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東岡先生遺稿
卷二
作者:崔是翁
1858年
卷三

上明齋先生

編輯

病伏山陬。不知外間風色之如何。近聞先生竟遭情跡之狼狽。不任浩歎。此等事古人亦有不得免。伏想素患而行。無入而不自得。夫何傷於履道之坦坦乎。第未知末梢將如何爲之。仰慮不已。歲寒氣體更何如。地僻便阻。音信難詳。徒切遠慕。是翁僅免身恙。而一家間喪威疾憂纏繞度了。一進之計尙未遂。看書之工。亦不如意。自憐柰何。前日仰詢別紙。伏蒙提示明白。感釋無已。比來一種流說。甚駭聽聞。略申於下。幸賜俯察。庚午十月

頃者一士人來訪。以爲玄石爲尤齋制服。明齋抵書問其義。玄石答以如此。明齋,玄石又相問答。其間文字。頗涉不穩。緣此兩間情義不協。其所傳說。煩不可悉。而大意如此。竊念門下相信不偶。此不過朋友間反覆論難。豈有以此生釁之理乎。厥後南中士林傳說。皆如前聞。未知緣何而致此耶。自昔此等事。其始雖微。其終甚大。不可不明辨於早。伏望示及前後曲折。以破南中人士之惑如何。

明齋答

編輯

意外得承惠札。以審邇來山居靜養學履休適。區區感慰。難以言喩。拯衰病日深。無況可言。徒有歲暮之百感而已。所示別紙。深愧問寡之義。不容虛辱。謹以臆見仰覆。裁敎之爲幸。仍想靜中工夫日新。甚慰所望。更願益加充闡。以世家聲。賢從上庠近況佳否。相勉切磋。共進功程。尤豈非吾黨之幸也。病昏草復。餘不盡意。

別幅所詢。極知靜裏窮格之功。隨處不放過如此。又問辨不措如此。深使人感歎。顧此衰陋頹廢。舊茫新昧。無以仰答盛意。是可懼也。末端所敎。尤感警策之義。第自前冬以來。以此來問者。不知其幾。而其實則無是事矣。不知何人爲此問答之說。作爲文字。以致流傳之遠如此也。可恠可恠。然吾輩身雖蟄而言出於外。年來狼狽。莫非言語爲祟。今日只當益加戰兢。惕念加勉而已。何敢以嘵嘵者爲咎也。見念深切。愧戢無已。

今歲長霖蒸熱。人所難堪。伏未審此時體中動靜何如。仰慕且溯。不任下誠。侍生年來喪威憂患。苦無世上興。況因便書候。亦一向曠關。每增瞻歎。而乍聞朝廷不安。未知近更如何。所謂林溥何許人。彼自稱凾丈門下雲。其果然否。自古賢人門下。好名者雜進。以致敗事。甚可懼也。舍弟啓翁。望外得除靈光。貧家之幸。而劇邑互鄕。旋以爲慮。憑其行。姑先替候。丙戌八月

崔相國類編一事。極爲士林之不幸。未知卽今是非果何定。僻處窮谷。未得目見其全書。固未詳得失之如何。而近以傳播文字觀之。則或不無未安者。蓋庸學兩書。果多有後學可疑處。故中朝及我朝儒賢。亦有立己見論辨者。而前輩又或不以爲恰當。實以義理精微。固難容易透徹。而先儒定論。後學義不敢率爾是非也。春秋經之夏五二字。決知其有闕文。而胡氏傳之曰夏五傳疑也。疑而不益。見聖人之愼也。論語曰多聞闕疑。愼言其餘則寡尤。今者相國本情。固在於羽翼斯文。而其於闕疑傳疑之道。或有所未深思耶。卽今士論之朋興。固未免過情之嫌。又或有偏情於其間。而使公心者觀之。亦未見全無欠闕也。昔在孝廟朝。有爲心性說以進者。孝廟顧謂筵臣曰。此莫違於朱子之旨否乎。今此相國所論。不知果不違於朱子之旨乎。始因此心之有疑。箚記而欲開後學。本君子博學明辨之一道也。終因士論之多歧。舍置而使之不用。亦君子捨己從人之大道也。假使此書十分無欠。人或有非之者。則上章自列。乃察邇言不自滿之盛德。在相國爲伸而不爲屈也。若或此書一分未穩。不免後世是非。則引咎自訟。又喜聞過不憚改之弘量。在相國爲幸而不爲失也。到今相國庶幾幡然改圖。有所自處耶。侍生竊以爲愛相國之深者。又宜趁卽與之商量。俾免畢竟大悔吝也。侍生於相國。固不無願識之誠。而未嘗效掃門之勞矣。於先生則辱知已久。中心所疑。不敢以有隱。不審先生以爲如何耶。乍聞朴先生門人。已有所自明。而先生門下。久無所論。豈以出處旣異。而存亡又殊。必有不待言而可明之道故耶。有以此來問者。亦以此答之。不知此果得先生本意耶。又不知別有所以然於其間。而侍生全然不知。有此過計之慮耶。自古士林間處事。固有失之毫釐之間而終至於不勝悔者。幾微之際。不可以不審也。伏乞先生覃思而善處。更望開示而明曉之。俾啓遠人之憂欝也。傳聞此書一秩。因聖上頒降。來在先生案上。若蒙限十日見借。則庶得一豁蒙蔀。而有不敢望也。己丑

頃年因朴西溪論學之事。得傳聞我先生當時言論文字。竊爲之心悅而誠服矣。昨年又以崔相國禮編事。士論大起。延及門下。竊想門下之遠慮高識。必有自處之義。故多費辭說。分䟽於士友間。及與文義兄往復然後。乃知私情臆度。偶然有符於大君子精義。仍念玄石先生在世時。每以古今先儒說歧貳不一者。往復質疑。幷及於我先生。則兩先生論說。少有異同。而我先生所諭。多有契會。私深欣幸。以爲人生世間。朋儕之志同道合者固難得。況此尊師之地乎。切欲負笈而進。周旋於凾丈之間。但以氣血已衰。憂患又洊。跧伏窮巷。抱此耿耿。伏望恕其愚而憐其志。勿以病蟄自踈。有所遐棄。凡有疑晦。另加鐫誨。如何如何。瞻望門墻。拱而俟也。庚寅

山川悠遠。憂患洊臻。一書承候。亦至此闕然。瞻望湖雲。常切悵歎。卽玆秋高。道軆起居何如。竊聞近間。恩諭洊降。伏想進退。一倍難安。仰慮不已。令胤科慶。在高門未爲輕重。而栢悅則多矣。斯文不幸。玄石朴先生。奄忽棄世。世道人心。日益潰裂。傷慟之情。不但哭吾私而已。柰何。侍生近年以來。衰病漸深。佔畢之功。亦多拋廢。只增憐悼。家弟啓翁素多身病。而今不免燕都之遠役。夷險之義。不敢辭避。私切憂厲。憑其行。暫此替候。只祝加護杖屨。以副遠近之望。乙亥八月

明齋答書

編輯

頃於季氏之行。得承惠札。其爲披慰。不減一塲鼎晤。卽惟深冬。靜養安貞。學味日新。馳仰爲倍。季氏遠役。正値苦寒。令人懸念。昆季閑忙。抑各有數耶。某老病日深。漸成盲聾。而分外恩命。愈往罔措。一味憂懼而已。玄台精力不衰。不謂乃爾奄忽。平日講討。亦有多少未竟者。後死倀倀之痛。何可勝言。來喩及此。可想同此懷也。兒子科名。其於屛蟄微分。適添一憂。承此委及。爲增悚仄。

卽荷鄭學諭過訪。得審動靜之詳。深用欣豁。鄭君知爲先賢後裔。令人起欽。始奮於中衰之後。益可奇也。而啓發成就。實賴左右昆季。爲之歆歎。某心目俱昏。神氣凋耗。雖有書冊。只資把玩。不免虛送餘日。想吾友日新之功。必有所得。而無由盍簪。以資警益。悵如之何。季氏持平近狀何如。閒中亦必有用工夫處。而恨不能聞其緖餘也。

近來時氣不節。伏惟靜養起居神相益福。區區下誠。不任瞻慕。去月自務安轉致去年九月所賜手札。不勝感慰。是翁自去春至於今日。以痘憂厲患。長在奔避之中。迄無寧靜之期。心神俱昏。書籍都拋。瞻望德音。秖增悵歎。歲値大飢。重以毒瘟。不知吾民何辜而然歟。徒切㓒室之憂矣。舍弟每欲賦歸而未得耳。己卯

