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岳先生集/卷十三

卷十二 東岳先生集
卷之十三
作者:李安訥
1640年
卷十四

關西後錄時中朝遣監軍東來。將留鎭我國經略東事。廟堂薦先生爲接伴使。攝衘刑曹判書。資遣一依遠接使例。旣西赴。以監軍被劾。不至遠罷歸。往返凡四朔。

編輯

癸亥二月十一日。詣闕拜辭。蒙賜豹皮,油芚,雨籠,扇子,胡椒等物。無任震竦激切之至。謹書以志。奉示同行李典籍景義子方。要共賦。

編輯

鳳城金闕啓晨霞。拜出宮庭迓海槎。綘幘特宣天語密。紫泥初印御封斜。愚衷未效微才展。寵賚偏蒙異數加。感激鴻私圖報答。乾坤無際鬢先華。

簡佐郞姪汝固。時在砥平山居。余以從事官啓請。蒙允。

編輯

與君行止各雲浮。使儐誰言忝晩收。休怪幕中從內擧。極知天下要先憂。吟壇不獨資揮翰。戰壘應須佐運籌。槎稿更宜俱繼武。暫辭松桂督行騶。

龍泉館。曉發口號。

編輯

龍泉日落暫停輪。卻向鵂巖起犯晨。野葛罥疇多廢壟。山麕眠巷少居民。州閭摠似經兵地。使節徒爲失路人。蒿目念時身正遠。寸心無路達楓宸。

馬上口占。錄奉李從事子方求和。

編輯

曾逐延陵府院君。關河迎送帝庭臣。樓臺金碧觴飛月。錦繡煙花筆攪春。白首尙叨門下士。靑衫休愧幕中賓。驅馳王事倫閑地。且共吟哦躡後塵。

坡州途中。奉柬成洗馬文濬

編輯

西指雲山隔幾重。道人聞說住溪東。高齋欲訪王程急。立馬官橋愧此翁。

渡臨津舟中作

編輯

上章曾籲病纏躬。未許歸田奬益隆。沔浦釣臺征雁外。浿城官路戍旗中。微誠直欲淸遼左。大義何須慁海東。擊楫津頭誓江水。暮年猶覺寸心雄。

平山同樂亭。憶亡友崔明府挺雲英望。

編輯

誰鑿方塘起此亭。邑人爭說古侯名。六年絃誦風流遠。百里農桑賦役輕。華扁尙懸同樂字。穹碑空寄去思情。山陽酒侶餘霜鬢。萬點梅花一笛橫。

登黃州廣遠樓。奉寄洪鶴谷。

編輯

載筆西行雪正深。共陪詞伯此登臨。錦筵玉斝留連飮。銀燭花牋次第吟。七幙佐餘君與我。一溪流自古猶今。官城重到空相憶。獨憑危闌淚濕襟。

練光亭

編輯

城上層闌壓短陴。鉤簾獨坐夕陽遲。水軒雲閣仍相對。野店山村半已移。浿路莫言佳麗地。關民都似亂離時。腐儒本自憂平世。聽唱勞歌意益悲。

浮碧樓感舊

編輯

蘭舟曾搒此江濆。今上層樓瞰夕曛。彩棟拂霞紅縹緲。香煙籠渚碧氛氳。身如華表千年鶴。人作陽臺一段雲。官酒易醒征路迥。採菱新調不堪聞。

登百祥樓

編輯

