謂曰。知此。亦可謂建諸天地而不悖。百世以竢聖人而不惑者也。夫何禮敎久堙。人心邪僻。異論朋興。百怪俱出。甫及期年而欲變之。此由群臣不肖。不能將順殿下首出之德。而反以壞之。貽笑於萬世。其謂朝廷有人乎哉。至於今日。卒哭之後。復襲玄冠之謬。乙亥白帽之制。遂廢不講。三司交章。天意不回。臣愚於此。竊獨慨然。深惜殿下至美之意。奪於浮議。而不克自守也。夫議者之言。必曰。五禮儀定製。不宜輕變。浮薄喜事之言。不宜輕信。此亦似然矣。但古者制禮。必更歷數聖而後定。漢魏以下。亦代有增減。蓋因時損益。有不得不然者。豈有一定於草創之日。更不敢講論於後日哉。且如此說。則是孟子可謂喜事。而滕父兄之論。眞足爲萬世法矣。無乃顚倒悖理之甚耶。而況君親之喪。服色之宜。乃出於天理民彝之自然而有不可誣者。卽非浮薄喜事者創立議論也亦明矣。不識殿下何所疑於此言而輕爲之動也哉。往在乙亥。臣與李珥。嘗於榻下。親承玉音。蓋以異論嘵嘵爲憂。而臣等輒以風行草偃之說。爲殿下勸。豈料誠意淺薄。無以開廣德意。以致後日之紛紛哉。若以爲遺敎所命。有不敢違。則亦有說焉。臣聞孝子之事親。貴在乎喩之於道。未嘗以苟焉從命爲孝。是故。魏顆從治。君子韙之。秦康從亂。先儒罪之。況於君親之喪。服色之宜。乃有古今不易之定理。豈容以一時末命。而苟焉以從之乎。況我大行大妃。崇執謙抑。不欲自擬於乙亥之例。此在大妃。固不害謙光之美。而在殿下事大妃之禮。則大有所不敢從者。若殿下遂從遺意。使服喪之禮。有所不逮於仁順。則於禮爲不順。於情爲不安。天下後世。必將有以議殿下事大妃之禮之未至。此臣之所大懼也。昔漢文遣制短喪而景帝從之。君子以是歸罪於景帝。蓋以君父之命。有所未安。而爲臣子者。苟焉以從之。其爲罪尢大故也。伏願殿下深思遠省。反求諸心。亟下明命。復依乙亥故事。以白布衣冠視事。則所以致孝於大妃之禮。情文兩盡。終始無憾。而稱於天下後世。無間然矣。臣疾作昏憊。言語無倫。耿耿一念。惟欲致殿下於無過之地。是以。忘其愚賤而輒盡言之。伏惟殿下矜憐而裁察焉。不勝幸甚。身仆床褥。引領軒陛。不獲與於奉送之列。哭泣之哀。永負臣職。罪在難赦。臣無任竢罪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