明齋答書

編輯

頃自金縣傳致首夏所惠書。披審邇來靜履沖裕。阻仰之餘。慰感難量。每想閒居味學。所造日深。向風歆歎。何能己巳。相望之遠。無由時得盍簪。以資警益。是爲悵悵耳。季氏使君撫字之誠。廉白之操。類非今世爲縣者所及。百里猶可以行其所學。惟願昆季益相勉勵。一出一處。各盡其分。大慰朋友之望。區區相愛之情也。某病昏日甚。而一家喪禍連綿。悲怛度日。而向來自作之孽。重以負乘之災。貽累於朝廷。貽辱於先人。公私罪戾。死不可續。自痛柰何。眼暗神昏。不能一一。惟希溽暑。以時加愛。信息久阻。常切馳溯。得承惠札。其爲披慰。實如面晤。某老病漸深。屍居度晷。而前冬從子內外之喪。慘痛何言。病弟七十之年。作此窮獨之人。只與相對悲傷。柰何奈何。承此慰問。哀感何已。左右亦遭此慘。情境一般。久後聞之。而遠未奉慰。徒有悲係。從甥之夭。尤可慘惜。卜汝兄弟。皆秀而不實。子女又相繼夭逝。此何天道。惻嗟不能已。有一子云。是爲差幸耳。令季掌令一䟽驚人。可謂不負職責。進難退易。去就得宜。尤令人歆尙。每於上京之時歷訪故。屛蟄之分。不敢欵話。草草奉別。殊極悵然。歲改。惟希進學增祉。對時日休。舍弟以掌令承召入京。畧論時弊。有錢守令銀閫帥之語。三公六卿八道方伯皆辭避。故先生書中及之。

上玄石先生

編輯

拜辭以來。爲日已多。伏不審卽此初炎。體候動靜何如。區區仰慕。不任遠誠。侍生伏蒙下念。無事歸家。回想德音。悵望靡及。先人墓誌。猥蒙盛諾。感激幽明。無以爲喩。想今或已成就。伏望惠付是便。俾得卒事於夏前。曷勝萬幸。碣陰文字。謹依下敎。頃者謄一通。送於舅氏所。以爲轉達之地。竊計已獲關徹。第其間下語數三處。恐有後人迷錯之慮。不免仰煩往復耳。戊辰

歲前奴還。伏承下覆。仍許俯示回敎之語。慰釋之餘。感荷實深。愚陋無誠。跧伏窮鄕。遠挹餘薰。徒切勤企。前春幸遂掃門之願。得接論緖之末。切欲留侍數月。奉服警誨。而遠地蹤跡。難以久稽。㱕來悵惘。怳然如醉。只望書尺往復。庶獲發蒙開惑之端。乃者不鄙庸謬。辱賜應答。反復丁寧。曲盡無遺。此見包荒之大度。察邇之盛德。敢不吐露情實。以俟哀憐而恕察之哉。侍生自幼非不見家庭之敎導。不幸早歲。遽失怙恃。旣無嚴師良友之胥匡交修。又爲疾病憂患之沈痼汩沒。荏苒之間。奄逾古人自立之時矣。始乃悼前日之愆。追旣往之悔。日夜思所以不忝所生。而昏惰之賀。非一朝所可變。鹵莾之學。非數歲所易明。摘埴悠泛。虛度光陰。十餘年來。無一所得。古所謂日暮道遠者。殆近之矣。雖然倘蒙君子不棄之光。得免終爲小人之㱕。則自此至死之年。皆先生所賜也。是以不量愚陋。敢以有疑於心中者。復用仰瀆。蘄賜指敎。伏不勝悚懼之至。非不欲躬自進去。更承德音。方有一家切迫病憂。謹此因便替候。

玄石書

編輯

春寒尙峭。遠惟雅履動息萬重否。區區增溯。采衰病添齒。加以一家喪威洊臻。殆不自聊也。先誌每以未遑遂誠爲恨。頃見鄭藍浦。爲傳高意。便欲速得雲。玆以偸隙搆呈。幸乞商量而進退之。先未能齋事蹟。亦願奉閱。以入於東儒師友錄中。更須留意而寄示焉。己巳正月

二月卄二日。獲承正月卄七日下書。感慰沒量。第聞洊遭喪威。伏不勝驚歎之至。信後亦已有月。未審體候動止何如。是翁得荷遠賜。粗保性命。而憂患連仍。迄未再進。方切罪恨。先人墓誌。乃敢蒙許於一言之間。而受惠於數月之內。如非眷愛之篤。何以得此。感激隕結。不知所以爲報也。但其中數段合有商量處。敢錄達於別紙。伏望俯賜下諒焉。碣文聞亦已蒙增刪。而憂患所拘。未卽受來。相國忽已南遷。方圖委進而未果也。此道儒生方有爲兩賢抗章之擧。家侄亦欲入洛。仍擬進候門下。下索先祖事蹟。取呈於其時是計。己巳閏三月

序文中其後有遷云云凡十一字。改以至孫諱某遷於帶方如何。蓋泛稱其後。則世代久近。有未詳之慮也。

先君之拜翊衛只一番。而旣曰翊衛諸職。其下又曰復拜翊衛。此有違實跡。上翊衛二字及下復字刪去如何。

先君平日所守。可見於易簀之際。故不肖之意。必欲詳於此設。今只雲口占而未及手書一款。伏望少加詳焉。以示後昆如何。

先墓因地形事勢。異室而同墳。前配祔東。次配祔西。先君之壙居中。碣又亦不明此段。故已蒙往復添改。今此誌文。亦祈更詳。不迷後人如何。

玄石答書

編輯

兩度惠書。迨切披慰。遠惟酷熱。雅履珍勝。區區增溯。采自春後病憂交積。殊無陽界意思。竟於初夏。病勢遂劇。幾死重蘓。不知造物者處分果如何耳。所敎先誌文字。謹依竄修以呈。幸加考領。如有不可者。更爲提示是仰。講目一紙。亦以管料奉稟。切乞隨見砭射。實爲彼此交益之道。千萬留意。且自敘爲學之意。親切的實。不啻面承誨討。千萬勿以今日世患有所前卻。而日淬月礪。益究大業。庶幾使高門世學彌極闡明。而衰昏者得有啓牖警省之力。則遠外所望。何以踰此耶。先未能齋事蹟。切乞因便寄示。六月己巳

一士人來傳玄石爲尤齋制服。明齋抵書問其義云云。大意與上明齋別紙畧同。故今刪之。

玄石答

編輯

所示或人之說。洛中亦不免。況遠外流傳之末乎。愚少時於魯西,尤庵兩丈。雖無從學之志。而待以長者。情義不淺。故兩丈之喪。皆從近例。爲素帶三月。禮不用吊服加麻之制也。去秋明齋問尤丈之喪。吾則終無表異於他人者。或曰當望哭。此亦未遂。未知於高意如何。愚答曰望哭之說。當初吾亦思之。又聞人言。亦有謂當用文字告墓者。但以左右今日所遭言之。皆無古訂。不敢質言。厥後又以前說略爲反覆而已。忽於冬春間。自洛中流傳說話。一如來諭者。展轉訛謬。指爲尼坡之間不協。牢不可破。雖或因來問者。而詳道其間曲折如右。乃反不信而信洛中之說。可謂惑之甚矣。大抵若以明齋聞愚素帶之事。因此而問及自己所處如何則猶或可也。其書中元無擧論鄙服者。而世人必欲云云。以實其流傳之意。此則誠無如之何矣。厥後明齋聞中間紛紜之語。貽書於愚。以爲洛中說話雖如此。吾與兄乃是根本。而彼不過爲枝葉。吾二人不動則彼當自止。愚方以此相勉。而人心世道日益潰裂。未知稅駕於何所也。此等語不欲煩人。而今被賢者勤問。不得不略對。更冀諒察而愼處之。庚午十月

歲將窮矣。懷人自倍。不意情翰千里來賁。怳然如奉一吐。區區慰豁。非紙墨可形也。信後寒威轉盛。遠惟靜履動息毖重。采今年已成六旬以上人。衰憒比劇。凡百不克究心。進寸退尺。惕然警懼而已。蒙詢二紙。謹以愚見究呈。竊覸前後敎意。似從徧覽諸書中。別加批問。此固講論之一例也。然恐莫如就目前自己工夫及逐所讀經書肯綮義理。擇其必當發難去惑者而爲之。方是學者親切受用處。其有益於進學者必大矣。且念今日士友務於讀書一邊做工。以爲若讀至易春秋。則自可馴致於聖賢閫域。殊不知書雖多讀。若無從初實地上工夫。終未免於書自書我自我之患矣。所謂實地上工夫。乃小學之明倫敬身。大學之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所謂人倫日用之不可廢者。誠爲其道。敬爲其德也。是皆所以爲讀書窮理之根本歸宿。不審賢者其亦甞留盛意否。近見世習。大抵多騖虛遠。而不察切己之病。故幷質愚見。更冀諒察而回敎之。庚午十二月