二十年前此地遊。西來東往八登樓。雪晴香岳千層玉。春晩淸江一派油。野色連空雲捲曉。天光浸水月懸秋。丹梯重上頭全白。落日汀洲滿目愁。

夜宿百祥樓。戲吟。曾到平壤。亦於練光亭。寓宿三日夜。

編輯

曾過練光三日留。百祥還瞰暮江流。郵童不識滄洲趣。卻笑春寒每上樓。

鐵山途中

編輯

路逢流血苦吟呻。摠是遼陽避賊人。掩淚卻思辰巳歲。殘生何計答皇仁。時避虜遼民。遍滿西路故云。

登安州迎薰樓。寄示佐郞姪汝固。時聞姪行已過順安。方駐平壤雲。

編輯

一行曾報出關期。候館無端十日遲。平壤名都美樓觀。安州古鎭壯城池。應知對景饒新什。自笑懷人損病姿。春晝正長賓榻靜。急催飛鞚慰羈離。

一路山川十八州。風煙無管自春秋。殘生謾抱崎嶇恨。暇日仍成汗漫遊。索句故徵司業和。擧杯須待阿咸酬。吾門且合追先躅。月滿新安古館樓。

李從事子方。留在鐵州。余先到新安。久待不至。戲書以促。子方曾於箕城。亦後余行。故篇首雲。鐵州太守李尙古景稷與子方。再從表兄弟也。

編輯

錦繡山前緩緩驅。鐵州城畔又踟躕。知君骨肉諸親在。着處亭臺盡意娛。薩水踏靑三日過。㺚川看月一輪孤。同行不得同攜酒。獨遣春愁與老夫。

三月十五日。朝見子方書來自郭山凌漢山城。繼聞佐郞汝固姪行。今日午當到州境。戲占一律。卻寄子方。兼柬佐郞以促之。時留新安館中。

編輯

纔見書來凌漢城。旋聞行到納淸亭。華譙下壓滄溟豁。彩檻前臨碧澗渟。曠奧固應俱適意。東西其奈各分形。平明起坐愁相待。莫遣吟鞭更少停。

新安館席上。戲贈延慰使李同知好信士立,兩李從事汝固,子方。求和。

編輯

塞城春滿共停驂。暫上高樓興未堪。柳線亂抽新郭北。蒲芽微逬古池南。歌人皓齒名梅一。坐客靑眸姓李三。勝地不常宜縱眺。山光如黛水如藍。右晴川江舟中韻

莫向關城作越吟。危時齊荷國恩深。浿江畫舸浮春浪。薩水雕闌倚晩嶺。翠杓淸尊四靑眼。蒼顏白髮一丹心。此辰回首歸期渺。且趁東風數散襟。

迎薰樓席上。贈汝固,子方兩從事。

編輯

馹騎相隨出塞關。共攜長劍此登攀。春光泱漭川原外。世事淒涼鼓角間。王室直思俱戮力。幙寮休歎暫低顏。憑軒一灑傷時淚。不得平戎誓不還。

題降仙樓。用月沙李相公韻。

編輯

紇骨山高水沸流。東明仙馭杳千秋。雕闌珠翠雲間語。彩舫笙歌月下遊。秦帝童男何日返。楚王神女此生休。碧桃花發重尋處。依舊淸都白玉樓。壬辰倭亂廢朝分駐本府。好居此樓。乙卯歲。樓爲火燬。以朴燁除府使。使之重䢖。比舊加恢。宏麗極矣。是時。初聞聖朝反正。朴燁被誅。