去冬奴還。伏承下覆手札。迨不勝感慰。歲已換矣。春又盡焉。伏惟道養有相。動靜百福。是翁歲前遭妻喪。繼有疾病遷徙之苦。今還舊居。悲撓多端。佔畢之工。漸至拋廢。而日月流邁。不我少貸。凜然可懼。下敎辭意。勤勤縷縷。切中當今士子之病。莫非下學親切的當底警誨。敢不銘於心而驗於身。思與同志者共之哉。侍生於此事。不可謂曾無所受。又非欲全不留意。只是魯鈍之質。兼之離索之患。疾恙憂故。更從而纏掣之。固知動心忍性。無非益志進學之方。而立志不堅。踈於隨處用工之道。每自點檢。不免人慾分數之居多。深恐上負祖先之訓誡。下失子孫之敎導。終有累於大先生提撕勸勉之盛德也。然倘蒙垂憐。時賜鐫策。振其惰志。豁此蒙蔀。則此豈非終始生成之大惠也哉。千萬幸甚。辛未四月

玄石書

編輯

嚮風馳想。靡日不勤。星使至。憑審始冬。雅履進學佳勝。欣慰不可量。某累經大病。軀殼雖存。而精神已消。眞成無聞之人矣。自恨柰何。竊想尊叔父執義公精邃易學。或有鰲峯熊氏洪範九疇解耶。幸須詳詢賫惠。而如無則咸陽諸大家及書院不被兵燹處。博訪如何。胤郞一見。知其難得之美質。經書今皆下手雲。須使以四子爲義理歸宿。而以小學家禮爲律身䂓模。庶幾知行幷進。不爲涉獵口耳之歸。是大幸也。相愛之至。不覺至此。幸有以敎語此意如何。癸酉

天心回泰。坤位復正。宗社臣民之慶。何可勝喩。近伏聞聖上眷注公議不淺。以我先生擢居輔相之位。區區攢賀之情。不但爲吾私也。未知進退久速。義將何居。竊惟今之事勢。異於平常時。一番入謝。似不可已。而一入之後。則掣肘難便底事。必不止一二。遠外憂慮之忱。寤寐不自弛也。病蟄遐陬。末由陪執事之後而承論議之末。只有一念耿耿不已。敢以愚昧之說。效其忠愛之悃。伏想明鑑之下。姸醜莫逃。藥籠之中。纖微畢備。幸須恕察而進退之如何。甲戌閏五月

陰極陽回。固是天理。而仄聞今玆大更張。實由於聖上之英斷。太平萬世之基也。竊不勝抃賀之至。然端本正始。激濁揚淸之道。有不可一日緩忽。而亦不可一事差過。若於此時。或不能處置得中。則不但缺望於一時。取譏於後世。我聖上拔擢倚仗之盛德至意。將何以仰答哉。僻處遐陬。雖未詳朝議之果如何。若察其影而論之。則己巳以後奸兇之徒。昧於義理。急於爵祿。交通宮掖而熒感天聽。斬伐士林而殘害國脈。至使國母竟不得安其位。而猶恐聖心之或悟。百般欺蔽。萬端羅織。則是不敬之大而不厭之甚者也。跡其處心行事。殆有甚於昔者癸亥以前之搢紳矣。何者。癸亥以前之人。則事昏亂之主而未免從君於昏。罪有可諉者。此輩則生聖明之世。遇聖明之主。而締結奸謀。煽動禍機。乃使中天太陽之明。不免一時浮雲之蔽。倘非我聖上英明剛斷。逈出百王。則豈能有今日陽復之幾哉。以此論之。其罪之浮於上所雲者審矣。春秋大義。不用於此際。而將焉用之。至於輕重緩急之次序。則有非踈遠者所可料矣。是翁稟性愚拙。與鄕人言。亦不能有所矯激。而至於己巳以後事。未甞不寒心痛骨。欲言而氣先塞也。是以不勝感奮。玆敢吐露。不審門下以爲如何耶。至若士論之攜貳可虞。前此旣蒙反覆開示。則今不必更有憂念。而區區過計之私。不能但已。亦望覃思遠猷。自非終始難合之外。並用包荒馮河之道。期以保合大和。共濟艱虞。上以體聖上之倚毗。下以副士林之期望。千萬幸甚。

新陽載回。伏惟台候茂膺蔓祉。曾聞暫屈高蹈。賁臨台席。旋審返駕桑楡。伏想進退久速。惟一於義。綽綽有裕。區區遠誠。不任欣賀。乍聞朝著不靖。果如初頭所慮。當此羣龍滿朝之日。不免有此爻象。則日後之憂。有不可勝言者矣。莫非時運所關。亦復柰何。是翁本以庸陋之質。加以疾病之侵。跧蟄窮巷。只待死日。乃蒙納汚之大度。猥忝薦聞之列。殊非意慮所及。不瑕有累於盛德耶。反顧於中。祗增慙懼。乙亥正月

上文谷金相國壽恆

編輯

遐外賤蹤。猥承德音。況受下惠不朽文字。感極幽明。殆不自勝。拜辭以來。爲日已多。伏不審此時大監體候動止何如。區區仰慕遠懷靡任。是翁伏蒙厚庇。無故還家。碣銘謹依下敎。封上本草。仍敢以愚衷所在。錄於別紙。蘄賜下察。蓋此石役力綿。未易就緖。又緣中間改石換工。未免差遲。私切欝歎。家弟啓翁自分無用。甘老田野。望外職名。實增惶感。今因肅謝行。謹此修候。戊辰五月

先人墳墓。因地形事勢。異室同塋。元配祔西。次配祔東。今若只雲元妃祔焉而不及次妃之祔。又不分東西。則必不免後人之迷。此一款。恐不可不詳也。且臨絶韻語。實非等閒吟詠之類。竊欲少加詳焉。且虛僞無實四字。恐似切迫。並乞曲賜參商也。當初不無惑志。而有不敢唐突者。歸來反覆思量。終始未恔。倘今疑而不問。將不免後悔。有負大德垂憐之盛意矣。玆敢冐昧威尊。有所煩瀆。伏不勝戰懼兢惶之至。

上趙相國師錫

編輯

路傍承候。迨不勝感幸。寒威比劇。不審氣體頤養何如。伏惟素患而行。無入而不自得矣。仰慰仰慕。無任區區之至。風土不幷以北。乃古人念遠之憂。而髭髮之勝平昔。亦前修處難之道。則今不得不以古人之憂自爲於小生。而又不敢不以前修之道有望於大君子也。久欲一番委進承誨於寂寞之濱。苦爲疾病憂患所牽惱。未得遂下情。徒切恨歎。辛未十二月

上舅氏梁公處濟

編輯

得承下書。憑伏審春寒。氣候平安。慰感交至。無以爲喩。姪菫保前狀。而家間病憂種種。殆難自聊也。舍弟呈告欲遞而未遂意。所謂沐㓒而求解。亦復柰何。坡山書牘謹承。慰甚。誌文情辭俱至。感激罔涯。第其間有所稟證處。故錄送於別紙。特賜商量而回敎如何。時事乃至罷兩賢從祀。極可驚歎。此道儒生方欲爲是抗章。家侄亦將入洛。仍向坡山。而多病是慮。先訓帖每欲躬自袖進。而病憂洊仍。難以遂情。玆乃謄送一通。亦望俯垂鑑察而賜之一語。以爲終身佩服之資。幸甚。己巳閏三月

東西分黨。固是亡國之根本。而老少之分論。又是不幸之甚者也。近以尼坡之說。又極嘵嘵。是何世道之變。乃至於此耶。前得兩先生答書。備知兩間之無所疑。浮言之不足信。深以爲幸。第念浮薄喜事之人。不深惟事理。惟是非論議之是崇。極可憂歎。頃者此道儒林強爲無益有害之䟽。故吾鄕止之而不見聽。乃反目之以老論雲。可笑可笑。蓋其䟽事。雖假辭子貢。萬無見省之理。而老少論之嫌。轉益不平。尼坡黨之說。更添紛閙。則豈非無益有害之甚乎。今此尼坡之說。雖蒙兩丈極意分䟽。畢竟難免形跡之稍異。何者。卽今上自搢紳。下至韋布。右懷川者必極攻尼山。右尼山者必極攻懷川。其不爲彼此已甚之論。而每欲調停保合者。其不有符於坡山之論乎。以知尼坡之間。必有末流之慮也。若得從容鎭定。終不至大生罅隙。則豈不大幸也哉。近年以來。鄕曲西南之論。去去益甚。以至從事於刑杖流徒。親戚反爲仇讎。隣里變成楚越。有足以感傷和氣。召致災沴。實是大可寒心者也。獨吾鄕務欲鎭定彼此。猶不失吊慶相問之道。若使擧國皆如此。世道似不至若此矣。身蟄窮巷。目擊時事。杞人之憂。夙夜耿耿。仍竊念自昔賢人門下。必有好名干譽之人。時或雜進。上以貽累於其師。下以釀災於同列。甚可畏也。伏願深思默會。旣審交際之道。又思行路之難。其於三省三緘之戒。千萬留意。不勝幸甚。辛未四月

乃心立朝不多日。又其言論不偏於一邊。故不見信於兩間矣。眞所謂不容何病而焉知福者也。但相愛之間。豈可使終不知心耶。一自尼懷歧貳之後。士林間氣色不佳。姪等則居鄕論議。每欲調停。蓋於其間。皆篤世誼。又無私嫌故也。昔佔𠌫,寒暄。雖有少異。而俱不害爲君子徒也。曺南溟,金東岡。終不相合。而退溪必欲其兩全。士君子處心行事。固宜如此也。曾拜玄石。聽其言論。多與之合。心誠悅服。及其當路處事。主中不偏。不知後來門徒如何而得偏論之稱。決非老先生本意也。如果終不免名目。何不守先生之論。而自當主中之稱耶。先生言論果不偏。而爲其徒者乃曰老論雲。則豈不近於自小者耶。乍聞搢紳間。亦多主中之論。而皆自之以老論雲。何爲而然耶。南台事其主意雖不可知。但其誤事之責則似不能免矣。彼目以爲身謀而歸之於宵人者誠過矣。稱以爲國計而置之於無過者亦誤矣。斷國論者當原其情而定其罪也。去歲舍弟之䟽。倉卒之際。辭不達意。致有人疑。可歎。然公心者亦可因其言而想其意也。世之公心者旣尠。則無恠乎人疑之不已也。始以書詆。終以䟽論見斥於時論。而不顧不恤。則此所謂特立獨行。人之不知。又何慍焉。

與兪監司得一

編輯

屨蒙委問。兼惠以物。方增感篆。今又辱賜手書。副之以淸風。拜受踧踖。若無所容。非不欲躬自趨進。謝此不遺之盛義。而病蟄微分。末由遂意。未知包荒之度。庶或垂恕耶。仄聞來暮之歌未竟。而去思之計方深。公私之情。祇切瞻歎。己卯

與金參判載顯

編輯

南北隔遠。奉拜無緣。每自思惟。祗增瞻悵。卽玆陽春布德。不審動靜何如。伏惟對時萬福。邦運回泰。坤儀復正。實宗社無疆之慶。病伏窮山。竊不勝抃賀。第聞近來朝端風色。漸欠和平。令人驚歎也。當此更始之日。正宜協恭同寅。思所以懲前毖後之道。而今不免有這氣象。則豈非世運之所關哉。然世道升降。實由於人。則固不當委之世運。而不容人事於其間也。弟喪威疾苦之中。虛拋光陰。年已半百矣。髮已班白矣。反顧初心。私自憐悼。舍弟自知才踈病深。不欲強進。相知相愛之間。不必勸之必起也耶。己亥

與宋參判

編輯

鄭贇。乃一蠧先生之後也。爲人極佳。不但文才之可稱。心行俱備。家貧親老。急於科名。而其治經。亦不只以口讀。今欲閒居數年。益讀古書。而家間形勢。實難遂意。將未免爲祿而上洛。倘得閒僻一官。則庶有仕優而學之道矣。幸以此意懇於銓長而成人之美耶。山陰縣。有林秀才名煕者。卽故學士宗仁之後。數年前。負笈而來。容貌心事。極有可取。能存心爲己之學。力行不怠。不幸遭父之喪。服闋後今又來學。其居喪之誠。事母之孝。鄕里上下。莫不感歎。呈於本官。仍呈方伯。前嶺伯將啓達㫌善。不果而遞歸。今嶺伯亦必有論啓之擧。倘可卽爲上達。俾蒙褒美之典。則孝理之下。亦必有觀感之效矣。此兩君。皆居弟之門。而實係公論。故不以爲嫌。玆敢煩及。並賜諒察如何。丁丑正月

與尹鳳溪

編輯

禮記篇次。固多繁亂。蓋未經前賢手段故也。弟亦甞病之。若能彙分。以曉後學。固好矣。恨未得目見全書也。第今以士友間傳播文字論之。大學則旣有補遺。猶有言可執。而中庸則又因何書耶。兄書中何獨詳於大學而不及於中庸耶。前經之可疑處。後學箚記而俟之。或無害也。若可每以己見變文而印行。則其弊將無窮矣。弟前書所論闕疑傳疑者。蓋以此也。大抵大學補遺。今世旣印行。中庸之饒氏六節。又載於小註中。則今此禮編之印行。亦或無妨於事理。而第念補遺之成。乃在晦齋西遷之暮年。則其所印行者。出於後學之手明矣。今則不然。旣自印行。而又列講確參證等名目。其與晦齋事異矣。設令其書無一毫可議。此一節似不免後世之是非矣。今若因人之頰舌而引咎自訟。則實是大君子察邇言不自滿之盛德。雖有疾之者。又何多言。念不及此。終始自是。則不但見疑於今人。亦恐貽譏於後世也。如吾兄在同朝之列而在相愛之間者。何不納約自牖而使之幡然改圖耶。栗谷之聖學輯要。恐不可比而同之也。弟之前後惓惓而不能自已者。實出愛之至惜之深也。舍弟之前日所論。亦以其峻論者。乃以萬倍於賊䥴世堂爲言。故大斥其非其情而必使易之以巽辭矣。峻論者以其不滿意而棄之。反以舍弟勸起南中之論藉口。誠可笑也。愛相國之深者。更望其覃思而遠慮焉。無致後悔。幸甚幸甚。乙亥八月

自昔儒林之禍。多由於文字間。今番事亦可爲後鑑矣。明齋先生文集。想已成草藁。未入榟前。實欲一見。而地遠恨未能也。承宣兄前。亦將以此意達之。幸兄深加商量。自先生下世後。有疑而無所質。常自永悼。至於國家今番事。寧欲無知。幸賴宗社之靈。危機更安。而前頭亦或有不可定者。不知天之祚宋。果將如何哉。會面無期。徒增悵歎。亡女東文妻。幸因朝令。得蒙㫌閭。亦可少紓幽明之恨。而朝夕相對。益增懷念。嗟夫。丙申十二月

附鳳溪書

編輯

春事已半。近日向暄。僉起居如何。區區不任瞻企。弟前月又遭從妹喪。慘痛何喩。歲前往明齋宅。從容留宿。語及露峯院事。以爲艮湖學問儒雅。實合俎豆。而尙未幷享者。未知公議之得宜云雲。儒宗之意如此。則其在本鄕儒林。似有稟議施行之道。故如是奉告。僉兄未可以此通於那中有識士子。俾卽發論如何。但兄嫌於至親。難於發言耶。癸巳二月

與尹承旨行敎

編輯

吾鄕幸賴古先長老之敎。士風淳美。果無論議之乖異矣。不幸近者因類編之出。變成惡鄕。一番人士猝倡䟽論。名曰爲朱子卞誣。一鄕靡然從之。吾兄弟慮其䟽語過中。以先賢已定之論。後學不可率爾變改之意。略成䟽語大旨以示之。及到䟽廳。以爲不峻而棄之。乃用下道䟽草。至以萬倍賊鐫爲言。吾輩抵書曰若用此等語。吾一家子弟。決不許列名雲。自是厥後鄕中士林。多以先入爲主。反以吾輩所論爲弱。至曰尹某曾爲時弊陳▣。獨不可爲斯文䟽卞乎。弟聞此言。不勝驚駭。向人多陳其不然。而衆楚之咻。難以戶諭。況弟新居。僻在山中。罕與人接。只有上捨生數三。時與往來。寸膠無以止河濁。而反增多口。吹毛覔疵。處此世誠難矣。近來始或有知彼說之過當而悟此說之得中者。然笑且排者殆半矣。未知前頭氣色。終如何耶。抑不知朝著間是非。今果如何。慮兄全不省此間景象。故略此及焉。

傳聞近以源流事。士論將有䟽卞之擧。而重違先生下敎。姑此悶默。其間委折。果有遠外所未詳者。魯西老先生所撰序文。切欲得見。未知彼家尙不能破其疑。而平其心降其辭耶。幸賜示及如何。癸巳十二月

歲序易道。霜風已高。不審僉哀氣力何以支持。區區哀溯。先生平日所惠文字。依敎錄呈。而先親兄弟在世時文字。未有所儲。不得幷付。可歎。比日士論之紛閙。不欲聞不欲言。莫非世道所關。傷如之何。乙未九月

頃聞自淸風有源流跋語。而文字極不勝駭然。問於甥姪孫李頤根。此則出入於權公門下者。李孫以爲跋語果出於淸風。吾曰人傳權礪山以源流事往復於魯西先生之二度手書。方在尼山雲。若然則奈何。李答曰凾丈以爲尹某承旨自幼詭譎。其書不足信。若其果然。吾當負荊云云。其書果是手札。則何不出以示人。以解人疑耶。雖非手筆。觀其文字。則亦必有可驗者。幸須謄示。俾解此惑如何。

曾聞魯西老先生下世之後。尤齋祭文。極其慟惜。而後來碑文。乃至如此。以致淸風今日諸文字云云。深可歎也。或曰當時祭文。亦自不快。或曰當時之文。果無可疑。蓋傳寫之文。或不能如一。則人言之歧貳。亦無恠也。竊欲更詳當時祭文。以察尤齋主意之如何。幸望仔細謄送如何。