再用前韻。示同行諸君。

編輯

十二峯前第一流。仙舟何似去年秋。閑花細草芳菲節。脆管哀絲爛熳遊。蓬島有期風不起。楚臺無夢雨初休。煩君報道文章伯。幙佐題詩又此樓。

降仙樓。謹用栗谷先生韻。奉贈崔御史有海大容。兼示李汝固,子方兩從事。求和。

編輯

閣認昇眞觀集仙。峽天花月舊山川。臨江卻笑頭如雪。一夢陽臺二十年。

此日西行是地仙。浿江朝渡暮晴川。東來又上蓬萊閣。忘卻華顚半百年。

一日登樓一日仙。世間蓬島是成川。樽前更對靑雲士。玉樹臨風正妙年。

蕭灑風神間八仙。一家詩法出晴川。玄虛閣上千鍾酒。三月煙花癸亥年。

誰把丹靑畫散仙。洞天星月浸平川。玲瓏高閣鸕鶿杓。一老翁攜二少年。

早識靑蓮老謫仙。淸詩不數謝臨川。東明古館留新譜。正是坡公赤壁年。

天下人豪天上仙。空留詩句此山川。後生嗟晩還嗟早。五百年纔四十年。

降仙樓。夜坐口占。

編輯

高樓獨宿夜開窓。坐瞰星河影蘸江。渚鳥只應多好思。飛來飛去自雙雙。

成川館。戲贈老妓玉芙蓉。

編輯

畫船曾艤紫芝峯。何處瑤臺訪故蹤。坐聽伽耶琴一曲。白頭惟有玉芙蓉。

中和館述懷。示子方從事。

編輯

早歲投簪是素期。揚鑣只欲濟艱危。何圖齒豁頭童日。得覩天旋地轉時。富貴可求非我願。文章無用有誰知。東歸直向湖西去。萬里滄波一釣絲。

題龍岡人金奉日詩帖。爲都元帥柳川韓相公浚謙作。用帖中韻。

編輯

爾能家一札。公乃筆三行。不附靑雲相。誰知白屋生。永爲榮耀地。尤見孝思情。滿軸諸君什。戈鋋陣更橫。柳川先王父宰龍岡時。公之先大夫諱孝胤。年頗少。學書於縣人金生秀文。秀文之子河瑞。與公先大夫。生差一歲。因與同學。嘗得手札。藏之甚謹。及公以體察使從事官。巡到龍岡。河瑞尙存。袖其手札來見公。公遂作一長律。敍其事以贈之。後公爲本道觀察使。河瑞已亡。厥子奉日。袖其札曁詩上謁。公仍用前韻以贈。今公以都元帥來。奉日又來上謁。公又贈以前韻。因請諸君和之。作爲一帖。故余亦步其韻。書諸帖尾雲。

贈別中和小童金現日。

編輯

唐岳官童送我歸。落花城畔夕陽時。依然一步三回首。老子情懷也可悲。

齊安館。待佐郞汝固姪。不至。

編輯

黃州官柳綠勝苔。郭外桃花錦作堆。此地待君君不到。半竿斜日獨登臺。

齊安東館兩株梨。四月開花傍小池。日午夢醒人不見。獨憑虛檻坐移時。

奉謝中和丁使君好恕士推送酒

編輯

驛路春殘客未歸。梨花零落月明時。唐山賴有風流宰。一洗黃岡萬事悲。

花開浿岸雨初晴。鶴唳黃城月正明。前後靑州兩從事。百年難報使君情。

昔年同醉此黃州。紅雨今來滿眼愁。新句欲成孤夢破。半輪明月下西樓。昔與亡友權汝章。陪儐使五峯相公。同過此州。作一場圃欒。今者來到。桃花亂落。適是詩讖君亡之日也。夜夢相見。語甚從容。贈以短律。未成末聯。忽然驚覺。不勝悲咽。口占一絶以志之。

疊用前韻。奉謝贊畫使碧梧李相公時發辱和見示之作。

編輯

靑蓮曾願識荊州。一語翻消萬古愁。牙帳日高戎務少。落花風雨且登樓。

黃岡回首是幷州。斑鬢重來事事愁。當日幙寮今幾在。春風獨倚太虛樓。

雨中述懷。疊用前韻。

編輯

曉來煙雨暗西州。一望東都萬里愁。芳草繞城花事退。思歸莫上最高樓。

送李子方還京覲省

編輯

楊花撩亂錦溪湄。匝月同行此別離。奔走始緣王事急。滯留誰料旅程遲。平生俯仰曾無媿。與世浮沈且勿疑。歸赴北堂晨省後。浿西休遣久相思。

新安古館月輪團。始把淸樽共倚闌。今夜齊安卻分手。月輪纔見似新安。

題江西舞鶴亭

編輯

問山何以鶴爲名。仙鶴當時舞此亭。鶴去亭空春自老。石崖依舊碧崢嶸。麻鞋避賊衝炎過。繡斧衘綸冒雪停。三十一年三到地。腰金無賴鬢霜明。

戲題

編輯

十日曾無一日緣。相思只是最相憐。江西古館陽春曲。腸斷黃岡夢裏仙。

江西館壁上。敬次諸公韻。

編輯

王室曾多難。三宮此路行。若非蒙帝力。安得濟民生。不獨君臣義。眞同父子情。酬恩在授銊。遼塞陣雲橫。

贊畫先朝使。西關又此行。靑袍憶徒步。白首感平生。激切還都疏。辛勤報國情。翠華曾駐地。空對暮山橫。贊畫使李公時發。歲壬辰。扈駕到此。上疏請早還都。今來舊館。感舊題壁故云。

題永柔縣館。用舊韻。

編輯

一歲重遊地。翻經二十年。古亭人又到。浮世事堪憐。身是秋蓬耳。頭如野鶴然。空餘舊題句。邑子尙流傳。

聞游監軍被覈不來。具由馳啓。趣裝東歸。口號一絶。

編輯

桃紅未拆出明光。旅食天涯麥半黃。槎使不來歸意促。故山香火及端陽。

客中看盡百花飛。千里西來未得歸。今日驛程回馬首。夢魂先到舊漁磯。