祔尹承旨答書

編輯

下敎淸風跋語。何可勝言。壬辰癸巳年間。權丈宰礪山。李參判廷夔宰恩山。各謄源流一本而去。李丈後孫家。尙有留本。則淸風亦豈無謄本。而跋語如是。彼於吾家。族義世分。實爲不泛。事勢所隔。雖不能守舊誼。而先人每以爲彼雖阻絶。中心則必不能忘舊情爲敎矣。今見其跋語。誠不勝其痛惋。常語人曰以家間舊蹟觀之。無言不有。一家之情。朋友之誼。如此其至。而後孫之不以爲有知者。爲痛心也雲爾。傳說易訛。人以爲論源流事而來問者多矣。此以爲平日親友間私言。發之於暌乖之後。有若効尤然。而不可之大者云云而已。曲折不過如此。亦不欲言。不可有問不對。聊以略陳。此非可諱之事。有何詭譎之可言。而謂人亦已若。亦何足掛齒耶。

祖父祭文云云果有之。當初發靷之時。懷川操文來奠。極其稱揚。無少剩語。彼驪奠酹之後。更畜不平之端。祖父初朞。又致奠文。有兩句質疑之語。而其後三學士傳序文。極稱祖父樹立之節。以爲可付於三學士傳之後雲。則其時不以爲疵累者。灼然可見矣。二度祭文。卽欲謄呈。而兒子適以事入洛。罪人病滯墓廬。今未及焉。容俟後便追呈是計。

仄聽近來朝端爻象。大段不安。幸蒙聖上洞加分䟽。頃得見玉堂箚本。則旣因淸風之䟽。有此卞析。而只擧墓文往復之事及源流撰修之實。而不及於彼墓文中所說釀禍騫騰等語。未知何意。或以措語之難安而然耶。或緣傳寫之失實耶。愚意則以爲此當明卞於此時。而不可留待後日者也。蓋尤齋知驪江之得罪名敎。不見容於後世。故每以早絶驪江爲已功。以不早絶驪江爲此累。至於書諸墓文而刻之金石。此實僉兄之所當刻骨痛心而必欲卞破者也。先生在世時。一切禁抑。故子弟門生。緘口以過矣。到今則事體異前。而適當可言之時。僉兄之瀝血伸卞。或無妨於事理。況門生之在近者。豈可不趁此時。節節痛卞。以之曉當時而諭後世乎。抱病蟄遠。只切痛惋。不知近來。其有繼起明卞之道耶。柳泰垣,崔錫文之䟽辭意果何如。而得徹睿覽也否。自不勝感奮。敢此覼縷焉。且卽見湖西來儒林通文。則尤極驚駭。其所謂通文。不但侮辱先生。罔有紀極。至於侵逼君上。略無顧忌。至曰聖上右某之不足。至於護過。護過之不足。至於罪罷儒賢。有若儕輩相閧而列數罪過者然。滿紙辭說。無非誣毀先生而譏訕君上之說。爲臣子爲士林者。決不可置而不論。故本邑士子齊會發論。旣答通湖西。仍又通告於太學。不知京鄕士論果以爲如何耶。幸僉兄取考抵魯岡通文。則可知作通者之立意而答通者之主意矣。且念其文。旣曰湖西儒林。而列名者只二十二人則又可恠也。本通文及列名人。幷謄書以呈。丙申閏月

附尹監司答書

編輯

別紙所敎。謹伏承悉。其所以致念。至勤且厚。無任感佩之至。近日事。各執所見。各自爲說。未見有端的說出先人處義之顚末。玉堂之箚。蓋出於明是非之義。而亦未詳論者。以與卞䟽有異故也。至於䥴事顚末。不特人多不能詳知。世豈有黨䥴而背朱子之人乎。世豈有與䥴黨交煽禍機之人乎。三尺童子。必不眩於此矣。玉堂之箚。不及此事。其意似當如此。柳泰垣之䟽。旣是未徹之䟽。無謄傳之本。崔洗馬之䟽。事實粗備。而猶多說不盡語不詳處。且不免爽實者。蓋忩忩呈䟽。未暇往復商量。故猶不免後事之悔矣。然其大體則俱備。卽此而可見先人處義之顚末。玆謄一通以呈耳。至於李蓍定等䟽。至肆惡口。有不忍見而對起對卞。實爲羞恥事。且今先人非得罪於朝廷也。朝廷處分。明白痛快。而只一種黨人。肆其醜辱耳。與彼悖理之人。呶呶爭卞。旣失先人無卞不較之遺䂓。徒貽國家無窮之禍。又況辭愈切而怒愈甚。事益明而詬益巧。在此中之道。宜靜而不宜動明矣。以此在近士友。姑欲靜而俟之。以待其自起自熄。其在不肖私義。尤何堪以私言間於公議乎。百世在前。千世在後。恩㤪都忘之後。人心自公。久後自當知之。今以口舌。欲齊其不齊之論議。豈非踈乎。以此自靖。亦何敢自以爲是也。幸於此處。詳思更敎如何。貴邑通文。亦得承見懷沃間文字之悖▣者。奚特此也。此亦有傳述而然也。亦無足恠。第人臣之直言於君父之前。則語雖切逼。固無害也。今則不然。直斥上躬於通諭之文。有若數過者然。此實無嚴矣。然渠輩直坐迷蔽而然耳。寢而不傳可也。答通以斥之可也。至於通諭太學。則無乃近於激而失其中也耶。二十二人之稱以一道。此不過虛張之習。亦何足責也。

近來時事。更何可言。前因崔上舍行。得承投示鳴寃文字。幸與士友轉示詳玩。足破士林憂欝之情。竊以爲此事只付後世公論。目今不幸。安知爲後日之幸耶。莫非世道所關。第當緘口自靖以俟之耳。丁酉

與林修撰

編輯

第聞春初。奄遭同氣之痛。已極驚怛。且審向來服履欠安。尤爲之仰慮萬萬。而進退兩難之示。實令人奉念不已。弟近年以來。衰謝日甚。無復少年氣像。而晩有枯楊之梯。得見弄璋之喜。旋幸兄言之有中。便覺昔夢之巧符。到此益信萬事前定。非人力所推移也。

日月重光。乾坤正位。實是宗社臣民之慶。而近聞朝著之間。論議潰裂。氣色甚不佳。柒室之憂。亦不淺淺。況如兄身自之當者乎。斂退之計。固是自得。而又不無終始難安者。不知前頭果何以也。少有知識者。皆欲斂退。一委國事於患失謀身之輩。則國家其將奈何。乍聞一臺官之䟽曰峻者失之深刻。緩者過於原恕。彼有報復之計。此有期望之志雲者。似是善形容也。向時玄石主意。乃欲執兩端用其中。故前得少論之名。後得老論之名者。皆由其矯一偏之弊。然玄翁豈區區於論議者哉。只是事理當然也。惜乎玄翁一去。論議漸不可收拾。如吾兄一帶。又皆有斂退藏蹤之計。豈非深可歎也。鄙意尙及此未甚前。猶可保合同志。作此一帶執中之論。則自非彼此一定不可易者。庶有回視反聽。頓轡復路之幾矣。不然而袖手傍觀。一任彼此所爲。則狺然而伺釁者。必更試卞莊子之術。竊恐覆轍不遠而其禍不止於䆠海也。當是時。如吾兄者雖欲噬臍。其將能乎。昨年舍弟之入京。預以此意告之。今番亦復申申。而力微言輕。寧望其有補耶。更冀吾兄覃思而遠猷焉。乙亥八月

與朴敎官兄弟

編輯

頃者得聞先生延謚之禮已過。又聞方有文集修正之擧。而身在僻遠。末由追隨於執事之末。緬惟疇昔。第切悽愴。又念年前所叨除命。自料陋劣。何以得此。莫非我先生餘光所及。惶感之中。旋用愧恧。非不欲強疾馳進。仰酬知遇之恩。而旣衰且病。未得遂意。這間心事。僉兄或恕諒耶。己卯八月

先生前日下賜書札及別紙文字。至今不敢自私。謹用他紙傳寫。而奉還其本文。披玩手澤。益不覺感涕也。

戊辰始拜之日。伏蒙先君誌銘之惠。已極感篆。及壬申再進。因下索曾大父未能齋事蹟。得蒙曾大父碑陰製惠之諾。而厥後病未能更造門下。以至今日。迨深痛恨。想或先生曾有所草藁耶。鄙家所儲梁霽湖集二卷。曾因先生下索而封上矣。此冊多先君手跡。若無可考處。亦望付還焉。

與鄭地主

編輯

意外伏承下札。伏審庚熱。體候萬重。仰慰不自已。民久欲一番進候。尙此趑趄而不能果者。非惟病癃艱於出入。實恐有負古人之戒。反貽盛德之累也。第增瞻仰斯文上消息。伏此一隅。寧能有更詳也。曾見尼坡間情義。果不泛然。厥後繼聞頗有調停鎭定之道。想必無大可憂者。但慮此等事。多由門下從遊之人。或喜論而眛義。終難免末流之弊。實是關於世變。亦無奈何矣。蓋自近年以來。右尼山者必深斥懷川。右懷川者必深斥尼山。其不爲一偏之論而每欲保合者。坡山之意也。觀於此事。亦可想見。而世之覃思遠圖者。復幾人哉。此民之所以徒懷杞國之憂。每切柒室之歎。不但欲消瀜老少。幷欲其打破西南。縱不能行之一國。猶望其驗之一鄕。而人心不如我心。世道日益危險。不知究竟之將如何也。今蒙下詢之勤。敢陳覼縷之言。不勝煌悚。辛未七月

鄕約一事。古人重之。世降俗末。行者蓋尠。近來鄕曲間各里講信之䂓。雖與古之鄕約。大小不同。猶愈於全廢也。民生長德里。得見前輩所論。移居山外十餘年。合所兒,中方兩里而行之。里人猶知恥於爲惡而勤於奉公。不無萬一之助也。移居白巖。又已八年。民俗無知。全眛四維。蓋以地僻而士夫罕居故也。前者稟議於李城主。略定鄕約之䂓。亦已累年。不無見效。以樂而導輀車者。乘喪而嫁聚者。戴白笠而歌舞者。比來僅能知恥。自餘駭異之俗。惰慢之習。以非百年必世之所可痛革也。然蜀人天性。豈必異於齊魯哉。固欲誘掖漸磨。庶幾有補。而㐫荒之餘。百度廢弛。故擬以今月二十五日。上下齊會。將行講信禮。略施勸善懲惡養老恤窮之道。玆敢告知焉。辛未九月

與李地主寅熺

編輯

世降俗末。人心頗僻。鄕曲之間。變異層生。猶幸吾鄕得賴先輩之澤。不失淳厚之風。不幸近者可驚可慨之事。不一其端。而卽今蓼溪祠追享事。大爲鄕中之一不幸。士論攜貳。轉相澆薄。極可憂歎。此等重事。城主亦宜與聞而有所裁處。不必一任鄕議之紛撓也。建院之弊。新有朝令雲。不知朝家主意。爲其新創之費人力而言歟。雖曾建之祠。奉安一節。必令與聞於朝家耶。此一欵。鄕人亦多未瑩。而論議矛盾。伏望特賜示破焉。乙亥

與李地主聖漢

編輯

鄕約之有補風敎。固不淺淺。而若無在上者助以成之。則不尊不信。亦無可奈矣。栗谷先生曾欲行之於海西。而不久其任。故竟未果。今縱未能行之一道。豈不能施之一鄕乎。吾鄕風俗。在昔則極嚴正。不待鄕約。而每事可觀矣。有以承旨之子而廢擧後爲座首者。有以座首之女而入京爲吏判婦。當時鄕風。蓋可想矣。自經昏朝以來。鄕風大壞。沒廉隅眛文字之類。冐據鄕廳。癸亥以後。亦未復古。前輩以是病焉。設立鄕約之規。旣取呂氏鄕約朱夫子所增損者。又取光山先輩所論而參酌之。旣定一邑之鄕約。又定各里之鄕約。以示善惡勸懲之道矣。玆法之行。亦已百餘年矣。法久廢弛。亦無足恠也。近觀各里鄕約之名存者。未滿十之二三。而無此之洞。則名分之紊亂。倫紀之淪喪。特甚尤。可歎也。先儒雲名存實亡。猶愈於名實俱亡也。卽今吾鄕鄕約。可謂名存實亡。而比諸他邑之名實俱亡。則亦自有別矣。蓋鄕約古規。鄕任之必以一鄕之薦者。爲防鄕廳之不有公論而循私恣行之弊也。首吏之必由鄕廳都通引者。爲防作廳之不有鄕廳而恣行胸臆之弊也。鄕約之名。兩廳皆惡其害己而必欲去之。故前此或遊口於監營。或騰舌於府中。乃使鄕約任事。鉗口而不敢言。士大夫亦慮其中毒而不肯是非。終至於鄕所胥吏聯名作禊而極矣。此實城主所知。豈不寒心哉。奉公一節。固是鄕約中一件事。而糶糴賦役之逋欠積滯。果在於士夫及良民之家乎。鄕風所壞。此可驗矣。上項兩款事。乃鄕約中大節。而一番人所深惡也。其間或不無由於私者。而豈不愈於不恤人言而全行私意者哉。今若有意復古而先去此兩節。則是猶因噎而廢食。欲行而刖足也。適足以中其願而永杜存羊之義。此豈鄕中之所望哉。鄙意縱未能卽復古制。姑勿擧論此兩欵於邑䂓中。則猶有將來之望也。城主下臨。若欲擧行古䂓。則民雖老病。敢不竭盡心力。勸起同志。以承化民成俗之至意也哉。壬辰四月

與李地主萬吉

編輯

古人論城守者。多以唇齒掎角之勢爲重。丁酉之亂。兩城相持。或可無虞。而唐將楊元乃以其騎兵不可用於山城。而專力邑城。致其大敗。南民至今恨之。今旣有成。豈合旋罷。但其修築之際。限以二日。不能堅固。此深可慨。曾見白沙集。亦以爲兩城可守。李公豈無所見而雲耶。時御史以蛟龍山城爲不緊。啓請罷之。方伯令地方官審察。地主有問。

上趙判府事相愚

編輯

近伏聞上侯違豫。積月彌留。野外小民。尙深憂煎。況於廊廟之上。體國忠悃。當復如何。是翁病伏遐鄕。未遂掃門之願。而不圖愚賤得蒙吹噓。感激鴻恩。無以爲喩。第於頃年。因先塋下族會。得造城外。切欲一望盛儀。用伸夙願。而恭聞大監方屬銓衡之望。門庭出入。不無形跡之嫌。將進趑趄。竟未獲果。有若全忘恩義者然。迨今悵恨。丙戌年間。趙台在三宰之位。以經𧗱薦之故云。○甲午五月。

與尹全州夏敎

編輯

不曾相面而書以通志。古人亦有行者。況兄我間世義姻好者哉。聞兄南爲。庶幾一面。而兄無南來之便。弟絶北去之路。徒增戀欝。今因家弟西笑之行。暫此替書。卽玆春風。不審兄政履何如。德問前後喪戚。不勝驚怛。弟亦門運不幸。舍姪主宗祀者。無子而逝。節節慟悼。就煩儀禮經傳板本在貴府。不知卽今不刓可印否。早晩當備送紙地。幸分付下吏。無用閽阻。精印以惠是望。且喪禮備要一部。亦以新本惠及耶。己丑

與崔司禦岳柱

編輯

古人曰四海之內皆兄弟。況同宗兄弟之情乎。卻恨涯角胥遠。雲山相阻。更逢之便。未有前期也。只願繼此而書以次面。無負宗會之本意。而不使序文爲虛語也。譜牒今方修草。以爲春初入榟之計。而所未及者。竹前宗丈之派及文義宗派也。歸路適逢尹文義便。書以通之。早晩必至。而竹前則忙未有書。幸尊委書以促之是望。且念當此增修之時。義不可只論文靖公子孫而已。文靖之季父煕川公後孫崔溥氏居尙州。重顯氏居槐山。文靖之長兄參判公後孫崔範氏居通津。𥰸氏居衿川。仁祿居鐵原。英立,崇立居楊口。此等諸處。更須與騎曹郞相議送書。以爲一㨾新增之地如何。丁亥

呈書事。其已始之耶。得失利害姑不論。在事理不可已也。況其局內諸墓。無一他山。而又是禮葬之地。則與泛然山訟自別矣。以此爲呈文主意如何。且觀碑字。幾於湮沒。當速改刻。祖妣墓後大路極不祥。莎草亦崩頹。幷不可不速改。此三件事。爲子孫者何可泛然。僉宗侍旣居近地。義不宜緩也。更加惕念丕望。尊所製序文。愛玩日日。不覺紙毛。當十襲藏之。以示後人。其中灑掃塋域之下。欲添八世孫某助送祭需等語。俾知當時實跡如何。生之所作。倉卒搆草。誠無可觀。然其序事互有詳略。不妨幷存以照後。故今此改書以呈。舍弟恨未參會。追步兩首韻語。從當俾入具眼也。此實人家勝事。欲以此繪素作簇子。以爲各家世傳之寶。而開孝弟之心也。宗人中作宰者。幷諒此意無妨。

與金山陰裕慶德汝,韓淸安濟相濟仲。

編輯

時報騷撓。一向不止。殊異乎昔年之無根矣。不知將作何狀。病蟄一隅。未詳氣象之果若何。想僉兄已有所料量於胷中矣。傳聞遠近或殺牛釃酒。以爲餞別之地。或𮖐餱買服。以爲奔避之計。未知僉兄計將安出。弟則以爲不可謂必有是事而輕先動心也。亦不可謂必無此理而恬然無慮也。惟當靜以鎭之。不違民望而毋忘遠圖而已也。脫有不幸而未免興兵之擧。則我國家培養士氣。已三百年。而如吾儕世受國恩者。豈可不思其報國之道。而乃同婦孺。只爲竄身林下之計哉。弟則病殘自廢。實無可爲者。僉兄則食君衣君。亦已累年。義不可只爲竄身之計。正當糾合義旅。敵王所愾而扶國脈也。義兵若與官軍合勢。則春秋所謂聲援。兵法所謂掎角。賊必畏之而不敢前矣。僉兄果能奮然而起。則遠近士林。亦豈無響應者乎。弟雖病蟄。且當扶曳跛躄。追隨於計事之末矣。第念此事前期而作。則或不無波撓人心之弊。後時而發。則又未免緩不及事之歎。固宜酌輕重之權而審緩急之勢。不可率爾而論也。幸僉兄一處而會。深思而廣慮焉。固欲馳進面議。而老病中冐寒一出。果不易。今又以舍弟家練事。越嶺而南爲。歸期當在來旬間矣。其前倘或有緊事之可言者。付書於屯德奴輩。使之急傳亦可矣。庚寅至月

答房參奉斗天大汝

編輯

得承惠札。謹審新秋。學履萬安。感慰交至。春秋之工。使人健羨。當夏酷熱。如非篤志。何以得此。生旣拘憂患。又惱暑災。一部語類功尙未半。可愧而又可懼也。飢饉荐臻。大命近止。以僕之不足。知吾君之窮也。窮而見義。古旣有訓。則亦自信命。將復奈何。血氣之早衰。又非人力所推移。昔賢有身愈困而髭髮勝昔。則養心之中。自有養生之道焉。然此豈吾儕所可容易企及哉。看史固是不可已之工夫。但鄙意以爲格致誠正而乃及治平。則爲士者當熟讀經書。以明在我義理。後看諸史。以考古人得失。是以生於易春秋。雖有幼少時句讀之功。而十餘年來。更不敢擧論。欲待數年後識見稍長。乃讀古今史。以及於易。此非拙者創見之語。實本於古人論說。故敢用爲左右獻焉。未知高明以爲如何耶。顧念左右年少聡明。非病拙者比。則以病拙自家之意。望於吾左右。其無類於老媼坐溫突而憂外人之目寒者耶。此則左右只宜自量而恕人處也。旣辱勤問。暫此仰復。庚午八月

此中有庸學二圖心性易學二圖及家儀二卷。皆編先儒說而成之。以便觀覽。或不無有補於蒙學者。草創已久。欲待諸益反覆商確。而迄未遂意。冬間倘可一會於書齋。以做累日從頌耶。世故苦多端。敗人好意思。是可慨也。

與安勉叔載道

編輯

卽因隣老吳公。槩聞貴洞建祠之議已定。而波及他洞。至又議及我先君雲。竊不勝驚瞿之至。蓋俎豆一欵。實是士林間至重事。祖先之享祀。固爲子孫之榮矣。倘或一毫不厭於輿論。則不但爲累於祖先。亦豈安心於子孫乎。念吾祖先。幸荷士林之論議。二世已入於鄕祠。猶恐有德薄報厚之嫌。今玆之論。益令人惶汗。世或有三四代連享俎豆之禮者。此則世自有人。必非如吾家德薄之比也。假使洞議一出而鄕議純同。不無如上所云之嫌。況此末路澆薄之時。寧望盛擧之必成乎。頃年紛紜之事。又可以鑒矣。且念此論若出於他洞。則似或無所嫌也。今生居在隣洞。而僉尊乃主此論。則嫌中又添一大嫌矣。生之一身。固不足恤。而僉尊獨不爲自愛之地乎。僉尊方張公共之論。而鄙生遽進嫌難之語。極知僭妄。無所逃罪。私情所迫。有不暇避。幸望僉尊恕誤而審處焉。辛未九月

與黃宣傳任龜

編輯

德門宗事之不幸。反覆思量。未得善處之道。不知一門僉議以爲如何而得中耶。今欲求嗣於遠族。則不但有違國典。在私情又不能無歉。欲姑待子行之生長。則有若俟河之淸。而寡婦之久主宗祀。亦不無難便處。以愚度之。不若以丈侍之第三胤郞。繼爲外舅之子。奉寡嫂攝宗祀。待其生子。乃繼其兄之後。則在外舅爲失子而得子。在令姪爲絶嗣而繼嗣。丈侍想不以割愛與兄爲拘。先靈亦必以移衆繼長爲慰。幸以此意議於一家斷定如何。生乃外人。不當有所多言。而顧惟尊一家中。無嫌而可言者。惟生一人。故不避煩瀆。敢此覼縷。伏望平心而靜思焉。癸酉四月

與李載卿

編輯

士林將以來月初。會議於露峯書院。擬以八月中丁。奉安先君位板於本院雲。感激之餘。繼以嗚咽。又多不安底心也。蓋吾鄕士論。久而未定。昔者風谷之會。弟之通書於安勉叔者。自是實情。是以自有東西建祠之議。弟等未敢措舌於其間。且不得追隨於其後者。皆爲避嫌地也。此間情勢。庶幾默會矣。今於是擧。想已稟議於長老。簡通於士友。有此刻日期會。在弟等自處之道。固不當奔走參論於此際。亦不宜泯默退坐於遠地。將以來月八日。強病馳進於近處。以俟僉議是計。而踧踖不安。果不淺淺也。甲戌七月

與校會士友

編輯

頃聞一邊人。以李象仁疊罰事。通文於校中及鄕廳。而吾黨年少之論。大峻不少貸雲。不知僉兄亦同此論也耶。弟意則以爲不報無道。不爲已甚。乃古人明訓。設使彼果有悖說於前日。到今自諱。則是乃自服也。且其通文。雖或不出於公心。不能無慍語。士林相敬之道。固當法言以答之。平心以處之。不宜有通不答。以失和平底氣像也。況今聖上大以朋黨爲憂。至有大誥中外之文。滿紙綸綍。實出於至誠。則吾輩雖草野書生。豈可不思所以仰體聖敎之萬一也。惟望僉兄澄思熟慮。以停罰之意。通於鄕廳。又以其意善辭回答。終期保合之道。不勝幸甚。甲戌八月

與波村士友

編輯

曾聞咸陽以栢淵配亨事。士論多歧。有欲以趙德谷,盧信古爲配者。有欲以盧松齋,兪㵢溪,梁九拙並五賢爲配者。論議不一而中止矣。春間竹谷士友通文於咸陽。而只以德谷信古爲言。故大致紛閙。方成戰塲。蓋其不詳彼中論議氣色之如何。而率爾致此。不可不更通而解紛。玆於露峯院會時。又送一通。大意以爲五賢固宜幷享。而德谷,松齋自是佔畢之先輩。則奉安於別祠。理或可也。信古,九拙乃是佔畢之後輩。則配享於栢淵。義當然也。至於㵢溪。又佔畢之門生。則尤宜配於栢淵云云。固未知彼中士論以爲如何。而解紛之道。似無不可。故以此作文送於咸校。而或有士友之不能預知者。玆用書告耳。戊寅八月

答梁戚兄

編輯

蓋士林俎豆之禮。固當以道德爲次序。而亦不可一槩論也。德谷,松齋於佔畢。世代懸絶。則未可以城化之禮論也。旣非城化之禮。而遽爾配享。則竊意主客不安。有欠於妥靈之道也。世或以道德之高下。城化之分義。列享而坐下座者矣。至於配享於異朝之賢。曾所未聞也。或曰德谷配享。旣已論於上樑之文。奈何。曰上樑文字。只是後生一時所作。何可以是爲拘。昔聞咸中士論。有以曾所列享之賢。而欲降從配位者。今何可以文字爲嫌乎。朱子答人曰親親長長。貴貴尊賢。皆天下大經。固當各有所尙。亦不可以此而廢彼。鄕黨雖尙齒。而有爵者則席於尊東。使自爲一列。不爲衆人所壓。亦不壓卻他人云。且太學從祀諸賢。固無出於程朱之右者。而皆以世代爲序。此可見尊賢長長之義幷行而不相悖也。以此論之。德谷之爲配於佔畢。果無歉於道理乎。今以德谷首座於別祠。松齋爲次。則似無見壓之嫌。而日後如有鄕賢之追入者。又自無妨矣。咸中素稱多賢。則祭社之贒。固不爲少。而今若以十餘賢。一時幷享。則必不足於聽聞。今以前所論五賢。分享於兩祠。其餘諸賢。從後更論。似合於義理。未知如何。戊寅

與張上舍𢢜

編輯

吾鄕前後享祀之擧不一。而人皆急於近而緩於遠。以尹楸溪之孝行事業。尙未躋俎豆之列。誠是欠事。但立祠一節。旣有禁令。而一境中五六院。又涉支煩。鄙意欲立別祠於古龍。以爲奉安。則事力不煩。而情文得紓。他鄕亦有本院傍別祠之䂓。則是固主客無所嫌。而事體無所苟矣。近聞山南諸友。欲就楸溪故居。有別營一祠之擧。蓋援近例而爲此計也。生則更欲捨彼而取此。終成四面各一院之地也。尊意如以爲可。幸可轉通於安丈。以今十六日。會議於萬福寺。以爲早作早罷之計耶。士論日漸澆薄。惟幸吾鄕不至大激。倘可及此而有所猷爲。吾三人之意旣定然後。乃可更通士林而齊會濟事。更加商量而回示可否如何。辛巳七月

與金陵安丈壽徵

編輯

鄕籍之存否。實不關於吾儕。但念此乃先王舊制。前輩所講。若能遵行而善處則豈不美哉。第恨世益降俗益下。今春圈點。太不滿人意。至有割籍之擧。不幸甚矣。原其所自。不是彼此㤪怒甚深。只緣各地情意不通。又有流言交亂其間。致有此弊。今若合處而會。平心而處之。所處者自公。而所疑者自破矣。倘或不然。流說日滋而不能折之以義。疑心日積而不能破之以理。以吾鄕自昔淳厚之風。終不免末路渝薄之習。則豈非識者之所深憂。而他鄕之所貽笑哉。春間一書。實是吐盡心衷。無所隱諱。而辭不達意。言不見信。反遭朋儕之是非。迨增愧悚。噫吾儕後生。莫非其先父兄之子弟也。先父兄處鄕處友之間。旣不失恂恂切切之道。而吾儕乃不能遵守古風。致令鄕黨之壞亂。則將何面目。見父兄於地下乎。此生之所以必欲其各自平心。勿記小嫌。一以保合太和爲主者也。久欲一進。吐出此許多情曲。而子病常在鬼關。末由遂意。敢此替書。幸可恕察而商量之耶。壬午九月

與金上舍載白

編輯

許多文字。足爲寂寞中一笑之資。良可幸而還可慨也。蓋此一事。爲士子者固當辭而闢之。而但欲因此。並斥儒相。則人必不以爲公論也。聞玄石門生旣已䟽卞。而酉峯門下之不卽繼發者。豈以出處旣異而存亡又別。故姑俟物議之歸宿耶。此道本䟽。雖曰平順。而乃雲萬倍於賊鐫。世堂又雲假託論禮。逞其侮賢之心。此則乃以崔相爲本有侮賢之心。萬倍於賊䥴也。立論如此。則望人之稱公論難矣。至其入京初䟽。則勝於本䟽。而合䟽及諸䟽。俱未免偏情可歟。呂東萊曰甚人之惡者。寬人之惡者也。春秋之法。原其情而定其罪。且告君之辭。異於林下之私談。況此論議角立之時。豈不思別嫌之道耶。吾意則若使士林先陳崔相論經之失。繼論禮致儒賢之道。則聖上必不以偏論疑之。人心亦不以阿好目之。今觀氣色。萬無保合之望。正程子所謂如扶醉漢。救了一邊。又倒了一邊者也。勢必至於轉輾血戰。俱落漁人之手而後已。誠可傷歎。大抵此論。吾黨之中。自未免三分。曲護崔相而不知其非者。自爲一黨。專攻崔相而幷及尹相者。又爲一黨。棄崔相之短而取尹相之長者。又自爲一黨矣。宋之川洛朔三黨。俱非太平氣象。而亦自有是非之可論。則爲吾鄕士論者。第當權衡於其間而爲執中之道也。如我局外之人。又何可妄有所開口。取當世之譏刺而貽後世之雌黃乎。自此只欲杜門齰舌。以度餘日。惟冀諸益珍重自愛。深思而善處焉。己丑

與鄕中諸友

編輯

蓋觀近來士論有三岐。專攻崔相而幷及明翁者爲一帶。此則過中之論也。全護崔相而不知其非者爲一帶。此則不及之論也。短崔相之自是而許明翁之無瑕者自爲一帶。此則無所偏倚而執中之論也。吾鄕士論。幸無不及之弊。攻崔之論。請尹之論。則各自有義。幷行不悖。曾雖列名於攻崔之䟽。而今又登名於請尹之䟽。固無大害於義理矣。何者。向之列名於攻崔者。其心必欲並斥明翁。則固不可苟同於今番也。雖參攻崔之䟽。而果無斥尹之心。則豈可以參名於前䟽而不許名於今䟽乎。前之出錢資行者。亦不須以此爲嫌。況初無助行之事。則又何有疑於今日乎。明翁一生林下。白玉無瑕。今之士論。必欲以崔相累及於明翁者。乃病於偏論而決非公心也。旣知明翁之無預於庸學。而又以不爲自明爲咎者。其見小也。今之士論。或以萬倍賊䥴之說爲正論。而不自知過於中者。此則果難與言矣。凡士林間處事。若知後悔而不憚改過者。誠爲美事。固守前見而必欲遂非者。實是迷惑也。有以此來問者。亦以此答之。不知此論果無得罪於後世也耶。己丑

答李參奉頤根

編輯

蓋俎豆之節。父子師生。固宜配享。而或爲他先生幷享。則父子亦或連享。以朱先生與呂東萊書及答李濱老書觀之。則可知當配與不當配之是非也。今聞士論有石洞李先生追配之義。而當時主事之人。又以追配爲難便。不免論議攜貳而致有別立之議雲。假使成事於不月之內。不聞朝而建祠。已違朝家之意。況吾鄕祠宇。幷遺愛爲十處。則不以太煩乎。此後則設有當享之賢。亦當各以義從追享於已建之院也。今此石洞則義當從享於蓼溪。至於位次之可疑。又當質問於先生長老而定之也。邊桃灘之不入於吾鄕書院。固爲欠事。但當時有未遑。而雲縣已建院。則至今又不宜幷擧以犯疊設之禁也。癸巳九月

與權處士

編輯

得聞尊案上。有唐本朱陸論辨之書。此乃生之所未曾見。想必有異於朱書中所錄者。故竊欲一見。敢此專伻。幸限數日見借如何。此中有明儒所撰聖學宗傳。而抄錄便覽。纔已訖工。第觀其書。果多可異。捨冉閔而取荀楊。已甚疑惑。至於明儒。則白沙,陽明以下二十餘人。皆是江西學流。而朱門學者則無一人得列。可想當時中原正學之已絶也。朱夫子晩年之憂。果不差矣。或慮此書未登於淸案。玆用封呈。覽後還擲如何。甲午三月

貴冊四卷中末卷。乃鄙家所有者。故手自繕寫其三卷。以成全秩。今始完璧。垂恕如何。聖學宗傳。乃主陸學。而學蔀通辨。乃主正學。學者固宜幷察而審處之也。乍聞尊有淸溪結廬之計。此是生之所願而未果者也。倘遂是計。可不扶病策驢。從以徜徉於物外淸爽之境耶。

與忠烈祠會員

編輯

三天將之配食及別廟兩欵之議。吾則以爲塑像木牌其制雖異。固不妨於一堂享祀矣。蓋同是中國節死之人。則雖世代相遠而制度不同。豈嫌於配享乎。旣立關廟。則天將之配食。事理當然。豈可以異其制而不爲配乎。大明以前。聖廟皆是塑像。至明始用木牌。則關王之塑像。天將之木牌。各因時王之制。無所妨而自有理矣。靈若有知。亦必相從而不欲相離矣。且夫此等享祀。旣非周公制禮。皆是後賢義起。則人事從便。亦是一道。何必各爲一祠。不念其弊乎。城主以爲旣成關廟。則內之侍衛神將。外之神馬儀仗。皆欲倣京廟雲。雖倣京制。三將之配享一堂。亦無所妨矣。觀其廟制極廣濶。神將則近前侍衛。天將則稍後設位。如聖廟之四聖十哲。亦自有裕矣。依此設位。而別搆一齋舍於其前。如忠祠講堂。豈不可乎。曾以此議於舍弟。亦以爲好矣。至於吳公之配於烈祠。蘓公之配於㫌祠。俱有明證。則亦自爲得。而事體重大。更加商量幸甚。

若立天將廟。則劉都督亦可以同享矣。蓋劉公旣有功於我國。終能爲明死節。而其所製關碑。尙在此地。今已復廟關。又建三將廟。則劉公義當並擧而爲首矣。觀人先觀其大節可也。

與吳秀士泰綏

編輯

露院諸先生文集。久擬修正而遷延未果。老身未死前。竊欲裒聚。而鄙家三世文字。則略有收錄。顧庵先生。旣無子孫之見在。難以收輯。勢也無奈。海西先生。則想必有可考文蹟。望須收拾以送。用備繕寫而藏置院中。以爲日後入榟之地如何。丁酉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